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游记》江右游日记十二的原文及翻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徐霞客游记》江右游日记十二的原文及翻译《徐霞客游记?江右游日记十二》
作者:徐弘祖
十八日饭于其远处。

上午起身,由夏朗之西、西华山之东小径北迂,五里西转,循西华之北西行,十里,富源。

其西有三狮锁水口。

又西二里为泷头,彭大魁教发迹处也,溪至此折而南入山。

又五里为潇泷,溪束两山间,如冲崖破峡,两岸石骨壁立,有突出溪中者,为“瑞石飞霞”,峡中有八景焉。

由泷溪三里,出百里贤关,谓杨救贫云“百里有贤人出也”。

又西北二里为第二关,亦有崖石危亘溪左。

又西北三里,出罗潭,为第三关。

过是山始开,其溪北去,是为查埠。

又西北五里后与溪遇,渡而北,宿于罗家埠。

十九日昧爽行。

十里,复循西岩山之南而行,三里为值夏。

西八里,逾孟堂坳,〔则赣江南来,为浇洋入处。

〕又二里,张家渡,乃趁小舟顺流北下。

十里,有市在江左,曰永和,其北涯有道,可径往青原。

乃令张氏送者一人,名其远,张侯之近支。

随舟竟往白鹭;而余同张二巫及静闻,登北涯随山东北行。

五里,入两山之间。

又一里,有溪转峡而出。

渡溪南转,石山当户,清涧抱壑,青原寺西向而峙。

主僧本寂留饭于其寒,亦甚幽静。

盖寺为七祖旧刹,而后沦于书院,本寂以立禅恢复,尽迁诸书院于
山外,而中构杰阁,犹未毕工也。

寺后为七祖塔,前有黄荆树甚古,乃七祖誓而为记者。

初入山,不过东西两山之夹耳;至北坞转入而南,亦但觉水石清异,涧壑潆回;及登塔院,下瞰寺基,更觉中洋开整,四山凑合向中靠拢。

其坞内外两重,内坞宽而密,外坞曲而长,外以移书院,内以供佛宇,若天造地设者。

余以为从来已久,而本寂一晤,辄言其兴复之由,始自丙寅、丁卯之间。

盖是寺久为书院,而〔邹〕南皋、〔郭〕青螺二老欲两存之,迎本寂主其事。

本寂力言,禅刹与书院必不两立,持说甚坚,始得迁书院于外,而寺田之复遂如破竹矣。

寺前有溪,由寺东南深壑中来,至寺前汇于翠屏之下。

〔翠屏为水所蚀,山骨嶙峋,层叠耸出,老树悬缀其上,下映清流,景色万状。

〕寺左循流而上,山夹甚峻,而坞曲甚长,曲折而入十里,抵黄鲇岭。

坞中之田,皆寺僧所耕而有者。

入口为寺之龙虎两砂,回锁隘甚,但知有寺,不复如寺后复有此坞也。

余自翠屏下循流攀涧,宛转其间,进进不已,觉水舂菜圃,种种不复人间。

久之,日渐西,乃登山逾岭,仍由五笑亭入寺。

别立禅即本寂出山,渡溪桥,循外重案山之南五里,越而西,遂西北行十里,渡赣江,已暮烟横渚水中之小块陆地,不辨江城灯火矣。

又三里,同二张宿于白鹭洲。

二十日同张二巫、静闻过城西北二里,入白燕山。

山本小垅,乃天华之余支,寺僧建竖,适恰逢有白燕来翔,故以为名。

还由
西门入,至北门,过黄御史园,门扃jiōng关闭不入。

黄名宪卿,魏珰事废。

又北入田中丞园。

