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一中2015-2016学年高二12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15-2016学年安徽省蚌埠二中高二(下)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2015-2016学年安徽省蚌埠二中高二(下)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2015-2016学年安徽省蚌埠二中高二(下)期中生物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满分50分.)1.下列关于体液和内环境的描述,正确的是()A.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多于细胞内液B.人体的内环境是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即血浆、组织液和淋巴C.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中化学成分最接近的是血浆和淋巴D.内环境是人体内所有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2.以下关于内环境稳态的描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动态平衡B.内环境稳态是神经系统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活动的结果C.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的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D.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3.下列关于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去向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CO2的含量相等B.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D.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淋巴管进入淋巴4.如图是神经元的结构示意图,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Ⅰ和Ⅲ的膜上均有接受递质的受体B.反射发生时,兴奋在Ⅱ上的传导是双向的C.兴奋传导到Ⅲ时,会引起此处的K+大量内流D.Ⅲ处细胞膜成分会因兴奋传递而发生更新5.如图表示当有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神经递质从突触小泡内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B.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C.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上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D.图中离子通道开放后,一定会引起Na+内流而产生兴奋6.关于动物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细胞只能分泌递质,内分泌细胞只能分泌激素B.除激素参与体液调节外,一些化学物质也能调节生命活动C.与体液调节相比,神经调节迅速而准确D.激素的分泌量可随内、外环境的改变变化7.如图示人体皮肤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维持体温的方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机体在炎热环境中产热/散热的比值比寒冷环境中产热/散热的比值小B.乙和丁表示在炎热环境中,此时身体维持体温消耗的能量比甲和丙少C.机体在炎热环境中主要通过丁方式散热,而通过乙方式散热较少D.从甲到乙的过程是体液调节,从丁到丙的过程是神经调节8.下列关于免疫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的三道防线中第一道防线是非特异性免疫,第二、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B.在特异性免疫反应中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是同时发挥作用的C.抗原是指细菌、病毒等病原体表面的蛋白质,抗体是浆细胞分泌的球蛋白D.一旦免疫系统出现障碍,机体的内环境就会受到破坏,表现出免疫系统疾病9.非洲的埃博拉疫情还没有完全结束,美洲就出现了一种虫媒病毒的暴发流行,这种虫媒病毒为寨卡病毒,该病毒入侵人体后,会引起人体相应的免疫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清除病原体B.相同病毒再次侵入人体,记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清除病毒C.抗体可直接作用于细胞外的病毒,而对细胞内的病毒不起作用D.淋巴因子、溶菌酶都是免疫活性物质,均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10.在哺乳动物中,下列生理过程一定在内环境中发生的是:①葡萄糖的氧化分解②神经递质的传递③红骨髓产生淋巴细胞④减数分裂⑤抗体与抗原结合⑥受精作用⑦基因突变⑧效应T细胞诱导靶细胞裂解()A.全部都是B.②③④⑤⑥⑧C.②③④⑤⑦⑧D.②③⑤⑧11.生长素是人们发现和研究较早的植物激素,其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生长.如图示某植物地上部分,下列有关生长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植物体地上部分生长素不都是由①、②、③、④所示结构合成B.①生长迅速而②生长受抑制是由于②对生长素的敏感性高于①C.②生长受抑制而④生长较快,是由于①合成的生长素无法运输到④部位D.由于④结构能够生长,因此该植物的生长没有体现植物的顶端优势现象12.下列关于实验“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描述,正确的是()A.取材时最好选择当年萌发的枝条,实验容易获得成功B.处理插条时,沾蘸法通常使用较低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C.扦插时,插条通常保持数量相等的成熟叶片以保证插条的光合作用D.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因变量是各组插条的平均生根数目13.植物的根冠内能合成一种植物激素,并且能主动地向根尖的伸长区运输;其作用与分生区合成的低浓度的IAA的作用相反,与增强植物的抗逆性有关.若对玉米根冠做以下四种处理,请根据植物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特点判断四个根尖可能向左弯曲生长的是()A.AB.BC.CD.D14.下列关于激素运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番茄、辣椒和油菜等自然传粉失败都可以用喷洒生长素类似物加以弥补B.用一定浓度的乙烯利处理凤梨,可以加快果实的发育C.用促性腺激素类药物处理池塘养殖的四大家鱼可提高繁殖率D.利用昆虫性外激素防治害虫属于化学防治15.如图为两类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J形和S形曲线均是数学模型的一种表现形式B.S曲线表明自然状态下种群无法实现最大增长率C.J形曲线中增长率不断增大,S形曲线中增长率先增大后减小D.J形和S形曲线的形成条件分别是理想条件和有限条件16.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密度达到最大时种群数量B.种群个体间的相互作用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C.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D.植食动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一年四季的环境容纳量基本不变17.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间老房屋内所有的蟑螂是一个种群B.可以用样方法法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C.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D.草原和森林都存在垂直结构,但二者的复杂程度不同18.某种植物病毒V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青蛙与稻飞虱是竞争关系B.水稻与青蛙是捕食关系C.病毒V与水稻是寄生关系D.水稻和病毒V是互利共生关系19.如图是“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叙述不正确的是()A.A装置的花盆壁C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B.B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C.A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趋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D.用B装置采集的土壤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20.若要表示一个生态系统营养物质的流动情况,往往得到的是网状的复杂结构,这是由于()A.生产者的数量最多B.能量在各营养级间逐级递减C.生态系统的物质流失D.消费者不只以一种生物为食21.某同学绘制的生态系统概念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①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B.③中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C.④中可能有微生物,并都是自养生物D.该图漏写了生态系统的某项功能2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往往呈相反的关系B.自我调节能力是生态系统实现稳态的基础C.生态系统保持稳态不需要外界的能量输入D.生态系统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23.如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循环,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生物圈通过碳循环实现碳元素的自给自足B.B是消费者,C是生产者,D是分解者,三者构成群落C.碳循环过程需要能量驱动,同时又是能量的载体D.对E过度开发利用会打破生物圈中碳循环中的平衡24.将某小型天然湖泊改造为人工鱼塘,投饵养殖肉食性鱼类.5年后,藻类暴发,引起水草(沉水植物)死亡,之后浮游动物及鱼类等生物死亡,水体发臭.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导致水草死亡的最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光照B.更多水生生物死亡又加重了水体的污染,这属于正反馈调节C.投放以浮游植物为食的鱼类有利于该湖泊的生态恢复D.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25.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A.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B.对害虫进行生物防治有利于保护的生物多样性C.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多样,明显大于间接价值D.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加以保护二、非选择题26.在反射活动中,神经中枢既有兴奋活动又有抑制活动,这是反射的协调功能所必需的.神经中枢抑制产生机制可分为如图所示三种模式.注:图中的深色神经元为抑制性中间神经元.(1)模式Ⅰ中,神经细胞①兴奋,使其末梢释放进入,再与突触后膜上的结合,导致②兴奋,同时③④的状态分别是:③,④.(2)模式Ⅱ体现了神经调节中典型的调节机制.(3)棋式Ⅲ中,若⑤兴奋会导致⑦兴奋:但若⑥兴奋后⑤再兴奋,⑦却不产生兴奋,分析其可能的机理是.(4)缩手反射中,屈肌因兴奋而收缩的同时,伸肌则受到抑制而舒张,该神经调节模式为图中的模式.27.如图是某人获得抗破伤风芽孢杆菌抗体的两种途径及其抗体的变化情况.请回答:(1)途径①注射的是,途径②注射的是.(2)破伤风芽孢杆菌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中,当人体受到外伤时,如果伤口大而浅则不易感染、伤口小而深则易被感染,由此可以判断破伤风芽孢杆菌的呼吸方式是.(3)正常情况下,曲线②在7天后逐渐下降,这与细胞的数目逐渐减少有关.(4)如果半年后破伤风芽孢杆菌再次侵入此人体内,则与上图相比,此人体内抗体变化的主要特点是.28.为研究赤霉素(GA3)和生长素(IAA)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切取菟丝子茎顶端2,5cm 长的部分(茎芽),置于培养液中无菌培养(图1).实验分为A、B、C三组,分别培养至第1、8、15天,每组再用适宜浓度的激素处理30天,测量茎芽长度,结果见图2.(1)植物激素的作用机理是在植物细胞之间,从而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2)本实验中,试管用滤膜封口是为了在不影响通过的情况下,起到作用.用激素处理时应将IAA加在(填“培养液中”或“茎芽尖端”).(3)植物伸长生长可能是细胞数量和/或增加的结果.当加入药物完全抑制DNA复制后,GA3诱导的茎芽伸长生长被抑制了54%,说明GA3影响茎芽伸长生长的方式是.(4))从图2中B组数据可知,两种激素联合处理对茎芽伸长生长的促进作用是GA3单独处理的倍、IAA单独处理的18倍,由此可以推测GA3和IAA在对茎芽伸长生长的作用上存在作用.29.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而湿地是地球上独特的生态系统,是水域和陆地的自然过渡形态,具有稳定环境、物种保护及资源供应等功能.(1)湿地被誉为地球的“肾脏”,其最重要的是价值.(2)某湿地由浅水区向陆地方向依次生长着芦苇、碱蓬、柽柳等,这体现了群落的结构.调查湿地中芦苇的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该方法遵循的基本原则是.(3)图中甲、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湿地中两种生物当年的种群数量(N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之间的关系,直线p表示Nt+1=Nt.甲曲线上A、B、C三点中,表示种群数量减少的是点;乙曲线上D、E、F三点中,F点表示种群数量;Nt小于a时,甲、乙两条曲线中曲线所代表的生物更易消亡.(4)湿地生态系统被破坏后,生物种类贫乏.要使其恢复,在无机环境得到改善的基础上,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首先应增加的种类及数量是.随着生物多样性和食物网的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强.30.如图某森林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模式图,请根据生态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形式循环,在生物群落中主要以形式流动.(2)图示中生产者到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可表示为(用图中的标号表示),次级消费者粪便中有机物中的能力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可用箭头表示.(3)非洲大草原到了干旱季节,大型食草动物集群迁徙,狮子寻着食草动物的气息追踪迁移,食草动物传递给狮子的是信息.(4)图中能反映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箭头主要是.2015-2016学年安徽省蚌埠二中高二(下)期中生物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满分50分.)1.下列关于体液和内环境的描述,正确的是()A.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多于细胞内液B.人体的内环境是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即血浆、组织液和淋巴C.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中化学成分最接近的是血浆和淋巴D.内环境是人体内所有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解答】解:A、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少于细胞内液,A错误;B、内环境是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B错误;C、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中化学成分最接近的是血浆和组织液,C错误;D、内环境是人体内所有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D正确.故选:D.2.以下关于内环境稳态的描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动态平衡B.内环境稳态是神经系统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活动的结果C.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的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D.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考点】稳态的生理意义.【分析】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的稳态是一种动态平衡,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都是不断变化的.目前普遍认为,内环境的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解答】解:A、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动态平衡,A正确;B、内环境稳态是神经系统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共同调节实现的,B错误;C、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的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C正确;D、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D正确.故选:B.3.下列关于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去向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CO2的含量相等B.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D.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淋巴管进入淋巴【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内环境及其各组分之问的关系①内环境的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②各组分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③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之间的关系a、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是双向的,毛细血管壁有一定的通透性,正常情况下除血细胞和大部分血浆蛋白外,其他物质都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b、淋巴与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是单向的,毛细淋巴管的功能是回收组织液,组织液中的一些物质一旦进入毛细淋巴管就成为淋巴,经过淋巴循环汇入血浆;c、淋巴和血浆之间的物质交换也是单向的,淋巴液在左右锁骨下静脉处流入血浆.【解答】解:A、一般情况下,富含氧气的血浆从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生成组织液,生活在组织液中的组织细胞通过有氧呼吸消耗部分氧气,导致毛细血管静脉端回流的组织液通常氧气含量相对较低,二氧化碳的情况与之相反,A错误;B、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B正确;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C正确;D、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淋巴管进入淋巴,D正确.故选:A.4.如图是神经元的结构示意图,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Ⅰ和Ⅲ的膜上均有接受递质的受体B.反射发生时,兴奋在Ⅱ上的传导是双向的C.兴奋传导到Ⅲ时,会引起此处的K+大量内流D.Ⅲ处细胞膜成分会因兴奋传递而发生更新【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神经元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分析】1、神经元由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突起又分为树突和轴突,树突短而多,轴突长而少.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2、突触的类型包括:轴突﹣树突型、轴突胞﹣体型.3、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三部分.4、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在突触前膜发生电信号到化学信号的转换,在突触后膜上发生电信号到化学信号的转换.【解答】解:A、突触后膜是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膜或胞体膜,所以Ⅰ的膜上有接受递质的受体,Ⅲ的膜上没有接受递质的受体,A错误;B、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可以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双向传导,但在发生反射时,神经冲动在Ⅱ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单向传导,B错误;C、兴奋传导到Ⅲ时,会引起此处的Na+通道打开,导致Na+大量内流,C错误;D、由于神经递质通过胞吐方式通过突触前膜,所以Ⅲ处细胞膜成分会因兴奋传递而发生更新,D正确.故选:D.5.如图表示当有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神经递质从突触小泡内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B.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C.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上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D.图中离子通道开放后,一定会引起Na+内流而产生兴奋【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分析】1、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突触前膜内含有突触小泡,突触后膜上含有神经递质的受体.2、当有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突触小泡与前膜融合,使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后模,使突触后膜发生电位变化.【解答】解:A、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被突触小泡膜与细胞质分开,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A正确;B、神经冲动传到突触小体,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可实现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B 正确;C、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上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使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C 正确;D、图中离子通道开放后,如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则Na+内流,如果为抑制性神经递质,则Cl﹣内流,D错误.故选:D.6.关于动物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细胞只能分泌递质,内分泌细胞只能分泌激素B.除激素参与体液调节外,一些化学物质也能调节生命活动C.与体液调节相比,神经调节迅速而准确D.激素的分泌量可随内、外环境的改变变化【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分析】1、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激素分泌过多或过少,人体会患相应的疾病.2、人体激素的特点有:(1)微量和高效;(2)通过体液运输;(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并且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3、下丘脑通过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来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TSH则可以促进甲状腺的活动,合成和释放甲状腺激素,当甲状腺激素达到一定浓度后,这个信息又会反馈给下丘脑和垂体,从而抑制两者的活动,甲状腺激素就可以维持在相对稳定水平.这就是所谓反馈调节.A错误;B、除激素参与体液调节外,一些化学物质也能调节生命活动,如二氧化碳,B正确;C、与体液调节相比,神经调节迅速而准确,C正确;D、激素的含量处于动态变化中,其分泌量可随内、外环境的改变变化,D正确.故选:A.7.如图示人体皮肤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维持体温的方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机体在炎热环境中产热/散热的比值比寒冷环境中产热/散热的比值小B.乙和丁表示在炎热环境中,此时身体维持体温消耗的能量比甲和丙少C.机体在炎热环境中主要通过丁方式散热,而通过乙方式散热较少D.从甲到乙的过程是体液调节,从丁到丙的过程是神经调节【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本题需要掌握:1、人体体温恒定是产热和散热动态平衡的结果.2、汗腺分泌增强和皮肤血管舒张是炎热时机体增加散热的表现,汗腺分泌减弱和皮肤血管收缩是寒冷时机体减少散热的表现.3、汗腺分泌和皮肤血管变化情况属于神经调节.寒冷时相关激素的分泌才是体液调节.【解答】解:A、人的体温是恒定的,所以炎热和寒冷环境下,人的产热和散热是基本相等的,即产热/散热的比值约为1,A错误;B、乙和丁表示在炎热环境中,汗腺分泌增多和皮肤血管扩张,甲和丙表示寒冷环境中,汗腺分泌减少和皮肤血管收缩,炎热和寒冷维持体温恒定所耗应该相等,只是寒冷环境产热和散热更多,B正确;C、丙丁中皮肤血管舒张,表示处于炎热环境,图乙汗腺舒张,散热增加,炎热环境中主要通过乙的汗液蒸发散热,C错误;D、汗腺分泌情况和皮肤血管变化情况都属于神经调节,D错误.故选:B.8.下列关于免疫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的三道防线中第一道防线是非特异性免疫,第二、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B.在特异性免疫反应中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是同时发挥作用的C.抗原是指细菌、病毒等病原体表面的蛋白质,抗体是浆细胞分泌的球蛋白D.一旦免疫系统出现障碍,机体的内环境就会受到破坏,表现出免疫系统疾病。

