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处不在的信息 教学设计
《网络无处不在》教学设计
《网络无处不在》教学设计【课标分析】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分类。
【教材分析】
《网络无处不在》来自于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的选修3《网络技术应用》的第一章《走进网络世界》的第一节。
这部分教材主要通过三个任务驱动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功能和分类等。
并且任务与任务之间是层层递进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2)知道计算机网络的作用或功能;
(3)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题的分析和讨论,完成任务一: 寻找生活中的计算机网络,并理解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2)阅读教材P2-4,完成任务二:对比分析传统汇款和电子汇款的流程及特点,并了解计算机的功能;
(3)阅读教材P5,完成任务三: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及覆盖范围;
(4)以小组的形式总结课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以小组形式来抢答每个任务的设疑点,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计算机网络的概念;明确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以及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教学难点:
理解计算机网络的概念;明确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
【教学策略】
感知和关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各种计算机网络及计算机网络使用带来的变化而从中设疑,以小组形式抢答每个任务的设疑点,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资源】
自制课件、学案和教学设计等。
【教学过程】。
第一章《走进信息社会》单元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粤教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2
第一章走进信息社会学科信息技术年级高二学期秋季设计者教科书必修2《信息系统与社会》粤教版单元课时 5 课时一、单元学科概念“走进信息社会”是粤教版信息技术必修 2 《信息系统与社会》第一章的内容。
信息技术四个学科大概念知识体系分别是“数据、计算、信息社会、信息系统”,本单元是围绕其中的“信息社会”而展开。
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知道信息社会的特征,信息技术的发展脉络与趋势及对社会各方面的影响,以及如何提升人们在信息社会的适应力与创造力,是以“信息社会”为核心的概念体系。
二、单元地位与作用必修 2《信息系统与社会》意在阐明人、信息社会、信息系统的关系。
人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引起的技术变革促进信息社会的产生;而信息社会的重要现象是信息系统的普及和广泛应用。
因此,学习信息社会的内容是为后续学习信息系统埋下伏笔与铺垫,是学习本书的基础与开端。
三、单元学习目标1、本章对应的课标内容要求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脉络与趋势,描述信息社会的特征,探讨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人们生活、工作与学习的影响。
2、本章对应学业要求(1)了解信息技术的前世今生和未来;(信息意识)(2)通过分析事例,能描述信息社会的特征;(信息意识)(3)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变革、科技进步及个人生活与学习的影响;(信息意识)(4)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以及数字化学习工具的使用,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加工、处理、整合,完成“智慧校园”项目活动。
(信息意识、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四、单元核心素养①信息意识通过总结信息社会的特征,了解信息社会与以往其它社会的不同。
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已经出现的新技术的应用,关注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动向。
②信息社会责任了解信息技术发展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作为信息社会的公民,要积极使用新技术融入到信息社会,同时也要承担起建设美好信息社会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③计算思维厘清人与信息技术、信息社会、信息系统的关系。
④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教学过程中数字化工具的使用培养了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
1第一单元活动一认识无处不在的信息(定稿)
课题:第一单元活动一《认识无处不在的信息》
总序:1 课型:新课讲授
教学目标
1.信息意识:能够识别并理解信息的概念,认识到信息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
2.计算思维:通过案例分析,学生能够运用逻辑推理和归纳总结的方法,分析信息的基本特征。
3.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如搜索引擎、社交媒体等)收集、整理和分析信息,培养数字化学习和创新的能力。
4. 信息社会责任:学生能够理解并遵守信息社会的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负责任地处理和使用信息。
教学重、难点
重点:信息的定义及其表现形式;信息的基本特征(如普遍性、依附性、共享性、时效性、价值性等)。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分析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
高一信息技术教学设计1.2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
班级
1.2 信息技术及其影响
日期
1、列举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历史和发展趋势
