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二章公式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二章公式
为⼤家整理的⾼⼀物理必修⼀第⼆章公式⽂章,供⼤家学习参考!更多最新信息请点击⼀、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推论Vt2-Vo2=2as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t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6.位移s=V平t=Vot+at2/2=Vt/2t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实验⽤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m);路程:⽶;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量;(2)物体速度⼤,加速度不⼀定⼤;(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见第⼀册P19〕/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第⼀册P24〕。
2)⾃由落体运动1.初速度Vo=02.末速度Vt=gt3.下落⾼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注:(1)⾃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a=g=9.8m/s2≈10m/s2(重⼒加速度在⾚道附近较⼩,在⾼⼭处⽐平地⼩,⽅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1.位移s=Vot-gt2/2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3.有⽤推论Vt2-Vo2=-2gs4.上升⾼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高一必修一物理公式大全
高一必修一物理公式大全第一章力1.重力:G=mg2.摩擦力:(1)滑动摩擦力:f=FN即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
(2)静摩擦力:①对一般静摩擦力的计算应该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切记不要乱用f=FN;②对最大静摩擦力的计算有公式:f=FN(注意:这里的与滑动摩擦定律中的的区别,但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是一样的)3.力的合成与分解:(1)力的合成与分解都应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具体计算就是解三角形,并以直角三角形为主。
第二章直线运动1.速度公式:vt=v0+at①2.位移公式:=v0t+at2②3.速度位移关系式:-=2a③4.平均速度公式:=④=(v0+vt)⑤=⑥5.位移差公式:△=aT2⑦6.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有下列规律成立:(1).1T秒末、2T秒末、3T秒末nT秒末的速度之比为:1:2:3::n.(2).1T秒内、2T秒内、3T秒内nT秒内的位移之比为:12:22:32::n2.(3).第1T秒内、第2T秒内、第3T秒内第nT秒内的位移之比为:1:3:5::(2n-1).(4).第1T秒内、第2T秒内、第3T秒内第nT秒内的平均速度之比为:1:3:5::(2n-1).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1.牛顿第二定律:F合=ma注意:(1)同一性:公式中的三个量必须是同一个物体的.(2)同时性:F合与a必须是同一时刻的.(3)瞬时性:上一公式反映的是F合与a的瞬时关系.(4)局限性:只成立于惯性系中,受制于宏观低速.2.整体法与隔离法:整体法不须考虑整体(系统)内的内力作用,用此法解题较为简单,用于加速度和外力的计算.隔离法要考虑内力作用,一般比较繁琐,但在求内力时必须用此法,在选哪一个物体进行隔离时有讲究,应选取受力较少的进行隔离研究.3.超重与失重:当物体在竖直方向存在加速度时,便会产生超重与失重现象.超重与失重的本质是重力的实际大小与表现出的大小不相符所致,并不是实际重力发生了什么变化,只是表现出的重力发生了变化.第四章物体平衡1.物体平衡条件:F合=02.处理物体平衡问题常用方法有:(1).在物体只受三个力时,用合成及分解的方法是比较好的.合成的方法就是将物体所受三个力通过合成转化成两个平衡力来处理;分解的方法就是将物体所受三个力通过分解转化成两对平衡力来处理.(2).在物体受四个力(含四个力)以上时,就应该用正交分解的方法了.正交分解的方法就是先分解而后再合成以转化成两对平衡力来处理的思想.第五章匀速圆周运动1.对匀速圆周运动的描述:①.线速度的定义式:v=(指弧长或路程,不是位移②.角速度的定义式:=③.线速度与周期的关系:v=④.角速度与周期的关系:⑤.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v=r⑥.向心加速度:a=或a=2.(1)向心力公式:F=ma=m=m(2)向心力就是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合外力,在计算向心力时一定要取指向圆心的方向做为正方向。
物理高一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归纳
物理高一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归纳稿子一嘿,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聊聊高一必修一第二章的物理知识哟!先来说说匀变速直线运动,这可是个重要的家伙。
速度均匀变化,加速度恒定不变,记住这个特点哦!比如自由落体运动,就是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典型例子,物体只受重力,下落得越来越快。
速度和时间的关系,v = v₀ + at ,这里的 v₀是初速度,a 是加速度,t 是时间。
这个公式可得好好记住,能帮咱们算出不同时刻的速度呢。
位移和时间的关系也很关键,x = v₀t + 1/2at² ,通过这个能知道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移动的距离。
还有速度和位移的关系,v² v₀² = 2ax ,这个公式有时候能让解题更快捷哟。
在实验里,打点计时器能帮咱们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通过纸带上的点,能算出速度和加速度。
怎么样,是不是觉得这一章的知识还挺有趣的?多做几道题,好好巩固一下,物理就不在话下啦!稿子二宝子们,咱们一起来瞧瞧高一必修一第二章的物理知识点哈!匀变速直线运动,那可是重点中的重点。
就好像跑步,速度一直稳定地增加或者减少,这种有规律的运动。
