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撰写基本要求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步骤及案例分析
调查步骤
44
调查了解当地基本情况
经了解该乡距该县城区82公里,全乡人口8162 人,辖11个行政村,是该县最偏僻的乡镇之一, 经济落后,交通不便。
该乡中学和中心小学两校共有学生801名(其 中住宿生618人),教师58人。中学有3个年 级12个班,中心小学有6个年级10个班,两校 相邻,共用食堂,教室通风条件良好,住宿条 件拥挤,学生宿舍通风和卫生状况一般。
28
优点
①、比病例对照研究能更直接、更有力地判断 病因假设和确定疾病的危险因素。
②、可以计算发病率、死亡率、相对危险度。
29
缺点
①、比较适用于研究某暴露因素作用后短期内 出现反应的情况,而对罕见疾病、潜伏期很长 的疾病以及慢性疾病较不适用。
②、需要的样本量较大,观察的时间较长,费 时、费力。 ③、在一项研究中一般只能研究一种因素与 疾病的关系。
7
前往调查前需要了解
了解本次事件概况:
✓ “首例”病例或“首诊”医生 ✓ 已经开展调查情况(方法、结果) ✓ 已撰写的调查报告,上报反馈情况 ✓ 采取的初步措施及效果
了解调查中已或可能出现的敏感问题
8
2.核实诊断
n 目的 n 在于排除 –误诊 –实验室检测错误
n方法 –访视病例 –查阅医疗记录 –核实实验室检测结果
37
8.实施控制措施
去除暴露源 减少与暴露因素的接触 防止进一步暴露 保护危险人群
终止暴发或流行
38
9.完善现场调查
补充调查
进一步研究方案 提高病例鉴别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提高分子、分母的质量 复访
39
10.书面报告
书面报告
记录调查情况、结果及建议
种类
初步报告、进程报告和总结报告
登革热流行病学现场调查的原则,准备及内容
登革热流行病学现场调查的原则,准备及内容一、现场调查的原则要求做好登革热疫情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对于指导疫情的预防和控制至关重要,其主要原则要求为:(一)首先要核实疫情。
接到疫情报告后,立即核实登革热疫情的真实存在性,掌握疫情波及范围和影响因素。
(二)对患者要及时进行个案调查,查找可能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三)对疫点范围内的可疑发热患者进行及时、主动和全方位的搜索,防止疫情的进一步扩散和蔓延。
(四)对疑似患者要采集血标本,及时送检和进行核实诊断。
(五)需对疫点或疫区登革热的流行因素和流行趋势进行快速且客观的评估。
二、现场调查前的相关准备工作(一)疫情处理交通工具的准备 应配备专门的疫情处理车辆随时处于待命状态,一旦出现登革热疫情,可以在较短的时间集结出发到达疫情现场。
(二)疫情处理箱常备物品的准备 应配备专门的登革热疫情处理箱,箱内应包括以下物品:登革热疫情现场调查的相关表格(包括《全国登革热监测方案》中的登革热(登革出血热)个案调查表、登革热病例调查一览表/登革热发病情况入户调查登记表、登革热媒介伊蚊监测孳生地调查登记表、登革热媒介伊蚊成蚊密度调查表、媒介伊蚊登革病毒分离送检登记表、疑似登革热病人检材送检一览表和病原学检测结果一览表等表格),宣传小折页,纸,笔,蚊幼采集容器,塑料吸管,防蚊油,手电筒以及盛装蚊幼的容器等。
(三)现场采样箱的准备 登革热疫情调查现场调查时,必要时会对可疑病例,密切接触者或疫点(疫区)内的健康人群进行血标本的采集,因此需要准备现场采样箱,配备必要的调查用具、采样器材等。
采样箱内应包括一次性针筒,一次性手套,干燥试管,消毒棉签,橡胶带等,所有物品可按50~100人份准备。
(四)个人一般物品和防护物品的准备 登革热的调查现场环境一般较复杂,同时还要避免被疫点(疫区)的蚊虫叮咬等,因此参加现场调查的人员要求尽量穿戴长袖衣服,带上防蚊油或防蚊霜,工作服,工作证,雨伞或遮阳帽等。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广西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演练方案一、演练目的使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人员能熟练掌握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现场流调工作的要求、工作程序和工作内容。
