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概论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害虫综合治理体系的防治技术

微生物治虫
➢ 通过菌类和病毒本身或提取物,使有害生物致病, 从而达到对有害生物的防治。
➢ 苏云金杆菌是目前世界上研究最多,产量最大的微 生物杀虫剂,能杀死150种鳞翅目害虫,如玉米螟 、棉铃虫等;广泛用于农、林、卫生害虫的防治。
➢ 杆状病毒,主要感染鳞翅目昆虫,被认为是重要而 安全的杀虫剂。目前进入大田推广或示范阶段的病 毒杀虫剂约20种,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杀虫剂是我 国第一个商品化且登记注册的病毒杀虫剂。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选育和利用抗性植物品种
➢ 抗性作物选育途径 (1)传统方法:选种、系统选育和杂交选育 (2)诱变技术:利用理化诱变因子诱导产生抗性突变体,再 筛选出抗性个体。 (3)组织培养 (4)生物技术:将各种生物的抗性基因转入目标植物体内。
➢ 抗性作物品种的合理利用,适宜利用垂直抗性和水平抗性, 培育多抗品种。
➢ 例如一种叫做草蛉的昆虫,专门捕食蚜虫,人工大量繁 殖草蛉,用来防治棉铃虫、蚜虫等害虫,效果非常好。 赤眼蜂、蜘蛛、瓢虫、食虫虻等都是害虫的天敌。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生物防治的生物可分为三类
➢ 捕食性生物:包括草蛉、瓢虫、步行虫、畸 螯螨、钝绥螨、蜘蛛、蛙、蟾蜍、食蚊鱼、 叉尾鱼以及许多食虫益鸟等;
➢ 尽可能全面地掌握农业害虫及其天敌的生活史、生物学和生 态学特性,以至于对整个生态系统的知识,并用这些知识来 指导实施是耕作防治成功的关键,改变农田环境使之不利于 害虫的生存。
1、调整作物布局 (1)合理设置植物田块 (2)轮作和间作 (3)栽种诱集作物 2、土壤耕作和培肥,改善土壤环境 (1)收获后和播种前的耕翻, (2)生长季节的中耕 (3)农田休闲和轮作绿肥,对寄主范围较窄,活动能力较差 害虫有效。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课程名称有害生物综合防治.

§3天敌作用的评价方法
§4农药对天敌作用的干扰
§5通过调节生境增加天敌作用
§6植物保护剂及其评价
§7增强自然控制的措施
第四章新技术与IPM
§1害虫防治中的新技术概述
§2新技术与IPM的协调性及评价
§3害虫防治新技术展望
第五章生态调控
§1各类害虫猖獗原因、可控因素、不可控因素
§2生态调控的理论基础
M080821
课程名称:有害生物综合防治
课内学时:36;学分:2;开课学期:秋
先修课程:农业昆虫学、化学保护、昆虫生态学(研究生)、基因工程(研究生)
适用专业:农业昆虫及害虫防治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拓宽研究生的视野,并通过IPM成功实例掌握IPM在各类有害防治中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及应用技术。
大纲内容:
第一章概论
§1有害生物防治历史
§2 IPM进展过程
§3 IPM与EBPM的比较
§4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
§5经济阈值、损害阈值
第二章品种抗性在IPM和EBMP中作用及评价方法
§1抗性与生物型
§2抗虫性机制及生态因素对抗性的影响
§3抗性与天敌的联合作用
第三章IPM和EBPM的生物控制
§1生物控制的特点及成功经验
§3各农田生态系生态调控示例
§4我国几个重要害虫综合防治成Fra bibliotek实例分析授课单位:农学院
大纲执笔人:吴进才教授
《害虫综合治理》第一章 害虫综合治理概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学科涉及生态学、经济学、环境保护学和系统科学等 诸多领域,与社会生产技术水平密切相关。通过有害生物 综合治理这门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 基本概念、最新理论和方法,了解国内各类作物的有害生 物防治的技术,并对系统科学的应用有所认识,最终合理 运用各项防治措施。
本章重点和难点
主要内容
➢ 第一节 害虫防治历史回顾及害虫综合治理的提出 ➢ 第二节 害虫综合治理的概念及特点 ➢ 第三节 制定害虫综合治理规划的原则和方法 ➢ 第四节 害虫综合治理的推广实施及对策
第一节 害虫防治历史回顾及 害虫综合治理的提出
▪ 害虫防治的历史 ▪ 害虫综合治理(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 害虫防治的第一次革命(1940-1960)
20世纪40年代害虫防治发生了第一次革命性的改变,这是由 于DDT的出现所引起的。英法两国同时发现与DDT同效的六六六, 后来又发现了许多高效的有机氯杀虫剂。德国在二战期间也发展 了有机磷毒物,后来发展为有效的杀虫剂。
同 时 , 也 出 现 了 人 们 通 常 说 的 “ 3R” 问 题 : 害 虫 抗 药 性 (Resistance)、农药残留(Residue)、害虫再猖獗(Resurgence)。
( 2 )1972 年 ,在 美国 召 开 了 一个 环 境 质 量保 护 会 议 (简 称 CEQ),决定把IPC改为IPM,即现在用的名称,从而与以前20- 30年代提出的综合防治相区别。IPM或IPC中的Pest一词,在60- 70年代提出,主要指害虫(包括害螨),现在则泛指有害生物(包 括病害、杂草、害虫等)。
第一章 害虫综合治理概论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对未来工作的建议与展望
加强国际合作
学习和借鉴国际上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成功经验和技术,加强国际 合作和交流。
强化政策引导