田名仰。

园外旧坊巍然,即文襄周公即永乐进士周忱之所居也,鲁灵光尚复见此,令人有山斗即泰山北斗,意指仰慕之人之想。

日暮寒烟,凭吊久之,乃出昌富门,入白鹭宿。

二十一日张氏子有书办于郡上,房者曰启文,沽酒邀酌。

遂与二巫、静闻由西城外南过铁佛桥,八里,南登神冈山顶。

其山在吉安城南十五里,安福、永新之江所由入大江处。

山之南旧有刘府君庙,刘名竺,陈、梁时以曲江侯为吉安郡守,保良疾奸,绰有神政,没而为神,故尊其庙曰神冈,宋封为利惠王。

下临安、永小江。

遂由庙左转神冈东麓,北随赣江十五里,至吉安南城之螺川驿。

又三里,暮,入白鹭。

白鹭洲,首自南关之西,尾径东关,横亘江中,首伏而尾高。

书院创于高处,前铸大铁犀以压水,连建三坊,一曰名臣,二曰忠节,三曰理学。

坊内两旁排列号馆,为诸生肄业之所。

九县与郡学共十所,每所楼六楹。

其内由桥门而进,正堂曰正学堂,中楼曰明德堂;后阁三层,下列诸贤神位,中曰“天开紫气”,上曰“云章”。

阁楼回环,而阁杰耸,较之白鹿,迥然大观也。

是院创于宋,至世庙时郡守汪囗受始扩而大之。

熹庙明熹宗朱由校时为魏珰指魏忠贤所毁,惟楼阁未尽撤。

至崇祯初,郡守林一囗
仍鼎复旧观焉。

二十三日在复生署中自宴。

二十四日复生婿吴基美设宴。

基美即余甥。

二十五日张侯后裔以二像入署。

上午,别复生,以舆车送入永新舟,即往觅静闻,已往大觉寺。

及至已暮,遂泊螺川驿前。

二十六日舟人市买菜,晨餐始行。

十里,至神冈山下,乃西入小江。

风色颇顺,又西二十五里,三江口。

一江自西北来者,为安福江;一江自西南来者,为永新江。

舟溯永新江西南行,至是始有滩。

又十五里,泊于横江渡。

是日行五十里。

二十七日昧爽发舟。

二十里,廖仙岩。

有石崖瞰江,南面已为泰和界,其北俱庐陵境也。

自是舟时转北向行,盖山溪虽自西来,而屈曲南北也。

十里,永阳,庐陵大市也,在江之北;〔然江之南岸,犹十里而始属泰和,以舟曲而北耳。

〕又十五里,北过狼湖,乃山坞村居,非湖也。

居民尹姓,有舡百艘,俱捕鱼湖襄间为业。

又十五里,泊于止阳渡,有村在江之北岸。

是日行六十里,两日共行百里,永新之中也。

先是复生以山溪多曲,欲以二骑、二担夫送至茶陵界;余自入署,见天辄酿雪,意欲从舟,复生乃索舟,并以二夫为操舟助。

至是朔风劲甚,二夫纤荷屡从水中多次下水拉纤,余甚悯其寒,辄犒以酒资。

下午,浓云渐开,日色亦朗,风之力也。

二十八日昧爽,牵而行,寒甚。

二十里,敖城,始转而南。

挂篷五里,上黄坝滩。

复北折,遂入两山峡间。

五里,枕头石。

转而西,仍挂帆行,三里,上黄牛滩,十八滩从此始矣。

滩之上为纷丝潭,潭水深碧,两崖突束如门,至此始有夹峙之崖,激湍之石。

又七里,上二滩,为周原,山中洋壑少开,村落倚之,皆以货即卖薪为业者也。

又五里为画角滩,十八滩中之最长者。

又五里为坪上,则庐陵、永新之界也。

两县分界在坪上之东,舟泊于坪上之西。

二十九日昧爽行。

二十里,桥面上旧有桥跨溪南北,今已圮,惟乱石堆截溪流。