二、演练对象县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乡镇卫生院的流行病技术人员。
三、工作步骤(一)组织现场调查人员现场调查组包括流行病现场调查人员、实验室采样人员(其中流行病学现场调查人员至少2人,实验室采样人员1人)。
(二)携带的物品要求1、防护物品:个人防护设备5套,包括口罩(12-16层棉纱口罩和N95或FFP2级别以上的口罩),工作服,隔离衣(一次性)、手套(医用乳胶手套),护目镜,鞋套(高筒水鞋)。
2、流行病学调查表格:包括病例个案调查表3份、密切接触者调查表20份。
3、采样设备:(1)血液收集耗材:医用(5ml和10ml)一次性注射器各10支、5ml(真空)针管10支、止血带3根、无菌拭子一包、血清储藏管20支、标本标签20张、创可贴20个、可封性塑料袋30个、标本采集登记表格20张、带有冰袋的冰盒1个、棉拭子一包。
(2)全血收集管:10ml螺口塑料管(外螺旋、带密封垫圈)20支。
(3)血清保存管:2ml螺口塑料管(外螺旋、带密封垫圈),可耐超低温(液氮保存)10支。
(4)粪便保存管:50ml螺口塑料管(外螺旋、带密封垫圈),可耐超低温(液氮保存)10支。
(5)鼻咽拭子保存管:10ml螺口塑料管(外螺旋、带密封垫圈),可耐超低温(液氮保存)10支。
(6)痰液保存管:50ml螺口塑料管(外螺旋、带密封垫圈),可耐超低温(液氮保存)10支。
(7)尸检组织冻存管:50ml螺口塑料管(外螺旋、带密封垫圈)2支。
(8)记号笔:油性,防水,2支。
(9)洗手液(包括0.3-0.5%碘伏消毒液或快速手消毒剂(洗必泰醇、新洁尔灭醇、75%的酒精等)任选一种。
四、现场调查步骤(一)流行病学调查1、到达现场后,首先做好个人防护。
根据对不同的被调查对象采取不同级别的个人防护:一级防护: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疑似病例和临床诊断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医学观察;对医学观察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医学观察。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撰写要求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撰写要求一、报告格式要求1.封面:包括报告标题、调查单位、调查时间、调查地点等基本信息;3.摘要:对调查内容进行简洁明确的总结,不超过200字;4.引言:概括性地介绍调查目的、背景和意义;5.方法:详细描述调查的设计、数据采集方法和样本选择;6.结果:系统展示调查结果,包括数据统计、图表等;7.讨论:对结果进行分析、解释,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8.结论:根据调查结果和讨论,得出相关结论;10.附录:如果有额外的数据、图表、问卷等,可放在附录中。
二、具体内容要求1.调查目的:明确指出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什么,传达想要解决的问题。
2.调查背景:简要介绍与该调查相关的背景信息,包括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性和该研究领域的相关研究情况。
3.调查方法:具体描述采用的调查方法和样本选择,包括问卷调查、抽样方式、研究对象等。
4.调查结果:使用合适的图表、表格或其他形式展示调查结果,包括数据统计、比例、分布情况等。
5.结果讨论:根据调查结果,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解释和分析。
对结果的可靠性、局限性和实际意义进行评估。
6.结论:根据调查结果和讨论,得出本次调查的总结性结论,以及对未来研究或预防控制工作的建议。
7.思考与展望:对调查工作中的问题和挑战进行思考,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9.附录:如果有额外的数据、图表、问卷或其他相关资料,可以放在附录中,以便读者查阅。