说到速度,v = v₀ + at 这个公式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能打开速度变化的秘密。
初速度加上加速度乘时间,就能算出任意时刻的速度啦。
位移呢,x = v₀t + 1/2at² ,可别小看这个公式,能让咱们清楚知道物体跑了多远。
还有哦,v² v₀² = 2ax ,这个公式有时候能让难题变得简单,一下就找到答案。
实验里的打点计时器可好玩啦,它能记录下运动的轨迹,咱们通过分析就能知道好多信息。
自由落体运动也别忘了,从高处掉下来的东西,加速度都是 g 。
这一章的知识虽然有点小挑战,但是只要咱们用心,肯定能搞定!加油呀!。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归纳笔记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归纳笔记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归纳(人教版)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1. 匀变速直线运动- 定义: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
- 分类:- 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
- 匀减速直线运动:速度随时间均匀减小,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
2. 速度 - 时间公式- v = v_0+at- 其中v是末速度,v_0是初速度,a是加速度,t是时间。
- 理解:这个公式描述了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如果知道初速度、加速度和时间,就可以求出末速度。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1. 位移公式- x = v_0t+(1)/(2)at^2- 这里x表示位移,v_0是初速度,a是加速度,t是时间。
- 推导:利用速度 - 时间图像(v - t图像),位移等于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
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v - t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通过梯形面积公式推导得出该位移公式。
2. 平均速度公式- ¯v=(x)/(t)=v_0 +(1)/(2)at(由位移公式x = v_0t+(1)/(2)at^2变形得到) - 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还有¯v=(v_0 + v)/(2)(其中v = v_0+at)。
这个公式在解决一些只涉及初末速度和位移的问题时很方便。
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1. 公式推导- 由v = v_0+at可得t=(v - v_0)/(a),将其代入位移公式x =v_0t+(1)/(2)at^2中,得到x=frac{v^2-v_{0}^2}{2a}。
2. 应用- 在已知初速度、末速度和加速度的情况下,可以方便地求出位移;或者在已知位移、初速度和加速度时求出末速度等。
四、自由落体运动1. 定义- 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2. 特点- 初速度v_0 = 0,加速度a = g(g≈9.8m/s^2,方向竖直向下)。
物理必修一高一知识点总结
物理必修一高一知识点总结物理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它研究的对象是能量、力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作为高中阶段的学科,物理必修一高一涉及了一些基本的物理知识点。
本文将总结物理必修一高一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第一章:运动与力在物理学中,运动是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而力是导致物体发生运动和变形的原因。
在运动与力这个章节中,我们学习了一些基础的概念和公式。
1.速度与加速度:速度是描述一个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而加速度则是描述一个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的快慢。
速度的公式为 v = s/t(v 代表速度,s 代表距离,t 代表时间),而加速度的公式为 a = v/t(a 代表加速度,v 代表速度,t 代表时间)。
2.力的概念与力的计算:力是导致物体发生运动和变形的原因。
力的计算公式为 F = m*a(F 代表力,m 代表物体的质量,a 代表物体的加速度)。
第二章:力学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和受力的规律的一门学科。
在力学这个章节中,我们学习了一些与力、质量和运动有关的重要知识点。
1.力的合成与分解:当一个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时,这些力可以合成为一个合力。
而当一个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时,它可以分解为多个分力。
力的合成和分解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力的作用。
2.牛顿三定律:牛顿三定律是力学中的重要定律。
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当且仅当合外力为零。
第二定律:物体受到的加速度与所受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第三定律:对于任何两个物体,彼此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第三章:力的作用和力的性质在物体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力的作用可以影响物体的运动和形状。
在力的作用和力的性质这个章节中,我们学习了一些与力的作用和性质有关的重要知识点。
1.弹簧的伸长量与力的关系:当一个物体挂在弹簧上时,弹簧会产生弹力。
弹簧的伸长量与物体受力的大小成正比。
力的公式为 F = k * x(F 代表力,k 代表弹簧劲度系数,x 代表伸长量)。
高一物理必修一二所有公式
