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课件抗精神失常药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药理学抗精神失常药精品PPT课件
1
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作用比较
药物 氯丙嗪
抗精神病 剂量 (mg/d)
300-800
副作 用
镇吐作用
镇静作用 锥体外系 降压作用 反应
强
较多
较大
强
氟奋乃静 1-20
弱
多
弱
强
奋乃静
8-32
弱
多
弱
较强
其他抗精神病药物
硫杂蒽类 氯普噻吨
与三环类抗抑郁药结构相似,有弱抗抑郁作用 用于焦虑、忧郁型精分症
压),易产生耐受性
阻断M-受体:作用较弱(口干、便秘、排尿
困难等副作用)
三、对内分泌系统的作用
抑制
催乳素抑制因子
催乳素
促性腺激素
生长激素 糖皮质激素
FSH、LH
乳房肿大、泌乳 延迟排卵
临床应用
❖ 精神分裂症 ❖ 呕吐和顽固性呃逆 ❖ 人工冬眠
1、治疗精神分裂症
对精神分裂症主要用于Ⅰ型, 对 Ⅱ型疗效差甚至加重病情 对急性患者效果显著,对慢性疗效差
不能根治,需长期用药甚至终生治疗
2、呕吐和顽固性呃逆
多种药物(强心苷、吗啡、四环素等)及各 种疾病(尿毒症、恶性肿瘤)引起的呕吐
对晕动症(晕车、船)所致的呕吐无效, 前庭刺激引起,应用抗组胺药止呕
人工冬眠
体温 基础代谢 组织耗氧量
冬眠合剂
氯丙嗪
异丙嗪 哌替啶
提高机体对缺氧的耐受力 减轻机体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
精神分裂患者服用后能迅速控制兴奋躁动症状, 连续应用使之恢复理智,情绪安定、生活自理
氯丙嗪与中枢抑制药合用时,后者应适当减量
抗精神病作用机制
•主要通过阻断中脑-边缘系统和中脑-皮 层D2受体而发挥抗精神病作用
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作用比较
药物 氯丙嗪
抗精神病 剂量 (mg/d)
300-800
副作 用
镇吐作用
镇静作用 锥体外系 降压作用 反应
强
较多
较大
强
氟奋乃静 1-20
弱
多
弱
强
奋乃静
8-32
弱
多
弱
较强
其他抗精神病药物
硫杂蒽类 氯普噻吨
与三环类抗抑郁药结构相似,有弱抗抑郁作用 用于焦虑、忧郁型精分症
压),易产生耐受性
阻断M-受体:作用较弱(口干、便秘、排尿
困难等副作用)
三、对内分泌系统的作用
抑制
催乳素抑制因子
催乳素
促性腺激素
生长激素 糖皮质激素
FSH、LH
乳房肿大、泌乳 延迟排卵
临床应用
❖ 精神分裂症 ❖ 呕吐和顽固性呃逆 ❖ 人工冬眠
1、治疗精神分裂症
对精神分裂症主要用于Ⅰ型, 对 Ⅱ型疗效差甚至加重病情 对急性患者效果显著,对慢性疗效差
不能根治,需长期用药甚至终生治疗
2、呕吐和顽固性呃逆
多种药物(强心苷、吗啡、四环素等)及各 种疾病(尿毒症、恶性肿瘤)引起的呕吐
对晕动症(晕车、船)所致的呕吐无效, 前庭刺激引起,应用抗组胺药止呕
人工冬眠
体温 基础代谢 组织耗氧量
冬眠合剂
氯丙嗪
异丙嗪 哌替啶
提高机体对缺氧的耐受力 减轻机体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
精神分裂患者服用后能迅速控制兴奋躁动症状, 连续应用使之恢复理智,情绪安定、生活自理
氯丙嗪与中枢抑制药合用时,后者应适当减量
抗精神病作用机制
•主要通过阻断中脑-边缘系统和中脑-皮 层D2受体而发挥抗精神病作用
药理学抗精神失常药优秀课件
2、镇吐作用
小剂量:延脑催吐化学感受区引起的呕吐(阻断 D2受体)。
大剂量:呕吐中枢。 对顽固性呃逆有效:呃逆调节中枢 (延脑催吐
化学感受区旁)。 对前庭刺激引起的呕吐(如晕动症)无效。
3、对体温调节的作用 直接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二)对植物神经系统的作用
无治疗意义,主要表现副反应。 抗α受体——体位性低血压 抗M受体——引起口干、便秘、视力模糊 等副作用
氟哌利多(droperidol)
属于丁酰苯类, 作用与氟哌啶醇基本相似。临 床主要用于增强镇痛药的作用。
与芬太尼配合使用,使病人处于一种特殊的麻醉
状态:痛觉消失、精神恍惚,对环境淡漠,被称为神 经阻滞镇痛术(neuroleptanalgesia),作为一种外科
