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阅读答案
西江月阅读答案15篇
![西江月阅读答案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6550d731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d6.png)
西江月阅读答案15篇西江月阅读答案15篇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所涉及的内容可能只是某一知识体系中的一个或几个知识点,或某一知识点中的一部分内容,在我们的学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算得上好阅读答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西江月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西江月阅读答案1天上低昂似旧,人间儿女成狂。
夜来处处试新妆,却是人间天上。
不觉新凉似水,相思两鬓如霜。
梦从海底跨枯桑,阅尽银河风浪。
注:①写此词时临安失陷②刘辰翁:别号须溪,南宋庐陵人③狂:七夕狂欢1.词人描绘了七夕节怎样的情景?这样写的用意何在?(5分)2.下阕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来表情达意?请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1.写七夕的狂欢的情景。
七夕的夜晚,孩子们都在试穿新装,他们不分男女,仍是狂欢如旧,好像这里是人间天上似的。
2.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
虚是梦境:表面上写梦境,写天上的的银河,实际上是写人间的风浪梦寐中仿佛我跨在海底枯桑之上,它似乎又变成了桑田。
沧海桑田是说人世间的变化。
江山易主,这不是桑田之变。
实是天凉心凉,我对故国的怀念之情,已经使我愁苦的两鬓如霜。
以虚写实,虚实相生,表达了作者经历了亡国之恨的巨大创痛。
赏析《西江月新秋写兴》是南宋词人刘辰翁的作品。
词是作者借七夕来抒发自己寄寓故国之思。
上片侧重写七夕儿女幸福欢快景象。
下片侧重直抒词人的感受。
这首词是作者借七夕来抒发自己寄寓故国之思。
上片侧重写七夕儿女幸福欢快景象。
天上低昂似旧,人间儿女成狂二句紧扣新秋,分写天上与人间七夕情景。
低昂,是起伏升降的意思。
上句说天上日落月升、斗转星移等天象变化,依然像从前一样。
似旧二字,意在言外,暗示人间却与自然界的景象不同,发生了巨大变化。
暗逗结尾两句。
下句说人间儿女也象从前一样,狂欢欢度七夕。
成狂即包似旧之意,言外有无限感慨。
在词人看来,经历过人间沧桑巨变的人们,新秋七夕,本应深怀黍离之悲,但今天人们竟依旧狂欢。
【现代文阅读】《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阅读附答案
![【现代文阅读】《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阅读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c111c3d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5c.png)
【现代文阅读】《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阅读附答案【现代文阅读】《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阅读附答案
西江月
苏轼
世界是一个伟大的梦想。
生活有多酷?夜晚,风和树叶已经在走廊里回响。
看看眉毛
和太阳穴。
便宜的酒常常让很少的客人担心,月亮被云朵扰乱。
他与中秋节分享孤独的光,悲伤地看着北方。
8.这首词是如何抒情的?请简要分析。
(5分)
答复:
9.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复杂情感?请简要分析。
(6分)
答复:
参考答案:
8.(1)将感情与风景结合起来。
整个词将你面前的新冷风叶、孤光、明月等景物与
你的人生经历和当下生活的伤感紧密结合在一起。
从秋天的思考中思考生活的现状,你可
以感受到悲伤的歌曲,感受到真实的情感和无尽的回味。
(2)直抒胸臆。
如“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一句,直接写出了中秋寂寞
独处、无人与共的内心的凄然。
(第一点3分,第二点2分;如果学生答出双关,也应给分)
9① 少有知己,少有生命的悲哀;② 人生短暂,雄心壮志难以弥补痛苦;③ 一群掌
权的年轻人,一个危险的世界,对国家事务的怨恨和焦虑;④ 不被理解的痛苦,以及在
朝廷中理解和重用自己的渴望。
(每分2分,总共6分,3分就足够了。
)。
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阅读答案
![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1b2af4ca2161479171128ef.png)
