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产业集聚案例部分典型代表

合集下载

产业集聚分析-以河南省巩义市为例

产业集聚分析-以河南省巩义市为例

产业集聚分析-以河南省巩义市为例第一篇:产业集聚分析-以河南省巩义市为例河南省巩义市产业集聚概况摘要:自2003年巩义市提出“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三个集中的发展战略以来,始终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把产业集聚区建设作为工业强市、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以产业集聚区规划制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招商引资、服务企业为工作重点,强力推进工业向产业集聚区集中的发展战略,使产业集聚区建设有了长足发展。

2006年,巩义市(回郭镇)产业集聚区、豫联产业集聚区、经济技术产业园区、民营科技创业园区、耐火材料工业园区五个重点工业园区进入郑州市重点产业园区,2009年该市(回郭镇)产业集聚区、豫联产业集聚区进入河南省重点产业集聚区,2012年(回郭镇)产业集聚区被国家工信部被确定为第三批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

2011年,该市5个重点产业集聚区完成销售收入809.4亿元,工业项目投资完成105.2亿元,基础设施投资完成7.16亿元,有力促进了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字:产业集聚;河南省巩义市;经济发展。

引言:20 世纪80 年代以来, 产业集聚作为一种有效的发展模式, 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无论是新经济地理学(NEG)还是新增长理论的推论, 都认为产业集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源泉。

这一推论已得到大量实证研究的有力支持[ 1]。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 改革开放30 年来, 我国已经形成了以/ 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圈0为代表的, 门类齐全、数量众多的产业集聚。

目前, 这占全国61 3% 的国土面积和241 2% 的人口的三大经济圈, 生产了占全国481 3% 的GDP。

当前,产业集聚区的建设和发展已成为新时期县域经济的主力军,产业集聚效应日益显现,综合带动作用不断增强,逐渐成长为市、县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城镇居民就业、增收的主渠道,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动机”。

工业集聚的例子

工业集聚的例子

工业集聚的例子【篇一:工业集聚的例子】[] 什么是工业集聚工业集聚是指若干工业企业或同类生产集中于一定地域或地点。

与其相对应的是,是指、工业点等散布于一定地域范围。

的集聚与分散都是指工业在国家或地区范围内地理分布上的相对集中状况,是工业布局空间特征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

[] 工业集聚的原因因受地区地理条件和工业组合因素的影响,各地区工业集中与分散的程度有所不同。

但在合理限度内,都能产生一定的。

随着工业设备和的不断扩大,必然引起同类生产在地理分布上的相对集中;由于联合企业和工业成组布局能带来的节省,必然引起不同类型企业的相互集聚。

[] 工业集聚的作用其作用主要有:①大规模和联合企业生产具有较高的;②可共同利用,缩短交通运输线和工程管网,节省基建投资和降低生产成本;③能综合利用原料、和“三废”,更多的廉价产品和减少污染;④有利于专业化和协作化,便于生产经营管理;⑤便于组织各种服务性与辅助性企业统一服务,减少社会消耗;⑥便于男女职工适当搭配,可合理利用。

[] 工业集聚的注意事项不是愈集中愈好,只有在合理限度之内才能取得较好效益,超越这个限度其效益会呈递减趋势,直至起相反作用。

企业规模过大,会增加原、燃料和的供销距离,增加运费。

工业过于集中对城市建设产生“膨胀病”,出现人口剧增、交通拥挤、用水用地紧张、污染严重、农副产品供应困难等弊病。

而工业布局适当分散可避免上述一系列问题,且可充分利用各地区的和劳动力资源,使生产更加接近原料、能源产地和消费区,促进落后地区的,有利于工业生产均衡布局。

工业过于分散则导致企业间协作不便,各搞一套厂外设施,投资大,运输费用高,经济效益差,职工生活不便等弊病。

故工业布局中,必须正确处理集中与分散的关系,既要在较大地区范围内适当分散,又要在具体地点相对集中,反对过分集中和过于分散两种偏向。

[]工业集聚的优势和问题工业集聚是现代化大生产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现代化大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

国内外产业新城发展经验及案例

国内外产业新城发展经验及案例

国内外产业新城发展经验及案例二零一一年三月目录一、新城开发背景 (1)二、新城的定义 (3)三、新城的发展阶段 (4)四、新城的分类 (4)五、产业新城典型案例之一:筑波科学城 (6)(一)概况 (6)(二)背景 (6)(三)建设目标 (7)(四)规划 (8)(五)发展阶段及特征 (10)(六)城市发展 (13)(七)筑波科学城成功的要素 (16)(八)筑波科学城存在的问题 (19)六、产业新城案例之二:美国尔湾市 (22)(一)概况 (22)(二)发展背景 (22)(三)城市规划 (23)(四)尔湾吸引了大量的企业和居住人口 (25)(五)有竞争力的工资水平和足够多的就业机会 (32)(六)尔湾成功的要素 (33)(七)筑波和尔湾发展要点对比分析 (37)七、产业新城案例之三:上海浦东新区 (38)(一)发展概况 (38)(二)发展历程 (38)(三)成功经验 (40)八、产业新城案例之四:天津滨海新区 (45)(一)发展概况 (45)(二)成功经验 (46)一、新城开发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方发达国家普遍进入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以伦敦、巴黎为代表的大城市经济和人口急剧增长,市区人口和产业的聚集不断加强,导致市区用地不断向四周蔓延,形成了单中心高度聚集的城市形态,中心城区人口密度很高。