又五里为还古。

望溪南大山横亘,下有二小峰拔地兀立,心觉其奇。

问之,舟人曰:“高山名义山,土人所谓上天梁也,虽大而无奇;小峰曰梅田洞,洞即在山之麓。

”余夙慕梅田之胜,亟索饭登涯,令舟子随舟候于永新。

余用静闻由还古南行五里,至梅田山下,则峰皆丛石耸叠,〔无纤土蒙翳其间,真亭亭出水莲也。

〕山麓有龙姓者居之。

东向者三洞,北向者一洞,惟东北一角山石完好,而东南洞尽处与西北诸面,俱为烧灰者。

铁削火淬,玲珑之质,十去其七矣。

东向第一洞在穹崖下,洞左一突石障其侧。

由洞门入,穹然而高,十数丈后,洞顶忽盘空而起,四围俱削壁下垂,如悬帛万丈,牵绡回幄形容石壁像牵拉缠绕的布慢一般,从天而下者。


上复嘘窦嵌空有洞穴在半壁敞开,结蜃成阁,中有一窍直透山顶,天光直落洞底,日影斜射上层,仰而望之,若有仙灵游戏其上者,恨无十丈梯,凌空置身其间也。

由此北入,左右俱有旋螺之室,透瓣之门,伏兽垂幢,不可枚举。

而正洞垂门五重,第三重有柱中擎,剖门为二:正门在左,直透洞光;旁门在右,暗中由别窦入,至第四门之内而合。

再入至第五门,约已半里,而洞门穹直,光犹遥射。

至此路忽转左,再入一门,黑暗一无所睹,但觉空洞之声,比明处更宏远耳。

欲出索炬再入,既还步,所睹比入时更显,垂乳列柱,种种满前,应接不暇,不自觉其足之不前也。

洞之南不十步,又得一洞,亦直北而入,最后亦转而左,即昏黑不可辨,较之第一洞,正具体而微,然洞中瑰异宏丽之状,十不及一二也。

既出,见洞之右壁,一隙岈然若门。

侧身而入,其门高五六尺,而阔仅尺五,上下二旁,方正如从绳挈矩指合规矩,而槛桔指洞门槛栏之形,宛然斫削而成者。

其内石色亦与外洞殊异,圆窦如月,侧隙如圭,玲珑曲折,止可蛇游猿倒而入。

有风蓬蓬然从圆窦出,而忽昏黑一无所见,乃蛇退而返。

出洞而南不十步,再得第三洞,则穹然两门,一东向,一南向,名合掌洞。

中亦穹然明朗。

初直北入,既而转右。

转处有石柱洁白如削玉,上垂而为宝盖,绡围珠络,形甚瑰异。

从此东折渐昏黑,两旁壁亦渐狭,而其上甚高,亦以无火故,不能烛其上层,而下则狭者复渐低,
不能容身而出。

自是而南,凌空飞云之石,俱受大斧烈焰之剥肤矣。

仍从山下转而北,见其耸峭之胜,而四顾俱无径路。

仍过东北龙氏居,折而西,遇一人引入后洞。

是洞在山之北,甫入洞,亦有一洞窍上透山顶,其内直南入,亦高穹明敞。

当洞之中,一石柱斜骞于内,作曲折之状,曰石树。

其下有石棋盘,上有数圆子如未收者。

俗谓“棋残子未收”。

后更有平突如牛心、如马肺者,有下昂首而上、上垂乳而下者,欲接而又不接者。

其内西转,云可通前洞而出,以黑暗无灯,且无导者,姑出洞外。

时连游四洞,日已下舂,既不及觅炬再入,而洞外石片嶙峋,又觉空中浮动,益无暇俯幽抉閟bì闭矣此句意即无暇览那些幽闭的景色。

遂与静闻由石瓣中攀崖蹈隙而上,下瞰诸悬石,若削若缀,静闻心动不能从,而山下居人亦群呼无路不可登;余犹宛转峰头,与静闻各踞一石,出所携胡饼啖之,度已日暮,不及觅炊所也。