政府应加大对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投入力度,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 ,鼓励和支持企业、社会组织和科研机构参与治理工作。
推进科技创新
加强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领域的技术研究和创新,开发新的药剂、治理 设备和工艺,提高治理效果和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当前治理实践中的问题与挑战
1 2 3
耐药性问题
有害生物对化学药剂的耐药性越来越强,导致治 理效果不佳。需要研发新的药剂和治理方法,以 应对这一问题。
缺乏科学评估
一些治理实践缺乏科学评估,无法确定其实际效 果。需要进行科学研究和实验,以验证治理方法 的有效性。
技术推广不足
一些有效的治理技术没有得到充分推广,导致使 用范围有限。需要加强技术推广和培训,提高治 理技术的普及率。
强化国际合作
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合作, 分享经验和资源,共同应 对全球性的有害生物问题 。
提升公众意识
加强公众宣传和教育,提 高公众对有害生物的认识 和防治意识,促进社会共 同参与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工作。
THANKS
感谢观看
03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可以保护农作物和林木免受有害生物的侵害
,提高农业和林业的生产力和可持续性。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加强基础研究
进一步深入研究有害生物 的生态学、生物学特性、 种群动态及其与环境的关 系,为制定更有效的综合 治理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创新技术手段
研发新的防治技术手段, 包括生物防治、化学防治 、物理防治等,注重环保 和可持续性,减少对环境 的负面影响。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课件

化学药剂是防治有害生物常用的手段之一,了解不同种类的农药和使用注意事项,可以更好地进行有害生物的防治。
农药种类和分类
农药种类包括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等,根据不同 的目标有害生物分类使用。
农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使用农药要注意剂量控制、使用方法、安全防护等, 确保有效防治有害生物的同时,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 危害。
2 类型分类
有害生物根据其生态特征可以分为昆虫、害虫、致病菌等不同类型。
3 危害
有害生物对人类、动植物和生态环境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危害,给生活和环境带来隐患。
有害生物的危害
了解有害生物对人类、动植物和生态环境的危害,有助于认识综合治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 对人类和动植物的危害
有害生物可以传播疾病、破坏农作物、侵害生态系统,给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存与发展带 来威胁。
采取多种控制方法,综合运用生物学控制、化学 控制和物理控制等方法,提高防治效果。
3 环境友好
4 全民参与
注重环境保护,在有害生物综合治理过程中,尽 量采用对环境友好的方法和药剂。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防治意识,实现政府、 社会和公众的多方合作。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方法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涉及到生物学控制、化学控制、物理控制等各种方法,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防治。
结语
本课件强调了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每个人都应该加入到环保治理中,共同创造 一个美好的未来。
1 环保治理的重要性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是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环节,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
2 个人参与的意义
个人参与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可以提高环保意识,促进可持续发展。
3 未来发展的期望
期望有害生物综合治理能够得到更多的科技支持和社会关注,实现更好的防治效果。
(完整word版)当今世界有害生物治理策略简介

第一章当今世界有害生物治理策略简介纵观国内外,当今治理有害生物的策略不外乎以下三种: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大面积种群治理(APM);全种群治理(TPM)一、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1、概念: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是对有害生物进行科学管理的体系。
它从农业生态系统总体出发,根据有害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因地制宜,协调应用必要的措施。
