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考研必看——教育学原理经典笔记——教育与社会

合集下载

教育学原理重点梳理:教育与社会关系的相关理论

教育学原理重点梳理:教育与社会关系的相关理论

教育学原理重点梳理:教育与社会关系的相关理论教育与社会关系的相关理论:一、教育独立论蔡元培在《新教育》上发表《教育独立论》一文,提出教育要独立于政党和宗教,应该完全交给教育家去办,保证独立的地位。

教育独立包括:1•经费独立,要求政府划出某项固定收入,专做教育经费,不能移用。

2•行政独立,专管教育的机构不能附属于财政部门之下,要懂得教育的人充任,不能因政局而变动。

3•思想独立,不能依从某种信仰或观念。

4•内容独立,能自由编辑、自由出版、自由采用教科书。

5•以传教为主的人,不得参与教育事业。

二、教育万能论英国著名的哲学、教育思想家洛克在全面系统地批驳了当时广泛流行的“天赋观念论” 后,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

完整的、系统的“教育万能论”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和哲学家爱尔维修提出的,他认为人的智力生来是平等的,而现实中却存在着人与人之间智力的巨大差别,这主要是他们所处的环境和接受教育的不同之故。

三、人力资本论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在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的人力资本论。

他主张:1•劳动者通过教育和训练所获得技能和知识是资本的一种形式,它同物质资本一样是可以通过投资生产出来的。

2•人力资本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的作用。

3•人力资本的增长速度快于物质资本增长的速度是现代经济最基本的特征。

4•人力资本投资能提高生产力。

5•人力资本的投资同样受市场供需规律的作用。

四、筛选假设理论创始人是迈克尔史潘斯和罗伯特索洛,五、社会化理论社会化理论是美国的布斯和根特斯在《美国资本主义的学校教育》中提出的。

观点:1•批评了早期人力资本论。

2•教育的作用反映在经济效益和教育与社会不平等关系两个方面。

六、劳动力市场论主要代表人物有皮奥利、多林格、哥顿等。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考研大军,研究生就业问题近年来也成为热点话题。

官方发布的研究生总体就业率高达95%以上,但有的专业首次就业率甚至低至 5.56%。

究竟什么才是真实的情况,也许永远也无法知道,但多几个渠道了解信息,或许能在作决定时提供帮助。

《教育学》笔记第二章-教育与社会

《教育学》笔记第二章-教育与社会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一)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一、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领导权、受教育权、教育目的)1.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3.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特别是政治制度是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4. 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二、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1. 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主要途径)2. 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力量的舆论力量。

3. 教育可以促进民主(教育与政治关系的演进实质上就是政治民主化与教育民主化的演进)政治经济制度直接制约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但教育对政治经济的变革不起决定作用。

(二)教育与生产力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规模与速度)1. 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 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教育结构指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组合和比例构成)3. 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19世纪英国斯宾塞提出较为系统的课程理论。

4. 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二、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 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教育培养人的劳动能力,使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教育可以改变劳动力的形态,把一个体力劳动者培养成一个脑力劳动者。

2. 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教育的主要职能是传递人类已有的科学知识,但它也担负着发展科学、产生新科学的任务3. 人力资本理论。

(舒尔茨,1960,“人力资本投资”演讲)该理论认为,人力资本是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甚至是首要因素。

舒尔茨通过教育资本储藏量的分析方法,推算教育对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33%)。

(三)教育与科学技术一、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动力作用)1. 科学技术能够改变受教育者的观念。

科学发展水平决定了教育者的知识水平和知识结构。

2. 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3. 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二、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1. 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学校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2. 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职业的科学家、专门的科学研究机构)3. 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4. 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三、信息技术与教育1. 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数量观念、质量观念)2. 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

教育学原理重点笔记归纳

教育学原理重点笔记归纳

教育学原理重点笔记归纳
教育学原理是教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教育的基本理论、原则和方法。

以下是一些关于教育学原理的重点笔记归纳:
1. 教育的定义和目的: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通过引导和促进个体的身心发展,使他们成为有道德、有知识、有能力的社会成员。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智力、情感、道德、社交等方面。

2. 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具有社会功能,它可以传承文化、促进社会发展、提高社会凝聚力等。

教育还可以帮助个体适应社会,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和生活做好准备。

3. 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以促进个体的身体、智力、情感、道德和社交发展。

教育应该遵循人的发展规律,关注个体的差异性和个性化需求。

4. 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教育的内容应该包括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

教育的方法应该多样化,包括讲授、实践、探究、合作等,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

5. 教师的角色和作用: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要实施者,他们的角色包括教育者、引导者、组织者和评价者等。

教师的作用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掌握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6. 教育的环境和条件:教育的环境和条件对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良好的教育环境应该包括安全、舒适、和谐、富有刺激性的学习氛围,以及充足的教育资源和设备。

7. 教育的评价和改革:教育的评价是对教育质量和效果的评估,它可以帮助改进教育实践。

教育改革是对教育制度、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改革,以适应社会发展和个体需求的变化。

教育与社会知识点总结

教育与社会知识点总结

教育与社会知识点总结一、教育与社会1.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育是社会的基础,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

教育与社会密不可分,教育有着深刻的社会属性,它与社会的关系十分紧密。

教育是社会中的一种多重社会关系,是人和社会的有机结合。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技能,还应该是塑造人格、培养公民素质。

同时,社会的发展也需要一定素质的人才,这就需要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2. 教育与社会的相互作用教育与社会是相互作用的关系。

