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类零件机械加工工艺编制 (2)

合集下载

轴类零件的加工工艺及技术要求

轴类零件的加工工艺及技术要求

轴类零件的加工工艺及技术要求轴类零件是在机器中用来支承齿轮、带轮等传动部件,了解其加工工艺和技术要求对机械设计有很大的帮助。

下面由店铺向你推荐轴类零件的加工工艺及技术要求,希望你满意。

轴类零件的加工工艺1.零件图样分析图所示零件是减速器中的传动轴。

它属于台阶轴类零件,由圆柱面、轴肩、螺纹、螺尾退刀槽、砂轮越程槽和键槽等组成。

轴肩一般用来确定安装在轴上零件的轴向位置,各环槽的作用是使零件装配时有一个正确的位置,并使加工中磨削外圆或车螺纹时退刀方便;键槽用于安装键,以传递转矩;螺纹用于安装各种锁紧螺母和调整螺母。

根据工作性能与条件,该传动轴图样规定了主要轴颈M,N,外圆P、Q以及轴肩G、H、I有较高的尺寸、位置精度和较小的表面粗糙度值,并有热处理要求。

这些技术要求必须在加工中给予保证。

因此,该传动轴的关键工序是轴颈M、N和外圆P、Q的加工。

2.确定毛坯该传动轴材料为45钢,因其属于一般传动轴,故选45钢可满足其要求。

本例传动轴属于中、小传动轴,并且各外圆直径尺寸相差不大,故选择¢60mm的热轧圆钢作毛坯。

3.确定主要表面的加工方法传动轴大都是回转表面,主要采用车削与外圆磨削成形。

由于该传动轴的主要表面M、N、P、Q的公差等级(IT6)较高,表面粗糙度Ra值(Ra=0.8 um)较小,故车削后还需磨削。

外圆表面的加工方案可为:粗车→半精车→磨削。

4.确定定位基准合理地选择定位基准,对于保证零件的尺寸和位置精度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由于该传动轴的几个主要配合表面(Q、P、N、M)及轴肩面(H、G)对基准轴线A-B均有径向圆跳动和端面圆跳动的要求,它又是实心轴,所以应选择两端中心孔为基准,采用双顶尖装夹方法,以保证零件的技术要求。

粗基准采用热轧圆钢的毛坯外圆。

中心孔加工采用三爪自定心卡盘装夹热轧圆钢的毛坯外圆,车端面、钻中心孔。

但必须注意,一般不能用毛坯外圆装夹两次钻两端中心孔,而应该以毛坯外圆作粗基准,先加工一个端面,钻中心孔,车出一端外圆;然后以已车过的外圆作基准,用三爪自定心卡盘装夹(有时在上工步已车外圆处搭中心架),车另一端面,钻中心孔。

轴类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编制及分析

轴类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编制及分析

轴类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编制及分析
一、数控加工
数控加工是目前机械加工中最先进的技术之一,它直接控制各个加工部位进行机械加工。

数控加工的技术日趋成熟,其特点在于:
1、高精度:数控加工采用计算机控制,控制仪器与机床相结合,使制件加工精度得以提高,达到高精度的要求。

2、快速加工:数控机床的运动时间可达到毫秒级,从而避免了传统机床的缓慢、繁琐的移动,大大减少了生产时间,实现快速加工。

3、精密控制:将刀具的转速、进给速率、切深等与加工步骤参数精确设定,使加工速度、深度和质量得以控制,实现精密控制。

4、自动化:数控机床可以实现自动换刀和加工路径的编程,实现自动换刀,避免了传统机床的人工操作,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二、工艺编制
1、选择加工工件:根据轴类零件的形状、尺寸及加工要求。

2、选择机床:根据加工工件的规格及加工要求,选择适合的机床。

3、选择刀具:根据加工工件的材质及加工要求,选择适合的刀具。

4、编制数控程序:根据轴类零件的图纸及加工要求,编制数控加工程序,指定参数,如转速、进给速度、刀具位置等,并将程序输入到计算机中。

轴类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和程序编制

轴类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和程序编制

轴类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和程序编制轴类零件是机械制造中常见的零件类型,其外观形态特征是一条导向的长轴,其与其他机械部件的连接必须要求较高的配合精度和表面质量。

数控加工是一种精度高、效率高、重复性好的加工方式,因此在轴类零件的加工中应用十分广泛。

本文将就轴类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和程序编制进行详细介绍。

一、零件设计和加工前准备在加工轴类零件之前,必须对零件进行设计,包括轴的直径、长度以及与其他机械部件之间的连接方式等。

同时还要对原材料进行选取和检验,保证原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

根据零件图纸,制作加工工艺流程图,并确定加工工序、工具的选择和切削参数等。

为保证加工质量和生产效率,选择合适的加工中心、夹具和辅助装置来进行加工准备。

二、数控编程数控编程是数控加工的核心,其目的是根据零件图纸和加工工艺流程图,编出机床能够识别的G代码和M 代码,控制数控机床按照预定的加工路径和工艺参数进行加工。

在轴类零件的数控编程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合理选择加工方式:轴类零件表面质量要求高,因此需采用多道次切削的方式,以减小一次切削的切削量,提高表面光洁度和精度。

2.合理选择切削工具:根据轴类零件的材质和加工工艺,选择合适的切削工具,包括刀具形状、切削刃数和硬度等.3.合理选择切入和切出方式:切削前后,机床的运动速度要慢,以免对工件表面形成切削痕迹。

4.合理选择切削参数:根据轴类零件的材质、切削类型和工艺要求等,合理选取切削速度、进给量、切深等切削参数。

5.确保程序正确性:数控编程完成后,需要进行程序检查和验证,以确保程序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在加工过程中,还需进行数控系统的监测和调整,以保证加工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三、数控加工过程数控加工过程是指根据数控编程的G代码和M代码,控制数控机床进行加工的过程。

在轴类零件的数控加工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保持加工平稳:轴类零件加工时需要注意加工平稳,尽量减少零件表面划痕和毛刺等缺陷,以提高表面质量和精度。

