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概论 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重点及参考答案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重点及参考答案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重点:1、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和特征。

11页观点:1、自然界由物质构成,物质由不可再分的微粒构成2、自然界具有绝对不变性,自然物和时间、空间都是不变的3、自然界的物质运动是受外力作用的、遵循因果规律的机械运动,宇宙的过程可以用简单的数学方程式表示4、自然界的安排受到上帝的“目的性”支配5、以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认识自然界6、人与自然界都是机器,并且是分立的特征:1、机械性2、不彻底性3、形而上学性2、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科学基础有哪些?13-14科学基础:1、星云假说2、地质渐变论3、生物进化论4、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5、细胞学说6、原子论与元素周期律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1、自然界是先在的和历史的自然界2、自然界是相互联系和变化发展的自然界3、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4、用辩证思维方式认识自然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特点:1、实践性2、历史性3、辩证性4、批判性3、系统中的组分、结构、环境和功能的关系。

16组分:系统的组成――系统的所有组成元素的集合。

(单一组成元素不能构成系统;不同的组成元素会形成不同的系统。

)结构:系统的结构――系统诸组成元素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总和,是系统诸组成元素相互结合的方式。

(结构是功能的内在基础,功能是结构的外在表现——结构功能规律;——结构决定功能;功能又有相对的独立性,甚至功能的发挥还会反作用于结构。

)环境:系统的环境――与系统发生相互作用又不属于这个系统的所有事物的总和。

(境为系统提供生存条件,控制系统的发展变化;环境会诱发或迫使系统的结构发生变化,从而改变系统的功能。

)功能:系统的功能――系统在与环境的相互联系中所表现出来的系统总体的行为、特征、能力和作用的总称。

(系统的功能是系统本身所固有的,但要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才表现出来。

)4、系统中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自然辩证法概论考试复习资料

自然辩证法概论考试复习资料

自然辩证法(Dialectics of Nature )概论绪论三个问题:1.什么是“自然”?2.什么是“辩证法”?3.什么是“自然辩证法”?3.什么是“自然辩证法” (Dialectics of Nature ) ?有两种基本含义,第三种含义是延伸出来的。

1. 自然界的本性、本质或规律——自然观自然观2. 人类探讨自然界本质规律时的规律——科学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方法论3. 人类探讨自然界本质规律产生的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的关系——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观定义: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是关于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发展关系的理论体系。

理论体系。

二、自然辩证法的对象、内容和性质1、研究对象(1)自然界————客体(2)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活动————主体(3)科学技术———中介)科学技术———中介 2、研究内容(1)自然哲学)自然哲学• 研究自然界的一般性质及发展的一般规律,特别是应用复杂系统理论来揭示自然界演化的规律; • 研究人与自然的和谐、协调发展问题,研究可持续发展问题;• 研究自然科学各门学科(理、化、天、地、生等)前沿的哲学问题。

(2)科学哲学)科学哲学• 研究科学的结构、科学的价值、科学的发展模式;•研究科学发现的逻辑研究科学发现的逻辑(即通常所讲的科学方法论)(即通常所讲的科学方法论),包括科学发现的逻辑起点、包括科学发现的逻辑起点、科学发现的思维形科学发现的思维形式、科学发现的检验逻辑等式、科学发现的检验逻辑等 。

(3)技术哲学)技术哲学• 研究技术的性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

研究技术的性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

重点研究工程技术的方法;重点研究工程技术的方法;重点研究工程技术的方法;技术创新的过程、内容与模式,技术创新的过程、内容与模式,高技术的发展机制及产业化等问题。

(4)科学技术与社会(STS )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资料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资料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资料绪论一、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二、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三、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历程四、自然辩证法的主要内容一、研究对象(一)自然辩证法的概念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界、改造自然界的一般方法的科学。

(二)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由自然界、科学技术以及人对自然界的认识和改造三大部分所构成。

二、学科性质就研究领域而言,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部分。

就学科名称而言,自然辩证法又称“科学技术哲学”,即哲学的二级学科。

就学科定位而言,自然辩证法是介于哲学和具体自然科学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

三、发展历程(一)恩格斯的开创性工作(二)后人对它的传播和发展四、主要内容(一)自然观(二)科学技术观(三)科学技术方法论第一编自然观、自然观的概念自然观即对自然界的基本观点或基本看法,具体而言就是对自然的本原、构成、演化过程和人和自然之间关系的看法和观点。

二、自然观发展的历史形态古代素朴自然观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现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当代系统自然观第一讲古代自然观一、古中国自然观■二、古希腊自然观三、古印度自然观四、古代自然观的特点一、古中国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

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

一一《三五历记》1.元气说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的气组成的。

这种气就叫“元气”。

元气是天地万物之原始,万物皆是由气之聚合而产生,气聚则物生,气散则物亡。

气不仅是构成自然界各种事物的基本成分,而且也是构成人体的基本成分。

庄子说:“人之生也,气之聚也。

聚则为生,散则为死。

”“气者,生之元也” 一《淮南子•原道训》“天地者,元气之所生,万物之祖也”一《白虎通义•天地》2.阴阳学说阴阳的区分:阴是有形的、黑暗的、静止的、雌性的、下降的……;阳是无形的、明亮的、运动的、雄性的、上升的……。

自然辩证法概论开卷复习资料

自然辩证法概论开卷复习资料

—— 1
—— 2
- 15 - 31
37 怎样理解科学认识的特 点?
40 课题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 及科研选题的原则
, ,
38 结合实例论科学与哲学的 关系
1 2
39 科研的基本程序
--
---
—— ——
—— —— (1)
-2
3
4 - 16 - 31
41 在科学研究中如何保证科 学观察的客观性?
,
42 数学方法及其特点
26
................ - 11 -
27
.... - 12 -
28
............ - 12 -
29
........ - 12 -
30
........................................................................ - 13 -
1
2 3
4
5


“”
3 “ ——

—— ”
” 4
1 “
2
” 3 4
“”
“”
“ ”“

6.试述现代科学的本质与特 征?
1
7.科学研究的一般环节是什 么?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对你的研究 工作有什么指导意义?
1 ?
2
2
3 2
- 4 - 31
a.
b.
c.
4
1
2
3
4
2
A
B
5
1
2

1
A
B
C D
“”

1
" 2. 3.

