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透镜》教案 沪粤版物理
沪粤版八级物理上册3.5《奇妙的透镜》教案
奇妙的透镜教学点滴教学目标1.能识别凸透镜和凹透镜。
2.认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3.知道什么是焦点和焦距。
重、难点教学重点:透镜对光的作用和焦点、焦距的概念。
教学难点:利用凹透镜的虚焦点画光路图。
器材准备三棱镜、各种透镜、激光光学仪器教学过程一、引导构建〔一〕复习前节知识1.什么是光的折射规律?2.作出光线通过三棱镜的光路图〔二〕认识透镜请同学们观察下面的透镜,根据它们的特征,将它们分类。
是一类透镜,叫凸透镜,其特征是。
是一类透镜,叫凹透镜,其特征是。
〔三〕透镜对光的作用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并完成以下填空。
凸透镜对光线有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作用。
1.如下图的方框中各有一个透镜,图中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前后的传播方向,请在方框中填入适当的透镜。
2.当小玲在观察阳光通过甲、乙两个眼镜在地面上形成的光斑时,发现两个眼镜形成的光斑不同。
阳光通过眼镜甲形成的光斑较四周亮,而阳光通过眼镜乙形成的光斑中间较四周暗,由此可判断眼镜甲是透镜,眼镜乙是透镜。
3.林雨在森林公园游玩时,看到一个丢弃的透明塑料瓶。
她想到,如果下雨使瓶中进了水,就可能会成为森林火灾的元凶,于是她捡起了塑料瓶将其丢进了垃圾桶里。
这其中引起火灾的主要原因是〔〕A.装有水的塑料相当于-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B.装有水的塑料相当于-凸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C.装有水的塑料相当于-凹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D.装有水的塑料相当于-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四〕焦点、焦距和主光轴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搞清楚什么是凸透镜的焦点,焦距及主光轴。
叫凸透镜的焦点;叫凸透镜的焦距;叫凸透镜的主光轴。
〔五〕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取两块不同的玻璃凸透镜,先后置于光具座上,在太阳光下,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再移动光屏直到得到最小最亮的点〔焦点〕,读出焦距的数值,并记录在下表中。
123焦距 f/mm焦距 f/mm 平均焦距 f/mm焦距 f/mm凸透镜 1凸透镜 2比拟两块凸透镜,你认为影响凸透镜焦距大小的因素是。
八年级物理上册 3.5奇妙的透镜教案 (新版)粤教沪版
奇妙的透镜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两种透镜特点及区别。
(2)知道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3)会利用平行光测定凸透镜的焦距。
【过程与方法】(1)组织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区别透镜及透镜对光的会聚或发散作用。
(2)组织学生测量凸透镜的焦距,领会测量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师的引导,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难点】利用平行光测焦距的办法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课时安排1课时教与学互动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语前面我们学过了平面镜,事实上生活中还有一种透镜,我们也经常接触到。
比如说:眼镜使人的视力得以矫正;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使人的视觉不断扩展。
照相机、摄像机,可以捕捉美好的瞬间;投影仪、放映机,可以展现历史的画卷。
而这些形形色色的光学仪器,以至我们的眼睛——心灵的窗户,它们的主要部件都是透镜。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观察凸透镜、凹透镜的形状区别凸透镜;中心部分比边缘厚的透镜叫做凸透镜。
凹透镜:中心部分比边缘薄的透镜叫做凹透镜。
透镜可分为两类:凸透镜:中央厚,边缘薄凹透镜:中央薄,边缘厚2.透镜对光的作用【做一做】要求学生利用手中的凸透镜和凹透镜观看书上的文字。
【提示】透镜距书较近。
【议一议】看到物体的像相对于物体来讲,像的大小有何变化?【小结归纳】通过凸透镜看到物体的像是放大的;通过凹透镜看到物体的像是缩小的。
【思考】那么如何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呢?【点拨】师:辨别某一透镜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的方法有以下几种方法。
方法1:根据透镜的厚薄来区别。
中间厚、边缘薄的为凸透镜,反之为凹透镜。
方法2:可以透过透镜观察物体,利用凸透镜成放大像和凹透镜成缩小像的特点。
方法3:利用太阳光来区别。
让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另一侧能会聚于一点的是凸透镜,否则为凹透镜。
【试一试】让学生根据自己所设计的方法辨别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的镜片的凹、凸。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3.5奇妙的透镜教案
教案: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3.5奇妙的透镜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第3节“奇妙的透镜”。
本节主要讲述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性,包括它们的形状、对光线的作用以及成像规律。
教材中详细介绍了凸透镜会聚光线、凹透镜发散光线的特点,以及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形状和特点,理解它们对光线的作用。