轴类零件加工工艺

轴类零件加工工艺

• 一、箱体零件的功用、结构及技术要求
1.功用、结构
功用:将机器中有关部件的轴、套、齿轮等相关零件连接成 一个整体,使这些零件保持正确的相对位置,并按一定的传动关 系协调地工作。
结构:形状复杂,壁薄且不均匀,内部呈腔形,既有精度要求 较高的孔系和平面,也有许多精度要求较低的紧固孔。
a)
b)
a)齿轮油泵箱体 b)齿轮减速箱箱体
Hale Waihona Puke 2.防止套类零件变形的工艺措施套类零件一般都存在壁较薄、径向刚度较差、容易变形等缺点。
套类零件变形的原因及工艺措施
导致变形的因素
工艺措施
夹紧力
(1)使夹紧力均匀分布,如图a所示 (2)变径向夹紧为轴向夹紧,如图b所示 (3)增加套筒毛坯的刚度,如图c所示
外力
切削力
重力 离心力
(1)增大刀具的主偏角 (2)内、外表面同时加工,如图c所示 (3)粗、精加工分开进行 增加辅助支承 配重
套类零件的毛坯类型与所用材料、结构形状和尺寸大小有关, 常采用型材、锻件或铸件。
毛坯内孔直径小于φ20mm时大多选用棒料,孔径较大、长度 较长的零件常用无缝钢管或带孔的铸、锻件。
• 三、套类零件的加工工艺分析
1.保证相互位置精度的工艺措施
轴承套毛坯采用“4件合一”的方 式加工:指棒料按四个轴承套零件尺 寸下料,四件同时加工
传动轴是轴类零件中使 用最多、结构最为典型的一 种阶梯轴,所示。该轴为小 批量生产,材料选择45钢, 淬火硬度40~45HRC。试分 析其加工工艺过程。
1.结构分析
主要结构要素有内外圆柱面、螺纹、键槽等,该轴为典型的 阶梯轴结构,有两个支承轴颈。
2.技术要求
两端轴颈的尺寸精度为IT7,表面粗糙度Ra值为0.8μm; 用于安装齿轮的轴颈的尺寸精度主IT7,表面粗糙度Ra值为 1.6μm; 右端轴颈外圆上规定了圆柱度为0.02mm; 左端轴颈外圆上规定了圆柱度为0.02mm; 轴上各配合面对两端轴颈的公共轴线的径向跳动为0.02mm, 可保证齿轮平稳传动。

空心轴类零件加工工艺设计及程序编制

空心轴类零件加工工艺设计及程序编制

论文题目: 年 级: 院 系: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年 月空心轴类零件加工工艺设计及程序编制10级机电3班机电学院1231232013年5月摘要空心轴是在轴的中心制一个孔或通孔,它通常是和轴承配合在机架或箱体上以实现传递运动和动力。

空心轴有的内壁光滑,有的有键槽,轴体的外面有阶梯形圆柱。

空心轴不但占用空间体积少,还可减轻设备重量、简化结构。

空心轴零件内部可穿测量电线,压缩空气,加入液压油或润滑油,或者做机器人的手臂等,还可以和其他零件进行配合,螺纹连接等。

虽空心轴有如此多的好处与用处,但空心轴类零件的加工却有它的难处,例如细长轴、内工艺槽、键槽以及有工艺精度等的加工。

所采用的加工设备也根据加工类型的不同而不同,但大多数是用数车加工。

关键词:空心轴;工艺;程序;数控车床AbstractThe hollow shaft is prepared in the center of the axis of an aperture or through hole, which is usually fitted in the rack or cabinet and bearing to transmit motion and power. Some hollow shaft wall is smooth, some keyway stepped cylindrical shaft body outside. Hollow shaft not only take up less space volume, can also reduce the weight of the equipment, and simplify the structure. Inside the hollow shaft wear measurement wire, compressed air, adding hydraulic oil or lubricating oil, or do the robot arm, and other parts with threaded connection. Although there are so many benefits and useful hollow shaft, hollow shaft parts processing it has difficulties, such as slender shaft axis process tank, keyways, and process precision machining. The processing equipment used is also different depending on the type of machining, but most are processed with several vehicles. Keywords:Hollow shaft; process; program; CNC lathe;目录绪论 (1)第1章空心轴类零件的加工 (2)1.1空心轴类零件的公用与结构特点 (2)1.2空心轴类零件加工的技术要求 (2)1.3空心轴类零件加工的主要困难及措施 (2)1.4空心轴类零件的材料、毛坯以及热处理 (3)1.5空心轴类零件的加工工艺分析 (4)第2章空心轴类零件的程序编制 (5)2.1数控编程的概念 (5)2.2手编数控程序的特点与步骤 (6)2.3数控车编程如何确定加工方案 (7)第3章空心轴实例数控加工简单分析 (8)3.1实例加工工艺简单分析 (9)3.2 基本数控车的程序编制 (12)参考文献 (14)Deep hole in the machine tool spindle and DF Introduction (15)绪论国内空心长轴深孔的长径比很大,由于其刀具系统自身的刚性差,在切削过程中极易产生让刀变形和机械振动,不仅制约了生产效率的提高,造成零件内孔中心线偏移,也直接导致加工表面质量的下降。

《机械制造工艺》教案第8课编制轴类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四)

《机械制造工艺》教案第8课编制轴类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四)

课题编制轴类零件机械加工H艺规程(四)课时2课时(90min)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了解轴类零件的工艺及工作实践中常见问题的分析方法(2)能够编制一般轴类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素质目标:(1)养成认真负责、求真务实、刻苦钻研的工作作风(2)践行服务集体、顾全大局的团队精神教学重睢点教学重点:轴类零件的工艺及工作实践中常见问题的分析方法教学难点:编制一般轴类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教学方法情景模拟法、i并授法、问答法、讨论法教学用具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课前任努【教师】布置课前任务,和学生负责人取得联系,提醒同学通过APP或其他学习软件,收集轴类零件工艺的相关资料,并进行了解【学生】提前上网观看相关资料,熟悉教材考勤【教师】使用APP进行签到【学生】按照老师要求签到问题导入【教师】提出问题轴类零件的生产需要用到哪些工艺?如何编制一般轴类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学生】聆听、思考、讨论、回答传授新知【教师】通过大家的发言,引入新的知识点,讲解轴类零件的工艺分析,以及工作实践中常见问题的分析方法等知识六、轴类零件的工艺分析【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传动轴”图片,并讲解传动轴的加工方法传动轴的材料为45钢,小批生产,淬火硬度为40~45HRCβ该传动轴的工艺分析如下。

(1)传动轴为小批生产,材料为45钢,形状简单,精度要求中等,各段轴颈直径尺寸相差较大,因此选用锻件毛坯。

(2)传动轴加工可划分为粗加工、半精加工和精加工三个阶段.粗加工时,以外圆为定位基准;半精加工时,以外圆和中心孔为定位基准(即一夹一顶);精加工时,以两中心孔为定位基准(即两顶尖)。

(3)由于传动轴采用的是锻件毛坯,因此加工前应安排退火热处理,以消除毛坯的内应力和改善材料的切削性能。

传动轴最终热处理是淬火后高温回火,该工序应放在半精加工之后,粗磨、精磨之前进行,即在车螺纹和铳键槽之后进行。

为了保证磨削的加工精度,在淬火及高温回火热处理之后,应安排修研中心孔工序。

轴类零件数控加工工艺及编程

轴类零件数控加工工艺及编程

毕业论文题目:轴类零件数控加工工艺及编程轴类零件数控加工工艺及编程摘要:数控机床加工工艺与普通机床加工工艺在原则上基本相同,但数控加工的整个过程是自动进行的。

数控加工的工序内容比普通机床的加工的工序内容复杂,这是因为数控机床价格昂贵,若只加工简单的工序,在经济上不合算,所以在数控机床上通常安排较复杂的工序,甚至是在通用机床上难以完成的那些工序。