安徽高二高中生物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安徽高二高中生物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安徽高二高中生物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将乙肝疫苗通过肌肉注入人体时,乙肝疫苗首先进入人体的()A.血浆B.组织液C.淋巴D.细胞内液2.人体内水的来源包括()①饮水②食物中含的水③物质氧化分解产生的水④蛋白质合成时产生的水.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③④3.冬虫夏草是一种名贵的中药.冬草的幼虫在土壤中越冬时,被虫草属真菌侵入体内,菌丝逐渐充满虫体内而变为菌核,使虫体内部组织破坏,夏季菌核萌发,由幼虫头部长出具柄的子座,因而似直立的小草.这种真菌与幼虫的关系属于()A.共生B.寄生C.竞争D.捕食4.下列关于内环境的稳态的说法正确的是()A.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维持在一个固定不变的值B.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C.年龄、性别不相同的人,体温不同;同一个人在一天内体温相同D.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调节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5.小明因患重感冒而出现高烧,在一昼夜中体温持续维持在39℃左右,则小明在这一昼夜中的产热量与散热量的关系是()A.基本相等B.产热量大于散热量C.散热量大于产热量D.不能确定6.下列关于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激素是信息分子B.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C.激素只运输给相应的靶细胞、靶器官D.激素直接参与细胞内多种生命活动7.如图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下列等式中不可能成立的是()A.B2=A×(10%﹣20%)B.A=F+B1+C1+D1+E1C.A﹣(B1+B3)=C l+C2+C3D.C3=B2×(80%﹣90%)8.某生态系统中有A、B、C、D四种生物,构成食物链A→B→C,D为分解者,如图是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入B 处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图中的甲表示B 的同化量,乙表示B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B .参与丁过程的都是异养型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等C .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B 的种群数量一般处于K/2D .图中D 的能量不全部来自B 生物9.在营养和生存空间等没有限制的理想条件下,某细菌每20min 就分裂繁殖一代.现将该细菌种群(m 个个体)接种到培养基上培养,理想条件下,t 小时后,该种群的个体总数是( ) A .m•2tB .m•220C .D .m•23t10.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侵入人体后,相关免疫细胞所起作用,不正确的是( ) A .抗体在体液免疫中发挥作用B .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可阻止内环境中病毒的扩散C .病毒侵入细胞后,效应T 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释放病毒D .同种病毒再次侵入人体后,记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清除病毒11.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受破坏,并能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根据种群增长的S 型曲线,应该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水平,这是因为在这个水平上( ) A .种群数量稳定 B .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C .种群数量最大D .环境条件所允许的种群数量最大12.要使一生态系统长期存在,除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外,至少必须具有( ) A .消费者和分解者 B .生产者和消费者 C .生产者和分解者 D .生产者和人13.免疫是机体的一种重要的保护性功能,下列不属于免疫过程的是( ) A .移植肾脏后,患者发生排斥反应B .新生儿注射乙肝疫苗后,可有效预防乙肝C .花粉引起某人过敏反应D .注射抗生素杀灭体内的细菌14.下列不属于抗原物质的是( ) A .卡介苗 B .破伤风抗毒素 C .麻疹疫苗D .白喉类毒素15.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其调节能力就越大,原因是( ) ①能量流经各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的 ②能量可通过不同的食物链传递到顶级③处于同一营养级的生物种类多,故某营养级的部分生物减少或消失时,可由该营养级的其他生物替代.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16.设人在20℃的环境中产热速率为a 1,散热速率为b 1,进入0℃环境20min 后的产热速率为a 2,散热速率为b 2.以下有关产热速率与散热速率大小的比较正确的是( ) A .a 1=b 1,a 2=b 2 B .a 2<a 1,b 1<b 2 C .a 1>b 1,a 2>b 2 D .A 、B 两项均对17.关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实际应用,叙述正确的是( )A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人体没有调节作用,所以都无毒无害,可以安全地大量食用B .幼儿食用过多的用乙烯利催熟的柿子,会过早出现性早熟C .在小麦田中使用2,4﹣D 可抑制双子叶杂草的成长 D .给未受粉的桃花喷洒生长素类似物可促进果实成熟18.如图所示为有限环境中某一种群增长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①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K值;②若环境遭到破坏后,由于食物的减少和活动范围的缩小,K值会变小;③若不考虑迁入和迁出等因素,在K值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④种群数量为K值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⑤假设这是鱼的种群,当种群达到K值时开始捕捞,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③⑤D.②③④19.下列关于实验“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操作,不正确的是()A.培养用具和培养液都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B.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先稀释后再计数C.取培养液计数之前要将试管轻轻震荡,目的是使酵母菌在培养液中分布均匀D.使用血细胞计数板时,需先滴加培养液,再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20.图为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激素①作用的靶器官为垂体和甲状腺B.激素③对下丘脑和垂体的作用属于反馈调节C.缺碘时激素①和②浓度都低于正常水平D.激素③的靶细胞几乎是全身的细胞21.以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做材料,如图所示.图中箭头表示电流方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a点左侧刺激,依次看到现象的顺序是1、2、3、4B.在b点右侧刺激,依次看到现象的顺序是1、3、2、4C.在a、b两点中央刺激会出现1或4现象D.在a、b两点中央偏左刺激,依次看到现象的顺序是1、3、2、422.关于人体激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激素在人体内作为信息物发挥作用B.激素作为细胞的结构物质,具有微量和高效的特点C.甲状腺激素除促进人体产热,还有其他生理效应D.正常人体内激素的分泌受反馈调节23.下列属于种间竞争实例的是()A.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B.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C.细菌与其体内的噬菌体均利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D.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24.下列不属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是()A.胰高血糖素作用于肝脏细胞使肝糖原分解B.侵入机体的病原体被吞噬细胞吞噬C.口服多酶片促进对食物的消化D.寒冷刺激使皮肤温度感受器产生反射性血管收缩反应25.如图表示人体在某种环境条件发生改变时,内环境中某种激素的含量变化.条件变化和激素对应正确的是()A.食物缺碘﹣﹣生长激素B.食物过咸﹣﹣抗利尿激素C.过度饥饿﹣﹣胰岛素D.温度过高﹣﹣甲状腺激素26.下列有关激素调节及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油菜在传粉阶段遇到连续暴雨袭击,喷洒生长素类似物可避免减产B.成年人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耗氧量会增加C.切除动物垂体后,动物血液中的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都会减少D.激素间的拮抗作用不利于维持动物体内环境的稳态27.某同学在“探究生长素类似物NAA促进银杏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得了如图所示结果,有关本实验分析或评价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本实验的自变量是促进插条生根的NAA浓度大小B.银杏插条上侧芽的数目及饱满程度会影响实验结果C.促进银杏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是cD.用NAA处理枝条的时间应该相同28.在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一侧放置含适宜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如图).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A.直立生长B.向右弯曲生长C.向左弯曲生长D.不生长不弯曲29.烟草“打顶”有利于烟叶产量和品质的提高,但“打顶”后腋芽的生长会影响烟草的产量和品质,为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在“打顶”后于伤口施用()A.生长素类物质B.赤霉素类物质C.细胞分裂素D.乙烯生成物30.在一个气候和环境多变的生态系统中,一般说有利于生存和发展的种群是()A.个体最大的B.个体最小的C.个体差异最少的D.个体差异最多的31.在植物体内的各种激素中,生理作用最为相似的是()A.赤霉素和生长素B.脱落酸和细胞分裂素C.赤霉素和脱落酸D.生长素和乙烯32.“断食清肠”的减肥方法主要就是绝食,科学证明这种做法对身体危害较大.在绝食期间,体内分泌量比正常进食明显增加的激素是()A.胰高血糖素B.胰岛素C.生长激素D.性激素33.H7N9禽流感病毒已经导致多人患病,我国正在加紧研发相应疫苗,接种疫苗可有效提高机体免疫力,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接种疫苗后机体会产生相应抗体B.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C.抗体能直接清除宿主细胞内的抗原D.抗体由浆细胞产生34.小狗用舌头舔自己的伤口,这有助于防止伤口感染,因为狗的唾液中含有()A.唾液淀粉酶B.溶菌酶C.淋巴细胞D.吞噬细胞35.园林工人每年都要修剪路旁的绿篱,其目的是()A.抑制侧芽生长B.抑制向光性C.抑制细胞生长速度D.解除顶端优势36.20世纪30年代,人们将环颈雉引入一个岛屿,在1937﹣1942年期间,这个种群数量增长的情况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B.随着种群数量的增加,该种群种内斗争逐渐减弱C.在1937﹣1942年期间,该种群数量增长大致呈“S”型D.该种群数量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37.下列4种现象中,不适宜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规律进行合理分析的是()A.虎等大型肉食动物容易成为濒危物种B.蓝藻易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爆发C.饲养牛、羊等动物,成本低、产量高D.巨大的蓝鲸以微小的浮游动物为食38.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结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的基石,植物都是生产者B .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必不可少的成分,细菌都是分解者C .食物链或食物网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D .消费者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动物都是消费者39.调查得知某河流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共有4个营养级(以a 、b 、c 、d 表示).经测定,一年中流经这4个营养级的能量分别为,该生态系统中初级消费者是( )40.如图所示的是一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若A 包含五个种群(A 1、A 2、A 3、A 4、A 5),B 包含两个种群(B 1、B 2),则其营养结构实际含有食物链( )A .10条B .15条C .20条D .25条二、综合题1.激素作为一种化学信使,能把某种调节的信息由内分泌细胞传递至靶细胞,下图表示某高等动物激素的分泌及作用机制,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1)A 图中某器官内的神经元之间相联系的结构如图B 所示称为 ,该结构处的信号变化是 .若在d 处给以适当刺激,则a 、b 、c 、d 、e 中能检测到电位变化的是 ,这说明神经元间的信息传递是 的.(2)A 图中a 、b 过程表示激素①分泌的分级调节;c 、d 的调节过程是:当激素①的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对甲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起 作用.若激素①表示雌性激素,则物质a 是 .激素①进入细胞内,通过影响f 的 过程而调节生命活动.(3)若结构乙表示的是胰岛A 细胞,则该细胞分泌的激素②的生理功能具体是 .2.某生物社团为了探究环境因素对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按如表完成了有关实验,并定期对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请分析回答:试管编号培养液/mL无菌水/mL酵母菌母液/mL温度/℃)该生物社团研究的课题是 .(2)该生物社团的同学在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时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操作:①用滴管吸取样液前,应将培养酵母菌的试管轻轻震荡几下,目的是 ,防止实验结果出现较大误差.②将样液稀释10倍,采用 板(规格为1mm×1mm×0.1mm )计数,观察到的一个小方格中酵母菌分布如图所示,计数时该小格中酵母菌数量应计为 个.③酵母菌的种群数量随着培养液中 而逐渐减少.3.如图1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m 1、m 2代表不同的能量形式.如图2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其中a ~g 表示能量值.请据图作答:(1)图1中,m 1、m 2表示的能量形式分别为 .通常情况下,位于营养级Ⅳ的生物个体数量会远远少于Ⅲ,主要原因是 .(2)图2中,若A 表示图甲中营养级Ⅱ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B 表示 ,C 表示 .若图甲中营养级Ⅰ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y ,则营养级Ⅰ、Ⅱ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 (用图中所给字母表示). (3)由图2可以总结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要特点是 .(4)若图1中营养级Ⅰ、Ⅱ、Ⅲ各有一种生物甲、乙、丙,构成的食物关系如图3所示.其中,甲能量中比例为X 的部分直接提供给丙,则要使丙能量增加A kJ ,至少需要消耗甲的能量为 kJ (用所给字母表示).安徽高二高中生物月考试卷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1.将乙肝疫苗通过肌肉注入人体时,乙肝疫苗首先进入人体的( ) A .血浆 B .组织液 C .淋巴D .细胞内液【答案】B【解析】人体内环境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静脉注射时,将药物直接注射到血浆中,血浆在血管中.注射疫苗时没有直接注射到血管中,而是通过肌肉进入人体,此时细胞所处内环境为组织液.解:肌肉注射乙肝疫苗时,由于肌肉细胞之间是组织液,所以疫苗最先进入的是人体的组织液. 故选:B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2.人体内水的来源包括()①饮水②食物中含的水③物质氧化分解产生的水④蛋白质合成时产生的水.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A【解析】人体所需水的来源有饮水、食物和代谢产生的水,主要来源是饮水、食物.排出途径是肾脏、皮肤、肺和大肠,主要排出途径是肾脏.解:人体所需水的来源有饮水、食物和代谢产生的水,代谢产生的水包括物质氧化分解产生的水和蛋白质合成时产生的水等.故选:A.【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3.冬虫夏草是一种名贵的中药.冬草的幼虫在土壤中越冬时,被虫草属真菌侵入体内,菌丝逐渐充满虫体内而变为菌核,使虫体内部组织破坏,夏季菌核萌发,由幼虫头部长出具柄的子座,因而似直立的小草.这种真菌与幼虫的关系属于()A.共生B.寄生C.竞争D.捕食【答案】B【解析】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寄生:种生物寄居于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解:真菌侵入幼虫体内后,使虫体内部组织被破坏,仅残留外皮,而自身可在来年夏季萌发,因此,属于对一方有利而对另一方有害的现象,即寄生.故选:B.【考点】种间关系.4.下列关于内环境的稳态的说法正确的是()A.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维持在一个固定不变的值B.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C.年龄、性别不相同的人,体温不同;同一个人在一天内体温相同D.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调节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知识.1、内环境稳态的概念:正常集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2、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共同作用.3、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中血糖含量、温度、pH等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是细胞代谢正常进行和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解:A、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值,A错误;B、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B正确;C、年龄、性别不相同的人,体温不同;同一个人在一天内体温也不相同,C错误;D、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D错误.故选:B.【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5.小明因患重感冒而出现高烧,在一昼夜中体温持续维持在39℃左右,则小明在这一昼夜中的产热量与散热量的关系是()A.基本相等B.产热量大于散热量C.散热量大于产热量D.不能确定【答案】A【解析】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和散热动态平衡的结果,要对这种平衡加以分析,产的热多,散的热多;产的热少,散的热少.解:A、产热量等于散热量,则体温一直维持在39.5℃,A正确;B、产热量大于散热量,则体温上升,不能一直维持在39.5℃,B错误;C、散热量大于产热量,则体温下降,不能一直维持在39.5℃,C错误;D、由于产热量和散热量处于动态平衡,体温才能维持相对稳定,D错误.故选:A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6.下列关于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激素是信息分子B .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C .激素只运输给相应的靶细胞、靶器官D .激素直接参与细胞内多种生命活动【答案】A【解析】激素是由动物内分泌腺或细胞产生,属于信息分子,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靶器官,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对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的有机物.解:A 、激素是信号传导的分子,能够传达信息控制细胞的活动,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某些局部变化,A 正确; B 、激素的化学本质有的是蛋白质分子,有的是固醇类等,如性激素是固醇类,B 错误;CD 、激素运输到身体各部分,但只作用于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激素通过调节各种细胞的代谢活动来影响人体的生理活动,不直接参与细胞内多种生命活动,C 错误;D 错误. 故选:A .【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7.如图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下列等式中不可能成立的是( )A .B 2=A×(10%﹣20%) B .A=F+B 1+C 1+D 1+E 1 C .A ﹣(B 1+B 3)=C l +C 2+C 3 D .C 3=B 2×(80%﹣90%)【答案】D【解析】各营养级的生物固定的能量有多个去向:流向下一营养级、呼吸消耗、分解者分解等. 解:A 、B 2为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其为A 的10%﹣20%,即 B 2=A×(10%﹣20%),A 正确;B 、A 为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而输出生态系统的能量有:F 、B 1、C 1、D 1、E 1.生态系统能量的输入与输出应该是平衡的,即A=F+B 1+C 1+D 1+E 1,B 正确;C 、根据能量输入与输出平衡,A ﹣(B 1+B 3)=B 2,而B 2=C l +C 2+C 3,所以A ﹣(B 1+B 3)=C l +C 2+C 3,C 正确;D 、C 2为次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其为B 2的10%﹣20%,即 C 2=B 2×(10%﹣20%),D 错误. 故选:D .【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8.某生态系统中有A 、B 、C 、D 四种生物,构成食物链A→B→C ,D 为分解者,如图是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入B处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图中的甲表示B 的同化量,乙表示B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B .参与丁过程的都是异养型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等C .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B 的种群数量一般处于K/2D .图中D 的能量不全部来自B 生物 【答案】C【解析】分析题图:图示是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入B 处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示意图,其中甲表示B 的同化量;乙表示B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丙表示呼吸作用;丁表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图中D 为分解者. 解:A 、图中的甲表示B 的同化量,乙表示B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A 正确; B 、参与丁分解者分解作用过程的都是异养型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等,B 正确; C 、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B 的种群数量一般处于K 值,C 错误;D 、图中D 的能量不全部来自B 生物,还来自A 生物(B 粪便中的能量,是B 未同化的能量,仍属于其上一个营养级A ),D 正确. 故选:C .【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9.在营养和生存空间等没有限制的理想条件下,某细菌每20min 就分裂繁殖一代.现将该细菌种群(m个个体)接种到培养基上培养,理想条件下,t小时后,该种群的个体总数是()A.m•2t B.m•220C.D.m•23t【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分析,细菌每20min 就分裂繁殖一代,则Nt=m×2n,其中N代表细菌的数量,n表示第几代.解:在营养和生存空间等没有限制的理想条件下,细菌繁殖遵循J型增长曲线.T小时细菌繁殖代数为3t,则种群的数量为m×23t.故选:D.【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10.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侵入人体后,相关免疫细胞所起作用,不正确的是()A.抗体在体液免疫中发挥作用B.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可阻止内环境中病毒的扩散C.病毒侵入细胞后,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释放病毒D.同种病毒再次侵入人体后,记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清除病毒【答案】D【解析】H5N1禽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会引发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若病毒存在于体液中,则会发生体液免疫,其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若病毒侵入细胞,则会发生细胞免疫,其过程为:(1)感应阶段: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2)反应阶段: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3)效应阶段: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解:A、抗体在体液免疫中发挥作用,A正确;B、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可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因此可组织环境中病毒的扩散,B正确;C、病毒侵入细胞后,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释放病毒,C正确;D、同种感冒病毒再次侵入人体后,记忆细胞会快速增殖分化从而产生浆细胞,浆细胞分泌大量抗体以清除病毒,D 错误.故选:D.【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11.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受破坏,并能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根据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应该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水平,这是因为在这个水平上()A.种群数量稳定B.种群增长速率最大C.种群数量最大D.环境条件所允许的种群数量最大【答案】B【解析】“S”型曲线增长速率:开始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种群数量在a~之间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不断增大;种群数量为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种群数量在~K之间时,受到环境阻力的影响,种群的增长速率在减小;种群数量为K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种群数量到达最大值(K值).解:A、种群数量为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快,因此种群数量不会保持相对稳定,A错误;B、种群数量为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快,此时捕捞能使种群较快恢复到K值,维持可持续生产,B正确;C、种群数量最大值时K值,而不是,C错误;D、环境条件所允许的种群数量最大值为K值,D错误.故选:B.【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安徽省蚌埠市行知高级中学高二生物月考试题含解析

