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知识】【古代诗歌鉴赏知识】
古诗词阅读鉴赏知识点
古诗词阅读鉴赏知识点一、古诗词从体裁上的分类:古代诗词从体裁上分为诗、词、曲三类。
1.诗诗可以从音律的角度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又叫古风,指唐以前的诗和唐以后不合近体声律要求的诗;近体诗,也称今体诗,指唐以后的格律诗,包括绝句和律诗。
二者区别:(1)在句法上,古体诗的每句话字数不定,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乃至杂言都有,句数也不确定。
例如:李白《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时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五言,十四句。
孟郊《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五言,六句。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七言,十八句。
近体诗只有五言、七言两种,绝句规定为四句话,律诗规定为八句话,多于八句的称为排律,也叫长律。
例如:五言绝句,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七言绝句,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五言律诗,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七言律诗,崔颢《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在用韵上,古体诗允许换韵,近体诗每首只能用一个韵。
古体诗,例如李白的《月下独酌》,换韵:en\an。
近体诗,例如杜甫的《春望》,一个韵:en。
(3)在平仄上,古体诗不讲平仄,近体诗讲究平仄,这是最大的区别。
简而言之,我们可以说,凡是不受近体格律束缚的,都是古体诗。
2.词词,是诗的别体,又称“诗余”、“长短句”,全盛于宋。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必考知识点汇总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必考知识点汇总鉴赏一首诗歌需要掌握一定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在高中语文考试中是必考的内容。
在本文中,将对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的必考知识点进行汇总,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
一、诗歌的基本元素1. 诗歌的韵律:诗歌是一种有规律的表达方式,韵律是其中重要的元素。
诗歌中常出现的韵律有押韵、格律、节奏等。
2. 诗歌的意象:意象是诗歌中表达思想和感情的形象化手法,通过描绘具体的形象来表达抽象的思想和情感。
3. 诗歌的修辞:修辞是诗歌中常用的修饰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对仗等。
修辞手法能够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二、诗歌的体裁1. 温婉娴静的田园诗:田园诗是描绘自然景物和农村生活的诗歌,常用来表达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悟。
2. 雄浑激烈的史诗:史诗是描写英雄事迹和历史事件的长篇诗歌,具有叙事性和史诗性的特点。
3. 悲壮浪漫的抒情诗:抒情诗是表达个人情感和内心体验的诗歌,情感真挚、内容丰富。
三、诗歌的流派1. 唐诗:唐诗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以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最为常见。
其中,杜甫的《登高》、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等都是唐诗的经典之作。
2. 宋词: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学的重要流派,以抒发爱情和婉约之美著称。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等都是宋词的代表作。
3. 现代诗:现代诗是指近现代以来的诗歌形式,具有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的特点。
胡适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余光中的《乡愁》等都是现代诗的代表作。
四、诗歌的常见表现手法1. 对景写景: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表达诗人的情感和观点。
2. 抒发感情:通过表达内心的情感,使读者共鸣。
3. 借物抒怀:通过描写特定事物,抒发情感或阐述思想。
4. 比喻和拟人:通过借用其他事物的形象,形容诗中的对象或情感。
五、名家名篇1. 《静夜思》-李白:这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表达了诗人在宁静夜晚中思乡的情感。
2. 《登鹳雀楼》-王之涣:这首诗通过描绘鹳雀楼的壮丽景色,表达了对壮丽事物的赞美和追求。
高考诗歌鉴赏知识点复习(完美版)
实用文档高考诗歌鉴赏知识点复习(完美版)所望实景,映衬一、二句之情,以景寓情,用秋风萧瑟、黄叶飘飞来衬托自己的悲苦。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卒章显志诗人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强烈地表达了诗人追求自由、蔑视权贵的心志。
照应篇章间的伏笔照应,又叫呼应。
一篇文章要有头有尾,前后内容要有内在联系。
前面交待过的话,后面得有照应;后边要照应的话,前边得先有个交待。
【作用】文章前后才能贯串,使读者容易掌握全文的脉络;使作品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种类】首尾照应,开头与结尾的照应;扣题照应,围绕主题反复照应;伏笔照应,先设伏笔,后予交代的照应。
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此诗共分两阕,下阕照应上阕。
“心在天山”与“当年”句相应;“身老苍州”与“关河梦”句相应,目的在于构成对照,抒发了词人心酸遗恨的苍凉心情。
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析】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里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线索线索有人线、物线、情线、事线、时线、地线等。
【作用】有利于理顺内容,掌握其结构,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周邦彦《关河令》“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
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
但照壁孤灯相映。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析】此词以时光的转换为线索,表现了深秋萧瑟清寒中作者因人去屋空而生的凄切孤独之感。
过渡过渡,是使文章连贯、结构严谨的一种手段。
【作用】“承上启下”,这有两层含义,一层是结构上的,另一层是内容上的。
结构上就是对整体的把握,增加条理和文章的语言的流畅性。
内容上就是对上面篇幅的总结和对下面篇幅的开头总起作用。
