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知识体系的建构

合集下载

建构主义理论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建构主义理论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课 堂 内 外
2 0 1 3 - 0 4
建构 主义理论在 高中地理教 学中的实践与恩考
文 摩 雪钦

要: 现代 素质教 育所倡导的培养学 生主 动探 究、 合作学 习和创新 能力 已成 为 当代教 育的热点 , 也是 当代培养人才 的着眼点和
根本点。课 堂教 学是进行 素质教育 的主要渠道 , 提高课 堂教学效果 , 构建有利于 师生共 同发展 的教 学模 式是新时期教学改革 的迫切任 务。通过 学习建构 主义理论 , 运用教 育学、 心理学知识, 结合 自己多年的高 中地 理教 学经验 , 运用建 构主义的教 学模 式, 使 学生动起来 ,
打击了学 生主动学 习的热情 。那么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如何跳 出这 区的图片 , 然后确定学 习的任务 , 将学生分成 四个 学习小组 , 分别

怪 圈呢?究其根源 , 我们应该要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 把课 负责 收集 福州城市用地变化 、 福州 交通 发展 、 福 州工业发展 、 福州
教育, 确 保新课程 改革 的顺 利进行 , 就必 须改变传 统的课 堂教 学 教师要逐步引导 , 让学生 自己找 出答案 。检 测评 估不仅评定 知识
而且还要从 情感 、 态度 、 文化 、 策略等方面进行评定 , 让学 方式 , 通过创设情境 、 建构探究式课堂教学模 式 , 为学生主动建构 和技能 ,
知识提供 宽松的学习环境 , 使学 生逐渐形成发现 问题 、 探 究原理 、 生反思 自己的进 步与问题 , 及时调控下一 步的学习计划 。如 此才
思, 总结实践过程中的心得与困惑。

境激发学 生的好奇 心 , 引导学生参 与教学 活动 , 积极探 究 , 主动完 成对知识 的建构。 3 . 分组构建学习共同体 , 建构合作式课堂

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生本课堂的建构策略

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生本课堂的建构策略

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生本课堂的建构策略一、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认知地理学科是研究地球表层现象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的一门学科。

在地理学科的教学中,首先要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认知,使学生能够理解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具体而言,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资源展示地球表层的现象、地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等内容,帮助学生建立对地理学科的认知,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地理学科的学习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地理思维能力,包括空间思维能力、时间思维能力、系统思维能力等。

在地理课堂中,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地理思维问题,如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人口密度的分布规律等,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老师还可以结合地图学习,通过阅读地图、绘制地图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三、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地理学科是一门注重实践性和探究性的学科,因此在地理课堂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探究项目,让学生自主选择研究主题、收集相关资料、展开调查研究,并最终完成研究报告。

通过这样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注重地理学科的跨学科整合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存在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如与生物学、化学、历史、政治等学科都存在着一定的交叉点。

在地理课堂中,老师可以注重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跨学科整合,引导学生通过地理学科的学习,了解和认识其他学科的知识。

在讲授气候变化的时候,可以结合生物学和化学的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五、关注地理学科的实践应用地理学科的学习不仅仅停留在书本知识的掌握,更需要学生能够将地理学科的知识与社会生活相结合,发现地理学科的实践应用价值。

在地理课堂中,老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一些实际问题,如城市规划、自然资源利用等,让学生了解地理学科的实践应用。

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地理实践活动,如实地考察、户外探险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地理学科知识的实际应用。

高中地理教材知识体系的构建

高中地理教材知识体系的构建

重 视 了知 识 与 技 能 的 培 养 , 强 求 学 科 的 系 统 性 和 完 备 性 , 不 淡化 了 组 织 结 构 , 出 了实 用 效 应 。 分 内容 不 注 重 地 理 知 识 的 突 部 衔接 , 加 了 学 生 学 习 的难 度 。 高 中 地 理 必修 2城 市 化 内涵 为 增 如
造 累累 硕 果 。 们 正 在 一 步 步 地 走 近 理 想 的 彼 岸 , 金 色 的种 子 我 让
绽放美丽 。”
愿 者 活 动 , 情 伸 出 温 暖 的手 , 身 边 的 困难 同 学 、 社 会 需 要 热 为 为 帮 助 人 献 爱心 。 生 的爱 心 活 动 正 从 身 边 , 师 延伸 到 周 边 学校 的 师 生 , 伸 到 四 川 汶 川 等 地 、 伸 到 重 庆 奉 节 的梅 子 中学 的兄 弟 学 延 1 延 校 , 伸到需要帮助的每一个地方。 延 “ 剑 锋 从 磨 砺 出 , 花 香 自苦 寒 来 。 现 在 的平 潭 城 关 中 学 宝 梅 ” 已是 今 非 昔 比 , 进 美 丽 而 宁 静 的 校 园 , 现 在 眼前 的是 高 楼 矗 走 呈
个 奇 迹 , 写 着 一 个 个 传 奇 。而 坐 落 于 素 有“ 海 明 珠 ” 称 平 书 东 之 潭 岛 的城 关 中学 也 将 迎 来 了前 所 未 有 的 机 遇 和挑 战 。 我们 相信 ,
理 必 修 3城 市化 的 内涵 为农 村 人 口 向城 市集 中 、农 村 地 域 向城 市地 域 转 化 、 市 文 明 向广 大 农 村 地 区扩 散 。 城
( ) 力 结 构 有 所 提 升 二 能
二 、 中地理 教 材 知 识体 系 的构 建 方 法 高
知 识 体 系 的构 建 过 程 就 是 对 知 识 进 行 加 工 的认 知 过 程 , 即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研究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研究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

