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游戏概述
《学前教育原理》第五章 幼儿园游戏

教学 教师利用游戏形式为完成一定教学任务 游戏 而编制的、用于作业教学的游戏。
区域游戏的特性
以自选活动为主 以自主活动为主 以小组活动为主 教师对幼儿行为以间接控制为主 教育价值主要附着在区内的操作材料
教学游戏的特性
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构成环节或组织形式而存在,是游 戏化的或具有某些游戏因素的教学活动。
(四)游戏与幼儿人格发展
1、游戏是幼儿自我意识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途径或方法。 2、游戏可以促进幼儿人格和谐,有利于幼儿积极情感、 意志品志、良好性格的发展,保证幼儿的心理健康。
四、游戏的分类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角度分类 (二)帕 顿——社会性发展角度分类 (三)我国按游戏教育作用的分类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角度分类
教学游戏是幼儿园游戏的特殊形式,可以使幼儿在非游 戏活动中产生一定程度的游戏体验,因此可以把它看作 是游戏活动的衍生物,归入幼儿园的游戏活动范畴。
幼儿园游戏兼具自然性和教育性
一方面,幼儿园游戏对于幼儿具有“自然性”活动; 另一方面,幼儿园游戏对于教育者又是具有“教育性” 的活动。
“自然性”和“教育性”的双重性质决定了幼儿园游 戏是幼儿游戏的一种特殊的存在形式。
思考 什么是幼儿园游戏?它有什么特点?
幼儿园游戏
实际上幼儿园里的游戏可以分成两大类:
区域游戏:被幼儿称作“玩”的“游戏”
(幼儿的“创造”——侧重于幼儿的一般发展)
教学游戏:被教师称作“游戏”的教学
(教师的“创造”——侧重于知识技能的传授)
幼儿园游戏
区域 游戏
幼儿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分为 角色、表演、美劳、建构、益智、运动 六大类。
二、游戏的特征 (一)游戏的外部可观察行为特征 (二)游戏的描述性特征 (三)游戏的本质性特征
第六章 幼儿游戏

体育游戏
三、游戏对学前儿童发展的作用 ◆游戏与儿童体能和动作技能的发展
◆游戏与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游戏与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游戏与儿童语言的发展 ◆游戏与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
第三节 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作用 一、游戏与幼儿园课程
◆幼儿园课程与游戏密不可分 ◆游戏与课程是双向互动的 ◆以游戏为儿童的基本活动必须将游戏和课程加以有 效整合
二、游戏与幼儿园教学
◆幼儿园与教学互相不可替代 ◆实现游戏与教学的最优化结合
三、为儿童创设适宜的游戏环境
◆游戏场地的安排设计
室内游戏场地 空间密度 空间安排 设备的数量 游戏角
户外游戏场地 安全 创设适宜的环境
◆玩具材料的提供
玩具的安全性 玩具的教育功能 玩具的发展适宜性 玩具的选购、制作和管理
◆游戏时间的安排
第六章 幼儿园的游戏
张丽群
第一节 游戏概述 一、游戏的起源 ◆游戏起源于原始的宗教祭祀和巫术活动
如:元宵节点花灯、端午节赛龙舟。
◆游戏起源于文化传递
如:角色游戏中的角色扮演
◆游戏起源于劳动
如:打弹子
◆游戏起源于动物本能
如:个体早起的动作类游戏
二、游戏的界定 ◆游戏活动的特征
功能:没有明确的结果与外在目标。 过程:动态。 评价:机体放松和愉悦。 结构:没有固定的形式。
三、学前儿童游戏的种类
◆依据儿童认知特点分类
感觉机能性游戏 象征性游戏 结构性游戏 规则性游戏
◆依据游戏的社会性特点分类
独自游戏 平行游戏 联合游戏 合作游戏
◆依据儿童的行为表现分类
语言游戏 动作技能游戏 想象游戏 交往游戏 表演游戏
◆依据教育的目的性分类
自发游戏 教学游戏
《幼儿园幼儿游戏》PPT课件

案例三:音乐游戏《小星星》
总结词
培养幼儿音乐节奏感
详细描述
通过音乐游戏《小星星》,幼儿可 以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培养他 们的音乐节奏感。
总结词
培养幼儿表现力
详细描述
在游戏中,幼儿可以随着音乐自由表 演,发挥自己的表现力,增强自信心 。
总结词
培养幼儿听力理解能力
详细描述
通过倾听音乐和歌词,幼儿可以提 高自己的听力理解能力,更好地理 解语言和表达情感。
增强规则意识
在游戏中遵守规则,幼儿可以逐渐形 成规则意识。
促进幼儿情感发展
培养积极情绪
游戏中的快乐和满足感可以促使 幼儿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
缓解焦虑情绪
在游戏中,幼儿可以释放压力, 缓解焦虑情绪。
培养同理心
通过角色扮演等游戏,幼儿可以 学会理解他人的感受,培养同理
心。
04 幼儿游戏的设计与实施
游戏设计原则
THANKS 感谢观看
前操作阶段的游戏
01
02
03
特点
儿童开始用符号来思维, 通过模仿、想象和创造力 来玩游戏。
例子
角色扮演游戏、积木搭建 游戏等。
目的
通过这些游戏,儿童可以 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并 开始理解社会角色和规则 。
具体操作阶段的游戏
特点
儿童开始进行有目的的游戏,并使用具体的玩具和道具来表现现 实生活中的事物。
01
02
03
04
安全性
确保游戏环境、设备和材料的 安全,预防意外伤害。
教育性
游戏应具有教育价值,促进幼 儿的发展。
趣味性
游戏应有趣味性,能吸引幼儿 参与。
适应性
游戏应适应不同年龄段和能力 的幼儿。
幼儿园游戏概述

