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教程真题

合集下载

《传播学教程》试题汇总题库(四川农业大学)

《传播学教程》试题汇总题库(四川农业大学)

件影响具有启发意义。
二、简答
1、传播过程的特点有哪些 ?
答:( 1)传播过程具有动态性。其运动特点在形式上体现为有意义的符号组合(讯息)在
特定渠道中的流动, 在实质上则是传播者与受传者的意义或精神内容的双向互动,
即作用与
反作用。
(2)传播过程具有序列性。这种序列性表现为传播过程中各环节和因素的作用各有先后次
8、群体感染:指的是在集合行为中,某种观念、情绪或行为在暗示机制的作用下,以异常 速度蔓延开来的过 程。经过这个过程,一种情绪或一种观点会迅速支配整个人群,并引发 整个人群的激烈行动。
9、组织传播:指组织体所从事的内部和外部信息活动
10、企业标识系统( CIS )宣传:指的是企业组织使用统一的视觉或听觉符号系统来塑造、 保持或更新组织形象的活动。 企业标识系统一般由三个要素构成 ,: 一是企业理念与价值标识, 二是行为规范标识, 三是视觉或听觉形象标识。 企业标识系统宣传是组织内传播和组织外传 播的统一。
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群体是满足个人需求的重要手段,这些需求和愿望既包括物质的,也包括精神的;
(b)群体是个人的信息来源和社会安全感的提供者;
(c)群体是个人表现和实现自我的场所与手段。但某些群体为实现一己目的而拒绝承担正
当的社会分工, 给社会秩序和社会生活带来混乱的情况也是常见的; 个人带来利益的同时,又具有束缚和压抑个性的负面作用。
它有三个基本前
(3)意义是由人来 “解释 ”的。“意义 ”、“社会互动 ”和 “解释 ”是象征性互动理论的三个主概念, 也是考察社会传播的重要视角。
2、试述符号的基本功能 ? 答:符号是人类传播的介质,人类只有通过符号才能相互沟通信息。概括起来说,符号的 基本功能有三个方面,一是表述和理解功能,二是传达功能,三是思考功能。

传播学试题及答案

传播学试题及答案

传播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传播学研究的核心是()。

A. 传播媒介B. 传播内容C. 传播效果D. 传播者2. 传播学中的“双重流”理论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马歇尔·麦克卢汉B. 保罗·拉扎斯菲尔德C. 哈罗德·拉斯韦尔D. 威尔伯·施拉姆3. 以下哪项不是传播学研究的范畴?A. 传播媒介的演变B. 传播内容的分析C. 传播效果的测量D. 个人心理状态的评估答案:1. C2. B3. D二、简答题:1. 简述传播学中的“议程设置”理论。

2. 描述“使用与满足”理论的主要观点。

答案:1. “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媒体通过选择报道某些事件,而非其他事件,能够影响公众认为哪些问题是重要的。

它强调媒体在塑造公众议程方面的作用,即媒体通过其报道内容的优先级,间接地引导公众关注某些议题。

2. “使用与满足”理论提出,受众是主动的媒体使用者,他们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和使用媒体内容。

该理论认为受众的媒体使用行为是为了满足特定的个人需求,如信息获取、社交互动、娱乐消遣等。

三、论述题:论述新媒体环境下,传播学理论的适用性及其面临的挑战。

答案:新媒体环境下,传统传播学理论在一定程度上仍然适用,但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例如,议程设置理论在新媒体环境下依然有效,因为社交媒体平台和搜索引擎的算法依然能够影响用户关注的话题。

然而,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的海量和去中心化特征使得议程设置变得更加复杂,用户也更有可能接触到多样化的信息源,从而影响议程设置的效果。

“使用与满足”理论在新媒体环境下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新媒体技术使得用户能够更加个性化地定制自己的媒体消费,满足更多样化的需求。

但同时,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过载和内容碎片化也给用户带来了选择困难,使得满足需求变得更加复杂。

新媒体环境下,传播学理论需要适应信息传播的即时性、互动性和个性化特征,同时也需要关注新媒体技术如何影响社会结构和文化,以及这些变化如何反过来影响传播过程和效果。

传播学教程真题

传播学教程真题

一、填空题1.德弗勒模式是在香农—韦弗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明确补充了____的要素,还拓展了_____的概念。

2.大众社会传播效果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层面。

20111.传播过程的特点。

填3个空.2. 哈特把传播媒介分为示现的媒介系统、______、_______ .20101.香农韦弗的传播模式又叫做2.传播批判学派的几种类型20091.传播过程具有__、__和__特点。

20072、德弗勒德传播互动过程模式是在香农-----韦弗模式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克服了前者___________的缺点,明确补充了___________的要素、环节和渠道,同时还拓展了___________的概念。

20061、在诗学和语义学中,符号的意义可分为___和___两种。

2 、西方新闻学者对新闻媒介传播效果的研究主要有___、___、和___三种角度。

3 、中国新闻事业的基本性质:既是___又是___。

20051.传播环境包括_______和_______两个方面。

2.社会责任理论认为,自由主义报刊理论鼓吹的概念是 ________,即“免于……的自由”;而社会责任论所追求的自由概念是________,即“有做……的自由”。

3.“魔弹论”又称_______、_______。

这种理论认为,传播者把“信息子弹”发射出去,受传者必被击中,应声倒下。

4.社会主义新闻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可以确定为以下两点:一是_______,二是________。

2004二、名词解释1. 知沟理论2. 媒体接近权3. 受众期待20121.(传播学中的)符号2.说服性效果研究 20111.社会传播中的意义2. 两级传播20101. 警钟效果…2. 媒介20091.多媒体2.热媒体 20071.舆论2.受众定位3.大众传播4.“意见领袖”和“两极传播” 20061 .传播2.“知沟”假说 20051 .双重出售2 .非群体化传播媒介3 .舆论 20041 .舆论导向2. 道德责任3. 监督批评权 2003三、简答题3、结合实际谈谈“匿名性”原理4、在传播学内容分析上通常采用的量化分析方法20123.试析麦克卢汉的“媒介即信息”。

传播学教程各章节往届考研真题分布

传播学教程各章节往届考研真题分布

《传播学教程》习题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问题一、名词解释1、传播2、大众传播3、传播学4、信息二、简答题1、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区别2、简述人类传播的基本特点3、如何理解传播的定义4、传播学研究的意义是什么?三、论述1.试论研究传播学与中国的社会发展的关系2.从北京蓝急速网吧纵火案及此后的政府相关政策,谈一谈大众传媒与青少年问题。