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受害允许水平之下,以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补充:农业生态系统主要是由栽培植物(寄主)、病、虫、杂草等有害生物和环境因素(含生物和非生物因素)三个基本的要素组成。
2、由来和发展: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策略,首先是由病虫害防治专家和昆虫生态学家提出的。
然而只是到60年代以后,它才受到学者和公众普遍承认。
92年,联合国环发大会宣布,综合治理是防治有害生物优先考虑的策略。
我国是50年代中期开始使用,75年制定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
“综合防治”与“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基本内容是一致的。
8页3、理论特点:可归纳为三方面,第一是理论基础和指导原则。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是以系统论、信息论和灾变论为理论基础,以生态学的原则作为指导。
第二,防治措施的选择和运用。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策略要求各种防治措施取长补短,协调运用,特别重视自然控制因素的运用。
所有人为防治措施应与自然控制相协调。
第三就是防治目的。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是个管理系统,它不要求将有害生物彻底消灭,而是要将有害生物的种群数量控制在经济受害允许水平之下。
4、经济受害允许水平(EIL):作物因虫害造成的损失与防治费用相等的那个关键性害虫种群密度或作物受损害的程度。
5、经济阈值(ET):经济阈值是接近但未达到经济受害允许水平时的害虫种群密度或植物受害的程度。
通常是在小区或控制条件下,对不同种群密度下对作物不同生育期造成危害损失进行测定,然后通过投资、收益等换算而得出。
什么是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什么是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很多化学防治的非靶标影响、进化抗性以及费用促使人们研究出了一种叫作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方法来防治外来的和本地的农业害虫。
20世纪40年代晚期到60年代中期有时被称作“害虫防治的黑暗时期”,因为此时过多地依赖杀虫剂。
害虫综合治理的动力是,在这段时期的末期,人们观察到杀虫剂的常规使用有时会恶化某种害虫问题,因为杀虫剂会杀死靶标害虫的自然天敌,且比杀死害虫本身的效率更高。
害虫抗性的进化有时会恶化这个局面,就像先前被天敌压制的新的害虫种群激增一样。
蕾切尔·卡森将化学杀虫剂的使用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的影响公之于众后,也促使了人们寻找替代的方法。
诱发事件是棉花害虫亚洲棉红铃虫(pink bollworm)在亚利桑那州和加利福尼亚州扩散,导致化学农药,尤其是DDT的喷洒每年多达25次。
DDT的残留物开始出现在牛奶中,其浓度已经超过了美国联邦规定的最高限度。
还有,舞毒蛾的激增在缺乏DDT的情况下不能被控制住,从1957年开始,禁止在森林中使用DDT。
为了应对这一危机,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几位昆虫学家奠定了这种方法的基础,他们最初称其为综合防治,之后称其为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不幸的是,这个术语到现在有了太多的定义(最近统计至少有70个),以至于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变成了一种万能解释——如果一个术语有着太多不同的含义,也就意味着它什么也不是。
美国联邦机构资助了一个早期的项目,其目标是通过仔细研究害虫的生活史,于5年之内将在6种作物上使用的杀虫剂减少40%~50%。
关键的创新点就是化学品的喷洒时间,因此化学品只有在害虫最脆弱的时候才使用,并限制使用在害虫密度高的景观部分——这样可以避开邻近的自然天敌可能生活的生境,顺带减缓害虫抗性的进化速度。
其他的项目随后加入了其他的功能,例如,使用不育的雄性个体或者雌性个体来阻碍外来的苹果害虫苹果蠹蛾的交配。
一些害虫综合治理方案也应用了生物防治,通过谨慎使用杀虫剂(尤其是限定喷药时间和位置)而避免伤害防治作用物。
(植物保护学通论)第一章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生物防治(biological control)
2、生物防治途径 生物产物的开发利用—
—从除虫菊花中发现了 具有杀虫剂成活性的除 虫菊素,后开发为拟除 虫菊酯类杀虫剂。
34
生物防治(biological control)
2、生物防治途径 生物产物的开发利
用——天然植物农药 鱼滕酮
35
防治策略的演变
(一)古代“修德减灾”防治策略 (二)近代以消灭为主的防治对策 “全面消灭,重点肃清”(1958年我国植保
方针), 手段:依赖化学农药。
9
防治策略的演变
(三)现代的综合防治策略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1974年我国植保方针,第一次全国农作物
主要病虫综合防治讨论会 ):“综合防治是 从农业生产的全局出发,根据病虫与作物、 耕作制度、有益生物和环境等各种因素之间 的辨证关系,因地制宜、合理应用必要的防 治措施,经济、安全,有效地消灭或控制病 虫危害,以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41
生物防治(biological control)
3、生物防治的内容 (3)拮抗生物的利用。 烟草花叶病毒的弱毒
株系;
42
生物防治(biological control)
3、生物防治的内容 (3)拮抗生物的利用。 小麦——对羟基苯甲