我问她:“这是什么?”她告诉我说是火车头。 她又从箱子里找出几个小盒放到了积木上,之 后又去拿小积木,可是没有了。她站了一会儿, 拿了许多椰汁瓶,把瓶子放倒了一个一个挨着 摆了一圈。我问她:“这是什么?”她告诉我 说:“这是火车站的围墙。”然后她又用雪碧 瓶摆在围墙外面,上面再放上一个小盒。我问 她“这又是什么?”她说是北京火车站前的大 钟。我很奇怪,问:“你怎么知道的?”她告 诉我,前两天她爸爸出出差,她妈妈带着她去 送把时,妈妈指给她看的。说完,她又忙着搭 积木去了。
第一节 幼儿园游戏概述
一、幼儿园游戏的含义
什么是幼儿园游戏呢?
一、幼儿园游戏的含义
1、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是幼儿
生活的主要内容。 2、游戏是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 (在成长中有各种需要)。 3、游戏是幼儿特有的一种学习方式。 (学习的动力来自于幼儿自身,没有 明显的目的,是潜移默化的。)
案例呈现
赵曼是个不爱说的女孩子,她很少到积木区 去游戏,今天忧郁了半天才选择了积木区。 别的幼儿都忙着搭建,她坐在地毯上看着。 这时,李卓用小积木搭了个小火车,他很高 兴地学着火车的叫声。赵曼看着很有意思, 她也用小筐装了几块小积木,在地毯上搭了 一个小火车。搭好后,她很兴奋,一边自言 自语:“小火车,呜呜。”一边绕绕看。一 会儿,她又用小筐装了好多小积木,搭成一 个个小火车,她玩得很专心也很有兴趣。她 搭了一会儿,又坐在地毯上想了一会儿,然 后走到箱子前拿出一个小纸盒,放在积木上。
二、幼儿游戏的特点:
这个案例说明了幼儿游戏的哪些特点?
二、幼儿游戏的Βιβλιοθήκη 点:幼儿游戏的特点: 1、游戏是幼儿的自主活动。 2、游戏是有趣味的活动。 3、游戏是虚构的活动。
三、幼儿游戏的教育作用
幼儿游戏的ppt课件

增强幼儿社交能力
促进沟通交流
游戏课件中的合作和互动环节能 够让幼儿学会与他人沟通交流,
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通过游戏中的团队合作,幼儿可以 学习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提高其 团队协作能力。
解决冲突能力
在游戏中,幼儿需要学会处理与他 人的冲突和矛盾,提高其解决冲突 的能力。
03 幼儿游戏设计与实施
家长或监护人应全程监护幼儿,避免幼儿在无人看护的情况下进行危险游戏活 动。
紧急处理措施
急救知识
幼儿教师和家长应具备基本的急救知识,如心肺复苏、止血等,以便在发生意外 时能够及时施救。
紧急联络
建立紧急联络机制,确保在发生意外时能够及时与医疗机构取得联系,为幼儿争 取宝贵的救治时间。
05 家长在幼儿游戏中的作用
幼儿游戏课件
目录
CONTENTS
• 幼儿游戏概述 • 幼儿游戏的教育价值 • 幼儿游戏设计与实施 • 幼儿游戏中的安全问题 • 家长在幼儿游戏中的作用 • 优秀幼儿游戏案例分享
01 幼儿游戏概述
幼儿游戏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幼儿游戏是一种以幼儿为主体, 通过模仿和想象来反映现实生活 ,以直接获得快感为主要目的的 幼儿活动。
促进社会性发展
游戏是幼儿社会化的重 要途径,有助于培养他 们的合作精神和规则意
识。
幼儿游戏的分类
按形式分类
按教育目的分类
可分为自由游戏和规则游戏,自由游 戏如角色扮演、积木搭建等,规则游 戏如棋类、扑克等。
可分为益智游戏、德育游戏、体育游 戏等,益智游戏如拼图、搭积木等, 德育游戏如过家家、扮演警察等,体 育游戏如跳绳、踢毽子等。
保护意识。
手工制作类游戏
幼儿教育学第八章幼儿游戏

(2)以教师身份直接点拨的显性指导——直接 “教” 这种指导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幼儿获得一定的 经验,从而更好地开展游戏,或当游戏中出现 一些偶发事件时,有必要进行及时的指导。
都意识到了自己应该做什么一座大桥,但选择的材料都是小型的积木,结
果,桥面搭了很久也没搭好。这时,教师悄悄地拿来一些大
型的板材,在幼儿旁边搭起了大桥,幼儿一看也学着拿来大
板材搭了起来,教师微笑着点头表示鼓励。不一会儿,大桥
就搭好了。
3) 幼儿搭了一艘漂亮的小船,但是小船没有栏杆,教师直
【归纳小结】
(1)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是幼儿 生活的主要内容; (2)游戏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 (3)游戏是幼儿特有的一种学习方式。
游戏的涵义与特征:
(一)什么是游戏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 动。是适合幼儿年龄特点 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 通过模仿和想象,反映周 围现实生活的一种独特的 社会活动。
水面上。老师不失时机地组织幼儿讨论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
幼儿开始研究各种纸的质地,以及不同质地的纸的耐水性强弱
的原因。
案例二
• 为了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认识到人各有长短, 因此要互相合作、取长补短,教师设计了一个“摘果子”的游戏 。两棵树之间拴上一根绳子,绳子上吊着4个筐,筐里有“水果 ”。每个筐下放着一把小椅子。每4个孩子为一组,每组中有3个 矮个子的、一个高个子的幼儿。只有高个子的幼儿站在椅子上才 能摘到果子。游戏的任务是看哪一组先把果子全部摘回来。在最 初的游戏中,每个幼儿都奋勇争先,都想把果子摘回来,但是, 矮个子的幼儿站在椅子上,怎么踮脚也够不着果子。结果,没有 一组能把果子全部摘回来,有的组采到的果子很少,有的组一个 也没摘到。于是,老师提出了问题:“问题出在哪里?怎样才能 完成任务呢?”幼儿通过讨论想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分工 合作,高个子负责摘,矮个子负责运。这个办法果然管用。
幼儿园游戏概述—社会性发展划分的游戏阶段

