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以雕塑为例:铜是其质料,某人的形状是其 形式,雕塑家是其动力,为了达到这样一座雕 像就是其雕刻的目的
以建房为例:砖瓦是其质料,房屋的设计是 其形式,建筑师是其动力,房屋的使用是其目 的
20
亚里士多德 (Aristotle,公元前384-322)
宇宙论与四元素说
永恒不变的月上世界:由完美的“以太”构成;形 状是完美的球形,运动是完美的匀速圆周运动。
辩证法思想的奠基人
这个有秩序的宇宙(COSMOS)对万物都是相同的, 它既不是神也不是人创造的,它过去、现在和将来永
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按照一定的分寸燃烧,按照一 定的分寸熄灭。
万物皆流、无物常驻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对立产生结合,从不一致的音调里产生出完美的和谐;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一、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 二、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发展
1
一、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
1、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2
自然界
最广义的自然界,就是指自身表现具有无限多样性 的整个存在,就是我们这个宇宙的总和。包括人和 社会。
狭义的自然界即与人类社会相对立的自然界,是自 然环境的同义语。
24
中国古代哲学自然观
五行说 阴阳说 道家自然观
25
五行说
见于《洪范》,成书于公元前4或3世纪之间。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
土。 五行,译为five elements(五种元素),又译
为:five activities, five agents,five powers. 观点:五行相生相克,导致事物或现象。
8
米利都学派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自然辩证法概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自然辩证法概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自然辩证法概论》课学习资料之二——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自然观是关于自然界及其与人类关系的总的观点;它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本体论基础和方法论前提;它和自然科学发展相一致,并随其每一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改变自己的形式;它在发展历程中,始终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等论争,并由此推动其演化和进步。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观的高级形态,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核心;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具有革命性、科学性、开放性和与时俱进等特点的辩证自然观,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础。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思想渊源包括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理论基础和重要标志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一、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建立在古代科学技术基础上的朴素唯物主义和自发辩证法的自然观,它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最初思想渊源。
(一)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渊源和基础1.原始社会的人类实践水平和认识能力低下,活动范围狭窄,他们对自然界既产生了客观现实的、朴素的观念,又形成了某些神秘的观念。
2.奴隶社会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分工,产生了阶级的分化;哲学和自然科学相融合,形成了整体知识形态的自然哲学。
(二)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和特征1.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是:自然界是具有无限多样性的统一体,它体现在具体的物质形态中;自然界“处于永恒的产生和消灭中,处于不断的流动中,处于无休止的运动和变化中”[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于光远等编译.人民出版社,1984.15.];人和其他动物都来源于自然界。
2.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特征主要体现在:直观性、猜测性、思辨性等。
(三)中西方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1.古代中国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观点。
道、“五行”(金、木、水、火、土)、元气、太极等是自然界的本原;自然界的发展遵循相辅相成、中庸和谐的辩证法则;宇宙具有无限性和永恒性,是时间、空间、物质、运动的统一;人来源于自然界,并与其形成了“天人合一”的关系;运用“阴阳”、“五行”和“气”等哲学思想和归纳、抽象等方法认识自然界。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内容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石,这四者相互联系,构成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理论体系的统一整体,共同揭示人类社会与自然的本质。
科学观以及方法论1.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人的整体自然观。
从整体上研究自然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是我们的基本观点。
包括:自然的存在;自然的进化和发展规律;人与自然的关系。
2.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认识论和方法论是人们对科学技术所运用的认识和实践方法的哲学概括。
它是关于科学技术研究中常用的一般方法的规律性理论。
3.辩证唯物主义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观: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总体看法。
它是关于科学技术性质、作用及其发展规律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总观点。
4.各门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二、自然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分支。
它是一门关于自然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理解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
它也是以科学技术为中介的人类社会与人的自然相互作用的理论体系,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辩证法。
它既是马克思主义对自然、科学技术认识的概括和总结,也是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具体科学技术实践的重要平台和渠道。
三、自然辩证法在企业管理中的发展趋势我学的是企业管理专业,该专业主要培养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需要的经济管理和企业管理人才。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企业对于国家的发展越来越重要,而只有对企业实行科学的管理,企业才能够发展,国家的经济才能够发展。
