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的多种相关基因
胃癌相关基因及其在治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癌 基 因 ; 胃肿 瘤 ; R A 小 分 子 干 扰 ; 信 号传 导 N ,
Adv n e n t d n Ga t i n e l t d Ge e n h i a c s i S u y o s rc Ca c r Rea e n s a d t e r Ap l a i n i e t n f Ga t i Ca c r p i t n Tr a me t o sr c c o ne
Q A i J , U ib 1DU ah  ̄ QA0L 31 r u t S ho o n i dc n esy K n n l 0 We, U t L OJ o 1 n , AN C iu t u G a a colfKu mn Me i U i ri, u mi . d e g l a v t g
HE ./e 基质 金属 蛋 白酶 ( MP 一 的 活化 在 胃癌 的发 生 、 展 中起 重 要 作 用 。本 文 就 近年 胃癌 相 关 基 因及 其 R 2nu和 M ) 9等 发
在 胃癌 治 疗 中的 研 究 进 展 作 一 综 述 , 旨在 帮 助 理 解 胃癌 发 生 、 展 的分 子 机 制 , 为 其 基 因靶 向 治 疗 提 供 一 定 的 理 发 并
mu t g n ,a d mu t se r c s n ov n tu t r la d e p e so b o mai e f ma y r lt d g n s fw ih t e l — e e n l — tp p o e s i v li g sr cu a n x r s in a n r l is o n e ae e e ,o h c h i i t
摘 要 胃癌 是 我 国 最 常 见 的 恶性 肿瘤 之 一 . 病 率 和 死亡 率均 较 高 胃癌 的 发 生 由 遗传 和环 境 等 诸 多 因素 相 互 发
胃癌的基因突变
胃癌的基因突变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都较高。
胃癌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其中基因突变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本文将介绍胃癌的基因突变及其对胃癌的发生和发展的影响。
一、胃癌的基因突变概述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序列发生改变,包括点突变、插入、缺失、倒位等多种类型。
在胃癌中,基因突变是导致胃癌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目前已经发现了多个与胃癌相关的基因突变,其中包括 TP53、CDH1、ERBB2、PIK3CA、KRAS、BRAF 等。
二、TP53 基因突变与胃癌TP53 基因是一个重要的肿瘤抑制基因,其编码的蛋白质 p53 在细胞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TP53 基因突变是导致多种肿瘤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包括胃癌。
研究表明,TP53 基因突变在胃癌中的发生率较高,可以达到 50% 以上。
TP53 基因突变可以导致 p53 蛋白质的功能丧失,从而导致细胞的增殖和凋亡失衡,促进胃癌的发生和发展。
三、CDH1 基因突变与胃癌CDH1 基因编码的蛋白质 E-cadherin 是一种细胞间粘附分子,对于细胞的黏附和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
CDH1 基因突变是导致家族性弥漫性胃癌(HDGC)的主要原因之一。
研究表明,CDH1 基因突变可以导致 E-cadherin 蛋白质的功能丧失,从而导致细胞的黏附和稳定性下降,促进胃癌的发生和发展。
四、ERBB2 基因突变与胃癌ERBB2 基因编码的蛋白质 HER2 是一种受体酪氨酸激酶,对于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ERBB2 基因突变是导致 HER2 阳性胃癌的主要原因之一。
研究表明,ERBB2 基因突变可以导致 HER2 蛋白质的功能异常激活,从而促进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促进胃癌的发生和发展。
五、PIK3CA 基因突变与胃癌PIK3CA 基因编码的蛋白质 PI3K 是一种磷脂酰肌醇 3 激酶,对于细胞的增殖和存活起着重要的作用。
PIK3CA 基因突变是导致多种肿瘤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包括胃癌。
胃癌家族遗传与基因检测
胃癌家族遗传与基因检测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患病率与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然而,研究表明,胃癌也与基因遗传密切相关,家族遗传因素在胃癌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对于有家族胃癌史的个体,基因检测成为一种预防与诊断手段。
一、胃癌家族遗传的意义家族胃癌发病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这一现象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证实。
根据研究显示,家族性胃癌患者的胃癌风险高于非家族性胃癌患者。
这说明胃癌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遗传突变与胃癌的发生息息相关。
二、家族遗传与胃癌相关基因家族性胃癌与多个基因突变有关,其中最为突出的包括CDH1、TP53、DCC等。
CDH1基因突变与家族性弥漫性胃癌密切相关,患者具有高发生胃癌的风险。
此外,TP53基因突变常见于家族性胃癌和非家族性胃癌患者,突变后可导致肿瘤抑制功能减弱,进而促使肿瘤的发展和转移。
DCC基因突变也被证实与家族性胃癌患者相关,突变会引发细胞黏附力下降,从而促进胃癌的形成。
三、基因检测在胃癌预防与诊断中的应用基因检测通过分析个人的基因组,帮助人们了解自己是否携带患癌相关基因突变,在早期进行预防和筛查。
对于有家族胃癌史的个体,基因检测可提供更精确的风险评估,以及采取相应的治疗和预防措施。
具体而言,基因检测可以通过检测CDH1、TP53、DCC等基因的突变状态,对患者进行风险评估。
如果患者携带突变基因,那么他们需要更加密切地关注胃癌的早期症状,并定期接受胃镜及其他相关检查。
另外,通过基因检测还可以帮助患者选择更合适的治疗方案,如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
四、基因检测的优势与不足基因检测作为一种新兴的遗传学分析方法,具有诸多优势。
首先,它可以为个体提供个性化的风险评估和预防方案。
其次,基因检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灵敏性,能够检测到低频突变。
此外,基因检测还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指导,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胃癌风险。
然而,基因检测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目前尚无完全准确的模型可以预测基因突变对胃癌发生的具体影响。