高一物理必修一二所有公式以下是高一物理必修一二所有公式:力学部分:1. 加速度公式:a = (v2 - v1) / t2. 牛顿第二定律:F = ma3. 动能公式:Ek = 1/2mv24. 势能公式:Ep = mgh5. 动量定理:FΔt = mΔv6. 弹性势能公式:Ee = 1/2kx27. 周期公式:T = 2π√(l/g)8. 引力公式:F = Gm1m2/d29. 圆周运动速度公式:v = 2πr/T10. 圆周运动加速度公式:a = v2/r11. 圆周运动角速度公式:ω = 2π/T12. 圆周运动角加速度公式:α = ω2r13. 原动力学定理:W = ΔEk14. 功率公式:P = W/t15. 机械能守恒定律:Ep1 + Ek1 = Ep2 + Ek2 光学部分:1. 光速公式:c = λν2. 焦距公式:1/f = 1/do + 1/di3. 透镜公式:1/f = (n - 1)(1/R1 - 1/R2)4. 三角形像公式:α/β = s1 / s2 = h1 / h25. 光程差公式:ΔL = n1d1 + n2d26. 斯涅尔定律:n1sinθ1 = n2sinθ27. 杨氏实验公式:d(sinθ) = mλ8. 光电效应公式:E = hν - φ9. 波长公式:λ = h/p10. 能量守恒公式:Ep + Ek = hc/λ11. 像距公式:1/o + 1/i = 1/f12. 放大率公式:m = -di/do热学部分:1. 热量公式:Q = mcΔθ2. 热传导公式:Q/t = kA(ΔT / d)3. 热平衡公式:m1c1ΔT1 + m2c2ΔT2 = 04. 热力学第一定律:ΔU = Q - W5. 绝热过程公式:PVγ = 常数6. 热机效率公式:η = (W/Qh) x 100%7. 热力学第二定律:ΔS ≥ Q/T8. 热力学第三定律:绝对零度下S → 0电学部分:1. 库仑定律:F = kQ1Q2/d22. 电势能公式:Ep = kQ1Q2/d3. 电场强度公式:E = F/Q4. 电势差公式:V = W/Q5. 欧姆定律:I = V/R6. 等效电阻公式:Req = R1 + R2 + R3 + ...7. 电功率公式:P = IV8. 电容公式:C = Q/V9. 平行板电容公式:C = ε0A/d10. 电势差公式(平行板电容器):V = Ed11. 电磁感应公式:ε = -dΦ/dt12. 洛伦兹力公式:F = q(E + v x B)13. 感生电动势公式:ε = -N dΦ/dt14. 磁场强度公式:B = F/Il15. 洛伦兹定律:F = qE + qv x B16. 磁通量公式:Φ = B x A17. 安培环路定理:∮Bdl = μ0I18. 比耐定律:D = ε0εrE19.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ε = -NdΦ/dt20. 麦克斯韦方程组:divB = 0,rotE = -dB/dt,rotB = μ0(J + ε0dE/dt) ,divE = ρ/ε0。
高中物理必修一必修二公式
人教版高中物理高一必修1 公式1.V=X/tV是平均速度m/s X是位移m t是时间s;2.Vt=Vo+a0tVt是末速度m/s Vo是初速度m/s a是加速度m/s2t是时间s;3.X=Vot+1/2at2X是位移m Vo是初速度m/s t是时间s a是加速度m/s2;4.Vt2-Vo2=2aXVt是末速度m/s Vo是初速度m/s a是加速度m/s2X是位移m;5.h=1/2gt2 Vt=gt Vt2=2ghh是高度m g是重力加速度9.8m/s2≈10m/s2t是时间s Vt是末速度m/s;6. G=mgG是重力N m是质量kg g是重力加速度9.8m/s2≈10m/s2;7. f=μFNf是摩擦力N μ是动摩擦因数 FN是支持力N;8. F=kXF是弹力N k是劲度系数N/m X是伸长量m;9. F=maF是合力N m是质量kg a是加速度m/s2;人教版高中物理高一必修2公式1.曲线运动基本规律①条件:v 0与合F 不共线 ②速度方向:切线方向 ③弯曲方向:总是从v 0的方向转向合F 的方向3.绳拉船问题①对与倾斜绳子相连的“物体”运动分解 ②合运动:“物体”实际的运动4.自由落体运动①末速度:gh gt v t2== ②下落高度:221gt h = ③下落时间:gh t 2=5.竖直下抛运动①末速度:gt v v t+=0 ②下落高度:2021gt t v h +=6.竖直上抛运动①末速度:gt v v t-=0 ②下落高度:2021gt t v h -= ③上升时间:gvt 0=上④总时间:gvt 02= ⑤最大高度:gv H 220=7.平抛运动②合速度:2220t g v v t += ③速度方向:0tan v gt=α⑤位移方向:02tan v gt =β ⑥飞行时间:gh t 2=,与v 0无关 8.斜抛运动tv x ⋅=θcos 02021θsin gt t v y -⋅=θcos 0v v x =gt-θsin 0v v y =t v x 0=221gt y =0v v x =gtv y =绳子伸绳子摆③飞行时间:gv t θsin 20= ④射程:g v X θ2sin 20= ⑤射高:g v Y 2θsin 220=————————————————————— 9.线速度:Tr ts v ⋅==π210.角速度:Tt πϕω2==11.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ωr v = 12.周期与频率的关系:fT 1=13.转速与频率的关系:f n 60= 14.向心力: 15.向心加速度:16.竖直平面内圆周运动最高点的临界速度: 17.方程格式: 所需的向心力实际力向==F ————————————————————— 18.开普勒第三定律: kTa =2319.万有引力定律: 221r m m GF =,G=×10-11 20.中心天体质量: 2324GT r M π=21.中心天体密度: )( 33423为近地卫星周期T GT ππR Mρ==22.卫星的运行速度: rGM v =23.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2RGM g = 24.第一宇宙速度环绕速度: km/s 9.71==Rg v第二宇宙速度脱离速度: 11.2km/s 第三宇宙速度逃逸速度: 16.7km/s —————————————————————25.功的计算:αcos Fs W = 26.变力做功的计算:①摩擦力做功: W f = f s, s 为路程 ②图像法: F-s 图象围的“面积”代表功 ③功能关系: 间接计算功 27.动能:221mv E k= 28.重力势能:mgh E p = 29.弹性势能:221kx E p= 30.重力做功的特点:只与高度有关,p GE W ∆-=31.动能定理: 21222121mv mv E W k -=∆=总 32.机械能守恒定律: 33.功率: αcos Fv tWP ==34.交通工具行驶的最大速度:m fv P =→fPm v =。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考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和推理1. 基本公式: (1) 速度—时间关系式:at v v +=0(2) 位移—时间关系式:2021at t v x += (3) 位移—速度关系式:ax v v 2202=-三个公式中的物理量只要知道任意三个,就可求出其余两个。
利用公式解题时注意:x 、v 、a 为矢量及正、负号所代表的是方向的不同。
解题时要有正方向的规定。