3.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市场引导下的传播业发展的利弊观。

第二章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一、简答题1.技术在新闻传媒的形态变化中有怎样的作用?2.人类传播活动经历了哪些阶段,试简述之。

3.谈谈你对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的理解。

4.报纸会消亡吗,谈谈你的看法。

二、论述题1.论述“全球信息化”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冲击。

2.雪村的《东北人》绕过被音乐工业垄断的发行渠道,通过互联网和私人传播获得巨大的成功。

请从传播主体多样化的角度谈谈这一现象所揭示的互联网对传统媒体工业体制造成的冲击。

第三章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一、名词解释1.符号2.编码和解码二、简答1.请以当代消费文化为例,谈谈社会象征文化的主要内容。

2.如何理解共通的意义空间三、论述1.论传媒与文化2.谈谈你对易中天现象的看法第四章人类传播活动的过程与系统结构一、名词解释1、受众2、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3、线性传播模式二、简答1.你怎样理解媒介环境2.什么是传播过程的直线模式?它的提出者是谁?这个模式的局限性在哪里?三、论述1.传播模式经历了从直线传播、循环模式到系统模式等变化过程,请从传播模式发展变化的角度,分析传播思想的变迁与进步。

第五章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一、名词解释1.人际传播2.米德二、简答1.人际传播有那些基本功能2.简述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第六章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一、名词解释1、组织传播2、群体压力3、流言二、简答题1、什么是CIS战略?2、流言及其传播特点是什么?3、简述言语传播在公共关系中的应用,有那些长处何短处?三、论述1、组织进行对外宣传时,可利用的传播手段技巧有那些?2、组织和公关人员应如何建立健全的媒体关系。

传播学教程期末试题及答案

传播学教程期末试题及答案

传播学教程期末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传播学是一门研究()的学科。

A. 信息传播B. 意义构建C. 传媒技术D. 社会心理答案:B2. 媒介是信息传播的中介,通过媒介传播信息称为()。

A. 线性传播B. 多元传播C. 双向传播D. 单向传播答案:D3. 市场营销传播的目标是()。

A. 增加知名度B. 增加销售额C. 宣传产品特点D. 形成品牌形象答案:B4. 在群体传播中,影响传播的最重要因素是()。

A. 传播媒介B. 传播渠道C. 传播内容D. 传播者答案:D5. 社交媒体的典型特点是()。

A. 单向传播B. 多样性C. 受众被动D. 商业化答案:B6. 通过大量的媒介渠道和广告投放来达到传播目的的策略是()。

A. 效果导向B. 群众导向C. 资源导向D. 市场导向答案:C7. 在公共关系传播中,通过评价、规划和预测等方法进行信息传播的过程是()。

A. 传播分析B. 传播规划C. 传播执行D. 传播评估答案:B8. 传播研究中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访谈、实验等,其中实验研究的特点是()。

A. 自然环境B. 随机性C. 长期性D. 主观性答案:B9. 传媒监管的目的是()。

A. 维护媒体秩序B. 限制新闻报道C. 提高媒体收入D. 控制网络发展答案:A10. 在跨文化传播中,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是()。

A. 忽视差异B. 适应差异C. 强制改变D. 否认差异答案:B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要介绍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答案:传播学是研究人类在社会交往中信息传递和意义构建过程的学科,其研究对象包括传播媒介、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以及社会群体等。

2. 请解释媒介是信息传播的中介的含义,并举例说明。

答案:媒介作为信息传播的中介,承担着将信息从发送者传递给接收者的角色。

例如,电视作为一种媒介,通过电视节目将新闻、娱乐等信息传递给观众。

3. 简要描述社交媒体的特点,并说明对传播学研究的意义。

传播考试试题和答案

传播考试试题和答案

传播考试试题和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传播学研究的起点是()。

A. 传播媒介B. 传播效果C. 传播者D. 传播内容2. 传播学中的“5W”模式是由谁提出的?()A. 施拉姆B. 拉斯韦尔C. 麦克卢汉D. 霍夫兰3. 传播学中的“沉默的螺旋”理论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诺依曼B. 麦克卢汉C. 拉斯韦尔D. 霍夫兰4. 传播学中的“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媒体的主要功能是()。

A. 告知公众何事重要B. 塑造公众意见C. 引导公众行为D. 娱乐公众5. 传播学中的“两步传播”理论认为,信息首先从()传播到()。

A. 媒体到意见领袖B. 意见领袖到大众C. 大众到意见领袖D. 媒体到大众6. 传播学中的“使用与满足”理论认为,受众选择媒介是为了满足()。

A. 信息需求B. 娱乐需求C. 社交需求D. 以上都是7. 在传播学中,传播效果的三个阶段是()。

A. 认知、情感、行为B. 知晓、理解、行动C. 接受、理解、记忆D. 感知、态度、行为8. 传播学中的“框架理论”认为,媒体通过()来影响受众对事件的理解和评价。

A. 选择性报道B. 强调某些方面C. 使用特定的语言D. 以上都是9. 传播学中的“螺旋沉默”理论认为,当个体感知到自己的观点与主流观点不一致时,他们可能会()。

A. 保持沉默B. 加入主流观点C. 改变观点D. 以上都是10. 传播学中的“第三人效应”理论认为,人们倾向于高估媒介信息对他人的影响,而低估对自己的影响。

这个理论是由()提出的。

A. 戴维森B. 诺依曼C. 麦克卢汉D. 霍夫兰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传播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

