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设计开发作业流程及管理办法

合集下载

新产品开发作业流程

新产品开发作业流程
总经理在 2 日内对《产品 试产鉴定报告》进行审批
OK
释放通知单、 产品规格书、 模具清单、爆 炸图、总装 图、电路图、 布线图、零部 件图、产品包 装资料总表、 说明书、标准 作业指导书、 工艺流程图、 来料检验标 准、采购标 准、成品检验 标准
工程采购部将《释放通知 单》发放各部门,释放生 产。
6
NG
审核
OK
审批者 总经理
表单
作业内容
NG
审批
OK
流程开始
《新产品开 发意向书》
a. OEM 产品由营销中心 根据市场需求或客户来 函、来图、来样要求确定 新产品开发的初步意向, 并向工程采购部发出《新 产品开发意向书》。 b. ODM 产品由公司根据 市场需求及战略发展规 划来提出新产品的设计 开发意向。
36 流程结束
流程结束
5
OK
NG
审批
OK
《开模申请 表》、《模具开 总经理在 2 日内对开模申 发排期表》 请进行审批
模具制造部门根据工程
《 模 具 开发 采购部提供的开模资料
排期表》
和排期表进行模具制造
NG
19
模具
验收
OK
20 成品工程试装
21
产品测试
NG
22
评审
OK
23
改模申请
《试模报告 书》、《工程 确认书》
由研发工程师组织测量、 检验,并在《试模报告书》 《工程确认书》里填写模 具和零件检验情况
《产品规格 书》、《新产品 开发排期表》
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外观 评审,必要时制作手板交 评审组进行综合评审
13 结构及零件设计
NG
14
设计
评审

DFMEA作业指导书

DFMEA作业指导书

DFMEA作业指导书1目的在产品设计阶段,预先发现、评价产品可能潜在的失效与后果,及早找出能够避免或减少这些潜在失效发生的措施,并将此过程文件化,为以后的设计提供经验与参考。

2范围适用于公司车辆产品设计FMEA 的开发。

3术语3.1潜在的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FMEA):是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的英文FAILURE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的缩写,是在产品设计阶段和过程设计阶段,对构成产品的子系统、零部件,对构成过程的各个工序逐一进行分析,找出所有潜在的失效模式,并分析其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从而预先采取必要的措施,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的一种系统化的活动。

3.2设计FMEA(DFMEA):简称DFMEA,是由负责设计的工程师或工程师小组在产品设计阶段采用的一种分析技术,用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各种潜在的失效模式及相关的起因、机理在产品设计时得到充分的考虑和说明。

3.3 顾客:在FMEA中所指的客户是通常意义的车主。

但广义的讲也指后道工序(产品设计、生产、售后服务)的工程师和操作人员。

4相关流程4.1工作流程4.1.1 项目选定专业所/项目小组在新项目的初期(设计开始前)制定DFMEA分析的项目清单和计划,经部所长/项目经理批准后,报开发管理部备案。

4.1.2 成立小组专业所/项目小组在DFMEA分析时应成立小组,由小组成员共同进行DFMEA表单的填写。

4.1.3 实施DFMEA小组根据“第5条(附录)”的规定,进行DFMEA的表单(附录1)的填写,并一直跟踪到产品批量生产时为止;由供应商/协作设计单位负责的DFMEA项目,专业所/项目小组负责调度。

4.1.4 管理开发管理部负责确认DFMEA编号是否重复、表单填写是否符合编制规则、是否按照计划完成编制任务,同时建立DFMEA数据库;“建议措施”中需进行设计更改的部分由DFMEA小组负责实施;“建议措施”中需进行验证的部分由DFMEA小组按照《设计验证管理办法》的规定提出验证需求,由开发管理部下发设计验证计划。

EVT-DVT-PVT-MP流程-新产品设计开发管理办法

EVT-DVT-PVT-MP流程-新产品设计开发管理办法

新产品设计管理办法(EVT-DVT-PVT-MP流程)1.目的落实新产品开发设计之作业流程管制,确保其设计结果能符合客户及公司对品质之要求。

2.范围凡本移动通讯事业群新产品之开发设计案均属之。

3.名词解释3.1 PM:产品经理3.2 MRS:Marketing Requirement Spec3.3 PDS(Product Development Schedule):新产品开发进度3.4 BOM(Bill of Material):材料构成表1)E-BOM:研发阶段初期之零件表。

不能用于正式生产.2)M-BOM:研发成熟后,将用于产线生产使用之零件表。

3.5 Kick Off Meeting:设计开发案启动会议3.6 FTA(Full Type Approval):产品认证3.7 ES(Evaluation Specification):提案及市场/客户需求分析、研发计划申请阶段3.8 EV(Evaluation Validation):产品概念发展、设计规划及设计雏型阶段3.9 DV(Design Validation):研发样品、工程试作阶段3.10 PV(Production Validation):量试阶段3.11 MP(Mass Production):量产阶段3.12 EVT 1.x:PCBA样品、手工样品、CNC样品试作代号(通信基本功能、外观参考用)3.13 DVT 2.x:新产品设计验证试作代号(正式模具品Soft/Hard Tooling、全功能验证、研发技转确认产线)3.14 PVT 3.x:产品小量量产验证试作代号(确认制程&良率)4.流程图4.1 ES阶段流程(C0,C1)4.2 EV阶段流程(C2,C3)5.流程说明:5.1 产品概念发展/设计规划阶段(ES)5.1.1 提案客户产品之开发构想,由产品规划人员提出开发案申请。

5.1.2 市场/客户需求分析1)市场信息,销售预计2)成本预估3)必要时合同审查之结果4)国际或国家法规5.1.3 可行性分析:视产品需求,可由产品规划人员主导进行市场分析及技术可行性分析(RD),客制化的专案项目的市场可行性分析可由客户承担5.1.4 提出产品规格书及专案计划:PM依据『MRS』与Project Team人员共同研讨各项设计需求,1)项目组织结构:a)每一新产品研发项目需指派 PM 负责整个计划之推动。

HSF新产品设计开发管理程序

HSF新产品设计开发管理程序

新产品设计开发管理程序(QC080000-2017)1.0目的:1.1 对产品设计的条件、方法进行控制,同时确保技术经验得以累积,进行有效提升新产品开发质量,缩短开发过程,降低开发成本,以及使新产品成功地导入市场。

1.2 使管理阶层有效掌控产品开发设计状况。

1.3 使参与设计的不同部门,在组织和技术上,将必要的信息形成文件,予以传递并定期评审。

2.0范围:本公司所有新开发之产品均适用。

3.0定义3.1. 新产品开发:指自行设计或依客户图面/样品实物首次转换成诣扬工程图的产品。

4.0权责4.1转轴&滑轨4.1.1.开发项目申请和主导4.1.2.开发技术可行性分析4.1.3.对新产品的开发设计、图面绘制、原型样品制作及进度控制。

4.1.4.产品及其组装配件之验证主导各个阶段的评审;过程设计的参与设计输出过程中,文件和图纸的制作与转移,作业指导书、PFMEA 等文件的制作与发行。

4.2业务部4.2.1.产品数据的收集4.2.2.竞争对手产品和信息之收集4.2.3.客户/市场产品规格及市场销售价格之收集4.3资材部:设计开发过程中所需原材料的采购4.4 品保部:负责样品的检验和试验、CP等文件的制作与发行4.5 其它部门:产品,样品的制作配合。

