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_各论_症状:间歇性跛行_课件模板
内科学_各论_症状:失用步态_课件模板
内科学症状部分:失用步态>>>
诊断: 当走路或跑步时如欲当时停步肌肉张力不 能立即放松而致跌倒。
内科学症状部分:失用步态>>>
检查项目: 血常规。
内科学症状部分:失用步态>>>
相关症状: 跨阈步态 身体摇晃征。
内科学症状部分:失用步态>>>
相关疾病: 帕金森病。
谢谢!
2 感觉性共济失调步态,此指深感觉 障碍引起者特点是行走时步幅较大两腿间 距较宽,提足较高,足道强打地
内科学症状部分:失用步态>>>
诊断:
面双眼注视两足睁眼时可部分缓解,闭眼 时不稳甚至不能行走,常伴有感觉障碍 Romberg征阳性见于亚急性联合变性脊髓 痨等。
3 痉挛性偏瘫步态偏瘫时患侧下肢因 伸肌肌张力高而显得较长,且屈曲困难患 者行走时偏瘫侧上肢的协同摆动动作消失, 呈内收旋前屈曲姿势,下肢伸直并外旋举 步时将骨盆抬
病因:
(一)发病原因 常见的异常步态病因有以下几种: 1.皮质脊髓束病变可导致痉挛性偏瘫 步态和痉挛性截瘫步态。 2.双侧额叶病变可导致失用步态。 3.额叶(皮质或白质)病变可导致小步 态(marcheà petit pas)。 4.锥体外系病变可导致慌张步态和扭 曲
内科学症状部分:失用步态>>>
病因:
奇异步态。 5.小脑病变导致共济失调步态。 6.酒精或巴比妥类中毒导致醉酒步态。 7.其他 尚有感觉障碍导致共济失调
步态;由于胫骨前肌、腓肠肌无力导致跨 阈步态;躯干和骨盆带肌无力导致肌病步 态;心因性疾病导致的癔症步态。
内科学症状部分:失用步态>>>
诊断:
1 醉汉步态因重心不易控制,步行时 两腿间距增宽抬腿后身体向两侧摇摆不稳, 上肢常向水平方向或前或后摇晃有时不能 站稳,转换体位时不稳更明显不能走直线 此种步态又叫做“蹒跚步态”。
内科学_各论_症状:步态异常_课件模板
内科学症状部分:步态异常>>>
诊断:
6.慌张步态:起步后小步快速往前,脚掌 不离地,擦地而行,且身体向前倾,有一 种要扑倒在地的趋势,这是震颤性麻痹患 者的典型步态,也称帕金森氏病。
7.蹒跚步态是一种典型的异常步态。 走路时身体左右摇摆,呈鸭步样。常见于 神经系统疾患、佝偻病、大骨节病、进行 性肌营养不良或双侧先天性髋关
内科学症状部分:步态异常>>>
相关症状:
病理性醉酒 扁平足 癔症步态 “鸭步”步态 慌张步态 舞蹈样步态 痉挛性截瘫步态。
内科学症状部分:步态异常>>>
相关疾病:
烟雾病 遗传性共济失调 僵人综合征 着色真菌病 Shy-Drager综合征 腓总神经损害 血管母细胞瘤 股骨头坏死 脊髓小脑变性症 帕金森病。
内科学症状部分:步态异常>>>
诊断:
碍Romberg征阳性见于亚急性联合变性脊 髓痨等。
11.小步态:就是走路慢悠悠的,两 足擦地行走。表现小步、拖曳,起步或转 弯缓慢,步态不稳。见于额叶(皮质或白 质)病变。
12. 下肢拖曳步态:是步态异常中 皮质脊髓束病变的一个临床表现。
13.下肢呈剪刀步态是脑瘫痉挛性
5、慌张步态 见于震颤麻痹及可引起 震颤麻
内科学症状部分:步态异常>>>
病因:
痹综合征的疾病。 6、跨阈步态 见于腓总神经麻痹等。 7、摇摆步态 见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症。多发性肌炎、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 够关节脱位等。
