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政治提升训练四七级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

合集下载

中考政治总复习第四单元复习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试题

中考政治总复习第四单元复习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试题

卜人入州八九几市潮王学校第四单元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一、考纲要求知识目的:知道法律的显著特征和作用;知道什么是家庭保护、保护、社会保护、HY保护;掌握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和联络。

才能目的:通过搜集典型案例,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及其意义;列举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的表现及其危害,自觉抵抗“黄、HY、毒〞等不良诱惑;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的:树立自我保护意识;自觉运用法律武器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二、考察重点1、法律的显著特征及其作用2、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的区别和联络,进步防范意识3、对未成年人进展特殊保护的原因及四项特殊保护的内容4、运用法律保护自己、与违法犯罪作斗争的方法或者途径三、知识点归纳1、为什么社会生活离不开规那么?P86社会是由人集合而成的,社会活动是人的活动。

人们活动的动机、目的往往不同,假设没有行为的规矩,各行其是,社会就会混乱不堪,陷入毫无秩序的彼此冲突之中。

所以,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非常重要。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那么。

2、什么是社会生活中的规矩?P86社会生活中的规矩,是人们说话、做事所根据的HY,也就是社会成员都应遵守的行为规那么。

3、法律具有哪三个最为显著的特征?P87〔1〕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者认可。

〔2〕法律靠国家强迫力保证施行,具有强迫性。

〔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4、法律在生活中有何作用?详细表如今哪些方面〔或者为什么生活离不开法律〕?P89-90〔1〕法律具有标准作用。

法律的标准作用突出地表现为,它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

假设人们违背法律,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或者处理。

法律为人的行为提供一个形式、HY或者方向。

同时,它还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2〕法律具有保护作用。

日常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我们生活的“卫士〞;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法律是国家生活的保障。

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七年级政治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

七年级政治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
材料一:一份2005年6月来自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13 岁以下的青少年犯罪明显增加,其中十四五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 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
材料二:为图潇洒,14岁的林某抢劫了他人的一部手机和现金,结果 被判了一年刑;于某则把目标瞄准了出租车司机,在6天时间里连续作案5 次,抢得850元现金,最终被擒获;一起绑架案更是令人震惊:4名年仅14 岁至16岁的少年挟持了一个13岁的孩子,向其家里打电话勒索8万元未得 逞,4少年竟向这个孩子连刺几十刀,致其死亡,令到达现场勘验的民警 也不寒而栗。
撑杆跳比赛刚刚设立时,有一次国际比赛,一位日本运动 员拿着长杆,跑到横杆前,突然将长杆插在地上,并两手抓住 杆子爬了上去,到了横杆高度时跳了过去,全场都一下子目瞪 口呆,因为在当时的撑杆跳比赛规则中,没有规定是否允许爬 杆,只是说用杆。
撑杆跳比赛刚刚设立时,有一次国际比赛,一位日本运动 员拿着长杆,跑到横杆前,突然将长杆插在地上,并两手抓住 杆子爬了上去,到了横杆高度时跳了过去,全场都一下子目瞪 口呆,因为在当时的撑杆跳比赛规则中,没有规定是否允许爬 杆,只是说用杆。
1、现代社会生活能不能没有法律?为什么?
2、我们从出生到死亡涉及的最基本的权利和义务有哪些?
今天老师想带同学们去认识一个朋友,她叫马丽,现在正读初一,她最近一段时间碰到了一些 事情,有些她知道,有些却不清楚,我们去看看大家能否帮帮她,并看看自己是否也有这样的遭遇: 1、一天,班级里同学小何带来了一个漂亮的手机,并在同学们面前炫耀,让大家非常羡慕。上 体育课了,大家都去操场上锻炼,等到回到教室后,突然,小何大叫起来“我的手机不见了,谁拿 了我的手机”,大伙儿连忙去报告班主任李老师。李老师通过判断,认为手机可能是同班同学拿的, 这时有同学在下面说,“李老师,你来检查一下我们大家的书包吧,看看有没有”,马丽却觉得这 样做不是很妥当,你认为呢?为什么? 2、教室里,马丽听到坐在自己前面的男同学刘浩,正在悄悄地对同桌说,近段时间在每天傍晚 放学后,总有几个高年级的学生拦住他,向他索要钱物,并且威胁说,不准把这件事告诉老师,否 则就不客气了。刘浩既害怕又感到烦恼,所以准备告诉自己中学刚毕业的堂哥,让他带几个朋友来 帮帮他,把那几个人狠狠地打一顿,让他们以后不敢再来找他。请你评价一下刘浩的想法?在这种 情况下,你会有何选择? 3、马丽和妈妈去参观一次展销会,并且还帮助妈妈挑选了一双鞋子,没想到穿了三天后,鞋跟 就掉了,妈妈想去换,但展销会这时已经结束了,妈妈说:算了,算了,就当花钱买了个教训。如 果你是马丽,你给妈妈一个什么样的建议? 4、12月1日是马丽的生日,她非常高兴,为了庆祝,她特意去照相馆拍了张艺术照,但这家照 相馆却未经她许可,就将照片摆放在门口做广告宣传,同学看到后告诉了她,她非常生气,与照相 馆负责人进行交涉,要求收回照片并要求赔偿、道歉,但这位负责人却毫不理会。马丽应该怎么处 理这件事情? 5、今天早上的晨会上,马丽就读的学校宣读了一份处分决定:有三个初三同学,放学路经一施 工路段时,为打赌把放在施工路段前挂有红灯的危险标志牌搬开,致使当晚一骑车人跌进坑内,身 受重伤。后经公安机关核查,依法给予三人罚款并责令赔偿相关医药费和其他损失等处罚。听了这 则处分,同学们开始热烈讨论起来,大多数同学认为确实要对他们进行处罚,但也有少数同学认为 他们只是打了一个赌,又不是他们把骑车人推进沟里,不需要处罚。你认为这种行为该不该处罚, 为什么? 6、马丽的日记本每天都锁在抽屉里,一天早上,由于匆忙上学忘了锁上,等到晚上回来的时候, 发现日记已经被父母亲看过了,面对马丽的责问,他们却认为做父母的本来就有监护权,有权教育 孩子,马丽很委屈,也很生气,她该如何与父母交流呢?

