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教师招聘考试复习-德育-思维导图+模拟测试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招聘考试复习-德育-思维导图+模拟测试含答案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
客观题
1.孩子犯了错,“爹打娘护”现象违背了()。
A.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
B.依靠积极因素客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的原则
D.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2.让“一草一木都能说话”“每一墙壁都能说话”体现了德育方法中()。
A.陶冶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说服教育法
D.实际锻炼法
3.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这一原则是()。
A.导向原则
B.疏导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教育的一致性原则
4.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A.思想品德课和其他各科教学
B.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
C.劳动
D.班主任工作
5.教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
A.指导自我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情感陶冶法
6.在德育的几种方法中()侧重于道德认识的培养。
A.实际锻炼
B.品德评价
C.陶冶法
D.说服法
7.德育原则和德育规律的关系是()。
A.两者相同
B.前者指导后者
C.前者反映后者
D.前者决定后者
8.提出观察学习德育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皮亚杰
B.赞可夫
C.班杜拉
D.科尔伯格
9.德育在青少年学生的发展中具有()。
A.积极作用
B.影响作用
C.制约作用
D.导向作用
10.家访可以防止“5+2=0”现象出现,这体现了德育的()原则。
A.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B.疏导性原则
C.长善救失原则
D.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
11.德育目标是教育目标在人的()方面的总体规格要求。
A.思想教育
B.政治教育
C.思想品德
D.政治道德
12.德育目标确定了培养人的总体规格和要求,但必须落实到()上。
A.德育内容
B.德育规律
C.德育原则
D.德育方法
13.老师采取画小红花、插小红旗等方式鼓励学生的德育方法是()。
A.品德评价法
B.榜样示范法
C.陶冶教育法
D.实际锻炼法
14.德育过程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和()这样几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的。
A.德育影响
B.德育内容
C.德育方法
D.德育内容和方法
15.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的尊重一个人,所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A.说理教育与纪律的相结合原则
B.知行统一的原则
C.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D.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16.确定德育内容的依据不包括()。
A.当前的形势
B.学生的年龄特征
C.学生的思想实际
D.德育的方法
17.德育过程的基础是()。
A.掌握知识
B.激发情感
C.道德内化
D.活动和交往
18.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
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之间的矛盾
C.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之间的矛盾
D.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19.德育方法很多,榜样示范法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种方法,能体现这种方法的是()。
A.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B.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C.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D.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20.体谅模式是由德国教育专家麦克费尔等人创建的一种德育模式,该模式把()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
A.道德情感
B.道德认识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参考答案】
01-05:CABAD
06-10:DCCDD
11-15:CAADC
16-20:DDDDA
主观题
1.简述导向性原则的含义及要求
(1)含义: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在我国,德育工作要把无产阶级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对学生的德育要求要同共产主义目标相联系。
(2)贯彻导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①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②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
③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
2.简述疏导原则(循循善诱原则)的含义及要求
(1)含义: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很善于诱导他的学生,其弟子颜回这样称赞道:“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2)贯彻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
①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②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③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记忆技巧:明道理,疏思想,因势利导,正面教育
3.简述因材施教德育原则的含义及要求
(1)含义:因材施教原则是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以及品德发展现状,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措施,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孔子很早就提出了:“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的了解学生的有效方法,并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育。
(2)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①以发展的眼光客观、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当代青少年学生的思想特点;
②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教育,防止一般化、成人化、模式化;
③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4.简述课堂与生活相结合的原则(知行统一原则)的含义及要求
(1)定义:这一原则是指教育者在进行德育时,既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把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