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概论习题及答案
地震概论答案
![地震概论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ae7100d227916888486d756.png)
第一章地震对人类社会的重大影响三国地震灾害的基本状况(一) 中国地震灾害的基本状况中国是世界上大陆区地震最多最密布的国家之一。
本世纪以来全球共发生7级以上地震 1,200余次,其中的1/10发生在中国。
近年以来,在中国平均每年发生6次6级以上地震;因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达27.6万余人,伤者约76.3万人;地震造成的财产损失,仅对1949年以来的12次7级以上地震的统计,房屋倒塌600多万间,合1亿平方米,价值逾百亿元。
其它工农业生产设施及各种财产的直接经济损失达300亿元左右。
下面例出了近代其中几次灾害严重的地震损失和伤亡情况。
邢台地震:1966年3月8日和22日邢台6.8级、7.2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后发生在我国人口稠密地区、造成严重破坏和人员伤亡的第一次大地震,共有8064人丧生、38000馀人受伤。
受灾面积达23000平方公里;唐山地震:中国唐山大地震是1976年7月28日在河北省唐山市发生7.8级地震,震中位于唐山市区。
造成24万人死亡,16万多人伤残,财产损失达100亿元以上。
汶川地震:2008 5月12日发生于四川省汶川县,地震烈度达到9度。
地震波及大半个中国及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
截至2008年9月18日12时,汶川大地震共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后伤亡最严重的一次;芦山地震:2013年4月20日8时2分在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北纬30.3,东经103.0)发生7.0级地震, 震源深度13公里。
(二) 美国地震灾害的基本状况美国的地震分布是环太平洋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是地球上最主要的地震带,地球上约有80%的地震都发生在这里。
1906年4月18日,美国旧金山8.3级地震,造成城市供水系统破坏,并因火炉倾倒引发大火,大火持续三天三夜,将10平方公里的市区化为灰烬,死亡700人,直接经济损失5亿美元。
地震概论整理
![地震概论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c027e230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6f.png)
Chapter 1.地震学的研究范围和历史1.序言:1.1填空题:二十世纪全球有200w人死于地震,二十一世纪全球预估1500w人死于地震,每年约有500w次,20世纪以来我国发生了800多次6级以上的地震,平均每年史次;历史记载全球死亡超过20万人的地震有旻次,其中中国就有生次1.2思考题:地震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自然现象吗?答:地震有两面性,虽然是一种自然灾害,但人们对地球内部的了解主要来自地震给我们带来的信息。
地球具有不可入性,到目前为止,地震光是唯一能够穿透地球内部的波动,地震相当于一盏照亮地球内部结构的明灯。
2.什么是地震学?1.1填空题:地震概论是一门物理类课程而不是地质类课程3.地震学的研究范围和主要的研究方面:1.1填空题:地震学的研究比较广泛,主要有宏观地震学、地震波的传播理论、测震学三个大方面,后两者共称为微观地震学。
4.地震学的基本名词和概念:1.1填空题:1)某一个地震的震中距是1500公里,那么这个地震属于远震(按震中距分:地方震-100公里-近震-1000公里-远震)2)一个地震震源深度为400公里,那么这个地震称为幽地震(按深度划分:浅源-60公里-中源-300公里-深源)5.古代人类对地震的认识:1.1填空题:1)在古代,日本人认为地震是由缝鱼引起的(中国:占代鳌鱼翻身、日本:绘鱼尾巴甩、占希腊:气动说)2)古代地震史料最丰富的国家是史国3)中国古代建筑抗震智慧的精髓是以柔克刚1.2思考题:讨论题:在古代,为什么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对地震成因的看法不同?(环境不同)答:在科学不发达的过去,人们对地震的成因,往往用神话来解释。
“酷”与“年”都是为了震灾而产生。
6.地震学发展简史:1.1填空题:1)地震学一门独立的学科登上现代科学的舞台的标志是地震仪出现并且广泛使用2)1966年3月,河北邢台发生了灾害性的大地震,损失巨大,为了统一地震工作的部署和加强领导,1971年成立了国家地震局(现改名为中国地震局)3)地震学是一门相对年轻的科学,其定量研究只有100年左右的时Chapter 1.章测试1.全球每年约发生大小不等的地震500w次2.二十一世纪全球预估1500w人死于地震3.历史记载全球死亡超过20万人的地震有旻次,其中中国就有生次4.某一个地震的震中距是600公里,那么这个地震属于近震(按震中距分:地方震・100公里■近震・1000公里■远震)5.一个地震震源深度为15公里,那么这个地震称为壁地震(按深度划分:浅源-60公里-中源・300公里-深源)6.在古希腊,人们认为地震是山气引起的(中国:古代鳌鱼翻身、日本:酷鱼尾巴甩、古希腊:气动说)7.古代地震史料最丰富的国家是史国8.中国古代建筑抗震智慧的精髓是以莱克刚9.地震学是一门相对年轻的科学,其定量研究只有100年左右的时间10.1966年3月,河北邢台发生了灾害性的大地震,损失巨大,为了统一地震工作的部署和加强领导,1971年成立了国家地震局(现改名为中国地震局)1.波的性质简述:1.1填空题:1)频率为3000Hz的声波,以1560m/s的传播速度沿一波线传播, 经过波线上的A点后,再经13cm而传至B点。
北京大学《地震概论》作业及答案(直达波反射波和首波
![北京大学《地震概论》作业及答案(直达波反射波和首波](https://img.taocdn.com/s3/m/7eccdb8751e79b89680226dd.png)
Vα1
Vβ1
Vα 2
Vβ 2
练习二:
直达波走时:
T1 =
X v1
,
首波走时:
= T2
X − 2h tanθc + 2h / cosθc ,(其中 h 为第一层的厚度),
v2
v1
本题要证明的是:存在 X m ,当 X ≥ X m 时,T1 ≥ T2 ,也即T1 − T2 ≥ 0 。
练习三: 第一个等号的证明参考讲义
=t
h2 + x2 + r2 + (L − x)2
Vα1
Vβ 1
Fermat 原 理 Snell 定 律 ( 1 ), 只 需 将 走 时 改 为
第二个等号和第三个等号的证明参考讲义 Fermat 原理 Snell 定律(2),注意 P 波速度在
第一层和第二层分别为Vα1 和Vα 2 ,S 波速度在第二层为Vβ 2 。
学号:
作业二
姓名:
直达波、反射波和首波
成绩:
第一题:
XM
证明:当震中距(X)大
于一定值( X M )时,首波
将最先到达;并求出 X M 。
