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储蓄率部门特征_成因及对策
我国高储蓄率现象的原因及其实证
方 向 , 采 取 适 当措 施 充 分 有 效 利 用 当前 的 高储 蓄 资源 优 势 , 过 改 革 为 未 来 经 济 发展 奠定 良好 基 础 。 应 通
【 关键词】高储 蓄率; 特征; 因; 原 实证分析
[ 中图分类号】82 F3. 1
【 标识码] 文献 A
【 文章编 号]06 19 2 1)204 —6 10— 6X(011—090
平均储蓄率仅为 2 %。 dga i n a(04用个 l Moi i dC o 0 ) ln a 2
人 拥 有 财 富 改 变 量 作 为 居 民 储 蓄 的 度 量 ,测 算 了
1 5 ~ 0 0年 中 国 的 居 民储 蓄 率 , 究 发 现 : 2 9 3 20 研 从 0
储蓄资源 , 于我 国经济 长期 可持续 发展具有重大 对
理论 与 实 证分 析 。分 析 结 果 表 明 : 国高 储 蓄 率 的 形 成 , 有 与 其 他 高 储 蓄 国家 相 同 的原 因, 有 我 国特 殊 国 我 既 也 情形 成 的特 殊 因 素 。特 别 是 改革 开 放 以来 经 济 的持 续 成 长 和 人 I负 担 的下 降作 为 高 储 蓄 率形 成 的 显 著 因素 , = / 得 到 了实证 模 型 的验 证 。在政 策 方 面 , 储 蓄 率 特 征 既 反 映 了 当前 我 国 经 济 的 失 衡状 况 , 为 未 来 改 革 指 明 了 高 也
贾健 , 级 经 济 师 , 国人 民银 行 南 昌 中心 支 行 ; 展 峰 , 理 研 究 员 , 高 中 徐 助 中国人 民银 行 南 昌 中心 支 行 ;
葛 正 灿 , 济 师 , 国人 民银 行 南 昌 中心 支 行 ; 经 中 陈森 , 中南 大 学 博 士 研 究 生 , 国人 民银 行 南 昌 中心 支 行 。 中
中国城市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城市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分析近年来,中国城市居民的储蓄率仍然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根据最近发布的数据,2019年全国城镇居民储蓄率为38.6%,比上年提高了0.9个百分点。
然而,这个高储蓄率背后又隐藏着哪些影响因素呢?本文将会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收入水平影响着储蓄率首先,人们的储蓄率很大程度上受到收入水平的影响。
收入水平越高,居民在储蓄上的余地就越大。
因为收入有保障才会有更大的机会去进行储蓄,而不会被其他紧急的事情所影响,例如生病、事故等等。
此外,有更多的收入也可以带来更多的理财机遇,使人们更愿意去储蓄和投资。
同时,收入水平也与社会阶层紧密相关,属于高社会阶层的人们有更多信仰的投资机会、更加了解风险等等,因此储蓄率也会随之而上升。
二、房贷支出影响下的储蓄率其次,房贷支出也是影响储蓄率的重要因素。
现在不少城市的房价已经十分昂贵,不少拥有一套房子的人们都需要还房贷。
这种支出对于许多人来说是非常庞大的,因此他们的储蓄率自然就会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
此外,在购房之后,有不少人选择了把存款投入到房屋的装修等方面,也会带来大量的支出,增加了人们的经济负担,影响着他们的储蓄行为。
三、教育支出也会影响储蓄率教育支出对于每个家庭来说都是必然的消费,这不仅是一项巨大的支出,而且是一项长周期的支出。
在城市中,由于竞争的激烈,很多父母会将自己的孩子送到从小开始学习各种课程的机构,弥补公立学校的不足。
这种教育支出也会对家庭预算产生很大的消费压力,影响金融储蓄的大小。
四、人们的支出习惯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在储蓄行为中,每个人的消费支出习惯占有很大的比重。
这些支出是影响储蓄率的一大因素。
过多的购物和撞衫,不惜花大量的钱去维护生活质量,也让许多人在储蓄上面的余地变得极小。
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和消费习惯,这也是造成储蓄率差异的重要原因。
例如在一些特定社会群体中,比如内向群体和一些爱好文化娱乐等消费群体,他们的收入虽然较少,但是储蓄能力也非常强,他们的储蓄率也普遍较高。
中国居民储蓄率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居民储蓄率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居民储蓄率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一个体现民生水平的重要数据。
储蓄率越高,家庭经济越健康,也意味着国家经济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得到了保障。
那么,中国居民储蓄率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是什么呢?一、中国居民储蓄率的现状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居民人均储蓄率为33.9%,较2018年下降了0.7个百分点。
虽然储蓄率有所下降,但相比其他国家的储蓄率,中国仍然是一个高储蓄率的国家。
二、中国居民储蓄率形成的影响因素(一)文化因素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俭朴持家,勤俭节约”的传统,这种理念贯穿在很多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中国居民通过过度的储蓄,来保证自己和家庭的生活质量,同时也是一种财富传承和保值的习惯。
(二)政策因素中国的国家政策对居民储蓄率形成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储蓄存款利率高于消费信贷利率,这就促使了居民更多地选择储蓄而不是消费。
而近年来政府出台的税收减免等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到居民储蓄率的形成。
(三)收入水平收入是影响居民储蓄的一个重要因素。
当收入增加,家庭储蓄率也有可能随之降低。
同时,收入的分配不平等也会直接影响到居民的储蓄率,高收入人群的储蓄率相对较低,而低收入人群则倾向于享受财富保值,将更多的收入放在储蓄中。
(四)消费观念消费观念是影响居民储蓄的另外一个因素。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消费观念的转变,人们越来越倾向于追求高品质的生活,这就促进了消费升级,提高了消费水平,同时也会导致储蓄率的下降。
三、中国居民储蓄率影响的负面因素(一)影响消费水平高储蓄率可能会导致消费水平的下降,进而影响到国内经济的发展。
如果居民长期过度储蓄,那么就会形成消费不足的局面,也就是说,居民不愿意进行消费,进而使得经济的发展受到影响。
