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特殊句式练习题_(教师用)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练习题(含答案)

高中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练习题(含答案)

文言文特殊句式练习题一、判断句练习(一)根据要求完成以下习题:1、“乃”表示判断的一项是A、今君乃亡赵走燕B、嬴乃夷门抱关者C、旬乃还第D、而陋者乃斧斤考击而求之[答案]B2、“是”表判断的一项是A是天下之大贼也B是胜之舍人也 C是吾剑之所从坠D不知木兰是女郎[答案]D3、“则”表示判断的一项是A、如此则荆吴之势强B、故木受绳则直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D、位卑则足羞[答案]C4、“即”表示判断的一项是A、梁父即楚将项燕B、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C、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D、若即若离[答案]A(二)、请翻译下列判断句,并指出它的形式。

5、灭六国者,六国也。

[答案]灭亡六国的是六国自己。

形式:……者,……也。

6、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答案]现在别人是刀和砧板,我们是鱼和肉。

形式:用“为”表示判断。

7、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答案]这就是岳阳楼雄伟的景象。

形式:用“则”表示肯定判断。

8、环滁皆山也。

[答案]环绕滁州的都是山。

形式:用“皆”表示判断。

9、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答案]这不是曹孟德被周郎围困的地方吗?形式:用“非”表示否定判断。

二、被动句练习(一)1.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A、败秦师于崤B、恐为操所先C、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D、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答案]A2. A、同舍生皆被绮绣 B、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C、盖当蓼州周公之被逮D、受制于人[答案]A二、翻译下列句子,并指出被动的标志。

1、子急去,勿留!且为楚所得。

(2004上海高考题)[答案]您赶快离开,不要留下来!(否则),您会被楚国抓住。

标志:为……所……2、天监初,父为吴兴原乡令,为奸吏所诬,逮诣廷尉。

(2007年佛山一模)[答案]天监初年,他的父亲是吴兴原乡令,被奸吏诬陷,逮捕送到廷尉。

标志:为……所……3、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陈涉世家》[答案]吴广向来爱护士兵,士兵多被他重用。

标志:为……所……4、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答案]我实在怕被你欺骗而对不起赵国。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特殊句式(教师版)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特殊句式(教师版)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9.文言文的特殊句式【思维导图】【知识要点】一、判断句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

(一)、用“…….者,……也”来表示。

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二)、用“……者……也”来表示,即主语后面不用“,”号。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三)、用“……者也”表示判断,翻译时“者也”不译。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四)、用“…….也”来表示。

这有两种情况:(1)主语后有“,”号,翻译时便去掉“,”号,再加“是”。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主语后无“,”号,只在主语后加“是”,“也”字不译。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五)、用动词“为”作判断,把“为”直接翻译成“是”,语序不变。

天下为公。

(六)、用副词表示判断,这个副词不代替判断词,所以翻译时副词照样译,只在其后加判断词“是”。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七)、用“是”表示判断。

斯是陋室。

(八)、否定判断句,用“非……也”表示,“非”翻译成“不是”,“也”字不翻译。

韭士之怒也。

二、省略句有些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了句子的某些成分,这种句子叫省略句。

廉颇为赵将,(廉颇)伐齐,大破之。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便要(之)还家。

三、被动句被动句是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

文言中常常借助一些介词表示被动。

(一)用介词“于”“受……于……”表示被动,“于”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二)用“为”“为……所……”(“为”引出动作的主动者)“……为所……”表示被动。

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三)用“见”“见……于……”表被动(“于”引进动作的主动者)。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四)用介词“被”表被动予犹记周公之被逮(五)无任何标志,根据句意判断帝感其诚。

可译为:上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

五、宾语前置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不知句读,不解惑。

一、阅读狼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文言特殊句式测验与答案

文言特殊句式测验与答案

文言文特殊句式专项练习1、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A.月出于东山之上。

B.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D.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2、与例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A.何为其然也?B.吾尝见笑于大方之家C.无乃尔是过与?何以伐为?D. 沛公安在?3、下列句式与所给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不拘于时,学于余A、申之以孝悌之义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C、为天下笑者,何也?D、三人行,则必有我师4、下列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B.固一世之雄也。

C.非我也,岁也。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5、下列句式,与例句句式相同一项是()例:几以不纳死A、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B、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C.不能容于远近 D.此亡秦之续耳。

6、从句式角度看,对下列两组句子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②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③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④客有吹洞萧者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7、从句式角度看,下列选项中与其他三个选项不同的是()A、聚之咸阳B、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C、铸以为金人十二D、戍卒叫,函谷举。

8、下列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B、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D、是社稷之臣也。

9、下列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D、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10、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戍卒叫,函谷举A、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B、而又何羡乎?而今安在哉?C、吾属今为之虏矣!D、徘徊于斗牛之间11、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妪,先大母婢也。

A、其闻道也亦先乎吾B、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而迁徒也。

文言句式练习题

文言句式练习题

文言文特殊句式练习题学号姓名一.根据要求完成以下习题:1、“乃”表示判断的一项是()A、今君乃亡赵走燕B、嬴乃夷门抱关者C、旬乃还第D、而陋者乃斧斤考击而求之2、“是”表判断的一项是()A、是天下之大贼也B、是胜之舍人也C、是吾剑之所从坠D、不知木兰是女郎3、“则”表示判断的一项是()A、如此则荆吴之势强B、故木受绳则直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D、位卑则足羞4、“即”表示判断的一项是()A、梁父即楚将项燕B、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C、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D、若即若离二、请翻译下列判断句,并指出它的形式。

5.灭六国者,六国也。

6、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7、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8、环滁皆山也。