酸——抑制白茅和反枝 苋等 麦棉套作中,小麦中对 羟基苯甲酸、阿魏酸等 可抑制棉花的发芽和幼 苗的生长。《中国农大学报》
25
生物防治(biological control)
1、生物防治原理 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人为地增加有
益生物的种群数量,从而取得控制有害生 物的效果。
26
生物防治(biological control)
《害虫综合治理》第一章 害虫综合治理概论

• 5、 1981年,在山东青岛召开的中国植保学会第三届年会上,又 进一步讨论了综合防治的概念与我国植保方针,评论了化学、生 物防治等技术措施在综合防治中的作用和地位。会议认为:“综 合防治应进一步树立生态学的、农业经济学的和环境保护学的观 点,从有效、经济、安全等方面来衡量其作用。综合防治不仅是 防治手段上的多样化,而应理解为综合运用的必要手段……”。
• 定义的特点: • (1)从农业生产的全局和农业生态系的总体出发; • (2)综合治理是建立在各项措施的基础上,但不是各
项措施的简单相加; • (3)要考虑经济、安全、有效。 • 不足之处: (1)未能强调自然控制因素。未给“经济有
效”一个定量标准。
• 4、1979年,中国科学院组织了有关方面专家,编写了《中 国主要害虫综合防治》一书,在书中,马世骏对综合防治 的内容做了说明:“综合防治是从生物与环境的整体观念 出发,本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和安全、有效、经济、 简易的原则,因地制宜,合理运用农业的、化学的、生物 的、物理的方法,以及其它有效的生态手段,把害虫控制 在不足为害的水平,以达到保证人畜健康和增加生产的目 的”。
▪ 二十世纪初的害虫防治(1900-1940)
从害虫防治技术上没有较大发展,但在害虫天敌的引进 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这些工作多以失败而告终。但人们开始 认识到防治害虫仅用单一的方法很难奏效,因此提出“综合 防治”(Integrated control)的概念,其着眼点是要把各种害 虫防治方法——农业技术防治、化学防治法、生物防治法、 机械防治法等配合起来,共同应用,以便起到取长补短的作 用,提高防治效果。它的基本思想仍是消灭害虫;没有从生 态学、经济学和环境保护方面考虑害虫防治。
允许水平作为经济的定量标准。
植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概述(植物保护技术课件)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概念
很久以前,人们就致力于寻找一种理 想的防治病虫害的方法。19世纪末,由于 美国从澳大利亚引进澳洲瓢虫防治吹绵蚧 获得成功,引起了人们对生物防治的极大 兴趣。此后,世界许多国家都开展生物研 究,想以此作为最理想的防治方法。
到20世纪40年代,由于人工合成了有机 杀虫剂,随后相继合成了杀菌剂等,其 使用方便、价格便宜、效果明显,一时 间化学防治就成为防治病虫害的主要手 段。但经长期大量使用后,产生的副作 用越来越明显,污染环境,造成公害, 病虫害产生抗药性以及大量杀伤有益生 物等,导致有些病虫害失去控制。
在实行综合治理的过程中,主要 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一)从生态学角度出发 植物、病虫、 天敌三者之间有的相互依存,有的相互制 约。
当它们共同生活在一个环境中时,它们的 发生、消长、生存又与这个环境的状态关 系极为密切。这些生物与环境共同构成一 个生态系统。
综合治理就是在播种、育苗、移栽 和管理过程中,通过有针对性地调 节和操纵生态系统里某些组成部分, 以创造一个有利于植物及病虫天敌 的生存,而不利于病虫孽生和发展 的环境条件,从而预防或减少病虫 的发生与为害。
最后人们终于从历史的经验得出结论, 任何依赖单一方法解决病虫害的防治问 题是不可能的。
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在国际上兴起 一种新的病虫害防治对策,即有害生物 综合治理,简称IPM。
一、综合治理的含义
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很多,各种方法 各有其优点和局限性,单靠其中某一种 措施往往不能达到防治目的,有时还会 引起其他的一些不良反应。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中,有害生物常常给我们带来诸多困扰和损失。
从农业领域的病虫害侵蚀庄稼,到家居环境中的蟑螂、老鼠肆虐,再到森林中病虫害对树木的威胁,有害生物的存在不容忽视。
为了有效地应对这些问题,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简称 IPM)的理念和方法应运而生。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并非是简单地使用农药或者单一的防治手段来消灭害虫,而是一种综合考虑生态、经济和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系统性防治策略。
它强调多种防治方法的结合与协调运用,以实现对有害生物的长期有效控制,同时减少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不利影响。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为什么有害生物会成为问题。
在自然界中,每个物种都有其自身的生态位和生存策略。
然而,当人类的活动改变了环境条件,或者引入了外来物种时,原本平衡的生态系统可能会被打破。
例如,过度使用化肥导致土壤质量下降,为某些害虫提供了更适宜的生存环境;或者盲目引进一种新的植物品种,可能会带来其原本携带的害虫,而本地的生态系统却缺乏对这些害虫的天然制约机制。
那么,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具体包括哪些方法呢?生物防治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这意味着利用有益生物来控制有害生物的数量。