[标签:标题]篇一: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兴化、泰兴三校2016届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试题(新) 2016年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请将所有题目的答案填到答题纸上,答在试卷上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
(4 分)优秀的书籍是一种由高贵的语言和闪光的思想所构成的财富,为人类所míng记,所珍惜,是我们永恒的伴侣和慰jiè。
她把良师益友介绍给我们,使我们认识qì今为止人类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2 分)()...A“什么!”希望犹如肥皂泡,一会儿又迸裂了三四个。
B我不知道那些在才艺比赛中获奖的孩子中考时到底加不加分。
C你参加了《初中生与社会》主题作文大赛了吗?获得了几等奖?D朱自清的散文,有的质朴平淡,寓深情于不动声色的叙述中,如《背影》;有的色彩缤纷,洋溢着浓郁的诗情画意,如《绿》。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虎妈猫爸》这部电视剧之所以受到广大学生家长的热捧,其原因是因为剧中反映的孩子的教育问题很接地气。
(删去“其原因”或“因为”)B.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跨文化、体验式游学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普遍受到了众多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把“普遍”调到“欢迎”前面)C.每年的春晚就好似一部反映当年社会生活的戏剧,演员们的表演无与伦比,让人们在一个个真实生活场景的回忆中得到美的享受。
(应将“无与伦比”改为“美仑美奂”)D.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终于登峰造极,欣赏到了美好的景色。
(“登峰造极”改为“登上顶峰”。
)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8分,①-④每题1分,第⑤题4分)①上有所好,。
②,非志无以成学。
③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
(《春》)④食不饱,力不足,__________________。
(《马说》)⑤古人常常“借风抒怀”。
【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的阅读理解及赏析
![【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的阅读理解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e67cf65a5ef7ba0d4b733ba1.png)
【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的阅读理解及赏析【--中秋节祝福语】西江月苏轼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注】公元1079年(神宗元丰二年)作者知湖州时,以讪谤系御史台狱,次年贬黄州团练使,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这首词写于元丰三年(1080)。
眉头鬓上: 指眉头上的愁思鬓上的白发。
贱:质量低劣。
妨:遮蔽。
孤光:指独在中天的月亮。
琖:同“盏”,酒杯。
1.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复杂情感?请简要概括。
(3分)2.你认为这首词是如何抒情的?请简要分析。
(3分)3.《古今词语》云:“东坡”在黄州,月独酌,作《西江月》词。
词中“月明多被云妨”一句写的是眼前实景,却有更深的内涵。
请品读全词,谈谈你的理解。
(3分)4.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3分)参考答案1.词的上片写感伤,咏人生之短促,叹壮志之难酬。
(1分)下片写悲愤,感世道之险恶,悲人生之寥落,以及怀念亲人、孤寂落寞的无限忧愁。
(2分)[解析]本题考查诗歌鉴赏的情感,“复杂情感”说明不是一种情感,这一点在审题时要清楚。
此题考查对诗句中蕴含情感的把握能力。
要能结合诗句描写,抓住表情词语,概括诗歌的情感。
上片的表情词语是“凉”,下片的表情词语是“愁”“孤”;另外中秋“北望”的情感也应该注意。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或借景抒情)。
(1分)全词通过对新凉风叶、孤光明月等景物的描写,将吟咏节序与感慨身世、抒发悲情紧密结合起来,由秋思及人生,触景生情,感慨悲歌,情真意切,令人回味无穷。
(2分)3.“明月”用以象征词人美好的理想和高洁的人格,“云”象征小人,明月多被去遮,含蓄地抒发了词人含冤被贬的愤懑心情。
4.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夜来风叶已鸣廓”,中秋之际,西风飒飒,落叶萧萧,烘托了悲凉气氛,以引出下句词人的迟暮之悲。
(或:“月明多被云妨”惨淡之景,暗寓对小人当道,才高人妒,忠而被谤的愤懑之情。
古典诗词鉴赏: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赏析及训练