因此企业管理专业在当今社会仍然是热门专业,分析自然辩证法在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能够使得企业管理专业的发展更加的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更好的服务社会。
首先是可持续发展观念在企业管理专业中的体现。
在自然辩证法中,就已经提到了有关自然的保护,人类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建设生态文明,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人类面临的必然选择。
试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试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和理解。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认为,自然界是一个复杂的、多样的、矛盾的整体,它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不断发展的过程。
在科学研究中,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促进科学研究的发展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认为,自然界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它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不断发展的过程。
在科学研究中,科学家们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和研究,不断发现新的规律和现象,从而推动了科学研究的发展。
例如,爱因斯坦通过对光的研究,提出了相对论,从而推动了物理学的发展。
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促进科学研究的深入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认为,自然界是一个矛盾的整体,它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不断发展的过程。
在科学研究中,科学家们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和研究,不断发现新的矛盾和问题,从而推动了科学研究的深入。
例如,达尔文通过对生物的研究,提出了进化论,从而推动了生物学的发展。
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促进科学研究的创新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认为,自然界是一个多样的整体,它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不断发展的过程。
在科学研究中,科学家们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和研究,不断发现新的现象和规律,从而推动了科学研究的创新。
例如,居里夫人通过对放射性物质的研究,发现了镭元素,从而推动了化学的发展。
综上所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它促进了科学研究的发展、深入和创新,推动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和理解。
因此,我们应该在科学研究中更加注重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应用,不断推动科学研究的发展。
自然辩证法总结.doc终结版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自然观是人们关于自然界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的总的观点。
它在历史上主要体现在:1)、朴素唯物主义自发辩证法自然观2)、机械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自然观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自然观2、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自然界及其与人类关系的总的观点,其核心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3、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典型代表是古代中国和古希腊的朴素唯物主义子观。
1)、中国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1)自然界的本原是某一种物质(如水、火等)或某几种物质(如金、木、水、火、土等)或某种抽象的东西(如气、道、端、理等);物质与精神不可分离,灵魂不能脱离肉体独立存在;自然界是物质的、运动的,是物质、运动、时间、空间的统一。
(2)自然界的生成和发展来自于其内部物质的矛盾运动,“在宇宙中,阴与阳两种基本力量处在永恒的矛盾中”;自然界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3)人来源与自然界,并与自然界形成了“天人合一”的关系;人类能够运用“阴阳”、“五行”和“气”;人类可以利用自然规律改造自然界。
2)、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1)自然是事物运动和变化的本原,是决定事物运动和变化并赋予其特定秩序的内在原因,是自然界(包括人类)的本性,是他们运动变化的原因和依照的原则。
(2)自然界的本原存在于“某种具有固定形体的东西中”或“某种特殊的东西中”。
(3)宇宙是有形的,有限的;它是运动的。
(4)人来源于动物,生物是进化的;人类通过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等路径及演绎推理等方法认识自然界并获得知识。
4、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特征1)、整体性和直观性2)、思辨性和臆测性3)、自发性和不彻底性5、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渊源1)、宗教神话自然观的观点2)、宗教神话自然观的作用6、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础1)、自然哲学的概念:自然哲学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前身,它是指从哲学的角度,依靠经验和观察方法而形成的哲学思想,它包括自然观、人生观等内容。
2)、自然哲学的作用:(1)冲破了宗教神话世界观的桎梏(2)为朴素唯物自然观奠定了知识基础(3)为朴素唯物自然观奠定了认识论和方法论基础7、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作用:1)、成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思想渊源。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后答案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1)古代朴素自然观以直观性、思辩证和猜测性的方式从整体上把握认识自然界的本原和发展,但缺乏系统的、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依据,尤其是将非物质性的东西当作先于物质世界的独立存在,并认为物质世界是它的派生物,为唯心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借口,最终导致人类认识的分化。
(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核心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虽然在实证科学的基础上继承和坚持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但是不懂得一般与个别、运动和静止等的辩证关系,以一种片面的、孤立的和静止的方法观察自然界,即不懂得自然界的辩证法,自然不能把唯物主义坚持到底。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克服了以往哲学自然观的缺陷,坚持了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原则,突出了物质世界的整体性和矛盾性,提示了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强调了人类起源于自然界、依赖于自然并在把握自然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能够能动地和改造自然。
