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结构起承转合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花时同醉破春愁(起),醉折花枝当酒筹( )承( 忽忆故人天际去(转),计程今日到梁州( )合(
)欢愉 )惆怅
6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叙事、点题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写景:广阔,浩荡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抒情 :一、孤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抒情:国势动荡
反衬
反 衬
颔联紧承首联的叙事进一步写景,描绘了洞庭湖的烟波浩 渺、浩荡气势,视野开阔,同时为下文抒发老病孤愁、国 忧家恨做了铺垫。
这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 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以映衬作者心 灵明澈的精神境界。
3
“起”即一首诗的首句。
往往有交待人、时、地、事、环境;统帅全诗、奠定基调,渲染 气氛、铺垫意境的作用,即“起”句有奠定基调 的作用。
“承”是承接起句。
它不是对“起”句简单的重复,是“起”句的延续、延伸,在内容 上紧密相关,在结构上,还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7
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首联交代时间和地点。独字是是作者谋篇立意所在。 颔联写景,作者描写天高地迥,宇宙无垠,景观宏阔。 颈联点名感情,写出诗人孤寂和微贱之感的成因。 尾联通过用比,直接把自己比喻为飘荡天地间的沙鸥, 形象的展示出孤独的心境和漂泊的身世,与首联的独字 遥相呼应。
10
【师生共研】
1、
湖州歌 (南宋 汪元量)
北望烟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
【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 中所作。
简析“望”在诗中的作用。
无尽的烟云,悠悠江水,夕阳下的寒鸦,还有南 宋统治下四百州的土地和人民,全诗之景均为诗 人“望”中所见,故“望”字起到全诗景物描写 的统领作用;一个“望”字也写出了诗人不胜依 恋与痛惜之情,奠定了全诗的基调。
全诗情景交融,景中寓情,抒发了忧愁思乡和吊古伤
5
起、承、转、合的基本格式
1.起、承、转、合在律诗中一般一联承担一项功能。 李白 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起,写环)境。远景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承,在该)环境送别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转,写)情怀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合,情入)当前景
2.起、承、转、合在绝句中则一句承担一项功能 同李十一醉忆元九 白居易
“转”就是转句。
是指结构上的转折,往往体现为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事及理
的思路上的转换。前面铺垫蓄势已足,陡然一转,别开生面,让诗 歌顿生波澜。
关注“转”句,能使我们尽快明了作者思路,它也是我们体察 诗歌主旨的重要线索。
“合”则是合笔,是结句。
是前三句பைடு நூலகம்意的最后合成,合句一出,中心就明了,它是诗人思
咸阳城西楼晚眺
许浑
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州。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名句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1)首句"一上高楼万里愁"在整首诗中起什么作 用?
答案:一个“愁”字统领全诗,奠定了全文的感情 基调(术语),与下文构成因果关系,开头讲 “愁”,下面则交代因何而愁(内容)。
11
【练习】1、
听流人水调子
王昌龄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注:流人,流落江湖的乐人;水调子,水调歌。
第一句写景,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1.交代了环境、时、地; 2.为全诗定下了清冷的基调,烘托了气氛; 3.通过写景抒发了一种寂寞惆怅的心情。
12
2.阅读下列一首唐诗,回答(1)题
由颔联写景转而抒情,抒发自己羁旅漂泊之苦,晚年抱病登台 的孤独。 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更在前句基础上直抒胸臆,似一吐郁结于胸的不快,全诗起于
“悲”而终于“悲”,悲景着笔,悲情落句。所以在结构上,“合” 句(联)常呼应开篇,圆合首尾。而从内容上说,“合”句(联)是我们 了解诗人感情、解读古诗主旨的最重要所在。
8
麻雀 纪晓岚
咏鸡鸣(明)朱元璋
一窝一窝又一窝, 五窝六窝七八窝。
鸡叫一声撅一撅, 鸡叫两声撅两撅。
食尽皇家千钟粟, 凤凰何少尔何多。
三声唤出扶桑日, 扫尽残星与晓月。
辛辣讽刺了尸位素餐、滥竽充数的昏官。
游虎丘山 唐伯虎 “一上一上又一上,一上上到高山上。 举头红日白云低,四海五湖皆一望。”
9
转 北京卷: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做题:
出
高 下
登鹳雀楼 畅当
登鹳雀楼
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唐代诗人王之涣曾写下一首著名的同题诗作,与畅
当的诗比,王诗显然更胜一筹,你认为王诗有优胜
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
答案:王之焕的诗不仅写出了在鹳雀楼上所望见 的壮阔景象,而且包含着“登高才能望远”这一 人生哲理,境界显得更加高远。
六个秋天特有的意象,营造出一种萧瑟、肃杀的深秋意境,奠定了 全诗低沉的基调。 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落木”承首联第一句的“风急天高”,为仰视所见;“长江”
承第二句“渚清沙白”,乃俯视所得,无边落木潇潇之声与不尽长 江滚滚之势将秋意推向深广,境界更为阔大、旷远,从而使后面抒 发的老病孤愁之情也有了更有力的依托。 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想感情抒发的凝结点,往往有点明题旨,收束全诗的作用,这是明 结;也可暗结,即以景结情: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 意犹未尽,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境, 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往往使诗歌显得含蓄委婉,耐人寻味。
4
登高 杜甫
首联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开篇便以急风、高天、长啸的猿声,清渚、白沙、盘旋的飞鸟这
春 ■ 夏
清氛源远
韵致流长
天 ■ 地
秋
之
冬
间
, 走 过 四
诗
, 人 生 百
季
味
都
皆
是
成
诗
文
1
诗歌鉴赏结构谋篇之
起承转合
(皆关“情”)
2
【高考链接】
2006年辽宁卷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 题。
东坡①(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被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 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确:山多大 石。 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欢愉 )惆怅
