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在身外
古籍对动作功夫的描述
![古籍对动作功夫的描述](https://img.taocdn.com/s3/m/f7a5f76a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c0.png)
古籍对动作功夫的描述
古籍中对动作功夫的描述主要分为两个方面:武术和医学。
一、武术方面:
古籍中对于动作功夫的描述多从武术的角度出发,强调身法和技击的配合。
例如《武经总要》中提到:“武当太极,以意运身,身传于术。
”此处指出太极拳行动要以意志牵引,将身法与技击熟练地结合起来。
《金刚经》中也提到:“身心无碍,聚精会神。
”即要使身心没有阻碍,集中精神。
另外,古籍中还有很多关于身法的描述。
《武经总要》提到:“身体应该轻捷灵活,如蜻蜓点水般。
”说明身体要具备灵活的机动性。
《五轮书》中也提到:“以身承击,以腰发力。
”强调身体要能够承受来自外部的冲击,同时利用腰部的力量进行反击。
二、医学方面:
古籍中的医学著作也对动作功夫有所描述,主要涉及到锻炼身体和保养健康的方法。
例如《黄帝内经》中提到:“运动者,身有余气则血行;血行则脏腑无所不利。
”强调通过适度运动可以保持气血的充盈与流畅,对脏腑功能起到促进作用。
此外,古籍中还有对于某些动作有具体的功效描述,如《千金方》中提到:“打击面颊可以疏液,按压关节可以消肿。
”说明一些特定的动作能够产生特定的治疗效果。
总的来说,古籍对动作功夫的描述主要强调身法与技击的结合,以及对身体健康和疾病治疗的影响。
汝果欲成诗 功夫在诗外作文
![汝果欲成诗 功夫在诗外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e3843b54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5e.png)
汝果欲成诗功夫在诗外作文
哎呀呀,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写诗可真是一件超级有趣的事儿呀!就像我们平时玩游戏一样好玩呢!大家都说“汝果欲成诗,功夫在诗外”,刚开始我还不太懂这是什么意思呢。
有一次上语文课,老师让我们写一首诗,我就抓耳挠腮呀,不知道该从哪儿开始。
我就想,这诗咋这么难写呀!后来老师就跟我们说,写诗可不能光在那想诗句呀,得去生活中找灵感呢!这就好比我们想要做好一道菜,不能光想着怎么调味,还得先去找到新鲜的食材呀,对不对?
我就开始观察身边的一切啦。
我看到天上的白云,就想它们像不像棉花糖呀;看到地上的小花,就觉得它们好漂亮呀,像小精灵一样。
哇,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多可以写进诗里的东西呀!
有一天,我和小伙伴们一起在公园里玩。
我们看到一只小鸟在树枝上唱歌,我突然就有灵感啦,我回去就写了一首关于小鸟的诗呢。
这时候我才真正明白“汝果欲成诗,功夫在诗外”这句话的意思。
写诗不仅仅是坐在那里苦思冥想诗句,而是要多去体验生活,多去感受大自然,多和小伙伴们玩耍,这样才能有好多好多的灵感呀!就像我们要想考个好成绩,不能光靠考试前临时抱佛脚,得平时就好好学习呀!
所以呀,同学们,我们要多去外面的世界看看,多去发现那些美好的东西,这样我们才能写出超级棒的诗来呀!你们说是不是呀?。
传统中国武术的哲学思想
![传统中国武术的哲学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58dd5ff3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8f.png)
传统中国武术的哲学思想在中国的悠久历史中,武术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不仅仅是一种身体技能的训练,传统中国武术更是一门深邃的哲学思想体系。
通过武术,中国人体验到了生命的本质和宇宙的奥秘,从而形成了独特的武术哲学思想。
1. 功夫的本质:内外合一传统中国武术强调内外合一的原则。
内在修炼体现在呼吸调节、意念集中和内力的培养上,而外在修炼则体现在身体的柔韧性、力量的发挥和技术的运用上。
武术家通过内外合一的修炼,达到身心合一的境界。
这种境界不仅仅是在武术技巧上的体现,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境界。
2. 柔中有刚:阴阳平衡传统中国武术注重阴阳平衡的原则。
柔中有刚,刚中有柔。
武术家在实战中,既要有柔软的技巧,又要有坚定的意志和力量。
这种阴阳平衡的理念不仅仅适用于武术,也贯穿于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
在武术中,武术家通过阴阳平衡的修炼,达到身心的和谐与统一。
3. 心境的修炼:内功的重要性传统中国武术强调内功的修炼。
内功是指修炼武术者内心的修养和境界。
武术家通过内功的修炼,培养出坚定的意志力、集中的注意力和平静的心态。
内功的修炼不仅仅是为了提高武术技巧的水平,更是为了达到身心的和谐与平衡。
只有内外兼修,才能真正体会到中国武术的哲学思想。
4. 和谐共生:自然之道传统中国武术强调与自然之道的和谐共生。
武术家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变化和规律,从而学习到自然之道。
武术家通过模仿自然界的动物和植物,发展出了独特的武术技巧和招式。
通过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武术家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身体和内心,从而达到身心的和谐与统一。
5. 修身养性:道德伦理的追求传统中国武术注重修身养性的追求。