弹性波在介面上的反、透射
P1
V1 V2
S1
θβ1 θα1
θβ2 θα 2
P2 S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二题:
利用费尔马原理证明存在波型转换 时的Snell 定律。
sin(θα1) = sin(θβ1) = sin(θα 2) = sin(θβ 2)
第一学期地震概论模拟试题二
![第一学期地震概论模拟试题二](https://img.taocdn.com/s3/m/538b457a58fb770bf68a5521.png)
2008-9第一学期地震概论模拟试题二一、填空1.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同的分界面时,一般情况下在界面上将产生波的和。
2.只有当表层介质的横波速度下层介质的横波速度才能出现勒夫面波,与体波不同,它的速度还与相关,这种特征称为地震波的。
3.当震中距较小时,天然地震的P波垂直向初动方向一般呈分布,而爆破P波垂直向初动方向一般。
4.我国曾成功地预报了地震。
5.我国东汉时期著名的学者发明了。
二、名词解释①地震基本参数②烈度③震级三、问答题①试阐述全球主要地震活动带的分布特征与形成原因。
②当只测得四个台站的P到时,何种条件下能够确定震源的位置和发震时刻,何种条件下不能确定,为什么?③有人说某地区按照抗8级地震设防,正确吗?为什么?④如何识别震相?四、综合题(每题10分,共20分)假设地球完全均匀,半径为R,P波速度为V0,若震源和出射点间的地心夹角为θ,P波走时为T。
问:①当震源深度为0时,T=?②当震源深度为h时,T=?补充:判断1、1990年2月10日常熟太仓间发生5.1级地震,昆山的震级为4级。
(错)2、减轻地震灾害的唯一措施是地震预报。
(错)3、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地震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
(错)4、地震预报是由地震专家发布的。
(错)5、地震发生时,尽可能把门打开。
(Yes)6、地震是对人类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
(Yes)7、经济越是发达的地区,抗震能力越强,造成的经济损失越少。
(错)8、地震发生时,如果你感到颠动很轻,只有晃动,可以判断地震离我们比较远。
(Yes)9、地幔由固态物质组成,地核由液态物质组成。
(错)10、在上地幔中,地震波速度由浅到深一直都是逐渐加快的。
(错)答案一、填空1.反射、折射2.小于、波的频率、频散3.四象限(正负相间)、均向上4.1975年辽宁海城地震5.张衡、候风地动仪二、名词解释1.地震基本参数:也称地震的三要素,即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强度(震级)。
2.烈度:表示地震对地面影响和破坏程度的一种量度。
地震概论试卷
![地震概论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6809ce8684868762caaed57a.png)
一.名词解释(共30分,每题3分)1.切变模量2.线性弹性3.射线参数4.首波5.地震震级6.反演7.面波频散8.应力9.几何地震学10.震相二.填空题(共15分,每空1分)1.按照地震序列可以把地震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影响烈度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世界上最深的地震的震源深度可达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讨论地震波的传播问题时,一般基于弹性力学原理,并假设地球介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研究地震波传播的两种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共30分,每题6分)1.P波和S波的主要差异?2.面波的性质?3.简述地震学的研究内容4.简述地球内部低速层和高速层的地震学证据5. 某地震台上架设了三分向地震仪,请指出该台正东方向发生的地震在仪器上引起的振动(假设地球介质径向球对称,有振动划 )四. 画图题(10分)请在下图中标出SKS ,PKS ,sP ,SKJKS ,PKKP ,PP ,PcS ,SKiKS ,PKIKP ,PPP (注P 波用实线,S 波用虚线)五. 计算题(15分)设均匀地壳厚度为H ,P 波速度为V 1, 地幔顶部P 波速度V 2 1 。
地表震源S 产生向下传播的P 波,试求① 射线射向莫霍面时,产生Pn 波的临界入 射角θ是多大?② Pn 波与Pg 波(沿地表传播的直达波)同时到达某地表台站的震中距Δ是多大? (共10分)V 21。
地震知识180道题及解答-16页文档资料
![地震知识180道题及解答-16页文档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ee57ed96a8114431b90dd8ed.png)
一、发展与成就1、世界上最早的地动仪是什么?如何评价它在地震科学发展上的地位?答:张衡地动仪。
它发明于公元132年(阳嘉元年),是世界上第一台观察地震及确定地震方位的仪器。
它比欧洲最早的地动仪早1700多年,开创了人类使用仪器观测地震的历史。
2、我国自主建造的第一座地震台是什么?如何评价它在我国地震科学发展上的地位?答:北京西山鹫峰地震台。
它是中国自主建造的第一座地震台。
它于1930年在李善邦和秦馨菱先生主持下建成。
它开创了中国地震活动观测和研究的新纪元,见证了中国地震研究的历史。
3、如何评价邢台地震在我国地震科学发展上的地位?答:1966年3月8日,河北省邢台地区发生6.8级强烈地震。
这次地震揭开了中国地震监测预报的序幕,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专群结合的地震监测预报道路。
4、为什么称1975年2月4日辽宁海城7.3级地震为20世纪地球科学史和世界科技史上的奇迹?答:因为这次地震被我国地震科技工作者成功预测预报预防。
这次预报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具有科学意义和减灾实效的大震预报,开创了人类短临地震预报成功的先河。
5、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地震监测观测台网从无到有,监测设施从引进仿制到自主研发生产,从模拟到数字化,从人工值守到自动化观测,地震监测能力大大提高。
“九五”期间,建设了“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国家和省级地震监测和信息网络系统,我国地震监测全面实现了哪“三化”?答:数字化、网络化和自动化。
二、法制与建设6、我国何时成立统一管理全国防震减灾工作的机构?答:1971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国家地震局,1998年更名为中国地震局,统一管理全国防震减灾工作。