比如,在农田中引入害虫的天敌,如瓢虫可以捕食蚜虫,赤眼蜂可以寄生在害虫的卵内,从而减少害虫的繁殖。
这种方法不仅对环境友好,而且往往能够长期有效地控制害虫的数量,因为它是基于生态系统的自然调节机制。
物理防治也是常用的手段之一。
通过设置障碍物、诱捕器、灯光诱杀等方法,可以直接减少有害生物的数量。
例如,在果园中可以使用防虫网来阻挡害虫进入;在仓库中放置粘鼠板来捕捉老鼠。
这些方法简单易行,且不会造成化学污染。
农业防治则侧重于通过合理的农业操作来预防有害生物的发生。
例如,选择抗病虫的作物品种、合理轮作、适时播种和收获、科学施肥浇水等。
良好的农业管理措施可以增强作物的抵抗力,减少有害生物的侵害机会。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课件

目录
•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概述 • 有害生物的种类与识别 •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方法与技术 •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实践与应用 •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01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是一种科学的方法,旨在预防和控制对农作物、森 林、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的有害生物。
03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方法 与技术
物理防治方法
捕杀法
人工捕杀成虫、摘除虫卵 或捕捉幼虫和蛹等。
诱杀法
利用害虫的趋性,设置灯 光、色板、性诱剂等诱杀 害虫。
阻隔法
设置障碍物,如防虫网、 粘虫带等,阻止害虫入侵 或迁移。
化学防治方法
杀虫剂防治
使用化学农药直接杀死或驱避害虫。
熏蒸剂防治
利用有毒气体或液体杀灭害虫。
案例一:北京地区的 有害生物治理
北京地区有害生物治 理的具体措施和效果
北京地区常见的有害 生物种类及危害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实践案例
案例二:上海地区的有害生物治 理
上海地区常见的有害生物种类及 危害
上海地区有害生物治理的具体措 施和效果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实践案例
案例三:广东地区的有害生物治理 广东地区常见的有害生物种类及危害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解决方案
加强科学研究
深入研究有害生物的生态习性、 繁殖规律和抗药性机制,为治理
提供科学依据。
推广综合治理技术
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手 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治理
。
提高公众意识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有害 生物防治的意识和参与度。
提高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效果的建议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及展望在农业生产中,每年因有害生物所造成的损失巨大。
据FAO统计,全世界农业生产中每年因虫害、病害和杂草危害造成的损失占总产值的37%。
其中,虫害占14%,病害占12%,杂草占11%。
因此,有害生物防治是农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在有害生物防治中,重治轻防,盲目施用化学农药的现象至今仍普遍存在,特别是在石油农业的条件下,对化学农药的依赖更加突出。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是我国早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就提出的植保方针,但由于土地承包到户,农民不可能做好“预防为主”的工作,这样势必导致以治为主,见病虫就打药,次数越打越多,浓度越打越浓,有害生物危害面积反而越来越大。
病虫发生面积与50年代相比,60年代增加30%以上,70年代增长100%,至80年代增长2.8倍。
在1983~1993年的10年间,农作物有害生物发生面积和防治面积分别增加了24.26%和49.47%。
化学农药使用量每年以3.0×104 t的速度增加。
目前,全世界每年生产的农药数量为25亿,总销售额为250亿美元。
我国仅1993年一年生产的农药就达2.62亿,居世界第二位,其中杀虫剂占77%,总销售额为88.93亿元人民币。
化学农药滥用的后果除导致生产成本大幅度上升外,还引起了“3R”(抗药性Resistance、再猖獗Resurgence、残留Residue)问题产生,生态环境恶化以及能源的耗竭,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
为了解决化学防治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人类不断探索有害生物防治的新途径,将持续发展的理论应用于指导防治实践。
特别是1992年7月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召开以来,确定了持续发展是唯一的发展模式。
为此,TShemyshev(1995) 提出了一个新的有关有害生物治理的概念——有害生物生态治理(ecological pest management,EPM)。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九)、生物多样性与害虫综合治理关系如何?