胃癌患者血浆PAX5和RNF180基因甲基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
胃癌患者血浆PAX5和RNF180基因甲基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全球范围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除了遗传因素外,环境因素和表观遗传学的改变也是胃癌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在表观遗传学中,基因甲基化是一种常见的调控机制。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胃癌患者血浆中PAX5和RNF180基因的甲基化状态与胃癌的发生和预后密切相关。
本文将探讨胃癌患者血浆PAX5和RNF180基因甲基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
PAX5基因是一种上调转录因子,在正常细胞中起到抑制细胞增殖和促进细胞凋亡的作用。
然而,在胃癌细胞中,PAX5基因常常出现甲基化现象,导致基因的表达受到抑制,从而增加了胃癌的进展风险。
研究发现,胃癌患者血浆中PAX5基因甲基化程度与胃癌的病程和预后密切相关。
高度甲基化的PAX5基因会导致胃癌的侵袭和转移,并与胃癌病程和预后的差异有关。
因此,检测胃癌患者血浆中PAX5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对于胃癌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与PAX5基因相似,RNF180基因也是一个常见的甲基化靶点。
RNF180基因的甲基化状态与胃癌的发生和预后密切相关。
RNF180基因的甲基化程度升高会导致胃癌的侵袭和转移,并与胃癌的病程和预后相关。
研究表明,胃癌患者血浆中RNF180基因的甲基化状态与胃癌的分期和预后密切相关。
高度甲基化的RNF180基因可以作为胃癌的潜在生物标志物,用于胃癌的早期诊断和疗效评估。
综合研究结果显示,胃癌患者血浆中PAX5和RNF180基因的甲基化状态与胃癌的发生和预后密切相关。
高度甲基化的PAX5和RNF180基因会导致胃癌的侵袭和转移,并与胃癌的病程和预后有关。
因此,检测胃癌患者血浆中PAX5和RNF180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对于胃癌的早期诊断、预后评估和个体化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然而,目前对于PAX5和RNF180基因甲基化在胃癌中的机制和作用尚不完全清楚,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探索这些基因在胃癌中的具体功能和调控机制。
胃癌的基因突变与治疗靶点
胃癌的基因突变与治疗靶点胃癌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
研究发现,胃癌的发展与许多基因突变密切相关,并且这些突变提供了治疗胃癌的潜在靶点。
本文将探讨胃癌的基因突变与治疗靶点的关系。
一、胃癌的基因突变1. TP53基因突变TP53基因被认为是胃癌细胞中最常发生突变的基因之一。
这一突变通常导致肿瘤抑制基因的功能丧失,使癌细胞无法受到正常的细胞周期控制和凋亡途径的制约。
因此,TP53基因突变被认为是胃癌发展中的关键驱动因素。
2. HER2基因扩增HER2在正常细胞中起到调控细胞生长和生存的作用。
然而,当HER2基因发生扩增后,其过度表达会导致细胞增殖、生存和侵袭的增强,进而促进胃癌的发展。
HER2扩增被认为是胃癌中的一个重要驱动突变,也成为胃癌的治疗靶点。
3. CDH1基因突变CDH1基因编码细胞间粘附分子E-Cadherin,它在维持细胞间黏附和抑制肿瘤转移中起到关键作用。
CDH1基因突变会导致E-Cadherin的功能丧失,使细胞间黏附减弱,进而促进肿瘤的浸润和转移。
CDH1基因突变在胃癌的发生和进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二、基因突变与治疗靶点1. 识别突变并选择靶向治疗通过对患者肿瘤组织中的基因突变进行检测和识别,可以精确定位胃癌的致病突变,进而为靶向治疗提供依据。
例如,HER2基因扩增可以使用抗-HER2药物进行靶向治疗,如曲妥珠单抗。
此外,还有一些针对其他突变基因的靶向药物,如EGFR、FGFR等,可以通过抑制癌细胞的特定分子通路来抑制肿瘤生长。
2. 免疫治疗靶点除了针对具体基因突变的靶向治疗外,免疫治疗也成为胃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
PD-1和PD-L1是免疫检查点分子,它们的抑制剂可以解除肿瘤对免疫细胞的免疫逃逸作用,并恢复患者的免疫监视。
因此,PD-1和PD-L1抑制剂在胃癌的治疗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三、新的治疗策略和挑战近年来,随着肿瘤基因组学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基因突变与胃癌的发生和发展相关联,为治疗胃癌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胃癌的基因突变与药物敏感性
胃癌的基因突变与药物敏感性胃癌是一种常见且具有高度恶性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仍然居高不下。
胃癌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其中基因突变在胃癌的形成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了解胃癌的基因突变特征以及与药物敏感性的关系,对于胃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常见的胃癌相关基因突变1. TP53基因突变TP53基因又称为肿瘤蛋白53基因,是人类体内最重要的抑癌基因之一,其编码的蛋白质主要参与DNA的修复和细胞凋亡等功能。
然而,在胃癌中,TP53基因突变频率非常高,超过50%。
这些突变的积累导致了细胞凋亡的抑制以及DNA修复能力的降低,使得胃癌细胞更容易逃避免疫监视和抗肿瘤药物的治疗。
2. CDH1基因突变CDH1基因编码一种重要的细胞粘附蛋白--E-钙粘蛋白。
该蛋白负责细胞之间的粘附和稳定,起到维持组织结构的作用。
然而,在胃癌中,CDH1基因的突变被广泛观察到。
这些突变会导致E-钙粘蛋白功能的丧失,使得胃癌细胞具有增强的迁移和浸润能力,从而促进肿瘤的发展和转移。
3. HER2基因突变HER2基因是一种重要的膜受体酪氨酸激酶,参与调控细胞增殖和存活等信号传导通路。
HER2基因突变通常导致其蛋白质的过度激活,进而刺激胃癌细胞的生长,并与肿瘤的侵袭和预后恶化相关。
因此,HER2基因突变是胃癌中非常常见的一种突变类型。
二、基因突变与药物敏感性的关系胃癌的基因突变不仅与肿瘤的发展有关,也与药物的敏感性密切相关。
了解胃癌的基因突变特征,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1. EGFR抑制剂与EGFR基因突变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胃癌中一个重要的靶向分子。
EGFR抑制剂如西罗螺星和厄洛替尼等药物,可以通过抑制肿瘤细胞上的EGFR 激活来达到治疗胃癌的目的。
然而,EGFR基因突变会导致抑制剂的敏感性下降,从而减少治疗效果。
因此,在治疗胃癌时,EGFR基因突变的检测对于选择合适的靶向药物具有重要的意义。
胃癌的细胞遗传学和分子机制