![古典诗词鉴赏: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赏析及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f0f98e1ceff9aef8941e06ed.png)
古典诗词鉴赏: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赏析及训练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苏轼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
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
把盏凄然北望。
【译文】世上万事恍如一场大梦,人生经历了几度新凉的秋天?到了晚上,风吹动树叶发出的声音,响彻回廊里,看看自己,眉头鬓上又多了几根银丝。
酒并非好酒,却为客少发愁,月亮虽明,却总被云遮住。
在这中秋之夜,谁能够和我共同欣赏这美妙的月光?我只能拿起酒杯,凄然望着北方。
【注释】西江月: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作词调。
《乐章集》《张子野词》并入中吕宫。
五十字,上下片各两平韵,结句各叶一仄韵。
世事一场大梦:《庄子·齐物论》:且有大觉,而后知其大梦也。
李白《春日醉起言志》: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
新凉:一作秋凉。
风叶:风吹树叶所发出的声音。
鸣廊:在回廊上发出声响。
《淮南子·说山训》: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
徐寅《人生几何赋》:落叶辞柯,人生几何。
此由风叶鸣廊联想到人生之短暂。
眉头鬓上:指眉头上的愁思鬓上的白发。
贱:质量低劣。
妨:遮蔽。
孤光:指独在中天的月亮。
琖:同盏,酒杯。
【创作背景】不同的苏轼诗词选本、论著对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一词作于何时、为谁而作有不同的说法,有的甚至标题都不同。
大致有如下三种不同的说法:一、公元1097年(绍圣四年)作于儋州。
孔凡礼、刘尚荣《苏轼诗词选》为该词加的标题为《西江月·中秋和子由》,认为此词绍圣四年八月十五日作于儋州。
刘石《苏轼词》只有词牌,没有标题,认为此词约绍圣四年(1097)中秋作于儋州。
两书均认为抒发的是兄弟之情。
二、公元1080年(元丰三年)作于黄州。
洪柏昭《三苏传》认为谪黄第二年的中秋,苏轼写了首《西江月·黄州中秋》词。
关立勋《宋词精品》也认为是被贬黄州第二年中秋节所作的词,并认为词的最后两句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北望是面向汴京,表现的是对神宗皇帝的期望。
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原文及赏析
![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原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86ecb9d1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bb.png)
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原文及赏析苏轼是宋代豪放词派的代表词人,然而这首词风格柔婉,可以看出苏轼的词风也有悲情婉约的一面,这种哀怨隐忍之作更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宋代:苏轼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
看取眉头鬓上。
(秋凉一作:新凉)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
把盏凄然北望。
译文世上万事恍如一场大梦,人生经历了几度新凉的秋天?到了晚上,风吹动树叶发出的声音,响彻回廊里,看看自己,愁思爬上了眉头,鬓边生出了白发。
酒并非好酒,常因客少发愁,月亮虽明,却多被云层遮住。
在这中秋之夜,谁能够和我共同欣赏这美妙的月光?我只能拿起酒杯,凄然望着北方。
注释西江月: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作词调。
《乐章集》《张子野词》并入“中吕宫”。
五十字,上下片各两平韵,结句各叶一仄韵。
世事一场大梦:《庄子·齐物论》:“且有大觉,而后知其大梦也。
”李白《春日醉起言志》:“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
”新凉:一作“秋凉”。
风叶:风吹树叶所发出的声音。
鸣廊:在回廊上发出声响。
《淮南子·说山训》:“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
”徐寅《人生几何赋》:“落叶辞柯,人生几何”。
此由风叶鸣廊联想到人生之短暂。
眉头鬓上: 指眉头上的愁思鬓上的白发。
贱:质量低劣。
妨:遮蔽。
孤光:指独在中天的月亮。
琖:同“盏”,酒杯。
赏析诗词联想提起苏轼的中秋词,大家都会想起那首著名的《水调歌头》,但同是写于中秋的这首《西江月》,情绪却显得非常落寞,应该是写于被贬黄州之时。