东南大学-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

东南大学-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

《自然辩证法概论》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 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1)古代朴素自然观以直观性、思辩证和猜测性的方式从整体上把握认识自然界的本原和发展,但缺乏系统的、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依据,尤其是将非物质性的东西当作先于物质世界的独立存在,并认为物质世界是它的派生物,为唯心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借口,最终导致人类认识的分化。

(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核心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虽然在实证科学的基础上继承和坚持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但是不懂得一般与个别、运动和静止等的辩证关系,以一种片面的、孤立的和静止的方法观察自然界,即不懂得自然界的辩证法,自然不能把唯物主义坚持到底。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克服了以往哲学自然观的缺陷,坚持了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原则,突出了物质世界的整体性和矛盾性,提示了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强调了人类起源于自然界、依赖于自然并在把握自然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能够能动地和改造自然。

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

2. 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方法论意义?1.它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奠定了唯物主义思想基础。

它强调自然界存在的客观性、物质性和发展的规律性,冲破了中世纪神学自然观的羁绊,传承了古代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传统。

2.它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提供了方法论前提。

它培植了求实和崇尚理性的科学精神;它促进对自然界的认识从注重神学教义到注重经验事实、从注重思辨和想象到注重观察、实验和数学推理、从注重把宗教作为判定认识标准到注重把实践作为判定认识标准的转变;它强调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等科学方法分门别类地研究自然界。

3.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系统自然观:1.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中的物质观、运动观和时空观。

2.它实现了从认识存在到认识演化、从认识确定性到认识随机性、从认识简单性到认识复杂性、从认识线性到认识非线性的转变,促进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认识论方面的发展。

《自然辩证法概论》思考题与复习资料

《自然辩证法概论》思考题与复习资料

下学期《自然辩证法概论》课复习资料期末考试时间在课程结束后由研究生院安排教室,在统一时间考试。

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

平时成绩评定依据两次作业质量以及上课考勤情况。

下面是考试复习题。

第一讲:导论讲述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主要内容、历史发展以及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

思考题: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简述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基本内容、学科性质。

2.试述自然辩证法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第二讲: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第一节:概述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即从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第二节:概述现代自然观三方面新发展的思想渊源和形成基础,重点讲授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的内容与意义,分析三者之间的联系,在讲授中要突出强调科学发展观战略思想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在实现中国梦伟大进程中,生态自然观是指导建设美丽中国的基本理念。

思考题:1.什么是自然观? 简述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形成的历史过程及其基本思想和特征。

2.简述系统自然观的基本思想以及自然界系统演化的特点。

3.什么是人工自然?简述人工自然的发展历程和规律。

4.论述生态自然观与生态文明的关系。

第三讲:马克思主义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第一节:概述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思想的历史形成,重点讲授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思想的基本内容、科学的本质与特征、科学发展的基本模式及基本动力。

第二节:概述科学方法论的历史形成、基本立场和基本原则,重点讲授科学研究的一般性方法。

思考题:1.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思想的基本内容。

2.马克思主义对科学的本质与特征是如何认识的?3.科学发展的基本模式和动力是什么?4.科学方法论的立场与原则。

5.辩证思维方法的特征。

6.创造性思维方法的特征。

第四讲:马克思主义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第一节:概述马克思恩格斯技术思想的历史形成,重点讲授马克思、恩格斯技术思想的基本内容、技术本质与特征、技术发展的模式与动力。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资料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资料

发自然辩证法2.全面比较科学与技术的特点(区别与联系)科学就其存在方式来说,它是一种知识体系;就其发现过程来说,它是一种活动体系;就其社会存在方式来说,它是一种社会建制。

技术则是人类为了满足社会需要,利用自然规律和自然界的物质、能量和信息,创造、应用和改进人工的知识、手段和技能、方法的系统。

它们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1)目的和任务不同。

科学知识主要回答自然现象“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它揭示客观过程的因果性;技术知识主要解决实践过程中“做什么”和“怎样做”的问题,它最求满足主体需要的目的性。

体需要的目的性。

((2)知识形态不同。

科学主要表现为一元性的知识,它把纷繁复杂的现象统一于某一种本质,力求从众多的假说中筛选出某一种定论,并尽量使之简洁明了;相对来说,技术则是从单一到多样,使提纯了的东西在条件耦合中复杂化,它把某一种科学认识转化为多种技术设施和工艺方法,从相同的原理中做出多种类型的设计方案。

理中做出多种类型的设计方案。

((3)知识的评价标准不同。

对科学知识主要进行真理性评价,不能说用的东西就是正确的;对技术知识主要进行价值性评价,可以说更有效的方法或设计就是好的技术知识。

(4)与社会的相关程度不同。

与社会的相关程度不同。

科学知识对近期的社会经济发展往往没有直接关联,但有根本性、科学知识对近期的社会经济发展往往没有直接关联,但有根本性、科学知识对近期的社会经济发展往往没有直接关联,但有根本性、长远性的意义;长远性的意义;技术知识则关系现实生产力,对社会文明、国家的实力和人们的生活质量有更为直接和近期的影响。

(5)知识表征方式不同。

科学知识主要记载为陈述性知识,其典型形式为“A 是B”或“由于A 所以B”。

技术知识主要记载为程序性知识,其典型形式为“如果采用A 方法则出现B 结果”。

(6)它们的社会建制不同。

科学的社会建制主要是指科学共同体(学派、学院和研究所),它的动力主要是科学荣誉的追求和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科学知识是无偿的;技术活动的社会组织形式是技术研究开发机构,它的激励和保护机制是技术功利、技术保密。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重点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重点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重点1.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和特征。