9、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10、A.败秦师于崤 B.恐为*所先 C.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 D.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11、A.同舍生皆被绮绣B.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C.盖当蓼州周公之被逮D.受制于人12、翻译下列句子,并指出被动的标志。

子急去,勿留!且为楚所得。

(上海高考题)13、阅读下面句子,找出句式不同的一句是()A.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B.不拘于时,学于余C.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D.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14、从句式看将以下各句分类正确的一项是()1.甚矣,汝之不惠2.请其矢,盛以锦囊3.一夫作难而七庙隳4.梁,吾仇也5.身死国灭,为天下笑6.其势弱于秦7.痛哉斯言8.其两股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9.何以谓之文也、7/2、6/3、5/4/8/9 、4/2、3/5、6/7/8/9、2/3、4/5、8/6/7/9、10 /2、3、4/6/7/8/915、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B、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

C、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D、岂取之易守之难乎?16、下列句子有:A判断句,B被动句,C宾语前置,D介词结构后置,E句子成分的省略(即省略句)请在句后括号内标上序号注明。

文言文特殊句式练习题及答案(教师用)

文言文特殊句式练习题及答案(教师用)

文言文特殊句式练习题及答案_(教师用)文言文特殊句式练习题教师用一根据要求完成以下习题〔答案〕B1乃表示判断的一项是A今君乃亡赵走燕 B嬴乃夷门抱关者C旬乃还第 D而陋者乃斧斤考击而求之2是表判断的一项是〔答案〕DA是天下之大贼也B是胜之舍人也C是吾剑之所从坠D不知木兰是女郎3则表示判断的一项是〔答案〕CA如此则荆吴之势强 B故木受绳则直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D位卑则足羞4即表示判断的一项是〔答案〕AA梁父即楚将项燕 B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C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D若即若离二请翻译下列判断句并指出它的形式5.灭六国者六国也〔答案〕灭亡六国的是六国自己形式者也6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答案〕现在别人是刀和砧板我们是鱼和肉形式用为表示判断7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答案〕这就是岳阳楼雄伟的景象形式用则表示肯定判断8 环滁皆山也〔答案〕环绕滁州的都是山形式用皆表示判断9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答案〕这不是曹孟德被周郎围困的地方吗形式用非表示否定判断10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答案〕AA败秦师于崤 B恐为操所先C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 D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11 A同舍生皆被绮绣B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C盖当蓼州周公之被逮D受制于人〔答案〕A12翻译下列句子并指出被动的标志1子急去勿留且为楚所得 2004上海高考题〔答案〕您赶快离开不要留下来否则您会被楚国抓住13阅读下面句子找出句式不同的一句是DA.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B.不拘于时学于余C.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D.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14从句式看将以下各句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A1甚矣汝之不惠 2请其矢盛以锦囊 3一夫作难而七庙隳4梁吾仇也 5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6其势弱于秦 7痛哉斯言 8其两股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9何以谓之文也A17/26/35/4/8/9 B14/23/56/7/8/9C12/34/58/6/7/9 D1/234/6/7/8/915下面的句子句式两两相同的是 A和CB和DA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B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C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D齐人勿附于秦16下列句子有A判断句B被动句C宾语前置D介词结构后置E 句子成分的省略即省略句请在句后括号内标上序号注明是省略句的要补出省略成分属两种句式的同时写出①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也A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C③不拘于时学于余B D④师不必贤于弟子D⑤今其智乃反不能及E③其下圣人也亦远矣E17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各句不同的一项是 CA时人莫之许也 B古之人不余欺也C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D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18从句式角度看对下列两组句子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①项脊轩旧南阁子也②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③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④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19选出下列各句修辞手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D例句舍簪笏于百龄应该是借代簪笏官吏所用之物这里指代官职A.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B.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C.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D.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20下列句式与所给例句画线部分相一致的一项是 C例句不拘于时学于余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童子何知C纤歌凝而白云遏 D三人行则必有我师21阅读下面句子找出句式不同的一句是 DA.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B.不拘于时学于余C.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D.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宾语前置22对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一句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不理解书本上的字句有的跟老师学习这只是小的方面学习不能解决疑难问题有的却不跟老师学习这是把大的方面放弃了我能看出他聪明B不理解书本上的字句有的不跟老师学习这是把大的方面放弃了不能解决疑难问题有的却跟老师学习这只是小的方面学习我看不出这种人是明白事理的C不理解书本上的知识不能解决疑难问题或者以他为老师或者不以他为老师这是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放弃我没能见到他的明白事理D不理解书本上的字句不能解决疑难问题或者学习或者不学习大的方面放弃小的方面学习我怎能看出他聪明呢下列各句中是被动句的一句是ABCD都是被动句A激昂于大义被义所激 B.激于义而死焉被义所激而赴死C不能容于远近不能被远近的人容纳D.周公之逮所由使也 A激昂大义 B.激于义而死焉C不能容于远近D.周公之逮所由使也24下列疑问句不表示反问的一句是CA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B况草野之无闻者欤C谁为哀者D.安能屈豪杰之流发其志土之志哉25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是B这是考倒装句的B没有倒装其它都有A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B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C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D岂取之易守之难乎三在后面的括号内标出句式类型写序号A判断句 B被动句 C宾语前置 D定语后置 E省略句F介宾短语后置 G主谓倒装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B2大王来何操 C3《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C4是以后世无传矣 C5而君幸于赵王 B6惟你是问 C7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B8沛公安在 C9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A10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 A E11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12微斯人吾谁与归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效法哪一个古代 C13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B14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B15宋何罪之有宋国有什么罪过 C16率师以来唯敌是求 C17项王则受璧置之于座上亚父受玉斗置之于地拔剑撞而破之 E 18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D19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D20五谷者种之美者也五谷是庄稼中的好种 A21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功 A22郑穆公使人视客馆 E23试与他虫斗他虫尽靡又试之以鸡果如臣言 E24善哉祁黄羊之论也 G25战于长勺F26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他陈胜一些曾经一道给人作雇工耕田的老朋友听到了这个消息〕 D27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于河南臣战于河北 E28当立者乃公子扶苏A29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有几人欤 D30杞子自郑使人告于秦E31于是集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而诏之 D32至则无所用放之于山下E33惟余马首是瞻 C一句式判断1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A月出于东山之上B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2与例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A 何为其然也B吾尝见笑于大方之家C无乃尔是过与何以伐为D 沛公安在3下列句式与所给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不拘于时学于余A申之以孝悌之义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C为天下笑者何也 D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4下列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B.固一世之雄也C.非我也岁也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5下列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B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C不能容于远近D.此亡秦之续耳6从句式角度看对下列两组句子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项脊轩旧南阁子也②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③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④客有吹洞萧者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7从句式角度看写列选项中与其他三个选项不同的是A聚之咸阳B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C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已为有悔D戍卒叫函谷举8下列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B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D是社稷之臣也9下列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10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此非曹孟德之诗乎A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B而又何羡乎而今安在哉C吾属今为之虏矣 D徘徊于斗牛之间11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妪先大母婢也A其闻道也亦先乎吾B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而迁徒也C大王来何操D余威震于殊俗12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凌万顷之茫然A铸以为金人十二B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C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D以为桂林象郡13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A所谓华阳洞者以其在华山之阳名之也B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C金城千里D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14下列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而耻学于师 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C渺渺兮于怀 D冉有季路见于孔子15下列句式不属于判断句的一项是A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B竖子不足与谋C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16选出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A疆土之新辟者移种民以居之B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C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D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判断下列特殊句式的类型1君何以知燕王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3豫州今欲何至4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5孜孜焉唯进修是急6会于西河外渑池7未之尝闻8以为莫己若也9冰水为之而寒于水10何以自托于赵二答案1D 例判断句 A介词结构后置句 com后置句D判断句2 例宾语前置 A宾语前置B com3C 例被动句 A介词结构后置句B定语后置C被动句4A A.介词结构后置句 B.判断句C.判断句 D.判断句5B A介词结构后置句 B省略句C被动句 D.判断句6A ①②判断句③介词结构后置句④定语后置7D A聚之于咸阳 B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C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于人为可讥而在已为有悔D被动句8C ABD判断句C介词结构后置句9B ACD介词结构后置句B宾语前置10C 例被动句A判断句B宾语前置D介词结构后置句11B 例判断句A介词结构后置句C宾语前置D介词结构后置句12A 例定语后置B判断句C省略句D省略句13D 例介词结构后置句A判断句B省略句C定语后置14C ABD介词结构后置句C主谓倒装15B ACD判断句B省略句16D参考答案1君何以知燕王宾语前置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3豫州今欲何至宾语前置4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定语后置判断句5孜孜焉唯进修是急宾语前置6会于西河外渑池状语后置7未之尝闻宾语前置8以为莫己若也宾语前置9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状语后置10何以自托于赵宾语前置介词结构后置1。

