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世界巡行(沪粤版2017年)
新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3章 光和眼睛 3.1 光世界巡行【创新课件】
![新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3章 光和眼睛 3.1 光世界巡行【创新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62eec16cf84b9d528ea7a96.png)
是实际存在的,而光是真实存在的。 4. 光速:在真空中最快(为3.0×108 m/s),在空气中次
之,在计算时也近似地看成3.0×108 m/s。 5. 色散现象告诉我们: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
靛、紫各种色光组成的。
1 如图所示的现象中,与光的直线传播无关的 是( B )
知3-练
2 为了测量地球到月球之间的距离,向放在月球上的 装置发射激光,经过2.56 s,在地面上接收到返回的 激光信号,那么可以测得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为 __3_._8_4_×__1_0_5__km。(v光=3.0×108 m/s)
知识点 4 光的色散
知4-导
知4-讲
实验现象: 太阳光通过棱镜后,被分解为红、橙、 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
第三章 光和眼睛
3.1 光世界巡行
1 课堂讲解 2 课时流程
•光源 •光的直线传播 •光速 •光的色散
逐点 导讲练
课堂 小结
当堂 检测
课后 作业
自然界中,万物生长靠阳光。到了晚上,灯光照 亮了整个世界。美丽的烟花把节日的夜晚装点得更加 绚丽多彩。
正是有了这色彩斑斓的光,世界才被打扮得如 此美丽,如此迷人。对于光,同学们想知道些什么 呢?本章学习光的初步知识。
2 下列关于光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光源能射出无数条光线 B.光线就是很细的光束 C.人们用一条带箭头的实线表示光线,用到理想 模型法 D.光线是用来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常用虚线 表示
3 【改编·邵阳】如图所示,我看不见“美景”的 原因是___光__沿__直__线__传__播___。
3. 拓展:与日食形成原因相同的天文现象还有“金星 凌日”和“水星凌日”,分别是金星和水星处于太 阳与地球中间而形成的。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3.1.光世界巡行教学设计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3.1.光世界巡行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2a8cb03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8a.png)
2.光学仪器和光学元件的使用方法和工作原理;
3.光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问题解决能力;
4.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创新意识和实践操作能力。
针对上述重难点,以下是教学设想: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光现象,如彩虹、镜子、眼镜等,激发学生对光学知识的兴趣,使其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教学策略:选取贴近生活的案例,引导学生从光学角度分析问题,提升知识运用能力。
4.合作学习,培养团队精神:鼓励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光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教学策略: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促进生生互动,共同提高。
5.创新实践,发展个性特长:组织学生开展光学小制作、小发明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操作能力。
4.能够运用光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光的传播时间、确定物体位置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光学实验,如控制变量法、比较法等,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
3.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光学现象,培养学生运用光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策略:运用多媒体展示、实物演示等方法,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讲解光学基本概念时,结合实验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
教学策略:采用分组实验、课堂演示等方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总结,巩固理论知识。
3.案例教学,提升应用能力:通过分析光学案例,如光学仪器、光学元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光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粤教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试题第3章第1节光世界巡行同步检测卷
![粤教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试题第3章第1节光世界巡行同步检测卷](https://img.taocdn.com/s3/m/6f93cdedce2f0066f53322c3.png)
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3章第1节光世界巡行同步检测卷一、选择题1.夜晚路人经过一盏路灯时,灯光照射下所形成的影子长度变化是()A..逐渐变短B.逐渐变长C.先变短后变长D.先变长后变短答案:C知识点:光源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解析:解答:夜晚路人经过一盏路灯时,距离先由远到近,后由近到远,所以影子先变短,后变长。
