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炼句
古代诗歌语言鉴赏专练:炼句(考情探究+真题引路+对点训练+答案解析)
![古代诗歌语言鉴赏专练:炼句(考情探究+真题引路+对点训练+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30ef14c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c020456.png)
古代诗歌语言鉴赏专练:炼句(考情探究+真题引路+对点训练+答案解析)一、考情探究1.含义“炼句”指锤炼语句,贾岛“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
诗人常常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贴切、最生动形象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
炼句的意义在于:尺幅之内,含不尽之意。
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意而在言外。
所以在鉴赏古代诗歌的时候,对这些“炼”出来的古诗名句要好好品味鉴赏。
诗歌句意题型的考查,选的句子多是有代表性的句子。
这类句子或者是含蓄地交代诗歌主旨,或者是描写生动形象有趣,或者是揭示作者情感,或者是含义深刻。
一句诗可能是写景的,可能是抒情的,也可能是写人的。
写人的方法包括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等。
理解一句诗一定要联系上下句并结合全诗进行。
2.常见的命题方式(1)请对这首诗第某联进行赏析。
(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某句的妙处。
(3)这句诗最具表现力,试简要分析解答。
二、真题引路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问题: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读懂大意】红木的案几旁,缕缕暖香飘得轻;宽敞的考场里,清晨早就坐满了人。
凝神静气看试卷啊,犹如战士衔枚向前冲;笔走纸上如有神啊,好像春蚕食叶声不停。
乡里选贤才,首要条件是德性;殿试通过后,即在朝廷为公卿。
吾今惭愧体力衰,多病不堪耗精神;鉴别裁定望仔细,有赖群公多费心。
【审题要点】赏析这一句精妙之处【考题解析】本诗为作者唱和诗中的名篇,于嘉祐二年(1057)作。
此年正月,欧阳修权知礼部贡举。
他用行政手段来提倡古文,反对时文,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胜利打下了基础。
此诗描绘进士就试场面,气氛热烈。
三四句写举子在闱中作文情状,生动传神。
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句
![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句](https://img.taocdn.com/s3/m/49cc29ef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63.png)
例4.《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
赏析:把愁情比作滔滔不绝的江水,既是比喻,又是化抽象为具体, 表达了作者绵绵的不断的愁绪。
例5.《念奴娇》“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苏轼
从句子的位置入手 句首:点题、开篇、奠定感情基 调 中间:转折文意、承上启下 句尾:卒章显志,以景结情
例13.《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
赏析: 酒:借酒消愁 杨柳:折柳话别 晓风:早晨的风。古人出行一般都在这个时辰出发,送别也 就发生在这个时辰。 残月:月满为团圆而月缺为残缺不全,意为离别。 作者组合了最能触动离愁的景物入词,表达了浓烈的惜别之 情。因此此句被称为“古今伤感第一”。
胡笳吹汉月,北语南人说。红紫闹东风,湖山一梦中。 注:①詹天游:字可大,郢(今湖北江陵)人,官翰林学士。
②刘壎:南宋末人。③岩城:高城,指南宋都城临安。
问:后人评这首《菩萨蛮》“只四十许字,而黍离麦秀之感流溢 行间”。结合这句评论,赏析“故园青草依然绿,故宫废址空乔 木”。
答: 1.运用了对比衬托的表现手法。 2.“故园青草”春来依旧繁茂葱郁,可是“故 宫”却在劫后只剩下“废址”“乔木”,呈现 出衰败的景象。 3.在这种强烈的对比中,表现出南宋灭亡后诗 人的黍离之悲,即深深的亡国之痛。
入手点二
从各种特殊句式入手 有的句子倒装押韵,有种错位的 美。(尤其注意四种倒装句式)
例9.《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赏析:寒蝉,秋季;长亭,送别之地;骤雨,分别时的天气。奠定 了本词悲凉的感情基调,渲染了离别时的气氛。
2024届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赏析语言之炼句+课件52张
![2024届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赏析语言之炼句+课件52张](https://img.taocdn.com/s3/m/fb553894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dd.png)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注释】武均州:武巨。当时武巨
的手法。(表现手法) ②诗人想象收复西京后,在来年的寒食节朝
任果州团练使,知均州,兼管内安抚 廷派出的祭扫宋先帝陵墓的使者,将通过梨花盛
使,节度忠义军。十二月,知均州武 开的驿道而到达洛阳。(解释句子)
钜派乡兵总辖杜隐北进,曾一度收复 西京洛阳。这时陆游在杭州任大理司
③“驿路梨花处处开”画面优美,充满诗意, 形象而细腻地表达了诗人对收复失地、恢复中原
直兼宗正簿,闻报兴奋不已,挥笔喜 的喜悦之情,令人回味无穷。(表达效果和情感)
赋此诗。朝陵使:朝祭陵墓的使者。
北宋诸代皇帝的陵墓皆在西京。收复
西京后即可派朝陵使前往祭扫。
关注单个角度
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 陆游
【题目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高考对炼句的考查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浅层面上对句意的理解。 二是较深层面上对句子艺术技巧和意蕴的挖掘和评析。