8、舞蹈步态 见于小舞蹈病、慢性进 行性舞蹈病等新纹状体的病变。
9、星迹步态 见于前庭迷路病变。 10、臀中肌麻痹步态
2、感觉性共济失调步态 见于亚急性 联合变性、脊髓瘩、遗
间歇性跛行PPT课件
最终诊断
• 脊髓型颈椎病
14
颈椎X光照片
椎管矢状径与椎体矢状 径比率:
C3:0.80 C4:0.70 C5:0.78 C6:0.85
15
颈椎X光照片(动力位)
16
颈椎MR
17
颈椎MR
18
颈椎MR
19
手术方式选择
颈椎后路颈3~7单开门椎管成形+颈3~6 侧块螺钉内固定术
20
术后复查X光照片
挛性剧痛。兼有趾端发凉,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疼痛的发作还和行走时的负荷有关,上坡路、骑自行 车或负重行走时疼痛可提前出现。
• 神经源性:腰椎管狭窄所致马尾神经受压,马尾源性
间歇性跛行的特点是:当人站立或行走时,下肢发生 逐渐加重的疼痛、麻木、沉重、乏力等不同的感觉, 以疼痛和麻木为主。多伴有下腰痛及神经根传导功能 缺失的体征。在爬山、上楼梯、骑自行车时,可不出 现间歇性跛行。
• 颅脑疾患? • 神经源性(腰椎管狭窄症)? • 血管源性(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 脊髓源性(脊髓型颈椎病)?
9
颅脑MR
10
胸椎MR
• 胸椎MR未见异常。
11
下肢血管彩超
12
典型检查
• 步行负荷试验(gait loading test) 步行一段时间或距离后出现下肢束带感
或无力以致不能行走,休息一定时问后 症状消失,此时查体可出现锥体束征(步 前无锥体束征者)或锥体束征更明显及出 现新的锥体束征.此为步行负荷试验阳 性。
2
既往史
• 发现高血压病史10余年,最高达 170/105mmHg,服用倍他乐克控制,否 认糖尿病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病病史。
3
入院查体及诊断:
内科学_各论_症状:运动功能障碍疾病_课件模板
内科学症状部分:运动功能障碍疾病>>>
病因:
状体-外侧苍白球-丘脑底核-内侧苍白球/ 黑质网状部),环路是基底核实现运动调 节功能的解剖学基础,这两条通路的活动 平衡对实现正常运动功能至关重要。
黑质-纹状体DA通路变性导致基底核 输出过多,丘脑-皮质反馈活动受到过度 抑制,使皮质运动功能易化作用受到削弱, 产生少动性疾病如帕金森
内科学症状部分:运动功能障碍疾病>>>
病因:
神经环路:①皮质-皮质环路:大脑皮质尾壳核-内侧苍白球-丘脑-大脑皮质;②黑 质-纹状体环路:黑质与尾状核、壳核间 往返联系纤维;③纹状体-苍白球环路:尾 状核、壳核-外侧苍白球-丘脑底核-内侧 苍白球。
在皮质-皮质环路中有直接通路(纹状 体-内侧苍白球/黑质网状部)和间接通路 (纹
内科学症状部分:运动功能障碍疾病>>>
诊断:
锥体外系疾病须注意与锥体系统疾病 导致的运动功能障碍相鉴别。后者主要临 床特点以瘫痪(肌力减退)为主,一般不难 鉴别。另外,不同类型锥体外系疾病之间 的鉴别更为重要。
内科学症状部分:运动功能障碍疾病>>>
检查项目: 骨关节及、核磁共振、正电子发。
内科学症状部分:运动功能障碍疾病>>>
谢谢!