倾听与表达
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学会轮流和等待,比如在 玩滑梯、秋千等公共设施时,按照先来后到 的顺序排队等候。
尊重与包容
教育幼儿在游戏中尊重他人的权利和感受, 包容不同的观点和行为,培养幼儿的尊重意 识和包容心态。
02
独自游戏阶段特点及策略
独自游戏定义与特点
定义
独自游戏是指儿童在游戏中独自玩耍,不与其他儿童产生实质性互动。这是儿童最早出现的游戏形式,多发生 在2岁以前。
培养认知能力
游戏能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 索欲望,促进认知能力和智力发 展。
增强社交技能
游戏需要幼儿与同伴互动和合作 ,从而培养幼儿的社交技能和团 队协作能力。
01
0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促进身体发育
游戏中的各种动作和活动有助于 幼儿身体各部位的锻炼和发育。
03
提高情感表达
游戏为幼儿提供了情感表达和交 流的场所,有助于培养幼儿积极 健康的情感。
03
适时介入并给予积极反馈
在儿童遇到困难或失去兴趣时,适时介入并给予指导和帮助;在儿童取
得进步或表现出积极行为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和积极性。
03
平行游戏阶段特点及策略
平行游戏定义与特点
定义
平行游戏指的是幼儿在同一空间 内,进行相似但无直接交流的游 戏活动。
特点
幼儿各自独立游戏,无明显的合 作与互动,但能相互模仿和学习 。
幼儿园游戏概述—社会性 发展划分的游戏阶段
汇报人:XXX 2024-01-27
目录
• 游戏与幼儿社会性发展 • 独自游戏阶段特点及策略 • 平行游戏阶段特点及策略 • 联合游戏阶段特点及策略 • 合作游戏阶段特点及策略 • 总结:全面关注幼儿在各阶段社会性发展
幼儿游戏的概念名词解释

幼儿游戏的概念名词解释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游戏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幼儿游戏是指儿童在自由、放松的环境中,以主动的方式参与,并以愉悦为目的的活动。
这种活动通常具有一定程度的结构性和规则性,但与正式学习相比,幼儿游戏更加注重儿童的探究、创造和社交能力的培养。
幼儿游戏的理论基础来源于英国儿童教育家弗雷贡(Froebel)的教育理念,他提出的“自由活动”理念认为儿童应该在自然的环境中以自己的方式学习和成长。
除了弗雷贡,许多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都对幼儿游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他们认为幼儿游戏在认知、情感、社交和身体等方面对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幼儿游戏可以分为自主性游戏和指导性游戏两个方面。
自主性游戏是指儿童在自由的环境中自主选择和控制自己的游戏方式和内容。
这种游戏常常发生在一些开放的、没有特定目标的环境中,比如儿童馆、公园等。
自主性游戏鼓励儿童进行自我探索和自我发现,培养他们的观察、想象和创造能力。
另一方面,指导性游戏则是由成人或其他儿童引导的游戏活动。
指导性游戏通常会有特定的目标和规则,旨在培养儿童的团队合作、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子包括角色扮演游戏、拼图游戏和做手工艺品等。
指导性游戏可以促进儿童的社交技巧和学习技能的发展,但同时也需要成人和教师的适度干预和指导。
幼儿游戏还可以细分为以下几个类型:1. 角色扮演游戏:儿童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如医生、警察或家长,模拟真实生活中的情境。
这种游戏有助于儿童理解并掌握社会规则、角色和责任。
2. 建构游戏:儿童使用积木、拼图和玩具等材料来建造结构、场景和模型。
这种游戏可以促进他们的创造力、空间意识和手眼协调能力。
3. 环境探索游戏:儿童通过探索自然和人工环境来获取知识和经验。
他们可以触摸、探究和观察不同的物体和事物,培养他们的观察、研究和分析能力。
4. 音乐和舞蹈游戏:儿童通过歌唱、跳舞和演奏乐器等方式来表达情感和释放能量。
这种游戏可以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节奏感和协调能力。
幼儿规则游戏概述

