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古诗三首《寒食》《迢迢牵牛星》教学设计课堂实录

合集下载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寒食 迢迢牵牛星》优质课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寒食 迢迢牵牛星》优质课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寒食迢迢牵牛星》优质课教案教学目标1. 会写“御、侯等”9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寒食》《迢迢牵牛星》这两首古诗。

3.理解两首古诗的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感受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引导学生说说与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词。

导语:传统节日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能从中了解古代人们丰富的社会文化生活。

因此,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主要形式之一的古诗词中也有许多与节日习俗有关的佳作。

例如大家都很熟悉的《元日》(教师出示诗歌《元日》及配图)就反映了元日热闹、欢乐以及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

同学们的记忆中一定也有许多与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词吧,大家来说一说,分享给同学吧!(学生自主发言。

)2.教师点评学生的发言,引入新课。

二、学习古诗,掌握方法学习《寒食》一诗。

1.学生齐读《寒食》,教师出示资料简介寒食节。

(1)学生明确“寒食”即“寒食节”。

(2)教师简介“寒食节”。

寒食节我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也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

寒食节一般在冬至后的第105天。

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

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斗鸡等风俗。

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

2.了解作者的有关知识。

韩翃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唐代诗人。

他擅长写送别题材的诗歌,是“大历十才子”之一。

3.初读古诗,读通诗句,明确节奏。

(1)学生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预设:学习这首诗需要学会“御、侯”两个生字。

“御”和“卸”、“侯”和“候”要区别开,这两组字相似度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形似字组词的方法来识记。

(2)教师检查朗读情况,纠正读错的字音。

(3)教师范读古诗,学生尝试划分节奏。

朗读示例: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3 古诗三首 迢迢牵牛星(教案)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3 古诗三首 迢迢牵牛星(教案)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3 古诗三首迢迢牵牛星(教案)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古诗《迢迢牵牛星》,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了解古代传说中牛郎织女的故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古诗《迢迢牵牛星》,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古诗中所表达的真挚情感,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追求。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迢迢牵牛星》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描绘了牛郎织女相会的美丽传说。

2. 诗歌内容:诗中通过描绘牛郎织女相会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3. 诗歌结构:七言绝句,共四句,每句七个字。

4. 诗歌意境:通过描绘牛郎织女相会的情景,营造了一种浪漫、美好的氛围。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古诗《迢迢牵牛星》,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了解古代传说中牛郎织女的故事。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牛郎织女的传说故事,引起学生对古诗《迢迢牵牛星》的兴趣。

2. 朗读诗歌:学生自读诗歌,注意节奏、停顿、韵律,感受古诗的音韵美。

3. 理解诗意:教师引导学生逐句解读诗句,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把握诗歌的意境。

4. 背诵诗歌:学生齐读诗歌,尝试背诵,巩固记忆。

5. 鉴赏诗歌:教师引导学生从诗歌的结构、意境、情感等方面进行鉴赏,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迢迢牵牛星》所表达的真挚情感和美好意境。

六、板书设计1. 课题:迢迢牵牛星2. 诗歌背景:唐代诗人杜牧3. 诗歌内容:牛郎织女相会的传说4. 诗歌结构:七言绝句5. 诗歌意境:浪漫、美好七、作业设计1. 背诵古诗《迢迢牵牛星》。

2. 收集其他关于牛郎织女的古诗或故事,进行分享。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3.古诗三首之《迢迢牵牛星》(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3.古诗三首之《迢迢牵牛星》(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5《鲁滨逊漂流记》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了解《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作品背景及主要情节。

- 掌握作品中的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 分析鲁滨逊的人物形象,理解其在困境中展现出的勇敢、智慧、坚韧等品质。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讨论、分享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 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作品进行深入剖析。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冒险、探索的兴趣,培养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

-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会在困境中互相帮助、共同成长。

-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追求真善美。

二、教学内容1. 作者及作品背景介绍:笛福、18世纪英国文学、现实主义小说等。

2. 作品梗概:鲁滨逊漂流荒岛、建房定居、生活自救、遇见星期五、重返文明等。

3. 人物形象分析:鲁滨逊、星期五等。

4. 作品主题探讨:生存、勇敢、智慧、坚韧、人性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 作品主要情节及人物形象的理解。

- 鲁滨逊在困境中展现出的勇敢、智慧、坚韧等品质的剖析。

- 作品主题的探讨。

2. 难点:- 对作品深层含义的理解与挖掘。

- 学生对作品主题的个性化解读与思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黑板等。

2. 学具:笔记本、笔、作品原文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冒险故事,激发学生对《鲁滨逊漂流记》的兴趣。

2. 作者及作品背景介绍:介绍笛福及其创作背景,为学生理解作品打下基础。

3. 作品梗概:简要介绍作品主要情节,引导学生关注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活。

4. 人物形象分析:引导学生分析鲁滨逊的人物形象,探讨其在困境中展现出的品质。

5. 作品主题探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探讨作品主题,如生存、勇敢、智慧等。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作品中的某个主题或情节,分享各自的观点和感悟。

(完整)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古诗三首《寒食》《迢迢牵牛星》教学设计课堂实录.doc

(完整)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古诗三首《寒食》《迢迢牵牛星》教学设计课堂实录.doc

《寒食》教学设计【教材简析】这是一首描写宫廷寒食节的诗。

寒食节禁火,然而受宠的宦官,却得到皇帝的特赐火烛,享有特权。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借助注释、图画了解、想象诗中描绘的景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时数】 1 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效果及自学能力。