炼句题型——掌握高考常见设问方式
1、诗中某联或某句最生动传神,为什么? 2、某句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请赏析某句的妙处。 4、诗中某联写景精细,请简要分析。 5、某句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请赏析某句诗的艺术特色。
关(注或多情个感角)度
请结合全诗,对颈联“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
望月有感
作九秋蓬”两句进行简要赏析。
白居易
【步骤与答案二】: ①颈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②一“千里雁”,将与亲人分离后孤单的自己比
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作於在千里迁徙中落单的孤雁,形象生动地表现
一、炼句题答题步骤 角度三 根据诗句在全诗中所处的位置,分析诗句对全诗结构所起的作用。
诗歌鉴赏——炼句
![诗歌鉴赏——炼句](https://img.taocdn.com/s3/m/36165297f705cc175427092a.png)
诗歌鉴赏——炼句———[名师点]————————————————————————————赏析之要,赏句为妙。
因此“赏句”是一种层次比较高的鉴赏。
赏析诗句这种题型综合性很强,自由度很大,它可以从内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情感等角度赏析,有时也可以等同于词语赏析题、分析表达技巧题或句子情感分析题,但毕竟不能完全等同,有时又因赏析角度的不固定性,答题的自由度较大,同时难度也较大。
“炼句”3注意1.注意诗句中精当的动词、形容词以及叠词、修饰词等,它们往往对诗句表情达意起很大的作用。
2.注意诗句运用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
3.注意结合诗的内容分析诗句的含意。
我们在赏析某一句诗时,只有结合全诗的内容来分析,才能弄清诗句的多层意思,明了诗句在开拓意境、创设氛围或表达情感方面的作用。
———[题组练]———————————————————————————4.(2018·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9分)野歌李贺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解析:选B B项,错在“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颈联中的“穷”并不是指生活贫困。
“屈穷”意指“不得志,处境艰难、窘迫”。
★(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6分)答:解析:首先解释诗句的含意,再点出诗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本联的表面意思是,冬天的寒风终会过去,春天将会到来,届时春风会把枯柳吹绿,柳条看起来好像笼罩在轻烟之中。
从表达的情感上看,北风呼啸,喻指诗人遭受了许多不公平的待遇;枯柳逢春、春柳笼烟的艺术遐思,表达了诗人虽处境艰难,但始终怀着乐观旷达的心态,不甘沉沦,在屡次受挫之后还能自我勉励。
诗歌鉴赏之炼句_PPT课件
![诗歌鉴赏之炼句_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eaef1e0b14e852458fb57b4.png)
(二)赏析类题
【参考答案】 这句诗写出了高峻的山峰在一片积云中突现。 (第一步:解释句意) 作者运用了拟人手法,以“清瘦”形容山峰,
突出山峰的高峻挺拔,造语新奇; 一个“出”字, 作者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赋予山峰动感,使 山峰与云层形成了尖耸与广阔、跃动与静态相结 合的画面。 (第二步:具体分析)
第二步:具体分析
表达了牧童因雨过天晴而轻松愉快的心情。
第三步:点明作用
望月有感 白居易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 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 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结构上 从
明确不同位置的句子在诗中所起的
作用
• 1、首句作用:
• 点题、点明时令季节、统领全诗、铺垫、 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等;
• 2、尾句作用:
• 总结、升华主题、卒章显志、照应上文、 意味深远等;
• 3、中间句作用: • 过渡、伏笔、转换话题等。
思远人 晏几道
•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 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 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 色。
[注]①洞霄官:在浙江余杭县南大涤洞,一向是游 览胜地,是道教第七十二福地。唐代建有天柱观,北宋 改名为“洞霄官”。 1.首联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①有总括全诗的作用,领起下文,引起 读者注意。②点明时令,交代心情。一 个“秋”字点明是在秋天,“无垠”二 字交代了诗人的心情,一路美景不断, 欣喜之情随景而生,无边无际。
本诗堪称白居易“用常得奇”的佳作。请结合 全诗,对颈联“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两句进行简要赏析。
诗歌鉴赏——炼句PPT34页
![诗歌鉴赏——炼句PPT34页](https://img.taocdn.com/s3/m/577a78f9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51.png)
诗歌鉴赏——炼句
6
、
露
凝
无
游
氛
,
天
高
风
景
澈
。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
吁
嗟
身
后
名
,
于
我
若
浮
烟
。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1
0
、
倚
南
窗
以
寄
傲
,
审
容
膝
之
易
安