2. 让学生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和应用,能够分析生活中常见的透镜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形状和特点,对光线的作用,凸透镜成像规律。
难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凸透镜、凹透镜、白纸、蜡烛、光具座、直尺。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凹透镜,用于观察和实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投影仪和放大镜,引导学生思考它们的工作原理。
2. 知识讲解:介绍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形状和特点,讲解它们对光线的作用。
3. 实验演示:用凸透镜和凹透镜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光线的会聚和发散现象。
5. 课堂练习:让学生用凸透镜和凹透镜进行实践,观察和记录成像情况。
6. 知识拓展:介绍透镜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眼镜、相机等。
六、板书设计奇妙的透镜凸透镜:会聚光线,成像规律凹透镜:发散光线成像规律:1.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摄像机。
2.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投影仪。
3.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老花镜。
七、作业设计1. 描述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对光线的作用。
2.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分析一个教室内的投影仪是如何工作的。
3. 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
作业答案:1.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
凸透镜会聚光线,凹透镜发散光线。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单元第5节《奇妙的透镜》教案(新版)粤教沪版
(4)实物模型:教师展示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物模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透镜的形状和特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互动平台:教师利用互动平台,发布课堂任务和作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反馈。
在能力层次上,学生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他们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到光学现象,并能够利用已学的知识对现象进行初步的解释。同时,学生们在之前的物理学习中,已经培养了一定的逻辑思维和归纳总结的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分析和归纳出透镜的成像规律。
在素质层次上,学生们在科学探究和科学态度方面表现出积极的态度。他们对新知识充满好奇,愿意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在实验过程中,他们能够遵循实验规程,细心观察实验现象,并能够积极思考和提出问题。这种积极的学习态度和科学探究的精神,对学习透镜的特性和应用有着积极的影响。
- 实验步骤:观察透镜聚焦光线、发散光线、成像等实验现象。
- 实验注意事项:安全操作,避免损坏透镜。
⑤透镜的制造和材料
- 制造材料:透镜可以由各种光学材料制成,如玻璃、塑料等。
- 材料性质:不同材料的透镜具有不同的光学性能和应用领域。
⑥透镜的校正作用
- 校正作用:透镜可以用来矫正视力问题,如近视、远视等。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透镜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3.5. 奇妙的透镜_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3.5 奇妙的透镜
学情分析
学生刚刚接触物理不久,形象思维不够完善。对于学生来讲容易在观察某一内容时忽略观察 其他内容,或者虽观察了但头脑中没有反映出其他内容,这样就很难从整体上把握这个物理 变化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落实学生主体地位。
知识结构框架(或概念图、思维导图等)
学生的自信心。通过作光路图,
的含义:除让学生迎着光看 结果。小组分工合作,提高作图能力,为归纳三条特殊
外,可以借助光路图告诉学生 作出光路图,更深刻
光线做好铺垫
刚才观察到的现象.实验演示 理 解 透 镜 对 光 的 作
每个透镜的焦点有两个.它们 用,通过自主学习,
关于透镜的中心对称.再换用 进 一步加深对焦点和
时应用,讲练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依据
通过小实验,激起学生的兴
一、创设情
趣,激发学生求知欲,引入
教师利用指甲钳的小孔,用透
景 , 引 入 新 明的液体滴在小孔上,控制液 让学生从小孔观察文 透镜,体现透镜的奇妙,引
课
字的变化情况。 入新课。
体的体积,放在文字的上面
凸透镜
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种类
凹透镜
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透
两个重要概念
镜
焦点 F 焦距 f
三条特殊光线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透镜,知道什么是凸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和焦距;
(2)知道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2.能力目标: (1)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实验与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镜后,光线的传播路径的改变 射向,依次把凸透镜和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3.5奇妙的透镜 教案
