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力学中的临界问题

合集下载

物理常见临界问题

物理常见临界问题

mA、mB,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C为一固定挡板。 系统处一静止状态,现开始用一恒力F沿斜面方
向拉物块A使之向上运动,求物块B刚要离开C
时物块A的加速度a和从开始到此时物块A的位
移d,重力加速度为g。
F
A
C

类题1:如图,A、B两个矩形木块用轻弹簧相接静止在水平
地面上,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木块A 和木块B 的质量均为 m.
[解析] (1)当甲车速度减至等于乙车速度时两车的距 离最大,设该减速过程经过的时间为 t,则 v 乙=v 甲-at 解得:t=12 s, 此时甲、乙间距离为 Δx=v 甲 t-12at2-v 乙 t =10×12 m-12×0.5×122 m-4×12 m=36 m.
(2) 由一般解法得:v 甲 t-12at2=v 乙 t 解得 t=24 s 要考虑甲车减速到零所需时间为 t1,则有: t1=va甲=20 s.而 t=24>s t1=20 s 所以甲车先停下来 t1 时间内,x 甲=v2甲t1=120×20 m=100 m, x 乙=v 乙 t1=4×20 m=80 m. 此后乙车运动时间 t2=x甲v-乙x乙=240 s=5 s 故乙车追上甲车需 t1+t2=25 s.
例题2.甲车以10 m/s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 乙车以4 m/s的速度与甲车平行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甲车经过乙车旁边开始以0.5 m/s2的加速度刹车,从甲 车刹车开始计时,求: (1)乙车在追上甲车前,两车相距的最大距离; (2)乙车追上甲车所用的时间.
分析:在运动过程中,运用位移关系和时间 关系列方程,并结合运动学公式求解,注意 两车相距最大距离以及乙车追上甲车时的临 界条件.
(1)若用力将木块A缓慢地竖直向上提起,木块A 向上提起 多大高度时,木块B 将离开水平地面.

2024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动力学中的临界和极值问题

2024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动力学中的临界和极值问题

动力学中的临界和极值问题一、动力学中的临界极值问题1.“四种”典型临界条件(1)接触与脱离的临界条件:两物体相接触或脱离,临界条件是弹力F N=0。

(2)相对滑动的临界条件:两物体相接触且处于相对静止时,常存在着静摩擦力,则相对滑动的临界条件是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

(3)绳子断裂与松弛的临界条件:绳子所能承受的张力是有限度的,绳子断与不断的临界条件是绳中张力等于它所能承受的最大张力,绳子松弛与拉紧的临界条件是F T=0。

(4)速度达到最值的临界条件:加速度为0。

2. 解题指导(1)直接接触的连接体存在“要分离还没分”的临界状态,其动力学特征:“貌合神离”,即a相同、F N=0.(2)靠静摩擦力连接(带动)的连接体,静摩擦力达到最大静摩擦力时是“要滑还没滑”的临界状态.(3)极限分析法:把题中条件推向极大或极小,找到临界状态,分析临界状态的受力特点,列出方程(4)数学分析法:将物理过程用数学表达式表示,由数学方法(如二次函数、不等式、三角函数等)求极值.3.解题基本思路(1)认真审题,详细分析问题中变化的过程(包括分析整个过程中有几个阶段);(2)寻找过程中变化的物理量;(3)探索物理量的变化规律;(4)确定临界状态,分析临界条件,找出临界关系.4. 解题方法二、针对练习1、(多选)如图所示,长木板放置在水平面上,一小物块置于长木板的中央,长木板和物块的质量均为m ,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木板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4μ,已知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重力加速度为g .现对物块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拉力,则木板加速度a 大小可能是( )A .0a =B .4ga μ=C .3g a μ=D .23ga μ=2、(多选)如图所示,A 、B 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2m 和m ,静止叠放在水平地面上.A 、B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B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12μ.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 .现对A 施加一水平拉力F ,则( ) A .当F <2μmg 时,A 、B 都相对地面静止 B .当F =52μmg 时,A 的加速度为13μgC .当F >3μmg 时,A 相对B 滑动D .无论F 为何值,B 的加速度不会超过12μg3、如图所示,木块A 、B 静止叠放在光滑水平面上,A 的质量为m ,B 的质量为2m 。

高中物理必修一 第四章 专题强化 动力学临界问题

高中物理必修一 第四章 专题强化 动力学临界问题
12345678
当汽车向右匀减速行驶时,设小球所受车后壁弹力为0时(临界状态) 的加速度为a0,受力分析如图甲所示. 由牛顿第二定律和平衡条件得: Tsin 37°=ma0, Tcos 37°=mg, 联立并代入数据得: a0=7.5 m/s2.
12345678
当汽车以加速度a1=2 m/s2<a0向右匀减速行驶时,小球受力分析如图 乙所示. 由牛顿第二定律和平衡条件得: T1sin 37°-FN1=ma1, T1cos 37°=mg, 联立并代入数据得: T1=50 N,FN1=22 N, 由牛顿第三定律知,小球对车后壁的压力大小为22 N.
4.解答临界问题的三种方法 (1)极限法:把问题推向极端,分析在极端情况下可能出现的状态,从而 找出临界条件. (2)假设法:有些物理过程没有出现明显的临界线索,一般用假设法,即 假设出现某种临界状态,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与题设是否相同,然后再 根据实际情况处理. (3)数学法:将物理方程转化为数学表达式,如二次函数、不等式、三角 函数等,然后根据数学中求极值的方法,求出临界条件.
A.g2
m k
C.g
2m k
√B.g
m 2k
D.2g
m k
12345678
静止时弹簧压缩量 x1=2mk g,分离时 A、B 之间的压 力恰好为零,设此时弹簧的压缩量为 x2,对 B:kx2- mg=ma,得 x2=32mkg,物块 B 的位移 x=x1-x2=m2kg, 由 v2=2ax 得:v=g 2mk,B 正确.
第四章
专题强化
探究重点 提升素养 / 专题强化练
动力学临界问题
学习目标
1.掌握动力学临界问题的分析方法. 2.会分析几种典型临界问题的临界条件.

