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的四种理论学习札记
报刊的四种理论
![报刊的四种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3af16aaa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f7.png)
报刊的四种理论世界各国的新闻传播制度与其社会政治制度是一脉相承的,本书作者认为:基本上可以分为四种。
即:集权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责任理论、苏联的共产主义理论。
本书详细介绍了上述四种理论。
下面是作者为您整理的作文,期望对您有所帮助。
报刊的四种理论报刊的四种理论分别指中央集权理论、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责任理论和苏联共产主义理论四种模式。
这四个模型都来自于伊利诺伊大学出版社1956年出版的《新闻的四个理论》一书。
人们普遍认为,这本书是比较新闻学的开端,以其特殊的标题弥补了大众传播文学的空白,揭示了新闻媒体与社会的关系。
中国人民大学翻译的《报刊学四种理论》在1980年出版后,遭到了出版界学者的广泛关注。
虽然学者们都知道这部作品明显带有冷战思维,但其历史成绩不容忽视。
许多学者认为这四个理论是一个最有价值的文档在新闻理论研究的历史,但随着时期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理论的批评和修正是提高日复一日,不断排除其经典地位。
结果是:就全部社会环境而言,这本书是在冷战期间出版的。
当时,美国社会充斥着美苏及其盟国之间的意识形状对抗,冷战思维的二分法和红色惧怕的情绪,影响了美国对国际问题和国际关系的看法。
施拉姆对苏共报刊理论的论述,成为后来传媒业和新闻工作者批评的焦点。
据信,这部分由威尔伯S.施拉姆写有很强的意识形状偏见。
作者与政府和媒体有着密切的联系第一作者希伯特的经历反应了新闻教育与媒体之间的密切关系。
它的一些学术研究一直是由美国报业大亨资助的。
与新闻界的良好关系使本书代表了传媒业的一些观点。
施拉姆的学术生涯显示了他与美国政治的深厚关系。
对记者来说,社会和责任是模糊的。
不同社会和意识形状的记者对社会责任有不同的知道。
即便在相同的社会形状下,在社会责任理论中也很难明确记者的责任对象。
记者的社会责任是什么?对什么?如果,至少在理论上,他要对他所报道的新闻的公道性和正确性负责,那么谁应当对此负责呢?这些问题在四种理论中都没有得到明确的论述。
报刊的种理论读书笔记
![报刊的种理论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9a0f858d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98.png)
报刊的种理论读书笔记在信息传播的长河中,报刊作为重要的媒介,其发展和运作背后有着深刻的理论支撑。
《报刊的四种理论》一书为我们揭示了这些理论的内涵与影响。
这本书所阐述的四种理论分别是“集权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责任理论”和“苏联共产主义理论”。
集权主义理论认为,报刊是国家的工具,其存在的目的是为了服务于统治者的利益和意志。
在这种理论下,报刊的内容受到严格的审查和控制,传播的信息必须符合统治阶层的要求。
这种理论在历史上的许多封建王朝和独裁政权中都有所体现。
它强调了国家对信息的绝对掌控,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统治的权威。
自由主义理论则与集权主义理论形成鲜明对比。
它主张报刊应该是“观点的自由市场”,人们有权利自由地表达和传播各种思想和观点。
在这种理论下,政府对报刊的干预被认为是不合法的,报刊应该依靠自身的自律和市场的竞争来实现发展。
这一理论推动了报刊业的繁荣和多样化,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虚假信息的传播和不良内容的泛滥。
社会责任理论是对自由主义理论的一种修正和补充。
它认识到报刊在享有自由的同时,也应该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
报刊不能仅仅追求商业利益或个人的自由表达,而应该考虑到对社会的影响和后果。
这意味着报刊需要进行自我约束,同时也需要接受社会的监督和评价。
社会责任理论强调了报刊在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促进社会进步方面的作用。
苏联共产主义理论认为,报刊是党和政府的宣传工具,其使命是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目标和任务。
在这种理论下,报刊的内容和传播方向都由党和政府来决定,以确保其能够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和无产阶级的利益。
这种理论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通过对这四种理论的学习,我深刻认识到报刊的发展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
不同的理论反映了不同时期和不同社会制度下对报刊的不同期望和要求。
在当今社会,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报刊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信息传播更加迅速和广泛,但同时也带来了信息过载、虚假新闻等问题。
报刊的四种理论(整理版)(大全5篇)
![报刊的四种理论(整理版)(大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4948af7e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9d.png)
报刊的四种理论(整理版)(大全5篇)第一篇:报刊的四种理论(整理版)报刊的四种理论(整理版)一、集权主义理论背景:从1453年德国的古登堡发明金属活字印刷——随后的400年,为大众传播的雏形期。
规模印刷-宗教改革-资产阶级思想广泛传播。
知识和真理的关系:知识可以通过智慧来发现。
人们利用智慧的能力和发挥智慧的努力,是有很大差别的。
既然存在这种差别,在社会结构中,就应该加以承认。
“聪明人”既能分析又能综合,应当在有组织的社会中成为领袖,或者至少成为领袖的顾问。
知识不是天赋的,而是通过人为努力得来的,这种努力可以经过国家的引导而为社会服务,进而成为社会的准则,并带来一种绝对性的气氛,具有权威性。
这种气氛使变动成为不受欢迎的,使稳定和持续性本身成为一种美德。
国家和个人的关系:团体比个人重要——团体的最高表现形式是国家——国家代替个人(集权主义的共同要素)二、自由主义理论报刊自由主义理论是西方社会政治思想中的自由主义理论(The theory of Libertarian Theory,or The Libertarian Theory)在新闻出版领域中的逻辑延伸,而社会政治思想中的自由主义理论由根源于17、18世纪西方的启蒙哲学(The Philosophy of Enlightenment),其渊源可以追溯到欧洲14世纪中叶开始的文艺复兴运动(Renaisance)。
自由主义理论在16世纪积累了经验,17世纪发展了哲学理论,18世纪把理论付实践,19世纪得到文明世界的大部分承认。
自由理论的两个基本假说:天赋人权理性至上拉斯基《欧洲自由主义的兴起》指出,社会哲学是历史的产物,如果不和产生它的各种事件结合起来观察,是不能理解的。
背景:16世纪的地理上的发现给予人们的思想以新的广阔的天地。
17世纪,人们都深信一切事物是受规律支配的。
