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部编版:八上历史第七单元《解放战争》知识点
部编人教版初二历史上册第七单元解放战争知识梳理

部编人教版初二历史上册第七单元解放战争知识梳理第23课内战迸发一、重庆谈判1.时间:1945年8月,蒋介石先后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面商国度大计。
2.目的(1)蒋介石:为发起内战争取时间;想在政治言论上取得自动,把不愿战争的罪名强加到中国共产党身上。
(2)毛泽东:为了尽一切能够争取战争。
3.效果: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谈判纪要»,即〝双十协议〞。
4.意义:重庆谈判与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为中国完成民主一致、战争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
二、国民党发起内战1.片面进攻:1946年6月,蒋介石悍然违犯〝双十协议〞,撕毁政协决议,全力围攻中原束缚区,发起了片面内战。
10月,国民党军队占领张家口,片面进攻到达最高峰。
2.重点进攻:1947年3月,国民党片面进攻被粉碎,末尾发起对陕北束缚区与山东束缚区的重点进攻。
三、束缚区军民的自卫还击1.粉碎片面进攻:面对国民党军队的疯狂进攻和敌强我弱的实践状况,毛泽东提出了〝一切革命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结论。
中共中央召唤束缚区军民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军队的进攻,经过半年多的自卫还击战,粉碎了国民党军的片面进攻。
2.粉碎重点进攻:彭德怀率领的西北野战军先后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的成功,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华东野战军在山东孟良崮消灭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打退了朋友对山东束缚区的重点进攻。
美国用军用飞机空运国民党军队到内战前线【常考点】1.内战迸发的背景:蒋介石〝假战争,真内战〞。
2.性质:美帝国主义支持蒋介石发起的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第24课人民束缚战争的成功一、束缚区的土地革新内容结果土地政策的变化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经过艰辛的任务和妥协,束缚区的土地革新历时一年多顺利完成,广阔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中疆土地法纲要»(1947年) 废弃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依照乡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土地革新总路途依托贫雇农,勾搭中农,有步骤地、有区分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开展农业消费2.意义:束缚区的土地革新,使乡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无状况发作了基本性变化,激起了农民革命和消费的积极性。
[推荐学习]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七单元 解放战争知识梳理 新人教版
![[推荐学习]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七单元 解放战争知识梳理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d4ab312ade80d4d8d05a4f26.png)
第七单元解放战争第23课内战爆发一、重庆谈判1.时间:1945年8月,蒋介石先后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面商国家大计。
2.目的(1)蒋介石: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想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强加到中国共产党身上。
(2)毛泽东: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
3.成果: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4.意义:重庆谈判与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
二、国民党发动内战1.全面进攻:1946年6月,蒋介石公然违背“双十协定”,撕毁政协决议,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发动了全面内战。
10月,国民党军队占领张家口,全面进攻达到最高峰。
2.重点进攻:1947年3月,国民党全面进攻被粉碎,开始发动对陕北解放区与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三、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1.粉碎全面进攻:面对国民党军队的疯狂进攻和敌强我弱的实际情况,毛泽东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
中共中央号召解放区军民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军队的进攻,经过半年多的自卫反击战,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
2.粉碎重点进攻:彭德怀率领的西北野战军先后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华东野战军在山东孟良崮消灭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2.意义: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1.战略反攻: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到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2. 战略决战——三大战役(1948年9月—1949年1月)(1)辽沈战役: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人民解放军,解放了东北全境。
【2020】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单元解放战争知识梳理新人教版

编 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第七单元 解放战争
第23课 内战爆发
一、重庆谈判
1.时间:1945年8月,蒋介石先后三次电邀毛泽东到 面商国家大计。
2.目的
(1)蒋介石:为发动内战争取 ;想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强加到 身上。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一、××区的土地改革
1.重大措施
内容
结果
土地政策的变化
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行 的土地政策
经过艰苦的工作和斗争,××区的土地改革历时一年多顺利完成,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
《中国土地法大纲》( )
,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土地改革总路线
2.粉碎重点进攻:彭德怀率领的西北野战军先后取得 、 等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华东野战军在山东 消灭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打退了敌人对山东××区的重点进攻。
美国用军用飞机空运国
民党军队到内战前线
【常考点】
1.内战爆发的背景: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
2.性质:美帝国主义支持蒋介石发动的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2)毛泽东: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 。
3.成果: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 ”。
4.意义: 与 的召开,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
二、国民党发动内战
1.全面进攻:1946年6月,蒋介石公然违背“双十协定”,撕毁政协决议,全力围攻 ,发动了全面内战。10月,国民党军队占领 ,全面进攻达到最高峰。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七单元 解放战争知识梳理 新人教版