2. 常用推论:(1) 平均速度公式:()v v v +=021 (2) 一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v v v t +==0221 (3) 一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22202v v v x +=(4) 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 )内位移之差为常数(逐差相等):()2aT n m x x x n m -=-=∆考点二:对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1. 研究运动图象:(1) 从图象识别物体的运动性质(2)能认识图象的截距(即图象与纵轴或横轴的交点坐标)的意义(3)能认识图象的斜率(即图象与横轴夹角的正切值)的意义(4)能认识图象与坐标轴所围面积的物理意义(5)能说明图象上任一点的物理意义2.x-t图象和v—t图象的比较:如图所示是形状一样的图线在x-t图象和v—t图象中,考点三:追及和相遇问题1.“追及”、“相遇”的特征:“追及”的主要条件是:两个物体在追赶过程中处在同一位置。
两物体恰能“相遇”的临界条件是两物体处在同一位置时,两物体的速度恰好相同。
2.解“追及”、“相遇”问题的思路:(1)根据对两物体的运动过程分析,画出物体运动示意图(2)根据两物体的运动性质,分别列出两个物体的位移方程,注意要将两物体的运动时间的关系反映在方程中(3)由运动示意图找出两物体位移间的关联方程(4)联立方程求解3.分析“追及”、“相遇”问题时应注意的问题:(1)抓住一个条件:是两物体的速度满足的临界条件。
如两物体距离最大、最小,恰好追上或恰好追不上等;两个关系:是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
(完整)高中物理必修一公式
高中物理必修一公式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一、速度:单位m/s1、速度和平均速度 v=Δx/Δt 或v=x/t2、瞬时速度 v=Δx/Δt (Δt →0)3、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 v=s/t 二、加速度: 单位m/s2a=Δv/Δt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一、基本公式:1、速度公式:0t a t υυ=+⋅2、位移公式:X 2012s t at υ=+ t v x = 二、推论:1、平均速度公式:02tυυυ+=2、速度——位移公式:2202t as υυ-=X3、中时速公式:022t tυυυυ 4、中位速公式:22202t x υυυ+=。
(22x t υυ〈)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殊规律1、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点:(1)从运动开始,在1T 末、2T 末、3T 末……nT 末的速度之比:υ1::υ2:υ3:…:υn =1:2:3:…:n (提示:t a t υ=⋅)(2)从运动开始,在1T 内、2T 内、3T 内……nT 内的位移之比:X 1:X 2:X :……:X n =12: 22: 32:……:n 2 (提示:X 212s at =) (3)从运动开始,在第1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3个T 内……第n 个T 内的位移之比:X Ⅰ:X Ⅱ:X Ⅲ:……:X N =1:3:5:……:(2N -1) (提示:X Ⅰ=X 2-X 1)(4)从运动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① t Ⅰ:t Ⅱ:t Ⅲ:……:t N =1:1):2):……:1n )② t 总Ⅰ2、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如果在各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 内的位移分别为X Ⅰ,X Ⅱ,X III ……X N ,则△X =X Ⅱ-X Ⅰ=X III -X Ⅱ=……= X N -X N -1=aT 2=恒量推论:第n 个T 时间内的位移和第m 个T 时间内的位移之差:X n -X m =(n -m )aT 23、自由落体运动: V 0=0, a=g第三章相互作用1、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g 极>g 赤,g 低纬>g 高纬)2、胡克定律:F = k 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长度、粗细和材料有关)3、摩擦力的公式:(1 ) 滑动摩擦力: F f = μF N (动的时候用,或时最大的静摩擦力)说明:①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压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 ;也可以小于G 。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二章公式默写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公式、推论一.基本公式1. 速度的定义式:2. 加速度的定义式: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速度公式):4.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用时间表示的位移公式):5.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用速度表示的位移公式):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1.适用于一切匀变速直线运动(1)中间时刻的速度V 2t = 。
(初速度用V 0、末速度用V t ),下图中V B = ;V C = (用X 1 、X 2 、X 3表示,时间间隔为T )(2)相邻相等时间间隔位移之差为一恒定值,即: 。
用S 1 、S 2、S 3 、S 4、 S 5 、S6计算加速度的表达式是: (时间间隔为T )D A B C X 1X 2 X 3S 1 S 2 S 3S 4S 5S 6 S S S S S S t 1 t 2 t 3 t 4 t 5 t 6 t 7S (3)中间位置的速度V 2s = (初速度用V 0、末速度用V t ),2.适用于初速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S 1(1)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中S 1 : S 2:S 3:S 4:S 5:S 6= (时间间隔均为T )(2)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中S 1 : S 2:S 3:S 4:S 5:S 6= (时间间隔均为T )(3)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通个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t 1:t 2:t 3:t 4:t 5:t 6:t 7为:三.一种逆向思维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以看作反向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例如:竖直上抛运动可以反过来看作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S 1。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二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二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一节认识运动机械运动:物体在空间中所处为边线发生变化,这样的运动叫作机械运动。
