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a ≤
C.2≥a
D.2a >
6.如图,在矩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AE ⊥BD ,垂足为E ,AE=3,ED=3BE ,则AB 的值为( )
A .6
B .5
C .23
D .33
7.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8,BC=4,将矩形沿AC 折叠,则重叠部分AFC ∆的面积为( )
A .12
B .10
C .8
D .6
8.如图,在ABCD Y 中,AD=8,点E ,F 分别是BD ,CD 的中点,则EF 等于( )
A .2
B .3
C .4
D .5
9.已知关于x 的方程311
x m x x -=--有增根,则常数m 的值等于( ) A .2- B .1- C .1 D .2
10.小明坐滴滴打车前去火车高铁站,小明可以选择两条不同路线:路线A 的全程是25千米,但交通比较拥堵,路线B 的全程比路线A 的全程多7千米,但平均车速比走路线A 时能提高60%,若走路线B 的全程能比走路线A 少用15分钟.若设走路线A 时的平均速度为x 千米/小时,根据题意,可列分式方程( )
A . 2532151.6x x -=
B .3225151.6x x -=
C .322511.64x x -=
D .253211.64
x x -= 温馨提示:请将选择题的答案填写在下面的表格中: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1、在ABC ∆中,AB AC =,∠A =44°,则∠B = 度.
12、已知关于x 的方程
3274
a x a x +=-的解是1x =,则a = . 13、已知2(2)49x m x --+是完全平方式,则常数m = . 14、如图所示,在菱形ABCD 中,AE BC ⊥,两条对角线6,8AC BD ==,则此菱形的高AE = .
15、如图,矩形ABCD 中,2AB =,3BC =,对角线AC 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D 、BC 于点E 、F ,连接CE ,则CE 的长为 .
三. 解答题(50分)
16.(每小题6分,共12分)
(1)解不等式组 2(2)33122
x x x +>⎧⎪⎨-≥-⎪⎩ (2)解分式方程:2
12111x x x +-=--
17.(8分)先化简,再求值:先化简22211(1)11
x x x x x x -+-÷-+-+
,然后从2x -<<的范围内选取一个合适的整数作为x 的值代入求值.
B
A
C
D E
(第14题图) A B C D E O (第15题图)
18.(10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 ∆的位置如图所示(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的正方形).
(1)将ABC ∆绕着点A 顺时针旋转90°,画出旋转后得到的11AB C ∆,并直接写出点11,B C 的坐标.
(2)求ABC ∆所扫过的图形的面积.
19.(10分)如图,在矩形ABCD 中,对角线BD 的垂直平分线MN 与AD 相交于点M ,与BD 相交于点O ,与BC 相交于点N ,连接BM 、DN .
(1)求证:四边形BMDN 是菱形;
(2)若AB=4,AD=8,求菱形BMDN 的面积和对角线MN 的长.
20.(10分)如图,ABC ∆中,点O 为AC 边上的一个动点,过点O 作直线MN BC P ,设MN 交∠BCA 的外角平分线CF 于点F ,交∠ACB 内角平分线CE 于E .
(1)试说明EO FO =;
(2)当点O 运动到何处时,四边形AECF 是矩形并证明你的结论;
(3)若AC 边上存在点O ,使四边形AECF 是正方形,猜想ABC ∆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
B 卷(20分)
一. 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21.如图,将n 个边长都为2的正方形按如图所示摆放,点123,,,n
A A A A L 分别是正方形的中心,则这n 个正方形重
叠部分的面积之和是_________
22.如图,在矩形ABCD 中,点E ,F 分别在边AB ,BC 上,且AE =13AB ,将矩形沿直线EF 折叠,点B 恰好落在AD 边上的点P 处,连接BP 交EF 于点Q ,对于下列结论:①EF =2BE ;②PF =2PE ;③FQ =4EQ ;④△PBF 是等边三角形.其
中正确的是
23.如图,在边长为2的菱形ABCD 中,∠A=60°,M 是AD 边的中点,N 是AB 边上的一动点,将△AMN 沿MN 所在直线翻折得到△A ′MN ,连接A ′C ,则A ′C 长度的最小值是 .
第21题 第22题 第23题
二.解答题(8分)
24.如图1,四边形ABCD 和四边形DEFG 都是正方形,点A 在DG 上,连接,AE CG .
(1)求证:AE CG ;
(2)猜想:AE 与CG 之间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
(3)在其它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如果将正方形ABCD 按逆时针或顺时针旋转任意角度(如图2和图3).那么(2)中结论是否还成立?请根据图3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