18世纪宗教革命的出现,中产阶级的兴起,启蒙运动使人们相信人们能够依靠自己理性的力量而不是超自然的力量去理解整个世界,也具有重大贡献。
报刊的种理论读书笔记
![报刊的种理论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5dc60391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55.png)
报刊的种理论读书笔记《报刊的四种理论读书笔记》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都被各种各样的新闻和资讯所包围。
而要理解新闻媒体的运作和背后的理念,《报刊的四种理论》这本书给了我不少启发。
这本书所阐述的四种理论,分别是集权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责任理论和苏联共产主义理论。
对于我这样一个对新闻传播领域充满好奇的人来说,就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
先来说说集权主义理论吧。
在这种理论下,报刊被视为是统治者的工具,一切都得听从统治者的指挥。
这让我想起了古代的封建王朝,皇帝的一句话就能决定信息的传播方向。
那时候,老百姓获取信息的渠道非常有限,而能传播出来的,也都是经过严格筛选,符合统治者利益的内容。
想象一下,在一个小村庄里,皇帝的旨意通过官员的层层传达,到了老百姓耳朵里的时候,可能已经变了味儿,但大家还是只能照单全收,因为没有其他的消息来源可以参考。
这种情况下,信息的真实性和全面性根本无法保障。
自由主义理论则完全是另一个极端。
它强调报刊的自由,认为每个人都有权利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这让我想到了现在的互联网,各种言论满天飞,有的人在上面畅所欲言,分享自己的生活点滴;有的人则利用这种自由散布谣言、制造混乱。
就好比一个热闹的集市,大家都在大声吆喝,声音此起彼伏,让人有时候都不知道该听谁的,也不知道哪些是真,哪些是假。
社会责任理论像是在这两个极端之间找了一个平衡。
它认为报刊有自由,但也得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这就好比一个成年人,有选择做什么的自由,但同时也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比如一家报社,不能为了追求点击率和销量,就去报道一些没有根据的八卦新闻或者夸大其词的内容。
否则,就会失去读者的信任,最终损害的还是自己的声誉。
苏联共产主义理论强调的是报刊要为国家和集体的利益服务。
这让我联想到在集体劳动的时候,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报刊在这个过程中,起到的就是统一思想、鼓舞士气的作用。
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不断地把这些理论和现实生活中的新闻现象联系起来。
报刊四种理论反思报告
![报刊四种理论反思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3411698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5d.png)
报刊四种理论反思报告作者:XXX日期:XXX引言报刊作为传媒的重要形式之一,具有广泛的覆盖面和深远的影响力。
它的存在旨在提供多元化的新闻信息,并通过报道、评论和分析帮助公众了解当前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情况。
然而,报刊作为信息传递的媒介,也受到了各种理论的影响。
本报告将针对报刊中的四种理论进行反思,并探讨其优点和不足之处。
1. 传统新闻价值理论传统新闻价值理论注重新闻的客观性、真实性、权威性和时效性。
它强调新闻的核心任务是提供公众需要的信息,帮助读者了解现实和作出决策。
然而,这种理论过于强调客观事实的呈现,忽视了新闻背后的主观选择和个人偏见。
它无法真正理解和展现复杂的社会问题,容易导致新闻报道的片面性和表面性。
因此,传统新闻价值理论需要更加开放和包容,扩大新闻定义的范围,关注社会公正、社会变革和人类命运等方面的话题。
只有在更深入地挖掘事实背后的本质,并通过多元化的视角展现新闻,才能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
2. 再现理论再现理论主张媒体对现实的再现是有选择性的,一切都是建立在意识形态、权力关系和市场需求上的。
与传统新闻价值理论相比,再现理论更注重媒体在新闻报道中的操控和创造。
然而,再现理论的缺点在于它过分强调了媒体的主观能动性,使得读者容易陷入怀疑和不信任的情绪中。
为了提高读者对新闻的信任度,再现理论需要更多地关注新闻报道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媒体应该主动公开报道的事实和来源,减少对信息的篡改和偏见。
此外,以数据为基础的新闻报道也能有效减少主观操控,促进新闻行业的可信度和可持续发展。
3. 观众理论观众理论认为媒体的影响是双向的,媒体不仅通过新闻报道塑造读者的认知和意识形态,同时也受到读者的需求和反馈的影响。
这种理论认识到了读者在信息传递中的主动性和选择权,有助于增强读者的参与感和满意度。
然而,观众理论也存在着过分强调个体自主性和获取信息的消费主义倾向。
在信息过载的时代,读者需要更多的指导和帮助来区分真假信息,以及理解信息背后的政治和商业目的。
报刊的四种理论
![报刊的四种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ee22d8af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34.png)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赛伯特提出的“权威主义”、“自由之上主义”两种媒介制度理论虽然有其特定的语境(和以英美的大众媒介历史为分析对象,仍可以为我所用,拿来思考我国的大众传媒历史以及作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制度建设之一环的媒介体制的建设问题。
在绪论中,作者声明书中所使用的“报刊”一词,是指一切公众通讯工具。
全书主观点:“报刊总是带有它所属社会和政治结构的形式和色彩,特别是报刊返映一种调节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社会控制的方式。
”报刊的四种理论=Four theori es of the press,传播学之父施拉姆1956出版,新闻传播学压箱底大作,西学中无法饶开的媒介理论。
所谓拾遗,就是拣到了一点当初不知道的,也算纪念吧。
法哲学家pa ul ricoeu r 认为,对文本有两种解读方式:1(hyperc ontex tauli satio n)高度语境化解读;2 (decont extau lisat ion)去语境化解读。
1=结合并还原作者历史背景。
2=从读者自身出发,对现实反思,解决实际困境。
报刊的四种理论就需要这两种阅读法。
已知,四种理论是:1Autho ritar ian theory集权主义论2Liber taria n theory自由主义论3Socia l respon sibil ity theory社会责任论4Sovie t commun ist theory苏共论1 解释pres s此处的pre ss应是包括广播、报纸、电影、杂志和图书等所有媒介的总称,即(mass)media。
Mass media一词出现于1920-1925年间,在作者出书时media此次尚未普及,而press 已经拥有800年历史,词汇衍变为:压机—印压机—印刷品—报刊—新闻界,etc。
报刊的四种理论学习札记
![报刊的四种理论学习札记](https://img.taocdn.com/s3/m/65e2b407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32.png)