重点2、探讨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个人生活学习的影响 难点3.使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可能带来的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因素,养成健康习惯 关键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导入
总上启下课件
课后反思评 价
2)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人类的六次信息革命 以列表的形式如下:
▽欣赏视频——未来数字世界 讨论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总结: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2、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影响
1)以小组为单位探讨信息技术应用实例完成P12表1-3并做汇报;2)通过学习认知请同学谈谈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影响;3)师生间交流如何面对信息社会的挑战。
教学方法及
调控以视频节目导入新课引起学生兴趣
新课
1、信息无处不在,信息的传播过程,信息所具有的几大特征
2、播放影片,让学生视觉体验这个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也初步掌握本节课的内容1、总结三大技术
2、下节课——计算机技术详解
教学内容
高一第一章.ppt
1.2、信息技术及其影响1、信息技术及其发展1)信息技术 描述:和利用等的技术。
分配信息的技术。
应用的科学技术。
★信息技术: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可以称为信息技术。
可以说有了人类就有了信息技术,
组成:
课时教学设计案
2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提问法、引导法。
章节课题教学目标/课程标准信息技术的应用及影响三大技术
合理应用信息技术
小汽车——计算机技术 发动机——微电子技术
通信技术。
信息教学设计方案(最新3篇)
信息教学设计方案(最新3篇)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教学设计方案篇一《苏州园林》信息化教学设计模板一、教材分析《苏州园林》是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三课,这篇文章语言浅显典雅,以先总说、后分说的结构形式,抓住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从整体到局部,从大处到细微,作了富于艺术性的说明,写得严谨有序,条理分明,是一篇典范的事物说明文。
本单元的重点就是对说明文的学习,因此如何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读写说明文的能力就显得尤其重要。
教师应当组织、引导、点拨学生理解掌握本文的说明结构和说明方法,同时让学生通过读、说,培养语感、美感,感受苏州园林的美。
这样,既能让学生学到事物说明文的文体知识,又培养了学生阅读说明文的方法,还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二、学生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本单元是说明文的集中学习,学生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已经掌握一些说明文的学习技巧,但由于从本单元才开始学习说明文,对说明文的阅读技巧还不是很熟练掌握,所以对说明文的结构层次和说明方法的理解及对课文的欣赏还需要教师的引导。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掌握本课出现的生字词;弄清作者介绍园林的条理和顺序,培养学生按事物本身规律组织材料,有条理说明事物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培养说明文的阅读能力,初步学写说明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激发学生对我国园林艺术及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四、教学环境√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1.创设情景,导入。
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教学PPT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感受苏州园林的美,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2.学习生字词,播放PPT,让学生在文中将其标注出来,并记忆。
3.利用多媒体,播放音频MP3,听示范朗读。
信息的传递教学设计5篇
[利用电脑动态展示以下三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1、信息的获取”
人脑的大部分信息是通过视觉和感觉器观获得的;
电脑中的信息主要是通过诸如键盘、鼠标、语音识别等电脑输入设备,扫描仪、传感器等电子感测装置来获取。
1、引导幼儿了解常用的通讯工具。
2、让幼儿说说自己会使用哪些特训工具。
四、游戏:传话
将幼儿分为两组,分别向每组的第一个人说一句悄悄话。
开始后,再一个一个的后传,各组最后一个报告电话内容,传的又快又准的一组为胜。
五、制作朋友信息书
信息的传递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什么是信息;
2、了解如何描述信息以及对信息进行获取、传递、处理的各种技术;
十字路口的信号灯??教室里的板书挂图??图书馆里的书报??春节联欢晚会的现场直播??大自然也无时无刻不在向我们传发出各种各样的信息??可用幻灯片展示以上图片二新课教学第一节信息与信息社会解释
信息的传递教学设计5篇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____
ASCII码是用八位二进制数组成,一个八位二进制数表示一个字符(位专门用作检验位),如用1000001来表示字母“A”,而用0111001来表示数字“9”。
板书:三、信息存储容量
讲解:
二进制码的一个数位称为bit,它是计算机处理和存储信息的最小单位。
一个八位二进制码称为字节Byte,用以存放一个ASCII码信息,一个汉字需要2B的容量。
教学方法和手段:综合应用言语讲解和多媒体课件启发学生,通过听案例、说想法、看课件等活动调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同时初步理解信息技术及其应用。
七年级信息技术第一课教学设计
七年级信息技术第一课课题生活中处处有信息(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树立良好的信息意识(2)使学生理解信息的概念,掌握信息的特征.(3)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4)通过分析我们生活中处处有信息的现象。
了解信息对人类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自己发现身边的信息,来归纳什么是信息,以及它的含义与特征;(2)通过学生自己发现身边常见的信息获取与处理的工具,再讨论哪些主要用于采集信息?通过小组传递信息活动(3)提高学生交流表达信息的能力,并能正确的分辩生活中的信息。