(1)指名读。

(读后评读)(2)填空练习。

《韩食》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所做。

二、教师点拨。

(1)知诗人,解诗题。

韩翃:字君平,南阳 ( 今属河南 ) 人。

天宝进士。

官至中书舍人,“大历十才子”之一。

原有诗集,后散佚,明人辑有《韩君平集》。

寒食是我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前两天。

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

(2)明诗意 , 感情读。

师:自由读诗,结合注释看能不能说说诗句的含义。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宽阔,全城景物,尽在望中。

“春城”一语,高度凝炼而华美。

“春”是自然节候,城是人间都邑,这两者的结合,呈现出无限美好的景观。

“无处不飞花”,是诗人抓住的典型画面。

春意浓郁,笼罩全城。

诗人不说“处处飞花”,因为那只流于一般性的概括,而说是“无处不飞花”,这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加强了肯定的语气,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

诗人不说“无处不开花”,而说“无处不飞花”,除了“飞”字的动态强烈,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然生机外,还说明了诗人在描写时序时措辞是何等精密。

“飞花”,就是落花随风飞舞。

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

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

一个“飞”字,蕴意深远。

由此我们可以充分体会到诗人炼字的功夫。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首诗能传诵千古,主要是其中的警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而这一句诗中最能耀人眼目者,就在一个“飞”字。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寒食》(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寒食》(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寒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三首寒食》,理解诗意,感受诗中的形象,背诵全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学生学会鉴赏古诗,培养对古典文化的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领略古诗的韵味,体会诗人的情感,增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教学内容1. 诗的背景:介绍《寒食》的作者、时代背景及寒食节的习俗。

2. 诗意理解: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3. 诗歌鉴赏:分析诗歌的韵律、节奏、对仗等艺术特点。

4. 文化拓展:探讨古代诗歌中的寒食节描写及其文化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诗意,背诵全诗,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 难点:诗歌中意象的解读,诗人心境的把握。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黑板。

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寒食节的图片和习俗,引起学生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寒食》的作者和背景,引导学生朗读全诗。

3. 诗意解析: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诗意的理解。

4. 诗歌鉴赏:分析诗歌的韵律、对仗等艺术特点,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美。

5. 文化拓展:介绍寒食节在古代诗歌中的表现,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诗歌学习的意义。

板书设计- 《古诗三首寒食》- 作者:介子推- 背景:寒食节- 诗意:描述寒食节的景象和情感- 艺术特点:韵律、对仗作业设计1. 必做题:背诵《寒食》,并用自己的话解释诗意。

2. 选做题:查找一首描写寒食节的古诗,与《寒食》进行比较。

课后反思1. 教学方法:考虑如何更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诗意,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2.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接受程度,调整教学方法。

3. 文化传承:思考如何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严谨的教学结构和丰富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寒食》这首古诗,同时培养他们对古典文化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3古诗三首(课堂实录)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3古诗三首(课堂实录)

《迢迢牵牛星》课堂实录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迢迢牵牛星》借助“牛郎与织女”这个美丽凄婉的爱情神话传说写离别有什么好处?生1:使主题更深刻,立意更深远。

生2:有一点浪漫和神秘。

师:很有感受力。

生:更经典。

师:很漂亮的词。

(追问)你还知道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哪些经典故事?生:梁祝化蝶,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干将莫邪……师:神话是一个民族童年的梦想,是这个民族文学艺术的土壤。

你还知道哪些文学作品,借助了这些色彩斑斓的神话传说?生:《聊斋志异》、《西游记》,还有屈原李白的浪漫主义诗歌。

师:看来比比皆是,你的知识面很广,这些神话传说与天不老,与地同春,具有无穷的魅力。

《迢迢牵牛星》引用神话传说,还有其他的作用吗?生:更有天上人间的感觉。

师:好!怎么样理解“天上人间”?生:既是指天上的“牛郎织女”,又写人间的“怨妇思夫”。

师:你真的很棒!在你的启发下我甚至明白了《红楼梦》借助绛珠仙草和神瑛侍者的木石前盟,写出的是林黛玉和贾宝玉之间爱情前世今生的感觉。

看来,为了增添表现力,我们也可以在作文中涉及一些经典的神话传说。

师:下面我们来进一步阅读和感受这首诗。

(生全体读。

)师:可以分四组讨论:体会六组叠字的作用。

体会河汉女形象。

和秦观的《鹊桥仙》比较,体会“牛郎织女”的形象。

仿句练习。

(学生讨论。

)师:第一组的同学对这首诗的叠字有什么样的认识?生1:读起来有一种音韵美,非常深情。

“迢迢牵牛星”的“迢迢”,“皎皎河汉女”的“皎皎”悠长美丽,有了光年,有了岁月,有了永恒,甚至有了光亮和色彩。

生2:叠字可以加深程度,使得文章情深意长意境开阔。

生3:纵观这六组叠字,有写距离的如“迢迢”,有写光彩的如“皎皎”,有写外貌的如“纤纤”,有写感情的如“盈盈”和“脉脉”。

师:虽然这种分类不十分科学,但却是一种个性化和创造性的解读。

很不错,请继续补充。

生:我看了课下注释,这是一首汉代的诗歌。

老师讲过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就运用叠字的艺术手法,这里是不是对《诗经》的一种传承?师:说得好!文化具有传承性,如果说《诗经》是叠字的滥觞的话,那么《迢迢牵牛星》就是一种很好的继承和光大。

(完整word版)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古诗三首《寒食》《迢迢牵牛星》教学设计课堂实录

(完整word版)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古诗三首《寒食》《迢迢牵牛星》教学设计课堂实录

《寒食》教学设计【教材简析】这是一首描写宫廷寒食节的诗。

寒食节禁火,然而受宠的宦官,却得到皇帝的特赐火烛,享有特权。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借助注释、图画了解、想象诗中描绘的景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效果及自学能力。