7、2000年,谁在全国防震减灾会议上正式提出:“建立健全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紧急救援”“三大”防震减灾工作体系?答:温家宝8、中国现已颁布了几部法律,几个条例,几个部门规章,保障依法管理防震减灾工作?答:1部法律、4个条例,7个部门规章。
地震知识试题及答案
![地震知识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7db7771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30.png)
地震知识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10分)1. 地震发生时,震源与震中的距离称为:A. 震级B. 震中距C. 震源深度D. 震波速度答案:B2. 地震波中,传播速度最快的是:A. 纵波B. 横波C. 面波D. 体波答案:A3. 地震的震级通常用来表示:A.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B. 地震释放的能量C. 地震波的振幅D. 地震波的周期答案:B4. 地震发生时,地面的震动是由什么波引起的?A. 光波B. 声波C. 地震波D. 电磁波答案:C5. 地震发生时,下列哪种行为是正确的?A. 迅速乘坐电梯下楼B. 躲在桌子下面C. 立刻跳窗逃生D. 站在阳台上答案:B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1. 地震发生时,以下哪些措施是正确的?A. 保持冷静B. 关闭煤气C. 迅速跑向室外D. 躲在坚固的桌子下面答案:ABD2. 地震中,下列哪些因素会影响震感?A. 震级B. 震源深度C. 震中距D. 建筑物结构答案:ABCD3. 地震波可以分为哪几类?A. 纵波B. 横波C. 面波D. 体波答案:ABC4. 地震预警系统的作用包括:A. 提前通知地震发生B. 提供逃生时间C. 减少经济损失D. 减少人员伤亡答案:ABCD5. 地震发生后,哪些措施有助于减少次生灾害?A. 迅速关闭电源B. 检查建筑物结构C. 清理道路障碍D. 准备急救包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地震是地壳内部能量的突然释放造成的。
(对)2. 地震只发生在板块边界。
(错)3. 地震波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比在液体中快。
(对)4. 地震发生时,站在开阔地带比在建筑物内更安全。
(对)5. 地震预警系统可以预测地震的发生。
(错)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答案:地震发生时,应立刻采取以下措施:保持冷静,迅速寻找坚固的桌子或床下躲避,远离玻璃窗、悬挂物和易倒物体;如在室外,迅速跑到开阔地带,远离建筑物和电线杆等。
有关地震试题的题目及答案
![有关地震试题的题目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bb5e15e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5c.png)
有关地震试题的题目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10分)1. 地震的震级通常用来衡量地震的强度,它是根据什么来确定的?A. 地震波的振幅B. 地震波的频率C.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D. 地震波的传播距离答案:A2. 地震波中,哪种波的传播速度最快?A. 横波(S波)B. 纵波(P波)C. 面波D. 体波答案:B3. 地震发生时,通常首先到达地面的波是?A. 横波B. 纵波C. 面波D. 体波答案:B4. 地震的震源深度通常如何分类?A. 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B. 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超深源地震C. 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超深源地震、极深源地震D. 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极深源地震答案:A5. 地震的震中距是指什么?A. 震中到观测点的距离B. 震中到震源的距离C. 震中到地震波传播路径的距离D. 震中到地震波传播速度最快的点的距离答案:A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1. 地震发生时,哪些因素会影响震感的强弱?A. 震级大小B. 震源深度C. 震中距D. 地质构造答案:ABCD2. 地震波的类型包括哪些?A. 横波B. 纵波C. 面波D. 次声波答案:ABC3. 地震的破坏力与哪些因素有关?A. 震级B. 震源深度C. 建筑物的抗震能力D.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答案:ABC4. 地震预警系统的作用包括哪些?A. 提前通知地震发生B. 提供足够的时间进行疏散C. 减少地震造成的损失D. 预测地震的震级答案:ABC5. 地震发生后,哪些措施有助于减少伤亡?A. 迅速离开建筑物B. 寻找坚固的掩体C. 保持冷静,遵循疏散路线D. 立即返回家中答案:ABC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地震是地壳内部能量的突然释放造成的。
(对)2. 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速度比在地表快。
(错)3. 地震的震级越高,其破坏力一定越大。
(对)4. 地震预警系统可以预测地震的发生。
(错)5. 地震发生时,应该立即跑到开阔地带。
地震考试试题附【答案】
![地震考试试题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38e0f6d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8b.png)
地震考试试题附【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地震波分为体波和面波,其中体波包括纵波和横波。
纵波的传播速度比横波快,那么纵波和横波在地震发生时的到达顺序是()。
A.纵波先到达,横波后到达B.横波先到达,纵波后到达C.纵波和横波同时到达D.无法确定答案:A解析:纵波(P波)的传播速度比横波(S波)快,因此在地震发生时,纵波会先到达观测点,随后横波到达。
2.地震震级是衡量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指标,通常用里氏震级来表示。
里氏震级每增加1级,地震释放的能量大约增加()倍。
A.10B.30C.100D.1000答案:C解析:里氏震级每增加1级,地震释放的能量大约增加31.6倍,接近100倍。
3.地震的破坏力与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因素有关。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震源深度越浅,地震造成的破坏力()。