3、情感与价值观:乐于应用信息技术,把学习信息技术作为生活与学习的工具二、教学设想(1)引领学生体验信息社会与信息特征;(2)开放地授课,根据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在概念、原则方面提高学习兴趣。
本节内容信息是一个比较抽象概念,如果何在学习之初引领学生较好得把握信息的特征,体验到信息对我们生活、生产的重要性,并能较快地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学科意识,这作为新课标实验教材的第一节课来讲的确是非常重要的。
三、教材分析《生活中处处有信息》是海南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1章《信息与信息技术》,第一节的教学内容作为新生的第一节课,在本节课中,首先回顾小学阶段学过的信息技术知识,让学生联系生活来了解信息及信息技术的应用,了解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了解同伴有关信息技术方面的技能与特长,体验收集信息、处理信息、传递信息的过程与方法。
本节课最终目的是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服务,所以要求学生要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遵守网络规范和网络道德,做一个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
四、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2)树立良好的信息意识和信息道德(3)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2、教学难点(1)学会抵制不良信息的干扰;(2)网络安全防护措施五、教学方法合作讨论、启发、讲解相结合。
六、教具准备电脑室、清华同方多媒体网络教室系统、课件由于信息、信息的概念比较抽象,也没有统一的定义,如何让学生对此有比较深刻的理解,这成为开学之初最关键的问题。
新纲要云南实验教材信息技术七年级第九册第二版第一单元第一课《信息与信息的数字化》精品课教学设计
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信息与信息的数字化教学设计学校:××学校学科:信息技术第一课班级:七(×)班授课教师:×××云南人民出版社《信息与信息的数字化》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选自新纲要云南实验教材信息技术七年级第九册第二版第一单元第一课,同时也是整个教材的第一课,旨在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理解信息的概念、特征及其数字化的重要性,为后续学习数据传输与存储、信息技术应用、网络安全等知识奠定基础。
对于计算思维的养成来说,信息的数字化会影响到今后学生理解其他知识,数字化是信息技术的核心问题之一,因此本课主要从身边的信息入手,注重理论与实例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信息的概念,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正处于小升初过渡衔接的重要时期及信息素养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已具备一定的日常生活经验,能够感知到身边的信息,但对信息的本质、特征及其数字化过程缺乏深入理解。
并且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形成初步的信息概念,但很少接触信息的数字化概念和数字化方式。
因此,本课将通过丰富的实例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
三、教学目标信息意识:学生能够识别并感知身边的信息,理解信息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计算思维:通过字符编码活动,初步体验计算思维中的形式化、模型化过程。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掌握信息数字化的基本概念,了解二进制与数字化的关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数字化操作。
信息社会责任:认识到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初步形成保护个人信息和尊重他人信息的意识。
四、重点难点重点:信息的特征、信息数字化的概念及其意义。
难点:理解二进制与数字化的关系,信息编码,二进制与十进制的转换。
五、教学过程1. 新课导入(5分钟)活动设计: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回忆并感知你完整的一天是如何度过的,在这一天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你是如何得到的?学生交流:学校铃声、同学谈话、课本知识、校园广播、手机消息、电视网络等。
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篇一:《信息及其特征》教案信息及其特征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课题】信息及其特征(教育科学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理解信息的一般特征包括普遍性、载体依附性、价值的相对性、时效性、共享性、可伪性,并能举例说明;培养学生通过直接观察法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对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教学内容分析】初看这部分教学内容,基本上是知识与概念的介绍,没有技能方面的教学内容,也很难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的教学目标。
授课地点适宜在教室进行,否则机房教学学生由于没有操作内容容易坐不住。
如何让初涉信息技术新课程的学生理解深奥知识的同时,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就是件让教师头疼的事情了。
在这一章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学生感兴趣的案例,采取讲授法、小组探究法、问答法、现场试验法、情境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手段与方法,创设具体事物的场景,使师生设身处“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在“我要学”、“我爱学”的氛围中愉快地接受新知识。
『重点』信息与人类的关系;信息的基本特征;『难点』信息的含义;信息实例的理解与运用;【教学对象分析】高一新生来自于不同的学校,各个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都不尽相同,所以有必要先做一个状况调查,以方便日后的教学工作能有的放矢地展开。