在这首词中,苏轼以“中秋”这一深具情感意义的节日为背景,抒写了远贬黄州的孤独悲苦的心情,同时又在感叹时间的流逝中,表达出对人生历史的深沉思考,以及对人世真情的深深眷恋。
在清寒孤寂的意境氛围的营造中,读者可以见到豪放词人苏东坡在旷达超然背后悲情婉约的一面。
苏轼《定风波》《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阅读答案
![苏轼《定风波》《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2d23b2f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de.png)
苏轼《定风波》《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阅读答案
诗歌赏析(5分)
【甲】定风波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乙】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夜来风叶已鸣廊。
看取眉头鬓上①。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②。
中秋谁与共孤光③。
把盏凄然北望。
【注】①[眉头鬓上]指眉头上的愁思,鬓上的白发。
②[妨]遮蔽。
③[孤光]指独在中天的月亮。
11.两词都是苏轼被贬黄州时的作品,但基调和抒发的情感大不相同,试结合诗句加以阐释。
(5分)
阅读答案:
11.甲词基调昂扬、乐观。
词人出游遇雨,却不慌不忙,在雨中吟咏长啸。
“莫听”“何妨”“谁怕”三个词将词人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表现得特别充分。
乙词基调低沉、哀婉。
通过对秋凉夜中风叶、孤光明月景物的描写,反映出词人谪居后的苦闷心情(咏人生之短暂,叹壮志之难酬,感世道之险恶,悲人生之寥落、慨知音之难觅)。
(评分标准:基调1分,情感2分,结合内容2分,共5分)。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原文及赏析(最新)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原文及赏析(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2f72ed6e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37.png)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原文及赏析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朝代:宋代作者:苏轼原文: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
看取眉头鬓上。
(秋凉一作:新凉)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
把盏凄然北望。
翻译:译文世上万事恍如一场大梦,人生经历了几度新凉的秋天?到了晚上,风吹动树叶发出的声音,响彻回廊里,看看自己,眉头鬓上又多了几根银丝。
酒并非好酒,却为客少发愁,月亮虽明,却总被云遮住。
在这中秋之夜,谁能够和我共同欣赏这美妙的月光?我只能拿起酒杯,凄然望着北方。
注释⑴西江月: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作词调。
《乐章集》《张子野词》并入“中吕宫”。
五十字,上下片各两平韵,结句各叶一仄韵。
⑵世事一场大梦:《庄子·齐物论》:“且有大觉,而后知其大梦也。
”李白《春日醉起言志》:“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
”⑶新凉:一作“秋凉”。
⑷风叶:风吹树叶所发出的声音。
鸣廊:在回廊上发出声响。
《淮南子·说山训》:“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
”徐寅《人生几何赋》:“落叶辞柯,人生几何”。
此由风叶鸣廊联想到人生之短暂。
⑸眉头鬓上: 指眉头上的愁思鬓上的白发。
⑹贱:质量低劣。
⑺妨:遮蔽。
⑻孤光:指独在中天的月亮。
⑼琖:同“盏”,酒杯。
赏析:诗词联想提起苏轼的中秋词,大家都会想起那首著名的《水调歌头》,但同是写于中秋的这首《西江月》,情绪却显得非常落寞,应该是写于被贬黄州之时。
在这首词中,苏轼以“中秋”这一深具情感意义的节日为背景,抒写了远贬黄州的孤独悲苦的心情,同时又在感叹时间的流逝中,表达出对人生历史的深沉思考,以及对人世真情的深深眷恋。
在清寒孤寂的意境氛围的营造中,读者可以见到豪放词人苏东坡在旷达超然背后悲情婉约的一面。
诗句赏析词一开端,便慨叹世事如梦,虽然苏轼诗词中常常流露出人生如梦的思想,但或是自我排遣之语,或为往古来今之思,读来往往觉其放达,而不觉其悲切。
此处却不然,以一种历尽沧桑的语气写出,加上几度秋凉之问,风叶鸣廊,忽觉人生短暂,已惊繁霜侵鬓,益觉开头浮生若梦的感叹,并非看破红尘的彻悟,而是对自身遭际有不平之意,从而深感人生如梦境般荒谬与无奈。
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_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_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77cdd5708bd63186bcebbcbb.png)
