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微机保护设计规范

合集下载

国网企标_元件

国网企标_元件
本标准的附录 A~附录 E 为规范性附录,附录 F 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编写格式和规则遵照 GB/T 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 则》的要求。 本标准由国家电力调度通信中心提出并解释。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华北电网有限公司、北京国电华北电力工程有限公司、华北电力科学研究 院、国家电力调度通信中心、四川省电力公司调度中心、江苏省电力试验研究院、南京南瑞继保电气 有限公司、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国电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 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宁、冯家茂、李钢、舒治淮、马锁明、李天华、周栋骥、郑玉平、刘建 飞、郭效军、李瑞生。 本标准于 2007 年首次发布。
1) 参数(系统参数、装置参数); 2) 保护装置数值型定值部分; 3) 保护装置控制字定值部分; 4) 保护装置软压板部分。 4.1.6 保护装置应具备以下接口: a) 对时接口:使用 RS-485 串行数据通信接口接受 GPS 发出的 IRIG-B(DC)时码; b) 通信接口:3 组通信接口(包括以太网或 RS-485 通信接口),调试接口、打印机接口。 4.1.7 装置在正常运行时应能显示差流、电流、电压等必要的参数及运行信息,默认状态下,相 关的数值显示为二次值。装置也可选择显示系统的一次值。 4.1.8 保护装置应能记录相关保护动作信息,保留 8 次以上最新动作报告。每个动作报告应包含 故障前 2 个周波、故障后 6 个周波的数据。 4.1.9 保护装置记录的所有数据应能转换为IEC 60255-24 的电力系统暂态数据交换通用格式 (Common Format for Transient Data Exchange,简称COMTRADE)。 4.1.10 保护装置记录的动作报告应分类显示: a) 供运行、检修人员直接在装置液晶屏调阅和打印的功能,便于值班人员尽快了解情况和 事故处理的保护动作信息; b) 供继电保护专业人员分析事故和保护动作行为的记录。 4.2 保护配置及二次回路的通用要求 4.2.1 对保护配置及组屏(柜)的要求 a) 应遵循“强化主保护,简化后备保护和二次回路”的原则进行保护配置、选型与整定; b) 优先采用主、后备保护一体化的微机型继电保护装置,保护应能反映被保护设备的各种 故障及异常状态; c) 双重化配置的继电保护装置应分别组在各自的保护屏(柜)内,保护装置退出、消缺或

微机电流保护装置的设计

微机电流保护装置的设计

摘要在电力系统中,输电线路是最重要的部分,因此,输电线路的保护对于整个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是反映电力系统故障和不正常运行状态、并且作用于断路器跳闸和发出告警信号的设备。

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和电压等级的不断升高,对微机保护装置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研制出一种高性能的继电保护装置对于电力系统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论文论述了微机保护装置在国内外的发展历史和研究现状,详细的分析了短路故障的形成,原理及产生的危害,对线路设备造成的影响,以及三段式保护的相关设计原理和整定方法。

并为此设计了一套由电压、电流采集电路;A/DMAX197转换电路;数据采集电路和发光二极管显示电路组成的微机保护装置。

关键词:微机保护;三段式保护;短路故障;A/D转换;ABSTRACTIn the power system, the transmission lines is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therefore, the transmission line protection for the whole of the stable operation of the power system has a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And the safe and stable operation of the power system to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people's life and social stability has a very significant influence. Power system protection device is a reflection of the electric power system fault and not normal working conditions, and has an effect on circuit breaker tripped and issued a warning signal equipment.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lectric power industry and the voltage level upwards,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microcomputer protection device more and more is also high, therefore, to develop a kind of high performance relay protection device for electric power system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microcomputer protection device in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status, and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formation of the short circuit faults, principle and dangers, the impact of the line equipment, and the protection of three design principle and relevant setting method. And for this design by a set of voltage, current acquisition circuit; A/DMAX197 transform circuit; Data acquisition circuit and leds display circuit composed of microcomputer protection device.Keywords:Microcomputer protection; Tasting protection; Short circuit fault; A/D conversion目录1 绪论 (1)1.1 微机保护的意义 (1)1.2 微机继电保护系统的发展历史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1)1.3 微机保护装置的特点 (2)2 故障分析与保护 (4)2.1 电力系统故障分析的目的与内容 (4)2.2 短路的种类 (5)2.3 短路的危害 (6)2.4 谐波概述 (6)2.5 继电保护的分类 (7)2.5.1 线路保护 (7)2.5.2 变压器保护 (7)2.5.3 发电机保护 (8)2.5.4 母线保护 (8)3 保护原理及整定方法 (8)3.1 电流速断保护 (8)3.2 瞬时电流速断保护 ( I 段) (9)3.3 限时电流速断保护(II 段) (12)3.4 定时限过电流保护(III 段) (15)3.5 三段式电流保护的特点 (18)3.6 零序电流保护 (18)4 微机式保护设计 (19)4.1 保护装置实现的功能 (19)4.2 结构框图 (19)4.3 数据采集电路硬件设计 (20)4.3.1电压、电流采集电路 (20)4.3.2数据采集电路 (21)4.3.3硬件电路器件的介绍 (22)4.3.4 数据采集系统完成的功能 (27)4.4 按键和显示电路设计 (27)4.5 装置实现的功能 (29)4.6 装置的硬件抗干扰措施 (30)4.7 本章总结 (31)结论 (32)参考文献 (33)附录一 (35)附录二 (36)附录三 (37)附录四 (38)翻译部分英文原文 (39)中文译文 (50)致谢 (58)1 绪论1.1 微机保护的意义电力在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

电力系统微型计算机继电保护

电力系统微型计算机继电保护

2002年4月电力系统微型计算机继电保护1.以微型计算机为核心的继电保护装置称为微型机继电保护装置。

2.交流电流交换器输出量的幅值与输入模拟电流量的幅值成正比。

3.脉冲传递函数定义为:在零初始条件下,离散系统输出响应的Z变换与输入信号的Z变换之比值4.当离散系统特征方程的根,都位于Z平面的单位圆之外时,离散系统不稳定。

5.在一个控制系统中,只要有一处或几处的信号是离散信号时,这样的控制系统称为离散_控制系统。

6.反映电力系统输电设备运行状态的模拟电气量主要有两种:来自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二次侧的交流电压和交流电流信号。

