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赠汪伦唐李白诗意
李白赠汪伦赏析4篇
李白赠汪伦赏析李白赠汪伦赏析4篇李白赠汪伦赏析1《赠汪伦》唐代: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译文李白乘舟将要远行离去,忽听岸上传来踏歌之声。
即使桃花潭水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之情。
《赠汪伦》注释汪伦:李白的朋友。
将欲行:敦煌写本《唐人选唐诗》作“欲远行”。
踏歌:唐代民间流行的一种手拉手、两足踏地为节拍的歌舞形式,可以边走边唱。
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
《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
深千尺: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不及:不如。
《赠汪伦》赏析此诗是李白于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游历桃花潭时写给当地好友汪伦的一首留别诗。
诗前两句描绘李白乘舟欲行时,汪伦踏歌赶来送行的情景,朴素自然地表达出汪伦对李白那种朴实、真诚的情感;后两句先用“深千尺”赞美桃花潭水的深湛,紧接“不及”两个字笔锋一转,用衬托的手法,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的千尺潭水,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汪伦对李白那份真挚深厚的友情。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想象丰富奇特,虽仅四句二十八字,却是李白诗中流传最广的佳作之一。
诗的两句描写的是送别的场面。
“李白乘舟将欲行”是说诗人就要乘船离开桃花潭了。
那种语言不假思索,顺口流出,表现出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潇洒神态。
“忽闻岸上踏歌声”,“忽闻”二字表明,汪伦的到来,确实是不期而至的。
人未到而声先闻,从那热情爽朗的歌声,李白就料到一定是汪伦赶来送行了。
这样的送别,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的后半是抒情。
第三句遥接起句,进一步说明放船地点在桃花潭。
“深千尺”既描绘了潭的特点,又为结句预伏一笔。
桃花潭水是那样的深湛,更触动了离人的情怀,难忘汪伦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联系起来。
结句迸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
潭水已“深千尺”,那么汪伦送李白的情谊更有多少深呢?耐人寻味。
解读赠汪伦唐李白诗意
解读赠汪伦唐李白诗意解读赠汪伦唐李白诗意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
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解读赠汪伦唐李白诗意,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原文唐代·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赏析这首诗表现了李白与汪伦之间的深厚情谊。
前两句“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是说李白将要乘舟离去,汪伦带着一群村民前来送行,他们手挽着手,脚踏地打拍子,边走边唱。
“将欲”与“忽闻”相照应,写出了诗人对“踏歌”这种古老而又朴素的送行方式的惊喜之情。
后两句诗人用桃花潭的水深和汪伦对自己的深情做对比,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的潭水,形象生动,耐人寻味。
潭水已“深千尺”了,都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深厚情谊,那么汪伦对“我”的情谊又有多深呢?留给我们无尽的想象。
全诗感情真挚,朴实自然,令人回味无穷。
解读赠汪伦唐李白诗意这首小诗,七言四句二十八个字,没有用一个典故,语言至为浅显明白。
但是,历来解读仍然存在不准确、未尽意的问题。
李白为何说汪伦情义比千尺桃花潭水还要深?诗歌本身,只说在李白将要乘舟离去时,汪伦踏歌相送。
《李太白文集》杨齐贤注曰:“白游泾县桃花潭,村人汪伦常酿美酒以待白……”。
多出了汪伦以自家所酿美酒款待一项。
历来注家,涉及汪伦对李白的好处,基本上不出款待美酒、踏歌相送这两点。
明末清初学者唐汝询说:“伦,一村人耳,何亲于白?既醖酒以候之,复临行以祖之,情固超俗矣。
”(《唐诗解》)单从做诗的角度讲,不要说款待美酒+踏歌相送,就是只踏歌相送一项,惯于使用夸张语言艺术的大诗人李白如此慷慨地赞美一下汪伦的情义,也不是不可能的。
但是,假如我们从李白当时年龄、行踪和汪伦其人等角度看一下,问题就不会这么简单了。
一般认为,李白这一回到泾县,游览桃花潭,是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的事,李白已经55岁,他是从秋浦来到泾县的。
李白《赠汪伦》原文古诗翻译赏析
李白《赠汪伦》原文古诗翻译赏析李白《赠汪伦》原文古诗翻译赏析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1.汪伦:李白在桃花潭结识的朋友,性格非常豪爽。
这首诗就是赠给他的。
2.踏歌: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着拍子。
3.桃花潭:水潭名,在今安泾县西南。
译李白坐上小船刚要离开,忽听岸上传来踏歌之声。
桃花潭水即使深有千尺,也比不上汪伦相送之情。
赏李白游泾县桃花潭时,常在村民汪伦家作客。
临走时,汪伦来送行,于是李白写这首诗留别。
诗中表达了李白对汪伦这个普通村民的深情厚谊。
前两句叙事:“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李白将要乘舟离去,汪伦带着一群村民前来送行,他们手挽着手,一边走,一边唱。
“将欲”与“忽闻”相照应,写出了诗人惊喜的情态。
“将欲”,正是小舟待发之时;“忽闻”,说明出于意料之外。
也许汪伦昨晚已设家宴饯别,说明第二天有事不能再送了。
但现在他不仅来了,还带了一群村民一起来送行,怎么不叫诗人激动万分!用什么语言来表达?桃花潭就在附近,于是诗人信手拈来,用桃花潭的水深与汪伦对自己的情深作对比。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句,清代沈德潜评价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