(二)制约投资过高的储蓄率也会制约投资,这是因为储蓄资金可以用于生产,但有一部分储蓄资金只是闲置,使得需要资金支持的实体经济面临着投融资难的影响。
浅析我国高储蓄率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浅析我国高储蓄率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总储蓄率一直居高不下,而且还在持续上升。
在国际金融危机尚未完全化解的背景下,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为了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政府和社会必须高度重视我国高储蓄率问题,有必要深入分析其形成的背景和原因,以及高储蓄率对宏观和微观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提早化解高储蓄率可能带来的风险。
标签:高储蓄率经济发展金融危机自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在社会、经济和政治等各个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全国经济始终保持着高速增长。
由于大规模的投资是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依靠,而国内的储蓄又是支撑高投资的重要基础;因此,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总储蓄率一直居高不下,而且还在持续上升。
随着经济的增长,我国总储蓄率也一直在攀升。
上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的储蓄率基本上维持在35%左右;90年代末上升到40%以上;2006年开始,我国国民总储蓄率超过50%,而且之后还在持续上升;到2008年年底,我国国民总储蓄率已达到51.4%。
在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尚未完全化解的情形下,我国居高不下的储蓄率问题也再次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
2009年,美国财长保尔森甚至放出惊人之语,说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的高储蓄率造成全球经济失衡,是导致金融危机的原因。
为了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必须重视高储蓄率问题,分析其形成原因及对宏观和微观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我国高储蓄率形成的主要原因我国自1992年开始编制资金流量表以来,中国国民储蓄率持续上升,到2008年升至51.3%,17年上升了14.6个百分点。
从1992年至2008年,中国国民储蓄率平均为41.7%,比美国同期的平均国民储蓄率高出26.1个百分点。
此外,自1992年以来,中国的国民总储蓄率在不断上升,美国的国民总储蓄率在缓慢下降。
中美储蓄率差距在2001年以后急剧扩大,平均每年提高了2.1个百分点,到2008年差距扩大到39.3个百分点,中国的国民总储蓄率远高于美国的国民总储蓄率。
我国储蓄的发展趋势
我国储蓄的发展趋势
中国的储蓄水平一直较高,并且持续呈现增长趋势。
以下是我国储蓄的发展趋势:
1. 人均储蓄率持续上升:我国人均储蓄率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呈现上升趋势,过去10年更是保持在40%以上。
2. 银行储蓄仍然是主流:虽然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投资理财、股票等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银行储蓄始终是中国大众保存财富、稳定收益的主要方式。
3. 储蓄利率走低:由于货币政策调控和利率市场化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储蓄利率已经连续多年走低,更多人开始关注理财投资等替代方式。
4. 金融知识的普及:随着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不断创新,普及金融知识已经成为提高人们储蓄和投资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
总的来说,我国储蓄持续保持着稳定增长,同时也在适应金融市场变化的发展趋势。
未来,除了传统的银行储蓄外,更多的理财、投资产品将会涌现,同时也需要更多人掌握金融知识,有机会创造更多的财富。
我国居民储蓄情况分析
东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本科毕业论文我国居民储蓄问题研究作者黄礼康学籍批次1003学习中心奥鹏远程教育深圳学习中心层次专升本专业金融学指导教师李雪内容摘要近几年来,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高速增长,放款数量却没有明显增加,由此产生的存贷倒挂形成了严重影响我国宏观经济健康发展的银行体系“黑洞”。
我国居民的储蓄虽经过7次降惠,仍持续较快增长。
以我国现实情况为基础,运用统计数据通过实证分析,找出影响储蓄的相关因素,最后为抑制储蓄过快增长找到对策:净化股市环境,加快储蓄分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扩大养老、失业、医保等复盖面;放宽企业集资和民间借贷的审批制度等。
因此,如何合理、有效地进行居民储蓄分流成为我们面临的紧迫任务。
本文对我国居民储蓄分流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剖析,并且从推动我国储蓄替代型证券的发展的崭新视角,提出了解决我国居民储蓄分流问题的对策性建议。
本文对我国储蓄问题进行研究。
关键词:居民储蓄;储蓄问题;经济政策目录一、储蓄和居民储蓄的概念 (1)(一)储蓄率的决定因素 (1)(二)储蓄率的成因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有关居民储蓄的影响因素. (1)二、我国居民现阶段储蓄状况 (2)(一)分析我国现阶段居民的储蓄情况 (4)(二)我国居民储蓄的强烈愿望 (4)三、降低储蓄率的对策 (4)(一)继续扩大内需、刺激消费 (4)(二)缩小城乡差距、降低不确定性 (4)(三)改革二元社会经济体制 (5)(四)运用法律手段规范分配行为和秩序 (5)(五)积极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和优化完善市场 (5)(六)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投资走出去 (5)四、居民储蓄结构的国际比较对我国的启示 (6)(一)注重对实物资产累积的研究 (6)(二)推进股票市场的规范建设,大力发展国债流通市场 (6)(三)坚持对外开放政策 (6)(四)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消费转型,突破资源环境约束 (6)(五)全方位大力刺激消费潜力,避免“高收入停滞” (7)五、结论与对策 (7)(一)根据全文得出的分析结论 (7)(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7)参考文献 (9)我国居民储蓄问题研究一、储蓄和居民储蓄的概念广义的讲,储蓄是收入中未被消费的部分,而且储蓄随收入增加而增加的比率递增。