高中物理-动力学中的临界和极值问题

高中物理-动力学中的临界和极值问题

高中物理-动力学中的临界和极值问题在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动力学问题时,会出现一些临界或极值条件的标志: 1.若题目中出现“恰好”“刚好”等字眼,明显表示过程中存在临界点.2.若题目中有“取值范围”“多长时间”“多大距离”等词语,表明过程中存在着“起止点”,而这些“起止点”往往就对应临界状态.3.若题目中有“最大”“最小”“至多”“至少”等字眼,表明过程中存在着极值,而极值点往往是临界点.4.若题目要求“最终加速度”“稳定加速度”等即是求收尾加速度或收尾速度. 一、接触与分离的临界条件物体分离的临界条件是相互作用力由原来的不为零变为零.因此解答此类问题,应该对原状态下研究对象的受力和运动状态进行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或平衡条件列方程,令其中相互作用的弹力为零解得临界状态的加速度,以临界加速度为依据分析各种状态下物体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的变化.质量为m 、半径为R 的小球用长度也为R 的轻质细线悬挂在小车车厢水平顶部的A 点,现观察到小球与车顶有接触,重力加速度为g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小车正向右做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可能为3gB .小车正向左做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可能为33gC .若小车向右的加速度大小为23g ,则车厢顶部对小球的弹力为mgD .若细线张力减小,则小球一定离开车厢顶部 [解析] 如图所示,小球恰好与车顶接触的临界状态是车顶对小球的弹力恰为零,故临界加速度a 0=g tan θ,由线长等于小球半径可得,θ=60°,a 0=3g .小球与车顶接触时,小车具有向右的加速度,加速度大小a ≥3g ,A 、B 项错;当小车向右的加速度大小a =23g 时,ma F N +mg=tan θ,解得F N =mg ,C 项正确;细线张力F T =ma sin θ,小球与车顶接触的临界(最小)值F Tmin =2mg ,当张力的初始值F T >2mg 时,张力减小时只要仍大于或等于临界值,小球就不会离开车厢顶部,D 项错误.[答案] C二、绳子断裂与松弛的临界条件绳子所能承受的张力是有限的,绳子断与不断的临界条件是绳中张力等于它所能承受的最大张力,绳子松弛的临界条件是F T =0.如图所示,小车内固定一个倾角为θ=37°的光滑斜面,用一根平行于斜面的细线系住一个质量为m =2 kg 的小球,取g =10 m/s 2,sin 37°=0.6,cos 37°=0.8,则:(1)当小车以a 1=5 m/s 2的加速度向右匀加速运动时,细线上的拉力为多大?(2)当小车以a 2=20 m/s 2的加速度向右匀加速运动时,细线上的拉力为多大?[解析] 本题中存在一个临界状态,即小球刚好脱离斜面的状态,设此时加速度为a 0,对小球受力分析如图甲所示.将细线拉力分解为水平x 方向和竖直y 方向两个分力,则得到F cos θ=ma 0 F sin θ-mg =0a 0=g tan θ=403m/s 2.(1)a 1=5 m/s 2<a 0,这时小球没有脱离斜面,对小球受力分析如图乙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 cos θ-F N sin θ=ma 1 F sin θ+F N cos θ-mg =0 解得F =20 N ,F N =10 N.(2)a2=20 m/s2>a0,这时小球脱离斜面,设此时细线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为α,对小球受力分析如图丙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cos α=ma2F sin α=mg两式平方后相加得F2=(ma2)2+(mg)2解得F=(ma2)2+(mg)2=20 5 N.[答案](1)20 N(2)20 5 N三、相对滑动的临界条件两物体相接触且处于相对静止时,常存在着静摩擦力,则相对滑动的临界条件是: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并且还要考虑摩擦力方向的多样性.(多选)如图所示,小车内有一质量为m的物块,一轻质弹簧两端与小车和物块相连,处于压缩状态且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形变量为x,物块和小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运动过程中,物块和小车始终保持相对静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μmg小于kx,则小车的加速度方向一定向左B.若μmg小于kx,则小车的加速度最小值为a=kx-μmgm,且小车只能向左加速运动C.若μmg大于kx,则小车的加速度方向可以向左也可以向右D.若μmg大于kx,则小车的加速度最大值为kx+μmgm,最小值为kx-μmgm[解析]若μmg小于kx,而弹簧又处于压缩状态,则物块所受弹簧弹力和静摩擦力的合力水平向左,即小车的加速度一定向左,A对;由牛顿第二定律得kx-F f=ma,当F f=μmg时,加速度方向向左且最小值为a min=kx-μmgm,随着加速度的增加,F f减小到零后又反向增大,当再次出现F f=μmg时,加速度方向向左达最大值a max =kx+μmgm,但小车可向左加速,也可向右减速,B错;若μmg大于kx,则物块所受弹簧弹力和静摩擦力的合力(即加速度)可能水平向左,也可能水平向右,即小车的加速度方向可以向左也可以向右,C对;当物块的合外力水平向右时,加速度的最大值为μmg-kxm,物块的合外力水平向左时,加速度的最大值为μmg+kxm,则小车的加速度最大值为kx+μmgm,最小值为0,D错.[答案]AC四、加速度或速度最大的临界条件当物体在受到变化的外力作用下运动时,其加速度和速度都会不断变化,当所受合外力最大时,具有最大加速度;合外力最小时,具有最小加速度.当出现加速度有最大值或最小值的临界条件时,物体处于临界状态,所对应的速度便会出现最大值或最小值.(多选)(2016·潍坊模拟)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 的圆环套在一根固定的水平长直杆上,环与杆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给环一个水平向右的恒力F ,使圆环由静止开始运动,同时对环施加一个竖直向上、大小随速度变化的作用力F 1=kv ,其中k 为常数,则圆环运动过程中( )A .最大加速度为FmB .最大加速度为F +μmgmC .最大速度为F +μmgμkD .最大速度为mgk[解析] 当F 1<mg 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μ(mg -kv )=ma ,当v =mg k 时,圆环的加速度最大,即a max =Fm ,选项A 正确,B 错误;圆环速度逐渐增大,F 1=kv >mg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μ(kv -mg )=ma ,当a =0时,圆环的速度最大,即v max =F +μmgμk,选项C 正确,D 错误. [答案] AC五、数学推导中的极值问题将物理过程通过数学公式表达出来,根据数学表达式解出临界条件,通常用到三角函数关系.如图所示,一质量m =0.4 kg 的小物块,以v 0=2 m/s 的初速度,在与斜面成某一夹角的拉力F 作用下,沿斜面向上做匀加速运动,经t =2 s 的时间物块由A 点运动到B 点,A 、B 之间的距离L =10 m .已知斜面倾角θ=30°,物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33.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 (1)求物块加速度的大小及到达B 点时速度的大小;(2)拉力F 与斜面的夹角多大时,拉力F 最小?拉力F 的最小值是多少?[解析] (1)设物块加速度的大小为a ,到达B 点时速度的大小为v ,由运动学公式得: L =v 0t +12at 2①v =v 0+at ②联立①②式,代入数据解得:a =3 m/s 2,v =8 m/s.(2)设物块所受支持力为F N ,所受摩擦力为F f ,拉力与斜面之间的夹角为α,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cos α-mg sin θ-F f =ma ③F sin α+F N -mg cos θ=0④ 又F f =μF N ⑤联立③④⑤解得:F =mg (sin θ+μcos θ)+macos α+μsin α⑥由数学知识得:cos α+33sin α=233sin(60°+α)⑦ 由⑥⑦式可知对应的F 最小值与斜面的夹角α=30°⑧ 联立⑥⑧式,代入数据得F 的最小值为: F min =1335N. [答案] (1)3 m/s 2 8 m/s (2)30°1335N 六、滑块一滑板模型中的临界问题在滑块—滑板模型中,若两者一起运动时优先考虑“被动”的“弱势”物体,该物体通常具有最大加速度,该加速度也为系统一起运动的最大加速度,否则两者将发生相对运动.(2016·湖北荆州模拟)物体A 的质量m 1=1 kg ,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木板B 的质量为m 2=0.5 kg 、长l =1 m ,某时刻A 以v 0=4 m/s 的初速度滑上木板B 的上表面,为使A不至于从B 上滑落,在A 滑上B 的同时,给B 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拉力F ,若A 与B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试求拉力F 应满足的条件.(忽略物体A 的大小)[解析] 物体A 滑上木板B 以后,做匀减速运动, 加速度a A =μg ①木板B 做加速运动,有F +μm 1g =m 2a B ②物体A 不滑落的临界条件是A 到达B 的右端时,A 、B 具有共同的速度v t ,则v 20-v 2t 2a A =v 2t2a B+l ③ 且v 0-v t a A =v ta B④ 由③④式,可得a B =v 202l-a A =6 m/s 2,代入②式得F =m 2a B -μm 1g =0.5×6 N -0.2×1×10 N =1 N ,若F <1 N ,则A 滑到B 的右端时,速度仍大于B 的速度,于是将从B 上滑落,所以F 必须大于等于1 N. 当F 较大时,在A 到达B 的右端之前,就与B 具有相同的速度,之后,A 必须相对B 静止,才能不会从B的左端滑落.即有:F =(m 1+m 2)a , μm 1g =m 1a ,所以F =3 N ,若F 大于3 N ,A 就会相对B 向左端滑下. 综上,力F 应满足的条件是1 N ≤F ≤3 N. [答案] 1 N ≤F ≤3 N1.(2016·西安质检)如图所示,将小砝码置于桌面上的薄纸板上,用水平向右的拉力将纸板迅速抽出,砝码的移动很小,几乎观察不到,这就是大家熟悉的惯性演示实验.若砝码和纸板的质量分别为2m和m,各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重力加速度为g.要使纸板相对砝码运动,所需拉力的大小至少应大于()A.3μmg B.4μmg C.5μmg D.6μmg解析:选D.纸板相对砝码恰好运动时,对纸板和砝码构成的系统,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μ(2m+m)g=(2m +m)a,对砝码,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2μmg=2ma,联立可得:F=6μmg,选项D正确.2.(多选)(2016·湖北黄冈模拟)如图甲所示,一轻质弹簧的下端固定在水平面上,上端放置一物体(物体与弹簧不连接),初始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现用竖直向上的拉力F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开始向上做匀加速运动,拉力F与物体位移x的关系如图乙所示(g=10 m/s2),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物体与弹簧分离时,弹簧处于原长状态B.弹簧的劲度系数为750 N/mC.物体的质量为2 kgD.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5 m/s2解析:选ACD.物体与弹簧分离时,弹簧的弹力为零,轻弹簧无形变,所以选项A正确;从题图乙中可知ma =10 N,ma=30 N-mg,解得物体的质量为m=2 kg,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a=5 m/s2,所以选项C、D正确;弹簧的劲度系数k=mgx0=200.04N/m=500 N/m,所以选项B错误.3.(多选)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A、B两物块置于光滑水平地面上,A、B接触面光滑,倾角为θ,现分别以水平恒力F作用于A物块上,保持A、B相对静止共同运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采用甲方式比采用乙方式的最大加速度大B.两种情况下获取的最大加速度相同C.两种情况下所加的最大推力相同D.采用乙方式可用的最大推力大于甲方式的最大推力解析:选BC.甲方式中,F最大时,A刚要离开地面,A受力如图丙所示,则F N1cos θ=mg①对B:F′N1sin θ=ma1②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F′N1=F N1③乙方式中,F 最大时,B 刚要离开地面,B 受力如图丁所示,则F N2cos θ=mg ④ F N2sin θ=ma 2⑤由①③④可知F N2=F N1=F N1′⑥由②⑤⑥式可得a 2=a 1,对整体易知F 2=F 1, 故选项B 、C 正确,选项A 、D 错误.4.如图所示,水平桌面光滑,A 、B 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可认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A 物体质量为2m ,B 和C 物体的质量均为m ,滑轮光滑,砝码盘中可以任意加减砝码.在保持A 、B 、C 三个物体相对静止共同向左运动的情况下,B 、C 间绳子所能达到的最大拉力是( )A.12μmg B .μmg C .2μmg D .3μmg 解析:选B.因桌面光滑,当A 、B 、C 三者共同的加速度最大时,F BC =m C a 才能最大.这时,A 、B 间的相互作用力F AB 应是最大静摩擦力2μmg ,对B 、C 整体来讲:F AB =2μmg =(m B +m C )a =2ma ,a =μg ,所以F BC =m C a =μmg ,选项B 正确.5.如图所示,用细线将质量为m 的氢气球拴在车厢地板上的A 点,此时细线与水平方向成θ=37°角,气球与固定在水平车顶上的压力传感器接触,小车静止时,细线恰好伸直但无弹力,压力传感器的示数为气球重力的12.重力加速度为g ,sin37°=0.6,cos 37°=0.8.现要保持细线方向不变而传感器示数为零,下列方法中可行的是( )A .小车向右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12gB .小车向左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12gC .小车向右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3gD .小车向左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3g解析:选C.小车静止时细线无弹力,气球受到重力mg 、空气浮力f 和车顶压力F N ,由平衡条件得f =mg +F N =32mg ,即浮力与重力的合力为12mg ,方向向上.要使传感器示数为零,则细线有拉力F T ,气球受力如图甲所示,由图乙可得12mg ma =tan 37°,小车加速度大小为a =23g ,方向向左.故小车可以向左做加速运动,也可以向右做减速运动,C 选项正确.6.如图所示,质量为m =1 kg 的物体,放在倾角θ=37°的斜面上,已知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3,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g =9.8 m/s 2,sin 37°=0.6,cos 37°=0.8.要使物体与斜面相对静止且一起沿水平方向向左做加速运动,则其加速度多大?解析:当物体恰不向下滑动时,受力分析如图甲所示 F N1sin 37°-F f1cos 37°=ma 1F f1sin 37°+F N1cos 37°=mg F f1=μF N1解得a 1=3.6 m/s 2当物体恰不向上滑动时,受力分析如图乙所示F N2sin 37°+F f2cos 37°=ma2F N2cos 37°=mg+F f2sin 37°F f2=μF N2解得a2=13.3 m/s2因此加速度的取值范围为3.6 m/s2≤a≤13.3 m/s2.答案:3.6 m/s2≤a≤13.3 m/s2。