报刊的四种理论学习札记-西伯特、彼得森和施拉姆的《新闻传媒的四种理论》一书学习札记一、导言1956年,美国伊利诺大学教授弗雷德?西伯特(Fred S. Siebert)、西奥多?彼得森(Theodore Peterson)和韦尔伯?施拉姆(Wilbur Schramm)合作出版了《新闻传媒的四种理论》[1] (一译《报刊的四种理论》),书中将世界上论述传媒同社会的关系之形形式式的思想理论,归纳成四种理论模式,即集权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责任论和苏联模式。
此书发表后,在新闻传播学科中成为频频被引用的经典之作,期影响历经数十年而不衰。
而且,该书数十年来一再重印但却未作修订。
对于这样一本经典的新闻传播学著作,我们在系统学习本学科的专业理论时理应在突出的位置予以研究。
本文系对该书的学习体会,分五个部分,下面四个部分分别梳理作者的生平及学术成就、该书的写作背景和书中各章的主要内容,并对该书的特点和利弊得失作一简单的评析。
二、作者简介1.彼得森彼得森是伊利诺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首任院长。
他于1918年6月8日生于明尼苏达州的Albert Lea,1997年8月27日卒于厄巴纳的卡尔基金会医院,享年79岁。
生前,彼得森在明尼苏达大学获学士学位,在堪萨斯州立大学获硕士学位。
1948年,彼得森开始执教于伊利诺大学,讲授杂志写作与编辑。
1955年,他在伊利诺大学获博士学位。
此后,他继续在该大学执教。
1957年他出任伊利诺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首任院长。
1979年,他辞去院长职位,回到教学岗位,直至其于1987年从伊利诺大学退休。
彼得森是杂志写作与编辑方面的专家。
曾任一系列专业协会的会长,并在1975-1995期间担任Illinois Issues杂志社的董事。
他在其数十年的学术生涯中始终勤于著述,除了与西伯特及施拉姆合作出版的《新闻传媒的四种理论》外,其主要著述有:《杂志纪实文学写作》(1949年出版)、《20世纪的杂志》(获奖著作;1956年出版)和发表在《新闻学季刊》、《密西西必峡谷医学杂志》及《当前经济评论》上的若干论文。
报刊的四种理论读后感
![报刊的四种理论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9d4345fe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bc.png)
报刊的四种理论读后感在读了《报刊的四种理论》这本书之后,我感觉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媒体世界的神秘大门。
这四种理论,就像是四个性格迥异的小伙伴,各有各的特点和脾气。
先来说说集权主义理论吧。
这就好像是一个大家长说了算的大家庭。
在这种模式下,报刊被视为政府的传声筒,一切都得听上头的指挥。
这让我想起了以前在历史课上学到的那些封建王朝,皇帝一声令下,所有的信息都得按照他的意思来传播。
没有什么自由发挥的空间,老百姓能接收到的,也都是经过筛选和控制的内容。
比如说,要是发生了一场灾难,可能政府为了避免恐慌,就会只报喜不报忧,把坏消息捂得严严实实的。
然后是自由主义理论。
这个就像是一个超级自由的大市场,谁都能进来吆喝两声。
报刊有了极大的自由,可以想说啥就说啥。
这听起来很棒对吧?但实际上,也会有问题。
就好比在一个嘈杂的市场里,各种声音都有,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让人眼花缭乱。
有时候一些不良商家还会故意散布虚假消息来误导消费者。
在这个理论下的报刊世界里,也会有一些不负责任的媒体为了吸引眼球,编造一些耸人听闻的新闻,搞得大家人心惶惶。
社会责任理论呢,像是给自由加上了一把理智的锁。
它承认报刊需要自由,但也强调要有责任和道德底线。
这让我想到了我们小区里的那些志愿者,他们在自由行动的同时,也知道自己要为社区的和谐负责。
比如,我们小区的公告栏里会贴一些通知,提醒大家要文明养宠物、爱护环境什么的。
这就有点像社会责任理论下的报刊,不仅要传播信息,还要考虑到对社会的影响。
最后是苏联共产主义理论。
这个对我来说有点陌生又有点熟悉。
它强调的是报刊要为国家和集体的利益服务。
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看的一些纪录片,里面展示的那些集体农场和工厂,大家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
在这种理论下的报刊,就像是一个宣传队,鼓舞着大家朝着同一个方向前进。
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想,这些理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到底是怎么体现的呢?有一次,我家附近要建一个垃圾处理厂。
消息一出来,各种说法就满天飞。
《传媒的四种理论》读书笔记
![《传媒的四种理论》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ecb721e89b89680203d82538.png)
《传媒的四种理论》读书笔记1、“四种理论”不但在美英等国家被当作教科书,引起了热烈的热烈的讨论与争辩,而且被译成多种文字,“属于最畅销的非虚构类书籍”。
感想:由这个逻辑分析,虚构类书籍比这本书更畅销。
不得不说,那些虚构的各种小说销量真的比这些能给人以智慧的书籍多。
文化市场上这种现象太多。
举个例子,郭敬明的电影《小时代》,一边是铺天盖地的吐槽,一边是屡创新高的票房。
大众更容易接收感官的刺激,而不是心灵的触动。
2、而且著作在理论抽象过程中,简单化的压缩现实,将显示纳入固定的理论框架中,也是导致曲解产生的原因之一。
感想:我猜想是不是说生硬的像数学题一样等价代换直接带入,使得理论失去应有的活力。
3,本书的论点是,传媒总是带有它所属社会和政治结构的形态和色彩,尤其是传媒反应了一种调节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社会管理制度。
疑问:这句话略微难懂。
分开来看,传媒反应社会管理制度,这个似乎懂,从传媒可以看出一个国家对舆论的管制。
调节个人与社会关系是什么意思?4、而要了解各种社会制度与传媒之间的真正关系,我们就要关注这些社会所固有的某些基本信念和假设:人的本质、社会和国家的本质、人与国家的关系以及知识和真理的本质。
感想:原来很多东西都可以探寻本质。
现在才明白,开学之处老师问的“什么是知识”“什么是科学”并非空穴来风。
5、显然,有关传媒的这一观念有悖于我们这个时代最普通的传媒功能之一——监督政府。
感想:这是作者评论都铎王朝、斯图亚特王朝的语句,我想问,当今中国到底处于什么时代?6、苏联传媒消除了谋求利润的动机,用积极自由的概念代替了消极自由的概念。
感想:这一句真是抽象,何为“积极自由”?何为“消极自由”?7、我们把传媒的受众看作是“理性人”,他们能够辨别真伪;苏联人认为受众需要管理者细心的指导。
疑问:受众真的能辨别真伪吗?让我们用事实说话。
大的政治事件因为条件不允许,无例可依。
一些小的事情上,很多人都十分容易受到引导,谈何“理性”?而且,在一个事件中,怎样才能体现你是一个理性人呢?事件的看法本来就因人而异,如何裁定“理性”与“非理性”呢?8、但是在理论上奉行自由主义至上原则的政府,在实践中仍然会收到威权主义的影响。
传媒的四种理论
![传媒的四种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1d3568a59ec3d5bbfd0a7491.png)