➢氯氮平:选择性阻断5-HT2A和D4受体,协调 5-HT与DA 系统的相互作用和平衡 。
➢利培酮:阻断5-HT2亚型受体的作用显著强 于其阻断D2亚型受体。 ➢长期应用氯氮平和利培酮也几乎无锥体外系
反应发生。
氯丙嗪(chlorpromazine)
吩噻嗪类,1952年,目前应用最广的抗精神病药物。
[临床应用]
1、精神分裂症、各种器质性精 神病 、 症状性精神病。 急性效果显著,慢性疗效差,不 能根治。 Ⅰ型有效,Ⅱ型无效,甚至加重病 情。 阳性症状有效,阴性症状不显著。
2、止吐
氯丙嗪对多种药物(如强心苷、 吗啡、四环素等)和疾病(尿毒症和 恶性肿瘤)引起的呕吐有显著止吐作 用;对顽固性呃逆也有显著疗效,但 对晕动症引起的呕吐无效。
[抗精神病作用机制]
1.阻断中脑-边缘系统和中脑-皮层通路DA受体:
D1样受体:D1、D5; D2样受体:D2、D3、D4。
药理学PPT课件 抗精神失常药
自杀率比正常人群高20倍
我国抑郁症人数2600万 抑郁症的发病率约为3%~ 5% 可能自杀的 10%~ 15%
精神病学家所 见的抑郁症病 人
冰山现象
抑郁发生的危险因素
遗传、性别、年龄、个性因素、事件影响、 药物、疾病等因素
大学生抑郁症发病率明显上升 的原因主要有:
✓ 心理失衡 ✓ 贫困学生的生活压力增大 ✓ 学习压力增大 ✓ 失恋 ✓ 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
✓D2样受体 :D2、D3和D4亚型同源性45%,与Gi耦联。
DA受体亚型
✓黑质-纹状体系统存在D1样和D2(D2、D3亚型) 样受体 。
✓中脑皮层和中脑-边缘叶系统主要存在D2样受体 。 D4亚型仅存在于此。
✓结节-漏斗系统主要存在D2样受体的D2亚型。
吩噻嗪类-氯丙嗪(chlorpromazine)
抑 促性腺激素--FSH、LH -- 延迟排卵 制
生长激素--生长发育迟缓,试用于治疗巨人症
ACTH:糖皮质激素下降
临床应用
✓治疗精神病
主要用于Ⅰ型,对Ⅱ型疗效差甚至加重病情 对急性患者效果显著,对慢性疗效差 不能根治,需长期用药甚至终生治疗
临床应用
✓呕吐和顽固性呃逆
多种药物(强心苷、吗啡、四环素等)及各种 疾病(尿毒症、恶性肿瘤)引起的呕吐
中脑-皮 质通路
中脑-边缘 系统通路
结节漏 斗通路
阻断D2 样受体
黒质-纹状 体通路
阻断α受体
抗精神病药
阻断M受体
锥体外系综 合症:运动 不能;静坐 不能;急性 肌张力障碍, 迟发性运动
障碍
体位性低 血压
口干、便 秘、视力
模糊
吩噻嗪类药物小结
药物 抗精神病(mg/d) 镇静 锥外系 降压作用
我国抑郁症人数2600万 抑郁症的发病率约为3%~ 5% 可能自杀的 10%~ 15%
精神病学家所 见的抑郁症病 人
冰山现象
抑郁发生的危险因素
遗传、性别、年龄、个性因素、事件影响、 药物、疾病等因素
大学生抑郁症发病率明显上升 的原因主要有:
✓ 心理失衡 ✓ 贫困学生的生活压力增大 ✓ 学习压力增大 ✓ 失恋 ✓ 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
✓D2样受体 :D2、D3和D4亚型同源性45%,与Gi耦联。
DA受体亚型
✓黑质-纹状体系统存在D1样和D2(D2、D3亚型) 样受体 。
✓中脑皮层和中脑-边缘叶系统主要存在D2样受体 。 D4亚型仅存在于此。
✓结节-漏斗系统主要存在D2样受体的D2亚型。
吩噻嗪类-氯丙嗪(chlorpromazine)
抑 促性腺激素--FSH、LH -- 延迟排卵 制
生长激素--生长发育迟缓,试用于治疗巨人症
ACTH:糖皮质激素下降
临床应用
✓治疗精神病
主要用于Ⅰ型,对Ⅱ型疗效差甚至加重病情 对急性患者效果显著,对慢性疗效差 不能根治,需长期用药甚至终生治疗
临床应用
✓呕吐和顽固性呃逆
多种药物(强心苷、吗啡、四环素等)及各种 疾病(尿毒症、恶性肿瘤)引起的呕吐
中脑-皮 质通路
中脑-边缘 系统通路
结节漏 斗通路
阻断D2 样受体
黒质-纹状 体通路
阻断α受体
抗精神病药
阻断M受体
锥体外系综 合症:运动 不能;静坐 不能;急性 肌张力障碍, 迟发性运动
障碍
体位性低 血压
口干、便 秘、视力
模糊
吩噻嗪类药物小结
药物 抗精神病(mg/d) 镇静 锥外系 降压作用
抗精神失常药(药理学课件)
二、抗躁狂症药
碳酸锂
【不良反应】
安全范围很窄,易过量中毒
p 轻者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和细微震颤。 p 较严重的毒性反应涉及神经系统,包括精神紊乱