安徽省蚌埠市行知高级中学高二生物月考试题含解析

安徽省蚌埠市行知高级中学高二生物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叙述中,不能说明“核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的是 [来源: .Com]A.基因发生突变而染色体没有发生变化B.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C.二倍体生物形成配子时基因和染色体数目均减半D.Aa杂合子发生染色体缺失后,可表现出a基因的性状参考答案:A2. 如图坐标中横坐标A、B、C、D分别表示某种哺乳动物细胞(2n)进行减数分裂的不同时期,其中a表示细胞数目。

请判断b、c、d依次代表的结构或物质()A.染色体数、DNA分子数、染色单体数B.DNA分子数、染色单体数、染色体数C. DNA分子数、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D.染色单体数、染色体数、DNA分子数参考答案:C3. 人类常色体上β﹣珠蛋白基因(A+)既有显性突变(A)又有隐性突变(a),突变均可导致地中海贫血.一对皆患地中海盆血的夫妻生下了一个正常的孩子,这对夫妻可能()A.都是纯合子(体)B.都是杂合子(体)C.都不携带显性突变基因D.都携带隐性突变基因参考答案:B【考点】85: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已知β﹣珠蛋白基因(A+)在常染色体上,有显性突变(A)和隐性突变(a),A和a基因都可以导致人类患地中海贫血,则地中海贫血患者的基因型可能是aa、AA、Aa 或A+A.【解答】解:从人类常色体上β﹣珠蛋白基因(A+)既有显性突变(A)又有隐性突变(a),得出A 对A+是显性,A+对a是显性.因显性突变(A)可导致地中海贫血,所以只要有A就会贫血,所以基因型是AA、AA+、Aa的个体都患贫血.因隐性突变a也可导致地中海贫血,所以基因型是aa的个体也患贫血,可见贫血的个体有AA、AA+、Aa、aa四种基因型.因A+对a是显性,所以正常的孩子基因型可以是A+A+或A+a.一对皆患地中海盆血的夫妻生下了一个正常的孩子,而正常的孩子基因型可以是A+A+或A+a,可见该夫妻至少有一方为AA+,另一方应该含有一个A+或a,基因型可能是为AA+、Aa或aa,可见该夫妻至少一方有杂合体、携带显性突变基因(可见选项A、C和D都不符合),另一方为杂合体、携带显性突变基因或为隐性突变基因的纯合体.综上,只有选项B符合.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其应用、人类遗传病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和分析问题的能力.4. 下图表示木瓜蛋白酶和胃蛋白酶对抗体的消化作用,根据图示实验结果,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 蛋白酶能使抗体失活B. 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C. 木瓜蛋白酶和胃蛋白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D. 胃蛋白酶催化抗体分解断裂的肽键数目多于木瓜蛋白酶参考答案:C5. 血细胞、肌细胞和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分别是()A.血浆、体液、体液B.血液、体液、淋巴C.血浆、组织液、淋巴D.血液、细胞外液、体液参考答案:C6. 止痛药(阿托品)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在阻断神经冲动传导过程中,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量不变.试推测它的作用机制是()A.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B.将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分解C.抑制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D.抑制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参考答案:A【考点】突触的结构.【分析】由题意可知,该止痛药不损伤神经元结构,则可能药物可以作用使递质无法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解答】解:A、神经递质的量不变,但兴奋不能传递,说明止痛药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导致神经递质不能发挥作用,A正确;B、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不变,说明神经递质并没有被分解,B错误;C、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不变,说明没有抑制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C错误;D、止痛药(阿托品)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说明没有抑制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D错误.故选:A.7. 细胞中除蛋白质外还有糖类和脂质等有机物,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B.脂质不具有携带遗传信息的功能C.固醇、磷脂、维生素D都属于胆固醇D.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均能在内质网中合成参考答案:C【考点】1N: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21:细胞膜的成分.【分析】脂质的种类与作用:脂肪:储能、维持体温;磷脂:构成膜(细胞膜、液泡膜、线粒体膜等)结构的重要成分;固醇:维持新陈代谢和生殖起重要调节作用,分为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解答】解:A、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A正确;B、脂质不具有携带遗传信息的功能,携带遗传信息的为核酸,B正确;C、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都属于固醇类,磷脂、脂肪和固醇类都属于脂质,C错误;D、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均能在内质网中合成,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知识简单,考查脂质的种类,只要考生识记相关知识点即可正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8. 科学家们经过多年努力,创立了一种新兴生物技术—基因工程,实施该工程的最终目的是A.定向提取生物体的DNA分子B.定向地对DNA分子进行“剪切”C.在生物体外对DNA分子进行改造D.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参考答案:D9. 研究发现两种现象:①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甲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②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乙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浆细胞。

安徽省蚌埠市2015届高三第二次模拟理综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

安徽省蚌埠市2015届高三第二次模拟理综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

安徽省蚌埠市2015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卷参考答案 (4)说明: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120分)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生物体内化合物说法错误的是A.ATP的合成一般与放能反应相联系B.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都应具有相应的结构与功能C.甲状腺激素受体和溶菌酶可以在人体同一个细胞中产生D.激素、酶和神经递质都必须与特定的分子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2.下列有关高尔基体和内质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末期与高尔基体有关B.在分泌蛋白分泌过程中高尔基体起着转运枢纽作用C.内质网参与胰岛素和性激素的合成与加工D.D.内质网是细胞内生物膜相互联系的枢纽3.科研人员研究棉花细胞核中一个DNA分子中a.b、c三个连续基因,其分布状况如下图所示,图中I、Ⅱ为基因间的序列。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I中插入一个抗虫基因以提高植物的抗虫性,这种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B.图中碱基对替换发生在a区段属于基因突变,发生I区段不属于基因突变C.a、b、c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不可能同时得到执行D.基因b和基因c的启动子分别在图中的I、Ⅱ所在的区段4.下图某同学总结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联系图,有些联系是错氓的,其中全为错误联系的选项是A.①⑤⑧B.①③④C.⑦⑧D.⑤⑧5.下列关于激素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番茄的花就能得到无子番茄B.用适宜浓度乙烯利处理凤梨,可加快果实发育C.促性腺激素类药物用于人工养殖四大家鱼可提高繁殖率D.利用昆虫性外激素防治害虫的方法属于化学防治6.小麦是蚌埠地区的主要农作物之一,下面是以小麦为实验材料所进行的实验,其中叙述正确的是A.将发芽的种子研磨液置于试管内,加入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后试管内呈现砖红色沉淀,这是因为发芽的小麦种子中含有葡萄糖B.利用小麦叶片进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时,叶片需要用酒精和盐酸进行处理,实验结果是细胞质呈绿色,细胞核呈红色C.利用小麦叶肉细胞进行质壁分离实验,叶绿体的存在干扰了对实验现象的观察D.利用小麦根尖进行“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时,改良苯酚品红溶液和醋酸洋红溶液都可以使染色体着色29.(I2分)盐胁迫是指在高盐度环境中,植物生长受到影响。

【中小学资料】安徽省蚌埠市2015-2016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中小学资料】安徽省蚌埠市2015-2016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联考试卷高二生物(理科)一、选择题1. 下列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的是()A. 玉米的黄粒与白粒B. 猫的白毛与马的白毛C. 鼠的长毛与细毛D. 兔的红眼与猫的蓝眼【答案】A【解析】玉米的黄粒与白粒属于同种生物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A正确;猫的白毛与马的白毛属于两种生物的性状,B错误;鼠的长毛与细毛属于同一种生物的两种性状,C错误;兔的红眼与猫的蓝眼属于两种生物的性状,D错误。

2. 下列关于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B. 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C. 染色体复制两次,细胞分裂一次D. 染色体复制两次,细胞分裂两次【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染色体复制之后,增加一倍,经第一次减数分裂,染色体减半,恢复到原来的水平,接着染色体并不复制,而直接进行第二次减数分裂,再次减半,这样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却分裂两次,得到得生殖细胞染色体数是原来的一半。

所以B正确。

A、C、D不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大鼠的毛色由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用黄色大鼠与黑色大鼠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右图。

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黄色为显性性状,黑色为隐性性状B. F1与黄色亲本杂交,后代有两种表现型C. F1 和F2中灰色大鼠均为杂合体D. F2黑色大鼠与米色大鼠杂交,其后代中出现米色大鼠的概率为1/4【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由子二代杂交结果占9分的为双显性,即灰色是双显性性状,黄色和黑色都是一显一隐的性状,故A错误。