内科学各论症状部分 运动功能障碍疾病 内容课件模板
内科学症状部分:运动功能障碍疾病>>>
身体部位: 四肢。
内科学症状部分:运动功能障碍疾病>>>
科室: 神经内科。
内科学症状部分:运动功能障碍疾病>>>
简介:
运动障碍疾病(movement disorders)又称 锥体外系疾病(extrapyramidal diseases),主要表现随意运动调节功能 障碍,肌力、感觉及小脑功能不受影响。
内科学_各论_症状:间歇性寒颤_课件模板
内科学症状部分:间歇性寒颤>>>
病因:
出现消化分解血红蛋白后的最终产物疟色 素颗粒(malarial pigments),被感染的 红细胞形态又发生变化,并可出现不同形 态的小点,此时称为晚期滋养体(亦称大 滋养体)。②裂殖体期:晚期滋养体发育 成熟后虫体外形变圆,胞质内空泡消失, 核开始分裂,称为裂殖体前期或未成熟裂 殖体。裂殖
内科学症状部分:间歇性寒颤>>>
检查项目: 血常规、白细胞分、痰培养、血液及骨、 脓汁和创。
内科学症状部分:间歇性寒颤>>>
相关症状:
恶寒 寒战 畏寒 伤寒面容 寒性体质 风寒湿痹 高热寒战 发热伴寒战 脾胃虚寒 寒冷刺激下皮损表面出现皱缩。
内科学症状部分:间歇性寒颤>>>
相关疾病:
肺疟疾病 脑型疟疾 疟疾肾病 疟疾。
内科学症状部分:间歇性寒颤>>>
病因:
期未愈的部分患者,可出现肾病综合征。 疟疾肾病以恶性疟和三日疟患者较常见。
(4)凶险型疟疾:是指血液中查见恶 性疟原虫又排除了其他疾病的可能性而具 备下列表现之一:超高原虫血症(外周血 液中恶性疟原虫无性体的感染率>5%);持 续6h以上昏迷或其他意识方面的障碍;重 症贫血(血红蛋白<
内科学症状部分:间歇性寒颤>>>
病因:
噬细胞产生内源性致热原,后者与疟原虫 代谢产物共同作用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 枢,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机制而引起寒战、 发热,待血内刺激物被清除后,体温开始 恢复正常。典型的发作间隔与疟原虫红内 期裂殖周期相吻合。随着疟疾发作次数增 多,人体对原虫产生了免疫力,或经不彻 底的治疗,大部分红内期疟原
间歇性跛行
间歇性跛行间歇性跛行(Intermittent Claudication)是一种以患者走几步后出现下肢疼痛、麻木或无力为特征的症状。
这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体力活动能力。
下文将对该病症进行详细分析和阐述。
间歇性跛行是由于下肢的血管狭窄引起的。
血液供应不足引起了与活动有关的疼痛感觉。
它通常在行走或进行其他体力活动时出现,并在休息后缓解。
比如,患者可能在行走一段距离后开始感觉到下肢的酸痛和无力,以至于不得不停下来。
这是因为当肢体活动时,血液供应不足,导致肌肉无法得到足够的氧气和营养物质。
间歇性跛行大多数情况下是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
动脉粥样硬化是血管壁逐渐堆积胆固醇、脂肪和钙盐导致血管狭窄和硬化。
这种病变阻碍了正常的血液流通,尤其是在下肢的动脉中。
当患者进行体力活动时,血液尚能满足肢体的需求。
然而,当活动增加时,狭窄的血管无法满足肌肉对血液供应的需求,从而导致疼痛和其他不适的感觉。
间歇性跛行最常见的风险因素是吸烟、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等。
这些因素会进一步加剧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并导致血管狭窄更加严重。
此外,年龄和家族遗传也被认为是发病风险增加的因素。
因此,对于高危人群来说,预防和早期诊断至关重要。
对于间歇性跛行的治疗,首先需要采取一系列保守治疗措施。
这些措施主要包括改变生活方式,如戒烟、控制血压和血糖、减少血脂等。
此外,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和骑自行车,可以帮助改善患者的症状。
药物治疗也可以考虑,例如使用降压药、降血糖药或血脂调节药来控制风险因素。
对于严重的病例,可能需要通过手术介入来缓解血管狭窄。
除了治疗措施,日常生活中一些自我管理的技巧也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症状。
