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中国法律的起源与特点
中国法律的起源与特点
![中国法律的起源与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b1eaa620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5b.png)
中国法律的起源与特点
一、中国法律的起源
在汉代,中国由上古时期至汉朝时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宪法制度,
以内政法则为基础。
内政法则涵盖了政治、经济、民众权利等领域,其内
容主要体现在《后汉书》《汉书》等古籍中,是古代中国法律的重要载体。
汉朝时期,随着政治体制的完善,中国古法制度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首先,出现了许多有关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施政方面的法律,如
《律历志》、《律令》、《政出》、《户部章程》、《文献》等,这些法
律正式定义了汉朝法律的内容、组织形式和执行方式,并由宫廷对其进行
审核和执行。
此外,汉朝还将法律的职能向社会各阶层扩展,在社会各种争议中发
挥作用。
比如《裁判文书》记载,汉代以来,开始建立司法实体,通过实
施司法程序,来审理各类纠纷,对争议的解决提供司法保障。
二、中国法律的特点
1、《左传》的“以德治国”思想是中国法律的根本思想。
传统的中
国法律是以礼义为基础,以尊卑礼仪为框架,以礼仪、律法为手段,以安
定民众为目的,以促进国家和社会和谐发展为宗旨。
2、法律具有稳定性。
中国法律的起源与特点
![中国法律的起源与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7e77de5384254b35eefd34fe.png)
(张晋藩:《中国法制史》)
二、中国国家与法的产生
• 本章教学重点:中国法律的起源与特点。
• 本章教学难点:具体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 法律起源的理论来阐释中国法律的起源与 特点。
每天重复着的产品生产、分配和交换用一个共同规 则约束起来,借以使个人服从生产和交换的共同条件。 这个规则首先表现为习惯,不久便成了法律。随着法 律的产生,就必然产生出以维护法律为职责的机关— —公共权力,即国家。随着社会的进一步的发展,法 律进一步发展为或多或少广泛的立法。……人们忘记 他们的法起源于他们的经济生活条件,正如他们忘记 他们自己起源于动物界一样。随着立法发展为复杂和 广泛的整体,出现了新的社会分工的必要性:一个职 业法学者阶层形成起来了,同时也就产生了法学。”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
(马克斯、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
一、习俗与法的产生
梅因(Henry Maine):
可以断言,在人类初生时代,不可能想象会 有任何种类的立法机关,甚至一个明确的立 法者。法律还没有达到习惯的程度,它只是 一种惯行。用一句法国成语,它还只是一种 “气氛”。对于是或非唯一有权威性的说明 是根据事实作出的司法判决,并不是由于违 犯了预先假定的一条法律,而是在审判时由 一个较高的权力第一次灌输入法官脑中的。
二、中国法的产生
特点:
4.裁判与法律:中国法律的产生,与其他文明中法 律的起源一样,也具有“由裁判到立法”的特 点。
导论及第一章中国法律的起源与特点
![导论及第一章中国法律的起源与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0510766b14791711cc79177a.png)
西周礼记: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诸侯祭名山大川之在其地者
西周礼记:天子之堂九尺,诸侯六尺,大夫五尺,士三尺。 超出规定就是“犯上”之罪。
四、裁判与法律
• 法律产生于判决,产生于相关的规定。 • 从因财产交易的争执而做出的判决中,抽象出一系列带有普遍性的标准
或原则,进而固化为民事法律; • 从对严重破坏社会秩序、侵害统治阶级利益者给以惩罚的判决中,逐渐