7.在一个采样周期内,依次对每一个模拟输入信号进行采样的采样方式称为顺序采样。

8.脉冲传递函数分子多项式为零的根,称为脉冲传递函数的零点。

9.从某一信号中,提取出有用频率成份信号的过程,称为滤波。

10.合理配置数字滤波器脉冲传递函数的零点,能够滤除输入信号中不需要的频率成份。

11.合理配置数字滤波器脉冲传递函数的极点,能够提取输入信号中需要的频率成份信号。

12.数字滤波器脉冲传递函数的零点z i在脉冲传递函数表达式中以因子1-Z i Z-1的形式出现。

13.如果设计样本的频率特性频谱的最大截止频率为fmax,则要求对设计样本的单位冲激响应h(t)进行采样时,采样频率要求大于2fmax。

14.为了提高微型机继电保护装置的抗干扰能力,在开关量输入电路中采取的隔离技术是光电隔离。

15.利用正弦函数的三个_瞬时采样值的乘积来计算正弦函数的幅值和相位的算法称为三点采样值乘积算法。

16.在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时,微型机距离保护的软件程序工作在自检循环并每隔一个采样周期中断一次,进行数据采集。

17.微型机距离保护的软件程序主要有三个模块—初始化及自检循环程序、采样中断子程序和故障处理程序。

18.在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时,相电流瞬时采值差的突变量起动元件△I bc等于零。

19.电力系统在非全相运行时,一旦发生故障,则健全相电流差起动元件起动。

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第二版课程设计

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第二版课程设计

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第二版课程设计一、选题背景电力系统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系统,其中包含了大量的电气设备和线路,而这些设备和线路都需要得到可靠的保护,以确保电力系统能够正常运行。

因此,电力系统保护是电力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为了确保电力系统保护的可靠性和高效性,需要采用对保护装置进行继电保护。

在电力系统中,微机继电保护是一种保护技术,它是在传统继电保护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具有更高的可靠性、更灵活的功能和更完善的通讯能力。

为了在工程实践中更好地应用微机继电保护技术,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学习。

因此,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第二版课程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课程设计内容2.1 课程设计目标通过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第二版课程设计,使学生:1.熟悉微机继电保护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应用;2.掌握微机继电保护的主要原理和技术特点;3.学会应用微机继电保护技术来设计实际电力系统保护方案;4.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电力系统保护问题的能力。

2.2 课程设计具体内容本次课程设计将涉及以下内容:1.微机继电保护技术概述;2.微机继电保护的工作原理;3.微机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4.微机继电保护的设备接线和调试方法;5.微机继电保护系统的组成和通信原理;6.微机继电保护的应用案例分析;7.微机继电保护实验设计和仿真。

2.3 课程设计方案本次课程设计要求学生自主选择一个电力系统保护方案,并基于微机继电保护技术对其进行综合设计。

具体方案需包括以下内容:1.保护原理和方案选取;2.微机继电保护方案实现;3.保护系统调试和测试;4.系统运行效果评估。

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保护方案的类型、系统电气拓扑、保护功能、保护参数等设计要素,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设计。

同时,本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将设计结果进行实验验证,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三、课程设计要求1.熟读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的相关技术文献,并有一定的电气基础;2.结合实际情况,组织系统保护方案设计和仿真实验;3.撰写并提交完整的课程设计报告,其中应包括设计方案、实验过程、测试结果、数据分析和结论等内容;4.设计报告需使用Markdown文本格式,文字规范、排版清晰、结论合理;5.课程设计评分标准包括:课程设计报告完整度、设计方案合理性、设计实验的规范性和完整性、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和结论合理性。

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第二版教学设计

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第二版教学设计

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第二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掌握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的工作原理;2.掌握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应用过程中的主要技术问题;3.了解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的发展趋势。

二、教学内容1. 基础知识1.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的组成和功能;2.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的标准与规程。

2. 技术细节1.微机继电保护的硬件及软件设计;2.微机继电保护的一些特殊技术问题;3.微机继电保护的工作流程及应用方法。

3. 实践操作1.学生通过上机操作模拟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的应用实践;2.学生通过对一些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系统的实际案例进行分析,了解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的实际应用。

4. 学习方法1.学生通过课堂学习理解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的理论;2.学生通过实践操作了解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的应用方法。

三、教学过程安排1.引入环节(10分钟):通过引入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的相关背景和现状,引起学生的兴趣。

2.理论知识讲解(60分钟):讲解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的相关理论,包括组成和功能,标准与规程。

3.实践操作(60分钟):学生通过上机操作模拟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的应用实践。

4.实例分析(60分钟):学生通过对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实际案例的分析,进一步了解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的实际应用。

5.教学总结(10分钟):对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方法1.讲解法:通过讲解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的理论知识,让学生了解基本概念和原理。

2.实践操作:学生通过上机操作模拟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的应用实践,增加实践经验。

3.案例分析:通过对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实际案例的分析,让学生了解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的实际应用。

4.课堂互动: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五、教学评估1.通过学生的上机操作和实际应用案例的分析,考核学生对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的实际应用能力。

2.通过期末考试,考核学生对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NARI 103-2010 微机高压继电保护装置通用技术规范