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_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中秋节祝福语】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西江月【注】苏轼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呜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注】苏轼的这首词写在他被贬黄州的时候。
(1)“人生几度新凉"中“新凉”指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2)结合具体词句,赏析本词中的主要表现手法。
(4分)【答案示例】(1)①“新凉”照应“中秋”,指又一个秋天的来临,突出了秋天乍到的“新”;②“新凉”亦指诗人因“乌台诗案”被系入狱,备受凌辱,后侥幸不死被贬黄州的人生际遇;③“几度新凉”表达了对年华似水的无限惋惜和悲叹;④同时也表达了含冤被贬后难耐的孤寂落寞和不被世人理解的苦痛凄凉之情。
(2分)“新凉”亦指诗人再次遭到排挤打击的人生际遇,用一个“凉”字,表达了诗人心中的凄凉(或答“被贬的落寞悲凉”)之情。
(2分)(2)示例一:主要运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表现手法。
(2分)“夜风鸣廊”,中秋之际,西风飒飒,落叶萧萧。
既烘托了悲凉的气氛,又引出了下句词人的迟暮之悲。
(或:“月明多被云妨”,借眼前之景,暗寓对小人当道、才高人妒、忠而见谤的愤懑之情)。
(2分)示例二:主要运用了烘托映衬等表现手法。
(2分)“夜来风叶”烘托“眉头鬓上”的孤独。
“中秋”烘托“把盏”的凄凉(或“‘中秋’是传统意义上团聚的节日,苏轼选取‘中秋’这一宴乐的节日作为背景,以虚笔中的乐景写哀情,使哀情为之更哀”)。
(2分)示例三:主要运用了象征比喻等表现手法。
(2分)“明月”用以象征(比喻)词人美好的理想和高洁的人格;“云”则象征(比喻)奸佞小人。
“明月”多被“云”遮,含蓄地抒发了词人含冤被贬的愤懑之情。
(2分)(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鉴赏提起苏轼的中秋词,大家都会想起那首著名的《水调歌头》,但同是写于中秋的这首《西江月》,情绪却显得非常落寞,应该是写于被贬黄州之时。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原文翻译与赏析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原文翻译与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7a135306f111f18583d05ade.png)
精心整理“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原文翻译与赏析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凉北望。
凉地向北方望去!【赏析一】以词为书信,是宋词传播的一道风景线。
此词即是苏轼兄弟的唱和之作,观其词察其人,无论文势文辞,我们都可发现一个视成规为草芥的缚不住的苏东坡。
这首词反映了作者谪居后的苦闷心情,词调较为低沉、哀惋,充满了人生空幻下片写独自一人于异乡把盏赏月的孤寂处境和伤时感事的思绪。
酒贱常愁客少,委婉地点出作者遭贬斥后势力小人避之如水火的情形:月明多被云妨,隐喻奸人当道,排斥善类,忠而被谤,因谗遭贬。
以上两句,流露出词人对世态炎凉的感愤,包含的情感非常丰富:有念怀亲人的无限情思,有对国事的忧虑和对群小当道的愤懑,有渴望朝廷理解、重用的深意,也有难耐的孤寂落寞和不被世人理解的苦痛凄凉。
这一结拍,是一个天涯沦落人带着血泪的人生呐喊与渲泄。
它巨大的悲剧力量,确乎令人荡气回肠。
这首词反映了作者谪居后的苦闷心情,词调较为低沉、哀惋,充满了人生空幻的深沉喟叹。
具体写作年代,大概是元丰三年。
词的上片写感伤,寓情于景,咏人生之短促,叹壮志之难酬。
下片写悲愤,借景抒情,感世道之险恶,悲人生之寥落。
苏轼的几首中秋词中,此篇自有其特色。
上片的起句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感叹人生的虚幻与短促,发端便以悲剧气氛笼罩全词。
以梦喻世事,不仅包含了不堪回首的辛酸往事,还概括了对整个人生的纷纷扰扰究竟有何目的和意义这一问题的怀疑、厌倦和企求解脱与舍弃。
人生几度新凉,有对于逝水年华的无限惋惜和悲叹。
新凉二字照应中秋,句中数量词兼凉。
整首词突出了一个凉字,以清寒的中秋之夜的凉风、明月与孤灯等情感意象,营造了一个情景交融的完美意境。
苏轼借写节候之凉,抒写人生之悲凉,表达了他对现实人生的深沉思考。
与这首词意境与主旨相似的就是那首写于密州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在那首词中,苏轼写道: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阅读答案
![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98ff721a2161479171128e0.png)
