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公园优秀案例分析:杭州西溪湿地.
湿地公园案例分析(西溪、溱湖、潘安湖)
![湿地公园案例分析(西溪、溱湖、潘安湖)](https://img.taocdn.com/s3/m/b5237563168884868762d650.png)
泰州溱湖湿地公园、杭州西溪湿地公园、苏州太湖湿地公园考察分析西溪湿地国家公园,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区西部,距西湖不到5公里,是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
这里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质朴、文化积淀深厚,曾与西湖、西泠并称杭州“三西”,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
2009年11月03日,浙江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杭州国家西溪湿地公园占地面积约10.08平方公里,目前开放区域3.46平方公里。
环园游步道长约8公里,步行一圈需3个半小时以上。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杭州市区西部,距西湖不到5公里,是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
这里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质朴、文化积淀深厚,曾与西湖、西泠并称杭州“三西”,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
西溪被称为“杭州之肾”。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东起紫金港路西侧,西至绕城公路东侧,南起沿山河,北至文二路延伸段,总面积约为10.08平方公里。
现在向游客开放的一期保护工程约为3.46平方公里,主要包括生态保护区1.71平方公里,生态恢复区1.54平方公里,历史遗存保护0.074平方公里,服务设施区0.136平方公里[1]。
西溪之胜,独在于水。
水是西溪的灵魂,园区约70%的面积为河港、池塘、湖漾、沼泽等水域,正所谓“一曲溪流一曲烟”,整个园区六条河流纵横交汇,其间分布着众多的港汊和鱼鳞状鱼塘,形成了西溪独特的湿地景致。
西溪之重,重在生态。
为加强生态保护,在湿地内设置了费家搪、虾龙滩、朝天暮漾三大生态保护区和生态恢复区。
入口处设湿地科普展示馆,园区内有三个生物修复池和一块湿地生态观赏区。
西溪还是鸟的天堂,园区设有多处观鸟亭,给游客呈现出群鸟欢飞的壮丽景观。
西溪人文,源远流长。
西溪自古就是隐逸之地,被文人视为人间净土、世外桃源。
秋雪庵、泊庵、梅竹山庄、西溪草堂在历史上都曾是众多文人雅士开创的别业,他们在西溪留下了大批诗文辞章。
杭州西溪湿地公园-人工湿地案例[优质ppt]
![杭州西溪湿地公园-人工湿地案例[优质ppt]](https://img.taocdn.com/s3/m/18a0dd9955270722182ef731.png)
烟水渔庄位于烟水庵的南部,濒临朝天暮漾。这里展示了西溪农事鱼耕活动,也是游客休闲、餐饮的中 心。在美丽的渔庄里,我们可以享受到西溪的美味佳肴,吃到各种风味和品种的淡水鱼;大众垂钓区让 游客享受到野外垂钓的闲情逸致。
西溪人家 西溪梅墅 秋雪庵 湿地植物观赏区 中国湿地博物馆 河渚街 福堤水路 等等
有关西溪湿地发展的一些建议
• 西溪湿地还是城市湿地,保护和建设西溪湿地必须与杭州城市的发展互动, 二者有十分紧密的联系,也有内在的深度矛盾。解决西溪湿地的问题,是 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长期任务。
• 1、提高科学研究和规划水平。组织对西溪湿地进行包括地质学、地理学、 气候学、生物学、等在内的多学科综合研究。
•如今,西溪湿地内水网交错,河塘重叠,芦苇茂密。湿地内河港、池塘、湖漾、沼 泽等水域面积约占总面积的70%左右,其中滩地20余处;6条河流流经湿地, 总长110多km;大小鱼塘2770多个,重叠交错呈“鱼鳞状”。
自然概况
• 主要以红壤、岩性土、水稻土为主,年降水量1000-1600mm. • 植物有禾本科早竹,柿树科柿、胡桃科的枫杨,杨柳科河柳、桑、樟
THANKS!