一方面,社会对教育有直接的影响,社会的发展要求不同的人才,不同的社会需求也会对教育制度和形式产生影响。

另一方面,教育也会对社会产生影响,教育可塑造人的思想观念,推动社会发展。

3. 教育与社会的统一教育与社会是统一的,互相影响互相渗透。

在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教育也是不同的;教育的发展也适应了社会的需要。

二、教育与社会的关系中的问题与挑战1. 教育公平问题教育公平是指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地区、不同性别、不同个人能够平等地接受教育。

当前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贫富差距不断拉大,使得教育公平面临很大挑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必要加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改善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状况。

2. 教育培训与就业问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才要求不断提高,教育与社会之间的需求矛盾日益突出。

一方面,一些高等教育者面对失业的问题;另一方面,一些培养技能性人才的学校无法解决就业问题。

这就需要教育改革,提高教育人才的质量。

3. 教育与社会关系中的文化遗产问题一些传统文化逐渐被忽视与淡化。

这就需要教育对学生进行文化传承,并通过教育传播文化知识、推动传统文化的发扬。

4. 教育与社会变革的问题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教育工作也面临新的问题,因此学校管理要不断改革并适应社会的发展。

三、当前教育发展的几点认识1. 教育发展必须适应社会需求教育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2. 教育发展需要不断地改革与创新教育发展离不开改革与创新。

教育学原理最重要的原理

教育学原理最重要的原理

教育学原理最重要的原理教育学原理是关于教育的基本法则和原则的科学理论体系。

在教育学原理中,有许多重要的原理,其中最重要的原理包括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原理、教育与人的关系原理、教育与发展的关系原理和教育与学科的关系原理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原理。

一、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原理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是教育学原理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教育与社会密切相关,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对教育具有一定的要求和目标,而教育也能够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教育能够培养人才,提高社会的整体素质和劳动力水平,为社会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2. 教育是社会变革的重要推动力。

教育能够传承和创新知识,促进社会的进步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3. 教育是社会秩序的重要维护者。

教育能够培养公民的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和社会秩序的稳定。

二、教育与人的关系原理教育与人的关系是教育学原理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人是教育的主体,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的重要手段。

教育要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发展和个性差异。

教育与人的关系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教育要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教育应该关注人的智力、体力、情感、道德、艺术等各个方面的发展,促进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2. 教育要重视人的个性差异。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潜能,教育应该根据不同人的特点和需求,量身定制教育方式和内容,促进人的个性发展。

3. 教育要关注人的价值实现。

教育应该培养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帮助人们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三、教育与发展的关系原理教育与发展的关系是教育学原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教育对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教育要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教育与发展的关系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教育要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相适应。

教育要关注社会和经济的需求和变化,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促进人的就业和社会的经济发展。

教育学统考背诵要点教育学原理

教育学统考背诵要点教育学原理

教育学统考背诵要点教育学原理(总79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一篇教育学原理第1章教育学概述本章基础知识背诵要点: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

2.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是:①揭示教育规律②科学地解释教育问题③沟通教育理论和实践。

3.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创立标志是:①对象方面,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1623年英国哲学家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划分出来,意味着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②概念和术语方面;③研究方法方面;④结果方面,出现了系统的教育学着作,如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近代第一本教育学着作)、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1806年出版,标志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学科)⑤组织方面,产生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1776年在哥尼斯堡大学开始讲授教育学,这是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的开端。

纪以来教育学的发展:出现了分化与综合两大趋势;表现在①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日益扩大②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③教育学日益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④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的关系日益密切⑤教育学加强了自身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研究⑥教育学的若干基本问题⑦教育学的理论性与实践性、本土化与国际化、科学性与价值性关系问题。

5.实验教育学:代表人物德国的梅伊曼、拉伊等;基本观点①反对思辩教育学;②提倡将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应用到教育研究;③提出教育实验提出假设、进行实验和确证三个基本阶段;④主张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探索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及其智力发展水平,提出将实验数据作为教育改革的基本依据。

6.文化教育学:代表人物德国的狄尔泰、斯普朗格和利特等;基本观点①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②教育的对象是人,因此教育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③教育研究既不能采用思辩的方法也不能采用实验的方法,而只能采用精神/文化科学的方法即理解和解释的方法;④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文化培养完整人格;教育的主要方法是“唤醒”和“陶冶”。

《教育学》—教育学原理: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思维导图

《教育学》—教育学原理: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思维导图

《教育学》—教育学原理: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思维导图教育的功能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人口数量影响教育规模教育与人口的关系人口对教育的制约和影响人口质量影响教育质量人口结构影响教育结构教育是控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手段教育对人口再生产的影响(教育的人口功能)教育是改善人口结构的合理手段教育是提高人口质量的基本手段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制约教育结构的变化制约教学内容、手段、方法、组织形式的变革使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教育劳动力再生产提高劳动力的质量和素质成为专门和发达的劳动力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关系改变劳动力的形态从简单劳动力训练为复杂的劳动力使劳动力全面发展舒尔茨,人力资本理教育科学知识再生产最有效途径学校教育是最主要的途径是创造和发展新的科学技术的重要基地教育与社会的发展周期性长、发效迟缓特点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教育先行论、教育同步论、教育滞后论提出者:舒尔茨核心:提高人口质量人力资本论观点:人力资本投入是消费,更是投资。

