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参考答案
综合地质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矿物和岩石1.什么叫矿物?什么叫造岩矿物?矿物(Mineral)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内部结构的元素或化合物。
造岩矿物rock forming minerals 构成岩石主要成分的矿物称造岩矿物。
主要造岩矿物:石英、钾长石、斜长石、角闪石、辉石、橄榄石、云母、方解石、白云石。
2.地壳中的造岩元素通常是指哪8种元素?含量最高的是元素是什么元素?O Si Al Fe Ca Na K Mg地壳中重量百分比最大的10个元素的顺序是:O>Si>Al>Fe>Ca>Na>K>Mg>Ti>H,若按元素的原子克拉克值(原子个数),则原子个数最多的元素是:O>Si>H>Al>Na>Mg>Ca>Fe>K>Ti。
3.常见主要造岩矿物有那些?肉眼如何鉴别?主要造岩矿物:石英、钾长石、斜长石、角闪石、辉石、橄榄石、云母、方解石、白云石。
具体鉴别方法参照课本方法…4.什么叫岩石?什么叫岩石学?岩石(Rock)是天然形成的、由固体矿物和岩屑组成的集合体。
岩石学是研究岩石的成分、结构构造、产状、分布、成因、演化历史和它与成矿作用的关系等的学科,地质学的分支。
(w)5.野外如何区分三大岩(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矿物成分均为次生矿物,成分复杂,但较稳定,常见有石英、长石、角闪石、辉石、橄榄石和黑云母等。
次生矿物占当数量,物成分简单,但一般多不固定,常见的有:石英、正长石、白云母、方解石、白云石、高岭石、绿泥石和海绿石等。
除具有原岩的矿物成分外尚有典型的变质矿物,如石榴子石、透辉石、矽线石、盐晶石、十字石、红柱石、阳起石、符山石等。
结构粒状,斑状结构为其特征以碎屑,泥质及生物碎屑结构为其特征以变晶,变余、压碎结构为其特征。
构造具流纹,气孔及块状构造多具层理构造多具片理构造6.如何理解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之间互相转化关系?论述岩浆岩的分类依据和分类方法,并进一步论述三大岩类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答案:(1)岩浆岩根据其化学成分(SiO2)分为四类,即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和酸性岩;又根据生成条件(产状)分为深成岩、浅成岩和喷出岩(2分)。
沉积岩层的产状及其原生构造

tanβ= tanα.cosω(式中 α为真倾角,β为视倾角, ω真倾向线与视倾向线之间
夹角) 2、线状产状要素:倾伏向、
倾伏角、侧伏向、侧伏角
4
3、岩层产状要素的测定与表示方法
回顾地学概论和南京实习时现场实际测量。 岩层产状要素,通常用罗盘直接测量,有些情况下需
18
(6)冲刷充填构造
分流河道对下伏岩层的冲刷切割、充填 上白垩统张桥组中的冲刷充填构造 -合肥盆地肥东县王铁乡
19
(5)古生物标志和底面印模
20
§3 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
一、整合与不整合 1、整合:连续沉积,岩层层序无间断、产状一致、时代连续,其中生
物演化的是渐变的。 2、不整合:沉积缺失,层序有间断、即部分地层无沉积或虽有沉积但
注意“缺”与“失”的关系,如我国华北O2/C2,是缺失O3、S、 D、C1,还是原先有沉积,后来剥蚀掉即“失”去了。
27
§4 软沉积变形
软沉积变形 指沉积或成岩作用过程中 形成的非构造应力作用e而形成的变形。沉积 物此时尚未固结成岩,处于塑性或半塑性状 态,故称之为软沉积变形。
一、负荷作用形成的软沉积变形 负荷构造、火焰构造、砂球和砂枕
8
(1)
(3)
(1)、(3)两种情况相似,不同的是后者“V”字形弯曲大于等 高线,而前者“V”字形弯曲度小于等高线。示图。
9
§2 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
沉积岩是地球表分布最广泛的岩石,其分布面积约 占地球大陆面积的75%,因此,大部分地质构造是由沉积 岩形成的。所以观测分析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岩层产 状和接触关系是研究地质构造的一项基础工作,也是本 课程的基本内容之一。
(2)同一次构造运动周期不同,地区有先有后,时间可长可短, 缺失地层并不一致,这是褶皱幕的穿时性的反映。
2第二章 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及其产状

在海、湖浅水地带,由于来回动荡的 波浪涉及水底尚未固结的较细的沉积 物,形成了尖棱的波峰和圆滑的波谷 相间排列的对称型波痕(右图)。尖棱 的波峰指向岩层的顶面,圆滑的波谷 则凹向岩层的底面。
洪水事件过后在边滩上留下 的舌状波痕-新疆库车河
当岩层的倾向与地面的坡向相反岩层露头线与地形等高线弯曲一致地质界线比地形等高线开阔地质界线的弯曲程度比地形等高线弯曲程度当岩层的倾向与地面的坡向相同且岩层的倾角大于地面的坡角地质界线弯曲的方向与地形等高线弯曲的方向相反当岩层的倾向与地面的坡向相同且岩层的倾角小于地面的坡角地质线弯曲的方向与地形等高线弯曲的方向相同地质界线比地形等高线狭窄岩层露头线的弯曲程度比地形等高线弯曲程度v字形法则向东倾角大于直立向北倾角小于岩层露头的宽度
位于沉积岩层顶部的界面,称为上层面(顶面);位 于沉识岩层底部的界面,称为下层面(底面);两个沉 积岩层的接触面,为上、下两个岩层所共有,既是上覆 岩层的底面,又是下伏岩层的顶面(图2)。沉积岩层上、 下层面之间的垂直距离,称为沉积岩层的厚度。
一、沉积岩层
砂岩层 上层面
泥岩层
下层面 砂岩层
岩层
一、沉积岩层
A G B
E α′ H α
O ω α′
F
C
D
二、线状构造的产状要素
直线的产状是直线在空间的方位和倾斜程度,产状要素包括倾 伏向、倾伏角,或直线所在平面上的侧伏向、侧伏角来表示。
倾伏向:倾斜直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的方位,用方位角 或象限角表示(图)。 倾伏角:倾斜直线与其水平投影线间所夹之锐角,γ角。 侧伏角:倾斜直线与其走向线间所夹之锐角,即为侧伏角, 如图中θ角。 侧伏方向或侧伏向:构成侧伏角走向线的方位,如24°N, 表示侧伏角24°,构成24°的走向线指向北。
第二章 沉积岩层的产状及其原生构造