生物多样性与农业害虫综合治理的关系密切。在现代农田生态系统中,
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通常是把自然界的植物群落改造成为大面积
种植单种特定的作物,人为地排除其他植物种类的竞争以提高作物的产 量。
当人类对自然群落进行改造后,群落原有的相互作用受到干扰,群落将失
(2)天敌假说;
(3)资源中假说。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1)、关联抗性:
多种植物混栽在一起时,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 将产生关联抗性。 这些植物出了分类上的多样性外,在物理结构、 化学环境、微生物等方面的复杂性增加,可对害 虫危害的防御和抵御产生协同增效作用。
当亲缘关系较远的植物在一起时,受害程度低。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2、农田生物多样性的特点
农田生物群落是在人类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直接影响下形成和演替 的。其特点是: (1)人类为了自身的利益,不断施加影响,使农田生态系统朝着有利 于农作物生产、提高产量的方向发展; (2)农田往往只种植一种作物,即使进行混栽,也仅是两种或几种作 物的间作或套种 ,且作为主要的栽培作物的品种也很少。(例如,美 国用2~3个主要的大豆品种种植在 60%~70%的大豆地上,用4个主 要的土豆品种种植在72%的土豆地上,用3个主要的棉花品种种植在 53%的棉田)。 (3)农田中植被的种类组成及结构比较简单 ,植物群落的多样性较 低。(据报道,全世界的农业用地主要种植12种谷类、23种蔬菜、大 约35种水果和坚果作物;即在世界现有的大约14.4亿hm2农用土地上 种植的作物不超过70种,这与热带雨林的生物多样性形成鲜明的对照, 在那里,每公顷土地上的植物就超过100种)。 ( 4)农田植被的单一化导致农田其他生物群落在种类组成和结构 也趋向单一化。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主要内容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主要内容哎呀,说起“有害生物综合治理”,这可真是个超级重要的话题呢!你想想,就像我们的房间,如果不经常打扫,是不是就会变得乱七八糟,还可能会有小虫子到处乱跑?那大自然和我们生活的环境也是一样的呀!有害生物,就是那些会给我们带来麻烦和危害的小生物们。
比如说,偷吃粮食的小老鼠,咬坏衣服的小虫子,还有传播疾病的蚊子和苍蝇。
那什么叫综合治理呢?可不是简简单单地打打药、赶赶跑就行啦!这就好比我们要打赢一场大战役,得有各种战术,还得大家一起配合。
首先,得搞清楚这些有害生物是从哪儿来的。
是从外面跑进来的,还是在我们家里自己“生”出来的?这就像警察叔叔破案一样,得找到源头才行!比如说,家里的垃圾桶要是不及时清理,是不是就容易招来苍蝇?然后呢,要想办法预防它们出现。
比如说,把吃的东西都收好,别让老鼠有机会偷吃;窗户装上纱窗,不让蚊子飞进来。
这就好像我们出门前要关好门窗,免得小偷进来一样。
如果有害生物已经出现了,那也不能慌。
不能一股脑儿地用很多毒药,那样可能会伤害到我们自己,还可能让有害生物变得更厉害。
得选择合适的方法,就像我们选择合适的武器一样。
有时候,可以用一些天然的方法。
比如说,种一些能驱赶虫子的植物,像薰衣草、薄荷之类的。
这就好像给我们的家穿上了一层“保护衣”,让虫子不敢靠近。
还有呢,大家一起行动也很重要!比如说,整个小区一起打扫卫生,消灭害虫的藏身之处。
这就好比一群小伙伴一起做游戏,大家齐心协力才能赢。
“哎呀,要是不管这些有害生物,那我们的生活得乱成什么样呀?”你能想象每天被蚊子咬得满身包,吃的东西都被老鼠啃坏的日子吗?那简直太可怕啦!所以说呀,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真的太重要啦!只有把有害生物都治理好,我们才能过上舒服、健康的生活。
这就像是给我们的生活打造了一个坚固的城堡,把那些捣乱的“小坏蛋”都挡在外面!。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概念

(一)关于综合防治概念的发展
1、国外IPM的发展
回顾害虫防治的历史,长期以来害虫防治采用一种或几 种措施,并要求做到消灭害虫。对防治措施应用时,极少考 虑措施间的相互影响作用,更不用说去注意对生态系统的破 坏和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20世纪40年代:DDT有机化合物的研制和使用以及随之 而来的六六六等有机氯化合物、有机磷制剂问世,由于它们 的广谱、高效、速效、成本低廉、使用简便以及对短期内能 迅速将发生猖獗为害的害虫及时扑灭的效果,因此在一个时 期内,使人们普遍认为化学防治是解决害虫防治问题的唯一 有效方法。其它传统防治方法的研究和应用,受到了冲击而 几乎摒弃。这一种情况延续到60年代。
“预防”是贯彻植保方针的基础,“综合防治”不应 被看成仅仅是防治手段的多样化(手段的综合及防治 对象的综合),更重要得是以生态学为基础,协调应 用各种必要的手段,经济、简易、安全、有效地持续 控制害虫(不是消灭害虫)。
2、中国IPM的发展
1987年在四川成都召开的全国第二次农作物病虫 害综合防治学术讨论会,对综合防治的概念提出其涵 义是“综合防治是对有害生物进行科学管理的一种体 系,它属于农田最优化生产管理体系中的一个子系统。 它是从农业生态系的整体出发,根据有害生物和环境 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因 地制宜协调应用必要的措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 损害允许水平以下,以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 效益。”
美国环境质量委员会(CEQ)于1972提出IPM是 “运用各种综合技术,防治对农作物有潜在危险的多 种害虫,首先要最大限度地借助自然控制力量,兼用 各种能控制种群数量的综合方法,如在农业防治法、 利用病原微生物、培育抗性农作物、害虫不育法、使 用引诱剂、大量繁殖和释放寄生性和捕食性天敌等, 必要时使用杀虫剂。”