给我一个支点,可以撬起整个地球。
——阿基米德《奇妙的透镜》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2)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3)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物,得出两种透镜的两种不同构造,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时抓住事物本质特征,通过观察能够识别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的能力。
(2)经历探究凹透镜和凸透镜对光的作用的实验过程,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的主人翁意识;(2)通过师生双边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教学重点:透镜分类及其对光的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透镜对光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故事:张奶奶家的堆柴屋是用塑料膜做顶的,一个雨过天晴的正午,张奶奶家柴屋的柴草突然着火了。
幸好被放学回家的张毅同学发现并通知村里人迅速将火扑灭,才使张奶奶家没有造成较大损失。
事后张毅同学百思不得其解,是谁放的火呢?你愿意帮张毅同学找到纵火犯吗?可谁是纵火犯呢?让我们一起走进《透镜》,找出凶手。
二、新课教学(一)认识透镜1.透镜的分类什么是透镜?透镜不同于我们上一章介绍过的各类面镜,它是由透明物质(玻璃或水晶)制成的光学元件,它的特点是可以透光。
学生列举生活中的透镜让学生仔细观察桌面上外观相似的两块透镜,说出这两种透镜的外形特征是否完全相同,区别在哪?得出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
展示各种形状的透镜,让学生观察分类。
2.主光轴、光心。
引导学生发现透镜表面的共同特点,用课件展示凸透镜和凹透镜形成,学生了解主光轴、光心的概念。
(二)探究透镜的作用1、提出问题:透镜对光的作用相同吗?有怎样的作用?2、猜想:根据你的生活经验,或者你做的小实验,你可以初步判断透镜对光的作用。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5. 奇妙的透镜教案
《3、5奇妙的透镜》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透镜,知道什么是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和焦距;(2)知道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2、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实验与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创设情景,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养成学生主动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
(2)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
逐步建立物理学习的兴趣。
【重点与难点】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实验器材】凹透镜和凸透镜若干、手电筒、光具座及其组件等【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奇妙的透镜》是前一节《光的折射》的一个应用实例。
由于透镜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所以本节主要向学生介绍透镜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探究透镜对光的作用,这是后续知识“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的基础,因此,它是本章的中心内容。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本节知识的理解,按照《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我尽量从日常生活现象引入,利用水的表面张力,做成凸透镜和凹透镜引入新课,体现透镜的奇妙,激发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探究出透镜对光的作用,以期培养学生的动手习惯和用探究实验研究问题的能力。
新课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透镜的基本知识。
我先让学生观察透镜,然后鉴别出桌上的凸透镜和凹透镜,目的是进一步明确本节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同时让学生体验知识,将知识活化。
第二部分:透镜对光的作用。
我把它作为本节课的重点。
教材上是以演示实验的形式出现的。
我选用了激光光学演示仪做的实验,使得实验现象比较明显,学生更容易掌握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并画出光路图,因透镜有一定的厚度,学生作图时有一定的困难,花的时间较多。
第三部分:利用光路图介绍焦点和焦距,并和学生一起归纳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规律(平变焦,焦变平,心不变),方便记忆。
课堂采用讲练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及时应用,当堂达标,提高教学有效性。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3.5奇妙的透镜 教学设计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3.5奇妙的透镜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1.了解透镜的构造和性质;2.掌握透镜的成像规律;3.理解透镜成像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透镜的构造和性质,透镜的成像规律;•教学难点:透镜成像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1.教学用具:黑板、粉笔、PPT等;2.实验器材:凸透镜、凹透镜、光屏等。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利用黑板或PPT展示一些透明物体如玻璃球、水晶球等,引起学生的兴趣;2.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透明物体发生了什么现象?为什么能看到内部的东西?步骤二:概念解释1.讲解透镜的定义和构造;2.引导学生思考透镜的性质和特点。