胃癌的细胞遗传学和分子机制胃癌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和发展涉及到复杂的细胞遗传学和分子机制。
了解这些机制对于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胃癌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细胞遗传学和分子机制两个方面来探讨胃癌的研究进展。
细胞遗传学是研究细胞遗传信息的传递、变异和遗传规律的学科。
在胃癌的发生中,染色体异常和基因突变是常见的细胞遗传学事件。
研究发现,胃癌患者中常出现染色体结构异常,包括染色体缺失、重排和非整倍体等。
这些染色体异常会导致恶性转化相关基因的错位和表达异常,从而促进胃癌的发展。
例如,胃癌的发生与c-MET基因的重排和放大有关,这会导致c-MET信号通路的过度激活,进而促进胃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除了染色体异常外,胃癌中基因突变也是一个重要的细胞遗传学事件。
多个基因的突变与胃癌的发生和进展有关。
HER2基因的突变和HER2蛋白的过表达在一部分胃癌患者中高度频繁,这对胃癌的个体化治疗非常重要。
此外,TP53基因的突变也是胃癌中常见的事件,这与细胞的DNA损伤修复和细胞凋亡等关键过程相关。
对于理解胃癌细胞遗传学机制,深入研究这些基因的突变对于提高胃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分子机制是研究胃癌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分子水平的事件和机制。
通过使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可以对胃癌相关基因的表达和甲基化等遗传学修饰进行全面研究。
研究发现,在胃癌发生中,特定基因的异常表达和DNA甲基化是常见的分子机制。
例如,CDH1基因的甲基化是胃癌发生和转移的重要机制,CDH1蛋白的丧失会破坏胃癌细胞间的细胞间粘附,促进肿瘤的浸润和转移。
此外,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在胃癌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研究表明,lncRNA HOTAIR的过表达与胃癌的疾病进展和预后相关,其作为一个调控因子参与到胃癌的转移和侵袭中。
综上所述,胃癌的细胞遗传学和分子机制对于胃癌的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细胞遗传学和分子机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胃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并且在筛选特定靶向治疗和个体化治疗方案方面取得更好的效果。
胃癌的遗传基因检测
胃癌的遗传基因检测胃癌是一种常见且具有较高致死率的恶性肿瘤,它对患者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研究发现,胃癌发生与发展不仅与环境因素有关,遗传因素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对于高风险群体来说,遗传基因检测可以提供重要的预防和治疗依据。
一、什么是胃癌的遗传基因检测胃癌的遗传基因检测是通过检测患者身体的遗传物质DNA中与胃癌相关的基因变异,以确定其是否存在胃癌遗传易感基因的检测方法。
这些遗传易感基因的突变可能会导致胃癌的发生和发展。
目前,常见的胃癌遗传易感基因包括E-cadherin (CDH1)基因、p53基因、MLH1基因等。
这些基因的突变与胃癌高风险家族的遗传有关。
二、胃癌遗传基因检测的意义胃癌遗传基因检测的意义在于早期发现高风险人群,提前开展干预和预防措施,降低罹患胃癌的风险。
具体意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风险评估:通过遗传基因检测,可以了解个体是否携带胃癌相关遗传易感基因的突变,进而评估个体罹患胃癌的风险。
这对于有家族史的人群来说尤为重要。
2. 早期预警:胃癌遗传基因检测可以在疾病发生前早期预警,提醒个体注意自身健康状况,以早期发现并治疗患病的可能。
3. 个体化治疗:通过遗传基因检测,可以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例如通过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手术干预等方法进行针对性治疗。
4. 家族遗传咨询:胃癌遗传基因检测可用于家族遗传风险评估,以供不同世代的家族成员了解自身胃癌风险,为整个家族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咨询服务。
三、胃癌遗传基因检测的适应症和禁忌症胃癌遗传基因检测主要适应以下情况:1. 有胃癌家族史的人群:如果在家族中存在多个胃癌患者或有高风险胃癌突变基因,家族成员可以进行胃癌遗传基因检测,以了解自身的胃癌风险。
2. 已患有胃癌的人群:胃癌患者可以通过基因检测了解自身是否存在遗传易感基因的突变,以指导后续治疗和监测。
胃癌遗传基因检测的禁忌症相对较少,但也需要注意以下情况:1. 年龄限制:胃癌遗传基因检测对于未成年人群体的适应情况尚不明确,因此一般不推荐未成年人进行此项检测。
胃癌的基因变异
胃癌的基因变异胃癌的基因变异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都很高。
胃癌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其中基因变异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本文将从胃癌的基因变异入手,探讨其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
一、胃癌的基因变异胃癌的基因变异是指胃癌细胞中某些基因的DNA序列发生了改变,导致基因的功能发生了变化。
这些基因的改变可以是突变、缺失、扩增等。
这些基因的改变可以影响细胞的增殖、凋亡、分化等生命活动,从而导致细胞的恶性转化。
目前已经发现了许多与胃癌发生相关的基因变异,其中最为重要的是TP53、HER2、KRAS、PIK3CA等基因的变异。
这些基因的变异可以影响细胞的增殖、凋亡、分化等生命活动,从而导致细胞的恶性转化。
二、胃癌的发病机制胃癌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其中基因变异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胃癌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生活方式等。
其中,基因变异是胃癌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基因变异可以影响细胞的增殖、凋亡、分化等生命活动,从而导致细胞的恶性转化。
此外,基因变异还可以影响细胞的代谢、信号传导等生命活动,从而导致细胞的恶性转化。
三、胃癌的治疗方法胃癌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化疗等。
其中,手术是治疗胃癌的主要方法。
手术可以切除肿瘤组织,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放疗和化疗可以通过杀死癌细胞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目前,针对胃癌的基因变异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地发展。