既而下山,则山之西北隅,其焚削之惨,与东南无异矣。

乃西过一涧,五里,入西山。

循水口而入,又二里登将军坳,又二里下至西岭角,遂从大道西南行。

五里,则大溪自南而来,绕永新城东北而去,有浮桥横架其上,过桥即永新之东关矣。

时余舟自还古转而北去,乃折而南,迂曲甚多,且溯流逆上,尚不能至,乃入游城中,抵暮乃出,舟已泊浮桥下矣。

永新东二十里高山曰义山,横亘而南,为泰和、龙泉界。

西四十里高山曰禾山,为茶陵州界。

南岭最高者曰岭背,名七姬岭,去城五十里,乃通永宁、龙泉道也。

永新之溪西自麻田来,至城下,绕城之南,转绕其东而北去。

麻田去城二十里,一水自路江东向来,一水自永宁北向来,〔合于麻田。


三十日永新令闵及申以遏籴禁止买米闭浮桥,且以封印谩许假装承诺开关,而竟不至。

上午,舟人代为觅轿不得,遂无志永宁,而谋迳趋路江。

乃以二夫、一舟人分担行李,入东门,出南门,溯溪而西。

七里,有小溪南自七姬岭来人。

又西三里,大溪自西南破壁而出,路自西北沿山而入。

又三里,西上草墅岭。

三里,越岭而下为枫树,复与大溪遇。

路由枫树西北越合口岭,八里至黄杨。

溯溪而西,山径始大开,又七里,李田。

去路江尚二十里。

日才下午,以除夕恐居停不便,即早觅托宿处,而旅店俱不能容。

予方徬徨路口,有儒服者过而问曰:“君且南都人耶?余亦将南往留都,岂可使贤者露处于我土地!”揖其族人,主囗其家。

余问其姓,曰“刘。

”且曰:“吾兄亦在南都,故吾欲往。

”盖指肩吾刘礼部也,名元震。

始知刘为永新人,而兹其里hàn 乡里云。

余以行李前往,遂同赴其族刘怀素家。

其居甚宽整,乃村居之隐者,而非旅肆也。

问肩吾所居,相去尚五里,遂不及与前所遇者晤。

是日止行三十五里,因市酒肉犒所从三夫,而主人
以村醪láo农村制的酒饮余,竟忘逆旅之苦。

但彻夜不闻一炮爆竹声,山乡之寥寂,真另一天地也。

晚看落日,北望高山甚近,问之,即禾山也。

注释
翻译
十八日在张其远处吃饭。

上午起身,从夏朗西面、嵩华山东面的小路往北绕行,五里后折向西,顺西华山的北面往西行,走十里,到富源。

富源西边有三个石狮子盘踞在水口处。

又往西二里为拢头,它是状元彭教的发迹处,溪流到此折往南流入山中。

又走五里为潇沈,溪流被夹在两山间,如冲开山崖捣破山峡向外流泻一般,两岸峭峻如骨的石头耸立如壁,有向溪中飞突出来的,那是“瑞石飞霞”景点,山峡中共有八景。

顺沈溪走三里,出了百里贤关,据说它是因杨救贫说过的“相隔百里就会有贤能人士出现”这句话而得名。

又往西北走二里为第二关,也有崖石高高横贯在溪流左岸上。

又往西北走三里,出了罗潭,为第三关。

越过关后山峦才远离开。

浅溪流往北去,此处为查埠。

又往西北走五里后与溪流相遇,渡过溪水到北岸,投宿在罗家埠。

十九日黎明时出发。

走十里,又顺西岩山的南面而行,三里到值夏。

往西走八里,越过孟堂坳,就见赣江从南面流来,这里是拢洋汇入赣江处。

又走二里,到张家渡,便搭乘小船顺流北下。

行十里,有个集市位于江左岸,叫永和,它北面江边有条道路,可直通青原。

于是让送我的张家人〔名叫其远,是张侯的近支。

〕随船直接去白鹭洲;而我同张二巫以及静闻,登上江北岸顺山往东北行。

五里,进入两山中间。

