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有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有感
一、叶圣陶的作文教学的“求诚”思想
读叶老的写作教学理念,总有一个声音在耳边盘旋——“作文先做人”。在他看来,一
个人的德行是一切的基础。就像一棵树,要变成参天大树一定需要坚实的根基、肥沃的土地。如果文如大树,这德性就是树的根基。在叶圣陶这里,被他称为“求诚”。这种理念对我们如今的作文教学还有着深远的影响。
1、有真、善才会美
在《作文论》第二章里,叶老就提出作文应是写“诚实的自己的话”。在叶老看来这是提笔写作的第一前提,必须是心中有所想,并有写下的冲动,才能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即使所想与前人相同,也不用担心。比如“所写的东西只要是自己的,实在很难得遇到与人家雷同的情形。试看许多文家一样地吟咏风月,描绘山水,会有不相雷同而各极其妙的文字,就是很显明的例子。原来他们不去依傍别的,只把自己的心去对着风月山水
........................。”这正是返璞归真式的求真,。
如今不少学生的作文,空话假话的虚伪大行其道,玩文字游戏的浮夸在满分作文里还占据着半壁江山。虚情假意、无病呻吟,这些文风无论是在道德上还是审美上都没有什么意义。而令人担忧在是不少教师还认为这是优秀作文,那将会贻误更多的学生。
2、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如何让心中有话想说,并让这话有质量,还得追根溯源,这心中的话到底来自哪里。叶老认为它来自生活的充实,这对我们现今的作文教学依旧有着深远的意义。
现在有不少学生初中毕业依旧不会写作文,因为每次考试前就背几篇备用,完全是应试主义的,他们的成绩往往也不高。如果去观察这些孩子,很多人的眼神是空洞涣散的,只有在下课和同学谈到某款游戏、某部动画片时眼神才会散发出光彩。你问他对生活的感受,他甚至会听不懂你在问什么。他们和真实的生活是疏离的,他们只有在网络电视中才能找到自己。如果让他们去写命题作文,他们完全没有方向,因为他们生活的源头是枯竭的。
在叶老哪里有很深刻的分析:“更有些人对于什么都淡漠,只是消极地对待,觉得什么东西总辨不出滋味,一切都是无边空虚,世界是各不相关联的一堆死物,生活是无可奈何的
消遣。所以致此的原因,在于与生活的核心向来不曾接近过,永久是离开得远远。
.........................”
要写出真正好的作文,必须先有健康的生活态度,内心与真实的生活贴近。“有了真切的经验、思想,必将引起真切的情感;成功则喜悦,失败则痛惜,不特限于一己.对于他人也会兴起深厚的同情。而这喜悦之情的享受与痛惜之后的奋发,都足以使生活愈益充实。”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如已做到前两点,文章来源于生活的真实,也来源于自己的真实感受,还应进一步扩大自己的视野。仿佛登山,应让自己努力登上山顶,能尽力看到风景的全貌,才不至于一叶障目,并且视野开阔的人才能拥有海纳百川的心胸和气度。落实到具体的文章中,在记叙文写作中,才能在看似平淡的生活中看到波澜所在,并给予它传神的刻画;在议论文写作中,才能有更深刻客观的观点。
“我们如为成见所缚,意气所拘,就会变改议论的态度;虽自以为还准对着求诚。实则已经移易方向了。……事物当前,利害所关。不能不生好恶之心,这好恶之心譬如有色的眼镜,从此看事物,就不同本来的颜色。”从叶老的这句话中我们不难看出,只有拥有了豁达的胸襟,开阔的视野,才会令自己不存或少存偏见,也才会留下真正有价值的文章。有的人
为了个人恩怨在文章中出口恶气或抱怨一番,文笔即使在精彩也很难成为好文章。
综上所述,我们能看到早在100前的叶圣陶先生的书中,就早已把“做人”放置在“作文”之前。只有做真人才能写真文,换句话说,我们要培养的不是只会说漂亮话头脑却空空的木头人,而是关心生活、热爱生活、有思想有气度的青年人。
二、对作文教学的启发和反思
如果能做到上面所谈的方面,作文已经成功了一半。那么作为教师应该如何具体去引导操作,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呢。我从叶老的教学思想中有了如下收获:
1、合适的命题。要让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命题上要符合学生生活和心理特点。在叶圣陶看来“作文题最好适合学生的经验与思想,让他们拿出自己的东西来,不宜使他们高攀,作一些非中学生能够下手的题目。”
作为教师则应善于走进学生心灵。社会的发展很快,三五年就是一代沟,教师如想真正了解学生,就要善于走进他们的心灵,比如运用现代技术——邮件、博客和他们平等对话,或者运用日记随笔了解学生思想动态等,学生看到教师的真诚后就愿意敞开心扉。这不仅利于教师去思考命题,更利于教学相长。
2、潜移默化的影响。潜移默化是在看似不以写作训练为直接目标的活动中提高了写作能力。叶老认为这源于思想的训练和情感的培养。思想的训练需要多经历和接触,“而接触的多少不在乎外物的来不来,乃在乎主观的有意与无意;无意应接外物,接触也就少了。所以我们要经验丰富,应该有意地应接外物,常常持一种观察的态度。”学生的生活范围毕竟有限,但这并不妨碍对生活的观察,只要有心,生活的美一定能被人发现。情感的培养则可以借鉴阅读中的引导来建立学生和生活的联系,这要求教师能灵活阅读文本、解读文本进而解读生活,或反过来通过生活来解读文本。总之,是要打通文本和生活之间的屏障,从而对学生的思想进行训练。
从具体操作上来说,可以设置作文教学专题,并和阅读相勾连,将作文中想要涉及的方法技巧放到阅读中强调;比如开设作文博客,将学生中的好作文片段放置其中,让大家一起欣赏评阅,学生对自己的作文的关注度之高那是毋庸置疑的。当然这些都需要教师有一个系统设计,逐步推进的过程,只要能坚持一定能取得效果。这些都是在促进学生的对外物的观察,对生活的敏感。
3、科学的评价。前面已讲到要符合学生心理特点,作为评价标准也符合这一要求。我们的作文教学不是要培养作家,所以不必要以作家的标准来衡量学生作文,所以叶老提出了一个科学的评价标准:在尊重学生原意的基础上,对于语言的规范性等稍作修改即可。“不合逻辑不合文法的地方才给修改,其余都得留着,因为作文是学生拿出自己队东西来,只要合于逻辑与文法,你没有理由不许他们这样说,定要他们那样说。”学生的作文水平不是在老师的“改”中提升的,学生往往知道自己的作文缺点在哪里,不知道的是怎样才能写好,所以教师要做的一是鼓励(让我想到赵老师的诀窍是多给学生加10分,看似戏言,实则符合学生作文的心理规律)二是正面的强化。不论这个正面的内容是自己所写还是他人所写,都能暗示孩子好文章是这样写的。
4、自身素质的提高。叶老崇尚教师“下水”,只有亲身经历,才会知晓学生作文甘苦,才会在点评作文时掐中要害。“要处处能扣准,处处能辨明,哪怕一个‘的’一个‘了’,增删全有交代,哪怕一个逗号一个问号,改动全有理由,非对作文非常熟练,具有敏感不可。怎么达到非常熟练,具有敏感的境界呢?唯有经常动笔,勤写多作而已。”
这意味着教师要更多的从学生角度思考问题,并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