(1)指名读。

(读后评读)(2)填空练习。

《韩食》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所做。

二、教师点拨。

(1)知诗人,解诗题。

韩翃: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

天宝进士。

官至中书舍人,“大历十才子”之一。

原有诗集,后散佚,明人辑有《韩君平集》。

寒食是我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前两天。

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

(2)明诗意,感情读。

师:自由读诗,结合注释看能不能说说诗句的含义。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宽阔,全城景物,尽在望中。

“春城”一语,高度凝炼而华美。

“春”是自然节候,城是人间都邑,这两者的结合,呈现出无限美好的景观。

“无处不飞花”,是诗人抓住的典型画面。

春意浓郁,笼罩全城。

诗人不说“处处飞花”,因为那只流于一般性的概括,而说是“无处不飞花”,这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加强了肯定的语气,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

诗人不说“无处不开花”,而说“无处不飞花”,除了“飞”字的动态强烈,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然生机外,还说明了诗人在描写时序时措辞是何等精密。

“飞花”,就是落花随风飞舞。

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

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

一个“飞”字,蕴意深远。

由此我们可以充分体会到诗人炼字的功夫。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首诗能传诵千古,主要是其中的警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而这一句诗中最能耀人眼目者,就在一个“飞”字。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寒食》课堂教学实录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寒食》课堂教学实录

《寒食》课堂教学实录师:孩子们!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民俗,说说看你们所了解的节日各有哪些民俗?(生答,师随评)师:有一个节日——寒食节,不知道你们了解过没?(生答,师随评)师:是的!它的由来和春秋时期的介子推有莫大关联,节日期间,不能生活做饭。

一起来了解下。

(课件出示)P寒食节和介子推的资料师:寒食节禁火,这几乎成为人们的共识,可是,同样是寒食节……(课件出示)(齐读)P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师:读完后,有什么疑问?(寒食节,为何汉宫中有烛火?)师:我相信你的疑问也是大家的疑问。

为什么明令禁火的寒食节却出现烛火?(生沉默)不着急回答,我们带着问题来学今天这首诗,老师相信,学完后,疑问不解自开。

(P课件出示课题)(B板书课题)师:学古诗,首先得把生字关过来,才能把诗读顺。

(课件出示)P生字、生词、多音字师:生字关过了,那谁来先读一读,让老师看看你的预习成果(课件出示)(生读)P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师:读得很流利。

这首反映寒食节民俗的诗出字唐朝诗人韩翃(课件出示)P韩翃资料师:现在请你们回到诗中,好好读一读,并借助课前搜集的资料以及诗文中的注释,试着说说看这首诗讲了什么?(生默读,自主探究,师巡视)师:谁来试试?(生答,师引导利用理解诗句的方法来理解诗句)(课件出示)P春天,长安城里处处飘飞着落花,寒食节,东风把预御园柳枝吹斜。

黄昏时,宫中传出御赐的烛火,轻烟散入的新封的王侯之家。

师:自由读诗,结合注释看能不能说说诗句的含义(生自读,资助探究,师巡视)师:谁先来分享?(生答)(课件出示)P春天,长安城里处处飘飞着落花,寒食节,东风把御园柳枝吹斜。

黄昏时,宫中传来御赐的烛火,轻烟散入了新封的王侯之家。

师: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宽阔,全城景物,尽在望中。

很明显,前后两句所写内容有什么却别?(前两句写白天景致,后两句写晚上景象)(B板书:白天风光晚上景象)师:让我们先走进前两句欣赏诗人严重的春城之景。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一单元第3课《古诗三首:寒食》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一单元第3课《古诗三首:寒食》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一单元第3课《古诗三首:寒食》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古诗《寒食》的内容和寓意。

2. 学习古诗的韵律和格律。

3. 掌握古诗的背诵和朗读技巧。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引导学生欣赏古诗的美,并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 1. 理解古诗《寒食》的意境和情感。

2. 传授古诗的朗读技巧。

难点: 1. 理解古文古诗中的意蕴。

2. 掌握古诗的韵律和格律。

三、教学准备1.课件:古诗《寒食》的课文教材。

2.板书:古诗《寒食》的内容梗概和重要词语。

3.素材:关于寒食和古诗的相关图片。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通过谈论寒食节的来历和习俗,引起学生对《寒食》这首诗的兴趣。

二、学习1.讲解《寒食》的背景和作者,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

2.分段讲解古诗的内容,并解释其中的词语和意境。

3.分角色朗读《寒食》,鼓励学生感受古诗的情感。

4.引导学生分组合作,分段朗读古诗,培养合作精神。

三、巩固1.让学生课外背诵古诗《寒食》,并在下一节课进行朗读比赛。

四、作业布置1.布置课后作业:背诵《寒食》并记得背诵的情感表达。

2.布置阅读任务:让学生自行探究《寒食》的意境和内涵。

五、板书设计•古诗三首:寒食•作者:白居易•内容:古代的寒食习俗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古诗《寒食》的教学,让学生了解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诗歌的美。

通过朗读和理解古诗,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感受,引导他们真正理解古诗的情感和意境,使教学达到预期目标。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计划,希望能够对教师们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3.《古诗三首》之《寒食》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3.《古诗三首》之《寒食》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3.《古诗三首》之《寒食》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寒食》是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一首古诗,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

这首诗描绘了寒食节时家家户户都不能生火做饭,而皇宫却例外,皇帝赏赐百官烟火,表达了诗人对统治阶级的不满和对百姓的同情。

本诗语言朴实,意境深远,是六年级学生学习古诗的好材料。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文阅读基础,对唐代诗人白居易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这首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表达较为深刻,学生可能难以完全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文内容,理解诗人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并默写《寒食》;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理解和欣赏古诗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百姓的同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并默写《寒食》;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2.教学难点:理解诗中“御柳”和“宫花”的寓意,感受诗人的不满和同情。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寒食节的环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内容。