• 黄帝之时,中原部落联盟实行兵刑合一之制,刑事惩罚的方式包括:甲兵、 斧钺、刀锯、钻笮、鞭扑(甲兵指讨伐外侵和内乱;斧钺为军法;钻笮指在脸上刻字 并涂以墨炭;鞭扑用鞭子抽);尧舜之时,尚有流、放、窜、殛等刑事惩罚。而 在苗蛮部落,则独立地产生了另一种风格的刑事惩罚方式。
• 帝舜时期受苗蛮部落刑事处罚的启发,将早期仅限于战争时期,或者和平时 期对待异族俘虏的肉体刑,也适用到本部落内部成员。
法典与案例结合 阶段
自宋代以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中国法律开始向法律技术 的完备方向发展,即在审判具体案件是如何实现司法操作与法律 指导思想上的结合。案件成例作为一种法律形式得到很大发展, 例与律开始相互结合。明、清两代王朝的法律制度是这一发展趋 势的典型代表。
近代法律(清末、 清末,西方社会制度冲击东方文明,中国古代社会制度开始解体。
• 随着部落联盟的扩大,部落事务的繁杂,特别是随着部落首领以 及管理集团的特殊利益受到重大挑战时,原先只是针对异族俘虏 的处罚方式也被引入部落内部管理。战争是一种集体行为,为了 取得胜利,需要有严明的纪律,需要制定严格的法律来约束每一 个成员的行为。因此,制作刑罚或者刑法来规范战争行为成为形 势所需。强制性行为规范中最能有效保护部落联盟贵族特殊利益 的“刑法”,渐具雏形。
成) • 政治背景:部落联盟内部形成一些公共职能及承担公共职能的人
(完整word版)中国法制史
![(完整word版)中国法制史](https://img.taocdn.com/s3/m/552e21b5d5bbfd0a7856735a.png)
一、中国法律的起源1.礼源于祭祀:指中国古代作为一种社会规范的“礼”,最初起源于原始祭祀活动中形成的礼仪规则。
2.刑始于兵:指中国古代的刑法及以刑法为基本内容的法律,最初起源于战争或军事活动的某些需要,最早的法脱胎于军事活动中产生的军法。
3.特点:(1)中国法律的的起源主要是通过“刑始于兵”和“礼源于祭祀”两条基本途径完成的。
(2)氏族血缘纽带强韧,法律表现出民族主义的特色。
(3)表现出民族大融合的特征。
(4)民事法律相对滞后,刑事法律相对发达。
二、夏商西周法律制度1.立法指导思想:夏商:天命观与天罚观西周:(1)以德配天,敬天保民(2)明德慎罚:明德,就是主张德治,提倡德教。
慎罚,就是要求在运用刑罚时做到审慎、宽缓。
要求统治者对民众以教化为先,不以刑杀为要,先教化后用刑。
(3)礼治思想(“出礼入刑”原则;“亲亲”、“尊尊”原则;“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原则)2.立法活动:(1)禹刑: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是夏朝法律规范的总称,内容以习惯法为主。
(2)汤刑:商有乱政,而作汤刑。
是商朝法律的统称。
两次规模较大的刑法制定和整理活动,一次在商灭夏后,一次在商朝中后期,后一直沿用至商朝灭亡。
(3)吕刑:主要内容是规定刑罚的种类及适用刑罚的原则。
将赎刑作为核心内容。
体现了西周明德慎罚的立法思想。
(4)九刑:一种解释是指周朝的刑书,主要立法精神在于严厉打击危害国家统治与社会秩序的刑事犯罪。
另一种解释是指墨、劓、剕、宫、大辟、流、赎、鞭、扑九种刑罚。
3.部门法制:(1)宗法制:是指以血缘为纽带调整家族内部关系,维护家长、族长的统治地位和世袭特权的行为规范。
其中,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等级制的一项核心内容。
宗法制不仅确立了各级贵族之间的地位,而且把宗法结构和国家政权融为一体。
(2)五刑:墨刑:又称黥刑,在脸上刺刻后再涂上墨的刑罚。
劓刑:割掉鼻子的刑罚剕刑:又称刖刑,砍去腿脚的刑罚宫刑:又称腐刑、淫刑,男子割去生殖器,女子幽闭宫中。
中国法制史(第二版)
![中国法制史(第二版)](https://img.taocdn.com/s3/m/202de12883c4bb4cf7ecd19a.png)
五、民族融合与法律
1.中国法律的起源还表现出民族大融合的特征。
2.黄帝之时,中原部落联盟实行兵刑合一之制,刑事惩罚方式 以使用的工具区分,包括五种:甲兵、斧钺、刀锯、钻笮、 鞭扑。
5.形成过程中的法律,也受到血缘、婚姻因素的影响,而作为新社会结构基 本骨架的血缘、婚姻关系也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
三、祭祀与法律
1.在华夏先人中产生的祖先崇拜意识,通过一定的典礼、仪式,逐渐演化为具有 宗教性质的祖先祭祀。