妙境只在一转换间。
”(《唐诗别裁》)的确,这两句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将两件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有了“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参照物,就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既形象生动,又耐人寻味。
潭水已“深千尺”了,那么汪伦的情谊有多深呢?明代唐汝询在《唐诗解》中说:“伦,一村人耳,何亲于白?既酿酒以候之,复临行以祖(饯别)之,情固超俗矣。
太白于景切情真处,信手拈出,所以调绝千古。
”这一评论是恰当的。
李白《赠汪伦》注释及赏析
李白《赠汪伦》注释及赏析李白《赠汪伦》注释及赏析《赠汪伦》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佳作,是当时李白写给好友汪伦的一首留别诗,也是李白诗中流传最广的佳作之一。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李白《赠汪伦》注释及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1.汪伦:李白在桃花潭结识的朋友,性格非常豪爽。
这首诗就是赠给他的。
2.踏歌: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着拍子。
3.桃花潭:水潭名,在今安徽泾县西南。
【简析】李白游泾县桃花潭时,常在村民汪伦家作客。
临走时,汪伦来送行,于是李白写这首诗留别。
诗中表达了李白对汪伦这个普通村民的深情厚谊。
前两句叙事:“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李白将要乘舟离去,汪伦带着一群村民前来送行,他们手挽着手,一边走,一边唱。
“将欲”与“忽闻”相照应,写出了诗人惊喜的情态。
“将欲”,正是小舟待发之时;“忽闻”,说明出于意料之外。
也许汪伦昨晚已设家宴饯别,说明第二天有事不能再送了。
但现在他不仅来了,还带了一群村民一起来送行,怎么不叫诗人激动万分!用什么语言来表达?桃花潭就在附近,于是诗人信手拈来,用桃花潭的水深与汪伦对自己的情深作对比。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句,清代沈德潜评价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
妙境只在一转换间。
”(《唐诗别裁》)的确,这两句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将两件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有了“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参照物,就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既形象生动,又耐人寻味。
潭水已“深千尺”了,那么汪伦的情谊有多深呢?明代唐汝询在《唐诗解》中说:“伦,一村人耳,何亲于白?既酿酒以候之,复临行以祖(饯别)之,情固超俗矣。
太白于景切情真处,信手拈出,所以调绝千古。
”这一评论是恰当的。
【韵译】李白坐上小船刚要离开,忽听岸上传来踏歌之声。
桃花潭水即使深有千尺,也比不上汪伦相送之情。
【作品赏析】《赠汪伦》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于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游历时写给当地好友汪伦的一首赠别诗。
古诗《赠汪伦》诗意
古诗《赠汪伦》诗意《赠汪伦》是李白的一首著名的赠别诗。
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古诗《赠汪伦》诗意,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诗意我正乘上小船,刚要解缆出发,忽听岸上传来,悠扬踏歌之声。
看那桃花潭水,纵然深有千尺,怎能及汪伦送我之情。
《赠汪伦》注释⑴汪伦:李白的朋友。
⑵踏歌:唐代一作广为流行的民间歌舞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边唱。
⑶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
《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
深千尺: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实有其事)。
⑷不及:不如。
《赠汪伦》鉴赏李白斗酒诗百篇,一生好入名山游。
据袁枚《随园诗话补遗》记载:有一位素不相识的汪伦,写信给李白,邀他去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旅游,信上热情洋溢地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
"李白欣然而往。
见汪伦乃泾川豪士,为人热情好客,倜傥不羁。
遂问桃园酒家何处?汪伦道:"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万家酒店。
"引得李白大笑。
留数日离去,临行时,写下上面这首诗赠别。
显然,这首诗是李白即兴脱口吟出,自然入妙,因而历来为人传诵。
然而,也因为它像生活一样自然,人们往往知其妙而不知其所以妙。
诗的三四句,后代诗家还有一点评论,开头两句口语化的平直叙述,就说不出所以然来了。
其实,结合上述背景来看,头两句也是写得极其成功的。
"李白乘舟将欲行",是说我就要乘船离开桃花潭了。
那声口语言简直是不假思索,顺口流出,表现出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潇洒神态。
"忽闻岸上踏歌声","忽闻"二字表明,汪伦的到来,确实是不期而至的。
人未到而声先闻,从那热情爽朗的歌声,李白就料到一定是汪伦赶来送行了。
这样的`送别,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
赠汪伦的诗意赏析
赠汪伦的诗意赏析赠汪伦的诗意赏析《赠汪伦》是唐代大诗词人李白于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游历桃花潭时写给当地好友汪伦的一首留别诗词。
此诗词前两句描绘李白乘舟欲行时,汪伦踏歌赶来送行的情景,朴素自然地表达出汪伦对李白那种朴实、真诚的情感。