所谓“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作为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的第一部分教学内容,其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后续章节的学习,关系到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热情和积极性,所以在教学中可以多设情境,多做……,让学生感到学中有乐,学有收获,……。
《无处不在的能量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五四制》
《无处不在的能量》导学案主题:能量的种类及应用一、导入:能量在我们平时生活中无处不在,它贯穿于我们的生活始终。
在这个导学案中,我们将进修能量的种类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进修目标:1. 了解能量的观点及其种类;2. 掌握不同种类能量在生活中的应用;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诠释现象。
三、进修内容:1. 能量的观点及种类:a. 什么是能量?能量是物体所具有的做功能力,是物体在运动、变形或发热等过程中所具有的性质。
b. 能量的种类:机械能、热能、电能、化学能、光能等。
2. 能量在生活中的应用:a. 机械能:汽车行驶、摩托车运动等;b. 热能:烧水、取暖等;c. 电能:电灯、电视等电器的应用;d. 化学能:食物的消化过程;e. 光能:太阳能电池板发电等。
四、进修过程:1. 导入: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存在的各种能量,并引出本节课的进修内容。
2. 进修能量的观点及种类:a. 讲解能量的观点及其种类,引导学生掌握基本观点;b. 展示不同种类能量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直观了解。
3. 进修能量在生活中的应用:a.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种类能量在生活中的应用;b. 引导学生讨论能量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及影响。
4. 拓展延伸:a. 鼓励学生自行寻找更多关于能量的应用案例,并进行分享;b. 设计实验或观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能量的转化和应用。
五、总结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了解了能量的种类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能量无处不在,它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
希望大家能够在平时生活中更加关注能量的应用,发挥其作用,使生活更加便利和舒适。
六、作业安置:请同砚们整理本节课进修内容,写一篇关于能量的应用的小结,以及收集3个不同种类能量在生活中的实例并进行分析。
七、教学反馈:下节课开始前,老师将对同砚们的作业进行评阅并给予反馈,以便同砚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置信同砚们对能量的种类及应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希望大家能够在平时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发挥能量的作用,让生活更加美好和便利。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课例《信息与信息的数字化——认识信息》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师:有没有信息是不依附于任何载体而存在呢? 生:(讨论)找不到。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齐)信息必须依附于载体而存在,信息依附 的物体多种多样。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信息是必须依附某一媒体 进行传播的,所以不能独立存在;文字既可以印刷在书 本上,也可以存储到电脑中;信息可以转换成不同的载 体形式而被存储下来和传播出去,供更多的人分享,而 “分享”的同时也说明信息可传递、可存储。 师:(课件演示)
生:(疑问)书本中的科学知识会随时间的流失而 变得贬值吗?
师:如果是理论知识几乎不会贬值,但如果是技术 知识同样会随时间而变化,但所花的时间会比一般的信 息长很多。
师:(课件演示) 3.信息的时效性 (1)信息的时效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有长 或短)。 (2)信息的时效性必须与价值性联系在一起。 师:(补充)因为信息如果不被人们利用就不会体 现出它的价值,那也就谈不上所谓的时效性。也就是说 信息的时效性是通过价值性来体现的。
这节课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参与讨论活动,教 师引导来达到教学目标。从教学的过程来看,学生回答 课例研究综 问题很积极、主动,课堂气氛较好。通过分组活动培养 述 学生的相互协作精神,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 感觉到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变化,不再是以前的传统教学
方式。通过实践题巩固这节课所学过的知识点。因为这 是初一第一堂课,所以是很关键的一节课,如果这节课 上好了对下面课程的学习会使到一个促进的作用。
1、载体依附性 (1)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2)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媒体。 (3)载体的依附性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 特点。 师:老师讲课中传授的信息能增长同学们的知识, 广播传出的音乐能给大家带来快乐,下课的铃声能给大 家带来兴奋。还有很多的信息,他们的存在能给我们带 来怎样的作用呢? 生:(齐)信息的存在有一定的价值性。 师:(课件演示) 2.信息的价值性。 (1)信息不能直接提供给人们物质需要,体现在两 方面: ①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 ②信息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 (2)信息可以增值; (3)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有价值。 生 1:(疑问)信息可以增值,怎么理解呢? 生 2:(回答)人们在加工信息的过程中,经过选 择、重组、分析等方式处理,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使 原有信息增值。
信息技术教学案例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案例(优秀8篇)