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阅读答案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阅读答案西江月【注】苏轼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呜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注】苏轼的这首词写在他被贬黄州的时候。
(1)“人生几度新凉"中“新凉”指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2)结合具体词句,赏析本词中的主要表现手法。
(4分)参考答案:整理(8分)【答案示例】(1)①“新凉”照应“中秋”,指又一个秋天的来临,突出了秋天乍到的“新”;②“新凉”亦指诗人因“乌台诗案”被系入狱,备受凌辱,后侥幸不死被贬黄州的人生际遇;③“几度新凉”表达了对年华似水的无限惋惜和悲叹;④同时也表达了含冤被贬后难耐的孤寂落寞和不被世人理解的苦痛凄凉之情。
(2分)“新凉”亦指诗人再次遭到排挤打击的人生际遇,用一个“凉”字,表达了诗人心中的凄凉(或答“被贬的落寞悲凉”)之情。
(2分)(2)示例一:主要运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表现手法。
(2分)“夜风鸣廊”,中秋之际,西风飒飒,落叶萧萧。
既烘托了悲凉的气氛,又引出了下句词人的迟暮之悲。
(或:“月明多被云妨”,借眼前之景,暗寓对小人当道、才高人妒、忠而见谤的愤懑之情)。
(2分)示例二:主要运用了烘托映衬等表现手法。
(2分)“夜来风叶”烘托“眉头鬓上”的孤独。
“中秋”烘托“把盏”的凄凉(或“‘中秋’是传统意义上团聚的节日,苏轼选取‘中秋’这一宴乐的节日作为背景,以虚笔中的乐景写哀情,使哀情为之更哀”)。
(2分)示例三:主要运用了象征比喻等表现手法。
(2分)“明月”用以象征(比喻)词人美好的理想和高洁的人格;“云”则象征(比喻)奸佞小人。
“明月”多被“云”遮,含蓄地抒发了词人含冤被贬的愤懑之情。
(2分)(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
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译文注释及考点分析
![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译文注释及考点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cc03237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73.png)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苏轼宋代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
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
把盏凄然北望。
译文世上万事恍如一场大梦,人生经历了几度新凉的秋天?到了晚上,风吹动树叶发出的声音,响彻回廊里,看看自己,愁思爬上了眉头,鬓边生出了白发。
酒价便宜,反而常常忧愁客少,月亮虽明,却多被云层遮住。
在这中秋之夜,谁能够和我共同欣赏这美妙的月光?我只能拿起酒杯,凄然望着北方。
注释西江月: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作词调。
《乐章集》《张子野词》并入“中吕宫”。
五十字,上下片各两平韵,结句各叶一仄韵。
世事一场大梦:《庄子·齐物论》:“且有大觉,而后知其大梦也。
”李白《春日醉起言志》:“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
”新凉:一作“秋凉”。
风叶:风吹树叶所发出的声音。
鸣廊:在回廊上发出声响。
《淮南子·说山训》:“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
”徐寅《人生几何赋》:“落叶辞柯,人生几何”。
此由风叶鸣廊联想到人生之短暂。
眉头鬓上:指眉头上的愁思鬓上的白发。
贱:便宜。
妨:遮蔽。
孤光:指独在中天的月亮。
琖:同“盏”,酒杯。
赏析诗词联想提起苏轼的中秋词,大家都会想起那首著名的《水调歌头》,但同是写于中秋的这首《西江月》,情绪却显得非常落寞,应该是写于被贬黄州之时。
在这首词中,苏轼以“中秋”这一深具情感意义的节日为背景,抒写了远贬黄州的孤独悲苦的心情,同时又在感叹时间的流逝中,表达出对人生历史的深沉思考,以及对人世真情的深深眷恋。
在清寒孤寂的意境氛围的营造中,读者可以见到豪放词人苏东坡在旷达超然背后悲情婉约的一面。
诗句赏析词一开端,便慨叹世事如梦,虽然苏轼诗词中常常流露出人生如梦的思想,但或是自我排遣之语,或为往古来今之思,读来往往觉其放达,而不觉其悲切。
此处却不然,以一种历尽沧桑的语气写出,加上几度秋凉之问,风叶鸣廊,忽觉人生短暂,已惊繁霜侵鬓,益觉开头浮生若梦的感叹,并非看破红尘的彻悟,而是对自身遭际有不平之意,从而深感人生如梦境般荒谬与无奈。
苏轼《西江月》原文翻译及赏析
![苏轼《西江月》原文翻译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e7838d26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01.png)