《传媒的四种理论》读书笔记1956年,伊利诺伊大学出版社推出了由三位美国新闻传播学者撰写的理论著作Four Theories of the Press,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传媒的四种理论》(旧版译为《报刊的四种理论》),本书主要由四篇论文构成,三位作者韦尔伯·施拉姆、弗雷德·赛伯特和奥多·彼德森,主要根据了政治和社会理论的基本原理,着重讨论了在现有的不同的媒介环境下对新闻媒介的控制以及新闻自由的问题。
这本书被公认为开创了比较新闻学的先河,也填补了大众传播的空白,揭示了媒介与社会的关联。
“四种理论”直接影响并指导了其后新闻学研究的内容及方向,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20世纪末,新闻学的研究主要是宏观的,抽象的围绕新闻体制,新闻事业与国家,社会的关系展开,国内关于“四种理论”的讨论起源于改革开放之初(1980年)公开出版之后,这种西方理论的引进激发了国内学者的热烈讨论,国内学者着重从历史唯物主义新闻关出发结和实际对“四种理论”特别是“社会责任理论”和“苏联共产主义理论”进行深度剖析和批驳。
一、基本内容韦尔伯·施拉姆、弗雷德·赛伯特和奥多·彼德森三位学者合著的《报刊的四种理论》主要分五个部分,即绪论、报刊的集权主义理论、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报刊的社会责任理论、报刊的苏联共产主义理论。
它分析了报刊的四种理论的具体内涵、理论来源、基本原则和基本措施等方面的内容,并采用比较的研究方法着重分析四种理论之间的相互关系。
1.集权主义理论(authoritarian theory of the press)这一理论的研究者赛伯特(F·Siebert,1956)认为,集权主义理论是人类传播史上第一种也是最古老的一种传播制度理论。
按照西伯特的阐述,任何有关传媒同其所属的社会之间的关系的传媒理论,都是由某些特定的有关人和国家的哲学上的假设所决定的。
这些假设被西伯特归纳为围绕这样几个方面:人的本性;社会与国家的性质;人同政府的关系;哲学的基本问题,即知识和真理的性质。
报刊的四种理论的读后感
![报刊的四种理论的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349755de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52.png)
报刊的四种理论的读后感首先来说说集权主义理论吧。
这就像是一个严厉的老管家,什么都得按照上头的意思来。
报刊在这种理论下就像是个被紧紧拴住的小狗,只能朝着主人规定的方向摇尾巴。
那些掌权者就像拿着大喇叭,想让大家听到什么就得听到什么,没有什么商量的余地。
感觉这种理论下的报刊就像个传声筒,没有自己的灵魂,不过在某些特定的历史时期,它可能也起到了维护统治秩序的作用,只是对于咱们现在追求自由民主的眼光来看,那可真是有点压抑。
然后是自由主义理论。
哇,这个就像是挣脱了缰绳的马,在广阔的草原上尽情奔跑。
报刊自由啦,想说啥就说啥,就像一群充满激情的年轻人,想要把所有的想法都一股脑儿地倒出来。
它强调的是个人自由,认为报刊是监督政府的利器。
这可真是个伟大的想法,让公众有了说话的权利,让权力在阳光下接受审视。
但是呢,这匹马有时候也跑得太野了,可能会传播一些虚假的或者有害的信息,就像一个调皮捣蛋的孩子,有时候也会闯出祸来。
社会责任理论就像是一个有教养的成年人,看到自由主义理论下的那些小问题后,站出来说:“咱们不能这么任性。
”它觉得报刊虽然有自由,但也要承担社会责任。
就像是在一个社区里,你可以自由活动,但不能影响别人,还要为社区的和谐发展出份力。
报刊得考虑公众利益,不能只图自己一时之快。
这让我觉得这个理论挺靠谱的,既保留了自由的精神,又给报刊套上了一个道德和责任的缰绳,让它在正确的道路上奔跑。
最后是苏联共产主义理论。
这有点像一个集体大合唱,大家都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报刊就是这个大合唱中的指挥棒。
它强调的是集体利益高于一切,报刊要为建设社会主义服务。
在这种理论下,报刊是团结人民、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不过有时候可能也会因为过于强调集体性,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个体表达的多样性,就像合唱里大家都得按照一个节奏来,偶尔可能会压抑了一些独特的声音。
读完这本书,我就感觉这四种理论就像四个性格迥异的朋友,各有各的优缺点。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新闻传播也像是在这四种理论的影响下不断地发展和调整。
报刊的四种理论.doc
![报刊的四种理论.doc](https://img.taocdn.com/s3/m/e9de8f7c7fd5360cba1adb88.png)
《报刊的四种理论》读书体会传播1202 120200303何羽茜阅读了传播学之父施拉姆的著作《报刊的四种理论》一书后,得知作者所述的四种理论分别是集权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责任理论和共产主义理论。
作者探究了不同社会制度与报刊的关系,并对各种报刊体系差异做了哲学根源上的探究,“四中理论”模式一直影响甚至左右着后来的媒介理论。
人类传播史上第一种也是最古老的一种传播制度理论——集权主义理论认为,报刊是国家的公刊,必须对当权者负责;大众媒介统一步调,国家才能顺利地为公众的利益服务;在某些情况下(如在交战状态的国家里,军人统治下),集权原则甚至体现人民的意志。
所以,对报刊应严加控制和审查,对违反有关规则的应加重处罚。
统治者利用报刊给人民报道他们认为人民应该知道的事,这就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这时的报刊,根本无法实现我们现在意义上的监督政府的功能。
不得不承认,无论何时,报刊的主要内容都是要对当权者负责。
这样一种垄断传播话语的权力,在当今社会是无法想象的。
但在过去的历史长河中,这一理论却得到了充分的认可。
柏拉图的集权主义理论认为,“国家只有掌握在聪明的执政者手中才安全,这些人受道德权力的控制,而又用这种权力来约束社会基层分子。
”马基雅弗利认为“以爱国的理由为政治行动的基础,严格控制讨论和控制消息的大量传播。
国家的稳定和进步高于一切;公民的个人考虑是从属的。
”霍布斯认为为了公众利益而限制个人利益是必要的;还有被认为是现代集权主义政治学说的主要代表人的黑格尔认为真正的自由是国家之内的自由,而不是不受国家拘束的自由,他这一观点,被特雷契克补充和完善,此外还有卢梭等也支持集权主义。
此后,更有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等扭曲的集权主义者。
总之,他们的所有理论,都是围绕国家的性质,国家与人民的关系等展开的。
古代社会,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王权势力过大导致了传播话语的权力集中在极少部分人手里,民众只能被动的接受,基本没有话语权。
传统报刊的四种理论
![传统报刊的四种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ae3cc538a32d7375a417802e.png)
报刊的四种理论
自由主义理论
代表:弥尔顿(Milton)《论出版自由》(Areopagitica),观点的自由市 场:不管观点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都应该让他在报刊上出现,自由讨论, 有可能在讨论中在一定时代中错误有可能压倒真理,但真理在历史长河中不 断吸取力量,最终达到谬误而重现真理的光彩。约翰·米尔《论自由》,反对 多数人的暴力:多数人有可能压制少数人的不同意见,压制少数人不同观点 也是一种暴力。 自由论的基本主张可以概括为三点:①个人权益高于一切, 所为国家归根到底应用来保护个人权益。②之所以允许人们有言论自由,是 因为人是具有理性的动物。③真理只有在各种意见展开“自由而公正”的竞 争中才能产生,才能发展。 自由论自然坚决反对对新闻活动实施的任何形式 的限制,倡导让新闻媒介随意报道任何事实,不受任何干预,畅所欲言,自 由行事,为社会新闻受众提供尽可能广阔的选择空间和判断余地,从而使他 们能够得出尽可能真切的结论。 报刊的四种理论