(4)嵌入不整合
由于海侵或湖侵扩大,会导致超 覆现象。如左图上朱罗统超覆于 中朱罗统之上。
24
三、不整合的研究
(一)确定不整合的存在(重点)
1、地层古生物方面的证据:化石反映出生物演化的不连续性(种、 属的突变),生物群落迥然差异。
2、沉积方面的标志,存在侵蚀面、古风化壳、古土壤以及Fe 、Mn 、 P、 Ni,稀土或铝土矿等,底砾岩。
• 层面 上、下岩层的界面。上层面叫做顶面,下层面叫底面 ,两个岩层的接触面,既是上覆岩层的底面,又是下覆岩层 的顶面。
• 厚度 两个层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 原生构造
沉积岩在沉积过程中或成岩作用过程中产生的非构造变 动的构造称为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如层理、层面构造(泥 裂、雨痕、印模等)、结核、叠锥以及生物遗迹等等。尽管 这些都是沉积岩石学研究的内容,但是,其对构造地质的研 究也有重要意义。
2变020/3化/4 有关。
3
三、倾斜岩层
(一)岩层产状及其测定
• 1、产状要素:走向、倾向、 倾角
• 真倾角与视倾角之间关系为
:tanβ= tanα.cosω(式 中α为真倾角,β为视倾角 ,ω真倾向线与视倾向线之
间夹角)
• 2、线状产状要素:倾伏向、 倾伏角、侧伏向、侧伏角
2020/3/4
4
3、岩层产状要素的测定与表示方法
(2)同一次构造运动周期不同,地区有先有后,时间可长可短 ,缺失地层并不一致,这是褶皱幕的穿时性的反映。
(3)大范围内,可发生多次构造变动,形成多个角度不整合和 平行不整合,在接近大陆的地方,几个不整合面往往逐渐归并为一 个角度不整合,其向缺失地层很多,实际上是包含了多次地壳运动 所经历的构造事情。
第02章 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及产状

28
主要内容
1. 沉积岩的原生构造
2. 岩层的产状、厚度及出露特征
3. 地层接触关系
岩层的原始产状—近水平
但局部存在原始倾斜.
2020/8/11
第2章 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及产状
30
(一) 水平岩层主要特征
1. 地形地质图上表现为岩层界线与地形等高 线平行.
2. 老地层在下,新地层在上. 3. 岩层顶底面之间的高程差是岩层的厚度. 4. 岩层出露宽度取决于岩层厚度和地面坡度.
2. 类型:
1) 平行层理. 2) 斜层理. 3) 波状层理.
2020/8/11
第2章 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及产状
8
2020/8/11
第2章 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及产状
9
2020/8/11
第2章 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及产状
10
2020/8/11
第2章 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及产状
11
3、层理的识别 岩石成分的变化 岩石结构的变化 岩石颜色的变化 岩层的原生层面构造
1) 负荷构造.
2020/8/11
第2章 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及产状
23
2) 砂岩球、枕.
2020/8/11
第2章 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及产状
24
3) 火焰状构造.
2020/8/11
第2章 沉积岩层⒉滑塌、滑移作用——卷曲层理
2020/8/11
第2章 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及产状
2020/8/11
第2章 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及产状
34
2020/8/11
第2章 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及产状
35
2) 产状表示方法: 205°∠25°,倾向∠倾角。 或 以北或南为0 ° ,记N65 °W ∠25°SW,走向、倾角和倾向。
第二章,沉积岩层和岩浆岩的原生构造及其产状,汪劲草老师

现代泥裂
5. 雨痕、雹痕与冲刷槽 雨痕、
凹向下层面
6. 古生物化石的生 长和埋藏状态: 长和埋藏状态: 底栖生物基部指向 下层面
河北省抚宁县潮水峪上寒武统凤山组砂岩中性质不明的构造
东非火山灰上360万年前人类祖先的足印 万年前人类祖先的足印 东非火山灰上
二、倾斜岩层与直线的产状要素 1. 岩层的产状要素
岩层在三维空间的产出状态就是产状,有三个要素:走向、 岩层在三维空间的产出状态就是产状,有三个要素:走向、倾 产状 倾角。 向和倾角。
走向:岩层与水平面的交线称走向线( 走向:岩层与水平面的交线称走向线(图中直线 走向线 MON),走向线在水平坐标系中所指的方位就是该岩层 ),走向线在水平坐标系中所指的方位就是该岩层 ), 的走向,有两个数值。 的走向,有两个数值。 倾向: 倾向:层面上与走向线垂直 的直线称( 倾斜线, 的直线称(真)倾斜线,倾 N 斜线下倾方向在水平面上的 O 投影线所指的方位就是该岩 D 层的倾向 层的倾向。 倾向 水平面 D' M 倾角: 倾角:岩层的倾斜线与它在
软沉积构造举例
新疆阿克陶县谌库 鲁河J 砂岩中的 鲁河 1k砂岩中的 软沉积构造
由滑移作用形成的“ 由滑移作用形成的“砾 石”使岩石似砾岩但不 是砾岩
新疆乌恰县恰克马 克达里亚P 克达里亚 1复理石 砂岩层面上的软滑 动构造
安徽省舒城县晓天镇K 安徽省舒城县晓天镇 1砂泥岩中滑塌构造
河北省抚宁县潮水峪上寒武统凤山组风暴沉积
角度不整合:上、下两套地层之间既
缺失部分地层,产状又不相同。 缺失部分地层,产状又不相同。 常发育底砾岩。 反映造山运动。 常发育底砾岩。 反映造山运动。
不整合
嵌入不整合:沉积于不整合面低凹部
第二章 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参考答案