A. 媒介研究B. 受众研究C. 效果研究D. 内容分析12. 传播学中的“传播效果”可以分为()。

A. 短期效果B. 长期效果C. 直接效果D. 间接效果13. 传播学中的“传播模式”包括()。

A. 线性模式B. 互动模式C. 系统模式D. 反馈模式14. 传播学中的“传播类型”包括()。

传播学教程专升本试题

传播学教程专升本试题

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传播学的基本要素?A.传者B.媒介C.受众D.物理学原理2.传播学中的“5W模式”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哈罗德·拉斯韦尔B.威尔伯·施拉姆C.马歇尔·麦克卢汉D.保罗·莱文森3.下列哪项理论主要探讨了媒介形态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A.媒介环境学派B.使用与满足理论C.议程设置理论D.沉默的螺旋4.在传播过程中,哪一项是指信息接收者通过自身理解对信息进行解释和重构的过程?A.编码B.解码C.反馈D.噪音5.下列哪项不是大众传播媒介的特点?A.传播速度快B.受众广泛C.传播信息具有权威性D.传播效果具有强制性6.首次提出“媒介即讯息”观点的是哪位传播学者?A.马克·波斯特B.马歇尔·麦克卢汉C.尤尔根·哈贝马斯D.沃尔特·李普曼7.在传播效果研究中,哪种理论强调受众对媒介信息的主动选择性和解读能力?A.魔弹论B.有限效果论C.受众中心论D.涵化理论8.下列哪项不是传播学研究方法中的一种?A.调查研究法B.实验法C.文献研究法D.生物学实验法9.在跨文化传播中,哪种因素最可能导致误解和冲突?A.文化差异B.语言障碍C.技术问题D.传播者偏见10.下列哪位学者是批判学派的代表人物,强调媒介对社会的批判和监督功能?A.威尔伯·施拉姆B.赫伯特·甘斯C.诺姆·乔姆斯基D.约翰·斯图亚特·密尔。

传播学教程历年真题及答案

传播学教程历年真题及答案

传播学一、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1.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传播效果研究开始进入第二个时期。

这个时期的主要研究领域有【BCD】A.“子弹论”研究B. “传播流”研究C.说服性传播的效果研究D. “使用与满足”研究2.拉维斯尔将传播的基本社会功能概括为【ACD】A.环境检测功能B. 文化娱乐功能C. 社会协调功能D. 社会遗产传承功能3.美国学者赖特将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概括为【ABCD】A.环境检测B. 解释与规定C.社会化功能D. 提供娱乐4.传播学研究中的两大主要学派是【AC】A. 经济学派B. 发展学派C. 批判学派D. 文化学派5. 以下研究项目中属于经济学派所做的传播效果研究的是【ABD】A.对1938年“火星人入侵地球”广播引起的社会恐慌研究B. 1940年的“伊里调查”C.“意识形态”霸权理论研究D. 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议程设置”研究6. 美国学者F.S.席伯特指出,现代自由主义理论的两个重要原则【AB】A. “观点的公开市场”B. 自我修正过程C. 沉默的螺旋D. 民主参与7.“培养”理论为称为【ABD】A. 培养分析B. 教化分析C. 媒介素养理论D. 涵化分析8. 传播过程具有以下特征【ABD】A. 动态性B. 序列性C. 系统性D. 结构性9. 加拿大传播学者麦克卢汉提出的媒介学说的主要观点有【ABC】A. 媒介即讯息B. 媒介:人的延伸C. 热媒介与冷媒介D. 发展中国家的媒介理论10.根据媒介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脉络,可以把迄今为止的人类传播活动区分为以下发展阶段【ABCD】A. 口语传播阶段B. 文字传播时C. 印刷传播时代D. 电子传播时代11.美国传播学家A·哈特把有史以来的传播媒介分为【ABC】A. 示现的媒介系统B. 再现的媒介系统C. 机器媒介系统D. 电子媒介系统12.根据D·麦奎尔1969年对电视媒介“使用与满足”的研究调查,各类节目之间共通的“满足”类型有【ABCD】A. 心绪转换应用B. 人际关系效用C. 自我确认过程D. 环境监测效用13.D·麦奎尔认为,关于大众传播的效果和影响问题的主要理论有【ACD】A. 常识理论B. 培养分析理论C. 现场理论D. 社会科学理论14.以下研究项目中属于经济学派所作的传播效果研究额是【ABD】A. 20世纪20年代的培恩基金会关于电影对少年儿童影响的研究B. 1940年的“伊里调查”C. “意识形态”霸权理论研究D. 20世纪40年代关于昼夜广播剧听众的调查研究15.美国学者F.S.席伯特指出,现代自由主义理论的两个重要原则是【AC】A. “观点的公开市场”B. 沉默的螺旋C. “自我修正过程”D. 民主参与16.根据麦克卢汉的媒介学说,以下媒介当中属于“热媒介”的是【AC】A. 书籍B. 漫画C. 广播D. 电视17.传播学批判学派中的主要流派有【ABC】A. 文化研究B. 政治经济学派C. 意识形态“霸权”理论D. 议程设置理论18.人们接触媒介都是基于一些基本需求进行的,这些需求包括【ABCD】A. 信息需求B. 娱乐需求C. 社会关系需求D. 精神和心里需求19.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传播效果研究开始进入第二个时期,这个时期的主要研究领域有【BCD】A. “强效果”研究B. “传播流”研究C. 说服性传播的效果研究D. “使用与满足”研究20.下列著作当中是拉扎斯菲尔德代表作的有【CD】A. 《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B. 《世界大战时期的宣传技巧》C. 《人民的选择》D. 《个人影响》21.麦克卢汉的媒介学说的主要观点有【ABC】A.媒介即讯息B.媒介——人的延伸C.热媒介与冷媒介D.电子乌托邦22.信源的可信性包含的要素有【AC】A.传播者信誉B.传播者身份C.专业权威性D.传播技巧23.卡兹等人在《个人影响》中提出的测定意见领袖的指标包括【ABD】A.生活阅历B.社交性C.表达能力D.社会经济地位24.作为权利主体的受众在大众传播过程中享有的基本权利包括【ABC】A.传播权B.知晓权C.传媒接近权D.获益权25.构成“传播流”研究的代表性成果有【ABCD】A.《个人影响》B.《创新与普及》C.《人民的选择》D.《大众传播效果》26.英国学者P·戈尔丁将时间和意图两个要素相结合对大众传播效果进行分类,分为【ABCD】A.短期非预期效果B.长期预期效果C.长期非预期效果D.短期预期效果27.“既有政治倾向指数”从以下几方面显示了受众在接触媒介宣传前已有的政治态度【ABD】A.社会经济地位B.居住区域C.教育程度D宗教信仰28.传播过程具有以下特征【ABD】A.动态性B.序列性C.系统性D.结构性29.20世纪70年代后,在对“有限效果论”进行批评和反思的基础上,传播效果研究领域出现了新的理论模式,包括【ABCD】A.议程设置功能B.沉默的螺旋C.“知沟”研究D.培养分析30.在传播学研究中,有几种主要的受众观,分别是【ACD】A.作为社会群体成员的受众B.作为使用者的受众C.作为“市场”的受众D.作为权利主体的受众31.下列属于控制分析中传播主体“谁”这一要素的有【ABCE】A.广播电台B.报社C.电影制片厂D.电视摄像E.通讯社32. 制约和影响大众传播效果的“中介因素”主要有【ABCE】A.选择性接触机制B.媒介本身的特性C.讯息内容D.受众的规模E.受众本身的性质33. 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传播效果研究开始进入第二个时期,这个时期的主要研究领域有【ABE】A.“说服性传播”效果研究B.“使用与满足”研究C.子弹论D.宏观效果理论E.“传播流”研究34. 美国学者P·J·蒂诺奇认为,除了接触媒介和学习知识的经济条件因素以外,造成“知沟”扩大的原因还有【ABCDE】A.传播技能上的差异B.已有知识储存量的差异C.社交范围的差异D.大众传播媒介的性质E.信息的选择性接触、理解和记忆的因素35. 20世纪20年代以后,有四位学者的研究和学术活动对传播学的建立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被称为传播学四大奠基人,他们是【ABDE】A.拉扎斯菲尔德B.拉斯韦尔C.米德D.卢因E.霍夫兰36. 传播学者库利“镜中我”的概念包含了【ABC】A.关于他人如何“认识”自己的想象B.关于他人如何“评价”自己的想象C.自己对他人的这些“认识”或“评价”的情感D.自己对自己的想象与期待E.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37. 以下理论属于传播学宏观效果理论假说的是【BCD】A.两级传播说B.知沟假说C.培养分析D.议程设置说E.有限效果论38. 卡兹等人在《个人影响》中提出的测定意见领袖的指标包括【ABCD】A.生活阅历B.社交性C.表达能力D.社会经济地位E.工作表现二、填空题(每空1分)1.15世纪40年代,德国工匠古登堡在中国活字印刷和油墨技术的基础上创造了金属活字排版印刷。