11页(书上)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是:自然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世界,物质的性质取决于组成它的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的数量组合和空间结构,物质具有不变的质量和固有的惯性:一切物质运动都是物质在绝对的空间和时间中的机械运动,都遵循机械决定论的因果关系,物质的运动来源于外力作用;自然界的未来发展严格地取决于其过去的历史,不存在偶然性和随机性;人与自然界是分立的。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特征主要体现在:第一,机械性。

承认自然界事物的机械运动及其因果关系,主张还原论和机械决定论。

第二,形而上学性。

承认世界的物质性和永恒不变性,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解释自然界,看不到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变化发展。

第三,不彻底性。

虽然承认自然界的物质性,但仍主张“自然界的绝对不变性”、神的“第一推动力”和“合目的”的上帝创造论,使自然科学又回到神学的怀抱中。

(PPT±)主要观点:1、物质观认为一切物体都可以还原为最小的粒子一一原子,一切物体都是由原子在粒子间力的作用下,按力学规律形成的,因而也具有原子的基本性质。

这种原子论的物质观是经典力学世界图景的理论基础。

2、时空观绝对的、真正的和数学的时间自身在流逝着,而且由于其本性而在均匀地、与任何其他外界事物无关地流逝着,它又可以名之为'延续性绝对的空间,就其本性而言,是与外界任何事物无关而永远是相同的和不动的。

3、运动观认为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体具有匀速直线运动的固有性质,并以惯性运动作为全部理论的出发点。

4、因果观认为可以把经典力学的因果关系推而广之,用力学模型和规律描述所有运动形式和自然现象的因果关系。

5、相互作用观认为物质粒子之间或由它们构成的物体之间存在着万有引力,引力相互作用在空间中以直接的瞬时超距的形式传递,并支配着各种天体的运行。

6、人类统治自然自然被当作奴隶来统治和压迫。

自然辩证法概论考试资料

自然辩证法概论考试资料

1.《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学习意义?学科性质:1)属于哲学门类自然辩证法不专门研究某种特定物质的运动规律,所研究的是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和人类认识与改造自然界的一般方法带有整体性和一般性的特征,具有哲学性质。

2)中间层次在科学与哲学认识的层次上,自然辩证法处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原理和科学技术的具体学科之间的位置上,是联系二者的纽带和桥梁,是具有中介学科特点的一个哲学学科.(自然辩证法与哲学、自然科学之间的层次关系:哲学自然辩证法各门具体科学技术)3)属于交叉学科与自然史、科学史、技术史、科学学、技术学、创造学、科技社会学、科技管理科学、逻辑学、心理学、法学、经济学、政治学、文化学等有密切的联系。

4)综合性和开放性研究对象:1)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自然界的本质及其演化发展规律,人与自然的关系。

2)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3)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4)科学技术与社会(STS)学习意义:1国际普遍认为,公众科学素养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对科学知识,特别是对科学术语的基本了解程度;二是对科学方法的基本了解程度;三是对于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的基本了解程度。

2有助于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素,拓宽视野,提高思维能力,改善知识结构,加深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融合。

3许多社会前沿问题都落入自然辩证法研究的视野,研究这些问题,有助于理解科学的发展观,实现人和自然协调发展,以及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人的全面协调、持续的发展。

4有助于发展哲学,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有效抵制唯心主义、迷信邪教的影响。

5有助于学习和理解党和国家的科技方针政策。

提高贯彻执行科技政策的自觉性,使科研活动更加有的放矢,有助于执行和修正政策、评价技术后果等。

6有助于培养具有深厚理论基础、有战略眼光、具备文理综合素质的高级人才。

2.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自然及其与人类关系的总观点,其核心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概论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概论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概论工程管理研究生《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资料一、辨析题:(先判断是非,再详述理由)1、自然辩证法与自然科学都是以自然规律作为研究对象的,因此,它们是同类学科,可以相互替代。

请问:弄错。

虽然自然辩证法与自然科学都是研究自然规律,但前者研究的是一般的自然规律,后者研究的却是特殊的某一领域的自然规律,二者不能相互替代。

2、工业革命进程的加速,加剧了人与自然的对立。

请问:恰当。

因为:工业革命的发展进程,随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运用,人对自然的控制与支配能力急剧增强,人与自然的关系发生了重大转变,人的自我意识极度膨胀,自视为自然的主人和统治者,逐渐漠视自身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依赖性,对自然一味地强取豪夺,从而激化了人与自然的矛盾,加剧了人对自然的对立。

3、自然辩证法就是人类重新认识自然和改建自然的通常规律辩证法。

答:错.因为:人类重新认识自然和改建自然的通常规律就是科学技术研究的自然辩证法,就是自然辩证法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应就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通常规律,人类重新认识自然和改建自然的通常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

4、用系统思想来看,技术进步和技术发展表现为技术的结构和技术的功能之间的矛盾。

请问:恰当。

因为:技术进步和技术发展是由技术内外的矛盾相互作用的结果.从技术体系内在动因来看,劳动过程中各种要素及其它们之间的矛盾是技术进步和技术发展的内在原因。

它们以技术规范和技术实践的矛盾表现出来。

技术是功能的基础,结构决定功能,技术改变,创造结构,从而开发功能。

5、天然自然与人工自然都就是自然,没本质区别。

答:错。

虽然它们都就是自然,但是天然自然就是所指未被人类活动所影响的那部分自然,而人工自然则就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它在天然自然的基础上深刻地贴上了人类活动印记。

6、世界古代自然科学的产生打下了自然辩证法的科学基础。

答:错.因为:世界古代自然科学的为人类奠定了自然科学基础,打下了自然辩证法科学基础的就是以三小科学辨认出的18,19世纪一系列科学成果。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重点自己回答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重点自己回答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重点一、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和特征。