民党军队到内战前线
【常考点】
1.内战爆发的背景: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
2.性质:美帝国主义支持蒋介石发动的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策的变化
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行 的土地政策
经过艰苦的工作和斗争,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历时一年多顺利完成,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
(3)平津战役:林彪、罗荣桓指挥的东北人民解放军,与聂荣臻指挥的华北人民解放军共同发起平津战役,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3.南京解放: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结束了 在大陆的统治。
三大战役示意图民党军队到内战前线
【常考点】
1.时间: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
2.成果: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3.作用: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三、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
1.粉碎全面进攻:面对国民党军队的疯狂进攻和敌强我弱的实际情况,毛泽东提出了“ ”的著名论断。中共中央号召解放区军民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军队的进攻,经过半年多的自卫反击战,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
2.粉碎重点进攻:彭德怀率领的西北野战军先后取得 、 等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华东野战军在山东 消灭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4.意义: 与 的召开,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
二、国民党发动内战
1.全面进攻:1946年6月,蒋介石公然违背“双十协定”,撕毁政协决议,全力围攻 ,发动了全面内战。10月,国民党军队占领 ,全面进攻达到最高峰。
2.重点进攻:1947年3月,国民党全面进攻被粉碎,开始发动对 解放区与 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统编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单元梳理

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单元梳理历史学是一门充满魅力的人文社会学科,它具有传承人类文明成果、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价值。
初中历史课程是传授历史学基础知识的一门课程,普及历史常识是课程的基本任务,基础性和综合性是课程的基本特点。
对于八年级的孩子们而言,历史课是他们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中、系统学习历史知识、培养学科素养、提升学习能力、形成正确价值观的开始。
接下来,我将从“学习重难点”、“单元概述”和“教学建议”这三个方面来谈谈个人的看法,以供大家在实际教学中参考。
1.学习重难点本单元的重点是重庆谈判及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
以及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和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
难点是重庆谈判的历史背景。
分析国民党政权垮台的原因,认识渡江战役捍卫了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维护祖国统一的历史作用。
2.单元概述从1945年8月到1949年9月是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胜利后,人民普遍期待和平建设国家。
毛泽东力挽狂澜,亲赴重庆谈判,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很大努力。
但是,国民党坚持独裁统治,出尔反尔,1946年6月发动全面内战。
解放战争的头一年,战场主要在解放区,战略上敌人进攻,我方防御。
但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解放区军民,先后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之后展开战略反攻,发起三大战役。
1949年4月解放军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解放军向全国进军,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结束。
3.教学建议第23课是内战爆发,第一部分是重庆谈判,背景方面:抗战胜利后,人民渴望和平,美国支持蒋介石阴谋发动内战。
原因是: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到重庆商谈和平问题,假和平,真内战。
为了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毛泽东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
归纳出时间和具体代表人物,重庆谈判的结果是经过谈判,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双方同意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立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召开政治协商会议,邀请各党代表和社会贤达协商国是,讨论和平建国方案。
人教版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第七单元解放战争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第七单元解放战争知识点汇总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第七单元知识点汇第23课内战爆发1、重庆谈判时间、地点:1945年,重庆。
双方目的:国民党:假和谈,真内战,争取时间,部署内战。
共产党:真和谈,揭骗局,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
结果:①1945年10月10日,签订了《双十协定》②1946年,重庆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再次确定了避免内战、和平建国的方针。
意义: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为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
2、全面内战爆发:1946年6月,蒋介石公然违背“双十协定”,撕毁政协决议,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发动了全面进攻。
3、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的战略战术①、首先是对中原解放区进行全面进攻;②、被粉碎后,开始对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进行重点进攻4、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斗争策略:①、制定了以运动战为主要方式,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和方针。
②、毛泽东、周恩来等率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
战果:①、粉碎了国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②、彭德怀率领西北野战军先后取得青化砭(bian),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③、华东野战军在山东孟良崮消灭国民党王牌主力,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5、【P111材料研读】:材料中大家为什么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答: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使人民看到了国内和平、民主和国家统一、富强的愿望。
6、【课本第112页课后活动1】(1)毛泽东认为“目前”最迫切的问题是什么?应如何应对?答:保证国内和平,实施民主政治,巩固国内团结;应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加以合理解决。
(2)经过重庆谈判,国共双方代表最后签订了什么文件?答:1945年10月10日,签订了《双十协定》7、【课本第112页课后活动2】运用具体史实,说说解放区军民是如何进行自卫反击的?必背知识点的4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1、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政策:将抗日战争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部编(统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初中历史 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 期末单元复习课件