A.越大B.越小C.不变D.无法确定答案:A解析:震源深度越浅,地震波在地表的振幅越大,因此造成的破坏力也越大。
4.地震发生时,人们应该采取正确的避震措施。
以下哪种避震措施是不正确的()。
A.躲在坚固的桌子下面B.远离玻璃窗和外墙C.乘坐电梯快速下楼D.迅速离开建筑物答案:C解析:地震发生时,乘坐电梯下楼是不安全的,因为电梯可能会因为地震而停止工作,导致被困。
5.地震预警系统可以在地震发生后,利用地震波传播的时间差,向远离震中的地区提前发出预警。
以下哪个国家是全球地震预警系统的先行者()。
A.日本B.美国C.中国D.印度答案:A解析:日本是全球地震预警系统的先行者,拥有较为成熟的地震预警技术。
6.地震的震中是指地震发生时震源在地表的垂直投影点。
震中距是指震中到观测点的距离。
以下哪个因素与震中距无关()。
A.地震震级B.地震烈度C.地震波的传播速度D.地震的破坏力答案:A解析:地震震级是衡量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指标,与震中距无关。
7.地震烈度是指地震在一定地点产生的震动强度,通常用罗马数字表示。
地震烈度与以下哪个因素无关()。
地震概论作业答案
![地震概论作业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f497c9ddd88d0d233d46aae.png)
震级相差两级,释放的能量相差多少倍?所选答案: C. 100正确答案: D. 1000反馈:Sorry,正确答案是:1000,因为震级差一级能量相差约32(10的1.5次方)倍,差两级相差大约1000倍。
因为地震波能量与震级的通用关系是lgE=11.8+1.5M,差2级能量差大约1000倍问题2某个台站使用伍德-安德森地震仪接收信号。
某天,接受到一串地震波,经过分析,知道震中距离台站100km。
工作人员测量出这串地震波的峰值波振幅为1厘米,求该地震的震级为里氏几级?所选答案: D. 4正确答案: D. 4反馈:Congratulations!问题3全球地震活动最强烈的地震带是哪一个?(全球80%的浅源地震、90%的深源地震均集中在该带上,这是一条对人类危害最大的地震带)。
所选答案: A.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即欧亚地震带)正确答案: C. 环太平洋地震带反馈:Sorry,正确答案是:环太平洋地震带问题4假如地震发生在正下方,地震波来临时会有什么样的感觉?所选答案: C. 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正确答案: C. 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反馈:Congratulations!如果很远的话,也许只有摇晃问题5某地区有3个地震台A,B,C。
地震台A的坐标为(50km, 10km),B的坐标为(10km, 40km),C的坐标为(-10km, 10km)。
一次它们接收到同一个地震,A,B,C台站的P波和S波的走时差分别为2s,1.5s,1s。
已知地震发生在地表,该地区P波和S波的速度分别为5km/s和4km/s。
请求出震中的位置。
所选答案: A. (10km,10km)正确答案: A. (10km,10km)反馈:Congratulations!。
地震概论期末试题2套及答案(大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
![地震概论期末试题2套及答案(大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https://img.taocdn.com/s3/m/40e034d7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64.png)
地晨概论试题20080602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天文现象与地震有一定关系,主要触发地壳岩层濒于断裂的引力天体是()A、太阳B、月球C、水星D、金星2、我国地震在时间分布上最重要和最普遍的规律是()A、地震活动周期性和复杂性B、地震活动普遍性和重复性C、地震活动普遍性和复杂性D、地震活动周期性和重复性3、大震的预警时间,即从人感觉震动开始,到房屋倒塌的时间差,一般有()。
A、十几秒B、一分钟C、三分钟D、十多分钟4、下面()说法是地震谣言。
(1 )不是政府正式向社会发布的地震预报;(2)把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说得非常精确;(3 )说国外“XX专家”、“XX报纸”、“XX电台”已预报了我国要发生地震:(4)说“XX地震办公室”,“xx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己发布了的地震预报;(5)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地震谣传。
A,(1)(5) B, (3)(5) C、除(4 )以外都是D、上述都是5、1962年3月19日在广东河源新丰江水库坝区发生了迄今我国最大的水库诱发地震,震级为(*A、5. 1 级B、6. 1 级C、7. 1 级D、8. 1 级6、里氏震级是由美国地震学家里克特于1935年提出的一种震级标度。
它是根据离震中一定距离所观测到的地震波幅度和周期,并且考虑从震源到观测点的地震波衰减,经过一定公式,计算出来的震源处地震的大小。
M L表示的是用()计算的震级。
A、地震纵波B、地震横波C、地震面波D、地震体波7、我国被世界公认成功的一次地震预报是()地震。
A、1975年辽宁海城地震B、1976年四川松潘地震C、1976年云南龙陵地震D、1976年唐山地震8、地震射线理论是地震波传播的()A .高频近似B.低频近似C.实际情况,无近似D,中间频率的近似9、大震发生后的瞬间抉择很重要,正确的抉择()能有效地减少伤亡。
A、不顾一切冲出屋外B、慌不择路逃到窄巷中C、越窗跳楼往外逃D、震时就近躲避,第一次大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币110、大地震后,往往会发生一系列次生灾害,从历次大震看,在城市造成最严重、最普遍的次生灾害是(),我们应重视该灾种的防灾对策。
2019智慧树知到[地震概论]章节答案
![2019智慧树知到[地震概论]章节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04501063b3567ec102d8a6f.png)
2019智慧树知到[地震概论]章节答案[第一章测试]1.【单选题】( )是震后引起大面积火灾的地震。
答案: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2.【单选题】世界上第一次取得明显减灾实效的成功地震预报是( )。
答案:1975年辽宁海城7.3级地震3.【单选题】()不是由地震引起的灾害。
答案:台风4.【多选题】地震引发海啸需要满足的条件是()。
答案:震源破裂方式以垂直错动为主地震发生在深海震级足够大震源深度浅5.【多选题】破坏性地震可能会造成的灾害有()。