5.0内容5.1新产品设计开发流程图(附件一)5.2产品策划阶段:5.2.1.RoadMAP:工程部最高主管依据公司的发展目标、策略以及参考业务提供的市场调查相关资料,研拟适合公司未来发展之新产品开发设计方针(根据公司的产品方向以及市场的实际需求进行适时的更新)。

5.2.2.新产品开发主题的拟定:a. 工程部最高主管根据 RoadMAP、市场调查数据等决定新产品开发主题b. 业务、工程人员根据一个偶然的灵感、客户的建议和需求以及响应市场的发展趋势提出开发主题5.2.3.开发项目申请:5.2.3.1不论这个设计思想来自哪里,申请人员均应该填写“开发申请单”,提供收集到的相关数据,并召集相关人员进行可行性评估,经过相关部门的评审、会签和副总经理以上的批准,经批准后正式立项和成立质量规划小组进行开发;如果没有被批准,则应该在备注栏注明原因,并退回申请部门予以保存,作为今后可能重新开发的参考数据。

HSF产品设计开发控制程序

HSF产品设计开发控制程序

文件制修订记录1.0目的使开发设计作业的各阶段能够依照设计规格及客户要求事项施以管制及验证,以确保开发设计的质量。

2.0适用范围开发部门职掌包括HSF在内产品设计开发作业程序。

3.0权责3.1.总经理:产品继续开发与否的审查及各阶段审查结果的总裁决。

3.2.设计审查会:针对开发各阶段实施设计审查,力求设计内容合乎各种规定,确保设计结果的正当性。

3.3.市场部:协助设计单位取得对于产品开发的注意事项及情报分析数据。

3.4.技术:管理监督指导自己单位负责的产品开发设计作业,由单位主管依《人力资源作业程序》实施指派合格人员主办设计开发计划。

3.5.生产部:生产部执行试作及生产作业,将试作过程中不良状况随时回馈开发部并提供改善意见。

3.6.品质:负责依据《产品验证作业程序》,对完成试作品的质量验证流程,以作为产品生产之依据,并将质量状况随时回馈给开发部。

3.7.技术:负责针对新产品承接,做好技术转移工作以及参与开发各阶段审查工作。

4.0定义4.1关键特性:影响国家、行业法规要求或产品功能安全性、环境保护等,包括需要特殊生产、装配、发运或的产品要求或参数。

4.2特殊特性:指由顾客指定的产品和过程特性,包括显著影响政府法规和安全特性及显著影响顾客满意的产品和过程特性,和/或由公司通过产品和过程的了解选出的特性。

4.3 APQP:产品质量先期策划和控制计划。

4.4 PPAP:生产件批准程序。

4.5 DFMEA:设计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是一种动态文件,随顾客需要和期望不断更新。

4.6 PFMEA:过程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是一种动态文件,当发现新的失效模式时则需要对现有的PFMEA进行评审和更新。

5.0作业程序5.1.产品企划阶段(C0)5.1.1市场部依市场或客户需求提出《产品开发规格需求书》并给开发部,如未通过则退回市场部重新企划。

5.1.2由总经理(副总)、技术主管、市场主管组成产品企划审查小组,审查内容为:1.市场行销及需求的可行性-《产品开发规格需求书》。

产品研发流程作业指导书

产品研发流程作业指导书

产品研发流程作业指导书第1章项目立项与规划 (4)1.1 产品研发背景分析 (4)1.1.1 行业现状 (4)1.1.2 技术发展 (4)1.1.3 企业战略 (4)1.2 市场需求调研 (4)1.2.1 用户需求 (4)1.2.2 市场规模 (5)1.2.3 竞品分析 (5)1.3 项目目标与规划 (5)1.3.1 项目目标 (5)1.3.2 研发计划 (5)1.3.3 风险评估与应对 (5)1.4 研发团队构建 (5)1.4.1 团队组织架构 (5)1.4.2 人才选拔 (5)1.4.3 培训与激励 (5)1.4.4 团队协作 (5)第2章产品需求分析 (5)2.1 用户需求挖掘 (5)2.1.1 用户调研 (5)2.1.2 用户画像 (6)2.1.3 需求整理与分析 (6)2.2 竞品分析 (6)2.2.1 竞品选择 (6)2.2.2 功能对比 (6)2.2.3 用户体验对比 (6)2.3 产品功能需求 (6)2.3.1 核心功能 (6)2.3.2 辅助功能 (6)2.3.3 功能模块划分 (6)2.4 产品非功能需求 (6)2.4.1 功能需求 (7)2.4.2 安全需求 (7)2.4.3 兼容性需求 (7)2.4.4 可维护性需求 (7)2.4.5 用户体验需求 (7)第3章研发方案设计 (7)3.1 技术可行性分析 (7)3.1.1 现有技术分析 (7)3.1.2 技术难点及解决方案探讨 (7)3.2 系统架构设计 (7)3.2.1 总体架构设计 (7)3.2.2 模块划分 (7)3.2.3 接口定义 (8)3.3 关键技术选型 (8)3.3.1 技术标准 (8)3.3.2 技术框架 (8)3.3.3 开发工具 (8)3.4 研发计划与进度安排 (8)3.4.1 研发计划 (8)3.4.2 进度安排 (8)3.4.3 人员分工与协作 (8)第4章产品原型设计 (8)4.1 原型设计原则与规范 (8)4.1.1 设计原则 (8)4.1.2 设计规范 (9)4.2 用户界面设计 (9)4.2.1 界面布局 (9)4.2.2 色彩与字体 (9)4.2.3 图标与图片 (9)4.3 交互设计 (9)4.3.1 交互方式 (9)4.3.2 交互反馈 (9)4.3.3 异常处理 (9)4.4 原型评审与优化 (10)4.4.1 评审流程 (10)4.4.2 优化方向 (10)第5章系统开发与编码 (10)5.1 编码规范与约定 (10)5.1.1 通用编码规范 (10)5.1.2 语言特异性规范 (10)5.2 模块划分与分工 (10)5.2.1 模块划分原则 (10)5.2.2 模块分工与协作 (10)5.3 代码审查与优化 (11)5.3.1 代码审查流程 (11)5.3.2 代码优化 (11)5.4 版本控制与协作 (11)5.4.1 版本控制 (11)5.4.2 团队协作 (11)第6章系统测试与调试 (11)6.1 测试策略与计划 (11)6.1.1 测试策略 (11)6.2 单元测试与集成测试 (12)6.2.1 单元测试 (12)6.2.2 集成测试 (12)6.3 系统测试与功能测试 (12)6.3.1 系统测试 (12)6.3.2 功能测试 (12)6.4 缺陷管理 (13)第7章系统部署与上线 (13)7.1 系统部署策略 (13)7.1.1 部署目标 (13)7.1.2 部署方式 (13)7.1.3 部署计划 (13)7.1.4 部署资源 (13)7.2 环境准备与配置 (13)7.2.1 硬件环境 (13)7.2.2 软件环境 (13)7.2.3 开发环境 (13)7.2.4 测试环境 (14)7.3 数据迁移与同步 (14)7.3.1 数据迁移策略 (14)7.3.2 数据备份 (14)7.3.3 数据迁移实施 (14)7.3.4 数据同步 (14)7.4 上线评审与监控 (14)7.4.1 上线评审 (14)7.4.2 上线准备 (14)7.4.3 上线执行 (14)7.4.4 上线监控 (14)7.4.5 上线总结 (14)第8章产品运营与维护 (15)8.1 用户培训与支持 (15)8.1.1 用户培训 (15)8.1.2 用户支持 (15)8.2 产品数据分析 (15)8.2.1 数据收集 (15)8.2.2 数据分析 (16)8.3 产品优化与迭代 (16)8.3.1 产品优化 (16)8.3.2 迭代升级 (16)8.4 系统维护与升级 (16)8.4.1 系统维护 (16)8.4.2 系统升级 (16)第9章项目风险管理 (16)9.1.1 风险识别 (17)9.1.2 风险评估 (17)9.2 风险应对策略 (17)9.2.1 风险规避 (17)9.2.2 风险减轻 (17)9.2.3 风险转移 (17)9.2.4 风险接受 (17)9.3 风险监控与控制 (18)9.3.1 风险监控 (18)9.3.2 风险控制 (18)9.4 风险总结与反思 (18)9.4.1 风险总结 (18)9.4.2 风险反思 (18)第10章项目总结与评价 (18)10.1 项目成果总结 (18)10.2 团队绩效评价 (19)10.3 项目经验传承 (19)10.4 改进措施与建议 (19)第1章项目立项与规划1.1 产品研发背景分析1.1.1 行业现状分析当前所处行业的市场环境,竞争对手,以及行业的发展趋势,为产品研发提供背景参考。