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赠汪伦的诗词意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赠汪伦】朝代:唐代作者: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译文】李白乘船将要远行,忽然听见岸上人们行走的脚步声,有人边走边唱前来送行。
即使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谊深厚。
【诗词意1】用比兴手法,表达了对汪伦深情相送的感激。
用“深千尺”的潭水比喻送别之深情,生动而形象,而又加“不及”二字,更增强了诗词句的动人力量。
这首有明显的民歌风味的诗词词自然质朴,清新流畅。
诗词人用眼前普通的景物作比喻,写出了与友人的真挚情意。
【诗词意2】诗词的前半是叙事:先写要离去者,继写送行者,展示一幅离别的画面。
起句“乘舟”表明是循水道;“将欲行”表明是在轻舟待发之时。
这句使我们仿佛见到李白在正要离岸的小船上向人们告别的情景。
送行者是谁呢?次句却不象首句那样直叙,而用了曲笔,只说听见歌声。
一群村人踏地为节拍,边走边唱前来送行了。
这似出乎李白的意料,所以说“忽闻”而不用“遥闻”。
这句诗词虽说得比较含蓄,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
诗词的后半是抒情。
第三句遥接起句,进一步说明放船地点在桃花潭。
“深千尺”既描绘了潭的特点,又为结句预伏一笔。
桃花潭水是那样的深湛,更触动了离人的情怀,难忘汪伦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联系起来。
结句迸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
潭水已“深千尺”,那么汪伦送李白的情谊更有多少深呢?耐人寻味。
清沈德潜很欣赏这一句,他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
妙境只在一转换间。
”(《唐诗词别裁》)显然,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比物手法,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
《赠汪伦》原文翻译及古诗简介
《赠汪伦》原文翻译及古诗简介《赠汪伦》原文翻译及古诗简介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
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赠汪伦》原文翻译及古诗简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翻译:李白坐上小船刚刚要离开,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的歌声。
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么深,也不及汪伦送别我的一片情深。
古诗简介《赠汪伦》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于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游历时写给当地好友汪伦的.一首赠别诗。
诗中描绘李白乘舟欲行时,汪伦踏歌赶来送行的情景,十分朴素自然地表达出汪伦对李白那种朴实、真诚的情感。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句李白信手拈来,先用"深千尺"赞美桃花潭水的深湛,紧接"不及"两个字笔锋一转,用比较的手法,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的千尺潭水,形象地表达了汪伦对李白那份真挚深厚的友情。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想象丰富奇特,令人回味无穷。
虽仅四句二十八字,却脍炙人口,是李白诗中流传最广的佳作之一。
赏析踏歌:踏歌本是古代的一种艺术形式,拉手而歌,用脚踏地为节拍。
后来也指行吟,既漫步而歌。
桃花潭:在今安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
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十四年(755),是李白从秋浦(今安徽贵池)到泾县,游桃花潭后和友人汪伦分别时所作。
汪伦是李白的好朋友,曾经做过县令,辞官后居泾县桃花潭,家有别墅。
他豪爽好客,同李白等诗人相友好,常有诗文来往。
李白这次来访汪伦,汪伦以美酒招待他,李白临别时写增此诗。
这首诗以叙事开头: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写李白离开桃花潭时情景。
此时人以登舟船也就要开了,忽然听到岸上有人边走边唱的走了过来。
忽闻,说明李白并不知道会有人来送行;踏歌,写出送行这边走边唱从岸上走来的神态。
《赠汪伦》诗意及注释
《赠汪伦》诗意及注释《赠汪伦》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赠别诗。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赠汪伦》诗意及注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赠汪伦朝代:唐代作者:李白原文: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诗意一李白坐上小船刚刚要离开,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的歌声。
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么深,也不及汪伦送别我的一片情深。
《赠汪伦》注释一①踏歌:民间的一种唱歌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边唱。
②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
《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
③深千尺: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实有其事)写深情厚谊,十分动人。
④不及:不如。
⑤汪伦:李白的朋友。
李白游泾(jīng)县(在今安徽省)桃花潭时,附近贾村的汪伦经常用自己酿的美酒款待李白,两人便由此结下深厚的友谊。