规则游戏1.规则游戏是指实现预定的教育教学目的,而专门编制以规则为中心的游戏,是幼儿游戏发展的高级形式2.规则游戏的特点目的性,规则性,竞争性,教育性由成人编制与指导3.规则游戏的结构游戏的任务,游戏的玩法,游戏的规则,游戏的结果4.规则游戏的教育作用促进幼儿智能的发展,促进幼儿身体动作的发展,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5.规则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价值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规则意识,培养幼儿的竞争意识,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帮助幼儿控制情绪,培养自制力,培养幼儿的意志品质规则,游戏的组织与指导做好准备工作选编适合幼儿的规则游戏熟悉游戏的玩法及规则,确定游戏场地和所需材料规则游戏过程中的指导其中,幼儿注意力引发幼儿游戏兴趣,帮助幼儿了解游戏规则和方法,组织幼儿进行游戏活动做好游戏结束工作总结评价反思6.指导幼儿开展规则游戏应注意的问题要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要降低游戏的竞争性,突出游戏的合作性,要尊重支持幼儿的创造性7.规则游戏编制的步骤明确游戏的目标,游戏的玩法,游戏的规则,添加游戏的因素,概括游戏的题目,提出游戏的建议规则,游戏的一般写作格式8.亲子游戏亲子游戏是家庭成员与幼儿之间发生的已有亲子感情为基础而进行的游戏,是亲子之间交往的重要方式9.亲子游戏的特点情感性,发展性10.亲子游戏的发展价值满足婴幼儿的安全社会需要,满足婴幼儿自我实现的需要11.亲子游戏的设计原则适宜性,适度性趣味性,启发性,指导性12.家庭亲子游戏的特点双向互动性,随机性,娱乐性13.家庭亲子游戏的种类亲子娱乐游戏,亲子运动游戏,亲子操作游戏14.影响家庭游戏的因素亲子关系,家庭结构及气氛,父母与幼儿的性别,父母都有信心,父母的年龄,社会经济地位和文化程度15.家庭亲子游戏的指导家长与幼儿建立平等关系,为幼儿提供适合游戏的场地,要为幼儿选择适宜的玩具和游戏材料16.幼儿园亲子游戏的特点指导性双向互动性,全面教育性17.幼儿园亲子游戏的角色定位幼儿是主角,家长是配角,教室是组织者18.幼儿园亲子游戏的内容与形式亲子远足游戏,亲子体育游戏,结合主题教育开展的亲子游戏社会协作活动中的亲子游戏19.幼儿园亲子游戏的组织与指导准备进行中结束20.设计开展亲子游戏的注意事项提供适宜的活动环境,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恰当处理教师,家长,幼儿之间的关系21.幼儿园开展亲子游戏的策略幼儿园开展亲子游戏不理想的原因分析不能深刻认识幼儿园亲子游戏对幼儿园家长参与活动的素养不够重视,对亲子游戏参与主体间的关系认识不够清楚,对亲子游戏的理论构建不重视推进幼儿亲子游戏的对策深化对幼儿园亲子游戏的思想认识,建立长效的幼儿园亲子游戏机制,加强师资培养与培训,将亲子游戏纳入幼儿园课程建设体系。
第一章 幼儿园游戏概述

五、生长说 美国阿普利登提出,游戏是幼小儿童能力
发展的一种模式,游戏是生长的结果,是机 体练习技能的一种手段。美国奇尔摩还认为, 幼儿通过游戏可以生长,游戏是练习生长的 内驱力。
六、成熟说 荷兰生物学家、心理学家博伊千介克反对生活预备说,他认为,游戏是儿童 操作某些物品以进行活动,不是单纯的一种机能,而是幼稚动力的一般特点表现。 如运动的目标不明确,冲动、好动,对周围环境有直接的激情。游戏不是本能, 而是一般欲望的表现。引起游戏的有三种欲望:排除环境障碍获得自由,发展个 体主动性的欲望;适应环境与环境一致的欲望;重复练习的欲望。游戏的特点与童年 的情绪性、模仿性、易变性、幼稚性相近。由于有童年,才会有游戏。他的理论 是游戏动力理论的一种。 经典的游戏理论由于是在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影响下产生的,带有浓厚的生物 学色彩,有着明显的从先天的、本能的、生物学的标准看待儿童的游戏,否认游 戏的社会本质的缺陷;它们是主观思辩的产物,缺乏可靠的实验依据,没有真正揭 示游戏的本质。但是它们却或多或少地解释并说明了游戏这种人们司空见惯的却 又令人困惑、令人着迷的现象,虽然有许多缺点,但它们对后人的研究产生了巨 大影响,推动了儿童游戏研究的进展。究竟什么是游戏以及游戏对游戏者意味着 什么是生物学所不能解释的,心理学逐渐在游戏研究中占着重要地位。
(3)接受性游戏 接受性游戏指通过听童话故事、看画册、听音乐等以理解为主的游戏, 在活动中幼儿处于被动地位,愉快地欣赏所见所闻的游戏。
(4)创造性游戏 创造性游戏指幼儿用积木、黏土等主动地进行创造并欣赏结果的游戏。 从2 岁开始,5 岁左右较多。如搭积木、折纸、玩沙、绘画、泥工等。
2. 根据认知发展水平分类(皮亚杰)
二、松弛说 德国的拉察鲁斯及裴茄克认为,游戏不是发泄精力,而是在工作疲劳后,恢复精力 的一种方式。游戏产生于人们的劳动,游戏可以减轻人们劳动和学习上的疲劳。幼儿 在紧张的学习后,为娱乐而游戏。 松弛说反映了一个我们的日常经验,休闲活动有助于长时间工作后的精力恢复,当 我们的工作和学习感到疲劳的时候,常常会通过娱乐去放松一下,以使身心得到调整。 在幼儿教育中,这个理论可使幼儿的生活处于动静交替、劳逸互补的有序结构中。
第八章 幼儿的游戏