例如,规律锻炼,但避免剧烈运动,限制行走距离,避免持续超负荷运动可以帮助减轻症状。
此外,穿着舒适的鞋子和袜子,保持温暖和干燥的环境,保持正常体重和健康饮食也是管理间歇性跛行的关键。
总的来说,间歇性跛行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影响。
跛行诊断 ppt课件
跛行诊断法--运步视诊
• B、确定跛行的种类和程度,主要看蹄迹,甚可作 软地测量,亦可用石灰或水迹加深蹄迹,判断前、 后方短步。 • C、提出可疑的患部,根椐问诊及驻立和运步视诊, 经综合分析可初步判断患部,再作局部检查。
ppt课件
19
跛行诊断法--躺卧视诊
•(三)躺卧视诊∶ 更适合于牛,牛多为 躺卧休息,尤其在跛 行时;而马为站立睡 眠,三肢着地一肢轮 流休息,只有在重跛 时才躺卧。
ppt课件 4
跛行的种类和程度
• 按生理机能分类∶ • 1、悬跛--运步时在悬垂阶 段的跛行;2、支跛--表现 在支撑阶段的跛行;3、 混合跛--在两阶段均表现 机能障碍的跛行。 • 运步过程∶1、悬垂阶段, 离地-各关节按顺序曲屈曲屈反顺序伸展-着地;2、 支撑阶段,着地-负重-离 地
ppt课件 5
ppt课件
29
跛行诊断法--特殊检查
• 2、肩 关节 和膝 关节 内麻 醉∶ 见图 • 3、指 趾腱 鞘内 麻醉
ppt课件 30
跛行诊断法--特殊检查
• (四)直肠检查∶对子髋关节 内方脱位,盆腔及腰椎骨折, 盆腔内血肿、囊肿、骨质增生、 肿瘤,腹主动脉血栓阻塞等引 起的跛行可用直检辅助诊断。 • (五)斜板试验∶适于蹄病, 但疑为骨折时禁用;迫使患畜 单肢站立于40度角的斜板上, 若为患肢则站立不稳,两侧对 照。
ppt课件
15
跛行诊断法--各种肢势
ppt课件
16
跛行诊断法--运步视诊
• (二)运步视诊∶ • 1、目的∶确定患肢及跛行种类和程度,发 现可疑患部。 • 2、方法∶选择有平地、坡地、硬地和软地, 且光线充足的场地,嘱畜主距龙头1m牵缰 绳先作直线运动,再作直线折转运动或圆 周运动或倒退运动或爬坡下坡运动等,注 意跟随仔细观察--听蹄音、看蹄迹、观察点 头运动和尻部运动、听关节响声、看跛行 是否加重或减轻等。
间歇性跛行鉴别诊断PPT课件
诊断标准
间歇性跛行是指患者在行走一段距离后出现下肢疼痛、无力 或麻木,休息后缓解,再行走再出现症状,需排除其他病因 引起类似表现。
诊断流程
医生应详细询问病史,包括间歇性跛行的发生时间、症状表 现、诱发因素等,并进行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如血 管超声、CT、MRI等,以明确诊断。
常见病因鉴别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术后护理
手术后需进行康复训练, 定期复查,以确保手术效 果和预防并发症。
04
间歇性跛行的预防与康复
预防措施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合理饮食、规律作息、适量运动,以增强身 体免疫力。
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
适时改变姿势,减轻下肢压力。
控制体重
肥胖会增加下肢承受的重量和压力,进而加 重间歇性跛行的症状。
定期进行体检
多见于青壮年男性,有吸烟史, 表现为下肢远端供血不足,可伴 有游走性浅静脉炎。
神经根病变
如腰椎间盘突出症、神经根炎等 ,表现为间歇性跛行、腰痛、下 肢麻木等症状,体格检查可有感 觉障碍和肌力下降。
01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常见于中老年人,表现为下肢远 端供血不足,可伴有高血压、高 血脂等基础疾病。
02
03
间歇性跛行鉴别诊断PPT课 件
目录
• 什么是间歇性跛行 • 间歇性跛行的鉴别诊断 • 间歇性跛行的治疗 • 间歇性跛行的预防与康复 • 间歇性跛行的研究进展
01
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是间歇性跛行
定义与症状
定义
间歇性跛行是指患者在行走一段距离后,出现单侧或双侧下肢的酸胀、疼痛、乏力等症状,导致患者被迫停止 行走,休息一段时间后症状缓解或消失,再次行走又出现类似的症状。
间歇性跛行护理PPT课件
2
1
4
5
6
预防措施
01
保持适当的体重
02
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