畅想网络 Imagination Network 感谢观看!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西溪湿地誉为“杭州之肾”
历史发展
•“东晋发现,唐宋发展,明清全 盛”的西溪湿地经过人类1600 多年来的干预和利用,已成为典型 的次生湿地。受到80年代至今的 城市扩张影响,西溪湿地的生态环 境遭到破坏。原先完整的湿地自然 地貌的面积日渐萎缩(由原来50多km2,缩减到现在10.08km2)
•2005年2月2日—第9个世界湿地日,杭州西溪湿地被国家林业局批准为中国 第一个国家湿地公园)于2005年5月1日正式对公众开放
杭州西溪湿地公园分析与评价
![杭州西溪湿地公园分析与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975825fc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f6.png)
园林景观yuan lin jing guan70杭州西溪湿地公园分析与评价◎潘淼 魏静宇摘要:近年来,我国不断提高建设数量,许多大型湿地公园也逐渐成为旅游胜地,并且低位逐渐增强。
西溪湿地公园是国家级湿地公园位于浙江省杭州市,面积约10平方公里,属“杭州三西”之一。
无论是湿地规模还是公园建设水平都是在城市次生湿地中罕见的。
本文主要对西溪湿地公园的立意、主题、布局、要素组织等方面进行分析,来为今后湿地公园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湿地公园;西溪;评价;分析近年来,生态旅游的发展逐渐成为我国越发强烈。
湿地公园称为建设的热点,湿地公园被社会各界高度重视。
直至今日,西溪还拥有大量的动植物,两栖类,鸟类,爬行类,鱼类等动物种类繁多,拥有植物数百种。
是国内建设较为成功的国家级湿地公园之一。
该园内景观优美,主要景点统称为“三堤十景”,并有多个核心景点。
本在最初建造的立意过程中就不单单是为了建造一个简单的公园,在布局和要素组织方面也是别具一格,具有自身的特点。
这些也为其成为湿地公园的代表典型奠定了基础。
一、立意立意是指在设计过程中的总体意图以及设计思想观念。
(一)意在笔先园林建设中自古便有“意在笔先”一说。
立意要在开始进行设计前便有所构思,人的在设计的同时让要设计产物与人的思想意识相结合,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不然就成了单纯的机械设计,便是没有灵魂的设计。
(二)神韵和意趣在构思园林中的各个要素的配置以及与场地相融合的过程中,要把握好寓情于景的神韵。
让山水在整个场景中有机融合。
西溪湿地公园的立意集文化,功能和环境于一身。
说到文化,西溪湿地文化底蕴深厚,早在上百年前便有无数的名人诗人到此留下千古名诗,例如《梅竹山庄图》《西溪秋雪庵 》等。
在功能方面,提供了公园的所能满足的所有基本需求,在保持真实性、完整性的前提下制定合理、科学的规划。
环境方面则是极力原保留始环境发展,按照可持续理念进行设计。
在进行设计中立意在所有准备之前,立意便是一个设计成果的灵魂所在,西溪湿地很好地利用了这一理念。
湿地公园的植物景观设计研究——以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为例
![湿地公园的植物景观设计研究——以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73f0bc34580216fc700afd85.png)
人文主题特色设计简析
• 西溪文化积淀深厚。从东晋至民国,这里建起了众多的寺 庙庵堂和藏书楼,成为赏景、修行、栖居、耕读、唱和、 祭祀的场所,历朝文人雅士歌咏西溪的诗文辞赋、笔墨丹 青不胜枚举,还有数不清的传说故事、典故和轶闻,构成 了西溪宝贵的历史文化,即所谓的西溪“梵、隐、俗、闲 ”文化。设计者通过文化与植物配置的相结合,使得西溪 湿地成为具有浓厚人文特色的湿地公园。
2弘扬名人文化
• 在造景中,借鉴“朱门何足荣,未若托 蓬莱”,“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文心雕龙》中所述“辞之待骨,如 体之树骸;情之含风,犹形之包骨”的 立意,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好赐予。树 木配置蓊郁苍翠,花卉布局姹紫嫣红, 既体现园林的天然野趣,也增添浓郁的 生活气息。 在处理西溪“三雪”胜景上,即梅花( 意寓香雪)、桃花(意寓绛雪)、芦花 (意寓飞雪),营造“千顷蒹葭十里洲 ,溪居宜月更宜秋。鸥凫栖水高僧舍, 鹳鸠巢云名士楼。瞻葡叶分飞鹭羽,荻 芦花散钓鱼舟。黄橙红柿紫菱角,不羡 青 人间万户侯”的氛围。
论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我国景观生态设计的理论研究起步 较晚,尤其是湿地公园出现的时间 并不长。针对我国用地高度紧张, 自然湿地破坏严重的现状,决定了 我们不能照搬国外的理论。在保护 自然湿地原生态格局的情况下,针 对我国建设的需要在城市内部及周 边建设大量的城市湿地公园,在景 观生态设计和城乡绿地系统建设中 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2004年,《西溪湿地保护区总体规划》
青 衣
被杭州市政府正式批复。
西溪且留下。(宋高宗) 十里清溪曲,修篁入望森。暖催梅竹早,水落草痕深 。(康熙)
秋芦飞雪
蒹葭泛月
莲滩鹭影
龙舟胜会
渔村烟雨 洪园余韵
曲水寻梅
杭州西溪湿地案例分析报告
![杭州西溪湿地案例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5afab7ea2161479171128f8.png)
湿地公园优秀案例分析:杭州西溪湿地第一章:序言——案例筛选理由大黄堡湿地位于京津发展轴上的武清区,是京津之间一处重要的生态湿地资源。
该湿地具备地域广阔、水量丰沛、景观优美、交通便利等特性,大黄堡湿地公园的科学建设、合理发展对京津地区之间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融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杭州市区西部,同样属于典型的位于城市边缘的次生态城市湿地。