七级政治下册第四单元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单元测试题4(人教版)

七级政治下册第四单元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单元测试题4(人教版)

七年级《思想道德》第四单元做知法守纪用法的人第一卷一、鉴别题(每题 1 分,共 5 分)判断以下各题能否正确,正确的在答题卡相应题号里填写“ A ”,错误的在答题卡相应题号里填写“ B ”。

1.凡是违犯道德的行为也必定是违纪的行为。

2.贩毒是违纪行为,吸毒不是违纪行为。

3.很多违纪犯罪状为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惯开始的。

4.拥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实质特点。

5.道德水平低的人简单走上违纪犯罪道路。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30 分)以下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最切合题意的,请将答案填写到答题卡上。

6.搭车时要自觉排队,挨次上车;观光旅行时,要爱惜公物、文物遗迹和花草树木;观看电影、演出时,不要大声吵闹。

以上这些表示A.凡是社会公共场所,都有相应的纪律和法律B.凡是社会公共场所,都有相应的公共次序C.社会公共次序是靠强迫命令来保持的D.社会公共次序是靠社会舆论来保持的7.在学校饭堂用餐时,我们发现有少量同学有插队的现象。

这是一种A.学习成绩不好的表现B.爱出风头的表现C.不守纪的表现D.不守规则的表现8.上课要有讲堂纪律,宿舍要有宿舍管理规定,竞赛要有竞赛规则。

这说明A.纪律等规则限制人们自由B.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C.社会公共生活准则完整靠纪律拘束D.社会公共生活不行能有共同的准则9.亚里士多德说:“法律即次序,优秀的法律就是优秀的次序。

”这告诉我们A.只需国家拟订法律,社会就能有条不紊B.优秀的社会次序离不开法律的保障D.法律是经过制裁公民的违纪行为来保护社会次序的10.判断一种行为能否犯罪,第一要看这类行为A.能否冒犯罪律B.能否要肩负法律责任C.能否拥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D.能否应当遇到处罚11.“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这句话说明A.做点好事就能够扬名B.要预防违纪犯罪C.做点坏事就能够判处极刑D.预防违纪犯罪,就要多做好事,少做坏事12.负债不还、伤害他人的声誉、拾得他人丢失物不还等行为,属于A.违犯民事法律法例的行为B.违犯教育法的行为C.违犯行政管理法例的行为D.违犯继承法的行为13.以下对于犯罪的认识错误的选项是A.犯罪对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都有百害而无一利B.要在心灵深处厌恶违纪犯罪C.我年纪小,与犯罪没关,年纪小犯罪也不受处罚D.行为上要远离违纪犯罪14.右边漫画反应了A.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只有靠法律才能解决B.社会生活中到处有违纪犯罪状为C.有时违纪能够不受法律的制裁D.我国法律拥有强迫性特点15.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委员、中共上海市委原书记陈良宇于2008 年 4 月 11 日下午被天津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以行贿罪、滥用职权罪判处有期徒刑18 年,充公个人财富人民币30 万元。

中考政治总复习训练:第4课时 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人(解析版)

中考政治总复习训练:第4课时 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人(解析版)

第4课时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人一、中考回顾1.(2017山东莱芜中考)反腐巨片《人民的名义》播出后引发社会舆论热烈反响。