森林有害生物生态治理

第一部分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ntegr atedPest Manage ment)是对有害生物进行科学管理的体系。
它从农业生态系统总体出发,根据有害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因地制宜,协调应用必要的措施。
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受害允许水平之下,以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
害虫的可持续控制:以森林生态体系为基础,通过对该体系的维护与调控借以增强该体系结构和功能稳定性,充分发挥其对有害生物的自然制衡作用,必要时在不破坏该体系的功能及结构稳定性的前题下引入外部因素削弱害虫的危害,将害虫的种群密度控制在该生境、社会及经济效益可容许的范围内。
问题1.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产生和发展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Integr atedPest Manage ment.简称IPM)概念是在总结人类以前害虫防治经验教训、特别是2O世纪40—6o年代单一依赖化学药剂防治导致“3R”问题( Resist ance:长期大量施用光谱性杀虫剂.导致害虫的抗药性增强.防治效果下降:再猖獗 Resurg ence:大量杀伤天敌引起害虫再猖獗和次要害虫上升:残毒Resi due:对环境的污染和农产品的残毒也越来越严重)愈来愈突出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
害虫综合治理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2.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有何的特点?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ntegr atedPest Manage ment)是对有害生物进行科学管理的体系。
它从农业生态系统总体出发,根据有害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因地制宜,协调应用必要的措施。
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受害允许水平之下,以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
城市有害生物综合治理课程教学大纲.

《城市有害生物综合治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220754课程名称:城市有害生物综合治理英文名称: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I.P.M)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学时:36学分:2适用对象:植物保护专业本科生考核方式:考试(平时成绩占总成绩30%)先修课程:农业昆虫学、农业植物病理学、植物化学保护等二、课程简介本课程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二、三、四章介绍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基本理论(概念、特点、原理和方法等)和发展趋势,并详细讨论了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生态学、经济学、环境保护学原理;第五章在简要介绍系统分析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讨论系统科学在有害生物综合治理中的应用技术,如系统最优化、系统模拟等,说明作物—有害生物系统的最优化管理方法;第六章从生态经济学角度全面评价现行各种防治技术,讨论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昆虫行为调控的防治和遗传防治等在综合治理系统中的应用;第七章从发展的观点出发,介绍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计算机系统、原理和方法,讨论该项技术在推广、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展望转基因技术在有害生物综合治理中的应用及转基因安全专题。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本课程为植物保护专业本科学生专业选修课,目的在于使学生在学完农业昆虫学、农业植物病理学、植物化学保护等专业课后,对植物保护科学最新理论发展有所了解,掌握IPM理念和具体的方法,并起到推广IPM及最新植保理念的作用,用于指导生产实践,解决生产中的植保问题。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概论(一)目的与要求1、了解人类植保方式发展;2、掌握现代植保理论发展;3、明确为什么在作物生产过程中要以IPM理论为指导。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概念1、主要内容:概念的产生和发展、IPM特点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IPM)、有害生物全种群治理(total pest management, TPM)、有害生物区域治理(area pest management, APM)、有害生物合理治理(rationalpest management, RPM)、有害生物生态治理(ecological pestmanagement, EPM)、有害生物可持续治理(sustainable pest management, SP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5.
