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优势与中国经济发展制高点观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优势与中国经济发展
——观纪录片《制高点》有感在《制高点》这部纪录片中,作者为我们回顾了20世纪,世界主要一些国家的经济体制,状况,改革情况,短期发展情况,以及社会情况等等。第一集讲述了两位经济学领域巨人凯恩斯和哈耶克的不同经济理念,前者从大萧条时代开始主张国家干预,后者则始终坚持自由经济理念,并认为国家干预是通向奴役之路。第二集讲的是前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盛衰荣辱,以及著名的“休克疗法”在前苏联经济中的发挥的巨大作用。第三集讲述的是亚洲金融危机,以及危机如何从亚洲扩散到俄罗斯再扩散到华尔街。整个纪录片中涉及各种国际经济学知识要点,看后不由自主地联想到中国经济的发展,所以在这里将运用本学期学过的比较优势,来从一个角度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进行分析。
尽管自李嘉图提出至今已近二百年,但仍不失为指导一般贸易实践的基本原则。不仅如此,比较优势理论的原理除了可以用于对国际贸易问题的分析以外,还有较为广泛的一般适用性。各国都会不同程度的参考比较优势,来确定发展战略,比较优势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但由于比较优势理论存在一些理论分析上的死角,所以,对比较优势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深入。
一、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
绝对优势建立在生产的绝对成本的比较上。如果一国生产单位数量的某种商品使用的资源绝对量较少或效率较高,那么它在这种商品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而比较优势是与绝对优势对应的概念。比较优势理论认为,
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而非绝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差别。每个国家都应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比较优势贸易理论在更普遍的基础上解释了贸易产生的基础和贸易利得,大大发展了绝对优势贸易理论。
传统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一个国家由于生产技术先进或要素稟赋丰裕而在某些产业具有比较优势,那么该国主要生产并出口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本国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这样就可以与别国取长补短,提高本国的国民福利水平。从全世界的角度看,如果每个国家都按照比较优势原则发展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然后在国际市场上进行贸易,则可以促进世界资源的有效利用,提升全世界的福利水平。
二、比较优势的缺陷
传统比较优势理论虽然有完美的逻辑体系,但理论本身存在如下缺陷:1.传统比较优势理论模型是在一系列严格的假设条件下构建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跨国公司和国际直接投资迅速发展,对传统比较优势理论的假设前提提出了挑战。
2.传统比较优势理论对现实的解释能力有限。二战后美国和德国的工业化发展历程,都不是遵循传统比较优势理论发展起来的。
3.比较优势法则是一个静态的理论。无论是李嘉图提出的以劳动生产率为基础的相对优势理论还是赫克歇尔—俄林提出的以生产要素供给为基础禀赋理论,二者比较利益产生的前提均是各国的供给、生产条件不可改变,从而这种传统比较优势具有静态特征。比较优势是一国的天然禀赋,但是,
这并不意味着它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国的生产技术可能会进步,或者要素禀赋的积累会改变,那么原有的优势和劣势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也可能相应地改变。传统比较优势理论显然忽视了这些可能的变化。
除此之外,在实践上,静态比较优势理论在指导后进国家的经济发展时容易落入“比较优势陷阱”。因为在按照静态比较优势进行国际分工的情况下,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基础薄弱,生产技术水平低,其比较优势产品一般是资源或劳动密集型产品,如果选择这样的产业作为国民经济主导产业,则很容易落入“比较优势陷阱”,即将本国经济锁定在低技术的专业化生产模式中,结果只能生产和出口技术含量低的产品,受到发达国家的经济剥削。
三、综合竞争优势理论的含义及特征
综合竞争优势是指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自主技术创新为主线,以国家利益为导向,以人力资源培育和要素禀赋为支撑,以有效的经济宏观调控政策为保障,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基础性作用的综合竞争优势。这一理论体系是一个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体系,各要素互相支撑构成一个整体。它所追求的目标包括两个方面:在国际方面,追求合理、和谐的国际经济环境和国家利益;在国内方面,追求贸易平衡发展、经济稳定和持续增长、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三大目标,在综合平衡中稳步推进我国对外贸易发展。
就综合竞争优势而言,它不同于以往贸易理论。它是一个综合的整体,各方面因素互相依托,形成一个可以自身动态演进的整体,共同发展。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综合竞争优势理论出现了不同于其它贸易理论的
新特征:一是综合竞争优势强调综合性;二是综合竞争优势强调政府的重要性;三是综合竞争优势强调动态演进性、整体性。
四、比较优势与人口红利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一方面依靠了比较优势理论的指导,另一方面利用了人口红利理论。"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成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按照比较优势理论,发展中国家展中国家具有比较优势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而人口红利的时代特性也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条件。中国近几十年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已经成为一个世界“奇迹”。这种增长与比较优势理论的指导和人口红利的条件分不开。我国早在1965~1970年间“人口红利”就开始出现,但“人口红利”只有在出现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即改革开放之后才得以发挥作用。改革开放政策带来了失业人口开始大幅度减少和劳动力资源开始得到比较充分的利用。这些条件促成了中国几十年来经济的持续增长,也吸引了大量的外国资本进入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利益驱动观念普遍增强,市场机制将经济资源更多地配置到能体现和发挥中国劳动要素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并通过这些产业之产品的出口,实现了大规模的“资源转换”,即以本国的低位资源换取国外的高位资源,从而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的工业化。
人口红利”或者说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包括这样两个方面:一是对生产领域的影响,二是对消费和储蓄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