C符合题意.选填C分析:人距离灯光越远,影子越长,距离灯光越近,影子越短。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B.人体的安全电压是不超过36VC.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m/sD.1标准大气压的值约为1.01×105Pa答案:C知识点: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解析:解答: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快,约为3×108m/s,所以选项A正确,不符合题意;人体的安全电压是不超过36V,否则通过人体的电流过大,对人体造成伤害,所以选项B 正确,不符合题意;因为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所以C错误,符合题意;由托里拆利实验可知1标准大气压的值相当于760mmHg产生的压强,约为1.01×105Pa,所以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分析:对一些常见物理量的大小要有基本的认识。
3.下面的四种现象中,不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A.手影B.水中倒影C.日食形成D.小孔成像知识点:光源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解析:解答:手影、日食形成、小孔成像都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水中倒影是光的反射。
故选B分析:光的直线传播是光在同一种均匀透明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4.在较暗的室内,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一块半透明的塑料薄膜前,在它们之间放一块中间钻有小孔的不透明的报纸,则会在塑料薄膜出现()A.蜡烛正立的虚像B.蜡烛倒立的实像C.蜡烛正立的实像D.小孔的实像答案:B知识点: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解析:解答:点燃的蜡烛上部发出的光线通过小孔后,射到了光屏的下部;下部发出的光线通过小孔后,射到了光屏的上部,因此蜡烛发出的光通过小孔后在塑料薄膜上会出现蜡烛倒立的实像。
光世界巡行 (教案练习)
![光世界巡行 (教案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86f652b6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71.png)
粤沪版八年级物理光世界巡行教学设计课题光世界巡行单元第三章学科物理年级八年级学习目标1.了解光的用途,知道光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知道光是电磁波。
2.知道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并能用来解释影子的形成等现象。
3.知道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记住真空中的光速。
重点光的直线传播。
难点建立“光线”模型,并运用“光线”分析影子的成因等现象。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视频,观看光的传播,提出光是哪里来的?能为我们做些什么?光是如何传过来的?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引入新课讲授新课光能为我们做些什么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光,光每天都为我们服务。
鼓励学生积极交流讨论,从自己的生活中,列举应用光的例子。
然后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教材图片,认识光的有关应用。
光是怎样传播的指导学生结合图片,阅读教材,了解光源的概念。
指导学生讨论常见光源有哪些?讨论月亮是不是光源。
对光源进行分类,了解人造光源发展史。
光的直线传播观察教材中的图片:透过密林的太阳光传播路径;灯光的传播路径,了解光在空气中传播路径。
通过大屏幕展示及实际实验观察光在水中和玻璃中的传播径迹。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光的应用。
学生掌握光源的概念。
小组讨论常见光源及其分类。
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语言交流的能力及小组合作的能力。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知识提取的能力。
学生归纳总结: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气体中;光在水中沿直线传播——液体中;光在玻璃砖中光也能传播,且沿直线传播。
多媒体图片展示光在两种介质表面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学生阅读课本:了解什么是光线。
温馨提醒:光线是为了描述光的传播而建立的物理模型,并不是真实存在的。
教师介绍并演示:小孔成像实验强调小孔成像实验中孔的控制,不考虑形状,只要求足够小。
像的形状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与孔的形状无关。
光传播有多快学生阅读课本:了解光传播的速度教师介绍有关知识,我们看到的太阳光大约是8min前从太阳发出的,我们看到的织女星的光大约是数年前发出的,发一束激光到月球约化时1.28s,科学研究表明光传播也需要时间。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第1节光世界巡行课件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第1节光世界巡行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a3ea98c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df.png)
注意:光线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二、光的传播
•光线:表示光的传播路线和方向的带箭头 的直线。
•点光源发出的光线: s
•平行光线:
(如太阳光)
利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有关现象 二、光的传播
影子的形成: 光在传播过程中,遇 到不透明的物体,在 物体后面光不能到达 的区域便产生影。
原理:光的直线传播
太阳光通过三棱镜 后,被分解成各种颜 色的光,这种现象叫 做光的色散。
四、光的色散
太阳光(白光)是由红、橙、黄、绿、 蓝、靛、紫七种单色光混合而成的。
四、光的色散
自然界中红、绿、蓝三 种颜色的光是无法用其 他色光混合而成的,所 以称这三种光为光的 “三基色” 。
品红
红
蓝
白
黄
青
绿
典型例题
例:下列事例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是( D) A.日食和月食现象 B.打靶时的三点一线 C.坐井观天,所见甚小 D.产生雷电时,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二、光的传播
二、光的传播
二、光的传播
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学者对“光 沿直线传播”规律就有许多研究,《墨 经》中就有关于小孔成像的解释.
下面我们重温古人视察到的现象
三、光的传播速度
为什么先看 到闪电,后 听到雷声呢?
