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语法词性和句式
(完整版)汉语语法——词性
![(完整版)汉语语法——词性](https://img.taocdn.com/s3/m/33b0bcc3960590c69fc3761e.png)
谁 什么 哪(问人或事物) 哪儿 那里 (问处所) 几 多 (问数量) 多 多么 (问程度) 怎么 怎样 怎么样 (问性质状态) 什么 怎样 什么样 (问方式行动)
C 指示代词 :用来区别人或事物
这 那 (指人或事物) 这儿 这里 那儿 那里 (指处所) 这会儿 那 会 儿 (指时间) 这么 这样 这么样 那么 那样 那么 样 (指性质、状态、方式、行动、程度) 这些 那些 这么些 那么些 (指数量) 每 各(指所有的或全体中任何一个) 某 另 别(确有所指,未说明哪一个)
4、“是”有时单独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 ,表示肯定语气,有强调的作用。性质接近 于助词,不能算句子成分。
例如:这个办法是好,可是我不会。 我是明白了! 这孩子是聪明。
三.形容词意义及词例:
A.表示事物的形状、颜色。 例如:高 大 粗 细 圆 长 弯曲 宽广 鲜红 雪白 狭窄 笔直
B.表示事物的性质。 例如:好 坏 优秀 恶劣 诚实 虚伪 狡猾 美丽 高尚 伟大 朴素
“是”。
练习:把下列常用动词分别填入下表。 朗读 扩大 喜欢 能够 应该 进去 调查 担心 希望 出现 发生 反对 愿意 起来 回去 保卫 消逝 提高
表动作、行为 表存在、变化 表心理活动 表可能、意愿 表趋向
表动作、 行为 表存在、 变化
表心理 活动 表可能、 意愿
朗读 调查 反对 保卫 扩大 出现 发生 消逝 提高
C.表示事物的状态。
例如:迅速 敏捷 匆忙 平静 悠闲 混乱 愉快 轻松 痛苦 疲倦 急躁
练习:把下列常用形容词分别填入下表。 长 短 优秀 迅速 愉快 伟大 高尚 慌张 粗 细 干净 漂亮 急躁 高大 缓慢
表形状
表性质
语法专题:现代汉语的词性及句子成分
![语法专题:现代汉语的词性及句子成分](https://img.taocdn.com/s3/m/9a9f7f10453610661ed9f4f9.png)
语法专题:现代汉语的词性及句子成分导语(一)定义词性:即词的性质,是根据词的特点划分词类的根据。
句子成分:即句子的组成成分在句子中,词与词之间有一定的组合关系,按照不同的关系,而把句子分为的不同组成成分。
(二)关系在某一个固定的句子成分中,需要使用固定词性的词语。
(三)词性的分类根据表示实际意义还是语法结构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
实词与虚词(一)定义实词:是有实在意义的词,可以独立充当句子成分,一般可以单独回答问题。
每一个实词都可以详细解说其词义。
虚词:是没有实在意义的词,一般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副词例外),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少数副词除外)。
其存在的价值在于帮助构成句子的语法结构,表示某种语法关系。
(二)分类实词大家族A、名词:表示是表示人、事物或抽象概念名称的词。
当国歌国旗一起升起来的时候,我从一个山村孩子纯朴的敬礼里,我从一个老华侨湿润的凝视里看到,看到中国深远处的伟力和韧性。
B、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存现、变化、消失、判断、心理活动等的词。
有一座破败的山顶小学,很多事情都从简或省略了,唯有国旗每天要升。
C、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的词。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D、数词:表示数目的词。
E、量词:表示计量单位的词。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些声音,也没有丝影子。
F、代词:是起代替、指示作用的词。
“是谁?为什么偏偏是我的父亲?”多少次我问自己。
当我为这个世界的黑暗和痛苦发出第一声哭喊时,父亲就像山那边每一天升腾的那轮红红亮亮的太阳,点亮了我的整个世界。
就在那一刻,父亲把自己铸成了我永恒的向往。
虚词大家族A、副词:是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的词。
雅颂中也很有一些挺出色的篇章,一般说来艺术价值的确极其不如国风。
小雅中偶尔有一些士大夫大肆抱怨或讽刺王室的诗,但他们毕竟缺少人民所受的切肤之痛,因而揭露社会现实必定缺乏深度。
现代汉语的基本语法规则有哪些
![现代汉语的基本语法规则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99438812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e5.png)
现代汉语的基本语法规则有哪些汉语作为中国的国家语言,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
它有着丰富的语法规则,掌握这些规则对于准确、流畅地表达思想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现代汉语的基本语法规则。
一、词序规则汉语的基本词序是主谓宾的顺序,即主语在前,谓语在中间,宾语在后。
例如:我吃了饭(我是主语,吃了是谓语,饭是宾语)。
然而,汉语的词序相对灵活,因此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变换,以强调句子中的某个部分。
例如:饭我吃了,强调吃饭的是我。
二、词性规则汉语的词性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在句子中,名词可以作为主语、宾语等;动词表示动作或状态;形容词用来描述名词的特征或状态;副词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
例如:他有一个大房子(名词作为宾语);我喜欢跑步(动词表示动作);这个女孩很漂亮(形容词描述名词);他快速地跑了过去(副词修饰动词)。
三、量词规则在汉语中,名词前通常需要添加一个量词来表示数量或程度。
例如:一本书、两个苹果、很多人。
不同的名词可能对应不同的量词,因此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选择。
有些名词可以省略量词,如水、石头等,但是大部分情况下需要使用量词来表示具体的数量。
四、时态规则汉语的时态表达相对简单,没有过多的变化形式。
一般情况下,动词的时态可以通过上下文来确定。
如果需要明确表示时态,可以使用一些时间词语来辅助,比如“昨天”、“今天”、“明天”等。
例如:我昨天去了北京(表示过去的动作);我明天要去上海(表示将来的动作)。
五、语序规则在汉语中,语序的调整可以改变句子的语气、语调和表达的重心。
一般来说,修饰语放在被修饰词的前面。
例如:美丽的花儿(修饰词在名词前面);高兴地笑(修饰词在动词前面)。