数控机床加工程序的编制比普通机床工艺规程编制复杂,这是因为在普通机床的加工工艺中不必考虑的问题,如工序内工步的安排、对刀点、换刀点及走刀路线的确定等问题,在数控加工时,这一切都无例外地都变成了固定的程序内容。

正由于这个特点,促使对加工程序的正确性和合理性要求极高,不能有丝毫的差错,否则加工不出合格的零件。

关键词:轴类零件数控车削工艺设计一、零件加工工艺分析1.零件图分析如图1.1所示该零件从结构上来看包括内﹑外表面:内表面主要是孔,外表面由圆柱、圆锥、顺圆弧、逆圆弧及螺纹等表面组成,其中多个直径以及宽度尺寸有较严格的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适合数控车削加工;球面Sφ48㎜的尺寸公差还兼有控制该球面形状(线轮廓)误差的作用;零件材料为45钢,该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以及较好的韧性﹑塑性;无热处理和硬度要求。

图1.12.工艺分析(1)如图1.1所示内孔直径φ28,圆柱尺寸φ35﹑φ42和φ52,宽度尺寸4和3,取中值作为编程的尺寸依据。

其他尺寸皆取基本尺寸作为编程尺寸依据。

(2)φ52的圆柱与φ28的孔有较高的同轴度要求,加工时必须以同一个定位基准进行加工。

(3)φ28的公差等级为IT8表面粗糙度Ra为1.6,宜采用钻→扩→铰进行加工以保证尺寸和表面粗糙度的要求。

(4)在轮廓曲线上,有三处为圆弧,其中两处为既过象限又改变进给方向的轮廓曲线,因此在加工时应进行机械间隙补偿,以保证轮廓曲线的准确性。

(5)零件中有比较大的圆弧需要进行加工,为了不使加工过程中出现过切现象选择较大副偏角的车刀进行加工。

轴类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

轴类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

毕 业 设 计(论文)(说 明 书)题目: 轴类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姓 名:编 号:2010 年 月 日摘要轴是机械加工中常见的典型零件之一,了解轴类零件的功用和工作条件、材料性能,并合理制定加工工艺,熟练掌握加工的要点与措施,才能保证加工质量,提高加工效率。

轴是组成机器的主要零件之一,一切作回转运动的传动零件(例如齿轮,蜗轮等),都必须安装在轴上才能进行运动及动力的传递。

它通常被用于支撑传动件的传递扭矩。

所以在机械加工中轴的加工工艺是做为重中之中来进行研究的。

本设计通过对一般轴类零件图的工艺性分析,材料毛坯的选择以及在加工种遇到的一些问题的分析得出一般轴类零件加工时应注意的问题,进而通过对一些典型轴类零件加工工艺的分析,给出了一般轴类零件加工工艺分析的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是对所学专业知识的一次较为全面的训练。

并且通过对零件的分析与加工工艺的设计,提高我们对零件图的分析能力和设计能力。

而且会使我们学会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进行综合的运用,同时还会对本专业有较完善的系统的认识,从而达到巩固,扩大,深化知识的目的,达到一个毕业生应有的能力,从而更好地面对今后的种种挑战。

关键词:轴类零件,机械加工工艺,提高能力目录第一章基本概念 (3)1.1 生产过程和工艺过程 (3)1.1.1 生产过程 (3)1.1.2 工艺过程 (3)1.2 工艺过程的组成 (3)1.3 生产类型及其工艺特征 (5)1.4 工艺规程 (6)第二章零件图工艺性分析 (7)2.1 零件结构功用分析 (7)2.2 零件技术要求条件分析 (8)2.3 零件结构工艺性分析 (9)第三章毛坯选择 (11)3.1 毛坯种类的选择 (11)3.2 毛坯形状与尺寸的确定 (11)3.3 选择毛坯时考虑的因素 (12)3.4 毛坯的图示 (12)3.5 轴类零件的毛坯选择 (13)第四章工艺路线的拟定 (14)4.1 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14)4.2 加工阶段的划分 (17)4.3 加工顺序的安排 (18)4.4 工序的集中与分散 (19)第五章典型主轴类零件加工工艺分析 (19)5.2 轴类零件机械加工的主要工艺问题 (20)5.1.1 定位基准 (20)5.1.2 加工顺序的安排 (20)5.1.3热处理工序的安排 (21)5.1.4轴类零件的典型工艺过程 (21)5.1.5轴类零件的预加工 (21)5.2 CA6140型车床主轴加工工艺分析 (21)5.2.1 CA6140主轴技术条件的分析 (22)5.2.2主轴加工工艺过程分析 (23)5.2.3主轴加工中的几个工艺问题 (28)5.3 丝杆加工 (29)第六章结论 (31)参考文献 (2)致谢第一章基本概念1.1 生产过程和工艺过程1.1.1 生产过程生产过程是指将原材料变为成品的全部劳动过程。

数控车轴类零件工艺设计及程序编制

数控车轴类零件工艺设计及程序编制

2013 届毕业设计 系 别:信息与工程系专业名称: 数 控 技 术 姓 名:学 号: 20100204012 班 级: 10 数 控 技 术 指导教师:2012 年 12 月 20 日MinBe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数控车轴类零件工艺设计及程序编制摘要随着数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扩大,数控加工技术对国计民生的一些重要行业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为效率、质量是先进制造技术的主体。

高速、高精加工技术可极大地提高效率,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缩短生产周期和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而对于数控加工,无论是手工编程还是自动编程,在编程前都要对所加工的零件进行工艺分析,拟定加工方案,选择合适的刀具,确定切削用量,对一些工艺问题(如对刀点、加工路线等)也需做一些处理。

并在加工过程掌握控制精度的方法,才能加工出合格的产品。

本文根据数控机床的特点,针对具体的零件,进行了工艺方案的分析,工装方案的确定,刀具和切削用量的选择,确定加工顺序和加工路线,数控加工程序编制。

通过整个工艺的过程的制定,充分体现了数控设备在保证加工精度,加工效率,简化工序等方面的优势。

关键词:轴类零件,工艺分析,数控编程,数控加工目录一引言 (1)二轴类零件加工工艺分析 (2)(一)典型轴类零件的加工工艺 (2)(二)数控车床的概述 (3)(三)分析加工对象 (6)(四)夹具和刀具的选择 (7)三零件工艺过程卡设计 (8)(一)数控加工步骤、工艺特点及内容 (8)(二)加工工序的划分 (9)(三)编制工艺过程卡 (10)(四)切削用量的确定 (10)(五)编制加工工序卡 (11)四数控车削编程及仿真 (12)(一)刀具加工进给路线的确定 (12)(二)本零件加工所用刀具 (13)(三)编程基础 (14)(四)斯沃数控仿真 (21)结束语 (31)参考文献 (32)致谢 (33)附录 (34)数控车轴类零件工艺设计及程序编制李汪洋一、引言为了在激烈的巿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各工业发达国家均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对现代制造技术进行研究开发,并提出了各式各样全新的制造模式。