武术家通过武术的修炼,不仅仅是为了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更是为了培养自己的道德伦理。
武术家注重礼仪、尊重他人、坚持正义和勇往直前。
通过修炼武术,武术家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培养出高尚的品德和道德观念。
6. 修行的境界:道家思想的体现传统中国武术体现了道家思想的精髓。
中国功夫ppt课件
![中国功夫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28b2138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87.png)
02
中国功夫的基本功与特点
中国功夫的基本功
01
02
03
04
力量训练
中国功夫注重通过各种方式来 训练力量,如石锁、举重等。
柔韧性训练
通过身体的柔韧性训练,使身 体各个部位更加灵活和协调。
耐力训练
通过长跑、游泳等方式来提高 身体的耐力。
速度训练
通过短跑、跳跃等方式来提高 身体的速度。
中国功夫的特点与优势
器械搏击
器械搏击是中国功夫中的 一种实战应用方式,利用 兵器进行攻击和防御。
街头格斗
街头格斗是中国功夫中的 一种实战应用方式,利用 自身技能和周围环境进行 攻击和防御。
04
中国功夫的文化内涵与传 承
中国功夫的文化内涵
1 2 3
哲学思想
中国功夫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如阴阳五行 、八卦易经等,强调内外兼修、以柔克刚、运用 阴阳对立统一等哲学观点。
分析中国功夫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现状及其影响
发展现状
中国功夫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 传播和发展,成为了一种受到普 遍欢迎的健身方式和文化现象。
影响
中国功夫对现代社会产生了多方 面的影响,包括对人们健康观念 的影响、对世界体育文化的影响 以及对影视产业的影响等。
对中国功夫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和预测
展望
随着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地位不 断提升,中国功夫将在国际舞台上发 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并成为世界文化 交流的重要载体。
中国功夫的未来展望
01
保护与传承
随着社会的发展,保护和传承中国功夫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日
益凸显。未来,需要采取更多措施来保护和传承中国功夫。
02
教育普及
通过学校教育、社区活动等方式,普及中国功夫知识,培养更多的青少
中国武术理念
![中国武术理念](https://img.taocdn.com/s3/m/43357161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6b.png)
中国武术理念中国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其理念不仅包括武技的技术层面,更深层次地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道德和文化观念。
以下是中国武术的一些重要理念:1.内外兼修:中国武术强调内外兼修,即在锻炼外在武技的同时,同样注重内在气质的培养。
内功的修炼包括呼吸法、动静功夫等,目的是培养身体的内在力量和耐力。
2.以柔克刚:武术中普遍强调“以柔克刚”的原则。
通过灵活的身法和巧妙的技巧,能够化解对手的强势,使之失去平衡。
这体现了一种以巧妙技艺和智慧来战胜对手的思想。
3.以和为贵:武术追求的不仅仅是胜利,更是和谐。
武术理念中常强调避免冲突和暴力,强调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实现身心的和谐统一。
4.道德观念:中国武术不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道德观念的体现。
武者要遵循武德,包括忍让、谦虚、尊重他人等道德规范,追求道义高尚。
5.以身教为主:传统中国武术注重师德和师风,师傅通常以身教为主,通过言传身教,传承武术精神和文化内涵。
6.气的运用:武术强调“气”的运用,即内力的调控。
通过调整呼吸、锻炼内功,使体内气血畅通,以达到身心和谐、力量的最大发挥。
7.天人合一:武术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即将自身与自然融为一体。
通过武技的修炼,武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适应自然的规律,体悟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8.不拘泥于形式:武术注重自由灵活的应变能力,不拘泥于形式。
灵活应变、变化万端的理念使武者能够在实战中灵活应对各种情况。
总体而言,中国武术的理念是多层次、多元化的,融合了道家、儒家、佛家等多种哲学思想,强调身心的协调与和谐,追求的不仅仅是技术的熟练,更是道德、智慧和内在力量的全面提升。
小时有功夫的绕口令
![小时有功夫的绕口令](https://img.taocdn.com/s3/m/8cd939d7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56.png)
小时有功夫的绕口令
小时有功夫的绕口令是小时候有功夫,可不肯练功夫,大时没工夫,工作无效果,我们正年少,要下功夫练功夫,练成一身好功夫,长大工作有成果。
绕口令的寓意是指年轻时要下工夫,到老年时才有所成就。
其他有关功夫绕口令