第二章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岩层产状及接触关系一、名词解释1.岩层-由两个平行或近于平行的界面所限制岩性基本一致的层状岩体叫做岩层,由沉积作用形成的岩层叫沉积岩层.2.岩层的产状-岩层的空间产出状态,常采用岩层面的走向、倾向和倾角三个要素的数值来表示.3.产状要素-岩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
4.走向-岩层面与水平面相交的线叫走向线.走向线两端所指的方向即岩层的走向.5.倾向-层面上与走向垂直并沿斜面向下所引的直线叫真倾斜线,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所指的方向,就是岩层的真倾向,简称倾向.6.倾角-层面上真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的夹角.7.视倾向-在层面上凡与该点走向线不直交的任一直线均为视倾斜线,其在水平面上投影线所指的倾斜方向,叫视倾向或假倾向.8.视倾角-视倾斜线和它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之间的夹角,叫视倾角或假倾角.9.真厚度-真厚度是指岩层顶、底面之间的垂直距离.10.视厚度-在与岩层走向斜交的剖面上或在与岩面不垂直的任何方向的非直立剖面上测得的顶、底界线之间的垂直距离都是视厚度.11.“V”字形法则-倾斜岩层露头界线分布形态较复杂,表现为与地形等高线呈交切关系,并有一定规律,即当其横过沟谷或山脊时,均呈“V”字形态,根据岩层产状、地面坡向和坡度角不同,“V”字形形态也有所不同,(1)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反时,岩层界线的弯曲方向与地形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同,且岩层界线弯曲度小;(2)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且岩层倾角大于地面坡角时,岩层界线的弯曲方向与地形等高线弯曲方向反;(3)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且岩层倾角小于地面坡角时,岩层界线的弯曲方向与地形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同,且岩层界线弯曲度大。
这种规律称为“V”字形法则.12.露头宽度-岩层顶、底面出露界线之间的垂直距离.13.整合接触-上、下地层在沉积层序上没有间断,岩性或所含化石都是一致的或递变的,其产状基本一致,它们是连续沉积形成的.14.不整合接触-上、下地层间层序有间断,先后沉积的地层间缺失了某些地层.15.角度不整合-上、下地层间既缺失地层,产状又不相同.16.平行不整合-上、下地层间既缺失地层,但产状基本相同.17.层序-新、老岩层的排列顺序。
第二章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及产状

第二章沉积岩的原生构造及产状沉积岩是地壳表层分布最广泛的岩石,其分布面积约占地球大陆面积的75%,在我国约占77%。
大陆地壳表层的地质构造很多都是由沉积岩形成的。
观察分析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岩层产状、厚度和岩层出露特征是研究地质构造的一项基础工作,也是本课程的基本内容之一。
第一节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Primary structure)是指在沉积物堆积与成岩过程中产生的非构造变动的构造特征,如:层理构造、层面构造、包卷构造、同生结核、叠层石、生物遗迹、叠锥等。
次生构造(Secondary structure)是指固结成岩之后所形成的构造,如:缝合线构造、次生褶皱与断裂等。
沉积岩的原生构造主要是岩石学和沉积学研究的内容,但是,它对地质构造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沉积岩原生构造不仅为研究和判断岩层形成时的古地理(Paleogeography)和构造运动(Tectonic movement)特征提供重要资料,而且有些原生构造,如层理构造、层面构造等,还可以用来鉴别岩层顶、底面以及确定岩层相对层序的重要依据。
了解这些构造特征,对观察、分析构造形态和分析构造环境,确定岩层产状和岩石变形特征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某些情况下具有特殊作用。
一、层理及其识别(一)岩层、层面、层理的概念由两个平行或近于平行的界面所限制的岩性基本一致的层状岩体称为岩层(Terrane)。
由沉积作用所形成的岩层称为沉积岩层(Sediment terrane)。
岩层的形成过程是内动力地质作用(主要是地壳的升降作用)和外动力地质作用(包括风化、剥蚀、搬运、沉积等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过程。
如处于地壳不断下降过程中接受沉积的坳陷盆地,在其边缘沉积砾石,向盆地内部逐渐过渡为砂、细砂、粘土等物质,在盆地中心过渡为较稳定的化学沉积。
成岩以后即分别形成了粗、细不同的砾岩、砂岩、页岩、泥灰岩或石灰岩等(图2-1A )。
如果地壳继续下降,沉积区继续扩大,沉积区段则发生变化,在原来砾石层上面又沉积了砂层,原砂层上面又沉积了细砂或粘土等,使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均呈现出由粗到细逐渐过渡的关系(图2-1B )。
No2-1 第2章 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及产状(一)