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
2.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局限性?机械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是:承认世界的物质性,但却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解释世界,看不到世界的事物和现象之间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或者只是承认机械的联系和机械的运动,因而表现出机械的、形而上学的特征。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的产生和形成,同这个时期自然科学的发展的特点是密切相关的。
这个时期的自然科学还处于分门别类的收集、整理、分析经验材料的阶段,只有力学发展到了比较完整的形态。
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近代自然科学获得了全面的、系统的发展,它从不同的领域打开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一个有一个缺口,局限性逐渐暴露出来,并受到德国自然哲学家的批判,但只有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完整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中才得到真正的扬弃。
自然科学的发展也逐步突破了机械唯物主义的束缚。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用孤立的静止的和机械的观点观察和解释世界的思维方式,造成了近代机械唯物主义所特有的、在当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
近代自然科学革命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建立摘要: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
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自然界本身的辩证法是通过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日益被揭示出来的,两个方面的研究密切相联,不可分割。
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重要领域的自然辩证法,有其历史的渊源。
从康德于1755年提出星云说和提出了太阳系和天体论。
拉普拉斯于1796年发表了宇宙体系统,试图揭示天体演化的历史开始,形而上学的自然观被打开了第一个缺口,1825年天体力学第一次把自然界理解为一个运动发展变化的过程,并将之归结为内引,把上帝排除在科学领域之外,星云假说发起了冲破形而上学自然观的革命。
1830-1833年赖尔《地质学原理》以现在还在起作用的原因解释地球表面以前的变化,漫长的巨大的地质演变是各种自然原因综和作用的结果,是长期渐进的积累过程。
恩格斯对其评价是赖尔第一次把理性带进了地质学中,他以地球的缓慢变化这样一种渐进作用代替了由于造物主的一时兴发所引起的突然革命。
19世纪以来,自然科学有了一系列发现,其中,能量转化、细胞学说和进化论,被恩格斯称之为自然科学中彻底动摇了形而上学自然观的三大发现。
这一切都从不同方面揭示了自然界的历史发展和普遍联系,充分展示了整个自然科学从经验到理论、从分析到综合的发展过程。
现代科学表明,自然界具有无穷的连续系列的层次结构,每一层次又是这个系列的不连续的“关节点”,并表现为各种不同的物质形态。
从微观尺度看,夸克(层子)组成了基本粒子,并服从于这一层次的特有规律,如量子色动力学定律。
基本粒子,主要是质子和中子,由强相互作用结合为原子核。
原子核和电子再通过电磁相互作用结合为原子,并进而结合为分子,如此等等。
从量子场论来看,任何微观粒子都是相应的场量子,它们既是间断的粒子,又是连续的波,因而也可以称为“波粒子”。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复习题
3、生态、经济、社会三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尤其是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广泛的生态破坏不断给人类以“报复”,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不使人们面对现实而做出理性选择,使可持续发展理论被世界各国普遍接受并成为许多国家的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有两个基本要点:一是强调人类在追求生存与发展的权利时,要保持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关系;二是强调当代人在追求和创造今世发展与消费时,应承认并努力做到使自己的机会与后代人平等。这就需要处理好两方面的关系:①要处理好当代人与下一代的关系,当代人的发展不应损害下一代人的利益②要处理好当代人与当代人的关系,当代一部分人的发展不应损害另一部分人的利益。
任何自然系统都有一个从孕育、产生、发展、成熟到衰退、消亡的过程,自然系统的这种运动、发展、变化过程,就是它的动态性。
三、 自组织形成的根据和条件。
答:1、自组织的概念。如果系统在获得空间的、时间的或功能的结构过程中,没有外界的特定干预,我们便说系统是自组织的。
2、自组织形成的根据和条件
自然辨证法复习题
一、自然辨证法的内容和学科性质。
(一)自然辨证法的内容包括以下三大部分:
1、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关于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它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和科学技术的已有成果,说明自然界的存在方式,概括自然界的演化发展,揭示自然界的本质,探索自然界发展的规律,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人们对于自然界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总观点。
(1)开放性是系统有序演化的必要条件。支撑这一原理的有两块基石:一是经验基石----是指一切生命系统的有序演化都以系统与环境不断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为先决条件;二是理论基石-----即热力学第二定律断言任何与环境没有物质能量交换的系统必然走向无序的平衡态。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精华版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精华版自然辩证法是一门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
它是对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理论体系,旨在总结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和规律。
自然辩证法由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科学技术观、方法论和社会论构成,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包括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朴素自然观是从整体上把握自然界的本原和发展,但缺乏科学依据,导致唯心主义的产生。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虽然继承了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但不懂得自然界的辩证法,无法坚持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克服了以往哲学自然观的缺陷,强调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和整体性、矛盾性以及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系统是由多个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整体,具有整体性、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的特征。
系统演化的自组织机制包括自我调节、自我修复和自我增长。