报刊的四种理论
社会主义媒介规范理论
①新闻事业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②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必须坚 持党性原则;③新闻事业执行报道新闻、传递信息、引导舆论、 提供娱乐等多项社会职能,应持真实性、高品位、高质量的原则; ④新闻传播事业有重要经济功能,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 服务于国民经济。
报刊的四种理论
报刊的四种理论
共产主义理论
为集权主义以及自由主义理论的集合体
苏维埃国家的大众传播媒介被描述为: ①大众传播媒介与组织传播媒介不 可分割; ②大众传播媒介是作为国家和党的工具来使用的,并作为党实现 统一的工具、发布“指示”的工具; ③它们几乎是专用于宣传和鼓动; ④传播者被强制性地要求承担严格的宣传责任;⑤它们由国家经营和控制; 传播者的自由和责任也不可分地连在一起。
报刊的四种理论
![报刊的四种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8c374075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3b.png)
报刊的四种理论1. 市场经济理论市场经济理论是报刊媒体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
市场经济理论认为市场是资源配置的最佳方式,报刊媒体作为市场经济中的一种产业,也受制于市场规律。
根据市场经济理论,报刊需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迎合读者的口味和需求,提供有价值、有吸引力的内容,以吸引更多的读者、广告主和赞助商。
在市场经济理论的指导下,报刊媒体需要从读者的角度出发,深入了解读者的兴趣和需求,不断改进和提升报刊内容和形式,以满足读者的期望。
同时,报刊媒体也需要注重市场营销,积极开展市场调研和市场推广活动,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2. 公共服务理论公共服务理论认为报刊媒体在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公共服务职能。
根据公共服务理论,报刊媒体应该以公共利益为导向,提供全面、客观、准确的信息,帮助公众了解社会、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的情况,促进社会进步。
在公共服务理论的指导下,报刊媒体需要注重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和公正性,坚持事实报道原则,避免偏见和倾向。
此外,报刊媒体也需要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宣传他们的声音和需求,提升社会的公平正义。
3. 建设性新闻理论建设性新闻理论认为报刊媒体应该以正面、积极的方式报道新闻,推动社会向好的方向发展。
根据建设性新闻理论,报刊媒体应该避免过分强调负面、暴力等不良信息,而是注重传递积极、有益的信息,激发读者的乐观心态和积极情绪。
在建设性新闻理论的指导下,报刊媒体需要注重优秀人物的报道,以榜样的力量影响读者,树立良好的社会价值观。
此外,报刊媒体也需要关注社会问题,并积极参与解决和改善,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4. 媒介效能理论媒介效能理论认为报刊媒体具有影响读者的能力和潜力。
根据媒介效能理论,报刊媒体通过内容的选择、呈现和传播,能够影响读者的态度、观念和价值观,并引导读者的行为。
在媒介效能理论的指导下,报刊媒体需要注重信息的引导和塑造,通过精心设计的标题、布局和插图等手段,引起读者的注意和兴趣,让信息更易于消化和理解。
报刊的种理论读书笔记
![报刊的种理论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abc615e5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22.png)
报刊的种理论读书笔记在阅读了关于报刊的种种理论之后,我对这一领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报刊,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其发展历程和理论演变反映了社会的变迁和人类对信息传播的不断探索。
早期的报刊理论,更多地强调报刊的政治功能。
在专制统治时期,报刊往往成为统治阶层宣传自身理念、巩固统治地位的工具。
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民主意识的觉醒,报刊逐渐被视为民众表达意见、监督政府的渠道。
集权主义报刊理论认为,报刊是国家的附属物,必须完全服从于国家的意志。
在这种理论下,报刊的内容受到严格的审查和控制,以确保其符合国家的利益和价值观。
这在一定历史时期内,有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但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民众的知情权和言论自由。
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则主张报刊应享有完全的自由。
认为报刊是“观点的自由市场”,每个人都有权通过报刊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这种理论强调了新闻自由的重要性,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虚假信息的传播、低俗内容的泛滥等。
社会责任论的出现,是对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的一种修正和补充。
它认为报刊在享有自由的同时,也应当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报刊不能仅仅追求经济利益和个人自由,而应该考虑到社会的公共利益和道德规范。
发展新闻学理论关注的是报刊在促进国家发展中的作用。
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报刊被视为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力量。
通过宣传国家的发展政策、传播先进的技术和知识,报刊能够为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做出贡献。
而党报理论则强调报刊作为党组织的喉舌,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为党的事业服务。
在当今的数字化时代,报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极大地扩展,传统报刊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
然而,这也促使报刊不断创新和转型,发展出了电子报刊、移动客户端等新的形式。
从内容生产的角度来看,报刊需要更加注重深度报道和专业分析,以区别于网络上的碎片化信息。
同时,要加强与读者的互动,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反馈,提高内容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报刊的四种理论读书笔记