如20世纪50年代巴黎市区平均人口密度为26000人/平方公里。

单中心高度聚集的城市结构给城市生态环境、城市效率以及城市管理等方面带来了诸多城市问题。

如城市环境恶化、城市热岛等生态问题凸显;城市住房短缺,房屋价格飞涨,两极分化矛盾日益突出,交通拥挤、出行不便等。

在空间上,人口大量增加造成城市住宅的严重不足,使得许多设施不完善的住宅开始在郊区蔓延。

城市郊区用地急速向城市建设用地转变,无序开发带来了开发效率偏低等一系列的问题。

为了维持城市经济增长的持续性和社会的稳定性,针对上述问题,各国政府集合大量的专家学者开展了许多研究,并逐步形成了“从城市区域的角度出发,通过开发城市远郊地区的新城分散大城市压力”的城市规划思想。

产业转型的成功案例

产业转型的成功案例

产业转型的成功案例
以下是几个产业转型的成功案例:
1. 广东佛山:从传统陶瓷到智能制造的转型
广东佛山是中国著名的陶瓷之乡,但在全球经济化和新技术革命的冲击下,传统陶瓷产业面临着市场饱和、竞争激烈、环境污染等问题。

为了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佛山开始推进陶瓷产业的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新材料等新兴产业。

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建立研发中心和孵化器,培育新兴产业集群,佛山的产业转型取得了显著成效,成为全国智能制造和创新创业的示范区。

2. 浙江义乌:从传统小商品到跨境电商的转型
浙江义乌是中国的小商品之都,以低价、小批量、快速更新换代的小商品而著称。

但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国际贸易环境的复杂化,传统的小商品出口受到严重挑战。

为了适应市场的变化,义乌开始推进跨境电商的发展,建立了一系列的电商园区和物流中心,吸引了大量电商企业和创业者聚集。

通过跨境电商平台,义乌的小商品得以快速进入全球市场,并实现了品牌化、高端化的发展。

3. 江苏苏州:从传统纺织到生物医药的转型
江苏苏州是中国著名的纺织之乡,但随着国内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和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传统纺织业面临巨大的压力。

为了寻找新的发展动力,苏
州开始将生物医药作为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

通过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生物医药技术和人才,建设生物医药产业园和孵化器,加大对创新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苏州的生物医药产业实现了快速的发展,成为全国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要基地之一。

以上案例仅供参考,每个地区或企业转型的具体做法可能因实际情况而有所不同。

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时,需要深入分析市场需求、技术发展趋势和自身优势,制定科学合理的战略规划,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实施。

中国产业集群经典案例剖析

中国产业集群经典案例剖析

中国产业集群经典案例剖析案例一:产业转移推动下较快发展的中国女鞋之都成都市具有悠久的制鞋传统和历史,经过改革开放以来20多年的发展,成都市制鞋产业得以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在鞋业产业转移的大趋势下,一系列包括鞋材、鞋业设计、鞋革与鞋业生产、鞋业销售等产业链也逐渐迁入中西部省市,促进了成都市鞋业的快速发展,已初步形成以生产女鞋为主的大型鞋业产业集群,2005年12月被中国轻工联合会、中国皮革协会授予“中国女鞋之都”荣誉称号。

一、“中国女鞋之都”-成都市鞋业产业集群概况(一)鞋业产业集群以成都市武侯区为核心聚集了周边市、县的制鞋资源四川省成都鞋业产业集群,是我国重要女鞋生产基地。

目前,成都市鞋业产业集群经过几次产业升级换代,形成了武侯区鞋都工业园区及其周边的温江市、崇州市、金堂县、三江市、新津市、双流市等市县的鞋业产业集群。

武侯区是集群的核心集聚区,其主导产品为女鞋,生产企业达1100余家,占全市制鞋企业总数的80%以上,产量占全市鞋产量的90%以上。

温江市、崇州市、金堂县、三江市、新津市、双流市等县市也初步形成了一定的集聚规模,其中,崇州是四川皮革生产基地,集中了一批鞋革、鞋材生产企业;温江的童鞋、三江的布鞋也在国内市场具有一定的影响;新津、双流也聚集着一些鞋业加工配套企业。

(二)成都市鞋业产业集群已经发展成为具有相当规模的女鞋产业基地2005年,成都市已有制鞋企业1500余家,包括制革、鞋底、鞋楦、鞋材、制鞋机械及零配件等配套企业3000多家,注册商标和品牌300多个,其中20多个获得“中国真皮标志”等称号,从业人员近10万人,形成了配套成龙、产销一体化、年产皮鞋过亿双、年产值过70亿元的规模产业。

作为产业集群的核心,武侯区聚集了成都80%以上的制鞋企业,产品销售全国各地并出口3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6年出口额为7亿多美元,2006年产值超60亿元,占全区GDP的30%以上,鞋业已成为武侯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全国优秀高新区典型案例

全国优秀高新区典型案例

全国优秀高新区典型案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全国优秀高新区典型案例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成为了推动经济增长和创新的重要引擎。

全国各地纷纷设立了高新区,以扶持和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这些高新区不仅为企业提供了优越的创新环境和政策支持,也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下面我们来看看一些全国优秀高新区的典型案例。