文言文阅读之特殊句式(教师版)-2024年高考一轮复习专题精讲精练(新高考专用)

文言文阅读之特殊句式(教师版)-2024年高考一轮复习专题精讲精练(新高考专用)

文言文阅读——特殊句式第一部分:基础知识一、判断句判定判断句的方法有二:一是看外在语言标志,“……者……也”“……也”“……者……”,以及副词“皆”“诚”“则”“乃”“必”“非”“本”等。

二是从特征入手,判断句的特征之一就是谓语部分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

如“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破灭之道”就是一个名词性短语,符合判断句的特征。

“是”字在文言文中一般作指示代词“这”讲,偶尔有作判断动词的。

例如“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中的“是”作“这”讲,“也”才是判断标志词;“自言本是京城女”中的“是”,就是一个判断动词。

1.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答案:D(D项①为被动句,②为判断句。

其他三组均为判断句。

)2.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B.秦,虎狼之国C.无恻隐之心,非人也D.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答案:D(D项为一般陈述句,其他三项均为判断句。

)二、被动句判断被动句的方法,主要有三种:(1)从标志词入手,看是否符合被动句的要求。

被动句的标志词主要有以下几类:①“为”“为……所……”或“……为所……”。

②“于”或“受……于……”。

③“见”或“见……于……”。

④“被”字。

(2)从语法入手,看主语是不是受动者。

因为有些被动句没有标志词,但含有被动意,所以单凭标志词判断是不行的,还需要考虑主语是不是谓语的受动者。

(3)巧借“添”“变”二法。

①在动词前或后加上“被”而未改变句子基本意义的,是被动句。

②主谓结构的句子能够变成动宾主动句的,是被动句。

如“函谷举”,可以将其变为“举函谷”。

1.下列各句中,不属于被动句的一项是()A.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B.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C.终必不蒙见察D.夫祸患常积于忽微答案:D(D项为状语后置句。

)2.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属于被动句的一组是()答案:D(D项①为状语后置句;②中的“见”字不表被动,而是表示“对我怎么样”。

文言文特殊句式专题练习(含答案)

文言文特殊句式专题练习(含答案)