近年来该湿地的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和谐发展的先进经验引起了极大关注。
项目的科学规划、成功运营,在很好的保护了湿地环境的同时为杭州的旅游业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拉动作用。
该项目在湿地条件等各方面上的相似度上与大黄堡项目十分接近,且发展较为成功。
因此,经过考察研究,我们决定选取杭州西溪湿地作为湿地公园优秀案例。
在此次案例分析中我们将在前三章详细阐述项目各期期发展概况的同时,在第四章对西溪湿地在湿地开发模式及尺度、湿地公园规划及开发方案、湿地保护与旅游产业开发和谐发展、周边建设控制规划等四方面的成功经验予以剖析总结,为日后大黄堡湿地公园的开发规划提供借鉴依据。
第二章:项目概况一、项目概况(一)概况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杭州市区西部,为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
东起紫金港路西侧,西至绕城公路东侧,南起沿山河,北至文二路延伸段,总面积约为11.64平方公里为保护区范围,共分三期建设,总投资88.4亿元人民币,建设期六年。
在保护区界线以外为外围保护地带,东至紫金港,南至老和山麓,西至绕城公路西侧绿带,北至余杭塘河,用地面积15.7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以外的周边景区控制区,主要涉及五常乡、闲林镇的两湿地水网区域,用地面积约为50平方公里。
距西湖不到5公里,是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
其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质朴、文化积淀深厚,曾与西湖、西泠并称杭州“三西”,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
(二)地理位置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杭州市区西部,文一西路、文二西路、天目山路、绕城高速、02省道、杭徽高速等主干道所架构起来的密集交通网络,让西溪板块四通八达,驱车5分钟之内即可进入杭州城区,从古墩路沿文一西路向西至五常港河不到5公里。
西溪湿地的考察报告
![西溪湿地的考察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f5681eb998fcc22bcd10d70.png)
西溪湿地的考察报告从西溪湿地东大门入口,沿着湿地小道前行,周边都是绿色的草,碧玉的水潭,红红黄黄的小花,在湛蓝天空的映衬下,显得特别可爱,心也似乎飞了起来,直通向河渚街。
小街两旁开着酒肆、茶馆、染坊、龙舟馆、丝绣馆、竹编馆,都是些民间的“土特产”。
来到小街的广场上,一座河渚塔高高耸立,沿着只容一个人通过的木楼梯登上塔顶,俯瞰西溪湿地美景,俨然江南水乡的又一典型代表。
我通过这次西溪湿地的实地考察,从以下五方面对其进行分析。
一、影响西溪湿地旅游知觉的因素1.刺激物的新奇独特性。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是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
这里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质朴、文化积淀深厚,曾与西湖、西泠并称杭州“三西”,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
它这独特的地位吸引着相关专家和普通游客前来一睹它独特的风采。
2.他人的提示。
我们在考察过程中,恰巧听到一位导游在讲解蒋相祠、古戏台和壁画。
听完后感受到西溪丰厚的文化底蕴,感受到的不是沉默的西溪。
3.旅游者的生理条件。
我们组成员正值年轻,血气方刚的时候,什么都会去尝试一下,如爬河渚塔,感觉很惬意!来回都没坐电瓶车也不觉得疲惫。
在途中发现老人团就明显不同,他们体力有限,有些活动就没有积极参加。
4.刺激物的反复出现。
一部《非诚勿扰》电影,电影大力宣传的同时也使得西溪湿地红遍大江南北,它成为许多情侣向往的地方。
5.兴趣。
对于我这个土生土长的浙江人,并且家乡也是山水风景区的我来说,山山水水对我来说真没太大吸引力。
说实话,我反而更向往北方广阔的草原和一望无垠的平原。
我想北方人和我的想法会恰恰相反吧,尤其看了电影后,我猜测原本有打算来南方的北方朋友就会更有兴趣了。
6.知识与经验。
初来来到西溪湿地,我们毫无经验可言,去的比较仓促,之前也没做什么深入了解,想必下次带亲朋好友过去时就会有另一番状况了。
这次从周围的导游的讲解词中就学到了不少知识,下次我就可以班门弄斧了。
西溪湿地公园案例分析
![西溪湿地公园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daa77ed998fcc22bcd10d8a.png)
西溪湿地公园西溪湿地公园位于杭州西北,总面积10.08平方公里,曾与西湖、西泠并称“杭州三绝”,是罕见的城市中的次生湿地。
该公园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
创新采用“湿地公园”保护模式:2003年,杭州市下决心启动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采取了不同于湿地保护区和城市公园的“湿地公园”开发模式。
西溪湿地被定为全国首个湿地公园试点,相应确立了“积极保护”的思路,在尊重自然生态规律的基础上,科学、适度的人为干预,有助于西溪湿地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
以“湿地公园”的模式来实现湿地保护,这在我国还是全新尝试与探索。
湿地公园作为湿地与公园的有机结合体,既有湿地的特性,又有公园的性质,与湿地自然保护区以及一般的城市公园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历史文化保护、民俗文化延续:西溪不仅自然风光秀美,而且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多位皇帝及苏轼、唐寅、郁达夫、徐志摩等历代文人曾来此寓居题咏,还是一片文化湿地。