满足农民对技术、物质、信息相结合,产前、产中、产后相
结合的全方位、多层次植保服务的需求; 遵照市场规律,树立对消费者负责,对农民负责的观念。
植保工作的系统观
系统
1. 2. 3. 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有害生物和天敌种群及数量变化动态 进行监测; 大力开展有害生物的风险评估(PRA)工作; 借鉴高新科技成果,改进、提高监控技术手段,加速实现病 虫监控检验规范化,信息采集网络化,预测分析模型化,咨
询服务可视化,疫情灾情处理现代化。
新形势下植保工作的任务
拓宽植保服务领域
方法。生态控制的核心是要充分发挥农田生态系统中自然因素对
有害生物的控制作用,比如利用和保护农田天敌,利用作物的耐 害性、补偿性,抗逆行和变异性,利用物种间的互惠关系与自克、 他克关系,利用截断食物链或增加食物链对生态系统进行重新组 装等。
新形势下植保工作的任务
加快病虫测报信息化建设,建立重大病虫监测预警
植保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加入WTO后的情况
1. 农产品放开经营,我国农产品将接受消费者在市场上的严格
挑选和检验,要求植保工作从主要是控制病虫、挽回产量的
数量型植保向优化农产品质量、降低农药残留的质量型植保 转变; 2. 绿色蔬菜和无污染食品的生产是植保工作的一个崭新领域, 面临许多新的问题;
3.
1. 经济效益的主要指标因素 ;
2.
3. 4.
生态效益的评估 ;
社会效益的评估 ; 效益的综合评价 。
谢谢
1. 由产中服务为主转向产前、产中、产后相结合的系列服务,
由推广保产措施为主转向指导农民采用保产和保证农产品质
量并重的技术措施; 2. 3. 由技术指导服务为主转向提供技术指导、信息咨询和物资供 应相结合的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 完善技物结合的服务体系,逐渐建立有植保推广部门、科研
教学单位和农药生产企业参加的联合体。
形势下植保工作的任务
完善植保法规建设
植保工作风险性大,整体性强,公益性高,既需要接受社会
的制约,更需要得到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具有法规性强的明显特
点。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发展和社会法制化的加强, 植保工作的法制化建设应更趋健全。除了植物检疫、农药管理等 法规需进一步完善、配套防治行动的部署、统一防治措施的落实 等方面,也需要逐步走上有法可依的轨道。
的应用大体可分为三个层次: 1. 2. 面对有害生物,用于对有害生物发生规律、种群动态、预测 预报、防治决策和控制技术的研究 ; 面对田间防治工作,用于对有害生物综合防治管理 ;
3.
面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植保工作,用于对植保工作管理。
新形势下植保工作的任务
实施可持续治理策略
病虫生态控制或生态管理(EPM)是实施可持续治理的重要
新形势下植保工作的任务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策略的制定与实施
1. IPM的指导思想及主要特点 ;
2.
3. 4. 5.
IPM的发展阶段 ;
制定经济允许水平(EIL)和经济阈值(ET); 病虫的监测与预测 ; 综合治理技术措施的协调组配 。
新形势下植保工作的任务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效益评估与改进
植保工作的系统观
植保工作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其客体子系统是植物生产系
统中病、虫、草、鼠等有害生物生态系;其主体子系统则是防治
和防治的管理。植保工作是根据人和社会的需要,按照有害生物 发生发展的自然规律和技术所进行的农田管理活动的一部分。植 保工作管理既包括人对物的管理,又包括人对人的管理,加之它 与环境保护、卫生保健都有交叠,因而它是跨越自然和社会两界
上来; 2. 3. 研究品种、耕作制度、栽培技术、农药以及诸多自然控制因 子与病虫发生的关系,实施以生态控制为核心的持续植保; 要尽力减少和避免农药的残留、污染和害虫的抗药性。
植保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
1. 2. 3.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要求植保工作从依靠行政命令
转变为依托市场经济;
关税减让和非关税政策手段的丧失,将为国外农产品进入我
国市场提供便利条件。在这种情况下,植物检疫将可能成为 世界各国进出口贸易最强有力的技术屏障。
植保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贯彻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针、加强生态建设
1. 把植保工作的立足点从控制局部地区、少数作物的病虫灾害
转移到大区域的、适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后的生物灾害控制
的跨界系统。
植保工作的系统观
植保工作的复杂性和特殊性
1. 多元的生物学组分;
2.
3. 4.
气候因素的强大影响;
某些病虫发生的时空跨度很大; 农业技术变革的深刻影响。
植保工作的系统观
植保系统工程的逻辑结构与功能
植保系统工程就是应用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认识、设计、
管理植保工作。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在植物保护研究和工作上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第一章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概论
植物保护学院 刘映红
本章内容
一. 植保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二. 植保工作的系统观
三. 新形势下植保工作的任务
植保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1. 2. 产业结构的调整要求种植业区域布局、作物结构、品种及品
质结构各方面进行重大变革;
产业结构的调整又要求植保工作从主要控制粮、棉、油病虫 害向多种经济作物病虫害的控制拓展,以解决各地结构调整 及支柱产业出现新的病虫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