5.[2018•衡阳中考]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非常形象地比喻:
“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
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地拖住,
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插上一刀”是指( A )
A.千里挺进大别山
B.辽沈战役
C.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D.孟良崮战役
6.[2018•东营中考]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
C.重庆
D.延安
2.[2018•达州由中此考可]“排愿除所A、有C的、人D从三这个张选照项片。上能够理解和体会, 在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我们的国家处在十字路口,处在两种命 运、两个前途决定胜败的严峻时刻。我们的党和毛主席为国家
和人民作出了怎样的贡献!”如图这张照片可以用来研究( B )
A.毛泽东“进京赶考”,统治中国 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3)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2)蒋介石阴谋发动
(4)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
内战
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比较西安谈判和重庆谈判
项目 事件
西安谈判
重庆谈判
中共代表
周恩来等
毛泽东、周恩来等
结果
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 共抗日等条件
签署“双十协定”
落实情况
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蒋介石撕毁“双十协 定”,发动全面内战
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中共一大、全面内战爆发、中华 人民共和国成立。
... 各种不同的派别都想按照自己的意愿改造这个国家。《新 青年》派从马克思主义中看到了希望,1921年夏,他们成立了中 国共产党,(后来)领袖是毛泽东(1893—1976)。他虽然遵循马克
思和列宁的学说,但主张走中国自己的道路。 ……在1946年爆发的内战中,共产党得到了千百万农民的支持,
人教版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第七单元解放战争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第七单元知识点汇第23课内战爆发1、重庆谈判时间、地点:1945年,重庆。
双方目的:国民党:假和谈,真内战,争取时间,部署内战。
共产党:真和谈,揭骗局,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
结果:①1945年10月10日,签订了《双十协定》②1946年,重庆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再次确定了避免内战、和平建国的方针。
意义: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为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
2、全面内战爆发:1946年6月,蒋介石公然违背“双十协定”,撕毁政协决议,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发动了全面进攻。
3、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的战略战术①、首先是对中原解放区进行全面进攻;②、被粉碎后,开始对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进行重点进攻4、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斗争策略:①、制定了以运动战为主要方式,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和方针。
②、毛泽东、周恩来等率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
战果:①、粉碎了国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②、彭德怀率领西北野战军先后取得青化砭(bian),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③、华东野战军在山东孟良崮消灭国民党王牌主力,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5、【P111材料研读】:材料中大家为什么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答: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使人民看到了国内和平、民主和国家统一、富强的愿望。
6、【课本第112页课后活动1】(1)毛泽东认为“目前”最迫切的问题是什么?应如何应对?答:保证国内和平,实施民主政治,巩固国内团结;应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加以合理解决。
(2)经过重庆谈判,国共双方代表最后签订了什么文件?答:1945年10月10日,签订了《双十协定》7、【课本第112页课后活动2】运用具体史实,说说解放区军民是如何进行自卫反击的?必背知识点的4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1、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政策:将抗日战争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初中历史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民解放战争》是初中历史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课,主要讲述了1945年至1949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解放战争的历史。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解放战争的背景、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解放战争的意义。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解放战争的艰辛历程,认识解放战争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抗日战争的历史,对我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有一定的认识。
但对于解放战争的具体过程、意义以及与抗日战争的区别和联系等方面,学生可能还较为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深入理解解放战争的特点、意义及其在中国历史进程中的地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解放战争的背景、进程和意义,认识解放战争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学会从多角度审视历史事件,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为国家和民族事业奋斗的信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解放战争的背景、进程和意义。
2.难点:解放战争的特点及其在中国历史进程中的地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解放战争的艰辛历程。
2.对比教学法:引导学生对比分析解放战争与抗日战争的异同,深入理解解放战争的特点。
3.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
2.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历史图片、地图、数据等,辅助教学。
3.视频资料:准备相关解放战争的历史视频,便于学生直观了解战争历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抗日战争胜利后的中国局势,引导学生思考解放战争的必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解放战争的背景,展示相关历史图片、地图,让学生了解解放战争的起因。
部教版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第七单元的必背知识点