、反射亢进、明显震颤、发音困难、惊厥,直至 昏迷与死亡。
处理:立即停药,静注0.9%NaCl可加速锂盐排泄
三、抗抑郁症药
三环类抗抑郁药 NA摄取抑制药 5-HT再摄取抑制药 其他类罗抗通抑定郁药
调控认知、思想、感觉、理 解、推理能力
与内分泌活动有关
黑质-纹状体通路
与锥体外系运功功能有关
一、抗精神病药
• 插入图片
一、抗精神病药 抗精神病药分类
吩噻嗪类 氯丙嗪 硫杂蒽类 氯普噻吨 丁酰苯类 氟哌啶醇 其他药物 氯氮平
一、抗精神病药
吩噻嗪类
氯丙嗪
体内过程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 药物相互作用及禁忌证
第十四章 抗精神失常药
一 抗精神病药 二 抗躁狂症药 三 抗抑郁症药 四 抗焦虑药
第十四章 抗精神失常药
临床药物应用
患者,女,35岁。近年来时常感觉 周围人在议论她,有时自言自语、傻笑, 有时见人就骂,由家人强迫就诊。
诊断:精神分裂症。 请分析 1.宜选用何药治疗?为什么? 2.患者用药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一、抗精神病药
吩噻嗪类
氯丙嗪
药理作用
中枢神经系统 自主神经系统
抗精神病作用
镇吐作用
对体温调节 的作用
阻断α受体 阻断M受体
内分泌系统
抑制催乳素抑制 因子的释放 抑制卵泡刺激素 和黄体生成素的 分泌 抑制肾上腺皮质 激素的分泌 抑制生长激素的 分泌
一、抗精神病药
吩噻嗪类
氯丙嗪
药理学 第十四章 抗精神失常药实用资料ppt
阻断黑质-纹状体通路D-R, 用苯海索防治
2)迟发性运动障碍: 长期阻断D-R导致D-R数量↑所致。
2.精神异常、惊厥、癫痫: 注意与原有疾病症状的鉴别,若发生立
即减量或停药。 3. 其他:
视力模糊、少汗、口干、便秘、排尿困 难等;鼻塞、体位性BP↓、心率↑; 乳房肿大、闭经、性功能↓、生长缓慢; 嗜睡、无力、头晕、皮疹、肝损害, 偶有粒细胞↓等
►治疗精神分裂症、焦虑和抑郁症
• 锥外系反应常见、猝死;躁狂症禁用。
三、丁酰苯类
药物 抗精神病
适应症
其它
氟哌 抗幻觉、 同氯丙嗪 啶醇 妄想强 慢性症状效好
对心血管、肝影 响小;
锥外系反应严重
神经阻滞镇痛术麻
氟哌 利多
同氟哌啶 醇
醉前给药 镇吐
芬太尼镇痛用
四、其他
药物
抗精神病
适应症
似氯丙嗪,强,长 急、慢性精神 五氟利多 效,1次/周,口服 分裂症
• 反射性配体-R结合法:D1、 D2、 D3、 D4亚型 • 选择性配基的结果与信号转导途径偶联关系: D1、 D2亚型
• 重组DNA技术:D1、 D2、 D3、 D4 、D5亚型
• 药理学特征: D1、 D5 - D1 样受体 D2、D3、D4 -D2样受体
• 黑质纹状体通路: D1 样受体D1、 D5 D2样受体的D2、D3 (阻断可致锥体外反应)
碳 酸 锂(Lithium Carbonate)
1. 控制情绪高涨、烦躁不安、活动过度、 思维、语言不能自制等躁狂表现。
机制:促进5-HT释放;阻滞NA、DA释放促进 NA摄取。
2. 显效慢,与氯丙嗪合用治疗躁狂症、精神 分裂症的兴奋躁动症状;躁郁症
药理学--抗精神失常药 ppt课件
氟哌啶醇(Haloperidol):选择性阻断D2样受体,抗精神
病作用强。明显控制各种精神运动兴奋性症状,同时对慢 性症状也有较好的疗效。
同类药:氟哌利多(Droperidol):
神经阻滞镇痛术:与镇痛药芬太尼合用,使病人处于一种
特殊的麻醉状态:痛觉消失、精神恍惚、反应迟钝、感情 淡漠。用于外科麻醉及进行内镜检查等、亦用于控制精神 病人的攻击性行为。
附注:不仅可使发热病人的体温降低,而
且可使正常人的体温下降
PPT课件 7
(5) 增强中枢抑制药物的作用
氯丙嗪可以增强镇静催眠药、麻醉 药、镇痛药的作用
PPT课件
8
2. 对植物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 的影响
① 降压作用(可引起直立性低血压) Ⅰ 阻断α受体,引起血管扩张
Ⅱ 抑制血管运动中枢 Ⅲ 对心脏直接抑制 ② 有弱的M受体阻断作用,其表现有口干、 便秘、视力模糊。
1.对CNS作用: 正常人出现抑制性作用,但抑 郁症病人出现精神振奋现象. (2-3W后才 起效). 2.对植物神经系统: 阻断M-R作用 3.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BP↓,心律失常(心动过速).