3、联合游戏阶段 4岁以后,幼儿会留心别人的游戏,会
互借玩具,有时会加入对方的游戏中,并 且相互交谈,但没有建立大家一致的共同 目标,没有真正的组织者或领导者。
儿童在联合游戏中开始表现出明显的社 交行为,但每个儿童在游戏中仍以自己的 兴趣为中心。
4、合作游戏阶段 5岁以后开始出现较多的合作游戏,
2、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
该学派的理论风行于20 世纪40 年代至 60 年代,代表人物有弗洛伊德的“发泄、 补偿说”,埃里克森的“掌握论”等。
游戏满足了孩子想做大人 的愿望。
游戏帮助儿童掌握创伤事件,
使受压抑的敌意冲动得到发泄。
奥地利著名精神病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 创始人弗洛伊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学派则 提出“游戏发泄论”、“游戏补偿论”。 认为人的欲望常爱压抑不能随意表现,游 戏则可促使儿童发泄他的内在的抑郁和坏 的情感,从而摆脱和消除它。发展自我力 量,以应付现实环境,补偿现实生活中不 能满足的欲望和要求,从而得到正常发展。
4、 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游戏理论
20 世纪60 年代至90 年代,是儿童游戏研究的突 破阶段。代表人物是:苏联的维果斯基的“最近 发展区”,列昂节夫的“游戏过程说”,艾利康宁 的“角色游戏”。
游戏的主要观点:
1.活动在儿童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2.游戏是学前期的主导活动
3. 强调游戏的社会本质 4.强调成人的教育影响
非探索者
探索者
不认真审视或 积极探究新
探究
玩具
创造性的探索者
探索并用充满想象 力的方法利用这个 玩具
结论:几年以后的创造性测试中 创造性探索组儿童得分最高,差异显著
3、激发幼儿的发散性思维,提高创造性水平。
喜欢和不喜欢游戏的4岁儿童随机分为三组
幼儿结构游戏概述

结构游戏
1.结构游戏又称建构游戏
是幼儿利用各种建筑结构材料,如积木积素,沙土金属部件等进行建筑与构造,物体形象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
2结构游戏材料:
积木,积塑,积竹,沙土,竹制材料,金属材料
3.结构游戏的特点
以材料为基础,动手操作性强,具有创造性,具有造型艺术性
4.结构游戏的种类
积木建筑游戏,积塑构造游戏,积竹游戏,金属构造游戏,拼图游戏,串珠游戏,穿线游戏,编织游戏,玩山玩水玩雪游戏
5.结构游戏的教育作用
可以培养幼儿动作的精确性和手眼协调性,
对发展幼儿的智力有特殊作用,良好意志品质和合作精神,
审美能力和美的创造力,
培养幼儿的生活情绪及对生活的热爱
6.结构游戏的组织指导的基本内容
激发幼儿参与结构游戏的兴趣,用作品吸引幼儿的兴趣,关注与把握幼儿的兴趣点,帮助幼儿维持建构有兴趣
7.激发幼儿参与结构游戏的方法
多渠道,多方位,多角度的观察指导幼儿学会,分析结构特征,引导幼儿进行对比性观察。
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时间,场地结构材料帮助幼儿掌握结构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引导和鼓励幼儿进行创造性的建构,教给幼儿创造的方法,局部改变创造法,列项创造法引导和鼓励幼儿创新提出问题事实,启发正确引导评价激励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8.结构游戏的设计目标
知识经验方面,技能能力情感
9.结构游戏的活动设计
模拟设计对结构物,结构图纸,玩具等形象,物体形象图命题构造活动的设计自由构造活动的设计。
幼儿游戏概述

一、游戏的本质
“游戏”的词义
➢ 在英文中,游戏一词有“play”和“game” 两词,主要贴近play。
Game,多指有规则的竞争活动; Play ,有玩和游戏的含义; Fun ,蕴含丰富游戏乐趣之意。
“游戏”是饶有趣味的玩乐活动。 “玩”是游戏的具体行为; “乐趣”是从游戏中得到的体验和情感。
教育作用
游戏促进幼儿认知发展
四、幼儿游戏的教育作用
生长发育 动作技能 大脑发展
生理发展
知识 思维 注意 观察 想象 创造 记忆 语言
积极情绪 情感体验
成就感 自信心 审美情趣
和情感
认知发展 情绪情感发展 社会性发展
教育作用
游戏促进幼儿情绪情感发展
东西能被磁铁吸住
思考
幼儿游戏与成人游戏 有什么区别呢?
二、幼儿游戏的特征
1 游戏在各自生活中的地位不同
幼儿游戏 与成人游 戏的区别
2 游戏的心理状态不同 3 游戏的内容不同
4 游4戏的驱动力不同
5 价值功能不同
我们从小就玩游戏,在你的印象 中,玩游戏时的感受是什么?
• 游戏好玩 • 娱乐 • 休息 • 消遣 • 无聊 • 学习 • 交流 • 挑战 • 补偿 • ……
一、游戏的本质
生活准备说
➢ 代表人物:德国生物学家和心理学 家格罗斯(谷鲁司)。
➢ 主要观点:人和动物都有与生俱来 的生存本能,这种本能在初生时很 不完善,无法适应复杂而充满竞争 的生活,要有一个生活准备阶段, 而游戏则是对这种本能的无意识的 训练和准备。儿童游戏是儿童将来 必须承担的更为成熟的活动的低级 形式,为未来生活作了准备。
要求学习的知识和技能,促进幼儿进一步按一 定方向发展。 音乐游戏、体育游戏、智力游戏
幼儿游戏概述