历代出版的《李白集》、《唐诗三百首》、《全唐诗》注解,都认定汪伦是李白游历泾县时遇到的一个普通村民,这个观点一直延续至今,今人安徽学者汪光泽和李子龙先后研读了泾县《汪氏宗谱》、《汪渐公谱》、《汪氏续修支谱》,确知“汪伦又名凤林,为唐时知名士”,与李白、王维等人关系很好,经常以诗文往来赠答。
开元天宝年间,汪伦为泾县令,李白“往候之,款洽不忍别”(详见《李白学刊》第二辑李子龙《关于汪伦其人》)。
按此诗或为汪伦已闲居桃花潭时,李白来访所作。
李白于公元754年(天宝十三载)自广陵、金陵至宣城,则此诗当不早于此前。
《赠汪伦》诗意二我正乘上小船,刚要解缆出发,忽听岸上传来,悠扬踏歌之声。
看那桃花潭水,纵然深有千尺,怎能及汪伦送我之情。
《赠汪伦》注释二⑴汪伦:李白的朋友。
⑵踏歌:唐代一作广为流行的民间歌舞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边唱。
⑶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
《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
深千尺: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实有其事)。
《赠汪伦》的诗意及字词注释
《赠汪伦》的诗意及字词注释
《赠汪伦》的诗意及字词注释
赠汪伦(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译文
李白坐上小船刚刚要离开,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的歌声。
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么深,也不及汪伦送别我的一片情深。
注释
①踏歌:民间的一种唱歌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边唱。
②桃花潭:在今安泾县西南一百里。
《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
③深千尺: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实有其事)写深情厚谊,十分动人。
④不及:不如。
⑤汪伦:李白的朋友。
李白游泾(jīng)县(在今安省)桃花潭时,附近贾村的.汪伦经常用自己酿的美酒款待李白,两人便由此结下深厚的友谊。
历代出版的《李白集》、《唐诗三百首》、《全唐诗》注解,都认定汪伦是李白游历泾县时遇到的一个普通村民,这个观点一直延续至今,今人安学者汪光泽和李子龙先后研读了泾县《汪氏宗谱》、《汪渐公谱》、《汪氏续修支谱》,确知“汪伦又名凤林,为唐时知名士”,与李白、王维等人关系很好,经常以诗文往来赠答。
开元天宝年间,汪伦为泾县令,李白“往候之,款洽不忍别”(详见《李白学刊》第二辑李子龙《关于汪伦其人》)。
按此诗或为汪伦已闲居桃花潭时,李白来访所作。
李白于公元754年(天宝十三载)自广陵、金陵至宣城,则此诗当不早于此前。
李白《赠汪伦》全诗译文及赏析
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汪伦:李白在桃花潭结识的朋友,性格非常豪爽。
这首诗就是赠给他的。
踏歌: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着拍子。
桃花潭:水潭名,在今安徽泾县西南。
译文李白乘船将要远行,忽然听见岸上人们行走的脚步声,有人边走边唱前来送行。
即使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谊深厚。
赏析李白斗酒诗百篇,一生好入名山游。
据袁枚《随园诗话补遗》记载:有一位素不相识的汪伦,写信给李白,邀他去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旅游,信上热情洋溢地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
"李白欣然而往。
见汪伦乃泾川豪士,为人热情好客,倜傥不羁。
遂问桃园酒家何处?汪伦道:"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万家酒店。
"引得李白大笑。
留数日离去,临行时,写下上面这首诗赠别。
显然,这首诗是李白即兴脱口吟出,自然入妙,因而历来为人传诵。
然而,也因为它像生活一样自然,人们往往知其妙而不知其所以妙。
诗的三四句,后代诗家还有一点评论,开头两句口语化的平直叙述,就说不出所以然来了。
其实,结合上述背景来看,头两句也是写得极其成功的。
"李白乘舟将欲行",是说我就要乘船离开桃花潭了。
那声口语言简直是不假思索,顺口流出,表现出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潇洒神态。
"忽闻岸上踏歌声","忽闻"二字表明,汪伦的到来,确实是不期而至的。
人未到而声先闻,从那热情爽朗的歌声,李白就料到一定是汪伦赶来送行了。
这样的送别,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
在山村僻野,本来就没有上层社会送往迎来那套繁琐礼节,看来,李白走时,汪伦不在家中。
当汪伦回来得知李白走了,立即携着酒赶到渡头饯别。
不辞而别的李白固然洒脱不羁,不讲客套;踏歌欢送的汪伦,也是豪放热情,不作儿女沾巾之态。
赠汪伦的古诗及翻译
赠汪伦的古诗及翻译赠汪伦的古诗及翻译《赠汪伦》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于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游历桃花潭时写给当地好友汪伦一首留别诗。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赠汪伦古诗及翻译,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赠汪伦唐代: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译文李白坐上小船刚刚要离开,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歌声。
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么深,也不及汪伦送别我一片情深。
注释①踏歌:民间一种唱歌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边唱。
②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
《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
