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作文全国Ⅲ卷满分作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0周年。40年来,高考为国选材,推动了教育改革与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40年来,高考激扬梦想,凝聚着几代青年的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饱含着无数家庭的泪珠汗水与笑语欢声。想当年,1977的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拐点;看今天,你正与全国千万考生一起,奋战在2017的高考考场上……
请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此命题着意于引导考生在社会历史的大背景下审视个人发展,激励一代青年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
命题者意在启发考生在宏观语境中聚焦个人经验,表达对“高考”的独特体会和理解,呈现他们的酸甜苦辣尤其是勤学奋进中的豪迈之情。应该说,这道题符合新课标对高中生写作能力的要求,紧贴考生生活和思想实际,难度适中。
阅读试题时要特别注意“请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中的“副”字。构思时必须先确定好副标题:是写“我看高考”呢,还是写“我的高考”。
如果确定写“我看高考”,重点就在“看”,要谈对高考的看法,最适宜写议论文;如果确定写“我的高考”,重点就在“高考”,要写出我和高考的关系,可写议论文,也可写记叙文,还可写抒情散文。只有先在思想中确定了这一点,才能接下来进一步思考文体问题和选材问题。
这道作文题是一道给出材料的半命题作文。写作时可以从以下一些角度立意:1)高考一直影响着我的中学生活;(2)从我几年来为高考所付出的汗珠和泪水的角度写;3)从高考为国选材,推动我国的教育改革和社会进步
的角度进行分析;(4)从牵动全社会神经的角度进行分析;(5)分析高考的利与弊,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等等。
从独木桥到阳光道
——我看高考
四十载岁月流逝,高考仍然是每一代人心中难以忘却的青春记忆。从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到如今千万寒门
“
“
( ”
(
”
”
,
子弟“跃龙门”的“阳光道”,高考,已演变为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开篇紧扣一个“看”字,用昨天的“独
木桥”和今天的“阳光道”形象地写出高考的变化)
四十年前,高考是一座通往理想彼岸,却随时有跌落深谷的危险的独木桥。我的父辈都是农民,却也饱受高考
所带来的利弊之苦。曾经,大学生是知识与文化的象征,却也是高贵与财富的象征。那时的教育远未有如今这样普
及与发达,能考上大学的因素也远不止努力与勤奋, 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是最贴切的形容,反映了当时考大学之
困难与艰辛。(从“独木桥”的角度,简述四十年前的高考)
四十年后,高考是一条宽阔稳固的阳光大道,是付出便有收获的寒门子弟的成功之道。随着我国国力与日俱增,
教育现状已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考上一所大学早已并非难事,越来越多的人拥有了获得高水平知识的权利。随着科
技的进步,人文关怀的逐步提升,高考的公平性也日益明显,使高考从一个冷酷多变的“刑场”成为了无数人的梦
想腾飞之地。(从“阳光道”的角度,简述四十年后的高考)
从独木桥到高考如今的阳光大道,这标志着一个国家的兴盛,一个民族的崛起。 少年强则国强”,高考转变为
教育的发展提供导向。德国总理默克尔认为,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未来国力。当越来越多人不再
恐惧于高考的淘汰率而转向期待高考所会带来的人生改变时, 考就真正达到了它培育人才、挑选人才的真实目的。
高考仍然需要改革,需要从“阳关道”向不定方向的“自由原”转变。尽管我国的高考在对人才的培育上已获
得举世瞩目的成绩,但“唯分数论”依然束缚着考生的发展。浙江等地推行的高考新政有望改变这一现状。当文理