浅谈力学中的临界问题

浅谈力学中的临界问题

浅谈力学中的临界问题一种物理过程或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物理过程或状态的现象称为临界现象。

我们把物体由一种运动状态转变到另一种运动状态,由一种物理现象转变为另一种物理现象,在发生转变的时刻一些物理量的最大或最小值叫做临界值。

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通过分析找到临界状态或临界值,只要能找到临界值问题就能迎刃而解,而在力学中临界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一.相互挤压的物体刚分离的临界问题相互挤压的物体分离的临界条件是压力为零,因为压力为零是挤压和分开的转折点,解决这类问题时就要抓住压力为零这个条件找出临界的物理量。

例1.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有两个用轻质弹簧相连的物块A 、B ,它们的质量分别为A m 、B m ,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C 为一固定挡板。

系统处于静止状态。

现开始用一恒力F 沿斜面方向拉物块A 使之向上运动,求物块B 刚要离开C 时物块A 的加速度a 和从开始到此时物块A 的位移d 。

(重力加速度0g ) 分析:解决此题时我们知道B 刚要离开C 时的临界条件是:B 与C 之间的压力为零,并按过程分析加F 前和加F 后两个过程 加F 前对A 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可知θsin 1g m kx A =(其中1x 为弹簧的压缩量) 当B 刚要离开C 时对B 受力分析可知θsin 2g m kx B =(其中2x 为弹簧的伸长量) 所以从开始到B 刚要离开C 时A 的位移d 为kg m m x x d B A θsin )(21+=+= 当物块B 刚要离开C 时对A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a m kx g m F A A =--2sin θ 解得AB A m g m m F a θsin )(+-=二.追击相遇类的临界问题追击相遇类问题主要考查能否追上以及追上前的最大和最小距离问题,能否追上考查的类型是后面的物体相对于前面的物体作减速运动,如减速运动追匀速运动的物体或匀速运动追匀加速运动的物体等等,他们的临界条件是看速度相等时能否追上。

高中物理常见临界情况与考试隐含条件利用技巧

高中物理常见临界情况与考试隐含条件利用技巧

高中物理常见临界情况与考试隐含条件利用技巧1刚好不相撞两物体最终速度相等或者接触时速度相等。

2刚好不分离两物体仍然接触、弹力为零,且速度和加速度相等。

3刚好不滑动1.转盘上“物体刚好发生滑动”:向心力为最大静摩擦力。

2.斜面上物体刚好不上(下)滑:静摩擦力为最大静摩擦力,物体平衡。

3.物体静止在斜面上的最小水平推力:静摩擦力为最大静摩擦力,物体平衡。

4.拉动物体的最小力:静摩擦力为最大静摩擦力,物体平衡。

4运动到某一极端位置1.绳端物体刚好通过最高点(等效最高点):物体运动到最高点时重力(等效重力)等于向心力,速度大小为(gR)1/2[(g'R)1/2]。

2.杆端物体刚好通过最高点:物体运动到最高点时速度为零。

3.刚好运动到某一点:到达该点时速度为零。

4.物体刚好滑出(滑不出)小车:物体滑到小车一端时与小车速度刚好相等。

5.粒子刚好飞出(飞不出)两个极板间的匀强电场:粒子沿极板的边缘射出(粒子运动轨迹与极板相切)。

6.粒子刚好飞出(飞不出)磁场:粒子运动轨迹与磁场边界相切。

5速度达到最大或最小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即加速度为零1.机车启动过程中速度达最大匀速行驶:牵引力和阻力平衡。