![报刊的四种理论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55816079964bcf84b8d57b28.png)
《报刊的四种理论》读书笔记报刊的四种理论》(Four Theories of the Press)是被传播业界和学术界公认为开比较新闻学之先河的论著。
作为新闻理论研究史上经典的文献之一,《报刊的四种理论》为研究和了解在不同的历史、社会背景下兴起的几种不同的理论及制度,提供了一种分析框架。
该书的作者将同其所属的社会的哲学思潮、政治结构、个人和社会的关系等联系起来的努力,显示了研究的一种宽广的综合视角。
他们对其生于斯、长于斯的西方社会中的主流思潮――自由主义的理论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社会责任论的阐述,反映了资本主义新闻学的核心价值观念,并在以后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发生深远影响。
虽然它在某些方面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美国本位观念、“冷战”思维等局限因素的影响,但这并不影响它成为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
一、基本容韦尔伯·施拉姆、弗雷德·赛伯特和奥多·彼德森三位学者合著的《报刊的四种理论》主要分五个部分,即绪论、报刊的集权主义理论、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报刊的社会责任理论、报刊的联共产主义理论。
它分析了报刊的四种理论的具体涵、理论来源、基本原则和基本措施等方面的容,并采用比较的研究方法着重分析四种理论之间的相互关系。
下面予以分别说明。
1.集权主义理论(authoritarian theory of the press)这一理论的研究者赛伯特(F·Siebert,1956)认为,集权主义理论是人类传播史上第一种也是最古老的一种传播制度理论。
按照西伯特的阐述,任何有关同其所属的社会之间的关系的理论,都是由某些特定的有关人和国家的哲学上的假设所决定的。
这些假设被西伯特归纳为围绕这样几个方面:人的本性;社会与国家的性质;人同政府的关系;哲学的基本问题,即知识和真理的性质。
西伯特的文章概述了集权主义理论有关这些问题的基本假设,回顾了该理论的兴衰及其代表人物: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意大利政治家和历史学家马基雅弗利(Machiavelli)、英国哲学家霍布士(Hobbes)、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和德国政治哲学家和历史学家特雷契克(Treitschke)等人的思想,还探讨了集权主义理论的最极端的形态——法西斯主义的理论,分析了集权主义理论下的控制制度,讨论了集权主义理论和其他理论的关系,并探讨了现代世界上的集权主义理论的形态。
报刊的四种理论的读后感
![报刊的四种理论的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62a95130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47.png)
报刊的四种理论的读后感先说说集权主义理论吧。
这就像是一个严厉的大家长,一切报刊啥的都得听上面的话。
感觉报刊就像是个乖乖听话的小孩,没有太多自己的想法,只能按照统治者的意思来传播信息。
这在以前的封建王朝或者独裁统治的时候好像还挺常见的。
我就想啊,那时候的记者估计心里都憋着不少话呢,可没办法,上头让说啥就得说啥,不然就得挨罚。
就像在一个封闭的小盒子里,只能按照规定的形状来摆放东西,没有自由发挥的空间。
然后是自由主义理论。
哇,这个就像是打开了枷锁的小鸟,突然可以自由地飞了。
报刊不再受那么多的约束,可以自由地表达各种观点。
这时候的新闻界就像是一个热闹的大集市,各种声音都有。
记者们可以去挖掘各种新闻,不管是政府的好事还是坏事,都能拿出来说说。
不过呢,这也有点像脱缰的野马,有时候会乱了套。
有些媒体为了吸引眼球,可能就会传播一些不实的消息,或者过度渲染一些负面的东西,就像在集市里也会有一些不良商贩,打着自由的旗号干些不太地道的事儿。
社会责任理论就像是给自由主义理论打了个补丁。
它意识到自由不能没有边界,报刊得对社会负责啊。
就好比一个成年人,虽然有自由,但也得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
新闻媒体不能只想着自己赚钱或者博眼球,还得考虑对社会的影响。
比如说不能传播有害青少年成长的不良信息,要对公众提供准确有用的新闻。
这就像是给那匹脱缰的野马套上了缰绳,让它在正确的道路上奔跑。
不过这缰绳也不能勒得太紧,不然又回到集权主义那一套了,得把握好这个度,就像走钢丝一样,还挺考验媒体的平衡能力的。
最后是苏联共产主义理论。
这个理论下的报刊是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服务的。
它强调集体主义,大家都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
报刊是党和人民的喉舌,要宣传党的政策,反映人民的需求。
这有点像大家齐心协力盖房子,报刊就是那个喊口号指挥方向,同时也传达大家心声的小喇叭。
但是呢,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也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说如果没有处理好宣传和实际情况的关系,就可能会让老百姓觉得有点不接地气。
读书报告之《报刊的四种理论》
![读书报告之《报刊的四种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fe746be704a1b0717fd5ddb4.png)
读书报告之《报刊的四种理论》1956年,伊利诺伊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由三位美国新闻传播学者撰写的理论著作Four Theories of Press,翻译为中文即为《报刊的四种理论》。
其中的“报刊”一词并不单单针对报刊这类纸质媒体而言,它泛指的是一切大众传播媒介,书中主要包括报刊、广播电视以及电影,但由于报刊在人类历史上出现得较早,所以书中关于报刊的叙述占了较大的比例。
该书主要由四篇论文组成,三位学者雷德·西伯特(Fred S. Siebert)、西奥多·彼得森(Theodore Peterson)和韦尔伯·施拉姆(Wilbur Schramm)分析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家政治制度下对新闻媒介的控制和新闻自由的问题。
该书开创了人类对新闻传播理论研究的先河,对后世人们的研究指明了一个方向,虽然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其在在传播学历史上仍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
理论概述(1)报刊的集权主义理论(西伯特)集权主义理论人类传播史上最古老的一种传播制度理论。
此理论以柏拉图、马基雅维利、黑格尔等一些集权主义倡导者的思想理论阐述为基础,该理论认为,报刊是属于国家的,而国家的权力集中在少数当权者手中,所以报刊必须对当权者负责,大众媒介统一步调,国家才能更好的为公众利益服务。
新闻传媒的集权主义理论集中地表现为政府对于新闻传媒的控制。
控制方法包括:特许权、检查制度、诉诸法律、收买津贴或特别税制度。