三、光的传播速度
打开电灯,房 间立刻就亮了, 光传播不需要
时间吧
不一定,也可能是 光传播的太快,传 播时间极短,人们
无法觉察到。
三、光的传播速度
光
介质光速在Fra bibliotek真空3×108 m/s
真
空
空气
略小于真空中的速度
中
水
约空气中的3/4
3.1光世界巡行练习习题沪粤版本初中八年级上
![3.1光世界巡行练习习题沪粤版本初中八年级上](https://img.taocdn.com/s3/m/a51884b33b3567ec112d8a44.png)
光世界巡行一、判断题:1、太阳光射不到物体的影子里, 是因为光在空气里的流传路径是直的.()2、光在水里流传的速度大概是空气里的3/4.()3、影子的形成,说明光在同一种平均介质中是沿直线流传的.()4、焚烧的蜡烛、点亮的电灯、萤火虫、夜空中的月亮都是光源.()5、能使各样色光所有反射的不透明体的颜色是白色的.()二、单项选择题:6、雷雨到暂时,人们老是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因为()A.人眼反响快,人耳反响慢B.电光速度快,雷声速度慢C.打雷时先发出闪电,后发出雷声D.自然存在的现象,没法解说7、光的色散就是()A.单色光合成复色光的现象B.复色光分解为单色光的现象C.红光和紫光变为白色光的现象D.白光变为红光和紫光的现象8、绿色植物叶子里的叶绿素是绿色的,因此()A.绿色光对植物生长最有益B.绿色光对植物生长最不利C.全部色光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同样D.绿色光合适某些绿色植物9、如下图,给定月球的影区散布,当人随处球一道运动时要看到日环食,只有地球运转到()A.甲地区B.乙地区C.丙地区D.丁地区10、小孔成像所成的像必定是()A.倒立的像B.正立的像C.放大的像D.减小的像三、填空题:11、我们在研究光的直线流传问题时,运用的方法是________.12、光在玻璃中流传速度是光在真空中流传速度的,则光在玻璃中流传速度是__________千米/秒.13、立竿见影,就是把竹竿竖在阳光下,马上就能看到它的影子.假如将竹竿挪动,影子也随之挪动,这说明:因为光的________使竹竿形成影子.14、________叫光源,在太阳、月亮、点燃的蜡烛以及正在工作的探照灯中,不属于光源的是________。
15、光在________中的流传速度最大,这个速度是________米/秒.16、光在同一种平均介质中是沿________流传的,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m/s,10s内流传的距离为________m.四、作图题:17、如下图,ab和cd是两条从同一发光点 S发出的光芒,用作图法确立发光点S的地点.18、如下图,S为一点光源,作出物体AB在地面上的影子.19、如下图,S为一点光源,作出人在墙的右边经过窗口看到S的范围.20、如下图,AB为窗的一边,CD为窗外一物体(1)请在甲图中作出在室内能看见物体C端的范围(2)在乙图中作出在室内能看到CD整个物体的范围.21、如下图,、为两点光源,M为屏,作出光照耀在屏上最亮的地区.五、实验研究题:22、如下图,在一张不透明的硬纸上用针扎一个直径约1mm的小孔,让白炽灯发出的光穿过小孔射到白纸上,在白纸上能够看到一个清楚________状的光斑,这是________现象,这是因为________产生的,向上挪动小孔,像的大小变________.23、研究研究物体的颜色找几张颜色不一样的纸:白的、黑的、红的、绿的、蓝的,再找几张颜色与上边同样的透明玻璃纸(或包装用塑料袋 )和一个发光比较强的手电筒.把几张色纸摆列在墙上,在房屋里,先用手电筒射出的白光挨次照耀各张色纸,记下它们的颜色;再用各张色纸蒙停手电筒的前端,用不一样的色光挨次照耀各张色纸,把察看到的各张色纸的颜色填入下页表中.依据察看到的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六、阅读资料题:24、很早的时候,我们先人就注意察看天象,商代甲骨文里有很多天蚀、月食的记录,如下图.最近几年,我国科学家依据古书中“(周)懿王元年天再旦于郑”的记录,猜想“天再旦”是天亮了两次,即发生在清晨日全食.恰好,1997年3月9日,我国境内发生了20世纪最后一第二天全食.日全食发生时,新疆北部正好是天亮之际.这第二天全食的察看,证明了我国科学家对“天再旦”的猜想,为我国“夏商周断代工程”的课题研究供给了重要的依照.经过计算,我国科学家得出周王元年是公元前899年.日全食现象能够用________来解说.科学家们在此次研究中采纳了多种科学方法,请你随意写出两种:________.参照答案1、√2、√3、√4、×5、√6、B7、B8、D9、D10、A提示:小孔成像成的是倒立的实像,它能够是放大的.等大的或缩小的.11、理想化12、20000013、直线流传14、能自行发光的物体,月亮15、真空,3×16、直线,3×108,3×10917、18、19、20、如下图.绘图时应注意,范围为室内能看到的部分,光芒应带箭头,看到的部分应画成暗影.21、22、灯丝,小孔成像,光沿直线流传,大23、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白色光决定的,有色不透明体反射与它颜色同样的光.同学们能总结出部分内容也能够,例:用任何色光照黑纸都体现黑色;用色光照耀白纸体现与色光同样的颜色等等,只需正确均可,不用求全.24、光的直线流传,猜想(测)、观察计算、考证等。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HY)精品教学课件 第三章 光和眼睛 1 光世界巡行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HY)精品教学课件 第三章 光和眼睛 1 光世界巡行](https://img.taocdn.com/s3/m/031b7a6c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36.png)
3.1 光世界巡行
光的神奇
如果没有光,我们将生活在漆黑世界里, 什么也看不见。那么你思考过以下问题吗?