古诗词鉴赏 读懂诗歌 知识讲解
高考解决方案读懂诗歌读懂诗歌高考考什么(7)古典诗歌内容的理解和作者情感的体察(8)古典诗歌语言、表达技巧和意境的鉴赏怎样读懂古诗词一、注意诗的题目。
首先是要想一想这首诗“写的是什么?”不要急于作答,看看诗题,也许就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杜甫的《月夜》诗题告诉我们写作的背景;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诗作内容没有离开夜,而且这是一个雨夜,滂沱大雨也好,绵绵细雨也罢,这一夜诗人无法入眠要给远方的亲人或是友人寄去绵绵情思;孟浩然的《临洞庭上张丞相》势必要描述洞庭风光,而题目还告诉我们这首诗要呈给张丞相,一个“上”字,又向我们透露出张丞相的身份、地位显然是高于孟浩然的;元稹是白居易的好朋友,仕途不顺被贬到通州得了一场大病,险些要了他的命,这时《闻乐天授江州司马》,他的心灵会受到怎样的触动?题目是解读诗歌的钥匙,古诗词的特点是抒情性,诗人常常由偶然事件激发感情,借某一场景表现诗人的所见所感。
从创作动机上讲,题目就是引发作者情思的端点,展开诗歌内容的引子诗歌的题目往往点明了诗的内容,定下了感情基调。
阅读时要注意将诗句的内容与诗歌题目结合起来理解。
如: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题目中就透露了两个方面的信息:一是从题材上可以判断,这是一首怀古诗;二是怀古的地点,在京口北固亭。
顺着这个思路下去,结合诗歌的背景,我们就能迅速地读懂这首诗了。
2.2012年北京卷《柳堤》,题目中可显露出信息,作者在种满柳树的长堤观景而发感慨,即为借景抒情。
所以读诗歌时,先抓住景色特点,再细分析诗人传达的情感。
3.2011年北京卷《示秬秸》,“示”把事物拿出来或指出来使别人知道,通过下文注释可知道“秬”“秸”是作者的两个儿子的名字,可知作者写作的目的是给两个儿子指出一些人生道理,以作警语。
并且通过诗歌的小序也能得到本诗的写作目的,所以在阅读时,注重读出示警的内容。
还有一些诗歌,根据题目可以看出其体裁。
如汉代以后的诗人用古乐府诗的题目写诗,有塞上曲、塞下曲、从军行、陇西行、长干行、子夜吴歌等,其体裁还是乐府体。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鉴赏【知识梳理】诗歌的分类,1、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①古体诗(唐以前的诗歌)包括四古、五古、七古、楚辞、乐府诗等;②近体诗(唐以后的诗歌)包括律诗(五言侓诗、七言律诗)和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其中,律诗从上往下又分为:首联、颔[hàn]联、颈联和尾联。
2、诗歌按表达方式分: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3、诗歌按内容分(题材):叙事诗、写景诗、友情送别诗、爱国怀乡诗、咏物诗、咏史怀古诗、边塞征战诗、山水田园诗等。
一、《观沧海》1、作者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是建安时期的代表诗人之一,精于兵法,著有《孙子略解》等军事著作。
其诗以慷慨悲壮、宏伟壮观著称。
著有《蒿里行》《短歌行》《苦寒行》《龟虽寿》《观沧海》等诗篇。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观沧海》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下文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属于实写,描写了海水和山岛的景象,由远及近。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属于想象的虚写,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博大的胸襟。
3、中心思想:这首写景抒情诗,作者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展现了开阔的胸怀,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必须掌握的内容: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渲染大海苍茫雄浑的气势。
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
2、“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两句表现草木欣欣向荣,生机无限。
3、“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秋风萧瑟,波浪滔天的雄伟壮观的情景。
4、“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四句作者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
这种新的境界,新的格调,正反映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
语文选修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
语文选修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做阅读题要弄清题干中的话和命题者的话。
题目中出现的语句,一般是学生要理解和分析的对象,而命题者的话一般起到引导学生明确解答重点的作用。
下面是我整理的语文选修古代诗歌鉴赏学问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关怀到大家。
语文选修古代诗歌鉴赏学问点一、人物形象的鉴赏技巧1.关注背景,知人论世了解诗人的有关资料是鉴赏诗歌形象的前提。
诗人的有关资料主要包括生平经受、代表作、所处时代特征、的政治主见、诗歌具体的创作背景等。
吟咏物象的诗更需关注诗人的生平经受。
如赏析陶渊明的诗歌,就必需了解他的一生,抓住“隐者”、宠爱菊花、向往自然、厌倦官场生活等关键点。
2.聚焦关键词语,分析人物特点一般来说在塑造人物时往往综合运用一些描写手法,如语言、动作、详情描写等。
所以鉴赏形象时要结合对人物的描写,概括人物的特点。
而抓住描绘人物言行情态的关键词语,揣摩诗人心理,概括形象特点更是一条捷径。
如赏析《最爱东山晴后雪》,抓住“逐胜”“忘寒”“最爱”等对人物的描写,就能概括出诗人的形象特点。
再如鉴赏朱庆馀《闺意献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第三句的“问”含蓄而生动地刻画了诗人应试前向主考官打听状况时忐忑担忧的心理。
3.区分人物形象,挖掘典型意义要区分诗中人物形象是抒情主人公还是诗人之外的形象。
如《怀天经、智老,因访之》中的人物形象就是诗人自己。
还要留意分析塑造人物的典型意义。
二、人物形象的鉴赏思路首先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形象(意象)的总体特征和意义;然后以此为“论点”,抓住形象的具体特点或独特特征,结合诗句进行分析论证。
(1)答题步骤找——找到诗人描绘的形象的有关诗句;析——分析形象的基本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联——结合诗歌主旨分析诗人为什么要描绘这一形象;明——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
(2)答题模板这首诗塑造了一个()的形象,这可以从()句中看出,这句通过()的描写展示出来;(这个形象)是()的代表,在(他)身上集中表达了()的社会现实,传达出诗人()的情感。
诗歌鉴赏知识储备
景物描写的方法一、动静①动静结合例如: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杜甫《绝句》)诗中燕子翩飞、衔泥筑巢是动景,鸳鸯在沙滩静静安睡是静景,动静结合,写出了春天的生机与美好。