6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叙事、点题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写景:广阔,浩荡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抒情 :一、孤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抒情:国势动荡
反衬
反 衬
颔联紧承首联的叙事进一步写景,描绘了洞庭湖的烟波浩 渺、浩荡气势,视野开阔,同时为下文抒发老病孤愁、国 忧家恨做了铺垫。
这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 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以映衬作者心 灵明澈的精神境界。
3
“起”即一首诗的首句。
往往有交待人、时、地、事、环境;统帅全诗、奠定基调,渲染 气氛、铺垫意境的作用,即“起”句有奠定基调 的作用。
“承”是承接起句。
它不是对“起”句简单的重复,是“起”句的延续、延伸,在内容 上紧密相关,在结构上,还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7
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首联交代时间和地点。独字是是作者谋篇立意所在。 颔联写景,作者描写天高地迥,宇宙无垠,景观宏阔。 颈联点名感情,写出诗人孤寂和微贱之感的成因。 尾联通过用比,直接把自己比喻为飘荡天地间的沙鸥, 形象的展示出孤独的心境和漂泊的身世,与首联的独字 遥相呼应。
10
【师生共研】
1、
湖州歌 (南宋 汪元量)
北望烟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
【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 中所作。
简析“望”在诗中的作用。
无尽的烟云,悠悠江水,夕阳下的寒鸦,还有南 宋统治下四百州的土地和人民,全诗之景均为诗 人“望”中所见,故“望”字起到全诗景物描写 的统领作用;一个“望”字也写出了诗人不胜依 恋与痛惜之情,奠定了全诗的基调。
全诗情景交融,景中寓情,抒发了忧愁思乡和吊古伤
5
起、承、转、合的基本格式
1.起、承、转、合在律诗中一般一联承担一项功能。 李白 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起,写环)境。远景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承,在该)环境送别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转,写)情怀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合,情入)当前景
2.起、承、转、合在绝句中则一句承担一项功能 同李十一醉忆元九 白居易
“转”就是转句。
是指结构上的转折,往往体现为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事及理
的思路上的转换。前面铺垫蓄势已足,陡然一转,别开生面,让诗 歌顿生波澜。
关注“转”句,能使我们尽快明了作者思路,它也是我们体察 诗歌主旨的重要线索。
“合”则是合笔,是结句。
是前三句பைடு நூலகம்意的最后合成,合句一出,中心就明了,它是诗人思
咸阳城西楼晚眺
许浑
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州。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名句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1)首句"一上高楼万里愁"在整首诗中起什么作 用?
答案:一个“愁”字统领全诗,奠定了全文的感情 基调(术语),与下文构成因果关系,开头讲 “愁”,下面则交代因何而愁(内容)。
11
【练习】1、
听流人水调子
王昌龄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注:流人,流落江湖的乐人;水调子,水调歌。
第一句写景,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1.交代了环境、时、地; 2.为全诗定下了清冷的基调,烘托了气氛; 3.通过写景抒发了一种寂寞惆怅的心情。
12
2.阅读下列一首唐诗,回答(1)题
由颔联写景转而抒情,抒发自己羁旅漂泊之苦,晚年抱病登台 的孤独。 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更在前句基础上直抒胸臆,似一吐郁结于胸的不快,全诗起于
“悲”而终于“悲”,悲景着笔,悲情落句。所以在结构上,“合” 句(联)常呼应开篇,圆合首尾。而从内容上说,“合”句(联)是我们 了解诗人感情、解读古诗主旨的最重要所在。
8
麻雀 纪晓岚
咏鸡鸣(明)朱元璋
一窝一窝又一窝, 五窝六窝七八窝。
鸡叫一声撅一撅, 鸡叫两声撅两撅。
食尽皇家千钟粟, 凤凰何少尔何多。
三声唤出扶桑日, 扫尽残星与晓月。
辛辣讽刺了尸位素餐、滥竽充数的昏官。
游虎丘山 唐伯虎 “一上一上又一上,一上上到高山上。 举头红日白云低,四海五湖皆一望。”
9
转 北京卷: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做题:
出
高 下
登鹳雀楼 畅当
登鹳雀楼
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唐代诗人王之涣曾写下一首著名的同题诗作,与畅
当的诗比,王诗显然更胜一筹,你认为王诗有优胜
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
答案:王之焕的诗不仅写出了在鹳雀楼上所望见 的壮阔景象,而且包含着“登高才能望远”这一 人生哲理,境界显得更加高远。
六个秋天特有的意象,营造出一种萧瑟、肃杀的深秋意境,奠定了 全诗低沉的基调。 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落木”承首联第一句的“风急天高”,为仰视所见;“长江”
承第二句“渚清沙白”,乃俯视所得,无边落木潇潇之声与不尽长 江滚滚之势将秋意推向深广,境界更为阔大、旷远,从而使后面抒 发的老病孤愁之情也有了更有力的依托。 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想感情抒发的凝结点,往往有点明题旨,收束全诗的作用,这是明 结;也可暗结,即以景结情: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 意犹未尽,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境, 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往往使诗歌显得含蓄委婉,耐人寻味。
4
登高 杜甫
首联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开篇便以急风、高天、长啸的猿声,清渚、白沙、盘旋的飞鸟这
春 ■ 夏
清氛源远
韵致流长
天 ■ 地
秋
之
冬
间
, 走 过 四
诗
, 人 生 百
季
味
都
皆
是
成
诗
文
1
诗歌鉴赏结构谋篇之
起承转合
(皆关“情”)
2
【高考链接】
2006年辽宁卷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 题。
东坡①(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被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 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确:山多大 石。 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