文言文特殊句式专题练习(含答案)本文没有明显的格式错误和需要删除的段落。

但是可以对每段话进行小幅度的改写,使其更加简洁明了。

1、判断句练A、城北徐公是齐国之美丽者。

B、未有不王者。

C、这正是仁术。

D、这是百世之遇。

2、被动句练A、我还记得周公被逮捕的事情。

B、直到被谗言陷害而被杀。

C、因为他对晋国不礼貌,而且对楚国二心。

D、他的智勇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陷入困境。

3、宾语前置句练A、那些能够在市朝中诽谤我的人,他们听到了我的耳语。

B、听到这些道理后,我认为没有人能够超越我。

C、刘邦能够解救他人的困境吗?D、我们怎么知道我的想法是否正确呢?4、定语后置句练A、村里的年轻人养了一只虫子。

B、秦国人是秦国人,不是天下人。

C、这块石头发出了清脆的声音。

D、有些绅士能够坚定不移地保持他们的志向。

5、状语后置句练A、洞庭湖的君王在哪里?B、他以勇气著称于众。

C、这种颜色是从蓝色中提取的。

D、即使用严厉的刑法来惩罚他,他仍然不屈服。

6、省略句练A、现在我们把钟和磬放在水里。

B、我跟着他研究。

C、当刘邦住在山东的时候。

D、人民看不到保护。

7、句式练A、如何能够鼓起勇气?B、否则,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记录?C、长安君为什么要依靠赵国?D、他失去了六个郡,他的士兵在秦国死亡。

8、句式练A、我们可能无法得到秦国的城市,只会遭受欺骗。

B、既然您已经被记录了,不久后我就能见到您了。

C、虽然他很忠诚,但他却被诽谤。

D、他的兵力被削弱,他失去了六个郡,他的士兵死在秦国。

9、句式练A、一个人的心灵代表着千万人的心灵。

B、这就是为什么这个时代的文化无法传承下去的原因。

C、水是聪明人的乐趣。

D、四面八方的人都来了,必须按照礼节来接待他们。

10、句式练A、其他诸侯不敢救赵国。

B、这个世界有多少人呢?C、他被封在富饶的土地上。

D、有一个客人会吹洞箫。

11、句式练A、后来他的尸体被找到在井里。

B、读这句话时我不知道该怎么读。

C、蜀道很难,难于去往天空。

文言文特殊句式专题练习(带答案)

文言文特殊句式专题练习(带答案)

文言文特殊句式专题练习 (一)1、选出不属于判断句的一项( )A、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C、无伤也,就是乃仁术也D、斯固百世之遇也2、选出不属于被动句的一项( )A、予犹记周公之被逮B、洎牧以谗诛C、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D、智勇多困于所溺3、选出不属于宾语前置句的一项( )A、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B、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C、安在沛公能急人之困也D、何由知吾可也4、选出不属于定语后置句的一项( )A、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B、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C、石之铿然有声者D、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5、选出不属于状语后置句的一项( )A、洞庭君安在哉B、以勇气闻于诸候C、青,取之于蓝D、虽董之以严刑6、选出不属于省略句的一项( )A、今以钟磬置水中B、吾从而师之C、沛公居山东时D、百姓之不见保7、选出句式与其她三句不同的一项( ) A、何以能鼓乐也 B、不然,籍何以至此C、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D、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8、选出句式与其她三句不同的一项( )A、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B、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C、信而见疑,忠而被谤D、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9、选出句式与其她三句不同的一项( )A、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B、此世所以不传也C、夫水,智者乐也D、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10、选出句式与其她三句不同的一项( )A、而诸侯敢救赵者B、四海之大,有几人欤C、而封之以膏腴之地D、客有吹洞箫者11、选出句式与其她三句不同的一项( )A、既而得其尸于井B、句读之不知C、蜀道难,难于上青天D、会于西河外渑池12、选出句式与其她三句不同的一项( )A、王语暴以好乐B、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C、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D、先破秦入咸阳者王13、选出对下列文言语句归类正确的一项( )①为大梁夷门监者②至于激于义理者不然③保民而王,莫之能御④忌不自信⑤见羽旄之美⑥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⑦未可以为信也⑧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⑨赵氏求救于齐⑩南冥者,天池也A、①⑩/②⑤/③④/⑥⑧⑨/⑦B、①⑦/②⑩/③④/⑤⑥/⑧⑨C、①⑩/②⑧/③④/⑤/⑥⑨/⑦ C、①⑦/②⑤/③④/⑥⑧⑨/⑩14、选出对下列文言语句归类正确的一项( )①此乃臣效命之秋也②屈原放逐,乃赋《离骚》③惟兄嫂就是依④得双石于潭上⑤居则曰:不吾知也⑥竖子不足与谋⑦数十年,竟为秦所灭⑧予购三百盆,皆病者⑨念乡人有客于泾阳者⑩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

高中学习文言文特殊句式教师用

高中学习文言文特殊句式教师用

文言句式判断句翻以下句子,句式特点1、廉者,之良将也。

2、伯者,羽季父也。

3、者,所以道受解惑也。

4、今所慧空禅院者,褒之冢也。

5、又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6、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7、所以遣将守关者,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8、吾所以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句式特点:⋯⋯者,⋯⋯也翻以下句子,句式特点1、城北徐公,国之美者也。

2、,花之君子者也。

3、夫,勇气也。

4、和氏璧,天下所共宝也。

5、养生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6、道之所存,之所存也。

7、粟者,民之所种。

8、四人者,陵君圭君玉,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父。

句式特点:⋯⋯,⋯⋯者也;⋯⋯,⋯⋯也;⋯⋯者,⋯⋯翻以下句子,句式特点1、此天子气也。

2、此先所以隆也。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4、此亡秦之耳。

5、此所于朝廷。

6、是寡人之也。

???7、是亦走也。

8、是使民养生死无憾也。

句式特点:此⋯⋯;是⋯⋯“〔是〕⋯⋯〞翻以下句子,句式特点1、公子姊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