2.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3.合作探究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寒食节相关图片、音乐等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内容。

2.参考资料:准备关于白居易和《寒食》的相关资料,以便课堂上为学生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寒食节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寒食节的习俗,同时播放轻柔的音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然后简要介绍诗人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入本课《寒食》的学习。

2.呈现(5分钟)教师朗读《寒食》,学生跟读,感受诗文的韵律美。

然后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文,注意生字的认读和理解。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御柳”和“宫花”,讨论其寓意。

3古诗三首《迢迢牵牛星》(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3古诗三首《迢迢牵牛星》(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3古诗三首《迢迢牵牛星》(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古诗《迢迢牵牛星》,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了解古代传说中牛郎织女的故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古诗《迢迢牵牛星》,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古诗的韵律美,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迢迢牵牛星》的作者、创作背景及古代传说中牛郎织女的故事。

2. 诗歌内容:学习《迢迢牵牛星》的诗句,理解诗句中的重点词语,把握诗歌的意境。

3. 诗歌鉴赏:分析《迢迢牵牛星》的艺术特色,如韵律、对仗、意象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 诗歌拓展:引导学生了解其他描写牛郎织女的古诗词,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古诗《迢迢牵牛星》,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把握诗歌的意境。

2. 教学难点:分析《迢迢牵牛星》的艺术特色,如韵律、对仗、意象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古诗《迢迢牵牛星》的插图、诗歌朗诵音频。

2.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牛郎织女的传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诗歌学习:引导学生朗读、背诵古诗《迢迢牵牛星》,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把握诗歌的意境。

3. 诗歌鉴赏:分析《迢迢牵牛星》的艺术特色,如韵律、对仗、意象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 诗歌拓展:引导学生了解其他描写牛郎织女的古诗词,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六、板书设计1. 课题:《迢迢牵牛星》2. 诗歌背景:介绍作者、创作背景及古代传说中牛郎织女的故事。

3. 诗歌内容:学习诗句,理解重点词语,把握诗歌意境。

4. 诗歌鉴赏:分析艺术特色,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5. 诗歌拓展:了解其他描写牛郎织女的古诗词。

部编版3.古诗三首(寒食 迢迢牵牛星 十五夜望月) 教案教学设计(含板书教学反思)六下语 (3)

部编版3.古诗三首(寒食 迢迢牵牛星 十五夜望月) 教案教学设计(含板书教学反思)六下语 (3)

3、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寒食》《迢迢牵牛星》《十五夜望月》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会写“宫、侯”等8个字;2.学会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古诗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3.想象《寒食》描绘的景物,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4.了解牛郎织女的故事,并能结合故事说说《迢迢牵牛星》表达的感情;5.抓住重点诗句,体会《十五夜望月》中游子的思亲之情,并能找出类似的诗句,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感受文字美,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能借助图片和关键词体会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借助注释和插图读课文的预习任务。

2.教师准备挂图,以及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泱泱华夏,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而传统节日正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今天,咱们就一起走入春天的长安城,去看看那里寒食节的景象吧。

1.解读诗题。

寒食:清明节前一二日,禁烟火,只吃冷食。

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

在民间传说中寒食节虽与介子推有关,但寒食起源,并非为纪念介子推,而是沿袭了远古的改火旧习。

2.了解作者韩翃。

韩翃(719—788),唐代诗人,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

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考中进士。

建中年间,因作《寒食》而被唐德宗所赏识,最终官至中书舍人。

韩翃的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寒食[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1.自由读诗,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含义。

2.解释词语。

春城:指春天的京城。

御柳: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

汉宫:这里用汉朝皇宫来指唐朝皇宫。

传蜡烛:寒食节禁火,但朝廷传赐蜡烛给公侯之家,受赐的可以点火。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古诗三首:寒食、迢迢牵牛星、十五夜望月》实用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古诗三首:寒食、迢迢牵牛星、十五夜望月》实用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古诗三首:寒食、迢迢牵牛星、十五夜望月》实用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会写“宫、侯”等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描绘的景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导入新课:春色是美好的,人们希望自己的生活也如春光一样,安静美好。

杜甫借花、蝶、莺来歌颂春,一起背诵《江畔独步寻花》。

我们再走入春天的长安城去看看寒食节的景象吧。

2.知诗人,解诗题。

韩,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

天宝进士。

官至中书舍人,“大历十才子”之一。

原有诗集,后散佚,明人辑有《韩君平诗集》。

寒食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每年清明节的前1~2天,节日期间不能生火做饭。

二、读准字音,自学生字、词语。

1.自学“御、暮”两个汉字。

指导学生从意义上区分“暮、幕”,从而理解“日暮”的意思。

2.指名读诗,要求读准、读通。

3.再读诗句,画出停顿、重音。

三、再读古诗,感悟诗意。

(一)连词成句,读懂诗意。

1.想想每个词的意思,遇到不会的怎么办?(查字典、看注释)春城:指春天的京城。

寒食:寒食节,在冬至后的第105天,清明节前1~2天,节日期间不能生火做饭。

御柳: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

汉宫:这里用汉朝皇宫来指唐朝皇宫。

传蜡烛:寒食节禁火,但朝廷传赐蜡烛给公侯之家,受赐的可以点火。

五侯:这里指天子宠幸之臣。

2.把词语连成句子,小组内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暮春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中的柳树。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袅袅的轻烟飘散到天子宠臣的家中。

3.全班汇报。

(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二)展开想象悟诗情。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1.指名读第一句。

