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粤高姓源流述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闽粤高姓源流述略

发布时间:2006-7-23 19:51:39 被阅览数: 6245 次来源:高路加

闽粤高姓源流述略

高路加

早在战国时期,南海越人高固( 一说出自姜齐上卿高傒之后) 因才能过人被楚威王任用为相。南朝时,有高州俚帅高法澄。北宋神宗时,又有忠州刺史、番禺人高居简。然而这三位先贤先世、后嗣情况均不明。

后世广东汉族三大民系广府、潮汕、客家的主体均来自中原,只是由于南迁的时代、路线和接触的土著居民有异,因而形成方言、习俗、外貌各具特点的三支民系。三大民系中的高姓主干均由中原经福建迁入,最早可追溯到唐朝前期。

唐朝经过中期“安史之乱”,后期“黄巢起义”两次重大变故后,战乱不止,社会动荡,中原望族纷纷南迁避难,其中一部分进入福建。最大规模的一次是光启元年( 公元8 8 5 年) ,光州刺史王绪起义,率部属5 千人自河南固始南下入闽。王绪入闽后攻陷汀、漳二州,自称汀州刺史。王绪对待百姓和部下均极为暴虐,激起公愤,被部将王潮擒杀。王潮继任首领,号称将军。乾宁三年( 公元8 9 6 年) ,唐廷升福建为威武军,任命王潮为节度使。王潮于次年病亡,其弟王审知继任节度使,后被加封为琅邪郡王。公元9 0 9 年,后梁封王审知为闽王,“闽”成为“五代十国”之一。

在王潮率领的义军中,有位名叫高曦的将军。高曦生3 子: 高钦、高旰、高晴。高钦任广东肇庆府司法参军,后居福建长乐。高旰任漳州府知录,居蒲县。高晴任荆州府尹史,居福州府侯官。高钦生二子: 高全、高愈。高全迁泉州府同安。高愈长子高铜历任广东雷州府遂溪县尹、大理寺少卿、中书门下验证诸房事,生三子 : 高坦、高憬、高侃。高坦任太常寺丞,其子高一才居福建兴化府莆田县。高憬任永春县丞。高侃于宋皇元年( 公元1 0 4 9 年) 中进士。高憬长子高广任太常寺协律,迁居漳州龙溪,生二子: 高麟、高豸。高麟率家族迁莆田待贤里黄村。高豸为进士,官至兵部尚书。高豸曾孙高浇生三子: 师孟、师曾、师孔。高师孟后裔居莆田凤谷里。师曾、师孔均于南宋时迁广东南雄保昌县沙水乡珠玑巷,后南迁珠江三角洲,成为广东广府民系高氏之祖。

早在唐僖宗中和元年( 公元8 8 1 年) ,淮南西路光州固始人、邑庠生高钢( 字一清) 为避黄巢起义的战乱,携带家眷迁入福唐郡( 治今福州) 怀安县凤冈,此地后得名“高宅洋”。高钢于后梁开平年间( 公元9 0 7 ─9 1 1 年) 被闽王王审知( 王潮之弟) 授予从政郎之职。高钢生于唐会昌四年( 公元8 4 4 年) ,卒于后晋天福元年( 公元9 3 6 年) ,享寿9 3 。高钢5 世孙高 ( 字德调) 于后周显德年间( 公元9 5 4 ─9 6 0 年) 殉节泉州,赐葬晋江,后人迁居泉州安平,子孙散居于晋江永宁、霁江、南安埕边、同安高浦,

以及龙下、高坪、诗山等地。元末,一支为避乱迁至安溪太平。高之孙高惠连为北宋进士,官至巡抚广南诸路御史大夫、兵部尚书,生于开宝六年( 公元9 7 3 年) ,卒于熙宁元年( 公元1 0 6 8 年) ,享寿9 6 。安平谱中载有高惠连撰于宋庆历二年( 公元1 0 4 2 年) 的《尚书公自叙迁闽事始》。高钢后裔人才济济,仅宋代就有进士5 8 名,故南宋状元、龙图阁学士、泉州人王十朋说: “高家一门,胜于泉南一郡。”

从现有资料来看,进入福建最早的一支高氏,始祖是唐朝前期自今江苏常熟迁至闽中( 今福州一带) 的高肇。据长乐《龙门高氏族谱》记载,高肇远祖为孔子学生、春秋卫国高柴。

2 世祖高钦,传2 0 余世至高,于东汉时由卫迁吴( 今苏州一带) ,生子高佳春。传至唐代,由高肇始迁闽中。高肇之子高阁生二子,次子高良材居东渡上黄。长子高良器则于唐贞元十八年( 8 0 2 年) 始定居长乐龙门村。后裔分迁福州、福清、福安、宁德、古田、莆田、同安、广东潮州,及美、加、印尼、新加坡、缅、日、德、葡、台、港、澳等地。长乐本支高氏十分兴旺,历史上出过进士1 9 名,其中1 2 名属龙门一村。宋代还有5 人“应特奏名”。宋末忠臣、亩村人高应松即出自本支。当代具副高以上职称的有6 5 人,另有1 0 人正在国内外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至宋代,福建高姓渐趋繁盛,除前述遍布全省的高钢后裔和闽北高肇后裔外,南部主要分为两支,后来分别形成闽南──潮汕和客家两系高氏。