三、撰写注意事项1.报告全文要清晰、简练,避免啰嗦句式和废话;2.使用术语和概念要准确,并给出定义或解释;3.报告中的数据和图表要准确无误,如果有用到材料或分析方法要详细说明;4.报告要注意逻辑性,各部分之间要有良好的衔接;5.报告要注重语言表达规范和准确性,使用科学、客观、中性的语言;6.报告的研究内容要有创新性和学术性,可以参考和对比已有的相关研究;7.报告撰写时要注意文献引用准确和格式规范,严禁抄袭和剽窃。
四、报告的审阅和修改在撰写完成后,报告要经过审阅和修改,确保报告内容准确无误,逻辑清晰,语言通顺,格式规范。
(完整版)传染病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传染病现场流行病学调查1、现场工作准备(1)人员准备:中心根据事件性质,安排相关专业人员参加现场处置工作组,确定工作组负责人,明确成员职责和分工。
(2)技术准备:现场工作组根据已经掌握的线索,开展文献检索或处置技术复习,咨询有关专家意见,以及与相关实验室联系现场采样和检测准备事宜。
(3)物资准备:现场工作组领取应急箱、消杀药品和器械,现场警示标识等,清理准备个人防护用品、样本和标本采集、运输设备和工具、现场快速检测设备和试剂、预防药物或疫苗、消杀器械、痕迹记录器材(照相机、录音笔、摄像机)、调查表、参考资料(专业、法律)、宣传资料、通信设备、电脑、现场联系资料(联系人及联系电话)等。
(4)后勤保障:安排车辆、交通、食宿等.(5)其他事项:现场工作组与事件发生地取得联系,预约预备会,交流情况、共商现场工作方案和实施计划。
(6)响应时限:派出现场工作组的指令下达后,工作组应在1小时内准备完毕,从中心出发赶赴事件发生所在地.2、现场工作实施(1)核实疫情或事件:现场工作组一旦到达现场,应立即与当地有关部门一起核实疫情或事件,召开有关会议,了解情况,交流意见,安排布置有关工作。
主要内容:①听取汇报:了解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以及最新情况;了解当地过去有无类似事件发生;发病地区人群近期与事件相关的生产、生活、娱乐等相关活动情况;共同暴露或接触人群;已采取的措施及效果;周边地区或单位有无类似病例发生。
②核实疫情或事件:与参与诊诒的临床医生进行访谈,查阅病历记录,核实化验结果,收集临床相关资料;访视部分病例,必要时亲自对现症病例进行体格检查和采样检测.根据病例的临床表现和体征、实验室结果,结合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对疫情或事件性质做出初步判断。
(2)确定现场工作计划:商讨现场工作思路,商议初步的预防控制措施实施计划,根据对已有资料的分析和已采取的措施效果,形成初步的预防控制方案,列出现场必须完成的工作项目,确定联络人和现场工作例会制度,商议落实实施计划。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与调查报告的撰写
资料整理
临床表现:各临床症状和体征出现的百分比 流行特征:三间分布的统计和描述。 时间分布:绘制疾病暴发的时间分布图(线图或 直方图),表示暴发的开始、高峰、终止的整个 时间动态过程。 单位分布:按病例的不同单位进行统计,计算罹 患率。也可绘制标点地图。 人群分布:病例按年龄、性别、职业等分组,计 算罹患率。
2、了解暴发的初步情况:本次暴发开始发生疫情日期,暴发开 始与发展的情况,按日或按旬发病人数,该单位或地区人口数, 有哪些部门,各部门人数及病人数,已采取了什么措施,近期内 群众的生活(如食堂、水源、住宿等)、生产(劳动性质和地点) 和活动(集会、旅行、交往等)情况,是否有促进本病发生的因 素等,根据病种选择不同重点进行调查了解。 3、查清暴发的病例:要查清已发生的全部病例,特别是首批病 例。在查清全部病例时,必须注意两个问题: (1)确定是否是该种疾病:首先应根据暴发病例的主要症状、 体征或化验指标,制定一个确定病例的统一标准,既本次调查的 病例定义。调查所得的病例,要按此标准核对,将不符合此标准 者排除。 (2)确定被查的病例是否是本次暴发的病例:因为在这次暴发 之前该地区或单位可能有少数该种病人存在,在本次暴发时其他 地区或单位可能也存在少数这种病人,这此病人可能被误作为本 次暴发的病例。一般可将从发病开始异常升高算起,至恢复至原 有水平止的一段时间作为暴发期间,在这期间内的病例作为本次 暴发的病例。同样也可划定暴发的地区范围。