在开发过程中,像秋雪庵、烟水渔庄等庵堂别墅之类的重点文化遗迹,在科学论证基础上适量恢复。
秋雪庵保护区和曲水庵保护区内将分别恢复"秋雪八景"、"曲水八景",复种西溪传统植被,使蒋村历史文化在现。
围绕西溪湿地留下的众多历史文化遗存,也将得到挖掘和展示。
同时,选择部分世代居住在此的农户,迁回西溪湿地内,并组织农民耕种、养鱼,既保留了“活着”的农耕湿地文化,也可以承担旅游展示和服务功能。
民俗文化游览区以拓展西溪民俗文化为主题,使龙舟竞渡、古街集市等"灯火依旧"。
承担湿地文化教育和普及等社会功能:西溪湿地公园还是浙江省科普教育基地,现有科普教育站点六处,每周辟出一天“免费开放日”。
另外,中国湿地博物馆设计方案已经出台,围绕着中国湿地博物馆,今后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将努力打造“科普西溪”,进一步提升科普教育、科学研究和展示功能,成为全国乃至世界一流的湿地科普、研究和展示中心。
(整理)转湿地公园优秀案例分析:杭州西溪湿地
![(整理)转湿地公园优秀案例分析:杭州西溪湿地](https://img.taocdn.com/s3/m/58daf9f551e79b896902261d.png)
湿地公园优秀案例分析:杭州西溪湿地第一章:序言——案例筛选理由大黄堡湿地位于京津发展轴上的武清区,是京津之间一处重要的生态湿地资源。
该湿地具备地域广阔、水量丰沛、景观优美、交通便利等特性,大黄堡湿地公园的科学建设、合理发展对京津地区之间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融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杭州市区西部,同样属于典型的位于城市边缘的次生态城市湿地。
近年来该湿地的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和谐发展的先进经验引起了极大关注。
项目的科学规划、成功运营,在很好的保护了湿地环境的同时为杭州的旅游业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拉动作用。
该项目在湿地条件等各方面上的相似度上与大黄堡项目十分接近,且发展较为成功。
因此,经过考察研究,我们决定选取杭州西溪湿地作为湿地公园优秀案例。
在此次案例分析中我们将在前三章详细阐述项目各期期发展概况的同时,在第四章对西溪湿地在湿地开发模式及尺度、湿地公园规划及开发方案、湿地保护与旅游产业开发和谐发展、周边建设控制规划等四方面的成功经验予以剖析总结,为日后大黄堡湿地公园的开发规划提供借鉴依据。
第二章:项目概况一、项目概况(一)概况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杭州市区西部,为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
东起紫金港路西侧,西至绕城公路东侧,南起沿山河,北至文二路延伸段,总面积约为11.64平方公里为保护区范围,共分三期建设,总投资88.4亿元人民币,建设期六年。
在保护区界线以外为外围保护地带,东至紫金港,南至老和山麓,西至绕城公路西侧绿带,北至余杭塘河,用地面积15.7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以外的周边景区控制区,主要涉及五常乡、闲林镇的两湿地水网区域,用地面积约为50平方公里。
距西湖不到5公里,是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
其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质朴、文化积淀深厚,曾与西湖、西泠并称杭州“三西”,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
(二)地理位置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杭州市区西部,文一西路、文二西路、天目山路、绕城高速、02省道、杭徽高速等主干道所架构起来的密集交通网络,让西溪板块四通八达,驱车5分钟之内即可进入杭州城区,从古墩路沿文一西路向西至五常港河不到5公里。
杭州西溪湿地案例分析
![杭州西溪湿地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ae300446f1aff00bfd51e95.png)
湿地公园优秀案例分析:杭州西溪湿地第一章:序言——案例筛选理由大黄堡湿地位于京津发展轴上的武清区,是京津之间一处重要的生态湿地资源。
该湿地具备地域广阔、水量丰沛、景观优美、交通便利等特性,大黄堡湿地公园的科学建设、合理发展对京津地区之间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融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杭州市区西部,同样属于典型的位于城市边缘的次生态城市湿地。
近年来该湿地的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和谐发展的先进经验引起了极大关注。
项目的科学规划、成功运营,在很好的保护了湿地环境的同时为杭州的旅游业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拉动作用。
该项目在湿地条件等各方面上的相似度上与大黄堡项目十分接近,且发展较为成功。
因此,经过考察研究,我们决定选取杭州西溪湿地作为湿地公园优秀案例。
在此次案例分析中我们将在前三章详细阐述项目各期期发展概况的同时,在第四章对西溪湿地在湿地开发模式及尺度、湿地公园规划及开发方案、湿地保护与旅游产业开发和谐发展、周边建设控制规划等四方面的成功经验予以剖析总结,为日后大黄堡湿地公园的开发规划提供借鉴依据。
第二章:项目概况一、项目概况(一)概况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杭州市区西部,为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