介绍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对高中地理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发现存在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学生需求的问题。

然后,结合建构主义理论,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包括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倡合作学习等。

通过案例分析,验证了这些策略的有效性。

给出了实施建议,包括教师培训、课程设计等方面的建议。

本研究为高中地理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有望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的提高。

也为其他学科的教学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高中地理教学、教学策略、案例分析、实施建议、教育实践、学习概述、研究成果、教育启示、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总结讨论、展望未来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地理教学是高中教育中重要的学科之一,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地理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对地球和环境的认识能力,提高他们的地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往往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的灌输和记忆,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

随着教育理论的不断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逐渐被认为是一种更加符合学生学习规律和认知发展的教学理论。

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学习者被认为是知识的建构者和积极主体,他们通过与周围环境的互动和实践经验,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模式。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该通过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引导他们通过探究和实践来建构地理知识。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其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为地理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旨在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效。

具体包括探究如何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融入高中地理教学实践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地理高考卷面知识结构

地理高考卷面知识结构

地理高考卷面知识结构
高考地理卷面的知识结构涉及广泛,主要覆盖了地理学的各个领域和主题。

以下是一般来说可能出现在地理高考卷面的知识结构:
自然地理学:
地球的构造和运动:地球的层次结构、板块构造、地震、火山等地球运动现象。

地貌学:不同地形地貌的形成和特征,如山地、平原、河流、湖泊、海洋等。

气候与水文:气候要素、气候类型、气候变化;河流、湖泊、洪水、干旱等水文现象。

生物地理学:不同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等内容。

人文地理学:
人口与人口地理学:人口数量、分布、迁移、人口政策等。

城市与城市化:城市发展、城市规划、城市化过程、城市问题等。

经济地理学: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资源分布、产业结构、经济活动的地域差异等。

文化地理学:不同文化地区的特征、传统文化、文化遗产、文化交流与融合等。

区域地理学:
中国地理:中国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区域划分、自然资源分布等。

世界地理:不同洲际、不同国家地理位置、特征、地缘政治等。

地理方法与技术:
地图与地理信息系统(GIS):地图阅读、地图绘制、地图制作技术、GIS的应用等。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问题:污染、资源消耗、生态系统退化等环境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理念、可持续发展策略、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

建构主义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尝试

建构主义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尝试
相 比的相似性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从质量和体积 、 平
度共享集体思维成果 。【 e 】
( 河北 省 赵 县 职 教 中心 0 13 5 5 0)
圆 新 园下 校 旬
生强烈的求知欲,并促进学生产生突破已有 知识 的束缚 ,
致力于对未知世界 的探索与发现 的强烈动力和认知需要 。 对于地理问题情境的创设 , 笔者 的感受是要关注学生 的已有知识和经验 , 通过问题情境创设 帮助学生利用 自己
原 有 认知 结 构 中的相 关 经 验 , 解决 问题 中学 习 。 时 , 在 同 既
要避免把创设问题情境单纯看作是提高学生 学习兴趣或 讲授教学 内容的一种途径和手段 , 又要避 免学生在其 中成
为 被 动参 与者 。 二 、 励 自主 学 习 , 发 创新 思维 鼓 激
新课程要求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 , 学生 能够 由被动 使
接受式学习转 向主动探究式学习 , 而这种 自主探究式学 习 是建立在学生对地理 问题探究和解决 的过程中 , 是学生提 升思维能力尤其是思维创新能力 的前提和源泉。 学生主体 性 的发挥 , 不仅 仅体现在课 堂上积极地 回答问题 , 而应改
相 比有许 多相似的地方 , 为什 么火 星没有生命物质而地球
有生命存在 ? 生命 存在需要 哪些 条件? 随后 引导学生 主动 地查找资料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由此展开讨论和交流 ,
尝试解决问题 。学生通过小组 内部交流和小组间交 流、 补 充、 辩论 以及和教师的交流等 , 最终明确生命物质存 在的
建构主义提倡情境性学 习, 主张学习应以解决生活 中 的问题为 目标 , 这就对教学设计提 出了新 的要求 , 即教学 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 目标分析 , 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对所

高中生地理核心素养体系模型的建构

高中生地理核心素养体系模型的建构

高中生地理核心素养体系模型的建构一、概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教育改革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

在这样的背景下,高中地理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为了适应时代的需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地理核心素养,成为高中地理教育的重要任务。

构建一套科学、系统的高中生地理核心素养体系模型,对于指导高中地理教学实践,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地理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所形成和发展的,具有地理学科特点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