它反映了当前我国反腐败斗争的实践,回应着反腐败的民心所愿,警示人们:不论官位有多高,权力有多大,只要触犯法律就会受到法律的严惩。

这体现了( )①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②凡是宪法和法律所提倡和鼓励的行为要积极去做③法律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来规范人们的行为④国家公职人员必须依法行政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C2.(2016山东威海中考)2016年1月1日,宪法宣誓制度正式施行,新任命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就职时必须公开向宪法宣誓。

这是因为宪法( )①是国家的根本大法②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③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最高行为准则④确认和保障公民的一切权利和义务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答案:C3.(2017浙江嘉兴中考)浙江省检察机关践行“绿色司法”理念,联合“关工委”以最大限度教育挽救涉罪未成年人、保护未成年被害人。

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 )①家庭保护②学校保护③社会保护④司法保护A.①②B.①④C.②③D. ③④答案:D4.(2016山东临沂中考)面对校园暴力,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①保持头脑冷静,采取机智灵活方式与施暴者周旋②及时、如实地向公安机关报案③瞒着家长与老师,选择忍气吞声④以牙还牙,以恶对恶A.③④B.①②C.①③D.①④答案:B5.(2017江苏连云港中考)热点聚焦2016年9月,当前教育界最火爆的“热词”、今后中高考评价的“风向标”——“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出炉。

紧扣其中“文化基础”“社会参与”等内容,思品老师从“今日头条”辑录下述两段相关文字:今日头条片段一“法治素养”不同于以往的“法律素养”和“法制素养”,在全面依法治国进程中,公民法治素养应当是法治角色、法治意识、法治理念、法治精神、法治信仰、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法治文化等方面的高度统一片段二习总书记在浙江调研时强调,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在动力,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冲破一切束缚文化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不断增强文化的竞争力、吸引力和感召力阅读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通过初中阶段法律知识的学习,我们在今后“社会参与”中应体现出哪些基本的法治素养?答案:①认真学法懂法,树立法治观念。

广东省广州市2019年中考政治复习: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

广东省广州市2019年中考政治复习: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

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1、现代社会生活中,没有法律是难以想像的,生活离不开法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②法律规范着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③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是我们应尽的责任④以守法为荣,以违法为耻是我们应树立的价值标准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D2、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行政诉讼法的决定,从即日起施行。

这体现了法律的特征是()A.法律有国家制定或认可B.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C.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D.具有维护社会安定和秩序的功能【答案】A3、小泉进入初中后,结识了几个朋友,他们根本不把学习当回事,经常旷课、夜不归宿,或到网吧玩游戏,或进入营业性舞厅,有时还结伙打架。

后来小泉因参与打架致人重伤,被人民法院以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

小泉事例告诉我们①任何一类违法行为都有其法律后果,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②要提高判断力,学会慎交朋友③犯罪行为都是从违纪违法开始的④要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A. ①②③④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答案】B4、高某好意让朋友梁某留宿,不想却“引贼入室”,被盗黄金首饰价值2万余元。

近日,当地人民法院以盗窃罪判处梁某有期徒刑1年5个月,并处罚金3万元;同时责令梁某赔偿高某经济损失26168元。

这警示我们()①法不可违,违法必究,要增强明辨是非意识,依法律已②法律只对违法犯罪分子有约束力③只要违法就会遭受刑罚处罚④要谨慎交友、不交损友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答案】D5、学生张明、韩刚因琐事发生矛盾,约定在校外打架。

但张明的父亲替孩子出面,对韩刚辱骂殴打,警方对张明的父亲给予行政拘留。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①张明韩刚处理矛盾的方式是正确的②韩刚的生命健康权受到侵害③张明韩刚应该珍惜友谊,与人为善④张明的行为是刑事违法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答案】D6、咸宁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刘汉、刘维等36人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组织罪以及故意杀人罪等案件一审公开宣判,共判处5人死刑,5人死刑缓期两年执行,4人无期徒刑,22人有期徒刑。

中考政治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人专题复习练习卷(new)

中考政治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人专题复习练习卷(new)

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人1.乘车时要自觉排队,依次上车;参观游览时,要爱护公物、文物古迹和花草树木;观看电影、演出时,不要高声喧哗。

这些表明A.生活离不开秩序B.社会公共秩序是靠社会舆论来维持的C.法律是社会生活中的唯一规则D.公共秩序是靠强制命令来维持的2.在我国,任何人不论出身如何,功劳大小,职位高低,都要遵守法律,依法办事.这体现了法律A.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B.是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或认可的C.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D.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3.关于违法与犯罪,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①前者触犯行政法律及民事法律,后者触犯刑法②两者区别就在于社会危害性程度不同③都应受法律制裁,承担法律责任④违法行为都是犯罪行为⑤都是不履行法律义务或作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A.①③⑤B.①②④C.②④⑤D.③④⑤4.《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在道路上发生的交通事故,未造成人身伤亡,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可以既行撤离现场,恢复交通,自行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