2.导体棒在磁场中做切割运动时达稳定状态:感应电流产生的安培力和其他力的合力平衡。

6某一量达到极大(小)值1.两个物体距离最近(远):速度相等。

2.圆形磁场区的半径最小:磁场区是以公共弦为直径的圆。

3.使通电导线在倾斜导轨上静止的最小磁感应强度:安培力平行于斜面。

4.穿过圆形磁场区域时间最长:入射点和出射点分别为圆形直径两端点。

7绳的临界问题1.绳刚好被拉直:绳上拉力为零。

2.绳刚好被拉断:绳上的张力等于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

3.绳子突然绷紧:速度突变,沿绳子径向方向的速度减为零。

8运动的突变1.天车下悬挂重物水平运动,天车突停:重物从直线运动转为圆周运动,绳拉力增加。

2.绳系小球摆动,绳碰到(离开)钉子:圆周运动半径变化,拉力突变。

高中物理 临界问题与传送带

高中物理  临界问题与传送带

mg F′
右匀减速行驶时,细线对 小球的拉力和小球对车后 壁的压力.
设此时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 为α,
(2)当汽车以a=10 m/s2
向右匀减速行驶时,细线 FT2′= mg2+ma2=40 2 N 对小球的拉力和小球对车
后壁的压力.
所以小球飞起来,FN′=0
二.传送带问题
例2. 如图所示,传送带保持1m/s的速度运动,现将
一质量为0.5kg的小物体轻轻地放上传送带左端,设
物体与皮带间动摩擦因数为0.1,传送带两端水平距
离为2.5m,则物体从左端运动到右端所经历的时间
为多少?
解: mg ma
FN
Ff
a g 1m / s2
·G
·
X1
v皮2
v2 0
2a
12 m 0.5m 21
X1
t1
Xv皮0=a2v.05m1,s 物体t先2 加X速0V皮后X匀1 =速2.运5-1动0.5
由上述两式解得
(1)当滑块至少以多大的加
mg-a
mg+a
速度a向左运动时,小球对 FN=2sin 45° F=2cos 45°
滑块的压力等于零?
(2)当滑块以a′=2g的加
速度向左运动时,线中拉
a=g
力为多大?
例3.如图所示,细线的
一端固定在倾角为45°的
F’
光滑楔形滑块A的顶端P处,
细线的另一端拴一质量为 a=2g
FT1
驶的汽车后壁上,绳与竖
FN
直方向夹角为37°.已知g
=10 m/s2,求:
mg
(1)当汽车以a=2 m/s2向
右匀减速行驶时,细线对
牛顿第二定律
小球的拉力和小球对车后

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 临界(极值)问题(课件)高中物理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  临界(极值)问题(课件)高中物理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θ
G
【例题】在水平向右运动的小车上,有一倾角θ=370的光滑斜面,质量为m的小球被平行
于斜面的细绳系住而静止于斜面上,如图所示。当小车分别以a1=g和a2=2g 的加速度水平
a
向右运动时,绳对小球的拉力及斜面对小球的弹力各为多大?
FT
解:小球即将脱离斜面支持力FN =0
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得合力:
必须大于或等于1 N.
当F较大时,在A到达B的右端之前,就与B具有相同的速度,之后A必须相对于B
静止,才不会从B的左端滑落.对A、B整体和A分别应用牛顿第二定律
得F=(m+M)a,μMg=Ma 解得F=3 N.
若F大于3 N,A就会相对于B向左滑下
综合得出力F应满足的条件是1 N≤F≤3 N.
【例题】如图甲所示,物体P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用轻细线跨过质量不计的光滑
沿y轴方向
FNcosθ + FTsinθ=mg
将 a=g 代入

FT=-0.2mg
FN=1.4mg
FT的负号表示绳已松弛,故FT=0
a
y
FN
FT
x
θ
G
【拓展】上述问题中,若小车向左加速运动 ,试求加速度a=g时的绳中张力。
解:绳子即将变柔软时拉力FT =0
a
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得合力:
FN
F=mgtanθ =ma
M
fm
则两者保持相对静止的最大加速度为
am=fm/M= µmg/M=3m/s2
再取整体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
得:Fm=(M+m) am=30N
m
而 F=25N <Fm
M
Fm
木块与小车保持相对静止一起加速

探析高中物理力学中的临界与极值问题

探析高中物理力学中的临界与极值问题

中学物理 Vol . 39 No . 03 2021年2月•解题指南•採析高中物理汐学中的临界与权值问题邓贤彬(四川省资中县教研室四川资中641200)摘要:临界与极值问题是高中物理中最难、最重要的知识,例举若干例题从极值问题的产生原因、情景过程和数 学手段等方面加以分析.关键词:力学;临界与极值问题;例析中图分类号:G 633.7文献标识码:B临界和极值问题,是高中物理中最重要、最典型 的一类问题,也是学生学习物理中最头痛的问题.这 类问题,往往因过程、情景复杂,条件隐藏较深,数学 技巧要求高,经常成为高考考查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切入点.学生遇到这类问题,往往不知如何下手,得分 率较低.本文尝试从此类问题的产生原因、情景过程、 数学手段等方面进行归类研究.1追及问题的临界和极值问题 1.1物理情景分析假设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向同一方向运 动,且甲在后面追乙.两物体相对位置变化的原因和 两物体的速度关系见表1.表1速度条件位置关系能否相遇”甲 >以乙甲乙两物体间距离越来越小能V 甲乙甲乙两物体间距离保持不变两物体相距最近或者最远甲乙两物体间距离越来越大不能结论:速度是两物体相对位置变化的根本原因, 是追及问题中的关键条件,速度相等是两物体追得 上、追不上或者刚好追上的临界条件.1.2 分析技巧1.2. 1—个临界条件二者速度相等,它既是物体能否追上、追不上或 者刚好追上的临界条件,也是物体间相距最近或者最 远的条件.1.2.2两个等量关系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利用这两个关系可以列方 程或者方程组求解.1.3 常用数学方法1.3. 1图像法画出两物体的《图像,利用两图像的交点和所文章编号:1008 - 4134(2021)03 - 0057 - 03围成图形的“面积”判断.1.3.2数学极值法设相遇时间为^根据条件列方程,得到关于位移 *与时间《的函数关系,由此判断两物体的追及或相 遇情况,并求出最大值或者最小值.例题1在平直的公路上,一辆小汽车在路口等待交通灯,绿灯亮时一辆道路维护车在前方以= 10m /S 的速度匀速前进,小汽车立即以a , =2m /s 2的 加速度启动,启动时,两车相距% =75m .求:(1)汽车启动后经过多长时间从道路维护车 旁边经过?(2)相遇前两车相距的最远距离是多少?解析:图像法:(1)由条件知:当|x 2 x 彳=10f , + 75时,两物体相遇,即q = 15s .(2)由图1,当《 =5s 时两物体速度相等,且相距最远•最远距离10 x 5 +75 = 100m .数学极值法:(1)设经过 <,时间小汽车和维护车相遇,由位移关系7[守丨+ X 。

临界问题分析法

临界问题分析法

临界问题的分析方法孟德飞纵观近年来各省高考物理试题,不难发现,各省都越来越重视考查学生对解决物理问题方法的掌握情况。

例如,物理模型法、整体法与隔离法、等效法、图像法、临界问题分析法等。

在问题练习中,同学们要重视解题过程的思维方法训练。

如果同学们能够熟练掌握各种解题方法的特点和技巧,对物理学习就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透析近年的高考考题,本文就解决常见的临界问题解题方法进行分析和总结。