2.由于祭祀活动与现世子孙的安全、生活直接联系,又成为部落联盟首领强化自 己地位的有效手段,因此祖先祭祀活动受到华夏先民的特别重视。
第二节 中国法律起源的特点
一、战争与法律
1.中国法律的起源,首先具有“兵刑合一”、刑法受到特别重视的特点。 2.中华古文明发生与发展的重要契机是部落联盟之间的相互征战。通过征 战,加强了交流、沟通与融合,推进了文明的演变与进步。
3.部落联盟早期,部落内部秩序,主要通过个体对群体的依赖,依靠群体 的舆论,或者通过行为方式、财产分配方面的制裁来维系。
四、裁判与法律
1.中国法律的产生,与其他文明中法律的起源一样,也体现了 “由裁判到立法”的特点。
2.法律产生于判决,产生于相关的决定。
3.从因财产交易的争执而作出的判决中,逐渐抽象出一系列带 有普遍性的标准或原则,进而固化为民事法律。
4.从对严重破坏社会秩序、侵害统治阶级利益者给以惩罚的判 决中,逐渐产生刑事法律规范。
4.与此同时,由于相互征战在确定部落之间关系中的特殊作用,以甲兵、 斧钺为惩罚手段的“大刑”频繁实施,因而有关适用“大刑”的相关规 范也逐渐确立,包括在何种情况下实施大刑,实施大刑的机构、程序以 及具体方法等。
中国法律的起源及特点
![中国法律的起源及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4a7daad2c1c708a1284a4424.png)
中国法制史论文中国法律的起源及特点系别:人文社会科学系班级:1132法律事务姓名:***学号:************摘要:第一:中国法律的起源(一)刑起于兵(二)法源于礼第二:中国法律的特点1.引礼入法,法礼结合2.家庭本文,伦理法制3.法为治世之具,缘法断罪4.无讼是求,调处息争5.法典体例上的“诸法合体,民刑不分”与法律体系上的“诸法并存,民刑不分”。
关键词:定罪量刑、引礼入法礼法结合、法典体例【正文】:一、中国法律的起源:(一)刑起于兵(二)法源于礼(一)刑起于兵:一方面,“师出以律”,中国古代最初的刑起源于军事战争,最早的法脱胎于军事中产生的军法。
另一方面,“兵狱同制”。
军事战争需要及时处置敌人、俘虏或其他违法犯罪行为。
某些军法同时就是定罪量刑的刑法。
黄帝“五刑”:“大刑用甲兵,其次用斧钺,中型用刀锯,其次用钻,薄刑用鞭折”(《国语·鲁语》)苗民“五刑”:蚩尤时代,“苗民弗用灵,惟作无虐之刑曰法。
杀戮无辜,爰始淫为劓。
《尚书·吕刑》无辜,爰始淫为劓、刵、椓、黥“。
(《尚书·吕刑》)皋陶象刑:所谓象刑,一种观点认为;象是象征之义,象刑是让人穿着不同色质的衣巾服饰,象征处以不同刑罚;以示耻辱与惩戒。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象是画像之义,象刑就是绘制受刑人身着不同衣巾服饰的画像,象征处以不同刑罚,以公之于众引为鉴戒。
饰的画像,象征处以不同刑罚,以公之于众引为鉴戒。
(二)法源于礼1.礼产生于祭祀,在祭祀过程中,仪式得到强化和系统化,随着阶级的分化,祭祀的仪式等级不同而不同,此时礼成为确是等级的标志。
随着阶级的划分,上层阶级演化为统治阶级,他们借助政治势力将礼上升为调整人们社会关系的规范。
2.至此,礼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实质上都具有了法律的内涵,直至周公之礼,礼得到规范化和系统化,从而成为中国古代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总称。
3.礼是中国古代法的重要渊源,中国古代法的最初表现形式主要以礼表现出来。
中国法律
![中国法律](https://img.taocdn.com/s3/m/56c714d0a58da0116c1749f7.png)
中国法律起源的特点:1、中国法律产生于古代中国的特殊历史环境中,它的法律起源具有独自的特点,即实行礼法结合。
2、中国法律在形成时具有早熟性.3、中国法律在形成时具有维护专制王权的特点。
4、因自然经济的稳固,商品经济的不发达,加之过早确立君主专制制度以及礼的规范的发展,使中国法律在形成时,就带有刑事法规发达而民事法规相对落后的特点。
5、由于夏代提早跨入阶级社会,奴隶制未能充分发展,所以,它的法律在形成时带有氏族社会的浓厚色彩,以及贵族宗族通知的显著特点。
嘉石之制就是讲那些轻微犯罪人,束缚其手脚,坐于“嘉石”一定时日,使其思过、悔改,然后交给司空,在司空的监督下进行一段时间的劳役,期满后释放。
“七出”是指妻子有下列情况之一:不顺姑舅(公婆),无子,淫,妒,有恶疾,口多言,盗窃。