②以动衬静,以声衬静例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王维《山居秋暝》)诗句中的“喧”和“动”二字,以动景衬静景,使境界更为幽深,以便更好地表现诗人恬静的内心世界。
二、视角变化包括远近(由远到近、由近到远)、高低(由高到低、由低到高)、俯视仰视。
例如: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朱淑真《秋夜》)本诗视角变化为:由室内到室外,从床上之月光、树影写到天上之皓月,写出了诗中女子因思念而辗转难眠的情景和愁苦。
三、各种感官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例如: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王禹偁《村行》)诗句中“数峰”“胭脂色”“荞麦花开”都为视觉描写,“万籁有声”为听觉描写,荞麦的花香为嗅觉描写。
诗人动用多种感官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有声有色,富有诗意的秋日山村晚景图。
四、有声有色、色彩鲜艳例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诗中以“黄”衬“翠”,以“白”衬“青”,色彩鲜明,再有黄鹂的啼叫清脆悦耳,有声有色。
突出了早春生机盎然、绚丽多彩的特点。
五、点面结合例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前两句为“面”,即渔翁存在的背景,用“千山”“万径”写出了背景的寥廓广大,纯洁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
后两句为“点”,即描写对象渔翁。
用背景的寥廓更突出渔翁形象的清高、孤傲。
六、修辞手法主要是比喻、拟人、夸张、借代等。
借代手法解读一、用具体代抽象例如: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杜甫《倦夜》)干戈:用兵器代指战争。
二、用部分代整体例如: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范仲淹《岳阳楼记》)鳞:用鱼鳞代指鱼。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知识总结(共九种题材)
标题中往往有“即事”“即景”“抒怀”等词
常见意象
山月、河水、梅花、鸟鸣、风雨、草虫、铜镜、鬓发、夜雨、孤舟、雁鸣、落叶、花开等。
常见情感
①寄情山水,表达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
②表现作者向往悠闲舒适的隐居生活的情趣。
③抒写政治上的失意和对世事的感慨。
④表达对现实的愤慨、不满和壮志难酬及怀才不遇的惆怅之情。
③意境的营造方面:常用景物烘托、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等手法。
八、山水田园诗
山水诗,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我国山水田园诗源远流长,诗人们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常见技巧
①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情景交融。②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
③侧面落笔。作者在表现怀远、思归之情时,不是直接抒发思念之情,而是从对方着笔,想象对方思念自己之深,借以烘托作者的苦恨离情。
④因梦寄情,虚实结合。
六、边塞征战诗
边塞征战诗多描写军旅生活、边塞风光、战争场面等,边塞征战诗的语言特点多豪迈奔放,其表达的情感多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或表现战士勇于杀敌,或抒发保家卫国的决心。
④乐曲意象:《阳关曲》《骊歌》。
常见情感
①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②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
③对友人的安慰与勉励。④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心志。
⑤抒发对人生的感慨。要注意,每首诗表达的情感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情感交杂在一起的,它丰富复杂却不杂乱无章。
常见技巧
①修辞方面:主要有夸张、对比、互文、用典等。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关于形象鉴赏的知识点
【导语】中国古诗词,内容丰富,绚丽多彩,特别是⼀些优秀诗⼈的创作,往往体现着诗⼈的⾼尚情操和⼈格⼒量。
在欣赏古代诗歌时,多注重诗歌的思想情感,有助于涤荡⼼灵,陶冶性情,使读者道德情操得到升华。
以下是为您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
其⼀景物形象⼀、知识储备。
(⼀)常见七类意象的内涵。
1、送别类:杨柳、长亭、短亭、南浦、劳劳亭、酒2、思乡类:明⽉、鸿雁(易引发游⼦的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3、愁苦类:梧桐、杜鹃(⼜名“⼦规”,叫声似“不如归去”)、流⽔、猿猴、⼣阳、⾬、落花(有伤春、惜春之意,也可象征⼈的青春不再,流露着伤感之情)芳草(喻离愁别绪)4、抒怀类:菊花(隐逸,⾼洁)、梅花、松柏、⽵、冰雪、⿉离(抒发国家昔盛今衰的感慨)5、爱情类:红⾖、莲⼦、连理枝、⽐翼鸟6、战争类:投笔长城(斩)楼兰勒燕然(建功⽴业)柳营请缨羌笛7、闲适类:五柳东篱三径另:云——来去⾃由,可象征游⼦、飘泊、⾃由。
⼆是遮蔽光华,喻⼩⼈。
鸟——飞鸟可任意飞翔,象征⾃由。
鸟声清脆明亮,⼜是春天的写照,或是幽静的反衬。
(这些融合了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即是诗歌中的意象。
)(⼆)意境1、意境——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产⽣想像的境界。
是诗⼈主观的“意”(思想感情)与客观的“境”(⾃然景物)的有机统⼀。
2、常见意境⽤词:明媚绚丽恬静空寂幽清明净迷蒙暗淡肃杀荒凉险恶孤寂阴森恐怖雄奇壮阔清幽恬静瑰丽壮观⽣机勃勃虚幻飘渺孤寂冷清萧条冷落阴沉凝重祥和静谧苍凉悲壮闲适恬淡⾼远深邃清新明丽清冷幽静3、意境类解题思路:(1)描摹诗句图景;(2)概括意境特点;(3)剖析作者思想情感。
例题:下⾯这⾸诗营造了⼀种怎样的意境?绝句⼆⾸(其⼀)杜甫迟⽇江⼭丽,春风花草⾹。
泥融飞燕⼦,沙暖睡鸳鸯。
注:本诗是杜甫经过两年的流离奔波回到成都草堂之后,⾯对浣花溪⼀带的春光⽽作。
参考答案:此诗描绘了⼀派美丽的初春景象——阳光普照,江⼭秀丽,春风吹拂,花草飘⾹,泥融⼟湿,燕⼦筑巢,沙⼦温暖,鸳鸯静睡。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知识集锦
表达技巧是诗人塑造形象、创设意境、表达情感、阐述观点所采用的特殊的手法。
它主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表达方式、修辞方法、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的作用。
1铺垫是重要情节的基石,能增加情节张力,制造悬念,使情节具有合理性。
2(或文章)的故事发生前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做出某种暗示性的铺排,当事件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再予以“响应”的写作技巧。
3联系。
前面交代过的话,后面得有照应;后面要照应的话,前面得先有个交代。
这样,诗歌前后才能贯串,使读者容易掌握全诗的脉络。