又走一里,有条溪水曲折地流出山峡。

渡过溪水折往南,见石山正对门户耸起,清涧环绕沟壑流淌,青原寺朝向西面屹立着。

寺中主僧本寂留我们在他的小屋中吃了饭,那小屋也特别幽静。

此寺是七祖先前住留过的庙宇,后被书院占用,本寂因为兴复禅宗而将原来的地方恢复为寺宇,把各书院全迁到山外,在寺中构筑高阁,但还未完工。

寺后面是七祖塔,塔前有棵很屯老的黄荆树,它是七祖立誓后把誓言刻记在上面的那棵树。

初入山时,不过是东西两山间的一个峡谷罢了;到从北面山坞转向南进来的地方,也只是觉得流水山石清新奇异,山涧深谷曲折绕旋;等登上塔院,向下俯瞰寺基,更觉得中间这片展开的平地开阔齐整,四面山峦聚合。

那山坞分为内外两重,内坞宽阔而幽静,外坞曲折而绵长,外坞用来移置书院,内坞用来供奉佛宇,若如天造地设的一般。

我原以为此种格局由来已久,但与本寂一见面,他就说他兴复寺庙,是从丙寅、丁卯年间开始的。

大概此寺长久沦为书院之地,而邹南皋、郭青螺二老想让寺庙和书院并存,恭迎来本寂主管内中事务。

本寂极力陈说,禅寺和书院定然不能并存在同一地,因他很坚决地坚持他的主
张,才得以将书院迁到外坞,而寺院田地的恢复由此便如破竹般顺利无阻了。

寺前有条溪流,它从寺东南的深谷中流来,到寺前面汇合在翠屏崖下。

翠屏崖被水剥蚀,山石峭峻如骨,层叠耸出,老树悬空缀在崖壁上,倒映在下面清澈的水流中,景色变幻万端。

从寺左边顺流而上,两边山峦夹峙,非常峻峭,而山坞曲折延伸得很长,蜿蜓地往里走十里,抵达黄姑岭。

山坞中的田,都是青原寺的僧人耕种和所有的。

山坞的入口处是青原寺墓地的龙虎两砂,它们曲折盘错,相距很窄,原先我只知道有寺庙,不知道寺后又有这个山坞。

我从翠屏崖下顺着水流攀越山涧,曲折地行进在山坞间,不停地往里进去,觉得水春菜圃等各种各类不再是人间的景物。

过了许久,太阳渐渐西下,这才登上山翻过岭,仍然由五笑亭进入寺中。

辞别了立禅〔即本寂〕走出青原山,跨过溪上的桥,顺外层案山的南面走五里,越过山到了西面,便往西北行十里,横渡赣江,这时傍晚的烟霭已经笼罩了江中的小沙洲,分辨不清江流城池和灯火了。

又行三里,同张二巫、张其远一道住宿在白鹭洲。

二十日和张二巫、静闻穿过城中往西北走二里,进入白燕山中。

此山本是一条小土冈,是天华山的余支,寺中僧人在山上建盖屋阁时,正好有白燕来此盘旋飞舞,因而就用白燕为名。

回来时由西门入城,到北门,经过黄御史园,园门关闭着没有进去。

〔黄御史名叫黄宪卿,因为牵连魏宦官的事被免官。

〕又往北进入田中承园。

〔田中永名叫田仰。

〕园外旧牌坊巍然犹存,它就是文襄周公的故居,周文襄的遗迹还能在此处出现,令人不禁产生出他如同泰山北斗一样值得人们尊崇仰慕的想法。

天色已晚,寒烟四起,在坊前凭吊了许久,便走出昌富门,回到白鹭洲住宿。

二十一日张家的儿子有一个在府衙中当书办,他妻子叫启文,这天买了酒邀请我们去喝。

然后便与张二巫、静闻从西城外往南越过铁佛桥,走八里,向南登上神冈山顶。

此山在吉安府城南边十五里安福县、永新县来的江流汇入大江处。

山的南边原来有座刘府君的庙,〔刘府君名叫刘竺,陈、梁时以曲江侯的身份担任吉安郡守,他保护贤良憎恶奸邪,有许多神奇的政绩,去世后成为神,所以他的庙所在的地方被尊崇为神冈,宋代时他被追封为利惠王。

