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材解析及测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教学建议

一、总体建议

1. 教学时间:3课时。

2. 本课是初中语文第一课,本阶段的学生容易通过朗读进入课文情境,因此朗读对他们来说是学习语文最重要的一步。本课的朗读可分几个层次进行:一是初步感知的朗读,二是投入情感的朗读,三是在思考理解基础上的朗读。可以找名家朗读的录音,给学生以示范。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大声朗读,读出美感,读出抑扬顿挫的节奏韵味,体会文辞的优美和情味。尤其是读到反复句和排比句,要读出语言的节奏,例如开篇两个“盼望着”,应该读出不一样的语气声调来;最后的三个排比句,应该读得一句比一句更加昂扬。但也要注意,朗读时不要过于阳刚,要读出春天的柔美之感。后面的“朗读的重音和停连”“多种朗读符号的综合运用”有必要让学生掌握,其中“重音”是重点。

3. 要分段分层进行赏析,但分段分层不是目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提炼出“春草图”“春花图”等分类描写的个性和共性(后者即“春”的特点)来。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具体实施教学,可以先提示“春草图”“春花图”等,让学生据以分析它们各自的特点和妙味;也可以由学生自己概括出“这里是写春草”“这里是写春花”等。其中赏析是重点。赏析时,可提示学生写作文时借鉴课文的写法。

4. 本文的描写,形象感很强,易于唤起学生的形象思维,即联想和想象。可以通过朗读来激发,也可以通过多媒体画面来映现。要注意的是,在唤起学生的联想和想象的同时,还要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带着情感来想象课文中的情境,获得美感。教师要有感情投入,带动起学生的情感。教学时可从容一些,给时间让学生浸润于典雅的语言中和优美的意境中,不要为了赶教学进度而忽略学生的细细品味、深入领会。

5. 本文语言极为精致而优美,是学生学习现代散文的范本。品味本文语言,可以结合其他教学目标进行,例如结合朗读进行,结合分析艺术特色进行,也可以设置专门环节来分析、品味语言。品味的重要目的之一是把精美的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库存,借鉴吸收,方法可以是摘抄名句、仿句造句、背诵默写等。在多读、熟读的基础上,可以背诵全文。

二、教学设计

1. 指导学生朗读,初步感知课文。

学生应在课前读一至两遍课文,自行解决课文字词,画出优美的语句。课堂指导学生朗读,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层次,着重品读课文中写景状物的精彩语句,把握景物描写中蕴藏的情感;把握好重音和停连;提示朗读中要重读的字词句,以及应该停留和连接之处;要求背诵,指导背诵的方法。前几次朗读时可以配以音乐。

可以由老师示范朗读,也可以放朗读录音,以学生反复朗读为主。可以指定一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评价,订正读音的错误。

提示:对学生要有亲切感,教学用语要优美而富有抒情性。

2. 梳理文脉,扣住课文重点组织教学。

本课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有几个教学重点:一是品析细致生动的景物描写,同时借鉴写作方法;二是体会充沛的情感,在朗读和默读过程中获得感动和振奋,并学习在写景状物中表达情感;三是学习清新优美的诗化语言,积累一些词语和句子,并仿写一些句子;四是学习美读,读出美好的情感,体会文中诗一样的意境。

提问:文中具体描绘了哪几幅春景图?也可以出示各幅图景名称,让学生按正确的顺序串联起来。同时分析课文的思路:盼春—绘春—颂春。开篇简洁,中部展开,结尾收束。以此为基础,明确全文贯串着作者的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如果学生难于回答,可以展示若干个

词语,如“欣喜”“赞美”“忧伤”“怀念”“平淡”……让学生挑选),并告诉学生,全文的景物描写都是靠思想感情的红线串联起来的。

重点赏析精彩的景物描写段落。可以由老师示范赏析第一幅“春草图”(也可加上“春花图”),接下来让学生试着赏析其他图景。也可以提问:“课文描绘了许多幅图景,你最欣赏哪一幅?”学生赏析时,应该先有感情地朗读,并关注语言文字的细微处(如选词炼字)。

还要注意挖掘人文内涵。引导学生朗读好课文,受到美的熏陶感染,本身就是一种人文精神的体验;课文充满昂扬乐观的情调,蕴含积极的人生追求,可以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比喻修辞法是本课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学过比喻句和比喻手法,现在再学,要注重提高,要让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结合课文后面的补白《比喻》,学生自学,领悟要点。还可以补充一些资料,把有关比喻的最常见知识要点告诉学生。重要的是应用,根据比喻知识分析比喻句。

3. 布置课后练习:可简可繁。简单练习包括收集有关春的诗文名句并积累;繁复的如仿写文中的句子(如最后三段)。还可以给出《我看见的夏天》或《秋天来了》等题目,仿照课文写法,写一篇作文。

可以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朱自清的其他散文(如《绿》)。

《春》课文解析

一、整体把握

本文写的不是某一特定地方的春景,而是作为季节的“春”,但也不是议论、分析、阐释或单纯客观叙述,而是充满浓烈的情感,写春天到来时的那些最富有特点,最能体现春之

新鲜、美好、生机盎然的场面,以优美的语言,描写春回大地的景象,表现春天里自然万物勃发的生命力,表达对春天、对生活的热爱。

文章写出了春天到来的进程。刚开始是“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接着,万物开始蓬勃生长,山朗润,水涨起……一派生机。随之而来的,人们也变得更有朝气,在这美好春光中劳作、嬉戏、生活。这些描写都隐含着一个中心意义:春天激发着生命的活力。

文章的字里行间充满了感情色彩。例如,开篇“盼望着,盼望着”表达着一种急切的向往,随着“春天的脚步”声越来越近,作者的欣喜也越来越强烈。又如,写春风时,先正面描写风,然后转写“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这里写鸟儿的“高兴”,既写出了春景中的乐感,又写出了作者欢快的心情。

文章除了富于诗意和情感,还带有对春的思考和哲思,但这种哲思又是融会在全文里面,与写景抒情交融着的,十分自然。例如文章的最后三段,写出了春天由开始走向盛大的过程,表达出对自然的一种感悟,同时,又形成一种渐次高昂的情感波澜,使全文在热烈的情绪中结束。

本文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笔触清新,文辞优美,多年以来一直是语文的经典篇目。文章既可以浅读,也经得起深究。学生初读时,应以整体感知为主,逐渐过渡到体会文中对情感节奏、语言节奏的精心安排。这篇文章对中学生学习写作,也是一个引领。

二、素养提升

初中语文教学范围内的朗读,有这样一些特点:

发音吐字准确清晰,力求顺畅流利;

全身心地投入,有充沛的感情,将文章的情感读出来;

声音响亮,身姿端正,仪态大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