临界状态就是指物理现象从一种状态变化成另一种状态的中间过程,这时存在着一个过渡的转折点。

临界问题的分析对象正是临界状态。

与临界状态相关的物理条件则称为临界条件。

临界条件是解决临界问题的突破点,在物理解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解答临界问题的关键是找准临界条件。

临界条件一般是隐藏着的,需要同学们仔细分析题目才能找出来。

但它也有一定规律:题干含有“恰好”、“刚好”、“最小”、“最大”、“至少”、“最多”等词语时,该问题一般是临界问题。

审题时,要抓住这些关键的词语认真分析找出临界条件。

临界问题一般解题模式为:1.找出临界状态及临界条件;2.列出临界点的规律;3.解出临界量;4.分析临界量列出公式。

下面就一些典型试题进行分析总结:一、动力学中的临界问题分析方法动力学中的临界问题比较普遍,例如“物体恰好离开地面”、“物体速度达到最大值时”、“绳刚好碰到钉子”、“物体刚好通过最高点”、“两物体刚好不相撞”、“物体刚好滑出小车”等就是一些题目中常见的临界状态。

相对例题1. 一条不可伸长的轻绳跨过质量可忽略不计的定滑轮,绳的一端系一质量M=15kg的重物,重物静止于地面上。

有一质量m=10kg的猴子,从绳的另一端沿绳向上爬,如图所示。

不计滑轮摩擦,在重物不离开地面的条件下,猴子向上爬的最大加速度为(g=10m/s2)()A. 25 m/s2B. 5 m/s2C. 10 m/s2D. 15 m/s2解题方法分析:本题是典型的临界问题,关键词为“在重物不离开地面的条件下”,临界条件为:物体M 不受地面的支持力。

力学中的临界值问题

力学中的临界值问题

力学中的临界值问题 一、临界状态 何谓临界状态?当物体由一种物理状态变为另一种物理状态时,可能存在一个过渡的转折点,这时物体所处的状态通常称为临界状态,也可理解为“恰好出现”或“恰好不出现”某种现象的状态。

与之相关的物理条件则称为临界条件。

二、临界问题特点 许多临界问题,题干中常用“恰好”、“最大”、“至少”、“不相撞”、“不脱离”等词语对临界值问题给出了明确的暗示,所以临界值问题往往也是极值问题。

三、解决临界问题的基本思路 1.分析临界状态 一般采用极端分析法,即把问题中的物理量推向极值,就会暴露出物理过程,常见的有A.发生相对滑动;B.绳子绷直;C.与接触面脱离。

所谓临界状态一般是即将要发生质变时的状态,也是未发生质变时的状态。

此时物体所处的运动状态常见的有:A.平衡状态;B.匀变速运动;C.圆周运动等。

2.找出临界条件 上述临界状态其对应临界条件是: (1)相对滑动与相对静止的临界条件是静摩擦力达最大值; (2)绳子松弛的临界条件是绳中拉力为零; (3)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将要脱离的临界条件是相互作用的弹力为零。

3.列出状态方程 将临界条件代到状态方程中,得出临界条件下的状态方程。

4.联立方程求解 有些临界问题单独临界条件下的状态方程不能解决问题,则需结合其他规律联立方程求解。

例1.半径为R的光滑球面固定在水平面上,一小球由顶端开始无初速释放,则小球在球面上能滑行多远? 解析:(1)把问题中的物理量滑动路程S推向极大,则小球会脱离球面,临界状态仍为没有脱离时的圆周运动,其对应临界条件为,小球受力如图2所示,设脱离时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则其临界条件下的状态方程为 例2.有一小甲虫,在半径为R的半球碗中向上爬行,设虫足与碗壁的动摩擦因数,试问它能爬到的最高点离碗底多高? 解析:(1)把问题中的物理量距碗底高度h推向极大,则小甲虫会与碗壁发生相对滑动,此时其状态仍为没有发生相对滑动时的平衡状态,对应的临界条件为达到最大静摩擦,小甲虫受力如图3所示,设脱离时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则其临界条件下状态方程为 例3.如图3所示,质量为m=1kg的物块放在倾角为的斜面体上,斜面质量为,斜面与物块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地面光滑,现对斜面体施一水平推力F,要使物体m相对斜面静止,试确定推力F的取值范围。

高中物理-动力学中的临界问题

高中物理-动力学中的临界问题

动力学中的临界问题1.当物体的运动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时必然有一个转折点,这个转折点所对应的状态叫做临界状态;在临界状态时必须满足的条件叫做临界条件。

用变化的观点正确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运动状态变化情况,同时抓住满足临界值的条件是求解此类问题的关键。

2.临界或极值条件的标志(1)有些题目中有“刚好”、“恰好”、“正好”等字眼,表明题述的过程存在着临界点;(2)若题目中有“取值范围”、“多长时间”、“多大距离”等词语,表明题述的过程存在着“起止点”,而这些起止点往往就是临界状态;(3)若题目中有“最大”、“最小”、“至多”、“至少”等字眼,表明题述的过程存在着极值,这个极值点往往是临界点;(4)若题目要求“最终加速度”、“稳定加速度”等,即是要求收尾加速度或收尾速度。

3.产生临界问题的条件(1)接触与脱离的临界条件:两物体相接触或脱离,临界条件是:弹力F N=0。

(2)相对滑动的临界条件:两物体相接触且处于相对静止时,常存在着静摩擦力,则相对滑动的临界条件是: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

(3)绳子断裂与松弛的临界条件:绳子所能承受的张力是有限的,绳子断与不断的临界条件是绳中张力等于它所能承受的最大张力,绳子松弛的临界条件是F T=0。

(4)加速度最大与速度最大的临界条件:当物体在受到变化的外力作用下运动时,其加速度和速度都会不断变化,当所受合外力最大时,具有最大加速度;合外力最小时,具有最小加速度。

当出现速度有最大值或最小值的临界条件时,物体处于临界状态,所对应的速度便会出现最大值或最小值。

例1: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A、B两物体叠放在竖直弹簧上并保持静止,用大小等于mg的恒力F 向上拉B,运动距离h时,B与A分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和A刚分离时,弹簧长度等于原长B.B和A刚分离时,它们的加速度为gC.弹簧的劲度系数等于mg hD.在B和A分离前,它们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例2:如图所示,质量为m =1 kg 的物块放在倾角为θ=37°的斜面体上,斜面体质量为M=2 kg ,斜面体与物块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地面光滑,现对斜面体施一水平推力F ,要使物块m 相对斜面静止,试确定推力F 的取值范围。

二 小力学专题8 临界极值问题—2021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讲义

二  小力学专题8   临界极值问题—2021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讲义

专题8 临界极值问题1. 力学“临界极值问题”的一般方法:(1)临界条件相当于是题目中的隐含条件,是物体从一个状态到另一个状态转折的一个中间状态;(2)常见的有5种临界,需要熟练掌握出现这些临界状态时,对应的临界条件是那些。

2. 常见的五种临界点 (1)共速临界:①在相遇追及问题中,涉及能否追上、相距最远、最近时,临界条件即为二者速度相等; ②传送带、滑块木板问题中,摩擦力发生突变的时刻也是共速的时刻。

(2)变速临界:①变加速运动中,a=0,速度最大或者最小; ②变速运动中,v=0,位移最大。

(3)松断临界: ①绳子松弛T=0; ②断裂T=Tmax 。

(4)分离临界:①分离瞬间:相互0F N (隔离法); ②分离瞬间:各自a 相同。

(5)滑动临界:①刚好滑动瞬间,相互之间的静摩擦达到最大静摩擦即:f=fm 。

拓展:(1)整体法与隔离法;将AB 之间的摩擦为最大静摩擦作为已知条件,利用整体法与隔离法列方程求解;(2)外力分配公式:AB 仍然看成相对静止,求出f 静,再利用f 静的范围f 静≤fmax ,进行求解;常用外力分配公式大大简化计算。

小结论:滑块木板模型中 1μ< 2μ,达到共速后不会相对滑动,无论在水平面还是斜面都适用( 1μ表示地面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因数, 2μ表示滑块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因数)。