轴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轴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毕业设计任务书机电工程系数控技术与应用专业数控班学生一、毕业设计题目轴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二、已知生产纲领该产品年产量400件备品率5%废品率2%三、设计内容和要求1.零件图一张2.机械加工工艺规程一份3.设计说明书一份4.加工成品零件一件5.各工序数控加工程序一份序言毕业设计是培养我们实际工作能力的最后一个实践性学习环节,它不但是对我们四年大学学习中所学知识的一次综合性复习与考查,同时也是为以后从事的专业技术工作做准备.通过这次综合技能训练,不但培养了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分析和解决本专业一般技术问题的能力,而且也进一步巩固扩大和深化了我们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同时也培养了我们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和生产观念,经济观念,全局观念,养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培养我们掌握设计的一般程序规程和方法.独立正确的使用技术文献资料和正确的表达自己设计思想的能力以及编写说明书的能力.我积极参加毕业设计,在设计过程中,老师和辅导老师对我给予耐心的指导和帮助,我积极查阅相关资料,到现场调查,对轴这个零件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研究,绘制设计图纸,编写工艺规程,编写说明书,正确使用技术资料,标准手册等工具书,在毕业设计过程中,虽然本人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对所设计的零件有初步的实习调研,但本人缺少实际工作经验,对遇到一些设计中的问题却能及时受到指导老师的优良工作作风的影响,既培养了我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也培养了我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并勇于创新的能力.一个多月的毕业设计过程中,辅导老师石老师始终认真耐心的指导我毕业设计,并为我提供各种相关性资料,为我的设计奠定的坚实的基础,为我设计能顺利的完成提供了方便的条件,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我体会到了作为设计工作者的乐趣,也认识到学海无涯的深刻含义,同时也为我以后走向工作岗位,好好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老师的帮助,我具有了一定的制定工艺规程的能力,能综合运用数控编程加工零件,熟练掌握一般零件的数控编程方法,各种数控机床的操作.在此,对给予我大力支持和热情帮助的老师和辅助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水平有限,因此,文中错误,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各位领导及各位老师批评指正.目录第一章零件的工艺分析 (4)一零件结构的工艺性 (4)二零件的技术要求 (4)三材料 (4)第二章零件工艺规程 (5)一生产类型 (5)二工艺规程设计 (5)三定位基准的选择 (6)四工艺路线的拟定 (7)第三章加工余量的确定 (10)第四章机床夹具刀具的选择 (11)一机床的选择 (11)二夹具的选择 (12)三量具的选择 (12)四刀具的选择 (12)第五章切削用量及工时定额 (12)第六章数控加工特点程序编制 (15)一数控加工特点 (16)二数控程序编制 (16)三数控编程的种类 (16)四手工编程编制方法 (17)五数控加工程序 (17)结束语 (30)参考文献 (31)第一章零件的工艺分析一、零件结构的工艺性零件结构工艺性是指所设计的零件在能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制造的可行性和经济性.它是评价零件结构设计优劣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之一.具有良好结构工艺性的零件,能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较经济地、高效地、合格地被加工出来.零件的制造一般要经过毛坏产生,切削加工,热处理,装配等阶段.进行零件结构设计时,应尽量使其在各个生产阶段具有良好的结构工艺性.零件结构工艺性的分析,可从零件尺寸和公差的标注,零件的组成要素和零件的整体结构等三方面来分析.因此,本零件的结构特点为:从零件图上可以看出,本零件属于轴类零件,从零件的整体结构上看,该零件的总长为110mm,左端是带有深3mm的花槽,且最大尺寸为Φ24mm的对称图形,右端面为类似于阶梯孔的内孔,其中有半径为R25mm的圆弧,与Φ34mm内孔相切,外圆有半径为R25mm的圆弧,与Φ48外圆相切,1个宽5mm 的凸台,一个宽为4mm深40-0.1的槽,靠右端面有M48×1.5-7H的螺纹,此件的主要表面为Ф48-0.03-0.06Ф34+0.02,其表面粗糙度为1.6,其余部分为3.2.二、零件的技术要求:零件的技术要求包括尺寸精度,形状精度,位置精度,表面精糙度及其它要求.如零件的设计所示,从零件图上可以看出,几个主要加工表面1.零件的右端面外圆柱和内圆表面:表面粗糙度要求为1.6,同轴度要求为0.02,对左端面有垂直度要求,右端面为此零件的主要设计基准.2.铣花槽有对称度要求0.02另外还有下列一些技术条件要求:1、零件属于自由锻件;2、GB/T1804-f3、HB220~250三、材料:该材料选择碳钢45号钢.热处理后布氏硬度达到HBR20-3545号钢主要成份:单位%表1.1从资料可以看出45号钢含碳量大于0.4%经过热处理可以提高零件的强度硬度.第二章零件工艺规程一、生产类型零件生产纲领 N=Qn(1+α%+β%)其中:Q:零件产品产件量(件/年)α:零件的废品率β:零件的备品率n:每台产品中该零件数量(件/台)二、工艺规程设计1.确定零件毛坯制造形式影响毛坯制造形式的因素(1)零件材料工艺制造形式材料的工艺性,零件对材料组织和性能要求.(2)零件的结构及外型尺寸(3)零件生产纲领(4)现有生产条件及发展前途(5)零件对毛坯精度表面粗糙度和材料机械性能的要求根据零件材料的工艺性及零件对材料组织的要求我的课题件所造毛坯为自由锻件2.毛坯的技术要求该零件毛坯符合国标毛坯的技术要求应符合国家使用标准3.工序及集中与分散的选择工序集中:就是零件的加工工序集中为少数几道工序内完成,而每一道工序加工内完成.工序分散:它与工序集中相反,工序数量多,且每一道工序少.在制定工艺路线时,选定了各种面的加工方法同时确定了阶段划分以后,将同阶段中的各个加工表面组合成若干个工序,组合时可采用集中或分散原则.在拟定工艺路线时,工序集中或分散主要取决于零件的生产规模结构特点及技术要求,由于该课题件所选择是中批生产且车间的设备人员配制和实际生产能力等诸方面因素综合考虑.(1)该零件划分的原则为工序集中(2)工序集中的优缺点●采用高效专用数控设备和工艺装备,生产效率高●工序数目少,每道工序内容多●减少工件安装次数,易于保证零件间各表面位置精度●减少设备数目,操作人员及车间面积●可缩短工时,生产周期,简化生产计划●由于采用高生产率设备和工艺装备操作,调整维修生产设备工作量大,操作人员技术要求高.三、定位基准的选择定位基准的选择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工件的位置精度和加工效率总基准选择主要是研究加工中表面间相对位置,精度及其操作方法定位基准的合理选择对保证零件精度安排加工顺序有决定性的影响,定位基准的作用主要是为了保证零件各表面之间相互位置精度定位基准有粗基准和精基两种,同时选择定位基准时应力求与原始基准重合.即:力求设计基准工艺基准和编程基准重合.目的是为了减少误差,并尽可能减少安装次数,从而提高位置精度.(一)精基准的选择1.基准重合原则:就是尽可能选用设计基准作为定位基准.这样可以避免定位基准与设计不重合而引起的定位误差2.基准统一原则:位置精度要求较高的某些表面加工时,尽可能选择统一的定位基准.这样有利于保证各加工表面的位置精度.3.自为基准原则:当某些表面精加工要求加工余量小而均匀时,选择加工表面本身作为定位基准.4.互为基准原则:为了使加工面间有较高的位置精度,以为了使其加工余量小而均匀,可采用反复加工,互为基准的原则.5.保证工件定位基准,夹紧可靠,操作方便的原则(二)粗基准的选择1.选择非加工表面为粗基准2.选择要求加工余量均匀的表面为粗基准3.对于所有表面都要加工的零件,应选择余量和公差最小的表面作粗基准,以避免余量不足而造成废品.4.选取光洁,平整,面积足够大,装夹稳定的表面为粗基准.5.粗基准只能在第一道工序中使用一次,不能重复使用.根据以上定位基准的选择原则,该零件的粗基准为毛料的外圆,精基准为左端面外圆和左端面.四、工艺路线的拟定拟定工艺路线的主要内容,除选择地位基准外,还应包括选择各加工表面的加工方法,安排工序的先后顺序,确定工序的集中与分散程度以及选择设备与工艺装备等,是制定工艺规程的关键阶段.(一)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1.