NARI 103-2010 微机高压继电保护装置通用技术规范
——参数(系统参数、装置参数); ——保护装置数值型定值部分; ——保护装置控制字定值部分; ——保护装置软压板部分。 4.4.10 保护装置应具备以下接口: 1) 对时接口:使用RS-485串行数据通信接口接受GPS发出的IRIG-B(DC)时码; 2) 通信接口:3组通信接口(包括以太网或RS-485通信接口), 宜支持多客户端; 3) 调试接口; 4)打印机接口。 4.4.11 装置在正常运行时应能显示差流、电流、电压等必要的参数及运行信息,默认状态下相关的显 示数值为二次值,也可选择显示系统的一次值。差流等关键信息宜通过遥测报文上送监控系统和调度。 4.4.12 保护装置应能记录相关保护动作信息,保留8次以上最新动作报告。每个动作报告应包含故障前 2个周波、故障后6个周波的数据。直流电源消失后,录波数据不丢失。
4 技术要求
4.1 环境条件 4.1.1 正常工作大气条件
装置正常工作时对大气条件的要求如下: 1) 环境温度:-5℃~+40℃;-10℃~+55℃; 2) 相对湿度:5%~95%;(产品内部不凝露,不结冰); 3) 大气压力:86kPa~106kPa,70kPa~106kPa。 4.1.2 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 装置试验时的标准大气条件如下: 1) 环境温度:+15℃~+35℃; 2) 相对湿度:45%~75%; 3) 大气压力:86kPa~106kPa。 4.1.3 仲裁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 装置仲裁试验时的标准大气条件如下: 1) 环境温度:+20℃±2℃; 2) 相对湿度:45%~75%; 3) 大气压力:86kPa~106kPa。 4.1.4 贮存、运输的极限环境条件 装置贮存、运输允许的环境条件为-25℃~+70℃,相对湿度不大于85%,在不施加任何激励量的 条件下,不出现不可逆变化。环境条件恢复正常后,装置功能及技术性能应符合4.4条和4.5条的规定。 4.1.5 使用时周围环境 装置使用地点周围环境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电磁环境应符合4.9条的规定; 2) 场地应符合GB/T 9361-1988中B类安全要求; 3) 使用地点不出现超过GB/T 11287-2000规定的严酷等级为1级的振动; 4) 使用地点应无爆炸危险的物质,周围介质中不应含有能腐蚀金属、破坏绝缘和表面敷层的介质 及导电介质,不应有严重的霉菌存在; 5) 应有防御雨、雪、风、沙、尘埃的措施; 6) 接地电阻应符合GB/T 2887-2000中4.4条的要求。 4.1.6 特殊环境条件 当用户要求超出4.1.1条~4.1.5条规定的环境条件时,由供货合同约定。 4.2 额定电气参数 4.2.1 直流电源 装置直流供电要求如下: 1) 额定电压:220V、110V; 2) 允许偏差:-20% ~ +15%; 3) 纹波系数:不大于5%。 4.2.2 交流回路

电力系统微机保护论文10KV电动机微机保护装置设计

电力系统微机保护论文10KV电动机微机保护装置设计

电力系统微机保护论文题目:10KV电动机微机保护装置设计姓名:摘要·3关键词·3引言·3l微机保护装置的组成及功能·3 2微机保护装置工作原理·32.1启动时间过长保护·42.2 两段式定时限过电流保护·4 2.3零序过电流保护·52. 4低电压保护·52.5过电压保护·62.6磁平衡差动保护·62.7差动速断保·72.8过热保护·73微机保护装置硬件设计·83.1主控单元·83.2键控显示单元·93.3数据采集单元·103.4自动复位·113.5报带保护信号输出单元·114软件设计·11结束语·12参考文献·12U0U K10KV电动机微机保护装置设计摘要:。

针对高压电动机一些常见故降及产生这些故降的原因,提出了采用正负序电流的测量对电机故降进行分析的方法,阐述了采用微机系统设计的综合保护装里的硬件原理以及软件框图,达到了电动机短路保护;不平衡保护:接地故障保护;过欠压保护的目的。

关键词:电动机,微机,保护引言:大型高压电动机随着工业的发展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各行各业,推动了电力工业的发展。

但是,据原电力部的一份调查资料表明,所调查34个电厂,高压异步电动机损坏率达巧.1%,造成经济上的巨大损失。

因此,研究一种高压电动机的综合监测和保护装置迫在眉睫。

高压电动机微机保护装置工作原理主要是采用微型计算机对电动机的早期故障及非正常运行进行监测、报警和保护,该装置的功能有:短路保护;不平衡保护;接地故障保护;过热保护;过欠压保护等。

下面就电动机微机保护装置工作原理以及软硬件设计加以阐述。

l微机保护装置的组成及功能微机保护装置的核心一般由CPU、存储器、定时计数器、看门狗等组成。

CPU大都是嵌入式微控制器(MCU),即通常所说的单片机:I/O通道包括数字量输入输出通道(人机接口和电脉冲、各种告警信号、跳闸信号等)以及模拟量输入通道(A/D转换、模拟量输入变换回路、低通滤波器及采样)。

电力系统微机保护系统设计

电力系统微机保护系统设计

摘要 :基于智能 电网及 电子技 术、计算机技术 与通信技 术 ,提 出 1 种基 于 D P+F GA+AR 的 高性 能新 型硬 S P M
件平 台,该硬件平 台在利 用高性 能的数 字处理芯 片 T 3 0 2 3 5和 实现 图形用户界 面的 AT 1AM9 6 MS 2 F 83 9S 2 3的基
b o n cin o il r ga yc n e t ffedp o r mma l ae a ry ( GA) n t e o e h n xe d n u— up tit ra eo P o be g t ra FP ,o h n a d e tn sip to tu ne f c fF GA n n a do
稳定 运行 不 可缺 少 的 部 分 。随 着 电 力技 术 的发 展 ,
展趋势是计算机化 、网络化、智能化以及保护 、控 制、测量和数据通信一体化[ 引 卜 。
智能电网成为电力建设发展 的热点和目标 。继 电保 护系统承担着减少故障对电网的冲击 以及可 自愈和 避免大面积停 电的等一系列保护措施的重任 ,由于
HU a— i g,ZHU n - i H i n p Ni g x
( c o l fElcrcPo r o t iaU nv riyo c n lg ,Ou n z o S h o e ti we ,S u h Chn ie st fTe h o o y o a g h u,Gu n d n 6 0,Ch n ) a g o g5 4 1 0 i a
础 上 通 过 现 场 可 编 程 门 阵 列 (il rga f dpo rmma l g t ra ,F G 相 连 接 ,F G 一 方 面 扩展 了输 入 一输 出接 e be aeary P A) PA

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课程设计一、绪论为了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保护措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保护措施。

继电保护的核心是电路保护,主要包括潮流保护和差动保护两大类。

然而,由于电力系统的复杂性,基于传统继电保护的方法难以满足当前电力系统的保护要求。

因此,微机继电保护的出现,为电力系统保护和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二、微机继电保护原理微机继电保护是电力系统中采用电子技术实现的高速、准确地检测故障和定位故障位置的自动化设备。

其原理是在故障的瞬间,通过采集电力系统中的各种信号,并对其进行快速的计算和分析,最终实现对电力系统有序、快速、准确的保护。

其中,微机继电保护的核心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和程序控制器,通过高速计算和分析电力系统中各种数据,最终实现对电力系统的保护。