步骤三:透镜成像的实验1.分组进行实验,每组分别使用凸透镜和凹透镜;2.实验步骤:–将光源向透镜所在位置发射光线;–将光屏移动到合适的位置,观察到的图像;–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和总结。
步骤四:透镜成像的规律总结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总结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2.通过示意图和实验数据进行解释和展示。
步骤五:透镜成像的应用1.讲解透镜成像的应用场景,如眼镜、显微镜、望远镜等;2.引导学生思考透镜成像原理在这些应用中的具体作用。
步骤六:小结与拓展1.小结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强调透镜的重要性;2.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学生继续思考透镜成像的更多应用和相关知识。
五、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包括回答问题、实验表现等;2.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适时的补充和讲解;3.布置透镜成像相关的作业,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等;4.结合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个别辅导和评价。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透镜的构造、性质以及成像规律。
通过透镜成像的应用场景,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较高,对课堂知识比较感兴趣。
但是在实验环节中,有些学生操作不够规范,影响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下次教学可以提前进行实验演示,指导学生正确操作。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3.5奇妙的透镜
3.5 巧妙的透镜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1)认识两种透镜特色及差别。
(2)知道凸面镜对光有汇聚作用,凹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3)会利用平行光测定凸面镜的焦距。
【过程与方法】(1)组织学生经过察看和实验的方法差别透镜及透镜对光的汇聚或发散作用。
(2)组织学生丈量凸面镜的焦距,领悟丈量方法。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过教师的指引,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念,使学生乐于研究。
教课要点难点【要点】凸面镜对光的汇聚作用,凹面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难点】利用平行光测焦距的方法丈量凸面镜的焦距。
课时安排 1 课时教与学互动设计(一)创建情境导入新课导语前面我们学过了平面镜,事实上生活中还有一种透镜,我们也常常接触到。
比方说:眼镜令人的视力得以改正;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令人的视觉不停扩展。
照相机、摄像机,能够捕获美好的瞬时;投影仪、放映机,能够显现历史的画卷。
而这些林林总总的光学仪器,以致我们的眼睛——心灵的窗户,它们的主要零件都是透镜。
(二)合作沟通解读研究1.察看凸面镜、凹面镜的形状差别凸面镜;中心部分比边沿厚的透镜叫做凸面镜。
凹面镜:中心部分比边沿薄的透镜叫做凹面镜。
透镜可分为两类:凸面镜:中央厚,边沿薄凹面镜:中央薄,边沿厚2.透镜对光的作用【做一做】要修业生利用手中的凸面镜和凹面镜观看书上的文字。
【提示】透镜距书较近。
【议一议】看到物体的像有关于物体来讲,像的大小有何变化?【小结概括】经过凸面镜看到物体的像是放大的;经过凹面镜看到物体的像是减小的。
【思虑】那么如何鉴别凸面镜和凹面镜呢?【点拨】师:鉴别某一透镜是凸面镜还是凹面镜的方法有以下几种方法。
方法 1:依据透镜的厚薄来差别。
中间厚、边沿薄的为凸面镜,反之为凹面镜。
方法 2:能够透过透镜察看物体,利用凸面镜成放大像和凹面镜成减小像的特色。
方法3:利用太阳光来差别。
让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另一侧能汇聚于一点的是凸面镜,否则为凹面镜。
3.5 奇妙的透镜(教案)沪粤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3.5奇妙的透镜1.物理观念:(1)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了解透镜相关的几个概念。
(2)知道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能正确解释会聚和发散。
2.科学思维:(1)能通过所学的知识,正确判断两种透镜。
(2)结合特殊光线作图,进一步理解透镜的相关概念及对光线的作用。
3.科学探究:经历观察透镜对光的作用和测量凸透镜焦距的实验过程,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4.科学态度与责任:(1)通过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过程,培养学生爱护光学仪器的好习惯。
(2)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教学重点:透镜对光的作用和焦点、焦距的概念。
教学难点:利用透镜的焦点画光路图。
透镜一组、光具座、光源、老花镜、近视镜、饮料瓶(无色透明、表面没有波纹、去底去瓶口上部)、香、火柴、实物投影仪、激光演示器、手电筒。
一、情景引入有一批旅行家乘船在海上航行。
不巧,在海上遇到了狂风,把船吹到一座孤岛旁,旅行家们只好下船来到岛上。