3)生物活动造成的遗迹化石,如三叶虫的停息迹、 爬行觅食迹及潜穴的蹼状构造凹面均指示岩层的顶面。
4)异地埋藏的腕足类、腹足类和瓣鳃类介壳化石, 多数保持着凸面向上的稳定状态,故其凸面方向往往指 示岩层的顶面。
三、软沉积变形
软沉积变形是指沉积物尚未固结成岩时发生的变形。 研究软沉积变形的目的:一方面是要指出构造现象并不全 是成岩后构造作用引起的,以便更好地理解构造形成和发 展的复杂历程;另一方面是为了正确分析和区分成岩前与 成岩后的变形和其叠加关系,避免构造分析的简单化。Biblioteka (一)软沉积变形的主要类型
1、压模与火焰状构造
1)压模 是一种底面印模,又叫重荷模或负荷铸型,一般发育 在泥质物之上的砂层底面。呈圆丘状或不规则的瘤状突起。
其排列杂乱,大小不一,突起 高度从几毫米到十几厘米,但在同 一层面上,压模的形状和大小较近 似。有时砂岩中的原生层理因这种 构造存在而变形,但向上层面逐渐 恢复正常。 压模是当砂层沉积处在塑性状 态的泥质层之上时由于超负载或差 异负载作用使沉积物发生垂向流动 而成(右图)。
2、球状和枕状构造
球状和枕状构造多发育在泥岩或粉砂岩 之上的砂岩底部,一般局限在某一层内。其 特征是,砂岩层的底部往往破裂成紧密排列 或孤立分布的膝垫状和枕状体。砂岩层具有 起伏不平的底面和平直的顶面;下伏泥质层 常常发生变形,甚至被挤压成舌状伸入到砂 岩枕和砂岩球之间(右图)。
球状和枕状构造是由于地震、水体扰动 和局部负重使砂层破裂、下沉而形成的。某 些砂岩球和砂岩枕的形成也可能与滑塌作用 有关。砂岩球和砂岩枕的凹面指向岩层顶面。
4.泥裂
泥裂也称干裂,是未固结的沉积 物露出水面后经曝晒干涸时发生收缩 和裂开所形成的与层面大致垂直的楔 状裂缝。常见于粘土岩、粉砂岩及细 砂岩层面上,偶而也见于碳酸盐岩层 面上。泥裂常使层面构成网状、放射 状或不规则分叉状的裂缝,在剖面上 一般呈“V”型(有时切穿层面也可呈 “U’型)裂口。这些裂缝被上覆沉积 物填充时,其填充层的底面常形成尖 脊状印模层底面
构造地质学参考答案

构造地质学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地质构造:是指组成地壳的岩层和岩体在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下发生的变形、变位,从而形成诸如褶皱、节理、断层、劈理以及其他各种面状和现状构造等。
2、断层:破裂面两侧岩石具有明显位移的一种构造。
3、褶皱:岩层发生弯曲而形成的构造现象。
4、应力:单位面积的附加应力或固有内里的该变量。
5、节理:破裂面两侧岩石无明显位移的构造。
6、底辟构造:地下高韧性地质体,在构造力的作用下,或者由于岩石物质间密度的差异所引起的浮力作用下,向上流动并挤入上覆岩层之中形成的一种构造。
7、应变:在应力作用下物体形状和大小的改变量。
8、构造应力场:是指地壳内一定范围内某一瞬时的应力状态,其内部的应力分布和变化是连续而有规律的。
9、劈理:将岩石按一定方向分割成平行密集的薄片或薄板的此生面状构造。
10、均匀应变:物体内各质点的应变特征相同的变形。
11、非均匀应变:物体内各质点的应变特征发生变化的变形。
12、递进变形:是指在同一动力持续作用的变形过程中,所发生的应变状态发生连续变化的变形方式。
13、枢纽:单一褶皱面上最大弯曲点的连线。
14、褶皱脊线:同一褶皱面上沿着背形最高点的连线。
15、平行褶皱:各岩层呈平行弯曲,褶皱层真厚度不变。
16、相似褶皱:各岩层弯曲的形态相似,或各层的曲率基本不变。
17、同沉积断层:边下降边沉积的断层。
18、纵弯褶皱作用:岩层受到顺层挤压力的作用而发生褶皱,称纵弯褶皱作用。
19、横弯褶皱作用:岩层受到与层面垂直的外力作用而发生褶皱,称横弯褶皱作用。
20、剪切褶皱作用:又称滑褶皱作用,是指使岩层沿着一系列与层面不平行的密集皮里面发生差异滑动而形成褶皱的构造作用。
21、节理组:指一次构造作用的统一应力场中形成的产状呈规律变化的一群节理。
22、节理系:在一次构造作用的统一应力场中形成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节理组,称节理系。
23、逆冲推覆构造:是由逆冲断层及其上盘推覆体或逆冲岩席组合而成的构造。
第二章 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及其产状

冲刷形成的沟、槽和浅坑总是凹向地 面。
冲刷充填构造
分流河道对下伏岩层的冲刷切割、充填
昆明理工大学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第一节 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
(7)古生物标志和底面印模 保存在岩层中的古动物化石、古植物 化石的保存状态可用以确定岩层的顶面和 底面, 例如, 珊瑚化石的基部总是指向岩
昆明理工大学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昆明理工大学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第一节 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
昆明理工大学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4、层理的识别 (1)岩石成份变 化,系由成分差 异而显示出层理; 在成分比较单一 的巨厚层岩石, 要注意寻找成分 特殊的夹层。
砂岩 页岩
砂、砾岩
昆明理工大学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第一节 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
通过夹层确定砂岩底层层理
第一节 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
(4)岩层层序 沉积岩的原始沉积总是一 层一层叠臵起来的,它们存在着下伏沉 积一定早于上覆沉积的相对新老关系。
新
老
昆明理工大学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第一节 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
(5)岩层厚度及形态 一般来说 , 岩层在较大 的范围内形成厚度稳定 的板状 , 但由于沉积环 境和条件的变化 , 有的 岩层在延伸方向上厚度 不稳定 , 有的向一侧变 薄甚至尖灭 , 形成楔形 , 有的则向两侧变薄尖 灭, 形成透镜状。
沉积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沉积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第一章测试1.关于沉积岩的分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答案:海绿石石英砂岩为碎屑岩的一种。
2.沉积岩的形成包括()等三个阶段:答案:原始物质形成阶段、沉积物搬运和沉积作用阶段、沉积后作用阶段3.与岩浆岩相比,沉积岩在地表分布面积更广,体积更大答案:对4.因为沉积岩与火山岩均形成于地壳表层,所以二者的形成条件相同答案:错5.同岩浆岩相比,沉积物具有()的特点答案:高温矿物罕见;特有的自生矿物;存在大量有机质;低温矿物富集6.关于沉积岩的结构特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答案:沉积岩具有结晶结构和碎屑结构;沉积岩与岩浆岩均具有结晶结构7.关于沉积岩形成的地壳表层条件(沉积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答案:同岩浆岩与变质岩相比,沉积岩形成于常温常压环境;沉积物沉积时的压力最大可达1100atm8.按照原始物质来源,沉积岩可以分为()。
答案:碎屑岩、化学岩、生物岩、火山碎屑岩9.沉积物沉积后一般会先后经历表生期、同生期、后生期和成岩期等阶段的变化。
答案:错10.现代河流沉积中常可看到,上游段沉积物颗粒粗,下游段沉积物颗粒细。
答案:对第二章测试1.母岩的风化作用包括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答案:错2.下列风化过程中,属于物理风化作用的是:答案:盐结晶作用3.根据尤尔斯特隆图解,砂级颗粒易搬易沉,砾级颗粒难搬难沉。
答案:错4.石英与锆石在地表条件下稳定,基本不发生化学风化。
答案:对5.地壳运动比较剧烈、地形高差大、气候干燥、物理风化为主、搬运距离近、堆积迅速等是长石大量出现的不利因素答案:错6.关于风化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答案:风化壳一般由碎屑残留物质和化学残留物质组成;古风化壳实际上是一种未经搬运过的沉积岩;古代风化壳与现代风化壳是以新近纪作为划分界限7.母岩风化产物类型包括:答案:碎屑残留物质、化学风化物质、溶解物质8.下列矿物在风化过程中最为稳定的是:答案:金刚石9.在相同的风化作用条件下,钙长石中的钙比钠长石中的钠列难析出。
02、03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及其产状、地层的接触关系-2012-2