运动的特性:普遍性,永恒性,多样性参考系1.任何运动都是相对于某个参照物而言的,这个参照物称为参考系。
2.参考系的挑选出就是民主自由的。
1)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必须选用同一参考系。
2)参照物不一定恒定,但被指出就是恒定的。
质点1.在研究物体运动的过程中,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问题中可以忽略就是,把物体精简为一个点,指出物体的质量都分散在这个点上,这个点称作质点。
2.质点条件:1)物体中各点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物体搞对应状态)2)物体的大小(线度)<<它通过的距离3.质点具备相对性,而不具备绝对性。
4.理想化模型:根据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和需要,抓住问题中的主要因素,忽略其次要因素,建立一种理想化的模型,使复杂的问题得到简化。
(为便于研究而建立的一种高度抽象的理想客体)第二节时间加速度时间与时刻1.钟表命令的一个读数对应着某一个瞬间,就是时刻,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某一点。
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称作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
△t=t2—t12.时间和时刻的单位都就是秒,符号为s,常用单位除了min,h。
3.通常以问题中的初始时刻为零点。
路程和加速度1.路程表示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但不能完全确定物体位置的变化,是标量。
2.从物体运动的起点指向运动的重点的存有向线段称作加速度,就是矢量。
3.物理学中,只有大小的物理量称为标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称为矢量。
4.只有在质点搞单向直线运动就是,加速度的大小等同于路程。
两者运算法则相同。
第三节记录物体的运动信息阻攻记时器:通过在纸带上拿下一系列的城才记录物体运动信息的仪器。
(电火花阻攻记时器——火花阻攻,电磁阻攻记时器——电磁阻攻);通常拿下两个相连的点的时间间隔就是0.02s。
第四节物体运动的速度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之比叫作速度。
高一物理必修一公式大全
精心整理高一物理必修一公式大全高一物理公式总结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11.3.5.平7.;反向则当当派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一节认识运动机械运动:物体在空间中所处位置发生变化,这样的运动叫做机械运动。
运动的特性:普遍性,永恒性,多样性1.2.12质点1.2.质点条件:1)物体中各点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物体做平动)2)物体的大小(线度)<<它通过的距离3.质点具有相对性,而不具有绝对性。
4.理想化模型:根据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和需要,抓住问题中的主要因素,忽略其次要因素,建立一种理想化的模型,使复杂的问题得到简化。
(为便于研究而建立的一种高度抽象的理想客体)1.2.。
3.1.路程表示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但不能完全确定物体位置的变化,是标量。
2.从物体运动的起点指向运动的重点的有向线段称为位移,是矢量。
3.物理学中,只有大小的物理量称为标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称为矢量。
4.只有在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是,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两者运算法则不同。
第三节记录物体的运动信息器。
点)t的v=s/t瞬时速度(与位置时刻相对应)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时刻前后无穷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其方向是物体在运动轨迹上过该点的切线方向。
瞬时速率(简称速率)即瞬时速度的大小。
速率≥速度第五节速度变化的快慢加速度1.a=(2.a3.4.5.6.第六节用图象描述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象1.s-t图象是描述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的曲线。
(不反映物体运动的轨迹)2.物理中,斜率k≠tanα(2坐标轴单位、物理意义不同)3.图象中两图线的交点表示两物体在这一时刻相遇。
(不2.1.动(理想化模型)。
在空气中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是下落过程中空气阻力的影响,与物体重量无关。
2.伽利略的科学方法:观察→提出假设→运用逻辑得出结论→通过实验对推论进行检验→对假说进行修正和推广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初速度为0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常量,称为重力加速度(g)。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二张公式
1 高中物理必修1第一二单元公式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六个基本公式 ①0
t a t v v -= ②0t v v at =+ ③0
2t V v v += ④02t v v S v t t +=⋅=⋅ ⑤2012
S v t at =+ ⑥2202t v v aS -= 2.初速度为0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①从运动开始计时,t 秒末、2t 秒末、3t 秒末、…、n t 秒末的速度之比等于连续自然数之比:v 1∶v 2∶v 3∶…∶v n =1∶2∶3∶…∶n .