我国巨额外汇储备成因及对策
3 、人 民币升值预期下的 国际游资流 的管 理 制 度加 以改 革 。
1调 整外汇储备投 资策略 . 是增加 的情形而言, 、 一 风险则更加突 出。 因此, 要保
和 宏 观 经济 发 展 的 良好 态势 , 得 我 国 的 战 略 资 源 储备 。 国是 一 个 依 赖 能源 与 大 证国家外汇储备管理的安全性, 使 我 需要加快
金 融 j投 资 /
我 国 巨额9 5 储 备成 因及对策 1E '
口文 /金泰 延
( 北京林 业大学经济管 理学院 北京 )
就在 5年后 , 2 0 即 0 1年, 又实现 (T ) 短 期 资 本 流 入 (T ) 成 , 常 LC 和 SC 构 经 [ 提要] 21 年 , 国作 为世 界最 亿美元, 01 我
0 7年与 20 0 8年我国的 融 项 目持 续 的“ 顺 差 ” 我 国外 汇 储 备 双 是 大的经济实力 , 是政府干预经济的有 力保 大外汇储备 国。2 0
,0 同 快速增加的直接 原因。 障, 同样也会对 一 国经济 的健康 、 定 外 汇储 备年 增 加 额超 过 4 0 0亿 美 元 , 但 稳
发展形成阻碍 。 为了保证我国经济的平稳 比增长率均超过 2 %。 0 虽然 因近年来 国际
合理 的应对 策略十分必要 。 关键词: b1 9  ̄ 储备; 2 成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8 文献标识码 : F3 A
收录 日期 :0 2年 2月 2 5 21 11 t
基 于 我 国出 口导 向型 的发 展 战 略 , 廉
这些投机资本 原先 由货 币当局持有的单一管理格局 , 采 理 局 批 准 头 寸 额 度 以外 的 外 汇 在 银 行 间 的投 资回报率 带来 的利益。 使得 取商业化 、 专业化 的运作 方式 , 这样有利 市场上卖出。可 以说, 强制性结售汇制度 主要投放在房 地产市场和资本市场, 资本市 场出现虚假 繁 于 分 散外 汇 风 险 , 改善 储 备 管 理 的绩 效 ; 的确 适 应 了 当 时我 国外 汇 管 理 的 需 要 , 解 资产价格大幅升高 , 进 在当前人 决 了当时我国外汇储备不足的问题, 在较 荣, 而吸引更多投机性资本流 入。由此 二是增加人 民币汇率 的灵活性。 应该缓慢放 长 时期 内保证了人 民币汇率的基本稳 定。 形成 了资产价格上涨 与 国际资本流动 的 民币升值压力较大的情况下 , 适度减少央行干预外汇市场的频 然 而,随着我 国经济形势 的 巨大转 相互作用 , 在二者的恶性循环中将加大外 开汇价, 变 ,强制性 结售 汇制度 已面 临改革 的压 汇储 备增长的压力。 力。受外汇管理体制 的限制 , 国内个人和 企业 的外汇需求无法得到充分满足 , 货 策 而 币当局 为保持汇 率稳定必须投 放基础 货 率 , 当扩大人 民 币汇率波动 区间, 适 实现 着汇率弹性 的逐渐释放 , 民币汇率的形 人 这对于我 高额的外汇储 备将会 增加其持 有 的 成机制的市场化将进一 步加 强,
中国储蓄率高的原因
关于中国储蓄率高的原因分析、背景:2005年,中国目前的储蓄率高达46%,居民储蓄存款14万亿元,企业存款10万亿元。
这些数字引起了金融界的普遍关注。
目前的居民高储蓄率与中国传统文化、社会结构、家庭观念等诸多因素有关,但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健全使老百姓不敢花钱是重要原因。
中国储蓄率高的原因:一、文化背景所致(一)居民收入增加,为储蓄猛增奠定基础;(二)城乡居民个人特别是农村居民个人的投资渠道狭窄;(三)消费制度改革迫使居民将储蓄作为最钟情的投资方式;(四)消费领域信用水平低下,使居民即期消费下降;(五)价格心理预期走低,延迟了居民即期消费行为;(六)高收入阶层消费饱和,投资渠道不畅,货币沉淀于长期储蓄;(七)非居民性资金的流入,构成的"假性"存款占相当比重;(八)股市"行情"不尽如人意,投资者从股市撤资,部分资金流向储蓄;(九)信贷消费没有得到全面普及,居民消费水平处于升级储备期。
二、社保体制不健全,资本市场效率低这两个问题的解决,在任何国家都需要几十年时间,不可能在近期内通过解决这些问题来提高消费。
第一,中国工业占GDP的份额比其他大多数国家要高,与其他部门相比,工业是资本密集型的,这意味着相当大份额的国民收入归给资本,进而转为投资。
第二,占资本密集型企业(如重工业)很大份额的国有企业,对最大股东--政府--传统上很少分红。
第三,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工业的快速增长和国有企业的重组,企业盈利增加。
企业留存收益在投资资金来源中的重要作用,加剧了投资的周期性--利润高企时投资会进一步增强,低利润则抑制投资。
(一)传统文化:现在国际、国内有个流行说法,中国人消费品买得太少,不像美国人消费得那么多,仿佛只要中国人多消费一点,就可解决世界经济不平衡的问题了。
可是中国的人均GDP只有1000多美元,美国人均GDP接近4万美元,消费水平怎么可以相比?中国人消费水平低是因为可支配收入低。
现阶段我国居民储蓄高增长分析与对策措施
现阶段我国居民储蓄高增长分析与对策措施一、我国居民储蓄的意义及现状发展储蓄事业,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客观经济规律所决定的,也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经济政策。
在积累资金、支持生产、回笼货币、平衡信贷收支、调节货币流通、缓和市场供求矛盾、帮助人民群众有计划地安排生产和生活、引导消费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居民储蓄作为国家储蓄的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也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发展储蓄业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国民经济比例和结构的调整,可以聚集经济建设资金,稳定市场物价,引导消费,帮助群众安排生活。
发展经济学认为,资本的形成和积累是经济增长的源泉。
资本最终来源于储蓄,只有储蓄有效转化为投资时,它才能为经济增长提供资本支出。
现阶段,我国的储蓄增长率远远高于经济增长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储蓄额一直保持了较高的增速。
表1可看出,从1978年的210.6亿到1992年的11759.40亿到2006年的161587亿再到2009年的22万亿元,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增长了几百倍,即使不考虑通货膨胀的因素,这种增长速度也是很令人震惊的。