出现在你眼前的是什么景象?(板书:飞花御柳)?(落花随风飞舞,写出了花的2.“飞花”是什么情景?“无处不飞花”写出了花的什么特点呢轻盈美丽。

部编版3.古诗三首(寒食 迢迢牵牛星 十五夜望月) 教案教学设计(含板书设教学反思)六下语 (3)

部编版3.古诗三首(寒食 迢迢牵牛星 十五夜望月) 教案教学设计(含板书设教学反思)六下语 (3)

3、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寒食》《迢迢牵牛星》《十五夜望月》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会写“宫、侯”等8个字;2.学会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古诗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3.想象《寒食》描绘的景物,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4.了解牛郎织女的故事,并能结合故事说说《迢迢牵牛星》表达的感情;5.抓住重点诗句,体会《十五夜望月》中游子的思亲之情,并能找出类似的诗句,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感受文字美,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能借助图片和关键词体会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借助注释和插图读课文的预习任务。

2.教师准备挂图,以及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泱泱华夏,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而传统节日正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今天,咱们就一起走入春天的长安城,去看看那里寒食节的景象吧。

1.解读诗题。

寒食:清明节前一二日,禁烟火,只吃冷食。

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

在民间传说中寒食节虽与介子推有关,但寒食起源,并非为纪念介子推,而是沿袭了远古的改火旧习。

2.了解作者韩翃。

韩翃(719—788),唐代诗人,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

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考中进士。

建中年间,因作《寒食》而被唐德宗所赏识,最终官至中书舍人。

韩翃的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寒食[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1.自由读诗,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含义。

2.解释词语。

春城:指春天的京城。

御柳: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

汉宫:这里用汉朝皇宫来指唐朝皇宫。

传蜡烛:寒食节禁火,但朝廷传赐蜡烛给公侯之家,受赐的可以点火。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3古诗三首 《寒食》(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3古诗三首 《寒食》(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5《鲁滨逊漂流记》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鲁滨逊漂流记》,让学生了解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存经历,理解作品主题,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课堂讲解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鲁滨逊勇敢、坚韧、自强的精神,激发学生在面对困难时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1. 作品背景介绍:作者笛福,英国作家,鲁滨逊漂流记是他的代表作。

2. 故事梗概: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存经历,包括他如何搭建住所、寻找食物、应对自然灾害等。

3. 人物分析:鲁滨逊的性格特点,如勇敢、坚韧、自强等。

4. 作品主题:人在面对困难时,要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勇敢地挑战困难,最终战胜困难。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存经历,学习鲁滨逊勇敢、坚韧、自强的精神。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鲁滨逊的经历中汲取人生智慧,激发学生在面对困难时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与《鲁滨逊漂流记》相关的视频资料。

2. 学具:学生自备《鲁滨逊漂流记》书籍,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与《鲁滨逊漂流记》相关的视频资料,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鲁滨逊漂流记》,了解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存经历。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存智慧,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讲解作品背景、人物分析、作品主题等。

5. 课后实践: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撰写一篇关于鲁滨逊漂流记的读后感。

六、板书设计1. 鲁滨逊漂流记2. 作者:笛福3. 故事梗概: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存经历4. 人物分析:鲁滨逊的性格特点5. 作品主题:人在面对困难时,要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勇敢地挑战困难,最终战胜困难。

迢迢牵牛星教学设计及课堂实录

迢迢牵牛星教学设计及课堂实录

《迢迢牵牛星》教学设计及课堂实录《迢迢牵牛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牛郎织女咫尺天涯的相思之苦以及诗歌无一处直写思却处处含思的手法。

2、理解牛郎织女式这种心心相印爱情的真谛,树立纯洁、朴素、自然的爱情价值观。

教学重点:理解牛郎织女相思之苦、爱而不得相守而又坚受不舍的爱情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牛郎织女式爱情的真谛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展开想象,动手写作过程设计:一、如课,播放黄梅戏《牛郎织女》选段二、再现故事内容三、品读课文四、分析鉴赏:(1)、此诗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何以看出?(2)、此诗在语言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五、扩展想象:(1)、七夕前夜,牛郎、织女感慨万千。

请以第一人称描写牛郎或织女的心理活动。

(2)、想象牛郎织女相见时的场景,写一段描写当时场景的文字。

六、问题探究:(1)、有人说,牛郎织女每一次的相逢都是一次漫长而痛苦的等待过程。

他们这样心心念念,最终还是等来一个比等待过程痛一千倍的相逢,这样的爱情太苦,爱情不该如此!那么,你认为牛郎织女式的爱情值得吗?附:板书设计(略)《迢迢牵牛星》课堂教学实录执教:龙城高级中学高一A组邱晶晶时间:2007年10月23日地点:龙城高级中学班级:高一A6班(说明:这是一节公开课,教室后面坐满了前来听课的老师,学生很兴奋,脸上充满期待。

在等待上课的空隙,我在黑板上画了一幅简笔画:银河星空图,并板书:迢迢牵牛星。

)上课铃响。

师生互相致礼。

师:我们先来听一段戏吧!(播放黄梅戏《牛郎织女》选段《春潮涌》,片长2分钟8秒。

开始学生满脸新奇,大概第一次在课堂上听戏,随着黄梅戏选段的播放,学生被其中优美的画面,流畅的音韵,缠绵的情感吸引,全都聚精会神。

)师:你们听出这是什么戏了吗?生:黄梅戏师:哪一出?生齐(高声):《牛郎织女》!师:好,这段正是黄梅戏《牛郎织女》里的一个选段,大家已经看到织女哀婉的表情,听到她的心曲了,“茫茫人海星,牵牛在何方?纵然相逢全无望,也强似这长年凄寂守云房。