这些能力和品格包括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地理思维、地理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

通过构建高中生地理核心素养体系模型,可以更加清晰地明确学生在高中阶段应该具备的地理核心素养,为高中地理教学提供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在构建高中生地理核心素养体系模型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

要体现地理学科的特点和时代要求,确保所构建的模型既符合地理学科的发展规律,又能满足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确保所构建的模型能够涵盖学生在高中阶段需要发展的各个方面。

要注重模型的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确保所构建的模型能够在实际教学中得到有效应用,并能够对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进行科学的评价。

构建高中生地理核心素养体系模型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任务。

通过这一模型的构建和应用,可以更加有效地指导高中地理教学实践,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和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1 研究背景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地理学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地理核心素养作为高中地理教育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所在。

近年来,我国教育部门对高中地理教育进行了多次改革,旨在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综合能力。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缺乏系统的核心素养体系模型,教师难以准确把握教学方向,学生也难以形成完整的地理知识体系。

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高中生地理核心素养体系模型,对于提高高中地理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认知结构建构的研究

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认知结构建构的研究

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认知结构建构的研究摘要: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思维导图呈现出十分显著的作用,特别是针对高中地理教学而言,在实际的教学环节充分应用思维导图的模式,这样能够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得到更有效的构建,有效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同时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掌握能力,在认知结构和体系方面有更显著的增强。

基于此,本文重点探讨和分析思维导图和认知结构的主要内涵以及思维导图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的实际应用情况。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思维导图;认知结构;建构策略前言针对高中地理而言,它是一门比较典型的实用性学科,在地理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有着特别多的知识点,有些理论性内容相对来说比较复杂难懂,因此在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过程中,面临严峻的挑战。

而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往往是死记硬背的,由此导致学生无法提升学习兴趣,学习过程中很容易遗忘,针对这样的情况,有效应用思维导图模式,把地理学科中的相关知识点通过图文的形式进行充分的展现,这样可以使学生对相关知识有更深的理解和记忆,进而促进学生更好地构建认知结构,在更大程度上提升学习效率。

一、思维导图与认知结构的含义和主要特点通常我们所称之为的思维导图,主要指的是在上世纪70年代初,英国学者Tony Buzan 所开创的一种全新的笔记方法,他把放射性思考作为基础,形成一种更形象生动而且简单高效的放射性思维工具。

有效利用该方法,可以使学生的左脑逻辑、顺序、条例、文字以及数字等相关内容得到充分的激发,与此同时,也可以挖掘右脑的图像、想象、颜色、空间、整体思维等相关的内容,以此切实有效的开发和挖掘人体的大脑潜能,以此使其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充分的激发。

思维导图的形式能够有效通过图片和文字的形式,进一步充分展现出相关知识点的内在联系,这样的情况与大脑的记忆特点高度吻合。

思维导图可以利用更为简单形象的方式充分展现复杂的知识,这样能够使学生对相关知识有更深的理解和记忆。

浅谈高中生地理核心素养体系模型的建构

浅谈高中生地理核心素养体系模型的建构

浅谈高中生地理核心素养体系模型的建构作者:何殿明来源:《新课程·下旬》2017年第07期摘要:高中时期的地理课程因为其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宽,对学生的时空思维要求比较高,所以一直被当做高中课程学习的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地理核心素养体系模型能够培养学生地理学习的综合素质,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更加深入地理解地理知识,增加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减轻学习负担。

关键词: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体系模型地理核心素养模型是指在地理课程学习中学生养成的宏观分析地理问题的模型。

学生在高中地理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和构建地理核心素养模型能够帮助学生开拓思路和视野,使学生在面对地理问题或者地理知识时能够有一个明确的分析问题的思路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更加深入全面地学习地理知识。

一、地理核心素养体系模型的意义与作用1.地理核心素养体系模型的含义地理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和分析地理问题时所体现出来的地理学习综合素质,这一综合素质主要包括对地理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地理学习的综合思维能力、地理区域的认知能力、人地观念的分析协调能力以及用空间视角看待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等。

这些地理核心素养在学生学习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过程中互相影响,不断组合和构建,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地理知识学习和地理问题研究分析的框架,我们将其称之为地理核心素养体系模型。

2.构建地理核心素养体系模型对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作用在高中时期构建地理核心素养体系模型能够帮助学生建立一条明确的地理学习的路线和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思路。

学生升入高中后所接触到的地理知识和进行的地理学习与之前所进行的地理学习有明显不同,其知识面涉及的程度、地理知识的复杂程度都呈现阶梯式的上升。

对此许多学生在进行地理知识学习的时候会感到非常不适应。

产生这种不适应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比较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地理学习体系,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还没有“入门”。

帮助学生建立地理核心素养体系模型能够帮助其克服地理课程中的学习障碍,使学生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有明确的方式方法作为指引,更有利于学生进行高中时期地理知识的学习。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框架结构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框架结构

1高中地理课程的框架结构
必修
共6学分
地理1
地理2
地理3
选修
各2学分
宇 宙 与 地 球
海 洋 地 理
旅 游 地 理
城 乡 规 划
自 然 灾 害 与 防 治