〕它下临安福县、永新县流来的小江。

我们就由庙左边转到神冈山东麓,往北顺赣江走十五里,到达吉安府南城外的螺川骚。

又走三里,傍晚时,回到白鹭洲。

白鹭洲的洲头从府城南关的西面开始,尾部经过东关,横亘在赣江中,洲头低伏而洲尾高起。

书院创办在洲中高处,前面用铁铸造大犀牛用来镇服水流。

书院中接连建有三个坊,第一个叫名臣坊,第二个叫忠节坊,第三个叫理学坊。

坊以内两旁排列着号馆,是生徒们修习学业的处所。

九县的县学和府学,共十所,
每所有六间房子。

号馆往里,从桥门进去,正堂叫正学堂,中间的楼叫明德堂;后面的阁为三层,下层列置着各位圣贤的牌位,中层的匾额上写着“天开紫气”,上层的匾额上写着“云章阁”。

楼阁回环而高耸,比起白鹿书院来,要壮观得多。

此书院创办于宋朝,到本朝世宗时知府汪口受才进行扩建,规模更大。

熹宗时被宦官魏忠贤毁坏,只有楼阁未完全拆除。

到崇祯初年,知府林一口仍旧尽可能地在原址恢复了书院的原貌。

一二十三日在复生的官署中独自喝酒吃饭。

二十四日复生的女婿吴基美设宴款待我们。

〔吴基美就是我外甥。


二十五日张侯的后裔将两张肖像送入府衙门中。

上午,辞别复生,复生雇轿子送我到了去永新县的船中,我便去找静闻,但他已去了大觉寺。

等他回来时天色已晚,于是停泊在螺川绎前。

二十六日船夫去买菜,早餐后才出发,行十里,到达神冈山下,这才往西驶进小江中。

风势很顺,又往西行二十五里,到三江口。

一江从西北流来,那是安福江;一江从西南流来,那是永新江。

船溯永新江往西南行,到此处江中才有滩。

又行十五里,停泊在横江渡。

这天共行了五十里。

二十七日黎明时开船。

行二十里,到廖仙岩。

有座石崖濒临江流,南面已经是泰和县地界,而北面都是庐陵县境。

从此处起
船不时地折往北行,这大概是因为山溪虽然大方向上是从西面流来,但却时常折向南北两面。

行十里,到永阳,它是庐陵县的一个大集市,位于江北岸;然而江的南岸,还要过十里才属于泰和县,这是因船只顺江往北绕行的缘故。

又行十五里,往北经过狼湖,它是山坞中的一个村落,不是湖泊。

居民姓尹,有上百艘船只,全都是以在湖襄间捕鱼为业。

又行十五里,停泊在止阳渡,有个村庄位于江北岸。

这天行了六十里,两天共行了一百多里,到了吉安府至永新县的中间。

原先复生因为山溪弯道多,打算用两匹马、雇两个担夫送我们到茶陵州界;我自从到了府衙门,见天空一直在酝酿着风雪,心里便想乘船走,于是复生找了船只,并请了两个男子帮助驾驭船只。