不再分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的学科,不再一考定终身,不再为文不择理而忧愁时,高考才真正地
成了一个“自由原”,考生则是原野上驰骋的骏马,自由而奔放,挣脱缰绳,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肆意奔跑。 教育决
定国家的未来,高考又为教育提供导向,高考成为“阳光道”还不够,还应当是“自由原。作者在肯定目前的高考
的同时,有理性而冷静地指出目前高考存在的问题,并且对正在进行中的新高考进行畅想,富有时代气息)
高考,这个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这个凝聚了几代人理想与回忆的“独木桥” 正完成了向“阳关道”蜕变,正
声势浩大地开辟成一片“自由的原野”,为下一代人提供更加完善的腾飞之地,理想之港。 结尾收束全文,紧扣一
个“看”字,从“独木桥”到“阳关道”,目前正开辟成“自由原”,回顾历史,立足现在,展望未来,给人启发和
希望)
本文是一篇紧扣题旨、立意高远的考场佳作。文章从“四十年高考”的作文材料引出“青春记忆,进而归结到
“文化现象”的立足点,开篇就显得大气磅礴,非同凡响;接着回顾四十年前“考大学之困难与艰辛,在分析四十
年后“高考是一条宽阔稳固的阳光大道” 娓娓道来,有理有据;然后考生水到渠成地分析高考的目的,又巧妙地引
出纵深方向的论述;最后展望高考前景,既点明题旨,又给人启发和希望。文章思路畅达,比喻形象生动,无不彰
显了满分作文的特有气质。
迈向明天
——我的高考
“
。
(
。
俞敏洪说: 人生这场戏的最终结局,就是一个又一个选择叠加起来的总和。”而如今,我正站在高考的拐点上,
做出另一个重要的人生选择。“过去驻足不去,未来不来。”回望过去所做的选择,我的高考,是过去所做选择的累
积。(选用名言开头,说明我的高考是过去所做选择的累积。语言干净老练,切合主题)
我的高考,是用忍耐打磨的一块寒铁,铸成利剑,用它指向晨曦。
我曾无数次幻想过高考后的恣意,也曾幻想过大学生活的畅快,我也曾无数次想过放弃,随时间的洪流漂泊到
不知何处的岸上。而抬头看向窗外,或寒风凛冽,或春暖花开。讲台上老师依旧不厌其烦地讲解,台下同窗或困倦、
或疲惫却仍旧奋笔疾书。我按下心中烦闷的不快,按下对于未来的无限幻想,重新投入到题海中去。厚积薄发,忍
耐为不二法门,而通往明天的路上,多少个日复一日,都将成为我迈向未来的坚实步伐(本段阐述“忍耐”在我的
高考中起到的作用)
我的高考,是用苦涩打造的一场盛宴,浪里淘沙,雕刻灵魂。
余秋雨说:“我们不赞美苦难,但我们不惧怕苦难。”苦涩,是高考这场盛宴中最值得品匝的真味。求学十载,
阅尽无限风光;春风十里,畅饮人间美酒。高三之前,我的人生快意恣肆,毫无悬念。我想追寻的一切,似乎唾手
可得。一切只是时间问题。
然而,八月的摸底考给我的当头棒喝,让我彻底从云霄跌入谷底。惶惶如丧家之犬的我,不得不认真看向自己:
我,到底有几分成色?
无数个中夜挑灯,我重拾“清风半夜鸣蝉 ”的悠扬;无数次大起大落、悲欢之余,我顿悟“一蓑烟雨任平生”
的洒脱。我须感谢高考,是它打磨了粗糙的我,用这强风疾雨告诫我,用这起起落落特意雕刻我,砍去我身上那些
无来由的自负,让我学会收敛我不可一世的眼光,审读脆弱的内心。 论述我的高考中的“苦涩”,不经历风雨,难
以品味成功)
我的高考,是用关爱凝聚成的盾,为我遮蔽风雨,迎我勇往直前。
老师的教诲犹在耳畔,父母的叮嘱还在回响,同窗的祝福未曾退却。此刻我在高考考场上,这无硝烟的战场上,
望着窗外阳光明媚,或许这些祝福和叮咛都化为此刻的光灿,聚作盾矛助我攻坚克难,凝为动力推我奋起向上。那
些失声痛哭里的安慰,迷糊做梦时的敲打,得意忘形时的警告,疑惑不解时的醍醐,都如同沙漠绿洲,雪中热炭。
而我也因这样的爱与关怀,迈入新的旅程入口,带着无畏与勇敢,迎战未来不知何处的挑战。不论风雨,都有何妨
吟啸的魄力和底气,有搏击风浪的信心和信念。(我的高考中,父母师友的关爱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日月不淹,春秋代序,而周梦蝶有诗云:“我是‘现在’的臣仆,也是帝皇。”此刻,我的高考,是我把握的现
在,也是迈向未来的咽喉。那昨日今朝的所有忍耐、苦涩、关爱,终将成为飞鸿雪泥上的指爪,留为现在选择的印
记。而成长过后,我的高考,会化为血肉,成就那个专属于我的明天(篇末引用周梦蝶的诗句,论述今日饱含所选
忍耐、苦涩、关爱的高考,定能成就我的明天,给人希望,激人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