苏轼《西江⽉》原⽂翻译及赏析苏轼《西江⽉》原⽂翻译及赏析 世事⼀场⼤梦,⼈⽣⼏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
看取眉头鬓上。
(秋凉⼀作:新凉) 酒贱常愁客少,⽉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
把盏凄然北望。
【注释】 1、西江⽉:原为唐教坊曲,后⽤作词调。
《乐章集》《张⼦野词》并⼊“中吕宫”。
五⼗字,上下⽚各两平韵,结句各叶⼀仄韵。
2、世事⼀场⼤梦:《庄⼦·齐物论》:“且有⼤觉,⽽后知其⼤梦也。
”李⽩《春⽇醉起⾔志》:“处世若⼤梦,胡为劳其⽣。
” 3、新凉:⼀作“秋凉”。
4、风叶:风吹树叶所发出的声⾳。
鸣廊:在回廊上发出声响。
《淮南⼦·说⼭训》:“见⼀叶落⽽知岁之将暮。
”徐寅《⼈⽣⼏何赋》:“落叶辞柯,⼈⽣⼏何”。
此由风叶鸣廊联想到⼈⽣之短暂。
5、眉头鬓上: 指眉头上的愁思鬓上的⽩发。
6、贱:质量低劣。
7、妨:遮蔽。
8、孤光:指独在中天的⽉亮。
9、琖:同“盏”,酒杯。
【翻译】 世上万事恍如⼀场⼤梦,⼈⽣经历了⼏度新凉的秋天?到了晚上,风吹动树叶发出的声⾳,响彻回廊⾥,看看⾃⼰,眉头鬓上⼜多了⼏根银丝。
酒并⾮好酒,却为客少发愁,⽉亮虽明,却总被云遮住。
在这中秋之夜,谁能够和我共同欣赏这美妙的⽉光?我只能拿起酒杯,凄然望着北⽅。
【赏析】 词⼀开端,便慨叹世事如梦,虽然苏轼诗词中常常流露出⼈⽣如梦的思想,但或是⾃我排遣之语,或为往古来今之思,读来往往觉其放达,⽽不觉其悲切。
此处却不然,以⼀种历尽沧桑的语⽓写出,加上⼏度秋凉之问,风叶鸣廊,忽觉⼈⽣短暂,已惊繁霜侵鬓,益觉开头浮⽣若梦的感叹,并⾮看破红尘的彻悟,⽽是对⾃⾝遭际有不平之意,从⽽深感⼈⽣如梦境般荒谬与⽆奈。
“世事⼀场⼤梦”中的“世事”既可以指具体的历史实事,即指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的事情,亦可以理解为苏轼对⼈⽣命运的抽象意义的认识。
“世事如梦”,“⼈⽣如梦”,⼀切皆如⽩驹过隙,雪后飞鸿,⼈⽣只是天地间偶然的飘蓬,所以不可执着于现实中的得失荣辱,⽽应超脱于具体的万事万物,使⾃⼰内⼼趋于平衡。
《西江月 世事一场大梦》诗句及解析
![《西江月 世事一场大梦》诗句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f2eadf7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4a.png)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诗句及解析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全词如下: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
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
把盏凄然北望。
这首词以景寓情,情景交融,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这句词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看法,认为人生就像一场大梦,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变幻无常。
“夜来风叶已鸣廊。
看取眉头鬓上”,这句词通过描绘夜晚风吹树叶的声音,以及自己的眉头和鬓发,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人生短暂的感慨。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这句词表达了作者在异乡漂泊的孤独和苦闷,因为酒价便宜而客人稀少,月亮虽然明亮却常常被云彩遮挡。
“中秋谁与共孤光。
把盏凄然北望”,这句词表达了作者在中秋佳节无人相伴的孤独和凄凉,只能独自向北望去,寄托自己的思念之情。
整首词通过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人生短暂、孤独苦闷等问题的深刻认识,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短促的感慨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上阕借景抒情,通过描写落叶、秋风等意象,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人生短暂的感伤和哀愁。
下阙则通过描写作者在中秋佳节无人相伴的孤独和凄凉,表达了他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整首词气氛悲凉,情感深沉,反映了作者在异乡漂泊的孤独和苦闷,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
【古诗文阅读】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文阅读】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fde27e2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5a.png)