信息技术教学案例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案例(优秀8篇)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案例【优秀8篇】由作者为您收集整理,希望可以在信息技术教学案例方面对您有所帮助。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的与要求]知识与技能:感受生活中的信息现象,认识到信息是普遍存在的。
过程与方法:掌握信息活动的一般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信息对生活与学习的作用,产生学习与使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积极性。
行为与创新:能够养成积极思考生活中的信息的真假性、有用性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表达等;信息及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感受信息及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了解生活中的信息的一些过程。
[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使用了教师引导、学生体验学习、游戏学习等教学方法,通过学生个人、小组、集体的多种形式进行学习活动。
[教学准备]相关图片、课件、猜词游戏[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社会里,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信息。
那什么是信息呢,信息又有哪些作用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出示课题:信息与信息技术)(二)新授:一、信息(出示课件图片1)师问:从这张图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呢?(生答)(出示课件图片2-4)分别问:通过观看以上图片,你能得到什么信息呢?(生分别回答)师问:你还能说出其它的信息呢?(生答)我们可以知道:信息是一些消息,在我们学习、生活、工作中都离不开信息。
(阅读“知识屋”)二、信息的获取师问:那信息是如何获取的呢?(出示课件图片)(生答)但是有些信息我们用自己的感觉器官无法获取到,比如说,我想看清对面大楼上是一只什么鸟?(生回答)师:其实很多工具都能帮助我们获取更多的信息,你知道还有哪些工具吗?试着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三、信息的传递获取信息后,我们要将它传递给更多的人,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式来进行信息的传递。
(出示课件图片)科技的发展让信息的传递有了更多的方式,但并不意味着原始的方式就此淘汰了。
完成“讨论坊”的内容。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课题 1.1信息与信息技术第1 周总第1 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信息的含义、特点和表现形式。
2.了解信息技术的含义、发展历程和分类,学会正确使用信息。
过程与方法1.通过教师讲授、小组讨论,让学生对信息与信息技术有初步的了解。
2.通过具体的例子知识形象化,使学生理解信息处理和传输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信息对生活与学习的作用,产生学习与使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积极性。
能够养成积极思考生活中的信息的真假性、有用性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概念;信息与信息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
教学难点信息与信息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
教学模式学校“十二字教学模式”教具2000演示系统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及活动教学方法课前准备:1.组织学生有序排队。
2.检查脚套及学生用书。
3.清点学生人数。
4.检查设备及其运行情况。
课前复习:初一新生刚入学,对信息技术课很感兴趣。
本课又是七年级信息技术课的第一课,对于学生来说,“信息”及“信息技术”等概念也比较抽象,因此教学中应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意从生活素材中进行导入,精心设置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入新课: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社会里,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信息。
那什么是信息呢,信息又有哪些作用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新课讲授:一、信息师问:从这张图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呢?分别问:通过观看以上图片,你能得到什么信息呢?(生分别回答)师问:你还能说出其它的信息呢?(生答):信息是一些消息,在我们学习、生活、工作中都离不开信息。
培养上机习惯(出示图片1)(生答)[师生归纳]1. 信息就是有用的消息,包括我们看到的、听到的知识、消息、数据、新闻等等。
2.信息的特点:(1)信息无处不在(2)信息可以共享(3)信息可以传递3. 信息的表现形式:信息通常以文字、图象、图形、声音、语言等形式表达。
二、信息技术[自主探索]阅读“人类五次信息技术革命”图文资料,从人类信息技术发展的五次革命历程中,你发现了什么?生:自己阅读课本,小组讨论完成。
抵制网络不良信息教学设计(最终5篇)
抵制网络不良信息教学设计(最终5篇)第一篇:抵制网络不良信息教学设计抵制不良网络信息教学目标:懂得如何防止沉迷网络游戏;教学重点:学会如何健康上网。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网络游戏及带来的危害。
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二、网络利弊谈(二)小讨论:网络利弊谈1、网络的利:第一、开阔视野,及时了解时事新闻,获取各种最新的知识和信息,方便人们生活、学习、工作。
第二、可以上网聊天,倾吐心事,缓解压力;开博客,建论坛,与同学交流;发帖子,上传作品,张扬自己的个性。
方便了人们之间的交流。
第三、可以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2、网络的弊:青少年学生上网目的是好奇心、虚拟聊天、刺激游戏、甚至到网吧游戏,陷入了网络陷阱里。
有的人沉迷于网络游戏忘记了学习,有的人在网络中忘记了现实生活,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三、如何抵制网络游戏的诱惑?四、小结第二篇:加强小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抵制网络不良信息工作总结加强小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抵制网络不良信息工作总结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因特网的日益普及,网络作为连接信息化社会的主要介质,以其便捷、高效、经济的运转与使用特征,而进入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日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小学生由于其人生观、社会观、道德观和世界观还未最后定型,很容易受互联网的负面影响。