三、课程设计任务1. 设计任务设计一台基于微机继电保护的电路保护系统,实现对电力系统中的故障进行快速的检测和定位,并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2. 设计内容本次课程设计主要涉及以下内容:1.潮流保护的设计2.差动保护的设计3.基于DSP的高速计算技术4.程序控制器的设计3. 设计思路本次课程设计的思路是:在故障的瞬间,通过采集电力系统中各种信号(如电压、电流等),并通过潮流保护和差动保护等方式对其进行分析,最终实现电力系统的保护。

同时,电路保护系统通过DSP和程序控制器的协同控制,实现对电路保护过程的快速问题诊断。

本次课程设计的关键技术是程序控制器和DSP技术。

四、设计实现步骤1. 选题本次课程设计选题为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2. 分工合作在确定选题之后,按照小组成员的各自特长和兴趣分配任务,各自完成设计和编程任务。

3. 设计和编程根据选题确定设计思路,开始进行电路保护系统的潮流保护和差动保护的设计和编程。

4. 单元测试设计和编程完成后,进行单元测试,分别测试各个模块的功能是否正常。

微机保护定值计算原则

微机保护定值计算原则

NS900微机保护装臵定值原则一、NS901线路保护测控装臵NS901装臵适用于10/35kV的线路保护,对馈电线,一般设臵三段式电流保护、低周减载、三相一次重合闸和后加速保护以及过负荷保护,每个保护通过控制字可投入和退出。

为了增大电流速断保护区,可引入电压元件,构成电流电压连锁速断保护。

在双电源线路上,为提高保护性能,电流保护中引入方向元件控制,构成方向电流保护。

其中各段电流保护的电压元件和方向元件通过控制字可投入和退出。

(一)电流速断保护(Ⅰ段)作为电流速断保护,电流整定值I dzⅠ按躲过线路末端短路故障时流过保护的最大短路电流整定,时限一般取0~0.1秒,写成表达式为:I dzⅠ=KI maxI max =E P/(Z P min+Z1L)式中:K为可靠系数,一般取1.2~1.3;I max为线路末端故障时的最大短路电流;E P 为系统电压;Z P min为最大运行方式下的系统等效阻抗;Z1为线路单位长度的正序阻抗;L为线路长度(二)带时限电流速断保护(Ⅱ段)带时限电流速断保护的电流定值I dzⅡ应对本线路末端故障时有不小于1.3~1.5的灵敏度整定,并与相邻线路的电流速断保护配合,时限一般取0.5秒,写成表达式为:I dz.Ⅱ=KI dzⅠ.2式中:K为可靠系数,一般取1.1~1.2;I dzⅠ.2为相邻线路速断保护的电流定值(三)过电流保护(Ⅲ段)过电流保护定值应与相邻线路的延时段保护或过电流保护配合整定,其电流定值还应躲过最大负荷电流,动作时限按阶梯形时限特性整定,写成表达式为:I dz.Ⅲ=K max{I dzⅡ.2 ,I L}式中:K为可靠系数,一般取1.1~1.2;I dzⅡ.2为相邻线路延时段保护的电流定值;I L 为最大负荷电流(四)反时限过流保护由于定时限过流保护(Ⅲ段)愈靠近电源,保护动作时限愈长,对切除故障是不利的。

为能使Ⅲ段电流保护缩短动作时限,第Ⅲ段可采用反时限特性。

微机保护整定计算原则

微机保护整定计算原则

微机保护整定计算原则微机保护的整定计算原则是指在进行微机保护设备的整定计算时需要遵循的一些基本准则。

以下是微机保护整定计算的几个主要原则:一、基本原则微机保护是为了保护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而存在的,因此在进行整定计算时,首先要考虑基本原则,即保证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这需要合理地设置保护参数,使其能够及时准确地检测故障和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二、技术原则微机保护设备是基于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开发的,因此在进行整定计算时需要充分考虑这些技术特点。

具体来说,要利用先进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提高保护设备的测量和计算精度;要充分利用通信技术,实现保护设备之间的信息传递和协调,提高保护系统的整体性能。

三、经济原则在进行整定计算时,要考虑经济原则,即在保证系统安全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整定成本,提高整定效率。

具体来说,要合理设置保护装置的参数,避免过度整定或不足整定,以达到经济性的要求。

四、灵活性原则电力系统是一个复杂多变的系统,各种故障和异常情况层出不穷,因此在进行整定计算时要考虑灵活性原则,即保护装置应具有一定的可调整性和适应性。

这意味着保护装置应具有一定的自适应能力,能够根据不同的系统条件和故障情况自动调整参数,以提高保护装置的可靠性和灵敏度。

五、准确性原则保护装置是电力系统的“安全守护者”,其准确性直接关系到系统的安全运行。

因此,在进行整定计算时要考虑准确性原则,即保护装置应能够准确地检测故障和异常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为了提高准确性,可以采用双重保护或多重保护的策略,即在保护装置中设置多个互为备份的保护功能,相互之间进行监测和校验,以提高保护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总之,微机保护整定计算原则是为了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而制定的一些准则,包括基本原则、技术原则、经济原则、灵活性原则和准确性原则。

通过遵循这些原则,可以设计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合理整定方案。

微机保护技术要求(DOC)

微机保护技术要求(DOC)

河北唐山德龙3MW余热发电项目总承包工程主控室设备技术规范书天津海天方圆节能技术有限公司二○一六年三月一、总则1 本规范书适用于本期工程的电气系统微机保护及监控、常规控制设备。

它提出了设备及其系统的功能设计、结构、性能、安装和试验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2 本规范书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作出明确规定,卖方应提供符合本规范书和行业制造标准的优质产品。