1. 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作为中国最早设立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已经成为了中国乃至全球知名的创新中心。

自建立以来,中关村科技园区孕育了众多知名科技企业,如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等,成为了全球领先的科技创新孵化基地。

园区内拥有大量高校和科研机构,为企业提供了充足的技术支持和人才储备。

2. 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张江高科技园区是上海市规模最大的高新技术园区,也是国家高新区示范区。

园区内涵盖了生命科学、信息技术、新材料等多个领域,吸引了众多国内外企业和创新团队入驻。

园区不仅搭建了创新平台,还积极引入科研机构和高校资源,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3. 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是中国首个海关监管区,也是深圳打造的国际合作示范区和新型城市中心核心区。

园区内集聚了金融、科技、文化、商务等多个领域的企业和机构,打造了一个国际化、开放型的商务新中心。

区位优势和政策支持吸引了大量境外投资和人才流入,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4. 成都天府新区作为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科技创新中心,成都天府新区紧邻成都市中心,是以数字经济和创新创业为主导的国家级新区。

新区内有众多高新技术企业和孵化器,涵盖了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等多个领域。

政府大力扶持创新企业,提供优惠政策和优越的创新环境,吸引了国内外各类企业和人才投身创新创业浪潮。

5. 杭州西湖科技创新园杭州西湖科技创新园坐落于美丽的西湖畔,是中国首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园区内有大量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团队,致力于推动科技成果的转移和产业化。

国内外产业新城发展经验及案例

国内外产业新城发展经验及案例

国内外产业新城发展经验及案例二零一一年三月目录一、新城开发背景 (1)二、新城的定义 (5)三、新城的发展阶段 (5)四、新城的分类 (6)五、产业新城典型案例之一:筑波科学城 (8)(一)概况 (8)(二)背景 (9)(三)建设目标 (11)(四)规划 (11)(五)发展阶段及特征 (15)(六)城市发展 (20)(七)筑波科学城成功的要素 (25)(八)筑波科学城存在的问题 (30)六、产业新城案例之二:美国尔湾市 (34)(一)概况 (34)(二)发展背景 (35)(三)城市规划 (36)(四)尔湾吸引了大量的企业和居住人口 (40)(五)有竞争力的工资水平和足够多的就业机会 (50)(六)尔湾成功的要素 (51)(七)筑波和尔湾发展要点对比分析 (56)七、产业新城案例之三:上海浦东新区 (58)(一)发展概况 (58)(二)发展历程 (59)(三)成功经验 (63)八、产业新城案例之四:天津滨海新区 (72)(一)发展概况 (72)(二)成功经验 (73)一、新城开发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方发达国家普遍进入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以伦敦、巴黎为代表的大城市经济和人口急剧增长,市区人口和产业的聚集不断加强,导致市区用地不断向四周蔓延,形成了单中心高度聚集的城市形态,中心城区人口密度很高。

如20世纪50年代巴黎市区平均人口密度为26000人/平方公里。

单中心高度聚集的城市结构给城市生态环境、城市效率以及城市管理等方面带来了诸多城市问题。

如城市环境恶化、城市热岛等生态问题凸显;城市住房短缺,房屋价格飞涨,两极分化矛盾日益突出,交通拥挤、出行不便等。

在空间上,人口大量增加造成城市住宅的严重不足,使得许多设施不完善的住宅开始在郊区蔓延。

城市郊区用地急速向城市建设用地转变,无序开发带来了开发效率偏低等一系列的问题。

为了维持城市经济增长的持续性和社会的稳定性,针对上述问题,各国政府集合大量的专家学者开展了许多研究,并逐步形成了“从城市区域的角度出发,通过开发城市远郊地区的新城分散大城市压力”的城市规划思想。

国内外产业园案例分析

国内外产业园案例分析

商业物业 寄宿物业 高科技物业 教育/研发物业
广播物业
住宅与商业物业
通用物业 文化与活动物业
政府办公物业 宗教用物业 都市工业物业 停车区域 教育/研发/高科技物业
商业/休闲物业
公共服务物业
用地功能规划 共有用地51块,总占地面积569,925平米,采取土地出售和出租两种形式,目前出租的土地有2块,未出售的土 地有7块,其余42块土地全部出售。 整个媒体称共分为8大区,并根据功能将物业细分成15种不同用途。包括: 商业物业、寄宿物业、高科技物业、 教育/研发物业、广播物业、住宅与商业物业、通用物业、文化与活动物业、政府办公物业、宗教用物业、都市 工业物业、停车区域、教育/研发/高科技物业、商业及休闲物业、以及公共服务物业。。
占地面积: 569,925 平米
核心商务: 有关媒体与娱乐的广播电视、电 影、动漫、游戏、音乐、数字化教育、以 及软件开发相关的IT服务。。
01 国外经典产业园案例
1.韩国首尔数字媒体城 “DMC”
金浦国际机场
仁川国际机场
首尔数字媒体城 上岩千禧城
5
园区优势
区位优势 距离金浦国际机场仅10分钟, 仁川机场30分钟 距离首尔市中心商业区7公里路程 距离北京、东京航程在3小时之内 周围有上岩千禧城、世界杯体育场、公共高尔夫球场和 外国人居住村等项目, 区域环境已相对成熟。。
人才优势
首尔是韩国高素质劳动力的聚集区 韩国60%的高中生都希望在首尔上大学产业优势 早在90年代,已有10,000多家小型数字媒体创 新型企业聚集首尔。政府最初开发本项目的目的 正是为了激励这些中校企业。 明确的产业定位: 媒体娱乐广播、电影动画制作 、音乐网络教育
01 国外经典产业园案例 6