地 理

信 息

技 术

应 用
地地理理1教1教材材分分析析
一、教材编写背景
二、编写原则 三、教材内容的选择 四、各章节之间的逻辑联系 五、编写体例 六、内容表述 七、各章节知识结构、删减内容及重点
•知识组织:建立合理的自然地理知识体系 •叙述由浅入深,讲求梯度,适度增强语言的专业性 •活动的设计梯度大小适当
三、教材内容的选择
选择依据:内容标准以内容要求的形式给出了教材必须
涵盖的知识点 ,它们是选择教材内容的主要依据。
选择方法:逐条梳理内容标准所包含的知识点,
确定教材的章、节、目
第一章 行星地球
解决问题能力
•书面语言表达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广泛时空传递信息 它是学生发展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
•培养书面表达能力也是学科教育的重要任务,地理教育也不例外 •高中地理教育需要创造机会,培养学生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6.注意呈现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高一属于初中教育向高中教育的过渡阶段 •兴趣稳定,学习动机较成熟,思维逻辑性和系统性加强 •带有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征——思维还较为感性
对地理教材的影响: 注重学生的经验、体验 强化地理学习的实践环节
多元智力理论的流行: 由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提出来。认为人
的智力构成是多元的,语言和数理逻辑智力外,还有空 间视觉能力、音乐节奏能力、运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 自我反省能力、自然观察能力和存在智力。智力是不容 测定的,如果一定要测定这种智力,那就应当侧重于该 智力所表现出来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造能力,而不仅仅 是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

高中地理教学中建构知识框架策略之我见

高中地理教学中建构知识框架策略之我见
现 谈 谈 我 的 做 法

不 完 整 的 。对 比 出真 知 , 过 问 题 思 路 的 比较 分 析 , 生 不 断 强 经 学
化思路的开阔度, 自然 思 维 就 越 来 越 缜 密 了。
二、 自主 归 纳 总结 , 调 系 统 性 强
建 构 知 识框 架 的 理论 依据 是 建 构 主 义 学 习理 论 。吴 卫 东老
力 两 方 面 考 虑 ; 资 源 问题 ” , 开 源 、 流 两 方 面 思 考 ; 地 理 “ 类 从 节 “ 变化 ” , 时间变化、 间变化两方面考虑 ;分布规 律” , 类 从 空 “ 类 从 时间 分 布 、 间分 布 两 方 面 思考 等 。可 以选 用 经 典 例题 , 学 生 空 让 在 对 比中 训 练 答 题 思 路 。
例 如 , 国南 方 低 山丘 陵 地 区 农 业 发 展 的 方 向 是 什 么 ? 案 我 答 1发 展 立 体 农 业 ; 好 优 势 农 产 品 的 系 列 开 发 。 答 案 2 在 保 护 : 搞 : 生 态 环 境 的前 提 下 , 立 体 农 业 道 路 ; 整 农 业 产 业 结 构 , 展 走 调 发 有 特 色 的 林 果 业 、 养 业 、 光 农业 ; 展 加 工 业 , 高 农产 品 的 种 观 发 提
塑婴璧
2 1 0 …
高中地理教学中 建构知识框架策略之我见
◎厦 门第 六 中学 陈 彬
历 多年 高 中地 理 教 学 实 践 ,笔 者 发 现 学 生 学 习地 理 普 遍
存 在 只 见 “ 木 ” 见 “ 林 ” 现 象知 识 点 的纵 深 理 解 , 略 知识 点 间横 向联 系 , 视地 理 知 识 忽 轻
强调学生对 知识 的主动探究 、 主动发现和 主动 建构 , 而不只是把

科学构建高中地理知识体系

科学构建高中地理知识体系

浅谈科学构建高中地理知识体系摘要:要想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取得高效,教师要注重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兴趣,开放课堂,走进学生生活,创造性地开展教学。

践活动课中取得高效,教师要注重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兴趣,开放课堂,走进学生生活,创践活动课中取得高效,教师要注重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兴趣,开放课堂,走进学生生活,创关键词:激情趣味自主合作以建构主义教学论为指导,针对学生与发展实际,运用“最近发展区”原理,立足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生地理基础知识体系的稳固形成,发展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提高,为学生的高考打好基础。

一、高中地理教材知识体系的特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目标决定了普通高中地理教材的特点。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教材编写要全面体现课程标准的要求,所以高中地理课程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高中地理实验教科书的特点。

主要表现为:(一)知识体系不象以往教材那么完整。

重视了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不强求学科的系统性和完备性,淡化了组织结构,突出了实用效应。

部分内容不注重地理知识的衔接,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如高中地理必修2城市化内涵为人口的集中过程、地域的转换过程、经济结构的变化,而高中地理必修3城市化的内涵为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农村地域向城市地域转化、城市文明向广大农村地区扩散。

(二)能力结构有所提升。

新课程强调“转变学习方式,注重课堂教学的生成性”,强调在探究知识的生成过程中的能力培养,更加关注学生在一定存量地理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将地理知识结构在其头脑中内化、建构,并知晓获取地理知识的过程和地理知识的应用与迁移。