正确的选择加工方法,应了解各种方法的特点,掌握加工经济度及经济粗糙度的概念.加工经济精度是指在正常加工条件下,所能保证的加工精度,经济表面粗糙度,是指零件选择了某种方法后,得到的质量等级(用公差等级表示)2.选择加工方法时考虑的因素满足同样精度要求的加工方法有若干种,在选择时应考虑以下因素:(1)工件材料的性质(2)工件的形状和尺寸(3)生产类型及考虑生产率和经济性问题(4)具体生产条件,机床选择的合理性(5)充分考虑利用新工艺,新技术的可能性,提高工艺水平(6)特殊要求(二)加工顺序的安排1.机械加工工序的安排原则(1)先加工基准面选为精基准的表面应安排在起始工序进行加工,以使尽快为后续工序的加工提供精基准.(2)划分加工阶段工件的加工质量要求较高时,都应划分阶段.一般分为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三个阶段.粗加工是从毛坯上去除较多的余量,所达到的精度和表面质量较低.半精加工阶段是在粗加工之后精加工之前进行.精加工阶段是从工件上去除较少的余量,所得到精度和表面质量比较高.在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要求较高时,工件可在精加工后进行光整加工,还可对工件进行超精密加工.划分加工阶段的原因:Ⅰ保证加工质量Ⅱ有利于合理使用设备Ⅲ便于安排热处理工序,使冷,热加工工序配合得更好Ⅳ便于及时发现毛坯缺陷Ⅴ精加工,光整加工安排在后,可保证精加工和光整加工过的表面少受磕碰损害根据上述各方面的分析,同时结合实际情况.此零件的毛坯外形,尺寸与零件相差不大,所以其加工阶段可以划分为: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1)先面后孔(2)次要加工表面可穿插在阶段间进行加工2.热处理工序的安排热处理是用于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改善金属的加工性能以及消除残余应力.最终热处理的目的是提高力学性能.如:调质淬火,渗碳淬火等都属于最终热处理.预备热处理的目的是改善加工性能为最热处理作好准备和消除残余应力.如正火,退火和时效处理等.此零件由于几何形状复杂,热处理变形大,热处理后硬度HRC≧56因此热处理后不能进行切削加工,只能进行磨,研磨,达到尺寸要求及表面粗糙度.在热处理前进行粗加工,去除较多余量.3.辅助工序的安排辅助工序的种类较多,包括检验,去毛刺,倒棱,清洗,防锈,去磁及平衡等.检查工序应安排在:(1)粗加工阶段结实后(2)重要工序前后(3)送往外车间加工的前后,如热处理工序前后(4)全部加工工序完成后(三)工序与工步的划分1.工序的划分在数控机床上加工零件,工序可以比较集中,在一次装夹中尽可能完成大部分或全部工序.这就要根据零件图样,考虑被加工零件是否可以一台数控机床上完成整个零件的加工如不能,则应对零件的加工工序进行划分.一般工序划分有以下几种方式:(1)按零件装卡定位方式划分工序由于每个零件的结构形状与表面的技术要求不同,所以其定位方式也各有差异.一般加工外形时,以内形定位;加工内形时,又以外形定位.(2)按粗精加工划分工序根据零件的加工精度,刚度和变形等因素来划分工序时,可按粗精加工分开的原则来划分工序,即先粗后精.(3)按所用刀具划分工序在一次装夹中,尽可能能同一把刀具加工出尽可能加工出可能的所有部位.这样可以减少换刀次数,压缩空程时间,减少定位误差.2.工步的划分工步的划分主要从加工精度和效率两方面考虑:(1)同一表面按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依次完成,或全部加工表面按先粗后精加工分开进行.(2)对于既有铣面又有镗孔的零件,可先铣面后镗孔.这样可减少变形引起的对孔的精度影响.(3)按刀具划分工步.可以减少换刀次数,提高加工效率.提高上述对工艺路线拟定的各方面分析,和对现场的具体生产条件的考虑.大体加工过程为:车削----铣削这样安排,可使在车削加工过程中,零件有较好的刚性,且工序都相对集中,有利于组织生产,而且铣削安排在车削加工后,可使铣磨加工有较高的定位基准.容易保证铣磨的位置精度.具体工序安排如下:工序0下料工序05热处理正火HB196-220工序10粗车外圆工序15粗车内孔工序20中间检验工序25热处理HB220-250工序30精车工序35铣加工工序40打毛刺工序45洗涤工序50最终检验本零件工序30还可按刀具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工步:工步01精车外圆(90°仿形车刀)工步02切槽(包括2个退刀槽)、(4mm切断刀)工步03车M48×1.5-7H的螺纹(60°螺纹刀)第三章加工余量的确定机械加工余量对于工艺过程有一定的影响,余量不够.不能保证零件的加工质量,余量过大,不但增加机械加工劳动量,而且浪费材料与刀具,而增加了成本,固此必须合理的安排加工余量.加工零件的轴向尺寸设计采用图表,经验和计算相结合的方法,选取加工余量,并对一些余量进行校核,修改.因工序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需要进行尺寸换算(即用工序尺寸图表计算)径向尺寸余量由最终检验估算而出,从精加工的最后一道工序尺寸,依次向前推算,直至推算到毛坯尺寸,公差范围查表得出.主要表面加工方案工序10与工序15中加工本零件的主要表面查表可得,精车外圆余量为1.5mm,精车内孔余量为1.2mm.精度等级为IT7级,所以工序尺寸为:48+1.5=49.501.0-和34-1.2=32.801.0-尺寸余量校核(一)Z=49.5-48=1.5△Zs=0-0.06= -0.06△Zx=-0.1-0.03= -0.13Zmax=1.5-0.06=1.44Zmin=1.5-0.13=1.37余量合理(二)Z=34-32.8=1.2△Zs=0.02-0.1=-0.08△Zx=0+0=0Zmax=1.2-0.08=1.12Zmin=1.2+0=1.2余量合理第四章机床夹具刀具的选择一、机床的选择选择设备时应考虑以下几点:1、机床精度与工件精度相适应2、机床规格与工件的外形尺寸机适应3、与现有加工条件相适应,如设备负荷的平衡状况等对零件与机床的各方面综合分析,此零件的加工设备确定为主,完成大部分的外圆柱表面的切削加工及镗孔的加工.并根据工序内容的不同也选用数控铣床磨床等加工设备.二、夹具的选择要保证夹具的坐标方向与机床的坐标方向相对固定.要协调零件和机械坐标系的尺寸关系,尽量选择通用夹具和专用夹具,来保证零件的加工精度和缩短准备时间.三、量具的选择主要根据生产类型和所检验的精度来选择.一般选择通用量具,对于尺寸精度要求高,测量不方便的均选择专用量具.这样测量,测量准备,直观方便,同时也提高了生产效率,保证了加工质量.四、刀具的选择在考虑切削用量三要素后,优先选用通用刀具.1.车外圆:选用90度仿形车刀2.切槽:选用切断刀刀宽4mm3.内孔:钻头Φ20.54.车内孔:镗孔刀5.铣成形面:立铣刀刀具直径Φ36.钻孔:钻头Φ6.87.铰孔:铰刀Φ78.铣螺纹:螺纹铣刀第五章切削用量及工时定额一、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T j辅助时间T f(一)车加工条件包括:(1) 工件材料:45号钢(2) 机床:CAK6150P(沈阳第一机床厂)(3) 夹具:三爪卡盘(4) 刀具:YT15端面车刀,刀杆尺寸16*25查表10-8:Kr=90°,查表10-5;K′r =30°查表10-6;λs=0°查表10-7;γξ=2.0;αp=2mm;ƒ=0.5m/r;车刀耐用度t=60min;V=Kv yrf xr ap m t Cr 60=35.05.015.0318.06060227⨯⨯×0.91×0.81×1.25=1.78m/s (5.1) 确定机床主轴转速:s n =w d v π1000=5214.378.11000⨯⨯=10.96r/s=654(r/min) (5.2)取机床实际转速w n =755r/min 无级变速机床不计算 (5.3)实际切削速度:w v =1000w dn π=10007555214.3⨯⨯=106.79r/min=1.78(m/s) (5.4) 校验机床功率:查表5-9,表5-10,公式5-1主切削力:F Z =P ·a p ·f ·K FZ =1962×2×0.5×1=1962(N) (5.5) 切削功率:P m =F Z ·V W 10-3=1962×1.97×10-3=3.865(kw)(5.6)取机传动效率η=0.8,则消耗总功率为:3.865/0.8=4.83kw 而CAK6150P(沈阳第一机床厂)主电机功率为5kw 因此机床功率能完全满足要求.j T 与f T 的计算相表6-1 (1)车端面j T =i wfn l l l d d ⨯+++-32121=26545.00552052⨯⨯+++-=0.22min=13.2(s) (5.7) f T =%25⨯j T =3.3(s) (5.8)(2)车外圆分两次走刀αp 1=2.5mm;αp 2=1.5mm;f=0.5m/r 查表5-1,v=1m/s 查表5-3.取s n =w d v π1000×60=5214.311000⨯⨯×60=367.46(r/min) (5.9)取w n =460(r/m)w V =1000w d π=10004605214.3⨯⨯=75.11r/min=1.25(m/s) (5.10) j T =i w fn l l l 321++=34605.025110⨯⨯++=1.53min=91.8(s) (5.11) f T =j T ×25%=22.95(s) (5.12)(3)钻Ф20.5孔刀具:材料YT15、钻头Ф20.5,查表4-9。