产业集聚优秀案例

产业集聚优秀案例

产业集聚优秀案例产业集聚是指在一个特定地区或行业中,多个相关产业企业或机构集中在一起,形成产业链条并相互依赖,通过共享资源和合作创新来提升整个产业的竞争力。

下面列举了十个优秀的产业集聚案例。

一、硅谷(美国加州)硅谷是全球最著名的高科技产业集聚地之一,聚集了众多的科技企业、孵化器、风投机构和创业者。

它以创新、技术和创业精神而闻名,涵盖了计算机科学、电子、生物技术等多个高科技领域。

二、华尔街(美国纽约)华尔街是全球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聚集了众多的银行、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和保险公司。

它以金融服务和投资为核心,成为全球金融业的代名词。

三、丹东临港工业园区(中国辽宁)丹东临港工业园区是中国最大的石化产业集聚区之一,聚集了众多的石化企业和相关供应链企业。

它以石化产业为主导,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提升了中国石化产业的竞争力。

四、深圳华强北电子市场(中国广东)深圳华强北电子市场是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集散地之一,聚集了众多的电子产品制造商、批发商和零售商。

它以电子产品贸易和创新为核心,成为全球电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日本汽车产业集聚地(日本)日本有多个汽车产业集聚地,如东京、名古屋和广岛等地。

这些地区聚集了众多的汽车制造商、零部件供应商和相关服务机构。

它们通过合作创新和资源共享,提升了日本汽车产业的全球竞争力。

六、医药产业园(中国江苏)中国江苏省有多个医药产业园,如南京江宁医药产业园和苏州工业园区等。

这些园区聚集了众多的医药制造商、研发机构和医疗器械企业。

它们通过技术合作和知识共享,推动了中国医药产业的发展。

七、伦敦金融城(英国伦敦)伦敦金融城是欧洲最大的金融中心之一,聚集了众多的银行、保险公司和金融服务机构。

它以金融业务和金融创新为核心,为英国和欧洲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八、西雅图科技园区(美国华盛顿)西雅图科技园区是美国西海岸最重要的科技产业集聚地之一,聚集了众多的科技公司、研究机构和创业者。

它以互联网、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高科技领域为特色,推动了该地区的经济繁荣。

产业集群案例

产业集群案例

产业集群案例1案例1:台州塑料产业集群台州是我国三大塑料制品生产基地之一。

全国塑料制品的产量在2000万吨左右,树脂产量850万吨左右,其中台州塑料制品的产量占全国同行业的七分之一,生产规模继广州、宁波之后,居全国第三。

由10000多个生产企业构成的台州塑料产业集群,其产品分布于日用塑料、工业塑料、特种建筑塑料、医用塑料、农用塑料等五大门类,不仅使台州成为全国重要的塑料制品、精细化工、汽摩配件、制冷、模具等塑料产品生产基地,也是台州各类产业集群中集聚企业数量最多的集群之一。

一、台州塑料产业集群的形成过程台州的塑料产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但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得到快速发展,而作为一种集群的出现则是在90年代以后。

整个发展过程大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59,1970):塑料产业萌芽阶段1959年,原台州地区黄岩县成立了全地区第一家塑料企业——黄岩塑料厂,用手动圆盘压机生产尼龙牙刷、胶木衣扣;1964年起,黄岩塑料厂开始生产塑料水车版、水车骨、农用单丝和塑料凉鞋等产品。

同年,温岭县棉纺厂设立塑料车间,专门生产农用单丝和扁丝。

到1965年,这两家企业的主要产品和生产能力是:牙刷71.31万支,农用单丝、水车版、水车骨23吨,塑料凉鞋11.9万双,胶鞋底4.1万双。

1966年,温岭县成立了温岭渔业塑料化工厂,专业生产渔用绳索和渔具;1969年,玉环县建立玉环县塑料厂,以塑料单丝为原料加工船用绳索。

一直到1970年,全台州的塑料生产企业就是上述4家社队企业,总产值为172万元。

第二阶段(1971,1979):塑料产业初具规模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初期器,台州的临海、温岭、黄岩等地,新建了一批塑料制品生产企业,主要生产农具、渔具、日用塑料制品、文具、包装袋和胶木电器配件等塑料产品其中,1972年成立的临海县塑料厂,主要生产塑料文具、日用品、包装品和工业配件,产品多达150多种。

到1979年,全台州已有塑料制品生产企业22家,职工1153人,塑料制品产量达到1553吨,产值755.34万元,1 本案例根据《“浙江现象”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编写。