当时正是冬天,岛上冰天雪地,白茫茫的一片……旅行家们准备生火取暖,烧火煮饭。
意外的问题出现了,火柴被海水浸湿了,打火机也丢了。
同学们知道能用什么办法解决生火的问题吗?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解决办法。
拓展:早在我国晋代(公元266年-公元420年)《博物志》中就有关于冰透镜的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得火。
”说明:冰透镜有聚光的作用。
二、新课教学探究点一:凸透镜和凹透镜透镜的种类及相关概念。
引导:同学们请观察透镜组,并借助于擦镜纸,摸一下透镜的边缘和中间,根据透镜的薄厚程度给透镜分类。
讨论透镜能分几类?点评:透镜有两类。
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凸透镜。
中间薄、边缘厚的叫凹透镜。
问题:下图透镜哪些是凹透镜?哪些是凸透镜?戴眼镜的同学请判断:近视镜是什么透镜?学生阅读教材,总结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如:远视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等。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3.5奇妙的透镜 教案
§3.5《奇妙的透镜》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透镜,并能识别凸透镜和凹透镜。
知道什么是凸透镜的光心和主光轴。
(2)认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知道什么是焦点和焦距。
2、过程与方法:(1)观察透镜对光的作用,并会用光路图表示。
(2)通过实验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创设情景,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养成学生主动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
(2)通过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作用,体验透镜的奇妙,建立物理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以及由此而引出的焦点、焦距的概念。
2、难点:凹透镜的虚焦点是认为引入,相对抽象,并且利用虚焦点画光路图,学生容易出错,十个难点。
三、实验器材:平行光源、凸透镜、凹透镜、远视眼镜和近视眼镜四、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上一节我们学习了《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就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提出问题】:1、什么是光的折射现象?2、光的折射规律有哪些?【学生回答】:1、光由一种介质进入另外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1)光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三者位于同一平面内;(2)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3)光从空气斜向射到水或玻璃表面,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射角。
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
光垂直射到水或玻璃的表面时,在水或玻璃中的传播方向不变。
(二)新知讲解:【教师】:两位同学对以上问题回答十分熟练,非常不错。
但是你知道吗?利用光的折射可以制成各种能改变光路的器件,其中最普遍就是——透镜。
那么到底什么是透镜呢?今天让我带领大家一起学习新知:【板书】§3.5《奇妙的透镜》首先让我们观察一组图片:【教师】:以上图片中的物体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吧?而且每一个物体中都一个不可缺少的部件,那就是我们今天即将学习的透镜,离开透镜,他们就无法实现自身的功效!到底什么是透镜呢?(拿起远视眼镜和近视眼镜,取下其中镜片,拿在手上,向学生展示)大家仔细观察我手中的镜片,他们都是透明的。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优秀教学案例:3.5奇妙的透镜
3.讨论结束后,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如透镜的定义、分类、性质和应用。
2.学生通过归纳总结,加深对透镜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教师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提醒学生注意。
3.教师对学生的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成长和进步,给予肯定和鼓励。
教学策略的设计旨在通过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和反思评价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物理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一名特级教师,要善于运用教学策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收获知识和成长。
5.教学策略灵活运用: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教学策略。这种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使课堂充满活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的亮点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作为一名特级教师,关注教学案例的亮点,能够为后续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1.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透镜的光学性质,如“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有什么不同?”
