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一文字则宗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把叫“菊一文字”的菜刀
文/库索
<<新周刊>>第448期
在这家刀店的职人观里,菜刀的保质期甚于钻石,希望客人“一生使用”。店里代代相传一个不变的规矩:终生免费提供磨刀和保养服务。
京都的菊一文字是一家有700年历史的刀店。我专程来到这里,因为自从保温杯、陶瓷刀、马桶盖和电饭煲“四大神器”在国人中大火后,我便成为母亲的御用代购,频频要满足各种道听途说的物质文明需求。这一次,我接收到的指示是:“听说日本的菜刀很好?”
尽管知道菊一文字在日本刀界拥有江湖霸主一般的地位,当看到上千种造型各异的刀具齐刷刷摆放在一起时,还是会立刻晕菜。这是不少知名料理人常来光顾的店,刀具种类细分到了极致:刺身专用的“柳刃包丁”,蔬菜专用的“薄刃包丁”,拆鱼骨和鸡骨专用的“出刃包丁”,烤牛肉专用的“筋引”……
店主给我推荐的是一把标价15120日元(约合人民币750元)的“三德包丁”,这是日本最常见的家用菜刀。和传统日式单刃菜刀不同,它的双刃设计使用起来更方便,而且蔬菜、红肉、鱼肉均可处理——适合非专业人士。
如何鉴定一把菜刀的好坏?第九代店主说:“唯一决定要素是刀锋的持久性。一把锋利度好、不易生锈、能够长时间使用的菜刀,必须由职人全手工制作。”锋利度不是一个效率问题,而是工具和食材之间的沟通渠道:“不会破坏食材本身的纤维,切完之后仍能保持蔬菜和鱼肉的原味。”
在菊一文字的职人观里,菜刀的专一更甚于钻石,一旦卖给客人,便希望他们能够“一生使用”。因此,店里代代相传一个始终不变的规矩:终生免费提供磨刀和保养服务。
“如果和泉兼定是战场上杀气腾腾的野武士,菊一文字就是匿遁山林的隐士。”
店名“菊一文字”其实最早指的是一把刀,完整名字叫“菊一文字则宗”,早在扬名于菜刀界之前,就已经是武士界的传说之刀。
作为日本“五十名刀”之一,它刃长78.48cm,刀身细且薄,被认定为国宝级的太刀。因为刃身刻有代表皇室象征的十六瓣菊花家徽,其下又雕有横一字纹,故称为“菊一文字”。“则宗”则是福冈一文字流派第一代制刀匠的名号:镰仓时期,则宗被钦点为御用刀匠,沿袭了平安时代刀工的基础,将刀身压细拉长更显优雅:刃纹上的烧制更是独树一帜。如今你能在一些高级的菊一文字菜刀上看到这种“世界上最华美”的纹样:以直纹为基调,交错以丁字刃纹,在专业领域看来,堪称“后无来者之作”。
能把皇室象征的菊花刻在刀身,可见菊一文字的身份。美国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写过一本《菊与刀》,用象征日本皇室的“菊”和象征武士道精神的“刀”为题,剖析了日本民族特性两个对立共存的侧面。从这层意味来看,说菊一文字是日本精神化身也不为过。
对于这把有着700年历史的刀,日本史爱好者最执念于它在幕末时期被赋予的传奇色彩。相传它是新选组组长冲田总司的爱刀,司马辽太郎在小说《新选组血风录》中,便借总司之口表达了后世对这把早已失传名刀的想象:“如果和泉兼定是战场上杀气腾腾的野武士,菊一文字就是匿遁山林的隐士。如果再把虎撤拿来,三把刀一比,菊一文字一定显得更加逸秀拔群。”
据说冲田总司逝世时,菊一文字就摆在他的枕边,他人生最后的愿望是:希望菊一文字能够继续存在下去。“菊一文字历经了700年的蹉跎岁月。就700年间一把宝刀毫发无伤这个事实,确实是近乎奇迹了,菊一文字参加了多少战斗,谁也没计算过。但它既没有折断,也没有损伤刀刃分毫,更没有失踪在历史的烟尘中,而是依然锋利无比,存在人世,除了认同这是奇迹之外,实在无法解释。”
制作生活刀具的手艺,也必须沿用700年来打造武士刀的精神。
经历了动荡和战乱,菊一文字得以幸存,派系却颇为混乱:不止京都一家,长崎、伊
势、奈良和东京,都能找到以它命名的刀具店。稍微熟悉刀剑的人都知道,以上皆不是日本刀发源地,现代日本刀产地的代表,最出名的几个分别是:关(岐阜县)、越前(福井县)、堺(大阪府)和土佐(高知县)。