缺陷:忽视了劳动力市场中的其他筛选标准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决定教育的性质,即思想政治方向和向谁服决定教育的领导权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决定受教育权、机会和程度制约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决定教育体制、教育政策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人才促进政治民主教育的政治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教育对政经制度不起决定作用,不改变发展方向,不能成为根本动力制约教育的内容与水平教育与文化的关系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制约教育环境与教育模式制约教育的传统与变革教育具有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教育具有选择和提升文化的作用(筛选和整理)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具有交流和融合文化的作用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实现科教兴国前提:在于国兴科教科教兴国与国兴科教实现科教兴国关键:在于国兴教育,教育为本。

教育学原理笔记-自己整理

教育学原理笔记-自己整理

第一章 教育学概述第一节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简答)15曲阜简(一)教育与教育学的概念教育:有目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是有区别于教育学的,是一种自古就存在的现象,教育学是教育发展到一定程度才有了相关的理论学说和研究。

教育学: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指导教育实践的一门学科。

(总括)(名词解释)10江苏,10中山,10西南,11扬州(二)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问题和教育对象。

整个教育过程中,凡是已经看到的,察觉到的,客观存在的就是一种现象,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从而衍生成一种问题,但又并非所有的教育问题都能构成教育的研究对象,只有那些有价值的,能够引起社会普遍关注的教育问题和教育现象才能构成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三)教育学的研究任务(名词解释)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指导教育实践。

教育规律: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的,必然的趋势。

教育价值观念:是主观的,不与规律的客观性矛盾,我们追寻的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是引领和规范人的发展和人的教育。

联系:规律展示发展可能性,价值观念引领方向。

教育学研究的重点在于讨论教育活动系统的多种第一章教育学概念 研究对象:教育问题和教育现象研究任务: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观念与教育艺术 教育学的生产与发展 萌芽时期 独立形态时期 多样化时期理论深化时期 代表人物及著作、主张、评价可能性与价值选择,实然与应然,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教育艺术:教师将自己的课堂通过创造性的组织方式,且充满灵感,富有感情,且与众不同,易于被人接受,这个活动过程就会演变为艺术性的教育活动。

教育艺术是我们整个教育学发展过程中追求的最高目标和灵魂。

(名词解释)教育学的发展不能仅仅是用来指导教育实践的,它只是教育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小小的任务。

指导实践是实然的一种状态,教育学是一种应然的理想状态,教育学是游刃于实然和应然之间的。

教育学原理,讲义 第四章

教育学原理,讲义 第四章

教育原理(课程代码:00405)第四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教育与社会关系的几个理论第二节教育的社会制约性第三节教育的社会功能第一节教育与社会关系的几个理论一、教育独立论1.“教育独立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

2.具体来说,“教育独立论”的主要观点是:(1)教育经费独立;(2)教育行政独立;(3)教育学术和内容独立;(4)教育脱离宗教而独立。

3.局限性:把教育和政治的关系完全对立起来,认为教育应该脱离于政治,不仅在理论上是不正确的,在实践中也是行不通的。

二、教育万能论1.“教育万能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18 世纪的法国启蒙思想家、唯物主义哲学家爱尔维修。

2.“教育万能论”的主要观点是:教育对人的成长起决定性作用,否认遗传对人的成长的应有作用。

3.局限性:它虽然看到了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独特作用,但是没有看到人的发展的复杂性,夸大了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具有一定程度的“乌托邦”色彩。

三、人力资本理论(一) 教育的本体意蕴1.“人力资本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学者、教育经济学理论基础赛基若舒尔茨。

2.人力资本理论的主要内容:首先,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包括量与质两个方面;其次,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是投资的产物;最后,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的积累是社会经济增长的源泉。

3.人力资本理论的不足:(1)教育增长与经济增长并不总是成正比的;(2)教育、教育产品不能像商品、经济组织那样进行严格而准确的成本核算和费用分摊,更难以计算它的即时“利润”;(3)经济增长是受多因素变量制约的,教育水平仅仅是其众多因素之一,而且相当多的时候也不是决定性因素;(4)人力资本理论着重从经济角度衡量和研究教育问题,容易忽视教育的主体价值。

四、筛选假设理论1.1973 年,美国学者斯宾塞首次提出了筛选假设理论。

2. 筛选假设理论的主要内容:教育的经济价值体现在基本假设、信号、标识与筛选之中。

五、劳动力市场理论1.“劳动力市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多林格(P.Doering)、戈登(D.Gordon)、卡诺依(M.Camoy)等。

教育学原理全部考点背诵版(最新)

教育学原理全部考点背诵版(最新)

教育学原理全部考点背诵版(最新)一、教育的本质与功能1. 教育的定义广义教育:指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狭义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他们发生某种变化的活动。

2. 教育的本质社会性: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是社会传递文化的重要手段。

目的性: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

育人性: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 教育的功能个体发展功能:促进个体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

社会功能:包括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等。

政治功能:培养合格的公民,维护社会稳定。

经济功能:提高劳动力素质,促进经济发展。

文化功能:传承和创新文化。

二、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1. 教育目的概念: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才的总的要求。

层次: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师的教学目标。

2. 教育方针概念:教育方针是党和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内,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要求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而制定的教育工作总方向。

内容:通常包括教育的性质、方向、目标、任务和途径等。

3. 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关系联系:两者都反映了国家的教育意志,都是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

区别:教育方针更侧重于宏观的方向和途径,而教育目的更侧重于具体的人才培养规格。

三、教育制度1. 教育制度的定义概念: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

类型:包括学校教育制度、校外教育制度、成人教育制度等。

2. 学校教育制度(学制)概念:学校教育制度是教育制度的核心,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