②从运动开始计时,前t 秒内、2t 秒内、3t 秒内、…、n t 秒内通过的位移之比等于连续自然数的平方之比:s 1∶s 2∶s 3∶…∶s n =12∶22∶32∶…∶n 2.
③从运动开使计时,任意连续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之比等于连续奇数之比:s 1∶s 2∶s 3∶…∶s n =1∶3∶5∶…∶(2n -1).
④通过前s 、前2s 、前3s …的用时之比等于连续的自然数的平方根之比:t 1∶t 2∶t 3∶…t n =1∶2∶3∶…∶n .
⑤从运动开始计时,通过任意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为相邻自然数的平方根之差
的比:t 1∶t 2∶t 3∶…t n =1∶)12(-∶)23(-∶)1(-
-n n 3.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00,v a g ==)
①t v gt = ②212h gt =
③22t v gh = ④
4.匀变速其他推导公式 ①中间时刻速度:02
2t t v v s v v t +===
②中间位移速度:2s v =③任意连续相等时间T 内位移差:21n n s s aT --=
任意连续相等时间kT 内位移差:2n n k s s kaT --=。
高一物理必修一公式大全
高一物理必修一公式大全高一物理公式总结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 (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 –Vo^2=2as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t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 +Vt^2)/2]1/26.位移S= V平t=Vot + at^2/2=Vt/2t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F做正功F是动力当a=派/2 w=0 (cos派/2=0) F不作功当派/2物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情况称为失重现象(物重高一物理知识点梳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一节认识运动机械运动:物体在空间中所处位置发生变化,这样的运动叫做机械运动。
运动的特性:普遍性,永恒性,多样性参考系1.任何运动都是相对于某个参照物而言的,这个参照物称为参考系。
2.参考系的选取是自由的。
1)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必须选用同一参考系。
2)参照物不一定静止,但被认为是静止的。
质点1.在研究物体运动的过程中,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问题中可以忽略是,把物体简化为一个点,认为物体的质量都集中在这个点上,这个点称为质点。
2.质点条件:1)物体中各点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物体做平动)2)物体的大小(线度)<<它通过的距离3.质点具有相对性,而不具有绝对性。
4.理想化模型:根据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和需要,抓住问题中的主要因素,忽略其次要因素,建立一种理想化的模型,使复杂的问题得到简化。
(为便于研究而建立的一种高度抽象的理想客体)第二节时间位移时间与时刻1.钟表指示的一个读数对应着某一个瞬间,就是时刻,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某一点。
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称为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
△t=t2—t12.时间和时刻的单位都是秒,符号为s,常见单位还有min,h。
高中物理必修一二公式汇总
高中物理必修一二公式汇总一、 运动:1、平均速度:v xt ∆=∆ (是位移与通过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1)瞬时速度:va t ∆=∆ (是质点在某一时刻或通过某一位置的速度) (2)加速度:v a t ∆=∆ (用量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的物理量)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可由下面四个基本关系式表示:(1)速度公式v=v 0+at(2)位移公式201v t 2x at =+(3)速度与位移式v 2-v 0=2ax (4)平均速度公式()0t v v v 2x t +==平均3、几个常用的推论:(1)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 内的位移之差为恒量:△x=x 2-x 1=x 3-x 2=……=x n -x n-1=aT 2(2)某段时间内时间中点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0t2v v v 2t +=(3)一段位移内位移中点的瞬时速度v 中与这段位移初速度v0和末速度vt 的关系为:v 中4、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式,几个重要结论①1T 末,2T 末,3T 末……瞬时速度之比为:v 1∶v 2∶v 3∶……∶v n =1∶2∶3∶……∶n②1T 内,2T 内,3T 内……位移之比为:x 1∶x 2∶x 3∶……∶x n =1∶3∶5∶……∶(2n -1)③第一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三个T 内……第n 个T 内的位移之比为:x Ⅰ∶x Ⅱ∶x Ⅲ∶……∶x N =1∶4∶9∶……∶n 2④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t 1∶t 2∶t 3∶……∶t n =1:1):::--⋯-5、自由落体运动规律①速度公式:t v gt = ②位移公式:21h 2gt =③速度—位移公式:2t v 2gh =④下落到地面所需时间:t =6、竖直上坡运动规律①速度公式:t 0v v gt =- ②位移公式:201h v t 2gt =-③速度—位移公式:22t 0v v 2gh -=-两个推论:上升到最高点所用时间0v t g= 上升的最大高度20v h 2g =二、 力:1、 重力:重力的大小G=mg ,方向竖直向下。