除此之外,还可以使用倒装结构来加强语气。
例如:愿意帮助你我。
六、句式规则汉语中有多种句式结构,包括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等。
陈述句用于陈述一个事实或描述一种状态;疑问句用于提问;祈使句用于表示请求、建议或命令。
这些句式结构在不同的语境中起到不同的作用,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运用。
中文语法词性和句式
![中文语法词性和句式](https://img.taocdn.com/s3/m/278867df6137ee06eff918a5.png)
中文语法语法是语言组合的规律和法则。
汉语语法分析可以按由小到大分为五级单位,即语素(字)、词、短语、句子、句群。
二、为什么要学习语法为了掌握语言的组合规律、规则,提高理解语言的、运用语言的能力。
第一节、词类一、实词和虚词词是由语素(字)构成的。
词按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可分为实词和虚词。
实词是有实在意义的词,它可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等六类。
虚词是没有实在意义的词,它可为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等六类。
二、名词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1、普通名词:牛、人、学生、云、飞机、菜2、专有名词:中国、黄河、泰山、毛泽东3、抽象名词:精神、文化、人生、思想4、时间名词:现在、去年、明天、星期一5、方位名词:上、前、东、夏天、以上、之南、之东、一旁、底下、跟前、当中、里外、左右、上下三、动词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存在、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1、表示动作行为:看、听、笑、唱、跳、飞、劳动、研究、认识、安慰、团结、休息2、表示心理活动:爱、恨、怕、想、希望、喜欢、回忆、思考、理解、厌恶3、表示发展变化:增加、扩大、提高、降低4、表示存在、出现、消失:存在、出现、消失、死亡、停、丢5、表示使令:叫、让、派、请、使、要求、命令、禁止、6、表示可能、意愿——能愿动词:能、能够、会、可以、可能、应该、应当、必须、要、愿意、需要、肯、敢、情愿7、表示动作趋向——趋向动词:上、下、来去、进、出、过、起来、回去8、表示判断——判断词:是四、形容词形容词是表示人、事物的形状、性质或者动作、行为、发展、变化状态的词。
1、表示形状:大、小、圆、粗、滑、平、高、低、宽、窄、肥、胖、美、丑、温柔、平缓、笔直2、表示性质:好、坏、冷、热、酸、甜、苦、软、聪明、朴素、老实、正确、勇敢、特殊3、表示状态:快、忙、急、稳、轻松、高兴五、数词数词是表示数目的词。
数词可分为基数、序数、分数、小数、倍数和概数。
1、基数:一、二、三、……十、百、千、万、亿2、序数:第一…头一回、初一…老大…老幺3、分数、25‰、几分、几成4、小数:0•25、12•345、倍数:一倍…6、概数:几、两、来、多、把、左右、上下、以上、以下、成千、上万、近亿、三四个、两三年六、量词量词是表示人、事物或动作、行为的量的词。
(完整版)汉语语法基础知识
![(完整版)汉语语法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c74d679a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50.png)
(完整版)汉语语法基础知识哎呀,说起汉语语法基础知识,那可真是个大课题啊!不过别担心,我这个话痨会尽力让你轻松愉快地学习的。
那就让我们开始吧!一、汉语语法基础知识1.1 汉字汉字是汉语的基础,就像英语中的字母一样。
汉字有很多种,比如常用的有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等。
要想学好汉语,首先要掌握这些汉字的基本形态和意义。
现在我们有很多工具可以帮助我们认识汉字,比如字典、拼音输入法等。
但是,最好的方法还是多读多写,这样才能真正掌握汉字。
1.2 词性词性是指词语所属的类别。
汉语中有很多种词性,比如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了解词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句子的结构和意义。
比如,“苹果”是一个名词,表示一种水果;“吃”是一个动词,表示一个动作。
要想说好汉语,就要学会正确运用各种词性。
1.3 句子结构句子是汉语的基本单位,由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组成。
一个完整的句子要具备主谓宾结构,即主语+谓语+宾语。
汉语中还有很多句式结构,比如简单句、并列句、复合句等。
掌握这些句式结构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二、日常俚语与成语俗语2.1 俚语俚语是民间口头传承的一种语言形式,它通常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
比如,“打蛇打七寸”、“画蛇添足”等都是典型的俚语。
俚语虽然不太规范,但却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当地人的生活和文化。
2.2 成语成语是汉语中的瑰宝,它们通常由四个字组成,寓意深刻,形象生动。
比如,“破釜沉舟”、“狐假虎威”等都是经典的成语。
掌握成语不仅能丰富我们的词汇量,还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
2.3 俗语俗语是民间流传的一种表达方式,它们通常具有幽默、夸张的特点。
比如,“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一步登天”等都是典型的俗语。
俗语虽然有些夸张,但却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们的情感和态度。
三、总结哎呀,说了这么多,我都快把舌头打结了!但是,我相信你已经对汉语语法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
要想说好汉语,还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实践。
中文里的语法
![中文里的语法](https://img.taocdn.com/s3/m/fcae36c1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a5.png)
中文里的语法
中文里的语法有6个,这6个语法如下:
1.词类:中文的词类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代词等。