3.层理的基本类型
层理按其形态的不同 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
平 行 层 理
平行层理
波状层理
斜 层 理
斜层理
波状层理
细层可与层面平行
交错层理(多向浅水流)
波状层理 特点:1)呈对称或不对称的波状 2)总的方向平行于层面
4.层理的识别
如何识别岩层的层理?
成 分 结 构 颜 色
生层 构面 造原
系波痕、泥裂、雨痕、 生物遗迹及其印模等
水平岩层、倾斜岩层、直立岩层、倒转岩层
●岩层基本产状类型及其基本特征简表
类型
水平岩层
直立岩层
构造复杂区
倾斜岩层
中等复杂区
分布区 构造简单区
倾角
厚度h
0,或小于5
铅直厚度H
90
露头宽度L
0~90
h=H×cos
地质图 平行于等高线
直线
V字形法则
◆补充知识---与课程相关有关几个概念:
●露头:指地层裸露地表,未被第四系松散堆积层
覆盖的部分.
●地层露头线:地层露头与地理地表自然形态的交
线(层面与地面的交线).
●露头线形态:是指岩层露头线在地面和地图上弯
曲形态.
●露头宽度:在垂直岩层走向的剖面上,岩层出露
地表的水平投影宽度.
◆等高线
等高线是地面上高程相等的相邻各点所连的闭合曲线.
上层面
H
下层面
岩层、地层与层理的概念
灰岩岩层
砂岩岩层
泥岩岩层
必须理解清楚岩层、地层与层理的概念,区分三者的关系
岩层:由两个平行或近于平行的界面(层面)所限制的岩性 基本一致的层状地质体叫作岩层。 地层:是指同一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各种岩层的总和。 换言之,一系列的岩层组成了地层。 地层具有时代的概念(即指特定某一时代的地层)。 岩层是地层的最小单位。 层理:是岩石性质(包括颜色、成分、结构等)在剖面 上突变或渐变所呈现出来的一种层状构造。是一种原生构 造,在沉积过程中形成。
构造地质学02第二章地质体的基本产状及沉积岩层构造

一、面理和线理的产状要素
侧伏向:构成侧伏锐角走向线 的那一端的方向,即侧伏向。
表示方法:用锐角所对的方位 表示。如600S,表示侧伏角600, 侧伏向大致朝南
注意!!在记录线理产状的同时,要记录其所在面 的产状,并搞清该面的构造性质(如断层面等)。
一、面理和线理的产状要素
倾伏向和倾伏角的测量方法
➢在地质图上用符号表示(举例)
56
倾斜岩层
水平岩层 直立岩层
一、面理和线理的产状要素
4、产状要素的测定方法
① 直接测定法,罗盘直接测量 三点法求产状
② 间接确定法 地质图上求产状
一、面理和线理的产状要素
间接法求产状(作业)
只要在同一个倾斜面上,且不在一条直线上找出三个不同的高程点,关键 是在A和C连线上找出与B点同高的一点D,D与B连线即走向线,平行该走向 线做另一条走向线,根据两条走向线各自高程和水平距离 就可以求出产状。
一、面理和线理的产状要素
(一)面理产状要素(三要素定位法)
1.三要素定位法:(地理方位、水平和铅直参考面)
走向(strike):倾斜面与任 一水平面的交线为走向线,其 两端的方向,即走向。 ① 走向线可有无数条,但走向
只有两个值,且相差180o。 ② 走向表示地质体在空间上的
延伸方向。
倾斜线 倾向线
分两大类 划分性界面
标志性界面
岩层分界面 不整合面 断层面 节理面
界面之间有依托实体
褶皱轴面 岩层弯曲包络面 褶曲的包络面
表示岩块或岩 层的空间产状, 没有具体依托 的实体。
§1、地质体和地质界面(线)
地质界面
标志性界面
褶皱轴面 褶曲的包络面
地质界面在地形图上的正投影线也可 称为地质界线。
综合地质学沉积岩层的基本产状和原生构造2