丈夫有权休妻。
“三不去”是指妻子虽然有“七出”之条,但是如果有下列情况之一:有所娶而无所归,与更三年丧,前贫贱后富贵。
丈夫不得休妻。
“五听”制度五过,惟官、惟反、惟内、惟货、惟来。
秦代主要的法律形式:律令式法律答问程、课、廷行事秦朝定罪量刑原则:1、规定刑事责任年龄2、确认主观意识形态,区分故意与过失3、教唆同罪,教唆未成年人犯罪加重处罚4、累犯加重,共同犯罪和集团犯罪加重5、自首减免刑罚,消除犯罪后果减免刑罚6、实行连坐7、诬告反坐。
秦律告诉的限制:1、秦律首先是限制子告父母以及奴隶告主人。
2、秦律还禁止诬告和轻罪重告,在通常情况下,也不受理对已死亡被告的控告。
“女徒顾山”女徒顾山,亦称“顾山”,汉代专为女犯设立的赎刑,女犯定罪判决后可以释放回家,但每月必须出钱三百由官府雇人到山上砍伐木材,以代替女犯应服的劳役。
“重罪十条”即反逆、大逆、叛、降、恶逆、不道、不敬、不孝、不义、内乱。
留养制度:亦称“存留养亲”,指犯人直系尊亲属年老应侍而家无成丁,死罪非十恶,允许上请,流刑可免发遣,徒刑可缓期,将犯人留下以照料老人,老人去世后再实际执行。
中国法律的起源
![中国法律的起源](https://img.taocdn.com/s3/m/54bbfb8a83d049649b6658bc.png)
☆中国古代的“刑”、“法”、“律”
刑:杀戮,处罚;刑通于“型”, 规范之意。 《说文解字》:“灋,刑也,平之 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 从去。 《说文解字》:律,“均布也。” 段玉裁注:“律者,所以范天下之不 一而归于一,故曰均布也。”
獬 豸
四、中国法律起源方式的影响
影响到中国传统法制的若干特点: ▲强调领袖的权威性 ▲古代法的刑事性 ▲古代法的等级性(注重区分身份 与特权) ▲人民对法律的敬畏与远离 ▲礼法结合
第一节 中国法律的起源
一、观点介绍 1.起源时间 起源于原始社会来自起源于黄帝 起源于尧舜 起源于夏代
2.起源方式 ▲起源于天道与神意。 ▲起源于自然界的客观规律。 ▲起源于“理”即宇宙绝对精神。 ▲起源于惩恶扬善的需要。 ▲起源于定分止争的需要。 ▲起源与国家的形成有关。 ▲起源于战争与祭祀
三、两个重要观点
《左传》:“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1.刑起于兵(“兵刑同制”) 《尚书· 吕刑》:“苗民弗用灵,制以刑, 惟作五虐之刑曰法。” 《国语· 鲁语》:“大刑用甲兵” 《周易· 师》:“师出以律” 2.礼源于祭祀 《礼记·礼运》:“夫礼之初,始诸饮食。 其燔黍捭豚,污尊而抔饮,蒉桴而土鼓, 犹可以致其敬于鬼神。”
第一章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起源_图文
![第一章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起源_图文](https://img.taocdn.com/s3/m/7bc51b5448d7c1c708a145d6.png)
四.关于“礼”。
1.“礼”字的词源 “礼”从字面上讲,指的是一种器具。后引
申为一种礼节仪式; 来源于求神祈福的祭祀活动; “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从示,从豐。
” ———《说文解字》
23
在祭礼活动中,产生了一定的礼节仪式。 这些礼节仪式不断积累,并扩大到人们社 会生活中,成为规范人们行为的原始习俗 。起初,人们完全是凭借着发自内心的虔 诚自觉遵守的。但后来国家产生以后,统 治者为了自己的利益或统治,将这些原始 习俗加以改造,并赋予其神秘性与强制力 ,“礼”便成为维护奴隶主贵族等级统治的 习惯法。
“刑”的引申义:残害肢体的肉刑,泛指刑
罚。
15
3.“刑始于兵”的原因
最早的法兼有军法与刑罚双重涵义,最 初的法官、狱官也兼掌军事和司法两种职 能。当时之所之如此,首先是由于军事活 动是一种需要高度组织纪律,严格行为规 范和统一行动规则的集体行为;当战争规 模日益扩大时,就需要制定军法协调兵员 行动。此即“师出以律”,此类军法亦即最 早的法律。
第一章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起源_图文.ppt
本章知识点
一.中国最早的法律何时产生? 二.法律的内容来自于哪里? 三.中国古代法律文明起源的特点 四.关于“刑”。 五.关于“礼”。
2
一.中国最早的法律何时产生?