观点(1)物质观: 一切物体都可以还原为原子, 一切物体都是由原子在粒子间力的作用下, 按力学规律形成的, 因而具有原子的基本性质(原子论);(2)时空观: 自然界具有绝对不变性, 自然物和时间、空间都是不变的;(3)运动观:运动是物质固有属性, 物体具有匀速直线运动的固有性质, 并以惯性运动作为全部理论的出发点;(4)因果观: 用力学模型和规律描述所有运动形式和自然现象的因果关系;(5)相互作用观: 粒子间或由其构成的物体间存在着万有引力, 引力相互作用在空间中以直接瞬时超距的形式传递, 并支配着各种天体的运行;(6)人类统治自然:自然被当作奴隶来统治和压迫, 人类企图代替上帝的地位, 充当宇宙的统治者和创造者。

特征(1)唯物主义: 世界是物质的, 从自然本身来理解自然;(2)形而上学性: 用孤立、静止的观点解释自然界;(3)机械论: 把万物都看成机器(浅薄的机械论), 或一切现象都可以用力来解释(深层的机械论);(4)决定论: 自然界中的同一类结果, 必须尽可能归之于同一原因(宿命论);(5)还原论:认为复杂系统、事物、现象可通过将其化解为各部分之组合的方法加以理解和描述, 还原论的思想造成了只见树木而不见森林, 从而否定了自然的复杂性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科学基础有哪些?自然科学基础: 星云假说、地质渐变论、生物进化论、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细胞学说、原子论与元素周期律。

二、系统中的组分、结构、环境和功能的关系。

(1)组成: 系统所有组成元素的集合, 单一元素不能构成系统, 不同元素会形成不同的系统。

(2)基本组成: 对研究目的来说, 显得特别重要或无需再分解的层次的组成。

(3)结构:系统组成元素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总和, 是系统组成元素相互结合的方式。

(4)环境: 与系统发生作用, 且不属于系统的所有事物的总和, 环境为系统提供生存条件, 控制系统的发展变化;环境会诱发或迫使系统的结构发生变化, 从而改变系统的功能。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重点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重点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1•自然界:是指有内在联系“过程集合体”2•自然观:研究自然界、认识自然界的过程中形成的对自然界总体的、根本的看法。

3•观察方法:指人们为了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通过感觉器官和借助一定的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的仔细查看、记载、叙述自然界发生的现象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4•实验方法: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利用一定的科学仪器设备,在人为控制的环境中,或特定的条件下,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检验的科学研究方法。

实验:人们利用一定的仪器、工具,对研究对象加以人为改变以使精确认识研究对象。

5•科学方法:科学认识的主体为了正确反映、复制客体,使用主观手段的总和。

6•科学问题:科学研究过程中,科研主体在一定时代条件和背景下,提出的科学理论和科学实践中未解决的矛盾,它是科学研究的起点。

7•科研选题:在科学问题的引导下选择和形成今后所要研究课题的过程。

8•观察:有意识、有目的地感知研究对象的过程。

10•实验:人们利用一定仪器、工具,对研究对象加以人为改变以便精确认识研究对象。

13. 分析:在思维中把研究对象分解为不同方面、部分、特点和属性。

14. 综合:在思维中,在分析的基础上,将事物的各个方面、部分和领域联系起来,形成对事物总体的认识。

15. 归纳法:从个别到一般,发现每个个别事物都具有某种属性和特点,形成一般结论。

16. 完全归纳法:对一个事物的全体对象进行概括后,得出的一般性结论的方法。

17. 简单枚举法:根据某一属性在部分对象中重复出现,从而对该事物做出一般结论的方法。

18. 演绎法: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方法。

即从已知的科学原理、结论出发,推知某一事物的本质或规律的方法。

19. 形象思维:具体反映事物形态形式的基础,通过形象联想和形象想像对事物本质认识的方法。

可分为:形象联想和形象想像。

20. 形象联想:不改变头脑中已有形象,由已有形象推知研究对象的形象。

21. 形象想像:对头脑中已有形象进行加工、重组形成新的形象。

《自然辩证法概论》总复习

《自然辩证法概论》总复习

《自然辩证法概论》总复习1、什么叫做自然辩证法?它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科学,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成果与活动进行哲学概括与总结的产物。

对象: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为什么说牛顿力学是机械自然观的自然科学基础?答:牛顿力学正确地反映了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规律,是机械论自然观的自然科学基础。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第一,惯性是物质的本质属性,物质自身没有改变状态的能力,物质要改变状态,只有依靠外力。

第二,“哲学的全部任务看来就在于从各种运动现象来研究各种自然之力,而后用这些力去论证其他的现象”。

第三,物体的运动只能改变物体的速度和位置,而不能改变其质量。

第四,存在“绝对空间”和“绝对时间”。

第五,可以用严格的数学方程式来表示机械因果性公式,人们根据它可以精确预言运动的结果。

第六,物质颗粒“可以无限地分割,而且是可以无限地把它分离出来的”。

3、自然演化的自组织机制、自组织理论答:自组织是自然界物质系统自行有序化、组织化和系统化的过程。

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通过其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能够形成有序的结构,或从低序向高序的方向演化。

开放性、远离平衡态、非线性相互作用和涨落,是自然界物质系统演化的自组织机制。

通过对自组织理论的认识,我们可以分析现在的各个国家甚至社会的发展。

我们在对自组织理论有更深入了解的同时,还可以将得到的实际经验应用到社会中去,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

4、何谓演化与进化?怎么样来理解自然的进化方式?答:进化:是一种具有特定方向的演化。

是指事物的上升的、从无序到有序、从低序到高序的不可逆过程或复杂性和多样性的增长。

通常指演化内容的第一部分,它是开放系统通过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以及其子系统与要家的协同作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经过渐变与突变而发生远离平衡态的复杂化和有序化的过程。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参考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参考