上海特色产业园案例

上海特色产业园案例

上海特色产业园案例
上海特色产业园案例有很多,以下是其中几个代表性的案例:
1. 上海张江生物医药产业园:位于上海浦东新区,是中国最早的生物医药产业园之一。

该产业园依托于张江高科技园区,聚集了大量生物医药企业和研发机构。

通过提供高质量的园区环境、政策支持和服务,该产业园促进了生物医药企业的快速发展,成为中国乃至全球生物医药领域的重要创新基地。

2. 上海自贸试验区:作为中国的首个自贸试验区,在上海设立了多个特色产业园区。

在自贸试验区内,设立了自由贸易港区、金融科技园区、人工智能园区等专门的特色产业园,促进了经济创新和国际化发展。

特别是自由贸易港区,实行更加开放的贸易和投资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企业。

3. 上海东方明珠文化创意产业园:位于上海外滩金融中心区,是上海市委市政府打造的首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该产业园以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为核心,结合文创、科技、艺术等要素,打造了一个集创意设计、文化艺术展览、数字媒体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特色产业园。

这个园区吸引了大量的文化创意企业和创意人才,成为上海乃至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中心。

这些特色产业园的成功经验可以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促进中国特色产业的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

【精品】国内外生态产业园区建设典型案例研究(精)

【精品】国内外生态产业园区建设典型案例研究(精)

国内外生态产业园区建设典型案例研究(精)文章编号:1674-9146(201103-0054-05国外生态产业园区建设典型案例生态产业园区是依据循环经济理论和生态原理而设计成的一种新型产业组织形态。

目前,全球已有100多个生态工业园项目在建设之中。

生态产业园区遵从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原则,其目标是尽量减少区域废物,通过废物交换、循环利用、清洁生产等手段,最终实现园区的污染物“零排放”。

丹麦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区。

丹麦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区是目前国际上工业生态系统运行最为典型的代表。

该园区采取面向共生企业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即把不同的工厂连接起来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使得一家工厂的废气、废热、废水、废物成为另一家工厂的原料和能源,从而在更大范围内实现物料循环,减少废弃物排放。

卡伦堡生态工业园以燃煤电厂、炼油厂、制药厂和石膏制板厂4个厂为核心,通过贸易的方式把其他企业的废弃物或副产品作为本企业的生产原料,建立工业横生和代谢生态链关系,最终实现园区的污染“零排放”(见图1。

其中,燃煤电厂位于工业生态系统的核心,对热能进行多级使用,对副产品和废物进行综合利用。

电厂向炼油厂和制药厂供应发电过程中产生的蒸汽,使炼油厂和制药厂分别获得生产所需热能的40%和100%;通过地下管道向卡伦堡全镇居民供热,由此关闭了镇上3500座家庭锅炉,减少了大量的烟尘排放;剩余热量还用于渔业养殖,鱼池淤泥又用来制作有机肥料出售,使电厂的热能效应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电厂还投资115万美元安装除尘脱硫设备,每年产出的8万t硫酸钙全部出售给石膏板厂,使该厂从西班牙进口原料减少50%;将粉煤灰出售,供铺路和生产水泥之用。

炼油厂则将产生的火焰气通过管道供石膏厂用于石膏板生产的干燥,减少火焰气的排空;进行酸气脱硫生产的稀硫酸供给附近的一家硫酸厂,脱硫气供给电厂燃烧;将废水经生物净化处理,通过管道向电厂输送,每年输送电厂70万m3的冷却水,占电厂淡水需求量的25%。

硅谷 产城融合案例

硅谷 产城融合案例

硅谷产城融合案例硅谷的成功和繁荣是源于科技产业中心的聚集,这也造就了其中非常顶尖的人才、企业和机构。

但是硅谷在不断迅速的发展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比如人口密集、交通拥堵、房价高等问题也日益加剧。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将产业、城市和社区更好地融合起来,成为硅谷的重要挑战之一。

在硅谷,许多企业和机构通过深度参与到当地的城市规划和发展中,成为了硅谷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重要力量。

以下是几个硅谷产城融合的案例。

1. 谷歌位于芬尼大街的Campus谷歌在硅谷是一家非常知名和重要的科技公司,它以高质量的设计和经营方式享誉业界。

谷歌位于芬尼大街的Campus是谷歌企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谷歌员工工作和休闲的场所,也是向公众开放的社区公共空间。

Campus的设计理念是创造一个与硅谷社区紧密相连的公共空间,其建筑群采用了多样化的设计风格与技术手段,打造出一个独特的、人性化的社区。

Campus面积设有各种类型的公共空间,包括科技博物馆、健身房、艺术画廊、图书馆、剧院和露天表演场所。

谷歌公司还与附近的社区合作,为当地的居民和学生提供工作培训和教育课程。

这样,Campus 成为了企业员工、周边社区居民和游客共享的优秀产城融合场所。

2. 费拉里角FLAR里的设计德·哈纳·奇接受了大学的邀请,在费拉里角FLAR里设计了一座集居住、娱乐和办公为一体的综合建筑体,满足人们对于愉悦生活的丰富需求。

该建筑采用独特的堆放形式,使内部空间的各个区域不断折叠、推移和交叉,实现不同功能空间的随意组合。

此外,建筑还采用了高效的节能系统和环保设计,最大程度地降低能耗。

她所设计的建筑大楼后面是一个公共开放空间,这个空间为邻近的小村庄的经济崛起创造了条件,人们可以来到这里举行各种活动,大楼上方的屋顶被设计为人们可以休息、娱乐的公共露台。