传播试题及答案

传播试题及答案

传播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A. 个人行为B. 社会互动C. 组织结构D. 信息传播答案:D2. 传播的四大功能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信息传递B. 教育C. 娱乐D. 经济答案:D3. 以下哪个理论不是传播学理论?A. 沉默的螺旋B. 议程设置C.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D. 两级传播答案:C4. 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是?A. 信息的接收者B. 信息的传递者C. 信息的加工者D. 以上都是答案:D5. 传播效果研究中,短期效果和长期效果的区别在于?A. 效果的强度B. 效果的持续时间C. 效果的类型D. 效果的测量方法答案:B6. 传播媒介的类型包括?A. 印刷媒介B. 电子媒介C. 网络媒介D. 以上都是答案:D7. 传播学中的“意见领袖”指的是?A. 政府官员B. 社会名流C. 具有影响力的个人D. 媒体工作者答案:C8. 传播学中的“回音室效应”是指?A. 信息在封闭环境中不断重复B. 信息传播的无序性C. 信息传播的快速性D. 信息传播的扩散性答案:A9. 传播学中的“框架理论”主要研究的是?A. 信息的编码方式B. 信息的传播渠道C. 信息的接收方式D. 信息的组织结构答案:D10. 传播学研究的“使用与满足”理论关注的是?A. 信息的传播效果B. 信息的传播渠道C. 信息的接收者D. 信息的传播者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传播效果?A. 信息内容B. 传播媒介C. 接收者的心理状态D. 社会文化背景答案:ABCD2. 传播学中的“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媒体能够?A. 决定公众讨论的议题B. 改变公众对议题的看法C. 影响公众的行为D. 塑造公众的认知答案:ABD3. 传播学中的“沉默的螺旋”理论描述了以下哪些现象?A. 少数意见的沉默B. 多数意见的强化C. 意见领袖的作用D. 社会压力的影响答案:ABD4. 传播学中的“两级传播”理论涉及到以下哪些概念?A. 意见领袖B. 信息扩散C. 信息过滤D. 信息反馈答案:AB5. 传播学中的“传播障碍”可能包括?A. 信息不完整B. 信息误解C. 信息过载D. 信息偏见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传播学的研究范围。

大一传播学教程期末考试真题

大一传播学教程期末考试真题

《传播学》试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速都题(10小题“3=30)1.传播定义强调传播是()A.讯息的共享B.信息的共享C.滴急的独享D.说息的影响2.从参与者的角色来说,同络传播不同于大众传格的是()A.参与者即传格者B.信息传排者和信息接受者的角色可不新进行互换C.网络用户都以充当信息传婚者为司标D.网络用户都是信息观察者3.1948年,拉斯韦余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一文中首次提出了()A.大众传播学的概命B.传播的5W模式C.政治传播的概命D.内家分析法4.在批判学派着来,大众文化实际上是()A.流行文化B.民间文化C精英文化D.桶俗文化5.提出传播主要的回大社会功能中的娱乐功能的美圆社会学家是()A.帕森斯B.默顿C.赖精D.拉斯韦余6.“街头访谈”这种抽杆形式属于()A.简单随机抽样B.偶遇抽样C.判新抽样D.机械抽样7.5W模式被后人孙作是典型的传统的()A.控制论模式B.线性模式C.中农——韦希模式D.社会系统模式8.麦克卢汉的爆介理论强调“媒介即讯息”,其着账点是()B. A.要众B.传瓣内杂C.传热效果D.传赫暴道9.阅家人、朋友的影响而改复个人对媒介内家的选帮性决策,这种情况印证了()A.社会关条论B.社会分奏论C.社会结构论D.个人差弄论10.英国心理季家成康?斯蒂茶斯提出关于传播的个人功能的主要观点是()A.社交性功能B.游戏说C自我中心性功能D.工具性功能二、多项选都题(5小题“5=25)1.传播学研究应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做到()A.为我所用B.中面结合C尽量吸纳D.批评为主E.批判吸收2.卡余?袭夫兰对传格学的主要贡款是()A.福导并亲身实践内农分析法B,创立传排学的那鲁学派C.由做观入手,对传格技巧进行开拓性的研究D.运用控制卖验法研究E,首创群体动力学和场论3.过程研究的未现形式是模式,主要三大奏是()A.线性模式B.按刺论模式C.社会亲统模式D.信息亲统模式E电子模式4.麦克卢汉和英尼斯的媒介理论的价值在于()A.将媒介置于人奏文朋发展史的背景中去考察B.揭示媒介在传递的内来意义之外的意义—爆介的出现蒂给文化和文明的影响C.激起人们对各种媒介及其作用关注D.正确理解社会发展的动园E.开拓内来分析以外的媒介影响研充领城5.通过立法对大众传爆案流控制,其法律主要有()A.新阅法B.广告管理法C讲诗罪法D.保障隐私权法E,证秦交易法三.名词解释(2小题‘15=30)1.样本2.社会关系论四、简答题(1小题‘15=15)1.传据学和新间学在研究方法上有哪些不同?传播学参考答素一、单项选择题1、B2、B3.B4.D5.C6、B7.B8.D9.A10.B二、多项选择题1.AE2、BCD3.ABC4、ABCE5.ABCD三、名词解释1.样本:从总体中抽取出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的那部分对象所构成的群体被称为“样本”。