。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古代诗歌鉴赏---“炼句” 能力形成性训练教案
![古代诗歌鉴赏---“炼句” 能力形成性训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a11579451e79b8968022670.png)
古代诗歌鉴赏---“炼句” 能力形成性训练教案高三2010-11-13 22:191、2010年辽宁卷雨陈与义①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②归。
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
一凉恩到骨,四壁③事多违。
衮衮繁华地④,西风吹客衣。
注:①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
这首诗作于政和八年(1118),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
②祝融:火神,这里指夏季。
③四壁:家徒四壁,指穷困。
④衮衮:众多,这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吏。
繁华地:指京城。
第二联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5分参考答案:秋已来临,燕子将要南归,一年恍若一梦。
梧桐经一场雨打,已与昨晚的不同了。
作者借燕子、梧桐在雨中的感受。
表达了自己怀旧、失落的心情。
答出两句意思的,给2分,答出什么感情的给3分。
第一句如理解为“燕子将要南飞,想到一别就是一年,以后对旧巢只能在梦中见到”也可给分。
(意思答对即可)2、2010年浙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6分)定林①[宋]王安石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
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②值月相寻。
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注】①定林:寺院名,位于金陵(今南京)。
作者罢官后常到此游憩。
②仍:又。
(1)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
(3分)(2)诗人为什么认为“悲虫”也会有“好音”?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3分)答案(1)运用拟人手法,诗人把“云”和“月”人格化。
诗人欲和白云对宿,又逢明月相寻,写出在定林留恋往返的愉悦心情。
(2)诗人罢官后,寄情自然,认为只要超越凡尘,便能随处寻到自己的快乐,及时悲鸣的虫声也是美妙的音乐。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鹊桥仙陆游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半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萍洲烟雨。
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与[注]![注]唐代诗人贺知章老去还乡,玄宗曾下诏将与镜湖相连通的一个小湖赐给他以示矜恤。
诗歌语言鉴赏之炼字、炼句
![诗歌语言鉴赏之炼字、炼句](https://img.taocdn.com/s3/m/e44275c50508763230121205.png)
叠用的形容词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①叠词之妙在于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②从感情 上,抒情主人公从晨起临风开始,便觉万般惆怅, 百无聊赖。于是寻寻觅觅,希望寻找点什么以排 遣自己的寂寞。可寻觅的结果却是满目萧条,冷 冷清清,所以本想消减的忧愁反更增一层,而变 得凄凄惨惨戚戚了,因此叠词的另外一个效果就 在于可加强感情的表达。
(2013年福建卷) 送何遁山人归蜀 [宋」梅尧臣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 远壑杜鹃①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 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 (——选自《宋诗精华录》) 【注】①杜鹃:又名子规。②息机:摆脱琐事杂 务,停止世俗活动。 (1)请简要分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2分) (1)“绿”指变绿,活用为动词,写出了
拟声词
例: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qīn] 不耐五更 寒. (《浪淘沙》李煜)
分析:“潺潺”一词拟春雨之声,使读者如听 春雨之淅沥,想起乍暖之还寒。冷雨淅沥,落在 帘外,听在耳边,冷在心中,而这位亡国之君的 家仇国恨便立刻涌上心头,所以,拟声词的作用 就在于可以使诗文生动、形象,让人有身临其境 之感。
• (2013年湖南卷) 钓船归 贺铸 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溶溶漾漾白鸥飞。 两忘机。 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夕阳长送钓船归。 鳜鱼肥。 简析首句中“净”字的妙处处。(3分) • 参考答案: “净”纯净之意, 巧妙展现 绿色纯粹,春天的绿色是染衣的天然好材料 。浓烈春意触近柴扉。水波荡漾,白鸥飞舞 了绿色纯粹,春意浓郁的景象。暮春时节 ,眼前的景象让白鸥和“我”都忘却机心(与世 芳菲凋尽,“绿”成了自然的主色调的情 无争)。看着南来北往的行人,只有“我”独自 景,委婉道出词人内心的纯净。 老去,故人渐渐离去。夕阳西下,湖面晚霞 遥送(我的)渔船回家,水中鳜鱼正肥。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炼句课件(共32张PPT)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炼句课件(共3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8a1ccb54b84ae45c3b358c43.png)
课中练习 金陵晚望 高蟾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金陵图 韦庄
四大关注点:
形象内容(画面) 手法技巧 语言炼字(关键词) 作用(结构、情感和主旨)
二、对某个句子进行赏析(赏析类)
答题步骤: (结构、内容) 内容: (1)描述诗句描绘的景象。 (2)抓住最突出的一点(或诗眼或写 法)简析。 (3)点出该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 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结构:关注位置
结构上 从
明确不同位置的句子在诗中所
起的作用
• 1、首句作用:
• 点题、点明时令季节、统领全诗、铺垫、 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等;
【注】此诗是孟浩然四十岁到长安参加进士考试 不第,还襄阳之际,留别王维之作。
【提问】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两句,被 认为是全诗的重点。试分析这两句表达的内容和感情, 并联系全诗,分析其在结构上的作用。
答案:这两句说明归去的原因:朝廷中没有人帮助, 求仕无望,唯一的知音也将远离自己。(内容) 表达了一种强烈的怨怼、愤懑的感情。(感情) 承上启下:既照应了前四句思归惜别的内容,又是 后两句写归隐态度之坚决的依据。(作用)
初见嵩山 张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 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
谪。 【提问】“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
【答案】(1)高峻山峰在一片积云中突现,‖ (2)基于这种观感,作者运用了拟人手法,以 “清瘦”形容山峰,突出山峰的高峻挺拔,造语 新奇; ‖一个“出”字,作者运用了以动写静的 手法,赋予山峰动感,使山峰与云层形成了尖耸 与广阔、跃动与静态相结合的画面。(3)表现 了作者清高独立、人格坚守的精神气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骤雨 [宋]华岳 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 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 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溪北。 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 ——据文渊阁《四库全书》 请结合全诗,赏析“雨势骤晴山又绿”一句。
这句诗写出了雨过天晴,山色变得苍翠的景 象。
诗歌鉴赏 炼句
(2012 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 题。
初见嵩山 张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 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 轼牵连,累遭贬谪。
9. “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
【参考答案】 这句诗写出了高峻的山峰在一片积云中突现。 (第一步:解释句意) 作者运用了拟人手法,以“清瘦”形容山峰, 突出山峰的高峻挺拔,造语新奇; 一个“出”字, 作者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赋予山峰动感,使 山峰与云层形成了尖耸与广阔、跃动与静态相结 合的画面。 (第二步:具体分析) 表达了作者对嵩山的赞美和喜爱之情,寄寓着 作者的理想追求 (第三步:点明作用)
第二步:具体分析
表达了诗人流连忘返、迷恋山林的独特感受。
第三步:点明作用
【注】①亭皋:水边的平地。②忘机:消除机心。机心,巧诈 之心。 ③沙鸥相对不惊飞:白居易诗云“有喜鹊频语,无机鸥不惊”。
(1)“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两句写出 了山水的变化,请分析其巧妙之处。
【参考答案】
这两句词写出了早上的云气散开了,山腰变得很细了;头天 夜里的雨水注满了溪水,溪水变宽了的山林景色。 这两句词运用比拟的手法写出了山水的变化。“瘦”字形象 地写出了晓云散去后山峰的清秀,并侧面写出晓云弥漫时山 峰的壮阔;“肥”形象地写出一场夜雨后水面的宽阔,又侧面 写出下雨之前谷溪的窄浅。
答题模式 第一步:解释句意
简洁地解释句子的大概意思。
第二步:具体分析
结合整首诗(词、曲),从修辞手法、写作手法、 关键字词等方面细致分析诗(词、曲)的巧妙之处 和深刻内涵。
指出诗(词、曲)句在整首诗(词、曲)中所 表达的感情、营造的氛围或揭示的哲理 表述模板: 这句诗写出了…………, (解释句意) 通过运用……手法,描绘了……, (具体分析) 表达了作者(主人公)……思想感情。(点明作用)
末句中的“钟声连翠微”五个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 它好在哪里?请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这这首句描绘了钟声在苍翠的暮色中响起的情 景。
第一步:解释句意
作者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以荡漾山林、经 久不息的钟声,来衬托山林静谧的气氛;从色 彩和声音(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写景,用“连” 字把听觉形象“钟声”与视觉形象“翠微”彼 此沟通起来。
第一步:解释句意
一个“骤”字,写出了暴雨来得快,也去得 快。 由“雨”到“晴”到“山绿”,细致生 动地写出了夏日阴晴瞬息变化的奇观。
第二步:具体分析
表达了牧童因雨过天晴而轻松愉快的心情。
第三步:点明作用
(2012·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 鸪 天 [金]王寂 秋后亭皋①木叶稀,霜前关塞雁南归。晓 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 吾老矣,久忘机②,沙鸥相对不惊飞③。柳 溪父老应怜我,荒却溪南旧钓矶
第一步:解释句意
第二步:具体分析
此处巧用比拟,生动形象,造语新颖、简约,意涵丰富隽永。
第三步:点明作用
(2013·湖北卷)
过融上人兰若① 綦毋潜 山头禅室挂僧衣,窗外无人溪鸟飞。 黄昏半在下山路,却听钟声连翠微。
【注】①融,诗人所要寻访的和尚的名字;上人,对和尚的尊称; 兰若,梵语“阿兰若”的简称,指和尚的住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