与之相对应的居民储蓄率也一直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基本维持在30%~40%左右,有时甚至突破了50%。
目前,我国的储蓄率在世界上都名列前茅。
有资料显示,1995年、1997年、2005年中国的国内储蓄率分别为42%、45%、51%,呈增长势头。
而在2003年,全球平均储蓄率仅为19.7%。
到了2009年,我国储蓄占全球储蓄率的28%,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储蓄率明显过高。
虽然我国居民储蓄明显过高,但是我国居民的人均储蓄并不算高。
首先,居民储蓄虽然总体规模很大,增长势头也相当迅猛,但由于人口基数也非常大,我国的人均储蓄水平还是比较低的。
以2002年为例,截至到2009年底,我国居民人均储蓄6766元,与1978 年的人均21.9 元相比,增长了309倍,年均增长27%。
这一数字远远高于2002 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2476元,但是低于当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7703 元。
中国居民高储蓄率的原因
男女比例失衡
美国媒体日前发表一份报告称,性别比例失衡 是中国高储蓄率的主要原因。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工商研究院主任魏尚进 和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资深研究员张晓波一同 进行的最新研究显示,造成中国高储蓄率的最 主要原因,竟然是中国性别比例的严重失衡。 男女比例失衡的结果是,婚姻市场的竞争压力 升高,迫使男方增加储蓄,提高竞争地位。
• 1.首先是要完善产权制度,这是金融机构共 同基金发展的基础条件
• 2.是必须完善和进一步健全相关的法律制度, 使居民有信心投资。
• 3.进一步优化机制,减少腐败,减少金融的 门槛,使政府不可能在这方面进行设租。
• 4.金融业的全面发展,包括金融业的治理结 构和政府的监管等,最终是政府进一步减少 对经济的直接干预,市场回归市场,政府回 归财政金融政策调控经济
中国高储蓄率的原因 分析及对策
经济104班
1.中国受儒家思想影响,有崇尚节俭、反对 奢华的传统 2.“货币幻觉”的存在 3.近几年来,中国整体的收入水平升高了 4.金融市场的不完善,人们缺乏投资渠道 5.社会保障机制极不完善,存钱养老\用于教 育的占多,使消费信心缺乏 6.中国消费信贷发展也不够积极 7.企业的净收入增加 8.男女比例失衡
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决定消费最重要的变量是收入。在居 民消费倾向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居民个人收 入越高,消费支出也就越多。因此,实现消 费水平提高、消费结构升级的基础是提高个 人收入水平。在居民消费倾向变动的情况下, 依据消费倾向的变动规律,居民的消费倾向 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趋向下降。这就意味着 增加低收入家庭的收入比增加高收入家庭的 收入,更有利于刺激消费
社会保障机制极不完善
子女教育、医疗保障等方面,从过去的政府大包大 揽,到现在的自掏腰包,在居民收入未能大幅度提 高的前提下,个人未来的预期支出是个未知数,很 可能是个无底洞。许多居民因此不敢消费,只有存 起一定数额的货币资金,似乎才能对未来稍有一点
储蓄率居高不下的原因的调查
储蓄率居高不下的原因的调查储蓄率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个人和家庭对未来的经济保障和投资能力。
然而,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储蓄率却居高不下,长期维持在高水平。
这一现象背后存在着一系列的原因,本文将对储蓄率居高不下的原因进行调查和探讨。
一、经济发展阶段首先,经济发展阶段是影响储蓄率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大部分人的收入较低,生活水平也相对较低,因此他们往往倾向于将所有的剩余收入存入储蓄账户中,以应对可能的风险和困难。
此外,在一些发展中国家,金融市场不够发达,市民对金融产品的信任度也相对较低,他们更倾向于将资金用于储蓄,而不是投资于其他金融产品。
相反,在发达国家,人们的收入水平相对较高,生活水平也较为稳定和富裕。
此时,他们更倾向于将剩余收入用于消费和投资,而不是储蓄。
此外,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种类丰富,他们对金融产品的信任度也相对较高,因此更有可能将资金投资于股票、债券、房地产等领域,而不是简单地存入储蓄账户。
二、社会保障体系其次,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程度也对储蓄率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一些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的国家,人们往往需要自行储蓄以应对可能的风险和困难,如医疗费用、养老费用等。
因此,他们更愿意将资金存入储蓄账户中,以确保自己和家庭的未来经济安全。
在相对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下,人们享受到了更多的社会福利和保障,他们更有信心和保障,愿意将部分收入用于消费和投资。
这样一来,储蓄率相对较低。
三、文化和传统观念文化和传统观念在储蓄率的案例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储蓄被视为一种美德和责任,人们一直秉持着节俭和勤俭持家的传统观念。
例如:中国和日本等亚洲国家,他们的文化中注重储蓄和长远规划,这使得他们的储蓄率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
相反,在一些消费主义盛行的国家,人们更倾向于享受当下的生活,追求即时的满足感,储蓄率相对较低。
这种文化和传统观念的差异导致了储蓄率的差异。
四、信仰和价值观此外,信仰和价值观也对储蓄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我国储蓄率居高不下原因
我国储蓄率居高不下原因中国居民储蓄率水准之高已成为世界所公认。
1996年以后连续5年,我国居民储蓄以18%的高速度增长,储蓄率超过35%,2009年1月末,我国居民储蓄余额已经突破了18万亿元,储蓄率在全世界排名第一,人均储蓄超过1万元。
中国家庭高储蓄率的原因何在?一是中国传统文化导致的,传统文化教导国人量入为出,不要提前消费。
中华民族节约的优良传统,是一种长期的心理特质。
某种程度上,节约的传统美德限制了居民的当前消费,而是促成了他们的储蓄。
二是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因此老百姓有预防性储蓄的需求。