F1(AaBb)与黄色(AAbb)亲本杂交,后代应有灰色和黄色两种表现型,故B正确。

F2中的灰色大鼠有1/9是纯合子,故C错误。

F2黑色大鼠(1/3aaBB,2/3aaBb)与米色大鼠(aabb)杂交,其后代中出现米色大鼠的概率为2/3*1/2=1/3,故D错误。

安徽高二高中生物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安徽高二高中生物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安徽高二高中生物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人、噬菌体、禽流感病毒中参与构成核酸的碱基种类数分别是()A.4、4、5B.5、4、4C.4、5、4D.5、4、52.豚鼠的黑毛对白毛为显性.如果一对杂合的黑毛豚鼠交配,一胎产下4仔,则4仔的表现型可能是()A.3只黑毛,一只白毛B.两只黑毛、两只白毛C.4只都是黑毛D.除以上可能性外,还有其他可能3.某生物核酸的碱基组成,嘌呤总数为44%,嘧啶总数为56%,此生物不可能是()A.烟草B.HIV C.噬菌体D.烟草花叶病毒4.下列关于DNA分子结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每个DNA分子中,碱基种类均有四种②在双链DNA的一条核苷酸链中A=T③相连的脱氧核糖和碱基,能够和上下相连的任一磷酸基组成脱氧核苷酸单位④双链DNA分子的两条多核苷酸链通过碱基相连接⑤脱氧核苷酸之间由磷酸和脱氧核糖项连接.A.①②③B.①④⑤C.③④⑤D.①②④5.在一个DNA分子中,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总数的42%.若其中一条链的胞嘧啶占该链碱基总数的24%、胸腺嘧啶占30%,则另一条链上,胞嘧啶、胸腺嘧啶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A.21%、12%B.30%、24%C.34%、12%D.58%、30%6.下列有关如图所示的生理过程(图中④代表核糖体,⑤代表多肽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中所示的生理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B.图中所示的过程发生在原核细胞中C.遗传信息由③传递到⑤需要RNA作中介D.图中①在该过程中不起作用,由此可确定①在遗传上不具功能7.如表为人体四种细胞某些基因表达的结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相同的DNA分子可以转录出不同的mRNAB.mRNA3和mRNA4可以共存于同一个细胞中C.不同mRNA中相同的遗传密码编码相同的氨基酸D.肝细胞与造血干细胞功能不同的原因是DNA有差异8.一只雌鼠的一条染色体上某基因发生了突变,使野生型性状变为突变型性状.该雌鼠与野生型雄鼠杂交,F1的雌、雄中均既有野生型,又有突变型.若要通过一次杂交试验鉴别突变基因在X染色体还是在常染色体上,选择杂交的F1个体最好是()A.野生型(雌)×突变型(雄)B.野生型(雄)×突变型(雌)C.野生型(雌)×野生型(雄)D.突变型(雌)×突变型(雄)9.某研究人员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进行了如下实验:①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②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③用15N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一段时间后进行离心,检测到放射性存在的主要部位依次是()A.沉淀、上清液、沉淀和上清液B.沉淀、沉淀、沉淀和上清液C.沉淀、上清液、沉淀D.上清液、上清液、沉淀和上清液10.下列变异的原理一般认为属于基因重组的是()A.将转基因的四倍体与正常的二倍体杂交,生产出不育的转基因三倍体鱼苗B.血红蛋白氨基酸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出现某些血红蛋白病C.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下了一个既白化又色盲的儿子D.高产青霉素的菌株、太空椒等的培育11.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是生物学研究过程中常采用的技术手段.下面几个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实验,对其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含有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营养液培养洋葱根尖,可以在细胞核和线粒体处检测到较强的放射性,而在核糖体处则检测不到B.将果蝇精原细胞中的DNA都用32P标记,然后放在不含32P的培养液中,所得到的4个子细胞中一定都含有32PC.小白鼠吸入18O2后呼出的二氧化碳一定不含18O,而尿液中有H218OD.赫尔希和蔡斯用噬菌体去侵染分别用32P和35S标记的大肠杆菌,证明了DNA是真正的遗传物质12.蜜蜂种群由蜂王、工蜂和雄蜂组成,如图显示了蜜蜂的性别决定过程,据图判断,蜜蜂的性别取决于()A.XY性染色体B.ZW性染色体C.性染色体数目D.染色体数目13.双脱氧核苷酸常用于DNA测序,其结构与脱氧核苷酸相似,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参与DNA的合成.DNA合成时,若连接上的是双脱氧核苷酸,子链延伸终止;若连接上的是脱氧核苷酸,子链延伸继续.若有适量的序列为GTACATACATG的单链模板、腺嘌呤双脱氧核苷酸和4种脱氧核苷酸,则以该单链为模板合成出的不同长度的子链最多有()A.2种B.3种C.4种D.5种14.对下列各图所表示的生物学意义的描述,正确的是()A.甲图中生物自交后产生基因型为Aadd个体的概率为B.若乙图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该生物的正常配子中染色体数为2条C.丙图家系中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该病最有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D.丁图表示某果蝇染色体组成,其配子基因型有AX W、aX W两种15.自然界中,一种生物某一基因及其三种突变基因决定的蛋白质的部分氨基酸序列如下:正常基因:精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苏氨酸、脯氨酸;突变基因1:精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苏氨酸、脯氨酸;突变基因2:精氨酸、亮氨酸、亮氨酸、苏氨酸、脯氨酸;突变基因3:精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酪氨酸、丙氨酸.根据上述氨基酸序列确定这三种突变基因DNA分子的改变是()A.突变基因1和2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3为一个碱基的增添B.突变基因2和3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1为一个碱基的增添C.突变基因1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2和3为一个碱基的增添D.突变基因2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1和3为一个碱基的增添16.蚕豆根尖细胞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后,转移至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分裂,至第二次有丝分裂中期,其染色体的放射性标记分布情况是()A.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被标记B.每条染色体中都只有一条单体被标记C.只有半数的染色体中一条单体被标记D.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不被标记17.如图为果蝇性染色体结构简图.要判断果蝇某伴性遗传基因位于片段Ⅰ上还是片段Ⅱ﹣1上,现用一只表现型是隐性的雌蝇与一只表现型为显性的雄性杂交,不考虑突变,若后代为:①雌性为显性,雄性为隐性;②雌性为隐性,雄性为显性,可推断①、②两种情况下该基因分别位于()A.Ⅰ;ⅠB.Ⅱ﹣1;ⅠC.Ⅱ﹣1或Ⅰ;ⅠD.Ⅱ﹣1;Ⅱ﹣Ⅰ18.已知某个核基因片段碱基排列如图所示:若该基因由于一个碱基被置换而发生改变,氨基酸序列由“﹣脯氨酸﹣谷氨酸﹣谷氨酸﹣赖氨酸﹣”变成“﹣脯氨酸﹣谷氨酸﹣甘氨酸﹣赖氨酸﹣”.(脯氨酸的密码子是CCU、CCC、CCA、CCG;谷氨酸的密码子是GAA、GAG;赖氨酸的密码子是AAA、AAG;甘氨酸的密码子是GGU、GGC、GGA、GG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突变导致了氨基酸序列的改变B.翻译上述多肽的mRNA是由该基因的①链转录的C.若发生碱基置换的是原癌基因,则具有该基因的细胞一定会癌变D.若上述碱基置换发生在配子中,将不能传递给后代19.图甲、乙分别代表某种植物两不同个体细胞的部分染色体与基因组成,其中高茎(A)对矮茎(a)显性,卷叶(B)对直叶(b)显性,红花(C)对白花(c)显性,已知失去图示三种基因中的任意一种,都会使配子致死,且甲、乙植物减数分裂不发生交叉互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植株均可以产生四种比例相等的配子B.若要区分甲、乙植株,可选择矮茎直叶白花植株进行测交实验C.由图判断乙植株可能发生了染色体的易位,因此两植株基因型不同D.甲、乙植株自交后代中,高茎卷叶植株所占比例分别为和20.关于下列四个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图1中共有5种核苷酸B.图2中的A与图3中的A是同种物质C.图3是单链RNA,含有氢键D.图4存在植物所有细胞中21.如图为真核细胞中多聚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上的四种脱氧核苷酸可组合成64种密码子,代表20种氨基酸B.若①中有一个碱基发生改变,则合成的多肽链的结构一定发生改变C.①上的一个密码子只决定一种氨基酸,一种氨基酸只由一种tRNA转运D.①只有与⑥结合后才能发挥它的作用22.如图为脉胞霉体内精氨酸的合成途径示意图.不能从图中得出的结论是()A.精氨酸的合成是由多对基因共同控制的B.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C.若基因②不表达,则基因③和④也不表达D.若产生鸟氨酸依赖突变型脉胞霉,则可能是基因①发生突变23.张某家族患有甲病,该家庭遗传系谱图不慎被撕破,留下的残片如图.(图中表示患甲病男性,表示正常男性,表示患甲病女性,表示正常女性)现找到4张系谱图碎片,其中属于张某家族系谱图碎片的是()A.B.C.D.二、综合题1.据下图回答有关问题:(1)图中B是,F是,G是.(2)D与A的位置关系是.(3)从分子水平看,D是有遗传效应的C的片段.C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图中的E.D的主要载体是图中的A,除此之外,和中的D也可由亲代传递给子代.(4)在E构成的链中,与1分子G相连接的有分子的F和分子的H.(5)遗传信息是D中排列顺序.2.如图甲、乙、丙分别是一些二倍体生物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和分裂过程中物质或结构变化的相关模式图.请分析回答:(1)图甲的①~⑥中,细胞结构显著不同于其他细胞的是;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是;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是;③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名称是.(2)若图丙中①→②完成了图乙中AB段的变化,则图丙a、b、c中表示染色体的是,图甲中④产生的子细胞内,a、b、c的数量分别为.(3)图甲⑤中存在的等位基因是,造成这一结果的可能原因有.图甲⑥代表的个体中最多能产生种染色体组合不同的配子.3.已知图甲中g与图乙中的“物质X”为同一物质,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若f代表染色体,则e能被染成绿色,将其彻底水解可得[a]磷酸、[b]碱基和[c] 三种小分子物质,e的空间结构一般表现为.(2)若f代表一种细胞器,且是合成物质X的场所,则e是.在图乙④过程中,所需的转运工具是,其具体功能是.(3)在真核细胞中,⑤和①两个过程发生的主要场所是.原核生物中遗传信息传递的途径包括(用图乙中的标号表示).(4)图乙中需要4种脱氧核苷酸作为原料并且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为A﹣T、U﹣A、G﹣C、C﹣G的过程是.4.如图表示细胞内遗传信息表达的过程,根据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回答:(1)图2中方框内所示结构是的一部分,它主要在中合成,其基本组成单位是,可以用图2方框中数字表示.(2)图1中以④为模板合成⑤物质的过程称为,进行的场所是[ ] ,所需要的原料是.(3)若该多肽合成到图1中UCU决定的氨基酸后就终止合成,则导致合成结束的终止密码是.(4)从化学成分角度分析,与图1中⑥结构的化学组成最相似的是.A.乳酸杆菌 B.T2噬菌体 D.染色体 D.流感病毒(5)若图1的①所示的分子中有1 000个碱基对,则由它所控制形成的信使RNA中含有的密码子个数和合成的蛋白质中氨基酸种类最多不超过.A.166和55 B.166和20C.333和111 D.333和20.5.如图甲表示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图乙是一个家族中该病的遗传系谱图(控制基因为B与b),(已知谷氨酸的密码子是GAA、GAG)请据图回答:(1)图中①表示的遗传信息流动过程是.(2)β链碱基组成为.(3)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致病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属于性遗传病.(4)Ⅱ6基因型是,Ⅱ6和Ⅱ7婚配后生一患病男孩的概率是,要保证Ⅱ9婚配后子代不患此病,从理论上说其配偶的基因型必须为.(5)由图甲可以看出产生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直接原因是,从变异的种类来看,这种变异属于.该病十分少见,严重缺氧时会导致个体死亡,这表明基因突变的特点是和.6.某种鸟类(2N=76)位ZW型性别决定,其羽毛中的黑色素由等位基因A/a中A基因控制合成,且A基因越多黑色素越多.请回答下列问题:(1)雄鸟体细胞中最多含有条Z染色体,对该种鸟类进行核基因组测序,需测定条染色体上的DNA序列.(2)若等位基因A/a位于Z染色体上.用两只羽毛颜色相同的个体杂交,子代出现了性状分离,则亲代基因型为,子代中黑色、灰色、白色的比例为.(3)若等位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另有一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B/b控制色素的分布(不改变羽毛颜色深浅).用纯白和纯黑亲本杂交出现如图所示的杂交结果.①根据实验结果判断,A/a和B/b所在染色体的关系为,B/b中能使色素分散形成斑点的基因是.②让F中的纯灰色鸟与灰色斑点鸟杂交,子代中新出现的表现型所占的比例为.2安徽高二高中生物月考试卷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1.人、噬菌体、禽流感病毒中参与构成核酸的碱基种类数分别是()A.4、4、5B.5、4、4C.4、5、4D.5、4、5【答案】B【解析】细胞生物既含有DNA,又含有RNA,故含有5种碱基,8种核苷酸,而病毒中只含有DNA或RNA,故只有4种碱基,4种核苷酸.解:人为真核生物,既含有DNA,又含有RNA,故含有5种碱基(A、T、C、G、U),2种五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8种核苷酸;而噬菌体为DNA病毒,含有4种碱基(A、T、C、G)和脱氧核糖,有4种核苷酸;禽流感病毒为RNA病毒,含有4种碱基(A、C、G、U)和核糖,故有4种核苷酸.故选:B.【考点】DNA分子的基本单位;RNA分子的组成和种类.2.豚鼠的黑毛对白毛为显性.如果一对杂合的黑毛豚鼠交配,一胎产下4仔,则4仔的表现型可能是()A.3只黑毛,一只白毛B.两只黑毛、两只白毛C.4只都是黑毛D.除以上可能性外,还有其他可能【答案】D形成的配子数目相等【解析】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中,实现3:1的分离比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是:F1不同的基因型的个体的存活率相等;等位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是且生活力相同;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F2完全的;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据此答题.解:根据“杂合子的黑毛豚鼠”可知黑毛相对于白色是显性性状(用A表示),则亲本的基因型均为Aa,根据基因分离定律,杂合子的黑毛豚鼠交配,即Aa×Aa→AA(黑):Aa(黑):aa(白)=1:2:1,后代性状分离比为黑色:白色=3:1.但在子代数目较少的情况下,可能存在偶然性,后代不一定会出现3:1的分离比,有可能是全部黑色或全部白色或三黑一白或二黑二白或一黑三白或全黑.故选:D.【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3.某生物核酸的碱基组成,嘌呤总数为44%,嘧啶总数为56%,此生物不可能是( ) A .烟草 B .HIV C .噬菌体 D .烟草花叶病毒【答案】C【解析】DNA 分子一般是双链结构,在双链DNA 分子中,嘌呤总是与嘧啶配对,因此嘌呤与嘧啶相等,RNA 是单链结构,嘌呤不一定与嘧啶相等.解:A 、烟草同时含有DNA 和RNA 两种核酸,一般情况下,其所含的嘧啶和嘌呤含量不相等,A 正确; B 、HIV 为RNA 病毒,只含RNA 一种核酸,一般情况下,其所含的嘧啶和嘌呤含量不相等,B 正确;C 、噬菌体为DNA 病毒,只含DNA 一种核酸,其所含的嘧啶和嘌呤含量相等,这与题干信息不符,C 错误;D 、烟草花药病毒为RNA 病毒,只含RNA 一种核酸,其所含的嘧啶和嘌呤含量一般不等,D 正确. 故选:C .【考点】DNA 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 与RNA 的异同.4.下列关于DNA 分子结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每个DNA 分子中,碱基种类均有四种 ②在双链DNA 的一条核苷酸链中A=T③相连的脱氧核糖和碱基,能够和上下相连的任一磷酸基组成脱氧核苷酸单位 ④双链DNA 分子的两条多核苷酸链通过碱基相连接 ⑤脱氧核苷酸之间由磷酸和脱氧核糖项连接. A .①②③ B .①④⑤ C .③④⑤ D .①②④【答案】B【解析】DNA 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DNA 分子是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链组成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并且遵循A 与T 配对、G 与C 配对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解:①一般来说,自然条件下,每个DNA 分子都含有4种脱氧核苷酸、4种碱基,①正确; ②双链DNA 分子中A=T ,单链DNA 分子A 不一定与T 相等,②错误;③脱氧核糖的1号、5号碳原子分别与碱基和磷酸相连形成脱氧核糖核苷酸,在脱氧核苷酸链中脱氧核糖的3号碳原子与另一个脱氧核糖的磷酸相连不能构成脱氧核苷酸,③错误;④双链DNA 分子的两条多核苷酸链通过碱基相连接形成双链结构,④正确; ⑤DNA 分子中相邻的脱氧核苷酸之间由磷酸﹣脱氧核糖相连,⑤正确. 故选:B .【考点】DNA 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5.在一个DNA 分子中,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总数的42%.若其中一条链的胞嘧啶占该链碱基总数的24%、胸腺嘧啶占30%,则另一条链上,胞嘧啶、胸腺嘧啶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 ) A .21%、12% B .30%、24% C .34%、12% D .58%、30%【答案】C【解析】关于碱基数目的计算要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 ,G=C . 由此得出,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规律:(1)在双链DNA 分子中,互补碱基两两相等,A=T ,C=G ,A+T=C+G ,即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 (2)DNA 分子的一条单链中(A+T )/(G+C )的比值等于其互补链和整个DNA 分子中该种比例的比值;(3)DNA 分子一条链中(A+G )/(T+C )的比值与互补链中的该种碱基的比值互为倒数,在整个双链中该比值等于1;(4)不同生物的DNA 分子中互补配对的碱基之和的比值不同,即(A+T )/(C+G )的比值不同.该比值体现了不同生物DNA 分子的特异性.(5)双链DNA 分子中,A=(A 1+A 2)/2,其他碱基同理.解:因为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总数的42%,由于A=T ,则A=T=21%,G=C=29%.设这条DNA 分子的碱基数量是2a ,则第一条链上胞嘧啶数量设为C 1,第二条链上胞嘧啶的数量为C 2,则(C 1+C 2)÷2a=29%,则C 2÷a=34%,也就是另外一条链上胞嘧啶的含量是34%;设第一条链上的胸腺嘧啶的数量是T 1,第二条链上胸腺嘧啶的数目是T 2,则(T 1+T 2)÷2a=21%,T 2÷a=12%. 故选:C .【考点】DNA 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6.下列有关如图所示的生理过程(图中④代表核糖体,⑤代表多肽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图中所示的生理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B .图中所示的过程发生在原核细胞中C .遗传信息由③传递到⑤需要RNA 作中介D .图中①在该过程中不起作用,由此可确定①在遗传上不具功能【答案】D【解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过程,图中①和②都是DNA 单链,其中②链是转录的模板链;③为转录形成的mRNA ,是翻译的模板;④为核糖体,是翻译的场所;⑤代表多肽链. 解:A 、图中②﹣③配对过程是转录,③﹣④过程属于翻译,A 正确; B 、图中转录和翻译同时进行,发生在原核细胞中,B 正确; C 、遗传信息由③传递到⑤需要tRNA 作工具,C 正确; D 、①是DNA 单链,在遗传时参与DNA 复制,D 错误. 故选:D .【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7.如表为人体四种细胞某些基因表达的结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相同的DNA 分子可以转录出不同的mRNAB .mRNA 3和mRNA 4可以共存于同一个细胞中C .不同mRNA 中相同的遗传密码编码相同的氨基酸D .肝细胞与造血干细胞功能不同的原因是DNA 有差异 【答案】D【解析】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不同的细胞中表达形成不同的mRNA 和蛋白质,但注意mRNA 3和呼吸酶在所有的细胞中都有.解:A 、人体内各种细胞都是由同一个受精卵有丝分裂而来的,所含遗传物质(DNA )相同,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相同的DNA 不同区段可以转录形成不同的mRNA ,A 正确;B 、人体内所有细胞都含有呼吸酶,即都含有mRNA 3,只有浆细胞能合成免疫球蛋白,即只有浆细胞含有mRNA 4,所以mRNA 3和mRNA 4可以共存于浆细胞中,B 正确;C 、密码子具有通用性,即不同mRNA 中相同的遗传密码编码相同的氨基酸,C 正确;D 、肝细胞与造血干细胞功能不同的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但DNA 不变,D 错误. 故选:D .【考点】细胞的分化;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8.一只雌鼠的一条染色体上某基因发生了突变,使野生型性状变为突变型性状.该雌鼠与野生型雄鼠杂交,F 1的雌、雄中均既有野生型,又有突变型.若要通过一次杂交试验鉴别突变基因在X 染色体还是在常染色体上,选择杂交的F 1个体最好是( )A .野生型(雌)×突变型(雄)B .野生型(雄)×突变型(雌)C .野生型(雌)×野生型(雄)D .突变型(雌)×突变型(雄)【答案】A【解析】一条染色体上一个基因突变导致性状改变,可判断为显性突变,突变型为显性性状.野生型雌鼠与突变型雄鼠杂交,若符合交叉遗传特点即后代表现为雄鼠都是野生型,雌鼠都是突变型,则突变基因在X 染色体上,若后代性状与性别无关联,则在常染色体上.解:根据“一只雌鼠一条染色体上某基因发生了突变,使野生型性状变为突变型性状”,可以得知应该是显性突变.如果是常染色体则为:aa 变为Aa ,如果是伴X 遗传则为:X a X a 变为X A X a .这样的话,不管是伴性遗传还是常染色体遗传,就会有“该雌鼠与野生型雄鼠杂交,F的雌雄中均有野生型,也有突变型.”因此,若要通过一次杂1个体最好是野生型(雌)×突变型(雄).野交试验鉴别突变基因在X染色体还是在常染色体上,选择杂交的F1生型雌鼠与突变型雄鼠杂交,若符合交叉遗传特点即后代表现为雄鼠都是野生型,雌鼠都是突变型,则突变基因在X染色体上;若后代性状与性别无关联,则在常染色体上.故选:A.【考点】基因突变的特征;伴性遗传.9.某研究人员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进行了如下实验:①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②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③用15N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一段时间后进行离心,检测到放射性存在的主要部位依次是()A.沉淀、上清液、沉淀和上清液B.沉淀、沉淀、沉淀和上清液C.沉淀、上清液、沉淀D.上清液、上清液、沉淀和上清液【答案】B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解析】T2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 进入细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离心的目的是将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含有噬菌体DNA的细菌分开,因此上清液是亲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沉淀物是含子代噬菌体的细菌.解:①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时,只有DNA进入大肠杆菌,并随着大肠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因此放射性存在的主要部位是沉淀;②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时,噬菌体的DNA和细菌均离心到沉淀物中,因此放射性存在的主要部位是沉淀;③15N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外壳,而用15N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时,蛋白质外壳离心到上清液中,而噬菌体的DNA和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因此放射性存在的主要部位是沉淀和上清液.故选:B.【考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10.下列变异的原理一般认为属于基因重组的是()A.将转基因的四倍体与正常的二倍体杂交,生产出不育的转基因三倍体鱼苗B.血红蛋白氨基酸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出现某些血红蛋白病C.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下了一个既白化又色盲的儿子D.高产青霉素的菌株、太空椒等的培育【答案】C【解析】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其中基因突变可应用于诱变育种,如高产青霉素的菌株、太空椒等的培育;基因重组可用于杂交育种,如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染色体变异可用于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据此答题.解:A、转基因四倍体与二倍体杂交,生产出不育的转基因三倍体鱼苗,其原理是染色体变异,A错误;B、血红蛋白氨基酸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出现某些血红蛋白病,其原理是基因突变,B错误;C、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下了一个既白化又色盲的儿子,其原理是基因重组,C正确;D、高产青霉素的菌株、太空椒等的培育属于诱变育种,其原理是基因突变,D错误.故选:C.【考点】基因重组及其意义.11.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是生物学研究过程中常采用的技术手段.下面几个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实验,对其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含有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营养液培养洋葱根尖,可以在细胞核和线粒体处检测到较强的放射性,而在核糖体处则检测不到B.将果蝇精原细胞中的DNA都用32P标记,然后放在不含32P的培养液中,所得到的4个子细胞中一定都含有32PC.小白鼠吸入18O2后呼出的二氧化碳一定不含18O,而尿液中有H218OD.赫尔希和蔡斯用噬菌体去侵染分别用32P和35S标记的大肠杆菌,证明了DNA是真正的遗传物质【答案】A【解析】本题综合考查放射性元素的应用.同位素示踪法是利用放射性元素作为示踪剂对研究对象进行标记的微量。