这些词类在句子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例如名词通常作为主语或宾语,动词作为谓语,形容词和副词用来描述名词或动词,介词用于连接名词和动词,连词用于连接句子等。
2.句子结构:中文的句子结构通常是由主语、谓语、宾语、状语等组成的。
其
中,主语是动作的执行者,谓语是动作,宾语是动作的对象,状语则是描述动作发生的时间、地点、方式等。
3.语态:中文有现在时、过去时和完成时三种时态。
通过在动词前面加上助词
或时间副词来表示不同的时态。
4.语气:中文的语气包括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
通过使用不同的
语气词或句式来表示不同的语气。
5.修饰语:中文的修饰语包括定语、状语和补语。
定语通常用来修饰名词,状
语通常用来修饰动词或形容词,补语则是补充说明主语或宾语的情况。
6.特殊结构:中文还有一些特殊的语法结构,例如并列结构、递进结构、让步
结构等。
这些结构通过使用特定的词语或句式来表示。
1/ 1。
汉语语法知识(词性,单句,复句)
![汉语语法知识(词性,单句,复句)](https://img.taocdn.com/s3/m/0ef7464a312b3169a451a432.png)
练习:划出下列句中的形容词 1、我掀开帘子,看见一个小姑娘,只有八九岁光 景,瘦瘦的苍白的脸,冻得发紫的嘴唇,头发 很短,穿一身很破旧的衣裤。 2、这时我是在慢慢地赏玩,领略美好的时光。 3、这朦胧的桔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但这小 姑娘的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鼓舞了我,我 似乎觉得眼前有无限光明! 4、他的动作很果断,迅速,很快就完成了任务。 5、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 的暴风雨的精灵——他在大 6、笑,它又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 欢乐而号叫。
值得注意的是,方位词可以单用,但大多数情 况下,它要用在名词的后面,表示事物所在的位 置。 名词的语法特点主要有: 1.一般不能用肯定或否定的方式提问。一般不受 副词的修饰,不能说“鱼不鱼”或“很书本”。 2.一般名词能受数量词修饰,如“五斤油”。 3.能和介词结合,如“在中国”。 4.除“人,家,天”等少量单音节名词可以重叠, 表示“每”的意思外,一般不能重叠。 5.表示人称的名词,可以在后边加“们”表示多 数,如“同学们”“同志们”。 6.名词常作主语,宾语,如“哥哥爱鸟”。
表示对象:把,同,将,对于,关于,与,至于 表示原因:由于,因,因为 表示目的:为,为了,为着 表示被动:被,叫,给,让 表示排除:除,除了 表示比较:比
常用介词顺口溜,请熟记: 自,从,以,当,为,按照 由于,对于,为了,到 和,跟,把,比,在,关于 除了,同,对,向,往,朝 用在名词代词前,修饰“动,形”要记牢,
二.复句。 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密切联系,结构上 互不包含的单句组成的句子。组成复句的单句叫 分句。分句之间有的有关联词,有的没有关联词。 如:“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 明。”“我和母亲都有些惘然,于是又提起闰土 来。” 复句的类型: 1.并列复句。 分句间的关系是平列的,或是相对的,没有主次 之分。
现代汉语词性及句子成份
![现代汉语词性及句子成份](https://img.taocdn.com/s3/m/8002d10bb84ae45c3b358c7c.png)
现代汉语词性现代汉语的词可以分为12类。
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
(实词,是汉语词类中的一种,词语中含有实际意义的词,实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即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词。
把语法功能作为主要依据,认为能够单独充当句法成分,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是实词。
)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虚词泛指没有完整意义的词汇,但有语法意义或功能的词。
具有必须依附于实词或语句,表示语法意义、不能单独成句,不能单独作语法成分、不能重叠的特点。
)一、名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的实词。
如:"黄瓜、白菜、拖拉机、计算机"。
包括:1.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有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
2.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友谊、方法"。
3.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等。
二、动词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1.动词来表示一般的动作:如"来、去、说、走、跑、学习、起飞、审查、认识"等。
2.动词来表示心理活动:如"想、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等程度副词。
3.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它们是"能、要、应、肯、敢、得(dei)、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
普通话的语法知识总结
![普通话的语法知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f025ca3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04.png)
普通话的语法知识总结一、普通话简介普通话,即现代标准汉语,是中国大陆的国家通用语言,也是国际汉语学术交流和中国各地方言间的共同语言。
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官方语言,普通话在教育、政府、媒体、商务等领域广泛使用。
二、基本语序普通话的基本语序为主谓宾结构,即主语在前,谓语动词在中间,宾语在后。
例如:“我喜欢吃水果。
”三、词性1. 名词:表示人、事物的名称,如“桌子”、“学生”。
2. 动词:表示行为或状态的词,如“跑”、“看”。
3. 代词:用来代替名词的词,如“他”、“这”。
4. 形容词:用来修饰名词或代词的词,如“漂亮的”、“高大的”。
5. 副词: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的词,如“很”、“非常”。