PPT课件 39
丙米嗪非选择性抑制突触前膜再摄取
NA、5-HT,使NA、5-HT在突触间隙 浓度增高,促进突触传递。
第十八章
Antipsychotic drugs
药理学教研室
PPT课件 1
概述
精神失常
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思维、情感和
行为等精神活动障碍的一类疾病。
包括: 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症、 焦虑症等。
PPT课件 2
抗精神失常药物分类:
1. 抗精神病药
吩噻嗪类:氯丙嗪、氟奋乃静、奋乃静 硫杂蒽类:氯普噻吨 丁酰苯类:氟哌啶醇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氯氮平、奥兰扎平
病作用强。明显控制各种精神运动兴奋性症状,同时对慢 性症状也有较好的疗效。
同类药:氟哌利多(Droperidol):
神经阻滞镇痛术:与镇痛药芬太尼合用,使病人处于一种
特殊的麻醉状态:痛觉消失、精神恍惚、反应迟钝、感情 淡漠。用于外科麻醉及进行内镜检查等、亦用于控制精神 病人的攻击性行为。
附注:不仅可使发热病人的体温降低,而
且可使正常人的体温下降
PPT课件 7
(5) 增强中枢抑制药物的作用
氯丙嗪可以增强镇静催眠药、麻醉 药、镇痛药的作用
PPT课件
8
2. 对植物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 的影响
① 降压作用(可引起直立性低血压) Ⅰ 阻断α受体,引起血管扩张
Ⅱ 抑制血管运动中枢 Ⅲ 对心脏直接抑制 ② 有弱的M受体阻断作用,其表现有口干、 便秘、视力模糊。
1.对CNS作用: 正常人出现抑制性作用,但抑 郁症病人出现精神振奋现象. (2-3W后才 起效). 2.对植物神经系统: 阻断M-R作用 3.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BP↓,心律失常(心动过速).
PPT课件 39
丙米嗪非选择性抑制突触前膜再摄取
NA、5-HT,使NA、5-HT在突触间隙 浓度增高,促进突触传递。
第十八章
Antipsychotic drugs
药理学教研室
PPT课件 1
概述
精神失常
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思维、情感和
行为等精神活动障碍的一类疾病。
包括: 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症、 焦虑症等。
PPT课件 2
抗精神失常药物分类:
1. 抗精神病药
吩噻嗪类:氯丙嗪、氟奋乃静、奋乃静 硫杂蒽类:氯普噻吨 丁酰苯类:氟哌啶醇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氯氮平、奥兰扎平
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抗精神失常药(药理学课件)
二、抗 抑 郁 药
抑郁症:是一种情绪障碍, 发病时情绪低落,思维迟钝, 意志减退,动作和语言减少, 可成木僵状态,有的悲观厌 世,有自杀倾向。
治疗药物:抗精神病药(如氯丙嗪和氟哌啶醇 )、
抗癫痫药(如卡马西平、丙戊酸钠)、碳酸锂或枸 橼酸锂。
碳酸锂(lithium carbonate)
体内过程:口服吸收快,不与血浆蛋白结合,通过 血脑屏障较慢(2-3周显效)。主要经肾排泄,与 钠离子竞争重吸收。
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主要用于躁狂症,有时也 用于抑郁症。对急性和轻度躁狂疗效显著,对精 神分裂症的兴奋躁动也有效。
抗精神病药
学习目标
➢ 具备守护群众生命安全的意识,主动学习精湛技 术,践行医者精神。
➢ 掌握氯丙嗪的作用,临床应用、主要不良反应和 注意事项,熟悉氯氮平、利培酮的临床应用。
➢ 能够正确指导基层群众应用抗精神病药,并具有 正确处理其不良反应的能力。
01
02
目录
03
04
吩噻嗪类 硫杂蒽类 丁酰苯类 其他类
3
这种药物能否用 其他同类药物替 代?