部编人教本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寒食、迢迢牵牛星、十五夜望月》优秀教案

部编人教本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寒食、迢迢牵牛星、十五夜望月》优秀教案

部编人教本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寒食、迢迢牵牛星、十五夜望月》优秀教案部编人教本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寒食、迢迢牵牛星、十五夜望月》优秀教案《寒食》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诗文的生字新词,理解诗文中的重点词语;通过引导学生朗读诗文,了解诗文描写的内容。

2.从诗文的语言文字中,感受诗人以汉喻唐,敢于揭露封建统治阶级的特权以及宦官得宠专权等腐败现象的精神。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文;培养学生读写结合的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古诗《寒食》所描写的内容及其深刻内涵。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文。

教学难点:使学生深入理解诗文中不易理解的内容以及如何朗读诗文是本课学习的难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课前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 谈话激趣。

同学们,古代的文人墨客留下了不少描写节日的诗文,你知道哪些?请你说说。

2.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来网上学习唐代诗人韩翃的一首诗——《寒食》。

3.正音,齐读课题。

4.学习生字——“翃”。

指名朗读这个字。

书空练写这个字。

二、师生交流。

1.师:寒食节在什么时间?2.你知道“寒食节”的由来吗?3.介绍作者韩翃的有关资料。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课件古诗,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教师巡视指导。

2. 学生交流通过朗读,你读懂了什么?3. 指名汇报讨论结果。

四、动画演示,理解诗句。

1.出示“春城/无处/不飞花”。

(教师范读、指名学生读、自由练读、学生齐读)2.请学生尝试说说以下几句诗如何读。

3.指导读好诗句“寒食/东风/御柳斜”。

(“斜”字读古音)4.学生尝试说说前两句诗句的意思。

5.你觉得这两句诗中哪些字词难以理解,请你提醒大家。

6.教师演示,指导读好后两句诗“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7.自由读读下面两句诗句,说说你所知道的后两句诗句中的一些字词的意思。

8、教师指名说说其他两句诗句的意思。

9.利用课件帮助学生想象诗的意境,理解诗文意思。

(课堂实录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3 古诗三首

(课堂实录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3 古诗三首

3 古诗三首课堂实录《寒食》课堂实录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师:孩子们!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民俗,说说看你们所了解的节日各有哪些民俗?(生答,师随评)2.师:“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泱泱华夏,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而传统节日正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今天,咱们就一起走入春天的长安城,去看看那里寒食节的景象吧(板书:寒食)二、学习古诗《寒食》(一)学习生字词,会读诗。

1.自学“侯”字。

指导学生从意义上区分“侯、候”,用组词法:“王侯”“时候”区分形近字。

2.指名读诗,要求读准、读通。

师相机指导。

(二)知诗人,解诗题。

1.韩翃简介韩翃: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

天宝进士。

官至中书舍人,“大历十才子”之一。

原有诗集,后散佚,明人辑有《韩君平集》。

2.请学生自己介绍课前搜集有关寒食节的资料,师相机补充。

提示:寒食是我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前两天。

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节。

相传当年重耳(晋公子重耳)周游列国,历尽艰辛。

一次,他挨饿难熬,百般无奈时,介之推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给他吃。

后来重耳当了国王(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去找和母亲一起躲在深山中的介之推。

遍寻不到,便下令放火烧山,想以此逼出介之推,但最后发现介之推与其母被烧死。

重耳十分后悔,便规定每年此时不得生火,一切吃冷食,称为寒食节。

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

中国过往的春祭都在寒食节,直到后来改为清明节。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乘上时光穿梭机,穿越千年来看看韩翃笔下的寒食节。

(三)解词连句知大意。

1.师:自由读诗,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把不懂的词句作标记。

相机理解“春城、御柳斜、汉宫、五侯、传蜡烛”等词语,大致梳理诗歌内容。

2.师:展开想象悟诗情。

让我们走进长安的春天,看看那里的景象吧:指名读第一句。

新人教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古诗三首《迢迢牵牛星》优秀教案设计

新人教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古诗三首《迢迢牵牛星》优秀教案设计

新人教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三首《迢迢牵牛星》优秀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十九首》相关常识。

2.品味诗歌语言之美、形象塑造之巧;体会诗中蕴含的相思之情。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诗题1.教师谈话:大家一定诵读过这样的句子——“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是《诗经》中人们的浅唱;“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这是汉乐府中人们的歌咏。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取法于《诗经》和汉乐府,但也有它独特的魅力。

让我们一同走入《古诗十九首》中的第十首《迢迢牵牛星》。

(板书诗题:迢迢牵牛星)3.指名学生读诗题。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并引导学生回忆所学或所了解的古诗,将学生带入学古诗的氛围中。

二、初读全文,读通读顺1.学生自由读全诗。

教师提出要求:读准字音,把诗读通、读顺。

2.课件出示易读错的字。

迢纤泣涕盈脉3.指名学生读字。

重点强调:“纤”读“xiān”;“脉脉不得语”中的“脉”读“mò”。

4.读出节奏。

指名读,读出古诗的停顿和节奏。

课件出示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5.读出韵味。

关注字音的同时,争取读出古诗的韵味和自己的理解。

6.教师范读。

7.自由练读。

8.学生齐读。

小结:学习诗歌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诵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让我们伴随着朗朗书声开始这首诗歌的学习。

【设计意图】读得正确,读出节奏,读出韵味,使学生在逐层提升的诵读中感到学习古诗十分有意思、有情趣,为熟读知意打下基础。

三、探究内容,品味诗情1.导入:读懂诗,读出诗里包含的意思,这才是学习诗的正式开始。

诗就像一杯浓浓的咖啡,需要细心品味,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仔细品味一番吧!2.自读自悟。