传播学教程练习题库与参考答案

传播学教程练习题库与参考答案

传播学教程练习题库与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87题,每题1分,共87分)1.拉扎斯菲尔德等人指出,两级传播流动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A、追随者B、舆论领袖C、受众D、把关人正确答案:B2.提出大众传播具有“麻醉”功能的传播学者是()。

A、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B、赖特C、拉斯韦尔D、施拉姆正确答案:A3.议程设置理论的基本观点是:()。

A、媒介为受众设定议程B、政治家为媒介设定议程C、受众为媒介设定议程D、媒介为政治家设定议程正确答案:A4.1859年出版的《论自由》强调言论和出版自由的必要性,该书作者是()A、约翰·密尔B、约翰·弥尔顿C、约翰·厄斯金D、托马斯·杰弗逊正确答案:A5.在香农—韦弗的传播过程模式中,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是()A、噪音B、讯息C、媒介D、反馈正确答案:A6.传播学作为一门学科,诞生在()A、日本B、美国C、德国D、中国正确答案:B7.按照英尼斯的说法,质地较轻、容易运送因而能克服空间障碍的媒介是()A、纸草纸B、黏土C、羊皮纸D、石头正确答案:A8.考察和分析各种制度因素在大众传播活动中的作用是传播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这种研究成为()A、效果研究B、媒介研究C、控制研究D、内容研究正确答案:C9.被公认为“传播学之父”的美国学者是()A、拉斯韦尔B、施拉姆C、拉扎斯菲尔德D、罗杰斯正确答案:B10.传播模式有线性模式和控制论模式之分,下列模式中属于后者的是()A、布雷多克模式B、香农一韦弗模式C、德弗勒模式D、拉斯韦尔模式正确答案:C11.下列媒介中属于麦克卢汉所说的“凉媒介”的是()A、图书B、广播C、电影D、电视正确答案:D12.传播学研究的内容很多,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分支是()A、人际传播学B、组织传播学C、自我传播学D、大众传播学正确答案:D13.格伯纳提出的“涵化”理论也被称为()A、“回应效果”理论B、“虚化”理论C、“培养”理论D、“认知真实”理论正确答案:C14.传播,就是()的流动过程。

传播学考试试题

传播学考试试题

传播学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传播学中的“四大理论”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强大效果理论B. 有限效果理论B. 传播效果理论D. 螺旋沉默理论2. 在传播学中,“议程设置”理论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保罗·拉扎斯菲尔德B. 库尔特·勒温C. 麦克斯韦尔·麦克库姆斯D. 卡尔·霍夫兰3. 下列哪项不是传播媒介的类型?A. 印刷媒介B. 电子媒介C. 人际媒介D. 网络媒介4. “传播流”研究主要关注哪一方面?A. 信息的传播过程和效果B. 信息的来源和内容C. 信息的接收者和解读D. 信息的编码和译码5. 根据传播学理论,以下哪项不是影响传播效果的因素?A. 信息的清晰度B. 传播者的可信度C. 接收者的动机D. 传播媒介的普及率6. “沉默的螺旋”理论主要描述了哪种社会现象?A. 公众意见的形成过程B. 少数意见的消失过程C. 媒体对公众意见的影响D. 公众意见对媒体的影响7. 在传播学中,“两级传播”理论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伊莱休·卡茨B. 保罗·拉扎斯菲尔德C. 威尔伯·施拉姆D. 弗里德里希·尼采8. “框架理论”在传播学中主要用于解释什么?A. 新闻报道的结构B. 信息传播的渠道C. 信息接收者的心理过程D. 媒体对信息的筛选和呈现9. 下列哪项不是传播学研究的方法?A. 实验法B. 调查法C. 观察法D. 演绎法10. “使用与满足”理论认为,人们接触媒介的动机主要是为了满足以下哪项需求?A. 信息需求B. 娱乐需求C. 社交需求D. 所有上述需求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传播学中的“强大效果理论”和“有限效果理论”的主要区别。

12. 描述“议程设置”理论在现代社会中的实际应用。

13. 解释“螺旋沉默”理论,并讨论其在社交媒体时代的影响。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4. 论述新媒体环境下,传统传播理论面临的挑战及其适应性。

《传播学教程》试题汇总 题库

《传播学教程》试题汇总 题库

传播学教程Chapter One:传播学研究对象的基本问题一、名解1、传播:是指社会信息的传播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2、传播学: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3、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

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它在物质运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表述它所属的物质系统,在同其他任何物质系统全面相互作用(或联系)的过程中,以质、能波动的形式所呈现的结构、状态和历史。

4、双重偶然性:是德国社会学家鲁曼提出的概念,指的是传播的双方都存在着不确定性,因此,通过传播所做出的选择有受到拒绝的可能性。

5、传播障碍:包括结构与功能障碍,如传播制度是否合理,传播渠道是否畅通,信息系统的各部分的功能是否正常等等。

6、传播隔阂:包括个人之间的隔阂,个人与群体的隔阂,成员与组织的隔阂,以及群体与群体、组织与组织、世代与世代、文化与文化间的隔阂等等。

由于社会信息系统的参与者,无论是个人、群体还是组织,都是具有特定利益、价值、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景的主体,这里的传播隔阂,既包括无意的误解,也包括有意的曲解。