03
穿合适的鞋子和袜子
04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
05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相关疾病
间歇性跛行的护理要点
2
药物治疗护理
01
遵医嘱用药,按时按量
02
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
03
定期监测血药浓度
04
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药物,避免误服、漏服
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了解病情,减轻心理压力
教育患者:如何进行自我护理,预防病情恶化
鼓励患者:保持乐观心态,积极面对疾病
提供康复指导:帮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提高生活质量
01
02
03
04
间歇性跛行的护理案例分析
3
典型案例介绍
01
患者基本信息:性别、年龄、职业等
02
症状描述:疼痛部位、持续时间、发作频率等
05
药物保管和存放注意事项
06
药物相互作用和注意事项
康复锻炼指导
锻炼前做好热身,避免运动损伤
2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充足睡眠等,以促进康复
4
制定合适的锻炼计划,包括运动强度、时间、频率等
1
锻炼过程中注意观察身体状况,如有不适,及时调整
3
锻炼后进行适当的放松和拉伸,以缓解肌肉紧张
5
心理支持与教育
04
观察药物对患者其他疾病的影响,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
05
康复锻炼强度控制
遵循循序渐进原则,逐渐增加锻炼强度
01
根据患者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锻炼计划
下肢动脉硬化动脉闭塞症间歇性跛行
下肢动脉硬化动脉闭塞症间 歇性跛行
汇报人: 2023-12-21
目录
• 引言 • 下肢动脉硬化动脉闭塞症概述 • 间歇性跛行症状及原因分析 • 治疗方法与护理措施 • 预防与保健建议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主题介绍
下肢动脉硬化动脉闭塞症
这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主要由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导致 血管狭窄或闭塞。患者可能出现下肢疼痛、麻木、发凉等症 状。
临床表现
ASO患者常表现为下肢疼痛、麻木 、发凉、无力等症状。随着病情加重 ,可能出现间歇性跛行、静息痛、溃 疡、坏疽等严重后果。
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史、体检和 影像学检查,可以确诊ASO。常用的 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CTA、MRA等 ,可以显示血管狭窄或闭塞的情况。
危害与并发症
危害
ASO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可能导致截肢或死亡。同时,该 病还可能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等全 身性疾病。
增加富含纤维的食物
富含纤维的食物有助于降低血脂,预 防下肢动脉硬化。建议增加蔬菜、水 果、全谷类等富含纤维的食物的摄入 。
定期检查与随访建议
定期检查
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下肢血管检查。
随访
在确诊为下肢动脉硬化动脉闭塞症后,应定期随访,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06
结论与展望
并发症
ASO患者可能出现血栓形成、动 脉瘤破裂、感染等并发症,需要 积极治疗和预防。
03
间歇性跛行症状及原因分析
症状表现
01
02
03
04
疼痛
患者在行走一段距离后,出现 下肢疼痛,疼痛性质多为钝痛