类型:包括单轨制、双轨制和分支型学制。

单轨制:以美国为代表,各级各类学校互相衔接。

双轨制:以英国为代表,分为贵族教育和大众教育两条轨道。

分支型学制:以前苏联为代表,初等教育后分为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两条轨道。

(完整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学原理》重点

(完整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学原理》重点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 教育的概念定义: 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的实践活动。

性质:1.实践性。

2.交往性: 个性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二者互为前提、互为基础、密不可分。

动力性: 教育活动在上述进程中起到促进和加速作用。

社会性:教育活动与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条件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也是塑造不同社会、促进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学校教育的定义: 学校教育实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的实践活动。

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作用于学生的全部信息, 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 也包括了信息传递和反馈的形式, 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要素的关系: 相互独立、相互规定、构成完整的系统。

学校教育的过程就是系统各个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

第二节: 教育的起源与发展起源:1.神话起源说宗教(错误的、非科学的)2.生物起源说代表人: 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勒图尔诺、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3.教育不只存在于人类社会, 甚至存在于动物界, 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 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

4.没有把握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 仅从外在行为的角度论述。

5.心理起源说代表人: 美国教育史家孟禄6.劳动起源说代表: 主要集中在前苏联和我国, 在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产生发展: P16各阶段教育的特征:古代社会与古代教育1.原始社会教育:2.教育水平低3.教育没有阶级性4.教育与原始宗教或仪式有着密切的联系1.奴隶社会的教育:2.古代学校的出现教育阶级性的出现: 奴隶主对精神生活和生产资料的绝对占有, 同样占领了学校, 使学校培养奴隶主阶级治理国家所需要的人才。

教育对象主要是奴隶主贵族子弟, 内容以军事教育与道德教育为主。

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有非正规的教育方式。

1.封建社会教育:2.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适合统治阶级所需要的官吏、牧师或骑士, 传播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和治国方略, 培养能够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的官吏。

教育学原理第三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教育学原理第三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教育学原理第三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教育与社会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教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教育与社会的互动关系既是教育发展的外部条件,也是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

本章将从历史的角度出发,介绍教育与社会的发展关系,并分析当前社会背景下教育的任务与教育的。

在现代社会,教育的任务不仅是培养人才,更重要的是培养公民。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教育的目标也在不断变化。

现代社会对教育的要求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批判思维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未来的变化和挑战。

当前,教育的正在进行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现代教育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

一方面,教育制度和教学方法需要与时俱进,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另一方面,教育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如就业压力和竞争压力等。

因此,教育的任务是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使教育更加公平、多样化和可持续发展。

教育的应该从多个方面进行。

首先,教育制度的是必要的。

教育制度应该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其次,教师的培养和发展也是重要的。

教师是教育的核心力量,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教育观念决定着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因此,教师培养和发展应该成为教育的重要内容。

此外,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也需要进行。

传统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因此,教育的内容和教学方法需要进行创新和改进。

总之,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的关系。

教育的发展不仅取决于社会的需求和变革,也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当前,教育的已经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

教育的目标是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使教育更加公平、多样化和可持续发展。

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从教育制度、教师培养和发展、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等多个方面进行。

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教育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革和需求。

教育学统考背诵要点(教育学原理)

教育学统考背诵要点(教育学原理)

教育学统考背诵要点(教育学原理)一、教育学概述1. 教育的概念教育的本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旨在促进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它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2. 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教育者是教育过程中的主导者,受教育者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互动。

3. 教育的目标教育的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体育素质、美育素质和劳动素质。

4. 教育的历史发展教育的历史发展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的演变。

二、教育与社会发展1. 教育与经济教育对经济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经济的发展需要依靠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源的开发。

2. 教育与政治教育对政治的发展具有影响作用,它可以培养公民的政治素质,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

3. 教育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教育对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以传播和发展民族文化,推动文化创新。

4. 教育与科技教育对科技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它可以培养科技人才,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三、教育与个体发展1. 教育与个体身心发展教育对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它可以提高个体的素质,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

2. 教育与个体职业发展教育对个体的职业发展具有影响作用,它可以提高个体的职业素质,促进个体的事业发展。

3. 教育与个体生活方式教育对个体的生活方式具有引导作用,它可以培养个体的良好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质量。

四、教育制度1. 教育制度的含义教育制度是国家教育方针、政策、法规和制度的总称,它是教育活动的规范和准则。

2. 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经历了从古代的私塾、书院、学堂到现代的学校教育的演变。

3. 我国现行教育制度我国现行教育制度包括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和特殊教育。

五、课程与教学1. 课程的概念与分类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内容,它是教育目标的体现。