2.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如何用放大镜观察邮票?”
3.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如“为什么望远镜要用凸透镜?”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透镜进行研究,共同探讨透镜的性质。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一个简单的透镜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2.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及时批改,给予评价和反馈。
3.5奇妙的透镜教案2023-2024学年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教案:3.5 奇妙的透镜学年:20232024学年年级:八年级科目:物理一、教学内容1. 透镜的分类:凸透镜和凹透镜。
2. 透镜的基本性质: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和发散作用。
3. 透镜焦距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4.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其应用。
5. 凹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其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透镜的基本分类和性质,能够识别各种透镜。
2. 让学生理解透镜对光线的会聚和发散作用,并能够运用这一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让学生掌握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透镜的基本性质和分类。
2. 透镜对光线的会聚和发散作用。
3.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凸透镜、凹透镜、光线演示仪、幻灯机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一套、笔记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幻灯机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解释为什么幻灯机能成像。
2. 讲解:介绍透镜的基本分类和性质,讲解透镜对光线的会聚和发散作用。
3. 演示:利用光线演示仪,展示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不同作用。
4.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并分享各自的发现。
5. 练习:给学生发放实验器材,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7. 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凸透镜和凹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3.5 奇妙的透镜透镜的分类:凸透镜凹透镜透镜的性质:会聚作用发散作用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小于焦距:放大正立的虚像物距大于焦距:缩小倒立的实像物距等于焦距:无像凹透镜成像规律:物距小于焦距:放大正立的虚像物距大于焦距:缩小倒立的实像物距等于焦距:无像七、作业设计1. 请列举两个生活中常见的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应用实例,并解释其原理。
答案:凸透镜如眼镜、显微镜;凹透镜如太阳镜、相机镜头。
2. 请简述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
答案: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放大正立的虚像;物距大于焦距时,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物距等于焦距时,无像。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优秀教学案例:3.5奇妙的透镜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透镜现象,如放大镜、望远镜等。
2.教师提醒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注意观察细节,如物距、像距等。
3.教师鼓励。
1.教师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自主探究透镜的性质和成像规律。
2.教师设计具有挑战性和探究性的任务,如“小组合作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设计一个简易放大镜”等,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4.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2.教师提出问题:“你们对透镜有哪些了解?”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知识和经验。
3.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奇妙的透镜”。
4.教师明确学习目标,告知学生本节课将学习透镜的性质、成像规律等知识。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讲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特点和分类,引导学生理解透镜的基本概念。
2.教师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光线通过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传播情况,直观感知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2.教师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发展和情感态度。
3.教师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学生持续发展和提高。
4.教师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展示图片或视频素材,如放大镜、望远镜等,引导学生关注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归纳、总结等方法,将实验结果整理成表格或示意图。
4.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3.5奇妙的透镜(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案)
3.5 奇妙的透镜(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材第三章“光现象”,第五节“奇妙的透镜”。
具体内容涵盖:透镜的分类、透镜的光学性质(会聚、发散作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以及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透镜的基本分类和光学性质,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并了解其应用。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以及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透镜的分类、光学性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其应用。
难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理解与应用,对光线的作用机理的深入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透镜模型、光具座、激光笔。
学具:学生实验套件(包括凸透镜、凹透镜、光屏、物体模型等)、笔记本、绘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透镜应用图片(如眼镜、相机、显微镜等),引导学生思考透镜的作用和种类。
2. 知识讲解:讲解透镜的基本分类:凸透镜、凹透镜。