部教版版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第七单元解放战争必背知识点一、内战爆发与重庆谈判1. 内战爆发:时间:1946年6月,国民党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全面爆发。
作战方针:人民解放军采取 “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方针,在运动战中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2. 重庆谈判:时间:1945年8月28日至10月10日。
背景:战后人民渴望和平,国内外均不赞成中国内战;蒋介石企图通过谈判取得政治上的主动,而中国共产党则揭露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谈判结果:国共双方签订了 《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 “双十协定”,规定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
二、战略反攻与三大战役1. 战略反攻:标志性事件: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进攻的序幕。
2. 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时间:1948年9月至11月。
指挥员:林彪、罗荣桓。
结果:攻占长春、沈阳、锦州等地,解放东北全境。
淮海战役:时间: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
指挥员: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
结果: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平津战役:时间: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
指挥员:聂荣臻、罗荣桓、林彪等;北平国民党守军总司令傅作义接受和平改编,北平和平解放。
结果: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三、解放战争的胜利1. 渡江战役:时间:1949年4月21日起。
结果: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2. 历史意义: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四、解放战争中的关键事件与人物关键事件:如转战陕北、孟良崮战役、解放区的土地改革等。
重要人物:如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等,他们在解放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重要文件与法规《中国土地法大纲》: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该新闻报道了下列哪一战役的胜利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挖蒋根”是指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 物力保障。 材料二:
(2)图片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发生于哪一年?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1947年。
材料三: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 节:在西柏坡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 根白发,毛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 值得!”
地改革
意义:①激发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②翻身农民踊跃 参军参战,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人力、物力保障。
战略反攻开始标志:1947年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战略决战
辽沈战役——解放东北全境 淮海战役——解放长江中下游以北地区
平津战役——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七届二中全 1949年3月,河北西柏坡 进京赶考(迎接胜利,准备建国)
渡江战役。 南京 国民政府。
1、据统计,在解放战争的头三年,晋冀鲁豫解放军参军农 民达148万,山东解放区有近60万农民参军,700万民工随 军支援前线。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解放区土地改革的胜利完成 B、晋冀鲁豫解放区农民痛恨蒋介石
C、广大农民获得土地、房屋等 D、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材料一:对于土地改革的意义,刘少奇曾深情的指出:“我们这里 农民翻了身,我们脚跟站得更稳了。这样,就将使我们与蒋介石在力量 对比上发生根本的变化,我们有一万万五千人,群众自动参战,人力、 财力、物力是无穷的。”
材料二: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陈毅 材料三:国民政府滥发货币,国统区经济陷于崩溃。100元法币在 1937年可买两头牛;1945年可买两个鸡蛋;1946年可买1/6块肥皂;1947 年可买一只煤球;1948年可买1/500两大米。 材料四:中共制定正确的战略战术,例如在解放北平时未放一枪一 炮,“接受和平改编”是战略决战期间新闻报纸出现次数最多的词汇。 Q:依据材料,分析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单元 解放战争知识网络-文档资料