高二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有答案(精品文档)

高二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有答案(精品文档)

安庆市外国语学校学校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卷高二年级生物试卷题号一二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共60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题2分)1.下列能正确表示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之间的关系的是()2.人剧烈活动后,隔一段时间血浆的pH会 ( )A.大于7.35~7.45 B.远小于7.35~7.45C.维持在7.35~7.45 D.稳定在3~4[来源3.下列各项中,可以看作物质进入内环境的是( )A.喝牛奶,进入胃中 B.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C.口服抗菌药物 D.肌肉注射青霉素4.稳态的生理意义是()A.使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B.使体液的PH保持相对稳定C.使内环境的渗透压处于相对平衡 D.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5.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

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系统或器官,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B.Ⅱ内的葡萄糖通过①进入血液和淋巴C.②表示重吸收作用D.Ⅳ表示的器官是皮肤6.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A.CO2、血红蛋白、H+、尿素 B.呼吸氧化酶、抗体、激素、H2OC.Na+、O2、纤维蛋白原、血浆蛋白 D.Ca2+、载体、氨基酸、葡萄糖7.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中,正确的一组是()①内环境是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②内环境是细胞内的环境,即细胞内液③高等动物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④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淋巴构成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8.病毒性肠胃炎多由“诺如病毒”引起,主要症状有呕吐、腹泻、发热等。

该病毒变异性强,极易造成反复感染。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诺如病毒的变异来源最可能是基因突变B.严重的呕吐、腹泻会导致内环境稳态破坏C.反复感染该病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免疫功能被损D.机体发热可能是产热过多或散热不畅造成9.下列关于内环境及稳态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动物调节主要形式是神经调节,神经冲动在神经上是双方向传导B.血浆蛋白参与内环境渗透压的调节,与免疫无关C.奖细胞与效应T淋巴细胞的分裂必须要淋巴因子的协助D.要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动物体就必须能及时感知内环境的变化,并及时作出反应加以调整10.关于动物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含量有关,与无机离子含量无关B.H2CO3/NaHCO3是维持细胞外液pH稳定的缓冲物质C.细胞内、外的Na+、K+分布不平衡状态是通过消耗能量来维持的D.运动后Na+、K+排出体外较多,但机体的内环境仍维持相对稳定状态11.人体组织液中的氧气要进入组织细胞中参与氧化分解有机物,需要通过几层膜()A.2层B.3层C.4层D.6层12.下列关于人体组织水肿的原因叙述,错误的是( )A.淋巴管阻塞可引起组织水肿 B.营养不良可引起组织水肿C.过敏反应可引起组织水肿 D.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弱可引起组织水肿13.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血液pH的变化趋势、引起pH变化的物质、能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是( )A.降低、CO2、Na2CO3 B.降低、乳酸、NaHCO3C.升高、CO2、H2CO3 D.升高、乳酸、NaHCO314.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成分的归类,错误的是( )A.细胞代谢废物类:尿素、二氧化碳等 B.有机大分子类:血浆蛋白、呼吸酶等C.免疫物质类:抗体、淋巴因子等 D.营养小分子类:葡萄糖、氨基酸等15.下图是细胞内环境示意图,①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