《⾃然辩证法概论》复习参考《⾃然辩证法概论》复习参考⼀、名词解释1.⽣态⾃然观: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概括和总结⽣态⾃然界的存在和发展规律所形成的总的观点。

它是马克思主义⾃然观发展的当代形态之⼀。

2.⾃组织:是⾃然界物质系统⾃发地或⾃主地有序化、组织化和系统化的过程。

3.科学实验与科学观察:科学实验:是科学研究者依据⼀定的科研⽬的,⽤⼀定的物质⼿段(科学仪器和设备),在认为控制或变⾰客观事物的条件下获得科学事实的基本⽅法。

科学观察: 是⼈们有⽬的、有计划地感知和描述处于⾃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获取感性材料的基本⼿段。

4.集成创新:是指通过对各种现有技术的有效集成,形成有市场竞争⼒的产品或者新兴产业。

5.分析与综合:分析:是在思维中把对象的各个部分、侧⾯、属性以及阶段,分别加以研究考察。

综合:是在思维中把对象的各个部分、侧⾯、属性以及阶段按照内在联系有机地统⼀为整体,以掌握事物的全貌、本质和规律的⽅法。

分析与综合有机结合,形成分析与综合的辩证思维,并构成了认识事物部分与整体辩证关系的完整过程,是⼈们思考事物、对象的必要思维⽅法与阶段。

⼆、问答题1.简述科学精神的内容。

答:科学精神是⼈类认识⾃然的活动及其成果的精神积淀,包括尊重科学、重视技术的理性精神,实事求是、尊重规律的严谨态度,奋发向上、开拓创新的进取意识等。

包括15个⽅⾯的特征:1、执着的探索精神2、创新改⾰精神3、虚⼼接受科学遗产的精神4、理性精神5、求实精神6、求真精神7、实证精神8、严格精确的分析精神9、协作精神10、民主精神11、开放精神12、功利精神13、可重复和可检验14、实践精神15、怀疑精神与批评精神2.为什么说科学研究始于问题?简要谈谈解决科学问题的⽅法及其启⽰。

科学是始于问题。

科学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科学研究从科学问题的提出开始,确⽴了问题就确定了求解⽬标,预设了求解的范围和⽅法。

说科学研究始于问题,是说科学研究的出现⼀定是在问题的提出之后产⽣的,没有提出问题,就⽆法产⽣科学研究,“问题”是科学研究的真正灵魂,贯穿于科学研究的始终。

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

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

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一、基本概念自然辩证法:是一门综合性的哲学学科,主要研究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辩证关系,包括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社会论等。

自然观:是对自然界的整体看法和观点,包括自然界的存在、演化、结构、规律等方面的认识。

科学技术观:是对科学技术的基本看法和观点,包括科学技术的性质、特点、作用、发展等方面的认识。

科学技术方法论:是对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基本方法和思路的概括和总结,包括观察、实验、推理、创新等方面的理论和方法。

科学技术社会论:是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研究,包括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社会影响、社会控制等方面的认识。

二、基本观点1、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其结构和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人类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持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尊重科学规律,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3、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与社会的需要相结合,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同时,必须加强科技教育,提高公众科学素养,促进科技创新和普及。

4、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与道德伦理相结合,遵守科学道德和社会伦理,防止科技滥用和伦理冲突。

三、主要内容1、自然观:包括自然界的本质、演化、结构、规律等方面的认识。

其中,对自然界的分类、演化、运动等的研究,以及自然界的可分性、系统性、整体性等方面的理论,是自然观的重要内容。

2、科学技术观:包括科学技术的性质、特点、作用、发展等方面的认识。

其中,对科学技术的本质、方法、价值等方面的理论,是科学技术观的重要内容。

3、科学技术方法论:包括观察、实验、推理、创新等方面的理论和方法。

其中,科学实验和科学方法的研究,以及科学思维和科学认识的理论,是科学技术方法论的重要内容。

4、科学技术社会论:包括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社会影响、社会控制等方面的认识。

其中,对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社会效益等方面的理论,是科学技术社会论的重要内容。

自然辩证法概论考试复习资料(西工大版)

自然辩证法概论考试复习资料(西工大版)

自然辩证法概论考试复习资料(西工大版)一、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主要内容以及其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在20世纪科学技术和社会进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发展的当代形态,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重要内容,是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观的重要理论基础。

主要内容由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和发展组成: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自然观在发展的历程中,经历了朴素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等阶段。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发展暨主要内容:1、系统自然观。

主要观点是:自然界是简单性和复杂性、构成性与生成性、确定性和随机性辩证统一的物质系统,它以进化和退化相互交替的形式演化着;特征主要体现在:提出了系统的存在和演化思想;强调了自然界的复杂性与简单性、生成性与构成性、线性和非线性的辩证统一。

系统自然观是关于自然界的存在及其演化的观点,是以复杂性系统科学等为基础,对自然界系统的存在方式和演化规律的概括和总结。

系统自然观的科学基础是系统科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核心。

2、人工自然观。

主要观点是:人工自然界是人类通过采取、加工、控制和保障等技术活动创造出来的相对独立的自然界,它本身具有目的性、物质性、实践性、价值性和中介性等特征;人工自然界来源于天然自然界,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特征主要体现在:注重强调实践的作用和意义,主张人工自然界和天然自然界的和谐统一。

它不仅突出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还强调人工自然界和天然自然界的和谐共存,并主张尊重自然和社会规律的理性原则和客观方法,突出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革命性、科学性特征。

3、生态自然观。

生态自然观的主要观点是:生态系统是由人类及其他生命体、非生命体及其所在环境构成的整体,人类通过实施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类社会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特征主要体现在:它强调了科学技术与自然及社会之间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强调了人类社会和其他生命体和非生命体的和谐统一。

自然辩证法考试复习资料(一页纸)