城市规划的设计,让这里成为了一个独特而充满生机的社区中心。

3. LinkedIn CampusLinkedIn是一个非常知名和重要的社交网络公司,为职业人士提供了相当有效的工具。

国内外产城融合案例分析,探析其在中国发展中的应用前景

国内外产城融合案例分析,探析其在中国发展中的应用前景

国内外产城融合案例分析,探析其在中国发展中的应用前景产城融合是指将不同类型的城市开发与产业建设相结合的过程,目的是更好地实现城市经济的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产城融合已经成为了全球城市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在中国,产城融合也逐渐成为了城市规划和建设的主要方向之一。

本文将选择国内外的产城融合案例进行分析,以便更好的探索其在中国发展中的应用前景。

一、国外产城融合案例分析1. 曼彻斯特市中心产城融合发展项目曼彻斯特市中心的产城融合发展项目是英国的一个典型案例。

该项目基于曼彻斯特的城市发展战略,将城市和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建立新的商业、住宅、文化和娱乐场所来进一步提高城市的经济效益和商业吸引力。

项目的核心区域是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CBD),该区域由一系列高层商业大楼、酒店和购物中心组成。

这些建筑与曼彻斯特旧城区的历史建筑相结合,为城市带来了新的活力和魅力。

2. 纽约切尔西市场产城融合发展项目切尔西市场是纽约的一个历史悠久的市场,曾经是食品批发市场和制造业中心。

然而,随着城市发展,市场衰落了。

2005年,纽约市政府决定对该区域进行产城融合开发,重建切尔西市场。

该项目将纽约市的娱乐、文化和制造业相结合,建造了一系列新的公共广场、高层住宅、办公楼和商业区。

其中,The High Line是该项目最著名的部分之一,该公共空间和步行走廊建造在一条废弃铁路上,为居民提供了休闲和娱乐场所。

二、国内产城融合案例分析1. 浙江杭州CBD产城融合发展项目杭州是中国著名的旅游城市和科技创新中心,该城市近年来开始注重产城融合发展。

浙江杭州CBD是杭州市的商业中心,其产城融合发展项目将商业、文化和娱乐活动相结合,形成了一个繁华的城市中心。

在该项目中,杭州市政府引入了一些知名企业,如华为、中兴、阿里巴巴等,以加速产业发展和人才引进。

与此同时,还建造了大量商业中心、办公楼和高端住宅,吸引了众多商业和文化活动。

国内外产业集聚案例部分典型代表

国内外产业集聚案例部分典型代表
1.新加坡的金融聚集分析 2.中关村科技园区的产业集聚分析

新加坡东南亚的岛国, 714.3平方公里国土,人口 518万。新加坡是全球最为富裕的国家之一,属于 新兴的发达国家,其经济模式被称作为“国家资本 主义”,并以以稳定的政局、廉洁高效的政府而著 称。新加坡是亚洲最重要的金融、服务和航运中心 之一。根据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名,新加坡是继纽 约、伦敦和香港之后的世界第四大金融中心。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中国高科技产业中心, 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一个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第一个“国家级”人才特区, 是我国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田,它也被誉为“中国 的硅谷”。 2011年,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把北京中 关村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3.机构设置
新加坡的银行分为两类:商业银行和商人银行。 商业银行又可划分为:全面银行、批发银行和离岸银行 除全面银行可向公众提供全方面业务服务外,其余三类 都有各自的限制条件。 (1)批发银行:面向的是实力强的大企业,新加坡当局 规定其不可接受储蓄和非银行客户25万元以下的计息存款, 只可在一处设点; (2)离岸银行:只能参与离岸金融业务活动,不可涉及 新加坡国内市场; (3)商人银行:只能接受金融机构、本身股东的投资筹 资,不可向公众集资。严格的银行格局既吸引了外资进入, 也避免了新加坡国内市场的拥挤与无效率化。

新加坡国土面积仅为714.3平方公里,但已经是名 副其实的国际金融中心。金融呈集聚化,且国际化 程度高,截止2010年,聚集的117家商业银行机 构中有112家属于外资银行;保险公司153家;各类 金融机构齐全。2008年,新加坡仅保险总资产达 1150亿美元。

产业集群案例

产业集群案例

产业集群案例1. 江苏扬州杭集镇牙刷产业集群杭集镇生产牙刷已有170多年的历史,目前,全镇拥有牙刷生产及相关配套企业近千家,其中规模生产企业8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高露洁公司也落户杭集。

全镇牙刷从业人员万多人,生产的牙刷有1100多个品种,年产牙刷32亿支,年销售20多亿元,杭集牙刷已占据了国内80%的市场份额,还出口到50多个国家和地区。

牙刷又带动了旅游用品、塑料包装材料等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杭集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牙刷生产基地。

在江苏扬州杭集镇36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有80多家牙刷生产企业和1600多家牙刷相关企业,2万多人从事与牙刷生产相关的工作,一些企业除打造自己的品牌外,也承接了国外企业的订单。

国外的大型零售商和采购商将大量的订单下在了中国的产业集群中。

杭集牙刷国内市场占有率达90%,占全国同类产品出口的94%,全球市场占有率达35%。

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中,杭集稳居牙刷制造“世界第一”的宝座。

去年,杭集旅游日化产业集群被列入全省重点扶持的“产业集群百强”。

杭集镇拥有35平方公里土地、480家左右列统企业、3000多家个体工商户、2万名外地打工创业者,每3户家庭就有一个老板。

去年,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102亿元,人均GDP达9800多美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0元。