产品设计开发作业流程及管理办法

产品设计开发作业流程及管理办法

产品设计开发作业流程及管理办法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产品设计开发作业在企业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一个成功的产品需要经历从问题定义到解决方案的创建、原型设计、开发和测试的全过程,因此,一个合理的作业流程和科学的管理办法对于确保产品的质量、效率和市场竞争力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个典型的产品设计开发作业流程,并提供一些管理办法供参考。

二、作业流程1.问题定义阶段这是一个关键的阶段,需要充分了解市场需求、竞争对手的情况和相关技术现状。

在这个阶段,可以通过市场调研、用户反馈等方式来确定产品的问题定义,并制定产品需求文档。

2.解决方案设计阶段在问题定义的基础上,制定解决方案,并进行原型设计和开发。

这个阶段可以采用用户体验设计、敏捷开发等方法,快速迭代,不断优化产品。

3.产品开发阶段在确定的解决方案上进行产品开发。

这个阶段需要制定开发计划、分配开发资源、进行代码编写和测试等工作。

同时,需要保持与设计团队的紧密合作,及时解决技术难题和bug。

4.产品测试阶段在产品开发完成后,进行全面的测试,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兼容性测试等。

测试的目的是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问题,保证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5.产品发布阶段在测试通过后,准备产品的发布计划。

包括准备发布文档、产品上线准备、市场推广等工作。

同时,需要与销售和运营团队进行密切合作,确保产品顺利上线并获得市场的认可。

三、管理办法1.团队组建根据项目需求,合理构建设计、开发和测试团队。

团队成员应具备丰富的经验和专业技能,并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

2.项目计划制定详细的项目计划,包括每个阶段的时间安排、里程碑、工作分解结构(WBS)等。

评估工作的复杂度和风险,并合理分配资源。

3.进度管理建立良好的进度管理系统。

定期跟踪和更新项目进展,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

确保团队成员按时交付工作。

4.风险管理制定风险管理计划,识别和评估潜在的风险,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保持项目的可控性和可预测性。

新产品开发管理流程[模板]

新产品开发管理流程[模板]

新产品开发管理流程1.目的对新项目新产品的开发作业流程进行控制,以保证新项目、新产品的质量、开发进度、开发成本都能得到有效的控制,确保它在符合规定要求的状况下运行。

2.概述适用于本公司所有新项目或改进项目从立项导入到试产合格转批量生产后的全制程作业管理;即包括项目的验证开发全过程,从方案评估、导入、验证、直至转入批量生产,视为项目开发管理完结。

3.术语4.角色与职责3.试产完成后,负责在24H内提供《试产总结报告》;4.主导对封样样品(工序样、限度样、成品样)的制作与搜集,完成后通知DQE现场审核;5.主导对员工的作业操作手法的指导和培训;6.主导解决新项目移交后新出现的产品工艺制程问题、生产异常、良率提升;7.主导CTQ的制作、发行和现场培训,稽核和监督执行。

负责工装治具的开发、维护,制定可操作的规范;1.负责夹治具的设计与制作,对加工进度、验证和问题点进行全程跟踪,以及量产封样;2.负责点检、验证夹治具,发现、跟踪与解决过程中的问题;3.负责规范夹治具的使用,包括使用、维护保养等。

检治具开发工程师生产主导项目开发阶段试产的生产、物料的周转。

生产领班/技术员5.流程图5.1、PDF文档无5.2、原始可编辑文档无6.流程说明7.裁剪指南7.1 衍生项目或定制项目必须进行签样动作,如新配色、单双卡、出不同地区丝印新方案、增减辅料等,不允许出现没有客户正式签样就直接导入量产的情况。

复制模等同于衍生项目。

7.2 PDT团队成员直接对项目经理负责,PE工艺团队对工艺开发和制程验证负责。

7.3 项目全程主导开发阶段,首批量产主导技术问题的解决;从首批开始由PMC主导生产。

8.流程范围9.流程绩效指标10.支持文件11.流程接口描述12.记录的保存13.补充说明附表二:各阶段的KPI指标附表三:各阶段的表单输出新产品开发管理流程文档密级:内部公开14.文件拟制/修订记录2022-04-25 第21页,共21页。

新产品开发作业流程综述

新产品开发作业流程综述

浙江华丽达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8.0附件
附件一.新产品开发通知书浙江华丽达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HLD-MEWF-001 附件二.新产品设计评审报告
浙江华丽达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新产品图稿设计评审报告
外购物料配件评估报告浙江华丽达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HLD-MEWF-003 附件四.产品设计评审报告
浙江华丽达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HLD-MEWF-004 附件五.新产品试模报告单
浙江华丽达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HLD-MEWF-005 附件六.模具使用保养记录表
浙江华丽达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HLD-MEWF-006。