(三)情感体验十分突现。

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扩大了思想教育的内涵,让学生从小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审美情趣,强化全球意识、整体意识、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四)正文“少”、活动“多”、结构“松”。

强调了过程与方法,重视学生的参与性,让学生参与到地理探究中去,在探究中学习、求知、寻找快乐。

高中地理教学中思维导图的运用分析

高中地理教学中思维导图的运用分析

高中地理教学中思维导图的运用分析摘要:在高中地理教学改革的发展过程中指出,需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从传统的知识至上转变为核心素养培养,从传统的关注教什么,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会什么,为学生未来的个体全面发展提供完善的教学功能。

将思维导图运用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对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和区域认知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作用,不再简单地局限于单一地灌输理论知识,而是为学生的未来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基于此,文章针对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思维导图的运用展开研究,并提出使用策略,供參考。

一、引言在高中地理的教学过程中,如何跳脱传统的地理知识教学模式,进一步优化学生的核心素养,激起学生的创新意识,成为当代高中地理教师的重点研究课题。

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思维导图,可以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有效途径。

思维导图其最大的特征和优势便在于,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左脑右脑机能,针对其中的关键词和图像进行进一步的存储和加工,实现内隐知识的进一步外显,确保整个学习过程思维逻辑更为清晰,知识点形成可视化架构体系,同时启发学生思维,基于感官和思维双重层次,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为学习过程提供全新的探索思路。

目前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的运用研究成果较多,但大多数是基于原理和概念的研究,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融合相对较少。

因此,文章从高中地理的实践教学角度着手,基于不同教学环节说明思维导图在新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具体使用策略,以此为高中地理思维导图教学的有效性提供教学思路。

二、传统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一)学生知识无法形成知识体系个别教师在传统的地理教学过程中,受到应试教育的深远影响,时常运用灌输式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除了导致学生时刻处于被动化的学习状态,更是对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带来了严重的限制和影响。

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之下,会导致教学方案设计不够完善,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与此同时,对地理知识学习能力本身就较差的学生,缺乏完善的学习环境会导致他们的学习过程积极性有所不足,不愿意主动投入学习活动中去,只有通过不断地实践才可以优化理论知识的掌握水平。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研究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研究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地理学科在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在培养学生地理思维、地理素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接受者,缺乏互动性和主体性,导致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并不理想。

随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通过实践、探究和合作等方式构建知识,从而达到更深层次的学习效果。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研究旨在探究如何通过建构主义的理念和方法,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促进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

通过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理解和运用,探索出适合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设计和实施方式,为地理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对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并通过案例分析和实施建议来深入研究。

通过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理解和高中地理教学现状的分析,本研究旨在寻找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具体目的包括:1. 探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2. 分析当前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3. 提出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具体教学策略,以促进学生的地理学习和认知发展;4. 通过实施案例分析和实施建议,验证这些教学策略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高中地理教学提供更多有益的思路和方法,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能力的高中生做出贡献。

1.3 研究意义地理教学在高中阶段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个体建构知识的过程,强调学生主体性和自主性参与。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该结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进他们对地理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例谈《高中地理》必修三专题教学内容的整合

例谈《高中地理》必修三专题教学内容的整合

例谈《高中地理》必修三专题教学内容的整合高中《地理》必修三是必修一、必修二与区域地理等知识体系的整合。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对其教学要求的主要核心内容是区域可持续发展。

从地理案例教学要求看,一方面要力求联系已学过的自然地理(必修一)和人文地理(必修二)系统知识体系,构建相关专题知识矩阵;另一方面要以地理区域作为载体,把相关专题内容体系融入某个具体地理区域,全面认识区域特征及其区域发展,体现了强大的区域性、综合性等地理特性。

本文以《流域综合开发》专题为例,对地理学科专题教学的内容整合进行一些探索与尝试,以提高地理专题教学的实效性。

一、注重高中地理知能的有机联系地理专题教学遵循“源于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的原则,联系高中地理的知识和能力,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的综合性特点。

该专题是必修三第三章第二节《流域的综合开发》与问题研究“河流上该不该建大坝”及其相关区域地理知识整合而成。

学习目标主要掌握河流特征、流域开发自然条件和流域综合开发方向的知识体系及其迁移应用能力。

学习过程需要联系所学的地形、气候、水系水文等相关知识以及运用地理区域空间定位、地理统计图表判读、地理等值线图判读、地理综合分析思维和对地理问题合理阐释表述等多种能力。

二、注重区域地理知识的典型载体地理专题教学借助地理区域为载体展开专题知识体系的教学,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的区域性特点。

该专题教学从“美国田纳西河流域”典型案例分析的流域开发模式,考虑“高于教材”就需要寻求世界(或中国)地理区域的典型河流流域作为案例载体,从研究和运用如刚果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和我国长江流域等地理区域案例入手,同时结合这些区域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特征、分布和成因的分析与比较,系统地学习流域综合开发系列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技能,增强区域地理学习的有效性。

三、注重高中具体学情的实际分析地理专题教学必须切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力水平,把握好教学的深度与力度。