自然界中的许多系统,如生态系统、气候系统和地质系统,都表现出自组织机制,这些机制是自然辩证法研究的重要内容。
系统是由相互关联的组成部分构成的整体,与环境相互作用。
这是自然界物质存在的普遍形式,具有开放性、整体性、动态性和层次性等特点。
自组织是自然界物质自发有序化、组织化、系统化的过程,其演化机制包括开放性、远离平衡态、非线性相互作用和涨落。
这些机制使系统跃迁到一个新的稳定有序状态。
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都是围绕人与自然界关系的主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
它们坚持人类与自然界、人工自然界和天然自然界、人与生态系统的辩证统一,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
同时,它们在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各有其侧重点,相互关联,为彼此提供了方法论基础和认识论前提,指明了发展方向和目标。
答:XXX和XXX是科学哲学领域的重要代表人物,他们对科学的发展模式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XXX认为,科学发展具有“范式转换”的模式,即科学的发展不是线性的,而是在不同的范式之间转换的过程。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与现实意义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与现实意义自然观是关于自然界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总的看法、观点,是人们对世界的最基本的哲学观点之一。
随着时代的不同,自然观也随着人类科学的发展和生存方式的演变而不断发展变化,不同时代人类对自然的不同理解和解释,也反映着各个历史时期的自然观特征。
本文所探讨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又被称为马克思自然观的狭义表述。
它的理论本质是对对象、现实、感性的实践理解。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包括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和对传统自然观的评析的理论,当然,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也不是凭空捏造的,人类自然观的演化发展过程为其奠定了理论基础.下面主要阐述与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有关的自然观发展,不再赘述宗教,神话等唯心的自然观。
首先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古代自然哲学家凭借敏锐的直觉,认识到“自然"是一个自身有生命的、不断地生长发育的有机体.阿那克西曼德提出“本原”学说,即指构成万物的根源.他认为世间万物都从本原而生,最终又回归本原.世界各国的自然哲学家都对这一本原有自我的了解。
比如古埃及文明中提出万物起源于混沌的水;中国提出的五行学说和元气理论;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四元素论等。
虽然当时的自然哲学家对万物本原的理解各有不同,但是他们都认为本原是一种或者多种物质存在,因此可以说这是一种物质观。
这一自然观已经是一种原始的唯物主义观。
这些哲学家们提出的元素虽然是某种具有固定形体的物质,但他们具有一般性,是从各种各样具体的物体中抽象概括出来的。
包含着丰富的朴素辩证法的思想。
它的产生标志着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已冲破原始神话和宗教的藩篱,并开始尝试把自然界当作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力图在某种具有固定形体的东西中,在某种特殊的东西中去寻找统一,认为自然界是一副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其中没有任何东西是不动的或不变的,而是一切都在运动、变化、产生和消失.但是,由于时代发展和知识的局限性,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不免要用哲学的猜想和思辨来填补知识的空白,这种来自天才的直观、理性的思考和大胆的猜测的自然观,虽然正确的把握了自然界的总画面的一般性质,却不能具体说明自然界的联系,故而是带有直观性、思辨性和猜测性的。
自然辩证法
1、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主要内容:自然观是人们关于自然界及其与人类关系的总的观点,它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界的本体论基础和方法论前提。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自然界及其与人类关系的总的观点,其核心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唯物的、辩证的、实践的、历史的、科学的自然观,是具有革命性、科学性、开放性和与时俱进等特点的辩证自然观。
其主要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物质观。
物质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 , 也是自然辩证法的基石。
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范畴是哲学和自然科学长期发展的概括和总结。
具体内容包括:1)自然界的物质形式是多样的;2)自然界的物质形式是相互联系的;3)然界的物质是复杂的、多层次的;4)然界的物质是不灭的。
二、运动观。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正如恩格斯所说“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1)运动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其它哲学的一个重要区别;2)自然界的物质运动形式是多样的,自然界有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关于人与社会 , 还有社会运动形式 , 思维运动形式;3)然界的物质是复杂的、多层次的;4)自然界的物质是不灭的。
三、时空观。
时空观在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中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1)马恩认为 , 时空是客观的 , 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他们把时空与物质、运动紧密地联系起来 , 主张不能脱离物质、运动来讲时空 , 强调时空同物质的联系。
2)从辩证法的角度来看 , 时间 , 空间是光限的。
恩格斯在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时空观的基础上 , 提出了时间是一维的 , 双向无限 , 既无起点 , 又无终点。
空间是三维的 ,各向无限。
四、系统观。
系统在自然界、社会、思维领域里是普遍存在的,是辩证自然观的一个根本观点。
系统观的基本思想 , 恩格斯很早就已经表述出来了,他强调普遍联系,指出“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他还强调了另外一个思想 , 就是相互作用,他说 : “相互作用是事物的真正的终极原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二、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主要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观的高级形态,,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核心;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具有革命性、科学性、开发性和与时俱进等特点的辩证自然观,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础。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继承了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批判的吸收了法国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德国唯心主义自然观中的合理因素,克服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固有缺陷,并以19世纪的自然科学成果为基础,形成的关于自然及其人类的总观点。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克服了以往一切旧自然观的局限性,从实践的角度去考察人与自然的关系,揭示出人与自然在实践基础上的辩证统一。