3. 力学极值问题①物理方法:临界状态法,图解法;②数学方法:三角函数法、二次函数法、不等式法、图像法等;()ϕθθθ++=+sin b a bcos asin 22 (其中abtan =ϕ) ;由sc+cs 推导 ③逻辑方法:极限法、极值法、特殊值法。

例1. 倾角为θ=45°、外表面光滑的楔形滑块M 放在水平面AB 上,滑块M 的顶端O 处固定一细线,细线的另一端拴一小球,已知小球的质量为m =55kg ,当滑块M 以a =2g 的加速度向右运动时,则细线拉力的大小为(取g =10 m/s 2)( )A .10 NB .5 N C. 5 ND .10 N例2. 如图所示,木块A的质量为m,木块B的质量为M,叠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A、B 之间的滑动摩擦因数为μ,若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现用水平力F作用于A,则保持A、B相对静止的条件是F不超过() A.μmg B.μMg C.μmg(1+ m/M ) D.μMg(1+ M/m )变式:若地面摩擦因素为μ',在F的作用下AB一起匀加速运动,求F的最大值?例3. 如图所示,梯形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和m,斜面的倾角为θ,接触面都光滑。

好---高中物理力学中的临界问题分析

好---高中物理力学中的临界问题分析

高中物理力学中的临界问题分析1、运动学中的临界问题例题一:一辆汽车在十字路口等待绿灯,当绿灯亮时汽车以3m/s2的加速度开始行驶,恰在这时一辆自行车以6m/s的速度匀速驶来,从后边超过汽车.试问:(1)汽车从路口开动后,在赶上自行车之前经过多长时间两车相距最远?此时距离是多少?(2)当两车相距最远时汽车的速度多大?例题二、在水平轨道上有两列火车A和B相距s,A车在后面做初速度为v0、加速度大小为2a的匀减速直线运动,而B车同时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a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两车运动方向相同.要使两车不相撞,求A车的初速度v0应满足什么条件?针对练习:(07海南卷)两辆游戏赛车、在两条平行的直车道上行驶。

时两车都在同一计时线处,此时比赛开始。

它们在四次比赛中的图如图所示。

哪些图对应的比赛中,有一辆赛车追上了另一辆(AC)二、平衡现象中的临界问题例题:跨过定滑轮的轻绳两端,分别系着物体A和物体B,物体A放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如图甲所示.已知物体A的质量为m,物体A与斜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μ<tanθ),滑轮的摩擦不计,要使物体A静止在斜面上,求物体B的质量的取值范围(按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处理).针对练习1:如图所示,水平面上两物体m1、m2经一细绳相连,在水平力F 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则连结两物体绳中的张力可能为( )A、零B、F/2C、FD、大于F针对练习2:(98)三段不可伸长的细绳OA、OB、OC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相同,它们共同悬挂一重物,如图所示,其中OB是水平的,A端、B端固定。

若逐渐增加C端所挂物体的质量,则最先断的绳A、必定是OAB、必定是OBC、必定是OCD、可能是OB,也可能是OC三、动力学中的临界问题例题一: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叠放着A、B两物体,已知m A=6 kg、m B=2 kg,A、B间动摩擦因数μ=0.2,在物体A上系一细线,细线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是20N,现水平向右拉细线,g取10 m/s2,则 ( )A.当拉力F<12 N时,A静止不动B.当拉力F>12 N时,A相对B滑动C.当拉力F=16 N时,B受A的摩擦力等于4 ND.无论拉力F多大,A相对B始终静止针对练习:(2007)江苏卷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放置质量分别为m和2m的四个木块,其中两个质量为m的木块间用一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木块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是μmg。

高中物理:动力学中的临界、极值问题

高中物理:动力学中的临界、极值问题

高中物理:动力学中的临界、极值问题1.动力学中的典型临界问题(1)接触与脱离的临界条件:两物体相接触或脱离的临界条件是弹力N =0.(2)相对滑动的临界条件:两物体相接触且处于相对静止时,常存在着静摩擦力,则相对滑动的临界条件是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3)绳子断裂与松弛的临界条件:绳子所能承受的张力是有限的,绳子断与不断的临界条件是绝对张力等于它所能承受的最大张力.绳子松弛与拉紧的临界条件是T =0.(4)加速度最大与速度最大的临界条件:当物体在受到变化的外力作用下运动时,其加速度和速度都会不断变化,当所受合外力最大时,具有最大加速度;合外力最小时,具有最小加速度.当出现加速度为零时,所对应的速度便会出现最大值或最小值.2.求解临界极值问题的三种常用方法(1)极限法:把物理问题(或过程)推向极端,从而使临界现象(或状态)暴露出来,以达到正确解决问题的目的.(2)假设法:临界问题存在多种可能,特别是非此即彼两种可能时,或变化过程中可能出现临界条件,也可能不出现临界条件时,往往用假设法解决问题.(3)数学法:将物理过程转化为数学表达式,根据数学表达式解出临界条件.[典例3] 如图所示,质量m =1 kg 的光滑小球用细线系在质量为M =8 kg 、倾角为α=37°的斜面体上,细线与斜面平行,斜面体与水平面间的摩擦不计,g 取10 m/s 2.试求:(1)若用水平向右的力F 拉斜面体,要使小球不离开斜面,拉力F 不能超过多少?(2)若用水平向左的力F ′推斜面体,要使小球不沿斜面滑动,推力F ′不能超过多少?[解析] (1)小球不离开斜面体,两者加速度相同、临界条件为斜面体对小球的支持力恰好为0对小球受力分析如图: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cot 37°=maa =g cot 37°=403m/s 2 对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M +m )a =120 N.(2)小球不沿斜面滑动,两者加速度相同,临界条件是细线对小球的拉力恰好为0,对小球受力分析如图: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tan 37°=ma ′a′=g tan 37°=7.5 m/s2对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m)a′=67.5 N.[答案](1)120 N(2)67.5 N[规律总结]求解此类问题时,一定要找准临界点,从临界点入手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看哪些量达到了极值,然后对临界状态应用牛顿第二定律结合整体法、隔离法求解即可.7.如图所示,有一光滑斜面倾角为θ,放在水平面上,用固定的竖直挡板A与斜面夹住一个光滑球,球质量为m.若要使球对竖直挡板无压力,球连同斜面应一起()A.水平向右加速,加速度a=g tan θB.水平向左加速,加速度a=g tan θC.水平向右减速,加速度a=g sin θD.水平向左减速,加速度a=g sin θ解析:球对竖直挡板无压力时,受力如图所示,重力mg和斜面支持力N的合力方向水平向左.F=mg tan θ=ma,解得a=g tan θ,因此斜面应向左加速或者向右减速.答案:B8.(多选)如图所示,粗糙水平面上放置质量分别为m、2m和3m的3个木块,木块与水平面间动摩擦因数相同,其间均用一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轻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T.现用水平拉力F拉其中一个质量为2m 的木块,使3个木块以同一加速度运动,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绳断前,a、b两轻绳的拉力比总为4∶1B.当F逐渐增大到T时,轻绳a刚好被拉断C.当F逐渐增大到1.5T时,轻绳a刚好被拉断D.若水平面是光滑的,则绳断前,a、b两轻绳的拉力比大于4∶1解析:取三木块为整体,则有F-6μmg=6ma,取质量m、3m的木块为整体,则有T a -4μmg=4ma,隔离m则有T b-μmg=ma,所以绳断前,a、b两轻绳的拉力比总为4∶1,与F、μ无关,A对,D错;当a绳要断时,则a=T4m-μg,所以拉力F=1.5T,B错,C对.答案:AC9.一弹簧秤的秤盘A 的质量m =1.5 kg ,盘上放一物体B ,B 的质量为M =10.5 kg ,弹簧本身质量不计,其劲度系数k =800 N /m ,系统静止时如图所示.现给B 一个竖直向上的力F 使它从静止开始向上做匀加速运动,已知在前0.20 s 内,F 是变力,以后F 是恒力,求F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g 取10 m/s 2)解析:设刚开始时弹簧压缩量为x 1,则x 1=(m +M )g k=0.15 m ① 设两者刚好分离时弹簧压缩量为x 2,则kx 2-mg =ma ②在前0.2 s 时间内,由运动学公式得:x 1-x 2=12at 2③ 由①②③解得:a =6 m/s 2由牛顿第二定律,开始时:F min =(m +M )a =72 N最终分离后:F max -Mg =Ma即:F max =M (g +a )=168 N.答案:168 N 72 N。