这说明①法律不是解决矛盾和纠纷的唯一方式②所有的道路安全事故都可以私了③交通法只管人身伤亡事故④人们可以通过协商的方式解决纠纷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④5.继北京红黄蓝幼儿园教师虐童事件后,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发出紧急通知,要求立即在全国开展幼儿园规范办园行为专项督导检查。

北京市教委按照上级要求为每所幼儿园配备了一位责任督学,并对各级各类幼儿园开展安全大排查.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①家庭保护②学校保护③社会保护④司法保护A.②④B.①③C.②③D.①②③④6.下图《民告官》给我们的启示是①只要民告官,公民就能胜诉②政府的违法行为也要受法律制裁③打官司是公民维权的一种重要途径④不管遇到什么问题,要解决它首先得去法院起诉A.①②③B.①③C.②③D.①②④7.某中学开展预防拥挤踩踏教育活动,通过生动的视频、鲜活的案例,使学生意识到:课间、做操或集会要举止文明不拥挤,在外尽量避开人群密集的地方,陷入人流时不慌乱、不奔跑……学校的做法①增强了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②提高了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③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④杜绝了踩踏事件的发生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8.赵某签订离婚协议后不按协议约定支付抚养费,女儿小赵到法庭起诉赵某;小张从事个体经营,因不满某工商管理人员粗暴执法,于是向工商管理部门投诉.这两种维权手段分别是A.民事诉讼、非诉讼手段B.行政诉讼、非诉讼手段C.民事诉讼、行政诉讼D.非诉讼手段、民事诉讼9.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规则,比赛、考试、出行都有规则,人们说话、办事所依据的最低准则是A.道德B.伦理C.法律D.《市民守则》10.反腐巨片《人民的名义》播出后引发社会舆论热烈反响。

中考政治复习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人

中考政治复习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人

中考政治复习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人中考即将来临,政治作为其中一科目,对于考生而言是一个需要复习的重点科目。

在政治复习过程中,学法、尊法、守法和用法是非常重要的素质和方法。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如何在政治学习中做到学法尊法守法用法四个方面。

一、学法学法是政治复习的基础,合理的学习方法可以提高学习的效果。

以下是一些学法的建议:1. 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明确每天的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合理安排每个科目的复习时间,使复习更加有序和高效。

2. 深入理解:政治学习需要深入理解各个概念、原理、事实和道理,而不是仅仅死记硬背。

通过思考和分析,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思想。

3. 多渠道获取信息:政治知识可以通过教科书、参考书、网络等多种渠道获取。

通过不同渠道获取的信息可以相互印证和补充,提高学习的全面性。

二、尊法尊法是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中考政治考核的内容之一。

以下是一些尊法的方法:1. 熟悉宪法和法律法规:宪法是最高法律,其他法律法规是宪法的具体体现。

要熟悉法律的内容,包括法律的基本原则、权利义务和责任等。

2. 遵守法律法规:公民应该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不违法乱纪,不从事违法犯罪活动。

3. 守护法律尊严:合理维护和使用法律权益,不任意侵犯他人权益,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三、守法守法是对法律的遵循和践行,成为一个社会责任感强的公民。

以下是一些守法的方法:1. 加强法律意识:树立法律至上的观念,充分认识到法律对于社会发展和个人利益的重要性。

2.依法办事:在日常生活中,要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办理相应的事务,不要使用不当手段或违法手段。

3. 提高法律素养:掌握法律常识,了解社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确保自身行为符合法律规范。

四、用法用法是将学习到的政治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

以下是一些用法的方法:1. 意识到政治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政治是人民管理国家事务的一门科学,了解政治知识可以更好地参与社会事务,提高自身的社会责任感。

2. 积极参与公共事务:了解并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在合法合理范围内表达个人观点,参与社会讨论和决策,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考政治总复习训练:第4课时 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人(解析版)

中考政治总复习训练:第4课时 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人(解析版)

第4课时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人一、中考回顾1.(2017山东莱芜中考)反腐巨片《人民的名义》播出后引发社会舆论热烈反响。

它反映了当前我国反腐败斗争的实践,回应着反腐败的民心所愿,警示人们:不论官位有多高,权力有多大,只要触犯法律就会受到法律的严惩。

这体现了()①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②凡是宪法和法律所提倡和鼓励的行为要积极去做③法律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来规范人们的行为④国家公职人员必须依法行政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答案:C2.(2016山东威海中考)2016年1月1日,宪法宣誓制度正式施行,新任命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就职时必须公开向宪法宣誓。

这是因为宪法()①是国家的根本大法②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③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最高行为准则④确认和保障公民的一切权利和义务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答案:C3.(2017浙江嘉兴中考)浙江省检察机关践行“绿色司法”理念,联合“关工委”以最大限度教育挽救涉罪未成年人、保护未成年被害人。