四、句子结构1. 简单句:由一个主谓宾或主谓结构组成的句子,如“他吃饭。
”、“我爱你。
”2. 并列句:由两个或多个平行的句子组成的句子,如“我喜欢吃苹果,他喜欢吃橙子。
”3. 复合句:由一个主句和一个或多个从句组成的句子,如“我喜欢唱歌,因为它让我快乐。
”五、语法规则1. 名称与数词的搭配:表示数量时,数词通常放在名词前面,如“两个苹果”、“三本书”。
2. 形容词和名词的搭配:形容词修饰名词时,通常放在名词前面,如“美丽的花朵”、“高大的建筑”。
3. 动词和宾语的搭配:及物动词后面通常跟一个宾语,如“喝水”、“吃饭”。
4. 状语的位置:状语通常放在句子的末尾,如“我昨天去了公园。
”。
5. 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形式: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通常在词尾加上“-er”,最高级加上“-est”,如“快-更快-最快”、“高-更高-最高”。
六、语法错误常见问题1. 主谓不一致:主语和谓语动词在人称和数量上不一致,如“他们喜欢吃苹果。
”(主语为复数,谓语动词为单数形式)。
2. 代词的误用:代词的人称、性别不匹配或指代不清,如“他们叫她去上课。
”(代词性别不一致)。
3. 时态错误:动词的时态使用错误,如“我昨天去明天。
汉语语法基础规则
![汉语语法基础规则](https://img.taocdn.com/s3/m/4b6a078a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70.png)
汉语语法基础规则1. 词性分类1. 名词 (Nouns)名词是指表示人、物、地方或观念的词语。
汉语的名词通常没有复数形式。
例如:书、桌子、学校等。
2. 动词 (Verbs)动词是指表示动作、行为或状态的词语。
汉语的动词通常没有时态变化。
例如:跑、吃、睡觉等。
3. 形容词 (Adjectives)形容词是指用来描述名词的性质、状态或特征的词语。
形容词的位置通常位于名词之前。
例如:美丽的、高大的、冷静的等。
4. 副词 (Adverbs)副词是指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的词语。
副词的位置通常位于被修饰的词语之前或之后。
例如:很、非常、慢慢地等。
5. 量词 (Measure Words)量词是指用来表示数量或单位的词语。
汉语中的量词通常和名词一起使用。
例如:本、个、只等。
6. 代词 (Pronouns)代词是指用来代替名词的词语。
代词可以指示人、物、地方等。
例如:他、她、它、这、那等。
7. 连词 (Conjunctions)连词是指用来连接词语、短语或句子的词语。
连词可以表示并列、转折、因果关系等。
例如:和、但是、因为等。
8. 介词 (Prepositions)介词是指用来表示位置、方向、时间、目的等关系的词语。
介词通常位于名词或代词之前。
例如:在、到、从、为了等。
2. 句子结构汉语句子通常由主语、谓语、宾语和其他成分组成。
基本的句型可以是主谓结构、主谓宾结构或者其他更复杂的结构。
在句子中,谓语动词通常位于句子的中心位置。
3. 时态和语气汉语的动词通常没有时态变化。
为了表示过去、现在或将来的动作,可以使用时间词、上下文或语气等方式。
4. 语序和修饰词汉语的语序通常是主语+谓语+宾语的顺序,但在特定情况下可以有所变化。
修饰词通常位于被修饰的词语之前。
以上是汉语语法的基础规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中文语法词性和句式
![中文语法词性和句式](https://img.taocdn.com/s3/m/0559104fa45177232f60a29d.png)
中文语法语法是语言组合的规律和法则。
汉语语法分析可以按由小到大分为五级单位,即语素(字)、词、短语、句子、句群。
二、为什么要学习语法为了掌握语言的组合规律、规则,提高理解语言的、运用语言的能力。
第一节、词类一、实词和虚词词是由语素(字)构成的。
词按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可分为实词和虚词。
实词是有实在意义的词,它可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等六类。
虚词是没有实在意义的词,它可为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等六类。
二、名词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1、普通名词:牛、人、学生、云、飞机、菜2、专有名词:中国、黄河、泰山、毛泽东3、抽象名词:精神、文化、人生、思想4、时间名词:现在、去年、明天、星期一5、方位名词:上、前、东、夏天、以上、之南、之东、一旁、底下、跟前、当中、里外、左右、上下三、动词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存在、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1、表示动作行为:看、听、笑、唱、跳、飞、劳动、研究、认识、安慰、团结、休息2、表示心理活动:爱、恨、怕、想、希望、喜欢、回忆、思考、理解、厌恶3、表示发展变化:增加、扩大、提高、降低4、表示存在、出现、消失:存在、出现、消失、死亡、停、丢5、表示使令:叫、让、派、请、使、要求、命令、禁止、6、表示可能、意愿——能愿动词:能、能够、会、可以、可能、应该、应当、必须、要、愿意、需要、肯、敢、情愿7、表示动作趋向——趋向动词:上、下、来去、进、出、过、起来、回去8、表示判断——判断词:是四、形容词形容词是表示人、事物的形状、性质或者动作、行为、发展、变化状态的词。
1、表示形状:大、小、圆、粗、滑、平、高、低、宽、窄、肥、胖、美、丑、温柔、平缓、笔直2、表示性质:好、坏、冷、热、酸、甜、苦、软、聪明、朴素、老实、正确、勇敢、特殊3、表示状态:快、忙、急、稳、轻松、高兴五、数词数词是表示数目的词。
数词可分为基数、序数、分数、小数、倍数和概数。
1、基数:一、二、三、……十、百、千、万、亿2、序数:第一…头一回、初一…老大…老幺3、分数、25‰、几分、几成4、小数:0•25、12•345、倍数:一倍…6、概数:几、两、来、多、把、左右、上下、以上、以下、成千、上万、近亿、三四个、两三年六、量词量词是表示人、事物或动作、行为的量的词。
汉语语法重点总结
![汉语语法重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5671ec3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88.png)
汉语语法重点总结汉语是一门丰富而古老的语言,其语法结构独特而复杂。
为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汉语语法,本文将重点总结汉语语法中的几个重要方面。
一、词性与句法汉语中的词性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介词、连词、助词等。
