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核医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通过利用特定的放射性示踪剂,分子核 医学可为我们提供一个观察细胞间和Baidu Nhomakorabea 胞内的生化过程变化的窗口。通过这个 窗口,可将以某种生化过程变化为表型 的疾病与其相应的基因型联系起来,从 而使我们对疾病的认识、诊断和治疗提 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以后我们对疾病的 分类和诊断可能主要依据疾病的生化代 谢改变及其基因的异常或基因的损伤, 而基于上述认识的疾病治疗也将更具针 对性。
二、当代分子生物学研究成果是 分子核医学理论的源泉
分子生物学进展及相关技术的研究成果 已渗透到医学的各个领域,从而全面地带动 当今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发展,分子核医 学的出现是分子生物学向核医学渗透的必然 结果。分子核医学理论是建立在分子生物学 及相关技术最新研究成果基础之上的,分子 生物学的进展还将会不断地为分子核医学的 发展提供新方法和新思路。
代谢的示踪研究一直是核医学中的主旋 律。 PET 的问世,使我们可以利用人体组织 的同位素 13N 、 15O 和 18F 等正电子核素标记物 进行分子水平的显像,高精度地显示活体内 代谢和生化活动,获取人体各种定量的生理 参数。以 PET 为主要手段的代谢显像是当前 分子核医学中非常活跃的一个研究领域。以 18F 标记脱氧葡萄糖作为示踪剂进行 PET 显像, 在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预后及疗效判断 等方面的研究中均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三、基本原理
放射性核素示踪实验的原理基于两个 方面:一是放射性核素及其标记化合 物和相应的非标记化合物具有相同的 化学及生物学性质;二是它们之间有 不同的物理性质,即放射性核素能发 出各种不同的射线,可被放射性探测 仪器所测定或被感光材料所记录。
四、基本方法
根据实验的目的不同,示踪实验的设 计归纳起来可分以下几种类型: 1、整体示踪实验:指将标记物引入完 整的机体,从体外或取标本观察标记物 的去向,以了解机体在生理、病理过程 中物质的分布及运动转化规律,主要用 于研究物质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 和排泄等运动规律以及研究机体组织器 官的功能和形态变化。有时还用于验证 离体实验的结果。
三、分子识别是分子核医学 理论的基石
高等生物细胞间和细胞内的信息传递是协调 各种细胞功能、维持机体内、外环境的稳态 和生命活动的基础。在细胞间传递的信息分 子主要有神经递质、激素和细胞因子等。这 些信息分子通过神经或体液途径从某种细胞 传递至另一种细胞,并通过与细胞受体的结 合而将信息进一步传递至细胞内,引起细胞 产生多种生理效应乃至基因的表达。
二、放射受体显像和受体介导的 靶向治疗
•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受体分子结构被阐 明,在已知配体结合位点结构的基础上 研制开发的亲和力高、特异性强、体内 稳定的多肽类放射性药物为受体显像和 受体介导的放射配体治疗提供了非常便 利的条件。受体显像和受体介导的放射 配体治疗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并 将成为 21 世纪分子核医学发展的主要方 向之一。
1、放射受体显像
由于基因扩增或基因突变等原因,肿瘤细 胞膜上常有一些受体的超量表达,利用放 射性配体与肿瘤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 而使肿瘤显像既是一种敏感性和特异性较 高的检测方法,同时对于指导治疗和进行 疗效评价也具有重要价值。目前研究较多 的是对一些调节性肽类受体,如促生长抑 制素(SMS)受体、血管活性肠肽(VIP) 受体、 P物质(SP)受体等进行显像 。
2、离体示踪实验: 指从整体中分离出来的组织或细 胞等简单系统进行的实验。如短期 培养的组织切片或细胞悬液、体外 培养生长的细胞株。多用于某些特 定物质如蛋白质、核酸等的转化规 律以及某些精细结构的功能研究.