1、法律起源和发展的共同规律 人类法律的形成都经由“习惯”到“习惯法
18
劓刑
19
“宫”,即“丈夫割其势 ,女子闭于宫”,就是 阉割男子生殖器、破 坏女子生殖机能的一 种肉刑。宫刑又称腐 刑、阴刑和椓刑。
20
墨刑(黥刑)
21
九侯被醢、比干被剖案
纣王无道,民怨沸腾,诸侯反叛。商纣因 此发明了一种炮烙酷刑。西伯姬昌、九侯、 鄂侯为三公。九侯将其女献给纣王,但此女 不喜欢商纣淫乱,纣王杀了九侯的女儿,并 对九侯施以醢刑。西伯姬昌叹息这件事被人 告发,纣王把他囚禁在羑里,后来被解救。 西伯势力渐大,纣王大臣劝谏,纣王说“我 生不有命在天乎!”,完全听不进去。后来 比干强劝,却被施以剖心之刑。
中国法律的起源与特点教学课件 (一)
![中国法律的起源与特点教学课件 (一)](https://img.taocdn.com/s3/m/17ec771c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36.png)
中国法律的起源与特点教学课件 (一)中国法律的起源与特点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的法律源远流长。
中国法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相对简单,但同样存在着需要法律规范的社会关系。
在科举制度逐渐建立起来之后,法律也开始付诸实施。
到清朝时期,开展修法的活动更加频繁,此时的中国法律逐渐成熟,并形成了法律的基本框架。
中国法律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道德与法律的融合中国传统文化中,法律与道德划分并不清晰,将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密切结合。
中国传统法律中的很多规范都是基于道德准则。
例如,传统的中国家庭法注重家族和家庭的道德价值,而不是个人权利。
中国传统法律中的“公正、宽容、仁慈、节制”的价值观得到了法律的具体体现和实践。
二、对人的关注中国法律强调对人的关注,注重和平与和谐,强调人的权利和义务,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中国传统法律中,很多规则都是基于人的关系而来。
例如,婚姻和家庭的法律规则,崇尚的是人之间互相关注和互相照顾。
三、特色鲜明的组织结构中国法律的组织结构有其特有的特点。
在普遍意义上,中国法律由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决定、命令、规范性文件、自治条例、地方性法律等构成。
其中,《宪法》被视为法律的最高级别。
在中国法律体系中,还有众多颁布的部门规章、司法解释、指导性意见等文件体系。
无论是中国法律的起源,还是中国法律的特点,都展示了古老而光彩照人的中国法律文化。
学习中国法律,不光要了解其发展历史,也要了解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法文化语境。
中国法制史
![中国法制史](https://img.taocdn.com/s3/m/5de0e849c281e53a5902ff03.png)
一、中国法律的起源1、礼源于祭祀:指中国古代作为一种社会规范的“礼”,最初起源于原始祭祀活动中形成的礼仪规则。
2、刑始于兵:指中国古代的刑法及以刑法为基本内容的法律,最初起源于战争或军事活动的某些需要,最早的法脱胎于军事活动中产生的军法。
3、特点:(1)中国法律的的起源主要就是通过“刑始于兵”与“礼源于祭祀”两条基本途径完成的。
(2)氏族血缘纽带强韧,法律表现出民族主义的特色。
(3)表现出民族大融合的特征。
(4)民事法律相对滞后,刑事法律相对发达。
二、夏商西周法律制度1、立法指导思想:夏商:天命观与天罚观西周:(1)以德配天,敬天保民(2)明德慎罚:明德,就就是主张德治,提倡德教。
慎罚,就就是要求在运用刑罚时做到审慎、宽缓。
要求统治者对民众以教化为先,不以刑杀为要,先教化后用刑。
(3)礼治思想(“出礼入刑”原则;“亲亲”、“尊尊”原则;“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原则)2、立法活动:(1)禹刑: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就是夏朝法律规范的总称,内容以习惯法为主。
(2)汤刑:商有乱政,而作汤刑。
就是商朝法律的统称。
两次规模较大的刑法制定与整理活动,一次在商灭夏后,一次在商朝中后期,后一直沿用至商朝灭亡。
(3)吕刑:主要内容就是规定刑罚的种类及适用刑罚的原则。
将赎刑作为核心内容。
体现了西周明德慎罚的立法思想。
(4)九刑:一种解释就是指周朝的刑书,主要立法精神在于严厉打击危害国家统治与社会秩序的刑事犯罪。
另一种解释就是指墨、劓、剕、宫、大辟、流、赎、鞭、扑九种刑罚。
3、部门法制:(1)宗法制:就是指以血缘为纽带调整家族内部关系,维护家长、族长的统治地位与世袭特权的行为规范。
其中,嫡长子继承制就是宗法等级制的一项核心内容。
宗法制不仅确立了各级贵族之间的地位,而且把宗法结构与国家政权融为一体。
(2)五刑:墨刑:又称黥刑,在脸上刺刻后再涂上墨的刑罚。
劓刑:割掉鼻子的刑罚剕刑:又称刖刑,砍去腿脚的刑罚宫刑:又称腐刑、淫刑,男子割去生殖器,女子幽闭宫中。
中国法制史第一章.1
![中国法制史第一章.1](https://img.taocdn.com/s3/m/5feb116cfd0a79563d1e7205.png)
由规范产生到法律形成
陶寺文化遗址:山西中南部襄汾盆 地
文化活跃期:公元前2500-前1900 年古城城垣面积达二百万平方米, 遗址中墓葬品数量质量极为悬殊
由规范产生到法律形成