幼儿游戏能够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幼儿游戏的分类
按形式分类
可分为自由游戏和规则游戏,自 由游戏包括户外活动、室内游戏 等,规则游戏包括智力游戏、体
育游戏等。
按内容分类
可分为语言游戏、数学游戏、音乐 游戏、美术游戏等,旨在培养幼儿 的语言、数学、音乐、美术等方面 的能力。
过度干预
家长或监护人可能对幼儿的游戏过程过度干预,限制了幼儿的自主探索。
02
过度保护
担心幼儿受伤而限制其参与某些游戏活动,导致幼儿无法充分体验游戏
的乐趣。
03
对策
尊重幼儿的自主性,适当引导而非强制干预;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类型的
游戏,培养其勇敢和探索精神;与幼儿一起参与游戏,增进亲子关系。
游戏中的教育问题
分析游戏行为
理解幼儿在游戏中的需求和兴趣,以 及他们的发展水平。
适时介入与引导
观察时机
在幼儿需要帮助或出现不良行为 时,及时介入引导。
鼓励探索
鼓励幼儿尝试新游戏和新材料, 引导他们拓展游戏内容和形式。
促进合作
引导幼儿在游戏中进行合作,培 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
04
幼儿游戏中存在的问题 与对策
1 2
游戏与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为幼儿游戏带来了更多的互 动性和个性化体验,能够更好地满足幼儿的发展 需求。
游戏与虚拟现实
虚拟现实技术为幼儿游戏提供了沉浸式的体验, 有助于提高游戏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3
游戏与移动设备
移动设备的普及使得幼儿游戏更加便捷和灵活, 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游戏机会和选择。
THANKS FOR WATCHING
游戏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第八章幼儿游戏理论概述

想象、游戏规则
前苏联游戏理论的基本观点
1、游戏是一种社会反映性活动; 2、游戏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 3、游戏是学前儿童的主导活动; 4、游戏是一种需要成人指导的活动。
四、皮亚杰认知发展游戏理论
1、关于游戏的认知基础 皮亚杰认为,游戏不是一种独立意义的活动,只是 认知水平的表现形式而已。 2、与认知发展相适应的游戏阶段 (1)机能性游戏(0-2岁) (2)象征性游戏(2-7岁) (3)规则性游戏(7-12岁)
一、早期主要的传统游戏理论
(三)预演说(生活预备说) 1、代表人物:【德】格罗斯 2、主要观点:该观点把儿童游戏看成是
未来生活的预先练习,儿童游戏的目的是 为未来生活作准备。
3、强调儿童游戏的实践意义,但忽略了 儿童游戏的内部动机。
一、早期主要的传统游戏理论
3、游戏是学前儿童的主导活动;
(四)复演说 1、代表人物:【德】席勒【英】斯宾塞
3、游戏的价值 皮亚杰认为游戏是解决儿童情感冲突的有效手段
五、陈鹤琴的游戏理论
1、关于儿童游戏的动因 陈先生认为:一方面与儿童游戏的力量和能力发展有关,另 一方面与儿童好动的天性和游戏能够给孩子以快感有关。 2、关于游戏的价值 认为游戏有利于儿童的身体、智力和道德的发展,要发展儿 童活泼的精神,非让儿童游戏不可。 3、关于游戏与教育的关系
现祖先的动作和活动,重演人类种族进化 1、游戏是一种社会反映性活动;
1、维果斯基是前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是社会文
的历史,通过游戏的重演,使个体逐步摆 会,依照他们的年龄,给与各种游戏材料,实行游戏性的教
第一章 幼儿游戏概述 第一节 幼儿游戏及理论

第一章幼儿游戏概述第一节游戏及其相关理论一、游戏及相关理论在中国“游戏”一词与“嬉戏”、“玩耍”极为相似,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的历史文献中。
在英文中,游戏一词有“play”和“game”两词,主要切近play,因为game主要指有规则的游戏。
可以说儿童游戏的历史和人类社会历史一样古老悠久,但游戏真正成为理论研究的对象,大约开始于19世纪中期以后。
(一)经典游戏理论指18、19世纪出现的游戏理论,亦称古典游戏理论,人类的思想史上第一次严肃地思考并解释了儿童游戏出现的原因与意义。
1、剩余精力说代表人物:德国的思想家席勒和英国的社会学家、心理学家斯宾塞。
席勒是在他的美学名著《审美教育书简》中谈到游戏问题的。
他们认为,生物有维护自己生存的能力,身体健康的儿童除了维持正常生活外,还有剩余精力,剩余精力需要发泄,游戏就是一种剩余精力的发泄方式。
2、松驰说人之所以游戏并不是因为精力“剩余”,而是因为“缺乏”或“不足”。
代表人物:德国学者拉察鲁斯和帕特里克(Partick,或译作柏屈克)他们认为,游戏不是为了剩余精力的发泄,而是为了精力的恢复,儿童需要用游戏来恢复精力。
3、前练习说代表人物: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生物学家格鲁斯。
他是在批评“剩余精力”说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理论的、最早提出游戏期这一概念。
他认为,在童年时代就要游戏,游戏提供了儿童准备参加严肃生活的途径,游戏是儿童未来生活最好的预备。
4、复演说儿童的游戏是对人类祖先生活的“回忆”代表人物:美国的心理学家霍尔他认为,游戏重演了人类进化的过程,重现了人类进化过程中祖先的动作和活动,游戏是人类遗传活动的表现。
小结:贡献:1、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严肃地思考并解释了儿童游戏的原因与意义;2、从儿童生活的不同侧面对儿童游戏的原因与意义进行解释;3、从人的一般本性和共性角度对儿童游戏的原因与意义进行解释。
局限性:1、受生物进化论的影响从本能的生物性角度解释游戏2、以工作作为游戏的对立面解释游戏3、主要是主观思辨的产物,缺乏科学的实验基础(二)精神分析学派游戏理论发泄论(或补偿论)•人格构成学说:本我,受唯乐原则支配;超我,受道德原则支配;自我受现实原则的支配。
《幼儿园游戏活动指导》复习资料整理总结