③深千尺: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友情,运用了夸张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实有其事)写深情厚谊,十分动人。
④不及:不如。
⑤汪伦:李白朋友。
李白游泾(jīng)县(在今安徽省)桃花潭时,附近贾村汪伦经常用自己酿美酒款待李白,两人便由此结下深厚友谊。
历代出版《李白集》、《唐诗三百首》、《全唐诗》注解,都认定汪伦是李白游历泾县时遇到一个普通村民,这个观点一直延续至今,今人安徽学者汪光泽和李子龙先后研读了泾县《汪氏宗谱》、《汪渐公谱》、《汪氏续修支谱》,确知“汪伦又名凤林,为唐时知名士”,与李白、王维等人关系很好,经常以诗文往来赠答。
开元天宝年间,汪伦为泾县令,李白“往候之,款洽不忍别”(详见《李白学刊》第二辑李子龙《关于汪伦其人》)。
按此诗或为汪伦已闲居桃花潭时,李白来访所作。
李白于公元754年(天宝十三载)自广陵、金陵至宣城,则此诗当不早于此前。
赏析李白斗酒诗百篇,一生好入名山游。
据袁枚《随园诗话补遗》记载:有一位素不相识汪伦,写信给李白,邀他去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旅游,信上热情洋溢地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
"李白欣然而往。
见汪伦乃泾川豪士,为人热情好客,倜傥不羁。
遂问桃园酒家何处?汪伦道:"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万家酒店。
赠汪伦古诗意思
赠汪伦古诗意思
1、《赠汪伦》全诗意思是:李白坐上小船刚刚要离开,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的歌声。
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么深,也不及汪伦送别我的一片情深。
2、全诗原文如下: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3、诗中的汪伦是李白的朋友。
李白游泾(jīng)县(在今安徽省)桃花潭时,附近贾村的汪伦经常用自己酿的美酒款待李白,两人便由此结下深厚的友谊。
这首诗用比兴手法,表达了对汪伦深情相送的感激。
用“深千尺”的潭水比喻送别之深情,生动而形象,而又加“不及”二字,更增强了诗句的动人力量。
《赠汪伦》赏析及简析
《赠汪伦》赏析及简析《赠汪伦》赏析及简析《赠汪伦》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诗作。
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赠汪伦》赏析及简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注释①汪伦:李白在桃花潭结识的朋友,性格非常豪爽。
李白游览桃花潭时,汪伦常常用美酒款待他。
临走时,李白做这首诗赠与汪伦。
②踏歌:一种民间歌调,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着拍子,这是唐代民间流行的一种唱歌方式。
③桃花潭:水潭名,在今安徽泾县西南。
④深千尺:很深,这里用了夸张手法。
⑤不及:比不上。
《赠汪伦》译文我乘船将要远行,忽然听见岸上踏地为节拍,有人边走边唱前来送行。
桃花潭水虽然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谊深厚。
《赠汪伦》赏析:天宝十四载(755),李白从秋浦(今安徽贵池)前往泾县(今属安徽)游桃花潭,当地人汪伦常酿美酒款待他。
临走时,汪伦又来送行,李白作了这首诗留别。
诗的前半是叙事:先写要离去者,继写送行者,展示一幅离别的画面。
起句“乘舟”表明是循水道;“将欲行”表明是在轻舟待发之时。
这句使我们仿佛见到李白在正要离岸的小船上向人们告别的情景。
送行者是谁呢?次句却不象首句那样直叙,而用了曲笔,只说听见歌声。
一群村人踏地为节拍,边走边唱前来送行了。
这似出乎李白的意料,所以说“忽闻”而不用“遥闻”。
这句诗虽说得比较含蓄,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
诗的后半是抒情。
第三句遥接起句,进一步说明放船地点在桃花潭。
“深千尺”既描绘了潭的特点,又为结句预伏一笔。
桃花潭水是那样的深湛,更触动了离人的情怀,难忘汪伦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联系起来。
结句迸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
潭水已“深千尺”,那么汪伦送李白的情谊更有多少深呢?耐人寻味。
清沈德潜很欣赏这一句,他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
妙境只在一转换间。
”(《唐诗别裁》)显然,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比物手法,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
赠汪伦诗以及诗意
赠汪伦诗以及诗意 《赠汪伦 》是唐代大诗人李白 于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游历桃花潭时写给当地好友汪伦的一首留别诗。
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赠汪伦诗以及诗意,一起来看一下吧。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 ①汪伦:李白的朋友。
李白游泾(jīng)县(在今安徽省)桃花潭时,附近贾村 的汪伦经常用自己酿的美酒款待李白,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
宋蜀本《李白集》 此诗题下有注曰:“白游泾县桃花潭,村人汪伦常酝美酒以待白,伦之裔孙至今 宝其诗”。
据此,后人多以为汪伦是一“村人”。
今人汪光泽、李子龙先后发现 泾县《汪氏宗谱》、《汪渐公谱》、《汪氏续修支谱》,确知“汪伦又名凤林, 仁素公之次子也,为唐时知名士,与李青莲、王辋川诸公相友善,数以诗文往来 赠答。
青莲居士尤为莫逆交。
开元天宝间,公为泾县令,青莲往候之,款洽不忍 别。
公解组后,居泾邑之桃花潭”(详见《李白学刊》第二辑李子龙《关于汪伦 其人》 )。
按此诗或为汪伦已闲居桃花潭时, 李白来访所作。
李白于公元 754 年(天 宝十三载)自广陵、金陵至宣城,则此诗当不早于此前。
②踏歌:民间的 1 种唱歌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 边唱。
③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
《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