这些词性在句法结构中起到不同的作用和连接关系。
名词在句子中可以作主语、宾语、定语等。
动词是句子的核心,表示行为或状态。
形容词和副词用来修饰名词或动词。
代词可以替代名词,介词用来连接名词和名词、名词和动词等。
连词和助词则用于连接不同的词语或短语。
二、语序与句式汉语的语序通常是主谓宾的结构,但也存在其他语序的情况。
在特殊疑问句中,通常将疑问词置于句首。
汉语中还有一些常见的句式,如“是……的”结构、“把”字结构、“被”字结构等。
这些句式在表达特定意义和强调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三、时态和语气汉语的时态系统相对简单,通常通过助词或词组的使用来表示过去、现在和将来。
同时,语气的表达在汉语中也具有一定的特点。
祈使句表示命令或请求,陈述句表示陈述事实,疑问句则用于提问。
四、修辞手法和修饰方法修辞手法在汉语写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常见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夸张、对偶等。
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并且加强表达的力度。
此外,修饰方法也是汉语语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修饰词语的添加,可以更加精确地表达意思。
五、句子成分和从句句子成分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等。
它们在句子中分工合作,共同构成完整的意义。
从句是句子的一部分,具有自己的主谓宾结构和表达方式。
常见的从句有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宾语从句等。
从句的使用可以丰富句子的表达,使之更具表现力。
六、句子衔接和语篇结构句子之间的衔接对于语法的正确运用和信息的连贯性至关重要。
常见的衔接手段包括连词、代词、副词等。
通过正确使用这些衔接手段,可以使文章更易读,并使思路更加清晰。
此外,在语篇结构方面,适当使用段落和标题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汉字的语法功能与句子结构
![汉字的语法功能与句子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471fb07a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2c.png)
汉字的语法功能与句子结构汉字是中国独有的文字系统,有着丰富的语法功能和独特的句子结构。
通过汉字的运用,人们可以表达出丰富的思想和情感。
本文将探讨汉字的语法功能和句子结构,展示汉字之美。
一、汉字的语法功能1. 名词功能:汉字可以表示事物的名称。
例如,人、山、水等字可以作为名词使用,表示人、山、水等概念。
2. 动词功能:汉字可以表示动作或状态。
例如,走、跑、看等字可以作为动词使用,表示行走、奔跑、观看等动作。
3. 形容词功能:汉字可以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特征。
例如,美、高、大等字可以作为形容词使用,表示美丽、高大等特征。
4. 副词功能:汉字可以表示动作的方式、程度、时间等。
例如,慢、很、常常等字可以作为副词使用,表示慢慢地、非常、经常等含义。
5. 介词功能:汉字可以表示事物之间的关系。
例如,在、上、下等字可以作为介词使用,表示在某个地方、在上面、在下面等关系。
二、汉字的句子结构汉字的句子结构有着独特的特点,主要由主语、谓语、宾语和补语等组成。
1. 主语:主语通常由一个或多个名词组成,表示句子的主体。
例如,“小明”、“他们”等都可以作为主语。
2. 谓语:谓语通常由一个或多个动词组成,表示主语的动作或状态。
例如,“跑”、“是”等都可以作为谓语。
3. 宾语:宾语通常由一个或多个名词或代词组成,表示动作的承受者或影响对象。
例如,“书”、“他”等都可以作为宾语。
4. 补语:补语通常由一个或多个形容词或名词组成,用来补充说明主语或宾语的特征。
例如,“聪明”、“漂亮”等都可以作为补语。
除了以上基本成分外,汉字的句子结构还可以包含状语、定语、并列关系等。
5. 状语:状语通常由一个或多个副词组成,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副词,表示时间、地点、方式等。
例如,“明天”、“在家里”等都可以作为状语。
6. 定语:定语通常由一个或多个形容词或名词组成,用来修饰名词,表示名词的特征或属性。
例如,“红色的”、“大山”等都可以作为定语。
7. 并列关系:汉字的句子结构中,可以有多个并列的主语、谓语、宾语等。
语法总复习词性、短语、句子成分、复句类型
![语法总复习词性、短语、句子成分、复句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bfa0ec63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42.png)
语法专题三:句子成分
步骤:
一看:拿到句子后先把句子看一遍,通读一遍,大体理解意思,知道说了怎么一回事。
二找:先找出句子的主干,也就是主语、谓语、宾语三部分,并保证无误。
三对号: ①对照主语、宾语找定语:修饰主语或宾语,“的”为标志; ②对照谓语找状语、补语:谓语之前为状语,“地”为标志;谓语之后为补语,“得” 为标志。
图像(画在下面)
练习: (1)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 (2)勤劳的祖父正在找五十年前的照片。 (3)我家的猫最怕陌生人。 (4)一大早,勤奋的同学们安静地复习功课。 (5)聪明的我已经读过两遍了
(6)粉色的轻雾浮起在池塘里。
语法专题四:复句类型
1)并列复句:也....也.... 又...又.... 既....,又(也).....
பைடு நூலகம்
手枪。“谁能想到,你会有这么一天?”枪口轻蔑地望着他的眼睛。B 把手枪放在膝上,狠狠地骂 了起来:“老弟,这是冒牌的英雄主义!干掉自己,任何一个笨蛋,任何时候都可以做到……” 材 料 一 中 A 处 人 物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他 的 性 格 特 征 主 要 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中 B 处人物是______________ ,文段以内心独白的方式, 生动 地 刻 画 了 他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枪口轻蔑地望着他的眼睛”这句话运用 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 修 辞 方 法 ,“ 轻 蔑 地 望 着 ” 的 短 语 结 构 类 型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动.形)
(学得怎么样?)
(动.动)
(打到什么程度?)