答案:地裂火灾列车脱轨崩塌6.【多选题】以下哪些为8级及以上地震()。
答案:2001年青海昆仑山口西大地震1679年河北三河平谷大地震1668年山东郯城县大地震1556年陕西华县大地震[第二章测试]1.【单选题】大陆漂移的速度慢的惊人,每年只有()厘米答案:1~102.【单选题】每一板块均是一种巨大而坚硬的活动的岩块,其厚度()公里不等,它包括地壳和与地幔一部分。
答案:50—2503.【单选题】从地震发生的垂直位置分布来看,所有地震都发生于地壳及地幔上部,其中多数发生在地壳的数十千米范围内。
据统计,有_____的地震震源在地表以下至深300m以内震源,深度大于300km的地震仅占_____。
答案:96% 4%4.【多选题】在中国南北地震带地区有()答案:云南甘肃东部宁夏5.【多选题】天然地震的成因多而复杂,主要分4大类:分别是()答案:火山地震塌陷地震构造地震陨石地震6.【多选题】3、火山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7%。
我国历史上()有过多次火山喷发的记载,答案:黑龙江五大连池火山吉林长白山天池火山云南腾冲火山、海南海口火山。
第一章地震工程学概论习题
![第一章地震工程学概论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f04ee63baeaad1f347933f77.png)
第一章地震工程学概论一、选择题1、建筑抗震设防烈度是根据下列哪一项确定:[C]A. 多于地震烈度B.罕遇地震烈度C. 基本地震烈度D. 震级2、下列哪些为抗震概念设计的范畴?[ABCE]A.房屋的高宽比限制;B. 抗震结构体系的确定;C.保证女儿墙与主体结构的连接;D.构件截面尺寸的确疋;E.选择有利场地。
3、下列设防烈度的说法中,哪条是不正确的?[D]A.设防烈度并非是基本烈度;B.设防烈度大都是基本烈度;C. 设防烈度是该地区今后一段时间内,可能遭受的最大的地震产生的烈度;D. 设防烈度不能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随意提高。
4、通常生命线系统的建筑,包括医疗、广播、通信、交通、供电、供气、消防、粮食等建筑,在抗震规范中列为下列何种?[B]A.甲类建筑B. 乙类建筑C. 丙类建筑D. 丁类建筑5、延性结构的设计原则为[B]A. 小震不坏,大震不倒;B. 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强锚固;C. 进行弹性地震反应时程分析,发现承载力不足时,修改截面配筋;D. 进行弹塑性地震反应时程分析,发现薄弱层、薄弱构件时进行设计。
二、填空题1、世界上主要地震带分别为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
2、工程抗震设防的基本原则可以概括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3、建筑应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为四个抗震设防类别,这些类别是甲、乙、丙、丁。
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适用的抗震设防烈度的范围是6、7、8、9度。
5、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以体波的形式传播,它又可以分为纵波和横波。
&在设防烈度为6度时,除规范有具体规定外,对乙、丙、丁类建筑可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
7、对甲类建筑的地震作用值应按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
8、地震动的三要素为最大加速度、频谱成分和持续时间。
、名词解释震级:反映一次地震本身大小的等级,用M表示log A ,式中A表示标准地震仪距震中100k m纪录的最大水平地动位移,单位为微米。
地震烈度:度量某一地区地面和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
地震知识试题及答案初中
![地震知识试题及答案初中](https://img.taocdn.com/s3/m/f7b2234c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a5.png)
地震知识试题及答案初中一、选择题1. 地震发生时,震源与地表之间的距离称为:A. 震级B. 震中C. 震源深度D. 震中距答案:C2. 地震波中,破坏力最大的是:A. 纵波B. 横波C. 面波D. 体波答案:C3. 地震的震级是衡量地震能量释放大小的指标,震级每增加一级,释放的能量大约是:A. 增加10倍B. 增加100倍C. 增加1000倍D. 增加10000倍答案:C4. 地震发生时,下列哪项是正确的避震措施?A. 乘坐电梯快速下楼B. 从窗户跳下逃生C. 躲在桌子下或床下D. 慌乱奔跑答案:C5. 地震发生后,下列哪项是正确的行为?A. 立即返回建筑物内取物品B. 聚集在建筑物附近C. 远离建筑物和电线杆D. 立即开车离开答案:C二、填空题1. 地震是一种_______现象,通常由地壳内部的_______引起。
答案:自然,板块运动2. 地震发生时,人们首先感觉到的是_______,随后是_______。
答案:上下颠簸,左右摇晃3. 地震预警系统可以在地震发生后的_______时间内,向人们发出预警。
答案:几秒至几十秒4. 地震后,救援人员通常会使用_______设备来探测被困人员的位置。
答案:生命探测仪5. 在家中准备一个地震应急包,其中应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物品。
答案:食物,水,急救用品三、简答题1. 简述地震发生时的自我保护措施。
答案:地震发生时,应迅速寻找坚固的桌子或床下躲避,远离窗户和外墙,用枕头或书包保护头部。
如果身处室外,应远离建筑物和电线杆,寻找开阔地带。
地震停止后,应迅速撤离到安全地带,避免余震造成伤害。
2. 描述地震后如何进行有效的救援行动。
答案:地震后,救援行动应迅速而有序。
首先,评估受灾情况,确定救援重点区域。
其次,组织专业救援队伍,携带必要的救援设备和物资,如生命探测仪、急救包、食物和水等。
同时,确保救援通道畅通,避免次生灾害。
在救援过程中,应优先救助被困人员,尤其是儿童和老人。
地震预测概论习题及答案
![地震预测概论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8123ccbf705cc17552709f2.png)
《地震预测概论》习题及答案1、归纳中国地震活动的基本特点。
(P3)答:中国地震活动的特点首先是“多、大、广、浅”,即地震多、强度大、分布广、震源浅,灾害特别严重,中国是全球大陆地震和地震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其次是地震活动时空强分布不均匀,地震活动空间的不均与性,地震活动在时间分布上也不均匀。
强震活动主体区域为中国西部,尤其是台湾地区、青藏高原、南北地震带、天山地区、华北地区、东北深震区。