总 结 生产力发展
生活资料剩余 扩张需求
由规范产生到法律形成
军 事
同时,部落联盟持续的对 外扩张及防范外部入侵, 也迫切需要在动员出征、
战场规则等方面形成相对
稳定的规则与程序。
由规范产生到法律形成
在进行战争和组织生产的需求下, 部落联盟内部出现了一些公共管 理职能,其主要分为两个功能:
内部职能,组织部落内生产生 活,维护部落秩序
外部职能,对外扩张及保护部 落安全
总之,以规定犯罪与处罚、规范行政管理 机构和管理职责、规范土地品级及相关的 贡纳赋献等为内容的强制性行为规范体系 已初步形成,一个较为完备的法律制度伴 随着阶级的产生与社会的发展而在华夏国 家中显现。
THANKS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私产观念形成,私 产管理需求出现
部落管理人员增加
部落管理机构发 展完善
部落联盟规 范逐渐形成
具体例子:舜时的部落规范
帝舜之时: 1.加强管理,设官分职 2.机构转化,职能分化 3.分九州,定期纳贡交赋
帝舜之时,任命皋陶为士,专司狱讼,代 表部落联盟机构处理各类争讼,命其整理 有关刑事惩罚的行为规范,皋陶亦被奉为 “中国司法始祖”
第一章
中国法制史—中国法律的起源与特点
History
of Chinese legal
The origi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law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简论中国法律的起源及特点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简论中国法律的起源及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229abc2c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7e.png)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简论中国法律的起源及特点中国法律作为中国社会发展的产物,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本文从中国法律的起源、特点和发展历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更好地理解中国法律的本质。
一、中国法律的起源中国法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社会的发展过程。
最早的中国法律可以追溯到夏商周时期的礼制和律令。
这些律令被广泛运用于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农业、商贸、婚姻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法律开始不断进化和发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法律体系。
二、中国法律的特点1. 以德治国:中国法律注重道德教化和国家治理。
德治国是中国古代法治理念的核心,法律不仅是一种规范和约束,更是道德准则的体现。
中国法律强调个体的行为应符合道德伦理,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2. 法家思想的影响:中国法律的特点之一是法家思想的深刻影响。
法家思想强调法律的权威性和严肃性,认为法律应成为社会秩序的维护工具。
法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塑造了中国法律的风格和特点。
3. 社会和谐为导向:中国法律追求社会和谐与稳定。
中国历史上,法律被视为调节社会纷争、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的工具。
中国法律强调以和为贵,推崇社会和谐,注重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
三、中国法律的发展历程中国法律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几个不同的阶段。
1. 古代法律体系:夏商周时期的律令是中国法律的雏形,这些律令被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规则。
春秋战国时期,法家思想逐渐崛起,为中国法律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2. 秦汉时期的法治: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建立了严厉而高效的法律制度。
汉代时期,法律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出台了《汉律》等法典,为后世法律发展奠定了基础。
3. 唐宋时期的法学繁荣:唐宋时期,法学繁荣发展,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法学家和法律思想。
法律学派主张以法治国,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法律原则,对中国法律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近代法律体系的形成:近代以后,中国法律开始受到西方法律体系的影响,法律改革不断推进。
中国法律的起源及特点