汉语词性分类及用法
![汉语词性分类及用法](https://img.taocdn.com/s3/m/675f7a2b3b3567ec102d8a88.png)
汉语词性分类及用法汉语(Hànyǔ)又称华语、中国话、中文等~属汉藏语系~至少15亿使用者~是中国、新加坡的官方语言~亦是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之一~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汉语词性分类及用法~欢迎阅读参考!!一、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名词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词。
例如:指人的:鲁迅、农民、工人、作家、老师、学生指物的:日、风、山、马、稻子、飞机、原子、计算机、车辆、纸张、道德、法律、文化表时间的:春天、明年、早晨、星期天、现在、刚才表处所的:马来西亚、北京、凯旋门、大庆、亚洲表方位的:上、下、前、左、右、东、南、内、外(单纯的)以上、以前、以东、上边、上面、东边、西边、里头、外头、中间(合成的)(二)动词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等的词。
例如:1 / 28表示动作行为:走、坐、听、看、批评、宣传、保卫、学习、研究、进行、开始、停止、禁止表示存在变化消失:存在、在、有、等于、发生、演变、发展、生长、死亡、消灭表示心理活动:爱、恨、伯、想念、打算、喜欢、希望、害伯、担心、讨厌表示判断:是表示可能意愿必要(助动词):能、能够、会、可以、愿、愿意、肯、敢、要、应当、应该、配、值得表示趋向(趋向动词):上、下、进、出、回、开、过、起、来、上来、下来、进来、出来、回来、开来、过来、起来、去、上去、下去、进去、出主、回去~开去、过去动词的语法特点:1.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动作短暂‛或‚尝试‛的意思~是时态的表示法。
单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A看——看看想——想想试——试试讲——讲讲双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BAB学习——学习学习批评——批评批评讨论——讨论讨论休息——休息休息2 / 28动词比较复杂~有的需要加以说明。
1.动词‚是‛I. ‚是‛用在名词前边是动词~这种‚是‛常常表示主语‚等于什么‛或‚属于什么‛。
例如‚鲁迅就是周树人‛、‚牛是反刍动物‛、‚他是个开车的‛、‚是他救了我‛;此外~‚这一年~人家都是丰年~我是歉年~收完秋就没吃的了‛等里面的‚是‛仍是动词~作谓语。
词性分类和用法 短语类型及 用法
![词性分类和用法 短语类型及 用法](https://img.taocdn.com/s3/m/3049a2547e21af45b307a84e.png)
一、实词:
A、名词: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
表示人的名称,如同志、作家、鲁迅、学生
表示具体事物,河流、高山、长江、高原
表示抽象事物,如政治、科学、政治、文化
表示时间名称,上午、夏天、星期六
表示处所名称:上海、中国、美国
表示方位名称:上、下、左、右、里、外(简称方位词)
名词的语法特点:①名词一般不受副词修饰(如“不”和“很”,“不中
例如: 两遍。 轰隆隆!下雨了。 我们的! 3、特殊句子 六中特殊句子: (1)“把”字句:由“把”或在意思上相当于“把”组成的介宾短语 作状语 的句子。 例如: 老师把我们表扬了。 同学们给教室打扫了一遍。 老张给炉子生上了火。他让卖粥的大嫂把粥盛在饭盒里。 (2)被动句:主语是受动对象,谓语前由一个带“被”或意思 上相当 于“被”的介词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而构成的句子。 例如: 蜻蜓被孩子们捉住了。 树叶被风吹跑了。
⑥区分介词和副词:介词后面跟名词、代词;副词后面是动词或形容
词。
⑦区分介词与动词兼类:如,“在、给、用、拿、比、到、让、朝、
往、把、经过、通过”等词语。
{1、一句话中如果有别的词作谓语,那它就是介词;如果没有其他词作
谓语,那它就是动词。例如:他在北京。(动)他在房间里读书(介)
2、动词后能接“着、了、过”;介词不能接“着、了、过”。例如:他手
我给蜜蜂蛰了。 小船让水冲跑了。 一切反对人们 (3)连动句:谓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动词或动词短语构成的 句子。 例如: 艳艳下河洗菜。 她低着头想着往事。 他俩握住手不 放。 (4)存现句:表示何时何地存在、出现或消失了什么人 或物 的句子。 标志:主语往往是方位名词或方位名词短语。 谓语常常是存
文言文的基本语法规则
![文言文的基本语法规则](https://img.taocdn.com/s3/m/d1b2c916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d4fe372.png)
文言文的基本语法规则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文学语言,它具有独特的语法规则。
本文将介绍文言文的基本语法规则,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文言文。
一、词性和词序方面的规则1. 名词:文言文的名词分为实词与虚词。
实词包括实体的人、事、物等,而虚词则主要用来构成各种辅助词、虚词、助词等。
在文言文中,名词的位置通常在句子的主语、宾语或定语位置。
2. 动词:文言文的动词形式丰富多样,并有着严格的词序。
动词常常出现在句子的谓语位置,可以作为谓语、定语、宾语、状语等。
同时,文言文的动词通常不做时态的区分,需要根据上下文去理解其时态。
3. 形容词:在文言文中,形容词具有随性别、数、格、时态等变化的特点。
它可以作为定语、补语、状语等。
4. 介词和连词:文言文中介词和连词的使用较为简单明了,但同样需要根据上下文来运用正确的位置和意义。
二、句法方面的规则1. 主谓宾结构:文言文的基本句式是主谓宾结构。
在这个结构中,主语位于句首,谓语动词位于主语之后,宾语位于谓语动词之后。
2. 并列结构:当句子中存在两个或多个并列词语时,需要使用并列结构。
并列结构的连接方式包括“而”、“且”、“即”等词语,使用时需要注意词序的变化。
3. 从句结构:文言文中从句的种类较多,如主语从句、宾语从句、定语从句等。
从句通常位于主句之后,需要使用适当的连词引导从句。
三、修辞手法方面的规则1. 倍数修辞:文言文中常常使用倍数修辞来加强表达的程度。
如“三生有幸”,表示非常幸运。
2. 借代修辞:文言文中运用借代修辞的手法来替代某个词语,常用的方法包括比喻、夸张、拟人等。