第 1 页第七单元 解放战争知识梳理1.时间:1945年8月——1945年10月2.地点:重庆3.目的:蒋介石——①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②赢得政治主动(实质:假和平,真内战);毛泽东——①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②截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人们普遍希望和平建国)4.成果:(1)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内容:①双方同意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②召开政治协商会议(2)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1月10日,重庆)内容:①讨论了建立联合政府、和平建国纲领、召开国民大会、修改宪法草案、整编军队等问题②通过了一系列决议,再次确定了避免内战、和平建国的方针。
5.意义: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1.内战爆发标志:1946年6月蒋介石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2.国民党的全面进攻与重点进攻(1)全面进攻:1946年6月开始——1946年10月国民党军队占领张家口(最高峰)——1947年3月全面进攻被粉碎(2)重点进攻(1947,3全面进攻被粉碎后):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3.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战(1)论断:毛泽东“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者虎”(背弃人民,发动反人民的战争)(2)战略战术(自卫战争):以运动战为主要方式,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和方针(3)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解放区军民经过半年多的自卫反击战(4)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①毛泽东、周恩来等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②彭德怀率领西北野战军先后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5)粉碎国民党军队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孟良崮战役,华东野战军在山东孟良崮消灭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军的重点进攻。
解放战争知识点总结

解放战争知识点总结《解放战争》是八年级历史上册的内容,这一课讲述了为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而进行的战争,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解放战争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阅读。
解放战争必考知识点重庆谈判:1945年8月底,毛泽东赴重庆谈判,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订《双十协定》。
但人民军队、解放区的合法地位未达成协议。
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与国民党的战略决战: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解放战争重要知识点重庆谈判国民党坚持独裁统治,在美国的支持下,阴谋发动内战蒋介石采取假和平、真备战的策略,1945年8月14日、20日、23日邀毛泽东去重庆谈判毛泽东去谈判的原因:为争取和平、民主。
经过了43天,签署了《双十协定》《双十协定》内容:国民党接受了共产党提出的和平建国基本方针和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的建议,却拒绝承认解放区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
同意与共产党“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实行政治民主化。
重庆谈判意义:1.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的和平诚意,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
2.《双十协定》签订后,蒋介石再要发动内战,就将处于政治上的被动地位。
中共中央转战陕北时间:1946年6月标志着全面内战爆发国民党进军中原解放区等解放区,扬言用3到5个月时间,消灭共党领导的人民部队中共中央决定建立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从1946年7月~1947年2月,解放军放弃了105座城市,歼敌71万人,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
蒋介石收缩战线,重点进攻山东和陕北(榆林市、延安市)。
1947年3月,国民党胡宗南部向延安猛扑。
为诱敌深入,党中央和西北解放军主动撤出延安。
西北解放军在彭德怀的率领下,采用“蘑菇战术”,歼敌3万余人,粉碎了敌人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标志性事件。
在鲁西南强渡黄河,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歼敌:5.6万人横跨陇海线,涉越黄泛区,千里跃进,到达大别山区。
2020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七单元 解放战争知识梳理 新人教版

第七单元解放战争第23课内战爆发一、重庆谈判1.时间:1945年8月,蒋介石先后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面商国家大计。
2.目的(1)蒋介石: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想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强加到中国共产党身上。
(2)毛泽东: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
3.成果: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4.意义:重庆谈判与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
二、国民党发动内战1.全面进攻:1946年6月,蒋介石公然违背“双十协定”,撕毁政协决议,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发动了全面内战。
10月,国民党军队占领张家口,全面进攻达到最高峰。
2.重点进攻:1947年3月,国民党全面进攻被粉碎,开始发动对陕北解放区与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三、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1.粉碎全面进攻:面对国民党军队的疯狂进攻和敌强我弱的实际情况,毛泽东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
中共中央号召解放区军民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军队的进攻,经过半年多的自卫反击战,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
2.粉碎重点进攻:彭德怀率领的西北野战军先后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华东野战军在山东孟良崮消灭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2.意义: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1.战略反攻: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到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2. 战略决战——三大战役(1948年9月—1949年1月)(1)辽沈战役: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人民解放军,解放了东北全境。
人教版部编版八上历史第七单元解放战争复习课件(共16张PPT)