自然辩证法考试复习资料(一页纸)

自然辩证法考试复习资料(一页纸)自然辩证法一、生态自然观的观点和特征(简答)1、生态自然观的主要特点。

(1)生态自然界系统具有整体性、多样性、层次性、开放性、动态性、自适应性和自组织性等特征,它是多样性和整体性、平衡和非平衡的统一。

(2)生态自然界是天然自然界和人工自然界的统一,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目标。

(3)通过从自然界的人工化转向其生态化,从非生态型人工自然界转向生态型人工自然界,实现人和自然界的可持续发展。

(4)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生态文明。

2、生态自然观的基本特征。

(1)全球性。

它是生态视角,代表地球人类(包括后代人)的利益,研究全球生态或环境问题形成的自然观。

(2)批判性。

它从生态视角反思和批判人类的理念和行为及其后果。

(3)和谐性。

它强调了科学技术与自然及社会之间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强调了人类社会和其他生命体的和谐统一。

二、对科学、技术本质特征的理解(简答)1、对科学本质特征的理解。

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史在人类探索自然实践活动基础上的理论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科学芝士是人在与自然接触的过程中获得的对自然的认识;科学是产生知识体系的认识活动,科学的任务就是发现事实,解释客观事物的规律性;科学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文化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科学在本质上体现了人对自然的理论和实践关系,具有客观性和实证性、探索性和创造性、通用性和共享性,现代科学通过技术体现其特征。

科学是一般生产力,必须和直接的生产过程相结合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2、对技术本质特征的理解。

马克思主义认为,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要,在实践活动中根据实践经验或科学原理所创造发明的各种手段和方式方法的总和。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技术活动,狭义的技术是指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劳动过程中所掌握的方法和手段;广义的技术是指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人类自身的方法和手段。

二是技术成果,包括技术理论、技术技巧、技术工艺与技术产品(物质设备)。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资料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资料

《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一、概念题:(二十分)1、大数据:指无法在可承受的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

指一种规模大到在获取、存储、管理、分析方面大大超出了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能力范围的数据集合,具有海量的数据规模、快速的数据流转、多样的数据类型和价值密度低四大特征。

2、2、灰箱:指信息不完全或不确定的系统,又称部分可观测的黑箱3、3、集思广益法:指集中群众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

4、4、技术:根据实践经验和科学原理开发而成的科学工具、物资设备以及各种工艺过程、作业程序、操作方法和实用技能。

属于技术资源里的人造资源。

5、5、交叉学科:指不同学科之间相互交叉、融合、渗透而出现的新兴学科。

交叉学科可以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之间的交叉而形成的新兴学科,也可以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内部不同分支学科的交叉而形成的新兴学科,还可以是技术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内部不同分支学科的交叉而形成的新兴学科。

6、科学: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关系和规律的知识体系。

是对现象及其关系的合理的。

可以接受的解释。

7、科学假说:科学假说就是人们在探索错综复杂的自然界奥秘的过程中,用已获得的经验材料和已知的事实为根据,用已有的科学理论为指导,对未知自然界事物产生的原因及其运动规律做出推测性的解释。

8、信息科学:信息科学是研究信息运动规律和应用方法的科学,是由信息论、控制论、计算机理论、人工智能理论和系统论相互渗透、相互结合而成的一门新兴综合性科学。

其支柱为信息论、系统论和控制论。

二、简答题:(三十分)1、简述抽象法的内容和意义:抽象法是思维的高级形式,又称为抽象逻辑思维或逻辑思维。

抽象思维法就是利用概念,借助言语符号进行思维的方法。

其主要特点是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基本方法协调运用,从而揭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联系。

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认识必须运用抽象思维方法。

自然辩证法概论知识点复习

自然辩证法概论知识点复习

自然辩证法概论问题1.为什么说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实现了自然观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答:古希腊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优缺点:①肯定世界的物质性;②具有朴素辨证法的思想因素;③力图从具体的实物寻找世界的本原;⑤具有直观性的特点和猜测的成分。

原则上是正确的,并有可贵的辩证法思想,但它把世界的物质本原归结为某几种具体的实物,则是肤浅直观的认识,缺乏科学的根据,他们对世界普遍联系的认识也是笼统、模糊而粗糙的,因而具有自发的性质。

直观性、思辨性、猜测性意义:奠定了唯物主义的基础,开始从物质的宏观到微观探寻世界的本源17、18世纪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优缺点:基本特征是:承认世界的物质性,但却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解释世界,看不到世界的事物和现象之间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或者只是承认机械的联系和机械的运动,因而表现出机械的、形而上学的特征。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另一个局限性是它的不彻底性,这主要表现在它在自然观方面是唯物主义的,而在社会历史观方面则是唯心主义的。

局限性: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贡献:抛弃了直观性、思辨性、猜测性;强调自然的外在独立性,反对抽象的思辨,强调经验的和实证的方法19世纪马恩的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继承和发展了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下形成的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

它的主要理论来源是辩证法和唯物论。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两大组成部分,实践概念是它的基础特点:运动、变化、发展,自然界是物资的,意识是物资发展的产物;运动不灭,时空是物资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矛盾统一体,由此推动自然界的运动和发展;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基本特征:是唯物论和辨证法的统一;自然史和人类史的统一;天然自然和人化自然的统一;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式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

2.自然辩证法创立的重大意义自然辩证法的创立,是人类自然观、自然科学方法论和科学技术观发展中的划时代的变革。

秦志敏自然辩证法概论

秦志敏自然辩证法概论

自然辩证法答题一、选择题1、自然辩证法最初是由()于19世纪70年代创立的。

[单选题]*A、毛泽东B、马克思、恩格斯*C、列宁2、自然物质系统演化运动与演化的根本动力是()。

[单选题]*A、外在环境B、矛盾*C、量变质变D、太阳和其他行星3、自然辩证法研究的根本问题是()。

[单选题]*A、人类的起源的问题B、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C、自然与社会的关系问题D、科学技术与自然、社会的关系问题4、自然辩证法是这样的一门学科,它是()。