《教育学原理》第三章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教育学原理》第三章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2、教育的正功能与负功能。
• ★教育的正功能:指教育对社会发展和人的身心发 展所产生的积极促进作用。 • ★教育的负功能:指与教育目标、教育主体愿望相 反的客观效果,是教育对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所产 生的阻碍作用或消极影响。
3、教育的显性功能与教育的隐性功能
• ★教育的显性功能:依照教育目的,教育在实际运 行中所出现的与之相符合的结果。 • ★教育的隐性功能:指伴随显性教育功能所出现 的非预期操作者的 培养。
• 以上可见,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手段的功 能必须强化。
(2)教育通过生产科学技术,促进经济的发展。
①科学文化和技术的再生产
②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
高等教育的科学研究和教学相统一
• 美国的硅谷、日本的“筑波”、中国的中关村等。 • 高校优越的科研条件:高水平科学家和技术人员云集; 丰富的信息资料和先进的实验室;学科门类齐全;学术 空气浓厚以及教学于科研的互补等。
2.社会政治通过政治机构制约受教育的权利 • 奴隶社会:奴隶主子弟 • 封建社会:教育等级差别 • 资本主义社会:双轨制
3.社会政治制约教育性质、目的
• 教育目的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是最基本的决 定因素,它在教育中居于核心地位,是教 育阶级属性的基本表现,它集中地概括了 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要求,超阶级、 超社会的教育是不存在的。 • 不同社会、不同阶级由于各自追求的政治 和经济利益不同,教育的目的也就不同。
(三)经济(生产力)对教育的影响
制约教育的性质和目的
经济发展水平 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生产力)
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形式和
手段
1.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 (性质 目的)
• 原始社会:生产力状况决定了当时的教育 • 只能与生产合于一体。

教育学原理笔记

教育学原理笔记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名词解释,简答)教育: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进个体社会化,社会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个体社会化:根据一定社会要求,把个体培养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一定态度、知识和结构技能的人。

社会个性化:把社会的各种观念、制度和行为方式内化到需要、兴趣和素质各不相同的个体身上,从而形成他们独特的人性心理结构。

教育要素教育者: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进个体社会化社会个性化的人,以自身的活动来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合乎目的地发展和变化。

具备两个条件:○1有明确的教育目的,○2理解自己在实践活动中所肩负的促进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使命。

学习者: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

以其接受教育影响后发生合乎目的变化来体现教育过程的完成。

特征:1.不同学习者有不同的学习目的 2.不同学习者的基础背景不一样 3.不同学习者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不同4. 不同学习者对于自身学习行为反思和管理意识与能力不一样。

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

是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

既包括教育内容,也包括教育的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

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从内容上看,主要有教育内容,教育资料,教科书。

从形式上看,主要有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

★非制度化的教育:指那些没有形成相对独立教育形式的教育。

这种教育与生活和生产高度一体化,没有从日常生活或者生产中分离出相对独立的社会机构及其制度化行为。

制度化的教育:指有专门的教育人员,机构及其运行制度所构成的教育形态。

★非学校化社会:倡导者伊里奇认为,现代学校体系特征是组织化,制度化,仪式化,在总体上有压制性,同质性和破坏性,妨碍了真正的教育和学习,降低人类自我成长的责任心。

因此应该彻底颠覆制度化的现代学校教育以及与之想适应的学校化社会。

而代之以自主学习的‘‘教育网络’‘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非学校化社会’‘农业社会的教育特征1.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2.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和强化3.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工业社会的教育特征1.现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2.教育与生产劳动从分离到结合,教育的生产性日益突出3.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4.教育的复杂性程度和理论自觉性都越来越高,教育研究在推动教育改革的作用越来越大★信息社会的教育特征1.学校将发生一系列变革(学校目的,学校类型,学校与市场的联系,传统的班级授课得到发展,学校的教育观念管理课程教学以及师生关系)2.教育的功能将进一步得到全面理解3.教育的国际化与教育的本土化趋势都非常明显4.教育的终身化和全民化理念成为指导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学记》是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作品。