该专题教学立足平时教学中反馈出的问题:学生对流域水系和河流水文特征要素的描述、对流域开发自然背景因素及其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对河流利用方式与流域综合开发方向的认识均存在许多不足。

地理思维模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以“收-支”模型的建构为例

地理思维模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以“收-支”模型的建构为例

补给减少
•夏季,流域生产
生活用水过度
图3博斯腾湖丰水期水量变化“收一支”模型
二、迁移拓展,深化思维模型运用
1.拓展应用范围 地理思维模型不应该是一类问题的解决模板,
而是具有相同属性的地理问题共有的思维方法。因
此,在建构水量变化收支模型的基础上,可以继续深
化,引导学生建构气温变化、河口堆积地貌冲淤变
化、人口变化、资源短缺等的收支模型(见表1)。 在引导学生利用收支模型理解数量变化类地
•蒸发加剧 •下渗增强 ・过度用水
图1河流水量减少的"收一支”模型
由此可进一步概括,一个流域或湖泊水量的变
化受水量收入和水量支出的影响 ,即河流(湖泊)
水量=收入水量支出水量。在建构该思维模型
的基础上,进一步借助具体实例,帮助学生学会运
用该思维模型去解释相关问题。
例1•新疆的博斯腾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
减带来的影响以及寻求人文地理中资源短缺 、人口
变化等具体地理问题的解决措施提供清晰的思维
九乞环沆
热源I人为:热岛效应等
(天气索统) 气
0;
« 海陆分布


地形
洋流
大气环流
{天气系统
.人类活动
外部热
地形阻挡或下沉焚风
量输送1洋流!「暖流增温
地热 I寒流降温
图4基于“收一支”模型的气温影响因素分析方式转型
2.拓展应用领域 “收一支”模型除了能解释物质、能量增减变
化的原因,也可以为剖析自然地理中物质、能量增
学科知识体系的建构往往都要依据一定的思 维方法和思维模型。高中地理教学中涉及的相关 地理概念、原理及规律的概括和提炼也蕴含了一定 的地理思维模型。陈诗吉、杜紫贤指岀,“思维模型 是地理知识与现实问题之间的桥梁”⑴。探寻高 中地理基本概念、原理、过程背后的地理思维模型, 对帮助学生建构和认识相关原理、概念或过程具有 重要意义。

高中地理新课堂教学建构

高中地理新课堂教学建构

分布等地 理事物 和现象 的掌握 , 对板 块构造学说 的理解 和 山
馆、 博 物馆 以及 广播 、 电视 、 报刊、 网络 等信 息媒体 都是 地理 课 程不可或 缺的教学 资源 。开发 和利用好 这些资 源 , 可以让
师 生 的生活 和经验 融人 教学 过程 , 让 教学 “ 活” 起来 ; 可以改

教 学行 为
教学 行 为是包 括教 和学 两个动 因在 内 、 结构 复 杂 、 内容
丰富 的 目的性行 为 , 涉及 情感 因素 、 智 力因素 、 技能 因素和 时
间 因素 。高 中地 理教师 的教 学行为必 须追寻新 的教学理念 , 在 课堂 教学 建构 中应先 把 握好教 学准 备 、 教学 设计 、 教 学组 织、 教 学评价 与反馈等 行为准则 。例如 , 在建构 “ 人 口增长模 式” 一课 时 , 首先 , 应 结合 课程 内容 , 收集 、 整理 、 筛选 相应 的 人 口数据 、 图表 、 典 型地 区案 例等教学 资料 , 挖掘各种 可利用 的教学 资源 , 准备 “ 世 界人 口分 布” 、 “ 世 界人 口增长 ” 等教学
究一合 作” 等, 都是 能较 好体 现地理 新课 堂特 点 的学 习结构 方式 。教师可根据 不同教学 内容 的特点 , 应用 建构要件 组建 不 同的学 习结构方式 , 以适应教学 的实际需求 。 例如 , 对类似 “ 地球 的运 动” 、 “ 地域分 异规律 ” 等带有很 强逻辑关 系 、 强调
二、 课 程资 源
充分 开发 、 合 理利 用地理 课程 资源 , 对于 丰 富地 理 课程
内容 , 增 强地 理教学 活力 , 转 变课 程功 能和学 习方 式具 有重
陆 的变 迁 ” 教 学 目标 制定 如下 : ① 知识 与技能 : “ 了解 板块 构 造学 说 的基 本 观点 , 说 出世界 著名 山系及 火 山 、 地 震分 布与

2019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亮点

2019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亮点

2019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亮点地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是研究地球表层现象、地球与人类活动相互关系的学科。

高中地理教育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拓宽视野、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进行,推出了一系列优质教材,其中2019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无疑是一部备受关注的教材。

本文将就该教材的亮点进行探讨。

一、注重知识体系的建构2019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注重学科方法论,通过自然地域的划分与人文地理的结合,凸显了地理学作为系统科学的特征。

教材以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为纲,将相关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完整的知识体系。

同时,教材对地理学的科学方法、观察与实验技能有着系统性的培养与训练,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学的本质和方法。