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西伯特)集权主义理论大大限制了报刊的自由,随着资产阶级革命的到来,资产阶级地位开始上升,他们开始追求新闻自由,这时,便出现了自由主义理论,这在本质上体现出了资本主义时代的特征。
自由主义的观点主要有:1.报刊独立自主,不受政府干扰。
自由主义理论强调,报刊是独立自主的,只对法律和社会负责,政府不得采取任何措施来干涉、收买或控制报刊。
相反的,政府还应该保护新闻自由。
2.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
报刊的四种理论读后感
![报刊的四种理论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31a4737a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59.png)
报刊的四种理论读后感报刊的四种理论是新闻传播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它包括了社会责任理论、自由主义理论、控制理论和社会责任理论。
这四种理论分别代表了新闻媒体在社会中的不同定位和作用,对于新闻传播学的学习和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阅读了相关的理论文章后,我对这四种理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新闻传播学的发展和实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首先,社会责任理论是新闻传播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
它强调新闻媒体应该承担起社会责任,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提供客观、公正、准确的新闻报道,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这种理论强调了新闻媒体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新闻报道对社会的影响。
在实践中,新闻媒体应该遵循社会责任理论,不断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和水平,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务。
其次,自由主义理论是另一种重要的新闻传播理论。
它强调新闻媒体应该享有言论自由,不受政府和其他权力机构的干预和控制,保持独立性和客观性。
这种理论认为,新闻媒体应该成为社会的监督者和舆论的表达者,对政府和其他权力机构进行监督和批评,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在实践中,新闻媒体应该坚守自由主义理论,不受外部势力的影响,坚持客观、公正的报道原则,为社会公众提供多元化的信息选择。
第三,控制理论是新闻传播学中的又一重要理论。
它认为,新闻媒体受到政府和其他权力机构的控制和影响,新闻报道往往受到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的影响,缺乏客观性和独立性。
这种理论强调了新闻媒体在现实社会中所面临的种种挑战和困境,以及新闻报道的局限性和片面性。
在实践中,新闻媒体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减少政治和经济的干预和控制,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和公信力。
最后,社会责任理论是新闻传播学中的最后一种重要理论。
它认为,新闻媒体应该承担起社会责任,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提供客观、公正、准确的新闻报道,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这种理论强调了新闻媒体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新闻报道对社会的影响。
在实践中,新闻媒体应该遵循社会责任理论,不断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和水平,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伯特、彼得森和施拉姆的《新闻传媒的四种理论》一书学习札记一、导言1956年,美国伊利诺大学教授弗雷德?西伯特(Fred S. Siebert)、西奥多?彼得森(Theodore Peterson)和韦尔伯?施拉姆(Wilbur Schramm)合作出版了《新闻传媒的四种理论》[1] (一译《报刊的四种理论》),书中将世界上论述传媒同社会的关系之形形式式的思想理论,归纳成四种理论模式,即集权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责任论和苏联模式。
此书发表后,在新闻传播学科中成为频频被引用的经典之作,期影响历经数十年而不衰。
而且,该书数十年来一再重印但却未作修订。
对于这样一本经典的新闻传播学著作,我们在系统学习本学科的专业理论时理应在突出的位置予以研究。
本文系对该书的学习体会,分五个部分,下面四个部分分别梳理作者的生平及学术成就、该书的写作背景和书中各章的主要内容,并对该书的特点和利弊得失作一简单的评析。
二、作者简介1.彼得森彼得森是伊利诺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首任院长。
他于1918年6月8日生于明尼苏达州的Albert Lea,1997年8月27日卒于厄巴纳的卡尔基金会医院,享年79岁。
生前,彼得森在明尼苏达大学获学士学位,在堪萨斯州立大学获硕士学位。
1948年,彼得森开始执教于伊利诺大学,讲授杂志写作与编辑。
1955年,他在伊利诺大学获博士学位。
此后,他继续在该大学执教。
1957年他出任伊利诺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首任院长。
1979年,他辞去院长职位,回到教学岗位,直至其于1987年从伊利诺大学退休。
彼得森是杂志写作与编辑方面的专家。
曾任一系列专业协会的会长,并在1975-1995期间担任Illinois Issues杂志社的董事。
他在其数十年的学术生涯中始终勤于著述,除了与西伯特及施拉姆合作出版的《新闻传媒的四种理论》外,其主要著述有:《杂志纪实文学写作》(1949年出版)、《20世纪的杂志》(获奖著作;1956年出版)和发表在《新闻学季刊》、《密西西必峡谷医学杂志》及《当前经济评论》上的若干论文。
他不但精通自己的研究领域?D?D杂志写作与编辑,而且学识渊博,热爱教学,深得其同事、朋友和学生的爱戴。
由于彼得森在新闻学研究与教学中的杰出成就,他曾获美国Sigma Delta Chi杰出新闻学研究奖、Kappa Tau Alpha研究奖、明尼苏达大学杰出校友成就奖和伊利诺大学杰出本科教学奖。
在这些荣誉中,彼得森本人最珍视最后这一项:这位知名学者深深热爱本科教学。
他与美国全国各地他的许多昔日的学生保持通信联系。
在数十年的教学生涯中,他为美国传媒业培养了大量人才,其学生中许多后来成了纽约杂志业中的执牛耳者。
彼得森1946年9月13日同海伦?克莱格(Helen M. Clegg)。
婚后他们有四各子女。
生活中的彼得森是一位腼腆但却机智诙谐的人,他以信手画漫画作品而闻名,其漫画作品常常妙趣横生。
彼得森对爵士音乐也有强烈的兴趣,收藏了大量爵士音乐唱片和磁带。
[2]2.施拉姆世界闻名的传播学大师施拉姆于1907年8月5日生于俄亥俄州的Marietta,1987年12月27日卒于夏威夷檀香山,享年80岁。
1907年的美国,传播手段无法同今天相比。
在施拉姆的出生地,来自外面的传播渠道只有教堂和镇上的会议。