安徽省蚌埠二中高三生物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安徽省蚌埠二中高三生物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2015-2016学年安徽省蚌埠二中高三(上)月考生物试卷(12月份)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1.下列关于生命现象与细胞关系的描述,错误的是()A.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以细胞代谢为基础B.多细胞生物的生长发育以细胞增殖、分化为基础C.哺乳动物亲子代之间以受精卵为“桥梁”D.遗传变异以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为基础2.下列关于显微观察的描述,正确的是()A.高倍镜下看到的物象位置与实物的位置相同B.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物体的面积放大的比例C.若在显微镜下看到临时装片中的物体向左上运动,则追踪该物体应向左上移动装片D.若在显微镜下看到细胞质流动为顺时针方向,则实物中细胞质流动方向为逆时针3.细胞学说的建立是十九世纪自然科学三大事件之一.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描述,正确的是()A.列文虎克既是细胞的发现者,也是细胞的命名者B.耐格里发现植物新细胞的产生是细胞分裂的结果C.细胞学说主要是由鲁宾和卡门建立的D.细胞学说的建立揭示了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统一性4.下列关于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不同种类的生物所含的元素种类差异较大,同种元素的含量相近B.活细胞中C元素含量最高,因为C是生物体内最基本元素C.高等动物体内S元素相对含量明显高于高等植物,因为高等动物体蛋白质含量较高D.四大有机物中蛋白质元素种类最为复杂,因为氨基酸的R基团中可能含有Fe、Mn等元素5.关于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必须经内质网、高尔基体加工后才能发挥作用B.DNA和蛋白质是染色质或染色体的组成成分C.人体血浆中含有浆细胞、肝细胞、胰岛细胞等分泌的蛋白质D.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必须有rRNA、mRNA和tRNA的共同参与6.关于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鉴定,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量取2mL斐林试剂时应优先选用5 mL 量筒而不用10mL量筒B.在组织样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后液体呈蓝色,加热后先变绿,再变成砖红色C.隔水加热时,试管中液体的液面应低于烧杯中水的液面D.实验结束时剩余的斐林试剂应该弃去,不可长期保存备用7.下列关于生物膜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体内所有的膜结构共同构成生物膜系统B.衰老的细胞,细胞膜的通透性会减弱C.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各组分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D.在生物膜上既可以合成ATP又可以利用ATP8.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对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临时装片进行了三次观察(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第一次观察时容易看到紫色大液泡和较大的无色细胞质基质区域B.第二次观察时可以发现细胞质壁分离首先发生在细胞的角隅处C.吸水纸的主要作用是吸除滴管滴加的多余液体,以免污染镜头D.为了节约实验时间,通常可以省略第一次显微观察步骤9.运动员处于平静状态和剧烈运动状态下的骨骼肌细胞,分解葡萄糖过程中产生的CO2摩尔数与消耗的O2摩尔数的比值分别为()A.1、小于1.0 B.1、大于1.0C.1、1 D.小于1.0、小于1.010.如图是在一定温度下测定某植物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强度的实验装置(呼吸底物为葡萄糖,不考虑装置中微生物的影响)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烧杯中盛放NaHCO3溶液,可用于测定一定光强下植物的净光合速率B.在遮光条件下,烧杯率盛放NaOH溶液,可用于测定种子无氡呼吸的强度C.烧杯中盛放清水,可用于测定一定光照强度下真光合速率D.在遮光条件下.烧杯中盛放清水,可用于测定种子有氧呼吸的强度11.如图表示某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在光照强度分别为a、b、c、d时(其他条件不变且适宜),单位时间内O2吸收量和O2产生量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光照强度为a时,细胞中产生ATP的部位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B.光照强度为b时,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C.光照强度为c、d时,该细胞能积累有机物D.光照强度为d时,细胞需吸收4个单位的二氧化碳12.如图是某基因型为TtRr的哺乳动物精巢内细胞进行分裂时细胞内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曲线,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A.处于AB段一定时期细胞中核DNA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B.处于CD段的细胞中染色体数加倍C.同一精原细胞分裂形成的细胞在HI段基因型相同D.若该动物产生基因组成为Ttr的配子,则分裂异常发生在FG段13.如图是人工培养的骨髓造血干细胞中DNA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培养中所有细胞都处于细胞周期的同一阶段.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A.人工培养肝细胞的细胞周期是20小时B.AB段发生基因突变的频率高,常用于指导育种C.CD段主要变化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D.在BC段细胞内不可能会发生基因重组14.关于“分离定律”的揭示和验证的描述,正确的是()A.孟德尔在豌豆杂交实验中运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说﹣设计实验﹣实验验证﹣得出结论B.孟德尔在实验数据处理中运用了统计学方法,使得遗传学研究从定量研究上升到定性研究C.孟德尔通过测交实验的结果推测出F1产生配子的种类和个数,从而验证其假说的正确与否D.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利用现代生物学手段﹣﹣﹣花药离体培养也可直接证明“分离定律”15.用基因型为Aa的小麦分别进行连续自交、随机交配、连续自交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随机交配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根据各代Aa基因型频率绘制曲线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曲线Ⅰ和Ⅳ的F3中A的基因频率相等B.曲线Ⅲ的F3中纯合体的比例为C.曲线Ⅱ的F n中Aa基因型频率为D.曲线Ⅳ的F n中Aa的基因型频率在逐渐减小,但种群并未进化16.人类对遗传因子本质的探索历程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及其传递规律,但并未证实其化学本质B.摩尔根巧妙利用红眼与白眼果蝇的杂交实验证实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C.赫尔希与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有力的证明了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是DNAD.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使遗传学的研究步入分子水平17.关于基因表达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一个含n个碱基的基因,转录的mRNA分子的碱基数是个B.线粒体的一个基因转录时两条DNA链可同时作为模板,提高转录效率C.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都在DNA上,但是两者催化的底物不同D.在细胞周期中,mRNA的种类不变,而蛋白质的种类和含量均不断发生变化18.1957年克里克提出中心法则,之后的五六年,科学家揭示了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中心法则由此得到公认.下列关于中心法则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过程发生在所有的细胞中,该过程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的催化B.②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产生的RNA都可作为蛋白质合成的模板C.③④只发生在RNA病毒入侵细胞时;转基因生物中能够体现①~⑤过程过程D.①﹣﹣﹣⑤过程均发生碱基互补配对,但是①与其他过程的配对方式不同19.绿色荧光标记的X染色体DNA探针(X探针),仅能与细胞内的X染色体DNA的一段特定序列杂交,并使该处呈现绿色荧光亮点.同理,红色荧光标记的Y染色体DNA探针(Y探针)可使Y染色体呈现一个红色荧光亮点.同时用这两种探针检测体细胞,可诊断性染色体数目是否存在异常.医院对某夫妇及其流产胎儿的体细胞进行检测,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Y染色体DNA上必定有一段与Y探针相同的碱基序列B.据图分析可知妻子患X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C.妻子产生染色体数目正常的卵细胞的概率是D.从胎儿的染色体组成可以推测,该胎儿是正常精子与异常卵细胞结合形成20.油菜物种甲(2n=20),乙(2n=16)通过人工授粉杂交,获得的幼胚经离体培养形成幼苗丙,用秋水仙素处理丙的顶芽形成幼苗丁,待丁开花后自交获得后代戊若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秋水仙素通过促进着丝点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加倍B.幼苗丁细胞分裂后期,可观察到36或72条染色体C.丙到丁发生的染色体变化,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D.形成戊的过程未经过地理隔离,因而戊不是新物种21.如图是神经元的结构示意图,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Ⅰ和Ⅲ的膜上均有接受递质的受体B.反射发生时,兴奋在Ⅱ上的传导是双向的C.兴奋传导到Ⅲ时,会引起此处的K+大量内流D.Ⅲ处细胞膜成分会因兴奋传递而发生更新22.如图示人体皮肤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维持体温的方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机体在炎热环境中产热/散热的比值比寒冷环境中产热/散热的比值小B.乙和丁表示在炎热环境中,此时身体维持体温消耗的能量比甲和丙少C.机体在炎热环境中主要通过丁方式散热,而通过乙方式散热较少D.从甲到乙的过程是体液调节,从丁到丙的过程是神经调节23.图中箭头表示植物体不同部位和不同条件下生长素的总体运输方向,下列有关该图的判断,不正确的是()A.生长素可以进行极性运输B.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C.生长素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D.植物根会向水生长24.在哺乳动物中,下列生理过程一定在内环境中发生的是:①葡萄糖的氧化分解②神经递质的传递③红骨髓产生淋巴细胞④减数分裂⑤抗体与抗原结合⑥受精作用⑦基因突变⑧效应T细胞诱导靶细胞裂解()A.全部都是B.②③④⑤⑥⑧C.②③④⑤⑦⑧D.②③⑤⑧25.将某小型天然湖泊改造为人工鱼塘,投饵养殖肉食性鱼类.5年后,藻类暴发,引起水草(沉水植物)死亡,之后浮游动物及鱼类等生物死亡,水体发臭.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导致水草死亡的最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光照B.更多水生生物死亡又加重了水体的污染,这属于正反馈调节C.投放以浮游植物为食的鱼类有利于该湖泊的生态恢复D.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26.小鼠胚胎干细胞可诱导成能分泌胰岛素的胰岛样细胞.将胰岛样细胞移植给患糖尿病小鼠,可使患病小鼠血糖恢复正常水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小鼠胚胎干细胞来自受精卵分裂分化形成的B.移植前,患病小鼠体内靶细胞缺失胰岛素受体C.移植后,小鼠体内靶细胞加强了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D.小鼠体内血糖浓度对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存在反馈调节27.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醋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利用乙醇产生醋酸B.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利用葡萄糖汁产生酒精C.泡菜腌制利用了乳酸菌的乳酸发酵D.腐乳制作利用了毛霉等微生物的蛋白酶和脂肪酶28.如图为制备人工种子部分流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制备人工种子繁殖植物相当于植物的有性生殖B.人工种皮中添加的营养成分相当于植物的胚乳或子叶为胚状体提供碳源C.该过程以海藻酸钠作为营养成分,以CaCl2溶液作为凝固剂D.包埋胚状体的凝胶珠能够隔绝空气,有利于人工种子的储藏二、非选择题29.植物叶肉细胞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蔗糖与淀粉合成代谢途径如图所示.图中叶绿体内膜上磷酸转运器转运出1分子三碳糖磷酸的同时转运进1分子Pi(无机磷酸).请回答:(1)磷除了是光合作用相关产物的组分外,也是叶绿体内和磷脂的组分.(2)卡尔文循环中3﹣磷酸甘油酸生成三碳糖磷酸的还原反应属于吸能反应,能量直接由ATP和提供.(3)若蔗糖合成或输出受阻,则进入叶绿体的数量减少,使三碳糖磷酸大量积累于中,也导致了光反应产物的下降,卡尔文循环减速.上述这种三碳糖磷酸对卡尔文循环的调节属于.此时过多的三碳糖磷酸将用于,以维持卡尔文循环运行.(4)从经过饥饿处理的植物的同一叶片上陆续取下面积相同的叶圆片,见下图,称其干重.在不考虑叶片内有机物向其他部位转移的情况下分析(温度保持不变,各时段呼吸速率相同).①(y﹣x)g可代表.A.呼吸作用消耗的养料 B.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C.光合作用中有机物的积累量 D.光合作用中有机物的制造量②如果从上午10时到下午4时这段时间里,温度不变,呼吸作用速率不变(与下午4时至晚上10时呼吸速率相同),则这段时间里制造的有机物为 g.30.某种野生植物有紫花和白花两种表现型,受一对等位基因(B、b )控制,花瓣的大小受另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基因型AA的植株表现为大型花瓣,Aa表现为中型花瓣,aa表现为小型花瓣.研究人员让小型花瓣的紫花亲本(P)自交得F1,再从F1中选择小型花瓣的紫花继续自交得F2,如此自交多代,发现每一代中总会出现约一半的小型花瓣紫花和一半的小型花瓣白花(如下表所示),所有小型花瓣的白花都不育(雌、雄蕊发育不完善).(1)小型花瓣的紫花自交出现性状分离,可知小型花瓣的紫花是(填“纯合子”或“杂合子”),紫花是(填“显性”或“隐性”)性状.(2)由上述实验结果可知,(填“B”或“b”)基因使致死.(3)若AaBb 的亲本自交,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子代基因型有种,表现型及比例是大型花瓣的紫花:大型花瓣白花:中型花瓣紫花:中型花瓣白花:小型花瓣的紫花:小型花瓣的白花= ;若Ab在一条染色体上,配子形成时没有交换,则子代基因型有种,表现型及比例是.31.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而湿地是地球上独特的生态系统,是水域和陆地的自然过渡形态,具有稳定环境、物种保护及资源供应等功能.(1)湿地被誉为地球的“肾脏”,其最重要的是价值.(2)某湿地由浅水区向陆地方向依次生长着芦苇、碱蓬、柽柳等,这体现了群落的结构.调查湿地中芦苇的种群密度常用法.(3)图中甲、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湿地中两种生物当年的种群数量(N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之间的关系,直线p表示Nt+1=Nt.甲曲线上A、B、C三点中,表示种群数量减少的是点;乙曲线上D、E、F三点中,F点表示种群数量;Nt 小于a时,甲、乙两条曲线中曲线所代表的生物更易消亡.(4)湿地生态系统被破坏后,生物种类贫乏.要使其恢复常采用和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在无机环境得到改善的基础上,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首先应增加的种类及数量是.随着生物多样性和食物网的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强.三、选做题(从29题、30题中任选一题,两题都做,按29题计分.)32.如图是利用生物学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的两条途径模式简图.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1)经过程①依据的原理是、,通常用诱导融合;过程②至少需要次筛选才能得到X细胞.(2)过程④所用的酶为.过程⑥常用处理大肠杆菌.(3)结构甲为,结构甲组成的基本原件必须包括启动子、终止子、复制原点、及等.(4)利用上述技术也可以生产干扰素(糖蛋白),但是用大肠杆菌只能生产无糖干扰素,原因是.四、(生物技术实践专题,10分)33.筛选石油分解菌一般要经过如下的步骤:海水取样→→梯度稀释→将样品涂布到培养基上→挑选菌落,其中第二步的目的是.(2)培养微生物时,获得纯洁培养物的关键是.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附近进行.采用固体平板培养细菌时,为防止冷凝水影响细菌的生长,需将培养皿培养.(3)在菌种保藏时,对于我们频繁使用的菌种一般采用临时保藏的方法,但这种方法有两个缺点:;.(4)做完实验将培养基倒掉之前,一定要进行处理.(5)现有5种酵母菌的营养缺陷型菌株1、2、3、4、5,它们不能合成生长所必需的物质G,已知A、B、C、D、E都是合成G物质的必需中间产物,但不知这些物质合成的顺序,于是在培养基中分别加入这几种物质并分析了这几种物质对各种营养缺陷型菌株生长的影响结果如下表所示.根据以上结果,推测这几种物质的合成顺序应是.突变体\物质培养基中加入的物质A B C D E G1 ﹣﹣﹣+ ﹣+2 ﹣+ ﹣+ +3 ﹣﹣﹣﹣﹣+4 ﹣+ + + + ﹣+5 + + + ﹣++,表示生长﹣,表示不生长.2015-2016学年安徽省蚌埠二中高三(上)月考生物试卷(12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1.下列关于生命现象与细胞关系的描述,错误的是()A.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以细胞代谢为基础B.多细胞生物的生长发育以细胞增殖、分化为基础C.哺乳动物亲子代之间以受精卵为“桥梁”D.遗传变异以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为基础【考点】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专题】正推法;细胞学说.【分析】细胞代谢是生命活动基础;细胞增殖增加细胞数量,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组织;基因是遗传基本单位.【解答】解:A、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细胞代谢生物与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基础,A正确;B、细胞增殖与分化是生物个体生长和发育的基础,B正确;C、哺乳动物亲子代之间以生殖细胞为“桥梁”,C错误;D、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是生物遗传与变异的基础,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细胞分裂的特征和意义、细胞的分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分析题意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2.下列关于显微观察的描述,正确的是()A.高倍镜下看到的物象位置与实物的位置相同B.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物体的面积放大的比例C.若在显微镜下看到临时装片中的物体向左上运动,则追踪该物体应向左上移动装片D.若在显微镜下看到细胞质流动为顺时针方向,则实物中细胞质流动方向为逆时针【考点】细胞观察实验.【专题】实验原理;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分析】显微镜观察的物象是倒像,物象与标本的位置关系是上下倒、左右倒;显微镜放大倍数是指放大的长度或宽度.【解答】解:A、高倍显微镜下看到的物象位置与实物的位置相反,A错误;B、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物体的长度或宽度放大的比例,不是面积或体积,B错误;C、在显微镜下看到临时装片中的物体向左上运动,追踪该物体时,物象移动的方向是右下方,装片移动的方向与物象移动方向相反,是左上方,C正确;D、细胞质环流时,上下倒、左右倒相同,因此在显微镜下看到细胞质流动为顺时针方向,则实物中细胞质流动方向也为顺时针,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旨在考查血红色对显微镜观察的物象是倒像的理解,并应用相关知识进行推理、判断.3.细胞学说的建立是十九世纪自然科学三大事件之一.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描述,正确的是()A.列文虎克既是细胞的发现者,也是细胞的命名者B.耐格里发现植物新细胞的产生是细胞分裂的结果C.细胞学说主要是由鲁宾和卡门建立的D.细胞学说的建立揭示了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统一性【考点】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专题】正推法;细胞学说.【分析】细胞学说是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细胞学说的内容有: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英国科学家虎克是细胞的发现者并且是命名者;魏尔肖提出“一切细胞来自细胞”,为细胞学说作了重要补充.【解答】解:A、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既是细胞的发现者,也是细胞的命名者,A错误;B、耐格里发现植物新细胞的产生是细胞分裂的结果,B正确;C、胞学说是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建立的,C错误;D、细胞学说的建立揭示了动植物的统一性,未揭示了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统一性,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细胞学说的内容和意义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属于简单题.考生要能够识记细胞学说的建立者;明确细胞学说揭示了动植物结构的统一性;识记虎克和魏尔肖两位科学家在细胞学说建立过程中的贡献.4.下列关于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不同种类的生物所含的元素种类差异较大,同种元素的含量相近B.活细胞中C元素含量最高,因为C是生物体内最基本元素C.高等动物体内S元素相对含量明显高于高等植物,因为高等动物体蛋白质含量较高D.四大有机物中蛋白质元素种类最为复杂,因为氨基酸的R基团中可能含有Fe、Mn等元素【考点】碳原子的结构特点.【专题】正推法;构成细胞的元素.【分析】1、糖类的组成元素为C、H、O;2、脂质的组成元素有C、H、O,有些还含有N、P,其中脂肪的组成元素为C、H、O;3、蛋白质(氨基酸)的组成元素有C、H、O、N元素构成,有些还含有P、S;4、核酸(核苷酸)的组成元素为C、H、O、N、P.【解答】解:A、不同种类的生物所含的元素种类相近,同种元素的含量差异较大,A错误;B、活细胞中O元素含量最高,B错误;C、S元素主要存在于蛋白质中,故高等动物体内S元素相对含量明显高于高等植物,因为高等动物体蛋白质含量较高,C正确;D、蛋白质中Fe、Mn等元素不存在R基团中,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组成细胞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及作用,只要考生识记各种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即可.5.关于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必须经内质网、高尔基体加工后才能发挥作用B.DNA和蛋白质是染色质或染色体的组成成分C.人体血浆中含有浆细胞、肝细胞、胰岛细胞等分泌的蛋白质D.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必须有rRNA、mRNA和tRNA的共同参与【考点】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综合.【专题】正推法;蛋白质核酸的结构与功能.【分析】1、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2、染色体和染色质是细胞核中同一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其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3、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等构成的细胞外液是细胞的生存环境,也称为内环境,内环境中可以存在的物质有:①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如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②细胞分泌物:如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③细胞代谢产物:如CO2、水分、尿素等.4、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阶段.【解答】解:A、原核细胞中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不具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所以原核细胞核糖体上合成蛋白质后没有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A错误;B、组成染色体或染色质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B正确;C、人体浆细胞可分泌抗体、肝细胞可分泌肝细胞生成素、胰岛细胞可分泌胰岛素,此三种物质的化学本质均属分泌蛋白,在人体血浆中均有存在,C正确;D、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阶段,此过程中的rRNA是核糖体的组成成分,在翻译过程中可作为mRNA的支架,使mRNA分子在其上展开,实现蛋白质的合成,mRNA 是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翻译阶段的直接模板,tRNA是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翻译阶段运输氨基酸的工具,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蛋白质的知识,考生识记蛋白质的功能和染色体的成分,明确内环境的组成和所含物质的种类,掌握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的转录和翻译过程是解题的关键.6.关于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鉴定,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量取2mL斐林试剂时应优先选用5 mL 量筒而不用10mL量筒B.在组织样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后液体呈蓝色,加热后先变绿,再变成砖红色C.隔水加热时,试管中液体的液面应低于烧杯中水的液面D.实验结束时剩余的斐林试剂应该弃去,不可长期保存备用【考点】检测还原糖的实验.【专题】实验分析题;糖类脂质的种类和作用.【分析】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分别为0.1g/mol的NaOH和0.05g/mol的CuSO4,而蛋白质鉴定的试剂为双缩脲试剂,其A液和B液分别是0.1g/mol的NaOH和。