东起紫金港路西侧,西至绕城公路东侧,南起沿山河,北至文二路延伸段,总面积约为11.64平方公里为保护区范围,共分三期建设,总投资亿元人民币,建设期六年。
在保护区界线以外为外围保护地带,东至紫金港,南至老和山麓,西至绕城公路西侧绿带,北至余杭塘河,用地面积15.7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以外的周边景区控制区,主要涉及五常乡、闲林镇的两湿地水网区域,用地面积约为50平方公里。
距西湖不到5公里,是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
其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质朴、文化积淀深厚,曾与西湖、西泠并称杭州“三西”,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
(二)地理位置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杭州市区西部,文一西路、文二西路、天目山路、绕城高速、02省道、杭徽高速等主干道所架构起来的密集交通网络,让西溪板块四通八达,驱车5分钟之内即可进入杭州城区,从古墩路沿文一西路向西至五常港河不到5公里。
湿地公园优秀案例分析:杭州西溪湿地解析
![湿地公园优秀案例分析:杭州西溪湿地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504c150c850ad02de8041c5.png)
曲水庵湿地景观区:位于花蒋路南段西侧,整合现有农居,大幅降低 建筑密度,恢复西溪湿地的历史文化景点,如交 芦庵、厉杭二公祠、曲水八景等,恢复种植传统 湿地植物,以历史文化和湿地景观为主题。展示 和研究西溪湿地独特的历史文化和湿地景观。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10规划用地面积(西湖区区块):4.89平方公里。 其中: - “三区” 湿地生态保护区:约2.3平方公里; 民俗文化保护区:约1.96平方公里; 曲水庵湿地景观区:约0.28平方公里(一期已建1.12平方公 里); - “一堤”
规划布局 根据总体规划,西溪湿地公园二期涵盖了湿地生态保护区、民俗文化 展示区、曲水庵湿地景观区等。规划功能结构形态为“一堤三区”。“一 堤”即花蒋堤特色景观带;“三区”即湿地生态保护区、民俗文化展示 区、曲水庵湿地景观区。
9
花蒋堤特色景观带:花蒋路位于二期范围的中心地带,是衔接东西两 个湿地生态区的景观带,全长 2.3 公里。景观带内 将建设河渚古街、西溪民俗博物馆、水街水市、 企业会所、俱乐部、休闲度假配套设施等。 生 态 保 护 区: 位于花蒋路东侧,保育现有的池塘、林地、植被、 河汊港湾,拆迁农居,整合水系,在部分农居拆 迁地贯通或开挖水面,创造良好的湿地生态环 境,形成各类生物的栖息地。该区域将成为国际 湿地研究中心、科研科普基地,是展示及研究西 溪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区块。不对外开放,仅针 对科考人员及特殊人群。 民俗文化展示区: 位于花蒋路北段两侧,整合现有农居,降低建筑 密度,营造良好的湿地农(渔)耕生态环境,恢复西 溪湿地的历史及民俗文化景点。建立与生态旅游 相适应的配套服务设施,全面展示西溪湿地独特 的民俗文化风情,开展湿地生态休闲度假活动。
7
二、 规划方案
(一)
湿地公园一期
生态文明建设优秀案例
![生态文明建设优秀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cfcba3c8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0f.png)
生态文明建设优秀案例
1. 杭州市西溪湿地公园:该公园是西溪湿地自然保护区的一部分,通过保护湖泊、湿地、植被等自然资源,实现了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
公园内设置了生态环境监测站和生态学研究中心,不断探索湿地生态系统的建设和维护。
2. 北京市通州区万亩生态森林公园:该公园采用生态设计,通过植树造林、湖泊建设、野生动物保护等方式实现了生态文明建设。
公园还设置了留鸟展览馆、生态教育中心等设施,提升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3. 四川省雅安市天全县“三江并流”生态修复工程:该工程旨在恢复离子池、江浦河、方望溪三江环境,通过绿化、治理、监测等手段,实现水质、植被复原,并增加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城市可持续发展。
4. 上海市崇明区生态岛:该岛以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为主要产业,实现了产业、生态和文化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
建设生态示范区、自然保护区、文化景区等区域,推进岛屿生态修复,提升当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5. 广东省清远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三江并流”生态旅游区:该区旅游以生态为主题,通过保护、修复、开发、利用等方式营造一个独特的生态文化旅游环境。
建设水滑道、水上乐园、生态度假村等设施,吸引了大量游客,推动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西溪湿地——精选推荐
![西溪湿地——精选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f2f84c5f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b0.png)
西溪湿地项⽬概况1/背景明清时期,西溪就是⼀个著名的风景区,与杭州西湖、西冷并称为“杭州三西”,并且有“副西湖”的美誉。
2007年2⽉份,被国家林业局认定为国家湿地公园试点。