5、收集相关信息。收集出现暴发疫情场所(如学校、 托幼机构或其他集体单位)的基本情况,包括气象 资料、地理、空间分布、人口分布、教学/生产活动、 疫情发生前后的人群聚集、人群流动等信息。 6、分析暴发原因。重点对病例间的接触方式、频度 和相互暴露、发病的时间序列进行分析。根据初步 调查结果,分析、建立暴发疫情的原因假设,设计 病例对照或历史队列研究验证假设。 7、分析、判断疫情发展趋势。动态分析暴发疫情的 流行病学三间分布特点,以及病例(尤其是重症或 死亡病例)的发病、就诊、病情进展和转归等,结 合已采取的控制措施,综合评估暴发疫情的影响, 评价处理措施的效果,分析疫情发展趋势,从而有 针对性地制定调查策略和控制措施。最后形成总结。
现场流行病调查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步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复杂多样,流行病学调查人员应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遵循本文所述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步骤,才能够收集到较为完整的信息,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查,提出特异的控制措施。
但并不是在每一次现场调查中这些步骤都必须具备,而且开展现场调查的实际步骤也可以不完全按照文中所提及的顺序进行,这些步骤可以同时进行,也可以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1.准备工作准备工作包括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之前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所进行的工作。
在事件发生之前,应准备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调查预案(?),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应成立现场调查组赴现场调查。
现场调查组应由相应的专业人员组成,一般应该包括流行病学、实验室和临床医学等专业人员,必要时还应增加其他卫生专业和管理人员(?)。
现场调查组应有负责人,组织协调整个调查组在现场的调查工作,调查组成员应明确各自的职责。
现场调查组在奔赴现场前应准备必需的资料和物品,一般可以包括:相关调查表(?有时需要在现场根据初步调查结果现场设计调查表用于调查)和调查器材、现场预防控制器材、采样设备和相应的采样试剂、现场联系资料(联系人及联系电话)、电脑、照相机(?)和个人防护用品等,适合的交通工具对于现场调查也必不可少。
种类主要物品采样工具注射器、肛拭子、消毒棉签、消毒纱布、调匙、勺子、夹子、镊子、剪刀、屠工用刀、酒精灯、标号用品、75%酒精、其他消毒灭菌器具等样品容器灭菌塑料袋、广口瓶、灭菌试管、灭菌粪便盒、样品冷藏设施等防护用品工作衣或隔离衣、口罩、白帽子、手套、靴子等调查用表食物中毒个案调查登记表、调查结果汇总表、卫生监督文书等检验设备毒物快速分析设备、深部温度计等取证工具照相机、录音机、摄像机等参考资料各种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食品卫生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有关专业技术参考资料等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中毒事件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1小时内,向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步骤和方法
二、核实诊 断
最后,根据病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与流行病学资料相互结合进行综合分析作出 判断。
描述性分析: ( 三)人群
分布
想收集所有与人群有关的潜在危险因素和暴 露因素是不可能的。不过,对疾病宿主、传 播途径、高危人群认识越多,你将获得更特 异和准确的信息,以决定如何防治疾病。
七、建立并验 证假设
假设是利用上述 步骤所获得的信 息来说明或推测 暴发或流行的来 源,假设必须建 立在研究设计之 前,通常会考虑 多种假设。
对接诊病例的临床医生进行访谈调查是非常必要的。
在调查中不仅应询问诊断结果,更应询问病例的症状和体征,这能为获得疾病发 生的线索,确定流行的存在提供有力的证据。
四、建立病 例定义
病例定义?