产业集群化发展,带动了地区经济繁荣和农民增收。

杭集镇依托当地历史悠久的牙刷产业,逐步演进为具有综合优势的牙刷产业集群。

这是一种自发成长型产业集群,是江苏众多产业集群中的一例,我们称之为“杭集现象”。

从产业集聚看,杭集镇的产业集群是受改革开放推动的。

上世纪90年代,杭集牙刷由三笑集团领跑,1999年最高峰时,三笑集团的年销售额超过14亿元人民币,年产牙刷30亿支,占全球市场1/3的份额。

2000年,三笑集团与世界500强企业高露洁合资成立高露洁三笑公司,在杭集镇建成了亚太地区最大的牙刷生产基地。

之后,安泰士、两面针等国际知名企业也相继入驻;加之近年来培育的中国名牌“五爱”以及省、市名牌等一批本土企业,使杭集镇的产业集聚能力大大增强。

国内外成功企业合作聚集区经验借鉴2

国内外成功企业合作聚集区经验借鉴2

国内外成功企业合作聚集区经验借鉴中小企业在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中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把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作为一项重要的经济政策。

(一)国外经验借鉴1、“最完美的范例”---美国硅谷工业硅谷作为美国信息社会“最完美的范例”,“世界微电子之乡”,是美国最为成功的高技术开发区之一。

硅谷不但开拓了新的产业,更重要的是开拓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模式:风险投资、孵化器、股份期权、科技园等。

硅谷不仅是美国西部经济第二次开发的典型代表、人类最新的技术发展和投资方向的代表,还是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高技术开发所效仿的对象。

硅谷的崛起使美国社会从工业时代过渡到信息时代,开创了人类社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先河。

总结美国硅谷成功的运作经验,有许多独特之处,但是,对于可资推动我市中德中小企业合作提供有益的借鉴有:(1)失败机制。

硅谷的发展,允许失败,接受失败,将少数成功建立在众多失败的基础之上,而其投资收益预期必须是在补偿损失以后能带来巨额利润回报。

创业投资具有很高的风险性,据资料显示,所有投资中只有10%左右的项目盈利,40%左右的是不盈也不亏,其余的则是部分损失甚至血本无归。

“硅谷”文化广泛的包容性及其推崇创业、宽容失败、鼓励冒险的社会文化观念,也极大地激发人们的创新和奋斗精神,为“硅谷”企业注入了强大的活力。

无论国籍、肤色和性别,只要有创新精神和创造才能,都可以进入“硅谷”创业。

(2)小企业署的设立。

美国小企业署是美国联邦政府为了扶持国内的中小企业而专门设立的机构。

政府充当小企业的喉舌,帮助小企业参与政府采购,提供法律和政策支持、提供资金和金融协助,为小企业提供技术、管理和信息援助,对遭受特殊困难的小企业给予特殊的支持,对小企业实施全方位服务。

通过“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法案”,实施研发抵税政策。

(3)振奋企业家精神美国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具有让人升入较高社会阶层的流动性,这就是可以使每个人的创新精神和创业精神都得到自由发挥。