通读全诗,思考:这首诗写了一个什么故事?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感?3.讨论汇报。

织女(河汉女)思念牛郎。

织女是全诗的主人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寒食》教学设计【教材简析】这是一首描写宫廷寒食节的诗。

寒食节禁火,然而受宠的宦官,却得到皇帝的特赐火烛,享有特权。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借助注释、图画了解、想象诗中描绘的景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效果及自学能力。

(1)指名读。

(读后评读)(2)填空练习。

《韩食》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所做。

二、教师点拨。

(1)知诗人,解诗题。

韩翃: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

天宝进士。

官至中书舍人,“大历十才子”之一。

原有诗集,后散佚,明人辑有《韩君平集》。

寒食是我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前两天。

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

(2)明诗意,感情读。

师:自由读诗,结合注释看能不能说说诗句的含义。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宽阔,全城景物,尽在望中。

“春城”一语,高度凝炼而华美。

“春”是自然节候,城是人间都邑,这两者的结合,呈现出无限美好的景观。

“无处不飞花”,是诗人抓住的典型画面。

春意浓郁,笼罩全城。

诗人不说“处处飞花”,因为那只流于一般性的概括,而说是“无处不飞花”,这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加强了肯定的语气,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

诗人不说“无处不开花”,而说“无处不飞花”,除了“飞”字的动态强烈,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然生机外,还说明了诗人在描写时序时措辞是何等精密。

“飞花”,就是落花随风飞舞。

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

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

一个“飞”字,蕴意深远。

由此我们可以充分体会到诗人炼字的功夫。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首诗能传诵千古,主要是其中的警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而这一句诗中最能耀人眼目者,就在一个“飞”字。

“寒食东风御柳斜”,春风吹遍全城,自然也吹入御苑。

苑中垂柳也随风飘动起来了。

风是无形无影的,它的存在,只能由花之飞,柳之斜来间接感知。

照此说来,一个“斜”字也是间接地写风。

第三、四句,论者多认为是讽喻皇宫的特权以及宦官的专宠。

不过我们也不妨只视之为风俗画。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这其中写实的成份是主要的。

唐代制度,清明日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以示恩宠。

又寒食日天下一律禁火,唯宫中可以燃烛。

“日暮汉宫传蜡烛”,皇帝特许重臣“五侯”也可破例燃烛,并直接自宫中将燃烛向外传送。

能得到皇帝赐烛这份殊荣的自然不多,难怪由汉宫(实指唐朝宫廷)到五侯之家,沿途飘散的“轻烟”会引起诗人的特别注意。

(3)悟诗情。

师:如果说一二句是对长安寒食风光一般性的描写,那么,三四句就是这一般景象中的特殊情景了。

两联情景有一个时间推移,一二写白昼,三四写夜晚,“日暮”则是转折。

寒食节普天之下一律禁火,唯有得到皇帝许可,“特敕街中许燃烛”(元稹《连昌宫词》),才是例外。

除了皇宫,贵近宠臣也可以得到这份恩典。

“谁优先享受到这种特权的?读到这里,你会想到写什么?(4)朗读全诗。

三、作业设计: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练习背诵四、板书设计:寒食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迢迢牵牛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十九首》,了解五言诗的特点。

2.体会《迢迢牵牛星》中叠词使用的妙处;学会分析诗歌的情感。

3.掌握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结合自己的体会来欣赏诗歌。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体会《迢迢牵牛星》中叠词使用的妙处;学会分析诗歌的情感。

(重点)掌握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结合自己的体会来欣赏诗歌。

(难点)三、教学方法及设想以教师点拨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方式,以小练笔辅助教学效果的办法,利用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四、教具与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五、教学时间一课时六、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欣赏图片让学生讲牛郎织女的故事2.出示教学目标。

3.作品介绍,写作背景介绍。

《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代萧统《文选》。

这十九首诗没有题目,一般拿每首第一句作题目。

诗作表现了动荡、黑暗的社会生活,抒发了对命运、人生的悲哀之情,艺术风格含蓄动人,朴素凝练。

刘勰《文心雕龙〉称之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古诗已形成一种特定含义专类名称:它与两汉乐府并称,专指汉代无名氏所作的五言诗,并发展成为一种新诗体,后人有不少拟古作品。

4.朗读课文(点拨字词和读法)1)给三分钟时间,学生自我朗读,让他们在朗读的过程中初步揣摩课文的意蕴。

2)全班齐读课文,点拨字词和读法。

注意掌握五言诗的朗诵节奏。

如“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5.全班读书,自学下列问题:(1)请同学们自行鉴赏诗歌、展开联想、说说你喜欢的诗句。

(词、句、艺术手法)教师进行适当点拨。

(2)分析诗中的叠字的作用。

(3)《迢迢牵牛星》全诗没有一字直接写织女对牛郎的思念,却处处能感受到她的深切思念,这种艺术效果是如何达到的?(4)本诗的创作目的是什么?(主旨)6.学生讨论,互助答疑(8分钟)7.师生合作探究。

(1)点播:A、这首诗的意象就是一个人,她就是织女。

为什么用“河汉女”而不用“织女星”?与前面的“星”重复,又不押韵,而且河汉女还引起下文人物的活动和情态。

起笔就引导人们抬头仰看深邃广阔、星汉灿烂的夜空,让人们神思直飞向那个凄婉美丽的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