如何在小学生中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思考。
当前,非法破坏他人的数据、非法使用他人的信息及资源等网络犯罪盛行。
小学生正处于情感体验的高峰期,他们情感世界中或喜、或怒、或哀、或乐、或爱、或恨都有强烈的表现。
他们的自控能力较差,很容易被诱惑,出于好奇或冲动心理去寻找色情和暴力信息,导致道德意识淡化、道德行为扭曲,在网络中无拘无束地宣泄自己的情感,把自己和自己的情感甚至身处的社会都移入到网络中。
长期上网往往造成情绪低落、生物钟紊乱和思维迟缓,甚至会出现自残的意念和行为,网络对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冲击与种种负面影响,决定了我们必须加强小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有效抵制网络不良信息对小学生的侵害,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
初中初中信息技术重庆大学七年级上册2 信息与信息安全《信息与信息社会》教学设计
信息与信息社会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使学生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含义。
b、使学生掌握信息获取以及信息处理的过程。
c、使学生认识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培养学生收集、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增强自身素质,加强学生使用信息的能力和道德,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体会信息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优越性,使其能端正学习态度,能主动学习,并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1、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概念;2、信息的获取、处理过程及发展。
三、教法:讲授法、任务驱动法、辅导法四、教学过程:(1课时)(一).引入:我们身边的信息我们生活在充满信息的世界里,在现代社会中,信息像空气和水一样重要。
人们每天都通过接收和传递各种各样的信息,不断认识新事物,学习新知识,同时也在交流思想、沟通感情。
(二).讲授新课:1.信息的定义:a.用文字、图像、声音、数字、影像等表示的内容,都称为信息。
b.信息就是通过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以及其他一些方式传送的消息。
c.信息是用来消除一些不确定的东西。
信息是无形的东西,必须借助某种符号才能表现出来,而符号必须通过媒介才能保存、传递和交流。
用于传递信息的媒介是多种多样的。
这些媒介也叫信息的载体。
例如:谈话、讲课时通过“声波”来传递的;古代的烽火台是通过“狼烟”来传递“敌人来了”的消息;甲骨文是最早用文字记载和传递信息的……现在,人们通过广播、电视、电话、因特网、计算机等获取和传递信息。
出示课件:下边的图片告诉我们什么信息?第一幅图片告诉我们春天来了,第二幅图片告诉我们要下雨了。
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信息的获取、接收、传递和处理能力将成为人们文化水平的基本标志之一。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收集有用的信息,从中获得知识,掌握技能,陶冶情操。
一个人掌握的有用信息越多,判断失误、处理问题的能力就越强。
四年级信息技术《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教学设计
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教学目标:1、什么是信息?什么是信息技术?2、如何进行搜集信息,整理加工信息?3、培养学生信息素质。
教学重点:如何进行加工整理信息。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我们每天都在感受和接收着各种各样的信息。
与老师或是同学交谈,阅读报刊书籍,收听广播看电视……我们每天都进行着广泛的信息活动。
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
二、分析生活实例认识信息1、看P79页图,思考:回忆自己在一天的生活中做过和可以感受到哪些事情,试着说出其中包含着哪些信息?2.总结信息的表现形式把信息进行分类,总结出信息的几种常见表现形式。
我们靠听觉、视觉可以感受各种形式的信息,信息的表现需要声音、文字、图像等载体。
3.认识“信息活动”(1)整体认识“信息活动”和“信息活动”包括的过程;(2)利用生活实例,生动地使学生理解信息活动各过程的含义;(3)利用各种途径深入认识“信息活动”的有关资料。
三、信息的运用:信息收集小亮帮老师组织一次效游,他需要收集哪些信息?你们来帮一下他吧?注:通过组织郊游活动,让学生体会什么是信息的收集。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身边的事,思考还有什么活动属于信息的收集,然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互相交流,加深对信息收集的理解: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有意识的通过各种途径寻找和获取所需要的信息,都可以称之为信息收集。
信息加工将信息分析、表达出来是信息加工过程。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说出更多信息加工的事例,通过自己体会的实例来理解信息加工的含义。
信息存储将信息以各种形式保存起来就是信息的存储。
教材介绍了我国从古至今存储信息的形式,让学生逐步了解信息存储的变化。
信息传递把信息传送给另一方的过程就是信息传递。
传递信息也是人类的重要行为之一。
教师可以提供几个信息传递的事例,让学生从多方面理解信息传递。
用语言、手势、表情、动作向周围的人表达自己的意思,通过书信、电话、传真、邮件向远方的亲友传递问候与消息等都是信息的传递。
“我来做”中让学生知道广播、电视、电话、因特网等都是我们获得与传递信息的途径。
《第2节 信息技术与我们的生活》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与我们的生活》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信息技术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如网络购物、在线学习等。
2. 理解信息技术对生活的影响和改变,提高信息素养。