1.光能为我们做些什么? 2.光是沿怎样的路径传播的?
3.光的传播速度多大呢?
雨过天晴,一条美丽的弧光带悬挂在天空, 十分壮丽。彩虹是如何产生的?
花儿为什么这么红? 绿叶为什么又是绿色?
光源
概念: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分类
条件:同种均匀介质
光
光的直线
的
传播
应用:激光垂直、影子、小孔成像等。
直
线
概念:表示光传播的径迹和方向的带有
传
箭头的直线
播
光线
特点
光的传播速度 真空中的光速为3×108 m/s
光的色散
把复合光分解成几种单色光的现象 白光→红、橙、黄、绿、蓝、靛、紫
光
光的三基色
的传播的,你发现了什么?
发现1: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实验2:光在水中怎样传播? 在水中加入少量牛奶,用激光笔在水中射出一束
光,观察光传播的路径。你发现了什么?
发现2:光在水中沿直线传播
实验3:光在玻璃中怎样传播? 用激光笔照射玻璃砖如图所示。你发现了什么?
发现3:光在玻璃中沿直线传播
想一想1:光一定是沿直线传播的吗? 实验4:用激光电筒照射不均匀糖水,观察光的传播路 径,你发现了什么?
学习目标
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的分类。 2.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重点) 3.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4.知道光的色散现象,知道白光是由红、橙、黄、
绿、蓝、靛、紫七色光组成的。(重点) 5.知道色光的三基色和颜料的三原色。(重点) 6.了解物体的颜色。(难点)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1《光世界巡行》说课稿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1《光世界巡行》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df0a2db3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fc.png)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1《光世界巡行》说课稿1. 教材简介本说课稿是针对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中的第3个单元——《光世界巡行》的第1节课进行说明。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引入光的概念与性质,并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和反射规律。
2.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光的概念和性质,能够简单描述光的传播和反射规律,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与光有关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思辨能力。
3.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光的传播和反射规律。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学生自主探索光的传播和反射规律。
4. 教学过程及方法4.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入新课,例如:“同学们,你们知道光是什么吗?可以举一些例子吗?”引导学生回答,然后引出本节课将学习的内容。
4.2 呈现学习目标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告知学生,让他们明确今天的学习重点和目标。
4.3 学习光的传播规律4.3.1 实验1:光的传播路径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实验步骤如下:1.取一张白纸,在纸上放置物体A(如铅笔),用手电筒射出光线,使其照射到A上。
2.观察铅笔所投影的位置B。
引导学生讨论和总结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发现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4.3.2 实验2:光的反射规律继续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如下:1.将一块平面镜放在纸上,用手电筒射出光线照射到平面镜上。
2.观察光线在平面镜上的反射情况。
引导学生讨论和总结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发现光线在平面镜上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4 拓展应用通过讨论和解答问题的方式,拓展学生对光的传播和反射规律的应用。
例如,问学生光在什么材料中传播得最快,让学生通过已学知识回答并解释原因。
4.5 小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让学生反思所学到的知识和他们的疑问。
《光世界巡行》光与影,科学的诗篇
![《光世界巡行》光与影,科学的诗篇](https://img.taocdn.com/s3/m/67ad926e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b5.png)
《光世界巡行》光与影,科学的诗篇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广袤世界里,光与影如同一对亲密无间的伙伴,时刻伴随着我们。
从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在窗台,到夜晚灯火辉煌的城市街头,光与影的交织构成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卷。
而这背后,隐藏着无尽的科学奥秘,宛如一首深邃而美妙的诗篇。
光,这一神奇的存在,以其极速传播的特性,瞬间点亮了我们的世界。
它的速度约为每秒 299792458 米,如此之快,使得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几乎感受不到光传播所需的时间。
想象一下,当我们打开电灯的瞬间,光线就以难以想象的速度充斥了整个房间,驱散了黑暗。
光不仅速度惊人,其传播方式也颇为独特。
光沿着直线传播,这是我们常见的现象。
比如,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透过树叶的缝隙,地面上会形成一片片光斑,这正是因为光沿着直线透过树叶的间隙投射下来。
而当光遇到不同的介质时,还会发生折射和反射现象。
将一根筷子插入水中,从水面上看,筷子似乎发生了弯曲,这便是光的折射所致。
镜子能够反射出我们的影像,也是光反射的功劳。
光的色彩更是奇妙无比。
我们所看到的白光,实际上是由七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即红、橙、黄、绿、蓝、靛、紫。
当光通过三棱镜时,不同颜色的光由于波长不同,折射的角度也不同,从而被分解成七种颜色,形成美丽的光谱。
雨后天空中出现的彩虹,就是大自然为我们展示的光的色散现象。
而与光相伴相生的影,则是光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当光线被物体阻挡时,就会在物体的背后形成影子。
影子的大小、形状和清晰度,取决于光源的位置、物体的形状和距离。
在灯光下,我们可以用手做出各种形状,投射在墙上形成有趣的手影,这便是利用了光与影的关系。
在科学研究中,光的应用无处不在。
显微镜通过对光线的折射和聚焦,让我们能够观察到微小的细胞结构;望远镜则利用光的反射和折射,帮助我们窥探遥远的星系。
激光技术的发展更是为现代科技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从医疗领域的激光手术到工业生产中的激光切割,光的力量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日常生活中,光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1.光世界巡行说课稿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1.光世界巡行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cc3a2847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95.png)