2、试述中国地震预报科学思路?(P9)答:地震预报通过两种途径进行广泛的探索,其一是关于孕震过程和地震模式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另一途径是根据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大量震例资料,总结出经验性规律推广应用于预测未来地震。
中国的地震预报在上述两条科学途径上探索前进,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地震分析预报科学思路,一是,长、中、短、临渐进式预报思路;二是,源兆与场兆相结合的思想;三是,源的过程追踪与场的动态监视相结合的思想;四是,“块、带、源、场、兆、触、震”协同的思想。
3、地震序列主要可分为那几种类型?如何区分前震序列和余震序列?答:地震序列可以分为主震型(包括前-主-余型、主-余型和孤立型)、震群型和双震型。
地震序列的三个基本类型即主震型(进一步还可划分为前震─主震─余震型和主震-余震型)、孤立型和震群型(包括双震型)。
(1)孤立型地震指的是在一个地震序列中存在一个最大的地震,而在它之前和以后所发生的地震的能量与这一最大地震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且序列中的地震个数也很少。
(2)震群型地震指的是在一个地震序列中存在有两个以上比较突出的大震,且它们之间的震级相差不大,序列地震个数多。
(3) 主震型序列的情况则介于以上两种类型之间,序列中只存在一个突出的大震且其地震序列比孤立型要发育,但差于震群型。
地震前震序列具有震级不断增大、频度上升、震中位置集中、震源深度变化小等特点;前震的b值较余震b值低;前震序列S波偏振方向变化不大,大震后失去了震前的一致性。
地震概论期末复习考试.doc
![地震概论期末复习考试.doc](https://img.taocdn.com/s3/m/49d3725308a1284ac850439d.png)
三、地籐类型:构造地震(最主要),火山地震,塌陷地震,陨石地震
构造地震是指在构造运动作用K,当地成力达到外超过岩层的强度极限时,岩层就会突然产生变形,乃至破裂,将能fi—下了释放出来,就引起大地谣动,这类地误被称为构造地谣,占地震总数90%以上
于田地S无人员伤亡,造成损失不大,但由于误区属高海拔地区,自然条件相对较差,各类基础设施薄弱,农牧民住房、吃水、冬季取暖等生活分血闲难不小,抗灾救灾和恢复重建会有一定难度。而且是少数民族居住地区,经济各方面不算发达。
2.北京时间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北纬303,东经103.0)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13公里,最人烈度九度。
联系:对震级相同的地震來说,如果鹿源越浅,鹿屮距越短,则烈度一般就越商。同样,当地的地质构造是否稳定,土壤结构是否坚实,房屋和其他构筑物是否坚阀耐震,对于当地的烈度高或低冇着直接的关系。
第四章(10%作图题+10%论述题)
一、地震波:体波:乜括p波和s波;面波:包括瑞利面波和勒夫面波
P波s波的速度:勒夫波瑞利波(p80图4.2,P81图4.3)
防S减灾方而的经验和教训:建立预案、锻炼队伍、提高应急能力。然沿是房屋选址,尽fi避开断裂带,避开滑坡、泥石流等隐患点。地基深一点、墙体连接牢一点、屋盖轻一点。加强预警,加强建筑物抗震设计,加强演练。
第二章(7%简答题)
一、地震分类:按震源深度分:浅源地震:h<60km
深源地震:h>300km
中深源地震:60<h<300km
三、地震走时:地震波从震源到达观测点所需的时间
四、地震波的应用(论述p88):
地震概论题库
![地震概论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0a3a1d204b73f242336c5f4a.png)
灾害概论第一章练习卷总共32题共102分一. 单选题(共5题)1.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是A.地震发生时的地面变化B.通过打深井而获得的信息C.由地震波的速度变化而形成的不连续界面D.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获得的信息★标准答案:C2. 关于地壳的正确说法是A.地壳是厚度比较均匀的坚硬外壳B.地壳是岩石圈的一部分C.海洋地壳比陆地地壳厚度大D.地壳属内部圈层,与外部圈层无关★标准答案:B3. 下列天体系统中,不包括地球的是A.银河系B.总星系C.河外星系D.太阳系★标准答案:C4. 下列关于地球内部圈层构造的叙述,正确的是A.岩石圈包括地壳和整个上地幔B.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C.地球的内部物质都是固体D.除地壳外,地幔和地核都呈液态★标准答案:B5. 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小排列顺序正确的是A.太阳系银河系地月系总星系B.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总星系C.地月系银河系总星系河外星系D.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标准答案:D二. 多选题(共5题)1. 为了缓解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平衡的矛盾,不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兴建水库 B.节约用水C.植树造林D.跨流域调水★标准答案:A,B,C2. 下列关于地球内部圈层构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岩石圈包括地壳和整个上地幔B.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C.地球的内部物质都是固体D.除地壳外,地幔和地核都呈液态★标准答案:A,C,D3. 关于太阳辐射的叙述正确的是A.太阳辐射就是指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的能量B.太阳辐射能量来源于氢气的燃烧C.大阳辐射能量是由核聚变反应过程中亏损的质量转化而来的D.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标准答案:A,C,D4. 有关板块构造学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两个大陆板块相撞处,必有一板块隆起形成岛屿和海岸山脉B.太平洋西部边缘的深海沟是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张裂形成的C.我国完全处在亚欧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D.台湾山脉是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亚欧板块受挤上拱形成的★标准答案:A,B,C5. 在晴朗的夜晚仰望星空,我们看到的星星不会是A.恒星B行星C.卫星D.流星★标准答案:C,D三. 填空题(共10题)1. 臭氧层在大气层当中的。
地震概论习题及答案