二、硫 杂 蒽 类
基本结构:与吩噻嗪类相似,但10位N换成了C。
氯普噻吨(chlorprothixene,泰尔登)
调整情绪、控制焦虑抑郁作用较强,但抗幻觉妄 想作用不如氯丙嗪。适用于伴有焦虑或抑郁状态的 精神分裂症、焦虑性神经官能症、更年期抑郁症。
氟哌噻吨(flupenthixol,三氟噻吨)
3. 低温麻醉与人工冬眠:与物理降温(冰袋、冰浴) 配合用于低温麻醉;与哌替啶和异丙嗪合用组成 冬眠合剂,使患者处于“人工冬眠状态”,辅助 治疗严重创伤、休克、甲亢危象等病症。
*冬眠合剂Ⅰ号: 氯丙嗪50mg+异丙嗪50mg+哌
药理学课件抗精神失常药
1.非选择性单胺再摄取抑制药-三环类 TCAs
TCAs阻断不同的受体可能的不良反应
M受体阻断:口干、便秘、眼压升高、
排尿困难、认知功能受损
α1受体阻断 :体位性低血压、头昏、嗜睡 α2受体阻断 :对抗可乐啶的降压作用 H1受体阻断 :镇静、体重增加
丙米嗪药理作用
1.中枢神经系统
抗抑郁作用 机制:抑制NA、5-HT再摄取
特异性阻断中脑-皮质,中脑-边缘系统的5-
HT2A、D4亚型受体。
几无锥体外系反应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粒细胞缺乏 检测血象
五氟利多
长效,无明显镇静作用,尤 适用于慢性患者 维持治疗。
舒必利 特点: 1. 抗精神病作用强,生效快。 2. 锥体外系反应轻 3. 尚可治疗抑郁症 利培酮 阻断D2和5-HT2受体,抗精神病作用强.用
焦虑性神经官能症、更年期抑郁症等。
因与三环类抗抑郁药结构相似,
三、丁酰苯类 氟哌啶醇(haloperidol)
与吩噻嗪类相似。选择性阻断D2受体, 抗精神病作用强
特点∶ 1. 抗精神病作用强,显著改善躁狂、
幻觉、妄想。 2. 镇吐强 3. 锥体外系反应严重,临床使用较少
四、其他 氯氮平
苯二氮卓类,目前应用较多
作用强。小剂量即可抑制去水吗啡引起的呕 吐,大剂量直接抑制中枢。但不能对抗前庭 刺激引起的呕吐
机理:小剂量阻断延脑催吐化学感受区D2受体 大剂量则直接抑制呕吐中枢
氯丙嗪药理作用
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③对体温调节的作用
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 节失灵,机体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升降
降温特点:不但降低发热者体温,还能降低 正常人体温(注意与解热镇痛药比较)
•左旋多巴、促DA释放的苯丙胺可致/加重精神分裂症 •未治疗的Ⅰ型患者,脑内DA受体数目显著增加 •目前高效价的抗精神病药均是DA受体拮抗剂
药理学第抗精神失常药PPT精选课件
催乳素
乳房肿大 泌乳
抑 促性腺激素
制
生长激素
FSH、LH
月经紊乱 延迟排卵
可试用于治疗巨人症
糖皮质激素
24
【临床应用】
1 精神分裂症
主要用于Ⅰ型精神分裂症的治疗
对Ⅱ型精分症(情感淡漠、主动性缺乏)无效, 甚至加重病情;
对各种器质性精神病和症状性精神病的兴奋、 幻觉和妄想症状也有效,但剂量要小,症状控制后 须立即停药。
指责别人说“为什么骂我?”老师觉得
不对劲,找她谈话,她却回答说,班上
有男同学喜欢她,女同学在嫉妒她,还
有很多人在议论她,骂她,甚至怀疑有
人在水中放毒。
3
案例 2
• 某男,办公室文员,平时在公司表现一
般,是“平平凡凡”的一个人。忽然有
一天,家属发现他爱说大话,老是吹嘘
自己如何有本领,认为自己就是办公室
5
Introduction
精神失常(Psychiatric disorders)
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精神活动障碍,表现为 思维、情感、知觉、智能、意志和行为诸方 面的障碍。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 抗精神病药(Antipsychotic drugs)