功夫你还差得远,你还不够老练,我的爱埋伏十面,挡不住我的自恋,你凭什么暗恋,必杀技叫做失恋,不管你优点缺点,对手戏你都没有资格入选。
正背面都是标签,我的爱在眼前最新鲜,功夫你还差得远,小心一点,和我较量太危险,我保证不打脸。
随便你七十二变,破绽太明显,你的爱怕不怕被考验。
小时有工夫,不肯练功夫。
大时没工夫,做事却马虎。
我们正年少。
要下工夫练功夫。
练成好功夫,方能不失误。
要练惊人艺,须下苦功夫。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外讲手眼身法步,内练精神意念足。
艺不轻传、不妄泄。
师访徒三年,徒访师三年。
文讲八法,武讲八势。
宁叫筋长一寸,莫叫肉厚一分。
教师见教师,手快打手迟。
文以凭心,武以观德。
先看一步走,再看一伸手。
教师一伸手,就知有没有。
我来谈谈意拳的基础功法--张鸿诚
![我来谈谈意拳的基础功法--张鸿诚](https://img.taocdn.com/s3/m/73a4c41e14791711cc7917bb.png)
我来谈谈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拳的基础功法--张鸿诚
目前大部分练习意拳的拳学爱好者,一提起意拳的基本功几乎无不曰:“站桩、试力和摩擦步”。这一观点虽然很正确,但是并不全面。因为这不属于练传统中国武术的基本功。问到什么是“意拳的基础功”时,大多数人就瞠目结舌、不知所云了。其实,意拳的基础功就是武术的基本功。因为意拳是传统武术的拳种之一,虽然作为一个独立的拳种,有其存在的特殊性,但是,作为传统中国武术之一,它也具有传统武术所具有的共同性。
武术既然是一项体育运动,那它就具备了体育运动所要求的各项训练。如力量、耐力、速度、反应(灵敏)、柔韧、协调等方面,用以培养自身的可塑性和随意性。训练时要利用场地和器械进行体力和体能的培训。这一点规律已经有王芗斋祖师和姚宗勋宗师的拳学实验经历可资借鉴。在练习意拳初始之时,要经过手法(尤其是手型)、身法、步法、腿法、眼法、跳跃和平衡的严格训练,使练习者在练习意拳时的分散的力量成为一个整体,如同使零部件成为标准件。唯其如此,才能从规范中去用“意”来体验意拳的真髓。经过塑形、重劲、求意、雕风几个步骤,达到会、好、精、绝、化的目的。最近几年,部分练习意拳的人可能进步较慢。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不重视或者没有进行过基础功的训练。
刻苦练武术的名句-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刻苦练武术的名句-概述说明以及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b681f34d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5f.png)
刻苦练武术的名句1.行万里路,不如练武术2.刀剑无眼,人有眼,更需练武3.匠心独运,磨练武术技艺4.一日不练,胆气日减5.少壮不努力,老大练武术6.努力练习,坚韧不拔7.磨练耐力,掌握武技8.磨刀不误砍柴工,练武不误战场上9.日日练功,技艺日渐精进10.创造无限可能,只需踏实练武11.攻无不克,功练不怠12.刀剑交错,拳招绵绵13.拜师学艺,莫辜负时光14.武术修炼,不断突破自我15.武道之路,需继续不懈16.练武如登山,每爬一步都在成长17.以武会友,以技立身18.踏实练武,成就自我19.木已成舟,武已成形20.虚心学习,持续练习21.苦练武术,方能造就高手22.一日不练,隔日偷懒23.功夫在细节,详情决定成败24.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断超越自己25.内修心气,外练强身26.勤奋如磐石,坚韧不拔27.武术乃刚柔并济之道28.砥砺自身,才能乘风破浪29.不懈努力,方能成为大师30.身经百战,方能成武林豪杰31.只有苦练,才有非凡的表现32.练武不求速成,只求踏实进步33.武者修身修心,方能得道得武34.耐得住寂寞,方有胆量迎接挑战35.锲而不舍,方能臻于完美36.拳拳到肉,方显武者本色37.坚持不懈,方可成就伟业38.磨砺自己,不畏艰难险阻39.不要把练习当成负担,而应当当成荣耀40.修身养性,方能得道成仙41.壮者不断,狂者终困。
42.悟入剑道,探索武魂。
43.匹夫之勇,无坚不摧。
44.锲而不舍,精进不止。
45.独孤求败,剑心独止。
46.习武如修行,志在高远。
47.拳拳以福,剑剑以德。
48.身强力壮,气吞山河。
49.德才兼备,武艺纵横。
50.仗剑天涯,刻苦以武。
51.不屈不挠,悟道求真。
52.德配武才,身心兼修。
53.锐气如虹,剑光如电。
54.威震四方,名动天下。
55.谨慎行事,善待他人。
56.刀剑无眼,行事须谨。
57.虚心学武,反求诸己。
58.以武明德,以德运武。
59.勇往直前,武者无敌。
60.心静如水,剑意如霞。
中国功夫串词大全简短
![中国功夫串词大全简短](https://img.taocdn.com/s3/m/8149bf37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94.png)
中国功夫串词大全简短一、太极拳1.阴阳八卦掌,先天后天任意转。
2.全身松软劲,气沉丹田凝。
3.缠绵劲中随,飘逸慢中快。
4.以柔克刚劲,轻松自如转。
5.神意合于劲,真气沉向心。
二、南拳1.南拳是南方的拳种,出拳如闪电。
2.拳到肉而不疼,脚到骨而不裂。
3.一拳一腿,简单而实用。
4.身体如剑,攻守随心。
5.声如潮涌,气势如虹。
三、北拳1.北拳凝神疾如风,发力磅礴如雷霆。
2.拳法奇妙绝伦,动作华丽独特。
3.守如山,攻如火,不开口,百招无懈可击。
4.凝神聚气,挥拳斩向敌人。
5.行步如龙,手法似雄鹰。
四、螳螂拳1.螳螂拳招数刁钻,出拳如闪电。
2.出手狠辣,攻防灵活。
3.巧妙变换身位,取得制胜机会。
4.钻向对方污点,制敌于无形。
5.前后虚实相生,进退自如变化。