![中国法律的起源及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0a349697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63.png)
中国法律的起源及特点中国的法律体系具有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1世纪的夏商周时期。
中国法律的起源和特点是中国文化、历史和政治经济背景的结合体,这导致了中国法律体系的独特性。
中国法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伦理道德和宗教信仰的根源。
儒家思想对中国法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强调道德和伦理原则,其核心观念是仁义礼智信。
这些概念渗透在中国法律的制定和执行中,成为一种基本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法律成文也对中国法律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礼记》和《周礼》等古代经典记录了法律和规章制度,如官员任命和礼仪等。
此外,秦朝的法律典籍《秦律》将法律规定集中在一部法典中,为以后的法律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国法律的起源和特点之一是在制定法律时注重对社会和人民的保护。
中国传统法律强调维护社会秩序,保护人民的权益和利益。
例如,古代的法律注重刑法的预防惩罚功能,同时也提供了一种补救措施,以解决纠纷和追求公平。
中国法律体系的一个特点是情节和人情因素在法律适用中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重要性。
另一个中国法律的特点是兼容并包。
由于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多宗教的国家,法律必须适应不同地区和不同群体的需求。
中国法律为宗教习俗、民族风俗、地方传统和行业特点留有一定的空间。
例如,传统的中国社会结构中有许多家族和血缘关系,这在法律中得到了保护和尊重。
中国法律的发展也受到中国政治经济背景的影响。
特别是在社会主义时期,中国法律被党的意识形态所塑造和影响。
法律被视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工具。
法律在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角色不断得到强调和加强。
近年来,中国法律也经历了许多和发展。
中国法律逐渐接轨国际法律体系,与国际社会保持密切的互动和合作。
中国法律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也反映了中国经济、科技和文化的发展。
总而言之,中国法律的起源和特点是中国文化、历史和政治经济背景的反映。
中国法律注重保护社会和人民的权益,充分考虑社会、民族、地域和行业的多样性,同时也受到中国特定的政治经济环境的影响。
简论中国古代法律的起源和特点
![简论中国古代法律的起源和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f07165c9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e8.png)
简论中国古代法律的起源和特点
中国古代法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即公元前16世纪至
公元前11世纪。
当时的法律主要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强调家族和社
群间互相约束和相互负责,而不是以单个个体为中心。
在周朝时期,法律逐渐从宗教儒家思想向法律规范转变,它的形式和程序在本质
上没有变化,但已经变成官方法律和制度化的法律体系。
中国古代法律的特点有以下几点:
1. 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古代法律主要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
强调秩序、礼仪、道德和家族,而不是强调个人权利和自由。
2. 优先考虑和谐:中国古代法律一般是以维护社会和谐为前提,而非单纯追求罚恶扬善。
3. 依赖于德行:中国古代法律不是依靠精密的法律体系,而是
依赖于个体的德行和道德标准。
4. 强调集体责任:中国古代法律倾向于强调家族和社群的集体
责任和约束力,而不是单个个体。
5. 程序细节繁多:中国古代法律在程序和细节方面非常繁琐,
强调程序的准确与规范。
总之,中国古代法律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的特点往往体现了中国文化以及历史和社会的背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 ②
③ ④
习惯
太皋、 蚩尤 行为规范
等部
落
(财富观念、阶级分化、权力
意识)
必须遵守的定则
三苗、伏羲、 女娲等部落
习惯
习惯法
成文法
法的起源“人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忌” ---- 《礼记.曲礼》
法律的萌芽
习惯 原始社会
(氏族)
概念: 人们在长期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所养成 的共信共守的习俗和惯例. 如:禁止氏族内通婚、实行血族复仇 .