《幼儿园游戏活动指导》复习资料整理总结第一章幼儿游戏概述1.幼儿游戏的特点:一、自主自愿性,二、愉悦性,三虚构性,假想的充满创造性,是非功利性2.游戏的分类(按皮亚杰认知发展分类、按帕顿社会性水平分类、按我国的分类)儿童认知发展阶段分类一练习性游戏,0到2岁,二象征性游戏,2到7岁,三规则游戏7到12岁从游戏社会性的角度分类:一偶然的行为学步期,二旁观行为三岁左右,三单独的游戏,四平行游戏,五联合游戏,六合作游戏:我国分类:创造性游戏,规则性游戏,创造性游戏分角色游戏,表演游戏,结构游戏,规则性游戏分智力游戏音乐游戏体育游戏3.经典游戏理论与现代游戏理论的范畴和代表观点:1剩余精力说:生物体都有维护自己的生存的能力,生物体进化得越高级,这种能力越强;2松弛说:认为游戏不是剩余精力的发泄,而是为了精力的恢复;3生活预备说:认为游戏是对未来生活的一种无意识的准备;4生长说:认为游戏是幼小儿童能力发展的一种模式;5复演说:认为游戏是人类生物遗传的结果;6成熟说:认为游戏是儿童操作某些物品以进行活动,是幼稚动力的一般特点的表现,而不是单纯的一个机能。
4.现代游戏理论(生态游戏观)的代表人物和观点布朗芬>布伦纳1.为儿童开展游戏设置丰富的游戏环境所谓丰富的游戏环境,一方面指有足够的游戏空间和场地,有多样性的可变化的游戏材料,有充足的游戏时间以及多样性的游戏同伴等,这是开展游戏所必须的条件。
另一方面是指游戏环境要具有刺激性,不光在数量上能满足儿童的需要,在质量上也要满足儿童不断变化的需求。
2.为儿童开展游戏设置有计划的环境要让游戏发挥其应有的教育作用,游戏环境的设置就要体现计划性。
主要体现在教育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年龄层次的计划性两个方面。
幼儿园游戏环境的设置应根据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将教育意图有计划地渗透到游戏环境的创设上。
如果一个幼儿园游戏环境的设置没有计划性,教师没有预期儿童可能的发展趋向,就会人为地剥夺儿童充分游戏的权利,削减游戏对儿童发展的独特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幼儿游戏研究的繁荣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 以皮亚杰、维果茨基等为代表的游戏理论在游戏研究中占据主导地位
一、幼儿游戏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二)我国幼儿游戏理论研究的历史发展
1. 20世纪20年代至新中国建立初期 这一时期学前教育总的特点就是注重幼儿的实际生活和游戏,让幼儿在实际生活和游 戏中获得各种经验。
一、幼儿游戏的分类
(三)游戏的活动形式分类
美国心理学家比勒按照幼儿在游戏中身心活动方式的不同,把游戏分为以下四种: 1.机能游戏 2.想象游戏 3.制作游戏 4.接受游戏
(四)游戏的活动内容分类
形式对应于内容,但是二者并非完全对应,也并非完全包容。 1.动作技能性游戏 2.认知性游戏 3.社会戏剧性游戏 4.结构性游戏
(六)游戏与教学关系的分类 根据在学前教育实践中游戏的组织与教育教学任务的结合程度,可以将游戏分为以下 两类: 1.本体性游戏 2.工具性游戏
二、幼儿游戏的发展
(一)从幼儿认知发展的角度观照幼儿游戏的发展 1.感觉运动水平游戏的发展
2.象征性水平游戏的发展 (1)象征性游戏的发展 (2)结构游戏的发展展 第二节 幼儿游戏的特征与结构 第三节 幼儿游戏的分类与发展
第一节 幼儿游戏理论的发展
一、幼儿游戏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一)国外幼儿游戏理论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国外把幼儿的游戏作为真正科学研究的对象并进行较系统的理论探索始于19世纪 下半叶。
1.幼儿游戏研究的初步兴起阶段(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30年代左右) 出现了最早的一批游戏理论(即经典游戏理论)和对幼儿游戏的最初的系统观察 研究。
(四)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游戏理论
(五)游戏的觉醒理论
第二节 幼儿游戏的特征与结构
一、幼儿游戏的基本特征
(一)国外学者对幼儿游戏特征的认识 1.纽曼的“三内说”
(1)内部控制 (2)内部真实 (3)内部动机
2.克拉思诺和佩培拉的游戏四因素说 (1)灵活性。 (2)肯定的情感。 (3)虚构性。 (4)内部动机。
(一)游戏的认知分类
皮亚杰是认知发展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儿童的游戏形式随着儿童认知发展的不同而 不同,并在此基础上将游戏的种类分为以下四种: 1.感觉运动游戏 是儿童最早出现的游戏形式,主要是0~2岁的儿童进行的游戏。 2.象征性游戏 象征性游戏也称为角色游戏,是学前儿童最典型的游戏形式。 3.结构游戏 结构游戏是学前儿童最常见的游戏形式,是一种利用游戏材料(如积木、插塑、黏土 等)来建构物体的游戏形式。 4.规则游戏 这是两人以上通过遵循规则来进行竞赛的游戏形式,如打牌、拔河等。
一、幼儿游戏的基本特征
(三)对游戏特征的辩证分析
1.愉悦与严肃 2.手段与目的 3.自由与约束 4.假想与现实 以上四对特征的矛盾性在幼儿的游戏中得到了统一,我们可以从中领略到游 戏的复杂性。这也说明我们应该以一种辩证的态度来理解游戏,这样才能使 游戏的研究更加深入。
一、幼儿游戏的结构分析
(一)游戏的外部可观察的行为因素
二、幼儿游戏的理论流派
(一)经典游戏理论 1.剩余精力说 2.松弛说 3.生活预备说 4.复演说 5.成熟说
(二)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 游戏是“自我”调节“本我”与“超我”的平衡机制,是幼儿人格完善的途径