高中物理中的临界与极值问题

高中物理中的临界与极值问题

有关“物理”的临界与极值问题高中物理中的临界与极值问题涉及到多个知识点,包括牛顿第二定律、圆周运动、动量守恒等。

有关“物理”的临界与极值问题如下:1.牛顿第二定律与临界问题:●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物体的加速度与合外力之间的关系。

当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零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在某些情况下,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不为零,但物体仍然处于平衡状态,这是因为物体受到的合外力恰好等于某个临界值。

这种状态被称为“临界平衡”。

●在解决与临界平衡相关的问题时,通常需要考虑物体的平衡条件和牛顿第二定律。

通过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可以确定物体是否处于临界平衡状态,以及需要施加多大的力才能使物体离开临界平衡状态。

2.圆周运动中的极值问题:●圆周运动中的极值问题通常涉及向心加速度和线速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当物体在圆周运动中达到最大速度时,其向心加速度最小。

此时,物体的线速度最大,而向心加速度为零。

●当物体在圆周运动中达到最小速度时,其向心加速度最大。

此时,物体的线速度最小,而向心加速度为最大值。

●在解决与圆周运动中的极值问题相关的问题时,通常需要考虑向心加速度和线速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来确定其最大速度和最小速度。

3.动量守恒与极值问题:●动量守恒定律描述了系统在不受外力作用的情况下,系统内各物体的动量之和保持不变。

●在某些情况下,系统受到的外力不为零,但系统仍然保持动量守恒。

这是因为系统受到的外力恰好等于某个临界值。

这种状态被称为“临界动量守恒”。

在解决与临界动量守恒相关的问题时,通常需要考虑系统的动量守恒条件和外力的作用。

通过分析系统的受力情况,可以确定系统是否处于临界动量守恒状态,以及需要施加多大的外力才能使系统离开临界动量守恒状态。

浅谈高中物理力学中几种常见的临界问题

浅谈高中物理力学中几种常见的临界问题

浅谈高中物理力学中几种常见的临界问题【摘要】高中物理力学是学生学习物理学中的重要基础课程,其中有几种常见的临界问题需要深入研究。

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临界问题涉及物体开始运动的临界情况;弹簧的临界弹性形变问题探讨弹簧达到最大形变时的状态;自由落体速度的临界问题涉及物体落地时的速度;动能和势能的临界转化问题探讨能量转化的临界点;动量守恒的临界问题考察碰撞系统中动量守恒的极限情况。

通过对这些临界问题的研究,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物理规律和原理。

未来,物理教育需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实践操作的机会,为学生创造更加丰富的学习环境,进一步推动物理教育的发展。

物理临界问题的讨论将促进学生对物理学的理解和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高中物理力学、临界问题、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弹簧、弹性形变、自由落体、速度、动能、势能、转化、动量守恒、总结、展望、物理教育、发展。

1. 引言1.1 介绍高中物理力学的重要性高中物理力学作为物理学的基础课程,对于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思维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能帮助学生建立起深厚的物理学基础,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学习高中物理力学,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物质的运动规律和相互作用规律,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周围世界的运行规律。

物理学中的数学运用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使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受益匪浅。

在现代科技的发展趋势下,物理学也在不断拓展和深化,高中物理力学作为物理学的起步阶段,为学生打下坚实基础。

通过学习高中物理力学,学生可以引起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对科学的探索精神,为未来从事科技领域的工作奠定基础。

高中物理力学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帮助学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更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1.2 解释临界问题的概念临界问题是高中物理力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在这个概念中,我们关注的是一些特定参数或条件达到某个临界数值时,系统将发生显著的变化或转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力学中的临界问题分析一. 运动学中的临界问题在在追及与相遇问题中常常会出现临界现象,仔细审题,挖掘题设中的隐含条件,寻找与“刚好”、“最多”、“至少”等关键词对应的临界条件是解题的突破口。

一般来说两物体速度相等是题中隐含的临界条件,解题时正确处理好两物体间的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例题一:一辆汽车在十字路口等待绿灯,当绿灯亮时汽车以3m/s 2的加速度开始行驶,恰在这时一辆自行车以6m/s 的速度匀速驶来,从后边超过汽车.试问:(1)汽车从路口开动后,在赶上自行车之前经过多长时间两车相距最远此时距离是多少(2)当两车相距最远时汽车的速度多大解析:(1)设两车运动时间为t 时,自行车的位移X 1=v 0t ,汽车的位移为2221at x = 两车相距的距离22013x v t at 6t t .22∆=-=- 当s t 2)23(26=-⨯-=时,Δx 有最大值Δx=6m. (2)当t=2s 时,汽车的速度v=at=6m/s=v 0,此时两车相距最远。

例题二、在水平轨道上有两列火车A 和B 相距s ,A 车在后面做初速度为v 0、加速度大小为2a 的匀减速直线运动,而B 车同时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a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两车运动方向相同.要使两车不相撞,求A 车的初速度v 0应满足什么条件解析:要使两车不相撞,A 车追上B 车时其速度最多只能与B 车速度相等.设A 、B 两车从相距s 到A 车追上B 车时,A 车的位移为s A ,末速度为v A ,所用时间为t ;B 车的位移为s B ,末速度为v B ,两车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有: 对A 车有 对B 车有两车有s=sA-sB 追上时,两车刚好不相撞的临界条件是v A =v B以上各式联立解得故要使两车不相撞,A 的初速度v0应满足的条件是:点评:在追及问题中,当同一时刻两物体在同一位置时,两物体相遇,此时若后面物体的速度大于前面物体的速度即相撞,因此两物不相撞的临界条件是两物体的速度相等。