在尚无广电媒介的情况下,除非一个人学会了读书识字,否则便无从接触传媒信息。
也许正是因为施拉姆幼年时生长在没有大众传播的背景下,所以他尤其意识到大众传播对青少年的影响。
这可能与他后来的研究兴趣和领域不无关系。
施拉姆家中有音乐方面的传统,母亲系音乐老师。
受家庭传统的熏陶,施拉姆从幼年起即擅长吹长笛。
大学时代他就学于Marietta学院,学的是希腊语和拉丁语,于1928年以最优等的成绩在该校获文学学士学位。
大学毕业后,他曾获得吹长笛的奖学金到新英格兰音乐学院学习,并成为波士顿民用交响乐团中的长笛吹奏者。
攻读硕士期间他在哈佛大学学习美国文明,于1930年在该校获文学硕士学位。
随后,他在衣阿华大学攻读美国文学专业的博士,于1932年在该校获哲学博士学位。
1945年,Marietta学院又授予这位当年该校本科毕业的优秀学者名誉文学博士学位。
他攻读三个不同层次的学位时学习的是三个不同的专业。
这种宽广的学科背景,想必对施拉姆后来在传播学领域中从事整合式的研究不无益处。
施拉姆工作经历丰富。
他曾在美联社工作了六年(1924-30年)。
1932-34年,他任National Research Fellow。
1932-41年,施拉姆执教于衣阿华大学,历任助理教授、副教授、英语教授,并且是衣阿华作家创作室的创始人和首任主任。
1941年至1943年,他出任事实与数据办公室和战争信息办公室的教育主管。
1943年,他又回到衣阿华大学,担任该校新闻学院院长,直至1947年他到伊利诺大学任教。
在此期间,他创办了美国也是全世界第一个传播学专业的博士生项目。
1947年-1955年,他成为伊利诺大学研究型教授,并曾担任该校出版社经理,50-55年期间,他还出任了伊利诺大学传播处主任。
1954年,他还曾兼任全国安全委员会的研究项目主任。
在伊利诺大学,他创建了美国第一家传播学研究所,担任所长。
1955年至1973年,他执教于斯坦福大学,任该校传播学教授,并于1957-73年期间任该校传播学研究所所长,于1959-60年期间任该校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心研究员,于1961-73期间任Janet M. Peek国际传播学教授,于1967-73年期间兼任该校教育学教授。
1973年,施拉姆从斯坦福大学退休,成为该校的荣誉教授。
从斯坦福大学退休后,他担任檀香山的东西方研究中心主任。
施拉姆对传播学所作的贡献是多方面的。
首先,正是施拉姆,总结、整合了被称为传播学四大先驱的拉斯韦尔、拉扎斯菲尔德、霍夫兰和卢因(一译勒温)和其他学者的传播学研究成果。
他在整合式的、综合性的研究的基础上,为勾勒传播学的系统的学科框架,作出了关键性的贡献。
第二,在整合、梳理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同时,他自己也以多种视角透视人类社会的传播现象。
他研究兴趣广泛,并善于开拓,在其数十年的研究生涯中,他的研究课题覆盖传播学科中的一系列领域:传媒对社会行为的影响、传播艺术与劝服、大众传播与社会发展、大众传播对青少年社会化过程的影响、传媒的社会责任、传播与经济的关系、传播的发展对政治民主的影响,等。
可以说传媒对于公众的影响的各个方面,都引起施拉姆的关注。
他著作等身,发表过30本传播学著作(其中25本被译成其他语言),120多篇学术论文。
直到他1987年在檀香山逝世,他始终没有停止学术著述活动:在他于当年12月27日晚逝世时,其书桌案头还放着其最后一部著作?D?D《人类传播史话:洞穴壁画到微芯片》的校样。
他通过其著述,对传播学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最著名的著作有:1949年出版、1960年再版的《大众传播学》、1954年出版的《大众传播过程和效果》、1964年出版的《大众传媒和国家发展》和1987年出版的《人类传播史话:洞穴壁画到微芯片》。
这些著述均被大量引用。
施拉姆撰写的关于电视的六本著作和许多论文也是重要的著述,其中1961年发表的《电视对于少年儿童的影响》尤为广受欢迎。
第三,除了自身孜孜不倦地进行研究和整合他人的研究成果外,施拉姆还是系统的传播学研究的出色的组织者。
“由于他在年青时即意识到他不可能自己一人从事全部的传播学研究,施拉姆组织创办了美国三家最重大的传播学研究机构?D?D第一家在伊利诺大学,第二家在斯坦福大学,第三家在夏威夷东西方研究中心”。
[3] 第四,施拉姆为传播学研究培养了大量人才。
在数十年的高校教学生涯中,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研究生,其中成为著名传播学者的不乏其人。
施拉姆的著述均在这段时间或另一段时间被用作教材,教育了传播学的后来研究者。
这是施拉姆对传播学科的又一重要贡献。
[4]施拉姆不但是一名杰出的学者,而且多才多艺。
除了终身对音乐兴趣不减外,他还擅长体育,当教授后还打棒球。
他创作过小说和诗歌,曾因其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而获O. Henry奖。
[5]3.西伯特西伯特的出生年月及学历等无从查考,不详。
根据可以查考到的信息,西伯特是传媒法领域的先驱学者。
早年他曾分别在明尼苏达和芝加哥若干报社工作。
他撰写了关于新闻自由和新闻传媒业的权利及特许权的重要著作。
离开记者岗位后,西伯特担任传媒机构的法律顾问,并制定了新闻传媒业和出版业群体所追求的法律条款。
西伯特还是一位新闻教育家,长期担任伊利诺大学和密歇根州立大学一流的新闻学院的院长。
由于他长期来服务于新闻学领域,成果卓著,为新闻学研究尤其是新闻法学研究,也为人们加深对新闻传媒实践的法律方面的了解,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于1962年成为杰出贡献奖(Distinguished Service Award)的得主。
此外,西伯特还曾因其对传媒法的开拓性研究而获得Kappa Tau Alpha研究奖。
[6]三、写作背景《新闻传媒的四种理论》发表于20实际50年代。
不论是从美国传媒环境来说,还是从整个社会环境来说,那个年代都有其自己的特点。
从美国传媒环境来说,进入20世纪后,美国传媒垄断化现象日益严重,报业兼并成风。
这既是美国自由主义的新闻体制下自由放任的传媒市场竞争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美国经济运作环境由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进入到垄断资本主义所至。
战后美国传媒业的发展,以报业发展继续呈现出兼并的倾向和电视业的迅速发展为突出标志。
美国传媒业的发展,给美国立国时即确立的自由主义的传媒理论,带来了一些复杂的问题。
传媒业的兼并导致垄断化和集中化趋势,造成消息来源的单一化,破坏了传媒信息内容的多样化,这同作为自由主义传媒理论的要旨之一的言论、观点的多样化原则,显然格格不入。
此外,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作为私有的营利企业的美国传媒业,受追求利润的目的驱动,不时出现滥用新闻自由、大量刊播耸人听闻、低级庸俗的内容之现象。
广播电视业的发展,尤其是电视业的发展,以其不同于报刊的特点,对传媒业的运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求广电的运作原则不得不有别于报刊的运作原则。
具体说来,广电传播的通道即频道/波段等电讯资源是有限的,而且会相互干扰。
因而,即使仅仅从分配频率出发,也需要实行统一的电波管制。
这就同传媒自由论的原则有相矛盾之处,从而构成了对自由主义理论的原则逻辑的挑战。
凡此种种传媒现实,都促使美国社会应对传媒自由主义理论遇到的问题。
研究界围绕着传媒-政府-公众的关系,对传媒自由主义理论进行深入反思,探索传媒的社会责任,也就势所必然。
《新闻传媒的四种理论》,就是与一项对传媒的社会责任的研究相关的四篇文章的汇编,该研究由施拉姆主持,是美国教会全国委员会的研究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