深千尺: 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④不及:不如。
【诗意 】 李白坐上小船刚刚要离开,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的歌声。
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么深, 也不及汪伦送别我的一片情深。
【传说】 汪伦是唐朝泾州(今安徽省泾县)人,他生性豪爽,喜欢结交名士,经常仗义 疏财,慷慨解囊,一掷千金而不惜。
当时,李白在诗坛上名声远扬,汪伦非常饮 慕, 希望有机会一睹诗仙的风采。
可是, 泾州名不见经传, 自己也是个无名小辈, 怎么才能请到大诗人李白呢? 后来,汪伦得到了李白将要到安徽游历的消息,这是难得的一次机会,汪伦 决定写信邀请他。
李白《赠汪伦》全诗鉴赏
李白《赠汪伦》全诗鉴赏
李白《赠汪伦》全诗鉴赏
《赠汪伦》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于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游历时写给当地好友汪伦的.一首赠别诗。
诗中描绘李白乘舟欲行时,汪伦踏歌赶来送行的情景,十分朴素自然地表达出汪伦对李白那种朴实、真诚的情感。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诗文解释】
我乘船将要远行,忽然听见岸上踏地为节拍,有人边走边唱前来送行。
桃花潭水虽然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谊深厚。
【词语解释】
踏歌:边唱歌边用脚踏地作节拍。
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
【诗文赏析】
公元七五五年,李白因受排挤离开长安,十年来游遍大江南北,每到一个地方,广泛交结朋友,汪伦就是其中一个。
这首诗写于诗人与汪伦离别之际。
汪伦脚踏地打着拍节,为李白送行。
看到这种场面,李白激动地流下了热泪,当场写下了《赠汪伦》这首诗作为感谢。
这首小诗前两句叙事,后两句抒情,赞颂了真挚、深厚的情谊。
妙处在于结句的比物手法的运用,将无形的情谊转换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自然而耐人寻味。
赠汪伦唐李白古诗意思
赠汪伦唐李白古诗意思
译文:李白乘舟将要离别远行,忽听岸上传来踏歌之声。
桃花潭水即使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之情。
全文: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于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游历桃花潭时写给当地好友汪伦的一首留别诗。
此诗前两句描绘李白乘舟欲行时,汪伦踏歌赶来送行的情景,朴素自然地表达出汪伦对李白那种朴实、真诚的情感;后两句先用“深千尺”赞美桃花潭水的深湛,紧接“不及”两个字笔锋一转,用衬托的手法,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的千尺潭水,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汪伦对李白那份真挚深厚的友情。
扩展资料:
诗的前半是叙事,描写的是送别的场面。
起句先写离去者,展示了李白在正要离岸的小船上向人们告别的情景。
“乘舟”表明是循水道。
“将欲行”表明是在轻舟待发之时。
次句继写送行者。
此句不像首句那样直叙,而用了曲笔,只说听见“踏歌声”。
一群村人踏地为节拍,边走边唱前来送行了。
这似出乎李白的意料,所以说“忽闻”而不用“遥闻”。
这句诗虽说得比较含蓄,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
汪伦的到来,确实是不期而至的。
人未到而声先闻。
这样的送别,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
李白赠汪伦的诗意
李白赠汪伦的诗意李白赠汪伦的诗意《赠汪伦》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写给好友汪伦的一首赠别诗。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想象丰富奇特,虽仅四句二十八字,却脍炙人口,是李白诗中流传最广的佳作之一。
《赠汪伦》作者:李白原文: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注释:1、汪伦:李白在桃花潭结识的朋友,性格非常豪爽。
这首就是赠给他的。
2、踏歌: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着拍子。
3、桃花潭:水潭名,在今安徽泾县西南。
《赠汪伦》诗意:李白乘船将要远行,忽然听见岸上人们行走的脚步声,有人边走边唱前来送行。
即使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谊深厚。
《赠汪伦》赏析:中国诗的传统主张含蓄蕴藉。
宋代诗论家严羽提出作诗四忌:“语忌直,意忌浅。
脉忌露,味忌短。
”清人施补华也说诗“忌直贵曲”。
然而,李白《赠汪伦》的表现特点是:坦率,直露,绝少含蓄。
其“语直”,其“脉露”,而“意”不浅,味更浓。
古人写诗,一般忌讳在诗中直呼姓名,以为无味。
而《赠汪伦》从诗人直呼自己的姓名开始,又以称呼对方的名字作结,反而显得真率,亲切而洒脱,很有情味。
诗的前半是叙事:先写要离去者,继写送行者,展示一幅离别的画面。
起句“乘舟”表明是循水道。
“将欲行”表明是在轻舟待发之时。
这句使读者仿佛见到李白在正要离岸的小船上向人们告别的情景。
“忽闻岸上踏歌声”,接下来就写送行者。
次句却不像首句那样直叙,而用了曲笔,只说听见歌声。
一群村人踏地为节拍,边走边唱前来送行了。
这似出乎李白的意料,所以说“忽闻”而不用“遥闻”。
()这句诗虽说得比较含蓄,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
汪伦的到来,确实是不期而至的。
人未到而声先闻。
这样的送别,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
诗的后半是抒情。
第三句遥接起句,进一步说明放船地点在桃花潭。
“深千尺”既描绘了潭的特点,又为结句预伏一笔。
桃花潭水是那样的深湛,更触动了离人的情怀,难忘汪伦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联系起来。
赠汪伦诗意和赏析
游泾县桃花潭时,常在村民汪伦家作客。
临走时,汪伦来送行,于是李白写这首诗留别。
诗中表达了李白对汪伦这个普通村民的深情厚谊。
为大家分享了赏析,欢迎欣赏!