地面坡向与地层倾向相反时
岩层弯曲的趋势与 地形等高线相同,但 是地质界线层倾向相同时(1/2)
地层倾角大于地面 坡角时
地质界线的弯曲趋 势与地形等高线相 反
地面坡向与地层倾向相同时(2/2)
地层倾角小于地面 坡角时: 地质界线 的弯曲趋势与地形 等高线相同,地质界 线更加紧闭(曲率大)
倾伏向:直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所指示的该
直线向下顷伏的方位,用方位角表示
倾伏角:直线与水平投影线所夹的锐角
侧伏角:直线与所在平面走向线所夹的锐角 侧伏向:构成锐角的走向线那一端方位
倾伏向、倾伏角;侧伏向、侧伏角的差异 总是让人感到困惑!
2 水平岩层
几个概念
岩层:由沉积作用形成的层状岩石,包括沉积岩、
4 地层接触关系
整合接触(conformity) 不整合接触(unconformity )
平行不整合(parallel unconformity) 角度不整合(angular unconformity )
整合接触
上下地层时代连续 产状一致
角度不整合(angular unconformity )
水平岩层特征
地质界线与地形等 高线平行或重合
老地层在低洼处, 新地层在高处
地层厚度等于顶底 面标高之差
出露宽度与地层厚 度和地面坡度有关
水平岩层地质界线与地形等高线的关系
3 倾斜岩层
3.1 倾斜岩层地质界线的弯曲规 律: “V”字型法则
地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反时 地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时
Cambrian
Proterozoic
Middle Yanshan Belt, K/J
J3b
如何利用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判断沉积岩层的顶底面

如何利用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判断沉积岩层的顶底面?1.板状和槽状交错层理可以用来判断岩层顶底面2.波痕无论是原型还是印模的尖端都指向岩层底面3.楔状裂缝和尖脊状印模额的尖端都指向岩层底面4.某些藻类形成的叠层的穹状纹层的凸出方向即指示岩层的面向璞状构造凹面都指示岩层的顶面,腕足类化石其凸面方向往往指示岩层的面向V字形法则:1.当地层倾向与地形坡向相反时,岩层界线的弯曲方向与等高线相同。
但岩层界线的紧闭程度开阔。
2.当岩层倾向与地形坡向相同,且地层倾角大于地形坡度角时,则岩层界线的弯曲方向与等高线相反。
3.当岩层倾向与地形坡向相同,且地层倾角小于地形坡度角时,则岩层界线的弯曲方向与等高线相同。
地质界线的紧闭程度比等高线紧闭程度大4.直立岩层的界线在平面图上为一直线,不随地形的山脊和水谷而变化水平岩层地质界限的特点1.在地形地质图上,岩层面的出露界线于地形等高线平行或重合2.岩层出露宽度是其上层面与下层面出露界线间的水平距离3.在岩层层序正常的情况下,地质时代较新的岩层叠置在较老的岩层之上4.岩层顶底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为岩层厚度如何确定不整合的形成时代?不整合接触形成的时代通常相当于不整合接触的上下两套地层之间所缺失的那部分地层的时代角度不整合接触的时代是构造运动相对强烈的时期如何确定断层两盘相对位移的方向?1.依据地层新老关系:走向断层或纵断层,一般地层较老的一盘为上升盘2.依据牵引构造:牵引构造弧形弯曲的凸向指向本盘的滑动方向3.依据擦痕、阶步:擦痕的线端指向对盘的滑动方向,阶步的陡坎指向对盘的滑动方向4.依据断层派生的羽状节理:断层派生的羽状节理与断层相交的锐角方向指向本盘的滑动方向5.依据断层两侧的小褶皱:小褶皱轴面与断层相交的锐角方向指向对盘的滑动方向6.依据褶皱核部的宽度差异:背斜褶皱变宽盘为上升盘,变窄盘为下降盘。
向斜褶皱变宽盘为下降盘,变窄盘为上升盘兰姆赛根据等斜线型式,把褶皱分成三类五型:I类:等斜线向内收敛,内弧曲率较大。
试卷A何谓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试述野外认识沉积岩层原生构造