3.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激发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在平时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应用信息技术。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生活的影响和改变,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视频、图片等素材,用于展示信息技术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
2. 制作PPT课件,包括课题引入、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环节。
3. 准备计算机、投影仪等教学设备,确保教室顺利进行。
4. 设计小组讨论题目,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展示一些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信息技术的运用。
2.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信息技术吗?它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应用?3. 引导学生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新课教学1. 信息技术的定义和基本观点。
2. 讲解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通讯、网络、多媒体、人工智能等。
3. 举例说明信息技术对生活的影响,如挪动付出、共享经济、遥程医疗等。
4. 引导学生思考: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我们应该如何适应和利用信息技术?(三)实践活动1. 组织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生活中的信息技术应用进行钻研和讨论。
2. 要求学生记录实践过程,并制作PPT进行汇报。
3. 教师对学生的实践过程和汇报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教室小结1. 总结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影响。
2. 强调信息技术对生活的重要性,以及我们应该如何适应和利用信息技术。
3. 鼓励学生继续关注信息技术的发展,积极参与信息技术的实践和钻研。
(五)安置作业1. 要求学生通过互联网或图书馆收集更多的信息技术应用案例,并在教室上与同砚分享。
2. 思考如何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并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三年级下册信息技术《信息的输入和输出》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信息技术《信息的输入和输出》教学设计三班级下册信息技术《信息的输入和输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让同学知道信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让同学初步了解计算机中信息的传递;让同学了解计算机的常用输入、输出设备;2、过程与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主要起引导作用,运用讲解、任务驱动法、情景教学法、激励法。
同学合作、相互沟通完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同学对信息传递的兴趣同学主动地去探究思索,培育正确的信息价值观以及对新学问的热忱与渴求。
教学重点:计算机的输入、输出设备的熟悉。
教学难点:信息的输入与输出;计算机的输入、输出设备教学预备:1、计算机、网络。
2、同学的美术作品以及同学作业等。
1、扫描仪、数码相机、VCD等。
教学对象分析:1、信息对于三班级同学来说并不简单,也简单理解,但不能概念化。
老师在教学中留意形象化地举一些实例加以讲解。
假如概念化后同学反而不易理解。
2、本课主要是通过让同学了解计算机中信息的传递来熟悉计算机中常用的输入、输出设备。
所以肯定让同学明白信息的输入与输出否则同学就不易区分输入与输出设备。
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依据学校生的年龄特征老师运用情景教学法,生动形象地加以引导同学搞清晰信息的进出。
通过比一比,看谁最能干,以及同组同学的相互沟通来熟悉输入、输出设备。
课时支配: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老师向同学展现各种信息材料:(老师的表情给同学感觉似乎很神奇)(1)同学的美术作品、同学的作业等。
(2)让同学观看VCD2、展现信息材料后老师问同学:你们看到什么?听到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从而引出:信息与我们特别亲密,信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3、老师问同学:我们使用计算机能做些什么事情?同学回答如:玩嬉戏、看电影、听音乐、绘画、写文章、收发电子邮件等等。
(在此让同学充分发挥一下,激发同学的兴趣)二、教学新课三班级下册信息技术《信息的输入和输出》教学设计1、计算机中信息的传递⑴让同学观看书上的熊猫"咪咪'利用计算机做事的四幅画面,同桌的同学争论回答:以下几个问题:①熊猫"咪咪'是通过什么设备用计算机绘画的?②熊猫"咪咪'是通过什么设备看到自己正在画的画?③熊猫"咪咪'是通过什么设备用计算机写字?④熊猫"咪咪'是通过什么设备传声音⑤用计算机画的画、写的作文能够印在纸上吗?如何实现?(对回答的同学老师加以鼓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本课说明
本课是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明确信息就在我们的身边,生活在不能没有信息,引导学生对以前的信息活动进行分类,了解信息具有的最主要的特征,提升学生的知识层次。
二、课前准备
准备一些信息活动的案例,让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
三、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性目标
(1)知道信息无处不在,知道信息社会中,人人都离不开信息;(2)知道信息活动包括获取信息、加工信息、交流信息等;
(3)了解信息的一些基本特征。
2、情感性目标
(1)增强对信息和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
(2)提高对信息技术学科的认识。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认识在信息社会中,人人都离不开信息;
(2)了解信息的特征。
2、教学难点
(1)认识在信息社会中,人人都离不开信息;
(2)了解信息的特征。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上课前先和老师做个游戏好吗?用你的双手捂住你的鼻子和嘴巴,屏住呼吸。
5秒钟:5、4、3、2、1松开手!你有什么感觉?松开手你需要立刻干什么?你有没有注意到空气其实很重要?
