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倾听的习惯养成教育》阶段性总结
经过本学期的培养,大部分的学生已养成一个良好的倾听习惯,表现为课堂坐姿端正,同学发言的时候,眼睛盯着老师或黑板看,插嘴现象减少,基本上,大部分同学已经意识到如何做个文明的倾听者,然而在实验过程中发现有一部分学生特别是中低下学生存在“假听”、遗忘快的现象:他们双手平放在课桌上,身子挺得笔直,眼睛盯着教师或黑版一动也不动。而这些行为是为了引起老师的注意,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表扬;或者是“左耳进,右耳出”。针对这个情况,本学期来,我把培养的重点放在了这些同学身上。在实践过程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教师要以身作则
优秀的教师无一例外都是耐心的倾听者。教师有效地倾听,可以帮助学生倾诉自己的感受,使学生得到表达的机会,享受表达的愉悦。教师有效地倾听,能让学生觉得自己得到了老师的器重、认可和尊重,能激起学生的发言欲望,提高发言质量。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这种认真倾听学生说话的习惯,给学生养成倾听习惯,树立了榜样。
(二)要激发学生的倾听兴趣
兴趣永远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而对于小学生来,特别是低中年级学生说,奖励和游戏最能够引起他们的兴趣。如在教学“方向与位置”时,把教室布置成一个小社区,让学生走一走;在学习“面积和面积单位”时,就说谁表现好、有认真倾听、能回答对问题,就把老师的教具(一些卡片)奖给他。这些举措都能引起这些学生的倾听兴趣,使他“想听”了。
(三)教给学生“听”的方法
要培养学生认真听的习惯,除了让学生想听外,还要让学生知道从何而听,这就要老师适时地诱导点拨,教给学生方法,使学生会听。对于中低下学生来说,往往老师提出一个问题,他们要思考的时间比较长,有时可能还想不出或摸不着头脑。这时,他们只能是在听别人的答案。这就要求老师在提问题的时候,一是要把一个问题划分成几个小问题,可以说这是在为这部分差生降低学习难度;二是问题要提
得清楚、明白,重点要突出,这是提醒这些学生要“听”什么。听同学发言时,要求学生眼睛看着发言同学的脸,做到神情专一,如果同学的回答与自己的想法一致时,则以微笑、点头表示赞同,要让学生明白听别人讲话,不是只听“热闹”,而是带着问题去听。一要听明白,二要思考有无不认同的意见,三要给自己带来启发,在大脑中多问几个“为什么”。
(四)把“听”与“说”结合起来
听和说是密不可分的有机结合体,听的目的不只是听,倾听能力更多是通过说话表现出来,有了专注的听,才会有准确的说。而“说”多少又可体现他“听”多少。因此,要注重将听与说结合起来,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倾听的好习惯。对于差生来讲,更是要让他多说,刚开始可以是重复别人的回答,慢慢地可以让他来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他们可能是吞吞吐吐,可能是表达不清,可能是声音小。这都需要我们老师耐心地去诱导他们,可以先示范,或和他们一起把答案说完整,再让他们说一遍,多鼓励、多些机会让他们发言。这样把听与说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培养了学生的倾听习惯,又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调动了学习积极性。
(五)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
评价对促进学生倾听习惯的养成也有很大的帮助。对学生的评价不是只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评价,还包括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的情感与态度,但大部分老师只停留“你听的多认真呀”、“某某同学听的多入神”等浅层次评价上,说多了也不是太好。当看到有的同学认真倾听时,可给予这样的夸奖“这位同学能认真听同学发言,不但听明白了,并能指出不足,真了不起”。对学生的评价除了老师评价,还有同学间评价和自我评价,课后,也可让同学们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给自己打分。
可以说,学习好的学生各有各的优点,而学习差的学生课堂上的倾听能力一定不好。但是面对教学任务重的情况,难免顾此失彼。要想培养差生的倾听能力,如果只是利用课堂时间,那教学任务很难保证完成,如何取得一个平衡,应该会是我下阶段的目标。
对于学生来说,“听”是一个重要的数学学习习惯,是取得外界讯息的关键,是学习的基础。特别对低种年级的小学生而言,如果没有良好的听的习惯,极有可能对孩子的学习造成障碍。在日常的学习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就不懂得静下来认真倾听,常常刚听了个开头,就发表自己的意见;在平时的小练习中,也有孩子没有认真听老师读题释题,往往审错题意。反反复复的提出了无数次的要求,让他们认真听,但是效果都不是非常明显。在本学期的研究中,我着重对我班学生进行了“听”的训练,变以前的说教问渗透教育,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学会倾听”。
1、以身作则:老师是孩子们的偶像,老师的一举一动会带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当孩子在发言的时候,老师首先应带头倾听,决不在孩子发言的时候,做其他事。在孩子发言的过程中,留给孩子思考的时间,不打断孩子的回答。
2、细化要求:以往,一直要求孩子们认真听,可到底怎样才算认真听?孩子们对此认识模糊。所以老师应该给孩子一个具体的、可操作性的、细化了的要求。如:听的时候眼睛注视着老师或发言的人;要听清老师或发言的人的说的每一句话,脑子里不想其他事;听完别人的话,才发表自己的意见,不插嘴。
3、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以往教师对孩子的评价一般就是“你很聪明”,“说的不错”之类面上的评价,缺乏针对性。所以我改变了评价的方法。比如:有的学生能够认真听讲,我就会说“看来,他真是个聪明的孩子,因为他在认真的听老师说的每一个字”;当有的孩子按老师要求完成了所有的任务,就让他来说说,为什么他每一项任务都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完成?通过这样的评价方法,就让学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明确了努力的方向。
学生不能认真倾听的主要原因是小学生年龄小,不会倾听,没有正确的倾听方法。导致了他们想听却不知如何听?怎样听?不会倾听的学生就不会学习,即使很端正地坐在那儿也是没有效果的。
2、教师的原因
(1)目标要求不明确,学生无法倾听
在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教学目标表述不清楚,学生不明确学习任务, 导致学生倾听受阻。其次,教师对学生倾听的实效没有及时检测,也就不能引起学生对认真倾听的足够重视。
(2)提问的随意性,影响学生倾听
有些教师没有精心设计问题,想到什么就问什么?这样信口开河的质量不高
的问题,有的过于简单, 有的没有意义,有的又太难,学生不会回答,这样随意地提问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倾听效果。
(3)唠叨、重复讲解,学生不愿倾听
在教学中,教师过分地重复唠叨,会使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不仅不能培养他们倾听的好习惯反而觉得老师的话没有分量,失去了说服力。
(4)紧张的师生关系,降低了倾听效果
有些教师提问时,急于找出符合自己教学思路的答案,当学生回答稍有偏差或停顿时,教师就迫不及待的打断学生的发言而叫班上表达能力强的学生。这样做就打消了其他学生的积极性,形成紧张的师生关系,时间一长,学生就不认真听讲了。
策略:
1、强化意识
西方有句名言:上帝分配给我们两只耳朵,而只给我们一张嘴。意思就是要我们少讲多听。我们要让孩子知道,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学会倾听,不但能给予他人自信,使自己取得信赖,赢得友谊,也是了解别人的最好的方式。更要让学生明确:在课堂上,倾听是我们必须履行的一项学习使命,不会倾听就是不会学习。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会用“眼睛看老师,耳朵听老师。”来提醒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