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照应的种类:首尾照应(开头与结尾的照应)、扣题照应(围绕主题反复照应)、伏笔照应(先设伏笔,后予交代的照应)。
4应考策略(1)准确指出诗歌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2)结合相关诗句具体阐释。
(3)明确指出此种结构特点的作用或表达效果。
所谓记叙,是叙述人物经历、事件发展和情景的转换;描写,是生动、具体、形象地再现某一对象的状貌和情态;议论,是对景物、事件以及相关的人物命运的态度和评价;抒情,是抒发和表达诗人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
1情的写法)2(1(2,借描绘别的事物以突出主要对象。
烘托又叫衬托,分正衬和反衬两种。
(3(4直接写,写眼前所见所闻;所谓虚,就是侧面写,间接写,写想象中的,写所感。
虚实相生,相辅相成,就能避免方法上的刻板平直,更能准确传情达意。
(5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件与景物的情态面貌。
(6(7形象丰满、鲜明、生动。
形象生动;修辞方式(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象征、寄寓、寄托)古诗词特点、作用类似于一般文章中运用的辞格,此不再赘述。
另外,古诗中常见的一些也要注意。
如描述事物或景物时,应考策略鉴赏诗歌修辞类题目的注意事项:对修辞方法的鉴赏,说到底就是明确辨识和判断修辞方法。
具体而言就是掌握和了解各种修辞方法的特点,分析和评价修辞方法对于塑造形象、表现情感和体现主旨的作用。
(完整版)古诗词鉴赏知识点归纳
古诗词鉴赏知识点归纳一、诗词体裁①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②近体诗(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七律,七绝,五律,五绝)③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
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
④曲,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二、诗歌题材、情感分类诗歌的题材可分为:1.写景抒情: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2.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3.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4.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5.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6.羁旅诗:表现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7.送别诗: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8.山水田园诗:归隐田园,钟情山水;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9.讽喻诗:以嘲讽或劝喻手法,揭露社会黑暗、世态炎凉,表达人民或正直人士呼声的诗歌,亦称“讽喻诗”,有时也称“政治讽刺诗”.如《硕鼠》《伐檀》、罗隐的《蜂》。
10.闺怨诗:描写闺中妇女的情思,表现离情思念、感时伤怀或有所寄托11.哲理诗:这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
著名的如苏轼的《题西林壁》《琴诗》、朱熹的《观书有感》等。
12.游仙诗:通过描写游仙访道来表现诗人的人生追求或人生境遇.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皎然的《寻陆鸿渐不遇》.13.饮酒诗:通过描写饮酒歌吟来表现诗人的人生乐趣和感慨。
古代诗歌鉴赏有关知识-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古诗文一轮复习精讲精练
备战2023年中考一轮复习古诗文专题精讲第二部分古代诗歌阅读第一讲:古代诗歌鉴赏有关知识(一)有关诗歌基本知识整合梳理表一古代诗歌基本知识概念主题(主旨)主题(主旨)即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理想志向,所阐述的人生哲理,所蕴涵的美好情操,或对社会、对人生、对历史进行的总结等意境意境是作者把自己的思想情感,通过生动的画面表现出来的达到“内情”与“外物”相统一而具有艺术感染力的境界。
如:雄浑壮丽、苍凉、恬淡闲适、雄奇瑰丽、清新自然、沉郁悲凉、萧瑟凄凉、苍茫、高远等。
中考试题中的“画面描述”题便是。
分类从形式上诗①古体诗:四言、五言、七言、杂言;②乐府诗:歌、行、吟、引、曲①律诗:五律、七律、排律;②绝句:五绝、七绝词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0字以上)曲①小令;②套数按题材送别诗、写景诗、咏史诗、咏物诗、山水田园诗、羁旅行役诗、边塞征战诗、怀古诗、宫怨诗等按表达方式叙事诗、抒情诗(一说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写作手法(表达技巧)表达方式抒情直抒胸臆即直接抒情。
作者不借助于任何事物,而是直接鲜明地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
如《钱塘湖春行》中“最爱湖东行不足”寓情于景间接抒情的一种。
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
其特点是:表面写景,实质写情,所表达的情感不直接写借景抒情间接抒情的一种。
借景抒情即借助于描写的某种景物来抒发感情。
其特点是:景、情都明确地写出来。
如《黄鹤楼》中“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描写景物描写对景物的形态、颜色等方面进行描写。
如《钱塘湖春行》中“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细节描写通过描写人物的肖像(外貌)、语言、动作来刻画人物,这种表达方式一般只在长篇叙事诗中,如《卖炭翁》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白描用明快简洁的语言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
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前三句议论常见于直接揭示某种哲理的诗句中,如《水调歌头》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叙事这种表达方式较为少见,常见于长篇叙事诗中,如《木兰诗》《卖炭翁》等写作手法见[表二]修辞方法比喻把一种事物或情景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结构
①分析景物特点:形色动静、象征意义、组合方式③答题步骤:描绘什么画面→渲染什么气氛→有何表达效果①分析人物形象:人物正面描写、环境侧面烘托、事件和经历③答题思路:总括人物形象→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该形象的意义及其寄托的情感①分析事物形象:形色动静、象征意义、环境(处境遭遇)③答题步骤:概括物象特征→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其特征→结合作者点明寄托的情感、追求②答题步骤:找字→释字→该字写出何种景象(形象)→表达效果(意境、情感、表达效果)、总领全篇。
②答题思路:找出诗眼并解释→分层叙说(不遗漏)→情感、结构上的作用。