3. 对仗修辞:文言文中的对仗修辞是指通过类似的句式和意义相对立的词语来增加修辞效果。
四、阅读技巧1. 上下文推测:由于文言文的语法结构较为简练,使用上下文的信息来推测句子的结构和具体意思是阅读文言文的重要技巧之一。
2. 字词解析:文言文中存在一些生僻的字词,阅读时需要结合词典等参考工具来理解其中的意思。
汉语语法结构大全
![汉语语法结构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24f9f0a5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3a.png)
汉语语法结构大全
汉语语法结构非常广泛和复杂,涉及词汇、句法、语义、语用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汉语语法结构:
1. 主谓宾结构,句子的基本结构,包括主语、谓语和宾语,例如,“小明吃苹果。
”。
2. 主谓补结构,主语和谓语之间通过补语进行补充或说明,例如,“她变得很漂亮。
”。
3. 主谓状结构,在主谓结构的基础上加上状语,例如,“他每天都去图书馆学习。
”。
4. 主系表结构,由主语、系动词和表语构成,例如,“花园里的花开了。
”。
5. 并列结构,将同等地位的词语或句子并列在一起,例如,“她喜欢唱歌、跳舞和画画。
”。
6. 从句结构,包括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宾语从句等,用来对
主句进行补充说明,例如,“我喜欢的那本书是我妈妈送给我的。
”。
7. 虚拟语气结构,用来表示假设、愿望、建议等,例如,“要是我有钱就好了。
”。
8. 状语从句,用来表示时间、地点、原因、条件等,在句子中充当状语,例如,“因为下雨,所以比赛取消了。
”。
9. 动宾结构,动词和宾语构成的结构,例如,“他们做作业。
”。
10. 主谓宾补结构,主谓宾结构中加上宾语补语,例如,“我把这个问题想明白了。
”。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汉语语法结构,汉语语法还涉及到词序、语气、语态、句式等方面,总体来说,汉语语法结构非常丰富多样。
希望以上回答能够满足你的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文语法语法是语言组合的规律和法则。
汉语语法分析可以按由小到大分为五级单位,即语素(字)、词、短语、句子、句群。
二、为什么要学习语法为了掌握语言的组合规律、规则,提高理解语言的、运用语言的能力。
第一节、词类一、实词和虚词词是由语素(字)构成的。
词按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可分为实词和虚词。
实词是有实在意义的词,它可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等六类。
虚词是没有实在意义的词,它可为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等六类。
二、名词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1、普通名词:牛、人、学生、云、飞机、菜2、专有名词:中国、黄河、泰山、毛泽东3、抽象名词:精神、文化、人生、思想4、时间名词:现在、去年、明天、星期一5、方位名词:上、前、东、夏天、以上、之南、之东、一旁、底下、跟前、当中、里外、左右、上下三、动词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存在、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1、表示动作行为:看、听、笑、唱、跳、飞、劳动、研究、认识、安慰、团结、休息2、表示心理活动:爱、恨、怕、想、希望、喜欢、回忆、思考、理解、厌恶3、表示发展变化:增加、扩大、提高、降低4、表示存在、出现、消失:存在、出现、消失、死亡、停、丢5、表示使令:叫、让、派、请、使、要求、命令、禁止、6、表示可能、意愿——能愿动词:能、能够、会、可以、可能、应该、应当、必须、要、愿意、需要、肯、敢、情愿7、表示动作趋向——趋向动词:上、下、来去、进、出、过、起来、回去8、表示判断——判断词:是四、形容词形容词是表示人、事物的形状、性质或者动作、行为、发展、变化状态的词。
1、表示形状:大、小、圆、粗、滑、平、高、低、宽、窄、肥、胖、美、丑、温柔、平缓、笔直2、表示性质:好、坏、冷、热、酸、甜、苦、软、聪明、朴素、老实、正确、勇敢、特殊3、表示状态:快、忙、急、稳、轻松、高兴五、数词数词是表示数目的词。
数词可分为基数、序数、分数、小数、倍数和概数。
1、基数:一、二、三、……十、百、千、万、亿2、序数:第一…头一回、初一…老大…老幺3、分数、25‰、几分、几成4、小数:0•25、12•345、倍数:一倍…6、概数:几、两、来、多、把、左右、上下、以上、以下、成千、上万、近亿、三四个、两三年六、量词量词是表示人、事物或动作、行为的量的词。
量词分为物量词和动量词。
1、物量词:A、个体量词:个、只、条、张、件、间、棵、粒、头、座B、集合量词:双、群、副、套、班、组、伙、类、帮、批C、度量衡量词:丈、尺、寸、升、斤、两、吨亩、顷D、临时量词:杯、车、筐、挑、捆、抱2、动量词:A、专用的:遍、回、阵、顿、番、遭、次、趟下B、借用的:脚、拳、刀、眼、天、年、月、星期、人次、元吨七、代词代词指具有代替或指示作用的词。
它可分为人称代词、疑问代词、指示代词。
1、人称代词:我…你…他…它…咱…自己、别人、人家、大家、大伙儿、彼此2、疑问代词:谁、什么、哪(些)、哪儿、哪里、几时、多会儿、怎样、怎么、怎么样、多少、几多、多么3、指示代词:这(些、儿、样、里、么、会儿)、那(些儿、样、里、么、会儿)、八、副词副词是表示动作或性状的程度、范围、时间、频率、情态、肯定、否定、语气的词。
1、程度:很、挺、怪、更、最、太、极、非常、十分、特别、尤其、稍微、比较、格外2、范围:都、只、也、光、单、凡、净、一贯、一概、仅仅、大半、统统、通通、单单3、时间、频率:正、刚、才、就、常、便、曾立刻、刚刚、常常、往往、逐渐、终于、马上、已经4、重复、反复:又、还、再、一连、再三、连续、反复、不断、屡次、重新5、情貌:猛然、忽然、欣然、居然、贸然、默默6、肯定、否定:必、准、一定、必定、必然、的确、准保、不、没没有、别、甭7、估量:大概、大约、似乎、也许、恐怕、几乎8、语气:却、偏、岂、偏偏、难道、简直、反正、果真9、方式:悄悄、暗暗、亲自、一齐、互相九、介词:介词用在名词、代词或短语的前面,组成介宾短语,表示时间、处所、方式、对象、目的等。
1、表示时间:从、自从、到、在、当、于2、表示处所:从、自、往、朝、向、在、由、沿着、顺着3、表示方式:按、按照、根据、通过、经过、用、拿、以、凭4:表示对象:对、对于、关于、把、给、和、跟、同、被、由、叫、让5、表示目的:为、为了、为着6、表示比较:比、跟、同、和7、表示排除:除了、除开、除去十、连词:连词是用来连接词、短语、分句或句子的词。