若两物体相向运动,当两物体发生的位移大小之和等于开始时两物体的距离时相遇,此时只要有一个物体的速度不为零则为相撞。

针对练习:(07海南卷)两辆游戏赛车a 、b 在两条平行的直车道上行驶。

0=t 时两车都在同一计时线处,此时比赛开始。

它们在四次比赛中的t v -图如图所示。

哪些图对应的比赛中,有一辆赛车追上了另一辆(AC)解析:由v-t 图象的特点可知,图线与t 轴所围面积的大小,即为物体位移的大小.观察4个图象,只有A 、C 选项中,a 、b 所围面积的大小有相等的时刻,故选项A 、C 正确.二、平衡现象中的临界问题在平衡问题中当物体平衡状态即将被打破时常常会出现临界现象,分析这类问题要善于通过研究变化的过程与例题:跨过定滑轮的轻绳两端,分别系着物体A 和物体B ,物体A 放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如图甲所示.已知物体A 的质量为m ,物体A 与斜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μ<tan θ),滑轮的摩擦不计,要使物体A 静止在斜面上,求物体B 的质量的取值范围(按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处理).解析:先选物体B 为研究对象,它受到重力m B g 和拉力F T 的作用,根据平衡条件有:F T =m B g ①再选物体A 为研究对象,它受到重力mg 、斜面支持力F N 、轻绳拉力F T 和斜面的摩擦力作用,假设物体A 处于将要上滑的临界状态,则物体A 受的静摩擦力最大,且方向沿斜面向下,这时A 的受力情况如图乙所示,根据平衡条件有:F N -mgcos θ=0②F T -F fm -mgsin θ=0③ 由摩擦力公式知:F fm =μF N ④联立①②③④四式解得m B =m(sin θ+μcos θ).再假设物体A 处于将要下滑的临界状态,则物体A 受的静摩擦力最大,且方向沿斜面向上,根据平衡条件有:F N -mgcos θ=0⑤ F T +F fm -mgsin θ=0⑥ 由摩擦力公式知:F fm =μF N ⑦联立①⑤⑥⑦四式解得m B =m(sin θ-μcos θ).综上所述,物体B 的质量的取值范围是:m(sin θ-μcos θ)≤m B ≤m(sin θ+μcos θ).点评:此题用假设法与极限法分析临界问题,解题思路是:先假设物体处于某个状态,然后恰当地选择某个物理量并将其推向极端(“极大”、“极小”)从而把比较隐蔽的临界现象(“各种可能性”)暴露出来,再根据平衡条件及有关知识列方程求解.针对练习1:如图所示,水平面上两物体m 1、m 2经一细绳相连,在水平力F 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则连结两物体绳中的张力可能为( )A 、零B 、F/2C 、FD 、大于F解析: 当m 2与平面间的摩擦力与F 平衡时,绳中的张力为零,所以A 对;当m 2与平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F/2时,则绳中张力为F/2,所以B 对,当m 2与平面间没有摩擦力时,则绳中张力为F ,所以C 对,绳中张力不会大于F ,因而D 错。

针对练习2:(98)三段不可伸长的细绳OA 、OB 、OC 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相同,它们共同悬挂一重物,如图所示,其中OB 是水平的,A 端、B 端固定。

若逐渐增加C 端所挂物体的质量,则最先断的绳A 、必定是OAB 、必定是OBC 、必定是OCD 、可能是OB ,也可能是OC解析:三根绳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相同,在增大C 端重物质量过程中,判断哪根绳上的拉力先达到临界值是关键。

OC 下悬挂重物,它的拉力应等于重物的重力G.就是OC 绳的拉力产生两个效果,使OB 在O 点受到向左的作用力F 1,使OA 在O 点受到斜向下沿绳长方向的作用力F 2,F 1、F 2是G 的两个分力.由平行四边形可作出力的分解图如下图所示,当逐渐增大所挂物体的质量,哪根绳子承受的拉力最大则最先断.从图中可知:表示F 2的有向线段最长,F 2分力最大,故OA 绳子最先断.三、动力学中的临界问题在动力学的问题中,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同,此时可能会出现临界现象。

分析这类问题时挖掘隐含条件,确定临界条件,对处于临界准确状态的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并灵活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是解题的关键,常见的解题方法有极限法、假设法等。

例题一: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叠放着A 、B 两物体,已知m A =6 kg 、m B =2 kg ,A 、B 间动摩擦因数μ=,在物体A 上系一细线,细线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是20N ,现水平向右拉细线,g 取10 m/s 2,则 ( )A.当拉力F<12 N 时,A 静止不动B.当拉力F>12 N 时,A 相对B 滑动C.当拉力F=16 N 时,B 受A 的摩擦力等于4 ND.无论拉力F 多大,A 相对B 始终静止解析 设A 、B 共同运动时的最大加速度为a max ,最大拉力为F max对B:μm A g=m B a max a max = B A m g m =6 m/s 2对A 、B 系统:F max =(m A +m B )a max =48 N 当F<F max =48 N 时,A 、B 相对静止。

因为地面光滑,故A 错,当F 大于12 N 而小于48 N 时,A 相对B 静止,B 错。

当F=16 N 时,其加速度a=2 m/s 2。

对B:f=4 N,故C 对。

针对练习:(2007)江苏卷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放置质量分别为m 和2m 的四个木块,其中两个质量为m 的木块间用一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木块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是μmg 。

现用水平拉力F 拉其中一个质量为2 m 的木块,使四个木块以同一加速度运动,则轻绳对m 的最大拉力为A 、5mg 3μB 、4mg 3μC 、2mg 3μ D 、mg 3μ 解析:分别对整体、右端一组及右端个体受力分析,运用牛顿第二定律,由整体法、隔离法可得F =6ma ① F -μmg =2ma ② μmg -T =ma ③由①②③联立可得T =3/4μmg 所以B 正确.例题二: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放着紧靠在一起的A 、B 两物体,B 的质量是A 的2倍,B 受到向右的恒力F B =2 N ,A 受到的水平力F A =(9-2t ) N(t 的单位是s).从t =0开始计时,则( )A 、A 物体在3 s 末时刻的加速度是初始时刻的511倍 B 、t >4 s 后,B 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C 、t = s 时,A 物体的速度为零D 、t > s 后,A 、B 的加速度方向相反解析:对于A 、B 整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 A +F B =(m A +m B )a ,开始时合力为11 N,3秒末合力为5N ,故A 正确.设A 、B 间的作用力为F N ,则对B 进行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 N +F B =m B a ,解得F N =m B F A +F B m A +m B-F B =16-4t 3 N .当t =4 s 时,F N =0,A 、B 两物体开始分离,此后B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B 正确;而A 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当t = s 时,A 物体的加速度为零而速度不为零,故C 错误.t > s 后,A 所受合外力反向,即A 、B 的加速度方向相反,故D 正确.当t <4 s 时,A 、B 的加速度均为a =F A +F B m A +m B.综上所述,选项A 、B 、D 正确.点评:相互接触的两物体脱离的临界条件是:相互作用的弹力为零,即N=0。

针对练习1:不可伸长的轻绳跨过质量不计的滑轮,绳的一端系一质量M =15kg 的重物,重物静止于地面上,有一质量m =10kg 的猴子从绳的另一端沿绳上爬,如右图所示,不计滑轮摩擦,在重物不离开地面的条件下,猴子向上爬的最大加速度为(g 取10m/s 2)( )A 、25m/s 2B 、5m/s 2C 、10m/s 2D 、15m/s 2解析:本题的临界条件为F =Mg ,以猴子为研究对象,其受向上的拉力F ′和mg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F ′-mg =ma ,而F ′=F ,故有F -mg =ma ,所以最大加速度为a =5m/s 2.点评:此题中的临界条件是: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为零。

针对练习2:一弹簧秤的秤盘质量m 1=1.5kg ,盘内放一质量为m 2=10.5kg 的物体P ,弹簧质量不计,其劲度系数为k=800N/m ,系统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

现给P 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力F ,使P 从静止开始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在最初0.2s 内F 是变化的,在0.2s 后是恒定的,求F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各是多少(g=10m/s 2)解析: 依题意, s 后P 离开了托盘, s 时托盘支持力恰为零,此时加速度为: a=(F 大-mg )/m ① (式中F 大为F 的最大值)此时M 的加速度也为a. a=(kx -Mg )/M ②所以 kx=M (g+a ) ③ 原来静止时,压缩量设为x 0,则:kx 0=(m+M )g ④ 而 x 0-x=at 2/2 ⑤由③、④、⑤有: 即mg -Ma=a=mg/(M+)=6 m/s 2 ⑥ ⑥代入①:F max =m (a+g )=(6+10)N=168 N F 最大值为168 N.刚起动时F 为最小,对物体与秤盘这一整体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得F 小+kx 0-(m+M )g=(m+M )a ⑦ ④代入⑦有:F min =(m+M )a=72 N F 最小值为72 N.点评:此题中物块与秤盘刚分离时,二者具有相同的速度与加速度,此时二者间相互作用的弹力为零,在求拉力F 的最大值与最小值时要注意弹簧所处的状态,例题三、表演“水流星”节目,如图所示,拴杯子的绳子长为l ,绳子能够承受的最大拉力是杯解析:要使水在最高点恰不流出杯子,此时绳子对杯子拉力等于零,杯子和水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仅由其重力mg 提供,由牛顿第二定律,在最高点处对杯子和水列方程:mg=mv 12/L ,所以,杯子通过最高点时速度的最小值1v gl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