2、如今人方刀俎,我肉。

3、已后典籍皆板本。

4、不知木是女郎。

5、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

6、不知天上,今夕是何年。

句式特点:用“〞“是〞表判断。

翻以下句子,句式特点1、当立者乃公子扶。

2、臣本布衣。

3、梁父,即楚将燕。

4、此危急存亡之秋也。

5、此岳阳楼之大也。

6、夫六国与秦皆侯。

7、且相如素人。

8、先王之所以法者,人也;而己亦人也。

句式特点:通副“乃〞“即〞“〞“皆〞等表判断。

将判断意与副意一并出。

翻以下句子,句式特点1、荀卿,人。

2、秦,虎狼之国。

3、刘天下雄。

4、此人力士。

5、此子者。

句式特点:没有志,通意直接表判断。

可以化“⋯⋯者,⋯⋯也〞句式。

翻以下句子,句式特点1、予本非文人画士。

2、六国破,非兵不利,不善。

3、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利也。

4、此非曹孟德之乎5、人死,曰:“非我也,也。

〞句式特点:用“非〞等表示否认性判断。

判断句主要形式:一、用“者〞或“也〞句式表判断。

2017届文言文特殊句式、固定句式(教师版)

2017届文言文特殊句式、固定句式(教师版)

2017届文言文特殊句式、固定句式(教师版)D3、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4、曾不若孀妻弱子。

5、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人骑。

6、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7、是可忍,孰不可忍?8、此帝王之资也二、被动句文言文中,有些语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就是被动句。

(一)分析下面的句子,请找出它们的规律并作小结。

第一组:1、不拘于时,学于余。

2、而君幸于赵王。

3、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4、不能容于远近。

5、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句式特点:】用介词“于”表被动。

第二组:1、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4、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句式特点:】用“见”“见……于……”表被动。

第三组:1、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2、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3、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4、如姬父为人所杀。

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句式特点:】用“为”“为……所……”表示被动。

第四组:1、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

2、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句式特点:】用“受”“受.......于..........”表示被动第五组:1、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3、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4、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句式特点:】用介词“被”表被动,与今相同。

第六组:1、戍卒叫,函谷举。

2、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3、王之蔽甚矣。

【句式特点:】没有语言标志,动词从意念上表被动。

【被动句主要形式:】1、用介词“于”表被动。

2、用“见”“见……于……”表被动。

3、用“为”“为……所……”表被动。

4、用“受”“受.......于..........”表示被动5、用介词“被”表被动。

6、动词本身表被动。

(二)知识迁移:1、选出不是被动句的一句( A )A、同舍生皆被绮绣B、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C、帝感其诚D、羸兵为人马所蹈藉2、选出不是被动句的一句( c )A、吾属今为之虏矣B、皆好辞而以赋见称C、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D、行将为人所并3、翻译句子:(朱)晖(huī)刚于为吏,见忌于上,所在多被劾。

文言文特殊句式练习题-(教师用)

文言文特殊句式练习题-(教师用)

文言文特殊句式练习题(教师用)一.根据要求完成以下习题:[答案]B1、“乃”表示判断的一项是A、今君乃亡赵走燕B、嬴乃夷门抱关者C、旬乃还第D、而陋者乃斧斤考击而求之2、“是”表判断的一项是[答案]DA是天下之大贼也B是胜之舍人也C是吾剑之所从坠D不知木兰是女郎3、“则”表示判断的一项是[答案]CA、如此则荆吴之势强B、故木受绳则直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D、位卑则足羞4、“即”表示判断的一项是[答案]AA、梁父即楚将项燕B、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C、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D、若即若离二、请翻译下列判断句,并指出它的形式。

5.灭六国者,六国也。

[答案]灭亡六国的是六国自己。

形式:……者,……也。

6、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答案]现在别人是刀和砧板,我们是鱼和肉。

形式:用“为”表示判断。

7、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答案]这就是岳阳楼雄伟的景象。

形式:用“则”表示肯定判断。

8、环滁皆山也。

[答案]环绕滁州的都是山。

形式:用“皆”表示判断。

9、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答案]这不是曹孟德被周郎围困的地方吗?形式:用“非”表示否定判断。

10、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答案]AA败秦师于崤B恐为操所先C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D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11A同舍生皆被绮绣B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C盖当蓼州周公之被逮D受制于人[答案]A12翻译下列句子,并指出被动的标志。

1、子急去,勿留!且为楚所得。

(2004上海高考题)[答案]您赶快离开,不要留下来!(否则),您会被楚国抓住。

13阅读下面句子,找出句式不同的一句是(D)A.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B.不拘于时,学于余C.青出于蓝而胜于蓝D.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14从句式看将以下各句分类正确的一项是(A)。

1.甚矣,汝之不惠2.请其矢,盛以锦囊3.一夫作难而七庙隳4.梁,吾仇也5.身死国灭,为天下笑6.其势弱于秦7.痛哉斯言8.其两股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9.何以谓之文也A.1、7/2、6/3、5/4/8/9B.1、4/2、3/5、6/7/8/9C.1、2/3、4/5、8/6/7/9D.1/2、3、4/6/7/8/915、下面的句子句式两两相同的是A和C,B和D。