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总结(4篇)
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总结第二章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第一、二节探究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记录自由落体运动轨迹1.物体仅在中立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理想化模型)。
在空气中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是下落过程中空气阻力的影响,与物体重量无关。
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初速度为0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常量,称为重力加速度(g)。
g=9.8m/s2重力加速度g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其大小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少。
vt2=2gs竖直上抛运动1.处理方法:分段法(上升过程a=-g,下降过程为自由落体),整体法(a=-g,注意矢量性)1.速度公式:vt=v0-gt位移公式:h=v0t-gt2/22.上升到最高点时间t=v0/g,上升到最高点所用时间与回落到抛出点所用时间相等3.上升的最大高度:s=v02/2g第三节匀变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1.基本公式:s=v0t+at2/22.平均速度:vt=v0+at3.推论:1)v=vt/22)S2-S1=S3-S2=S4-S3=……=△S=aT23)初速度为0的n个连续相等的时间内S之比:S1:S2:S3:……:Sn=1:3:5:……:(2n-1)4)初速度为0的n个连续相等的位移内t之比:t1:t2:t3:……:tn=1:(√2-1):(√3-√2):……:(√n-√n-1)5)a=(Sm-Sn)/(m-n)T2(利用上各段位移,减少误差→逐差法)6)vt2-v02=2as第四节汽车行驶安全1.停车距离=反应距离(车速____反应时间)+刹车距离(匀减速)2.安全距离≥停车距离3.刹车距离的大小取决于车的初速度和路面的粗糙程度4.追及/相遇问题:抓住两物体速度相等时满足的临界条件,时间及位移关系,临界状态(匀减速至静止)。
可用图象法解题。
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总结(二)力重力弹力摩擦力1、力:按照力命名的依据不同,可以把力分为①按性质命名的力(例如: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等。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二章公式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二章公式为大家整理的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二章公式文章,供大家学习参考!更多最新信息请点击高一考试网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o2=2as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t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6.位移s=V平t=Vot+at2/2=Vt/2t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F2)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F=(F12+F22+2F1F2cosα)1/2(余弦定理)F1⊥F2时:F=(F12+F22)1/23.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4.力的正交分解:Fx=Fcosβ,Fy=Fsinβ(β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β=Fy/Fx)注:(1)力(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4)F1与F2的值一定时,F1与F2的夹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5)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化简为代数运算。
四、动力学(运动和力)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4.共点力的平衡F合=0,推广{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5.超重:FN>G,失重:FN>r}3.受迫振动频率特点:f=f驱动力4.发生共振条件:f驱动力=f固,A=max,共振的防止和应用〔见第一册P175〕5.机械波、横波、纵波〔见第二册P2〕6.波速v=s/t=λf=λ/T{波传播过程中,一个周期向前传播一个波长;波速大小由介质本身所决定}7.声波的波速(在空气中)0⊥:332m/s;20⊥:344m/s;30⊥:349m/s;(声波是纵波)8.波发生明显衍射(波绕过障碍物或孔继续传播)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者相差不大9.波的干涉条件:两列波频率相同(相差恒定、振幅相近、振动方向相同)10.多普勒效应:由于波源与观测者间的相互运动,导致波源发射频率与接收频率不同{相互接近,接收频率增大,反之,减小〔见第二册P21〕}注:(1)物体的固有频率与振幅、驱动力频率无关,取决于振动系统本身;(2)加强区是波峰与波峰或波谷与波谷相遇处,减弱区则是波峰与波谷相遇处;(3)波只是传播了振动,介质本身不随波发生迁移,是传递能量的一种方式;(4)干涉与衍射是波特有的;(5)振动图象与波动图象;(6)其它相关内容:超声波及其应用〔见第二册P22〕/振动中的能量转化〔见第一册P173〕。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二章公式归纳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二章公式归纳高一物理必修一的第一二章就像是一扇窗户,打开后能让我们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首先说到运动,哎呀,大家应该都知道吧,运动无处不在,走路、跑步、甚至是吃饭时的手都在运动。