在马克思看来,劳动实践是人与自然相分离、相对立的根本原因,同时也是人与自然辩证统一的中介。
“`外部自然界为实践所中介’的含义是人通过自己的物质生产的实践活动, 使外部自然界与人统一在一起。
”’马克思说“劳动首先是人与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人类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与自然界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实践的中介作用在于:它是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历史、个体与类发生联系的现实途径。
正是通过实践(生产和交换)才使人超越自身,达到与社会、历史以及日益走向整体化的人类之间的联系,从而使人不是离群索居,而是生存于现实的社会历史关系之中。
在马克思看来,人与自然在实践基础上的辩证统一关系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以实践为媒介,人与自然紧密联系。
一方面,人的生命存在的基本形式是实践。
自然是人的实践活动的对象,它的存在是人的实践活动得以进行的前提,从而也是人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离开自然,人就失去了获取物质生活资料以及人与自然之间进行物质、能量、信息变换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只有在社会中,在人的实践活动中,自然才是人的现实生活的要素,人与自然的关系才得以发生。
离开人类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就无从谈起。
在人的发展的意义上,人与自然的关系实质上就是人与人的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和恩格斯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和恩格斯
解析: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关于自然界及其与人类关系的总的观点;它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而改变自己的形式;它具有革命性、科学性、开放性和与时俱进等特点。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观的高级形态,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核心。
观点:(1)自然界是现在的和历史的自然界。
是人类史与自然史的统一。
(2)自然界是相互联系和变化发展的自然界。
(3)实践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界的活动;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4)用辩证思维方式认识自然界。
特征:实践性、历史性、辩证性、批判性。
(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
它是从整体上研究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包括:自然界的存在方式;自然界的演化发展规律;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唯物主义辩证法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唯物主义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指马克思主义对于包括人在内的自然界的总看法。
它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中期的自然科学革命性变革中确立的。
他与辨证唯物主义历史观一起组成了哲学。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包括唯物论。
方法论和辩证法。
中文名,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地位,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个方面,唯物论。
方法论和辩证法。
诞生标志,《反杜林论》哲学篇。
形成背景。
18世纪中叶以来。
西欧工业革命促使整个自然科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不但冲击了传统的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也使思辨的自然哲学失去了存在的基础。
这一时期。
在自然科学中出现了一系列重大发现。
首先是康德-拉普拉斯的星云假说描绘了整个太阳系在时间进程中逐渐生成的历史。
接着英国地质学家C.赖尔描述了地层的缓慢演化。
生物学家达尔文又以丰富的事实论证了生物通过自然选择而进化的历程。
德国的F.韦勒用无机原料人工合成尿素。
证明了无机界同有机界之间的联系;施莱登和T.施旺分别发现了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
消除了动物界同植物界之间的壁垒。
在物理学中。
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的发现。
表明了自然界各种运动形式之间的联系和统一;麦克斯韦电磁理论证明了电。
磁。
光之间的同一性;热力学第二定律也揭示了物理-化学过程的不可逆性等等。
自然科学所提供的这些关于自然界自身联系和发展的事实材料。
大体描绘出了一幅整体的联系和发展的自然图象。
于是。
一切僵硬的东西溶化了。
一切固定的东西消散了。
整个自然界都在永恒的流动和循环中运动着。
并导致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诞生。
20世纪以来。
自然科学经历了从物理科学到生物科学。
从理论科学到技术科学的一系列革命。
更广泛更深刻地揭示了自然界所固有的辩证法。
从而更加丰富和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它主要包括以下的内容。
自然界。
现代科学表明。
自然界具有无穷的连续系列的层次结构。
自然辩证法重点总结
自然辩证法重点总结(2014-4-15)1.自然辩证法包含: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科技观;马克思主义科技社会论。
2.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三个历史形态: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3.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4.“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错误,承认了相对静止,但夸大了绝对运动。
“人不能一次踏进同一条河流”,错误,仅承认绝对运动,但否认相对静止。
5.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优缺点优点:①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奠定了唯物主义思想基础,近代机械论自然观在中世纪神学自然统治长达千年之久,重新恢复了唯物主义的王位;②它首次把哲学自然观建立在科学基础上,克服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直观性和猜测性;③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提供了方法论前提,它强调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科学方法分门别类地研究自然界。
缺点:①机械性;②形而上学性;③不彻底性;6.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意义①实现了自然观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为什么);(质的突破,吸取了其他自然观的优点,克服了其他自然观的缺点;加进了自然的特点;贯彻到了人类历史)②为马克思主义的科技观,科技方法论以及科技社会论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③为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结合提供了理论依据。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7.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包括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生态自然观。