考研教育学知识点 教育学原理3

考研教育学知识点 教育学原理3

考研教育学知识点教育学原理3【教育与社会发展】(一)关于教育与社会关系的主要理论——1.教育独立论:1922年,蔡元培在《新教育》上发表《教育独立议》提出;2.教育万能论(爱尔维修);3.人力资本理论(舒尔茨):人力资本是指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的知识、技能以及其所表现出来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它是人的资本形态;该理论重视教育的作用,认为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的核心,是一种可以带带丰厚利润的生产性投资;4.筛选假设理论(伯格、斯蒂格利茨):认为教育是一种表示个人能力的工具,揭示了内含于人的未来的生产特征,表明了人的固有生产力,为雇主识别、选拔不同能力求职者提供依据,起到筛选作用,它是从分析劳动力市场上雇主选聘求职者的过程去说明教育的经济价值;5.劳动力市场理论:包括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皮里奥、多林格和戈登)和人力资本模式以及工作竞争模式等;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认为教育是决定劳动者在哪个劳动力市场工作的主要原因之一;(二)教育的社会制约性——1.生产力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①决定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②决定教育的结构和人才培养规格;③促进教学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的变革和发展;2.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①决定教育的领导权;②决定受教育权;③政治体制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3.文化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①影响教育目的;②对学校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教育内容上;③对教育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师生关系等也有一定的影响;4.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①影响教育者的教育观念,提高其教育能力;②影响受教育者;③会渗透到教育影响中的各个环节中,对教育措施的更新和发展提供各种必需的思想要素和技术条件;5.人口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①人口数量决定着教育事业的规模、教育结构和教育质量;②人口素质影响着教育素质;③人口结构(包括自然结构和社会结构)对教育也有一定影响;(三)教育的社会功能——1.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劳动者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促进经济的发展和国民收入的增长,通过人文环境的创设和人文精神的培育为经济活动提供道德和文化基础;2.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不仅能为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还能促进政治民主化进程,体现在①教育能够传播真理,启迪人的民主意识;②教育民主化是政治民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③民主的教育是政治民主化的加速器;3.教育的文化功能:①教育的文化传递、保存功能②教育的文化选择、批判功能③教育的文化交流、融合功能④教育的文化更新、创造功能;4.教育的科技功能:教育是科学文化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教育是促进科学革命和发展的重要手段,而且能直接生产科学技术;5.教育的人口功能:①教育能够改变人的生育观,对于控制人口出生率具有明显影响;②受教育程度与人口迁移呈正相关;(四)现代化与教育变革——教育现代化是指基于教育传统,积极地吸收国外优秀的教育研究成果,适应大工业生产和社会化生活的教育的现代化,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包括物质层面的现代化、制度层面的现代化和观念层面的现代化;(五)全球化与教育变革——全球化是指近代以来,以生产力的迅猛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增长为动力,人们不断跨越空间障碍和制度、文化等社会障碍,在全球范围内不断获得物质和信息的充分沟通,达成共识,在众多方面制定共同纲领,采取共同行动的过程;其显著特征是各国之间的合作和开放力度不断加大,之间的竞争也随之激化;在全球化趋势下我国教育应采取的对策是①正确把握全球化和本土化的关系,巩固交与发展的定位;②辨识全球化带来的机遇,有意识地抵御全球化的风险;③拓展视野,增强全球意识和国际理解的教育;④加强道德教育;⑤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人才的培养);(六)知识经济与教育变革——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简称;它直接依赖于知识的创造、传播和应用,是以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加工、存储和使用的基础上的经济;其劳动主体是与时代相适应的有知识的人;内在动力是提升知识和技术领域的创造力,价值取向是崇尚能力本位的;教育是知识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经济需要大量知识性劳动者,培养具有较高人文素质和科学素养的劳动者是知识经济对教育提出的基本要求;(七)信息社会与教育变革——信息化社会是脱离工业化社会之后,信息起主要作用的社会;信息化社会改变了教育模式和学习方式,促进了教育科学的发展,使得教育管理便捷化;(八)多元文化与教育变革——多元文化是指一个集体群体、社会共同体、区域联合体中共存的且有一定联系的诸种文化;其核心原则是所有文化都应该得到尊重,承认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并对其持有一种宽容的态度;多元文化对教育的影响体现在:①促成了教育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改变,有利于确立平等、接纳和宽容的态度和价值观;②促成了教育民主的发展,促进了教育公平;③促进了教育模式的多元化;④推动了教育的不断变革。

教育学第三章教育与社会发展知识点

教育学第三章教育与社会发展知识点

第三章教育与社会发展1、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①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因为生产力的发展为教育提供了物质条件,并要求教育要有相应的发展,为物质生产提供所需要的人才。

②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模和教育结构。

③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学内容、教育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和改革。

(生产力对教育的作用,总是受生产关系的影响,生产力的发展虽然为教育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但它不能单独的决定教育的发展,生产力是与生产关系同时作用与教育的)。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①教育能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劳动力在生产的重要手段。

②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如果没有教育,前一辈所积累的科学知识就无法被后一代人所掌握,科学知识也就无从得到继承和发展,所以教育是实现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③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重要手段。

2、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

①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②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

③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伟大影响作用。

①教育能为政治经济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②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

③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和经济。

3、教育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关系:其他社会意识形式,不仅影响着教育思想,而且也构成为一定的教育内容,教育不能离开政治思想、哲学思想、道德观念、文学、科学、艺术等而架空的存在。

而其他社会意识的传播也必须依靠教育。

4、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的表现:①教育是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他要解决的问题是把人类积累的生产斗争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精神财富,形成受教育者的个性,这是教育所独有的特点。

(如启发教学、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等许多教学、教学的原则和方法,都不会因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的变化而被否定,它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而言是相对独立)②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教育学原理第二章教育与社会

教育学原理第二章教育与社会

(二)教育为政治制度服务
1.教育为政治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2.教育是宣传统治阶级思想的工具 3.教育推动社会民主化和政治文明的进程
• 列宁说:“文盲是站在政治之外的, 必须先教他们识字,不识字就没有
政治,不识字只能有流言蜚语、传 闻偏见,而没有政治。”
三、教育与社会文化
(一)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1.文化推动教育的发展 2.文化阻碍教育的发展
数量与质量
• 影响教育发展规模与速度的表现: • 人力与时间:生产力发展的趋势把越来越多的人从
直接为维持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而进行的物质生产 中解放出来,而且使社会每个工作者的劳动时间逐渐 缩短、闲暇时间逐渐增多。
• 原始社会:水平低,没有专门从事教育的可能 • 古代社会:少数人接受教育成为可能 • 近代社会:有可能一段时间接受教育 • 现代社会:青少年义务教育有可能延长
(二)教育对文化的影响
1.教育是文化传承和更新的必要手段 2.教育能够促进文化的普及与交流 3.教育具有创新和引领文化的功能
四、教育与科学技术
(一)科学技术对现代教育的影响 1.科学技术直接为教育服务 2.科学技术能够推动教育的改革和创新 (二)教育对科学技术的影响 1.教育是科学技术生产和创新的重要领域 2.教育有力地推动了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推广 3.教育推进了科学技术研究的体制化 4.教育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用武之




20%/ 4%
(12%)
33% 32% 55% 64%
35% 17%/ 45% 45% 20% 44%
(11%)
24% 10% 48% 48% 28% 42%
6% 5% 55% 45% 39% 50%
• 产业结构推动教育结构与之相适应,出现了 变动: 古代单一的普通教育

教育与社会发展笔记整理

教育与社会发展笔记整理

教育与社会发展笔记整理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领导权、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还决定着教育目的。