或酸痛。
肌肉疲劳
随着行走距离的增加,患者感 到肌肉疲劳,甚至出现肌肉痉
间歇性跛行
间歇性跛行什么是间歇性跛行?大家都听说过脉管炎,都知道脉管炎是一种疑难杂症,必须及早发现及早治疗,临床上由于脉管炎早期症状不明显而被忽视,而间歇性跛行就是其早期临床主要表现之一,间歇性跛行形成以后,严重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提到间歇性跛行大家并不了解,什么是间歇性破行呢?什么事间歇性破行?专家解答:间歇性跛行就是病人在不走路的时候没有明显的不适,但一走路患病下肢就会出现酸胀不适感,以致不得不停下来休息,休息一段时间后这种不适感消失,又可以继续走路。
在临床上我们把这种症状称之为间歇性跛行。
间歇性跛行的严重程度我们通常用跛行距离和缓解时间来判断轻重。
跛行距离是从走路开始到出现疼痛时的行走距离,严重的病人走50~100米就可以出现明显的不适和疼痛。
疼痛缓解时间是指出现疼痛后,经过休息疼痛缓解,从疼痛到不痛的这段时间称之为疼痛缓解时间。
一般病人的缓解时间为2~5分钟。
通过上述介绍我想大家对什么事间歇性破行有了全面了解,专家提醒广大读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严格注意间歇性跛行的症状,一经发现及早治疗,以免病情恶化造成严重编辑本段间歇性跛行是怎么回事?间歇性跛行是指患者从开始走路,或走了一段路程以后(一般为数百米左右),出现单侧或双侧腰酸腿痛,下肢麻木无力,以至跛行,但稍许蹲下或坐下休息片刻后,症状可以很快缓解或消失,病人仍可继续行走,再走一段时间后,上述症状再度出现。
因为在这一过程中,跛行呈间歇性出现,故称为间歇性跛行。
间歇性跛行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在腰椎管已有狭窄的病理基础上,因直立时椎体及神经根的压力负荷增大,再加上行走时下肢肌肉的舒缩活动进一步促使椎管内相应脊神经节的神经根部血管生理性充血,继而静脉瘀血以及神经根受牵拉后,相应部位微循环受阻而出现缺血性神经根炎,从而出现腰腿疼痛、下肢麻木、无力等症状,当患者蹲下、坐下或平卧休息后,神经根的压力负荷降低,消除了肌肉活动时的刺激来源,脊髓及神经根缺血状态得以改善,因此症状也随之减轻、消失。
内科学_各论_症状:臀沟下垂状跛行步态_课件模板
内科学症状部分:臀沟下垂状跛行步态>>>
简介: 关节在构造上属于滑膜关节,仅有微小的 活动,在妊娠和分娩时起重要作用。
内科学症状部分:臀沟下垂状跛行步态>>>
病因:
(一)发病原因 大多与急性扭伤或长时间在不良体位 下劳动有关。 (二)发病机制 骶髂关节扭伤或半脱位的发病原因大 多与急性扭伤或长时间在不良体位下劳动 有关。当人体直立时,重力中线经骶髂关 节前方对其产生一定扭力;当前屈弯腰时, 脊柱前倾,骨盆腘绳肌牵拉固定或后旋, 易造成骶
诊断: 暂无相关的资料。
内科学症状部分:臀沟下垂状跛行步态>>>
检查项目: 骨显像。
内科学症状部分:臀沟下垂状跛行步态>>>
相关症状:
运动时膝前疼痛加剧 臀中肌损伤 两条腿不一样长 髋关节积液 身体摇晃征 跨阈步态。
内科学症状部分:臀沟下垂状跛行步态>>>
相关疾病: 骶髂关节扭伤或半脱位。
谢谢!
内科学各论症状部分 臀沟下垂状跛行步态
内容课件模板
内科学症状部分:臀沟下垂状跛行步态>>>
身体部位: 臀部。
内科学症状部分:臀沟下垂状跛行步态>>>
科室: 骨科。
内科学症状部分:臀沟下垂状跛行步态>>>
简介:
骶髂关节扭伤或半脱位患者步行时,患侧 常呈臀沟下垂状跛行步态。骶髂关节系由 骶骨与髂骨的耳状面组合而成,其关节面 凹凸不平,二者之间的结合十分紧密。骶 髂关节的关节囊呈紧张状,骶髂关节前、 后及两骨之间有骶髂前韧带、骶髂后韧带、 骶结节韧带与骶棘韧带等,且此组韧带坚 强,因而几乎不能活动。骶髂
跛行诊断ppt演示课件
.
25
跛行诊断法--躺卧至站立视诊
(四)由躺卧到站立的视诊∶ • 牛∶先前肢半伸--后肢全站立--躯体前倾-前肢全站立。 • 马∶先前肢全站立--躯体后坐--后肢全站立。 1、某肢站主缓慢,承重困难,多见于该肢上 部肌肉或关节疾患; 2、前肢已起而后肢难起,多于脊髓挫伤; 3、后肢已起而前肢跪立,多见于下部支柱器 官较重疾患。
. 11
跛行诊断法
• 由于引起跛行的原因很多且动物不可 诉说,故诊断跛行复杂繁难,应做到 1、多方收集相关信息; 2、按一定方法和顺序仔细检查; 3、局部与全身结合; 4、综合分析、推理判断。
.