我们的生存离不开空气,(当然还有水。
)平时却被我们忽略了。
其实在当今的社会,还有一样我们的生活也离不开的东西——信息。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节:无处不在的信息。
二、新授
1.引导学生了解身边的信息及特征。
①教师:信息就像空气一样,存在于我们的周围,我们的感觉器官——眼、耳、鼻等都可以不断地接收信息,我们周围的各种事物都在向外界传达信息。
看下面的三张图片,从图中你能接收到哪些信息?
现在再叫醒你的耳朵,边听边看,你又会发现那些更多的信息?
②是呀,同学们,自然界、人类社会中的每件事,都能透出或多或少的信息。
那么什么是信息呢?到目前为止,信息还没有准确的定义。
但信息通俗点讲,就是你的感觉器官从任何渠道感受到的一切东西或者讯息,这一切的一切都可以称之为信息。
我们找一位同学来做一个猜物游戏,大家来猜一猜它依靠的是我们的哪个感觉器官?这位同学的表现怎么样?谁能用网络语言来夸一夸他?
③你们真的很优秀,一点就通。
请同学们看下面的图片,分析它叙述的这些活动与信息有关吗?是依靠我们人类的哪个器官感知的?
学生边看图片边小声讨论。
④请大家分析书中的案例2,看看人类如果与信息社会长时间的隔离,会怎样?谁能用最简洁的语言告诉老师?
⑤接着老师要带领大家到神秘的原始森林去探险,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位探员,你会选择带哪三样东西?(老师提示:夜晚野兽辨不清方向吃的怎么解决?喝什么?在哪过夜?)
小组讨论交流。
让学生自己总结出:信息虽然不能充饥,也不能御寒,但是,人却离不开信息活动,就像离不开空气和水一样。
2.信息的分类
教师:通过前四年信息的学习,大家选择以前信息技术课中曾完成的任务,然后参考知识窗中的资料,完成连线。
学生阅读、连续。
展示结果。
3、学生自主学习——信息的特征
①上课到现在,我发现了一个问题,既然信息无处不在,那老师刚才让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问题的时候,有没有信息存在?你有这样的想法,他有那样的想法,加在一起,是你们这一个小组的共同的想法,其实这就是信息的共享。
②信息也可以通过图片或文字来传情达意。
这两幅图片传达着什么样的信息?(信息依靠载体。
)
③我从一年级小朋友的书本上看到了这样的作息时间表,我们的同学会这样写吗?因为我们都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信息的加工了。
你们是不是很厉害,自己表扬表扬自己吧!
④我知道你们表现的都很好,现在我想让你们把“爸爸,我爱你!“这句话传达给500公里之外在外打工的爸爸,你能想到用哪些方法传递?
除了同学们所说的这些,传递信息还可以用烽火台、鸡毛信、飞鸽传书、发电报等方法。
⑤信息也具有价值。
看下面的两张图片。
⑥信息具有真伪性。
虚假的信息就是假信息。
在生活中我们要保持警惕,谨防上当受骗。
信息具有6个特征:可以共享;依靠载体;能被加工;可以传递;具有价值、有真有假。
三、小结
我们这节课学习了哪三个问题?你知道什么是信息了吗?信息的分类?信息有哪六个特征?
四、评价与延伸。
1 现在,你对信息是不是有所了解?什么是信息?能举例说明吗?
2 分析:学校想搞一次大型学雷锋活动,如何通过网络广为人知,
且印象深刻?
学生交流、汇报。
教师将学生汇报及方法进行小结。
教后感:
本课理论性较强,操作性不足。
所以我在处理教材时,尽量多用实例,增强趣味性和操作性,多安排课堂讨论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而不是教师一个人在唱独角戏,学生成为了局外人。
这堂课上下来效果还算达到了理想,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积极性充分的调动了起来。
完成了这堂课的教学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