燥狂症(Mania)
抗燥狂症(Antimanic drugs)
病药
40
Adverse reaction
安全范围小 1.轻度:恶心、呕吐、腹泻、无力、肢体震颤 2.中毒 脑病综合征:意识障碍、深反射亢进、
共济失调、震颤 解救:立即停药,静滴生理盐水 3.抗甲状腺作用 甲减或甲状腺肿大
41
第三节 抗抑郁症药
•WHO统计,全世界抑郁症的发病率约为11%(男5.8 % ,女9.5% ),患者共达3.4亿,是精神分裂症患者 的7~8倍,消耗的费用总计约为600亿美元。我国目 前精神疾病患者约有1600万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多是多巴胺受体拮抗剂
Ⅰ型精神分裂症:幻觉、妄想 疗效较好
Ⅱ型精神分裂症:情感淡漠、缺乏主动性 无效甚至可加重
抗精神病药分类
1.吩噻嗪类:氯丙嗪、奋乃静等 2.硫杂蒽类:泰尔登、氟哌噻吨等 3.丁酰苯类:氟哌啶醇、氟哌利多等 4.二苯氧氮平类:氯氮平等 5.苯酰胺类:舒必利等 6.二苯丁哌啶类:五氟利多等
眼内压升高等 青光眼禁用
α受体阻断症状:体位性低血压、心动过速
2.锥体外系反应
(1)急性肌张力障碍: 舌、面、颈和背部肌肉痉挛
(2)帕金森综合症: 表情呆板、肌张力增高、动作迟缓、 肌肉震颤、流涎等
(3)静坐不能: 坐立不安,反复徘徊(强迫症状)
(4)迟发性运动障碍: 口-舌-颊三联症
3.过敏反应 皮疹、皮炎、肝损害、粒细胞减少或缺乏等
精神分裂症患者:控制兴奋躁动状态,消除
幻觉、妄想,减轻思维障碍,恢复理智、 安定情绪、自理生活
临床应用:精神分裂症、躁狂症、其他精神病
伴有的兴奋、幻觉及妄想等症状
2.镇吐作用:强大
◆ 对各种呕吐有效(晕动病呕吐除外) ◆ 对顽固性呃逆有效机制:小剂量:抑制延髓催吐源自学感受区 大剂量:直接抑制呕吐中枢
(三)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阻断结节-漏斗通路D2受体
1.催乳素分泌增加:乳房肿大、泌乳
2.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分泌减少:
延迟排卵、闭经
3.抑制垂体生长激素释放:
影响儿童生长发育 可试用于巨人症治疗
不良反应
1.常见不良反应: 中枢抑制症状:嗜睡、淡漠、乏力等 M受体阻断症状:口干、便秘、视力模糊、
抗精神病作用机制
1. 阻断多巴胺受体 DA-R:D1样受体(D1、D5亚型) D2样受体(D2、D3、D4亚型) 中脑-边缘系统和中脑-皮质通路
2.阻断5-HT受体
脑内多巴胺能神经通路、受体及其功能
(1)黑质-纹状体通路 锥体外系运动功能的高级中枢 DA↓——帕金森病(帕金森综合症) DA↑——多动症
禁忌症
1.青光眼 2.乳腺增生症、乳腺癌 3.有癫痫史者 4.昏迷者 5.严重的肝功能损害者 6.慎用:冠心病、老人
注意事项
1.局部刺激性较强,可用深部肌肉注射
2.静脉注射可致血栓性静脉炎,应以生 理盐水或葡萄糖溶液稀释后缓慢注射
3.防止直立性低血压:卧床休息2h 必要时,可注射NA升压
精神病药氯丙嗪,四个受体四通路; 三大系统有作用,中枢自主内分泌; 人工冬眠低温麻,也可止吐治呃逆; 长期用药毒性大,锥体外系低血压。
反应及抗胆碱样作用弱
躁狂抑郁症
与脑内单胺类功能失调有关 5-HT缺乏是其共同的生化基础,伴 NA功能亢进--躁狂 NA功能不足--抑郁
药物治疗学基础: 提高中枢5-HT功能,降低NA功能--抗躁狂症 提高中枢5-HT功能,提高NA功能--抗抑郁症
第二节 抗躁狂症药
碳酸锂(lithium carbonate)
4.心血管系统反应: 体位性低血压、心动过速
5.内分泌功能紊乱: 乳腺增大、泌乳、闭经、抑制儿童生长等
6.精神异常:与原有疾病鉴别
6.急性中毒: 1~2g
昏睡、血压下降至休克水平、心动过速, 并出现心肌损害、心电图异常(P-R间期或 Q-T间期延长、T波低平或倒置),应立即停 药,对症处理。
禁用肾上腺素解救!