如:和、跟、同、与、及、或、不但、不管、即使、既然、假如、尽管、宁可、尚且、虽然、无论、要是、因为、由于、与其、只要、只有、不过、然而、否则、何况、可是、但是、从而、所以、因此、因而、并、并且、而、而且、或者、还是、以及十一、助词1、结构助词:的、地、得、所、似的2、动态助词:了、着、过3、语气助词:的、了、吗、呢、吧、啊、呀、哇、哇噻十十二、叹词:啊!哈!哎!唉!嗳!哼!嗯!嘻!喂!哈!呸!嗨!嘿!噫!十三、拟声词砰!叮叮当当!轰隆!扑通!噼里啪啦!滴答!呼呼!哗哗!叮咚!稀里哗啦!第二节、短语词和词组合,构成短语。
短语也叫词组。
短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构成。
短语按词的结构关系,初中时期要掌握的有:并列短语(联合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补充短语、主谓短语等五类短语,高中以至大学将多掌握——主谓宾短语、连谓短语、兼语短语、复指短语、介宾短语、固定短语(习惯语、四字熟语)、其他短语(‘的’字短语、‘所’字短语、比况短语、紧缩短语、特殊短语、双重否定短语、临时短语)等类型的短语。
1、并列短语(联合短语):牛和羊、又高又大、花儿与少年、学习并讨论、热情而大方、工人农民、调查研究、美观大方…2、偏正短语:草原之夜、匆匆告别、非常可爱、木头房子、新鲜空气、这个孩子、我的故事、一把扇子、十几个战士、羊毛大衣、去年冬天…3、动宾短语:购买鲜花、穿衣服、想睡觉、…4、补充短语:洗干净、美丽极了、…5、主谓短语:工业发达、春天到了、我们回去、两个孩子不敢说话、他们又说又笑、风停、歌声又脆又甜、王二跑步…短语按中心词的语法功能分类,可分为:名词短语(伟大领袖、我的理想)、动词短语(学习研究、告诉我、走一趟、很欢迎、会跳舞)、形容词短语(光荣而艰巨、很美丽、漂亮极了)等。
第三节、单句1、句子按结构关系分为单句和复句。
由一个词或短语构成的句子叫单句。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句构成的句子叫复句。
在复句中,单句称为分句。
2、复句根据分句间的逻辑关系可分为:并列复句、承接复句、递进复句、选择复句、转折复句、因果复句、假设复句、条件复句等八类。
3、句子按语气分为: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
A、陈述句。
(肯定句、否定句)B、疑问句?(一般疑问句:特指问、是非问、选择问、正反问;特殊疑问句:设问、反问。
)C、感叹句!D、祈使句。
?!——请求、命令、要求、禁止某人做什么或不做什么。
句子是由若干个不同成分组成的,它最多包含以下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独立语、中心语(主谓宾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4、句子成分(注:此节中加实心圆点是当前成分,而非中心语。
)A、主语:句子中的陈述对象。
它可以按“谁?说的是谁?”的方式来提问。
如:张娜娜||白了老师一眼。
B、谓语:句子中被用来陈述主语的对象。
它可以按“谁做什么?谁怎么了?”的方式来提问。
如:张娜娜||白了老师一眼。
C、宾语:句子中被谓语支配的对象。
它可以按“‘打’谁?谁被怎样了?”的方式来提问。
如:张娜娜||白了老师一眼。
D、定语:句子中用来修饰或限制主语或宾语的对象。
它可以用“谁是怎样的?他是啥样儿?”的方式来提问。
如:(生气的)张娜娜||白了(严肃的)老师一眼。
E、状语:句子中用来修饰或限制谓语的对象。
它可以用“‘打’的状态或程度怎样?”的方式来提问。
如:生气的张娜娜||【恨恨地】白了严肃的老师一眼。
F、补语:句子中用来补充说明谓语的成分。
它可以用“‘打’的结果或后果怎样?”的方式来提问。
如:生气的张娜娜||恨恨地白了严肃的老师〈一眼〉。
G、独立语:句子中不做任何主谓宾定状补成分而起到独特的作用。
如:你看,那是流星。
我离家算起来已有五天了。
据说小萍已经离开了。
F、中心语:句子中主语、谓语、宾语的中心成分。
它是句子的主干。
如:(认真)读书||【一定】是(这一代青年人的)(首要)任务。
G、句子的大致顺序:(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如:(我)弟弟||【认真】读了〈三遍〉(老师今天刚教的)古文。
H、句子成分符号: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独立语△△、中心语...。
第四节、复句1、并列复句:句中各成分的内容是独立的是并列的。
并列复句的关联词语有:也、又、还、同时、同样、也……也、又……又、既……也(又)、一方面……(另)一方面、有时……有时、一会儿……一会儿、一边……一边、不是……而是、是……不是2、承接复句:几个句子接二连三地叙述连续发生的动作,或接连发生的几件事。
它的关联词语有:就、才、于是、然后、后来、接着、首先……然后、起先……后来3、递进复句:后一分句的意思比前一分句的更进一层。
它的关联词语有:不但……而且、不仅……也、而且、不但不……反而4、选择复句:从几件事中表示要选择一件。
它的关联词语有:或者……或者、是……还是、不是……就是、要么……要么、与其……不如、宁可……也不5、转折复句:前后意思相反。
它的关联词语有:虽然(虽、尽管)……但是(但、可是、而)、但是(但)、然而、可是(可)、却、只是、不过、到6、因果复句。
它的关联词语有:因为……所以、因此、之所以……是因为、既然……那么7、假设复句:前面分句说出假设的情况,后面分句说出假设情况实现后的某种结果。
它的关联词语有:假如(如果、倘若、若、要是、要)……那么(就、那、便)8、条件复句:一个分句提出某种条件,另一分句说明在这个条件下产生的结果。
它的关联词语有:只有…才、除非…才、只要…就、无论(不论、不管、任、任凭)……都(总、总是)第五节、句群句群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复句连在一起构成句群。
(初中暂且不学)第六节、常见的语法错误一、成分残缺句子里缺少了不可缺少的成分。
如:“不安心工作,更谈不上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了。
”此句中缺少主语“谁?”和宾语“树立什么?——思想”即完整的句子为:你不安心工作,更谈不上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了。
二、搭配不当是指句子中相关的成分违反了语法规则和语言习惯,在意义上不能配合。
如:“我们要不断发挥优点,改进缺点。
”“发挥——优点、改进——缺点”不搭配,应改为:我们要不断发扬优点,改正缺点。
三、语序不对词语的位置放得不对,影响了意思的表达。
如:“经过学习,大家普遍的觉悟提高了。
”“普遍——的觉悟”的语序应颠倒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