二、简答1、传播的基本特点?答:(1)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2)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3)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4)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5)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2、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答:(1)是一个开放性系统;(2)是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结、相互交织而构成的整体;(3)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4)是一个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Chapter Two: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一、名解1、信息社会::是指信息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甚至比之更加重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

二、简答1、信息社会的经济结构特点?答:信息社会是在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到来的。

传播学教程题库及答案

传播学教程题库及答案

传播学教程题库及答案1. 传播学的定义是什么?2. 描述传播过程的五个基本要素。

3. 什么是大众传播?它有哪些特点?4. 简述传播学中的“两步流”理论。

5. 什么是传播效果理论中的“议程设置”理论?6. 描述传播学中的“沉默的螺旋”理论。

7. 什么是传播学中的“螺旋效应”?8. 解释“传播媒介”的概念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9. 什么是“传播效果”?它有哪些类型?10. 简述“传播学研究方法”中的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区别。

答案1. 传播学是研究信息在个人、群体、组织和大众之间的传递、接收、处理和反馈的科学,它关注信息传播的过程、效果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2. 传播过程的五个基本要素包括:传播者(Sender)、信息(Message)、渠道(Channel)、接收者(Receiver)和反馈(Feedback)。

3. 大众传播是指通过大众媒介(如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等)向广大受众传递信息的过程。

其特点包括广泛性、匿名性、单向性等。

4. “两步流”理论认为,信息首先从媒体流向意见领袖,然后再从意见领袖流向普通大众,形成一种间接的传播模式。

5. “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媒体通过选择性报道某些议题,能够影响公众对这些议题的关注度和看法。

6. “沉默的螺旋”理论指出,当人们发现自己的观点与周围人不同,可能会选择沉默,以避免社会孤立,从而导致少数意见被压制。

7. “螺旋效应”是指在某些情况下,媒体的报道会加剧公众对某一事件或现象的关注,形成一种自我强化的循环。

8. “传播媒介”是传播信息的工具或平台,如报纸、电视、互联网等,它们在现代社会中起着连接信息生产者和接收者、传递和放大信息的重要作用。

9. “传播效果”是指传播活动对接收者产生的影响,包括认知效果、情感效果和行为效果。

10. 定量研究侧重于通过统计和数学方法来量化研究对象,而定性研究则侧重于深入理解研究对象的内涵和意义,通常采用访谈、观察等方法。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示例,实际的传播学教程题库及答案可能会更加详细和专业。

大学传播学试题及答案

大学传播学试题及答案

大学传播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传播学研究的核心是:A. 传播媒介B. 传播效果C. 传播内容D. 传播者答案:B2. 传播学中的“沉默的螺旋”理论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诺尔·诺依曼B. 马歇尔·麦克卢汉C. 保罗·拉扎斯菲尔德D. 威尔伯·施拉姆答案:A3. 在传播学中,以下哪个概念是用来描述信息传播过程中信息的失真或变化?A. 信息过载B. 信息扭曲C. 信息反馈D. 信息选择答案:B4. 传播学中的“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媒体通过什么方式影响公众?A. 直接告诉公众如何思考B. 通过强调某些话题来影响公众的思考C. 通过提供解决方案来影响公众的思考D. 通过改变公众的价值观来影响公众的思考答案:B5. 以下哪项不是传播学研究的范畴?A. 人际传播B. 组织传播C. 国际关系D. 公共关系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包括:A. 实验法B. 调查法C. 观察法D. 文献法答案:ABCD2. 传播学中,影响传播效果的因素包括:A. 传播者B. 信息内容C. 传播渠道D. 受众答案:ABCD3. 以下哪些是传播学中的主要理论?A. 两步传播理论B. 媒介依赖理论C. 认知失调理论D. 社会学习理论答案:ABCD4. 在传播学中,以下哪些属于传播媒介?A. 报纸B. 电视C. 互联网D. 书籍答案:ABCD5. 传播学中的“意见领袖”通常具备哪些特征?A. 信息获取能力强B. 社会地位较高C. 影响力较大D. 社交网络广泛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传播学中的“使用与满足”理论。

答案:使用与满足理论认为受众主动选择媒介和信息,以满足个人的需求和欲望。

受众的媒介使用行为是为了满足特定的心理和社会需求。

2. 描述一下传播学中的“螺旋沉默”现象。

答案:螺旋沉默是指在公共讨论中,当人们认为自己的观点是少数派时,他们倾向于保持沉默,以免受到社会压力或孤立。

传播基础试题及答案

传播基础试题及答案

传播基础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1.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A. 个体心理B. 社会行为C. 信息传播过程D. 文化传承答案:C2. 传播学中的“5W”模式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拉斯韦尔B. 麦克卢汉C. 施拉姆D. 霍夫兰答案:A3. 在传播过程中,编码指的是什么?A. 信息的接收B. 信息的传递C. 信息的组织和表达D. 信息的解码答案:C4. 传播效果中的“两级传播”理论是由谁提出的?A. 拉扎斯菲尔德B. 科恩C. 麦克卢汉D. 施拉姆答案:A5. 传播学中的“沉默的螺旋”理论主要描述了哪种现象?A. 群体压力下的个体沉默B. 信息传播的快速性C. 传播过程中的信息失真D. 传播媒介的多样性答案:A6. 传播媒介的“使用与满足”理论认为,人们使用媒介是为了满足哪些需求?A. 信息需求B. 娱乐需求C. 社交需求D. 所有以上答案:D7. 在传播学中,意见领袖是指什么?A. 传播媒介的拥有者B. 传播信息的个体C. 影响他人意见的个体D. 传播媒介的监管者答案:C8. 传播学中的“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媒介通过什么影响公众的思考?A. 报道的内容B. 报道的频率C. 报道的角度D. 所有以上答案:D9. 传播学中的“螺旋沉默”理论认为,群体压力会导致什么结果?A. 个体意见的表达B. 个体意见的沉默C. 群体意见的统一D. 群体意见的分化答案:B10. 传播学中的“第三人效果”理论主要描述了哪种现象?A. 个体认为自己受媒介影响较小B. 个体认为他人受媒介影响较大C. 媒介对个体的影响是直接的D. 媒介对个体的影响是间接的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5题)1.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哪些?A. 实验法B. 调查法C. 内容分析法D. 案例研究法答案:ABCD2. 传播学中的“传播效果”可以分为哪些类型?A. 认知效果B. 情感效果C. 行为效果D. 社会效果答案:ABCD3. 传播媒介的类型包括哪些?A. 印刷媒介B. 电子媒介C. 数字媒介D. 人际媒介答案:ABCD4. 传播学中的“框架理论”认为,媒介通过什么来影响受众?A. 选择性报道B. 强调性报道C. 解释性报道D. 以上都是答案:D5. 传播学中的“群体传播”理论主要研究哪些内容?A. 群体的形成B. 群体的维持C. 群体的变革D. 群体的解散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题)1. 简述传播学中的“传播模式”有哪些基本要素?答案:传播模式的基本要素包括传播者、信息、媒介、接收者、反馈和环境。