![地震概论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68925c1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54.png)
第2章习题答案一、简答题1、什么是地震烈度,与地震震级有何关系?2、划分烈度的依据是什么?3、什么是基本地震烈度、研究基本烈度有什么意义?4、简述我国基本地震烈度状态,并分析我国地震危险性,说明抗震烈度的意义。
5、什么是抗震烈度?6、利用地震烈度知识,解释分析唐山地震和汶川地震的震灾情况。
二、填空题1、1883年,第一个烈度表是由_罗西、__弗瑞尔_____制定,分___七____级。
2震级和烈度的含义不同。
震级是衡量地震__能量大小_的级别。
地震释放的能量越大,震级就__越大_ ___。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烈度是指某地区受地震影响的__强弱或破坏程度__。
破坏越严重,烈度就越大。
3、防震减灾三大体系是_监测预报、震害防御_和应急救援。
4、抗震设防目标总概括是为:“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5、上网查寻《我国主要城市设防烈度》,查找你的家乡是_____ ___、当地的设防烈度为,基本烈度为____ __。
6、划分不同烈度地区的线称为等烈度线,简称等震线。
正常情况下,地震烈度随震中距离的增加而递减。
通常等震线是封闭的。
7、某地区基本烈度是6度,在该地区建水库、大坝设防烈度应为7度、建小学校防烈度应为__6度___。
三、选择题1、在地震灾情分析,怎样定量描述各地方人对地震感受不同,建筑物破坏程度?(B )A用震级 B 用地震烈度 C 用发震时间段 D 用本区地质构造条件2、中国第三代地震烈度区划图发布施行时间是( B )A、1956年 B 1990年 C 1977年3、反映某地区地震风险用(C )衡量A震级 B 烈度 C 基本烈度D抗震设防烈度4、反映某建筑物质量用( D )衡量A震级 B 烈度 C 基本烈度D抗震设防烈度一、填空题1、密度,弹性性质2、一致,垂直3、逆进椭圆4、东西向,南北向,垂直向5、震中距,地震波走时二、选择题1、C;2、B;3、C;4、A;5、A第4章习题答案一、填空题1、地震基本参数有发震时刻、震中经度、震中纬度、震源深度、震级。
地震知识试题及答案初中
![地震知识试题及答案初中](https://img.taocdn.com/s3/m/520f73dc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c8.png)
地震知识试题及答案初中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震发生时,以下哪种行为是正确的?A. 立刻乘坐电梯下楼B. 躲在桌子或床下C. 从窗户跳下D. 立即跑出室外答案:B2. 地震波分为哪两种类型?A. 横波和纵波B. 声波和光波C. 电磁波和声波D. 纵波和电磁波答案:A3. 地震发生后,以下哪种现象不属于地震次生灾害?A. 火灾B. 洪水C. 滑坡D. 地震波答案:D4. 地震的震级是根据什么来确定的?A.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B. 地震波的振幅C. 地震波的频率D. 地震波的传播距离答案:B5. 地震发生时,以下哪种动物行为可能预示着地震?A. 鸟类集体迁徙B. 家禽异常安静C. 狗突然狂吠D. 鱼类大量死亡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地震发生时,应保持_______,寻找坚固的桌子或床下躲避。
答案:冷静2. 地震波中,传播速度较快的是_______波,而传播速度较慢的是_______波。
答案:纵;横3. 地震的震级通常用_______来表示,而地震造成的破坏程度则用_______来表示。
答案:里氏;烈度4. 地震发生后,应避免使用_______,因为可能会发生故障。
答案:电梯5. 地震的预警系统可以通过_______波和_______波到达时间的差异来实现。
答案:纵;横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 地震是地壳内部能量的突然释放,通常伴随着地震波的产生。
(对)2. 地震发生时,应该立即打开门窗,以便于逃生。
(错)3. 地震发生后,应立即关闭家中的煤气和电源,以防止火灾。
(对)4. 地震时,如果身处高楼,应该快速跑到楼下。
(错)5. 地震发生后,应尽快离开建筑物,到开阔地带避难。
(对)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地震发生时的正确避难方法。
答案:地震发生时,应迅速寻找坚固的桌子或床下躲避,远离玻璃窗、悬挂物等可能掉落的物品。
保持冷静,不要惊慌,等待地震停止后再有序撤离到安全地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章习题答案一、简答题1、什么是地震烈度,与地震震级有何关系?2、划分烈度的依据是什么?3、什么是基本地震烈度、研究基本烈度有什么意义?4、简述我国基本地震烈度状态,并分析我国地震危险性,说明抗震烈度的意义。
5、什么是抗震烈度?6、利用地震烈度知识,解释分析唐山地震和汶川地震的震灾情况。
二、填空题1、1883年,第一个烈度表是由_罗西、__弗瑞尔_____制定,分___七____级。
2震级和烈度的含义不同。
震级是衡量地震__能量大小_的级别。
地震释放的能量越大,震级就__越大_ ___。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烈度是指某地区受地震影响的__强弱或破坏程度__。
破坏越严重,烈度就越大。
3、防震减灾三大体系是_监测预报、震害防御_和应急救援。
4、抗震设防目标总概括是为:“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5、上网查寻《我国主要城市设防烈度》,查找你的家乡是_____ ___、当地的设防烈度为,基本烈度为____ __。
6、划分不同烈度地区的线称为等烈度线,简称等震线。
正常情况下,地震烈度随震中距离的增加而递减。
通常等震线是封闭的。
7、某地区基本烈度是6度,在该地区建水库、大坝设防烈度应为7度、建小学校防烈度应为__6度___。
三、选择题1、在地震灾情分析,怎样定量描述各地方人对地震感受不同,建筑物破坏程度?(B )A 用震级B 用地震烈度C 用发震时间段D 用本区地质构造条件2、中国第三代地震烈度区划图发布施行时间是( B )A、1956年 B 1990年 C 1977年3、反映某地区地震风险用(C )衡量A震级 B 烈度 C 基本烈度D抗震设防烈度4、反映某建筑物质量用( D )衡量A震级 B 烈度 C 基本烈度D抗震设防烈度一、填空题1、密度,弹性性质2、一致,垂直3、逆进椭圆4、东西向,南北向,垂直向5、震中距,地震波走时二、选择题1、C;2、B;3、C;4、A;5、A第4章习题答案一、填空题1、地震基本参数有发震时刻、震中经度、震中纬度、震源深度、震级。
2、人们使用地震仪进行地震观测,一般分作三个分向,分别记录。
在一个观测台上,常常是将两个同样的水平拾震器,分别安装在南北和东西,另外一个性能相似垂直向拾震器,安置在侧边,构成一个完整的拾震系统。