2003年,杭州市政府正式启动了西溪湿地综合保护⼯程;2004年,《西溪湿地保护区总体规划》被杭州市政府正式批复。
西溪湿地位于杭州的西缘,与西湖仅⼀⼭之隔,以“野趣、清幽、闲逸”的意境和“⼀曲溪流⼀曲烟”的典型江南⽔乡风光⽽著称,曾是杭州最优美的画卷,⽔是西溪湿地公园的主⾓,稠密的⽔⽹形成西溪湿地公园的主题。
⽔⼜造就西溪湿地公园的“荡”、“滩”、“堤”、“岛”、“洲”的独特景⾊。
西溪除了具有迷⼈的江南⽔乡、⽥园风光以外,在历史上也曾是杭州著名的⽂化胜地。
这⾥⽣态资源丰富、⾃然景观质朴、⽂化沉淀深厚,被誉为杭州的“城市之肾”,是罕见的城市次⽣湿地。
不过,西溪湿地在近现代的演化中受到了很⼤的⼈为破坏。
这是国内第⼀个也是唯⼀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化湿地于⼀体的国家湿地公园,它既不同于湿地⾃然保护区,也不同于⼀般意义上的⽔景公园,兼有⽣态修复、科研教育、旅游观光等功能,对改善杭州市⽣态环境,提⾼城西区域性⽣态质量,都有着极其重要作⽤2/区位交通旅游规划控制范围湿地公园范围东起紫⾦港路绿带西侧,西⾄绕城公路绿带东侧,南起沿⼭河,北⾄⽂⼆西路(不含西溪旅游服务中⼼⽤地),总⾯积约为10.64平⽅公⾥。
外围保护带公园界限以外东⾄紫⾦港,南⾄⽼和⼭麓,西⾄绕城公路西侧绿化带,北⾄余杭塘河,总⾯积15.7平⽅千⽶。
周边景观控制区主要涉及五常乡/闲林镇的两湿地⽔⽹区域⽤地⾯积约为50平⽅千⽶,与历史记载的西溪位置范围基本吻合。
现状分析公园内集中了河泽溪塘,⼭林⽥园,民俗风情,建筑遗迹,历史⽂化等多种类型的风景资源,资源的互补,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在众多的风景资源中尤以⾃然质朴的溪流河荡风光,历史悠久的⽂化遗迹,江南⽔乡特⾊的⽥园风情最为突出。
精选杭州西溪湿地公园【7篇】
![精选杭州西溪湿地公园【7篇】](https://img.taocdn.com/s3/m/3b7ef8c9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d0.png)
杭州西溪湿地公园【精选7篇】游西溪湿地今年春假,爸爸妈妈带我到西溪湿地游玩。
进入湿地公园后,我们选择坐观光船游览西溪。
船启动了,缓缓驶入河道。
这时,导游开始给我们介绍:“湿地,顾名思义,就是水多。
这里河道众多,星罗棋布,就像迷宫。
湿地不仅水资源丰富,而且植物也很多,生活在这里的动物不少,但它们都受到了很好的保护,保持着良好的原生态。
”随着船在纵横交错的河道里行驶,我们进入了水世界。
一条条河道,或宽或窄,像一条条碧绿的绸带,把陆地分割成一个个大小不一的“小岛”。
河道两边都是郁郁葱葱的树木,有的还把枝干伸向水面,仿佛在欢迎我们。
就在我有些分不清南北的时候,船穿过一座木桥,前面突然变得开阔起来,河道一下子变宽了。
在船的左前方,我发现有几只野鸭,正悠哉游哉地在河里嬉戏。
这里,爸爸指着远处的几只白色鸟说:“快看,那是白鹭。
”我离开座位,跑到船头。
果然,那鸟全身披着白色的羽毛,长着两条长长的脚,个头比一般的鸟都大。
它们有的悠闲地在水草上踱步,有的张开翅膀,在水面上滑翔,是在抓鱼吗?船开了二十多分钟后,靠上了一个叫烟水渔庄的码头。
我们弃船上岸,沿着曲折小路步行,继续欣赏西溪美景。
我们进入了湿地的植物王国。
路的两边,到处是枝叶茂盛的树,有桔树、梨树、桃树等等,有的已经结出了青色的果实,有的还是枝叶茂盛。
这时,我发现了一棵树,树上已结出了果实,原来这是桑树。
枝头上挂满了诱人的桑果,有些还没成熟,是青色的,有些已经发紫了,像一颗颗小小的紫水晶。
时间过得真快,我们一路走到了深潭口码头,上了船,开了半个小时后,回到出发时的码头,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西溪湿地。
我爱西溪湿地,不仅因为她风景如画,更因为她是一个和谐的生态乐园。
去年暑假,我和姑妈、爷爷、妹妹去看望在浙江工作的伯父。
自古以来,人们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杭州之所以闻名中外,是因为有西湖。
我们在伯父的带领下,如愿以偿地走进了风景优美、如诗如画的西湖。
早闻西湖美,一排排杨柳柔美得像一位位羞涩的少女围绕着西湖,随着微风轻轻飘动,像是在梳理自己那美丽的长发;漫步湖堤,微风吹来,这种感觉像飞起来一样。
西溪湿地公园案例借鉴
![西溪湿地公园案例借鉴](https://img.taocdn.com/s3/m/109f3972f242336c1eb95ebd.png)
西溪湿地公园案例借鉴一、城市湿地开发模式及尺度借鉴湿地公园,按照《国际湿地公约》的要求,即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适度的科学利用,通过适度科学利用实现更好的保护。
对其利用必须是科学合理的,是在其环境负荷能承受的范围之内,同时也应该是必须的。
国际湿地中国办事处主任陈克林作为一名国际湿地专家,先后考察过英国、日本、美国等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湿地。
他考察西溪湿地后认为,有着1800多年人为干预的历史,属于次生态自然湿地,它与青藏高原上的很多原生态湿地完全不同。
也正因为这样,西溪不适合成立“自然保护区”而更适合走“湿地公园”的发展之路。
“湿地公园”既不同于自然保护区,也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公园,它兼有保护、科研、教育、旅游观光等功能。
陈先生认为,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肯定能在发挥湿地的三大效应即生态效应、社会效应、可持续利用效应上为全国作出示范。
陈克林先生特别强调,“保护与合理利用一定是相结合的,中国湿地种类多、分布广、区域面积大,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不可能拿出极大的一笔资金进行完全的原生态保护”。
纯生态保护合理利用的关键在管理,要考虑到可持续发展,就要考虑利用的问题。
杭州是一个世界知名的旅游城市,它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游客的管理、污水的处理等诸多方面,都有充足的经验。