二、强调地域实践的融入地理学的特点之一就是强调地域性。

2019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充分利用当今科技手段和信息技术,将实地考察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

通过各种实际案例和地域考察的资料,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研究,提高学生地理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种强调地域实践的做法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三、重视可持续发展教育在当前全球面临资源紧缺和环境污染等严重问题的背景下,2019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注重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内容。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和实例引导,说明如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让学生了解并思考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和实践,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培养学生责任感和绿色意识。

四、充实重构传统内容2019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在保留传统内容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充实和重构。

教材以地学、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为主线,全面反映了地理学的研究领域和现状。

同时,教材对传统内容进行了针对性的更新,避免了传统地理教学过于死板和理论化的弊端。

通过一系列案例和实例,教材更加注重地理理论与实际问题之间的联系,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并运用地理知识。

五、促进思维方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2019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和学习能力。

立足生活 融合创设——例谈高中地理知识点建构的生活化教学策略

立足生活 融合创设——例谈高中地理知识点建构的生活化教学策略

作者: 池晓昶[1]
作者机构: [1]福州第十五中学,福建福州350009
出版物刊名: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页码: 84-85页
年卷期: 2020年 第11期
主题词: 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知识点建构
摘要:随着现代素质教育体系的不断发展,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手段也在持续更新和优化,同时在信息化教学的全面推广下,全面推动着现代教育的进一步优化。

文章以高中地理学科教学为研究对象,分析生活化教学对高中地理知识点建构的促进作用,进而提出高中地理知识点建构的生活化教学策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知识体系的建构
一、高中地理教材知识体系的特点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目标决定了普通高中地理教材的特点。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教材编写要全面体现课程标准的要求,所以高中地理课程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高中地理实验教科书的特点。

主要表现为:
(一)知识体系不象以往教材那么完整
重视了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不强求学科的系统性和完备性,淡化了组织结构,突出了实用效应。

部分内容不注重地理知识的衔接,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如高中地理必修2城市化内涵为人口的集中过程、地域的转换过程、经济结构的变化,而高中地理必修3城市化的内涵为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农村地域向城市地域转化、城市文明向广大农村地区扩散。

(二)能力结构有所提升
新课程强调“转变学习方式,注重课堂教学的生成性”,强调在探究知识的生成过程中的能力培养,更加关注学生在一定存量地理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将地理知识结构在其头脑中内化、建构,并知晓获取地理知识的过程和地理知识的应用与迁移。

(三)情感体验十分突现
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扩大了思想教育的内涵,让学生从小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审美情趣,强化全球意识、整体意识、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四)正文“少”、活动“多”、结构“松”
强调了过程与方法,重视学生的参与性,让学生参与到地理探究中去,在探究中学习、求知、寻找快乐。

二、高中地理教材知识体系的构建方法
知识体系的构建过程就是对知识进行加工的认知过程,即对教材知识线索进行认真分析、整理梳理,揭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之系统化、体系化的过程。

具体方
法有:
(一)重组法
重组法是指变换角度,以不同的标准去重新编织所学的知识,如按地点的分布、时间的顺序、因果的联系等不同的要求重新组合所学的地理知识,编织成不同的知识系列。

重组知识的方法很多,比如以某条线(如经纬线、河流、铁路、海岸线等)将有关地理知识串联起来,或是采用文图互换的方法。

(二)图示法
采用图示法,既便于将抽象知识形象化,又有利于将分散、重复、偏漏、断裂知识系统化及庞杂的知识概要化。

这种方法不但能简明扼要、提纲式地表现知识之间的关系,而且图象所具有的形象性,同时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视觉记忆力和联想能力,便于学生从图象所形成的组织中去整体把握知识的含意。

(三)结构法
结构法是对教材知识进行整理加工,即优化教材知识的内容和组织,革新知识呈现的方式与程序。

根据知识结构的内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整理加工教材知识:
1.建立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高中地理的整体结构,它不但表明了高中地理中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两大部分之间的关系,突出了人地关系这条主线,而且阐明了各章节知识在这条主线中所处的地位。

揭示知识的构成状况,也是构建知识体系的重要方法,用这些概括性的知识,指导学生学习,使学生认识地理问题有个基本思路,分析地理问题有章可循,以减少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盲目性。

2.组构分散的知识。

地理知识的头绪较多,离散性较强,这给学生学习地理带来一定的困难。

为了克服这个困难,教师应对分散的知识进行组合建构,形成某种联系。

3.总结规律性的知识。

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帮助学生发现和总结规律性的知识,提供知识的逻辑结构,以便于学生学习。

三、高中地理教材知识体系的构建
(一)主干知识的构建
地理学科主干知识体系包含:自然地理的五大规律(地球运动、大气运动、水体运动、地壳物质运动、自然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人文地理的四大区位理论(农业、工业、城市、交通区位理论)。

学科主干知识体系的构建,首先是回归教材,先从课本目录中提取主干知识,形成章节主干,再看章节间的联系,将主干知识联系起来(如图1高中地理学科体系结构)。

其次进行各类地理原理、规律、成因之间构建,把地理知识内部的逻辑顺序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起来,构建学生头脑中合理的地理认知结构。