4.结局:1946年1月10日,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举行,为中国实现民
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
第23课 内战爆发
二、国民党发动内战 1.爆发:1946年6月,蒋介石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发动了全面内战 。 2.进攻:1947年3月,国民党全面进攻被粉碎,开始发动对陕北解放 区与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重
要人力、物力保障。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1.序幕:1947年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
攻的序幕。
2.打响辽沈
战役,解放东北全境。
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知识拓展
4.既然阻止不了内战的爆发,毛泽东还应不应该赴重庆谈判? 原因有哪些?
应该。因为:(1)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2)谈判只是蒋介石
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也是为了欺骗人民所使用的手 段。(3)中共为了尽可能地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 谋。
知识拓展
5.美国为什么要支持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发动内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制定了称霸全球的战略,并把控制中国 列为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企图利用亲美的蒋介石在中国建立一个 稳定、统一的反共政府,因此,全力扶蒋反共。而蒋介石在美国的支 持下,抢夺抗战胜利果实,积极准备内战。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颁布大纲: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2.大纲内容: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 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3.历史意义: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
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七单元 解放战争人教部编版知识点练习

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七单元解放战争人教部编版知识点练习
第1题【单选题】
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先后发动了三大著名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主力150多万人。
下图所示战役胜利的重要意义是( )
A、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
B、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C、华北全境基本获得解放
D、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黑暗统治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1945年,在努力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中,毛泽东告诫全党:“我们当了人民的代表,要代表得好,不要像陈独秀。
”对此理解最确切的是( )
A、一切为了和平
B、不首先挑起内战
C、防止国共合作再次破裂
D、要做好两手准备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图4为毛泽东与蒋介石l945年在重庆拍摄的两人一生中唯一的单独合影,他们这次见面谈判取得的重要成果是( )
A、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B、决定对日本的侵略采取不抵抗政策
C、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签署《双十协定》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部编版八年级上历史第七单元《解放战争》知识点

第七单元解放战争第23课内战爆发课标要求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的努力,认识国民党实现独裁、发动内战的本质。
主要知识点:一、重庆谈判1、背景:1945年8月,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面商国家大计。
国内: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国民党阴谋发动内战。
国际:美国积极扶蒋反共。
2、目的:蒋介石的目的: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也为了欺骗人民。
毛泽东的目的: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3、结果:1945年10月10,国共签订《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二、政治协商会议:4、时间、地点:1946年1月,重庆5、内容:会议讨论建立联合政府、和平建国纲领、召开国民大会、修改宪法草案、整编军队等问题,并通过一系列决议,再一次确定了避免内战、和平建国的方针。
6、意义: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
三、国民党发动内战7、爆发标志:1946年6月,蒋介石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8、全面进攻:1946年10月,国民党军队占领张家口,全面进攻达到最高峰。
9、重点进攻:1947年3月,国民党全面进攻被粉碎,开始对陕北解放区与山东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
三、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10、指导理论:毛泽东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
11、战术:自卫反击战。
以运动战为主要方式,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13、结果:解放军军民经过自卫反击战,粉碎国民党军全面进攻;14、重点进攻:①毛泽东、周恩来等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②彭德怀率西北野战军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③华东野战军在山东孟良崮消灭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标要求1、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知道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2024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电子教案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