杭州很好的处理了西溪保护与合理利用之间的关系,做全国在湿地保护与利用方面的典范。
为大黄浦湿地公园的建设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二、湿地公园保护与;旅游产业开发和谐发展经验借鉴(一)水主题旅游于湿地保护相结合的成功经验与大黄堡湿地相同,西溪湿地拥有丰富的水资源。
该项目充分挖掘这一优势条件,发展水主题旅游,这种开发方式即保护了湿地环境又打造了旅游特色,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达到了完美结合及和谐发展。
项目在湖面景观布置、沿岸旅游景点的开发设计、水路交通路线及水上交通工具的设计等方面均做足“水”文章,着力为杭州西溪湿地项目营造出江南水乡的主题基础特色。
将项目设计得景色旖旎、特色鲜明,有别于其他生态公园,为喧嚣城市里来此的游客带来宁静优美的游览感受。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案例解析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案例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4c49dbe4afe04a1b071dede.png)
“梵、隐、俗、闲、野”五大主题文化要素
“南隐、北俗、东闹、西静”的分区特征
功能分区
核心产品
湿地生态保护区
国际湿地研究中心、科普科研基地, 针对科考人员及特殊人群
民俗文化展示区 农渔耕文化生态环境,民俗文化体验
秋雪庵湿地文化 结合恢复原历史文化经典,展示湿地
区
独特历史文化和湿地景观
曲水庵湿地景观 恢复曲水七景及传统植物景观,以文
区化Biblioteka 景游览为主题景观按照湿地生态群落调整配置植物景观, 湿地自然景观区 打在湿地观光区
11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
延伸旅游产业链,构筑多元化旅游产品
举办特色节庆,全年引爆旅游市场
名称 西溪探梅节
西溪踏青 西溪火柿节 西溪龙舟盛会 西溪听芦节 西溪渔夫之旅
① 室内科普 ② 室外体验 ③ 教育活动
【景观游憩圈】
① 植物配置景观化打造 ② 特色游憩方式
【亲水游乐圈】
① 亲水平台打造 ② 主题活动策划
【民俗休闲圈】
① 民俗文化导入 ② 休闲业态导入 ③ 基础设施建设
33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
尊重自然肌理和人文特征,动静结合,打造生态与文化共荣的湿地体验地
【概况】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杭州市区西部,距西湖不到5公里。以“文化湿地、农耕湿地 ”为特色的大型综合性生态旅游区。集自然生态和历史 人文资源的保护与展示、休闲观光旅游、科学研究、科普教育为一体。占地面积10.08平方公里
时间 2—3月 3—4月 9—10月 端午节 11—12月 全年
概况 西溪湿地开春大戏 青年人的集结号 十万斤柿子赠游客 融合本地民俗的花样龙舟
复合发展型案例-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
![复合发展型案例-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https://img.taocdn.com/s3/m/e7f1506f04a1b0717fd5ddab.png)
➢ 特色节庆:六大节庆,缤纷四季
名称
时间
西溪探梅节
2——3月
西溪踏青节
3——4月
概况
西溪湿地开春大戏 青年人的集结号
西溪火柿节
9——10月
十万斤柿子赠游客
西溪龙舟盛会 西溪听芦节 西溪渔夫之旅
端午节 11——12月
全年
融合本地民俗的花样龙舟 西溪传统名胜
渔乡盛景,小船荡漾
➢ 景观营造:西溪十景,花样年华
【荣誉】
国家5A级景区,全国第一个国家湿地公园试点,2009年11月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集生态湿地、城市湿地、文化湿地于一身,堪称中国湿 地第一园。
22
复合发展型案例-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 观光、科普、休闲、度假、产业复合发展
33
复合发展型案例-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
丰富的节庆活动和
渔
水
舟
芦
园
村
寻
盛
飞
余
烟
梅
会
雪
韵
雨
河
莲
火
高
蒹
渚
滩
柿
庄
葭
听
鹭
映
宸
泛
曲
影
波
迹
月
44
复合发展型湿地 以生态保护为基础,复合观光、科普、休闲、度假等功能的开发模式
该模式的规划要点:
➢ 合理的功能分区:此生态保育、旅游活动、产业发展乃至商业开发等空间需进行明确区分,在保护湿地核心的原则上最大化发挥湿地的综合价值。 ➢ 可持续的产品组合:产品适应市场需求且各类产品之间良性互补,共同为目标客群提供美好旅游体验。 ➢ 良性的开发节奏:通常规模较大,涉及产品类型较多,需根据湿地自身特点、市场需求、资金能力等,明确合适的开发节奏,其中,湿地生态保护是毋庸置疑的前提。 ➢ 适用性:湿地规模大、具备发展为旅游目的地的条件(有独特吸引或良好区位或强大资本)、有一定的土地资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规划方案 (一) 湿地公园一期
一期保护工程约为 3.46 平方公里,总投资 15 亿元。主要包括生态保护区 1.7 方公里,历史遗存保护 0.074 平方公里,服务设施区 0.136 平方公里。详见下
8
(二) 湿地公园二期
二期工程南起沿山河,北至文二西路,东接紫金港西侧绿化带,西侧 与湿地公园一期(3.46平方公里)范围及湿地公园余杭区块的东 界相邻。规划总用地面积约4.89平方公里,总投资 30 亿元人民 币。
规划布局 根据总体规划,西溪湿地公园二期涵盖了湿地生态保护区、民俗文化 展示区、曲水庵湿地景观区等。规划功能结构形态为“一堤三区”。“一 堤”即花蒋堤特色景观带;“三区”即湿地生态保护区、民俗文化展示 区、曲水庵湿地景观区。
9
花蒋堤特色景观带:花蒋路位于二期范围的中心地带,是衔接东西两 个湿地生态区的景观带,全长 2.3 公里。景观带内 将建设河渚古街、西溪民俗博物馆、水街水市、 企业会所、俱乐部、休闲度假配套设施等。