总部经济集聚区案例

总部经济集聚区案例
▪ 政府的规划引导对推进总部经济聚集区建设具有重大作用 纽约曼哈顿在20世纪70年代末,以华尔街为代表的老城容量逐渐饱 和,造成了老城的“空洞化”。直至纽约市政府对全城交通的重新规 划,对老城加以改造并实施CBD扩展计划,才使曼哈顿CBD重新焕 发了生机和活力
▪ 总部经济聚集区的建设要注重特色和定位 国外知名的总部经济聚集区一般都拥有自己的特色产业和独特的区域 定位,例如曼哈顿以商务和金融著称,伦敦金融城更是以其发达的金 融网络著称,德国的法兰克福则以其会展业享誉全球
CBD实现的产值占纽约全市的65%以上 ▪ 曼哈顿CBD成为全球企业总部的重要聚集地 ▪ 2007年世界500强跨国公司中就有22家总部设
在纽约 ▪ 曼哈顿形成了以金融业为主导的生产性服务业
集群。 ▪ 政府适当的规划引导,不断提升曼哈顿的配套
服务功能。在曼哈顿中城CBD区域内,集中了 纽约都市区50%以上的戏院及公共娱乐中心
师事务所
总部经济聚集区案例
国际案例3:东京新宿
项目简介: 新宿位于东京都中心区以西,是东京副都心 目前,新宿商务区面积达16.4公顷 商业、办公及写字楼建筑面积为200多万平
方米,并以40多栋超高层建筑形成了东京的 一大景观 新宿副都心的经济、商业、文化、信息等部 门众多,金融保险、不动产、批发零售等服 务业成为新宿的主要行业,仅以新宿车站为 中心、半径7,000米的范围内,就聚集了160 多家银行 据统计,新宿就业人口已超过了30多万人, 且为通勤人口,约为东京都心区的30% ~ 50 %,很好地实现了分担东京都心区压力的目 的,并形成了以交通枢纽的立体利用和辐射 为特色的总部经济聚集区
▪ 世界上最大的国际银行贷款来源之一,跨国贷款占全球 总额的19%,居世界之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加坡东南亚的岛国, 714.3平方公里国土,人口 518万。新加坡是全球最为富裕的国家之一,属于
新兴的发达国家,其经济模式被称作为“国家资本 主义”,并以以稳定的政局、廉洁高效的政府而著 称。新加坡是亚洲最重要的金融、服务和航运中心 之一。根据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名,新加坡是继纽 约、伦敦和香港之后的世界第四大金融中心。
从十二五规划中,也可以看出,政府想把中关村规划为类 似硅谷的高新技术产业带发展模式,因而中关村的发展得 到政府的大力支持。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1)智力资源单一。中关村科技园属于我国高新技术科技园区智力 资源比较密集的地区,但高端技术人员比较缺少,科技人高等教育基地和最大 的科技人才集聚地。中关村科技园区聚集了众多大 专院校、科研机构以及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荟萃 了一大批勇于创新的企业家和教育家;例如北大、清 华等著名高校和中科院的很多研究所都位于中关村 科技园区,它们为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话动的开展 创造了非常便利的技术平台。因此,中关村科技园 区吸引了大量的高新技术企业的集聚于此,并在政府 的答理下,集聚规模逐渐变大。所以从产业集聚的 主体来看,企业、大学、科研院所和政府都是中关 村科技园区的主体。
从产业集聚的职能来看,科技园本身就是高等学校、 科研院所和企业相结合的产物,是科 、工 、贸为 一体 、产学研结合的一种模式。
目前,中关村科技园区企业与大学、科研院所的合作关系 也逐渐密切,诞生了联想、四通和北大方正等高新技术产 业,形成了教学、科研、生产一条龙的产学研结合体系。
从产业集聚的物理形态来看,中关村科技园区在集聚的初 级阶段是具有明显的区域边界的,位于海淀区。但在中关 村科技园区在发展的新阶段,从海淀区的“电子一条街” 逐渐发展成包括丰台园、昌平园等多产业园的国家级高新 技术产业开发区。海淀园是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成果孵 化和高科技商务商贸中心,注重发挥高技术的辐射功能, 其他六个园主要功能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基地。
新加坡国土面积仅为714.3平方公里,但已经是名
副其实的国际金融中心。金融呈集聚化,且国际化 程度高,截止2010年,聚集的117家商业银行机 构中有112家属于外资银行;保险公司153家;各类 金融机构齐全。2008年,新加坡仅保险总资产达 1150亿美元。
政策:“金融立国” 1968年新加坡独立后,政府就提出了金融立国的政策。 地理:“区位优势”
从1988年成立至今,历经24年的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能源环保、
新材料、先进制造、航空航天为代表,以研发和服 务为主要形态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形成了“一区 多园”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成为首都跨行政区的 高端产业功能区。
除全面银行可向公众提供全方面业务服务外,其余三类 都有各自的限制条件。
(1)批发银行:面向的是实力强的大企业,新加坡当局 规定其不可接受储蓄和非银行客户25万元以下的计息存款, 只可在一处设点;
(2)离岸银行:只能参与离岸金融业务活动,不可涉及 新加坡国内市场;
(3)商人银行:只能接受金融机构、本身股东的投资筹 资,不可向公众集资。严格的银行格局既吸引了外资进入, 也避免了新加坡国内市场的拥挤与无效率化。
优良的地理位置,是欧洲、南亚、西亚、地中海、到远东 航船的必经之地,属世界海运交通中心之一,也是亚洲、 欧洲和大洋洲之间的重要国际航空中心,地理位置十分重 要。
定位:“金融国际化”
建国之初,新加坡当局就以“亚洲苏黎世”为目标,利用 其国际贸易港的优势加速完善金融市场。
1.政府支持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了提高新加坡的金融集聚
(2)研发经费投入不足。 中关村科技园区在研发经费投入不足,特 别是中小型企业在资金支持上不够有力,造成研发过程中高科技成果 的转化率低。
(3)投融资环境不完善。中关村科技园区缺乏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 的区域金融配套体系。中关村科技园区内中小型科技企业融资难,银 行信贷不足已成为普遍现象。
(4)专业化分工与服务体系不发达。中关村科技园区由于信息透明 度不高,商业信息不充分、信息传递时间长,造成企业难以准确、及 时地寻找到供应商、制造商、各户上或服务商。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中国高科技产业中心, 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一个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第一个“国家级”人才特区, 是我国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田,它也被誉为“中国 的硅谷”。
2011年,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把北京中 关村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度,新加坡政府加大了在政策方面的支持。
(1)广发“许可证”并制定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
大力鼓励外资银行进驻,提高新加坡金融集聚的国 际化程度;
(2)提高金融市场创新和深化,完善金融体系,
促进货币市场、证券市场、外汇市场、金融衍生品 交易市场和离岸金融市场的迅速发展。
2.金融监管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新加坡中央银行,成立于1971年,纵 观其职能组合了银行至财金等诸多金融机能。自其成立之后,金融业 务由政府部门执行并专业管理。1997年一1998年东南亚危机中,新 加坡能全身而退的MAS功不可没。
(1)监管当局对离岸金融市场开放,大力举措吸引外资 进入;
(2) 对国内金融市场采取审慎态度,对外资金融机构开 展新元业务采取限制的举措,以避免过多的资金造成新加 坡国内市场的失衡。
3.机构设置
新加坡的银行分为两类:商业银行和商人银行。 商业银行又可划分为:全面银行、批发银行和离岸银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