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参考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岩层产状及接触关系一、名词解释
1.岩层-由两个平行或近于平行的界面所限制岩性基本一致的层状岩体叫
做岩层,由沉积作用形成的岩层叫沉积岩层.
2.岩层的产状-岩层的空间产出状态,常采用岩层面的走向、倾向和倾角
三个要素的数值来表示.
3.产状要素-岩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
4.走向-岩层面与水平面相交的线叫走向线.走向线两端所指的方向即岩
层的走向.
5.倾向-层面上与走向垂直并沿斜面向下所引的直线叫真倾斜线,倾斜线
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所指的方向,就是岩层的真倾向,简称倾向.
6.倾角-层面上真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的夹角.
7.视倾向-在层面上凡与该点走向线不直交的任一直线均为视倾斜线,其
在水平面上投影线所指的倾斜方向,叫视倾向或假倾向.
8.视倾角-视倾斜线和它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之间的夹角,叫视倾角或假
倾角.
9.真厚度-真厚度是指岩层顶、底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10.视厚度-在与岩层走向斜交的剖面上或在与岩面不垂直的任何方向的
非直立剖面上测得的顶、底界线之间的垂直距离都是视厚度.
11.“V”字形法则-倾斜岩层露头界线分布形态较复杂,表现为与地形
等高线呈交切关系,并有一定规律,即当其横过沟谷或山脊时,均呈“V”
字形态,根据岩层产状、地面坡向和坡度角不同,“V”字形形态也有所
不同,(1)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反时,岩层界线的弯曲方向与地形等
高线弯曲方向相同,且岩层界线弯曲度小;(2)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
同,且岩层倾角大于地面坡角时,岩层界线的弯曲方向与地形等高线弯曲
方向反;(3)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且岩层倾角小于地面坡角时,
岩层界线的弯曲方向与地形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同,且岩层界线弯曲度大。
这种规律称为“V”字形法则.
12.露头宽度-岩层顶、底面出露界线之间的垂直距离.
13.整合接触-上、下地层在沉积层序上没有间断,岩性或所含化石都是
一致的或递变的,其产状基本一致,它们是连续沉积形成的.
14.不整合接触-上、下地层间层序有间断,先后沉积的地层间缺失了某
些地层.
15.角度不整合-上、下地层间既缺失地层,产状又不相同.
16.平行不整合-上、下地层间既缺失地层,但产状基本相同.
17.层序-新、老岩层的排列顺序。分为正常层序和倒转层序二类。
二、判断题
1.岩层的真倾角恒大于视倾角.(√)
2.岩层厚度是指岩层顶、底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3.确定角度不整合主要有沉积、古生物两方面标志。(×)
4.不整合的时代就是上、下两套地层之间缺失的那部分地层代表的时代。(√)
5.岩层的走向有两个方位,知道了倾向便可换算出走向.(√)
6.岩层的出露宽度只与岩层厚度及其产状有关.(×)
7.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反时,岩层出露线的弯曲方向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反。(×)
8.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时,且岩层的倾角大于地形坡度角,岩层出露线的弯曲方向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反。(√)
9.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时,且岩层的倾角小于地形坡度角,岩层出露线的弯曲方向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反。(×)
10.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是指上、下两套地层间有明显的沉积间断,且两套地层产状不同。(√)
11.角度不整合是确定一个地区曾发生构造运动的主要标志之一。(√)12.垂直于岩层倾向测得的倾角值最大。(×)
13.在地质图上,角度不整合线与其下伏地层界线既可以相交,也可以平行。(×)
14.顺地层倾斜方向观察,地层总是由老到新。(×)
15.所有波痕都能用来判别岩层顶、底面的方向。(×)
16.在地质图上,A地层比B地层出露宽,则A地层比B地层厚。(×)17.在任意剖面上测量垂直岩层顶、底面界线的之间的垂直距离均为岩层厚度。(×)
18.产状稳定的同一岩层在不同地点的铅直厚度是相同的。(√)
19.直立岩层的露头形态一般不受地形的影响,但在个别情况下则要服从“V”字形法则。(×)
20.已知某岩层的倾向方位角为NW330,据此可以得出该岩层的走向方位角为NE60。(√)
三、填空
1.斜层理,粒级层序,波痕,泥裂,古生物化石的生长和埋藏状态;2.走向,倾向,倾角;
3.水平,倾斜,直立,倒转;
4.相同,小于;
5.相同,大于;
6.相反;
7.岩层产状,地形;
8.岩层厚度,产状,地面坡向与坡度;
9.整合接触,不整合接触;
10.平行不整合接触,角度不整合接触;
11.下降接受沉积,上升、沉积间断和遭受剥蚀;
12.下降接受沉积,褶皱上升(常伴有断裂、岩浆活动和区域变质等;13.地层古生物,沉积,构造,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
14.下限,上限;
15.水平
16.相交的直线
四、问答题和简述题
1.沉积岩中有哪些原生构造可以用来判别岩层的顶、底面?怎样判别?
(1)斜层理:每组细层理与层系顶部主层面呈截交关系,而与层系底部主层面呈收敛变缓关系,弧形层理凹向顶面,也即“上截下切”;(2)粒级层序:又叫递变层理,在一单层内,从底到顶粒度由粗变细递变,其厚度可由几厘米到几米.两相邻粒级层之间的下层面常受到冲刷,海退层位往往保存不完整.但也有海退层位保存完整者,即由底到顶由细到组;(3)波痕:可指示顶底面的波痕主要是对称型浪成波痕.这种波痕不论是原型还是其印模,都是波峰尖端指向岩层的顶面,波谷的圆形则是波谷凹向底面;(4)泥裂:又称干裂或示底构造,剖面上呈“V”字型,其尖端指向底.除此而外还有雨痕、冰雹痕及其印模,冲刷痕等,古生物化石的生长和埋藏状态,如叠层石凸出方向往往指向岩层的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