子女教育、医疗保障等方面,从过去的政府大包大揽,到现在的自掏腰包,在居民收入未能大幅度提高的前提下,个人未来的预期支出是个未知数,很可能是个无底洞。
许多居民因此不敢消费,只有存起一定数额的货币资金,似乎才能对未来稍有一点信心。
养老模式的改变也提高了储蓄率,以前人们把孩子当作储蓄罐,所谓养儿防老,现在他们必须为自己买保险。
三是金融发展水平滞后所致,投资渠道太少。
我国投资渠道的狭窄和投资工具的匮乏以及股票市场的低迷状态和时而的不规范,使投资者更多的把资金投向了储蓄,当政府对房市采取较为严厉的措施时,由于2006年股市赚钱的示范效应,相当部分的资金流向了股市,而一旦政府意识到单一地将储蓄资金往股市疏导的风险时,流入股市的资金同样只有两个选择:再次流向房市或流回银行储蓄。
四是人们对未来生活的期望与当前水平的差距。
从微观方面来看,如果个人认为预期收入流不足以支付预期消费流,便需要用储蓄在当前和未来之间进行交换,这一交换还受到市场利率的影响,利率越高,他越倾向于将消费流往后推。
个人消费会随着收入的提高而提高,但这种同步提高并不是线性和连续的,而是在一系列生活方式所对应的消费水平中,作阶梯式的跃迁。
因此,储蓄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对未来生活的期望与当前水平的差距,人们对自己未来生活方式跃迁的期待越高,就会把越多的钱堆积在两级台阶之间。
论改革开放后高储蓄、高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应对之策
论改革开放后高储蓄、高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应对之策【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其中高储蓄和高投资起到了重要作用。
高储蓄促进了资本积累和投资增长,为经济发展提供了稳定的资金来源;高投资则推动了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
高储蓄和高投资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如产业结构单一、资源浪费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挑战,应增加消费需求,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同时加强金融监管,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
综合政策的制定可以平衡储蓄与投资之间的关系,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
通过应对高储蓄、高投资所带来的挑战,中国经济将迈向更加稳健、可持续的增长轨道。
【关键词】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增长、高储蓄、高投资、消费需求、经济结构优化、金融监管、资金流向、综合政策、经济转型、可持续发展。
1. 引言1.1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是中国经济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以惊人的速度持续增长,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崛起。
改革开放政策为中国经济发展打开了新的局面,推动了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技术进步的加速。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为中国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中国从一个封闭落后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渐转变为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
吸引了大量的外资投入和技术引进,激发了民间创业创新的热情,为中国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改革开放后,中国逐渐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化国家,并迅速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有效地改变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向和速度,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改革开放的成果将继续推动中国经济向更高水平发展。
1.2 高储蓄、高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背后离不开高储蓄和高投资的支撑。
高储蓄率意味着有更多的资金被留在国内,为投资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来源,加快了资本积累。
中国的高储蓄率在一定程度上为经济的稳定增长提供了坚实基础,使得国内企业能够更容易获得融资支持、扩大生产规模。
中国高储蓄率原因及其合理性诠释
后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很大程度上也是 因 为高储蓄国家储蓄率居高不下 。根据这 种逻辑 ,中国等高储蓄国家不仅要承担 造成世界经济失衡的责任 ,还要承担降 低储 蓄率 以拯救 世界 经济 的责任 。那 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一观点呢?对
于这 种 观 点 我们 应 该 如 何 回应 ?这 都 构
的高储蓄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符合女济
发展规 律。几乎所有发展 中国家向发达 国家转 变 的过程 中都经 历过 高储 蓄阶
段。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 日本经济高速
增长阶段 ,也是 日本工业化 阶段 ,此间 日本储 蓄率基 本保 持在 3 %以上 的高 0
计 算 ,同 比增 长 1.% ,比上 年 同 期 加 11
在更深 的层面 ,我国的高储蓄率也
是 历史 的必 然 ,主要 包 括 :
好 。过高的储蓄会导致经济发展过度依 赖出 口和投资 。我们不刻意追求高储蓄
率 ,但是要利用当前储蓄较充足的有利
转 轨阶段 的必 然特 征 众所 周 知 ,
快了 3 . 百分点 。工业 、对外 贸易 、 7个 固定资产投资和居民收入均呈现出了较 好的增长态势 ,在摆脱金融危机的道路 上迈出了稳健的步伐 ,可谓是金融危机 后经济表现最好的国家。
在 这 种 背 景 下 , 西 方 国家 抛 出 了
我国经济正处在从计划经济 向市场经济
过 渡 的转 轨 时 期 ,在 这 一 时 期 ,以下 因