这里有个公式,叫做速度公式,简单来说就是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
想象一下,你在操场上飞奔,心里想着“我得快点儿到达终点”。
你跑了多远?用了多长时间?把这两个数字一除,嘿,就是你的速度,简直是“数一数二”的重要公式。
再来聊聊加速度,这个东西就像你骑自行车上坡的感觉,越往上越累,对吧?加速度的公式也不复杂,简单的说就是加速度等于速度的变化量除以时间。
就像你从慢慢悠悠变成飞快小鸟那一刻,心里的兴奋和速度变化让你觉得无比刺激。
你想想,每次急刹车,那一瞬间的感觉就是真实的加速度!说到这里,别忘了有个经典的例子,火箭发射。
它从地面一路飞天,想象一下,那个速度变化多快啊,真是让人心潮澎湃!再聊聊力,力可是物理学的“扛把子”,没有力就没法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牛顿的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总是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除非有外力作用。
这就好比你在沙发上赖着不动,突然有人把你拉起来,那一瞬间你就明白了“外力”的重要性。
有意思的是,力的单位是牛顿,想象一下牛顿的头像挂在墙上,你就知道这个家伙的力道有多大。
接着是重力,这个更让人熟悉了,咱们每天都在和重力打交道。
重力就是让苹果掉落的那个“神秘力量”。
公式很简单,重力等于质量乘以重力加速度。
像个秤一样,体重一上去,咔嚓一声,数值就出来了。
每次称体重的时候,心里都在想:“我怎么又胖了!”这时候重力就成了无形的压力。
然后是功,功的定义也很简单,功等于力乘以位移。
想象你推着一个重重的箱子,虽然很累,但每推一下就有了功的产生。
这就是物理学的魅力所在,每一个动作背后都有公式在支撑。
这个时候,我常常会想,难道我每天的“功”都在厨房里做饭?哈哈,有时候看着一大堆碗筷,感觉“功”真是没完没了。
接着是能量,能量和功密不可分,能量守恒定律说的就是能量不会凭空消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二章公式
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
速)a>0;反向则aF2)
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
F=(F12+F22+2F1F2cosα)1/2(余弦定理)F1⊥F2时:F=
(F12+F22)1/2
3.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
4.力的正交分解:Fx=Fcosβ,Fy=Fsinβ(β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β=Fy/Fx)
注:
(1)力(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
(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
(4)F1与F2的值一定时,F1与F2的夹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
(5)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
的方向,化简为代数运算。
四、动力学(运动和力)
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
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
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
F´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
4.共点力的平衡F合=0,推广{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
5.超重:FN>G,失重:FN>r}
3.受迫振动频率特点:f=f驱动力
4.发生共振条件:f驱动力=f固,A=max,共振的防止和应用
〔见第一册P175〕
5.机械波、横波、纵波〔见第二册P2〕
6.波速v=s/t=λf=λ/T{波传播过程中,一个周期向前传播一
个波长;波速大小由介质本身所决定}
7.声波的波速(在空气中)0℃:332m/s;20℃:344m/s;30℃:349m/s;(声波是纵波)
8.波发生明显衍射(波绕过障碍物或孔继续传播)条件:障碍物
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者相差不大
9.波的干涉条件:两列波频率相同(相差恒定、振幅相近、振动方
向相同)
10.多普勒效应:因为波源与观测者间的相互运动,导致波源发射
频率与接收频率不同{相互接近,接收频率增大,反之,减小〔见第
二册P21〕}
注:
(1)物体的固有频率与振幅、驱动力频率无关,取决于振动系统
本身;
(2)增强区是波峰与波峰或波谷与波谷相遇处,减弱区则是波峰
与波谷相遇处;
(3)波仅仅传播了振动,介质本身不随波发生迁移,是传递能量
的一种方式;
(4)干涉与衍射是波特有的;
(5)振动图象与波动图象;
(6)其它相关内容:超声波及其应用〔见第二册P22〕/振动中的能量转化〔见第一册P173〕。
六、冲量与动量(物体的受力与动量的变化)
1.动量:p=mv {p:动量(kg/s),m:质量(kg),v:速度(m/s),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
3.冲量:I=Ft {I:冲量(Ns),F:恒力(N),t:力的作用时间(s),方向由F决定}
4.动量定理:I=Δp或Ft=mvt–mvo {Δp:动量变化Δp=
mvt–mvo,是矢量式}
5.动量守恒定律:p前总=p后总或p=p’´也能够是
m1v1+m2v2=m1v1´+m2v2´
6.弹性碰撞:Δp=0;ΔEk=0 {即系统的动量和动能均守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