(三)认知发展学派的游戏理论 皮亚杰认为,游戏不是一种孤立的机能,而是认知水平的表现形式,是智力活动的 一个方面。
一、幼儿游戏的分类
(五)游戏的教育作用分类 1.创造性游戏 创造性游戏主要是为了促进幼儿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的发展。创造性游戏主要包 括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等。 2.规则性游戏 规则性游戏主要是以遵循规则为中心、以实现教育作用为目的的游戏。规则性游戏主 要包括智力游戏、体育游戏、音乐游戏等。
1.表情 表情是判断幼儿是否在游戏的一项外部指标。游戏是自由的、快乐的、愉悦的活动。 2.动作 幼儿在游戏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他们的游戏动作。可以将其分为三种基本类型:探索、 象征和嬉戏。 3.角色扮演 幼儿在游戏中扮演的角色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1)机能性角色(2)互补性角色(3)想象性角色 4.言语 幼儿在游戏时常常伴随着言语的表达。按功能划分,大致有以下三种类型: (1)伙伴间的交际性言语(2)角色间的交际言语(3)想象性独白 5.材料 我们可以把有无玩具作为判断幼儿是否在游戏的一个物质指标。
3.加维的游戏五因素说
4.克罗伊斯的游戏六因素说
5.鲁宾对游戏特征的分析
一、幼儿游戏的基本特征
(二)我国学者对幼儿游戏特征的认识 我国学者一般把游戏的特征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1.游戏是幼儿主动的、自愿的活动 2.游戏是在假想的情境中反映周围生活 3.游戏没有社会实用价值,没有强制性的社会义务,不创造社会财富 4.游戏伴随着愉悦的情绪
一、幼儿游戏的结构分析
(三)游戏的外部条件因素 一般认为幼儿在游戏中自主自愿活动的外部条件因素应该符合以下特征: 1.幼儿有自由选择的权利与可能 2.活动的方式、方法由幼儿自行决定 3.活动的难度(任务)与幼儿的能力相匹配 4.幼儿不寻求或不担忧游戏以外的奖惩
第三节 幼儿游戏的分类与发展
一、幼儿游戏的分类
推荐读物
1.刘焱:《儿童游戏通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珍妮特·莫伊蕾斯著,刘焱、刘峰峰、雷美琴译:《仅仅是游戏吗:游戏在早期儿 童教育中的作用与地位》,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一、幼儿游戏的结构分析
(二)游戏的内部主观心理因素
游戏构成的内部要素是游戏行为发生的内在依据或内部原因,它主要包括作为游戏 主体的动机与体验。
1.游戏的动机 游戏活动在动机系统方面具有以下特征:
(1)内部动机(2)直接动机(3)内部控制
2.游戏性体验 (1)兴趣性体验(2)自主性体验(3)胜任感或成就感 (4)幽默感(5)生理快感
2.新中国建立初期至“文革”前 此阶段幼儿游戏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带有机械模仿苏联思想的倾向,尚未形成具有中国 特色的游戏理论,尚未开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游戏实践工作。
3.“文革”时期 在这一阶段,我国幼儿心理与教育方面的研究遭遇了毁灭性的破坏,幼儿游戏的研究 也是如此。
4.“文革”后至今 这一阶段是我国幼儿游戏研究重新起步的阶段,在吸取国外先进理论的同时,结合我 国实情,重新开始幼儿游戏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工作。
3.规则性水平游戏的发展
(二)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角度观照幼儿游戏的发展 1.独自游戏阶段
2.平行游戏阶段
3.联合游戏阶段
4.合作游戏阶段
二、幼儿游戏的发展
(三)幼儿游戏总体发展的一般趋势
1.游戏内容的发展 (1)在整个婴儿时期,游戏内容多是反映儿童自己及其所熟悉的父母的琐碎事件, 在游戏中并没有明确的主题。 (2)三四岁的幼儿主要是受眼前某种情境或某种玩具的启发才产生游戏的念头。 (3)四五岁以后,幼儿游戏由开始以反映日常生活为主的游戏内容发展到以反映社 会生活和人们之间复杂关系的游戏内容。
一、幼儿游戏的分类
(二)游戏的社会性分类
美国帕登通过对幼儿游戏中社会性发展的研究,将幼儿的社会性游戏分为以下四类:
1.独自游戏 幼儿无玩伴意识,注意力全部集中到自己的玩具或者自己专注的操作活动上,总是喜 欢一个人玩,根本不关注他人的游戏。 2.平行游戏 幼儿开始能够关注别人的活动,总是喜欢与别人使用相同的玩具或材料,通过相互模 仿来开展相同或相似的活动。 3.联合游戏 幼儿与同伴一起游戏,参与共同的活动,但是彼此之间并没有合作行为,没有具体的 分工与组织,也没有建立集体的共同目标。 4.合作游戏 在游戏中,幼儿与同伴出于共同的需要,制订共同的计划,通过协商与合作共同完成 活动。
2.游戏形式的发展 游戏形式是儿童在游戏中展现于外的一切行为表现的方式,它构成了游戏的外壳。 (1)动作渐次连贯 (2)语言逐步发展 (3)时间逐渐延长 (4)规则逐渐明朗 (5)活动不断社会化
思考与实践
1.试评述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 2.试对比分析现代三大派别游戏理论的共同点与差异。 3.如何理解游戏特征的多重辩证关系? 4.试分析游戏的内部主观心理体验与游戏的外部条件因素之间的关系。 5.结合有关游戏发展的一般原理,理解幼儿游戏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