3如果卖方没有以书面形式对本规范书的条文提出异议,则意味着卖方提供的设备及其系统完全符合本规范书的要求。

如有异议,不管是多么微小,都应在投标书的“差异表”中说明,并在投标书的有关章节中加以详细描述。

4 本规范书所使用的标准如与卖方所执行的标准发生矛盾时,按较高标准执行。

合同执行过程中,若国家标准更新,应按最新标准执行。

5卖方保证买方购买的和使用的合同产品不会引起第三方的侵权之诉,卖方必须弥补买方由此发生的任何费用及赔偿引起的损失。

6 本规范书经买卖双方确认后作为订货合同的技术附件,与合同正文具有同等效力。

二、工程概况1 工程规模本期工程设计规模为1×3MW汽轮发电机组。

2电气系统概况本期新上一台3MW汽轮发电机组,机端电压10.5kV。

单设发电机出口母线,发电机发出的电经并网联络线与厂内原有的10KV系统并网。

本期新上一台低压厂用变压器,厂变高压侧断路器柜、并网联络柜均接自发电机10KV母线,业主提供一路低压380V电源作为备用电源。

主接线结构请详见“电气主接线图”。

三、设备设计、制造、验收所用的标准1 DL/T5136-2001火力发电厂、变电所二次接线设计技术规程2 GB/T15145 微机线路装置通用技术条件3 DL478-92 静态继电器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通用技术条件4 GB7261 继电器及继电保护装置基本实验方法5 GB6162-85 静态继电保护及保护装置的电器抗干扰实验6 GB14285-93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7高频干扰技术措施及高频干扰实验标准应符合DL478的规定8辐射电磁场干扰试验应符合GB/T14598.9-1995(IEC255-22-3-1989)III9 GB4858电器继电器的绝缘试验10 GB50062-92电力装置继电保护及自动化装置设计规程11 DL/T5153-2002 火力发电厂厂用电设计技术规定12 电测量及电能计量装置设计技术规程四、当地气象条件项目地乐亭县属暖温带滨海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类型区,冬季长达170天,夏季为72天,春季66天,秋季51天。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实验二(微机电流保护)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实验二(微机电流保护)

实验二 输电线路的电流微机保护实验(微机电流速断保护灵敏度检查实验)一、 实验目的1.学习电力系统中微机型电流保护整定值的调整方法。

2.研究电力系统中运行方式变化对保护的影响。

3.了解电磁式保护与微机型保护的区别。

二、 接线方式及微机保护相关事项试验台一次系统原理图如图1所示。

实验原理接线图如图2所示。

A相负载B相负载C相负载图2实验原理接线图PT 测量 A 、B 相接交流电压表,以显示发电厂电压;做A 、B 两相短路时,电流表要接到A 相或B 相;微机的显示画面:画面切换——用于选择微机的显示画面。

微机的显示画面由正常运行画面、故障显示画面、整定值浏览和整定值修改画面组成,每按压一次“画面切换”按键,装置显示画面就切换到下一种画面的开始页,画面切换是循环进行的。

信号复位 —— 用于装置保护动作之后对出口继电器和信号指示灯进行复位操作。

主机复位 —— 用于对装置主板CPU 进行复位操作。

微机保护装置故障显示项目图1 电流保护实验一次系统图DJZ-III试验台微机保护装置电流电压保护软件流程图如图3所示。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实验内容:微机电流速断保护灵敏度检查实验。

实验要求:在不同的系统运行方式下,调整滑动变阻器阻值的大小(阻值为滑动变阻器刻度除以10),做AB相,BC相和CA相短路实验,记录对应的短路电流和保护是否动作。

如果保护不动作,记录微机显示屏上“Ia”,“Ib”,“Ic”中的最大值;如果保护动作,记录微机显示屏上“sd”的值。

四、实验过程及步骤(1)DJZ-III试验台的常规继电器和微机保护装置都没有接入电流互感器TA回路,在实验之前应该接好线才能进行试验,实验用一次系统图参阅图1,实验原理接线图如图2所示。

按原理图完成接线,同时将变压器原方CT的二次侧短接。

(2)将模拟线路电阻滑动头移动到0Ω处。

(3)运行方式选择,置为“最小”处。

(4)合上三相电源开关,直流电源开关,变压器两侧的模拟断路器1KM、2KM,调节调压器输出,使台上电压表指示从0V慢慢升到100V为止,注意此时的电压应为变压器二次侧电压,其值为100V(PT测量A,B相接交流电压表)。

继电保护“六统一”标准化设计原则..

继电保护“六统一”标准化设计原则..

二、《线路保护及辅ຫໍສະໝຸດ 装置标准化设计规范》要点一般规定
保护装置应具备以下接口
对时接口:使用RS-485串行数据通信接口接收站内统一设置 的GPS时钟对时系统发出的IRIG-B(DC)时码;
通信接口:3组通信接口(包括以太网或RS-485通信接口), 调试接口、打印机接口。
14
www.
11
www.
二、《线路保护及辅助装置标准化设计规范》要点
一般规定
保护装置的采样回路应使用A/D冗余结构(公用一个电压 或电流源),采样频率不应低于1000 Hz。保护装置的每 个电流采样回路应能满足0.1 IN以下使用要求,在0.05 IN~20 IN或者0.1 IN~40 IN时测量误差不大于5%。
XXXX V XXXX A XXXX A XXXX保护启动 XXXX保护动作
保护启动时各开入量状态
保护启动后各开关量状态
www.
二、《线路保护及辅助装置标准化设计规范》要点
保护配置及二次回路的通用要求
1) 对保护配置及组屏(柜)的要求
a)应遵循“强化主保护,简化后备保护和二次回路”的原则进行保护 配置、选型与整定
二、《线路保护及辅助装置标准化设计规范》要点
一般规定
保护装置应具备以下接口
对时接口:使用RS-485串行数据通信接口接收站内统一设置 的GPS时钟对时系统发出的IRIG-B(DC)时码;
通信接口:3组通信接口(包括以太网或RS-485通信接口), 调试接口、打印机接口。
15
www.
2.4 接口标准统一的原则。
对继电保护装置接口的数量、类型等配置原则进行规范,避免出现不同时期、不同厂
家保护装置接口杂乱无序的问题。

110kV输电线路微机保护的初步设计

110kV输电线路微机保护的初步设计

110kV输电线路微机保护的初步设计本文利用STC12C5A60S2单片机为主机,初步设计出了一套微机继电保护系统。

依据模块化的设计思路,将硬件区分成各个功能模块,包括数据采集模块、开关量输入输出模块、人机接口模块、电源模块和CPU主系统模块,各模块分别实现不同功能并互相配合。

同时,选取适当的算法,对输入电气量的采样数据进行分析、运算和处理,从而实现了对于110kV输电线路的微机距离保护。

标签:输电线路;微机保护;STC12C5A60S2;设计0 引言在当今世界,电能已发展为最主要的能源之一,几乎融入到人类一切的日常活动中。

等级逐渐提高的电网电压,以及日益增加的负荷,都使得输电安全成为了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继电保护作为电力系统重要的一部分,担负着整个电网安全、平稳和可靠运行的责任。