DA-R:D1、D2、D3、D5亚型
(2)中脑-边缘系统通路 (3)中脑-皮质通路
这两条通路与思维、精神、情绪和 行为活动有关 DA-R:D2、D3、D4亚型
(4)结节-漏斗通路 与垂体前叶内分泌功能有关 DA-R:D2亚型
(5)催吐化学感受区(CTZ)
(6)体温调节中枢
氯丙嗪 (chlorpromazine,冬眠灵)
氯氮平:
1.机制:阻断5-HT受体、D4受体 2.抗精神病作用强,可改善精神病的阳性
及阴性症状,对其它药物无效的病例仍 有效
3.几无锥体外系反应,亦不致内分泌紊乱
4.严重不良反应为引起粒细胞减少 --定期做血常规检查
利培酮:维思通
1.机制:阻断5-HT受体 2.对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均有效,对
认知功能及情感障碍亦有改善作用 3.有效剂量小,用药方便,锥体外系
作用机制: 1.阻断中脑-边缘系统和中脑-皮质通路
多巴胺受体 2.阻断α受体
3.阻断M受体 4.阻断5-HT受体
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一)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1.镇静、安定、抗精神病作用:
动物:自发活动显著减少,易诱导入睡,大剂 量不产生麻醉作用,动物攻击行为减少
正常人:安静、表情淡漠、对周围事物不感兴趣 “睡而不深、唤之能醒、复而又睡”
用于:严重创伤、中枢性高热、 甲亢危象等
人工冬眠疗法
利用药物配合物理降温,使机体体温降 到正常范围以下(降到34oC或更低), 使机体进入一种类似冬眠的状态,以降 低机体基础代谢、减轻细胞耗氧、改善 微循环、免于细胞遭受严重损害,让机 体避开危险、度过难关,为其原发病的 治疗争取了时间,提供了前提。
药理学课件抗精神失常药
抗精神失常药分类
抗精神病药:氯丙嗪、氯氮平等 抗躁狂症药:碳酸锂、
抗癫痫药(卡马西平、丙戊酸钠等)
抗抑郁症药:米帕明、阿米替林等
抗焦虑症药:
苯二氮卓艹类(地西泮、氯氮卓艹等)
第一节 抗精神病药
抗精神病药
也称作神经安定药
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对其他精神病 的躁狂症状也有效
4.加强中枢抑制药的作用:
加强麻醉药、镇静催眠药、镇痛药及乙醇 的作用
5.对锥体外系的影响: 阻断黑质-纹状体通路D2样受体 长期大量应用:锥体外系反应
(二)对植物神经系统的作用: 无治疗意义,主要表现为副作用
1.阻断α受体:体位性低血压、心动过速
2.阻断M受体:口干、便秘、排尿困难、 视物模糊、记忆障碍等
3.对体温调节的作用
◆ 直接抑制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节失灵 ◆ 可降低发热机体的体温 ◆ 对正常机体也具有降温作用 ◆ 其降温作用随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临床应用:(1)低温麻醉:氯丙嗪+物理降温 (2)人工冬眠 Ⅰ号合剂:氯丙嗪+异丙嗪+哌替啶 Ⅴ号合剂:氯丙嗪+哌替啶+普鲁卡因 通用方: 氯丙嗪+异丙嗪
药理作用:主要是锂离子发挥药理作用
突触间隙NA减少 正常人:精神活动几无影响
躁狂病人:疗效显著,能安定情绪、控制躁狂
发作、使患者言谈和行为恢复正常 对精神分裂症的躁狂症状亦有较好疗效
Ⅰ型精神分裂症:幻觉、妄想 疗效较好
Ⅱ型精神分裂症:情感淡漠、缺乏主动性 无效甚至可加重
抗精神病药分类
1.吩噻嗪类:氯丙嗪、奋乃静等 2.硫杂蒽类:泰尔登、氟哌噻吨等 3.丁酰苯类:氟哌啶醇、氟哌利多等 4.二苯氧氮平类:氯氮平等 5.苯酰胺类:舒必利等 6.二苯丁哌啶类:五氟利多等
眼内压升高等 青光眼禁用
α受体阻断症状:体位性低血压、心动过速
2.锥体外系反应
(1)急性肌张力障碍: 舌、面、颈和背部肌肉痉挛
(2)帕金森综合症: 表情呆板、肌张力增高、动作迟缓、 肌肉震颤、流涎等
(3)静坐不能: 坐立不安,反复徘徊(强迫症状)
(4)迟发性运动障碍: 口-舌-颊三联症
3.过敏反应 皮疹、皮炎、肝损害、粒细胞减少或缺乏等
精神分裂症患者:控制兴奋躁动状态,消除
幻觉、妄想,减轻思维障碍,恢复理智、 安定情绪、自理生活
临床应用:精神分裂症、躁狂症、其他精神病
伴有的兴奋、幻觉及妄想等症状
2.镇吐作用:强大
◆ 对各种呕吐有效(晕动病呕吐除外) ◆ 对顽固性呃逆有效机制:小剂量:抑制延髓催吐源自学感受区 大剂量:直接抑制呕吐中枢
(三)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阻断结节-漏斗通路D2受体
1.催乳素分泌增加:乳房肿大、泌乳
2.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分泌减少:
延迟排卵、闭经
3.抑制垂体生长激素释放:
影响儿童生长发育 可试用于巨人症治疗
不良反应
1.常见不良反应: 中枢抑制症状:嗜睡、淡漠、乏力等 M受体阻断症状:口干、便秘、视力模糊、
抗精神病作用机制
1. 阻断多巴胺受体 DA-R:D1样受体(D1、D5亚型) D2样受体(D2、D3、D4亚型) 中脑-边缘系统和中脑-皮质通路
2.阻断5-HT受体
脑内多巴胺能神经通路、受体及其功能
(1)黑质-纹状体通路 锥体外系运动功能的高级中枢 DA↓——帕金森病(帕金森综合症) DA↑——多动症
禁忌症
1.青光眼 2.乳腺增生症、乳腺癌 3.有癫痫史者 4.昏迷者 5.严重的肝功能损害者 6.慎用:冠心病、老人
注意事项
1.局部刺激性较强,可用深部肌肉注射
2.静脉注射可致血栓性静脉炎,应以生 理盐水或葡萄糖溶液稀释后缓慢注射
3.防止直立性低血压:卧床休息2h 必要时,可注射NA升压
精神病药氯丙嗪,四个受体四通路; 三大系统有作用,中枢自主内分泌; 人工冬眠低温麻,也可止吐治呃逆; 长期用药毒性大,锥体外系低血压。
反应及抗胆碱样作用弱
躁狂抑郁症
与脑内单胺类功能失调有关 5-HT缺乏是其共同的生化基础,伴 NA功能亢进--躁狂 NA功能不足--抑郁
药物治疗学基础: 提高中枢5-HT功能,降低NA功能--抗躁狂症 提高中枢5-HT功能,提高NA功能--抗抑郁症
第二节 抗躁狂症药
碳酸锂(lithium carbonate)
4.心血管系统反应: 体位性低血压、心动过速
5.内分泌功能紊乱: 乳腺增大、泌乳、闭经、抑制儿童生长等
6.精神异常:与原有疾病鉴别
6.急性中毒: 1~2g
昏睡、血压下降至休克水平、心动过速, 并出现心肌损害、心电图异常(P-R间期或 Q-T间期延长、T波低平或倒置),应立即停 药,对症处理。
禁用肾上腺素解救!