试卷A一、何谓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试述野外认识沉积岩层原生构造的意义。
答:沉积岩在沉积过程中和成岩过程中产生的非构造变动的构造特征称为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
如层理、层面构造、结核、堆叠以及生物遗迹、叠层理等等。
沉积岩的原生构造主要是岩石学和沉积学研究的内容,但是它对地质构造的研究也是有重要意乂:1沉积岩原生构造为研究和判断岩层形成时的古地理演化、寻找某些矿床和地壳运动的性质、特点、和演化历史提供重要资料。
2有些原生构造如层理、层面构造等,是鉴别岩层顶、底面和确定岩层相对新老层序的重要依据。
3 了解沉积岩层原生构造特征对观察、分析各种地质构造形态,确定岩层产状要素、厚度和岩石变形特征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具有特殊作用。
总之,大陆地壳表层的地质构造很多都是由沉积岩形成的,因此观察和分析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是研究地质构造的一项基础工作,具有深刻意义。
二、岩石中共轭剪切面的理论位置如何确定,理论位置与实际位置有何不同,用莫尔库仑理论怎样解释?3)Sin^a。
当a=45°时,剪应答:1、根据双轴应力状态的二维应力分析,得出.二血2力为最大值。
其单轴应力状态的二维应力摩尔圆如下图1所示。
两组最大剪应力作用面即为理论上的共轭剪切面。
Ta图1单轴应力状态的二维应力摩尔圆从野外实地观测与室内实验来看,岩石内两组初始剪裂面的夹角常以锐角指向最大主应力方向,即包含al的共轭剪切破裂角常小于90°,通常约60°左右,而剪裂角则小于45° 即两组共轭剪裂面不是沿理论分析的最大剪应力作用面的方向发育。
库仑剪切破裂准则认为:岩石抵抗剪切破坏的能力不仅同作用在截面上的剪应力有关,而且还与作用在该截面上的正应力有关。
设产生剪切破裂的极限剪应力为T,则有一下关系式:• = 0—tan ;:式中.0是当二n =0时岩石的抗剪强度;二n是剪切面上的正应力,当二n为压应力时,二n为正值,.将增大;当6为张应力时,6为负值,.将减小;「为岩石的内摩擦角,在匚、.的坐标平面内,上式为两条直线,称为剪切破裂线(如下图2所示),该线与极限应力圆的切点代表剪切破裂面的方位及其应力状态,显然,该切点并不代表最大剪应力与作用面的截面,而代表略小于最大剪应力的一个截面,其上的压应力值介于与二3之间,并接近二3 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岩层产状及接触关系一、名词解释1.岩层-由两个平行或近于平行的界面所限制岩性基本一致的层状岩体叫做岩层,由沉积作用形成的岩层叫沉积岩层.2.岩层的产状-岩层的空间产出状态,常采用岩层面的走向、倾向和倾角三个要素的数值来表示.3.产状要素-岩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
4.走向-岩层面与水平面相交的线叫走向线.走向线两端所指的方向即岩层的走向.5.倾向-层面上与走向垂直并沿斜面向下所引的直线叫真倾斜线,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所指的方向,就是岩层的真倾向,简称倾向.6.倾角-层面上真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的夹角.7.视倾向-在层面上凡与该点走向线不直交的任一直线均为视倾斜线,其在水平面上投影线所指的倾斜方向,叫视倾向或假倾向.8.视倾角-视倾斜线和它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之间的夹角,叫视倾角或假倾角.9.真厚度-真厚度是指岩层顶、底面之间的垂直距离.10.视厚度-在与岩层走向斜交的剖面上或在与岩面不垂直的任何方向的非直立剖面上测得的顶、底界线之间的垂直距离都是视厚度.11.“V”字形法则-倾斜岩层露头界线分布形态较复杂,表现为与地形等高线呈交切关系,并有一定规律,即当其横过沟谷或山脊时,均呈“V”字形态,根据岩层产状、地面坡向和坡度角不同,“V”字形形态也有所不同,(1)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反时,岩层界线的弯曲方向与地形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同,且岩层界线弯曲度小;(2)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且岩层倾角大于地面坡角时,岩层界线的弯曲方向与地形等高线弯曲方向反;(3)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且岩层倾角小于地面坡角时,岩层界线的弯曲方向与地形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同,且岩层界线弯曲度大。
这种规律称为“V”字形法则.12.露头宽度-岩层顶、底面出露界线之间的垂直距离.13.整合接触-上、下地层在沉积层序上没有间断,岩性或所含化石都是一致的或递变的,其产状基本一致,它们是连续沉积形成的.14.不整合接触-上、下地层间层序有间断,先后沉积的地层间缺失了某些地层.15.角度不整合-上、下地层间既缺失地层,产状又不相同.16.平行不整合-上、下地层间既缺失地层,但产状基本相同.17.层序-新、老岩层的排列顺序。
分为正常层序和倒转层序二类。
二、判断题1.岩层的真倾角恒大于视倾角.(√)2.岩层厚度是指岩层顶、底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3.确定角度不整合主要有沉积、古生物两方面标志。
(×)4.不整合的时代就是上、下两套地层之间缺失的那部分地层代表的时代。
(√)5.岩层的走向有两个方位,知道了倾向便可换算出走向.(√)6.岩层的出露宽度只与岩层厚度及其产状有关.(×)7.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反时,岩层出露线的弯曲方向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反。
(×)8.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时,且岩层的倾角大于地形坡度角,岩层出露线的弯曲方向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反。
(√)9.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时,且岩层的倾角小于地形坡度角,岩层出露线的弯曲方向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反。
(×)10.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是指上、下两套地层间有明显的沉积间断,且两套地层产状不同。
(√)11.角度不整合是确定一个地区曾发生构造运动的主要标志之一。
(√)12.垂直于岩层倾向测得的倾角值最大。
(×)13.在地质图上,角度不整合线与其下伏地层界线既可以相交,也可以平行。
(×)14.顺地层倾斜方向观察,地层总是由老到新。