高中文言特殊句式 学生版+教师详解版

高中文言特殊句式  学生版+教师详解版

文言特殊句式(学生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3小题,共39分。

1.下列特殊句式和其他三句不同类的一项是()A.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劝学》B. 见犯乃死,重负国。

《苏武传》C. 君何以知燕王?《廉颇蔺相如列传》D.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寡人之于国也》2.下列选项中,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使用的特殊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师说》)B.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赤壁赋》)C.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赤壁赋》)D.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劝学》)3.下列各项中,文言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师不必贤于弟子②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③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④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⑤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⑥五亩之宅,树之以桑⑦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⑧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A. ①⑧/②/③/④⑥/⑤⑦B. ①⑧/②⑦/③/④/⑤⑥C. ①⑥⑧/②⑦/③⑤/④D. ①⑥⑧/②/③⑦/④/⑤4.下列关于文学文言句式与其他选项不同的一项是()A. 孔子云:何陋之有?B.吾属今为之虏矣!C. 忌不自信。

D. 良问曰:“大王来何操?”5.下列各组句子文言句式不同类的一组()A.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兰亭集序》)私见张良,具告以事(《鸿门宴》)B.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荆轲刺秦王》)于人为可讥,而在已为有悔(《游褒禅山记》)C.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山南水北为阳(《游褒禅山记》)此天子气也(《鸿门宴》)D. 不吾知其亦已兮(《离骚》)而又何羡乎?(《赤壁赋》)6.下列各句中文言句式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A.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B.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C.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D.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7.从文言句式看,下列各句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例句:智勇多困于所溺A. 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B. 此三者,吾遗恨也C. 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D.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8.下列各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送匈奴使留在汉者B. 而君幸于赵王游于三辅C. 连辟(征召)公府不就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D. 传(之)以(来)示(给……看)美人及左右汉天子,我丈人行也9.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A.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B.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C. 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D.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10.下列各句句式类型归类,全都相同的一项是)()①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文言文特殊句式练习题 (教师用)

文言文特殊句式练习题 (教师用)

文言文特殊句式练习题(教师用)一.根据要求完成以下习题:[答案]B1、“乃”表示判断的一项是A、今君乃亡赵走燕B、嬴乃夷门抱关者C、旬乃还第D、而陋者乃斧斤考击而求之2、“是”表判断的一项是[答案]DA是天下之大贼也B是胜之舍人也C是吾剑之所从坠D不知木兰是女郎3、“则”表示判断的一项是[答案]CA、如此则荆吴之势强B、故木受绳则直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D、位卑则足羞4、“即”表示判断的一项是[答案]AA、梁父即楚将项燕B、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C、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D、若即若离二、请翻译下列判断句,并指出它的形式。

5.灭六国者,六国也。

[答案]灭亡六国的是六国自己。

形式:……者,……也。

6、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答案]现在别人是刀和砧板,我们是鱼和肉。

形式:用“为”表示判断。

7、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答案]这就是岳阳楼雄伟的景象。

形式:用“则”表示肯定判断。

8、环滁皆山也。

[答案]环绕滁州的都是山。

形式:用“皆”表示判断。

9、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答案]这不是曹孟德被周郎围困的地方吗?形式:用“非”表示否定判断。

10、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答案]AA败秦师于崤B恐为操所先C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D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11A同舍生皆被绮绣B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C盖当蓼州周公之被逮D受制于人[答案]A12翻译下列句子,并指出被动的标志。

1、子急去,勿留!且为楚所得。

(2004上海高考题)[答案]您赶快离开,不要留下来!(否则),您会被楚国抓住。

13阅读下面句子,找出句式不同的一句是(D)A.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B.不拘于时,学于余C.青出于蓝而胜于蓝D.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14从句式看将以下各句分类正确的一项是(A)。

1.甚矣,汝之不惠2.请其矢,盛以锦囊3.一夫作难而七庙隳4.梁,吾仇也5.身死国灭,为天下笑6.其势弱于秦7.痛哉斯言8.其两股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9.何以谓之文也A.1、7/2、6/3、5/4/8/9B.1、4/2、3/5、6/7/8/9C.1、2/3、4/5、8/6/7/9D.1/2、3、4/6/7/8/915、下面的句子句式两两相同的是A和C,B和D。

高中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训练18题(分师生版)

高中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训练18题(分师生版)

高中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训练18题·学生版一.选择题(共18小题)1.(2024)例句:而又何羡乎A.何以解忧B.青,取之于蓝C.而今安在哉D.何为其然也2.(2023)A.①何以解忧,唯有杜康②何为其然也③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B.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②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③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C.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②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③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D.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②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③月出于东山之上3.(2023)A.方正之不容也/见犯乃死B.举贤以自佐/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C.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此三者,吾遗恨也D.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方其系燕父子以组4.(2023)A.客有吹洞箫者B.而今安在哉C.句读之不知D.何以解忧5.(2023)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客有吹洞箫者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亭东自足下皆云漫D.孔子云:何陋之有而今安在哉6.(2023)例句:故内惑于郑袖A.见犯乃死B.方正之不容也C.不获世之滋垢D.莫不欲求忠以自为7.(2023)A.举贤以自佐B.子卿尚复谁为乎C.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D.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8.(2023)A.而今安在哉?B.何为其然也?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崖限当道者。

9.(2023)例句:崖限当道者A.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C.凌万顷之茫然D.舞幽壑之潜蛟10.(2023)A.月出于东山之上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C.蚓无爪牙之利D.大风扬积雪击面11.(2023)例句: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

A.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B.“离骚”者,犹离忧也。

C.见犯乃死,重负国。

D.蝉蜕于浊秽。

12.(2024)①凌万顷之茫然;②相与枕藉乎舟中;③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④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⑤不拘于时;⑥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⑦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⑧崖限当道者;⑨稍见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