;画面色彩;情感意蕴②答题思路:概括风格→结合相关诗句分析风格→表达效果(情感表达、对读者)、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用典抒情、借事抒情、借古讽今);结构技巧(照应、伏笔、线索、过渡、抑扬、以景结情、先景后情等)/景/事/抒情)→立足整体,判断技巧/由什么引出什么/着重写什么)→表达效果②其他类:点明技巧→结合诗句说明如何使用该技巧→表达效果(形象、意境、情感等)咏史怀古诗:怀人伤己、怀古伤今、理性反思思乡怀人诗:羁旅漂泊之苦;思念家乡、亲人;漂泊之愤(年华流逝、怀才不遇、屡遭贬谪、壮志难酬);男女爱情(抒写深情、孤独怀人、分隔两地不得相聚、阴阳相隔之痛、盼望相聚)山水田园诗:赞美山川表达喜爱;避世隐居的隐逸情怀;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满足;对农人、农村风情风光、人际关系的喜爱与赞美;年华空耗于田园山水之中而壮志难酬;同情凄苦农民并斥责统治者咏物诗:歌咏事物、托物言志、托物讽世边塞诗:建功立业报效国家;奋勇作战的精神;赞美边关风光;思乡;反战(厌战、渴望和平、斥责统治者)送别诗:离愁别绪;感时伤事(于国于己);激励友人;祝愿友人;同情、关切、牵挂、抚慰哲理诗:分析形象;分析事情变化发展;联想想象到生活哲理【注意】1、读懂诗歌:三看一读定题材→抓住意象、事件与行为、情语把握情感→明确技巧和语言特色。
古代诗歌鉴赏知识体系
古代诗歌鉴赏知识体系诗的基本知识1绝句:绝句一共四句,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绝句可以对仗,也可以不对仗。
绝句第三句没有韵脚。
2律诗:律诗共有八句,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额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
律诗的颂联和颈联必须对仗。
律诗首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偶句(二、四、六、八)都押韵。
3词:词是一种配乐歌唱的诗体,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词有词牌,有的在词牌下面用较小的字注出词题。
单调的词往往就是一首小令,双调的词分上、下阕。
4曲:曲也是和乐演唱的一种韵文形式,但句法比词更为灵活。
5诗的特征:高度的概括性,鲜明的形象性,浓厚的抒情性,和谐的音乐性。
考试中所涉及的方面1内容1.1思想内容:1.1.1内容:人事、景物——样子、特征1.1.2思想:(理性认识)、感情(倾向、情绪状态)1.2不同类型1.2.1对象:1.2.1.1写人:《蜀相》(杜甫)1.2.1.2叙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1.2.1.3绘景:《敕勒川》(北朝民歌)1.2.1.4咏物:《巧灰吟》(于谦)1.2.2题材1.2.2.1送别:《别董大》(高适)1.2.2.2羁旅思乡:《商山早行》(温庭筠)1.2.2.3边塞征戍:《从军行》(王昌龄)1.2.2.4山水田园:《山居秋暝》(王维)1.2.2.5闺怨:《闺怨》(王昌龄)1.2.2.6咏怀1.2.2.6.1咏物:《石灰吟》(于谦)1.2.2.6.2怀人:《蜀相》(杜甫)1.2.2.6.3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题乌江亭》(杜牧)2语言2.1特点2.1.1凝练(紧凑简练)2.1.2表现力强(广搏的代表性、丰富的暗示性)2.1.3含蓄(含而不露、耐人寻味)2.1.4音乐性(节奏、韵律)2.2风格2.2.1哀婉、沉郁、质朴2.2.2平淡、典雅、明快2.2.3清新、豪放、雄浑3表达技巧3.1表达方式3.1.1记叙:“终日望夫夫不归,化作孤石苦相思。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总结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总结【一、诗歌的文体常识】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按形式分为:(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注意“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如:《陌上桑》、《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迢迢牵牛星》、曹丕《燕歌行》、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王昌龄《出塞》、李白《蜀道难》、白居易《琵琶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维《渭川田家》。
(2)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①绝句:五言或七言,全诗四句;无须对仗。
②律诗:五言或七言,全诗八句;律诗第一、二句叫首联,第三、四句叫颔联,第五、六句叫颈联,第七、八句叫尾联。
(3)词①词的名称: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
简称“词”,还被称作诗余、歌曲、长短句。
如《东坡乐府》、《白石道人歌曲》、《稼轩长短句》。
词形成于唐,盛行于宋。
其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②词的分段: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③词的分类:按字数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字到90字),长调(91字以上)。
按段落分:单调、双调、三叠、四叠。
④词的牌与题:词牌与词的形式有关,规定词的调、字数、平仄等;词题与内容有关。
(4)曲又称为词余、乐府。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
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
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
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
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二、如何正确理解诗歌】1、关注诗歌题目因为题目往往揭示诗歌写作的缘起、时间、地点、人物、场合、事件、主旨、感情基调等,确定了诗的内容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诗的主题以及作者的情感。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代诗歌五首》赏析知识点与阅读问答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代诗歌五首》赏析知识点与阅读问答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情感:向前望,望不见古代的贤君;往后看,看不到当今的明主。
表现了诗人壮志难酬的苦闷。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炼字:“念”字表现了诗人容纳宇宙古今、宽广无垠的精神境界;“独”字渲染了诗人心中不可名状的孤独悲凉之感。
【主旨】诗人通过抒发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正直、多才的文人遭受压制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
阅读回答:1.请简要分析“念”和“独”字的表达效果。
(2分)答:“念”字写出在广阔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个人的渺小孤寂;“独”字表现了诗人内心孤独悲凉之感。