伴随着电力系统的高速发展和人们对电能质量的严格要求,为了实现输电线路的安全可靠运行,必须对其实施性能较高的微机保护[1]。

因此,本文对于输电线路微机保护的设计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 系统总体概况硬件电路作为整个微机保护系统的基础,其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微机保护装置功能的实现与否,软件的设计同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微机保护系统具体可分为数据采集模块、开关量输入输出模块、人机接口模块、电源模块以及CPU 主系统模块等基本部分[2],其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

(1)数据采集模块:该模块输入端为各模拟电量,可利用该模块将其转化为待处理的数字量。

(2)开关量输入输出模块:主要进行系统外开关量输入和人机交互、闸间保护、显示信息及告警功能等。

(3)人机接口模块:微机继电保护的人机接口主要是键盘输入、显示模块与CPU接口电路。

(4)电源模块:微机保护系统的电源负责逆变功能,对交流电量进行整流,获得CPU系统要求输入的直流电压。

(5)CPU主系统:该系统对数据采集模块输出的电量进行判断和分析,从而实现继电保护功能和协调功能。

电力系统设计技术规程

电力系统设计技术规程

电力系统设计技术规程电力系统设计技术规程是指电力系统设计方面的技术规范,其主要目的是保障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这些技术规程包含了众多方面的内容,包括电力系统基础设施的设计、电力系统防护和控制、电力系统接地和绝缘、电力系统配电和输电、电力系统监测和维护等方面。

下面我们就来一一详细了解电力系统设计技术规程。

1.电力系统基础设施设计电力系统基础设施设计是电力系统设计的基础,其主要包括电力变压器、断路器、电缆、导线、电力电缆沟槽等电力设备和设施。

这些设备和设施的设计需要特别注意防护、安全性以及稳定性等方面,尤其需要注意灵活性和可靠性,以应对各种突发状况。

2.电力系统防护和控制设计电力系统防护和控制设计是电力系统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其目的是保障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通过采用电力系统防护和控制设备,可以大大降低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或事故的风险,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其中,阻抗保护、微机保护、继电保护等技术是目前电力系统防护和控制的主要手段。

3.电力系统接地和绝缘设计电力系统接地和绝缘设计是电力系统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其目的是保障电力系统的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

在电力系统接地和绝缘设计中,需要注意的是地下电力设备套管、接地极、接地网等设施的选型和布局,同时还需要注意接地和绝缘的标准和要求,以确保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4.电力系统配电和输电设计电力系统配电和输电设计是电力系统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其目的是保障电能的传输和分配。

在电力系统配电和输电设计中,需要注意的是线路选型、载流量计算、保护措施等方面。

此外,在电力系统设计中还需要考虑能源的可持续性,采用清洁能源并减少能源消耗,以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5.电力系统监测和维护电力系统监测和维护是电力系统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其目的是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故障或问题。

在电力系统监测和维护中,需要考虑的是监测设备的选型和布局、信息处理和管理等方面。

微机保护技术要求(DOC)

微机保护技术要求(DOC)

河北唐山德龙3MW余热发电项目总承包工程主控室设备技术规范书天津海天方圆节能技术有限公司二○一六年三月一、总则1 本规范书适用于本期工程的电气系统微机保护及监控、常规控制设备。

它提出了设备及其系统的功能设计、结构、性能、安装和试验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2 本规范书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作出明确规定,卖方应提供符合本规范书和行业制造标准的优质产品。

3如果卖方没有以书面形式对本规范书的条文提出异议,则意味着卖方提供的设备及其系统完全符合本规范书的要求。

如有异议,不管是多么微小,都应在投标书的“差异表”中说明,并在投标书的有关章节中加以详细描述。

4 本规范书所使用的标准如与卖方所执行的标准发生矛盾时,按较高标准执行。

合同执行过程中,若国家标准更新,应按最新标准执行。

5卖方保证买方购买的和使用的合同产品不会引起第三方的侵权之诉,卖方必须弥补买方由此发生的任何费用及赔偿引起的损失。

6 本规范书经买卖双方确认后作为订货合同的技术附件,与合同正文具有同等效力。

二、工程概况1 工程规模本期工程设计规模为1×3MW汽轮发电机组。

2电气系统概况本期新上一台3MW汽轮发电机组,机端电压10.5kV。

单设发电机出口母线,发电机发出的电经并网联络线与厂内原有的10KV系统并网。

本期新上一台低压厂用变压器,厂变高压侧断路器柜、并网联络柜均接自发电机10KV母线,业主提供一路低压380V电源作为备用电源。

主接线结构请详见“电气主接线图”。

三、设备设计、制造、验收所用的标准1 DL/T5136-2001火力发电厂、变电所二次接线设计技术规程2 GB/T15145 微机线路装置通用技术条件3 DL478-92 静态继电器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通用技术条件4 GB7261 继电器及继电保护装置基本实验方法5 GB6162-85 静态继电保护及保护装置的电器抗干扰实验6 GB14285-93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7高频干扰技术措施及高频干扰实验标准应符合DL478的规定8辐射电磁场干扰试验应符合GB/T14598.9-1995(IEC255-22-3-1989)III9 GB4858电器继电器的绝缘试验10 GB50062-92电力装置继电保护及自动化装置设计规程11 DL/T5153-2002 火力发电厂厂用电设计技术规定12 电测量及电能计量装置设计技术规程四、当地气象条件项目地乐亭县属暖温带滨海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类型区,冬季长达170天,夏季为72天,春季66天,秋季51天。

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技术导则

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技术导则

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技术导则一、引言电力系统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之一,而微机继电保护技术在电力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技术的相关内容,包括其定义、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工作原理等。

二、定义与发展历程2.1 定义微机继电保护技术是指利用微处理器和相应的软件实现对电力系统进行故障检测、故障定位和故障切除等操作的一种保护技术。

2.2 发展历程微机继电保护技术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计算机技术正处于迅速发展阶段。

最早的微机继电保护装置采用离散元件构成的逻辑线路来实现逻辑控制功能。

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进步,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了第一代真正意义上的微机继电保护装置。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到了21世纪初,微机继电保护装置已经成为电力系统保护的主流技术。