2.讲授法:结合认知主义学习理论,通过教师讲解,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加深对光学概念的理解;
3.实验法:依据实验心理学原理,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光学现象,提高他们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4.讨论法:依据社会建构主义理论,通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他们的思维品质。
(二)媒体资源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在教学中采取以下策略和活动:
1.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光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设计有趣的实验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动手能力;
3.组织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1.师生互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通过问答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检查学习效果;
2.生生互动:小组讨论、合作实验、汇报交流等,让学生在互动中分享观点,提高合作能力;
3.课堂游戏:设计光学相关的小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课堂氛围;
4.课后任务:布置小组合作任务,如制作光学小报、设计光学实验等,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学习障碍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基础的物理知识和实验技能,如力的作用、简单电路等。但在光学方面,他们可能缺乏相关的前置知识,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理解不深。可能存在的学习障碍有:
1.对光学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容易混淆;
2.实验操作能力不足,影响对光学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3.抽象思维能力有限,难以理解光的颜色和物体颜色的关系。
3.使用不同颜色粉笔,突出重点,区分层次。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以下问题或挑战:
八年级物理上册《光世界巡行》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上册《光世界巡行》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520e4b4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1c.png)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意识。
2.运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设计有趣的物理实验,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光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4.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光学现象,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光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科学的热情。
2.通过学习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使学生感受到物理学的奥妙,增强学生的学科自信。
3.引导学生关注光学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
4.结合光学知识,教育学生爱护眼睛,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学习心得。
2.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讨论,让学生在互动中深化对光学知识的理解。
(四)课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一系列光学题目,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教学活动:
-布置与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2.光的色散现象及其与波长、频率的关系。
3.光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
4.光在科技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教学拓展:
沪粤版八年级来物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光世界巡行教学设计
![沪粤版八年级来物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光世界巡行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1af9cf0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7d.png)
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光现象,如彩虹、镜子、透镜等,引起学生对光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2.新课内容:讲解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概念,配合实验和实例,使学生深入理解光学知识。
3.课堂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光学实验,如制作小孔成像、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等,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4.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强调光学在生活、科技中的应用。
1.生活实例引入: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光学现象,如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分解成七彩光、水中的鱼看起来比实际位置浅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
2.提问方式:向学生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有趣的光学现象?”通过学生的回答,逐步引出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
3.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播放光学相关的小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光学知识在科学技术、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光的传播:介绍光的传播特点,如直线传播、光速等,并通过实例进行解释。