例如,HER2基因变异的胃癌可以使用HER2靶向药物进行治疗。
此外,针对其他基因变异的胃癌也可以使用相应的靶向药物进行治疗。
四、结论胃癌的基因变异是胃癌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基因变异可以影响细胞的增殖、凋亡、分化等生命活动,从而导致细胞的恶性转化。
针对胃癌的基因变异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地发展。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相信会有更多的针对胃癌基因变异的治疗方法出现,为胃癌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胃癌的驱动基因突变与靶向治疗
胃癌的驱动基因突变与靶向治疗胃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是世界范围内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近年来,随着基因研究的不断深入,科学家们对胃癌的发生机制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其中,驱动基因突变在胃癌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此外,通过针对这些突变的靶向治疗也成为胃癌治疗的新方向。
本文将就胃癌的驱动基因突变与靶向治疗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胃癌的驱动基因突变驱动基因突变是指能够驱动细胞恶性转化和肿瘤发展的特定基因突变。
在胃癌中,一些驱动基因的突变对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根据研究,常见的驱动基因突变包括TP53、HER2、KRAS、PIK3CA等。
TP53基因是人类最常见的肿瘤抑制基因,其功能异常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
在胃癌中,TP53的突变频率较高,大约占50%以上。
这些突变能够抑制细胞的凋亡和增殖抑制功能,从而促进胃癌的形成。
HER2基因突变是胃癌中的另一个常见突变,其发生率约为5%~20%。
HER2基因的突变会导致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和生存。
此外,KRAS和PIK3CA基因的突变也是胃癌中常见的驱动基因突变。
这些突变会导致细胞增殖和生存相关的信号通路的激活,从而促进胃癌的发展。
二、基于驱动基因突变的靶向治疗随着对胃癌驱动基因突变的深入研究,靶向治疗成为一种新的治疗策略。
靶向药物是能够特异性作用于靶向突变基因或相关信号通路的药物,其作用机制是通过干扰肿瘤细胞的异常信号传导,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对于HER2基因突变阳性的胃癌患者,靶向治疗药物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和拉帕替尼(Lapatinib)已经被证实有效。
这些药物能够抑制HER2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进而抑制胃癌的生长和转移。
对于KRAS和PIK3CA基因突变的胃癌患者,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通过选择性的KRAS和PIK3CA抑制剂,可以有效抑制靶向基因突变驱动的信号通路,从而达到治疗胃癌的目的。
胃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
胃癌细胞凋亡基因西安国医肿瘤医院研究人员通过大量的研究分析发现,胃癌细胞凋亡是有相关基因控制的,目前发现的有以下三个基因:bcl-2基因、Bax和Fas/FasL。
下面来详细介绍:1.bcl-2基因bcl-2基因编码26kD的膜蛋白,是第一个被确认有抑制凋亡作用的基因。
bcl-2基因激活、过表达可抑制细胞凋亡,从而使细胞增殖和凋亡不平衡,而且会使具有遗传改变又得不到修复的细胞免于死亡而进入细胞循环,多种遗传成分改变可导致肿瘤的发生。
因此,bcl-2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乳腺癌中,高表达的Bcl-2与乳腺癌细胞凋亡指数呈负相关,而且与有丝分裂指数呈正相关,提示在细胞增殖活跃期,Hcl-2阳性细胞凋亡减少,即Bcl-2过表达影响了细胞凋亡。
Nakamum检测了肠型胃癌、胃腺瘤、肠化生及非化生胃黏膜,发现在肠化生中Bcl-2蛋白表达量最高(77.1%),胃腺瘤(37.5%)和肠型胃癌(10.8%)中较低。
因而认为,Bcl-2蛋白的过表达主要是在胃癌的早期阶段起作用,使转化细胞逃避凋亡,以进一步积累其他基因的异常。
Lauwers采用单克隆抗体124检测正常、伴有肠化生的萎缩性胃炎及异型增生胃黏膜,发现正常胃黏膜仅在胃小凹与腺体交接处增生的干细胞中有Bcl-2蛋白的微表达,而在肠化生黏膜的过增生区域及胃小凹表面分化不良的细胞中均可检测到Bcl-2,这些分化不良的细胞正是胃癌癌前病变的一个特征。
因此推测,胃黏膜受损后增生加快,导致一些分化不良的细胞出现,这些分化不良的细胞又因Bcl-2蛋白的过表达而逃避凋亡,呈现生长优势,细胞寿命延长,基因变异积累的机会增加,为进一步向恶性细胞转化提供了条件。
2.BaxBax是第一个被分离到的Bcl-2家族成员之一,与Bcl-2的同源区主要集中在BH1和BH2区。
Bax的功能与Bcl-2相对,可促进细胞的凋亡。
Bax与Bcl-2在体内的表达呈部位互补形式。
Bcl-2倾向于分布在生长细胞、增殖细胞,而Bax倾向于分布在终末分化细胞、退化细胞,在凋亡旺盛的细胞中表达更强。
胃癌的病理学特点与分子机制
胃癌的病理学特点与分子机制胃癌是指起源于胃黏膜细胞的恶性肿瘤,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癌症之一。
其发病率在亚洲地区较高,尤其是中国和日本等地。
本文将探讨胃癌的病理学特点以及分子机制。
一、病理学特点1. 肿瘤组织结构改变:胃癌的病理学特点之一是肿瘤组织结构的改变。
胃癌通常具有不规则的增殖模式,其细胞排列紊乱,形态各异。
肿瘤细胞与正常胃组织相比,核浆比例增高、核仁明显增大,胃腺上皮的整体结构被破坏。
2. 癌细胞浸润和转移:胃癌恶性程度高,容易浸润胃壁深层和附近组织。
随着癌细胞的侵袭,胃癌可向淋巴结、肝脏、肺部等远处器官转移。
这种转移方式使得胃癌的治疗变得更加困难。
3. 组织学类型多样性:胃癌的病理学类型非常多样,包括腺体型胃癌、粘液型胃癌、鳞状细胞癌和未分化癌等。
不同类型的胃癌具有不同的生物学行为和临床特点,对治疗和预后都有重要影响。
4. 黏液产生增加:大多数胃癌具有黏液分泌增加的特点。
这种黏液产生增加可能导致肿瘤组织增大和浸润能力增强,对胃癌的诊断和治疗都带来一定的挑战。
二、分子机制1. 基因突变:胃癌的发生与许多关键基因的突变紧密相关。
例如,TP53基因突变的频率在胃癌中较高,这可能导致细胞凋亡功能降低和肿瘤的发展。
其他一些关键基因的突变也与胃癌的发生和进展密切相关,如KRAS、HER2和BRAF等。
2. 上皮-间质转化:胃癌的发生常伴随着上皮-间质转化(EMT)。
EMT是一种细胞发育过程,可以使上皮细胞转变为具有间质特征的细胞,并增强其侵袭和转移能力。
EMT对胃癌的发展和进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3. 炎症和免疫应答: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饮食习惯等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炎症反应和免疫应答的异常可以促进胃癌的发生和发展,从而导致病理学特点的变化。