随着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技术的不断进步,微机继电保护装置在功能、可靠性和性能上得到了显著提升。

三、应用领域微机继电保护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类电力系统,包括发电厂、变电站、配电网等。

它可以实现对电力系统各个环节的保护,包括线路、变压器、发电机等。

四、工作原理微机继电保护装置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

硬件部分包括微处理器、采样模块、通信模块等;软件部分则是通过编程实现各种功能。

4.1 采样与数据处理微机继电保护装置通过采样模块对电力系统的信号进行采样,获取相应的数据。

然后,通过数据处理算法对采样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以便进行故障检测和定位。

4.2 故障检测与定位基于采样得到的数据,微机继电保护装置可以实时监测电力系统中的故障情况,并通过判断故障类型和位置来进行相应的保护操作。

常见的故障检测和定位算法包括差动保护、过电流保护和距离保护等。

4.3 故障切除当微机继电保护装置检测到电力系统中存在故障时,它会根据预设的逻辑控制策略,切除故障部分,以避免故障扩大和对系统造成更大的损害。

五、优势与挑战5.1 优势微机继电保护技术相比传统的继电保护技术具有如下优势:•功能强大:微机继电保护装置可以实现多种复杂的功能,如差动保护、距离保护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力系统微机保护设计规范.一、同步并列(设计规范)同步并列(GB/T50062—2008)13.0.1在发电厂和变电站内,对有可能发生非同步合闸的断路器,应能进行同步并列,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单机容量为6MW及以下的汽轮发电机,可装设自动同步装置;单机容量为6MW以上的汽轮发电机,应装设自动同步装置。

2,水轮发电机可装设自动自同步装置或自动同步装置。

3,发电厂开关站及变电站的断路器宜装设自动同步装置。

4,发电厂和变电站同步装置宜采用单相式接线。

13.0.2采用自同步方式的发电机,应符合下列要求:1,定子绕组的绝缘及端部固定情况应良好,端部接头不应有不良现象。

2,自同步并列时,定子超瞬变电流的周期分量不应超过允许值。

当无专门规定时,可按本规范附录A执行。

自动低频低压减负荷装置(设计规范)自动低频低压减负荷装置(GB/T50062—2008)12.0.1在变电站和配电站,应根据电力网安全稳定运行的要求装设自动低频低压减负荷装置。

当电力网发生故障导致功率缺额,使频率和电压降低时,应由自动低频低压减负荷装置断开一部分次要负荷,并应将频率和电压降低限制在短时允许范围内,同时应使其在允许时间内恢复至长时间允许值。

12.0.2自动低频低压减负荷装置的配置及所断开负荷的容量,应根据电力系统最不利运行方式下发生故障时,可能发生的最大功率缺额确定。

12.0.3自动低频低压减负荷装置应按频率、电压分为若干级,并应根据电力系统运行方式和故障时功率缺额分轮次动作。

12.0.4在电力系统发生短路、进行自动重合闸或备用自动投入装置动作时电源中断的过程中,当自动低频低压减负荷装置可能误动作时,应采取相应的防止误动作的措施备用电源和备用设备的自动投入(备自投)装置设计规范备用电源和备用设备的自动投入装置设计规范(GB/T50062—2008)11.0.1下列情况,应装设备用电源或备用设备的自动投入装置:1,由双电源供电的变电站和配电站,其中一个电源经常断开作为备用。

2,发电厂、变电站内有备用变压器。

3,接有工类负荷的由双电源供电的母线段。

4,含有工类负荷的由双电源供电的成套装置。

5,某些重要机械的备用设备。

11.0.2备用电源或备用设备的自动投入装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保证在工作电源断开后投入备用电源。

2,工作电源故障或断路器被错误断开时,自动投入装置应延时动作。

3,手动断开工作电源、电压互感器回路断线和备用电源无电压情况下,不应启动自动投入装置。

4,应保证自动投入装置只动作一次。

5,自动投入装置动作后,如备用电源或设备投到故障上,应使保护加速动作并跳闸。

6,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中,可设置工作电源的电流闭锁回路。

7,一个备用电源或设备同时作为几个电源或设备的备用时,自动投入装置应保证在同一时间备用电源或设备只能作为一个电源或设备的备用。

11.0.3自动投入装置可采用带母线残压闭锁或延时切换方式,也可采用带同步检定的快速切换方式。

自动重合闸设计规范自动重合闸设计规范(GB/T50062—2008)10.0.1在3~110kV电网中,下列情况应装设自动重合闸装置:1,3kV及以上的架空线路和电缆与架空的混合线路,当用电设备允许且无备用电源自动投入时。

2,旁路断路器和兼作旁路的母联或分段断路器。

10.0.235MV·A及以下容量且低压侧无电源接于供电线路的变压器,可装设自动重合闸装置。

10.0.3单侧电源线路的自动重合闸方式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采用一次重合闸。

2,当几段线路串联时,宜采用重合闸前加速保护动作或顺序自动重合闸。

10.0.4双侧电源线路的自动重合闸方式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并列运行的发电厂或电力网之间,具有四条及以上联系的线路或三条紧密联系的线路,可采用不检同期的三相自动重合闸。

2,并列运行的发电厂或电力网之间,具有两条联系的线路或三条不紧密联系的线路,可采用下列重合闸方式:1)当非同步合闸的最大冲击电流超过本规范附表A.0.1中规定的允许值时,可采用同期检定和无压检定的三相自动重合闸;2)当非同步合闸的最大冲击电流不超过本规范附表A.0.1中规定的允许值时,可采用不检同期的三相自动重合闸;3)无其他联系的并列运行双回线,当不能采用非同期重合闸时,可采用检查另一回线路有电流的三相自动重合闸。

3,双侧电源的单回线路,可采用下列重合闸方式:1)可采用解列重合闸;2)当水电厂条件许可时,可采用自同步重合闸;3)可采用一侧无压检定,另一侧同期检定的三相自动重合闸。

10.0.5自动重合闸装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自动重合闸装置可由保护装置或断路器控制状态与位置不对应启动。