闽南漳浦高氏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颁行“青苗法”,山阴(治今浙江绍兴) 有高姓叔侄二人因欠官租,于熙宁二年( 公元1 0 6 9 年) 由山阴避居福建,侄居福清,后裔传衍于闽东一带。叔居漳浦九都( 今杜浔镇) ,成为闽南和粤东潮汕地区高氏主干开基祖。据陆丰《高氏族谱·流源》,叔名高耀祖,其曾祖为高柴4 6 世孙、北宋名将、武烈王高琼,祖父为高继伦,父为高遵试。侄名高重光,其曾祖为继伦之弟继和,祖父为高遵训,父为高仰祖。漳浦高氏2 世名高拱,字时中,生下一子高登。高登字彦先,号东溪,后为进士、迪功郎、古县令。高登“博学行高”(朱熹语) ,因一贯和误国奸臣对立而遭秦桧迫害,被贬至广西容州,客死异乡。高登生四子: 高扶、高持、高振、高拂。长子高扶原名高箕,字伯起,号立庵,生于建炎三年( 公元1 1 2 9 年) ,卒于乾道九年( 公元1 1 7 3 年) ,享年4 5 ,曾从父贬居广西容州1 5 年,父死后护棺回乡。高扶4 世孙高一诚之后世居浦东,一支分迁同安县竹坑,后转徙都。次子高持原名高裘,字仲安,号述庵,也随父去容州,后与兄一同护棺回葬。高持4 世孙高一勤后裔迁居南靖县何岭、塔仔、西坑、官田。三子高振原名高庭,字叔昌,号静斋,4 世孙高一举迁居龙邑( 今龙海) 公卿山。四子高拂原名高桴,字季士,曾和岳飞之女岳娥订亲。岳飞遇害后,岳娥抱银瓶投井自杀,后被称为“银瓶小姐”,高拂则出家成为真人。南宋末,漳浦高氏向外流散,后人传衍于闽南、潮汕一带。宋朝时,漳浦县城南一里处即建有东溪祠,后屡废屡修。1 9 8 8 年夏,福建龙海、南靖、漳州、漳浦等地东溪裔孙,捐资修复了东溪祠第三进,被定为漳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客家高氏以宋代福州宁德人高颐为共祖。也有先世出自唐末高钢( 据揭西高少明先生提供) 、南宋高斯得( 据梅县《程江高氏族谱》) 二说。高颐字元龄,庆元进士,饱读诗书,有弟子数千,曾任永州东安知县,著作有《鸡窗丛览》、《诗传集解》。《安平高氏族谱》载有高钢裔孙、庆元二年进士高,未知是否即高颐之讹。高颐之子高伯埙字汝谐,学问根底很深,为人诚实守信,专攻关洛之学,曾集关洛学者的学说撰成《传心直指》一书。据《齐昌高氏族谱》中撰于清康熙二十三年 ( 公元1 6 8 4 年) 的《高姓源流序》,高颐之孙高旷曾随一代宗师朱熹讲学于武夷精舍,后定居于邵武。《闽志》记载说,邵武人高潭行为端正,曾以义责盗贼,盗贼听后都改恶从善。这个高潭,就是高旷之子。高潭生三子。长子高嶷徙居漳州,次子高嵬,三子高岐。高嵬为进士,仍居邵武,生三子: 文昭、文辉、文章。高文辉因金元兵乱,迁居宁化千家围石壁村,生一子十郎。江西、福建客家高氏族谱均以高文辉为太始祖。高十郎于元朝元贞二年( 公元1 2 9 6 年) 迁居上杭胜运里曹田乡,生三子: 百一郎、百二郎、百三郎。百一郎名叫高成,号士立,由上杭迁至漳州南靖县和美乡,后中进士,历任马平县知县、南京吏部主事、江西左江道转广州分巡驻潮州兵备参议。江西兴国谱称后移居广东潮州揭阳县黄寨石坑。高成生三子: 千一郎( 德富) 、千二郎( 德寿) 、千三郎( 伟盛) 。千一郎由南靖县和美乡迁宁化县大田里丰正村,生三子: 必英、必勤、必善。必勤留居漳州。百二郎后裔至今世居曹田乡( 建国后改名蓝溪村,现仍有高屋、曹田、厚里三小村) 。百三郎迁居上杭茶地乡高屋、黄潭,子千八郎,孙元二郎。元二郎生三子: 念一郎、念二郎、念三郎。念三郎和夫人邓氏生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