4. 血管生成:血管生成是胃癌生长和转移的关键步骤。
胃癌组织中常伴随着血管生成因子的过表达,这可以促进新血管的形成,从而为肿瘤提供充足的血液和营养物质。
结论胃癌的病理学特点和分子机制对于胃癌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MUC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rs4072037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癌发生的关系》
《MUC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rs4072037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癌发生的关系》一、引言胃癌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机制复杂多样,涉及到多种基因变异和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研究的深入,MUC1基因及其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在胃癌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逐渐受到关注。
其中,MUC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rs4072037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及胃癌之间的关系更是研究的热点。
本文旨在探讨MUC1基因rs4072037多态性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癌发生的关系。
二、MUC1基因及rs4072037多态性概述MUC1基因是一种黏蛋白基因,主要在胃肠道黏膜中表达。
该基因的变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其中,rs4072037是一种常见的MUC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其位于MUC1基因的特定区域,可能影响MUC1基因的表达和功能。
三、MUC1基因rs4072037多态性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关系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感染菌,与胃炎、胃溃疡和胃癌等疾病的发病密切相关。
研究表明,MUC1基因rs4072037多态性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某些MUC1基因rs4072037的特定基因型可能增加个体对幽门螺旋杆菌的易感性,而其他基因型则可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这可能与MUC1基因的表达水平和功能有关,进一步影响个体对幽门螺旋杆菌的抵抗能力。
四、MUC1基因rs4072037多态性与胃癌发生的关系胃癌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种基因变异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
研究表明,MUC1基因rs4072037多态性与胃癌的发生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关联。
某些MUC1基因rs4072037的特定基因型可能增加个体患胃癌的风险,而其他基因型则可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这可能与MUC1基因在胃癌发生和发展中的角色有关,包括其在肿瘤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等方面的作用。
五、结论综上所述,MUC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rs4072037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及胃癌发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抑癌基因p53及细胞周期素cyclinD1与胃癌的关系
抑癌基因p53及细胞周期素cyclinD1与胃癌的关系
抑癌基因p53和细胞周期素cyclinD1是胃癌的两个重要因素。
p53是一个负责细胞修复和细胞周期调节的基因。
这个基因在
正常细胞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以防止癌细胞的发生和恶性增殖。
细胞周期素cyclinD1则是一种参与细胞周期调控的蛋白质。
这个基因的异常表达也被发现是许多癌症的并发症之一。
在胃癌发生过程中,p53的变异和缺乏发生较为频繁。
它的缺
失会导致细胞的自身修复功能的丧失,并可能导致肿瘤细胞的积累。
而细胞周期素cyclinD1的异常表达也存在于许多胃癌
患者中。
一些研究表明,这种细胞周期素的过度表达可能会导致正常前胃腺细胞向胃癌细胞的转化,从而促进了胃癌的发展。
虽然实际机制还存在许多不确定性,但很多研究表明,p53和cyclinD1基因的失调是胃癌发生的重要因素。
因此,人们常常
通过检测这两个基因的表达以诊断和监测胃癌的发展。
一项最新研究还发现,p53和cyclinD1基因会以复杂的互相作用来调
节细胞周期,因此更全面的研究也是必须的。
在未来,如果我们能够了解p53和cyclinD1基因的详细机制
和互相之间的作用关系,就能更好地降低胃癌的风险和提高治疗效果。
同时,这些研究也可应用于多种癌症治疗中,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重要的贡献。
胃癌免疫治疗相关的TCGA和ACRG分子分型
胃癌免疫治疗相关的TCGA和ACRG分子分型1、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TCGA)分子分型:近年来随着分子诊断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高通量测序和基因芯片技术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新的胃癌分子分型策略。
2014年根据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分析提出4种分子亚型:EB病毒感染型(EBV)、微卫星不稳定型(MSI)、染色体不稳定型(CIN)以及基因组稳定型(GS)。
其中,EBV型和MSI型是免疫治疗可能获益类型,而CIN和GS型对免疫治疗发生反应的可能性较小。
(1)EBV型:约占8.8%,男性多见(82%),主要见于胃底和胃体(62%);PIK3CA是最常见的突变基因(80%),其他常见的突变基因包括:ARID1A和BCOR,而TP53突变罕见。
此外,DNA超甲基化水平非常高,且在所有EBV感染的病例中都发现了CDKN2A启动子高甲基化导致p16失活,而CDKN2A被认为是胃癌中最重要的抑癌基因之一。