传播学教程考试试题

传播学教程考试试题

传播学教程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传播学研究的核心是:A. 信息传递B. 媒介技术C. 受众分析D. 传播效果2. 传播学中的“5W”模式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拉斯韦尔B. 麦克卢汉C. 霍夫兰D. 施拉姆3. 以下哪项不是传播学研究的主要领域?A. 媒介研究B. 受众研究C. 社会研究D. 艺术研究4. 传播学中的“沉默的螺旋”理论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诺尔-诺依曼B. 麦克卢汉C. 霍夫兰D. 拉斯韦尔5. 传播学中的“议程设置”理论主要研究的是:A. 受众如何接收信息B. 媒介如何影响受众的思考C. 媒介如何设置社会议题D. 信息如何被编码和解码6. 传播学中的“框架理论”主要关注的是:A. 信息的编码方式B. 信息的传播渠道C. 信息的接收方式D. 信息的呈现方式7. 传播学中的“螺旋沉默”理论认为,个体在群体中倾向于:A. 保持沉默以避免冲突B. 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C. 跟随大多数人的意见D. 完全忽视他人的意见8. 传播学中的“两步传播”理论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拉斯韦尔B. 麦克卢汉C. 霍夫兰D. 拉扎斯菲尔德9. 传播学中的“意见领袖”是指:A. 媒介的拥有者B. 媒介的管理者C. 在群体中具有影响力的个体D. 媒介的消费者10. 传播学中的“传播效果”通常包括哪些方面?A. 认知效果B. 情感效果C. 行为效果D. 所有以上选项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传播学研究的内容包括:A. 传播者B. 传播媒介C. 传播内容D. 传播效果2. 传播学中的“传播效果”可以分为:A. 短期效果B. 长期效果C. 直接效果D. 间接效果3. 传播学中的“传播模式”包括:A. 线性模式B. 循环模式C. 双向模式D. 多向模式4. 传播学中的“传播障碍”可能包括:A. 信息的不清晰B. 传播渠道的不畅通C. 受众的误解D. 传播者的失误5. 传播学中的“传播策略”包括:A. 信息的编码策略B. 信息的传播渠道选择C. 受众的分析和定位D. 传播效果的评估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传播学中的“传播效果”理论的主要观点。

传播学试题及答案

传播学试题及答案

传播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传播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什么?A. 传播媒介B. 传播效果C. 传播内容D. 传播过程2. 以下哪项不是传播学中的传播模式?A. 线性模式B. 互动模式C. 单向模式D. 双向模式3. 传播学中的“议程设置”理论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麦克卢汉B. 拉斯韦尔C. 麦库姆斯和肖D. 施拉姆4. 传播学中的“沉默的螺旋”理论主要探讨的是:A. 媒体如何影响公众意见B. 公众意见如何影响媒体C. 社会压力对个体意见表达的影响D. 个体意见如何影响社会压力5. 以下哪项不是传播学研究的方法?A. 实验法B. 调查法C. 观察法D. 演绎法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6. 简述传播学中的“使用与满足”理论。

答案:使用与满足理论认为,受众使用媒介是为了满足特定的需求,如信息需求、社交需求、个人身份的确认等。

该理论强调受众的主动性和选择性,认为受众在媒介使用过程中是积极的参与者。

7. 解释“传播效果”的双重含义。

答案:传播效果的双重含义包括:一是传播活动对受众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影响,即传播的直接效果;二是传播活动对受众长期态度和价值观的影响,即传播的间接效果或长期效果。

8. 描述传播学中的“知识鸿沟”理论。

答案:知识鸿沟理论指出,由于社会经济地位的差异,不同群体在获取信息和知识方面存在差距,这种差距随时间推移可能进一步扩大,导致社会不平等。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9. 论述新媒体环境下传播学研究的新趋势。

答案:新媒体环境下,传播学研究呈现以下新趋势:(1)研究焦点从传统媒体转向社交媒体和移动媒体;(2)关注用户生成内容和用户参与度;(3)探讨大数据在传播研究中的应用;(4)研究网络舆论的形成和传播机制;(5)关注数字鸿沟和信息过载问题。

10. 分析传播学研究中的伦理问题。

答案:传播学研究中的伦理问题包括:(1)保护研究对象的隐私权和知情同意权;(2)确保研究的真实性和客观性,避免数据操纵和结果歪曲;(3)在传播效果研究中,考虑研究可能带来的社会影响;(4)在跨文化研究中,尊重不同文化背景的研究对象。

传播考试试题及答案

传播考试试题及答案

传播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传播学研究的核心是()A. 信息B. 媒介C. 受众D. 传播效果答案:D2. 传播学中的“两步流”理论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拉扎斯菲尔德B. 麦克卢汉C. 施拉姆D. 拉斯韦尔答案:A3. 以下哪个不是传播学中的传播模式?()A. 拉斯韦尔模式B. 香农-韦弗模式C. 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D.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答案:D4. 传播学中“意见领袖”的概念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霍夫兰B. 拉扎斯菲尔德C. 麦克卢汉D. 施拉姆答案:B5. 传播学研究方法中,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区别在于()A. 研究对象B. 研究方法C. 研究目的D. 研究工具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传播学中的“沉默的螺旋”理论是由________提出的。

答案:诺尔-诺依曼2. 传播学中的“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媒体通过强调某些话题,可以影响公众对________的感知。

答案:重要性3. 传播学中的“使用与满足”理论强调受众使用媒介是为了满足自己的________。

答案:需求4. 传播学中的“螺旋效应”指的是,当一个观点或信息在媒体中被反复传播时,可能会造成________。

答案:社会影响5. 传播学中的“媒介素养”是指公众对媒介信息的________能力。

答案:识别、分析、评价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传播学中的“传播效果”的三个层次。