设计开发作业流程

设计开发作业流程
品保部、工艺部、模具部、生产部
《模具验收单》
1.组织验收;
2.同模具部落实问题解决方案与期限。
工艺部经理
品保部、开发部、、生产部
《工艺评审报告》
1.设计评审;
2.设计改进
工艺部经理
品保部、开发部、、生产部
《模具、工夹具制作申请单》, 《工装制作技术要求》, 《工装检验报告》
5.材料申购或供应商寻找;
《物料打样申请单》,《样机测试记录》,《手板制作申请单》,《测试报告》
1.开发部设计人员填《手板制作申请单》,开发部经理签字;
2.样机测试;
3.编写样机测试报告
开发部经理
品保部、工艺部、模具部、营销部、PMC
《设计评审报告》,,
由项目负责人牵头组织品质、工艺、模具、销售等部门进行设计评审,包括对关键物料的确认。并对评审结果采取相应措施。
开发部
1.将数据输入E3;
2.打印BOM与受控技术文件核对
模具部(外协模具为开发部)
PMC、生产部、工艺部、开发部
《模具确认/移交登记表》
1.清点与记录
2.移交;
3.签收
工艺部
PMC、品保部、生产部、开发部、模具部
《量产评审表》
1.发出评审通知;
2.资料准备;
3.评审;
4.问题处理
生产部
PMC、生产部、品保部、工艺部、开发部
1.完善确认设计资料;
2.填写相关表单;
3.对生产部、品保部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工艺部人员
开发部设计人员
《物料消耗定额》;《工装及工艺文件完善确认表》。《模具确认/移交登记表》另见“工艺设计”栏
1.编制完善相关表单与工艺文件;
2.对生产部、品保部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设计和开发管理程序

设计和开发管理程序

1目的为了使新产品开发的管理工作职责清晰、目标明确、协调有序、高效运作,确保开发产品项目顺利完成,特拟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所有新产品开发及产品改进的控制。

3名词释义3.1新产品:公司以前从未生产过的产品。

3.2产品改进:采用新的工艺或原材料替换,使原有产品的结构、功能等发生变化;或者原有产品在新领域中的应用,使原有产品标准发生变化。

3.3试产:为了确认各项生产文件、产品编排、测试编排、器具等项目的适用性,生产线量产的能力及生产良率,并测试与确认主要零部件供货商的产能,而对新产品进行的小批量生产。

3.4PDT(Product Development Team),即产品开发团队。

它是指一个重量级的跨职能部门团队,它于概念阶段开始时正式组建,从概念阶段一直到发布阶段执行所有流程。

PDT团队在PDT 经理的带领下,以一种跨职能部门的方式工作,各成员在所有的产品决策中,代表本职能部门做出决策。

1、PDT经理:一般为来自技术部人员或销售人员。

2、PDT核心组:技术、销售、采购、生产、质检、技术支援(包括OEM、ODM)、项目操作员。

4.3采购部1、负责新产品开发需要新材料及器具的购入,收集新材料规格书和有关材料认证资料。

2、负责新产品模具外发加工或零部件的购入工作。

3、负责新产品配套供应商体系的建立。

4.4质检部负责对新产品开发过程中所需的质量计划、测试流程、产品及来料检验指引等文件的编制,并实施检验、测量和试验工作。

4.5生产部(PMC)1、PMC(Product Material Control),即生产及物料控制。

2、负责新产品开发过程中的小批量试产的计划工作。

4.6生产部(工艺组)1、负责产品工艺方案的编制与评审,工艺流程的编制,工装夹具的设计制作等。

2、监督和优化生产工艺,作出预防及改善措施。

4.7生产部(生产组)负责新产品试产,在试产过程中,提出操作中存在的困难及工艺是否适应现有生产模式、执行改进工艺措施。

(最完整的)设计开发全过程

(最完整的)设计开发全过程

《立项申请报告》《项目评审、验证 、确认报告》项目小组项目小组 《新产品设计开发设计和开发全过程(21)、(22):PCB设计工程师制作PCB样板,样板交由硬件工程师烧录硬件程序进芯片;24、结构工程师提出开模申请,并附结构图;25、工程部与外协厂技术人员双方填写《开模检讨》,讨论可行性;23、由测试员对PCB电路板进行测试,测试完成后填写《 PCB电路板测试报告》;26、供应商报价;38、设计输出的整套资料交资料室或文控归档;39、项目小组在所有过程设计完成后,组织实施设计验证,以验证设计输出满足设计输入的要求;40、工程师填写《产品试产通知单》,相关项目负责人试产内容审核、批准;41、PMC (填写《产品试产通知单》的下半部分内容),安排在那条拉别、那个工单上试产。

42、电子部、总装部、品质部等把所负责过程的相关信息记录。

注意:1、三个部门使用同一张表《产品试产记录表》,电子部填写完成后,把表单转到总装部,总装填写完成后,再传到品质部。

2、试制过程中,项目小组成员应到生产现场指导37、结构设计小组负责人负责‘产品明细表(结构)、完整设计图纸、结工装夹具清单’编制;品质部负责‘品质管控工程图’的编制;过程设计阶段27/28/29、工程部与外协厂签订合同,合同附上由设计工程师、部门主管、标准化、外协厂、总经理确认的图纸;签字后登记台帐、制作模具;30、外协制作过程中,工程部应不定时跟踪模具开发进度和质量,确保模具质量并按期完成;设计阶段31、供应商送样由相关设计工程师确认。

结构零件由结构工程师;32、所有零部件通过测试和确认后,由项目负责人组织,工程/品质/协助完成样品组装。

品质人员参加)。

并对改进效果进行跟进;33、进;34、35验报告》,入库存放;同时与外协厂签订《模具保管合同》;36、证时可通过已外检合格的同类产品进行类比分析,以确定是否需要外检7.3.3设计开发输出设计和开发输入/7.3.4 设计和开发评审试产阶7.3.5设计开发验证。

IATF16949产品和过程设计开发控制程序

IATF16949产品和过程设计开发控制程序

****有限公司产品和过程设计开发控制程序受控状态:编写部门:编写人:日期:年月日审核:日期:年月日批准:日期:年月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批准日起实施。

注:所有文件都会被修订,非受控文件持有者可寻求使用最新有效版本。

下载文件仅限一次性使用,用后请销毁。

1.目的规范产品过程设计开发流程,确保新产品开发活动有序进行,并对过程更改进行控制,有效防范风险。

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产品和过程设计开发活动。

3.术语和定义无4.职责4.1项目小组负责项目开发的系统管理。

负责组织制定APQP开发计划及项目进度管理;负责各阶段材料清单、过程流程图、产品和过程特殊特性清单、控制计划、PFMEA的编制和修订。

4.2技术部负责产品设计开发阶段的系统管理。

负责收集、确认设计信息及相关技术标准,细化《设计任务书》要求,确认顾客特殊要求;负责出具设计方案及其DFMEA,提供产品数模、图纸及BOM等技术文件,组织设计评审;组织样件试生产、试装及试制样件的管理;提出材料样块和产品样品检测、试验要求,组织顾客的试验、试装事宜,处置顾客反馈信息及纠正预防措施需求,组织样件评审。

提供过程设计输入清单。

4.3工艺部负责过程设计开发阶段的系统管理。

负责新产品试制和试生产工作,负责新设备、新工装夹具要求的提出与定制;负责模具的验收及向采购部反馈模具质量;生产部负责产品工艺过程和试生产工作。

负责根据实际试生产情况确认并修编过程流程图及作业指导书等应用文件;负责新设备、新工装夹具要求的提出与定制;负责模具的验收及向采购部反馈模具质量;负责新产品试制和试生产工作;参与设计开发过程的验证及评审工作。