2.本诗前两句中使用了两次“不见”,表达了诗人内心怎样的情感?(2分)答: 两次“不见”相互映照,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往后不见求才的明君,既表露出对古代礼贤下士的明君的钦佩仰慕,也暗含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哀愁感伤。
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修辞:以设问统领下文。
在自问自答中,生动形象地道出了泰山的绵延、高大。
炼字:“未了”写出了青翠之色一望无际,表现了山势绵延不尽。
这是写远望所见,借齐鲁两地来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表现手法:虚实结合。
上句用虚笔写出泰山的神奇秀丽,下句实写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
炼字:“钟”字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大自然赋予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割”字使用了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泰山的巍峨高大。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炼字:以“云”衬托山高,“入”字写出了倦鸟归巢,目光由近及远。
壮美的山景触发了诗人的感受,胸中激起了浩然之气,眼界顿然大开,视野开阔。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炼字:“凌”字表现了诗人登临泰山的决心和豪迈的壮志。
“一览众山小”写诗人想象登上绝顶后放眼四望的景象,以“众山小”反衬泰山的高大雄伟。
古代诗歌鉴赏必备知识梳理
古代诗歌鉴赏必备知识梳理一、倒装现象1.中心词后置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应该是“晴川汉阳树历历,芳草鹦鹉洲萋萋”。
②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应该是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
2.宾语前置①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应为香雾湿云鬓,清辉寒玉臂。
②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应为怜新雨后竹,爱夕阳时山。
3.主宾换位①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应为林暗风惊草。
②姊妹兄弟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应为可怜门户生光彩。
③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应为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剩下的香稻粒,是鹦鹉吃剩下的,即使碧梧枝老,也是凤凰所栖)。
4.定语后置①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应为锦官城花重。
②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应为一月夜飞度镜湖。
③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应为夕贬潮州八千路。
5. 省略句同时介宾短语后置。
①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应为桃花依旧于春风笑。
②千家山郭静朝晖,一日江楼坐翠微:应为一日江楼于翠微坐。
③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应为永忆江湖于白发归。
二、平仄律诗上句尾字为仄声,下句尾字为平声,因为平仄的限制,有时候会调整语序,使诗句既符合平仄,又具有韵味,更加生动别致。
词牌也有自己的词谱,词中的语序也会有调整。
①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应为目欲穷千里。
②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应为应笑我多情。
③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应为旧时淮水东边月。
三、词类活用1.使动用法①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软和轻都是使动用法,使一江水软,使九子山轻。
②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绿是使动用法,使江南岸绿。
③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惊和泣都是使动用法,使风雨惊骇,使鬼神哭泣。
④叶上初阳干宿雨:干是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宿雨变干,引申为晒干。
2.名词作动词①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锦帽貂裘指戴锦帽,穿貂裘。
②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名指名传。
③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东风指刮起东风。
高中语文一轮复习之古代诗歌鉴赏知识技巧梳理
高中语文一轮复习之古代诗歌鉴赏知识技巧梳理一.人物形象类型形象举例1.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3.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4.矢志报国、慷慨激昂的形象。
5.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6.归隐田园、寄情山水的形象。
7.旷达自适、淡泊孤高的形象。
8.送别友人、思念故乡的形象。
9.爱恨情长、迷惘惆怅的形象。
10.孤单寂寥、闺怨相思的形象。
词汇储备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矢志报国、慷慨愤世、送别友人思家念亲、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爱恨情长、建功立业、悯农怜农人世飘零、世事变迁、历史沧桑吊古伤今、物是人非、昔盛今衰二、鉴赏人物形象的主要方法(1)知人论世,了解诗人的生平、思想、所处时代的特征等,尤其是具体的创作背景。
(2)从人物的肖像(外貌)、语言、行动(动作)、心理、神态等角度入手分析,抓住反映感情的词语。
(3)注意环境(时间、地点、天气、周围景物)对刻画人物所起的作用,理解这些物象所承载的思想感情。
三、思想感情类型(1)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反映离乱的痛苦。
同情百姓的疾苦。
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2)建功报国建功立业的渴望。
保家卫国的决心。
报国无门的悲伤。
山河沦丧的痛苦。
年华逝去,壮志难酬的悲叹。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抒发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
对大好河山的讴歌。
(3)思乡怀人,羁旅愁思。
思亲念友。
边关思乡。
闺中怀人。
(4)离愁别绪依依不舍的留恋。
情深意长的勉励。
坦陈心志的告白。