现场调查中的病例定义应包括以下四项 因素:即患者的时间、地点、人间分布 特征以及临床表现/或实验室信息。
1
四、建立病例 定义
一个假设中 应包括以下 几项因素:
危险因素来 源;
传播的方式 和载体;
引起疾病的 特殊暴露因 素;
高危人群。
1
假设应该具备如下特征:
2
合理性;
七、建立并验
证假设
3
被调查中的事实所支持(包括流行病学
、实验室和临床特点);
4
能够解释大多数的病例。
七、建立并验 证假设
1
建立假设的过程中应 注意:
3
始终保持开放的思维 ;
03
现场调查中采取措施并观察其效果,也是认识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撰写基本要求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撰写基本要求第一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撰写基本要求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撰写基本要求现场调查报告,是一种全面的总结形式,与科学论文相比,它可能不够精辟和深入,方法学方面不够严谨,但是更加全面。
由于现场调查的题材千差万别,因此现场调查报告的撰写要求也不尽相同。
针对群发性疾病(如传染病暴发或流行)的调查,可能侧重于流行病学与统计学方法的综合应用;针对个案病例的调查,则可能侧重于对病例临床特征、检测结果的描述,以及逻辑推理在调查过程中的应用等。
但不管是什么题材的调查报告,一些基本要求必须得到满足。
在此,总结经验,对现场调查报告所包涵的要素提出一些要求。
根据不同题材调查工作的要求,其报告可能侧重于其中的某些要素,不一定要面面俱到。
完整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包括如下要素:1.标题2.前言(事件经过)3.基本情况4.核实诊断5.流行特征(描述流行病学)6.病因或流行因素推断、验证(分析流行病学)7.防制措施与效果评价8.问题与建议9.调查小结10.落款一、标题“标题”是现场调查报告内容的高度概括,必须简明扼要地向读者展示所做工作的主要成果。
标题应该简练、准确,可包括时间、地点及主要调查内容等要素,有时可省略时间、地点相关信息,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一般标题的表达形式:“关于+地点+事件名+的调查报告”。
但根据工作内容的不同,标题常常有所变化,如“关于XXXX的调查报告”、“关于XXXX的评价报告”、“XXXX调查”等。
二、前言(事件经过)“前言”部分主要对事件的发现、报告、调查经过进行简单概括。
一般篇幅不宜太长,200-500字即可。
“前言”部分可包括以下内容:1.本次现场调查的由来与背景、目的和意义,引出调查所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2.简述发现事件的信息来源,包括接报及上报情况等。
2.交待事件发生经过,以及调查工作的任务来源(如下级请求或上级要求等)。
3.简述现场工作经过,包括调查的地点和时间、参加单位与人员、调查方法、调查工作经过、调查处理结论等。
流行病现场调查报告的撰写
3
调查结果的应用
面向现场--控制疫情、评价措施 面向决策层--参谋(建议) 面向公众--信息、新闻发布 面向同行—交流、共享经验 面向法律--证据和真实
4
一、 根据调查事件发展过程分类
根据所调查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及相关调 查报告的撰写时间,调查报告可以分为
发生报告 进程报告 阶段报告 结案报告
该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接报与上报情况。 本级负责该事件应急处理人员的组成
18
前 言
简述发现事件的信息来源
包括接报与上报情况), 受基层邀请、领导委托、或事件本身需要。 主要做了哪些工作(包括听取基层汇报;核实诊断, 现场调查内容等) 地点和日期。
事件发生的经过,开展本次调查的性质
24
防制措施与效果评价
描述各种技术措施的落实过程情况,采取措施的时间、 范围和对象等 选择过程性指标进行描述,如疫苗接种率、传染源的 隔离率等 防制措施实施后,应对其效果作出评价,反过来也是 验证调查分析是否正确 如果效果不佳或发生续发病例,应说明原因,需要修 正的控制措施 要分开描述已采取的防制措施和即将采取的防制措施
5
现场流行病学工作思路
报告、报告、再报告 调查(分析)、调查、再调查 控制(评价)、控制、再控制
6
发生(初次)报告
是指在事件发生后或到达现场对事件进行初步核 实后,根据事件发生情况及初步调查结果所撰写 的调查报告
主要针对事件的发生、发现过程及事件的诊断或特征进 行的描述,简要分析对事件性质、波及范围以及危害程 度的判断等; 简要介绍已经掌握的事件相关特征资料,如病例的时间、 人群、地区分布; 简要分析事件可能的发展趋势,如疫情可能的走向; 初步分析事件的原因(可疑因素); 简要介绍已经采取的措施或开展的工作等。
传染病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传染病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一、引言流行病学调查是研究疾病在特定人群中的分布和影响因素的科学方法。
在传染病的研究中,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是一种常用的方法,用于了解疾病的流行特征、传播途径和控制措施等。
