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与备课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是备课的展示与体现,实际上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进行的设计准备工作,即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科书内容作教学法上的加工和处理,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方法,规划教学活动。备课实际上是教师独立钻研课程标准、教科书并与课程内容对话、获得独特的体验和感受的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根据学生实际,选择、优化教学策略和方法的过程。而教案则是教师把备课中得到的展示在教案本上,只要求写上对教科书进行创造性加工的东西,要避免把演讲、讲述的内容作长篇大论的书面抄写。教师要讲给学生的知识要装在教师的头脑里,而不要做详尽的笔录备课的形式多种多样,有显性备课与隐性备课之分,也有狭义备课与广义备课的差异。因而,教案也有狭义与广义之分、显性与隐性之别。狭义的备课,是指针对当次课程的备课,其备课所形成的显性的教学设计计划就是显性教案,这种内容具体地体现在文本上,通常是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一位有准备并且胸有成竹的教师,必能信心十足的在课堂上点拨和指导学生。他应当早在上次的课程结束后,就已经着手准备这次的课程,搜集与课程相关的资料,查考有关的资料,并且预备适当教具(实物教科书)。备课的形式多种多样,有显性备课与隐性备课之分,也有狭义备课与广义备课的差异。因而,教案也有狭义与广义之分、显性与隐性之别。
狭义的备课,是指针对当次课程的备课,其备课所形成的显性的教学设计计划就是显性教案,这种内容具体地体现在文本上,通常是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一位有准备并且胸有成竹的教师,必能信心十足的在课堂上点拨和指导学生。他应当早在上次的课程结束后,就已经着手准备这次的课程,搜集与课程相关的资料,查考有关的资料,并且预备适当教具(实物教科书)。
教师的自我装备、自我成长和持续发展有时也称之为广义的备课。这是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教书育人的前提和重要保证。这些持续的成长和发展,能使教师更胜自己的工作,履行教师的职责和使命。正所谓一生备一课、“十年磨一课”。与此相对应,就有隐性教案之说。事实上,决定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并不在于这些写在白纸上面的内容,而更多的应该是蕴涵在教师思想和情感深处的“隐性教案”。
隐性教案隐含着教师对教育理念的实际理解和把握状况,即教师对教育教学目标的认知,对教学方法、评价方法的选择,往往与他的教育理念有关。同一教案,不同的执教者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究其根源便是执教者教育理念及其课堂的物化水平在发生作用。不仅如此,隐性教案隐含着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隐含着教师的情感、情绪,隐含着教师对教学艺术、教育机智的理解和潜在把握的可能性,所谓课堂生成的拍案叫绝,正是优秀教师隐性教案的因素在发挥作用,而课堂上的“信手拈来”,并非“一日之功”。
总之,不管显性教案,还是隐性教案,教案都是备课的集中表现,备课是形成教案的基础,两者密不可分,至于这个教学计划是以显性的文本出现,还是以隐性的状态存在于教师的潜意识之中,至于采取何种形式需要备课者根据教师实际而定。一般来说,对于业已形成个人风格和教学魅力的教师,比较适合于采用隐性教案。对于青年教师而言,“主要先应把显性教案研究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施好,再思考隐性教案的经验(及其)积累,最终走进课堂教学的自由王国”③的主张是有道理的,隐性教案的经验积累,毕竟是一个较长的过程。
通过学习后,使我明白了教案的含义,所谓教案,也称课时教学计划或课题教学计划,是教师根据特定的教学目标、综合考虑学生状况、教学条件环境和自身因素,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的具体实施计划。它实际上是一种教学论上的预见和根据。通常由教师通过了解学生,在通晓教学内容全局的基础上,设计恰当的问题情境,选择什么样的突破口,新旧知识如何发生联系,采用什么样的教学策略和步骤,需要进行哪些课堂练习,需要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等。这些问题都是要在备课中精心设计和细微考虑的,所以也有人称之为课堂教学设计方案。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与教案的设计有联系,教案的设计又与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经验、专业水平和敬业精神密切相关。实施教案涉及到各种各样的因素,教师的隐性教案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具体说,一份教案包括了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过程与教学环节的设计、重难点的突破、教学法的运用、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以及作业设计、板书设计等多项内容,其重点是教学内容的呈现,关键是教法的运用、学法的指导。
教案反思的三个阶段:
通过学习后,使我了解了教案反思的三个阶段,一般地,根据教案的使用流程,教案反思包含三个阶段:一是课前对教案的反思,课前的教案反思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针对即将进行的教案编写,或者编写中的教案,或者即将上课的教案,反思以往的同类教案及其经验教训。二是反思学生已经知道的内容,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不仅对自己的这个教学设计方案再次进行查缺补漏,吸收、内化,重新审视这个新教案的利弊得失,预测可能的效果与可能出现的问题,而且,关注学生的需要、明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得教案的设计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是在教学过程中对教案的反思教学中进行的教案反思,主要是教师边教学,边反思,把反思视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及时调整教学。这种反思具有监控性,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事实上,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教学过程中时常会出现新情况、新问题,有时还会有意外的可能,这就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随机应变的能力,及时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调整教学策略,顺应学生发展的需要。这个过程正是课堂随机生成的过程。,三是课后对教案的反思。而三个阶段的教案反思,各有其侧重点。教课后进行教案反思,主要是教师在教学结束后,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学生反应、教学问题等及时进行分析、研究、总结、提炼,它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其实,我们平时所说的教学反思通常主要针对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