五、形意拳1.形意拳独具特色,刚柔并重相得益彰。
2.动作简洁有力,凝聚无比内劲。
3.手法如雷霆,足法如钢针。
4.动作平和彰显大义,拳法尖锐突显实际。
5.动静结合,存思虑,行云流水无束缚,任意挥洒。
六、八卦掌1.八卦掌绕树追赶,环绕缠绕奇异绝伦。
2.柔中有刚,阴阳合一。
3.跨步合相,攻势如星河。
4.无方不胜有计招,无虚不功有武器。
5.行云流水,十步杀一人。
七、武当太极剑1.武当太极剑形神合一,天人合一身外无物。
2.启动太极动静合一,变化如风雨波涛。
3.神气吐故纳新,剑术犹如神仙。
4.剑随身走,炫彩旋空,千姿百态,匪夷所思。
5.趁虚而入,无过无余,狼烟山上,风雨交加!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八、少林拳1.少林拳气势宏伟,内功深厚。
2.攻防一体,动作刚劲有力。
3.集中力量,发挥实用效果。
4.带有禅意的武艺,以静制动。
5.行如风,击如雷,如虎添翼,无敌于天下!。
大江西派女丹功诀略说(下)
![大江西派女丹功诀略说(下)](https://img.taocdn.com/s3/m/f8f04fffb52acfc788ebc932.png)
大江西派女丹功诀略说(下)作者:盛克琦来源:《现代养生·上半月版》 2018年第7期盛克琦西派丹法,必须“总要收心坐虚无” ,之后“入得杳冥方见道” ,所谓“最初一着好功夫” 也。
海印子在《外身易形》谓之:“外身易形之道的是玄宗所修。
外身者,明身外虚空一着,如运瓮者必立在瓮外,方能运转自如。
易形之道亦然,必先舍此色身,到外边虚无中来,凝神调息,方能无中生有,尽七返九还之妙,是故玄宗丹法,最初从身外虚空下手,最后亦在身外虚空了手,自始至终,步步不离虚空,尽在外边运用。
而一切法验,则尽在色身上显得,如易发、易齿、易血、易瞳,乃至易粗重色身为微妙色身、根身世界,一一密转密移。
洎乎脱胎神化,则飞升冲举,神通自在,故能外其身,即能易其形矣……此乃玄宗修炼之正轨,天人合发之功效也……仙宗从身外心息相依起首,借彼先天一炁锻炼凡躯。
身心渐化渐纯,累积长久,化形为仙,是所谓从外而外身易形也。
”究其实际就是从“虚无境内养出根荄” ,将心息相依交并于虚空之中,是在“虚空一窍” 内“起头煞尾一团团”的修炼之法。
故云:“金丹之道,纯系虚空中事业,从身外虚空下手,在身外虚空了手,古人所谓‘虚玄大道’ 也。
”[6] 又云:“玄宗修证,从虚空下手,其间炼精、炼气、炼神,一一皆在身外虚空中行持,直至形神俱妙,与道合真,总以虚空为道场,故云‘虚玄大道’ ……最初下手,在身外心息相依,使神凝息住,与太虚混而为一,即为空此身心之妙方便,柱下入道正宗也。
”[7] 云:“西派相承要旨,乃在大定真空,其余返还口诀,火候细微,皆大定真空之绪余也。
”[8]汪东亭在《三教一贯?总说》中云:“总之金丹大道,自起首炼己筑基,以及进火退符,大小周天,逐节事条,逐节火候,逐节变化,尽是身外虚空一著,倘有一毫意见着在后天色身,即是‘差毫发,不成丹’ 。
或曰:逐节效验,如何得见?曰:尽是在后天色身得见,倘有一毫意见着在后天色身,即是差毫发,不能成丹。
传统武术精选——咏春拳口诀(大全)
![传统武术精选——咏春拳口诀(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1d167521312b3169a551a43a.png)
咏春拳拳谱口诀1咏春绝技源自少林招无虎鹤法无五行只谈线位力与角度同门技力四位三度以弱胜强始是功夫内外相消并无绝招蓄劲似蛇发劲似猫朝形似鸡阴阳发力不行心意只用精神来留去送甩手直冲梅花五点手脚互通门分内外手有生死劲发六合力从地起发劲在腰出招在(由)膊力未还原切忌出手寸内发劲力有对错发尽散尽散尽发尽力有八种当知分间真假虚实蓄谷松散线有安危主分内外顶位定位得不追手拳入三关任我行走(摧打)(败身诱敌败马脚打)马有五败十者九坏演挟跪撑摊身最惯(愤)敌手行桥必须落马蹬腰作势为抢内门上不过膊中不过争(踭)下三路手以脚消脚摆放有威(势)打须有势(威)三角朝形线守分明桥行中线指尾垂地正身子午侧身争(踭)底两点之间直线最短转马朝形以圆化直敌压三(之)关以横打直拳有三尖掌有三角有身打身无身打颈怕打终打贪打防空(中)(消打为攻)以攻为守以守为攻追形接打变化无穷三桩三拳步手身全地脚梅花木人红船念头主守(练功)寻桥打手追形之始求诸标指旁边辅助箭槌八种走马斜角幡龙跳跃固定标步半全起脚练力之法阶段五重松沉稳劲清脆玲珑先松后紧再紧后松松松紧紧循环不穷邪行仇念正用精神假想有敌不可用心意投于外一点精神反覆练习配合由勤手脚属我控制随心升肩耸膊气提不利意沉身稳高低无忌发力出招必第一下手脚发力与身无关力无定位喉咙争膊嘴不闭气力发无形动静无碍语出如宁拳争掌膊也可伤人中路边栏抛桥窒手咏春八手皆可攻守标圈伏绑捆刮耕摊可从中破捆手横拦绑有正错错非真错按头屹尾按尾屹头中间绑起(绑手行踭以踭为午)有影无形武欲精通唯从苦练先成后化先化后成刀切虽齐墨守成规艺能巧变将形补位因缘各就殊途同归虽云定法变化人为禅宗绝学旨在修身肉身成佛古今几人无为无我无界无终口诀2:詠春絕技源自少林招無虎鶴法無五行只談線位力與角度同門技力四位三度以弱勝強始是功夫內外相消並無絕招蓄勁似蛇發勁似貓朝形似雞陰陽發力不行心意只用精神來留去送甩手直沖梅花五點手腳互通門分內外手有生死勁發六合力從地起發勁在腰出招在膊力未還原切忌出手寸內發勁力有對錯發盡散盡散盡發盡力有八種當知分間真假虛實蓄谷鬆散線有安危主分內外頂位定位得不追手拳入三關任我行走馬有五敗十者九壞演挾跪撐攤身最慣敵手行橋必須落馬蹬腰作勢為搶內門上不過膊中不過爭下三路手以腳消腳擺放有威打須有勢三角朝形線守分明橋行中線指尾垂地正身子午側身爭底兩點之間直線最短轉馬朝形以圓化直敵壓三關以橫打直拳有三尖掌有三角有身打身無身打頸怕打終打貪打防空以攻為守以守為攻追形接打變化無窮三樁三拳步手身全地腳梅花木人紅船念頭主守尋橋打手追形之始求諸標指旁邊輔助箭槌八種走馬斜角幡龍跳躍固定標步半全起腳練力之法階段五重鬆沉穩勁清脆玲瓏先鬆後緊再緊後鬆鬆鬆緊緊循環不窮邪行仇念正用精神假想有敵不可用心意投於外一點精神反覆練習配合由勤手腳屬我控制隨心升肩聳膊氣提不利意沉身穩高低無忌發力出招必第一下手腳發力與身無關力無定位喉嚨爭膊嘴不閉氣力發無形動靜無礙語出如寧拳爭掌膊也可傷人中路邊欄拋橋窒手詠春八手皆可攻守標圈伏綁綑刮耕攤可從中破綑手橫攔綁有正錯錯非真錯按頭屹尾按尾屹頭中間綁起有影無形武欲精通唯從苦練先成後化先化後成刀切雖齊墨守成規藝能巧變將形補位因緣各就殊途同歸「招无虎鹤」不模仿动物的形态动作, 