系统自然观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概括和总结自然系统的存在(静态)和演化(动态)规律所形成的总的观点。
8.系统自然观的主要观点①自然界是以系统的方式存在的;②系统是由若干要素通过非线性相互作用构成的整体,具有开放性、动态性、整体性和层次性等特征;③自然界的演化是由“不可逆的、开放的、远离平衡态、非线性相互作用和涨落”等构成其演化的机制;④自然界经历了混沌—有序—新的混沌—新的有序的循环发展过程。
9.系统:是指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自然辩证法)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及其主要内容姓名:学院:班级:学号: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摘要: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指马克思主义对于包括人在内的自然界的总看法。
它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中期的自然科学革命性变革中确立的。
他与辨证唯物主义历史观一起组成了哲学。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包括三个大的方面:唯物论、方法论和辩证法关键词: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自然辩证法正文:形成和发展的背景18世纪中叶以来,西欧工业革命促使整个自然科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不但冲击了传统的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也使思辨的自然哲学(见德国自然哲学)失去了存在的基础。
这一时期,在自然科学中出现了一系列重大发现。
首先是康德-拉普拉斯的星云假说(见星云说)描绘了整个太阳系在时间进程中逐渐生成的历史,接着英国地质学家C.赖尔描述了地层的缓慢演化,生物学家C.R.达尔文又以丰富的事实论证了生物通过自然选择而进化的历程。
德国的F.韦勒用无机原料人工合成尿素,证明了无机界同有机界之间的联系;M.J.施莱登和T.施旺分别发现了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消除了动物界同植物界之间的壁垒。
在物理学中,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发现,表明了自然界各种运动形式之间的联系和统一;麦克斯韦电磁理论(见电磁世界图景)证明了电、磁、光之间的同一性;热力学第二定律也揭示了物理 -化学过程的不可逆性等等。
自然科学所提供的这些关于自然界自身联系和发展的事实材料,大体描绘出了一幅整体的联系和发展的自然图象。
于是,一切僵硬的东西溶化了,一切固定的东西消散了,整个自然界都在永恒的流动和循环中运动着,并导致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诞生。
20世纪以来,自然科学经历了从物理科学到生物科学、从理论科学到技术科学的一系列革命,更广泛更深刻地揭示了自然界所固有的辩证法,从而更加丰富和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它主要包括以下的内容。
自然界的层次结构现代科学表明,自然界具有无穷的连续系列的层次结构,每一层次又是这个系列的不连续的“关节点”,并表现为各种不同的物质形态。
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
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
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是一种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它认为自然界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是一个永恒的运动和变化。
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的核心思想是“物质决定意识”,即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认为,自然界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它不断地运动和变化。
自然界中的一切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没有任何东西是孤立存在的。
自然界中的一切都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是自然界的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认为,物质是永恒的,它不会消失,只会不断地转化和变化。
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还强调了自然界中的辩证法。
辩证法是一种思维方法,它认为事物是矛盾的统一体,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自然界中的一切都是矛盾的统一体,例如生与死、生产与消费、阳与阴等等。
这些矛盾的统一体不断地相互作用、相互转化,推动着自然界的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还强调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他认为,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自然界。
但是,人类的活动也会对自然界造成影响,如果人类的活动不加限制,就会破坏自然界的平衡,对人类自身造成危害。
因此,人类必须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
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是一种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它认为自然界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是一个永恒的运动和变化。
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的核心思想是“物质决定意识”,即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还强调了自然界中的辩证法和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这些思想对我们认识自然界、保护自然、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的自然观及其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马克思的自然观及其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摘要: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自然界及其与人类关系的总的观点,其核心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及人的全面发展,它所追求的价值理念与蕴藏的方法论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相契合,对于当前生态危机治理、生态文明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价值。
关键字:马克思;自然观;生态文明;启示一、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1 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界先于人类而存在。
在人类产生之前,自然界就一直按照自身的规律发展着,它没有为人类的产生而停止发展,也没有因为人类的发展而停止发展,这是自然界的客观性。
人类产生之后,通过不断实践和认识,逐渐认识到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的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人类要想生存就必须依赖于自然界,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离开自然界人类将无法继续生存,人类在发展过程中所需的一切都来自于自然,对于人类而言,自然界是不可或缺的。