(×)15.所有波痕都能用来判别岩层顶、底面的方向。
(×)16.在地质图上,A地层比B地层出露宽,则A地层比B地层厚。
(×)17.在任意剖面上测量垂直岩层顶、底面界线的之间的垂直距离均为岩层厚度。
(×)18.产状稳定的同一岩层在不同地点的铅直厚度是相同的。
(√)19.直立岩层的露头形态一般不受地形的影响,但在个别情况下则要服从“V”字形法则。
(×)20.已知某岩层的倾向方位角为NW330,据此可以得出该岩层的走向方位角为NE60。
(√)三、填空1.斜层理,粒级层序,波痕,泥裂,古生物化石的生长和埋藏状态;2.走向,倾向,倾角;3.水平,倾斜,直立,倒转;4.相同,小于;5.相同,大于;6.相反;7.岩层产状,地形;8.岩层厚度,产状,地面坡向与坡度;9.整合接触,不整合接触;10.平行不整合接触,角度不整合接触;11.下降接受沉积,上升、沉积间断和遭受剥蚀;12.下降接受沉积,褶皱上升(常伴有断裂、岩浆活动和区域变质等;13.地层古生物,沉积,构造,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14.下限,上限;15.水平16.相交的直线四、问答题和简述题1.沉积岩中有哪些原生构造可以用来判别岩层的顶、底面?怎样判别?(1)斜层理:每组细层理与层系顶部主层面呈截交关系,而与层系底部主层面呈收敛变缓关系,弧形层理凹向顶面,也即“上截下切”;(2)粒级层序:又叫递变层理,在一单层内,从底到顶粒度由粗变细递变,其厚度可由几厘米到几米.两相邻粒级层之间的下层面常受到冲刷,海退层位往往保存不完整.但也有海退层位保存完整者,即由底到顶由细到组;(3)波痕:可指示顶底面的波痕主要是对称型浪成波痕.这种波痕不论是原型还是其印模,都是波峰尖端指向岩层的顶面,波谷的圆形则是波谷凹向底面;(4)泥裂:又称干裂或示底构造,剖面上呈“V”字型,其尖端指向底.除此而外还有雨痕、冰雹痕及其印模,冲刷痕等,古生物化石的生长和埋藏状态,如叠层石凸出方向往往指向岩层的顶.2.水平岩层有哪些特征?(1)地层未发生倒转的前提下,地质时代较新的岩层叠置在较老岩层之上,当地形切割轻微时,地面只出露最新岩层,如地形切割强烈,较老岩层出露于河谷、冲沟等低洼处,较新层分布在山顶或分水岭上;(2)出露和分布形态完全受地形控制,出露界线在地质图上表现为与地形等高线平行或重合而不相交;(3)其厚度就是该岩层顶底面标高和底面标高之差;(4)出露宽度受岩层厚度及地面坡度的影响.3.什么叫地质图?规格齐全的地质图应包括哪些内容?地质图是用规定的符号、颜色或花纹将一定地区内的地质情况按比例投影并绘制到地形图或水系图上的图件.一幅正规的地质图应该有图名、比例尺、方位(或经纬度)、图例、表任表(包括编图单位、负责人员、编图日期及资料来源等)在图左侧为综合地层柱状图,有时在图下方附图切剖面图.4.简述不整合的识别及研究意义。
(1)地层古生物方面:上、下地层间缺失某些地层或化石带;(2)沉积方面的标志;上、下两套地层在岩性和上岩相上截然不同,两套地层间往往有古侵蚀面,并保存着古风化壳、古土壤或与之有关的残积矿床等.上覆地层的底层常有由下伏地层的岩石碎块、砾石组成的底砾岩.(3)构造方面:上、下两套地层产状不一致,构造变形强度不同,褶皱、断裂情况也各异;(4)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方面:上、下两套地层经受的岩浆活动、变质作用期次、强度、类型及特征不同.理论上,地层不整合是研究地质发展历史及鉴定地壳运动特征和时期的一个重要依据,也是划分地层单位的之重要依据之一,有助了解古地理古环境变化;实践上,不整合面及其上下相邻岩层中,常形成铁锰磷及铝土矿等沉积矿床;是构造上的薄弱带,有利于岩浆及含矿溶液活动,有利于形成交代和充填矿床;对油、气、水的储集也具有重要意义.另工程上可作为稳定性评价的条件之一.5.不整合有哪些类型。
根据不整合面上下地层的产状及其反映的地壳运动特征,可分为两种主要类型: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平行不整合表现为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彼此平行,但在两套地层之间缺失6.简述“V”字形法则及其适用范围。
“V”字形法则-倾斜岩层露头界线分布形态较复杂,表现为与地形等高线呈交切关系,并有一定规律,即当其横过沟谷或山脊时,均呈“V”字形态,根据岩层产状、地面坡向和坡度角不同,“V”字形形态也有所不同,(1)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反时,岩层界线的弯曲方向与地形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同,且岩层界线弯曲度小;(2)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且岩层倾角大于地面坡角时,岩层界线的弯曲方向与地形等高线弯曲方向反;(3)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且岩层倾角小于地面坡角时,岩层界线的弯曲方向与地形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同,且岩层界线弯曲度大。
这种规律称为“V”字形法则.适用范围:(1)大比例尺地质图;(2)倾斜岩层;(3)岩层走向与山脊线、山谷线不平行。
五、图解1.在下面的剖面图中,据岩层中发育的原生构造确定岩层的顶、底面,并判别层序。
2.根据叠层石判断岩层顶、底面3.试分析地质图中地层接触关系类型4.判断岩层产状,并用产状符号标出5.地质图上如何表示下列产状:45°∠50° 、135°∠60°6.请用方位角表示法,写出下列岩层产状。
(纸张正上方为正北方向)7.请用象限角表示法,写出下列岩层产状。
(纸张正上方为正北方向)8.地质图中(1)、(2)为泥盆系与石炭系地层分界点,已知地层倾向与地形坡向相同,地层的倾角小于地形坡度角,请根据“V”字形法则填绘泥盆系与石炭系的分界线。
标出地层代号(地层层序正常)。
9.地质图中(1)、(2)为泥盆系与石炭系地层分界点,已知地层倾向与地形坡向相同,地层的倾角大于地形的坡度角,请根据“V”字形法则填绘泥盆系与石炭系的分界线。
标出地层代号(地层层序正常)。
10.地质图中(1)、(2)为泥盆系与石炭系地层分界点,已知地层倾向与地形坡向相反,请根据“V”字形法则填绘泥盆系与石炭系的分界线。
标出地层代号(地层层序正常)。
11.图中实线为石炭系与二叠系的分界线,请判断岩层产状,并指出二套地层出露的部位。
(层序正常)12.利用“V”字形法则分析判断下面地质图中岩层界线所代表的岩层面的倾向,当倾向与坡向相同时,指出倾角与坡角的相对大小。
13.用“V”字形法则判断下图中砂岩层的倾向,若层序正常,请标出砂岩层的顶、底面。
14.判断下面地质图中A、B、C地质界线所代表的地质界面的产状。
15.下图中有三个钻孔,各孔孔位标高及煤层顶面的埋深如下表,求煤层顶面的产状。
(煤层顶面平整)16.分析下面地质图,指出各时代地层的构造特点及其相互接触关系。
17.分析判断下面概略地质图中的地层的接触关系,并作垂直地层走向的剖面示意图。
18.分析下面简化地质图,(1)根据“V”字形法则判断地层倾向;(2)指也E与下伏地层的接触关系。
的产状及厚度。
19.求下图中O120.分析下图中地层的产状、接触关系及构造特点。
21.分析地形地质图上岩层产状特征,并沿A——B画出示意剖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