湿地公园优秀案例分析:杭州西溪湿地
第一章:序言——案例筛选理由
大黄堡湿地位于京津发展轴上的武清区,是京津之间一处重要的生态湿地 资源。该湿地具备地域广阔、水量丰沛、景观优美、交通便利等特性,大 黄堡湿地公园的科学建设、合理发展对京津地区之间生态旅游产业的发 展、融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杭州市区西部,同样属于典型的位于城市边缘的次 生态城市湿地。近年来该湿地的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和谐发展的先进经验 引起了极大关注。项目的科学规划、成功运营,在很好的保护了湿地环境 的同时为杭州的旅游业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拉动作用。
该项目在湿地条件等各方面上的相似度上与大黄堡项目十分接近,且发展 较为成功。因此,经过考察研究,我们决定选取杭州西溪湿地作为湿地公 园优秀案例。
在此次案例分析中我们将在前三章详细阐述项目各期期发展概况的同时, 在第四章对西溪湿地在湿地开发模式及尺度、湿地公园规划及开发方案、 湿地保护与旅游产业开发和谐发展、周边建设控制规划等四方面的成功经 验予以剖析总结,为日后大黄堡湿地公园的开发规划提供借鉴依据。
生 态 保 护 区: 位于花蒋路东侧,保育现有的池塘、林地、植被、 河汊港湾,拆迁农居,整合水系,在部分农居拆 迁地贯通或开挖水面,创造良好的湿地生态环 境,形成各类生物的栖息地。该区域将成为国际 湿地研究中心、科研科普基地,是展示及研究西 溪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区块。对外开放,仅针 对科考人员及特殊人群。
4
(四) 总体布局
分为东部湿地生态保护培育区(二期)、中部湿地生态旅游休闲区(一期)和
5
6
(五) 开发周期安排
西溪湿地保护区规划总面积 11.64 平方公里。西溪湿地 综合保护工程,共分三期。 一期:3.46 平方公里,2003 年 8 月,西溪湿地综合保护 工程正式启动,2005 年 5 月 1 日正式开放; 二期(东区):4.89 平方公里,2006 年 5 月 18 日正式 启动,2007 年 10 月 1 日实现有限开园,2007 年底基本 建成 三期(西区):工程涉及五常范围内的 3.353 平方公 里,2007年 1月《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三期工程控制 性详规》得到市政府正式批复同意。 2008 年 5 月 1 日 实现有限开园,2008 年 10 月基本建成,2009 年 5 月开 园;
民俗文化展示区:
位于花蒋路北段两侧,整合现有农居,降低建筑
密度,营造良好的湿地农(渔)耕生态环境,恢复西 溪湿地的历史及民俗文化景点。建立与生态旅游 相适应的配套服务设施,全面展示西溪湿地独特 的民俗文化风情,开展湿地生态休闲度假活动。
曲水庵湿地景观区:位于花蒋路南段西侧,整合现有农居,大幅降低 建筑密度,恢复西溪湿地的历史文化景点,如交 芦庵、厉杭二公祠、曲水八景等,恢复种植传统 湿地植物,以历史文化和湿地景观为主题。展示 和研究西溪湿地独特的历史文化和湿地景观。
一、 项目概况
第二章:项目概况
(一) 概况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杭州市区西部,为罕见的城中次 生湿地。东起紫金港路西侧,西至绕城公路东侧,南起 沿山河,北至文二路延伸段,总面积约为 11.64 平方公 里为保护区范围,共分三期建设,总投资 88.4 亿元人民 币,建设期六年。
在保护区界线以外为外围保护地带,东至紫金港,南至 老和山麓,西至绕城公路西侧绿带,北至余杭塘河,用 地面积 15.7 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以外的周边景区 控制区,主要涉及五常乡、闲林镇的两湿地水网区域, 用地面积约为 50 平方公里。距西湖不到 5 公里,是罕见 的城中次生湿地。其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质朴、文 化积淀深厚,曾与西湖、西泠并称杭州“三西”,是目前 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 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
1
(二) 地理位置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杭州市区西部,文一西路、文二 西路、天目山路、绕城高速、02 省道、杭徽高速等主干 道所架构起来的密集交通网络,让西溪板块四通八达, 驱车 5 分钟之内即可进入杭州城区,从古墩路沿文一西 路向西至五常港河不到 5 公里。
3
(三) 周边环境
西溪湿地为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距离杭州市中心仅 5 分钟车程,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区域自古文人雅士汇 聚,周边仓前高校园区、浙江大学主校区等高校聚集。 受西溪湿地公园开发的带动,目前该区域已成为杭州新 的低密度高档住宅特点区域。在西溪湿地辐射区内政府 实施严格的开发控制政策,使西溪周边楼盘有着鲜明的 “低密度、低容积率、高绿化率”的特色。(后续章节 将针对周边房地产发展状况做进一步详尽分析。) 区域所拥有的人文、环境、交通、高尚居住环境等方面 优势在杭州乃至全国均首屈一指。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10
规划用地面积(西湖区区块):4.89平方公里。 其中: - “三区” 湿地生态保护区:约2.3平方公里; 民俗文化保护区:约1.96平方公里; 曲水庵湿地景观区:约0.28平方公里(一期已建1.12平方公 里); - “一堤” 花蒋堤特色景观带: 用地面积:约0.35平方公里; 宽度:15-250米不等; 花蒋堤长度:约2.3公里。 建筑容积率:约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