[多选题]*A、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理论学科*B、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理论学科*C、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一般原理的学科*D、具有多学科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5、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

[多选题]*A、马克思主义自然观*B、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C、马克思主义科技方法论*D、马克思主义科技与社会理论*6、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属性或特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多选题]*A、自然辩证法是一门具有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B、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相交叉的理论学科*C、自然辩证法是包含自然哲学、科技哲学的一级学科D、自然辩证法不是一门学科7、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单选题]*A、对*B、错8、自然辩证法是与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各门具体学科有区别的,不存在什么联系()。

[单选题]*A、对B、错*9、自然辩证法,与西方的科学哲学、技术哲学是存在原则性区别的()。

[单选题]*A、对*B、错10、自然辩证法是沟通自然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桥梁”()。

[单选题]*A、对*B、错11、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自然科学基础是()。

[单选题]*A、古希腊自然观思想的影响B、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及以牛顿经典力学为代表的自然科学的发展*C、机械力学D、人是机器的思想12、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重要标志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资料绪论一、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二、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三、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历程四、自然辩证法的主要内容一、研究对象(一)自然辩证法的概念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界、改造自然界的一般方法的科学。

(二)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由自然界、科学技术以及人对自然界的认识与改造三大部分所构成。

二、学科性质就研究领域而言,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部分。

就学科名称而言,自然辩证法又称“科学技术哲学”,即哲学的二级学科。

就学科定位而言,自然辩证法是介于哲学与具体自然科学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

三、发展历程(一)恩格斯的开创性工作(二)后人对它的传播和发展四、主要内容(一)自然观(二)科学技术观(三)科学技术方法论第一编自然观一、自然观的概念自然观即对自然界的基本观点或基本看法,具体而言就是对自然的本原、构成、演化过程和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看法和观点。

二、自然观发展的历史形态古代素朴自然观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现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当代系统自然观第一讲古代自然观一、古中国自然观二、古希腊自然观三、古印度自然观四、古代自然观的特点一、古中国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

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

——《三五历记》1.元气说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的气组成的。

这种气就叫“元气”。

元气是天地万物之原始,万物皆是由气之聚合而产生,气聚则物生,气散则物亡。

气不仅是构成自然界各种事物的基本成分,而且也是构成人体的基本成分。

庄子说:“人之生也,气之聚也。

聚则为生,散则为死。

”“气者,生之元也”—《淮南子·原道训》“天地者,元气之所生,万物之祖也”—《白虎通义·天地》2.阴阳学说阴阳的区分:阴是有形的、黑暗的、静止的、雌性的、下降的……;阳是无形的、明亮的、运动的、雄性的、上升的……。

阴阳的关系:事物的阴阳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相互制约,又相互依赖、相互包含、相互转化,互根、互用。

阴无阳不存,阳无阴不成;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极则阳,阳极则阴。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就在阴和阳的矛盾统一中产生、发展、变化。

3.五行学说五行:木、火、土、金、水四时:春、夏、长夏、秋、冬五方:东、南、中、西、北五色:青、赤、黄、白、黑五音:角、征、宫、商、羽五味:酸、苦、甘、辛、咸五脏:肝、心、脾、肺、肾五官:目、舌、口、鼻、耳五气:风、暑、湿、燥、寒五行生克关系相生关系: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相克关系: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4.八卦学说八卦学说是从阴阳和五行学说演化而来。

所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地山水风雷火泽天坤艮坎巽震离兑乾阴阳5.儒家学说“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刚柔者,立本者,刚柔相推以成变化”6.道家学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二、古希腊(一)主要科技成就1.在天文学上,古希腊很早就有了球形天体的观点,并且产生了地心说,也提出了日心说。

2.在数学上,有毕达哥拉斯学派的许多几何证明和无理数的发现,同时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不仅创立了极为系统严格的欧式几何体系,而且带给科学一种严格的演绎逻辑方法。

3.在物理学上,阿基米德发现了阿氏定律,亚里士多德创立了物理学,并建立了形式逻辑。

4.在建筑学上,古希腊以其独特的柱式建筑成为世界著名三大类建筑之一,以石头写就了辉煌的人类文明。

5.在医学上,有著名的希波克拉底的以四种体液为基础的医学。

(二)自然观1. 种子说2. 原子说3. 四因说三、古印度四大说四大:四种色法或元素,即地、水、火、风。

它们分别具有坚、湿、暖、动的属性和持(保持)、摄(摄集)、熟(成熟)、长(生长)的作用。

天地万物都是由地水火风四大要素或元素构成的。

人体:“我今此身,四大和合,所谓发毛爪齿,皮肉筋骨、髓脑垢色,皆归于地;唾涕脓血、津液涎沫、痰泪精气、大小便利,皆归于水;暖气归火,动转归风。

四大各离,今者妄身,当在何处?即知此身毕竟无体,和合为相,实同幻化。

”——《圆觉经》佛教认为,地水火风都是虚幻不实、刹那生灭的。

所以有所谓“四大皆空”之说。

禅宗五祖弘忍传衣钵典故神秀: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慧能: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四、古代自然观的特点(一)世界本原的物质性(二)世界本原的简单性(三)事物的运动变化性(四)事物的整体直观性第二讲近代自然观一、近代前期主要科技成就二、近代自然观的基本观点一、主要科技成就(一)天文学1543年,哥白尼发表《天体运行论》,提出“日心说”;在第谷布拉赫大量天文观测资料的基础上,开普勒提出行星运动三定律。

(二)物理学伽利略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了加速度的概念,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和摆的等时性,研究了惯性定律,提出了著名的力学相对性原理;吉尔伯特的《论磁》(1600)开创了磁学研究;托里拆利、帕斯卡等研究真空问题,盖里克的马德堡半球真空实验演示了大气压力;惠更斯对摆钟进行了研究并提出光的波动说。