12
跛行诊断法
• 方法包括: • 问诊 • 视诊(驻立视诊、运步视诊、躺卧视诊、躺卧至站立视
诊)
• 局部检查 • 特殊诊断方法(测诊、外周神经麻醉诊断、关节内及键
. 31
跛行诊断法--特殊检查
3、掌神经传导麻醉∶适 于掌下部疾患及远仔骨 粘液囊炎;分四点注药。 4、尺神经传导麻醉∶适 应症同2,前臂背侧外 缘付腕骨上方一掌,腕 外屈肌和腕尺屈肌间进 针2cm注入4%普鲁卡 因10ml
. 32
跛行诊断法--特殊检查
5、胫神经 和腓神 经传导 麻醉∶ 适于跖、 胫、跗 部疾患; 见图
. 8
跛行的种类和程度
.
9
跛行的种类和程度
• 按某些特有症状分类∶ 1、粘着步样,两前肢或两后肢或四肢同时发 病时出现缓慢强拘的短步;如破伤风、急 性肌风湿等。 2、紧张步样,亦为多肢发病表现急性强拘短 步;多为蹄病所致。 3、间歇性跛行∶表现为突然发生,突然消失, 反复发作;多发于关节石或关节鼠(游离 于关节腔内的软骨、碎骨粒或纤维素凝块) 呈典型支跛,习惯性膝盖骨脱位呈典型悬 跛,及髂动脉或股动脉血栓,如马圆虫病。 4、鸡跛,多见于胫神经麻痹和趾长伸肌或趾 外侧伸肌挛缩时,二者可用针刺鉴别。
内科学_各论_症状:小儿曳足而行_课件模板
内科学症状部分:小儿曳足而行>>>
病因:
重要措施。病人咳嗽或打喷嚏时,可污染 空气,亦能造成呼吸道感染。
胃肠道感染较少见。饮食物经低温 (65~72℃)灭菌法(pasteurization)处理, 可防止胃肠道感染。
结核菌不能通过健康皮肤,当有破裂 方可招致感染。骨与关节直接感染结核菌 而发病者极为少见,宫内感染结核
内科学症状部分:小儿曳足而行>>>
病因:
的结核菌迅速繁殖,包围着的纤维组织被 突破,从而炎症扩大或侵入新的区域,形 成一个有局部症状,有全身反应,可以被 查出的病灶来。这就是形成了骨关节结核 的原发病灶。
髋关节的结核病变与其他骨关节结核 一样,通常是从关节附近的原发性骨病灶 开始。此病灶即是经血流播散而发生在骨 关节端松质骨或
内科学症状部分:小儿曳足而行>>>
诊断:
肿胀,关节内有血性液体。X线片可见骨 质致密、碎裂、吸收,与关节肿胀和骨质 破坏程度相比,疼痛和运动限制并不明显。 仔细检查患肢常可发现知觉障碍和膜反射 消失等神经症状。
(8)梅毒性骨软骨炎:属先天性疾患, 在我国已很少见。X线片可见软组织肿胀 及干骺端破坏。鉴别要点是本病多见于偏 僻地
内科学症状部分:小儿曳足而行>>>
病因:
病(先天性结核病)亦极罕见。 2.影响发病的局部因素 从骨关节结
核的好发部位来看,其发病除和致病菌感 染及机体反应有关外,下述局部因素的影 响也很重要。
(1)慢性劳损因素:大量临床事实证 明,外伤性骨折、脱位或扭伤均不在局部 散发结核病,而慢性劳损或累积性损伤对 结核病变的形成有
内科学症状部分:小儿曳足而行>>>
最新腔内治疗在外周动脉闭塞性疾病患者间歇性跛行中的治疗价值ppt课件
SR (M:F)
4.6
BMI HT HL DM S
Site
26.0 NR NR 5 31 Mixed
2.1
NR NR NR 10 21 Mixed
0.6
25.5 23 46 10 39 Mixed
1.7
27.0 69 NR NR 76
FP
1.8
26.3 19 NR NR 32
AI
1.2
25.5 60 78 26 101 Mixed
研究结果
Subgroup analysis EVT+OMT versus OMT (short term), outcome: ICD
研究结果
Subgroup analysis EVT+OMT versus OMT (short term), outcome: MWD
研究结果
Subgroup analysis EVT+OMT versus OMT (long term), outcome: ICD
腔内治疗在外周动脉闭塞 性疾病患者间歇性跛行中
的治疗价值
研究背景