亦不以此为招式「法无五行」即拳理内不讲什麼五行八卦,两仪阴阳「只谈线位, 力与角度」承上句, 对於咏春拳来说, 拳理的内容, 只有线面空间, 用力的方法, 及攻防角度, 以上的动物的形态及五行八卦, 在咏春拳中视为不切实际, 故有别於其他国术门派「同门技力四位三度」敌人来招, 就三维空间来说, 总的来说可归纳为四个方位(左上, 左下, 右上, 右下)和三个打击距离(远距离用腿, 近距离用拳,掌,踹, 贴身用肘,膝,膊), 由於三维空间分析是咏春独有的拳理归纳法, 故只传於同门「以弱胜强始是功夫」顾名思义, 因此不讲力大体重, 反而以快巧狠制胜「内外相消并无绝招」内门(正身)外门(侧身及斜身)并无优劣之分, 因此并无绝招, 生死相搏, 快者为胜「蓄劲似蛇发劲似猫朝形似鸡」於拳理上以动物的动作作为比喻, 使学习者更易明白「蓄劲似蛇」蛇经常都保持一个蓄势待发的状态, 出招不会蓄力, 全身松弛, 话去就去「发劲似猫」猫发劲前是保持非常松持的状态, 一下子「爆」出去, 而且猫儿扑击, 善於一下子运用全身的力量, 拳亦如是, 不出击时什麼力都不用, 一出击时, 同时牵动全身上下多组肌肉, 以最少的能量及最短时间引发最大之爆发力「朝形似鸡」看过斗鸡就会知, 鸡咀永远是会朝向自己的目标, 不理敌人到哪里, 永远以桩手指向敌人, 是为"定点追形"「阴阳发力」阴阳实指"主动" 和"被动" 两种力, 如敌人拉扯或摔抱攻之, 便借其势送予一拳或一肘,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是为"被动力"; 一般打击是为"主动力"如果“发劲在腰”,为何“手脚发力与身无关”呢?腰能发力在乎旋转与抖弹,又如何“力发无形”呢?发劲在腰、腰马合一呢D其实亦系好多武术的基本为何手脚发力与身无关就可以说是层次的问题先要练到腰桥马合一发劲在腰即系会身可以配合到咁去做每一个动作咁未叫做练成要做到配合到后再拆返散d动作因为因应唔同情况手脚身未必可以同时去配合做一个动作右手未必可以等左手左手又唔一定要等埋腰先开始郁重点系在要发力的时后可以配合到“六合”去发劲咁就好既然“招无虎鹤法无五行只谈线位力与角度”又何用“蓄劲似蛇发劲似猫朝形似鸡阴阳发力”呢招式手法上唔模仿动物动作因为人的体格体能本来就同动物不同至于蓄劲似蛇、发劲似猫、朝形似鸡系以比喻的形式去令人明白其法度蛇…要扑过去猎物前系点蓄劲呢…其实只系好放松作出攻击前唔会绷紧亦唔会拉弓猫又系点发劲的呢?猫出手爪猎物时手系好松的但在要接触到猎物时才会绷紧正如咏春寸劲在打到目标时发劲一样鸡又系点朝形呢?如果大家有睇过斗鸡就会发觉佢地只要一开战佢地的武器“咀”就永远系朝住对方即使走位去到边身位朝到向边一面自己的武器(咏春一般系自己双手)都系向对方朝形至于阴阳发力并唔系好神化的东西其实只系指“旋转”当手打出时系由阴转阳就会做成旋转“以弱胜强始是功夫内外相消并无绝招动静无碍语出如宁拳争掌膊也可伤人反覆练习配合由勤手脚属我控制随心以攻为守以守为攻武欲精通唯从苦练”------此乃任何门派皆有之说词。
五百钱秘术——精选推荐
![五百钱秘术——精选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d3496d01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67.png)
五百钱秘术五百钱五百钱流传于江西境内的⼀种字门⼋法拳宗,⼜称“云⼿法”⼟称“活⼿“。
它是由外练功夫,活架⼦,内练功夫(内养术),医术(针灸等)四⼤部分组成。
概述 " 钱"是字门拳⼀种摸拿⽳位的点⽳功法,⼜称短⼿或⼩⼿。
江西民间⼜叫"摸",它与打⽳、闭⽳等点⽳功法不同。
打⽳是⽤捶法即平捶或尖捶(中指节)点打,或⽤五指尖头(梅花指)、肘尖、肩头、指尾突峰及腕、⾜、膝等部位点打。
"五百钱"多是以⼤指或中指从事。
如与⼈争⽃,多以握⼿,拍⾐等⽅式摸拿对⽅⽳位。
如排解纠纷,则以拉扯对⽅摸拿对⽅⽳位。
摸拿⽳位如系普通⼩⽳,不过⿇痛⽆⼒⽽已,⼤⽳轻则受伤,重则死亡。
点后⼈尚不知,是"五百钱"的上乘境界。
故对"五百钱"防范甚严。
因此,古往今来,精通此道者甚微。
"五百钱"拿⽳之法⼗分讲究⽣死⽳道,经络运⾏和时⾠点⽳。
字门先师余克让先⽣所订著《推拿⼝诀法》云: "⼈周⾝之⽳共百零⼋⽳,名为三⼗六天刚,七⼗⼆地煞,名为三⼗六⼤⽳,七⼗⼆⼩⽳,合为⼀⼗⼋关。
内有此⽳⽆治:龙泉⽳、窝风⽳、风海⽳、⾦钱⽳、仙鹅⽳.笑腰⽳⽆治,乃是死⽳。
"《擒拿回⽣推拿还阳⼗⼆经络全图》云: "⼈为⼩天⽓⾎筋,此为三宝定⼨神,随⼈识得经络清,仙家下凡定⼨神,本是开元李⽼君,⼗⼆⼨神⾛⾎门,神农创出⼗⼆筋,⽣死擒拿掌中⼼,擒死提⽣在⼈⾏,七⼗⼆把⽣死筋,或⽣或死由⼈擒,⽣门拿到死门陵,三条半筋阴阳门,擒拿⼆⼗三把半,访尽天下英雄汉,四⼗⼋把阴阳筋,⽣门死部要分清。
"习"五百钱"必须先学寻经认⽳,掌握⽓⾎运⾏,经络分布规律,熟悉⽓⾎某时在某⽳,某时⼜⼊何宫,然后按时⾠拿⽳。
故歌诀云: "周⾝⽓⾎沿经络,⽇夜不停在奔波,遇时点⽳如受损,⼗⼈有九命归阴.练法精要 五百钱[1]功夫由外练功夫,活架⼦,内练功夫(内养术),医术(针灸等)四⼤部分组成。
授秘歌
![授秘歌](https://img.taocdn.com/s3/m/203769898762caaedd33d4ca.png)
《授秘歌》阐释《授秘歌》是由唐人李道子传留下来的,其文字非常简练,但内涵却很丰富。
修杨式太极拳老六路,应以此歌诀的要义来揣摩太极道、太极术(内功)、主极拳架融为一体的真谛。
如此,方能以道驭拳,以功化身,以身修真,从而实现《秘授歌》所提出的八种功夫境界。
《秘授歌》原文无形无象,全身透空。
应物自然,西山悬謦。
虎吼猿鸣,泉清河静。
翻江播海,尽性立命。
《秘授歌》简析无形无象,全身透空。