安徽省蚌埠一中高三12月月考——生物生物

安徽省蚌埠一中高三12月月考——生物生物

安徽省蚌埠一中2015届高三12月月考生物试题(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满分60分,每题2分)1.埃博拉出血热(EBHF)是由埃博拉病毒(EBV)(一种丝状单链RNA病毒)引起的当今世界上最致命的病毒性出血热,目前该病毒已经造成超过5160人死亡。

EBV与宿主细胞结合后,将核酸-蛋白复合体释放至细胞质,通过下图途径进行增殖。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若将EBV的-RNA注入人体细胞将引起EBHF。

B.过程②需要的氨基酸和tRNA的种类、数量相同。

C.EBV增殖过程需细胞提供四种脱氧核苷酸和ATP 。

D.过程①所需嘌呤比例与过程③所需嘧啶比例相同。

2.下列关于颤藻和水绵的描述,错误的是()。

A.生活状态下颤藻呈蓝绿色,水绵呈绿色。

B.相同长度丝状体中颤藻细胞个数少于水绵。

C.颤藻细胞内有色素,水绵中有带状叶绿体。

D.滴加碘液后,水绵细胞内呈现出黄色结构,颤藻则无。

3.美国科学家吉尔曼和罗德贝尔因在G蛋白研究方面的突出贡献,荣获1994年诺贝尔奖。

多年后罗伯特和布莱恩,因在G蛋白偶联受体(GPCPs)方面的研究成果,荣获2012年诺贝尔奖。

GPCPs 是一条往返穿膜七次的跨膜蛋白,下图是其结构模式图。

下列有关G蛋白和G蛋白偶联受体说法错误的是( )A.G蛋白偶联受体(GPCPs)可能是糖蛋白。

B.该条多肽链只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羧基。

C.此多肽链中氨基酸的“R基”之间形成的“—S—S—”,具有维持活性的作用。

D.G蛋白是在细胞中游离的核糖体上合成的。

4.下列关于细胞中结构、化合物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可遗传变异只能来自基因突变。

B.细胞内需能反应都是由A TP直接供能的,且需能反应越强,ATP/ADP比率越低所。

C.细胞中有RNA和DNA且都是由核苷酸组成的,但只有DNA是遗传物质且能够储存遗传信息。

D.生物细胞均有核糖体,是遗传信息表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细胞器。

安徽省蚌埠一中最新高二12月月考生物试题无答案

安徽省蚌埠一中最新高二12月月考生物试题无答案

蚌埠一中最新度第一学期12月月考高二生物试卷(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

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ﻩA.实验设计思路都是设法将蛋白质和DNA分开,分别独立观察其作用。

B。

都利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ﻩC.都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ﻩD。

实验材料都是原核生物2.一个不含放射性元素的噬菌体,在脱氧核苷酸被32P标记及氨基酸被15N标记的细菌内,连续繁殖三代,子代噬菌体中含有32P和15N标记的噬菌体分别占子代噬菌体总数的百分数为ﻩA.100%、100%ﻩB.25%、50%ﻩC.50%、50%ﻩD。

25%、03.如图甲、乙表示真核生物遗传信息传递的两个过程,图丙为图乙的部分片段的放大示意图。

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3题图A。

图乙中的成分彻底水解后有5种化合物B.图丙中b链生成后可能是构成内质网的成分C。

图甲所示过程在高度分化的细胞中一般不会发生D.图甲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内,图乙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质中4.某生物基因表达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与该图不.相符的是()A。

该过程会合成多条相同的多肽链B。

转录和翻译过程中既有A和T配对,又有A和U配对C.多聚核糖体加快了合成蛋白质的速度D.该过程可以发生在原核细胞中4题图5.右图表示果蝇某一条染色体上的几个基因,错误的叙述是( )A。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B。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C.朱红眼基因和深红眼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D.基因决定果蝇的性状6.有关蛋白质合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一个氨基酸只对应一种密码子B.每一种氨基酸对应一种tRNAC.都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合成 D.氨基酸由mRNA密码子决定7.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基因突变不一定由物理、化学及病毒因素的诱导下发生B. 基因突变都是可遗传的,不能用光学显微镜进行检测C.人类遗传病都是由正常基因发生突变而导致的D。

安徽省蚌埠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安徽省蚌埠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绝密★启用前安徽省蚌埠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试卷副标题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87分钟;命题人:xxx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共同特点是A .都能产生新的基因B .产生的变异都是有利的C .都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D .产生的变异都是有害的2、着色性干皮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起因于DNA 损伤,患者体内缺乏DNA 修复酶,DNA 损伤后不能修补从而引起突变。

这说明一些基因 A .通过控制酶的合成,从而直接控制生物性状 B .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结构,从而直接控制生物性状 C .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D .可以直接控制生物性状,发生突变后生物的性状随之改变3、为研究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详细过程,应选择同位素标记的方案是( ) A .用14C 或3H 培养噬菌体,再去侵染细菌 B .用18O 或15N 培养噬菌体,再去侵染细菌C.将一组噬菌体用32P和35S标记D.一组用32P标记DNA,另一组用35S标记蛋白质外壳4、下列关于细胞中化合物及其化学键的叙述,正确的是()A.tRNA分子中含有一定数量的氢键B.每个ADP分子中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C.血红蛋白中不同肽链之间通过肽键连接D.DNA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5、下列结构或物质的层次关系正确的是()A.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B.染色体→DNA→脱氧核苷酸→基因C.染色体→脱氧核苷酸→DNA→基因D.基因→染色体→脱氧核苷酸→DNA6、关于核酸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核中发生的转录过程有RNA聚合酶的参与B.植物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均可发生DNA的复制C.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上磷酸和核糖是通过氢键连接的D.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染色可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7、在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是()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②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③肺炎双球转化实验④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⑤DNA的X光衍射实验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8、关于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种tRNA可以携带多种氨基酸B.DNA聚合酶是在细胞核中合成的C.反密码子是位于mRNA上相邻的三个碱基D.线粒体中的DNA能控制某些蛋白质的合成9、DNA分子基本骨架的组成成分是 ( )A.核糖、磷酸B.脱氧核糖、磷酸、碱基C.核糖、磷酸、碱基D.脱氧核糖、磷酸10、噬菌体在细菌细胞内合成自己的蛋白质需要()A.噬菌体的DNA和氨基酸B.噬菌体的DNA和细菌的氨基酸C.细菌的DNA和氨基酸D.细菌的DNA和噬菌体的氨基酸11、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突变一定能改变生物的表现型 B.基因突变多数对生物是有利的C.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且是不定向的 D.突变的基因一定能传递给后代12、用蛋白酶去除大肠杆菌核糖体的蛋白质,处理后的核糖体仍可催化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

【期末试卷】安徽省蚌埠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学业水平监测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期末试卷】安徽省蚌埠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学业水平监测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安徽省蚌埠市2015年——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检测高二生物―、选择题1.下列有关组成生物体有机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核糖核酸只分布在细胞质里B.抗体一旦在核糖体上合成便具有生物活性C.组成淀粉、糖原、纤维素的基本单位都是葡萄糖D.相同质量的葡萄糖和脂肪彻底氧化分解所释放的能量相同2.关于下列几种微生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酵母菌②乳酸菌③硝化细菌④蓝藻⑤烟草花叶病毒⑥噬菌体A.从组成成分上看,所有生物都含有蛋白质和DNAB.从结构上看,①为真核生物,②③④⑥为原核生物C.从代谢类型上看,①②为异养型生物,③④为自养型生物、D.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①②③为分解者,④是生产者3.下列有关酶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A.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只能在生物体内起作用B.有些酶与ATP的组成元素相同C.叶肉细胞中产生的ATP只能用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D.人体剧烈运动时,ATP的合成速率大于分解速率4.将人的红细胞分别置于0.9%的生理盐水和1.9%的尿素溶液中(均与人体细胞内液等渗),已知NaCl不能自由进出细胞,而尿素可以自由扩散进细胞,一段时间后,红细胞的形态变化分别是^A.无变化、膨胀B.膨胀、皱缩C.无变化、无变化D.皱缩、膨胀5.下列有关叶绿体和线粒体及其生理过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人体剧烈运动过程中细胞产生的CO2只来源于线粒体B.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但无叶绿体的细胞也可能进行光合作用C.用纸层析法提取菠菜绿叶中的色素,呈绿色,可吸收红光和蓝紫光D.离体的叶绿体基质中添加ATP、[H]、CO2后,可完成暗反应6.下列所述现象可出现在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分裂期的是A.RNA聚合酶催化相应底物合成大分子物质B.核膜、核仁消失后,又重新组建C.各染色体的着丝点整齐排列在细胞板上D.着丝点断裂,染色单体数目加倍7.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其在甲状腺细胞内的浓度高于内环境。

131I是一种人工放射性同位素,是核电站泄露的核辐射源之一。

安徽省蚌埠市第一中学高二生物测试题含解析

安徽省蚌埠市第一中学高二生物测试题含解析

安徽省蚌埠市第一中学高二生物测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在生态系统中,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泄物分解成无机物,使物质得以循环再利用。

下列生物中,属于分解者的是A.蓝藻 B.腐生真菌 C.寄生虫 D.绿色植物参考答案:B2. 下图表示一项重要生物技术的关键步骤,X是获得外源基因并能够表达的细胞。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X是能合成人胰岛素的细胞 B.质粒可以具有多个标记基因和多个限制酶切割位点C.基因与运载体的重组只需要DNA连接酶 D.该细菌的性状被定向改造参考答案:C3. 在下列关于机体水和无机盐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 B.血浆渗透压降低时,抗利尿激素增加C.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D.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参考答案:D4. 将人体红细胞分别放在蒸馏水、0.9%生理盐水、浓盐水中,一段时间后,下列对红细胞形态变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蒸馏水中的红细胞无变化B.生理盐水中的红细胞无变化C.浓盐水中的红细胞皱缩D.蒸馏水中的红细胞胀破参考答案:A5. 甘油、胆固醇等脂溶性物质可以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优先进入细胞,这最可能与下列哪项有密切关系A.载体的存在使膜具有选择透性B.双层磷脂分子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C.细胞膜具有流动性,有利于甘油、胆固醇等物质进入细胞D.糖被能特异性地识别甘油、胆固醇等物质参考答案:B6. 黄曲霉毒素是毒性极强的致癌物质,有关研究发现,它能引起细胞中的核糖体不断从内质网上脱落下来,这一结果直接导致 ( )A.核仁被破坏 B.染色体被破坏 C.细胞膜被破坏 D.蛋白质合成受到影响参考答案:D7. 一头鹿刚出生是正常的,生长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视网膜某细胞发生基因突变。