特征具有明显 的阶段性 ,随着市场亿改
的重要一环 ,按照所谓的 “ 蓄国责任 储 论” ,中国等新兴市场经济 国家过度储 蓄,并将 这些储蓄 以较低 的利率借贷给 美 国等低储蓄 国家 ,而资金 的易得性又 鼓励 这些 国家消费者过度消费和投资者
中国经济增长模式(改)
中国可能很快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
大政府
“大政府”是指政府以直接的方式而不是以间接的方式参
与经济活动。政府直接从事投资等经济活动可以在特定时期弥 补私人投资的不足,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 一个良好的环境。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政府通过实施 产业政策,扶持和促进某些特定产业部门的发展,带动了整个 国民经济的发展,缩小了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但是, 随着市场机制的完善,政府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模式所引发的问 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 ◎ 经济增长模式
关
键 词】
◎ 特征 ◎ 转变对策
一、传统
大
高 出口
大 政府
高储蓄率
高储蓄率的三个特征 : (1)总量高,人均低。 (2)高储蓄和高负债共存。 (3)储蓄和生活负担沉重并存。
高投资率
1980-2005中国的投资与GDP增长率
中美等15国1980-2003的投资率与增长率 ◇ 2005年中国投资率高达46% ,是世界上投资率最高的国家。
②这种增长模式带来外汇的大量增加,形成对于本币升值的压力
3. 政府干预问题。
① 政府部门的高储蓄导致近些年政府主导投资的趋势明显上升。 ② 政府的一些行为在客观上也加剧了高储蓄低消费的现象。
三.传统经济增长模式转变
1. 扩大国内的消费需求。 2. 合理控制投资增长,努力优化投资结构,将投资的粗放型增长转变 为集约型增长。 3. 加快外贸和外汇体制的改革 。 4.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加快金融体制改革, 加快完善公共财政体制。
继续
年份
2006 2005 2004 2003 2002 2001 2000 1999 1998 1997 1996 1995 1994 1993 1992 1991 1990 1989 1988 1987 1986 1985
我国储蓄率偏高的原因分析
我国储蓄率偏高的原因分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范建军内容摘要:从纵向看,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储蓄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从1980年代初期的34%最高升至2008年的53%,目前仍保持在50%左右的水平。
从横向看,2011年美国储蓄率是15.8%,日本是21.7%,欧盟27国是20.3%,印度是32%,巴西为17.2%,新加坡为51.5%,中国是50.3%。
除新加坡等少数国家和地区外,可以说当前我国的储蓄率在全世界是最高的。
我国之所以能保持如此高的储蓄率,可能主要基于四个方面的原因:(1)我国国内居民收入差距大,住户部门消费倾向总体偏低;(2)社保体系不健全,住户部门因此需为子女教育、住房和未来的养老、医疗进行大量储蓄;(3)经常项目长期顺差推高储蓄率;(4)政府和国有部门可支配收入占比高,且两级政府大量参与投资活动。
关键词:储蓄率可支配收入经济增长一、我国国内居民收入差距大,住户部门消费倾向总体偏低一般来说,高收入家庭的消费倾向低于低收入家庭,而储蓄倾向则相反。
因此,如果国内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必然会导致住户部门整体消费倾向偏低,而储蓄倾向偏高。
从全球范围看,目前收入分配最为平均的是欧元区国家和日本,其税后基尼系数大都在30%以下;而收入分配最为悬殊的多是非洲国家和南美国家,其税后基尼系数普遍在50%~60%。
我国总体属于收入差距偏大的国家。
根据国家统计局近期公布的数据,2013年我国全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为47.3%,虽然已连续5年下降,但仍远高于国际公认的40%的收入分配警戒线。
因此,国内居民收入差距大,是导致我国储蓄率总体偏高的重要原因。
二、社保体系不健全,住户部门因此需为子女教育、住房和未来的养老、医疗进行大量储蓄社会保障问题本质上是一个收入分配问题,因此,因社保体系不健全而导致高储蓄这一理由本不应被过分强调(例如印度的社保体系远不如中国,但其储蓄率却明显低于中国)——而应将它归入到由于居民收入差距大而导致高储蓄这一理由当中去。
中国家庭储蓄问题研究
中国家庭储蓄问题研究中国家庭储蓄率是近年来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据统计,2019年中国家庭储蓄率占人均收入的比例达到了45.7%,在全球范围内处于较高水平。
然而,高储蓄率背后隐藏着什么问题?1. 储蓄习惯的形成中国人喜欢储蓄,这一点已经形成了几千年的文化传统。
古代的孔子曾经提倡过“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强调做好每个小事,从小处做起,长期积累便是财富。
在经济非常不发达的情况下,各种自然灾害和战乱也让人们深深地体会到了救命的储蓄的重要性。
因此,中国人的储蓄观念早在民间文化和所处的历史环境下便逐渐形成并深入人心。
2. 储蓄的现状尽管中国的经济增长已经超车了很多国家,而且不少人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都有所上升,但是家庭储蓄率却没有下降,这个现状却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
高储蓄率的形成原因十分复杂,它来自于人们的信念,政府的规定和市场的约束等许多方面。
总的来说,中国人对有限的资源的利用极其看重。
对大额开支的审慎思考、低风险的理财投资、不亏待自己但不荒僻自己的消费,似乎已经已经成为了中国人人人的共识。
3. 储蓄带来的问题和挑战家庭储蓄率高可能会带来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这种大量的储蓄可能会导致流动性问题。
相对于投资和消费,储蓄流动性弱,而且风险较小。
但是,对于那些高储蓄的家庭来说,如果家庭成员之中有急需资金的情况,这些储蓄不一定可以立即拿出来解决问题,因此会产生流动性困局。
其次,高储蓄率也意味着人们面临着失去更多收益的风险。
尤其是在“房住不炒”的时代,如果家庭的财务状况允许,适当地在投资上增加一点风险,或许可以带来更高的收益。
最后,对于一个庞大的经济体来说,家庭储蓄率高还可能会对总需求产生影响,甚至阻碍经济增长进程。
因此,在未来,家庭储蓄率的高低还需要不断探讨和研究。