DA-R:D1、D2、D3、D5亚型
(2)中脑-边缘系统通路 (3)中脑-皮质通路
这两条通路与思维、精神、情绪和 行为活动有关 DA-R:D2、D3、D4亚型
(4)结节-漏斗通路 与垂体前叶内分泌功能有关 DA-R:D2亚型
(5)催吐化学感受区(CTZ)
(6)体温调节中枢
氯丙嗪 (chlorpromazine,冬眠灵)
氯氮平:
1.机制:阻断5-HT受体、D4受体 2.抗精神病作用强,可改善精神病的阳性
及阴性症状,对其它药物无效的病例仍 有效
3.几无锥体外系反应,亦不致内分泌紊乱
4.严重不良反应为引起粒细胞减少 --定期做血常规检查
利培酮:维思通
1.机制:阻断5-HT受体 2.对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均有效,对
认知功能及情感障碍亦有改善作用 3.有效剂量小,用药方便,锥体外系
作用机制: 1.阻断中脑-边缘系统和中脑-皮质通路
多巴胺受体 2.阻断α受体
3.阻断M受体 4.阻断5-HT受体
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一)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1.镇静、安定、抗精神病作用:
动物:自发活动显著减少,易诱导入睡,大剂 量不产生麻醉作用,动物攻击行为减少
正常人:安静、表情淡漠、对周围事物不感兴趣 “睡而不深、唤之能醒、复而又睡”
用于:严重创伤、中枢性高热、 甲亢危象等
人工冬眠疗法
利用药物配合物理降温,使机体体温降 到正常范围以下(降到34oC或更低), 使机体进入一种类似冬眠的状态,以降 低机体基础代谢、减轻细胞耗氧、改善 微循环、免于细胞遭受严重损害,让机 体避开危险、度过难关,为其原发病的 治疗争取了时间,提供了前提。
药理学课件抗精神失常药
抗精神失常药分类
抗精神病药:氯丙嗪、氯氮平等 抗躁狂症药:碳酸锂、
抗癫痫药(卡马西平、丙戊酸钠等)
抗抑郁症药:米帕明、阿米替林等
抗焦虑症药:
苯二氮卓艹类(地西泮、氯氮卓艹等)
第一节 抗精神病药
抗精神病药
也称作神经安定药
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对其他精神病 的躁狂症状也有效
4.加强中枢抑制药的作用:
加强麻醉药、镇静催眠药、镇痛药及乙醇 的作用
5.对锥体外系的影响: 阻断黑质-纹状体通路D2样受体 长期大量应用:锥体外系反应
(二)对植物神经系统的作用: 无治疗意义,主要表现为副作用
1.阻断α受体:体位性低血压、心动过速
2.阻断M受体:口干、便秘、排尿困难、 视物模糊、记忆障碍等
3.对体温调节的作用
◆ 直接抑制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节失灵 ◆ 可降低发热机体的体温 ◆ 对正常机体也具有降温作用 ◆ 其降温作用随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临床应用:(1)低温麻醉:氯丙嗪+物理降温 (2)人工冬眠 Ⅰ号合剂:氯丙嗪+异丙嗪+哌替啶 Ⅴ号合剂:氯丙嗪+哌替啶+普鲁卡因 通用方: 氯丙嗪+异丙嗪
药理作用:主要是锂离子发挥药理作用
突触间隙NA减少 正常人:精神活动几无影响
躁狂病人:疗效显著,能安定情绪、控制躁狂
发作、使患者言谈和行为恢复正常 对精神分裂症的躁狂症状亦有较好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