2.光的反射:讲解光的反射现象,包括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以及反射定律。配合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反射现象。
3.光的折射:阐述光的折射现象,介绍折射定律,并通过实验演示,使学生了解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的现象。
4.小组合作: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一篇关于光学知识在科学技术、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的小论文,要求查阅相关资料,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论述,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信息整合能力。
5.思考题: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一些思考题,如光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关系、光的反射与折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沪粤版八年级来物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光世界巡行教学设计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1 光世界巡行》 导教学设计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1 光世界巡行》 导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81ffa8d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43.png)
3.1 光世界巡行导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光的传播方式和特性;2.探究光的反射定律;3.了解光的折射现象;4.掌握追踪法和入射、反射、折射线的关系;5.能够解决与光的反射和折射相关的问题;6.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光的反射定律的探究;2.光的折射规律的学习;3.追踪法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向学生展示一面镜子,在白板上画出反射光线和镜面的示意图,引导学生思考光的反射现象。
可提问如下问题:1.你知道光是如何反射的吗?2.你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过哪些关于光的反射的例子?3.你对反射有什么疑惑或想进一步了解的问题?学习(30分钟)1.了解光的反射定律:–向学生讲解光的反射定律的概念和表达方式;–利用实验演示或示意图,让学生观察和理解光的反射现象;–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总结出光的反射定律的表达方式。
2.探究光的折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光的传播方式和特性;–通过实验或示意图,让学生观察和研究光的折射现象;–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光的折射现象与光的传播方向的关系。
3.追踪法的运用:–通过示意图或实验,引导学生了解追踪法的概念和运用方法;–给出相关问题,让学生运用追踪法来解决问题;–提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自主练习和思考。
拓展(15分钟)1.给予学生一些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实例,让学生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2.让学生尝试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来验证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3.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关于光的反射和折射的问题,并对其进行探究和解答。
归纳总结(10分钟)与学生一起回顾并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点,强调重点和难点,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给予肯定和鼓励。
可以让学生自主思考并汇报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四、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2.评估学生对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规律掌握的程度;3.通过布置练习题和作业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4.收集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及时解答。
五、板书设计光的反射定律:入射角(i) = 反射角(r)光的折射现象与入射、折射线的关系:光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折射率有关入射角(i)/ 折射角(r1) = 入射线的速度 / 折射线的速度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实验,让他们亲自体验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八年级物理上册3.1《光世界巡行》教学设计(新版)粤教沪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3.1《光世界巡行》教学设计(新版)粤教沪版](https://img.taocdn.com/s3/m/f3f25077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5b.png)
-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作用与目的:
-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光学知识点和技能。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
1. 教学方法:
a. 讲授法:通过讲解光的基本概念、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定律等内容,使学生掌握光的基础知识。
b.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光学现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c. 实验法:安排学生进行光学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等现象,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 学生能够在小组讨论中,与他人交流和分享自己的观点,提高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 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和实验操作,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学生能够利用互联网资源,搜集和整理光学相关的信息,提高信息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学生将对光学现象产生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提高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2. 教学手段:
a. 多媒体设备: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光的现象和实验过程,使抽象的光学概念具体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程度。
b. 教学软件:运用教学软件模拟光学实验,便于学生反复观察和理解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等过程。
c. 实验器材:准备充足的光学实验器材,确保学生能够顺利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
学生活动:
《光世界巡行》光与视觉,感知世界
![《光世界巡行》光与视觉,感知世界](https://img.taocdn.com/s3/m/71218879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09.png)
《光世界巡行》光与视觉,感知世界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中,光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照亮了我们的环境,让我们能够看清周围的事物,还通过与我们的视觉系统相互作用,赋予了我们感知世界的能力。
可以说,没有光,我们的世界将是一片黑暗和混沌,而没有视觉,我们也无法领略光所带来的种种美妙。
光,以其神奇的特性,不断地激发着人类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从最基本的层面来说,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波粒二象性。
这意味着它既可以表现出像波一样的特性,如干涉、衍射,也可以表现出像粒子一样的特性,如光电效应。
光的波长决定了它的颜色,从波长较长的红光到波长较短的紫光,形成了我们所熟知的可见光谱。
而在可见光谱之外,还有红外线、紫外线等不可见光,它们虽然无法被我们的眼睛直接感知,但在许多领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的视觉系统是一个极其复杂而精妙的器官。
眼睛,作为视觉的主要感受器,其结构就像一部精密的相机。
角膜和晶状体如同镜头,负责将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
视网膜则类似于相机的底片,上面分布着两种重要的感光细胞: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
视锥细胞主要负责在明亮的环境下感知颜色和细节,而视杆细胞则在昏暗的环境中发挥作用,对光线的敏感度更高,但无法分辨颜色。
当光线进入眼睛,经过一系列的折射和聚焦,最终落在视网膜上。
感光细胞接收到光信号后,会产生神经冲动,这些神经冲动通过视神经传递到大脑的视觉中枢。
在那里,经过复杂的处理和整合,我们才能最终形成对所看到物体的感知。
这个过程看似简单,实则涉及到无数的神经细胞和复杂的神经回路,每一个环节都必须精确无误,才能让我们看到一个清晰、准确的世界。
光与视觉的相互作用,让我们能够感知到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位置和运动等各种信息。
例如,当我们看到一个物体时,光从物体表面反射,不同的表面材质和颜色会反射不同波长和强度的光。
我们的视觉系统通过分析这些光的信息,就能判断出物体的特征。
同样,物体的位置和运动也可以通过光的变化来感知。
粤教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3-1光世界巡行练习课件
![粤教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3-1光世界巡行练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f22fde9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0f.png)
3.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个成语说明了一个物 理原理是___光__沿__直__线__传__播_____。
4. 在生活中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说 明光比声音传播得____快______(填“快”或“慢”)。 一次闪电发生后4 s听到雷声,估算雷声发生在距观 察者___1__3_6_0___m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340 m/s)
1.夏夜,月光皎洁,草丛里飞舞着亮莹莹的萤火虫, 此情景中( C ) A.月亮是光源,萤火虫是光源 B.月亮不是光源,萤火虫不是光源 C.月亮不是光源,萤火虫是光源 D.月亮是光源生的是( C ) A.五颜六色的花朵 B.五彩缤纷的焰火 C.色泽鲜艳的彩虹 D.眼花缭乱的霓虹灯
5.在“探究树荫下的光斑”综合实践活动中,为了研究孔的 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小华设计了开有三角形孔的卡片甲, 放在太阳底下出现圆形光斑,圆形的光斑是___太__阳_____(填 “太阳”或“孔”)的像;然后拿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 (如图KT3-1-1),接着,保持孔到地面距离不变,从图示 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向左移动卡片乙的过程中,若观察到 ___光__斑__的__形__状__保__持__不__变___,则说明光斑的形状与孔的大小无 关,反之,则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你还能举出哪些利用光的例子?
利用太阳光还可以做饭、炒菜 有了灯光,即使在晚 上,也可以看清道路
红外夜视,黑夜化为白昼 利用红外光线进行遥控。
假如没有光,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子? 我们看不见任何物体; 地球上没有昼夜交替,一片漆黑; 地球上的气温会很低; 植物不能生长,人类难以生存; ……
屏
②成像条件: 小孔必须足够的小;
③小孔成像时,像的形状只与物体本身形状相同, 与孔的形状无关;
④如果小孔逐渐变大,光屏上的像会逐渐变模糊;
当孔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在光屏上只能看到与小孔形 状相似的光斑。
5.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1)手影和皮影戏
(a)手影
(b)皮影戏
(2)激光准直:激光引导掘进机开凿隧道
(3)射击瞄准 射击瞄准时,只要使枪上 标尺的缺口、枪上的准星和射 击目标要在同一条直线上时, 说明此时目标已经瞄准了。
(4)千手观音
还有像站队列、 植树、立电线杆成 一直线等都是可以 利用光的直线传播 来解释的。
三、光的传播有多快
研究表明,光在不同的物质中传播的快慢是不同 的,在真空中光传播的最快,在空气中的传播稍慢一 点。在实际计算中,可以认为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与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已知: t=8min=480s,c=3.0×108m/s 求:S 解: S = ct
=480s×3.0×108m/s =1.44×1011m =1.44×108km 答: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距离约为1.44×108km
光的传播和声音传播的比较
不同点 相同点
声音的传播 声音不能在 真空中传播
声音在空气中的 速度340 m/s。
想一想
太阳、月亮、星星、电灯、自行车尾灯、放电 影时的银幕、钻石、流星、灯笼鱼、五彩的电视屏 幕,其中一定是光源的是:
太阳、流星、灯笼鱼、五彩的电视屏幕 一定不是光源的是:
月亮、自行车尾灯、放电影时的银幕、钻石
可能是光源的是:星星、电灯
2.光怎样传播 光从光源发出后,是怎样传播的呢?