本文将介绍传染病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基本步骤和常用工具,并对其重要性进行讨论。
二、调查目的与背景传染病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目的是为了了解疾病在特定人群中的流行情况,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通过调查,可以获取以下信息:1.病例的基本特征:包括年龄、性别、民族等基本信息,用于了解疾病的易感人群;2.病例的病史信息:包括疾病的起病时间、就诊时间和治疗情况等,用于了解疾病的传播途径;3.病例的流行特征:包括发病症状、传播途径和传播速度等,用于了解疾病的流行方式;4.接触史信息:包括接触患者和接触病原体的情况,用于了解疾病的传播机制。
背景介绍:传染病是一种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传播性。
在疫情暴发或疾病爆发的情况下,需要对传染病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以了解疾病的流行特征和传播途径,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三、调查步骤1.制定调查计划:在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之前,需要确定调查的目标群体、调查的时间和地点,以及调查的具体内容和方法等。
调查计划应包括人员组成、调查步骤和调查工具等。
2.病例识别和登记:根据疫情报告或患者就诊信息,对病例进行识别和登记。
病例登记包括个人信息、病例信息和流行病学信息等。
登记表格应设计合理,便于信息记录和数据统计。
3.现场调查和样本采集:现场调查是指对病例进行面对面的调查,了解病例的病史、接触史和流行特征等。
样本采集包括采集患者的临床样本和环境样本等。
采集的样本应妥善保存,并在后续实验室检测中使用。
4.数据录入和分析:将调查所得的数据进行录入和整理,并进行统计分析。
数据录入应准确无误,数据分析应结合统计学方法和流行病学指标,得出有意义的结果。
5.结果汇报和解释:根据调查结果,将所得数据进行结果汇报和解释。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与卫生信息专报的撰写
加强人才培养
加强流行病学调查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 高整体团队的素质和能力。
加强国际合作
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与交流,共 同推进流行病学调查领域的发展。
05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报告撰写原则 完整性:报告应完整、全面地呈现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和结论。 准确性:报告应准确反映调查过程和结果,避免使用模糊或不确定的表述。
明确调查的目的和需要解决的 问题,为调查设计提供方向。
实施调查
按照计划进行现场调查,确保 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撰写报告
根据调查结果和目的,撰写现 场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和卫生信 息专报。
问题与挑战
数据质量不高
由于现场条件限制,收集到的数据可能存在 质量不高的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 清洗和处理。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与卫 生信息专报的撰写
2023-11-04
目 录
•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 卫生信息专报 • 案例分析与应用 • 经验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01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定义与目的
定义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是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 ,旨在明确事件的原因、传播途径、影响范围及发展趋势,为决策提供科学 依据。
数据收集与分析
数据收集
通过现场调查、病例报告、监测数据等多种渠道收集相关数 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数据分析
运用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如描述性分析、卡方检验、回归分 析等,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挖掘因果关系、传播途径和影 响因素。
报告撰写与发布
报告撰写
按照规定的格式和内容要求,撰写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报告应清晰、简洁,客观反映调查和分析结果。