2,教育手段主要是由生产力决定的。

3,教育改变人口质量,主要体现在教育影响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

4,教育调整人口结构,主要体现在教育与性别年龄结构、人口城乡结构有关。

5,教育制约人口迁移,主要体现在文化教育发达的城市和地区更吸引迁移人口。

6,学校文化可以分成学校物质文化、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学校精神文化。

其中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是核心。

7,生产力发展水平会制约当时的教育内容。

自然科学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气象学等基础科学和农业科学、生物学、医学、材料科学等实用科学,它的发展取决于生产的发展。

古代社会,因为生产力水平低下,自然科学的教学内容不可能占主导地位。

8,校貌是指学校物质环境的外部特征,包括校舍、场地、庭院、道路、设备、教具等。

9,校风是学校物质文化、组织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统一体。

10,校园文化包含物质文化、组织和制度文化以及精神文化。

11,校纪属于制度文化。

12,社会性功能指学校德育能够在何种程度上对社会发挥何种性质的作用,主要指学校德育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和文化功能。

13,发展性功能属于德育个体功能的一种类型,强调德育对个体的发展功能。

14,德育个体功能是指德育对个体发展的促进功能,包含生存功能、发展功能和享用功能。

15,教育性功能是指德育对其他四育的促进作用。

16,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是指教育对文化的选择不仅关系到文化自身的发展和进步,更重要的是它将极大地影响到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学校教育选择文化的精华编成教材,提供适应社会发展变化需要的观念、态度与知识、技能,并通过教育评价手段进一步保证和强化这种选择的方向性。

学校教育的本质就是一种文化价值的引导工作。

17,教育的文化创造功能是指教育不仅仅是传递固有的文化,而且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在人类已有的旧文化中力求更新与创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教育学考研必看——教育学原理经典笔记——教育与社会教育学原理经典笔记-教育与社会教育与社会发展一、有关教育与社会关系的主要理论(一)教育独立论 1、代表人物:蔡元培于 20 年代提出 2、主要观点:(1)、教育应独立于政治和宗教,全权交给教育家(2)、教育行政独立(3)、教育思想独立(4)、教育内容独立(二)、教育的国家再生产理论 1、代表人物:葛兰西 2、主要观点:(1)、教育研究应分析国家政权与意识形态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2)、国家既通过学校满足经济活动的需要,又通过经济的(社会劳动)、意识形态的(民主权利)和心理的(幸福、美满、闲暇)的手段赢得劳工阶级对国家政策的同意和拥护,从另一个方面实现国家霸权(3)课程内容的选择和实施反映了国家霸权的需要,国家利益被设定为课程合法性的绝对基础。

教育学考研 q1781973630 (三)、人力资本理论(60 年代) 1、代表人物:舒尔茨于 60 年代提出 2、主要观点(1)、人力资本是与物力资本相对应的概念,指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2)、人力资本投资包括个人在教育、卫生、医疗、为了获得就业机会进行迁移所付出的费用以及为了接受教育所1 / 8放弃的费用,其中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最主要的部分(3)、人力资本投资的作用大于物力资本投资的作用,人力资本的形成是当代经济中最突出的特征(4)、人力资本的增长速度比物力资本的增长速度快得多(5)、当代经济生活中资本积累的重点从物力资本转移到人力资本(四)、筛选假设理论 1、代表人物:迈克尔史潘斯于 1973 年提出 2、主要观点:(1)、其本前提假设:雇主由于不了解求职者的生产能力,因而雇用的决定便成为一种不确定的投资,成为一种风险投资。

但雇主可以通过个人属性和特征间接地了解求职者的生产能力(2)、信号和标识:求职者的个人属性可分两类:信号与标识。

标识:可观察到的但不能改变的个人属性,如年龄;信号:可观察到的隶属于个人并且可以改变的属性。

信号和标识可以表明一个人的生产能力(3)、教育成本与能力呈负相关:每个人的能力是固有的而且是不同的,教育不能提高一个人的能力,但却能反映一个人的能力,支付同样的成本,能力较高的人能够获得较高的教育水平,能力较低的人只能获得较低的教育水平。

---------------------------------------------------------------最新资料推荐------------------------------------------------------ 教育水平是反映一个人能力大小的有效信号,是雇主鉴定求职者能力,筛选求职者的装置(4)、工资与教育信号关系的调整与均衡:能力高的人,在职培训所需的成本较低,但生产率却较高,因而雇主支付他们较高的工资;由于教育水平反映了求职者的能力,因而教育水平越高的人,雇主付给他们的工资也越高,反之亦然。

(五)、教育的文化再生产理论 1、代表人物:布迪厄 2、主要观点:(1)、学校传递的文化与统治阶级的文化密切相关,其作用在于赋予并证明统治阶级文化的合理性(2)、教育的手段是符号暴力,即统治阶级通过文化符号影响的微妙作用来达到阶级控制的目的(3)、学校的课程是霸权课程,这种课程依靠政治利益来决定课程知识的取舍二、教育的社会制约性(一)、生产力对教育发展制约性的表现 1、生产力制约着人才的质量和规格 2、生产力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3、生产力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 4、生产力制约着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二)、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发展制约性的表现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权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和部分教育内容(三)、文化对教育制约性的表现 1、一定的民族文化传统对教育观念的影响 2、一定的民族文化对教育内容的选择的影响 3、一定的民族文化对教育需求的影响3 / 84、一定的民族文化对教育管理体制的影响5、一定的民族文化对教育方法选择和组织形式的影响(四)、人口对教育制约性的表现1、一定数量的人口是教育得以发展的前提条件和基础 2、人口质量制约和影响教育的发展 3、人口的年龄结构、就业结构影响着教育的发展(五)、科技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科学技术能够有力的改变教育者的教育观念,提高他们的教育能力。