裁决方式: 神明裁决
惩治方式: 依照风俗习惯
纳西族禁砍伐神树,认为砍了神树会刮大风下大雨; 赫哲族外出打猎,见烧火堆要磕头,否则认为不顺利;
我国的苗人在图腾禁忌方面就有: (1)鼓石窟和鼓头家供奉的祖像、木鼓、芦笙、
牛角等不准乱动; (2)过鼓社节后至蒙鼓的三年间,男女不得婚嫁
思考:神明裁决方式能否体现公平、正义的法律原则? 为什么古代先民能够接受这种方式?(请说明理由)
马克思法学:
国家权力与法 律相伴而生
国家的形成(恩格斯)
地域
公权力
5
捐税
法的起源
过
萌芽
雏形
形成
程
习
习
法
惯
惯
律
法
结论:
时 期
法的产生和形成过程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是一个长期发展和氏演族变的过程.是一个从简部单落到复杂,从量变到质 国家
变,从野蛮到文明的渐进过程.
部落联盟
炎帝、黄 帝、虞舜、 商等部落
3.适用范围:
奴隶社会 国家
法律
中国古代法起源的路径
刑始于兵,兵刑相提
1
刑与战争分不开
大刑用甲兵,其次用斧钺,中刑用刀锯,其次用钻凿,薄刑用鞭扑。
2 司法与兵政的掌管着一身二任
司法官:士、士师、司寇、廷尉
象征杀戮权力的斧钺
——演变为国王的 “王”字
第一章 中国法的起源与夏商法律制度
礼源于祀
国之大事,在在祀与戎,祀有执膰(fán),戎有受脤 (shèn),神之大节也。 ——《左传·成公十三年》
知识梳理
条件: 原始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出现---贫富分化和阶级产生---部落和部落联盟发展 ----国家形成
法律 起源
过程: 习惯-----习惯法----法律
早期成文法典:
古埃及的成文法典
两河流域<<汉谟拉比法典>> 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 中国<<法经>> 印度<<摩奴法典>>
法、抽签审法、热铁法、《圣经》考验法、中世纪欧洲“决斗法”.
法的起源
思考:法律的萌芽是习惯,你能说出二者区别吗?
法律的雏形
早期:筛选风俗习惯成为社会规范.
区别:1.产生方式:习惯是自然自发形成.
法律有意识有目的创制.
习2惯.实法施方式:习惯是依靠人内心自觉而生效,靠信念
原始社会 部落(部落联盟)
、传统、风俗、舆论等约束. 法律是后靠期国:家国强家制认力可.强制实行,是不成文法.
第一章 中国法律的起源与特点
汇人 张三丰
内容
1 中国法律的起源 2 中国法律起源的特点
01 第一节 中国法律的起源
法的起源
4
法的起源问题,特别是中国法律起源的问题,是中国法律史研 究中难度最大的问题之一,历来存在许多不同的看法,至今还 没有取得一致的结论。
社会法学和人类法学:
有社会就有法
法的 起源
第一章 中国法的起源与夏商法律制度
刑源于苗民说:苗族最早制定肉刑
《尚书·吕刑》记载:“苗民弗用灵,制以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所 谓“五虐之刑”,主要指:黥(面上刺字)、劓(割鼻)、刵(去耳) 椓(读酌,破坏生殖器官)、处死五种。
第一章 中国法的起源与夏商法律制度
刑定分止争说
《尚书·吕刑》记载:“苗民弗用灵,制以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所 谓“五虐之刑”,主要指:黥(面上刺字)、劓(割鼻)、刵(去耳) 椓(读酌,破坏生殖器官)、处死五种。
概念:是指法官根据神的启示、借助神的力量来判断 是非曲直,确定诉 讼争议。是人类社会早期司法活动中经常采用的查明案件真相的重要 方式。
据《贵州通志.土民志》中说,在贵州苗区,对裁决不服, 则驾锅,用油米和水贮锅,置铁斧于内,柴数十担,烧 极 凭种 火滚天类审,地:法其 神、人 明水用 ,审手 公法捞 断、斧 有秤出无审锅冤法,枉、验。毒其审手法起、泡圣与水否审,法为、决输赢圣谷审法、热油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