(5)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昔盛今衰的感慨。
借古讽今的情怀。
青春易逝的伤感。
仕途失意的苦闷。
告慰平生的喜悦。
四、诗歌风格类型整体风格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夸张手法,语言热情奔放想象瑰丽神奇。
现实主义:注重按照生活本来的样子精确细腻地描写想象。
豪放派:气势豪放,意境雄浑。
婉约派:语言清丽含蓄,抒情婉转缠绵。
高中语文复习 诗歌鉴赏如何读懂古诗
诗题
重要信息
①交代了写作缘由(左迁)、 《左迁至 地点(蓝关)和特定读者(侄孙湘);
蓝关 ②暗示了诗的类别(贬谪诗)。 示侄孙湘》
①交代了写作内容(梦游天姥);
《梦游天 姥
吟留别》
②交代了写作目的(留别); ③交代了诗的体裁(古体诗); ④暗示了写作手法(浪漫主义手 法)。
例
卷别
标题
蕴含信息
2015·全国 新课标卷Ⅱ
散曲包括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 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
• 二、读懂诗歌的一些方法
• 1、抓标题,找准理解的切入点。
•
标题是诗歌鉴赏的切入点。因为标
题富含着诸多信息(时间、地点、人物、
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
的类型等)。可以这样说,诗歌的题目是
诗歌鉴赏的向导。它或显示诗歌题材,暗
• 2、抓作者,知人论世
• 要真正读懂一首诗,必须知人论世。“知 人论诗”就是说要了解诗人的思想性格、 生活经历、风格流派及其创作的时代背景、 目的等。读诗时,必须注意诗人的遭遇、 境况,注意诗人所处朝代的国势、朝政等 方面的问题。知道了人与世,才能准确把 握诗歌的思想感情。这方面的信息有的诗 歌考题会提供相关的注释,有的属于名家 名篇的则不再加注,需要从平时积累的知 识中回忆提取。
的另心外情,很古寂人寞还有。一那个么写,作作习者惯为,通何常会在寂诗寞的呢开?头再一 两句联就系破写题、作点背题景。就这可样知,晓我们了就。可带以着依对据标标题题,的了疑解问,
开头我的们内读容。懂了该诗。
[牛刀小试]
近试上张水部
(唐)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
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
古典诗词鉴赏基本知识
古典诗词鉴赏基本知识古典诗词鉴赏基本知识古典诗歌鉴赏基本知识(一)常用的表述方式:这首诗写了(意象或者事情),通过什么方法(某种表达方式、修辞方式、表现方法),写出了(意象或者事情)的什么特征,对于表现(突出)什么思想(感情)起到了什么作用。
(二)常见的意象和意境(1)意象指的是诗歌中寄予着作者情感的物象。
意象可以是人物形象,包括客观形象(诗歌中描写的人物,如《声声慢》中的“我”),也包含了物象(如“一行白鹭上青天”中的“白鹭”(2)意境是指有许多寄托作者思想情志的意象,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所形成的诗歌的整体情境。
常见的诗歌的意境有:孤独凄凉、淡泊闲适、清新自然、优雅飘逸、沉郁顿挫、幽深僻远、安谧美好、华丽壮美、雄浑刚健……(三)常用的表达技巧(四)常见的情感、主旨(1)在古典诗歌中常常表达这样的情感:忧愁、惆怅、孤独、寂寞、伤感、烦闷、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持节操等等。
(2)评价主旨类常用术语①言近旨远: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
②言简意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
③意在言外言外之意言在此而意在彼弦外音,味外味言有尽而意无穷:④含蓄蕴藉委婉: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意含而不露,或表达得不明显,耐人寻味。
⑤此外还有“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等等词语(五)常见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笔调婉约……(六)古典诗歌鉴赏分类大致把古典诗歌分为边塞诗、送别诗、思乡怀人诗、怀古诗、山水田园诗、咏物诗和即景感怀诗等七大类。
一、边塞诗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仍,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诗歌鉴赏知识体系——考点及注意点考纲要求1.《考试大纲》在“古代诗文阅读”中对该考点提出的要求是“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E(鉴赏评价)。
2.《考试说明》对古代诗歌鉴赏的要求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具体阐释:①理解诗歌中词语的含义。
诗歌中的词语多是内涵丰富、文学性很强的词语,正确理解这些词语在诗歌中的含义,对于正确分析综合并鉴赏诗歌,有着重要的意义。
如果对诗歌中词语的含义不能正确理解,也就很难谈得上对于整首诗作分析和鉴赏。
②概括诗歌的中心思想。
每一首诗歌都表达一定的思想,通过对概括诗歌中心思想的考查,透视考生的整体概括能力。
中学语文在线③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
诗歌是作者思想的产物,同一事物,作者的世界观不同,处境不同,审美情趣不同,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就不同。
古代诗歌阅读,就是要透过诗歌的语言外壳,发掘出作者在作品中的思想情感。
④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诗歌是艺术地运用语言,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高考通过对诗歌形象、语言和艺术技巧鉴赏的考查,可以评估出一个人的文学品位。
⑤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对文学作品思想内容的评价属于创造思维的范畴,不但需要调动考生阅读的积极性,还要开动考生主观思维的机器,因此,科学地评价一首诗的思想内整体鉴赏方略解答古诗鉴赏题,一定要品味语言,披文入境。
艺术创作往往藏而不露,“用意十分,下语三分”。
我们在鉴赏时,应养成逐字逐句品味语言,在反复诵读中把握作品的表现技巧及意境的阅读习惯。
“诗言志”,诗歌中既然渗透了作者的主观情感,赏析时就要善于“体其情”,从而“知其意”。
披文观诗,不仅在于疏通字句,更要把握艺术形象中包含的情感内涵。
为提高答题的准确率,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要注意题目。
古诗的题目往往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是解读诗作的重要切入点。
二要注意作者。
高考命题选取的诗文,大都是能代表作者主要创作风格的作品,例如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山水田园诗,苏轼、辛弃疾的豪放词,戴复古的爱国诗等等。
注意到这一点,对整体鉴赏很有好处。
三要注意注释。
有些注释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些解释相关词句(如2003年全国卷的试题),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意境;有时介绍作者(如2005年山东卷的试题),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或时代背景。
四要注意题材。
一般而言,送别诗多是叮咛对方、赞颂对方,或诉说依依惜别之情,或叙述别后的思念。