机械制造及工艺——轴类零件加工工艺

机械制造及工艺——轴类零件加工工艺

轴类零件加工工艺第一节概述一、轴类.件的功用和结构特点轴类零件主要用于支承传动零件(齿轮、带轮等),承受载荷、传递转矩以及保证装在轴上零件的回转精度根据结构形状,轴的分类如图6-1所示。

根据轴的长度L 与直径d 之比,又可分为刚性轴(L / d≤12 )和挠性轴(L / d > 12 )两种。

(可分为光滑轴、台阶轴、空心轴和曲轴等)轴类零件通常由内外圆柱面、内外圆锥面、端面、台阶面、螺纹、键槽、花键、横向孔及沟槽等组成。

二、轴类零件的技术要求、材料和毛坯装轴承的轴颈和装传动零件的轴头处表面,一般是轴类零件的重要表面,其尺寸精度、形状精度(圆度、圆柱度等)、位置精度(同轴度、与端面的垂直度等)及表面粗糙度要求均较高,是在制订轴类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时,应着重考虑的因素。

一般轴类零件常选用45#钢;对于中等精度而转速较高的轴可用40cr ;对于高速、重载荷等条件下工作的轴可选用20Cr 和20CrMnTi 等低碳合金钢进行渗碳淬火,或用3sCrMoAIA 氮化钢进行氮化处理。

轴类零件的毛坯最常用的是圆棒料和锻件,只有某些大型的、结构复杂的轴才采用铸件(铸钢或球墨铸铁)。

第二节外圆表面的加工方法和加工方案外圆表面是轴类零件的主要表面因此要合理地制订轴类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首先应了解外圆表面的各种加工方法和加工方案。