演示和解释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通过图示和实例介绍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 实验观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形状和焦距的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以及凸透镜成像实验。
4. 课堂讨论:学生汇报实验观察结果,教师引导讨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
5. 巩固练习:出示几个随堂练习题,检查学生对透镜知识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将包括:透镜的分类:凸透镜、凹透镜透镜的光学性质:会聚、发散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与像距的关系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描述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学性质,并画出示意图。
2. 根据给定的物体距离,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计算像的距离和性质。
3. 讨论凸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说明其工作原理。
作业答案:1.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5奇妙的透镜》教案
教案: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5奇妙的透镜》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五节《奇妙的透镜》。
本节主要介绍了透镜的种类、特点以及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具体内容包括:1. 透镜的种类:凸透镜、凹透镜、平面镜。
2. 透镜的特点:中间厚、边缘薄的是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是凹透镜。
3. 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会聚光线,使光线聚焦于一点;成实像。
4. 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发散光线,使光线分散;成虚像。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说出透镜的种类和特点,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2. 学生能通过实验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并能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学生能运用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原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透镜的种类和特点,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难点: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的实验操作和现象解释。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凸透镜、凹透镜、蜡烛、白屏、光具座。
学具:学生实验套件(包括凸透镜、凹透镜、蜡烛、白屏、光具座)、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放大镜看报纸,引入透镜的概念和作用。
2. 讲解:介绍透镜的种类和特点,讲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3. 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记录实验结果。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并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放大镜、近视眼镜等。
5. 练习: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透镜的种类和特点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会聚光线,成实像。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发散光线,成虚像。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描述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并说明它们对光线的作用。
答案: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会聚光线,成实像;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发散光线,成虚像。
2. 题目:请举例说明凸透镜和凹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答案:凸透镜如放大镜、照相机;凹透镜如近视眼镜。
5.奇妙的透镜-沪科粤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5. 奇妙的透镜-沪科粤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本节课着重讲解透镜的分类和工作原理,通过讲解透镜的透过变焦性质,帮助学生理解透镜是怎样产生放大和缩小的效果的,并熟练掌握用凸透镜成像的方法。
教学目标1.知道透镜的分类和基本特性。
2.理解透过变焦的原因。
3.掌握用凸透镜成像的方法。
教学重点1.透镜的分类和基本特性。
2.了解透过变焦的原因和成像规律。
3.熟练掌握用凸透镜成像的方法。
教学难点1.了解透过变焦的原因和成像规律。
2.熟练掌握用凸透镜成像的方法。
教学方法1.讲授法2.实验演示法教学准备1.白板、黑板;2.投影仪、麦克风、录音笔;3.实验器材:凸透镜、白纸、明亮的光源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投影仪播放有关透镜和成像的视频,引导学生进入本章节的学习内容,同时结合视频让学生了解透镜的分类和基本特性。
2. 讲解2.1 透镜的分类和基本特性讲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及区别,并让学生通过路线图来理解透镜的基本特性。
2.2 透过变焦的原因和成像规律讲解透过变焦的原因和成像规律,比较实验室中不同成像距离和不同屏幕大小的影响,让学生感受透过变焦的奇妙之处。
2.3 用凸透镜成像的方法讲解凸透镜成像的方法,让学生学会通过图像追迹法或成像规律来解决凸透镜成像的问题。
3.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用凸透镜成像的方法,并对凸透镜的放大、缩小效果进行实验验证。
4. 拓展让学生自行寻找与透镜有关的实例,并让学生发言分享。
5. 总结总结本节学习的核心内容,让学生对透镜的基本特性、透过变焦的原因和成像规律以及凸透镜成像的方法进行梳理,并提出本课还需改进或深化的地方。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日常练习以及小测验,评估学生对凸透镜、凹透镜的分类及其基本特性,透过变焦的原因和成像规律以及用凸透镜成像的方法掌握情况,并通过学习累积,逐渐形成知识体系。
同时,评估学生在实验环节中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以保障本课教学效果的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5 奇妙的透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识别凸透镜和凹透镜。
2.认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3.知道什么是焦点和焦距。
教学重点:透镜对光的作用和焦点、焦距的概念。
教学难点:利用凹透镜的虚焦点画光路图。
教具准备
透镜一组、光具座、光源、老花镜、近视镜、饮料瓶(无色透明、表面没有波纹、去底去瓶口上部)、香、火柴、实物投影仪、激光演示器、手电筒。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有一批旅行家乘船在海上漫游。
不巧,在海上遇到了狂风,把船吹到一座孤岛旁,旅行家们只好下船来到岛上。
当时正是冬天,岛上冰天雪地,白茫茫的一片……
旅行家们准备生火取暖,烧火煮饭。
意外的问题来了,火柴被海水浸湿了,打火机也丢了。
怎么办?正在这时,一个叫克劳波尼的物理学博士想到了一个办法。
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办法吗?