答案:传播效果的三个层次包括认知效果、情感效果和行为效果。

认知效果指的是信息接收者对信息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情感效果指的是信息接收者对信息内容产生的情感反应;行为效果指的是信息接收者在接收信息后的行为改变。

2. 请解释传播学中的“媒介依赖理论”。

答案:媒介依赖理论认为,受众对媒介的依赖程度会影响他们的认知、情感和行为。

当受众对媒介的依赖程度增加时,他们更可能受到媒介内容的影响,从而在认知上形成对媒介的依赖,情感上产生对媒介的依赖,行为上模仿媒介中的行为模式。

传播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传播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传播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项是传播学的基本要素?()A. 传播者、信息、传播渠道、受众B. 传播者、信息、传播渠道、反馈C. 传播者、信息、传播渠道、效果D. 传播者、信息、传播渠道、媒介答案:A2. 以下哪位学者提出了“5W”传播模式?()A. 哈罗德·拉斯韦尔B. 赛义德·伊尼斯C. 马克思·韦伯D. 威廉·肖克利答案:A3. 以下哪个属于大众传播的特点?()A. 传播速度快B. 传播范围广C. 传播内容丰富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4. 以下哪个不是传播学的基本功能?()A. 信息传递B. 情感沟通C. 价值引导D. 娱乐消费答案:D5. 以下哪个属于新媒体?()A. 电视B. 广播C. 报纸D. 网络媒体答案:D6. 以下哪个属于传播学的四大理论流派?()A. 功能主义B. 批判主义C. 系统理论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7. 以下哪个是传播效果研究的核心问题?()A. 传播者B. 信息C. 传播渠道D. 受众答案:D8. 以下哪个属于传播学的研究方法?()A. 实证研究B. 定性研究C. 定量研究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9. 以下哪个不是网络传播的特点?()A. 互动性强B. 传播速度快C. 传播范围广D. 信息真实性高答案:D10. 以下哪个属于传播学的重要理论?()A. 使用与满足理论B. 媒介依赖理论C. 议程设置理论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传播学的基本要素包括传播者、________、传播渠道、受众。

答案:信息2. “5W”传播模式中的五个要素分别是传播者、信息、________、________、受众。

答案:传播渠道、效果3. 大众传播的主要特点包括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________、________。

答案:传播内容丰富、传播方式多样4. 传播学的基本功能包括信息传递、情感沟通、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填空题
1.德弗勒模式是在香农—韦弗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明确补充了____的要素,还拓展了_____的概念。

2.大众社会传播效果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层面。

2011
1.传播过程的特点。

填3个空.
2. 哈特把传播媒介分为示现的媒介系统、______、_______ .2010
1.香农韦弗的传播模式又叫做
2.传播批判学派的几种类型2009
1.传播过程具有__、__和__特点。

2007
2、德弗勒德传播互动过程模式是在香农-----韦弗模式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克服了前者___________的缺点,明确补充了___________的要素、环节和渠道,同时还拓展了___________的概念。

2006
1、在诗学和语义学中,符号的意义可分为___和___两种。

2 、西方新闻学者对新闻媒介传播效果的研究主要有___、___、和___三种角度。

3 、中国新闻事业的基本性质:既是___又是___。

2005
1.传播环境包括_______和_______两个方面。

2.社会责任理论认为,自由主义报刊理论鼓吹的概念是 ________,即“免于……的自由”;而社会责任论所追求的自由概念是________,即“有做……的自由”。

3.“魔弹论”又称_______、_______。

这种理论认为,传播者把“信息子弹”发射出去,受传者必被击中,应声倒下。

4.社会主义新闻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可以确定为以下两点:一是_______,二是________。

2004
二、名词解释
1. 知沟理论
2. 媒体接近权
3. 受众期待2012
1.(传播学中的)符号
2.说服性效果研究 2011
1.社会传播中的意义
2. 两级传播2010
1. 警钟效果…
2. 媒介2009
1.多媒体
2.热媒体 2007
1.舆论
2.受众定位
3.大众传播
4.“意见领袖”和“两极传播” 2006
1 .传播
2.“知沟”假说 2005
1 .双重出售
2 .非群体化传播媒介
3 .舆论 2004
1 .舆论导向
2. 道德责任
3. 监督批评权 2003
三、简答题
3、结合实际谈谈“匿名性”原理
4、在传播学内容分析上通常采用的量化分析方法2012
3.试析麦克卢汉的“媒介即信息”。

4.分析大众传播的“上限效果假说”。

2011
3.如何理解"受众即市场"观点
4.如何理解"信息环境环境化" 2010
3结合现今出现的青少年的网迷现象,谈谈你对容器人这个概念的理解
4谈谈你对电子乌托帮思想的看法2009
2.在西方新闻自由观念中有所谓“思想的自由市场”一说,请就此谈谈你的认识。

3.请用图示方式描述施拉姆等人提出的传播过程循环模式,并把它与直线模式作比较分析。

2007
3、社会主义新闻媒介有哪些基本特点?
4、为什么说受众对传播活动有监督控制的权力?受众行使这种权力的手段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2006
3 、什么是媒介生态环境?它对媒介发展的意义何在?
4 、有学者认为:“共通的意义空间在传播中起着重要作用”请扼要解释这一观点。

2005
3 传播学者施拉姆认为大众传播媒介具有哪五种功能?
4 请简要说明传播学中编码与解码的含义。

2004
3 请用图表方式解释单向传播与双向传播各自的运行轨迹。

2003
四、论述题
2、依据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理论,谈谈我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必要性?2012
2.试述拷贝的支配观点。

2011
2.如何评价”使用与满足"理论研究2010
2简述沉默的螺旋的三个理论命题,并以此谈谈大众传媒多社会舆论的影响2009 2.简述西方传播学中经验学派与批判学派,以及它们在方法论、社会观、传播观上的分歧。

2007
2.谈谈你对“作为‘市场的受众’”这种观点的理解和认识。

2006
2 .请以消费文化为例,谈谈现代文化的象征性。

2005
2 .据报载,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由于说情者太多,许多焦点内容未能播出,其舆论监督的比例由以前的47%降到了现在的17%。

对此你有何评论? 2004 2 .新闻界流行着这样一种说法,就是“新闻传播要表达人文关怀”。

请对这种说法谈谈自己的见解。

20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