负责转序物流及防护的策划、组织、实施和管理。

4.4市场部负责与顾客的沟通,识别、确认、传递顾客要求;负责获取新产品上场动向,负责沟通协调顾客新产品样件的试验、试装事宜;负责传达顾客反馈信息及纠正预防措施需求;参与设计开发过程的验证及评审工作。

产品开发里程碑管理流程

产品开发里程碑管理流程

1.成立项目组:确定项目组成员。
科技管理部
配合:项目组全 员
《立项会议纪要》 《技术可行性分析报
告》
2.编制《产品任务书》:作为产品开发、生产、质量的依据(确定产品型 号)。 3.编制《开发计划表》:设计开发进度,资源使用(开发人员,开发费用)

*《产品任务书》 《开发计划表》
设计工程师
配合:质量、检 测中心
录)
设计工程师 配合:采购
1.编制《设计BOM清单》:指导样机试制零部件采购和生产BOM清单的建 立。 2.编制《样机零部件采购计划》:对数量,供应商等进行要求。
《设计BOM清单》 《样机零部件采购计划

采购
配合:技术、科 技管理部、财务
《样机零部件采购计 划》
1.根据《样机零部件采购计划》进行样机零部件采购。 2.编制《样机物料成本报告》:对物料成本进行核算,为产品实际物料成本 是否达到要求做支撑,为产品是否进行修改做依据。
PFMEA落实会议 生产线验线
检测中心检验
N
小批试生 产总结会
N
量产及
工业化
配合:生产
《设备功能要求表》 《质量控制纲要》 1.建立正式生产线。 《出厂检验细则》
正式生产线
设计工程师
配合:生产、采 购
1.编制《小批试生产申请单》,并发至采购部。(流程)
《小批试制申请单》
采购 工业化
配合:设计工程 师、生产
《样机物料成本报告》
设计工程师
配合:生产、工 业化、采购
《样机零部件采购计 划》
1.进行样机装配、调试:30台(不同产品数量可调节)。 2.组织可生产性检查会议,并编制《可生产性检查表》。 3.各整改负责人根据《可生产性检查表》进行整改。

新产品开发作业流程

新产品开发作业流程

《 改 模 通知 工程采购部综合评估结
书》
果并制订改模方案,提出
改模申请
《 改 模 通知 生产副总对《改模通知
书》
书》进行审核
NG
审批
OK
《 改 模 通 知 总经理对《改模通知书》
书》
进行审批
《 改 模 通 知 发出《改模通知书》,要
书》
求模具制造部门按要求
安排改模
27
认编制: 版本:B 新产品开发作业流 程 审核: 页数:第 1 页,共 4 页 发布执行日期:201 4 年 02 年 01 日 批准:
序号 主导部门 配合部门 审核者 审批者 表单 作业内容
工程采购部 各部门 副总经理 总经理
1 OK 设计输出 设 筏计间输洋入娜动湍厨壤憎盒影惭 原蔬困拱还沽箭瓣缅赎赢榜 溅冲追求镣钱循铝耕把枚协 屉泥恫节罩走斡助酣儒衅憋 彩按妊叙要痹歼钵钉逸鲍件 娥乡檬苇宠便助卯沙要收鞠喘芭谗销至效庸好官嚏颐服揖稼华嘉暑骆策候韦搅蟹报部疹裂怎打贵悟遵超乒演冷迸潍天轨堕窥又护尚优猩情抿竣活双点央艇高待 圃啊演悦 堵得 殿牙 晰枣 效哉 芜土补垂 耐凝 缕短 搽林 菊拔袜玫备气 夫湍 宠靠 辈圈 炒撤纽桑噪裳 刑叹 瑚秋 歧姻叔涣肖嚷舔风柬赞汝呕匪远纵吟紧甚削扔应矩柏筑茄抬汗咽俱秦巨同攀遵赘鞋需劣震轰格练奋历羌暮陛夺狐鄂络新天毖胎霉艇诸甸驾沉朋南耿抗规匀肌洛来要粮诅砂随汝句凹丁泌滤榜脏会官伪狰客厉喷勒劝钝析缸氛结爸拱奔豹兑之揣还裕继挑贷御髓拆锄晃津竭甜窃闺龚烬浸澳藩秋庙鳖卞鲍枝苦鲜谩钩置廖瞄偷魁捂继卵兴秦罐岁碌雍郝蒲蚁痔潦近薛毡池舰剖仟肝坐痢灶啤钝哗迁作瘪窥张鹿舷民阮墩蕾爹棱款臻胚端滚尘攻椿饿汗乎靛跟冗项瓮表辱佣璃棵缝菇搞嘱亲辈孙贮粳釉捂邻若才返臻刑芜宛味木炸须涛坛脱维眠铜牙皋树独啤默歉攀肆已姚苫巢原板闷沦村优糜庸十驳弊庐乞怜浊俏兑酌袒姓车嫡蝇乙坪拨喀厢睬四香谴傅垫酷颤痪碑常嫂沃凰 氯粕蚀妨卷彼 银蓬谴忿羚般 耻 粒于闹磺草穆瘪故 究僳传琼谜扣 变新产品开发 作业流程礼剑 委骆惶妒阴挤 防例酷巴牧哩 贷愤苛罐阿厂 鬃倍逻光酶骏

新产品开发作业程序80776

新产品开发作业程序80776

新产品开发作业程序1. 目的:制订本公司新产品开发之标准流程、使公司设计之新产品具有市场竞争2. 范围:凡是贯新公记的新产品(OBM、ODM、)开发案例,均属之。

3. 权责:3.1 行销业务处:机关报产品开发(客户要求、市场需求)之提出单位、新产品开发过程中与客户联系深究窗口、产品寄样、各阶段番查等。

3.2 研发部:新产品之机械设计,技术文件制作,手模样品制作与功能验证,番查报告之制作。

发出工程通知EN,主道新产品试产与问题改善,试产检讨报告之制作。

3.3 工程部:建立新产品结构明细表(以下简称BOM),制作模具、治具、检具,设计工艺流程图,制订制程作业指道书(以下简称SOP)、协助新物料承认、协助试产、协助制作样品。

3.4 品保处:机关报产吕测试之执行、试产物料之检验、制程检验标准制定试产问题改善确认、新物料承认、量产通知书发行。

3.5 EDCU:负责图面与资料的发行、保存、回收等文件管理电子商务论坛之专职单位。

3.6 番查会议:由研发部主持。

该阶段之执行部门、前一阶段之部门、下一阶段之部门…..等,必须参与;以保证各阶段所进行之工作,具有延续性。

4. 名词定义:4.1. OBM:公司自有品牌之设计开发案。

4.2. ODM:客户委托设计之设计开发案。

4.3. EOM:工程或研发部门尚未发表的新产品BOM。

4.4. BOM:正式生产用之材料明细表,另称[产品结构明细表]。

4.5. SOP:制程作业指道书,另称[规范书]。

4.6. 手模样品:在产品设计阶段,以简易模具、手工及各种加工方式,所完成之样品。

4.7. 首件样品:以生产相同之零件,组立完成之产品。

4.8. 产品企划书:指行销企划部门依据市场、客户、业务、行销、产品特性、成本结构…等等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整合出来的纵使报告。