4. 储蓄率的未来随着我国的经济逐步发展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未来家庭储蓄率可能会慢慢下降。
但是,政府和市场也需要适时地采取一些措施来引导居民正确理解和使用储蓄。
我国居民储蓄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我国居民储蓄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引言储蓄率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它既关系到居民的经济安全,也关系到国家宏观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居民储蓄率一直备受关注。
我国居民储蓄率的高低,以及影响因素到底有哪些,却一直是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通过实证分析的方式,探讨我国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希望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一些参考。
一、我国居民储蓄率的现状我国居民储蓄率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长期稳居世界前列。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9年我国居民储蓄率为45.3%,而且自2000年以来一直保持在40%以上。
这说明我国居民有强烈的储蓄意愿,愿意将更多的收入用于储蓄而不是消费。
高储蓄率的背后,既有我国传统的储蓄理念,也有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未健全的现实问题。
我国利率水平相对较高,也是促使居民储蓄率居高不下的因素之一。
一些文化、风俗也对我国居民储蓄率产生了影响,比如孝顺父母的传统习俗和未来子女教育等方面的考虑。
二、我国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1. 收入水平收入水平是影响居民储蓄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收入水平越高,居民的储蓄率就越高。
因为收入水平高的人更容易有剩余资金用于储蓄,而收入水平低的人则更需将收入用于满足日常生活需求,无法有太多的剩余资金进行储蓄。
2. 家庭偏好家庭偏好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在我国,由于传统教育和家庭观念的影响,很多家庭都有储蓄的习惯。
尤其是在农村地区,许多家庭都有“积蓄为财”的观念,因此愿意把家庭剩余的资金进行储蓄。
3. 政府政策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也会对居民储蓄率产生一定影响。
通过调整银行存款利率、税收政策等途径,政府可以引导居民的储蓄行为。
一些与社会保障相关的政策,也会对居民储蓄率产生一定影响。
如果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居民的养老压力相对较小,也会减少居民的储蓄意愿。
4. 教育水平教育水平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一般来说,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更容易有更高的收入,更能够理性的规划自己的生活和未来,因此更有可能有较高的储蓄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在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 逐步取消住房 来的种种独特的影响因素: #$ 世纪九十年代以来, 实物福利性分配和全额公费医疗, 子女教育费用绝大部分由家庭自己负担。 这种体制变化使人们的支出 预期发生了变化, 特别是尚未完成的体制转轨使人们难以做出稳定的支出预期, 因此在悲观心理预期的 “居民之间收入差距过大” 制约下, 居民不得不加大储蓄比率。 除上述原因外, 也成为导致国内消费不足、 东中西部之间、 行业之 居民储蓄上升的重要因素。 这种观点认为, 由于 #$ 世纪 %$ 年代后中国城乡之间、 间的收入分配差距扩大, 使得低收入群体支付能力受限, 造成我国国内需求不足。另外, 近期的研究表 明, 中国的居民消费不足源于企业和政府的储蓄过高, 而且挤压了居民储蓄 & " ’ 。我们的计量模型将结合 上述理论与中国改革实际经济情况进行综合验证, 力求为内需消费不足、 居民储蓄率年年下滑的主要原 因找寻实证检验支持。 (二 ) 政府储蓄率的决定 对政府储蓄率的计量模型检验将从可支配收入以及储蓄倾向两个方面入手分析: 一方面, 政府的可 政府部门初次分配主要资金来源为增加值和生 支配收入占比在 (%%#—#$$) 年间总体趋势呈上升态势。 产税净额, 主要资金运用是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净额, 由于政府的增加值是按照收入定义的, 因此作 为资金来源的增加值和作为资金运用的劳动者报酬基本相互抵消,那么政府主要资金来源为生产税净 额。政府部门再次分配环节, 收入分配占比也是逐年走高, 这主要得益于经常转移项目中资金来源的收 入税不断提高, 也同资金运用项目的社会福利支出不断减少有关。从以上分析看出, 政府可支配收入的 增加主要是由于税收收入大幅提高,这与 (%%" 年以来的中国税收体制改革密切相关,再加上此次税制 改革取消了国有企业利润分红, 使得政府财政更加依赖于向企业和居民征税。 另一方面, 政府的储蓄倾向主要受政府消费性支出、 政府投资性支出和资本转移三方面影响。政府 的收入在扣除政府消费后形成政府储蓄。目前政府主要的消费性支出是行政管理费、社会福利救济支 ! "" !
基金项目: 编号: %&&$ 年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重点课题阶段性成果 . 上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阶段性目标研究, %&&$ ! , ! &* ! 8 /
! "# !
!"#$#%&’(
……
!"#"$ "%
国高储蓄率的原因归结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可支配收入越高, 储蓄率越高 $ # % ; 二是边际消费倾向越高, 储蓄率越低, 如蔡昉 $ & % 、 李扬和殷剑锋 $ " % 、 袁志刚和宋铮 $ ’ % 、 臧旭恒和裴春霞 $ ( % 等人分别针对影响边际消 (储蓄) 费 倾向的诸多假说进行经验研究; 三是还有一些学者从文化因素、 制度因素对中国高储蓄率进行 制度因素, 但却没有理清各 研究 $ ) % $ " % 。此类文献的分析固然可以揭示储蓄率和投资率变化背后的经济、 部门高储蓄的变化规律及动机, 因此也很难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实际上, 在国民储蓄中居民、 企业、 政府三部门的储蓄行为和特征是各不相同的, 其储蓄行为变化依赖于各自部门在国民收入分配中 地位和储蓄倾向。 近年来, 已经开始有学者根据中国的资金流量表对高储蓄的部门结构问题进行研究 $ * %