本章主要介绍常用的几种外圆加工方法和常用的外圆加工方案。

一、外圆表面的车削加工根据毛坯的制造精度和工件最终加工要求,外圆车削一般可分为粗车、半精车、精车、精细车。

粗车的目的是切去毛坯硬皮和大部分余量。

加工后工件尺寸精度IT11-IT13 ,表面粗糙度Ra50~12.5μm 。

半精车的尺寸精度可达IT8~IT11 ,表面粗糙度角Ra6.3~3.2μm 。

半精车可作为中等精度表面的终加工,也可作为磨削或精加工的预加工。

精车后的尺寸精度可达IT7~IT8 ,表面粗糙度Ra1.6~0.8μm 。

机械轴类零件的加工工艺PPT课件

机械轴类零件的加工工艺PPT课件
§13-1 轴类零件的加工
一、概述 二、轴类零件的主要技术要求 三、轴类零件机械加工的主要工艺问题 四、轴类零件加工实例
一、概述
1.轴类零件的功用
(1)轴类零件的功用 支承传动零件(如齿轮、带轮、凸轮等)传递转矩、 承受载荷并保证装在轴上的零件(或刀具)具有一定的 回转精度。
正是因为轴类零件多用于变速箱、减速箱、发动 机、离合器、差速器一些动力转动机构中,所以 轴类零件是机械加工中非常重要的零件。
(3)轴类零件的加工表面
内、外圆柱面 内、外圆锥面 台阶平面和端平面 螺纹、花键、键槽和沟槽
2.轴类零件的材料和毛坯
(1)材料 碳素结构钢 合金结构钢
(2)毛坯 圆棒料 锻件 铸钢件
3.几何形状精度
主要指轴颈表面、外圆锥面、锥孔等重要表面的圆度、 圆柱度。其误差一般应限制在尺寸公差范围内,对于 精密轴,需在零件图上另行规定其几何形状精度。
4.相互位置精度
包括内、外表面、重要轴面的同轴度、圆的径向跳 动、重要端面对轴心线的垂直度、端面间的平行度等。
5.其它 热处理、倒角、倒棱及外观修饰等要求。
三、轴类零件机械加工的主要工艺问题
1.定位基准
中心孔 外圆表面和内孔表面
2.加工顺序的安排
粗、精加工分开进行 粗加工外圆表面时,应先加工直径大的外圆,后加
工直径小的外圆 空心轴的深孔加工应安排在工件经调质处理后和外
圆经粗车或半精车之后进行 轴上的花键、键槽应安排在外圆经精车或粗磨后、
磨削或精磨前加工 轴上螺纹应在轴颈经表面淬火后进行加工 主要表面经精磨以后不宜再安排其他表面的加工
3.热处理工序的安排
毛坯锻造后安排正火热处理 粗加工后安排调质热处理 工作中与配合零件有相对运动的轴颈和需要经常拆

项目1.2轴类零件机械加工工艺编制:机械制造工艺规程概述

项目1.2轴类零件机械加工工艺编制:机械制造工艺规程概述
42
3、加工阶段的划分
(1)、粗加工阶段 1)毛坯处理 毛坯备料、锻造和正火
2)粗加工 锯去多余部分,铣端面、钻中心
孔和荒车外圆等
(2)、半精加工阶段
1)半精加工前热处理 对于45钢一般采用调
质处理以达到220~240HBS。 2)半精加工 车工艺锥面(定位锥孔) 半精 车外圆端面和钻深孔等。
项目1轴类零件机械加工工艺编制
教学目标:
1、机械制造工艺规程的基本概念、常用种类、
作用、制定工艺规程的基本原则、生产纲领 与生产类型、机加工工艺规程的设计步骤、 零件的结构工艺性; 2、实心轴的工艺路线拟定、空心轴的工艺路 线拟定等。
1
1.1.5 零件的结构工艺性分析
零件结构的工艺性是指所设计的零件在满足要求的
多选用40Cr等合金结构钢,这类钢经调质和 高频淬火后,具有较高的综合机械性能,能 满足使用要求。有的轴件也选用滚珠轴承钢 如 GCr15和弹簧钢如 66Mn等材料.这些钢 材经调质和表面淬火后,具有极高的耐磨性 和耐疲劳性能。当要求在高速和重载条件下 工作的轴类零件,可选用18CrMnTi、 20Mn2B等低碳含金钢,这些钢料经渗碳淬火 后具有较高的表面硬度、冲击韧性和心部强 度,但热处理所引起的变形比38CrMoAl为大。
18
任务1.2 轴的工艺路线拟定
1.2.1 实心轴的工艺路线拟定
19
20
一、 零件的工艺分析
图示零件是减速器中的传动轴,该零件小批生产。
它属于台阶轴类零件,由圆柱面、轴肩、螺纹、螺 尾退刀槽、砂轮越程槽和键槽等组成。轴肩一般用 来确定安装在轴上零件的轴向位置,各环槽的作用 是使零件装配时有一个正确的位置,并使加工中磨 削外圆或车螺纹时退刀方便;键槽用于安装键,以 传递转矩;螺纹用于安装各种锁紧螺母和调整螺母。 根据工作性能与条件,该传动轴图样规定了主要轴 颈M,N,外圆P、Q以及轴肩G、H、I有较高的尺寸、 位置精度和较小的表面粗糙度值,并有热处理要求。 这些技术要求必须在加工中给予保证。因此,该传 动轴的关键工序是轴颈M、N和外圆P、Q的加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轴类零件机械加工工艺编制
目录
●任务1分析轴类零件的技术资料
●任务2确定轴类零件的生产类型
●任务3 轴类零件的毛坯类型及其制造方法
●任务4 选择轴类零件的定位基准和加工装备
●任务5 拟定轴类零件的工艺路线
●任务6 设计轴类零件的加工工序
●任务7 填写轴类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文件
任务一分析轴类零件的技术资料
教学目标
✧能看懂轴类零件的零件图和装配图。

✧明确轴类零件在产品中的作用,找出其主要技术要求.
✧确定轴类零件的加工关键表面.
一、看懂传动轴的结构形状
如图1,零件图采用了主视图和移出断面图表达其形状结构。

从主视图可以看出,主体由四段不同直径的回转体组成,有轴颈、轴肩、键槽、挡圈槽、倒角等结构,由此可以想象出传动轴的结构形状,如图2所示。

二、明确传动轴的装配位置和作用
传动轴起支承齿轮、传递扭矩的作用.
Ø 30js6外圆(轴颈)用于安装轴承,ø 35轴肩起轴承向定位作用。

Ø25f7、ø 25g6及轴肩用于安装齿轮及齿轮的轴向定位,采用普通平键连接,左轴端有挡圈槽,用于安装挡圈,以轴向固定齿轮。

三、确定传动轴的加工关键表面
(1)ø 25f7、ø25g6轴头ø 30js6轴颈都具有较高的尺寸精度(IT7,IT6)和位
置精度(同轴度为0。

02)要求,表面粗糙度(Ra值分别为0。

8um)ø35轴肩两端面虽然尺寸精度要求不高,但表面精糙度要求较高(Ra值为1.6um);所以ø25f7、ø25g6轴头、ø 30js6轴颈及ø 35轴肩两端均为加工关键表面。