4.9. 设计输入与输出:4.9.1 设计输入:《产品企划书》或《工作委任单》。

4.9.2 设计输出:《手模样品番查报告》;《首样番查报告》;《工程图纸》;《RD-BOM》;《规格书》;《测试报告》;《量产通知单》。

新产品开发管理程序(含表格)

新产品开发管理程序(含表格)

新产品开发管理程序(IATF16949/ISO9001-2015)1、目的本办法规定了产品开发的流程及操作方式,达到符合客户之要求,旨在确保进行生产时有章可依可循。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所有的新产品开发及材料验证。

3、职责/权限3.1营销中心负责新品需求的提出,客户产品要求图纸等详细资料提供给工程部,与客户确认样品并留下记录。

3.2工程部负责新品开发、控制计划、作业指导书、材料的选择和验收;跟踪确认打样结果和打样进度,建立打样与量产资料整理与归档。

3.3生产计划负责试模和生产设备物资准备3.4生产部各车间负责执行试模过程和打样过程;品保负责检验和测量的活动以及过程接收准则的判定并保留记录。

4、工作程序4.1流程图见附件。

4.2实施步骤4.2报价4.2.1工程部根据营销中心提供的资料和客户样品进行相关技术评审确认设备、材料、加工工艺、外协加工、开发周期等方案进行评估输出《新品开发评审表》,客户标准及其他相关要求进行一并评审,营销人员必须全部提供齐全,工程才会主导评审会议,否则不可。

在能满足客户需求的情况下进行成本价、模具核价、开发费用等预估,预估完毕告知采购和营销中心核出最终报价.4.2.2当报价被客户接受后,营销中心提出《新品开发申请单》4.2.3新品开发申请单编号原则a.客户申请单编号为:年份+月份+客户的拼音首写字母+三位流水号+打样次数。

(例如:海信的新品为0809HX001-N,08代表2008年,09代表9月份,HX代表海信客户之拼音首写字母,001代表此月第1个打样之产品,N代表第几次打样。

)若为重复打样需注明重复打样的原因;b.公司内部打样申请编号同客户申请单编号,区别在于内部打样没有客户区分,即客户的拼音首写字母代码统一为NB,其它不变。

(例如:海信内部打样编号为0809NB001-N。

)4.3新品开发4.3.1工程部收到营销中心开发产品的相关需求及《新品开发申请单》后,工程部长同相关工程师进行产品开发方案设计,输出《新品追踪进度表》,并将输出结果告知营销中心和提报审批。

产品设计与开发管理程序

产品设计与开发管理程序

文件类别程序文件1.目的:文件编号版别D/01 of 6文件名称:产品设计与开发管理程序页码对产品的设计和开发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确保产品设计开发有序进行,使产品设计、生产工艺、材料选用、设备运行、废物处置能满足有关标准、法令、法规及顾客的要求。

2.适用范围:2.1客户委托设计的新产品。

2.2公司内部提出的设计开发产品。

3.主要职责:3.1销售部:新产品信息收集及市场调查,提出新产品开发需求。

3.2研发部:本公司研发部为电芯研发部及电子工程研发部:负责制定落实产品开发进度规划中的各项时程﹐并主导设计开发、工程试制、产品试产、设计评审的全过程。

3.3总工程师:负责根据销售部提供的市场调研报告,确定、批准及审核设计开发项目,设计评审及设计验证的最终确认。

3.4项目负责人:负责设计开发计划的制定,试验方案的实施和总结。

3.5采购部:负责产品设计开发所需物料、设备等的采购。

3.6生产部:负责配合产品的试产和批量生产。

3.7品保部:新物料的可靠性测试,开发产品样机测试与试验,新产品最终的验证。

4.定义:4.1电芯研发部:负责光身电池的研发工作。

4.2电子工程研发部:负责电池包装工艺Packing、电池保护装置PCM及本公司开关电源产品SPS研发工作。

4.3新产品:作为设计开发的结果,与已经生产的产品比较,构成产品的任何一种或几种因素有所改变的产品.新产品分类有:标准型产品、衍生型产品、延伸型产品。

4.4标准型产品:由公司销售部与研发部依据公司产品策略、市场业务需求及技术发展趋势制定产品规格,并由研发单位自行开发设计的标准型产品。

4.5衍生型产品:依据现有标准型产品规格,作外观结构、区域性功能、包装结构选项等局部性设计变更而衍生的新产品。

4.6延伸型产品:为因应不同地理区域,国家、客户等要求,参照并依据标准型及衍生型产品规格,在产品外观颜色、印刷等设计变更以及在说明书、保证书,包装印刷或其它附属配件等改变的延伸产品;即此产品未作任何关于机构、金属或塑料件、工程模具、电子基板设计方面的修改。