赠汪伦
唐代: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诗意
明代唐汝询在《唐诗解》中说:“伦,一村人耳,何亲于白?既酿酒以候之,复临行以祖(饯别)之,情固超俗矣。
太白于景切情真处,信手拈出,所以调绝千古。
”这一评论是恰当的。
赏析
李白是我们知道的最潇洒的古代文人,这三篇七言绝句,分别为留别诗《赠汪伦》,寄远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和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虽然题材不尽相同,但是却表达了李白对朋友的一片赤子心肠。
《赠汪伦》全诗诗意及赏析
《赠汪伦》全诗诗意及赏析《赠汪伦》全诗诗意及赏析《赠汪伦》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诗作。
下面我们为你带来《赠汪伦》全诗诗意及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赠汪伦朝代:唐代作者:李白原文: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诗意李白坐上小船刚刚要离开,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的歌声。
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么深,也不及汪伦送别我的一片情深。
《赠汪伦》注释①踏歌:民间的一种唱歌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边唱。
②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
《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
③深千尺: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实有其事)写深情厚谊,十分动人。
④不及:不如。
⑤汪伦:李白的朋友。
李白游泾(jīng)县(在今安徽省)桃花潭时,附近贾村的汪伦经常用自己酿的美酒款待李白,两人便由此结下深厚的友谊。
历代出版的《李白集》、《唐诗三百首》、《全唐诗》注解,都认定汪伦是李白游历泾县时遇到的一个普通村民,这个观点一直延续至今,今人安徽学者汪光泽和李子龙先后研读了泾县《汪氏宗谱》、《汪渐公谱》、《汪氏续修支谱》,确知“汪伦又名凤林,为唐时知名士”,与李白、王维等人关系很好,经常以诗文往来赠答。
开元天宝年间,汪伦为泾县令,李白“往候之,款洽不忍别”(详见《李白学刊》第二辑李子龙《关于汪伦其人》)。
按此诗或为汪伦已闲居桃花潭时,李白来访所作。
李白于公元754年(天宝十三载)自广陵、金陵至宣城,则此诗当不早于此前。
《赠汪伦》鉴赏中国诗的传统主张含蓄蕴藉。
宋代诗论家严羽提出作诗四忌:“语忌直,意忌浅。
脉忌露,味忌短。
”清人施补华也说诗“忌直贵曲”。
然而,李白《赠汪伦》的表现特点是:坦率,直露,绝少含蓄。
其“语直”,其“脉露”,而“意”不浅,味更浓。
古人写诗,一般忌讳在诗中直呼姓名,以为无味。
而《赠汪伦》从诗人直呼自己的姓名开始,又以称呼对方的名字作结,反而显得真率,亲切而洒脱,很有情味。
《赠汪伦》诗意及赏析
《赠汪伦》诗意及赏析《赠汪伦》诗意及赏析《赠汪伦》是一首有名的赠别诗,作者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
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赠汪伦》诗意及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诗意李白坐上小船刚刚要离开,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的歌声。
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么深,也不及汪伦送别我的一片情深。
《赠汪伦》注释①踏歌:民间的一种唱歌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边唱。
②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
《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
③深千尺: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实有其事)写深情厚谊,十分动人。
④不及:不如。
⑤汪伦:李白的朋友。
李白游泾(jīng)县(在今安徽省)桃花潭时,附近贾村的汪伦经常用自己酿的美酒款待李白,两人便由此结下深厚的友谊。
历代出版的《李白集》、《唐诗三百首》、《全唐诗》注解,都认定汪伦是李白游历泾县时遇到的`一个普通村民,这个观点一直延续至今,今人安徽学者汪光泽和李子龙先后研读了泾县《汪氏宗谱》、《汪渐公谱》、《汪氏续修支谱》,确知“汪伦又名凤林,为唐时知名士”,与李白、王维等人关系很好,经常以诗文往来赠答。
开元天宝年间,汪伦为泾县令,李白“往候之,款洽不忍别”(详见《李白学刊》第二辑李子龙《关于汪伦其人》)。
按此诗或为汪伦已闲居桃花潭时,李白来访所作。
李白于公元754年(天宝十三载)自广陵、金陵至宣城,则此诗当不早于此前。
《赠汪伦》赏析天宝十四载(755),李白从秋浦(今安徽贵池)前往泾县(今属安徽)游桃花潭,当地人汪伦常酿美酒款待他。
临走时,汪伦又来送行,李白作了这首诗留别。
诗的前半是叙事:先写要离去者,继写送行者,展示一幅离别的画面。
起句“乘舟”表明是循水道;“将欲行”表明是在轻舟待发之时。
这句使我们仿佛见到李白在正要离岸的小船上向人们告别的情景。
送行者是谁呢?次句却不象首句那样直叙,而用了曲笔,只说听见歌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读赠汪伦唐李白诗意 李白 游泾县桃花潭时,常在村民汪伦家作客。