中图分类号: ()*&+ ")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 —’-’- . %&#& / &* —&&"# —&三十年的强劲增长, 012 增长率在 #$3$ ! %&&) 年间平均为 “大国经济” 但经济增长的需求动力却主要源于资本投入和外部需求, 对于一个 而言, 庞大的经济 $4 )5 , 规模和市场规模是以依赖其稳固的内部需求和技术进步作为实现稳定增长的重要基础 6 # 7 ,目前这样的 经济增长方式则显得较为脆弱。针对这一困境, 众多学者从需求管理的角度提出政策建议: 抑制投资增 长, 刺激和扩大国内消费规模, 进而达到减少顺差规模的目的。但是, 在当前外部需求萎缩的情况下, 简 单地抑制投资增长就能刺激消费需求吗?短期内投资率的迅速下滑固然可以通过产出下降来实现“暂 时的消费率上升” , 但是随之而来的, 在国民消费倾向不变的约束下, 消费规模将随着下降了的产出水平 进一步下降, 这无异于削足适履, 对于国民福利而言毫无实际益处。实际上, 消费与储蓄是一个硬币的 两面, 如果不同时解决储蓄过多的问题, 消费往往是启而不动。因此, 我们可能不得不另辟蹊径, 从供给 “症结” 管理的角度入手, 通过解读中国高储蓄率的问题来找寻中国经济增长中高投资、 低消费现象的 所 在, 从而为刺激消费、 平衡内外经济找到有益的突破口。 关于中国高储蓄问题的研究早已引起国内外许多学者的关注, 该类文献主要从总量层面分析, 将中
$+%
。中国居民低消费原因背后不单是总储蓄率高的问题, 而是与储蓄结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这也是
导致我国国民经济内外失衡的原因所在。完整地考察居民、企业和政府部门的储蓄和收入行为具有非 常重要的意义。以往的研究虽然已经涉及储蓄结构和国民收入分配问题,但大多数都是理论推理和逻 辑判断,缺乏系统而全面的对分部门储蓄与国民收入及储蓄倾向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的文献。针对这一 (实物交易) 问题, 本文试图利用国民收入核算的资金流量表 数据, 进行时间序列的计量检验, 以期为打 “高投资、 开 高储蓄、 低消费” 的经济症结提供依据, 从而使政策建议更具针对性和操作性。
经济学家
……
!"#"$ "%
即便如此, 企业储 数据并未同时修正, 作为分母的 $%& 数值变大将使 ’((" 和 ’(() 两年的储蓄率变小, 蓄率和政府储蓄率仍然持续攀升。由此看来, 如果将近年来我国储蓄率的不断上升归因于居民部门, 从 而把降低居民储蓄率作为调控重点, 可能是错误的, 或者至少可以, 这样得出的政策建议是不全面的。 ,发现虽然我国的国民总储蓄远远高于 我们将中国的分部门储蓄与其他国家进行对照 (见表 ’) 但分部门的储蓄率对比规律却不尽相同: 首先, 中国的居民储蓄远高于发达国 *+,% 及亚洲许多国家, 家, 我国的居民储蓄率一般在 ’(- 上下波动, 而与东南亚 *+,% 等发达国家基本是在 )- —.(- 区间, (如印度 ’’- ) 就不突出了。 我们推断中国及印度等国家的居民高储蓄率原因更多是基 国家或地区相比 于制度因素, 下文的实证检验将会进一步佐证该推论。其次, 中国的企业储蓄明显高于美国、 法国、 印度 等国家, 但与日本和韩国相比似乎差距不明显。然而值得一提的是, 虽然我国的企业储蓄率单就数据上 看是高于其他国家,但企业储蓄在 国内总储蓄中所占比重并非最 高。以美国和日本为例,两国的企 业储蓄基本上是国民总储蓄的主 要来源, 占到其中的约 /)- 。那么 目前我国企业储蓄率究竟是否合 适?近年来其猛然陡增背后的缘由 如何?我们将在下文中具体论证。 最后,我国的政府储蓄多年来维持 "- —0- 的比例,虽然在国民总储 蓄中的比重没有前两者大,但却远 远超出其他国家的水平,可以说政 府的高储蓄意味着其干预经济的 程度可能较大。
二、 国民储蓄率部门结构特征
国民储蓄是一种余额, 是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减去最终消费支出后的差额, 它衡量一个国家在不举借 (实物交 外债的情况下, 可用于投资的最大资金量。我国自 ),,# 年开始编制资金流量表, 在资金流量表 易 ) 中给出了关于储蓄的分部门统计数 《中国统计年鉴》 据。 由于每年的 仅披露两 年前的资金流量表, 故目前为止我们共能 找到 ),,# 年— #--’ 年的 )" 张资金流量 表。对于居民和政府部门而言, 在其可支 配收入中扣除最终消费后即是它们的储 蓄。对于企业部门, 我们先将非金融企业 和金融机构合并为企业部门, 由于没有消 费, 可支配收入便是其储蓄。 居民部门、 企 业部门和政府部门的储蓄加总就共同构 成了国民总储蓄。 ,我 从 ),,#—#--’ 年期间(见表 )) 国的国民储蓄率总体而言是上升趋势, 但 分部门储蓄的变化却不尽相同:第一,居 民 储 蓄 率 在 ),,# — #--) 年 期 间 逐 步 下 降, 从 ),,# 年的 #). -+/ 下降到 #--) 年的 )(/ 左右, 第二, 企业储蓄的增长 #--& 年后出现小幅上升; 趋势逐步增强, 从 ),,# 年的 )&. &&/ 上升到 #--& 年的 )’. "*/ , 进入 #--" 年后企业储蓄陡然增至 #-/ 以上, 达到历史新高; 第三, 政府储蓄同样也出现逐步走高的趋势, 特别是在 #--& 年曾达到 ,. &#/ 的最 高比例。这里需要指出的是, 从 #--’ 年起国家统计局对 012 进行了重新修正, 而资金流量表中的其他 ! "# !
!"#$#%&’(
……
!"#"$ "% 收入假说、相对收入假 说、生命周期理论、持 久性收入假说和引入 谨慎性动机假说的理 性预期理论等阶段,分 别提出将人均可支配 收入、未成年人口负 担、老年人口负担、利 率、财产收入、社会保 障制度等因素引入消 费储蓄模型。研究居民 消费储蓄问题,既要参 照一般性的理论依据, 也要考虑到中国特殊 的经济情况,如经济体 制改革、市场化过程带
三、 国民储蓄率分部门变动成因分析
为清晰地探究 .11’—’(() 年我国居民储蓄率持续下降、 企业和政府储蓄率上升的原因, 我们依据 传统宏观经济学理论主线来寻找根源,即储蓄率的高低取决于可支配收入和边际储蓄倾向。根据资金 (实物交易) (见表 #) 。由表 # 不难看出: 流量表 计算出三个部门的储蓄倾向和可支配收入占比 一方面, 居民储蓄率总体趋势下降主要归因于可支配收入的不断下降,但能否归因于储蓄倾向的下降还不能确 政府的储蓄率不断上升的同时, 其储蓄倾向 定, 因为 ’((’ 年后居民储蓄倾向处于上升阶段。另一方面, 和可支配收入占比也同样快速上升, 可以初步判断二者推动政府储蓄率上升。同样, 企业可支配收入占 比的快速上升也支撑了其储蓄率不断增长的空间。但至于居民和政府的边际储蓄倾向为何会出现周期 性波动, 这其中涉及利率、 通货膨胀、 市场化、 制度等等因素的综合作用, 因此下文的分部门储蓄成因分 析将进一步揭示其中的原因。 (一 ) 居民储蓄率的决定 在国民收入核算中储蓄函数实际上就是消费函数的变形。而居民消费理论的演进大致经历了绝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