到此处北风刮得很猛,那两人经常下到水中牵拉或扛抬船只,我很同情他们那寒冷的样子,每每搞赏给他们一些酒钱。

下午,浓云渐渐散开,天空也逐渐亮开,这是风的功劳啊!
二十八日黎明时,用纤索拉着船出发,气候很寒冷。

行二十里,到敖城,才折往南。

挂帆航行五里,上黄坝滩。

又折往北,便进入两山间的峡谷中。

行五里,到枕头石。

折向西面,仍挂帆航行,三里后上黄牛滩,十八滩就从此滩开始。

黄牛滩往上为纷丝潭,潭水深绿,两边山崖突立夹耸如同门一样,到此处江岸才有夹峙的山崖,江中也才有阻遏水流从而使水流变得湍急腾涌的
石头。

又行七里,上了两个滩,为周原,山间展开的山谷稍微开阔了些,有村庄倚山坐落在谷中,居民都以卖柴禾为业。

又行五里为画角滩,它是十八滩中最长的。

又行五里为坪上,它就是庐陵、永新两县的交界处。

两县的分界在坪上的东边,我们的船停泊在坪上的西边。

二十九日黎明时开船。

行二十里,到桥面,溪上原来有座桥南北横跨,如今桥已毁坏,只有些乱石堆积着,堵截了溪流。

又走五里为还古。

望见溪流南边有座大山横亘着,下面有两座小山峰拔地直立,心中觉得很奇特。

向旁人询问,船夫说:“那高山名叫义山,就是当地人所称的上天梁,它虽然高大但没有奇异处;小的山峰叫梅田洞山,洞就在山麓。

”我早就仰慕梅田洞的优美景观,于是赶忙吃了饭登上岸,叫船夫连同他的船到永新县城去等候。

我和静闻从还古往南走五里,到达梅田山下,见山峰间到处石头纵横,高耸重叠,没有毫粒泥土覆盖在其间,真像是亭亭出水的莲花。

山麓有一家姓龙的人居住着。

朝向东面有三个洞,朝向北面有一个洞,只有东北一角山石完好,而东南面洞尽头处和西北等各面,都被烧石灰的用铁具凿削、用柴火熏烤,石质的玲珑程度失掉了十分之七。

朝向东面的第一洞在弯隆的崖壁下面,洞左侧有一块突立的石头遮挡着。

从洞门进去,弯隆而高深,走十几丈后,洞顶一下子向高空盘旋而起,四周尽是刀削般的石
壁向下垂悬,如同悬挂着千万丈帛布,围着薄纱帐幕,从天上飘洒下来。

上面又张开些小洞,高悬在半空中,小洞中仿佛吐出屋气幻化成楼阁,其中有个孔穴直通山顶,天光直泻到洞底,日影斜射入洞的上层,仰头望去,像是有仙人和神灵在上面游玩戏耍,遗憾的是没有一架十丈的梯子,以便攀登上去凌空置身于其间。

由此往北进去,左右两边都有如螺一样回旋的石屋子,露出似花瓣的石门,如卧伏的怪兽和垂悬的仪仗旗帜的石块石壁,更是不可枚举。

正洞内低垂着五重门,第三重门中有根擎天石柱将门分成两道:正门在左边,洞中光线直射进来;侧门在右边,黑暗中我们从门侧边的小洞进了第三重门,到第四重门内时与正洞合在一起。

再往里进到第五重门时,大约已经进洞半里远了,然而因为洞门高弯,洞内平直,光线还能远远地射进来。

到此处路忽然折往左边,再走进一个门,里面黑暗得什么都看不见,只是觉得那空阔的洞中回荡的声响,比明亮处更加宏亮悠远而已。

想出洞来寻找火把重新进洞游览,待往回走时,所看到的比进来时更加清晰、垂吊着的钟乳石、纵横列置的石柱等各种奇异景象布满眼前,让人应接不暇,不知不觉脚步不再向前移动。

此洞南面不足十步的远方,又有一洞,也是一直向北走进去,最后同样是折往左边,就黑暗得分辨不清景物,比起第一洞来,形态正好相同而只是小了些,然而洞中瑰丽奇异宏大多姿的景象,赶不上络‘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