B、“擢”让人如见其形,“弄”让人如闻其声。

这句既写出了织女的勤劳,又写出她试图借忙碌的劳动来掩饰排遣自己的愁思。

C、织女是天上最能织布的人,而且那么忙碌,却织不成一匹布,表明她被思念折磨得没有心思织布,织女内心强烈的悲凄之感和悲痛之情。

这句该读出怎样的语气?伤心D、银河很清很浅,应该能自由往来,那为什么两人却不能见面呢?是有人压制了她的爱情。

这句朗读时应该读出什么语气?表现了怎样的感情?反问的语气,表现了怨恨、痛苦的感情。

这句不是与“迢迢”相矛盾吗?因为思念而觉得距离很远。

空间距离上理应相去不远;然而情感的相思却又因无法传递显得非常邈远,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痛苦。

E、读了这句,你仿佛看到什么样的画面?一位女子泪光盈盈地站在水边,含怨带愁地望着牛郎的方向。

以女子的饱受离愁、楚楚动人、凝眸深情远视的神态结束,既给人以美感,又让人想象回味。

(2)迢迢: 写星空的距离,远皎皎: 写星的光辉,亮纤纤: 写手的形状,秀美札札: 写织机的声音,(织布繁忙)盈盈: 写水的形态,清且浅脉脉: 写人的神情,含情(3)诗作是让织女的深情通过她的活动、情态和这些活动引起的读者的想像表现出来的。

比如,织女整日忙碌在织布机上却织不出布匹,说明她被思念折磨而无心织布,那么她又为什么要徒劳地上机呢?恐怕是为了转移、排遣苦闷。

隔河相望,河汉的清浅和并不宽阔强化着见面的渴望,当然也就增加了见不了面的无奈。

同样,在见面的阻隔只有“盈盈”一水时,“不得语”就差不多是不可忍受了。

(4)诗篇借写织女隔着银河遥望牵牛的愁苦心情,实际上是比喻思妇与游子相思,抒发人间别离之感。

如果再进一步联系《古诗十九首》产生的时代氛围特征及其所表现的对现世人生的思维深度,我们可以这样说,诗篇在表现思妇与游子相思,抒发人间别离之感的同时,深深流露的是对美好人生与理想的憧憬,是对这种人生与理想不能实现的叹喟,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悲凉。

8.小结诗歌鉴赏的方法:(1)把握诗歌的特点。

(2)从了解作者、写作背景等方面来理解古诗。

(3)反复诵读,品味,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4)抓住关键字词或诗句,以点代面。

9.当堂练习:(赏析《杳杳寒山道》)寒山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

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

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寒山是贞观时代的诗僧。

长期住在天台山寒岩,诗就写刻在山石竹木之上,盈六百首,现存三百余首。

语言明浅如话,有鲜明的乐府民歌风,内容除用形象演说佛理之外,多描述世态人情,山水景物。

诗风幽冷,别具境界。

这首“杳杳寒山道”,很能代表他的风格。

诗的内容,写寒岩左近高山深壑中的景色,最后见出心情,通篇浸透了寒意。

首联写山水。

“杳杳”言山路深暗幽远,“落落”言涧边寂寥冷落。

诗一开始就把读者带进一个冷森森的境界,顿觉寒气逼人。

次联写山中幽静,用轻细的鸟鸣声反衬四周的冷寂。

三联写山中气候,用风雪的凛冽写出环境的冷峻。

尾联结到感受:山幽林茂,不易见到阳光;心如古井,不关心春来秋去。

前七句渲染环境的幽冷,后一句见出诗人超然物外的冷淡心情。

这首诗除了用景物渲染气氛、以气氛烘托心情这种传统的表现手法之外,使用迭字是它的特点。

通篇句首都用迭字,是不多见的。

顾炎武《日知录》说:“诗用迭字最难。

《卫风。

硕人》……连用六迭字,可谓复而不厌,赜而不乱矣。

”他提出了用迭字的要求:复而不厌,赜而不乱。

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变化。

寒山这首诗使用迭字,就很富于变化。

“杳杳”具有幽暗的色彩感:“落落”具有空旷的空间感:“啾啾”言有声:“寂寂”言无声:“淅淅”写风的动态感:“纷纷”写雪的飞舞状:“朝朝”、“岁岁”虽同指时间,又有长短的区别。

八组迭字,各具情状。

就词性看,这些迭字有形容词、副词、象声词、名词,也各不相同。

就描摹对象看,或山或水,或鸟或人,或风或雪,或境或情,也不一样。

这样就显得变化多姿,字虽重复而不会使人厌烦,繁赜而井然不乱。

使用迭字的效果,大抵象使用对偶排比一样,能获得整齐的形式美,增进感情的强度。

寒山这首诗中的迭字,大都带有一种幽冷寂寥的感情色彩,接连使用,使诗笼罩着一层浓烈的气氛。

再如,“朝”、“岁”,单个的名词,本来不带感情色彩,但一经迭用,出现在上述特定的气氛中,就显得时间的无限延长,心情的守一、执着,也就加强了诗意,具有感情色彩了。

这首诗还由于使用迭字,增强了它的音乐美。

借助于音节的复沓,使人读起来感到和谐贯串,一气盘旋,并借助于形式上的划一,把本来分散的山水、风、雪、境、情,组织成一个整体,回环往复,连绵不断。

(1)找出最能直接表现诗人情怀的两句。

(2)赏析诗中叠字艺术效果。

1.“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2.叠字写出诗人长期置身于深山密林中,不知时间变化,分辨不出春去秋来的感受,表达他冷漠孤寂的心情,与前面寂静幽深寒冷的环境描写自然融为一体。

10.课后作业:(1)默写两首诗(2)熟读成诵。

《迢迢牵牛星》课堂实录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迢迢牵牛星》借助“牛郎与织女”这个美丽凄婉的爱情神话传说写离别有什么好处?生1:使主题更深刻,立意更深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