临走时,汪伦来送行,于是李白写 这首诗留别。
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解读赠汪伦 唐李白诗意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赠汪伦 唐代·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赏析 这首诗表现了李白与汪伦之间的深厚情谊。
前两句“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是说李白将要乘舟离去, 汪伦 带着一群村民前来送行,他们手挽着手,脚踏地打拍子,边走边唱。
“将欲”与 “忽闻”相照应, 写出了诗人对“踏歌”这种古老而又朴素的送行方式的惊喜之 情。
后两句诗人用桃花潭的水深和汪伦对自己的深情做对比, 把无形的情谊化为 有形的潭水,形象生动,耐人寻味。
潭水已“深千尺”了,都比不上汪伦送我的 深厚情谊,那么汪伦对“我”的情谊又有多深呢?留给我们无尽的想象。
全诗感情真挚,朴实自然,令人回味无穷。
解读赠汪伦唐李白诗意 这首小诗,七言四句二十八个字,没有用一个典故,语言至为浅显明白。
但 是,历来解读仍然存在不准确、未尽意的问题。
李白为何说汪伦情义比千尺桃花潭水还要深?诗歌 本身,只说在李白将要乘舟离去时,汪伦踏歌相送。
《李太白文集》杨齐贤 注曰:“白游泾县桃花潭,村人汪伦常酿美酒以待白„„”。
多出了汪伦以自家 所酿美酒款待一项。
历来注家,涉及汪伦对李白的好处,基本上不出款待美酒、 踏歌相送这两点。
明末清初学者唐汝询说:“伦,一村人耳,何亲于白?既醖酒 以候之,复临行以祖之,情固超俗矣。
”(《唐诗
解》) 单从做诗的角度讲,不要说款待美酒+踏歌相送,就是只踏歌相送一项,惯 于使用夸张语言艺术的大诗人李白如此慷慨地赞美一下汪伦的情义, 也不是不可 能的。
但是,假如我们从李白当时年龄、行踪和汪伦其人等角度看一下,问题就 不会这么简单了。
一般认为,李白这一回到泾县,游览桃花潭,是天宝十四载(公元 755 年) 的事,李白已经 55 岁,他是从秋浦来到泾县的。
秋浦在今天安徽贵池,距离泾 县有一百多公里的路程。
古人行旅,不同于今天有汽车、高速公路等快捷的交通 工具和条件可利用,一百多公里不啻是长途旅行。
古道蜿蜒,跋山涉水,一般情 况下需要走三四天,即使坐船(乘舟)大概也无法当天到达。
不用说,以家酿美 酒款待、踏歌相送的汪伦,应该是李白的爱慕者(粉丝)。
根据今人李子龙的考 证,汪伦又名凤林,是越国公汪华的五世孙,曾经做过泾县县令。
就是说,汪伦 不是唐汝询所说的“一村人耳”,他应该属于有文化、家境殷实的士族阶层。
根据上述种种事实,揆以情理,当时情况应该是这样的:李白这一次的泾县 之行,是应汪伦的邀请而来的;李白住在汪伦府中,并非只是饮了一两次美酒、 游了一下桃花潭即离去;在汪府期间,李白受到了主人非常热情的款待,山珍海 味,宾主开怀畅饮;李白离开的时候,汪伦依依不舍,踏歌相送。
我这样说, 有一个非常有力的证据: 李白现存诗歌中有 《过汪氏别业二首》 。
闫琦、房日晰、安旗、薛天纬《李白全集编年注释》认为这里的汪氏别业当为汪 伦别业,此诗天宝十四载秋作于泾县,跟《赠汪伦》是同一时间。
这两首诗中, 有如下一些诗句 : “汪生面北阜, 池馆清且幽。
我来感意气, 捶炰列珍羞”, “酒酣益爽气, 为乐不知秋”(以上其一);“畴昔未识君,知君好贤才”,“我行值木落,月 苦清猿哀”,“永夜达五更,吴愉送琼杯。
酒酣欲起舞,四座歌相催”,“更游 龙潭去,枕石拂莓苔”(以上其二)。
这些诗句透露出如下信息:汪伦家境富裕,有园林式别墅;汪伦是个喜欢结 交贤才之人,在此之前李白已经久闻其大名;这是李白跟汪伦的初次见面,李白 之所以应邀来泾县游玩是感动于汪伦的真诚热情; 汪伦奉李白为上宾, 予以隆重 的款待,烹羊炮羔,通宵达旦宴饮,歌舞助兴;“龙潭”应该就是桃花潭,是最 后的游览项目。
李白这一次泾县之行,时间为秋天。
踏歌, 有个著名的唐诗选本简单注释为“歌唱时以脚踏地为节拍”, 有本著 名的唐诗鉴赏辞典说是“一群村人踏地为节拍,边走边唱来送行了”。
我认为, 前者不够清楚,后者不够准确。
当时情形应该是这样的:李白将要离去,汪伦执 手相送。
为了对李白表示敬意,表达自己的依依不舍之情,汪伦在未告知李白的 情况下,悄悄安排了踏歌送行节目,给李白以惊喜。
不用说,这个踏歌节目的表 演者是汪府蓄养的女乐 (伎人) 班子。
既不是汪伦本人跳着踢踏舞唱着歌送李白,
也不是“一群村民踏地为节拍,边走边唱来送行”。
只有这样理解,“忽闻”二 字才有着落。
可以说,李白是在接受了汪伦的礼遇、款待之后,于意外听到送行歌舞时的 惊喜心情下, 脱口吟出了“„„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这千古名句 的! 《赠汪伦》的由来 李白在唐朝的诗坛上很有名气,拥有很多的崇拜者,汪伦便是其中之一。
可 是汪伦是个无名小辈,怎么才能结交大诗人李白呢? 有一天,汪伦得到了李白将要到安徽来的消息,便决定写信邀请他。
王伦知 道李白有两大爱好:喝酒和旅玩。
于是汪伦便写了这样一封邀请信:“先生好游 乎?此地有十里桃花。
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
”意思是说先生喜欢游玩 吗?这里有十里的桃花。
先生喜欢喝酒吗?这里有上万家的酒店。
李白接到信, 兴致勃勃的赶来了。
一见到汪伦, 便要去看“十里桃花”和“万 家酒店”。
汪伦笑着告诉他说: “桃花是我们这里潭水的名字, 桃花潭方圆十里, 并没有桃花。
万家呢,是我们这酒店店主的姓,并不是说有一万家酒店。
”李白 听了先是一愣,然后明白了,接着哈哈大笑起来,连说:“佩服!佩服!” 汪伦留李白住了好几天,李白在那过的非常愉快。
李白要走的那天,汪伦送 了好多礼物。
李白登上了停在桃花潭上的小船, 船正要离岸, 忽然听到一阵歌声。
回头一看, 只见汪伦和许多村民一起在岸上踏步唱歌为自己送行, 主人的深情厚 谊, 古朴的送客形式, 使李白十分感动。
他立即铺纸研墨, 写下了那首著名的 《赠 汪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