咏史诗、怀古诗多是对古代人或事的凭吊,或缅怀先贤,追慕古人,或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或倾诉自己生不逢时的感慨,或借古讽今,感叹昔盛今衰。
边塞诗描写边塞军旅生活,或表现边地苦寒的生活环境,或表现壮丽的边塞风光,或表现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的不满。
思乡诗(如张籍的《秋思》)、闺怨诗及羁旅诗则重在表现对亲人的思念,或表达妇女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或表现游子异地生活的凄楚辛酸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五要注意意象。
古典诗歌优美的意境,离不开真实、鲜明、生动的意象。
意象是诗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感情的事物。
把握意象,这是鉴赏诗词语言和形式、评价诗词情感和内容的基本前提。
中学语文在线六要注意细节。
透过细节,可以挖掘诗中蕴含的情感。
七要注意“情语”。
古诗中的抒情方式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可分为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物抒情以及借物喻人(托物言志、象征手法)等。
这里所说的“情语”指直抒胸臆的词句,是诗中的点睛之笔。
把握了这些词句,便可触摸到诗人的情感脉络。
诗词鉴赏的术语及运用类别概念说明例句赏析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
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一首》)诗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描写了白鹭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拔刺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表达方式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尽更无花(元稹《菊花》)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爱乐等主观感情。
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温庭筠《商山早行》)首联中起句以时间、事件、环境三者相互照应,写出旅客的辛劳,对句直抒诗人的感慨。
“客行”与“故乡”相比较,自然生出一个“悲”字来。
修辞手法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从篇法结构讲,四联八句,句句对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
“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落叶声对“滚滚”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
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
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
“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用典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
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这首词除回顾作者43年前南下经历一层外,全是用事。
“想当年……气吞万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里如虎”写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
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
“春风十里”引杜牧诗,表现往日扬州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荠麦青青”,写今日所见的凄凉,是实写。
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昔盛今衰的感慨。
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
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
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元曲小令,阿鲁威作)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
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写作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李商隐《锦瑟》)首联用瑟这种乐器起兴,由此而思及“华年”。
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
……(柳永《雨霖铃》)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外,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实情,写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别的心情,是实写;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
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
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一改杨柳抒离情的象征义。
想象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手法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的《望洞庭》)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衬托或烘托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
有正衬和反衬两种。
烘托是较大规模的衬托。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杜甫《月夜》)这首词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
颔联、颈联写妻子的美丽,反衬诗人惆怅痛苦的心情。
渲染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首联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秋江景物的特点。
象征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李德裕《登崖州城作》)这两句描写青山环绕,层峦叠嶂,自己所处的郡城正在严密封锁,重重阻隔之中。
象征了自己被政敌迫害的景况,书写思归不得的忧伤。
对比对照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李白《越中览古》)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其中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