此外,JAK2、CD274[即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PDCD1LG2(即PD-L2)和酪氨酸激酶受体(ERBB)2即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扩增,以及PTEN、SMAD4、CDKN2A 和ARID1A缺失也常发生。
(2)MSI型:TCGA中第二常见亚型,约占21.7%,多见于老年女性,好发于胃窦或幽门,具有较高的突变率,主要为PIK3CA、ERBB2、ERBB3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以及在其他肿瘤常见的热点基因。
富含DNA超甲基化,包含MLH1基因启动子超甲基化,导致MLH1错配修复蛋白沉默表达,被认为是造成MSI型病例的主要原因。
(3)CIN:TCGA研究中的大部分胃癌属于此类,约占50%,常见于胃食管交界处和贲门,多属Lauren分型中的肠型,老年人多见。
最为常见的基因变异为TP53突变(73%),此外,具有大量ERBB扩增,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VEGFA)、EGFR、ERBB2、ERBB3、c-Met和编码细胞周期相关的基因,如CCNE1、CCND1和CDK6等,为靶向治疗提供了潜在靶点。
胃癌的遗传因素和家族史
胃癌的遗传因素和家族史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在胃癌的发病中,遗传因素和家族史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遗传因素和家族史两个方面阐述胃癌的相关内容。
一、遗传因素遗传因素是胃癌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研究表明,某些基因的突变会增加个体患胃癌的风险。
例如,胃癌相关基因CDH1的突变可以导致家族性弥漫性胃癌综合征。
此外,一些基因多态性也与胃癌的遗传风险相关,如E-cadherin、MLH1、TP53等基因的多态性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另外,遗传因素还与胃癌的分子亚型相关。
研究发现,某些基因突变与不同分子亚型的胃癌密切相关,如细胞周期基因CCND1与结直肠癌的分子亚型有关。
了解胃癌的遗传因素不仅有助于明确高风险人群,还可以为胃癌的早期诊断和预防提供依据。
二、家族史家族史是胃癌发病的重要指标之一。
研究发现,有家族史的患者患胃癌的风险较大。
家族史中一级亲属患胃癌的风险比一般人群高出2-3倍,二级亲属患胃癌的风险也明显增加。
因此,如果个人有胃癌的家族史,应该高度关注自身的健康状况,定期进行胃部检查,及早发现异常情况。
家族性胃癌也是一个重要的遗传性疾病。
家族性胃癌指的是三代或三代以上、至少两个胃癌患者的家庭中出现胃癌,并且符合家族性领域4个或更多的胃癌的遗传表型。
这种类型的胃癌遗传风险更高,如家族性腺癌病例中CDH1基因突变的患者,其胃癌风险可高达70%以上。
三、预防措施了解胃癌的遗传因素和家族史,对于胃癌的预防和早期诊断起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防措施:1.定期进行胃部检查,尤其对于有胃癌家族史的人要加强关注;2.注意饮食健康,保持合理的膳食结构,多摄入蔬菜水果,减少盐腌食品、油炸食物的摄入;3.戒烟限酒,控制酗酒和吸烟的行为;4.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减少压力。
总之,胃癌的遗传因素和家族史对于胃癌的发病有较大的影响。
通过了解相关的遗传因素和家族史,我们能够更好地预防胃癌的发生,及早发现异常情况。
胃癌发生相关的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研究进展
t e n c t kn oy r h s n a t c c n e y p o i e e i e c o e me h n s ,p e e t n a d c n rlo a t c c n e . w e y o i e p lmop ims a d g sr a c rma rv d vd n e frt c a im i h r v n i o to fg sr a c r o n i
e ie oo ia t d e h w t a a t c c n e s a s c ae i h a in e e i b c g o n n n i n na a t r . C t— p d mi lgc ls i ss o h tg sr a c r i so it d w t te p t t Sg n t a k r u d a d e vr me tlf co s u i h e c o yo kn sp a n i o tn o ei n a i e l y a mp r t l n i f mma o e p n e a d h v l s eai n h p w t a t c c c r t de n t e a s c ai n b — a r l tr r s o s n a ea c o e r lt s i i g sr a e .S u is o h s o i t e y o h i n o
[ 摘要】 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 其病理发展过程十分 复杂。分 子流行病 学研究 显示 胃癌 的发生 同个体 的遗传
背景及环境 因素相关 。细胞 因子及其基 因在介导炎性反 应 中发挥 重要 的作 用 , 胃癌 的发生十分 密切 。细 胞因子基 因多态 与 性 与 胃癌 的相关性是 近年来研究 的热点 , 可为探索 胃癌的发病机 制及 胃癌 的预防 、 制提供依据 。文中就主要 的细胞 因子基 控 因多态性 与胃癌发生 的相关性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胃癌的遗传咨询家族史与遗传突变分析
胃癌的遗传咨询家族史与遗传突变分析胃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都呈现上升趋势。
病因复杂,既与环境因素有关,也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
对于具有家族史的患者,基因突变的遗传调查和咨询成为了预防和诊断胃癌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就胃癌的遗传咨询家族史以及遗传突变分析方面进行讨论。
一、胃癌的遗传咨询家族史在胃癌的遗传咨询家族史方面,主要包括家族病史的搜集、分析和评估。
首先,医生将询问患者的家族成员中是否有胃癌病史,包括近亲属中的一级亲属(父母、兄弟姐妹、子女)和二级亲属(祖父母、叔伯姑舅、姑姨)等。
家族病史中如果有多个近亲属患有胃癌,或者有早发胃癌的病例,就应该高度警惕胃癌的家族遗传风险。
其次,医生将对家族病史进行分析,了解患者家族中胃癌的发生规律和模式,确定其是否符合遗传性胃癌的特点。
一般来说,遗传性胃癌具有早发性、多发性和家族聚集性的特点。
如果家族中有多个成员早期患有胃癌,或者父母一方患有胃癌的概率较高,就存在家族遗传风险的可能。
最后,医生需要对患者的个人状况进行评估,在确定了家族病史存在遗传风险后,进一步结合患者的其他因素,如个人生活习惯、环境暴露史等,进行综合分析。
根据评估结果,可以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遗传咨询和治疗建议,包括定期体检、遗传咨询、遗传检测等。
二、遗传突变分析遗传突变分析是指通过检测胃癌患者体内的遗传物质,研究其基因突变情况,从而揭示其遗传风险。
常用的遗传突变分析方法包括遗传检测、基因测序以及肿瘤标志物检测等。
遗传检测主要通过检测胃癌相关基因的突变情况,确定是否存在与胃癌相关的遗传变异。
常见的胃癌相关基因包括CDH1、TP53、BRCA1、BRCA2等。
若患者体内存在这些基因的突变,就意味着其患胃癌的风险相对较高。