大阪府堺市的锻冶职人,被视作是全日本刀技顶峰的存在。菊一文字便诞生在这里。菊一文字的刀匠世世代代生活在住吉大社的沿海道上,一直延续到决定第14代继承人时——古代职人向来“一子相传”,只有一个人能继承家业。菊一文字由此便分裂成两派,一个弟子继承家业留在大阪(后因大阪遭遇空袭,搬到长崎),另一个弟子则辗转搬往京都开店,也就是今天这家“菊一文字本店”。两家店均在继承传统技术的基础上,以自己的风格逐渐变化。
明治九年(1876),日本政府颁布废刀令,规定除穿大礼服者(主要是皇室成员)、军人和警察外,其他人禁止带刀。受此影响,许多传统刀铺相继消失,传统锻刀技的继承人越来越少,渐渐失传。
随着武士道没落,菊一文字也遭遇了命运转向。它顺应了时代的变迁,决定结束武士刀的锻造,转为以料理刀、工匠刀和园艺刀为主的刀具制作。
但对刀匠来说,刀技就是生命线,因此必须有一点不变:制作生活刀具的手艺,必须要沿用700年来打造武士刀那一套。多亏了这种“曲线救国”的方式,菊一文字才得以留存至今天。
今天,在菊一文字,从专业菜刀到家用菜刀,从指甲刀到鼻毛刀甚至刮胡刀,你能找到一切在生活中所需的刀具。店主力荐的那把“三德包丁”很有趣,它也是日本“洋为我用”的绝佳案例。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饮食习惯发生变化,开始大量食用红肉,一时间外国流入的西洋牛刀大为流行。日式包丁和西式牛刀差异很大,前者是单刃,后者是双刃。单刃刀需要从食物内侧着手,例如在分解鱼时,需要沿着鱼骨一点点往下切割;处理蔬菜时,单刃刀特有的刀弧度,能够不破坏食材的纤维,完美地切出和风料理所要求的视觉效果。反之,双刃刀没
有那么多讲究,由于其设计的对称性,处理食物时更简单粗暴,不需要太多技术,普通人就能利落上手。
菊一文字的三德包丁便是在这般机缘下而生的。所谓“三德”,象征三个用途:肉、鱼、蔬菜均可。对于生活中“和食”和“洋食”已同等重要的日本人来说,它是融合了两方特性的新型刀具,又被称为“文化包丁”、“万能包丁”。
/newsview.php?id=7195
延伸一:器物精神
翰墨里的器物精神
笔墨纸砚,长条案桌,这是中国经典的书房设置,但书法物件集合里远远不只这些,若一字排开,阵容可能不逊于梁山108位好汉:毛毡、腕枕、墨碟、笔床、笔洗、笔帚、笔架、笔挂、笔山、砚滴、水丞、书拨、镇纸、印盒、印章、香筒、檀香、小盆景…琳琅满目,洋洋大观。
可以说,文房是东方精致化生活的缩影。这些器物不是凭空制造的,而是在书法历史长河里,经历长期的摸索改良后成型于我们案前,是一种传承,中国文人的哲思和雅趣都蕴藏在里面,且每件用具都有它的逻辑和内涵,每件单品都是一门学问,成龙配套使用更是一门文化艺术,所以中国的文人都是器物控,各种把玩都能精准控制,玩得有模有样,不得不感叹书法艺术也是一门技术活来的。
我们走进文房,拿几件器物来聊聊里头的文章吧,看能不能悟出个道道来。
笔,书写的工具,书写就是笔和纸的交流,自己和自己的对话,所谓“求工于一笔之内,寄情于点画之间”;然每个人的笔法,性格,修养不一,所用的毛笔自然也各异,羊毫笔、狼毫笔、紫毫笔、兼毫笔…各有千秋,各有主人,羊毫质软,写的字圆润秀美;狼毫质硬,写的字苍劲有力;紫毫笔,写的字犀利方正,白居易更有词云:“紫毫笔尖如锥兮利如刀。”兼毫软硬适度,适合初学者使用。什么人执什么笔,区区一支笔,不觉间已透露了主人的性情。
墨,收集万物中的无形,古人把柴木燃烧薰起来的烟汇集成墨,墨既是烟的结晶,也是智慧的结晶,当书写者执笔蘸墨,在墨香中散怀写意,确实是一种精神享受。同时,墨还是一味良药,清道光丙申年间,有一翰林—江绍仪,奋发读书,但由于过分苛求自己,用功过深,染上了劳倦咳血之疾,久治不愈,后来,江翰林竟因误食墨汁,治愈了顽疾,真是无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