2,手动或通过遥控装置将断路器断开或将断路器投入故障线路上而随即由保护装置将其断开时,自动重合闸均不应动作。

3,在任何情况下,自动重合闸的动作次数应符合预先的规定。

4,当断路器处于不正常状态不允许实现自动重合闸时,应将重合闸装置闭锁。

3kV及以上电动机保护设计规范kV及以上电动机保护设计规范(GB/T50062—2008)9.0.1对3kV及以上的异步电动机和同步电动机的下列故障及异常运行方式,应装设相应的保护装置:1,定子绕组相间短路。

2,定子绕组单相接地。

3,定子绕组过负荷。

4,定子绕组低电压。

5,同步电动机失步。

6,同步电动机失磁。

7,同步电动机出现非同步冲击电流。

8,相电流不平衡及断相。

9.0.2对电动机绕组及引出线的相间短路,应装设相应的保护装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2MW以下的电动机,宜采用电流速断保护;2MW及以上的电动机,或电流速断保护灵敏系数不符合要求的2MW 以下的电动机,应装设纵联差动保护。

保护装置可采用两相或三相式接线,并应瞬时动作于跳闸。

具有自动灭磁装置的同步电动机,保护装置尚应瞬时动作于灭磁。

作为纵联差动保护的后备,宜装设过电流保护。

保护装置可采用两相或三相式接线,并应延时动作于跳闸。

具有自动灭磁装置的同步电动机,保护装置尚应延时动作于灭磁。

9.0.3对电动机单相接地故障,当接地电流大于5A时,应装设有选择性的单相接地保护;当接地电流小于5A时,可装设接地检测装置。

单相接地电流为10A及以上时,保护装置应动作于跳闸;单相接地电流为10A以下时,保护装置宜动作于信号。

9.0.4对电动机的过负荷应装设过负荷保护,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生产过程中易发生过负荷的电动机应装设过负荷保护。

保护装置应根据负荷特性,带时限动作于信号或跳闸。

2,启动或自启动困难、需防止启动或自启动时间过长的电动机,应装设过负荷保护,并应动作于跳闸。

9.0.5对母线电压短时降低或中断,应装设电动机低电压保护,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下列电动机应装设0.5s时限的低电压保护,保护动作电压应为额定电压的65%~70%。

1)当电源电压短时降低或短时中断又恢复时,需断开的次要电动机;2)根据生产过程不允许或不需自启动的电动机。

2,下列电动机应装设9s时限的低电压保护,保护动作电压应为额定电压的45%~50%:1)有备用自动投入机械的工类负荷电动机;2)在电源电压长时间消失后需自动断开的电动机。

3,保护装置应动作于跳闸。

9.0.6对同步电动机的失步应装设失步保护。

失步保护宜带时限动作,对重要电动机应动作于再同步控制回路;不能再同步或根据生产过程不需再同步的电动机,应动作于跳闸。

9.0.7对同步电动机的失磁,宜装设失磁保护。

同步电动机的失磁保护应带时限动作于跳闸。

9.0.82MW及以上以及不允许ji同步的同步电动机,应装设防止电源短时中断再恢复时造成非同步冲击的保护。

保护装置应确保在电源恢复前动作。

重要电动机的保护装置,应动作于再同步控制回路;不能再同步或根据生产过程不需再同步的电动机,保护装置应动作于跳闸。

9.0.92MW及以上重要电动机,可装设负序电流保护。

保护装置应动作于跳闸或信号。

9.0.10当一台或一组设备由2台及以上电动机共同拖动时,电动机的保护装置应实现对每台电动机的保护。

由双电源供电的双速电动机,其保护应按供电回路分别装设。

电力电容器和电抗器保护设计规范电力电容器和电抗器保护(GB/T50062—2008)8.1.13kV及以上的并联补偿电容器组的下列故障及异常运行状态,应装设相应的保护:1,电容器内部故障及其引出线短路。

2,电容器组和断路器之间连接线短路。

3,电容器组中某一故障电容器切除后所引起的剩余电容器的过电压。

4,电容器组的单相接地故障。

5,电容器组过电压。

6,电容器组所连接的母线失压。

7,中性点不接地的电容器组,各相对中性点的单相短路。

8.1.2并联补偿电容器组应装设相应的保护,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电容器组和断路器之间连接线的短路,可装设带有短时限的电流速断和过电流保护,并应动作于跳闸。

速断保护的动作电流,应按最小运行方式下,电容器端部引线发生两相短路时有足够的灵敏度,保护的动作时限应确保电容器充电产生涌流时不误动。

过电流保护装置的动作电流,应按躲过电容器组长期允许的最大工作电流整定。

2,电容器内部故障及其引出线的短路,宜对每台电容器分别装设专用的熔断器。

熔丝的额定电流可为电容器额定电流的1.5~2.0倍。

3,当电容器组中的故障电容器切除到一定数量后,引起剩余电容器组端电压超过105%额定电压时,保护应带时限动作于信号;过电压超过110%额定电压时,电容器保护应将整组电容器断开,对不同接线的电容器组,可采用下列保护之一:1)中性点不接地单星形接线的电容器组,可装设中性点电压不平衡保护;2)中性点接地单星形接线的电容器组,可装设中性点电流不平衡保护;3)中性点不接地双星形接线的电容器组,可装设中性点间电流或电压不平衡保护;4)中性点接地双星形接线的电容器组,可装设中性点回路电流差的不平衡保护;5)多段串联单星形接线的电容器组,可装设段间电压差动或桥式差电流保护;6)三角形接线的电容器组,可装设零序电流保护;4,不平衡保护应带有短延时的防误动的措施。

8.1.3电容器组单相接地故障,可利用电容器组所连接母线上的绝缘监察装置检出;当电容器组所连接母线有引出线路时,可装设有选择性的接地保护,并应动作于信号;必要时,保护应动作于跳闸。

安装在绝缘支架上的电容器组,可不再装设单相接地保护。

8.1.4电容器组应装设过电压保护,并应带时限动作于信号或跳闸。

8.1.5电容器组应装设失压保护,当母线失压时,应带时限跳开所有接于母线上的电容器。

8.1.6电网中出现的高次谐波可能导致电容器过负荷时,电容器组宜装设过负荷保护,并应带时限动作于信号或跳闸。

8.2并联电抗器保护8.2.13~1l0kV的并联电抗器的下列故障及异常运行状态,应装设相应的保护:1,绕组的单相接地和匝问短路。

2,绕组及其引出线的相间短路和单相接地短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