1.2 实践对自然界的能动作用实践是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实践,实践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最本质特征。
人类依赖于自然界而存在,为了能够更好的生活必须不断地向自然获取,而这个获取活动就是人的实践过程,实践是连接人类与自然的桥梁,缺了这个桥梁,人类会同动物一样被动地接受自然。
人类进行的任何实践活动都是为了满足自身的某种需求,但是作为自然存在物,人的实践活动必然会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和约束,人的实践活动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在自然允许的范围内发挥主观能动性,否则,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状态将会遭到破坏,造成人与自然的对立。
1.3 人与自然界的异化马克思认为人与自然应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但是马克思发现人与自然的关系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发生了异化,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造成了人与自然的根本对立。
资本主义的生产,由于其逐利性,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危机。
恩格斯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
浅谈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浅谈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探究其形成和发展摘要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经历了古代朴素的自然观,近代机械的自然观,到了现代辩证的自然观。
最后发展为当代的生态自然观,系统自然观。
本文从自然观的基础,其基本思想出发,对其产生和发展还有意义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唯物主义自然观;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引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指马克思主义对于包括人在的自然界的总看法。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现代对自然界比较科学的看法,研究好其来源历史,有利于增加对自然的理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为科学和技术提供了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论,也为自然科学和人的科学的结合提供了理论依据。
研究自然观的发展,加深对其的理解,有利于我们对于世界的认识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正文辩证唯物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中期的自然科学革命性变革中确立的。
它与辨证唯物主义历史观一起组成了哲学。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包括三个大的方面:唯物论、方法论和辩证法。
我们将会从自然观的含义,自然观的性质,对它的基本思想特征和自然观的基本知识来讲起,进而研究其起源,产生和发展。
进而对自然观进行剖析,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有更为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1自然观1)什么是自然观据我们所知道的,自然观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是关于自然界的观点或看法。
不过,自然观不是人们对自然界具体方面的看法或具体看法,而是对自然界的根本看法。
对自然界各个方面的具体看法, 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容。
[1]自然观是多元的。
事物本质具有多侧面性, 自然界有其物理学上的本质,也有其生物学上的本质等等。
因此,反映人们对自然界本质看法的自然观是多元的。
诚然, 在多元化的自然观中,其地位是不均等的。
一般地说,从哲学角度所形成的自然观是比较根本的。
不过,从哲学角度所形成的自然观也不是只存在一种形式。
譬如,既可以从本体论的角度形成自然观。
也可以从认识论或方法论的角度形成自然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 1844年在《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于黑格尔客观唯心主义自 然观,马克思肯定了辩证法,否定了“绝对精神”,这体现了马克思的思 想由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的转变,标志着马克思自然观的基本建立。 1845年在《对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将实践范畴引入到自然观、历史观 和认识论中,这是马克思自然观的质的飞跃。 1845-1846年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进一步对费尔巴哈直观唯 物主义自然观和唯心史观进行批判,从社会实践观出发,分析了人类历史 与自然历史的统一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思想
自然是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马克思通过劳动实践的观点,论述自然 与历史辩证统一关系,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人类有意识的通过实践 劳动来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发展历史。
自然是人类社会产生的物质基础,离开自然,人类无法生存。
和谐发展是人与自然关系的最终归宿,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关系是马克 思自然观的最终目的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萌芽
马克思对自然的首次探索是《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关于自然的 研究方面,提出人的能动性是人存在与动物存在的根本差异。 马克思对自然哲学的进一步探索是《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与伊壁鸠 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 马克思肯定自我意识的作用,提出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人具有自觉 能动性,可以对自然界进行能动性选择。
中世纪宗教神学自然观
罗马帝国崩溃之后,西欧开始 向封建社会过渡,基督教由奴隶主 的宗教转变为封建主的宗教,成为 维护封建制度的工具。 中世纪宗教神学自然观提出了上 帝创世说,世界上的一切都是上帝 创造的,上帝是世间万物的根据, 是整个宇宙的法则。 《圣经》和被歪曲了的亚里士多 德学说成了最高“学问”,科学被 深深地禁锢在神学之中。
近代机械论的自然观 机械论的自然观都主张自然界的物质本性,认为自然界是绝对不变 的,只看到了自然万物在空间上的并列而看不到时间上的发展。 由于机械论的自然观把自然界看成是静止的、孤立的、不变的和既 成的东西,不能从自然界本身来说明运动变化的原因,到外部去寻找 最初的推动,这就决定了当它回答现实自然界的由来时,又不得不求 助于上帝,重新回到神学的怀抱。
古代朴素的自然观
朴素自然观用事物内部的“矛盾” 来解释自然万物的演化过程和运 动特征,如泰勒士用水的干与湿、热与冷来说明万物之间的转化。我国古 代哲学家用“气”的聚散来说明形(物体)与“虚”(虚无)的转化。
哲学家们就不仅说明了自然界的本原,而且进一步解释了这种本原和 万物之间的关系,这使他们的自然观不仅被理论化,而且被系统化。 它对自然界的本原和状态的看法较为近似地反映了自然界的本来面 貌,因而包含了许多正确的观点。但这些正确观点的取得不是建立在科学 论证的基础之上,而是源于哲学家们的天才猜测和主观臆想;同时,缺少 对细节的分析和证明。因而这种对自然的认识是幼稚的、脆弱的
自然观?