关于该突变不正确的描述是( )A.导致细胞内遗传信息发生改变 B.可能会导致该细胞发生癌变C.可能会影响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D.通常会遗传给这头鹿的后代参考答案:D8. 如图表示某种酶促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代表酶,乙、戊为反应产物 B.戊代表酶,甲为反应底物C.图示体现了酶的高效性 D.图示体现了酶的专一性参考答案:D9. 一位科学工作者用含14C的二氧化碳来标记光合作用的碳原子,其转移的途径是A.CO2→叶绿素→ATP B.CO2→三碳化合物→ATP C.CO2→三碳化合物→葡萄糖D.CO2→叶绿素→葡萄糖参考答案:C10. 下列有关用高倍镜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A.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线粒体呈现蓝绿色B.观察叶绿体时选用藓类的叶或黑藻的叶,原因是叶片薄而小,叶绿体清楚C.用菠菜叶作实验材料,要取菠菜叶的下表皮并稍带些叶肉D.可用高倍镜直接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参考答案:D【考点】2F: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分析】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1.实验原理(1)叶绿体主要分布于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呈绿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散布于细胞质中,可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其形态和分布.(2)线粒体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无色,成短棒状、圆球状、线形或哑铃形等.(3)健那绿染液能专一性地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通过染色,可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生活状态的线粒体的形态和分布.2.实验操作制作临时装片→低倍显微镜下找到细胞结构→高倍显微镜下观察.3.特别提示(1)实验过程中的临时装片要始终保持有水状态(2)用口腔上皮细胞观察线粒体时,要漱净口腔,防止食物碎屑对观察物像的干扰.(3)线粒体和叶绿体在细胞中的分布不均匀,线粒体在需能多的部位分布多,叶绿体在叶的向光面分布多.【解答】解:A、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线粒体呈现蓝绿色,A 正确;B、观察叶绿体时选用藓类的叶或黑藻的叶,原因是叶片薄而小,叶绿体清楚,B正确;C、用菠菜叶作实验材料,要取菠菜叶的下表皮并稍带些叶肉,C正确;D、应先用低倍镜找到叶绿体和线粒体,并移到视野的中央,然后再换用高倍镜观察,不可用高倍镜直接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11. 在物质的量相等的情况下,下列哪种物质在细胞代谢过程中释放的能量最少() A.葡萄糖分解成乳酸 B.葡萄糖分解成CO2和H2OC.丙酮酸彻底氧化分解 D.ATP水解成ADP和Pi参考答案:D12. 对绿色植物根尖细胞某细胞器的组成成分进行分析,发现A.T.C.G.U五种22B.氨基酸→蛋白质C.C6H12O6—→2C2H5OH+2CO2+能量D.CO2+H2O—→(CH2O)+O2参考答案:B13. 下列生命活动与生物膜功能无直接关系的是A.光合作用中生成ATP B.需氧呼吸中进行电子传递C.RNA的生物合成 D.突触部位的兴奋传递参考答案:C14. 两个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形成二肽时生成一分子水,该水分子中的氢来自于A.羧基B.羧基和氨基C.氨基D.R基参考答案:B15. 如果科学家通过转基因工程,成功地把一名女性血友病患者的造血干细胞进行改造,使其凝血功能恢复正常。

安徽省蚌埠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 含答案

安徽省蚌埠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 含答案

蚌埠一中2015-2016年度第一学期12月份月考高一生物命题人:邱杰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1.施莱登和施旺共同提出()A.细胞学说B.分离定律C.进化学说D.中心法则2.蓝藻和黑藻细胞都有的结构或功能是()①含有细胞壁和核糖体②能够进行光合作用③含有DNA和RNA ④都含有叶绿体D。

①③④A. ②③④B. ①②③C. ①②④3。

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的基本步骤包括:①调节细准焦螺旋;②转换高倍镜;③把分裂中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④将洋葱根尖永久装片放在低倍镜下观察.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③②④①D.④③②①4。

汉堡包是现代西式快餐中的主要食物,已经成为畅销世界的方便食物之一.其制作原料有鸡胸肉、面包、鸡蛋、生菜等。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面包中含有的淀粉是一种重要的直接能源物质B。

生菜中含有的纤维素可以被人体直接吸收利用C。

鸡胸肉中含有的糖原是动物细胞暂时的储能物质D. 鸡蛋中含有的蛋白质可直接承担人体的生命活动5。

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两种物质所共有的元素是( ) A.C、H、O、N B.C、H、O C.H、OD.N、P6。

组成肝糖原、胰岛素、RNA的单体分别是( )A. 核糖、氨基酸、脱氧核苷酸B。

葡萄糖、氨基酸、核糖核苷酸C. 半乳糖、丙酮酸、核糖核苷酸D。

葡萄糖、脂肪酸、脱氧核苷酸7。

已知核酸分为多种类型,由双链的也有单链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DNA有氢键,RNA没有氢键B. 一种病毒同时含有DNA和RNAC。

硝化细菌中既有DNA,也有RNA D。

叶绿体、线粒体和核糖体都含有DNA8。

下列关于细胞中糖类的叙述,正确的是()A。

细胞中的糖类只有提供能量一种功能B。

能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的糖类有蔗糖、麦芽糖、果糖和葡萄糖C。

植物细胞特有的多糖是纤维素和淀粉,动物细胞中特有的多糖是糖原D。

因为同样质量的糖类比脂肪含有更多的能量,所以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9.以下不能作为区分蓝藻和衣藻依据的是()A. 线粒体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蚌埠一中2015—2016年度第一学期12月份月考高二生物学科命题人:谢仁钰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1.通常情况下,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与组织液的生理指标最接近的是A. Na+浓度B. 渗透压C. K+浓度D. O2 浓度2.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3.关于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B.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D.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4.人体中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了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和组织液都有运输激素的作用B.血浆和淋巴都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C.血红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浆和组织液D.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低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5.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组织液渗透压增大,引起细胞吸水B.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C.血浆中的HCO3—参与维持血浆pH的稳定D.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对血浆渗透压没有影响6.有机磷农药可抑制胆碱酯酶(分解乙酰胆碱的酶)的作用,对于以乙酰胆碱为递质的突触来说,中毒后会发生A.突触前膜的流动性消失 B.关闭突触后膜的Na+离子通道C.乙酰胆碱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 D.突触前神经元的膜电位发生显著变化7.下列实例能够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的是A.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B.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C.大脑皮层语言H区损伤,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D.意识丧失的病人能排尿但不能控制,意识恢复后可以控制8.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质降低,会引起组织水肿,其原因是A.血浆渗入组织的速度降低 B.组织液回渗的速率降低C.淋巴生成速率降低 D.淋巴循环受阻9.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元受到刺激时,贮存于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就会释放出来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也可能抑制下一神经元C.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双向的D.神经元细胞膜外Na+的内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10.右图代表肌细胞与环境的物质交换关系。

X、Y、Z表示三种细胞外液,叙述错误的是()A.若饮食过咸,则Y中渗透压会升高B.X中的大分子物质可通过Z进入YC.肌细胞的代谢产物可能导致x的pH降低D.X、Y、Z理化性质的稳定依赖于神经调节11.下图为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之间识别、黏着后,白细胞迁移并穿过血管壁进入炎症组织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内皮细胞识别结合白细胞膜上的糖蛋白使白细胞黏着B. 白细胞在血管内黏着、迁移需要消耗 ATPC. 黏着、迁移过程中白细胞需进行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 白细胞利用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穿过血管壁进入炎症组织12.给狗喂食会引起唾液分泌,但铃声刺激不会。

若每次在铃声后即给狗喂食,这样多次结合后,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大脑皮层没有参与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B.食物引起味觉和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不同的反射C.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促进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D.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相同13. 下图表示当有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神经递质从突触小泡内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B.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C. 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上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D. 图中离子通道开放后,Na+和 Cl-同时内流14.氨基丁酸(GABA)作为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广泛分布的神经递质,在控制疼痛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其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下列对此判断错误的是()A.当兴奋到达突触小体时,突触前膜释放GABA,该过程依赖于突触前膜的流动性B.突触前膜释放GABA的过程说明,某些小分子物质可以通过胞吐方式分泌出细胞C.GABA受体实际上也是横跨突触后膜的Cl-通道,能与GABA特异性结合D.GABA与受体结合后,会导致Cl-内流,进而导致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15.某种有机磷农药能使突触间隙中的乙酰胆碱酯酶(分解乙酰胆碱)活性受抑制,某种蝎毒会抑制 Na+通道的打开。

下图表示动作电位传导的示意图,其中a为突触前膜,b为突触后膜。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轴突膜处于②状态时,Na+内流且不需要消耗 ATPB.处于③与④之间的轴突膜, Na十通道大量开放C.若使用该种有机磷农药,则在a处不能释放乙酰胆碱D.若使用该种蝎毒,则能引起b处去极化,形成一个小电位16.与肌肉注射相比,静脉点滴因能将大剂量药物迅速送到全身细胞而疗效显著.图中所示的内环境a、b、c、d的名称分别是()A.①②③① B.②③①① C.③①②③ D.②①③②17.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在下列各种变化中,发生在内环境中的有几项?()①性激素与受体结合.②消化道中的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③丙酮酸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④氧气在人体内的运输⑤胰高血糖素的合成A.一项 B.两项 C.三项 D.0项18.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必须经过的系统是()①消化系统②呼吸系统③神经系统④泌尿系统⑤循环系统⑥运动系统⑦生殖系统⑧内分泌系统.A.①②③④ B.⑤⑥⑦⑧ C.①②④⑤ D.③④⑤⑥19.为了延缓乳酸产生,许多运动员采取肌肉按摩措施,下列关于运动员剧烈运动后的内环境有关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剧烈运动后,乳酸在血浆中的含量先增加后减少B.运动后组织液的含量会有所减少C.剧烈运动后,血浆中的pH无明显变化,体现出无机盐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稳定的功能D.血浆渗透压会由于血糖的消耗而降低20.下列关于正常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前者随后者变化的情况与如图走势不相符的是()A.抗利尿激素分泌量与饮水量B.胰高血糖素浓度与血糖浓度C.胰岛素浓度与血糖浓度D.促甲状腺激素浓度与甲状腺激素浓度21.如图为某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b处细胞外的液体是组织液,其理化性质会影响兴奋的传递B.刺激Ⅰ,a神经元中兴奋传递的方向与膜外局部电流方向相同C.感受器存在于伸肌群,效应器存在于屈肌群D.将药物放在b处,刺激Ⅱ,a处神经元无电位变化,说明该药物能阻断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22.下面是与促胰液素发现过程有关的四个实验,有关分析错误的是()①稀盐酸﹣→小肠肠腔﹣→胰腺分泌胰液;②稀盐酸﹣→静脉血液﹣→胰液不分泌;③稀盐酸﹣→小肠肠腔(去除神经)﹣→胰腺分泌胰液;④小肠黏膜+稀盐酸+沙子制成提取液静脉血液﹣→胰腺分泌胰液.A.①与②、②与④对比说明胰液分泌不是稀盐酸直接作用的结果B.①与③对比说明胰液分泌不受神经的调节C.①②③④对比说明胰液分泌受小肠黏膜产生的物质(由血液运输)调节D.要证明胰液分泌受不受神经的调节应该再设计实验继续探究23.突触后膜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相结合后,使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在引起该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的过程中()A.Na+通过被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内B.K+通过被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内C.Na+通过主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内D.K+通过主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外24.正常人体内的激素、酶和神经递质均有特定的生物活性,这三类物质都是()A.与特定的分子结合后起作用 B.在发挥作用后仍能保持活性C.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D.由活细胞产生的蛋白质25.根据如图判断,正确的描述是()A.对于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过程a较过程b和c更为重要B.组织细胞中产生的CO2最终可以刺激到小脑中的呼吸中枢C.外界空气中的O2扩散到组织细胞中被利用,共跨过了9层生物膜D.过程b或c受阻可导致组织水肿26.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B.同一物种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能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差别越来越大,但生物没有进化C.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必然导致生殖隔离D.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27、用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解释病菌抗药性不断增强的原因是A.使用抗生素的剂量不断加大,导致病菌向抗药能力增强的方向变异B.在普遍使用抗生素以前,病菌不具有抗药性C.病菌对抗生素进行自然选择,突变为有抗药能力的病菌D.病菌中原来就有抗药性强的个体,在使用抗生素的过程中淘汰了抗药性强的个体28、下列选项不支持共同进化观点的是A.有长着细长花柱的兰花,就必有同样长着细长吸管似的口器的昆虫B.通过捕食关系,猎豹跑的越来越快,斑马的逃生动作越来越敏捷C.随着最早光合放氧生物蓝藻的出现地球上有了氧气这为需氧型生物的出现和进化提供了前提D.不同物种的进化互不关涉,彼此孤立的29、下列有关基因频率和生物进化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A.生物在进化的过程中不一定有基因频率的改变B.生物只要发生进化,基因频率就会改变C.基因频率的改变一定产生新物种D.只有在新物种形成时,才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30、某研究小组研究了某地的两个湖泊,每个湖中生活着两种相似的鱼:红褐色的和金黄色的。

这一地区可能发生过洪水。

他们不清楚这两种鱼之间的关系,于是作出两种如图所示的假设。

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假说甲认为红褐色鱼和金黄色鱼起源于同一种灰色鱼B.假说乙认为湖Ⅰ中原来只有红褐色鱼,湖Ⅱ中原来只有金黄色鱼,发洪水时,这两个湖中的鱼混杂在一起C.假说甲说明湖Ⅰ和湖Ⅱ由于地理隔离的作用形成金黄色鱼和红褐色鱼D.如果红褐色鱼和金黄色鱼不能杂交,或杂交后不能产生可育后代,说明它们不是一个物种二、填空题(40分)1.(10分)在正常成年人生成尿的过程中,部分液体若干成分的含量如下表所示。

请参照所提供的信息和表中的数据回答以下问题:(1)通常成年人每天排尿量约1.5L,而原尿生成量可达150L,这一变化说明肾的______________ 部位对水的重吸收能力很强,对此过程起重要作用的激素是_______ ,该激素是由分泌的,_____________释放的。

例如,遗传性肾源性尿崩症就是因为相应结构对激素的作用失去反应造成的,患者的明显症状应该是____________ 。

(2)若原尿中出现大量蛋白质,会引起血浆渗透压,从而会导致 _ _________________(症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