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处不在的信息 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本课说明
本课是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明确信息就在我们的身边,生活在不能没有信息,引导学生对以前的信息活动进行分类,了解信息具有的最主要的特征,提升学生的知识层次。
二、课前准备
准备一些信息活动的案例,让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
三、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性目标
(1)知道信息无处不在,知道信息社会中,人人都离不开信息;(2)知道信息活动包括获取信息、加工信息、交流信息等;
(3)了解信息的一些基本特征。
2、情感性目标
(1)增强对信息和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
(2)提高对信息技术学科的认识。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认识在信息社会中,人人都离不开信息;
(2)了解信息的特征。
2、教学难点
(1)认识在信息社会中,人人都离不开信息;
(2)了解信息的特征。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上课前先和老师做个游戏好吗?用你的双手捂住你的鼻子和嘴巴,屏住呼吸。5秒钟:5、4、3、2、1松开手!你有什么感觉?松开手你需要立刻干什么?你有没有注意到空气其实很重要?
我们的生存离不开空气,(当然还有水。)平时却被我们忽略了。其实在当今的社会,还有一样我们的生活也离不开的东西——信息。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节:无处不在的信息。
二、新授
1.引导学生了解身边的信息及特征。
①教师:信息就像空气一样,存在于我们的周围,我们的感觉器官——眼、耳、鼻等都可以不断地接收信息,我们周围的各种事物都在向外界传达信息。
看下面的三张图片,从图中你能接收到哪些信息?
现在再叫醒你的耳朵,边听边看,你又会发现那些更多的信息?
②是呀,同学们,自然界、人类社会中的每件事,都能透出或多或少的信息。
那么什么是信息呢?到目前为止,信息还没有准确的定义。但信息通俗点讲,就是你的感觉器官从任何渠道感受到的一切东西或者讯息,这一切的一切都可以称之为信息。
我们找一位同学来做一个猜物游戏,大家来猜一猜它依靠的是我们的哪个感觉器官?这位同学的表现怎么样?谁能用网络语言来夸一夸他?
③你们真的很优秀,一点就通。请同学们看下面的图片,分析它叙述的这些活动与信息有关吗?是依靠我们人类的哪个器官感知的?
学生边看图片边小声讨论。
④请大家分析书中的案例2,看看人类如果与信息社会长时间的隔离,会怎样?谁能用最简洁的语言告诉老师?
⑤接着老师要带领大家到神秘的原始森林去探险,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位探员,你会选择带哪三样东西?(老师提示:夜晚野兽辨不清方向吃的怎么解决?喝什么?在哪过夜?)
小组讨论交流。
让学生自己总结出:信息虽然不能充饥,也不能御寒,但是,人却离不开信息活动,就像离不开空气和水一样。
2.信息的分类
教师:通过前四年信息的学习,大家选择以前信息技术课中曾完成的任务,然后参考知识窗中的资料,完成连线。
学生阅读、连续。
展示结果。
3、学生自主学习——信息的特征
①上课到现在,我发现了一个问题,既然信息无处不在,那老师刚才让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问题的时候,有没有信息存在?你有这样的想法,他有那样的想法,加在一起,是你们这一个小组的共同的想法,其实这就是信息的共享。
②信息也可以通过图片或文字来传情达意。这两幅图片传达着什么样的信息?(信息依靠载体。)
③我从一年级小朋友的书本上看到了这样的作息时间表,我们的同学会这样写吗?因为我们都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信息的加工了。你们是不是很厉害,自己表扬表扬自己吧!
④我知道你们表现的都很好,现在我想让你们把“爸爸,我爱你!“这句话传达给500公里之外在外打工的爸爸,你能想到用哪些方法传递?
除了同学们所说的这些,传递信息还可以用烽火台、鸡毛信、飞鸽传书、发电报等方法。
⑤信息也具有价值。看下面的两张图片。
⑥信息具有真伪性。虚假的信息就是假信息。在生活中我们要保持警惕,谨防上当受骗。
信息具有6个特征:可以共享;依靠载体;能被加工;可以传递;具有价值、有真有假。
三、小结
我们这节课学习了哪三个问题?你知道什么是信息了吗?信息的分类?信息有哪六个特征?
四、评价与延伸。
1 现在,你对信息是不是有所了解?什么是信息?能举例说明吗?
2 分析:学校想搞一次大型学雷锋活动,如何通过网络广为人知,
且印象深刻?
学生交流、汇报。
教师将学生汇报及方法进行小结。
教后感:
本课理论性较强,操作性不足。所以我在处理教材时,尽量多用实例,增强趣味性和操作性,多安排课堂讨论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而不是教师一个人在唱独角戏,学生成为了局外人。这堂课上下来效果还算达到了理想,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积极性充分的调动了起来。完成了这堂课的教学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