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解决办法。
扩展:早在我国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淮南万毕术》中就有关于冰透镜的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火生。
”
说明:放大镜聚光的作用。
设计意图: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而且能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
二、新课教学
探究点一凸透镜和凹透镜
透镜的种类及几个概念
引导:同学们请观察透镜组,并借助于擦镜纸,摸一下透镜,根据透镜的厚薄程度给透镜分类。
讨论透镜能分几类?
点评:透镜有两类。
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凸透镜。
中间薄、边缘厚的叫凹透镜。
问题:下列透镜哪些是凹透镜?哪些是凸透镜?戴眼镜的同学请判断:近视镜是什么透镜?远视镜是什么透镜?
学生阅读教材,用自己的理解总结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
点评:透镜:至少有一个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透明玻璃元件(要求会辨认)。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如:远视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等等;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如:近视镜片。
如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这种透镜叫薄透镜。
下面我们只研究薄透镜。
说明:此环节重点突出凸透镜、凹透镜的概念形成。
引导学生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示意图,了解研究透镜时常用的两个科学术语。
主光轴:组成透镜的两个球面的球心连线叫主光轴。
光心:在主光轴上有一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这一点叫透镜的光心,可以认为透镜的光心就在透镜的中心。
探究点二透镜对光的作用
方案一:把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让光源正对主光轴照射,左右移动光屏,光屏上会出现一个很小的亮点。
再换凹透镜重做实验,怎么移动光屏都没亮点。
方案二:将无色透明饮料瓶放在水平桌面上,在瓶中放置点燃的香头,在上面要放凸透镜或凹透镜,这就形成一个“烟室”,用手电筒正对透镜照射,适当调节手电筒和透镜的距离,观察透镜对光的作用,看到通过凸透镜的光线相互靠拢,通过凹透镜的光线相互远离。
结论: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所以也叫会聚透镜。
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所以也叫发散透镜。
探究点三焦点和焦距
1.概念建立
射到地面的太阳光是相互平行的,叫做平行光,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做焦点(focas),用“F”字母表示;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focal length),用“f”字母表示。
凹透镜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发散,它没有实焦点,但通过凹透镜的光反向延长也可以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凹透镜的虚焦点。
说明:实验证明,透镜两侧各有一个焦点,两侧焦距相等。
2.透镜对光的作用规律
问题:如果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或凹透镜后会出现什么现象?
演示:利用三个激光笔制成平行光进行实验。
现象:平行光经过凸透镜会聚于一点,这一点叫凸透镜的焦点。
经过凹透镜后远离主光轴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叫凹透镜的虚焦点。
结论: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经过焦点;经凹透镜后向外发散,但其反向延长线必过虚焦点(所以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如下图:
扩展: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如下图:
根据折射时光路可逆知,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射向异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如下图:
三、板书设计
3.5 奇妙的透镜
1.透镜的分类
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
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
2.透镜对光的作用
(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2)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3.关于透镜的几个重要名词
主光轴、焦点、焦距。