3、双标记示踪实验: 其原理就是将一种分子的两个部分 分别带上不同的示踪原子,通过采用 相应的测量方法,分析两种标记原子 的量,观察它们经过运动转化前后比 值的变化,判断该两种观察对象是否 具有相同的运转规律。双标记实验的 应用越来越被重视。
三、放射基因显像和基因的放射治疗
反义技术( antisense technology ) 是近年来在癌基因研究基础上发展起来 基因治疗新技术,它利用人工合成或生 物合成的反义寡核苷酸通过碱基互补的 原理特异地结合到靶基因上,抑制相应 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而达到治疗肿瘤或进 行肿瘤显像的目的。
四、代谢显像
分子核医学
Molecular nuclear medicine
目
分子核医学的定义是:以分 子识别作为理论基础,利用放 录 射性核素标记的示踪剂,从分 子水平去认识生命现象和疾病 发生、发展的规律,从而诊断 与治疗疾病的一门综合性的边 缘性学科。
第一节 分子核医学的理论基础
一、分子核医学的特点 1.分子核医学不再从器官角度而 是从生理、生化的角度,并深入至 分子水平去认识疾病,它要回答的 是有关细胞信息传导、基因表达、 生化代谢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在 临床上出现明显的解剖和功能改变 之前的几周或几个月,分子核医学 就能提供疾病变化的分子信息。
第二节 当前分子核医学的几个 重要研究领域
——以肿瘤的诊治为例
1、放射免疫显像和放射免疫治疗; 2 、放射受体显像和受体介导的靶向治 疗; 3、放射基因显像和基因的放射治疗; 4、代谢显像
一、放射免疫显像和放射免疫治疗
1、放射免疫显像(RII) 将放射性核素标记的抗肿瘤抗 原作为显像剂引入机体,定向的 与肿瘤细胞相关抗原结合,使肿 瘤组织局部聚集一定量的显像剂, 用γ相机或SPECT进行平面或断层 显像,即可显示肿瘤及其转移灶 的部位、大小、范围。
2、放射自显影的原理
原理和普通光学摄影的原理基本 相同,都是使感光材料曝光后,经过 显影和定影处理,得到图像。放射自 显影术是利用放射性示踪剂中的放射 性核素放出的射线直接作用于感光材 料(乳胶),形成潜影,经过显影、 定影处理而得到与放射性有无、强弱 相一致的图像 。
举例:用体外培养外周血淋巴细胞, 3H-TdR掺入放射自显影测定淋巴细胞 转化率来衡量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状 态,是近年来被应用的一种方法之一。 又如,通过累积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分 裂中期细胞做标记染色体的自显影来 探讨放射遗传效应已被成功地用于放 射损伤研究中。
2、受体介导的靶向治疗
配体与相应的膜受体结合,除了能传 递信息外,还可通过内在化过程与受体一 起不断地进入细胞内。进入胞浆内的配体 和受体可在溶酶体酶的作用下被降解,而 受体也可再循环返回至胞膜。若用合适的 放射性核素标记能抵抗生物降解的特异性 配体,则伴随着此过程,放射性配体可在 细胞浆内集聚。这样,结合在膜上和集聚 在细胞内的放射性核素发出的射线,便可 有效地杀伤肿瘤细胞。
2、放射免疫治疗(RIT) RIT的临床研究和应用情况远不如 Rll, 主要原因是:肿瘤对标记单抗的摄取率 不高,且标记抗体是结合在细胞膜上, 位于核内的 DNA ,被射线随机击中的机 率低,肿瘤细胞难以获得致死性照射剂 量;其次,RIT所需注射的抗体用量远较 Rll 为大,且又需反复注射, HAMA 成为 制约RIT的另一突出问题。 随着越来越多的高性能多肽类放射性 药物的出现,RIT疗效可望得到改善。
补充教材:
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
一、定义:放射核素示踪技术是利
用放射性核素及其标记化合物作为示 踪剂,应用射线探测方法来检测它的 行踪,来研究生物体内各种代谢物质 的吸收,分布、排泄、转移及研究疾 病诊断的一门科学。
二、主要特点
1.灵敏度高:可测出10-14~10-18 g水平, 最精确的化学分析只能测10-12 g水平。 2.检测方法简单多样。 3.合乎生理条件:被研究的物质是生物体 内原有的成分。用放射性核素标记化合 物所用化学量很少,但足以用核探测仪 器测出,引入机体后几乎不会改变体内 原有物质的含量,所以基本上不会改变 体内或体外系统的正常生理平衡,实验 结果接近正常生理状态物质的变化。 4.能定位和定性。
五、具体应用类型
• 1、物质分布示踪技术 • 2、物质转运示踪技术 核素示踪是研究物质转运的最重要 手段之一,有(1)血浆组织间的转运 ; (2)生物膜两侧的物质转运;(3)亚细胞 水平的物质转运研究 • 3、细胞增殖规律的研究 • 4 、放射自显影术
六、放射自显影术
1、定义 利用放射性核素放出的核 射线使感光材料中的卤化银感 光,形成图像,来记录、检查 和测量标本中放射性示踪剂的 部位及强弱的方法,称为放射 自显影术(autoradiography, ARG),简称自显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