老拳谱上讲:“以心行意,以意导气,以气运身。
”所以,修太极拳的关键就是锤炼平常人看不见、摸不着的太极阴面的东两,即神之虚灵、意之专一(专注一方)、气之内外(内气和外气)混化,积攒出功夫。
“无形无象”就是这种功夫境界的一种描述。
这种境界如何达到?没有其他的途径,就是贯穿在杨式太极拳老六路每招每式中的内功心法和专门的太极功(内功修法)、太极松腰法、太极球等松散之功、意气之功的修之中;其日的就是使周身内外上下,整个皮肉筋脉骨被意气滋润,没有了形体存在的感觉。
此为“无形无象”。
有的人形容,演练杨式太极拳老六路的时候,身体只剩下“一道气圈”和一条“身中垂直线”。
更进一步去体验,甚至连“三道气圈”和“身中垂直线”也不存在了,因为已“全身透空”,周身内外浑然一体了。
“全身透空”指无形无相的内外之气,沁润于躯体内外,畅通无阻,进入了“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的境界。
这个时候,“三道气圈”和“身中垂直线”的区别没有了,神意一动,则举手投足之间都有虚空之象,意之所动的周围区域,形成了一团圆圆的大皮囊,这个皮囊如果要形容它,就是一团充满透明空气样的混元气。
这团混元气不在身体内,不在身体外。
在哪儿?在神意的周围,在空空荡荡的虚空中,这时无论神意怎么动,身体内外都会首尾呼应、相互接应,就如充满了水的皮囊,无处不在.相互支持。
这就是“混元一体”的整体功夫之象!张三丰讲:“大修行人将神气打成一片,于此之动,是太极之动,神与气两不相离也,于此而静,是太极之静,神与气自成一致也。
国 标 舞 要 诀
![国 标 舞 要 诀](https://img.taocdn.com/s3/m/9bdbce35376baf1ffc4fad21.png)
国标舞要诀身正腰直气轩昂,松弛稳定第一桩;头顶颈竖身自长, 沉肩坠肘重心底。
虚颈顶劲神贯顶,会阴内收气下沉。
气沉丹田见实力, 实力全凭气运行。
含胸拔背力所在,蓄而后发是机关。
上紧下松是妙着, 一松一紧定干坤。
身体摆荡靠腰脊,舞步运行非真力,首领身随至要紧, 松腰松胯是关键。
呼吸自然方为妙,半吐半沉显真力。
有呼有吸能升降, 升降功夫在身上。
腰脊又为总枢纽,一动全动凭此引。
上虚下实脚抓地, 身体放松轻又灵。
势欲断时意不断,一气运行为妙方。
静中求动气息好, 动中求静真功夫。
循序渐渐功夫长,日久自能闻其香。
万法归宗源一理, 一理通来百事明。
用脚跳舞是初哥,初哥跳来拍不对。
无拍舞艺自难高, 功夫十年也白费。
前进后退靠身体,勿图方便来用脚。
上领下随是机要, 舞蹈要从身上起。
初学功夫跟掌尖,不必拘泥兼固执。
功夫要在身上找, 神形兼备自然成。
亚厉士摩早有言,身体摆荡要做好反身动作要落实, 膝部放松不可忘。
不是先知未说到,说到未入我心中。
手脚先动身无力, 有力无力问中腰。
腰硬神仙也难治,枉去英伦来镀金。
用刚之时必备柔, 运柔之时必备刚。
能刚能柔是内劲,有刚无柔是绌力。
舞蹈基础要打好, 道理简单不易为。
摩登拉丁功夫同,用到之时各自行两位又要成一体,合二为一见功夫。
.共舞之道,贵在意合。
意动身随,力在其中。
高者运腰,发力奇巧;中者肩胯,不上不小;低者走步,其形必误。
是谓:身正腰直气轩昂,松驰稳定第一桩,和合交融浑一体,主从有序方为上。
脚正直,力内聚,勿外开,滚动移。
进退须分踵趾序,横移脚掌趾内侧起。
膝宜松,常相依;胯宜稳,常提起;腰腹相接通信息,平衡稳定靠自己。
移动意在先,脚如水行船。
重心常与单脚合,双脚并重呆如鹅。
脚到重心到,舞艺高一招;最忌下盘独自行,重心滞留臭难闻。
侧身勿用肩,重在腰轴旋旋。
同侧移动肩引导,融入侧身力奇巧。
倾斜变化多,旋转姿婀娜;纵横偏移莫用肩,旋转方向是要点。
摆荡出飘逸,秋千作类比。
切莫起势加俯冲,完美全靠支撑功。
女生在男生面前展示她的武术功夫结果差点把他打趴下
![女生在男生面前展示她的武术功夫结果差点把他打趴下](https://img.taocdn.com/s3/m/22376a2c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35.png)
女生在男生面前展示她的武术功夫结果差点把他打趴下我还记得那个夏日的午后,一个快乐的场景发生在我面前。
我和一群朋友聚在一起,在校园的操场上尽情享受着阳光和假期的自由。
这时,一个个性十足的女生走向我们,她身材苗条,神态自信,看上去有着不同寻常的气质。
她的名字叫翠翠,一个平时安静内敛的女生。
然而,当她自愿展示她的武术技巧时,我们才真正见识到她惊人的能力。
我们都跃跃欲试地围了上去,准备见证这个看似柔弱的女孩,如何用她的拳脚功夫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翠翠穿着一身宽松的武术服,身姿挺拔,一丝不苟地整理着头发。
她似乎散发着一股特殊的气息,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
她把身体放低,并挥舞双臂来做热身。
她的眼神坚定,彰显出她内心的力量。
接下来,翠翠开始表演各种招式,每一个动作都流畅而精确。
她展示的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少林拳,一种集内外功法于一身的技艺。
她的每一个动作都伴随着强烈的发声,带给我们一种视觉和听觉上的冲击。
我们看着她轻轻翻转,凌空腾挪,仿佛她的身体没有重力一般。
她的双腿灵活而有力,每一次踢击都充满了力量。
她的手臂在空中划出优美的弧线,化解着每一个攻击。
她的身体协调而稳健,灵活地应对着每一个挑战。
我们被翠翠的武术魅力深深吸引,为她投来赞叹和喝彩的目光。
然而,事情发生了变化。
当她一个高难度的动作结束后,一个过于接近的男生失去平衡,差点倒在了地上。
我们愣住了,片刻的寂静之后充满了惊叹声。
翠翠赶紧跑上前去扶起男生,一脸歉意地看着我们。
她解释道:她并没有刻意对男生下手,只是一个交叉的动作让她无法掌握男生的位置。
她向男生道了歉,并承诺今后会更加小心。