如何撰写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如何撰写流行病学调查报告12020年4月19日如何撰写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调查总结报告目的: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所开展的调查处理进行工作总结,并向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汇报。
一、疾病爆发调查总结报告(一)报告的主要要素1、标题:简明醒目,包含事件发生地点、性质的内容。
2、事件概况(前言)3、基本情况(1)事发地自然、社会等基本情况。
包括地理位置、行政区域、面积、人口(数量、常居、流动,如在集体性单位发生的,还要有该集体的人员情况)、交通状况、当地医疗卫生组织的情况。
(2)疫情概况:当地该疾病既往流行情况;本次事件发生、波及范围等。
4、事件发生经过:未开展调查前本次疫情发生的经过。
5、现场调查、实验室检测结果(1)流行病学调查①流行特征:“三间分布”◆人群分布:年龄、性别、职业、民族、是否为流动人口。
年龄:最小、最大、平均年龄,分组年龄。
年龄出现差异主要与免疫水平状况、暴露病原因子的机会等不同有关。
性别性别出现差异:暴露或接触致病因素的机会不同等。
职业职业出现差异:暴露或接触致病因素的机会不同等。
民族:主要是考虑与生活习惯因素有关。
流动人口:流动人口是疫区与非疫区间传染病的传播纽带,有些疾病的爆发和大流行是因流动人口的带入性和输入性病例引起的。
◆时间分布:各时间段发病人群的分布情况(月、旬、周为单位)、高峰时间。
◆地区分布:一般按行政区域进行描述(乡(镇)、行政村或屯)。
主要是反映致病因子在这些地区的分布和作用不同。
②临床表现:临床症状、体症(一般、特殊)。
(2)卫生学调查:主要是针对一些肠道传染病。
(3)实验室检测:包括病原学、血清学和其它实验室检查。
样本:病人样本(如血液、排泄物、分泌物等)、动物样本、环境样本(如水)等。
(4)其它:调查可免疫性疾病时应了解发病人群的免疫水平。
6、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分析、结论依据调查结果,对导致本次事件发生的原因(自然、社会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并对本起事件进行定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撰写基本要求
现场调查报告,是一种全面的总结形式,与科学论文相比,它可能不够精辟和深入,方法学方面不够严谨,但是更加全面。
由于现场调查的题材千差万别,因此现场
调查报告的撰写要求也不尽相同。
针对群发性疾病(如传染病暴发或流行)的调查,
可能侧重于流行病学与统计学方法的综合应用;针对个案病例的调查,则可能侧重于
对病例临床特征、检测结果的描述,以及逻辑推理在调查过程中的应用等。
但不管是
什么题材的调查报告,一些基本要求必须得到满足。
在此,总结经验,对现场调查报告所包涵的要素提出一些要求。
根据不同题材调
查工作的要求,其报告可能侧重于其中的某些要素,不一定要面面俱到。
完整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包括如下要素:
1.标题
2.前言(事件经过)
3.基本情况
4.核实诊断
5.流行特征(描述流行病学)
6.病因或流行因素推断、验证(分析流行病学)
7.防制措施与效果评价
8.问题与建议
9.调查小结
10.落款
一、标题
“标题”是现场调查报告内容的高度概括,必须简明扼要地向读者展示所做工作
的主要成果。
标题应该简练、准确,可包括时间、地点及主要调查内容等要素,有时
可省略时间、地点相关信息,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一般标题的表达形式:“关于+地点+事件名+的调查报告”。
但根据工作内容的不同,标题常常有所变化,如“关于XXXX的调查报告”、“关于XXXX的评价报告”、“XXXX
调查”等。
二、前言(事件经过)
“前言”部分主要对事件的发现、报告、调查经过进行简单概括。
一般篇幅不宜太
长,200-500字即可。
“前言”部分可包括以下内容:
1.本次现场调查的由来与背景、目的和意义,引出调查所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2.简述发现事件的信息来源,包括接报及上报情况等。
2.交待事件发生经过,以及调查工作的任务来源(如下级请求或上级要求等)。
3.简述现场工作经过,包括调查的地点和时间、参加单位与人员、调查方法、调查工作经过、调查处理结论等。
三、基本情况(背景)
“基本情况”是对事件发生地的背景信息进行描述;此部分所包含的内容,应可对调查和分析结论起到支持作用,应避免提供与主体内容毫无关联的信息。
一般来说,基本情况可包括如下内容:事件发生地的地理位置、环境、气候条件、人口构成状况、社会经济状况、卫生服务机构、平时疾病流行情况或历史上该疾病在该地区流行状况、该地区有关的预防接种情况等。
应重点说明与事件性质和原因有关的本底情况,如虫媒传染病应说明媒介种群、密度与变化情况,肠道传染病重点说明当地卫生状况,等。
四、核实诊断
针对传染病群体性事件的调查,首先要对疾病进行核实诊断,证实暴发或流行的存在。