(三)数学耐普尔制定了对数;1637年,笛卡尔推进了韦达的符号代数,第一次将变数引进了数学,在1665年和1676年间,牛顿和莱布尼茨分别几乎同时创立了微积分。

(四)生物学林耐等人就植物学和动物学的分类建立了一套较完整的科学分类体系,他采用阶梯等级分类法,将自然界分为“三界”:植物界、动物界和矿物界。

在界以下是纲、目、属、种,实现了分类范围的统一。

(五)化学通过波意耳等化学家的研究,化学开始脱离炼金术,其重要标志是波意尔的《怀疑的化学家》(1661)出版。

(六)生命科学1543年,维萨留斯《论人体的结构》出版;塞尔维特批判了盖伦医学,发现了血液循环;哈维《心血运动论》(1628)系统的发现了心血运动与循环过程。

(七)牛顿总结1665年发明级数近似法即二项式定律;1665到1666年发明微积分。

牛顿最著名的两部著作是《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1686)和《论光学》(1704)。

牛顿集大成的总结了前人的科学工作,统一了天体力学和地面力学,提出了一系列经典力学基本概念,建立了经典力学的完整体系——概念、原理和运动三定律与万有引力定律,实现自然科学的第一次大综合。

二、自然观1.自然界存在的绝对物质性。

2.构成事物的基本成分是元素。

3.事物运动变化都是由物质原因和外部原因导致的。

第三讲现代自然观一、近代后期主要科技成就二、现代自然观的基本观点一、主要科技成就(一)天文学1755年,康德在《宇宙发展史概论》中提出太阳系天体起源的“星云假说”。

在太阳系形成之前,宇宙中存在着弥漫的原始星云,其中含有大气和固体微粒,这些原始物质具有引力和斥力,引力的作用导致小物质微粒向大物质微粒聚集,斥力的作用导致物质微粒的横向偏移和旋涡运动,引力和斥力的综合作用使原始星云逐渐形成盘状结构,中心部分凝聚成太阳,外围部分渐次分离,结合成饶太阳运行的行星,于是便形成了太阳系。

(二)地质学1830年,英国地质学家赖尔在《地质学原理》一书中提出地壳“渐变论”的进化理论。

赖尔认为:地球表面的变迁是由于雨水、河流冲刷,潮汐的摩擦,地震、火山爆发等等自然力的缓慢作用的结果,水的作用把地球表面不平之处渐渐夷为平地,而火山的作用则把平地变为高山或凹凸不平状态,地球及其地球上的动植物都有自己的时间上的历史,并不是什么超自然力所为。

(三)物理学自1644年笛卡尔在《哲学原理》一书中提出著名的“运动不灭原理”之后,卡诺、迈尔、赫尔姆霍茨、焦耳等相继从不同角度发现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

(四)化学1824年德国化学家维勒首先从无机物人工合成有机物尿素,其反应式为:(五)生物学1838年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发表了《植物发生论》的论文,认为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单位,1839年,施旺在《动植物结构和生长相似性的显微镜研究》中明确指出:“不仅植物,动物也是由细胞组成的”,标志着细胞学说正式创立。

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书出版,书中指出: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来实现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生物进化的基本规律。

二、自然观(一)物质是构成一切事物的元素和基础;(二)一切事物都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三)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的联系之中。

第四讲当代自然观一、20世纪科学技术的新成就二、20世纪自然观的基本特征一、科学技术的新成就(一)相对论(二)物质结构论(三)大爆炸宇宙学(四)分子生物学相对论1.狭义相对论爱因斯坦于1905年发表《论动体的电动力学》一文,标志着狭义相对论的创立。

(1) 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前提狭义相对性原理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与选择任何一个参照系无关;光速不变原理对任何一个参照系而言,光速是不变的。

(2) 狭义相对论的时空观同时性的相对性运动方向上长度缩短运动的时钟变慢(3) 相对论的质速关系(4) 相对论的质能关系2. 广义相对论爱因斯坦于1916年创立广义相对论。

该理论认为:时间与空间不能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时空的结构和性质取决于物质的分布,物质存在的空间不是平坦而是弯曲的,物质的密度越大,其周围的空间越是弯曲,从而揭示了空间与时间之间,空间时间与物质及其运动之间存在的辩证联系。

物质结构科学1. 原子结构(1)电子的发现1897年,汤姆逊发现电子(2)原子模型1904年, J.J. 汤姆逊:枣糕模型1911年,卢瑟福:核式模型(a 粒子散射实验)1914年,将H原子核称为质子2. 原子核结构(1)中子的发现1932年,查得威克发现中子(2)原子核模型3. 基本粒子发现历程1932年,安德逊证实正电子存在1947年,发现π介子,π介子不稳定易发生下列衰变:1955年,柏林和塞格勒发现反质子1956年,考尔克等发现反中子1959年,中国发现反∑—超子4.基本粒子分类(1)光子(2)轻子(3)强子:介子、重子(核子、超子)5. 基本粒子结构(夸克模型)重子由三个夸克组成如:质子P=(u u d)中子n=(d d u)介子由一个夸克和一个反夸克组成如:π+ =(u d)π = (u d)6. 基本粒子的相互作用7. 基本粒子再分类三大家族:夸克家族、轻子家族、传播子家族大爆炸宇宙学1.大爆炸宇宙学的基本观点宇宙曾有一段从热到冷的演化史。

在这个时期里,宇宙体系并不是静止的,而是在不断地膨胀,使物质密度从密到稀地演化。

这一从热到冷、从密到稀的过程如同一次规模巨大的爆炸。

2.大爆炸宇宙学描述的宇宙演化图景分子生物学1. 分子生物学的概念分子生物学是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一门新学科,其核心内容是研究生命活动中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及其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