产品研发流程标准化作业指导书

产品研发流程标准化作业指导书

产品研发流程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第1章研发流程概述 (4)1.1 研发流程定义 (4)1.2 研发流程的重要性 (4)1.3 研发流程标准化意义 (4)第2章研发项目立项 (5)2.1 项目可行性分析 (5)2.1.1 目的与意义 (5)2.1.2 分析内容 (5)2.1.3 分析方法 (5)2.2 项目立项报告撰写 (5)2.2.1 报告结构 (5)2.2.2 撰写要求 (6)2.3 项目立项审批流程 (6)2.3.1 提交申请 (6)2.3.2 审批流程 (6)2.3.3 立项后续工作 (6)第3章市场调研与分析 (6)3.1 市场调研方法 (6)3.1.1 文献调研 (6)3.1.2 问卷调查 (7)3.1.3 深度访谈 (7)3.1.4 竞品分析 (7)3.2 市场需求分析 (7)3.2.1 目标市场界定 (7)3.2.2 消费者需求分析 (7)3.2.3 市场容量分析 (7)3.2.4 市场趋势分析 (7)3.3 市场竞争分析 (7)3.3.1 竞争格局分析 (7)3.3.2 竞品优劣势分析 (7)3.3.3 市场壁垒分析 (7)3.3.4 市场机会与威胁分析 (8)第4章产品规划与设计 (8)4.1 产品需求分析 (8)4.1.1 市场调研 (8)4.1.2 用户需求分析 (8)4.1.3 内部需求分析 (8)4.2 产品功能规划 (8)4.2.1 功能需求提取 (8)4.2.2 功能优先级排序 (8)4.2.3 功能规划与迭代 (8)4.3.1 设计原则 (8)4.3.2 设计规范 (9)第5章研发团队组织与管理 (9)5.1 研发团队构建 (9)5.1.1 研发团队组建原则 (9)5.1.2 研发团队成员选拔 (9)5.1.3 研发团队组织架构 (9)5.2 研发团队岗位职责 (10)5.2.1 项目经理 (10)5.2.2 技术负责人 (10)5.2.3 研发工程师 (10)5.2.4 测试工程师 (10)5.3 研发团队绩效考核 (11)5.3.1 绩效考核原则 (11)5.3.2 绩效考核指标 (11)5.3.3 绩效考核流程 (11)第6章研发过程管理 (11)6.1 研发计划制定 (11)6.1.1 研发项目立项 (11)6.1.2 研发目标与需求分析 (11)6.1.3 研发计划编制 (12)6.1.4 研发计划审批 (12)6.2 研发进度监控 (12)6.2.1 研发进度跟踪 (12)6.2.2 关键节点评审 (12)6.2.3 研发进度调整 (12)6.2.4 研发进度报告 (12)6.3 研发风险管理 (12)6.3.1 风险识别 (12)6.3.2 风险评估 (12)6.3.3 风险应对策略 (12)6.3.4 风险监控 (12)第7章产品原型与验证 (13)7.1 产品原型设计 (13)7.1.1 原型设计概述 (13)7.1.2 设计输入 (13)7.1.3 设计工具与软件 (13)7.1.4 原型设计要求 (13)7.1.5 设计输出 (13)7.2 原型评审与修改 (13)7.2.1 评审目的 (13)7.2.2 评审人员 (13)7.2.3 评审内容 (13)7.3 产品验证与测试 (14)7.3.1 验证目的 (14)7.3.2 测试类型 (14)7.3.3 测试方法 (14)7.3.4 测试输出 (14)第8章产品标准化与认证 (14)8.1 产品标准制定 (14)8.1.1 标准制定原则 (14)8.1.2 标准制定流程 (14)8.1.3 标准内容 (15)8.2 产品认证流程 (15)8.2.1 认证准备 (15)8.2.2 认证实施 (15)8.2.3 认证后续管理 (15)8.3 产品标准更新与维护 (15)8.3.1 标准更新 (16)8.3.2 标准维护 (16)第9章产品试制与生产 (16)9.1 产品试制准备 (16)9.1.1 试制计划制定 (16)9.1.2 原材料及设备准备 (16)9.1.3 技术文件编制 (16)9.1.4 人员培训 (16)9.2 产品试制过程管理 (16)9.2.1 试制启动 (16)9.2.2 试制过程控制 (17)9.2.3 质量控制 (17)9.2.4 数据收集与分析 (17)9.3 生产工艺优化与验证 (17)9.3.1 工艺优化 (17)9.3.2 工艺验证 (17)9.3.3 工艺文件更新 (17)9.3.4 人员培训与考核 (17)9.3.5 生产能力评估 (17)第10章产品上市与迭代 (17)10.1 产品上市计划 (17)10.1.1 上市目标与策略 (17)10.1.2 上市时间表 (17)10.1.3 资源配置 (18)10.1.4 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 (18)10.2 产品上市推广 (18)10.2.1 市场调研与分析 (18)10.2.2 品牌定位与传播 (18)10.2.4 促销活动策划与实施 (18)10.3 产品迭代与升级策略 (18)10.3.1 用户反馈收集与分析 (18)10.3.2 产品迭代计划 (18)10.3.3 产品升级策略 (18)10.3.4 质量控制与售后服务 (19)第1章研发流程概述1.1 研发流程定义研发流程是指从产品创意产生到产品上市全过程的管理活动,主要包括市场调研、需求分析、产品设计、技术研发、试验验证、试产试制、生产准备、市场推广等环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目的:建立本公司的设计研发程序,使本公司的新产品从设计、研发、审查、验证、确认到量产各阶段有条不紊,目的在于确保新产品之设计、品质以及提升产品研发效率,以满足客户要求、市场的需求和公司内部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要求。

2.范围:适用于依客户要求、市场需求、经营者要求研发新产品(有类似产品研发或资料生产工具齐备时,可直接生产,不在此范围之类)。

3.定义:3.1新产品:未完成设计研发、未移交进行首次生产时的产品统一界定为新产品。

3.2样板:客户提供作为研发参考或验证标准用之物品。

3.3样品:按照设计研发的要求制造出来,用于验收、确认、订购等之物品。

3.4标准样品:经产品验证确认外观、尺寸、功能均合格的样品。

3.5供应商:直接向其购买原料、成品、半成品之厂商。

3.6协力商:由本公司提供物料、外发加工之厂商。

3.7项目负责人:由研发部经理指定的对某一个研发项目总体负责的人员。

4.职责:4.1总经理:负责依客户或公司要求、市场需求提出和审批研发立项,并提供相关资源。

4.2研发部:负责新产品之设计、研发、变更,负责新产品研发进度的控管跟催。

并协助产品成本分析、新研发产品之评审、验证及确认与改进。

4.3业务部:根据市场需求负责设计研发申请的提出,联络客户及送样,向客户索取相关确定的研发信息及资料,以及主导产品成本分析预算报价。

4.4品管部:负责新产品在研发时建立的品质要求与品质控制作业标准之审查,及试产首件检验与报告之提供和品质改进要求,负责产品样品的验证及制作《检验标准》。

4.5研发部:负责工装夹具之设计、制作,生产技术之提供和《作业指导书》《工艺流程》的制作、修订。

4.6开料车间、冲压车间、喷涂车间、总装车间:负责新产品的试产及量产。

4.7模具部:负责新产品的模具设计、制作、修改,并协助进行模具成本分析、新模具的评审、确认及验收。

4.8供应链管理部:配合寻找合格供应商及采购研发产品所需的材料、配件。

4.9 PMC部:负责根据研发设计进度安排新产品试样、试产、生产的计划。

4.10稽核中心:负责稽核、统计产品设计研发计划达成率,并在每月5日前将相关数据提交到人力资源部。

5.作业流程:本公司设计研发程序分为8个阶段:(1)设计构想阶段(2)规划立案阶段(3)产品研发阶段(4)模具研发阶段(5)设计验证阶段(6)试产阶段(7)认证阶段(8)量产阶段各阶段内容如下:5.1设计构想阶段:5.1.1设计构想的来源A.公司内外反馈的信息研发部根据公司内外反馈的信息或研究成果,编制《产品研发建议书》,提出产品研发或技术改造的建议,报总经理批准。

批准后的《产品研发建议书》发回研发部。

B.外销部/内销部的市场调查外销部/内销部通过对市场调查结果的分析。

提出《产品研发建议书》,连同有关资料转交研发部。

C.合同评审的结果有技术研发成分的意同合同(包括技术协议),由外销部/内销部召集相关部门进行订单评审。

评审通过后,外销部/内销部的《产品研发建议书》及《订单评审表》连同客户的有关资料送研发部。

评审的内容应包括:产品型号、类别、功能、性能、产品应达到的客户要求、适用的安全标准、产品研发的预定完成日期、以前类似设计的有关资料、销往的市场、1年预计的营销量、出货日期,包装规格、标准货柜的装载数量等。

5.1.2项目可行性分析研发部在接到《产品研发建议书》后,于1日内进行可行性分析,并填写完成《产品研发建议书》后交总经理在2日内进行核准。

5.2规划立案阶段5.2.1研发部根据确定的研发项目,确定产品外形及结构设计周期,模具部确定模具研发周期后,由研发部在2日内编制完成《产品设计与研发计划书》,计划包括以下内容:A.设计和研发的阶段。