尽管出现了这样的小插曲,但我们对翠翠的印象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事实上,这次意外也让我们更加佩服她的实力和责任心。
她不仅展示了高水平的武术功夫,还体现了她的谦逊和友善。
从那以后,我对翠翠的印象一直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
她的武术展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仅仅是因为她的技巧娴熟,更是因为她的内心力量和坚定。
把功夫用在平时的成语
![把功夫用在平时的成语](https://img.taocdn.com/s3/m/44743943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c1.png)
把功夫用在平时的成语
1.一视同仁:对待所有人都应该是公平公正的,不分贫富贵贱,
一视同仁。
2.四海为家:不管身在何处,都应该以六亲不认的心态面对世界,四海为家。
3.风雨同舟:在困难的时候要相互扶持,同舟共济,共渡难关,
风雨同舟。
4.独善其身: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底线和原则,不被外界影响,独善其身。
5.知遇之恩:真正的朋友会识别你的价值,给予你帮助和机会,
这就是知遇之恩。
6.洛阳纸贵:指某种东西在一定的时间和地方非常流行和受欢迎,这就是洛阳纸贵。
7.画龙点睛:在事物的最后阶段加上一笔精细而独特的装点,使
其更加完美,这就是画龙点睛。
8.井底之蛙:指只看到局部而不知道事物的全貌,缺乏眼界和视野,这就是井底之蛙。
9.掩耳盗铃:干了没有意义的事情而不自知,这就是掩耳盗铃。
10.眼高手低:指有过高的期望但实际能力不足,这就是眼高手低。
裁缝的工作辩证法
![裁缝的工作辩证法](https://img.taocdn.com/s3/m/e1432dc4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f5.png)
41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作者单位:浙江省嘉兴市 国资委)
要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等专业 技能和管理能力, 还要不断加 强责任意识、 安全意识和担当 意识, 提升综合素质, 以适应 新时代数字档案管理的新要求。
再次, 档案工作人员要善 于挖掘数字档案资源信息, 具 有整合利用档案资源的能力。
这则故事的真实性虽无从 考证, 却不无道理, 发人深 思, 其中蕴含的朴素唯物辩证 法, 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首先, 要注重用联系的观
点观察思考。 任何事物都是相 互联系、 相互影响、 相互作用 的。 在一般人看来, 官位和服 装如何能有联系, 当官年限和 量体裁衣又有何联系? 但在裁 缝看来, 这些都是不可分割的。 他既考虑到了御史大夫的身高 胖瘦, 又充分联系其身份和官 龄量体裁衣。 这启示我们, 应 避免孤立、 静止和片面地观察 思考, 要善于抓住事物的内部 联系、 本质联系和必然联系, 注重分析其中相关联的内在因 素, 从而把握其规律性。
其次, 要注重用实践的思 维触类旁通。 这位裁缝的过人 之处在于, 并没有固守传统的 方法, 而是研究御史大夫的身 份和官龄量体裁衣。 这既离不 开他在裁缝之外的经验积累, 也源于他平时的躬身实践, 正 所谓“功夫在身外”。 如宋代 文学家陆游写给儿子陆遹的 《示子遹》 所说: “汝欲学诗,
功夫在诗外。” 这就告诉我们: 看问题干工作不应拘泥于条条 框框。 除了就事论事抓落实之 外, 不应机械守旧、 按部就班 地完成任务, 要善于跳出本职 看工作, 到岗位之外的普遍实 践中广泛涉猎、 开阔眼界, 以 期触类旁通、 举一反三, 这样 才能打开思路, 精益求精, 把 工作想得更周全, 做得更完 美。
功夫谚语
![功夫谚语](https://img.taocdn.com/s3/m/86f4fd62bed5b9f3f80f1c55.png)
功夫谚语导读:1、拳打千遍,身法自然。
2、要练惊人艺,须下苦功夫。
3、踢腿不过膝。
4、登山要有好向导,高徒要有明师教。
5、知宽窄老嫩,会闪战腾挪。
6、沉肩垂肘气到手。
7、学无前后,能者为师。
8、两唇要结合,封之气力多。
9、练武不习文,终究是个野蛮人。
10、经师不如访友。
11、以恶制恶理不悖,霹雳手段菩萨心。
12、八极参劈挂神鬼都害怕,劈挂参八极英雄莫叹及。
13、手法不明犯七十二擒拿。
14、步不稳则拳乱,步不快则拳慢。
15、遇敌好似火烧身,放胆使招必成功。
16、久练为熟,久熟为巧,熟能生巧,巧能生精。
17、好腿不过膝,起腿三分险。
18、百看不如一练,百练不如一专。
19、能文者疏于武,能武者疏于文。
20、练死练活始有功,欲巧须从拙练入。
21、宁传十艺,不传一理。
22、练武不怕苦,练功不放松。
23、朝朝用心学,时时记在心,功夫如此练,必成一智人。
24、宾主分明中道皇皇。
25、练拳不拆手,什么都没有;练拳拆开手,让你武林走。
26、经师不到,学艺不精。
27、目中有敌始出拳,意中有敌方动脚。
28、武术都是脚和手,要看精华有没有。
29、持艺伤人,罪不容诛;持强凌弱,罪不可恕。
30、精养灵根气养神,养功养道见天真。
31、拳不在形而在势,势不在力而在变。
32、武术皆相通,千拳归一路。
33、巧拿不如拙打。
34、重心夺敌位,神手亦难防。
35、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在人前自夸口。
36、架子天天盘,功夫日日增。
37、习武者当立志,人无志事不成。
38、步法灵,闪躲行。
39、艺如明镜澄万里,德似菩提满树香。
40、技贵互变,理妙成圆。
41、武术之魂并非**的不败,而是精神的不倒。
42、能胜在于进步占势,不败在于退步避锋。