3、M S震级不能用于深源地震,因为深源地震不能激发显著的面波。
4、一次5 Mt级的核爆炸(如1971年阿拉斯加(Alaska)阿姆契特加(Amchitka)的核爆炸),其能量为2.1×1016 J,相当于一次M S= 7.7 级地震。
5、在一次地震活动期间,地震发生的数目很多,其中震级最大的地震称为主震,主震发生之前通常有不少小地震发生,这些小地震就组成了前震序列,主震之后,会有大量的地震发生,这些地震就组成了余震序列。
6、发生余震的区域叫做余震区。
一般情况下,主震的震级越大,余震区就越大。
7、我们由弹性回跳理论可知,地壳物质是弹性的,地震的发生也即地下断层的突然错动,也即断层两侧的回跳——跳回到各自的平衡位置。
8、在地震图上显示的振动性质不同和传播路径不同的地震波组称为震相。
9、震源距是指观测点或台站到震源的距离,震中距是指观测点或台站到震中的距离。
震源深度即震源到震中的距离。
10、地震波最初从地球内的一点发出,这点就叫做震源,位于地球表面的恰又位于该点之上那点称为震中。
二、简答题1、谈谈描述地震的参数有哪些及其意义?答:描述地震的基本参数有:发震时刻、震中经度、震中维度、震源深度和震级。
发震时刻即地震的发生时间,震中经度、震中维度和震源深度描述震源的具体位置,震级从能量的角度描述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
2、我们从震相报告中可以获得哪些参数?答:从震相报告中可以得到各个震相的到时、振幅和周期,如P波或S波的到达台站的时间,它们振幅大小及周期的长短信息。
3、发震时刻如何测定?答:发震时刻的测定:一、从地震台的记录中获取P波和S波(或其它震相)的到时;二、由P波和S波到时计算它们的到时差;三、由到时差根据走时曲线得到P波或S波的走时;四、用P波或S波到时减去他们的走时即得到发震时刻。
4、什么是地震序列?有哪些组成?答:在一次地震活动期间发生的全部地震称为地震序列。
由前震、主震和余震组成。
5、一个7级地震的能量有多大?相当于多少TNT炸药?若用千瓦时来衡量又是多少?答:一个7级地震的能量为2.0×1022尔格即2.0×1015焦耳,相当于476.2kt TNT炸药;5.6×108千瓦时。
6、谈谈余震是怎样产生的?答:余震的产生可能有以下方式:第一种:主震后,震源区存在残留的能量E,作为余震逐渐被释放。
第二种:余震区被分为许多部分。
具体的说,例如存在各种大小的小断层。
伴随主震的发生,将出现应力和破裂强度(断层的摩擦)的再分配,会到处产生局部应力增加或强度下降的部分。
这些部分如晚一些发生破裂,就是余震。
第三种:是结合岩石的蠕变来考虑的。
认为余震的频度与由于主震而应力被解除后的岩石应变的恢复速度成比例的。
一、简答题1. 什么是正断层、逆断层?2. 什么是构造地震?3. 请说出活断层与地震的关系?4. 地壳的解释经历了哪几个阶段?5. 我国地震活动区有哪些?并说明我国地震活动的特点?6. 我国南北地震带指哪些地区,在该带曾发生过哪些地震?二、填空题1、构造地震占所有地震的比例为_90%__。
火山地震占所有地震的比例为_7%__。
2、按震源深度分类,震源深度为__小于_60 km____时称为浅源地震。
4、浅源地震都发生在__岩石圈内______内。
我国大部分地震是_浅源地震_______地震。
5、地震过程包括_孕震、_临震__、_发震_和_余震四个活动阶段。
6、断层的运动包括__蠕动__和_滑动_两种形式。
7、中国地震活动频度高、分布广__、震源浅,_强度大__,是一个震灾严重的国家。
8、海岭地震带又称大洋中脊地震带,分布在_大西洋__ ____、_东太平洋__、印度洋中的海岭(海底山脉)。
9、各板块之间相互接触的边线叫板块边界,板块边界向下一直延伸到岩石圈。
板块边界有三种类型:剪切型_、生长型边界(拉张型)和_削减型__。
不同的边界板块运动的方式也不同。
三、选择题1、下列哪些属于地质灾害?(A、B、C、D)A、地裂缝B、沿海地区海平面上升,地面下沉C、地震D、土地盐碱化2、全球的地震带主要有(A、B、D )。
A、环太平洋地震带B、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C、环印度洋地震带D、海岭地震带3、在中国南北地震带地区有(A、B、C )A、宁夏,B、甘肃东部,C、云南D、唐山4、大陆漂移的速度慢的惊人,每年只有(A )厘米A、1~10,B、10~100,C、0.1~15、地球各板块均是一种巨大而坚硬的活动的岩块,其厚度( B )公里不等,它包括地壳和与地幔一部分。
A、5—33B、50—250C、 250—700四个阶段是:1、收缩学说:认为炽热的地球在寒冷的太空中不断失去热量,致使温度下降,由于物质本性的热胀冷缩,整个地球便在冷却过程中,逐渐收缩,产生了许多凹凸,好像干瘪的苹果,加之重力作用,重者下沉,轻者上升,形成现在海陆结构。
后来发现它与地球物理学上的许多新结论是矛盾的。
2、大陆漂移学说:解释地壳运动和海陆分布﹑演变的学说。
大陆彼此之间以及大陆相对于大洋盆地间的大规模水平运动﹐称为大陆漂移。
这一理论认为距今3亿年前,地球上陆地是连成一片的,谓之泛大陆,周围是一片广阔的海洋,称之为泛大洋,在两亿年前,这个联合大陆逐渐漂移,分裂演变,一直成为今天海陆分布的基本格局。
大陆漂移的动力机制与地球自转的两种分力有关﹕向西漂移的潮汐力和指向赤道的离极力。
较轻硅铝质的大陆块漂浮在较重的黏性的硅镁层之上﹐由于潮汐力和离极力的作用使泛大陆破裂并与硅镁层分离﹐而向西﹑向赤道作大规模水平漂移。
3、海底扩张学说:在大洋中部形成一个地壳裂缝,岩浆从裂缝中喷发出来,把洋中脊较老的岩石向两边推移,岩浆冷却下来后,形成的岩浆岩就沿着洋中脊两边对称分布,称之为海底扩张。
海底扩张说认为,高热流的地幔物质沿大洋中脊的裂谷上升,不断形成新洋壳;同时,以大洋脊为界,背道而驰的地幔流带动洋壳逐渐向两侧扩张;地幔流在大洋边缘海沟下沉,带动洋壳潜入地幔,被消化吸收;大西洋与太平洋的扩张形式不同:大西洋在洋中脊处扩张,大洋两侧与相邻的陆地一起向外漂移,大西洋不断展宽;太平洋底在东部的洋中脊处扩张,在西部的海沟处潜没,潜没的速度比扩张的快,所以大洋在逐步缩小,但洋底却不断更新,古老的太平洋与大西洋的洋底一样年轻。
深海钻探的结果证实,海底扩张说的上述观点是成立的。
洋中脊处新洋壳不断形成,两侧离洋中脊越远处洋壳越老,证明了大洋底在不断扩张和更新。
海底扩张说较好地解释了一系列海底地质地球物理现象。
它的确立,使大陆漂移说由衰而兴,主张地壳存在大规模水平运动的活动论取得胜利,为板块构造说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4、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理论是指对海洋地质、海洋地貌、地球物理等资料进行分析后建立的一种新的全球大地构造理论,复活了大陆漂移学说,验证了海地扩张观点。
所以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
根据这一新学说,地球表面覆盖着不变形且坚固的板块(地壳),这些板块确实在以每年1厘米到10厘米的速度在移动。
由于地球表面积是有限的,地球板块分类为三种状态:其一为彼此接近的汇聚型板块边界;其二为彼此远离的分离型板块边界;其三为彼此交错的转换型板块边界。
板块本身是不会变形的,地球表面活动便都在这三种状态下集中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