通过遗传检测,可以为患者提供预防和治疗胃癌的个性化建议。
基因测序则是通过对患者基因组进行测序,找出可能导致胃癌发生的突变。
目前,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使得大规模基因组测序成为可能,可以较全面地分析胃癌患者的遗传状态,对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机制有更深入的认识。
胃癌的细胞遗传学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异常
胃癌的细胞遗传学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异常胃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机制涉及到一系列细胞遗传学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异常。
这些异常变化导致了胃癌细胞的恶性转化和增殖能力,进而促使肿瘤的形成和发展。
本文将就胃癌细胞的遗传学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异常进行探讨。
1. 胃癌细胞的遗传学基因突变胃癌细胞的遗传学基因突变是胃癌发生和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
这些基因突变可以分为两类:驱动基因突变和抑癌基因突变。
1.1 驱动基因突变驱动基因突变是指那些对肿瘤细胞生长和增殖起关键作用的基因发生突变。
在胃癌中,常见的驱动基因突变包括KRAS、BRAF、EGFR 等。
这些基因突变会改变它们的功能,从而促进胃癌细胞的生长和转移。
例如,KRAS基因突变是胃癌中最为常见的突变事件之一。
KRAS突变会导致KRAS蛋白的功能失调,进而激活下游信号通路,促使细胞的恶性转化和增殖。
1.2 抑癌基因突变抑癌基因突变是指那些对肿瘤细胞生长和转移起抑制作用的基因发生突变。
在胃癌中,一些抑癌基因的突变事件被广泛观察到,如TP53、CDH1等。
这些基因突变会导致抑癌基因的失活,进而使胃癌细胞失去正常的增殖抑制机制。
细胞周期和凋亡相关的基因也是胃癌中常见的突变基因。
例如,TP53基因突变被认为是胃癌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TP53蛋白在细胞凋亡和DNA损伤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而其突变会导致蛋白功能丧失,增加细胞的生存和增殖能力。
2. 胃癌细胞的染色体异常除了基因突变,胃癌细胞还存在染色体异常,即细胞染色体结构和数量的异常变化。
这些异常变化可以是整个染色体的缺失、重复、断裂等。
2.1 染色体数目异常胃癌细胞往往会出现染色体数目的异常。
常见的染色体数目异常包括多倍体以及部分染色体缺失或增多。
这些数目异常会影响到胃癌细胞的遗传平衡和稳定性,从而促进肿瘤的发展。
2.2 染色体结构异常胃癌细胞的染色体结构异常通常表现为断裂、重排、倒位等。
这些结构异常可以导致染色体上的基因重排,进而改变基因的表达和功能。
胃癌发生相关的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研究进展
胃癌发生相关的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研究进展鲍倩【期刊名称】《医学研究生学报》【年(卷),期】2012(25)2【摘要】Gastric cancer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malignant tumors, with a very complex pathological process. Molecular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show that gastric cancer is associated with the patient's genetic background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Cyto-kin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inflammatory response and have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gastric cancer. Studies on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cytokine polymorphisms and gastric cancer may provide evidence for the mechanism,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gastric cancer.%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病理发展过程十分复杂.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胃癌的发生同个体的遗传背景及环境因素相关.细胞因子及其基因在介导炎性反应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与胃癌的发生十分密切.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与胃癌的相关性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可为探索胃癌的发病机制及胃癌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文中就主要的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与胃癌发生的相关性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总页数】5页(P220-224)【作者】鲍倩【作者单位】210006,南京,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中心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2【相关文献】1.扩张性心肌病与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J], 廖永玲;廖伟2.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与胃癌的研究进展 [J], 郭欣;范士英3.2型糖尿病相关炎性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研究进展 [J], 郑铁骑;邢翔飞4.炎性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J], 李潮生5.胃癌相关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 [J], 胡滨滨; 范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胃癌的多种相关基因
研究发现胃癌与基因有些密切的关系,胃癌患者体内的某些特定基因与正常人的基因出现了不同的变化,★西安国医肿瘤医院★分析认为这些基因可能是导致胃癌的真正元凶。
核黏蛋白是胃黏液的主要组成成分,可由多种上皮细胞合成,直接或以膜包颗粒的形式分泌至细胞外,主要起保护细胞,参与细胞间黏附和免疫识别的作用。