城市灯光的光束
透过树丛的光束
激光束在水中传播
光束在玻璃中传播
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光在任何情况下都沿直线传播吗?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
空 气 水
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 光只有在同一种介质中才是沿直线传播的
光只要在同一种介质中就会沿直线传播吗?
光在不均匀的大气层中弯曲传播 结论:光在同一种均匀透明的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光的传播
光能在真空 中传播
光在空气中的速度 约3×108 m/s
声音和光都是以波的形式传播
四、光的色散 1、光的色散
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七种色光,依次是红、 橙、黄、绿、蓝、靛、紫.
结论: 白光不是单色光,而是由各种色光混合成的.
光的色散的几个概念
①单色光——不能再分解的色光。 ②复色光——由单色光混合而成的光,如白光。 ③光的色散——由复色光分解成单色光的现象。
物理学中常用字母c表示真空中的光速。
即:c= 3.0×108 m/s
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的 速度约为真空中光速的2/3 。
光年——光在真空中1年里传播的距离,符号:l.y.
1l.y.=9.46×10¹²Km
光年是长度单位,不是时间单位。
超级天眼
例:太阳光传到地球上 的时间约为8min。算算看太 阳与地球之间的距离约多少 千米?
3.光线 理想模型——略
为了表示光的传去播事情物况的,次物要理因学中通常用一条带箭 头的直线,形象化地素描,述用光简的明传、播概路径和方向,这样 的直线叫光线。 括、直观的方法,
把事物的主要特 点表示出来。
一条光线
平行光束
光线实际点并光源 不存在,为描述光的
传播而引入的一种 物理模型。
人眼看到物体,是人眼发出的光射到该物体上吗?
3.1 光世界巡行
六安市叶集区孙岗初中
我们生活在光与影交织的世界里,光每时每刻都 在为我们服务。
一、光能为我们做些什么
人类的生活是离不开光的。
光能使我们看见物体
农作物依靠光合作用茁壮成长
太阳能汽车靠光的能量奔驰 现代通信利用光导纤维进行信号传输
高锟
Charles K.Kao (1933年——)
高锟,“光纤之父”, 著名华裔科学家,1933年 12月出生于今上海市金山 区。
2009年,因他在“光在纤维中传导方面的研究为光纤通讯 带来开拓性进展”而获得2009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1966年,高锟发表了一篇题为《光频率介质纤维表面波导》 的论文,开创性地提出光导纤维在通信上应用的基本原理,描 述了长程及高信息量光通信所需绝缘性纤维的结构和材料特性。
2、色光的混合 (1)色光的三基色: 红、绿、蓝
利用这三种色光可以混合 出不同的色彩来.
(2)色光混合原理:色光 混合后使人眼感觉到了另外 一种颜色。
3、物体的颜色 A.透明体的颜色
结论: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
B.不透明体的颜色
结论: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 C.白色物体的颜色 白色物体反射各种色光. D.黑色物体的颜色 黑色物体吸收各种色光,完全不反射光.
光这么重要,那么对于光,你想知道什么? 光是从哪里来的? 光怎样传播?
光传播有多快?
二、光是怎样传播的
1.光是从燃的蜡烛
燃烧的煤气火焰
光源: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激光束
发光的水母
生活中的物体哪些是光源?
光源
天然光源: 太阳、闪电等 人造光源: 烛焰、火焰、通电的电灯等
人能看到物体是因为该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进入 眼睛,而不是人眼发出的光射到物体上。
4.影的成因
(1)影子的形成:
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 物体,在物体后面光不能达到的区 域便产生影子。
原理:光的直线传播
(2)日食和月食的形成:
B A
B
A B
(3)小孔成像:
挡
光
板 光
①成像性质: 倒立的实像;
想一想
在一张白纸上用红颜料写一个“光”字,把它拿到 暗室.只用红光照射时,你将看到什么现象?只用绿光 照射时,又将看到什么现象?
红光照射时,只看见一张红纸
绿光照射时,看见一张绿纸上有一个黑色的“光”字
4、颜料的混合
(1).颜料的三原色是品红、黄、青,它们按不同 的比例可以调出不同的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