如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地球运动规律)导致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大气运动规律)。

其次是分析课本图示反应的规律、原理,提高识图、析图能力,完善知识体系的构建。

(二)综合性知识的构建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它具有综合性和地域性两个显著特点。

综合性是指地理环境由地表各种自然要素、人文要素有机组合而成的复杂系统。

地理学的综合性成为培养学生地理综合
能力的先决条件。

例如,目前人地关系不协调的状态主要表现为资源短缺、分布不均和开采利用不合理;人口的激增带来粮食短缺、资源贫乏、空间紧张等严重问题;经济的迅速发展同时带来环境质量恶化的问题。

对这些问题用地理学科综合思维去深入分析讨论研究,可以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演绎等综合思维能力,学会综合分析各方面的影响,全面、发展、辩证地看问题。

地理学的地域性决定了“空间综合分析法”成为地理学的重要方法之一,要求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区域空间概念,形成既能运用全球性的一般规律并结合具体地区的空间位置,认识和分析该地区地理特征的能力,又能将同类地区的共同特点归纳、概括成一般规律的地理综合能力。

这是在中学区域地理案例分析教学最能达到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能力的教学过程。

(三)原理性知识的构建
地理原理性知识是地理学科中最概括的理性知识,是反映地理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中的本质联系与必然趋势的知识,可以揭示地理事物的联系,反映地理事物的本质。

地理学科的原理主要包括:(1)地理分布规律:各种地理事
物(现象)在空间、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反映地理事物与空间位置之间的必然联系。

(2)地理演变规律:各种地理事物(现象)随时间、空间变化的规律,反映地理事物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3)地理结构规律:各种地理事物(现象)间的必然联系的规律,具体体现在区域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即区域地理特征。

(4)人地关系规律:人地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规律。

原理性知识的构建首先对地理现象的高度抽象、归纳,得出地理原理知识;其次要说明某地理现象产生、出现、发展、变化的客观性和必然性。

自然地理原理性知识应侧重于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生产活动的影响;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不同区域或同一区域不同发展阶段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结合自然现象、自然灾害、科学探险等热点问题,运用所学原理进行分析、评价。

人文地理原理性知识应侧重于举实例或运用资料归纳,说明人文地理现象的特点;结合实例分析人文地理事物形成原因及影响;结合实例对人文地理特点进行评价或说明其意义、措施等。

结合社会热点问题,运用所学原理进行分析、评价。

区域地理原理性知识应侧重于描述区域特征并分析成因;比较两个不同区域的自然与人文地理差异;对区域发展中的优势和
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价;对区域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建议及措施;结合区域自然或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分析或评价。

例如,高中地理必修1地球上大气中原理性知识如表1。

表1 原理性知识的构建——地球上大气
(四)联系性知识的构建
新课改下的教材为了使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新知识,掌握地理学习方法,所以在编排上有意将难点分散,但对于高三的地理复习,必须以新课标、考试说明为依据,以教材为基础,以地图为前提,进行全面系统地复习,挖掘教材内容,找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把教材的内容进行知识归类,形成具有便于学生学习的知识结构体系。

例如:在复习高中地理必修1有关“分析判断气候类型”时,可以把初一和高一有关气候的知识进行整合,归纳出影响气候的因素,判断的一般方法,然后把各种气候类型不同形式的气温降水图展示给学生,讲气候类型的分布时,可以先把世界气候类型展示出来,再具体到世界各分区。

通过联系性知识的构建,可以使学生把分散的知识点联系起来,找到记忆的规律,既使学生准确掌握基础知识,又能灵活分
析归纳知识,学生学习兴趣很高。

(五)主题性知识的构建
高中地理教材自然地理部分,突出了“人与环境关系”的主线。

高中地理在讲自然地理时并不追求各章节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而是从人与环境关系出发,选取那些最具有地理性(体现人地关系)、时代性(如可持续发展观念)、实用性(体现地理实用价值)知识,而舍去了那些陈旧的、实用价值小的、与人地关系不紧密的、属于地理相关学科或边缘学科的内容。

人文地理部分突出了“人地关系”的主线。

每个单元都没有系统地讲某种人类活动,而是紧紧围绕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及人文环境而展开。

因此,主题性知识的构建应抓住这两条主线,用整体的、联系的思想方法,考虑教材内容的整合,理清它们之间的概念关系或知识联系线索。

如:环境问题(以人教版教材为例),高中地理必修2第2章第3节《城市化》、高中地理必修2第4章第1节《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高中地理必修3第3章《能源资源的开发》、高中地理必修3第4章《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高中地理必修2第6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有较大篇幅的“环境污染”问题。

此外,选修《环境保护》涉及得更多,其主题性知识构建
如表2。

表2 高中地理环境问题主题性知识
又如,区域空间结构问题:高中地理必修2第2章《城市与城市化》第1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高中地理2第2章《城市与城市化》第2节《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高中地理必修3第4章《区域经济发展》第2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其主题性知识的构建如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