在美国,70岁以上人群外周动脉疾病的患病率约为14.5% 1 。 在中国, 75岁以上人群外周动脉疾病的患病率约为7.8% 2 。 间歇性跛行出现于25%~33%的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患者1 。 评估间歇性跛行腔内治疗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有限,且各单 位的腔内治疗技术不尽相同,评估疗效的方法也存在差异。
研究结果
Random sequence generation (selection bias)
Allocation concealment (selection bias)
Blinding of outcome assessment (detection bia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科学症状部分:间歇性跛行>>>
病因:
无力等症状,当患者蹲下、坐下或平卧休 息后,神经根的压力负荷降低,消除了肌 肉活动时的刺激来源,脊髓及神经根缺血 状态得以改善,因此症状也随之减轻、消 失。再行走时,再度出现上述症状,再休 息,症状再缓解,如此反复,交替出现, 形成了间歇性跛行。
内科学症状部分:间歇性跛行>>>
诊断:
腰椎管狭窄症表现为神经性间歇性跛 行,与血管性间歇性跛行 (如血栓闭塞性 脉管炎) 不同,区别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神经性间歇性跛行足背动脉搏动 良好,血管性间歇性跛行足背动脉搏动减 弱或消失。
(2)神经性间歇性跛行下肢可有节段 性感觉障碍,血管性间歇性跛行为袜套式 感觉障
内科学症状部分:间歇性跛行>>>
黄韧带肥厚 髋关节积液 运动时膝前疼痛加剧 下肢无力 腰部酸胀及无力 四肢远端麻木、疼痛或异样感 指(趾)麻木 手足麻木。
内科学症状部分:间歇性跛行>>>
相关疾病:
腰椎椎管狭窄症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小关节不稳症 腰椎退变性小关节损伤性关节 下腰椎不稳症 第3腰椎横突过长畸形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腰椎间盘突出症 胸、腰椎椎体单纯性、楔形压 胸、腰椎爆裂骨折。
诊断:
碍。 (3)神经性间歇性跛行步行距离随病
程延长而逐渐缩短,血管性间歇性跛行则 不明显。
(4)必要时,可行动脉造影检查,神 经性间歇性跛行动脉良好,血管性间歇性 跛行可显示动脉腔狭窄区。
内科学症状部分:间歇性跛行>>>
检查项目: 肌电图、核磁共振、心血管造。
内科学症状部分:间歇性跛行>>>
相关症状:
内科学各论症状部分 间歇性跛行
内容课件模板
内科学症状部分:间歇性跛行>>>
身体部位: 下肢。
内科学症状部分:间歇性跛行>>>
科室: 神经内科。
内科学症状部分:间歇性跛行>>>
简介:
间歇性跛行是指患者从开始走路,或走了 一段路程以后(一般为数百米左右),出现 单侧或双侧腰酸腿痛,下肢麻木无力,以 至跛行,但稍许蹲下或坐下休息片刻后, 症状可以很快缓解或消失,病人仍可继续 行走,再走一段时间后,上述症状再度出 现。因为在这一过程中,跛行呈间歇性出 现,故称为间歇性跛行。
谢谢!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内科学症状部分:间歇性跛行>>>
病因:
间歇性跛行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在腰 椎管已有狭窄的病理基础上,因直立时椎 体及神经根的压力负荷增大,再加上行走 时下肢肌肉的舒缩活动进一步促使椎管内 相应脊神经节的神经根部血管生理性充血, 继而静脉瘀血以及神经根受牵拉后,相应 部位微循环受阻而出现缺血性神经根炎, 从而出现腰腿疼痛、下肢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