43、出手论准不论捶,十捶不换一指位。
44、起腿半身空。
45、拳无丹田功,终身一场空。
46、中节不明,四梢发空。
47、少站三体式,老来浑元桩。
48、习武千条戒,最戒嫉妒心。
49、拳不空发,手不空回。
50、静如处子动若江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孟庆珂:功夫在身外
采访孟庆珂老师是在一个非正式的采访场合,一个朋友的办公室,喝喝茶,聊聊天,言语之间透着对武术的酷爱。
在他的学员们看来,孟庆珂不善言谈,但他说起武术特别是太极的时候,很容易把你带到一个环境。
1966年,孟庆珂出生在德州武城的一个武术世家。
8岁开始,跟祖父学习家传武技《佛门禅拳陀螺功》,从那时起,孟庆珂开始了他的习武生涯,至今已有42年。
>>>师从张联恩却险些辍学
时光荏苒,习武30年的孟庆珂先后学习了《八极拳》《太极拳》《陈氏太极实用拳法一、二路》《太极剑法》。
2004年,听人说太极大师张联恩要来德州教拳,孟庆珂兴奋的几个晚上没有睡好。
工薪阶层的他,微薄的收入除去家庭开支已经是捉襟见肘了,学费的问题让他在兴奋之余又犯了难。
在朋友的资助下,凑齐了学费,开始和张联恩学拳。
这个难得机会让孟庆珂百般珍惜,对张联恩老师教的每个动作都是反复的揣摩,然后反复的训练。
在学习了推手后,进入学习拳法和基本功法的时候,是按照每个套路收费的,而且基本功法要笔套路贵一倍。
孟庆珂不想再给朋友添麻烦,他选择了放弃。
“两天后,张联恩老师托学生找到我,问我为什么不去练拳了,我只好实话实说,没有钱继续交学费了。
”孟庆珂回忆说,张联恩老师知道后告诉他,先学着,其它的以后再说。
擦干了激动的泪水,孟庆珂更加的珍惜和张联恩在一起的日子,学习上比其他的学员要努力很多。
孟庆珂回忆,那时候,有条件的学生都会请老师吃个饭,但他没有那个条件,唯一请老师一次是在自己家里,请老师吃了一顿羊肉馅的饺子。
也就是这顿饺子,更准确的说是孟庆珂艰苦训练的精神打动了张联恩老师,没有拜师宴,一个头磕在地上就算真正的拜师了,孟庆珂成了张联恩唯一一个免费授拳的徒弟。
>>>春催桃李,有我一片花香
在张联恩老师的指导下,孟庆珂学先后学习了《陈氏太极实用拳法》《推手训练功法》《推手实战功法》等太极拳法。
在孟庆珂看来,勤学苦练出真功,勤能补拙。
孟庆珂告诉记者,开始习武并没有想到今天会收徒教拳,只觉得能强身健体或者防身自卫就可以了。
“用一句文人的说法就是,我中庸之俗未脱,想一生与世无争。
”孟庆珂说,就连各级别的比赛他也没有参加过。
一天,在和一位拳友切磋后,拳友说:“老孟,你这么好的身手为什么就不能收徒授权呢?你要知道我们练拳的目的不仅仅是强身健体防身自卫,更重要的是要把中国的武术文化发扬光大,要让下一代年轻人也能加入到我们的队伍中来。
”拳友的一席话点醒梦中人,孟庆珂开始了授拳之路。
“形容老师的贡献和成绩都说是桃李满天下,我教授拳法做不到桃李满天下,春催桃李,有我一片花香就行了。
”孟庆珂笑着说。
“在外国,中国的武术被称作‘功夫’,作为功夫的武术文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了世界人民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窗口,有很多人因为爱上了功夫,最终爱上了中国。
”孟庆珂说,武术核心是技击性,武术的健身功能、娱乐功能、竞技表演功能、教育功能等,都是通过以技击性为动作设计原则形成的各外攻防技术动作来实现的,太极拳尤为如此,没有一个动作是多余的,没有一个动作是虚的。
>>>一招制敌,征服了韩国学员
跆拳道是一种主要使用手及脚进行格斗或对抗的运动,起源于朝鲜半岛,早期是由朝鲜三国时代的跆跟、花郎道演化而来的,韩国民间流行的一项技击术,具有很强的攻击性。
但一方的手臂被拿住,肩膀被压住时,多半就会向另一方认输了。
在这种情况下,太极如何化解呢?这也是一位韩国学员给孟庆珂出的一个难题。
今年年初的一天,一个和孟庆珂学习太极拳的学员带着一个韩国人找到孟庆珂说:“孟老师,这位韩国的朋友想和你学习太极拳?”。
孟庆珂表示谦虚的说:“我也是在学习阶段,哪有能力教韩国的朋友啊。
”
这位韩国人用流利的汉语告诉孟庆珂说,他叫李启善,是一个商人,在中国生活了十三年了,最近一段时间经常看孟老师练拳,所以想学习太极拳。
李启善在和孟庆珂学习太极拳的日子里,又介绍了几个韩国的学员。
也就是在后来的几个学员中,有个学员给孟庆珂出了一道难题。
“那位学员是专程从韩国来的,人高马大的,很壮。
”孟庆珂说,最重要的是他也是在韩国教拳的老师,对中国武术也很精通,初次见面就出了难题。
“在搏击中,如果一方的手臂被拿住,肩膀被压住时,用太极怎么化解?”韩国学员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孟庆珂。
孟庆珂问韩国学员,如果在这种情况下,韩国的跆拳道怎么化解?韩国学员说,用另一只手拍三下地,表示认输了。
孟庆珂看了看韩国学员,不慌不忙的说:“可以试一下吗?”就在韩国需要把孟庆珂的胳膊拿住,压住肩膀快要贴着地时,孟庆珂用了一招太极拳的“七寸靠”,体重一百八十多斤的韩国学员的身子被弹出去了一米多。
韩国学员从地上爬起来,掏出一个很厚的信封说:“老师,这是我的学费……”
采访即将结束的时候,我问孟庆珂老师,练武是不是要有强健的身体,找到一个好的老师,加上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就可以成为像你一样的武林高手?他微笑着说:守正、定神、执念,习武,功夫在身外。
【相关链接】张联恩,1952年3月1日,出生于山东省济南市,从1970年5月1日,拜随陈氏太极拳第十八代著名大师洪均生先生,习练陈氏太极实用拳法,至1996年恩师逝世,达26年不辍。
从1978年始,张联恩以传授陈氏太极实用拳法为职业,先后任济南武术馆首任职业教练、山东大学武术协会教练、解放军济南军区俱乐部武术教练、济南市体育运动学校教练等职业,现在仍以传播陈氏太极实用拳法为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