因此,该部分主要对疾病的临床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并展示。
主要内容:1.临床表现:描述病人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临床上的分型及其特点。
2.辅助检查:各种临床辅助检查的结果。
根据调查的病种,展示的辅助检查结果应各有侧重,如呼吸道传染病(如SARS)可重点展示肺部X线检查及肺部通气指标,胃肠道传染病应重点展示大便标本检查结果等。
3.主要诊断依据:一般参考各法定传染病的国家诊断标准。
如果疾病无公认的诊断标准(如新发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的疾病),应列出病例定义和分级定义。
如果是新发传染病,则临床资料的统计分析应为调查工作重点,以便弄清疾病的特征,为诊断、治疗及防控工作提供参考资料。
五、流行特征(描述流行病学)
针对一起群体性传染病事件,应将事件的真实面貌完整呈现,即描述流行病学方法的应用。
主要内容:
1.疾病流行强度:总发病数目、发病率、死亡率和死亡率等信息,以及事件的波及范围及人群等信息。
2.疾病流行特征:即“三间”分布----时间分布、地点分布、人群分布特征。
流行特点的描述,亦应有明确的目的,应可为下一步的病因推断(分析流行病学)相关工作所利用;如不能为分析流行病学服务,可不必事无巨细地展示所有资料信息。
这一部分内容为调查报告的专业核心内容之一,应尽可能地用图表来表示,以求简单明了;在信息量较为丰富的情况下,应避免仅以大段文字来描述疾病的流行特征。
另,图表制作应从实际需要出发,科学合理,忌形式主义;图表制作时要简明扼要,应有序号、标题。
制表要求重点突出、主谓分明、结构完整、有自明性;表内的标目排列要合理。
六、病因或流行因素的推断与验证(分析流行病学)
并非每一项调查均可以做分析流行病学的总结。
如果调查设计与信息资料足以支持这一部分的分析,则该部分将是调查报告中最重要的内容。
主要内容包括:1.提出病因或流行因素假设:综合临床信息、流行病学特征等内容,提出病因或流行因素的假设。
与前面的描述性内容无关、缺乏依据的假设,是不科学合理的假设,只能使人对本次调查的结论提出怀疑。
2.验证假设:根据分析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以及关联强度、剂量-反应关系等指标,对病因假设进行验证。
3.传染来源与相关因素调查结果的分析结论。
除了流行病学方法的应用以外,逻辑推理思维也必不可少。
4.标本采集和实验室检测:病原学、免疫学检测结果,是确定病因的强有力的支持资料。
5.干预效应:如落实了干预措施,则干预效应可为病因推断提供进一步的支持。
6.病因判断:病因判断的结论;支持本病因结论的理由;排除其它可能原因的理由,等等。
七、防制措施与效果评价
流行病学调查、查因,是为了控制疾病而服务的;控制(干预)措施的落实,应与流行病学调查同时开展。
因此,完整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应包括防制措施与效果评价内容。
要求如下:
1.描述各种技术措施的落实情况,包括采取措施的时间、范围和对象等。
2.选择过程性指标进行描述,如疫苗接种率、传染源的隔离率等。
3.防制措施实施后,应对其防控效果作出评价,同时也是验证调查分析是否正确。
如果效果不佳或发生续发病例,应说明原因,分析指出需要修正的控制措施。
4.已采取防制措施和即将采取防制措施分开描述。
八、问题与建议
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与教训,是提升调查工作意义的必需步骤。
同时应提出针对性的工作建议,旨在减少今后类似事件的发生,或为今后类似事件的调查提供指导意见。
要求如下:
1.存在问题及教训:对调查过程中发现的卫生工作中存在问题进行阐述;对处理不当或效果有限的措施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2.总结经验:对疫情处理过程中所采取的成功或关键措施进行介绍。
3.提出建议:综合调查结果、流行因素分析及控制实践经验等内容,分析预测事件可能发展趋势,提出下一步工作建议。
包括开展进一步调查研究、尚需采取的对策方法等建议,以及预防今后类似事件再次发生的建议。
建议要符合客观实际情况,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
九、调查小结
现场调查报告,是最为全面的一种业务总结形式。
如果整个调查控制工作比较复杂,则报告内容可能冗长难读,因此可将主要结果与结论进行摘要小结,以方便参考。
调查小结不一定是报告的必要组成部分,篇幅宜短,可为几行文字或一个段落。
调查小结的内容可包括:调查报告的主要观点、最终结论、针对性建议等。
十、落款
报告的最后为“落款”,包括署名及日期。
调查报告通常是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控机构汇报,或向有关单位进行报告,因此其署名通常为直接负责本次调查的单位和主要流调、实验室检测、防制措施实施人员。
调查报告的末尾还应署上调查报告撰写的日期。
以上所列为调查报告的内容要素,并非调查报告固定提纲。
调查报告的提纲,可以上述内容要素为依据,进行调整或修改;应根据调查目的及过程的不同,重点突出地展示调查成果。
一般情况下,包含事件经过、核实诊断、流行特征、病因分析、措施及效果、调查结论等几部分内容的调查报告,已属较为完善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