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①家庭保护②学校保护③社会保护④司法保护B.①④C.②③D. ③④答案:D4.(2016山东临沂中考)面对校园暴力,下列做法正确的是()①保持头脑冷静,采取机智灵活方式与施暴者周旋②及时、如实地向公安机关报案③瞒着家长与老师,选择忍气吞声④以牙还牙,以恶对恶B.①②C.①③D.①④答案:B5.(2017江苏连云港中考)热点聚焦2016年9月,当前教育界最火爆的“热词”、今后中高考评价的“风向标”——“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出炉。

紧扣其中“文化基础”“社会参与”等内容,思品老师从“今日头条”辑录下述两段相关文字:今日头条片段一“法治素养”不同于以往的“法律素养”和“法制素养”,在全面依法治国进程中,公民法治素养应当是法治角色、法治意识、法治理念、法治精神、法治信仰、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法治文化等方面的高度统一片段二习总书记在浙江调研时强调,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在动力,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冲破一切束缚文化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不断增强文化的竞争力、吸引力和感召力阅读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通过初中阶段法律知识的学习,我们在今后“社会参与”中应体现出哪些基本的法治素养?答案:①认真学法懂法,树立法治观念。

【初中政治】中考题解析: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

【初中政治】中考题解析: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

【初中政治】中考题解析: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要点八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一、选择题1. (2021?滨州)人肉搜索实质上是网民利用网络这一平台,通过其他网民的参与,将某一特定对象的个人信息、数据搜索出来的一种现象。

最近几年,人肉搜索在互联网上频频出现,一系列事件的当事人被网友纷纷揪出来亮相。

下列有关这一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有 ( )A.“人肉搜索”抨击假恶丑现象,营造了良好社会的风尚B.“人肉搜索”不断引导人们明辨是非善恶,伸张社会正义C.“人肉搜索”有助于引导更多的网民加强道德修养,增强法律意识D.“人肉搜索”是一种侵害公民隐私权的违法行为【解析】选D。

“人肉搜索”就其作用来看可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就事件本身来说则侵害来当事人的隐私权,是一种违法行为。

所以这种行为是不值得提倡的。

2. (2021?衡阳中考)一王少伟,从小学起就迷恋互联网,时出于好奇,开始研究黑客技术,2021年因攻击2200我个境内外同站,造成严重社会影响,被依法判刑。

据此回答(1)、(2)题(1)青少年应该( )①提高鉴别,自觉抵制不良诱惑②加强道德修养,遵守网络规则③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拒绝网络生活④自觉树立法律意识,依法自律A.①②④B.①②③④C. ①②③D.②③④【解析】选A。

本题以生迷恋网络最终走向犯罪的典型案例为背景材料考查生应该如何使用互联网。

要杜绝网络的消极影响应提高自己的控制力和道德修养,还应该树立法律意识。

①②④说法均符合题意。

第③种说法因互联网有消极影响而拒绝上网属于因噎废食,是不可取的,故应排除。

(2)以上事实说明犯罪的最本质特征是( )A.严重危害性B.刑事违法性C.刑罚当罚性D.国家强制性答案:A。

3.(2021?贵港中考)小错与大错,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它们之间的距离只有“一步之遥”,下列说法体现这个道理的有( )①千里之堤,溃于蚁穴②人非圣贤,孰能无过③守法朝朝乐,违法日日愁④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A.①②③④B.①③C.①④ D初中生物.①②④【解析】选 C。

初三政治同步练习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

初三政治同步练习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

初三政治同步练习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一、单项选择题1、以歌曲(同桌的你)而扬名的音乐人高晓松,对自己2011年5月9日晚醉架的行为供认不讳。

法庭当日宣布审判结果:高晓松因危险驾驶罪被判拘役6个月,罚款4000元。

这体现了法律( )①依靠公民自觉遵守②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③对明星具有特殊的约束力④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2、在社会生活中有许多规定,如“严禁考试作弊”、“严禁酒后驾车”、“严禁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等。

之所以这样规定,是因为( )A、人们不能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B、维护良好秩序,就必须限制人们的自由C、道德比法律更有约束力D、社会生活离不开共同的准则3、下列四组图,正确反映违法与犯罪关系的是( )4、李某酒后架车在某大学生活区制造了一起伤亡事故。

事发后,他不但没有停车,还高喊“有本事你们告去,我爸是李刚”。

2011年1月30日,法院以交通肇事罪判处李某有期徒刑6年。

从犯罪的最本质特征,李某的行为( )A、触犯了刑法B、扰乱了社会秩序C、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D、应受刑罚处罚5、九年级学生牛牛经常旷课,夜不归宿,到网吧玩游戏。