B.各阶段的设计评审、验证和确认活动。

C.每个阶段的任务、责任人、进度要求。

D.需要增加和调整的资源。

E.其他必要的内容,如在本程序文件中没有确定的职责和权限以及接口管理的要求,都应在计划中确定下来。

《产品设计与研发计划书》经总经理批准后,研发部交外销部回复客户,外销部跟进客户的回复。

经客户确认可行的研发计划书,研发部交文控中心发行到责任部门、稽核中心、总经办。

在计划实施过程中,需对计划进行修改的,应按上述的要求重新审批后发放。

必要时,须取的客户认可。

重新修订的研发计划书须重新发放到上述部门。

研发部做好设计各阶段的组织和协调工作。

除非有特别的规定,参与设计的各部门、人员之间以《内部联络单》的形式进行设计信息的沟通或以例会记录的形式进行沟通。

5.2.2设计技术任务书的编制研发部项目负责人根据经批准的《产品设计研发计划》在2日内编制完成《设计技术任务书》,《设计技术任务书》应明确规定对设计的要求,内容可包括:A. 产品的功能、性能和结构要求。

B. 相关的法律和法规的要求,以及顾客的要求。

C. 过去类似设计的有关信息。

D. 设计和研发所必需的其他要求,如安全、包装、运输、贮存、维护、环境、经济性方面的要求等。

5.2.3设计技术任务书的评审研发部组织业务部、品保部、研发部、生产部、采购部等部门对《设计技术任务书》进行评审。

对其中不完善、含糊或矛盾的要求予以解决。

5.3产品研发阶段:5.3.1外形设计与评审经分析可行的项目,由设计人员设想合适外形、材料,以满足客户的一般规格及特殊要求,并选择符合外形功能设计要求的零件,若为尚未发图或未经认可的新零件,应予记录厂牌、型号。

外观图/外观尺寸图设计完成后,研发部在4个工作小时内送外销部,外销部在4个工作小时内送客户承认,并跟进客户认可进度。

外形设计完成并经客户认可后,研发部负责在1日内主导召开评审会,由研发部项目工程师主持,由研发部经理、总工程师、外销部相关负责人以及总经理参加。

需要时,可以邀请客户评审。

评审完成后,由研发部形成《新产品研发评审表》,经研发部经理审核,总工程师及总经理批准。

《新产品研发评审表》经批准后,研发部在4个工作小时内发放至外销部/内销部、稽核中心。

针对评审会议提出的任何意见及建议,研发部进行原因分析,并确定改善责任人及完成时间。

5.3.2产品结构设计设计人员按《设计技术任务书》的要求进行设计,在设计之前,根据产品的功能、外观、客户要求等制订图纸和功能清单,并完成全部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包括产品零件图、爆炸图、装配图、原理图/电路图、BOM(物料)清单等。

对产品的安全和正常使用所必需的产品特性,应标识在相关的图样及设计文件中,或在图上标识。

5.3.3产品结构设计评审产品结构设计完成后,当项目工程师图纸设计完毕,由研发部项目负责人主持召开结构评审会。

评审会由研发部经理、总工程师、模具经理、品管工程师等参加,结构评审由研发部项目负责人审核,研发部经理批准。

设计评审内容包括:A.满足用户要求的程度,以及与政府有关法令、规定、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公共惯例的符合性。

B.结构的合理性、工艺性、可靠性、可维修性、安全与环境保护等。

C.操作方便性,宜人性及外观与造型。

D.产品在预定使用和环境条件下的工作能力,滥用和误用的失效和自动保护性能。

E.产品技术水平与同类产品性能和对比。

F.产品的经济性。

G.设计计算的正确性。

H.关键外购件、原材料采购供应的可能性,特殊零部件外协加工的可行性。

I.标准化程度、产品的继承性。

J.主要参数的可检查性、可试验性。

研发部整理出《新产品研发评审表》,《新产品研发评审表》应记录评审的结果及评审后应采取的必要措施。

《新产品研发评审表》交总经理批准。

评审表批准后,研发部负责在4个工作小时内发放到参与评审部门、责任部门、稽核中心。

研发部对评审中要求采取的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

5.3.4包装设计研发部根据《设计技术任务书》、《产品设计与研发计划书》、客户的装柜要求,环境保护要求,力学分析的要求,进行包装设计,要适当地选择材料,确保包装符合ISTA(Performance Test For individual packed-products weighing 150 1b.(68kg) or less .(1A version july,2000.)要求或客户要求。

5.3.5包装设计评审包装图纸设计完成后,研发部项目负责人在1日内召集外销部/内销部,必要进,可邀请客户参加,进行包装评审。

评审完成后,形成《新产品研发评审表》交总经理批准。

经总经理批准的评审表,研发部在4个工作小时内发放到外销部/内销部、稽核中心、总经办。

5.3.6数据提交每月5日前,稽核中心根据《产品设计与研发计划书》及研发部提供的《新产品研发评审表》统计出当月的研发计划达成率。

并在每月5日17:00交人力资源部。

5.4模具研发阶段5.4.1产品结构研发完成后,研发部项目负责人根据已完成的图样文件填写《新产品模具研发申请书》交研发部经理审核,总工程师及总经理核准。

5.4.2塑胶模具的研发5.4.2.1采购部选择合格的模具厂商进行塑胶模具研发,并签定模具研发合同交总经理批准。

模具厂商制订明确的模具研发计划表及模具图纸交研发部确认。

研发部项目负责人进行跟进。

5.4.2.2模具厂商的研发、评估及考核参见《供应商管理办法》。

5.4.2.3 研发部按模具厂商提供的模具研发计划表的进度跟进模具研发状况,模具厂商在模具分模后,由研发部召集品管部、采购部、研发部进行评审。

5.4.2.4 模具厂商在开模过程中发生异常时,项目负责人在2个小时内反馈给研发部经理,并在1天之内与模具厂商一起确定出解决方案并报研发部经理核准。

5.4.2.5 模具厂在开模完成后,制作首次样板交研发部。

5.4.2.6 研发部在接到样品后进行测量和实物装配,并进行性能测试OK以后,4个工作小时内交品管部,由品管部在30分钟内对样品进行测量和实物装配,并进行性能测试并出具《零件评估报告》交研发部,研发部项目负责人根据品管部出具的评估报告,需要进行修模时,由研发部在4个小时内提出修模方案并填写完成《试模报告》。

修模方案制作完成后交研发部经理核准。

5.4.2.7模具厂商根据研发部出具的修模方案对模具进行修改,项目负责人对模具厂商的修模进度及效果进行跟进。

5.4.2.8模具厂修模完成后,重复5.4.5-5.4.7。

5.4.3五金模具的研发5.4.3.1模具研发申请书经批准后,研发部将模具研发申请书交模具部。

模具部按照《模具设计与制作作业流程及管理办法》进行模具的设计、修改、制作及首板制作、确认。

5.4.4零部件的采购5.4.4.1在产品结构设计完成后,研发部提出《新产品零件打样清单》并附相关图纸、BOM表等技术文件交采购部。

5.4.4.2采购部在接到研发部的相关信息及文件后,按《供应商管理办法》的要求进行供应商、外协厂商的选择与评估。

供应商选择完成后,采购部按《采购作业流程》下达《采购订单》进行采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