(2)键糟侧面(宽度)尺寸精度(IT9)要求中等,位置精度(对称度0。

012)要求比较高,表面粗糙度(Ra值为3.2um)要求中等,键槽底面(深度)尺寸精度(21)和表面精糙度(Ra值为6。

3um)要求都较低,所以键槽是次要加工表面。

(3)挡圈槽、左、右、倒角等其余表面,尺寸及表面精度要求都比较低,均为次要加工表面,如图3所示.
任务2 确定轴类零件的生产类型
教学目标
✧掌握轴类零件生产纲领的计算方法。

✧掌握轴类零件生产类型及其工艺特征的确定方法。

一、计算传动轴的生产纲领
根据任务书知:
(1)产品的生产纲领Q=150台/年;
(2)每台产品中传动轴的数量n=1件/台;
(3)传动轴的备品率a=5%;
(4)传动轴的废品百分率b=0.5%;
传动轴的生产纲领计算如下:
N=Qn(1+a)(1+b)
=150x1(1+5%)(1+0.5%)
=158(件/年)
二、确定传动轴的生产类型及其工艺特征
传动轴属于中型机械类零件。

根据生产纲领(158件/年)及零件类型(中型机械),由附表2《机加工工作各种生产类型的生产纲领及工艺特点》可查出,传动轴的生产类型为小批生产,工艺特征见表1
表1 传动轴的生产纲领和生产类型
任务3 确定轴类零件的毛坯类型及其制造方法
教学目标
✧掌握轴类零件毛坯的类型及其制造方法的选择。

✧掌握轴类零件毛坯的机械加工余量的估算方法。

✧掌握轴类零件的毛坯简图的绘制方法。

2、选择传动轴毛坯类型及其制造方法
根据传动轴的制造材料(45钢),查附表5《常用毛坯类型》可确定,毛坯类型可采用型材或锻件,传动轴毛坯选用锻件,而采用自由锻造法来制造。

2、绘制传动轴毛坯简图
1确定传动轴毛坯简图
根据附表8《自由锻件机械加工余量计算公式》中阶梯轴的自由锻造机械加工余量计算公式(D<65mm计算,L<300mm时,按300mm计算),传动轴锻件余量计算如下:
A=0.26L⁰。

2D0。

5
=0.26x3000。

2x650。


=6。

65(mm)
2、绘制传动轴毛坯简图
传动轴毛坯简图的绘制方法如图4所示
任务4 选择轴类零件的定位基准和加工装备
教学目标
✧掌握轴类零件的精基准和夹紧方案的选择的方法。

✧掌握轴类零件的粗基准和夹紧方案的选择的方法.
✧掌握传动轴加工装备的选择方法。

一、选择传动轴的精基准和夹紧方案
根据基准重合原则,考虑选择传动轴的轴线作为定位精基准是最理想的,即采用两端中心孔作为精基准,如图5所示。

二、选择传动轴的粗基准和夹紧方案
选择毛坯ø51外圆作为粗基准,能方便地加工两端面和中心孔,可以尽快获得精基准,如图6所示。

三、选择传动轴的加工装备
根据传动轴的工艺特性,加工设备采用通用机床、即普通车床、立式铣床、万能磨床.工艺装备采用通用夹具(三爪卡盘及顶尖)、通用刀具(标准车刀、键槽铣刀、砂轮等)、通用量具(游标卡尺、外径千分尺等).
任务5拟定轴类零件的工艺路线
教学目标
✧掌握选择轴类零件各表面的加工方法。

✧掌握初步拟定轴类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路线的方法。

一、确定各表面的加工方法
根据加工表面的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查附表10《外圆表面加工方案》可得各加工表面的加工方案,详见表2
加工表面精度要求表面粗糙度
Ra/um
加工方案
Ø30js6外

轴肩
IT6
IT11以

0.8
1.6
粗车→半精车→精车→粗磨→精磨
Ø25f7外圆
轴肩
IT7
IT11以上
0.8
1.6
粗车→半精车→精车
Ø25g6外圆
轴肩
IT6
IT11以上
0.8
1。

6
粗车→半精车→精车
键槽侧面8N9底面
IT9
IT11以上
3.2
6.3
粗铣→精铣
挡圈槽23x2 IT11以

12。

5 粗车
各倒角IT11以上12。

5 粗车
二、初步拟定传动轴机械加工工艺路线
1、划分加工阶段
根据以上相关知识和分析可知,传动轴主要表面的加工可划分为粗加工、半精加工和精加工三个阶段。

2、安排加工顺序
根据机械加工的安排原则,先安排基准和主要表面的精加工,然后再安排基准和主要表面的精加工。

先以ø51作为作为基准粗加工两端中心孔(精基准),加式两端中心孔需车平两端面.
3初步拟定工艺路线
根据上述分析,初步拟定两个机械加工工艺路线方案,见表3和表4供分析选择.
表3 传动轴机械加工工艺路线一
表4传动轴机械加工工艺路线方案二
成本,所以选择方案二.
任务6设计轴类零件的加工工艺
教学目标
✧掌握轴类零件工序加工余量及尺寸的确定方法。

✧掌握轴类零件工序加工时定额的计算方法
一、确定传动轴各工序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
传动轴的加工过程、各工序尺寸及其公差、毛坯尺寸见表5,并如图7所示。

表5 各工序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
d
图8 传动轴的加工过程
(a)毛坯;(b)粗车;(c)半精车;(d)磨削
二、计算传动轴各工序工时定额
因传动轴为小批生产,因此可以采用经验估算法计算各工序的工时定额。

主要利用经过实践而积累的统计数据及进行部分计算来确定,计算结果见表6.在实际生产中,时间定额需要不断修正。

工序号工序名称工序工时(分) 工序号工序名称工序工时(分)
3 车钻8 8 磨削11
4 粗车12 9 铣削15
6 研修10 10 车削 5
7半精车9合计70
教学目标
✧掌握轴类零件工序加工余量及尺寸的确定方法。

✧掌握轴类零件工时定额的计算方法。

根据上述任务结果,按机械加工工艺文件中各栏的填写要求,详细填写传动轴《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

因传动轴的生产类型是小批生产,故只需编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但过程卡片的编制内容比只有较详细,才能用于指导生产,完成填写的传动轴机械加工工艺卡片见表7
(企业名称)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产品型号
零(部)件图

05001 共1页产品名称
零(部)件名

传动轴
材料牌
号45 毛坯种类锻件毛坯外形尺寸Ø42x159
每毛坯可制作

1
每台
件数



工工序名称工序内容车间工段设备工艺装备工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