后因缺钱上网,持刀抢劫,造成受害人重伤,受到刑罚处罚。

同学们对此在QQ上展开了议论,其中正确的说法有( )①小兔子乖乖:乖点好耶,专心学习,遵纪守法,防微杜渐,否则害人害己②笨笨鸟:牛牛受刑罚处罚,是因为他经常旷课、夜不归宿,笨笨鸟下次不再干了③绿魁茶: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一般都是从不良行为开始的,我们应避免沾染不良行为④一剪梅: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会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危害,我们应引以为戒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6、某市未成年人管教所对在押的少年犯进行调查的数据显示,从他们曾有的行为看,有打架行为的占57.9%,有旷课行为的占49.8%,经常光顾网吧的占44.9%,有赌博行为的占44.3%,看过黄色书籍和淫秽影像制品的占31.9%。

初一政治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一政治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一政治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试题答案及解析1.在我国未满18周岁的公民都属于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的对象。

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A.家庭保护B.学校保护C.社会保护D.司法保护【答案】A【解析】此题考察保护未成年人的四道防线,因为家庭是未成年人成长的摇篮,未成年人的性格,道德品质、理想情操的形成都与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家庭保护是未成年人保护的基础。

故选A2.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已由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于2016年3月16日通过,自2016年9月1日起施行。

材料二截止2015年11月,中纪委共查处副省级以上官员139名(含军队副军级以上干部),一批“大老虎”被依法处置。

2015年,无论是给予党纪处分人数,还是审查中管干部人数,均为改革开放历年来的最高值,全国共立案33万件,处分33.6万人,涉嫌犯罪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的有1.4万人。

(1)根据上述材料,请你写出法律的含义。

(2)读了材料二,给我们什么启示?【答案】(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规定权利和义务,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

(2)和谐的生活离不开法律的保障。

每个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结果,违法行为的结果对自己、他人和社会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我们要养成遵守法律的习惯,愉快的享受法律提供的安全和便利,在法律的保护下幸福生活,快乐成长。

【解析】(1)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法律的定义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运用。

根据所学回答即可。

(2)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法律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运用,材料中对违法行为的处罚,表明我国法律通过制裁违法犯罪保护公民合法权益,体现了法律的规范和保护作用,任何违法行为都要受到法律制裁,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等,角度多元化,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3.“任性”是“由着自己的性子来”的缩写,最近一段时间,各地多名孩子因学习压力或与父母赌气,“任性”地选择离家出走,对这种做法认识不正确的是()A.极不可取,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B.是不会与父母沟通的极端行为C.可以争取自己的权利,保护自己的自由不受任何限制D.应该引起家庭、学校、社会的关注,加强对青少年心理疏导【答案】C【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运用。

初一政治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一政治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一政治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试题答案及解析1.公共生活准则依赖()的力量,以促进人们自觉遵守A.法律的强制B.风俗和习惯C.人们的自觉D.统一的道德标准【答案】B【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根据所学知识,公共生活准则依赖风俗和习惯的力量来维系。

故应选B。

其它三个选项的说法均不符合题意。

2.在日常生活中,面对不法侵害,诉讼和非诉讼两种途径都能帮助未成年人维护合法权益。

【答案】对【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基本观点的掌握情况。

根据所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通过诉讼或非诉讼的方式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故该观点正确。

3.材料一:在公共场所,我们经常看到有的人践踏草坪、攀折花木,有的人破坏正常秩序,有的人随地吐痰,有的人破坏社会公物;经常听到有些人肆无忌惮地大声喧哗,有的人在高声打电话,有的人在旁若无人地说脏话……材料二: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现象:乘车、乘船、飞机时,要遵守制度,听从指挥,维护交通安全,不得携带易燃、易爆、易腐蚀、剧毒等危险品;参观游览时,要爱护游览地的公共财产、文化古迹和花草树木,维护良好秩序,注意卫生,不随地乱扔杂物等。

结合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和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常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的人们有没有做到尊重社会、遵守公共生活规则的行为?为什么?(2)请你谈谈材料二这些现象共同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3)我们青少年如何做到尊重社会、遵守社会公共生活规则?【答案】(1)不是。

因为他们违反了道德规范、社会公共生活的规则,影响了他人的休息,破坏了社会的公共秩序。

(2)无规矩不成方圆,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社会公共生活需要规则,社会公共生活还需要我们共同遵守。

(3)大家在一起交往和生活时,就需要有针对生活的公共生活各个方面的各种各样的规则,共同认可,共同遵行,这样社会才会更美好,更和谐。

遵守公共生活规则不是一种被迫的行为,而应当是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与习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升训练四 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一.选择题(下列各题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1个是最符合题意的。

请选出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1、(安徽省)根据法律规定,有些营业性活动场所是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的,如营业性歌舞厅、录相厅、电子游戏厅等。