【古诗文阅读】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阅读练习及答
案
阅读
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西江月
苏轼
世事一场小梦,人生几度崭新肥?夜来风叶已鹤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备注】公元1079(神宗元丰二)作者言湖州时,以讪谤系则御史台狱,次被贬黄州观察使并使,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这首词写下于元丰三(1080)。
1.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复杂情感?请简要概括。
(3分)
2.你指出这首词就是如何抒情的?恳请详细分析。
(3分后)
参考答案
1.词的上片写下伤感,咏人生之急促,叹壮志之难酬。
(1分后)下片写下悲痛,美感世道之凶险,悲人生之寥落,以及想念亲人、孤独伤感的无穷忧伤。
(2分后)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鉴赏的情感,“复杂情感”说明不是一种情感,这一点在审题时
要清楚。
此题考查对诗句中蕴含情感的把握能力。
要能结合诗句描写,抓住表情词语,概
括诗歌的情感。
上片的表情词语是“凉”,下片的表情词语是“愁”“孤”;另外中秋
“北望”的情感也应该注意。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或借景抒情)。
(1分后)全词通过对崭新凉风叶、贫光明月等
景物的描绘,将作诗节序与感叹身世、抒写悲情紧密结合出来,由秋思及人生,触景生情,感叹悲歌,情真意切,令人回味无穷。
(2分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阅读答案
篇一: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兴化、泰兴三校2016届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试题(新) 2016年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请将所有题目的答案填到答题纸上,答在试卷上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
(4 分)优秀的书籍是一种由高贵的语言和闪光的思想所构成的财富,为人类所míng记,所珍惜,是我们永恒的伴侣和慰jiè。
她把良师益友介绍给我们,使我们认识qì今为止人类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 分)()...A“什么!”希望犹如肥皂泡,一会儿又迸裂了三四个。
B我不知道那些在才艺比赛中获奖的孩子中考时到底加不加分。
C你参加了《初中生与社会》主题作文大赛了吗?获得了几等奖? D朱自清的散文,有的质朴平淡,寓深情于不动声色的叙述中,如《背影》;有的色彩缤纷,洋溢着浓郁的诗情画意,如《绿》。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虎妈猫爸》这部电视剧之所以受到广大学生家长的热捧,其原因是因为剧中反映的孩子的教育问题很接地气。
(删去“其原因”或“因为”) B.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跨文化、体验式游学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普遍受到了众多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把“普遍”调到“欢迎”前面) C.每年的春晚就好似一部反映当年社会生活的戏剧,演员们的表演无与伦比,让人们在一个个真实生活场景的回忆中得到美的享受。
(应将“无与伦比”改为“美仑美奂”) D.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终于登峰造极,欣赏到了美好的景色。
(“登峰造极”改为“登上顶峰”。
) 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8分,①-④每题1分,第⑤题4分)①上有所好,。
② ,非志无以成学。
③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
(《春》)④食不饱,力不足,__________________。
(《马说》)⑤古人常常“借风抒怀”。
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以“,”句,渲染出暗淡愁惨的氛围,从而烘托出诗人当时的心境;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 ,” 这一细节传神地写出天气奇寒,在冷色基调的画面中添上了一星鲜红的暖色。
5.名著阅读。
(6分)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3分)观音菩萨、普贤菩萨、文殊菩萨与骊山老母变成母女四人,欲招唐僧为夫,并要将三个女儿嫁给悟空、八戒和沙僧,意在试探师徒四人禅心是否坚固。
唯八戒意动神摇,溜进后堂去撞天婚,被捉弄
捆于树上,八戒十分羞愧。
1上面的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