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单元体例单元主题历史要素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重庆谈判、全面内战、土地改革、三大战役、南京解放备课说明一、单元课标要求基于《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阐述,本单元讲述的是人民解放战争的相关史事,学生将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的努力;了解全面内战的爆发、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等史事;通过了解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知道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和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二、单元教材分析抗日战争胜利后,人们普遍期待和平建设国家。
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很大努力。
但是,国民党坚持独裁统治,于1946年发动了全面内战。
中国共产党领导解放区军民,先后粉碎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之后展开战略进攻,发起三大战役。
1949年4月,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三、单元学情分析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八年级学生已经积累起一定的历史知识,学习方法也有了一定程度的积淀。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影视作品、书刊报纸、网络信息等资源渠道,已经对本单元内容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
但是,本单元内容比较琐碎,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通过情境再现、问题引领、史实讲述和多样化资源的运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四、单元教学目标1.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所作出的努力。
2.根据内战爆发时国共力量的对比等相关史事,认识战争初期敌强我弱的形势,分析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的原因,感悟人民解放军英勇作战、不畏牺牲的精神。
3.通过有关土地改革的文件、图片及影音资料,加深学生对土地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意义的理解。
4.理解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是人民的胜利,认识到人民命运与国家命运交织,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中国共产党代表的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八上历史第七单元《解放战争》知识点
第七单元解放战争
第23课内战爆发
课标要求
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的努力,认识国民党实现独裁、发动内战的本质。
主要知识点:
一、重庆谈判
1、背景:1945年8月,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面商国家大计。
国内: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国民党阴谋发动内战。
国际:美国积极扶蒋反共。
2、目的:
蒋介石的目的: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也为了欺骗人民。
毛泽东的目的: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3、结果:1945年10月10,国共签订《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二、政治协商会议:
4、时间、地点:1946年1月,重庆
5、内容:会议讨论建立联合政府、和平建国纲领、召开国民大会、修改宪法草案、整编军队等问题,并通过一系列决议,再一次确定了避免内战、和平建国的方针。
6、意义: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
三、国民党发动内战
7、爆发标志:1946年6月,蒋介石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
8、全面进攻:1946年10月,国民党军队占领张家口,全面进攻达到最高峰。
9、重点进攻:1947年3月,国民党全面进攻被粉碎,开始对陕北解放区与山东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
三、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
10、指导理论:毛泽东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
11、战术:自卫反击战。
以运动战为主要方式,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13、结果:解放军军民经过自卫反击战,粉碎国民党军全面进攻;
14、重点进攻:
①毛泽东、周恩来等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
②彭德怀率西北野战军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③华东野战军在山东孟良崮消灭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课标要求
1、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知道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2、知道解放区的土地改革;简析国民党南京政权覆亡和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主要知识点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背景:抗战胜利后,中共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2、依据:1947年,中共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内容: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3、制定土地改革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4、结果: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历时一年多顺利完成。
5、意义: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二、战略进攻:
6、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①时间、领导人:1947 刘伯承、邓小平
②目标:威胁南京和武汉
③意义: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是解放战争的转折点)
④毛泽东对挺进大别山的战略部署做了生动的比喻:蒋介石把他的主要兵力集中于陕北、山东,搞“重点进攻”,好比两个拳头一张,胸膛就露出来了。
这样的兵力部署很像一个哑铃,两头粗,中间细,两头力量强,还有攻势;中间力量弱,处于防御。
我们就攻其薄弱部分,从中央突破,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
三、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7、战略大决战: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1)辽沈战役:(关门打狗)
①时间:1948.9开始;
②领导人:林彪、罗荣桓;
③先占锦州(“门”);
④意义:歼灭国民党军47万余人,东北解放。
(2)淮海战役:(中间突破)
②时间:1948.11月开始;
②领导人: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等;③中心:徐州
④胜利:在河南东部陈官庄全歼敌军,共歼灭和改编军队55万余人;②意义: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解放了长江以北)
⑥人民支持:陈毅说“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说明人民群众的支持是解放战争胜利的保证。
(3)平津战役:(瓮中捉鳖)
时间:1948.11月开始。
意义:①歼敌52万余人,华北基本解放。
②北平和平解放,1949年初,傅作义接受和平改编,傅作义被称为民族功臣。
8、三大战役的意义: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大大加速人民解放战争
在全国的胜利。
9、百万雄师过大江(渡江战役)
时间:1949.4
领导者:毛泽东、朱德
意义:1949.4.23日,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垮台。
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形成了今天的台湾问题。
10、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①中共的英明决策;②人民群众大力支持;③解放军英勇作战;④国民党的腐败。
三大战役
【课件】部编版:八上历史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部编版:八上历史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检测题部编版:八上历史第23课《内战爆发》课件
部编版:八上历史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部编版:八上历史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