这一规定( A )A .现了对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B .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家庭保护C .损害了营业性场所的合法利益D .不利于未成年人全面健康发展2、(安徽省)小明家附近的工地每天都施工到深夜,施工噪音使小明及其邻居无法休息。

对此,你认为小明的正确做法是( D )A 听之任之,等待其他居民去干预B 能忍则忍,不去干涉施工的自由C 忍气吞声,到同学或亲戚家休息D 投诉举报,请相关部门进行处理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A .严重危害性B .刑事违法性C .刑罚当罚性D .国家强制性①家庭保护 ②学校保护 ③社会保护 ④司法保护A .①③B .①②C .①④D .②③6.(山东省)一天,初二学生吴某在放学回家的路上,遇到高年级学生王某向他强行索要“保护(山西·太原)呼和浩特市高二学生王少伟,从小学起就迷恋互联网,初中时出于好奇,开始研究黑客技术,2007年因攻击2200多个境内外网站,造成严重社会影响,被依法判刑,据此回答3——4题。

3.青少年应当( D )①提高鉴别能力,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②加强道德修养,遵守网络规则③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拒绝网络生活 ④自觉树立法律意识,依法自律4.以上事实说明犯罪的最基本特征是( A )5.(山西·太原)《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应当与未成年学生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互相配合,保证未成年学生的睡眠、娱乐和体育锻炼时间,这一规定有利于促进未成年人的( B )费”,他借机跑回学校,及时将这一情况反映给老师。

除此之外,吴某还可以( C )A.坚决不给,与之硬拼B.先给,再找机会报复C.拨打“110”,及时报警D.忍气吞声,自认倒霉7.(福建·福州)200)8年1月23日,中宣部等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通知》的下发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创设了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这一举措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 C )A.家庭保护B.学校保护C.社会保护D.司法保护8.(福建·福州)与道德、纪律相比较,法律具有的最显著特征是( D )A.依靠社会舆论保障实施B.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C.只对部分社会成员具有约束力D.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9.(福建·福州)上学路上,看见同学被围殴。

此时,正确的做法是( B )A.少管闲事继续上学B.及时报告老师或拨打“110”C.不顾一切地上前搏斗D.驻足围观起哄L0、(福建·安溪)一营业性网吧因常允许初中生上网被有关部门查处。

这是因为其违反了…( A )A、未成年人保护法B、义务教育法C、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D、刑法11、(福建·安溪)一天晚上,小兰的妈妈送奶奶去了医院,爸爸上夜班还没回来。

突然一位自称是爸爸朋友的陌生人敲门。

如果你是小兰,你会…( D)A、出于礼貌,开门让客人进来坐坐B、向邻居或周围人大声呼救C、立即拔打“1l0”报警D、告知对方父母不在,有事下次再来12.(湖北·孝感)生活是美好的,也是复杂的。

在我们周围存在着侵犯青少年合法权益和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现象。

在面对不法侵害行为时,青少年应该:①积极争取社会、学校和家庭的保护②勇敢地与不法分子进行殊死搏斗③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④采取机智灵活的方法与其斗争( C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③④13.(福建·晋江)2008年4月11日,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因犯受贿罪、滥用职权罪被天津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有期徒刑l8年,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30万元。

这表明( D )A.公民平时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B.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C,腐败现象非常严重,已经到了不能控制的地步D.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14.(福建·晋江) “千里长堤、溃于蚁穴”。

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D )A.不良行为都会发展为违法犯罪B.B.只要自己不犯错,就不会违反法律C.有小偷小摸行为的人必然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D.要防微杜渐,防范于未然15.(广西·贵港)初中生王某,不思学习,迷恋网吧和游戏室,夜不归宿,屡教不改,后来竟发展到持刀抢劫,致人重伤,受到了处罚。

上述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B)A.违法行为都是犯罪行为B.有了不良行为一定要及时改正C.只有犯罪行为才具有社会危害性D.靠教育不能减少违法犯罪16.(浙江·衢州)从今年开始,全国各级公共博物馆、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部实行免费开放。

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 C )A.家庭保护B.学校保护C.社会保护D.司法保护17.(浙江·绍兴)认读右边漫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网吧老板的行为是一种严重违法行为B.网吧老板的行为是对未成年人的保护C.执法人员依法维护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D.小朋友逃学上网吧是他的自由和权利(四川·遂宁)2007年11月18日,年仅15岁的小陈因考试成绩不理想被父亲严厉训斥后,只因口角之争就将邻家6岁孩子用石头打晕后沉入粪坑淹死。

小陈投案自首后,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2年。

据此回答18-19题18、小陈之所以被判刑是因为他的行为:( C )①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②违反了《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③违反了我国宪法④触犯刑法,应受到刑罚处罚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④D、①②③④19、(四川·遂宁)小陈的行为给我们的启示有:( D )①每个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后果,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②要锻炼自己的心理品质,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③不必在乎父母对自己的期望④要正确对待学习压力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0.(广东·江门)初中学生丁某沉迷于网络游戏,为了筹措上网费用,偷盗了别人的财物,结果被公安机关处以行政拘留。