信息观
物质观
运动观
自然观
自然发展史
系统观
பைடு நூலகம்
时空观
发展历程
1
神话或原始宗教的自然观
古代朴素的自然观 中世纪宗教神学自然观 近代机械论的自然观 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2
Development
3
4
5
神话或原始宗教的自然观
《荷马史诗》
《山海经》 《嫦娥奔月》 《精卫填海》
神话或原始宗教的自然观
神话或原始宗教的自然观,主张存在着二域世界,即现实的自然界 与超自然的世界的划分。任何神话和原始宗教都主张,既存在着一个包 括人和社会的现实的客观自然界,又存在一个各种神和鬼魂居住的超自 然世界。 神话和原始宗教自然观认为人类可以通过祈祷、赞颂、占卜、祭祀、 图腾崇拜等复杂的仪式活动,来达到人与神灵的沟通,并借助神力来实 现自己的目的。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 1844年在《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于黑格尔客观唯心主义自 然观,马克思肯定了辩证法,否定了“绝对精神”,这体现了马克思的思 想由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的转变,标志着马克思自然观的基本建立。 1845年在《对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将实践范畴引入到自然观、历史观 和认识论中,这是马克思自然观的质的飞跃。 1845-1846年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进一步对费尔巴哈直观唯 物主义自然观和唯心史观进行批判,从社会实践观出发,分析了人类历史 与自然历史的统一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完善
《资本论》是马克思的哲学思想极为丰富的伟大著作,在文中,马克思 将自然观的思想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马克思将自然观、唯物史观和经济学有机联系起来,将自然观视为批 判资本主义制度的理论武器,对人类的不同形态进行划分,科学地分析了 人、自然和社会的相互间的关系问题,充分体现了马克思的自然观不断地 趋于完善。
近代机械论的自然观 科学技术的发展是近代机械论自然观产生的科学前提。近代科学 的诞生,是以1543 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天体运行论》一书的出 版为主要标志的。在这部划时代的著作中,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 。
在哥白尼之后,特别是一些新的自然科学发现,与神学的自然观念 格格不入,经过大布鲁诺、伽利略、波义耳、牛顿等人的工作,宗教 神学的自然观逐渐被人们抛弃了。特别是近代经典力学体系的形成, 为机械论自然观奠定了科学基础。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当代价值 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自然观理论的形成也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马克思对传统自然观进行扬弃从而建立起新的自然观——实践辩证主义自 然观。 依托于科学的理论指导,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自 然观不断注入新鲜血液,马克思自然观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解决并处理好当前的生态危机,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使人与 自然和谐共处。
思考问题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基础是什么?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中蕴含的唯物主义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 2、机械唯物主义奠定的唯物主义思想基础和其提供的方法论前提 3、批判吸收法国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德国唯心主义自然观 4、19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
结语
自然是哲学研究的主题。马克思研究自然观并不是为了生态环境问 题的解决,而是为了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这就使马克思自然观能 够超越以往自然观,具有鲜明的人文关怀性的主要特征。 当代中国需要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去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 山银山”。
制作思路
讲述什么是自然观 研究自然观的形成与发展历程 探讨马克思辨证唯物主义的内涵及其当代意义
《创世纪》
中世纪宗教神学自然观
宗教神学自然观认为,世间万物运动变化的原因和动力并不源 于它们内部的矛盾,而是由于不动的推动者—上帝的推动。世界的 运动是由上帝造成的,并体现了上帝的意志和智慧,提出了神学目 的论。 宗教神学自然观作为朴素自然观的否定,虽然有客观存在产生 的根源和对后来文化的影响,但从总体上说,宗教神学自然观比起 古希腊自然观(古代朴素的自然观)来说,是一种倒退。
古代朴素的自然观
古代朴素自然观是古代社会的人们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形成的自然 观,是当时生产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反映。 古代朴素自然观用“本原”概念来说明自然万物的存在基础和初始 状态 泰勒士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万物都是由水演化而成的。 阿那克西米尼认为:“万物的始基是空气”,一切物体都是空气的 变形,火是稀薄化了的空气,水是浓厚化了的空气,土和石头是更加 浓厚化了的空气。 赫拉克利特认为“火”是万物的本原。 中国古代有“五行说”、“阴和阳说”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与发展
自然观?
所谓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的看法。概括起来说, 一是对自然的看法;二是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看法。每个时代 的自然观总与该时代的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密切相关,是对该时 代科学技术成果的概括和总结。 自然观的研究,要求不断地概括和运用当代自然科学的最新 成果,来发展和更新人们关于自然界辩证发展的总图景和对自 然界的总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