目前,已成功分离并鉴定出12种编码人类核黏蛋白的基因(MUC1、MUC2、MUC3、MUC4、MUC5AC、MUC5B、MUC6-8、MUC11-12、MUC13)。
Ho 检测正常、肠化生及胃癌的胃黏膜细胞黏蛋白基因表达情况,发现正常胃黏膜表达MUC1、MUC5、MUC6黏蛋白,肠化生胃黏膜表达MUC2和MUC3黏蛋白,而胃癌组织中则有MUC3、MUC4黏蛋白基因的高表达和MUC5、MUC6的低表达。
提示胃黏膜癌变过程中黏蛋白基因的表达变化,可作为一项监测胃黏膜病变发展的指标。
研究人员检测了MUC1基因核心蛋白的表达,结果为正常胃黏膜均有MUC1基因的表达(100%),而肠化生为75.9%,胃癌为63.0%,这些结果可能预示MUC1基因在人胃黏膜向肠化生病变、胃癌的演进中的表达率是减少的。
MUC6基因的检测表明,正常胃黏膜(100%),而肠化生(138%),异型增生(70%),胃癌为(7%),可能提示MUC6基因在胃黏膜的癌变过程中是下调衷达的,尤其是在肠化生和胃癌组织中更明显。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正常胃黏膜、肠化生、不典型增生、囊性扩张黏膜以及胃癌组织中MUC5AC核黏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发现,正常胃黏膜的浅表1/3范围内广泛分布MUC5AC核黏蛋白(100%),而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囊性扩张黏膜和胃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9.6%、100%、83.3%、40.0%,这一结果提示MUC5AC基因在胃黏膜的癌变过程中(正常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是下调表达的,正常黏蛋白基因表达的大量丢失,与胃癌发生可能相关,至少提示胃癌的恶变过程中涉及黏蛋白的基因的分子改变。
总之,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MUC基因表达异常有三种,第一种为正常核黏蛋白基因表达的丧失,第二种为某些核黏蛋白基因表达的异常增强,第三种为表达了在相应正常胃黏膜中不表达的核黏蛋白基因。
环氧合酶同工酶(Cox)是由两种基因型,即Cox-1和Cox-2组成的催化前列腺素样物质合成的关键性酶。
Cox-1在大多数组织和细胞中表达,被称为管家基因,有多种生理功能;而Cox-2mRNA和蛋白质在大多数正常组织检测不到,是一种诱导性即刻反应基因,可由多种因素所诱导,如细胞因子、生长因子、促癌剂。
Smith等发现,在胃腺癌中Cox-2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和肠化生组织(P <0.00l)及异型增生(P=0.01)。
国内学者的研究亦发现,Cox-2在浅表性胃炎(18.2%)、异型增生(33.3%)及胃癌(65.5%)中的表达呈平行性递增趋势,且在胃癌与胃炎中的表达有显著差异(P<0.01),Cox-2表达的明显上调,提示其可能参与肿瘤的形成,可能是胃癌形成的早期事件。
多药耐药基因(MDR1基因)编码170000的跨膜糖蛋白,对该基因的研究多集中在与疗效和预后的关系方面。
但Volirath对MDR1基因产物P-糖蛋白在非肿瘤性胃黏膜中的表达进行检测,发现Ⅲ型肠化生区域的上皮细胞中有表达(7/12),认为是在细胞出现
肠型分化时,MDR1基因去抑制,表达P-糖蛋白。
这一研究结果提示:MDR1基因不仅是一个疗效判定指标,而且是胃癌癌前病变的肠化生阶段出现的多种基因异常之一,其在肠型胃癌发生的早期阶段中是否起作用值得今后工作进一步探讨。
CD44为细胞表面跨膜糖蛋白,参与细胞与细胞、细胞与基质之间的特异性粘连。
Hi.gashikawa发现含有内含子的变异型CD44存在于所有胃、结肠的癌和腺瘤中,而与淋巴结和远处转移无关。
进一步发现在60%的肠化生黏膜中含有内含子9的变异型转录拼接CD44,提示CD44的异常可能与胃癌的发生亦有关系。
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是细胞内一种低分子量的对各种重金属(如锌、铜)有高度亲和性的蛋白,有4种MT基因(MT I-Ⅳ),定位于16号染色体。
其编码蛋白被认为有助于如金属铁等复合物的解毒和代谢。
有研究表明,在脑肿瘤、胃癌和乳腺癌中,MTa的过表达与预后差有关。
其他研究表明,除癌细胞外,在增殖的正常细胞和再生细胞也有MTs的表达。
国外学者运用差异显示技术,鉴定出编码MTⅡa mRNA的一个cDNA片段。
运用抗MT的单克隆抗体对34例胃癌组织和20例健康人胃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检测,以决定MT在胃
癌中的表达和定位。
用RT-PCR方法评估胃癌病人、其一级亲属及健康人胃组织MT的表达。
用NoIthem blot证实胃癌组织中MTⅡa的过表达。
在正常胃组织,MT的免疫反应发生在胃腺体的颈部。
而在胃癌细胞有强烈的反应,其与肿瘤分期、分化程度、肿瘤类型无关。
而且,在异型增生和肠化生区也有强烈的MT免疫反应。
RT-PCR证实与健康人相比,胃癌患者的一级亲属有MT la的频繁表达(P(0 01),MT在胃癌的过表达及MT在肠化生、异型增生及胃癌患者一级亲属胃黏膜的表达,说明其在胃黏膜恶性转化的早期阶段起作用。
胃泌素被认为是肠型胃癌的一种生长因子。
对90例萎缩性胃炎、肠化生、轻中重度异型增生、肠型胃癌进行免疫组化研究发现,胃泌素及其受体表达于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异型增生及肠型胃癌组织中。
因而认为胃泌素可能是胃癌发生的一个重要生长因子。
端粒酶通过合成端粒DNA,阻止端粒丢失,维持端粒长度而使肿瘤细胞获得永生化。
近来研究发现多种肿瘤存在其活化,Kuniyasu研究发现所有肠化生黏膜均有端粒酶活性,且Hp感染的程度与端粒酶mRNA表达和端粒酶阳性程度呈平行增长,表明Hp感染可在肠化生黏膜中强有力地触发端粒酶mRNA过表达,并由此引起端粒酶复活。
杨仕明等采用端粒末端重复序列扩增技术(TRAP)对端粒酶进行检测,采用RT-PCR法检测端粒酶亚单位(TP1、hTR、hTRT)。
发现在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异型增生及胃癌中端粒酶阳性率分别为24.6% (14/57)、38.9%(7/18)、37.5%(3/8)及92.3%(60/65),正常胃黏膜未检测到端粒酶活性,与以上各病变组织有显著性差异(P<0.05—00l),而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和异型增生组织中端粒酶阳性率亦明显低于胃癌组织(P(001);RT-PCR 检测发现端粒酶亚单位hTR和TP1在大多数胃黏膜中都有表达,而hTRT主要在胃癌及部分癌前组织中高表达,且在胃癌中hTRT的表达与端粒酶活性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P(001)。
结果提示,端粒酶不仅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在部分癌前组织中也有表达。
说明端粒酶在胃癌的发生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微卫星不稳定性(nucrosatelⅡlite instability,MSI)是指DNA中基因以外的核苷酸(一般小于4bp)重复序列发生突变,导致这些核苷酸重复序列的长度改变。
Semba等发现,微卫星不稳定存在于33%的胃癌和33%的肠化生中,提示
微卫星不稳定性可能是胃癌发生的早期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