丁某的行为( D )A.属于犯罪B.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C.触犯了刑法D.是一般违法行为21.(浙江·宁波)在日常生活中,有人通过发送短信,诈骗了近五万元人民币。

对这种行为的认识及处罚方式正确的是( C )A.一般违法行为批评教育B.不道德行为舆论谴责C.犯罪行为刑事处罚D.恶作剧行为不予追究22.(山东·聊城)下列能够体现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选项是( C )①208年2月5日,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以受贿罪判处山东省委副书记兼青岛市委书记杜世成无期徒刑 ②四川广元市剑阁县民政局职工赵某,因抢占抗震救灾物资,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 ③中学生李某周末上网夜不归宿,受到了家长的严厉批评 ④山西洪洞矿难案,17名相关责任人被羊远期或一年以上有期徒刑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②③④23.(四川·内江)小清是一位初中生,父母离异后,她随母亲生活。

后来母亲生病去世,她去找父亲并把自己的情况告诉父亲,父亲非但不收留女儿,反而以离婚时判给母亲、新阿姨不准要以前小孩为由,将小清拒之门外。

你认为小清的父亲违反了 ( B )A.《刑法》B.《未成年人保护法》C.未尽对未成年子女的抚养责任D.未尽对子女的教育责任24. (四川·内江)以下图示是几个同学对违法与犯罪的关系的理解,你认为正确的是( B )A. B. C. D. 25.(山东·临沂)2008年3月14日,一群不法分子在西藏拉萨市区的主要路段制造严重的打砸抢烧暴力事件,暴行造成22处建筑物被烧、10余名无辜群众被杀死、烧死,给当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极大损失。

达赖集团破坏民族团结、分裂祖国的言行引起了海内外华人的强烈愤慨。

下面认识正确的是( D )①上述打砸抢烧行为是犯罪行为,必然受到刑罚处罚 ②打砸抢烧行为是一般违法行为,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③上述打砸抢烧行为侵犯了受害群众的生命健康权和私有财产权 ④维护民族团结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众多海外华侨华人的共同心声A .①②③④B . ①②③C . ①②④D .①③④26.(山东·泰州)下列说法中,与“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蕴含的道理一致的是( D )①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②守法朝朝乐,违法日日愁 ③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④小洞不补,大洞吃苦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违法 犯罪 违法 犯罪 违法 犯罪二、非选择题1.(浙江·台州)(本题8分)雷蕾是我市某中学九年级学生,在她的“成长记录袋”中,有以下三则成长记录:成长记录一:七年级下学期。

下午,在放学路上,我被一个流里流气的男青年截住,他让我“赞助”点儿钱。

我见跑不掉又敌不过他,就故意对他说跟我回家取钱,便三转两转把那人带到派出所后门……(1)你从雷蕾同学的行为中得到哪些启示?(2分)成长记录二:八年级下学期。

有段时间,我不及时完成作业,还经常逃学,幸好同班的甜甜同学用法律..知识..耐心疏导我,我才“改邪归正”。

我真感谢她!(2)你认为甜甜同学是怎样劝说雷蕾的?(3分)成长记录三:九年级下学期。

今天,为庆祝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实施一周年,校团委、学生会联合举办演讲比赛,我的演讲《特殊的保护特殊的爱》获一等奖。

(3)请你推测,雷蕾同学在演讲中会选用哪些方面法律知识?(3分)2.(湖北·鄂州)材料分析题(6分)2008年3月14日,一群不法分子在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的主要路段实施打砸抢烧,焚烧过往车辆,追打过路群众,冲击商场、电信营业网点和政府机关,给当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使当地的社会秩序遭受严重破坏,18名无辜群众被烧死或砍死,造成直接财产损失2.5亿元。

请问:(1)这伙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1分)为什么?(3分)(2)我们青少年如何远离犯罪?(2分)提升训练四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一、选择题1.A 2。

D 3。

D 4。

A 5。

B 6。

C 7.C 8。

D 9。

B 10。

A 11。

D 12。

C 13.D 14.D 15.B 16。

C 17.C 18.C 19.D 20.D21。

C 22。

C 23。

B 24。

B 25。

D 26。

D二、非选择题(评分说明:考生若从其他角度回答,只要符合题意、观点正确、言之有理,并符合该题给分条件的,均可酌情。

)1.(8分)(1)我们在与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时,既要勇敢,又要机智,力求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巧妙地将不法分子抓获。

(从机智方面作答也给满分。

)(2分)(2)珍惜受教育权利(1分),自觉履行受教育义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