2、科学技术对教育对象也有影响3、科学技术还会渗透到教育资料的所有环节中去,为教育资料的更新和发展提供新的手段。

三、教育的社会功能(一)教育的经济功能 1、教育为经济发展准备新的劳动力 2、教育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职业培训3、教育通过科学技术的普及提高全体人民的素质 4、教育通过人文环境的建设和人文精神的培育为经济活动提供道德和文化基础 5、高等教育是知识、工艺和技术创新的源泉(二)、教育的政治功能1、教育培育一定阶级统治所需要的人才,同时对普通大众进行符合统治阶级利益的教育 2、教育可以为政治的稳定和变革制造一定的舆论 3、教师和学生是任何一个时代政治稳定和变革的中坚分子4、学校本身肩负着对公民进行政治教育的责任(三)、教育的文化功能 1、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 2、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 3、教育的文化整合功能 4、教育的文化创新功能(四)、教育的人口功能 1、教育能提高人口质量 2、教育能提高民族素质 3、教育能控制人口数量,调整人口结构(五)、教育的科技功能 1、教育是继承、传播、普及科学技术的最佳手段 2、教育是培养科技人---------------------------------------------------------------最新资料推荐------------------------------------------------------ 才的摇篮 3、教育是创新技术成果的最佳方式教育与人的发展一、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特征与教育(一)、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特征 1、发展的顺序性 2、发展的阶段性 3、发展的差异性 4、发展的不平衡性(二)、人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对教育的制约 1、发展的顺序性对教育的制约 2、发展的阶段性对教育的制约 3、发展的差异性对教育的制约 4、发展的不平衡性对教育的制约二、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一)、关于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的主要观点 1、单因素论与多因素论(1)、单因素论,也称单一因素决定论,认为人的发展是某一种因素决定的。

常见的有内发论(遗传决定论、生物预定论、预成论)、外铄论(环境决定论、教育万能论)(2)多因素论,多因素论是与单因素论相对的一种学说,主张人的发展受遗传、环境、教育以及在此影响下逐步发展起来的个人的已有发展水平和主观能动性的制约 2、内发论与外铄论(1)内发论,又称为自然成熟论、预成论、生物遗传论等,该观点认为人类个体的心理发展完全是由个体内部所固有的自然因素预先决定的,心理发展的实质是这种自然因素按其内在的目的或方向而展现的。

外部条件只能影响其内在的固有发展节律,而不能改变节律。

(2)、外铄论,又称为环境决定论、外塑论或经验论,该观点与内发论相反,认为个体心理发展的实质是环境影响的结果,环境影响决定个体心理发展的水平与形式。

5 / 83、内因与外因相互作用论又称二因素辐合决定论、双因素论、遗传环境决定论。

主要有两种观点:(1)、一种观点认为人的发展既不单由遗传决定,也不单由环境决定,而是遗传和环境共同决定。

人的发展不是遗传和环境之和,而是二者的乘积,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吴伟士。

(2)、另一种观点认为遗传从怀孕起就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出生后环境的影响无时无处不在。

遗传和环境在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作用始终是交织在一起的,很难明确区划分,代表人物是德国心理学家施太伦。

(二)、遗传素质及其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1、何谓遗传素质遗传素质是指个体从祖先那里继承下来的外在的和内隐的解剖生理特征,如机体的构造、形态、神经类型、感受性等等。

遗传素质细分起来还可以分为由基因所携来的与由生命诞生和分娩时的外部环境所带来的永久性影响 2、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是个体发展的生物学前提,影响了个体后天发展的差异性和可能性,对人的生理发展、心理发展和社会性发展都起着重大的作用(三)、环境因素及其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1、何谓环境因素环境因素是指那些对人的发展产生影响的外部世界,包括自然世界和社会世界两个相互联系的部分 2、环境因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比较遗传素质而言,环境因素特别是社会因素是更为根---------------------------------------------------------------最新资料推荐------------------------------------------------------ 本的因素。

社会因素包括社会的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等,每一种因素又可以划分为制度层面、观念层面、关系层面、物质层面等等。

它们提供人的发展所需的物质和社会条件;构成人的发展的巨大动力;影响了人的发展的价值方向;影响了人的发展的内容;对人的发展本身具有一种广义的教育作用。

不过,由于环境因素自身的复杂性,环境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既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四)、学校因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1、何谓学校因素学校是按照一定的目的和制度组织起来的促进学生发展的特殊环境。

学校因素是指那些影响学生发展的目的、制度、内容、人员、环境、手段等因素 2、学校因素在人的身心发展的作用学校因素在人的发展中起综合的作用,既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把人的遗传素质与社会影响综合起来,提出适宜的发展目标,设置适宜的课程体系,采用适宜的教育手段、方法和评价形式,从而促进学生在一定时间内的最大发展。

比较遗传素质和社会因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来说,学校因素的影响有以下特点(1)、提出明确的发展目标;(2)、遵循个体发展的规律;(3)、专门以促进学生的有价值发展为己任;(4)、有专门的教师和管理人员;(5)、有丰富的发展资源和发展反馈手段。

7 / 8因此,学校是人的发展的主渠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