文言文特殊句式专题练习(含答案)

文言文特殊句式专题练习(含答案)

文言文特殊句式专题练习(一)1、选出不属于判断句的一项( )A、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C、无伤也,是乃仁术也D、斯固百世之遇也2、选出不属于被动句的一项( )A、予犹记周公之被逮B、洎牧以谗诛C、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D、智勇多困于所溺3、选出不属于宾语前置句的一项( )A、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B、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C、安在沛公能急人之困也D、何由知吾可也4、选出不属于定语后置句的一项( )A、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B、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C、石之铿然有声者D、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5、选出不属于状语后置句的一项( )A、洞庭君安在哉B、以勇气闻于诸候C、青,取之于蓝D、虽董之以严刑6、选出不属于省略句的一项( )A、今以钟磬置水中B、吾从而师之C、沛公居山东时D、百姓之不见保7、选出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 )A、何以能鼓乐也B、不然,籍何以至此C、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D、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8、选出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 )A、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B、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C、信而见疑,忠而被谤D、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9、选出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 )A、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B、此世所以不传也C、夫水,智者乐也D、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10、选出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 )A、而诸侯敢救赵者B、四海之大,有几人欤C、而封之以膏腴之地D、客有吹洞箫者11、选出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 )A、既而得其尸于井B、句读之不知C、蜀道难,难于上青天D、会于西河外渑池12、选出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 )A、王语暴以好乐B、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C、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D、先破秦入咸阳者王13、选出对下列文言语句归类正确的一项( )①为大梁夷门监者②至于激于义理者不然③保民而王,莫之能御④忌不自信⑤见羽旄之美⑥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⑦未可以为信也⑧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⑨赵氏求救于齐⑩南冥者,天池也A、①⑩/②⑤/③④/⑥⑧⑨/⑦B、①⑦/②⑩/③④/⑤⑥/⑧⑨C、①⑩/②⑧/③④/⑤/⑥⑨/⑦C、①⑦/②⑤/③④/⑥⑧⑨/⑩14、选出对下列文言语句归类正确的一项( )①此乃臣效命之秋也②屈原放逐,乃赋《离骚》③惟兄嫂是依④得双石于潭上⑤居则曰:不吾知也⑥竖子不足与谋⑦数十年,竟为秦所灭⑧予购三百盆,皆病者⑨念乡人有客于泾阳者⑩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特殊句式练习题 (教师用 )一.根据要求完成以下习题: [答案] B 1、“乃”表示判断的一项是 A 、今君乃亡走燕 B 、嬴乃夷门抱关者C 、旬乃还第D 、而陋者乃斧斤考击而求之 2、 “是 ”表判断的一项是[答案] DA 是天下之大贼也B 是胜之舍人也C 是吾剑之所从坠D 不知木兰是女郎3、 “则 ”表示判断的一项是[答案] CA 、如此则荆吴之势强B 、故木受绳则直C 、此则楼之大观也D 、位卑则足羞 4、 “即 ”表示判断的一项是[答案] A A 、梁父即楚将项燕B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C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阉废祠之址以葬之D 、若即若离二、请翻译下列判断句,并指出它的形式。

5.灭六国者 ,六国也。

[答案]灭亡六国的是六国自己。

形式: ……者,……也。

6、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鸿门宴》)[答案]现在别人是刀和砧板,我们是鱼和肉。

形式:用 “为”表示判断。

7、 此则楼之大观也。

[答案]这就是楼雄伟的景象。

形式:用 “则”表示肯定判断。

8、 环滁皆山也。

[答案]环绕的都是山。

形式:用 “皆”表示判断。

9、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答案]这不是孟德被周郎围困的地方吗?形式:用 “非”表示否定判断。

10、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答案] AC 盖当蓼州周公之被逮D 受制于人 答案] A12 翻译下列句子,并指出被动的标志。

1、子急去,勿留!且为楚所得。

(2004高考题)[答案]您赶快离开,不要留下来! (否则),您会被楚国抓住。

13 阅读下面句子,找出句式不同的一句是( D )A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B •不拘于时,学于余C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D .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14 从句式看将以下各句分类正确的一项是(A )。

1. 甚矣,汝之不惠2.请其矢,盛以锦囊3.一夫作难而七庙隳4.梁,吾仇也5.身死国灭,为天下笑6.其势弱于7.痛哉斯言8.其两股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9.何以谓之文也A 败师于崤 C 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 11 A 同舍生皆被绮绣B 恐为操所先 D 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B 而为人积威之所劫A.1 、7/2、6/3、5/4/8/9B.1、4/2、3/5、6/7/8/9C.1、2/3、4/5、8/6/7/9D.1/2、3、4/6/7/8/915、下面的句子句式两两相同的是 A 和C,B 和D。

A.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B.尝五战于,二败而三胜C.有如此之势,而为人积威之所劫D.齐人勿附于16、下列句子有A 判断句,B 被动句,C 宾语前置,D 介词结构后置,E 句子成分的省略(即省略句)请在句后括号标上序号注明。

是省略句的,要补出省略成分。

属两种句式的,同时写出。

①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也。

(A)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③不拘于时,学于余。

(B D)④师不必贤于弟子。

(D)⑤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E)③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E)17、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各句不同的一项是(C)。

A.时人莫之许也B.古之人不余欺也C•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D•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18、从句式角度看,对下列两组句子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

①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②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③•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④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19、选出下列各句修辞手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D)例句:舍簪笏于百龄应该是借代,“簪笏”官吏所用之物,这里指代官职。

A .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B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C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D •振长策而御宇,吞二周20、下列句式与所给例句画线部分相一致的一项是(C )例句:不拘于时,学于余A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B 童子何知C 纤歌凝而白云遏D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21、阅读下面句子,找出句式不同的一句是(D)A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B •不拘于时,学于余C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D .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宾语前置)22、对“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一句解释正确的一项是(X )。

A. 不理解书本上的字句,有的跟老师学习,这只是小的方面学习;不能解决疑难问题,有的却不跟老师学习,这是把大的方面放弃了。

我没能看出他聪明。

B. 不理解书本上的字句,有的不跟老师学习,这是把大的方面放弃了;不能解决疑难问题,有的却跟老师学习,这只是小的方面学习。

我看不出这种人是明白事理的。

C. 不理解书本上的知识,不能解决疑难问题,或者以他为老师,或者不以他为老师,这是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放弃。

我没能见到他的明白事理。

D. 不理解书本上的字句,不能解决疑难问题,或者学习,或者不学习,大的方面放弃小的方面学习。

我怎能看出他聪明呢?下列各句中是被动句的一句是()。

ABCD都是被动句。

A.激昂于大义被义所激 B •激于义而死焉被义所激而赴死。

C.不能容于远近不能被远近的人容纳。

D .周公之逮所由使也A.激昂大义B.激于义而死焉C.不能容于远近D .周公之逮所由使也24、下列疑问句不表示反问的一句是( C )。

A. 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B. 况草野之无闻者欤?C.谁为哀者?D .安能屈豪杰之流发其志土之志哉?25、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是(B)这是考倒装句的,B没有倒装,其它都有。

A、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B、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

C、长安君何以自托于?D、岂取之易守之难乎?三在后面的括号标出句式类型(写序号)。

A、判断句B、被动句C、宾语前置D、定语后置谓倒装E、省略句F、介宾短语后置G、主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B )2、大王来何操?(C )3、《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C )4、是以后世无传矣。

(C )5、而君幸于王。

(B )6、惟你是问。

(C )7、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B )8、沛公安在?( C )9、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晋。

(A )10、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A E )11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

(B )12、微斯人,吾谁与归?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效法哪一个古代)( C )13、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B )14、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B )15、宋何罪之有?(宋国有什么罪过?)(C )16、率师以来,唯敌是求。

(C )17、项王则受璧,置之(于)座上。

亚父受玉斗,置之(于)地,拔剑撞而破之。

(E )18、遂率子荷担者三夫。

(D )19、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D )20、五谷者,种之美者也。

(五谷是庄稼中的好种)(A )21、我为将,有攻城野战之功( A )22、穆公使(人)视客馆。

(E )23、试与他虫斗,(他)虫尽靡。

又试之(以)鸡,果如臣言。

(E )24、善哉,祁黄羊之论也。

(G )25、战于长勺(F )26、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

[他(胜)一些曾经一道给人作雇工耕田的老朋友听到了这个消息]( D )27、臣与将军戮力而攻,将军战(于),臣战(于)。

(E )28、当立者乃公子扶。

(A )29、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有几人欤?(D )30、杞子自使(人)告于。

(E )31、于是集庄少年之精技击者而诏之。

(D )32、至则无所用,放之(于)山下。

(E )33、惟余马首是瞻。

(C )、句式判断1、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A.月出于东山之上。

B.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D.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2、与例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A.何为其然也?B.吾尝见笑于大方之家C.无乃尔是过与?何以伐为?D. 沛公安在?3、下列句式与所给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不拘于时,学于余A、申之以孝悌之义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C、为天下笑者,何也?D、三人行,则必有我师4、下列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B .固一世之雄也。

C.非我也,岁也。

D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5、下列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B、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C.不能容于远近D.此亡之续耳。

6、从句式角度看,对下列两组句子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②灭六国者,六国也,非也。

③.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④客有吹洞萧者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7、从句式角度看,写列选项中与其他三个选项不同的是()A、聚之B、将军战,臣战C、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已为有悔D、戍卒叫,函谷举。

8、下列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9、下列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10、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此非孟德之诗乎?B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D 、是社稷之臣也。

)B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A 、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C 、吾属今为之虏矣!11、 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妪,先大母婢也。

A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C 、大王来何操?12、 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凌万顷之茫然 A 、铸以为金人十二C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13、 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A 、所谓华阳洞者,以其在华山之阳名之也。

C 、金城千里 14、 下列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 、而耻学于师 C 、渺渺兮于怀 15、 下列句式不属于判断句的一项是A 、族者,也,非天下也。

C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16、 选出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 A 、疆土之新辟者,移种民以居之。

C 、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

二、翻译并判断下列特殊句式的类型:1、 君何以知燕王?2、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3、 豫州今欲何至?4、 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5、 孜孜焉唯进修是急。

6、 会于西河外渑池。

7、 未之尝闻。

8、 以为莫己若也。

9、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10、 何以自托于?二答案1、 D 例:判断句A.介词结构后置句B.被动句C.介词结构后置句D.判断句2、 B 例:宾语前置 A.宾语前置B.被动句C.宾语前置D.宾语前置3、 C 例:被动句A 、介词结构后置句B 、定语后置C 被动句4、 A A .介词结构后置句B .判断句C.判断句D .判断句5、 B A 、介词结构后置句B 、省略句C.被动句D .判断句 & A ①②判断句③.介词结构后置句④定语后置7、D A 、聚之(于)B 、将军战(于),臣战(于)B 、而又何羡乎?而今安在哉? D 、徘徊于斗牛之间 ( )B 、涉,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而迁徒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